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2-10-20 11:2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就要是做好并切实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实施数学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础,是学生小考备考和总复习的基石 ,更是建立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源泉。复习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小考,主要应该注意按照以下要求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在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中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而形成数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数学思维教学的核心和重点。须采用合适的策略与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编织成知识体系,将数学思想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汇集成数学能力,以便于应用能够随意自如。

第2篇

关键词: 例题教学 断层 建构 拓展 提升

所谓数学“断层性”例题,是指学习内容跳跃较大,例题与练习题难度不匹配,例题肤浅、难度小,课后练习题却难度大,数学知识衔接之间存在空白。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例题是数学教材的核心内容,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断层性”例题的创新教学呢?

一、在活动中主动建构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对象。[2]所以教学“断层性”例题,就要充分设计和利用好数学活动。

例如,“圆的认识”(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低年级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认识。圆的教学是学生认识曲线图形的开始。教材中没有直接给出“圆是什么”的概念,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主题图是城市广场的生活场景,里面包含了很多圆形的物体。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它作为圆的起点来讲授,课前让学生收集圆形的图片。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提出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教师不用回避,说明这种方法将在后面学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加强动手操作,先介绍用一条绳子如何围成一个圆,接着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时设计折圆形纸片找发现的活动,定义圆心、直径和半径的概念。然后在研究“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时,同样通过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探索发现:先让学生动手量直径长度并总结直径的特点,又提出问题:圆的半径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采取了测量的方法,有的通过对折发现以圆心为中点的同一直径上的两条半径长度是相等的。最后提出:“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在经历了前面的探索过程之后,很快猜出了它们之间的长度关系,并利用直尺量长度、对折描述等方法给出了证明。

二、在练习中有效拓展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以最简分数为媒体,培养约分的技能:

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让学生写出除以公因数的步骤,再逐渐过渡到划掉分子分母的阶段。为了衔接“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如3/14×7/9=3×7/14×9=1/6中出现的“约分”知识点,还有“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如18∶12=x∶16,x=18×16/12,x=24.解方程过程中也出现的“约分”知识点,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约分”例题时补充形如35×12/15×42的练习拓展题,比比看,谁是“约分大王”。帮助学生不仅掌握约分的方法,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约分。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没有出现“繁分数”的概念,但到了“分数的乘法”(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和“解比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又出现了“繁分数”的约分形式。因此,教师应该未雨绸缪,架设数学知识“桥梁”,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主动,同时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瞻前顾后、伏笔铺垫。

三、在整合中快速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4]

例如,教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例5时关键是理解出勤率的含义。教材指出,出勤率就是实际出勤人数占应出勤人数的百分之几,把求百分率解释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还要让学生反思:出勤率能高于100%吗?练习里出现求成活率、合格率、出粉率、普及率、命中率……教材没有解释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出勤率的基础上,体会并说说这些百分率的含义,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率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事实证明,在数学“断层性”例题教学中,还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例题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与教材中的例题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习课本内容的局限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题的“缺失修复”要重视思维过程的指导,要全面呈现发现过程,暴露如何想,揭示怎样做。通过例题教学,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策略,运用教学机智,引导学生从例题得到启发,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金成梁.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2]李晓梅.小学数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第3篇

【关键词】 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成绩提高

六年级数学在一名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的巩固,又是与初中数学衔接的过渡,如何提高此阶段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毕业班老师的教学核心. 那么,到底该为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提供什么样的学习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积极鼓励引导,帮助学生减压

进入六年级后,不少学生承受着学校、家长以及自身所带来的升学压力,虽然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的进步,但如果心理压力过大,老师不进行积极引导,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放弃学习. 所以,在六年级这一特殊阶段,老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积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只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紧随老师的学习进度,不管以前成绩如何,每一名同学都可以在这一学年取得好的成绩. 老师平时应与学生多一点沟通,多给予学生一点赏识和激励. 只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才能激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

二、布置预习作业,提高课堂效率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精心设计的课堂结构外,还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很好的手段. 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可以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用疑激思,提高学习积极性. 预习不仅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所帮助,对于老师备课也有益,因为一道好的预习题必须要有目的性,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所以老师在设计预习题目时必须注意:

1. 要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内容特点,确定预习的重点,做到难易适度,特别要注重指导学生看书自学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预习作业可以布置为:① 看书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② 试推导圆周长公式. 其中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是简单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但圆周长公式是教学难点,不要求所有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完成.

2. 老师要教导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过程中,认真看书,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归纳,认真处理:若属认识不准确、理解有偏差的问题,老师应进行点拨,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书解决;若属课堂教学需要讲解的新知识范围的问题,要提醒学生注意老师的讲解、释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若属在以后教学中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要给学生留个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去探索.

3. 预习作业是在讲授新知识前进行的,故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兴趣不会保持太久,所以预习作业的数量、时间要适宜,一般要控制在10分钟以内.

三、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思路培养

课堂教学永远都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夯实课堂教学基础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力保障. 怎么样让课堂内容简明易懂,趣味横生,怎么样让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保持学习热情是老师课堂设计的重点. 一个丰富生动的课堂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去创造:

1. 情境教学,让课堂内容生动充实

老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熟悉感、亲近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生动的实例中发现数学规律,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规律,那么他也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另外,情境教学多方位、多角度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这样能让学生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家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2. 对比分析,让易混知识简明易懂

俗话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这就是运用了对比分析的手法,是按照特定的指标将客观事物加以比较,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评价. 当对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时,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也可以运用. 如在教授比例的知识时,举例:(1)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是篮球的50%,请问足球多少个?(2)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比篮球多50%,请问足球多少个?(3)学校有篮球100个,足球比篮球少50%,请问足球多少个?看似相似的题目,结果却大相径庭. 这种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更能切实地体会条件的区别与结果的差异之间的联系.

