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7 04:46: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保障工作思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XX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
2013年度创新性工作思路和措施
为更好地做好今年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我大队召开班子成员会,研究制订2013年度劳动监察创新性工作思路和措施。今年要把维稳作为劳动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推进劳动监察执法“三个转变”: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由被动监察向主动监察转变;由单一维权向服务大局转变。将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宗旨,以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查处各类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作用。
一、热情接待,阳光服务。投诉举报是大队服务窗口,接待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社系统和劳动监察的形象。因此,大队工作人员始终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对来访群众热情接待,做到微笑服务、文明用语、耐心倾听、及时登记、明确答复、认真处理,对不属于本级劳动监察受理范围的,及时告知当事人维权的其他途径,并详细告知其他渠道地址、电话及乘车路线,使来访群众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维权途径。
二、简化程序,及时处理。我大队本着“阳光、公正、创新、和谐”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我县劳动监察维权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流程图》上墙、《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须知》上墙两项新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办事程序流程,让劳动者更加简单明白的知道自己哪方面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在举报投诉时更加节省时间,使大队监察员工作更加高效,在最短时间内为劳动者排忧解难。对于大队每次专项检查工作都给予事前周密计划,事后认真总结。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着力提高工作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三、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加强执法监督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劳动用工等专项执法检查。完善举报投诉处理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时限,提高举报投诉案件查处效率,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落实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快速处理突发性群体事件,促进社会稳定。
四、加强两网化建设,提高监管效能。为实现精细化监管,提高企业信息采集效率,做到“应采尽采”,实现劳动监察无缝隙覆盖,促进监管提高预防;继续加大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全面提高监管水平。通过加大网络化建设继续完善与上级部门联动举报投诉平台,积极指导中队全面开展对投诉举报案件的调查处理,提高基层监察中队的案件处理效率。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队伍规范化管理,按照“创新、务实、简单、高效”的建队理念,坚持严格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加强廉政建设,狠抓学习培训。坚持走出去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一是走出去培训,积极组织参加省、市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二是搞好自我培训,注重综合素质和执法意识的培养,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专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监察员整体业务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
六、加强宣传与服务,营造良好执法环境。树立以服务为先导的执法理念,加快推进由引导职工维权向注重引导企业守法转变;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在全县建筑行业制作农民工维权告知牌,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及时、有效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我县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略)
(二)社会保险征缴办法得到创新发展(略)
(三)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起步(略)
(四)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行(略)
二、分析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大局,理清劳动保障工作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当前扩大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领导更加重视、百姓更加关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一是从上级政府的工作要求来看: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对我们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下达的任务越来越重。中央和省都通过了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了对今后五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更是对抓好今后的社保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连续下发了六个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
二是从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保障权益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对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维权行动明显增加。据市劳动保障局统计,立案的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从20*年的533件上升到了2005年的2227件,立案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从762件上升到了1360件,劳动合同签订率也从75%上升到了87.5%。
