时间:2022-04-09 13:1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化学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用语既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教学技能的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化学用语的实效,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主动性,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但实际上,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直到面临中考,也有部分学生不会写最基本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许多化学教师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用语能力.比如让学生抄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然后进行默写,这种方法过于磨练学生的意志,并且极大地打击了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信心,并不是长久之计.
二、遵循范例教学三大原则
1.范例教学基本性原则
因为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科目的基本要素,所以要本着范例教学基本性原则进行.范例教学的内容应当是化学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规律等,范例教学结构要与化学知识结构吻合,不可选取一些与初中化学无关、重点不突出的示范材料.例如,单质化学式一般用可元素符号表示,比如钾K、铜Cu、银Ag、碳C、硫S、磷P等;气体的单质化学式也可以用元素符号进行表示,比如氦、氖、氩等.分子由多个同类原子构成,该分子化学式右下角标明原子数量,如每个氮气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所以氮气的化学式为N2,主要的双原子分子化学式有氧气O2、氮气N2、氢气H2、氟气F2、氯气Cl2、液态溴Br2和碘I2等.
2.范例教学基础性原则
因为化学教学内容必须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出发,所以要本着范例教学基础性原则进行.范例教学着重于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学习,示范内容必须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有实质性联系,充分开发学生的智力的化学能力.例如,空气成分中有78%氮气,21%氧气,0.94%稀有气体,0.03%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与杂质;会污染空气的物质有NO2、CO、SO2、H2S、NO等.另外,其它常见的氨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氯化氢的化学式分别为NH3、CO、CO2、CH4、SO2、SO3、NO、NO2、H2S、HCl.
3.范例教学范例性原则
因为化学教学内容要具有代表性,所以要本着范例教学基本性原则进行.范例教学是打开学生视野的一个教学方式,范例性的示范材料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性,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例如离子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区分方法是化合物化学式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但是,铵根是金属阳离子,(NH4)2SO4也属于离子化合物.化合物之间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靠离子键形成了离子化合物,然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整个化合物呈电中性.因为氯化钠是由带正电的钠离子(Na+)和带负电的氯离子(Cl-)构成的离子化合物,所以NaCl是离子化合物.从离子化合物的空间构造来说,比如一块NaCl晶体,它是由无数个Na+离子与Cl-离子构成的,其中Na+离子与Cl-离子的个数比恰好是1∶1,也就是最简整数比.所以,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
三、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
范例教学必须达到举一反三、发人深省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化学中的同一类知识和化学规律.
以《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教学为例:
引入: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投影,分辨投影里面,哪些展示的是氯气分子、氮气分子与氯化氢分子?谁知道它们的模型如何搭出,我们各组之间做一个竞赛.
提问:氯气、氯化氢、氮气用化学式如何表示,氮气是用N3表示吗?
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投影上的微观示意图,谁可以写出镁和氯化氢的化学式?
讲解:氯气Cl2、氮气N2、氯化氢HCl、镁Mg、硫酸铜CuSO4,其中Cl2、N2、HCl、Mg、CuSO4分别是氯气、氮气、氯化氢、镁、硫酸铜的化学式.请各位同学仔细观察Cl2、N2、HCl、Mg、CuSO4有什么特点?
提问:HCl代表着什么?
讲解: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物质的组成、一个分子、分子的结构,而HCl表示的就是氯化氢的组成和结构.
提问:Cu表示什么?Cu是元素符号,还是化学式?Ne表示的是什么?氖气由那些粒子构成?Ne是否属于元素符号?镁含有那些粒子?
讲解: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物质的组成,也能表示出一种元素跟一个原子.金属与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构成,所以Cu、Ne也是化学式.另外,氟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一个氟分子由两个氟原子构成,所以书写氟气的化学式时,其右下角要标上“2”,其实单质气体都是如此,包括氢气、氮气等.
提问:NaCl是氯化钠的化学式,你们能总结出化学式的含义吗?
讲解: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物质的组成、物质中离子的最简个数比,如氯化钠.
请同学们自主练习一下:①2H,②2H2,③H,④H2,⑤H+,有什么含义.
然后示范化学用语的读法与书写:
三氧化二铁Fe2O3,二氧化碳CO2,一般如果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从后往前读,读作:“某”化“某”,有数字的把数字带上去.
练习:现在请同学们写出下面4个化学式.