3. 知识拓展,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上课听得懂,做题不会做”的情况,这也许就是只简单理解了课本的简单例题,而没把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学会书本上的例题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有能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展提高,挖掘知识本质,学会举一反三. 那么,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充,充分解释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对知识拓展进行一系列的点拨,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转换和迁移能力. 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老师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 另外,在设计拓展习题时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习题的选择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层呈现;在拓展提升同时,尽量设计有多余条件的、答案不唯一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计有不同解题方法的开放问题,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需要.

四、加强整体复习,完善知识体系

不同于新授课或者课堂练习,复习要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地去梳理、建构数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 所以在复习中,使知识形成较完整的网络结构,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继而发散思维,学会举一反三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 老师想要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复习,需要做到:

1. 理清脉络,梳理知识体系

一到六年级,所有的知识都是杂乱无章地储存在学生的大脑中的,凌乱模糊. 人的大脑就像图书馆储存图书一样,只有按照一定规则和编号存放,才能顺利地通过相联系的检索找到图书. 复习的目的就是将这些看似分散的内容梳理好,建构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后储存进学生的的大脑中. 例如:老师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律的复习时,应带领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掌握推证过程,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到抽象等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比较分析,使每一个相关的知识点从点到面衔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

2. 查缺补漏,强化薄弱环节

在复习中老师要十分重视“补缺漏”和“纠错误”. 摸清“缺漏”和常见的错误,平时摘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复习课之前先根据相关内容和教学要求作摸底调查也非常必要. 需要注意的是调查题应以母题考察为主.不出偏题怪题,题量也应适中. 然后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易错、常错以及容易混淆的问题多变题型. 让学生反复练习,以强化对薄弱环节的掌握和巩固.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有梯度,思维含量大的题,以满足他们复习的需要,达到分层辅导的目的,这样的复习,不但尊重了差异,也为优秀的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3. 融会贯通,加强纵横联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只有将各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才能对知识有全面、充分地掌握. 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各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复习目的. 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 ∶ 2. 求甲、乙两数之和. 我们可以列为24 ÷ 3x2 + 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 + ■ + 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x■ + 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 + ■(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既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总之,六年级数学的教学方向既要提高学生成绩,又要朝着提高学生数学涵养的方向不断努力,笔者将与所有同行共勉,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尽一份绵力,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而再接再厉.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实施策略;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通过了解学生智力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水平能力,进行分级。通过课堂教学实施针对性的策略,布置针对性的习题作业以及测试,设立分级评估标准,这样分层矫正,层层拔高,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都能够进步。那么,怎样实施分层教学呢?以下将做详细说明。实施分层教学有以下几个分层策略:教学课堂的分层、教学时间的分层、评价学生的分层、分层矫正和层层拔高。

一、教学课堂的分层

首先是把学生进行分层,通过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平可把学生分为三层,这只是教师心中的分层,不能公开宣布的,更不能以此安排座次,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不利于班内同学间的团结。把学生分层后对学生进行分级培养。

1.对知识结构进行分层

一般,数学课本都是面对绝大部分学生的,所以它的知识面、难易程度也是按照中等生来制订的。面对这样的教学课本,教师为了照顾学困生的理解力在课堂上反复讲解知识点,而优等生学习起来毫不吃力,对这样的课堂根本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适时引进一些课外知识,活跃一下气氛。有这样的一个教学案例:张老师在讲“百分比”这节课时,看到学生整体上对百分比掌握得差不多了,优等生对此已经很不耐烦了,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家银行在加收20%的利息税,为什么不把利率下调20%,这样不更好算吗?”这个涉及社会和金融知识的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进行了热烈讨论,整个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这个课外习题,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是课外习题,不需要学生完全学会,这样学生没有了学习的负担,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数学尖子。

2.对教学要求进行分层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六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应有差异,太高太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有这样一个案例:宋老师在教授“圆柱的体积”这章时,由于公式推导复杂,字母运算也比较多,很多学生不能够完全领悟。这时,宋老师对理解力强的优等生的教学要求是计算公式和公式推导都要掌握理解,而对于理解力差的学困生只要求他们掌握计算公式。这样通过分层要求,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也就会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时间的分层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时间上也要分层。例如优等生,教师可以采取点拨性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培养他们的独立性,用时10分钟左右;中等生,教师先让他们预习,然后稍加指导,用时15分钟;学困生,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详细的指导,归纳总结,要非常有耐心和细心,以使他们能够理解,用时20分钟。

三、评价学生的分层

以往的评价标准是一切按照成绩说话,这种评价使学困生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挫伤,因为他们努力半天也赶不上优等生的成绩,而优等生也会产生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没有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不同,以及受各种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不一样,所以要改变以往一刀切式的按照成绩论输赢,要用科学的、平等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把班上成绩相近的学生按照8~10人分为一组,因为同组的学生实力彼此相近,彼此都有超过对方的竞争心。一个月一次测验,每组第一名都能得到奖品。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存在获胜的希望,有得到奖品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这样过一段时间,他们彼此的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四、分层矫正和层层拔高

在做练习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巡视,针对各个层次学生常见的出错问题进行分层指导矫正。矫正过后,教师再出一套总结性的习题,考试后,重新分配组员,使每组组员的水平一致,一直保持他们的竞争性,从而提高成绩。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面对全体学生,没有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教育。通过以上研究,分层教育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能够很好地协调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统一。通过因材施教,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数学的尖子人才,满足了不同学生对数学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分层教育值得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方艳.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与时间[J].新课程小学,2012(8):63.

[2]彭世喜.小学数学教师分层教学行为有效性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46.