三是从社会保障的自身发展来看: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险种由养老、医疗逐步发展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保障对象从单一的就业人群逐步向全体人民转变,保障区域也从城市逐步拓展到了农村,大劳动保障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论是基本原则、体系构建、制度安排,还是运行管理,都面临着承前启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劳动保障形势也更加严峻,困难和问题也更加多。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同志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全面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当前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执政为民,转变职能,把劳动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切实履行职责、体现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保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劳动保障财政投入的良性增长机制,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要坚持城乡统筹,探索机制,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破好题。从事劳动保障的同志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又要看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低水平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把握“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以当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新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多条腿走路”,在政府和全社会给予必要支持的同时,要看到“农民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紧密联系、土地是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的特点,统筹兼顾好推进城市化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系,研究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切入点和运行机制,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劳动保障工作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劳动保障工作不能吃光祖宗饭,也不能断绝子孙粮,要为政策制度的后续发展留下空间和余地。出台政策的基本点是,制度从体系上要不断健全,水平起步时可低一点,以后可逐步提高,一下子很高,要调整下来很困难。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好节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入手,逐步形成扩大就业和稳定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相互促进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比较健全、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为我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贯彻省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结合省政府文件精神,再强调一下当前几个重点问题:
(一)关于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今后三年,省里要组织实施推进工伤保险参保率的农民工“平安计划”,我市到20*年底的参保任务是50万人,而目前参保人数仅为20万,差距很大。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成为当前我市社会保险工作的头等大事。现在职工的主体是农民工,农民工进城打工,是想赚点钱改善一下生活,但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工伤,不仅钱赚不到,日后的生活也会没有着落。设身处地为农民工想一想,五大保险中,工伤保险是第一需要,是当务之急。去年年底我们研究决定,工伤保险也实行申报参保,让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工作的牛鼻子,牵住了,就能拉动其他社会保险工作的进展。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用人单位缴很少的费,职工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都很高,工伤扩面难度不大。工伤保险参保率上去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就上去了,其他社会保险也能逐步跟上去。因此,工伤保险扩面,不仅是上级的要求,而且是广大职工的呼声,是我们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二)关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为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对做实个人帐户的目标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劳动保障和财政地税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调研分析,把帐算好,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能力和财力状况,研究确定起步比例,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三)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今年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领导重视、群众关注,必须确保明年1月1日前实施。近段时间,市劳动保障局、吴兴区、南浔区工作抓得很紧,推得很快。尽管区里的实施主体是卫生部门,但是区人力资源部门要关注进展,大力配合,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关于完善“五费合征”工作。我市“五费合征”工作在全省先行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我市的“五费合征”工作仅是初步的,参加各大社会保险的人员是不一致的。省里提出了“五统一”规范要求,即参保登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流程统一、数据信息统一。下一步要加快各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和费源的监管工作,同时要研究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的基数统一问题。
(五)关于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维护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发文要求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是40条,省政府是31条,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10月8日中央将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劳动关系是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关系不和谐,和谐社会建设将无从谈起。要看到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任务很重。非法使用童工是一条高压线,要重点地区重点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必打、必严惩,这是一条底线。对于其他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到“民求必助、民告必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严重违法的要严厉打击。
(六)关于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内容比较多,比如去年我们实施了“金保工程”一期工程,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陈加元副省长和市里一些领导去看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现在还有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各县区工伤与仲裁机构的建设问题,等等。目前,劳动保障平台的“六到位”考核已经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明年市里将加大对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考核力度,县区综合考核劳动保障部分要拿点分数出来加强考核。同时,市、区两级政府都出点钱,安排一个计划,把乡镇(街道)的劳动保障平台场所落实好。
一