①二氧化碳 ②四氧化三铁 ③三氧化硫 ④一氧化氮
讲解:每一种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其化学式是唯一的.所以化合物也有固定组成,其形成过程中,每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数目是固定的,化学上就用“化合价”表示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
提问:已知的化学式如何命名,请读出CuSO4、MgCl2、SO2、CO、BaCO3等化合物的名称.
然后归纳教材中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
关键词:化学语言 元素符号 化学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化学语言是解释自然界化学现象,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概括化学变化规律的,其它语言所不能替代的特有的语言,掌握了化学语言也就掌握了学习化学的金钥匙。那么初中生该掌握的化学语言有几何?教材《初中化学(人教版)》中的化学语言,总共有五类246种(个),具体是: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化学式(108种),化学方程式(62个),电离方程式(11个)。
与原教材相比,新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反应规律的要求也有所降低,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一、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化学领域的语言,它具有其它语言不能代替的独特性和简洁性。充分利用化学语言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特别是复习阶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在总复习阶段可以相互比较、相互渗透、融汇贯通,加上适量的集中练习使学生由生变熟,熟能生巧。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化学其实并不难,只要掌握了化学语言,其它的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复习练习中巩固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逐渐达到熟练地做题、熟练地分析解决实际能力题的程度。
为提高化学语言的学习兴趣,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介绍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或掌握一些科学发现方法与规律,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和根本。可以讲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故事,以提高兴趣加深印象。还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等内容编成人人喜爱的顺口溜,增强记忆效果。
二、结合教材知识结构 化学语言教学三步曲
教师在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分解化学语言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和顺序,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语言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特别是复习阶段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效果更佳。
1、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
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属于化学语言的识记阶段。让学生回忆总结已经学过的元素符号。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都能够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对于化学式,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总结,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一一总结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教给了学生一种学习与总结的方法。在学生第一遍学习的基础上再一次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2、化学语言的理解阶段
化学语言的精妙之处,简洁之处,无可替代的特点就从这一阶段开始体现。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语言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对于这些化学语言,要求学生达到熟练默写的程度,因为这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与重点。
3、化学语言的应用阶段
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章,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语言。这是解决分析应用案例题目的基础。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对初中生来说是化学语言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举一反三。
三、多练多用 提高化学语言的书写能力
化学语言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语言的特点是学生容易遗忘,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语言,学生应多练多用多默写,最长间隔不超过三天重温一次。贯穿于整个学习与复习阶段,并让学生养成使用化学语言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语言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语言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这样坚持一个学期,化学语言及其本质就会烂熟于心。
[关键词]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内涵;规范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化学语言,其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是初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然而,许多学生因无法利用这些简洁的化学学科语言去表达和交流,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化学学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不能突破难点,形成了瓶颈;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不佳,不知不觉走入了困境。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抓住内涵,有序推进
初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结构示意图等。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三种符号是紧密相联、环环相扣的。同时,每一种符号都有自己丰富的内涵,绝非是字母与数字的简单组合,更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它们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学习化学式之前,学生除了要牢记常见的元素符号外,还必须要适当了解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知识(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物质由是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要认识到化学式是一个能表示物质组成,有内涵、有意义的符号。比如,“O2”表示氧气,“O3”表示臭氧。这两种化学式虽然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两者的分子构成情况不同: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而臭氧分子则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这样书写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氧单质,二是为了体现两种单质不同的分子结构,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式的书写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并不是字母与数字的随意组合。
二、注重应用,讲究规范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需要经常复习,记忆信息才会越来越强。例如,每天课前利用3到5分钟时间针对所学过的化学用语进行适当的提问、默写,或在班级某个固定位置张贴一些常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等进行反复再现,强化记忆。然而,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化学用语去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及物质所发生的反应,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加强记忆,加深理解,逐步形成规范。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用语表示具体的物质、具体的反应,帮助学生将这些物质和反应与抽象的化学用语建立起联系。比如,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黒色的粉末在高温下逐渐变成了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结合这些实验现象思考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什么物质,物质是什么状态的,条件又是什么,然后试着书写反应方程式,再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再如,酸碱中和微观上其实是酸溶液中的H+离子与碱溶液中的OH-离子反应生成了H2O分子,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可表示为H+ + OH-H2O。长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就不会把化学用语当作“冷冰冰”的化学符号,而是一个“表情丰富”的化学语言。
三、及时总结,提高效果
初中化学用语相对集中,且多而杂,教师在各阶段应及时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解除困惑,增强学生理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掌握化学用语的效果。