第5篇

关键词: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计算能力;小学阶段;引导学生;知识体系学困生典型习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复习不同于单元复习、学期复习,对学生来说,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对教师来说则感到时间紧、内容多,知识的综合性强,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复习效率。因此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小学阶段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尤为重要。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要重视知识的系统化,避免盲目做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一、充分了解学生,培养学习的兴趣

到了毕业班进行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由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使得他们在思想上有了变化,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还有的认为所复习的内容都是以前已学过的知识,不必再听,还有的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所以得过且过,无心学习。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培养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很愉快,自然会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但如果学习环境不佳,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的神情,面对一大堆完不成的作业,面对教师的责备和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乐学就只能是空谈。所以,要让学生乐学,必须想办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能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学习环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说一说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适当减轻作业量、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激励等等。

二、抓好基础

在六年级的数学复习中,首先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基础知识运用: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一一区别开来。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等等。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比如:a的3/5与b的1/4相等,比较a,b大小(a,b都不为零)。解答完这道题,再给学生出一道题:甲班的4/5同乙班的3/4的人数相等,那么,甲班同乙班人数谁多谁少?稍微这么一改,有的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教师应该提示学生a,b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那么甲班和乙班是班级的名称,它同a,b有何联系?这时候有的学生就明白了。三是公式推导。比如圆的面积,圆柱的体积,等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学生们容易混淆。要从整数乘法入手,看学生是不是写成几个数相加的形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索,真正理解它们的意义。五是计算能力。很多学生到了六年级,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计算都算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老师普遍认为是学生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于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首先要让学生观察式予,进行分析。看是否能用简便方法,其次结合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计算。学会了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三.能力培养

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应让学生找易拉罐摆一摆。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的不切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四.加强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横向、纵向联系相结合

只有把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结合起来,才会对知识有充分的掌握。比如:应用题的教学,在初学过程中,纵向联系比较突出,分为整数,小数,分数几大类分别讲解,而在12册复习的横向联系比较突出,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我认为可在复习12册时涉及到哪类应用题。就拿出初学这部分应用题的课本进行纵向复习,然后在复习12册相关内容。再比如:甲数是24,甲、乙两数的比是3:2.求甲、乙两数之和,我们可以列为24÷3×2+24(按份数解),也可以24÷3/2+24(按倍数解),还可以列为24×2/3+24(按分数解),还可以列为24÷3/5(按比例分配),这样就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把分数,份数,倍数,比例的知识结合起来,即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又锻炼了学生从多角度思维问题的能力。再比如:一些应用题,既可用算术方法解,又可用方程解,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从多种角度加以分析,加强两种解法之间的联系,在比较中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五、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

第6篇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基础的课程,是以后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在最后冲刺阶段的复习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查缺补漏,做好记忆、消化、再记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策略

在小学的最后一年,我们以复习课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把握最后的综合复习阶段,对一些复习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归类研究,同时,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复习方法的过程中,积累一些有效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较好的综合复习能力在教与学中,既锻炼教师复习课的执教水平,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最终梳理了一些复习课教学的策略。

一、深入了解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因素

所谓非认知因素是认知因素以外部分,如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信心等。作为老师应怎样培养学生的非认知因素呢?我认为:

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数学学习情感一位特级教师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首先教师要用爱心真情去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弱点和困难,这样师生的感情将转化为学科情感。其次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不要只用某一部分困难的内容或某一次的不理想而导致对数学的厌恶。

其次,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它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教师创设好教学环境,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埘知识渴求的悬念,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知识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有强烈的学习愿望。

最后,加强学习监督。培养学生意志力意志品质是一个人能否坚持到底,彻底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部分学生缺乏学习恒心,解答缺乏步骤,不会检验自己的作业,碰到不会就轻易放弃。意志力与行动目的有关,也与信心有关,应注意给学生设计学习目标,帮助和督促他一步一步实现这个目标,有了成功,才有信心,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注重基础

一方面,全面了解学生。我们都知道,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复习前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和学习态度进行全面了解。首先要进行全面测试。即以《课堂标准》为依据,针对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选择一些中等难度的题目进行测试,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教师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着手编写复习课教学计划,重点理清基本概念、基础计算、基本操作、基本应用方面的知识结构网络,再指导学生理清自身掌握情况,作一个小结。

另一方面,全面把握知识,内化完整的知识体系。总复习必须要全面系统,要作出全面反馈。复习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避免学生吃冷饭,枯燥厌烦,消极应付,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书本上的知识有些比较零散,教师要学会把书本从厚教到薄,应该有效合理地系统学生的基础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建立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增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探讨、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且能进行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是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后,应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以练习为主要反馈手段。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先练或在练的过程中进行分组讲解,以优带差,促进提高,也可以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反馈,总结归纳。抓住学生薄弱环节,定向加固,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弄清每一个知识点,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提高学习能力,积累知识。如此训练,学生对总复习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再发现,使知识常用常新、常新常用,也给教师提供了重要反馈信息,给学生自主复习的主动权。总之,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要重基础,抓反馈,再提高,再发现。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是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的教学辅助设施,它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与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直接获得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并为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数学知识的纯理论性和抽象性,使许多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拉开了距离,而通过影视和课件的特别设置,就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很容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数学有关原理,减少学生抽象思维过程,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如在学习点、线、面、体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运用大量的图像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感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这一几何事实,这就比干巴巴的纯理论讲解知识让学生接受快得多。因此,在新教材的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无论是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是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上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加强知识的拓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强化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提高、发展。所以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见解性的问题.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复合应用题,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或解题思路,但复合应用题可能涉及好多数量关系.但它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就只有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种,我们可以用这两种方法去分析涉及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从而教会学生解答不同类型的复合应用题。实现对知识的扩展过程。再比如: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课本上只出现了一些计算公式,而推导过程表现得不太具体。我们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就应该细讲一下推导过程.把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课本上出现的题较简单,或类型较少.而实际做题时发现学生好多题无法做,这也许是没把课本知识进行扩展的缘故。

参考文献:

第7篇

教学重难点有效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设计学习兴趣数学作为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搭建起一个完善的数学知识网络,而其中的重难点则是整个网络中的支撑点所在,对于网络的搭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对于小学数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尚处在完善阶段,教师此时应该发挥引导性作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活动设计,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方法,小组学习、生活化教学、变革作业布置形式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将会逐一进行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

在小学课程中,每个年级与阶段的重点知识有所区别,如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能够掌握两个或者多个数字的大小比较,通常教材要求在一百以内,培养学生基础性的比较思维;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而言,重点知识则是能够运用所学公式以及算法实现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如物体面积体积的计算等。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通常体现为学生通过自学之后难以理解和运用的知识,这部分知识也存在因人而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解决多数同学学习难点的前提下,兼顾少数人。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以及课后练习来解决的,这也就体现出了教师进行有效学习活动设计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即重点不全是难点,难点中也有重点。所以在进行相关教学活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针对性,紧密联系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无论是教学重点还是教学难点,都是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所必须击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并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把握与突破重难点的相关学习活动设计