、 加强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劳动社保工作,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委安排了一名工作非常务实的镇政府副镇长分管此项工作。使今年的劳动社保工作,在领导心目中有位子;在工作思路上有点子;在经费开支上有票子;遇到问题有法子。所以,我们在年初,按照县府和县劳动社会保障局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社保工作,确定了全镇社保工作的目标任务。
二、 收集信息,拓宽培训就业渠道 三、 齐心协力,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劳动保障所,人少事多,日常要完成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好几个股室安排的工作,但是保障所的同志克服困难,团结一心,放弃公休假甚至部分节假日,加班加点地工作。由于有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村民委员会、财政所等部门通力协作,超额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具体完成情况是:
1、超额完成劳动力转移任务。
2、为在职和退休的行政干部、供销社退休职工100余人办理了医疗保险等业务。
3、积极配合社保局劳动监察大队深入社区宣传劳务市场的法律法规。一年来进行了数次不定期的检查。
4、认真执行政策,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公条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5、超额完成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
6、完成零转移家庭救助任务
。
7、超额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任务。
8、超额完成40、50人员再就业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社保工作面宽量大,来年需增加工作人员。
2、社保工作主要涉及村委会,由于村委会主任待遇低,事情多了,工作有时有推诿现象。
3、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不够强,存在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
20*年劳动保障工作将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三民”活动为总抓手,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突出两个工作重点(就业和两个确保),推进四项工作(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劳动争议调解进社区、劳动保障改革、招商引资)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突破。
(一)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维护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紧紧围绕全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支持,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
(二)突出重点,切实找准工作突破口。首先突出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尽快落实优惠政策,落实小额贷款,落实社会保险补助。二是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搞好职业介绍和就业指导,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三是继续推行“零失业社区”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工作,促进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充分就业。四是扎实做好帮扶结对工作,尽快使帮扶对象就业和致富。五是积极做好社会保障事务,主动帮助下岗失业职工办理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其次是突出抓好“两个确保”工作。一是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宣传力度,动员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增强社会保险费的支撑能力。二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大清缴力度,弥补社会保险费支付的缺口,保证退休人员养老金一天不拖,一分不少,一人不漏。三是加大失业保险金征缴力度,保证失业人员救济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四是认真研究解决城中村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建立适合于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五是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解决事业单位改革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三)积极推进四项工作,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一是继续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要搞好调查研究,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宣传,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抓好试点,积极稳妥,力求实效。二是推进劳动争议调解进基层工作。针对劳动争议上升的特点,将劳动争议工作重心下移,在基层加强调解委员会的建设,举办1—2期培训班。以建立健全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纠纷和争议。三是推进劳动保障工作的改革。首先抓好劳动保障行政审批进审批大厅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把行政审批工作做好,分工专人分管,选派精干人员,为企业和经营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其次,推行劳动、劳动监察、劳动仲裁三位一体工作机制,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妥善处理好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四是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强化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力争在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二)积极协助科长工作,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协助科长制定全年科室工作计划,分解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统计每月业务收入、增减员数据,为科长及时准确把握科室经济收入和业务进展情况提供有力数据参考;协助科长筹备客户联谊座谈会、劳动保障政策讲座、组织科室政策学习和测验;协助科长撰写劳务派遣政策讲义,制定员工和派遣员工告知书,根据收费标准的变化制定三方协议;协助科长整理其他文字材料,为科室发展建言献策。
(三)带领业务组开拓创新,努力完成目标任务。根据年初制定的业务指标规划和主攻方向,加大业务开拓力度,确保完成任务。一是建立业务分工机制。将各系统分块分类,每周重点开拓一个系统,每周召开一次业务分析会,总结进展和收获,协调进程。二是建立业务回头看制度。每周末对业务台账进行梳理筛选,抓重点、促成效,对重点客户、意向客户进行重点跟踪突破。三是建立业务、经办、后勤协作机制。四是创新业务拓展新模式。在原有电话联系、上门拜访、传真邮寄资料等方式上,逐步创新运用电子邮件、QQ资料传送、客户联谊、培训讲座、网络博客等方式。五是创新业务范围。根据市场需求及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探讨劳务派遣转外包、工资、劳动保障医生、招聘面试培训派遣一条龙服务等业务模式。全年我个人联系新单2639家,上门拜访896家次,重点跟踪企业572家,签约新单位21家。
二、工作经验总结
一年来,在中心领导和科长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使自身能力得到不断的锻炼和提升,现将获得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明晰。年初将业务目标进行分解,找出业务增长点,将业务开展目标和任务分配到人,做到有的放矢。