其一,刚学习化学式时,教师就要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单质与化合物化学式书写的规律。其实,大部分单质都是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的,只有气态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等少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写成H2、O2;而书写化合物时,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再根据化合价确定原子个数比关系。这样的讲授可以告诉学生:化学式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熟练地掌握元素符号与化合价,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就能用化学式表示出自己所学过的物质,这样不仅让学生看到希望,也增强了学生学好化学用语的信心。
其二,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学生经常将酒精燃烧的反应方程式错误地写成C2H5OH+2O2 2CO2+3H2O。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弄清“配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其实表示整个分子的个数,而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则只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所以,帮助学生总结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数字的含义显得十分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右下角的数字则表示分子中所含的该原子个数;2.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其三,离子所带电荷与化合价之间存在联系。离子符号是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不容易弄清离子带什么电荷,因为学生不可能记住所有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更无法了解每一个原子的得失电子情况。实际上,离子所带电荷及元素的化合价都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若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原子就易失电子,形成的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化合价一般就显正几价;若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原子就易得电子,形成的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化合价就显负几价。
总之,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灵活多样,既要讲清楚方法,又要反复练习,更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其涵义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规范化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完善,在不断的应用中去巩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化学用语掌握好。
参考文献:
[1] 王天国.浅谈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J] 中国科技信息,2005(7).
1.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原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①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②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③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④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取装置等;⑤对化合价,可以填进学生熟悉的歌谱,把它唱出来。
2.及时灌输化学学习方法
2.1 科学记忆。化学概念和化学用语等是需要记忆的,应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如先密后疏的记忆方法、编制记忆口诀、特征记忆。比如催化剂的概念可以抓住"一变二不变"的特征去记。
2.2 从实验中认识问题的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有关物质性质的教学教材本身很明显地体现出了由实验得结论的认识方式,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认知方式,并贯彻到学习当中去。久而久之,便可使学生养成从实验中探索知识的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2.3 类比法。化学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突出的联系,即不是意义相近,就是意义相反。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溶解与结晶等,这一对对概念的意义恰好相反。再如,分子与原子、原子与元素、同位素与同素异形体等,它们的意义相近。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注意分组、结对,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各对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3.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初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这几十种元素还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如果将这些知识孤立的机械的记忆,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只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和对比,形成知识网络,从本质上来记忆,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每章知识结束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把知识点进行衔接,同时也要注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比如在学习物质时,可以按照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取、用途等五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并进行对比。对于物质的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质、熔沸点等)和化学性质(与金属、氧化物、还原物、酸碱盐的反应)分别进行记忆。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能以类似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就会对全书的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网络。系统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对全书的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入门。
4.科学记忆,加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学任何一门课程,都得牢记知识点,因为记忆是学习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所以很多同学认为,化学这门课程也一样,而且是一门刚入门的学科,相对来说是十分简单的,只要死记硬背公式定理就能考出较好的成绩来,这种方法有时是很有效果的,如在英语词汇学习上就很有效.但是在化学课程学习上,我们不提倡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法,因为它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只有在实验演示过程中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科学地加以记忆,才能将化学学好.
例如,在讲"氧气"时,书本上描述的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不防这样去理解:根据平常所观察到的现象得出,氧气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如果说氧气是一种有色有味的气体的话,那么,我们看到的空气就应该有颜色,通过呼吸,我们也能闻出它的气味来,但事实上我们既没有看到颜色,也没有闻到任何气味,因此得出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这样,不用刻意地去死记,就留在脑海里了
5.因材施教,强化学生投入情感
因人而异,强化教学过程,困难生往往课堂四十分钟没有抓紧。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采取课堂技巧提问。例如配平FeS2+O2Fe2O3+SO2这个方程式,对困难生提问,读出这个反应方程式?甚至还提问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对基础好的提问化合价的变化?根据化合价变化总数相等的原则,如何配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的原子个数。提问困难生,如何配平其它元素的原子个数,使困难生在课堂上保持积极参与的状态。第二,课堂小测验: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留一点时间进行小测验,题目少而精,紧扣本节课内容,且让大部分学生能得高分。这样能较好刺激学生兴奋。第三,课后查检课堂笔记,可以是学习小组内的自查,小组间的互查,教师抽查,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做其思想工作,这样就逼着那些学习懒散的学生跟着大家一起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炳兰.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09(19)
一、设计思路
物质的分类很多:有从组成上进行分类、有从常见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有通过不同种类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来分类…….笔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罗列了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11种物质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试图通过创设情境、知识递进、师生互动、共同拓展,将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从而达成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
引课:首先老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洁厕灵、食用纯碱、“威猛先生”炉具清洁剂,同时通过投影放大,让学生分析每一用品的说明书,从中寻找有用信息:三者的有效成分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提出问题:他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相互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入手进行研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自然引出了本节课的复习话题:物质的分类及相互反应.