(一)通过分配学习小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兴趣的激发向来是教学的重点。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通过给学生分配自主学习小组,布置小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与小组成员合作交流完成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也能够在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温故知新。学习难点因人而异,在小组学习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注意到自己的学习难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解决。针对兴趣小组的设立,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如在学习“角”及其相关知识时,可以给小组布置任务发现生活中的“角”,如五角星、三角尺以及一些可以变幻的角,如扇子、剪刀等,学生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制作“角”,如将两根木棍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两条射线。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学习难点和学习重点的双重突破,更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对小组学习进行检验,由学生来讲解所学知识,实现师生换位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二)设计贴近生活的活动,改变学生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以此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能够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方面做到活学活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在设计学生活动方面,可以将学生的课外作业以实践活动为内容,并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更具有实际效用。对于小学的六年级数学涉及到的比例以及配比的问题,可以进行如下的教学活动设计:活动设计是基于两组之间的对比,第一组是360ml的水中加入40ml的白糖,第二组是180ml的水中加入30ml的白糖,让学生中喜欢喝甜味儿水的学生分别进行选择。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就需要计算360:4与180:30的数值差,从而选出更加甜的一杯水。对于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学生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前预习并不只是简单地对教材进行浏览,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自我认知,能够分辨出教材的重点,并进行专项练习,对于自我预习不能够理解或者解决的问题,则应该归纳总结,作为自己学习的难点所在,通过与学习小组的成员相互交流沟通解决。若仍然存有疑惑,则要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重点学习,攻克难点。

(三)构建教材知识体系,运用差异化教学理念

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较强,所以就需要做好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工作。小学数学教材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只有搭建起完善的知识体系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知识之间联系性强使得学生能够在预习复习的学习模式之中对知识温故知新,也达到知识的迁移与联系的运用。由于学生本身的数学功底有一定的差异,再加上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有区别,使得教师在优化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采取差异化教学的措施。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能够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热情,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信心,并逐渐提高学习成绩。对数学学习本身就有热情的同学能够更加进步,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通过把握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信心。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相比更加复杂,学生在数学中锻炼起来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也是其他科目无法比拟的。综上所述,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教师与学生能够营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蒿小梅.如何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J].新一代(下半月),2014,(2).

第8篇

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数学原理、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贯穿的,它可以通过相互的演算推理而来。这些主要内容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数学思想、背景材料等),运用范围广,自我演变能力强,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是保障教学内容前后连贯的重要手段。

经调查研究显示,加深数学主要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加强数学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对于小学数学的复习不能进行各自讲解,应在有关的知识点上进行拓展,也不可死记硬背地进行题海战术练习,而是通过相关内容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主要知识点进行扩张,以重点内容为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理清其相关内涵和外延、各种变式之间的关系。教师应将相关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传授学生,促使学生能进一步地从整体内容上把握主要内容的层次结构和纵横之间的联系,形成以主要内容为中心,具有生长能力的认知结构图。加深对数学知识点之间连续性的体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

数学课程虽然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我们只是片面地简单积累基础知识,因此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教师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以及普遍出现的问题,注意知识点的多样化,指导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细致加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目标,拓展主要内容所包含的思想方法,突出所学习的重点、难点,加强对小学数学复习的再认识。

二、分类归纳教学要点,优化数学教学条理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复习中,教师常采用的方式是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因此,呈现给学生的题目总是一些片面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根据教材顺序进行简单复习,那么学生会难以加强记忆,复习过程感觉乏味。所以,教师在复习前,应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整理,然后归纳、分组,将零散的问题进行条理化的设计。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巩固、提高。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看书,寻找与主要内容相关的知识点,然后进行系统的梳理。在整理相关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充分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自己得出的结果以及思维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点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类,寻找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并针对专题进行有效训练。实践证明,通过归类进行复习的,可以提高教学过程的条理性。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类,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将有关联的内容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融会贯通,提高教学成效。

还可以通过学生做题中曾经常犯的错误进行系统归类,并集中进行讲解,加强学生对容易出错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式有深刻的印象,避免今后再次出错。进行分类复习可以使加强教学内容的条理化,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性,提高复习效果。

三、科学指导练习,提升学生综合实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建立知识网,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薄弱的环节进行指导练习,梳理明确的知识来源,巩固知识。教师要以习题练习为重要手段,精心编制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加强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理解、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练习形式灵活

为了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充满兴趣与激情,教师应对练习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科学的安排和设计。适当安排一些活动性的练习,培养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形成新的能力。例如,在复习“质数与合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同学们进行编号,根据座位顺序一个接一个的寻找自己的伙伴“质数”“合数”。当游戏结束之后,全班同学将会发现并产生疑问“1”为什么没有伙伴?教师最后总结:因为“1”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通过游戏的练习,学生不仅加强的对质数与合数的理解,并注意“1”不是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枯燥、乏味的复习成功转化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课堂小插曲,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专题复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必须围绕“专题知识点”进行“定向练习”,也就是按照类型进行做题。例如,“应用题”的练习模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知识性、解题方法)将应用题分为行程问题、平均数、工程问题和简单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教师在给学生进行复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划复习,理清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基本解题思路。

3.综合练习要具有层次

进行专题练习之后,教师可适当安排一些综合练习。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题量要少、题目要精。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小黑兔、小灰兔和小白兔在草地上各自围了一块小菜园,小黑兔围的是一个边长为6m的正方形。灰兔围的是一半径为 4m的圆。小白兔围的是一个长宽分别为 6.56m、6m的长方形,小问题是:(1)谁的面积小?谁的面积大?(2)它们的篱笆分别有多长?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周长和面积的对比,发现一条规律:同样的周长,围成圆形的面积最大。练习题的设计既有利于解题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4.自我评估要查漏补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进行综合单元的练习,以此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练习题进行评估,指导学生制作“错题收集册”,并要求经常翻阅、巩固记忆,避免下次犯错。这样做,能够针对性地进行定向突破,发现问题,查漏补缺,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颖.如何做好六年级数学复习工作[J].成才之路,2008,(14).