(二)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市场方向。根据市场变化,下半年及时将业务重点方向调整到行业系统,在确保今年任务完成的情况下,为明年业务开展打下基础。
(三)树立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业务安全运转。新签业务均进行风险评估,把风险降到最低,确保业务能够平稳健康发展。
(四)贴近客户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想客户所想,为客户打造量身定制服务。
三、存在的不足
1、工作开展不够大胆。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尝试,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
2、对劳动保障政策知识掌握不够。需要一步加强学习,深入研究,争取政策知识与业务开展能够融会贯通,相互促进;
3、与科室同志交流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同志们的沟通、合作。
四、明年工作思路
(一)抓重点,促增长。抓住行业、系统等重点,突破重点大客户,力促中心经济增长。
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09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城乡就业工作
(二)社会保险工作
(三)劳动维权工作
(四)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2、基层平台建设。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区编委会同意
,我区25个乡镇和5个社区均设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新增人员编制34人,目前已招聘6人,其余人员将以乡镇调剂或公开招考方式陆续到位,从而形成以区为中心,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显著提高。
(五)党建工作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一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总支部和区就业局支部委员会。二是在年初召开局党组会议,对今年的党建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安排部署,明确了全年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二是进一步健全了局党组抓党建工作的责任制、绩效考核制以及“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局党组多次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基本理 (六)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工作。2009年,我局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各1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
(七)其它工作
二、主要措施
(一)抓住活动载体,转变系统政风行风
今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千载难逢的机遇,为了在这个关键年份实现新的突破,我局紧紧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创一流”和2009-2012年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三个活动载体,一方面大力促学督学,强化教育。积极创新学习方式,落实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督导,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系统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坚持查评改相结合,不断总结提高。通过开展自我分析检查、民主评议和征求意见,领导班子和个人客观地找准了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落实了整改措施,保证了整改效果。通过活动的开展,领导班子的创新意识、科学发展意识、廉洁自律意识以及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心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三)强化社保征管,确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2、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完善和执行社保基金内控制度,社保基金实现规范运行;积极推行票款分离,征管分离,实行零现金收支,确保了基金安全。在全面启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镇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市级统筹,通过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增强了社保基金抗风险能力。
3、做好退管服务,确保待遇发放。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推进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保证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全年发放各类社会保险待遇3769万元。在养老保险方面,我局认真贯彻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调待政策和离休干部的津补贴政策,确保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不欠一分,不拖一天。在医疗保险方面,不但通过下调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标准、提高报帐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来增加参保人员住院治疗费用报销标准,而且还从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积极改进报帐方式,实行患者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制度。
(四)转变维权方式,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针对今年我区建设项目多,农民工使用量大,劳动违法案件隐患突出而全区就业形势又非常严峻等情况,我局通过认真分析,一是积极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标准化建设和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二是树立主动服务、侧重调解的劳动维权思路,按照“大调解”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劳动关系行政调解和领导带案下访工作;三是采取送政策上街、送政策下乡、送政策进企业等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宣传方式,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努力营造知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先后参与全区统一组织开展的政策法规宣传活动7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四是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开展劳动执法专项检查。今年我局积极协调区总工会、区公安分局等部门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各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和工资支付情况进行了两次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部分企业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五是深入贯彻《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依法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坚持调解为主,最大限度的将劳动争议化解在庭外,切实维护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落实特殊政策,稳定全区就业局势