活动单一: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
1.实验室常见的燃料;2.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3.胃酸的主要成分;4. 能供给呼吸的物质;5.黑色的金属氧化物(化学式中各原子个数比为1∶1);6.炉具清洁剂中的碱;7.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8.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9.可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10.一种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蓝色溶液;11.氯化钙.
设计意图活动单一要求学生写出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不仅是复习,更主要是为后面物质的分类及相互反应设下伏笔.本节课就围绕这11种物质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巩固、归类.力图将学生心目中感觉杂乱无章的知识碎片串联成有序的体系.
本题的选择意图是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理解和体会,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有少数学生选择了D选项,在纠错过程中,学生对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区别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活动单四:请根据你所写的化学方程式,在(活动单二)物质间进行连线
总结这部分总结是本专题的重中之重,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是感到较为抽象,笔者和学生一起想了一个好办法,比如将符合要求的化学式写入活动二中,再以几种典型物质为例,比如以铁为例,寻找活动三中的化学方程式,就发现跟铁相关的反应有三种,从而总结出铁有三个常见的化学方程式,进而总结出大多数金属有三个常见的化学性质,以此类推,学生以盐酸为例总结出了大多数酸的通性,不用我提醒,学生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为例也将碱和盐的一些通性总结出来了.与以往的教学程序相比,学生先由具体实例入手,再由此分类、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显得更加扎实和实用.
①乙物质是,它的一种用途是.
②写出“乙丙”的化学方程式.
(2)图2能体现某些物质间变化关系的是.(填标号)
本题是一道中考题,第一个图所涉及的物质正好是刚上课时拿出的三种物质,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图2完全可以用本节所学得内容解决.此时活动四的连线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在正确完成这道题的过程中,孩子们联系前面的几个活动,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 重视复习的意义,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1)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突出有效信息;(2)复杂问题简单化;(3)抽象知识形象化;(4)零散知识系统化;(5)帮助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 合理规划复习进程,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1)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找准考点,落实基础);(2)合理使用资料,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引导学生重视教材;(3)训练要适当,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4)问题引领课堂,重视情景创设,防止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自命知识专题,通常有气体制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1)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2)做好专题训练,精选、精练、精讲,切忌过多过滥,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3)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1)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整理考试信息,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2)提倡教师组卷(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难度宜小,保证训练价值);(3)回归教材、加强记忆,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 认真研究教材,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 重视知识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关键词:化学入门 兴趣 习惯 掌握知识 观察 动手
沪教版初中化学课本第一章是开启化学之门,这个编排确实很好,但真正的入门并不能从学完这一章就入门了。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要充分认识这门学科的特点、真正学好是有困难的,并不是背上几个元素符号就解决问题的,但只要有兴趣,掌握巧门,学好化学是不成问题的。因此学好化学的关键是入门,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入门呢?化学入门学习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现在我与同学们共同探讨一下初中化学的入门问题,以供同学们学习时借鉴。
一、要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化学入门的关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化学教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情境。因此学生平时应多看书,了解化学对人类的贡献。上网查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化学奥秘,以课本中的彩图、实验等直观性为学习平台,观察化学在日常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与化学有密切的关系,如合成新药,可以帮助战胜疾病;燃烧某些石油产品,为各种交通工具提供动力;化肥、低毒高效农药的使用,为人类粮食危机带来希望;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此等等都能激发自己探究化知识的信心,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迈入化学之门的前提
1.在每节新课之前最好先进行课前预习,
做到有目的地去听课。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通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这样带着疑问去学,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2.课堂上,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到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讨论问题,并勇于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以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听课效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如实准确地记录,积极主动地思考,要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相互配合、仔细倾听、认真反思、主动交流。
3.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杂乱而零碎,老师在讲课时,都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因此同学们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要做好课堂笔记,这有利于课后进行复习,掌握重点。在记课堂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课后迅速整理笔记。
4.要经常不间断的进行复习,循序渐进,每天认真阅读课堂笔记,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达到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每章节讲完后还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就可在整理总结的过程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便于掌握。
5.用好错题集。将平时有收集价值的错题收入错题集,平时多看看,保证以后类似错误少犯或不犯,提高自己做题的正确率。
三、掌握好化学用语知识,是打开化学之门的钥匙
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要进行分散记忆,二要不间断地进行强化练习。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可在一开始学习化学时,每天规定自己记两到三个元素符号,当掌握到一定数量时,再进行归纳分类,如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进行分类,强化记忆,这样就可以分散在学到元素符号时记忆的难度。同时,在记忆过程中不断的加以练习。而对于化学式、分子、原子以及元素化合价等等,在记忆的过程中辅之以一定量的训练,以及时反馈自己对化学用语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弥补和矫正。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应该说是贯穿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始终。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后续学习的很多内容。因此,它是我们初中化学式容易形成分化点的一个关键内容。应该说掌握好了化学用语这部分内容,离入门已经不远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记忆。那么具体怎样去记忆呢?