[2]刘东慧,阮静旭.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J].群文天地,2012,(22).

第9篇

研究性学习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A-

0030-03

传统的学生作业很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实践的过程、思维的方法及情感态度的升华等。而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能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数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本文从教学中撷取几个案例阐述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探索实践性作业的新价值观

教学调查表明,传统的应试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是唯一的标准,致使作业设计成为“题海战术”,超负荷灌注,导致教学过程失去了许多育人的良机。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

怎样赋予作业新的内涵呢?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通过作业实践,让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自然产生新的学习欲望,构建完整的知识发展结构。作业的设置上既要符合相应阶段的教育目标要求,又要适应教材的逻辑结构,还要有利于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尊重学生个性,还学生以自由畅想的空间。数学教师要以正确的实践性作业价值观来支配传统的作业练习,使得作业形式又鲜又活,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气质。

二、探索实践性作业的现实意义

实践性作业设计,将克服传统作业的种种弊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视域广阔,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各种作业的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倡导并实施实践性作业,是一种大势所趋,这种类型的作业将会成为未来各学科的主流作业形态。

1.拓展应用意识,开发思维潜力

实践性作业为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设了条件。通过实践性作业,能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生活问题。在实践性作业时,需要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操作、调查、实践、思考……在观察操作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调查实践中,学生的交往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得以锻炼;在作业的反馈中,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得以沟通,学生的情感态度得以升华……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都通过实践性作业有效地统一起来。

2.提供自由空间,享受愉快的过程

实践性作业因其形式的多样,内容的开放和可选择性,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练习的内容。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新课标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顺应这一思想,我们可以将新授知识转化为实践性作业,可通过对例题、习题的二次开发与改造,提升例题、习题的探索价值。如,新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时,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研究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通过教具、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发现了这组几何形体体积之间有微妙的关系,直观地感受到装满水的圆锥要装三次才能把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装满。这发现却给学生带来一个知识上的宝贵信息,那就是如何解决求圆锥体积的问题;又如,教学完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知识后,利用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竿高与影长成正比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测出学校某处一棵树的高度……这样的作业设计,培养了学生探索时的疑虑感,获得成功时的愉悦感和自信感,形成和丰富自己学习中的理智感。

三、探索实践性作业的主要方式

笔者以配合基础教育为目的,以实际问题为载体,开发并鼓励学生做实践性数学作业,努力选择、改编、搜集、整理一些好的实践性作业,主要方式有:

1.经验记录式

案例“对拓展题目的激趣,获得意外惊喜”。

人教版第九册数学课本第53页的第21题:在等号左面的数中间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和括号:1( )2( )3( )4( )5( )6( )7( )8( )9=1。

当时,教师布置此题时,别有心思地告诉学生说:“有兴趣的同学利用晚上时间,认真思考,寻求更多的不同方法,最好不要只满足于一种,多思考一番,寻求多种方法,体验一下成功的感觉,明天上课时,再与同学一起分享这快乐的心情,好吗?”等到第二天检查作业时,发现想出1~2种方法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约20%,完成3~6种的约50%,6~8种的占约30%,检查之中意外地发现有位学生竟然想出了16种方法,当时笔者就抓住这教学契机,让这位同学说一说昨晚的研究时的心境,并鼓励这位同学记下这学习经验的过程。以下是这位同学的作业记录:“今晚,我向爸爸请教一道数学题,爸爸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帮我指明思考的方向,我便很快地想出一种,顺着这个规律,我的思路象开了闸的河水,又想出不同的11种方法,只觉得当时的脑袋有种热乎乎的感觉,这种收获我曾未有过,真让我喜出望外。第二天一清早,我还在思考这道题目,我又一连贯地想出了5种。从这,我懂得了,如果有困难,就一定要想办法来战胜它,不要退缩。通过做这题目,我体验到成功的滋味是如此的美好,受益匪浅。为此,我很感谢老师和家长对我的教育。”当时,笔者看了这记录,非常感动。一个沉浸在成功喜悦中的孩子,他的表现欲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相信不久他将会再度完成更加完美的作业,我在期待的同时也告诉自己,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创造自我、展示自我、重视自我的机会,学生学习上的意外收获,不正是我们当教师的所渴望的吗?

2.视觉形象法

克鲁捷茨基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解题者具有一种用数学语言来解释问题的能力倾向,这就是所谓的“数学气质”,他认为有三种类型:

分析型:倾向于用语言―逻辑的词语去思考;

几何型:倾向于用视觉―形象的词语去思考;

混合型:综合上述两类特征。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努力完善语言―逻辑、视觉―形象这两方面的相互转化,即在一定的程度上依靠视觉意象,把数学关系视觉化,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系统作出形象的解释,这就是视觉形象法的内涵。

案例:“圆柱与圆锥底、高及体积之间的对比关系引发的直观思考”。

填空题:①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3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②一个圆锥的高是圆柱的2倍,它们的底面积相同,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往往搞不清两个几何形体之间相应关系。结果该是9厘米,填成1厘米;该是■,填成3倍等。针对上面出现的情况,笔者在教学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的知识后,进行一节拓展对比课,并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简单的对比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特点,并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图如下:

①特点:S柱=S锥 h柱=h锥

②关系:■V柱=V锥

①特点:S柱=S锥 2h柱=h锥

②关系:■V柱=V锥

①特点:S柱=S锥 3h柱=h锥

②关系:V柱=V锥

当学生画出以上对比图时,已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并能通俗地表述出:当圆锥与圆柱等底时,如果体积要相等的话,则圆锥要不断地“长高”(反之,则把底加大,“长胖”),当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2倍时,体积则是它的■;当圆锥的高是圆柱的高的3倍时,则它们体积相等。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图形语言是文字语言过渡到符号语言的桥梁。身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作业,努力完善语言―逻辑和视觉―形象这两个方面的相互转换,使之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视觉意象的对比、理解、保持和记忆并能恰当地应用。