(六)抓住历史机遇,推进灾后恢复重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业工作方面:由于就业工作涉及的面广对象多,上级安排的就业资金有限,本级配套困难大,存在政策与资金不匹配的问题,一些再就业优惠政策难以全面兑现落实。
社会保险方面:一是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经费不足,制约和影响着扩面征缴工作。二是为了落实灾后重建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优惠政策,我局取消收费项目后,自去年7月1日起承担了所有社会保险工本费,造成单位工作经费运转困难。
恢复重建方面:一是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339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141万元,占总投资的63%,尚有近40%的重建资金差口。二是区、乡镇、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重建实行政府统建,由于涉及的面大,建设资金到位慢等原因,致使工程进展缓慢。
四、2012年工作思路
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引导劳动者自主创业,鼓励和扶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进一步加强各项就业补贴政策的落实。
2、继续坚持广覆盖、强监管、保发放的原则,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工作,争取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3、进一步强化预防、调解观,完善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的指导和服务,依法开展劳动监察仲裁工作,积极创建和谐劳动关系。重点抓好辖区内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灾后重建项目建设的劳动关系调处工作。
一、把握基点。
这个基点,就是要抓好基础工作。乡镇劳动保障平台是联结政府与老百姓的最基层的服务窗口,其存在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为居民老百姓宣传政策,解答疑惑,反馈居民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并为老百姓办理最简单的证册发放,如办理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等。我们只有把劳动保障的各项基础工作做好,做细,做夯实,才能把我乡劳动保障的其他工作也做好,基础工作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二、突出重点。
哲学早就告诉我们“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两点必须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基础上的重点。我乡劳动保障工作如果只讲求做好基础工作,而不在这其中明确重点,突出重点,那只会事倍功半。
我所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是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根本,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劳动保障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老百姓有了工作才会有收入,有了收入才能穿衣吃饭,才能求医上学,俗话说“乐业安居”嘛。百姓安定了,社会才能安定,社会安定了,国家才能安定,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大和谐,民族的大觉醒,国家的大发展。
三、突破难点。
难点,是指难点工作。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总有难易之分,分清了工作的难与易,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布署、开展工作。在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中,我认为有两个难点:用人单位报送书面材料定期审查(以下简称劳动用工年检)工作和社保扩面工作。
劳动用工年检,关系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和谐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用工年检工作的成效将决定社会和谐安定的程度。为什么说劳动用工年检工作是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的一个难点呢?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乡镇的用人单位现状,一级审批建立的企业没有,我们的审察重点只能放在私营企业、事业单位上。而有的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的意识显然还很不到位,尽管我们极力地向他们宣传配合劳动用工年检的益处与责任,也申明了拒不配合的法律责任,但是个别事业单位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予配合。而且也没有什么处罚结果。这就在无形中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难度。我们协管员没有执法能力,又得不到法律的有力支持,这必然助长那些不予配合的事业单位的气焰,知道我们奈何不了他们。所以我在这里提一点建议,明年的劳动用工年检工作,把相关材料收集到位,然后直接报县劳动监察的大队予以审查。或者,县劳动监察的大队能够对那些拒不配合的“钉子工商户”给予真正意义上的处罚,起到一个执法威慑的作用。这样,势必会对劳动用工年检工作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我们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顺利地完成了10家用工单位年检的任务,但是其中做了不少无用功。无用功做多了,肯定会影响劳动保障其他工作的质量。
乡镇劳动保障工作的另一个难点是社保扩面工作。这项工作的困难之处在于老百姓的养老理念上。许多老百姓的思想还停留在 “养儿防老”等传统理念之上。在我向他们宣传养老社保政策的时候,很多人首先考虑的不是年老以后体弱多病了怎么办,而是计算着把这笔社保费用存入银行或者投资其他方面能收益多少。这多少听了让人有些忍俊不禁,但这确实又是社保扩面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所以,能否迅速有效地转变人们陈旧的养老理念,是能否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的关键所在。
四、形成亮点。
乡俗称“打工之乡”,劳动保障工作的最大亮点就是依托这个平台,加大对劳动保障政策的宣传,加大对工作岗位信息收集。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打工之乡对乡劳动保障所活动的宣传,让更多的居民朋友认识我们劳动保障所。无论您走到我乡哪个村委会,只要有打工者的地方,就能看到我们劳动保障所,就能看到我们乡劳动保障所的工作。
一、工作目标
以产业升级转移为导向,以提高劳动力技能素质和促进稳定转移就业为目标,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培训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专项资金分配模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类培训资源,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效果,实现财政支出效益最大化。
二、基本原则
(一)制度健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机构认定办法和考核验收办法》及省、市政府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二)职责明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培训机构资格认定、培训项目确定、培训结果考核、补助资金申请等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培训补助资金审核拨付工作。
(三)程序透明。实行培训机构准入制,面向全社会培训机构严格按照规定的认定条件和程序开展评审工作,认定过程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资金额度
省财政*年-2012年分配下达我市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补助资金。
四、培训机构认定
(一)申报单位
1.各类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
2.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