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原理、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例如:①物质性质网络记:如对含碳元素的相关物质可构建知识网络系统记忆;②对偶知识对比记:如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③化学用语分散记:如元素、原子、化合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按知识阶梯分散到各章节记忆等;④类似知识归类记:如H2与CO的性质,H2与CO2的制取装置等;⑤对化合价,可以填进学生熟悉的歌谱,把它唱出来。
四、细心观察、勤于动手,是跨入化学之门的助手
“观察是一切实践和理论的基础”。对于初学化学的同学而言,首先要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最初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老师的要求,将你看到的化学现象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叙述出来,以后再慢慢地要总结观察实验的思维规律。如观察过木炭、硫粉、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你就会总结出这样的规律――观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情境探究;兴趣激发
一、衔接的必要性
初中化学是按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初中生进行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入门”教学,要求学生“知其然”,它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因此知识体系不完善。初中化学的特点:一是化学知识的系统性不足,逻辑性不强,知识零、散、乱等。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淡化了某些重点知识,如溶液、酸、碱、盐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初高中化学知识脱节太大。二是初中化学强调定性分析,只要求学生记住现象或结论。比如溶液中离子的检验,二氧化碳的检验等等。三是初中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比如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等。四是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死记硬背,欠缺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化学的特点:高中化学式探究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材编排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同时,高中化学教学不但需要加强形象思维,还需要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型来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比如说: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等。高中化学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要求学生要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通过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说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周期表,接着再通过周期表知识学习氧族和碳族,这些知识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层次要求更高。但如何搞好其中每两个阶段化学教学的“衔接”,却有很多事情要做。
二、知识内容的衔接是根本
要做好知识内容的衔接,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熟悉初、高中全部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明确在初中化学已经基本解决的知识内容是哪些;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中考不做要求是哪些;需要在高中教学中拓宽和加深的是哪些。由于初中化学的知识不再重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许多知识内容仅仅是点到为止,而这一些知识正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通过对教材的整合,结合教学的实践,形成盲区的知识点如下:
(1)高中教材中未出现但须做要求的.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2)必须掌握但学生任然容易遗忘和混淆的知识。一是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对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物质的原子任然含糊不清或出现遗忘的情况,尤其是1-20号元素的符号的书写和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的表示从很大的障碍,导致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出现困难,要衔接清楚金属和非金属最外层的电子数目的特点和简单的原子示意图。二是物质的分类中初中化学提到三酸两碱,常见盐时,没有对酸碱盐从组成上下定义,淡化了酸碱盐概念、原理的文字分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多元酸、多元碱、酸式盐和正盐等重要知识点要补充讲解。
(3)高中化学需要加深和完善的知识。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更要做好化合价方面的衔接,熟练化合价口诀,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之间的关系。二是电离方程式。在初中阶段只是说某些固体物质在水溶液中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方程式在初中没有涉及,盐的溶解性和电离方程式的衔接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奠定基础。
(4)化学实验的衔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类型、原理等知识点要结合氯气的实验制法,从化学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气体收集方法、相关注意事项等四大方面加以归纳总结,使验证实验自然的过渡到探究性实验。
三、教学方法的衔接是重点
(1)认真专研教材的整合,熟悉初高中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性,适当进行对比、分析和筛选,合理的安排和调整教材衔接内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深化旧知识,接受新知识。
(2)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化难点,突破重点,讲练结合,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潜能,求得乐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学”。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记忆的东西多,但理解的东西相对较少,所以在衔接的过程中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4)利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要多创设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错了没关系,对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主动的参与课堂,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合作探究,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逐步形成积极合作,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学法的衔接是关键
(1)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本身具有的一种能力,学生角色和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都要把知识带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该学什么,以及该如何学。