3.生活学习法

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接到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设计各种场景,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以获得相应的体验。

与上述观点不谋而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增加了“综合应用”这一学习环节,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收集和创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课题,丰富实践性作业的内容。这些小课题的研究将是非常有趣并有价值的,它可以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案例:收集实际信息,用“统计知识”制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们开始忙碌起来,每个学习小组开始分工。先确立统计主题,尽量标新立异,如有一组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收集早上7:30~8:00交通工具的流量,制成一张条形统计表,并在自己的看法中写到同学上学时正值交通流量的高峰期,应注意安全;另一组学生统计班级一周内违章违纪的情况,制成折线统计图,使这些违规的同学都身受教育,并对加强班级管理,完善规章制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向社会、向学生心灵开放的实践性的作业,都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不仅使学生学习生活化,同时也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课。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机会和实践的过程,改以往机械、沉闷、缺乏乐趣的作业形式,启发学生自主设计作品吧!

4.学习创造法

创造,一般是指创造者的主观意识活动,通过科学实践而对自然界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合乎规律的反映,它是一种现象。创造有三大特征,一是实践性;二是创造者的创造力充分发挥;三是创造性,即开创性和新颖性。学习是创新,学习固然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但也要求学生敢于破旧,敢于立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而对于强化创造能力的实践性作业,“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教师是“用教材”而非“教教材”。因而,在作业设计中要善于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让创造的火花迸发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不断地挑战新方法,思考“下一种方法”“再下一种方法”,学习似乎永远就有突破,生活便永远就有生机。

案例: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制作人:学生何学震

要想求出环形的面积,我们可以把它从中间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半环形,然后将其“拉直”,则成了两个梯形(如图),其中一个梯形的上底是环形中大圆周长的一半;下底是环形中小圆周长的一半(另一个反之),而高则是环形的环宽。

我们已学过梯形的面积是:(上底+下底)×高÷2,也就是(a+b)×h÷2

那么:

环形的面积就是:(大圆周长的一半+小圆周长的一半)×(大圆半径-小圆半径)÷2×2

也就是:

(■C大圆+■C小圆)×(r大圆-r小圆)÷2×2

=(■×πD+×■πd)×(R-r)

=(πR+πr)×(R-r)

=π(R+r)×(R-r)

=π(R2-r2)

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氛围中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的思路是如此清晰,推理严密,又完全是一种自我发现。我们不应该怀疑学生的能力,他们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常常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未知领域。所谓教育失败从深层次而言是教师的自我封闭而导致的直接后果,研究性学习在实践性作业中的渗透是解放学生更是解放教师的全新理念。

小学阶段数学实践性作业的探索是较为灵活多变的,不提倡模式化。许多事实证明,一旦把某种较为先进的思想用一种规范化的操作模式限定下来,就会产生形式主义的弊端,不利于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想通过实践性作业的推广,改变学生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和创造性再次得到充分的激发,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感到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无穷乐趣,提高实践性作业活动中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才是当代小学素质教育赋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使命。

思考与展望:

经过多次的实施与探讨后,笔者将已形成的任务定稿在年级内予以推广与应用,并进一步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逐渐形成数学学科的资源库,供本学科教师共享。这期间的实践尝试也带动了同科组教师们关注并参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老师们改变了以往较为片面的教育观念。

第10篇

首先,谈谈低年级学生能否组织合作学习

课程改革中的合作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起。可在刚开始的实际教学中,总感到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难以组织,一味认为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再组织他们进行合作交流,那才理所当然。但经过几次合作,学生的后几次合作总比前几次的合作有效得多。只要有效,不管效果有多大,总是一个成功的表现。如果认为等懂事点再合作,这就丧失了培养学生怎样合作交流学习的最佳时机了。殊不知好习惯是逐步养成的,例如:第一次让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一个问题,就费了好大的劲儿,但到了第二次就很自然了,四人一小组不要安排了,可是开口谈各自想法的却不多,那就要启发引导一下;到了第三次,前两次的不足得到了改善,但数学语言不规范,交流内容不完整,这就需要严格要求并做示范;到了第四次,又有新问题了,不听他人发言,做与学习无关的事等,这也应疏通引导示范。第五次看来,这几次活动并无实际合作的成果,恰似形式化的合作和课堂的组织教学,要花去很多的精力,但能够逐步改进合作交流状态的。到了需要他们来合作解决的时候,这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合作注意点就不会再占时间,就不需要教者再去详述了。如果等到五、六年级才组织合作学习,那时,人人会感叹这些学生难以进行合作交流,因为有许多细节需要从头抓起,还是从低年级就好好培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那才是最佳策略。

其次,谈谈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一些现实的问题

1.少数优生的“表演场”。优生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做任何补充。

2.个别学生的“休闲场”。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谈天说地或玩弄其他学具、玩具。

3.热热闹闹的“欢聚堂”。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有的小组讨论或合作实践后,没有组织全班交流,使学生失去了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形成正确认识的机会。

再次,谈谈提高合作学习质量和实效的途径

1.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合作”。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学习氛围,并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敢于个体探究,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猜数、数数游戏,学生先轮流尽可能多地抓一把糖果,让组内其他同学猜一猜有多少粒,再共同数出准确的数量,比一比谁抓得多,谁猜得准。然后把糖果换成花生米继续活动。在这充满趣味性的活动中,学生人人平等,都成了学习活动的主体。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爱合作”。教者应注意以数学自身的特点和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游览美丽的海滨”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这样导入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

3.紧抓时机,培养学生“会合作”。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各种合作活动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留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个体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同时,在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促使学生善于合作。如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瓶牛奶”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像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及思维过程,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倾听他人意见,同时了解、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最后,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选择

1.新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合作尝试用旧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