(2)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小组合作总结,小组内进行汇总,小组派代表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时,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总结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学习化学的方法,即从“欲学”到“会学”,交流各自的学习方法,共同成长和进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3)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分析平时的学习得失,建议学生准备错题笔记,比如对每次考试的错误习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分析题目错误的原因,分析知识点的应用,分析解体的思路,总结类似的习题。对每次自己解题或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是自己成长的关键。学习方法和技能的指导应贯穿整个教学环节,于是,教师还要花时间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及时整合,使他们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五、教学感悟
(1)学生虽然扎扎实实的学习了初中化学的内容,化学的好多用语在初中已出现,在进行元素符号的教学时,发现铜“Cu”、铁“Fe”等,学生易写成“CU”“Fe”。一些酸根离子的写法如“SO42-”、“CO32-”等,学生易写成“SO42-”、“CO32-”。所以在衔接中还要反复练习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强调用化学用语表达时要弄清楚是写元素名称还是写元素符号,写离子符号还是原子符号,写物质的名称还是写物质的化学式。初中能把这些化学用语严谨地表达出来,到高中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离子反应等化学用语时,学生就能够看清要求准确地表示出来。
化学和物理、地理、生物一样,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学科,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化学可以解释为“变化的科学”,主要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变化的科学.虽然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巨大的联系,但是由于化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微小,很多变化过程非肉眼可见,比如火柴燃烧、金属氧化等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感到难以想象.
同时应试教育使我国初中化学教学缺乏生动性和应用性,有很多的化学式、定理、物质性质需要死记硬背,比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定义;还有大量的化学式例如O2、Fe、Mg等,更加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如何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成为考验化学老师的一大难题.通过笔者整理资料和研究分析,总结了以下几种实用的教学方式,希望借此可以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
1.模块教学法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化学课会感觉思维乱、脑子晕.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的符号、公式、定理、物质性质等等,而这些是化学的基础,一定的背诵和记忆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对这些知识的教学上,老师可以采用模块教学法.将相关的、有联系的化学知识组织成为一个学习模块,单独拎出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和记忆.比如氧气是化学中非常常见和重要的一种物质,就可以单独的作为一个学习模块.例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是自然界分布最广泛的元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一切生物呼吸的重要物质,分别与单质铁、镁、铜、铝、氢气、红磷、硫、碳单独反应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与化合物甲烷、酒精、氧化铜等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等方式制取氧气,应用范围包括工业冶炼、医疗呼吸机等.往往化学知识是很细碎的,且之间都有所联系,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免感觉到杂、乱、记不住.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串连起来,充分挖掘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模块的记忆、系统的梳理.
2.动态图演示法
化学其实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初中化学课堂上,老师往往也会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且一些简单的实验,老师也会组织去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操作.但是由于化学的研究对象比较微小,很多变化过程非肉眼可见,只能单纯的看到表象,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是要注重图片和资料的演示,比如制作动态图、PPT等,还可以配上活泼的颜色.
比如在讲解到氧气和氢气生成水的时候,教室就可以通过制作动态图的方式.制作代表氧气(O2)两个比较大的圆球和代表氢气(H2)的两个小圆球,在燃烧过后,圆球都分离开来,以一个大圆球在中心两个小圆球在左右两边的方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水(H2O).动态图的形式,能够比较容易在学生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学生在写这个化学式的时候就很容易能够运用到这个动态图.同时通过这样的知识,还可以拓展开来,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比如在代表氧气(O2)两个比较大的圆球分别标明16,表示氧元素(O)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氢气(H2)的两个小圆球分别标明1,表示氢元素(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通过类似的动态图演示法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拓展教学范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联系实际法
初中学生由于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了解不够,所以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提出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化学现象,比如向学生提出问题;“家里烧水永久了的水壶是不是会有一层黄褐色的物体?大家猜猜看这是怎么产生的?”,由于这个是切切实实的发生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所以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集中,脑海里出现“这是怎么产生的”的思考,于是激发了学生的想听的欲望.之后教师再对对水垢是如何产生的做出讲解,是由于水中本来就含有微量的硫酸钙(CaSO4),通过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不可溶解的碳酸钙(CaCO3),附着在水壶内壁上形成水垢.之后教师可以对碳酸钙(CaCO3)的性质做出讲解,比如碳酸钙(CaCO3)可以与酸发生反应.最后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家中现有的东西去除家中水壶中的水垢?”,学生通过学习和老师的引导,思维得到一定的启发.就会开始寻找家里的酸性物质,比如食醋、柠檬汁等酸性物质.最后教师布置课外作业,请大家利用这些物质,祛除家中水壶的水垢.
通过联系实际法,将生活实际和化学课堂联系起来,经过事先设计的课堂模式,学生不但可以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同时还可以自己运用了学习到的化学手段,切实的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了化学的趣味性和魅力,能够真正的喜欢上化学,对化学感兴趣,在将来的化学课堂的学习中就会更加专注.
总之,类似的教学法还有很多比如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讨论和学习;读书指导法,推荐给学生一些简单有趣的化学读物,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参观教学法,带领学生参观制作肥皂的工厂等.通过这样多样、灵活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想我学”变为“我想学”,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概念教育 教学技巧
一、重视对概念的导入
1.在化学实验的协助下,实现对化学概念的引入。
化学概念是对实验结果的简述,具有简明准确性。概念的掌握是化学教学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是教学难点。单纯从字面上分析讲解,学生很难掌握知识要点。在概念传授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验进行概念引出,让同学们在背写时有清晰的印象,将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应到实验步骤。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总结概念的能力,完成一项化学实验后,先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简练成概念的书写形式,在各组之间进行结果互动,将最严谨的答案与书中内容相比较。这一过程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可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化学概念,注意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方式,避免概念理解混乱的情况发生。
2.采取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选取的例子要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概念引出。如在讲饱和度时可引用家庭中砂糖溶于水的例子: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砂糖进行搅拌砂糖会溶解在水中,再继续向水中加入砂糖直到不能溶解水杯底部出现砂糖颗粒的时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对于这种不存在危险性且便于操作的实验,课堂中可以向同学们发放实验用品,给每个同学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严格观察每位同学使用仪器的方法,及时纠正错误。这种直观的教育方法,可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体会收获的乐趣,培养操作实践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3.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提前将学习任务分配到班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在化学式概念的学习中,先对同学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其中包含的化学式,再由此引出规范的概念。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网络等渠道将难记的常用化合价编写成趣味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在使用过程中也更方便。课堂的安排要高效有趣,合理分配实验环节和理论讲解的时间,避免出现混乱的情况。互动情景的设计要敢于创新,使学生感受到每节课的变化,不觉得枯燥乏味。
二、采用对比的方式,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在初中化学中,存在很多类似概念,对于初学化学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概念教学中采取对比的方式,列出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明确掌握不同概念的差异性,实现对概念的深入理解。例如,为了实现对“化合物”与“混合物”的理解和区分,对二者进行全面对比,可从结构组成、本质及成分等方面入手。对结构组成,化合物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元素组成的,而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构成。如果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化合物中是由一种分子组成,而混合物则是多种分子的综合体。在化合物中,物质性质是固定不变的,而混合物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都相对独立。化合物由固定物质组成,而混合物的构成则具有不确定性。
三、在概念教学中重视关键词,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化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十分简练,因此要注重关键词在概念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准确的词汇,及时纠正学生在概念上的错误,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例如,在教学“化合物”和“单质”的概念时,化合物是指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关键性的词汇是“纯净物”和“不同”。而单质是指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中心词汇是“纯净物”和“同种元素”。也就是说,单质和化合物都是纯净物的范围,二者的区别是否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四、重视练习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为了实现对化学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必须重视练习的作用,同时认识知识的本质有时候虽然对概念达到了基本理解,但是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加以验证,此时就需要增加练习的强度,此外,要有重视经典事例的讲解,运用到实验中,使得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高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具体练习中,可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引子,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由直观感觉到化学思维的转变。例如,进行糖水实验,实现由物理变化到化学变化的引导,得出相应方程式,佐证概念。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化学学习和其他科目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学习基础,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准备,而概念教学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其教学的有效性显得更重要。与此同时,概念作为学科知识的连接点,其地位更突出。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概念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努力提升自己,切实搞好概念教学,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一、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系统的体系,较过去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说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师资队伍落后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在大多数的中学中,许多化学教师采用的还是老一套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难以改变。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出现新的知识,而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书本上的那些知识,不再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无法将全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好多学校还存在教师数量不足,一名教师兼任多科教学的现象,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足,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的目的就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许多学生存在偏科的现象。有的学生本身就对化学不感兴趣,再加上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此外,初中化学难度大、知识繁杂,例如,有好多复杂的知识点和化学方程式需要记忆等,这也是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的原因之一。
3、教育模式陈旧
虽然现在化学教学改革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许多学校为了升学率,没有深入普及新的教学模式,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通过以题海战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错误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负担,通过作业和考试来评价一个学生的素质,没有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1]
4教育设施不齐全