2.靠个人力量不够时进行合作。好多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动手试验,通过分析实践结果去发现、探究、总结规律,还有些需要通过大量计算找出规律的,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靠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这时就需要组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挖掘集体潜能。

3.复习阶段时进行合作学习。如期末总复习,一个知识点常常分割成几个小块分散在几个单元教学,只有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查漏补缺,才能使复习知识提纲化、系统化,形成重点突出、条理清晰、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

第11篇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任教初二xxx班两个班的教学,x班现有学生57人,x班现有学生56人,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成绩看,优中差分化比较大,优生不突出,差生相对较多。学生的学习习惯也参差不齐。根据以上情况看,为了使优生更加突出,中等生尽快优化,差生尽快转化进步,本学期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优生拔高、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和促进中等生优化为主要任务。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二章:轴对称;第三章:实数;第四:章:一次函数第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三、教学目标及教学工作计划。

  三、教学工作目标

  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中,争取期中、期末考试同科教师中名列前茅。

  1.备课:按照学校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充分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课时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教案要备深、备细,突出实用性。总领课、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各种课型要齐全。根据要求做到“四落实”即知识点落实、教法落实、检测手段落实、反馈措施落实。备课要体现出电教手段的使用。做到提前备课。充分发挥好集体备课和周二的分科学习的作用。

  2.上课、严格按照“双线教学整体推进”模式的环节授课,让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立足课堂以学为主,积极推行新理念高效课堂。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3.测试与反馈矫正:在教学中要利用好测试这一手段,要通过考试帮助学生寻找差距和造成差距的原因,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中进行纠错、总结、深化,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及时弥补缺漏。根据达标测试的情况写出质量分析。

  四、具体落实措施

  1.加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提高自身素质。

  2.落实常规,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大胆探索,敢于创新。

  4.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创新学习的好习惯。

  5.加强单元、课时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教材、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准备。

  6.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讲解,分类检测。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本班学生情景分析:

  六年级共有51人,其中优生20人,中等生20人,后进生11人这两个班级从总体上看,成绩较差的学生占的比重较大:体此刻优生不够尖,后进生的基础太差,连简单的也不会做,并且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大。

  二、学习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四、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饿魅力。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五、教学方法及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坚持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进取性,让学生自我动口、动脑、动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

  2、加强基础知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本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经过学生操作观察演示,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本事和自主学习本事。

  3、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以全面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的空间观念,注重逻辑教学,让学生多实际操作。

  4、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布置不一样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5、认真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6、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业务本事。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7、注重因材施教,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让学优生和学困生结对,到达手拉手同提高的目的。黄梦琪——刘治国付雪莲——杨兴荣程舒淇——赵秀月付中琪——刘建华郑倩格——肖紫梦袁梦娇——刘宁王兴春——王虎

  8、踏踏实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以自我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

  六、教学检测及评价

  1、每节课前用五分钟时间对学生前一天的知识进行巩固。

  2、经过学生每一天的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景进行检测,对自我出现的难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每单元结束后利用单元过关题进行有效地单元检测和评价。

  4、每月末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分层检验及评价。

  5、对学生进行阶段性检测和评价,让学生进行及时反思和改正。

  6、以平时评价为主,以期中评价为辅;

  7、以综合性评价为主,以单项测试评价为辅。

  七、教学时间安排

  (略)

   数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将认真贯彻县教研室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县教研室、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育人为归宿,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研理念,改进教研方法,优化教研模式,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新体系。继续推进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努力让本组数学教师成为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的新型教师,使教研组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目标任务:

  1、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各年级数学成绩达到学校规定的有关标准。

  2、在数学学科教研教改中注重素质教育,让本组教师成为一支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数学教师队伍。

  3、狠抓创新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活动,提高现代教学水平,切实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积极开展业务学习活动,在全组形成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教育之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协助教导处抓好各年级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6、加强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带领同级组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学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三、具体措施:

  1、把握教材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阅读、钻研教材,把握各单元、各节的教学要求和重难点,熟悉教材的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订好所教学科的教学计划。计划要体现每单元重难点以及采取的措施,研究解决难点的方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策略。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记录,及时进行反思,认真反思个人的教育教学心得。

  2、规范日常工作

  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开学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配合教导处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以检查与考核。其别在本学期要规范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落实;学生作业的规范性要求,包括学生书写作业的规范和教师批阅作业的规范。还要突出教学管理中的“三抓”:

  (一)、抓集体备课,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个单元都能进行集体备课,对于重点内容要进行研究、讨论,制订出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的教学环节。对于上课及学生作业反馈的问题,要及时讨论,商量改进的方法,并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学期写好不少于8篇质量较高的教学反思,要求在质量上要有新的突破。

  (二)、抓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深入课堂听课,通过“一人同课多轮”、“同上一节课”等形式,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三)、抓作业辅导。要求作业布置适时适量,作业批改及时、认真、细致、规范、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

  积极认真开展课题实验,搜集、整理实验成果,课题的研究要做到“重研究、重过程、重实验、重积累。”本学期我们中年级组继续开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切实做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成果突出的案例,在全校推广。

  4、切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

  数学是思维训练的体操,每节数学课都少不了思维训练,因此辅优工作随时都在进行,但这还不够,课堂上可以让优等生当小老师,帮助差生,一举两得。

  后进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定要找出他们困在哪里,然后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在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到期末科组可以开展以班为单位的学生数学作业评比活动,每个班评出前五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作业的质量。

第12篇

教学工作计划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优秀教研组。

本组有6位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应在业务上、学习上都要带好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积极引领组里的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研组的学习氛围、工作状态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因此,本学期不仅要保持教研组融洽、团结、向上的气氛,还要进一步美化、优化办公室环境,使教研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每一位教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自己爱学习,乐学习,争取创建先进教研组。

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本学期我组要向“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及时反思”的要求奋进。重视备课的实效性,教师重视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及随笔的撰写,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上课、磨课。