化学一门是学习和研究相统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但是由于经费等问题的限制,许多学校无法建设足够的实验室供学生来学习,更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和化学药品,所以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实验,导致他们对实验仪器操作不够熟练,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例如,验证氢气燃烧火焰颜色的实验中,如果操作不熟练的话,可能会使氢气和氧气的比例达到适宜的比例,发生爆炸,危机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改进初中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方法
1、提高师资力量的配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有新的化学元素、化学物质和化学理论被发现,化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去学习新的知识,在平时要多关注新知识、新理论的出现,不能只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否则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的。
学校也应该定期组织化学教育教学考核和优秀化学教师的评选,借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还应该思考自身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抛弃原来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只以成绩的好坏去评价一个学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2]
2、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学的中心还是在学生身上,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不能只关注化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考虑成绩偏低的学生,因材施教。
化学本身属于比较困难的学科,学习的内容比较复杂,经常出现复杂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难以理解记忆的知识,例如,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 8HNO3(稀)---3Cu(NO3)2+ 2NO+ 4H2O ”等等,所以教师可以把许多抽象的知识简单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便于他们的记忆。
教师还应该把原本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除此之外,光靠老师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碰到困难的地方要鼓励他们自己去克服。
3、彻底深化化学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应该彻底深化化学教学模式改革,总结学校在化学教学模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去探寻行之有效的化学教育教学模式。学校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宗旨,不能只注重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化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
4、加强教育设施设备的建设
做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实验既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理解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还锻炼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而实验设备的齐全是实验顺利进行的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学校应该加大在化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以及化学药品方面经费的投入。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做实验,更不能为了学生的笔试成绩的提高而取消化学实验课。在实验课上,教师要详细耐心地讲解实验过程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加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的熟练程度。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对于陈旧破损的实验设施和过期的实验药品要及时地更换,比如,破损的试管,过期的酒精、乙醇等,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结论:
在如今新课标改革的教学大环境下,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更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应该从教师、学生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设施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更好地环境,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平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培育成国家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宋国荣.如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S2).
[2]陈永玲.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J].化学教与学,2012(11).
[3]冯金霞.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3(16).
[4]王文燕.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
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又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化点,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通常教师都会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口诀,然后让学生背诵。但是学生往往把口诀背得很熟,真正应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或者计算元素的可变化合价时,却一点都不知道使用,根本不理解那段口诀是什么意思;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标出元素化合价时,常把元素的化合价乘以化学式的角码后才把计算结果标在元素符号的上方,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化合价数值。在该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个部分的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影响着有关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初中化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解决此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不同的教学尝试,并具体分析比较了不同做法的教学效果,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承上启下。
片段一:从复习前一节课中提到的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进一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和共价化合物水的生成。然后对比NaCl、HCl几个化学式,学生不难看出: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因此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这“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为了明白易懂,教材中把化合价定义为: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分析: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价”概念涵义,粗略认识化合价就是用来确定化学式中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教材中未提出氧化数的概念,而笼统地叫做化合价,从科学性来讲是不够严格的,但也是受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所限而迫不得已。所以教材中强调:“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对这一句话所描述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对学生则不必引伸过多的内容。)
2.主动建构,加强记忆。
分析:为了更熟练地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通常我们会给学生编好口诀,但在教学实践中,做法二更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主动参与这个口诀的编写活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容易使其加深印象。有了明确的指引,枯燥的化学用语学习增添了乐趣。
3.善对比,把方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片段三:利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数和十字交叉法,并利用计算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推导。我在两个程度相当的班中进行了不同尝试,第一个班先介绍十字交叉法,分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右下角原子数的关系:(如下图)
三、结语
化合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应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规律,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悉各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学会自己总结归纳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