随着全校教研活动的展开,教师在教案、上课、教后反思三个环节上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本学期骨干教师上好挂牌课,青年教师上好锤炼课,尽可能组织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地听课,琢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评课、反思,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3、规范“六认真”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本学期要切实抓好“六认真”常规管理,组长每月进行“六认真”常规检查,及时每月一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不轻易放过,利用教研组学习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在检查的形式上要多样,可以互查、自查相结合。希望在严格的教学常规下,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合格率100℅,优秀率在95℅以上。

教研组长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每人每学期随堂听课5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督促本组教师自觉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跟踪工作,实现“我班无差生”的目标。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辅导计划,学习成绩进行跟踪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本学期,继续要实行学困生成绩跟踪管理。教研活动时,每位老师对班中的跟踪生作好一次口头的交流和建议,以利于同组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做到不使任何一位学困生掉队,真正实现“我班无差生”。

四、努力创新,组织好特色活动。

1、读书活动。

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唯一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热爱阅读!我们像上学年一样,争取每班都有自己的读书特色。每班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评比一回读书笔记,展出一版读书心得。使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习语文的课堂无限延伸开去。

2、本组课题(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活动

三年级是开始学习写作,本学期我们可以采用写周记、课前一分钟、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本学期我们要求人人会讲背70首古诗。

2、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又是一门生活的课程,没有生活就没有体验,就无法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到自然界去旅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心中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本学期仍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总之,争取每个月有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感知语文,热爱语文。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周: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第二周:制定计划,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精神。

第三周:开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文化”班队。

第四周: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第五周:爱护公物教育。开展中年级作文比赛活动。

第六周:开展中年级写字比赛活动。

第七周: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第八周:作文教学探讨与交流。

第九周: 学习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第十周:期中业务检查及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开展评优课活动。

第十二周:评比出“谁是最称职的小主人。

第十三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第十四周:迎元旦活动。

第十五周:1、进行课改研讨课活动。2、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第十六周:1、优秀教案评比。2、小班化教学谈。

第十七周:迎新年活动。

第十九周:做好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改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抓好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每个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新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周四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倡导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切入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教导处做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备课组要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薄弱班科和检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四)做好拉差培优工作,全面提高质量

(五)抓校本研修,促专业发展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案例,以教师教育博客为载体,努力探究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学习模式,与他人多交流、多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网页的制作,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六)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进行口算、数学报、数学知识竞赛 。

三、活动安排:

1、教学研讨课:

周淑芝《可能性》(三年级)17周

蒋勇《条形统计图》(四年级)14周

卢成善《可能性》(五年级)15周

钱方理《统计图》(六年级)17周

附:除六年级外,其余时间可视教研组具体安排做适当调整。

2、集体备课讨论:

内容同上,时间提前一周。

3、主题交流:

周淑芝《创设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高效课堂》

卢成善《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材梳理》

蒋勇专题讲座

钱方理专题讲座

附: 具体时间视教研组活动安排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狠抓临界生为重点,积极努力地做好初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中考上线176人的任务,力争突破200人大关。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管理方面

抓好本组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加强责任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打好团体仗,努力创建出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任务是统一的、我们的干劲是高涨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呈现出高效的工作实绩 。

定期召开年级组教师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检查、小结年级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具体措施:

2.继续坚持班主任早到考核制度工作

3.加强各班对学生的考勤管理

4.做好和家长的联系工作

二、各学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

数学: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分为七块)时间:2月18日——4月20日(63天)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英语:

第一阶段(单元训练复习)时间:2月25日——4月2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语文:

第一阶段(知识点复习)时间:2月18日——4月2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政治: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时间:2月18日——3月8日(初一初二) 3月9日——4月10日 (初三) 4月11日——4月10日(专题时政)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历史: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72天〉时间:2月18日——3月10日(古代史) 3月11日——4月5 日(近代史) 4月6日——4月30日现代史世界史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48天〉时间5月1日——6月18日

物理:

2月18日——3月15日 新课学习 时间:3月16日——4月31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48天〉 时间:5月1日——6月18日

化学:

第一阶段:2月18日——4月10日 新课教学(版块复习)〈30天〉 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37天〉时间:5月11日——6月18日

三、具体要求

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严”“细”“实” 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夯基础,认真抓落实,做好讲授新课和复习阶段的各项工作。

1.集体备课

2、继续做好教材培训与各科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乡镇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学校要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综合规划,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一是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继续抓好小学教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学习研究活动;二是在各校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各科要组织全乡性教研活动至少二次以上;组织教师各类比赛评选活动。

深化课堂改革,深入课堂听课,组织讲课比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配合县教研室的活动,与学校通力合作,集中骨干力量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性、实效性、高效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一是在全面推广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3-5-x教学策略、“学案导学”策略,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二是各学段、各学科潜心研究研究课、示范课的各个环节,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三种课型教学效率再提高。三是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课堂展示月活动,在各校制定计划、自行组织的基础上,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协助老师提升授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四是认真组织各科教研活动,协助各校业务教干从研究教材,落实策略、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等每一环节进行督促检查,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推进科学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

教研室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公共邮箱是longjiaquanjys@163.com ,密码:20092009),各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个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导相结合,每周都制定出切实、高效的校本教研计划,每月都要进行教研总结,并分别于每周一和每月底发送至教研室公共邮箱。

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抽考)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各校教师的单元检测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利用效果,在期中考试时对某一个年级进行抽考,全面掌握本乡镇的教学质量情况。

3、落实好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落实龙家圈乡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及龙家圈乡学校考核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过程性的检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

4、教研下沉,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发挥其作用。

各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培养教学骨干。在全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影响的名师队伍。

5、继续大力推行蓓蕾读书工程。

各校在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时,必须将蓓蕾读书工程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详细、细致的制定好师生读书计划,并遵照执行。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

1、抓好制度落实。教研室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总结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教学教研工作的好做法,虚心听取学校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调动全体教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研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动全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个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个人建立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注,每人在所包扶学校确立一个教学实践班级,认真备好课,每周到实践班级授课一节以上,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并推广富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全面提高包扶学校教师及全乡本学科教师的授课水平。

3、以课题带动教研。教研室人人有县级以上课题,各学校校校有乡级以上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