(二)认定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和合法的办学资格;
2.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学籍管理、学员管理、印章管理制度等;
3.有健全的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培训期限、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
4.有良好承训能力,具有与开展培训工种配备的实训工位、设备设施和师资力量;
5、具有年直接培训规模1500人次以上的能力。
(三)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严格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培训机构认定办法》,向全社会公布机构认定信息,引入竞争机制,运用科学、严密的专家评审指标体系,采取专家评审和集体讨论的方式,综合评价申请认定机构的办学条件、工种优势、培训就业效果等,分别组织本地培训机构资格评估和认定工作,并将审核认定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号、专业设置、年培训能力等基本情况向社会公示。
(五)定点培训机构认定有效期2年。期满应重新认定。培训机构应在期满前3个月提出认定申请。
五、工作程序
(一)培训机构认定。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向全社会公布机构认定信息,按照《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办法》的规定,对报送认定需求的所有培训机构,经过初审、专家评审、集体讨论和公示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审核,确定认定培训机构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二)下达培训任务。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负责收集当地培训需求信息,合理确定培训项目,并根据当地劳动力需求形势制定培训计划,将确定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计划报市劳动保障局,市劳动保障局根据省厅下达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指标任务分解至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和市本级认定的培训机构。
(三)签订培训协议。各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分别与各定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培训项目、培训人数、培训目标、招生条件、培训期限、完成时间、补贴经费、协议的变更与终止及违约责任等。
(四)预拨资金。定点培训机构自签订协议后,可填写《*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补助资金预(核)拨申请表》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资金预拨申请,报同级财政部门按培训总额的40%预拨资金。
六、培训验收与补贴申请
(一)培训验收。培训机构完成当期培训和就业推荐后,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在结业考试结束后三日内组织验收,填写“广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验收表”。
(二)补贴申请。培训机构凭培训人员花名册、培训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教学方案、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考勤登记表、考试登记表、劳动合同复印件或《广东省就业失业手册》复印件、培训协议、补助资金核(预)拨申请表、广东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验收表、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需要提供低保证复印件及户口本复印件,向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提出资金补贴申请。签订协议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在15日内审核并加具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三)资金拨付。财政部门对劳动保障部门审核材料进行复核,在15个工作日内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清算。
(四)监督管理。为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分析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的报名、培训、考证、补助资金拨付等各环节的相关信息必须及时录入“广东省劳动保障业务软件”的“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信息管理系统”。
2015年,我中心在局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指引下,依据2015年中心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清楚掌握失业人员及困难人员的就业意向,更好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及困难人员再就业,在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劳动者充分就业、体面就业;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增强就业服务意识,让辖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便捷的“一刻钟服务圈”,给辖区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超额完成各项就业任务。
截至目前,全区新增就业31953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14.1%;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1882人,占年目标任务的185.7%。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全面落实各项资金扶持政策。
截至目前,我区共上报贷款26190万元,其中企业贷款144家,贷款金额25560万元;个人贷款63家,贷款金额630万元。全年共申请社保补贴16家,合计金额259.98万元,全年共申报岗位补贴3609人次,合计金额604万元。
(三) 认真做好《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工作。
中心按照市局要求,全面落实《就业失业登记证》办理及年审。按照“应发必发”和“简化程序”的原则,明确了审批、发放和管理程序。截至目前,共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4639本,其中登记就业3179人,登记失业1460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一)加强就业基础平台建设。
对已认定的一、二类社区进行复查,确定提升社区。在工作中采取对社区专管提出工作要求,日常工作要列入年终考核。做好报表的汇总、上报工作。核对办事处报表,即时指出、更正报表错误,组织当事报表员现场培训。报表数字要与相关就业台帐数字相吻合,劳保工作站要将每次报表存档,数字要与办事处收集的数字相吻合。明确上报材料工作时间及要求,出现拖报、错报也将在年终考核中扣分。安排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分包全区17个办事处的159个社区,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进行督查、指导,进一步提高社区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社区进一步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意识和水平,增强就业服务意识,让辖区居民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便捷的“一刻钟服务圈”,给辖区居民带来便利和实惠。
(二)每月对办事处劳保所实行工作考核排名制度。
三月到十月,每月对17个办事处劳保所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评定排名,在当月简报中公示。各办事处劳保所可根据每月排名情况对自身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调整,在之后工作中加强薄弱环节,提高整体工作水平。
(三)落实政策,为创业人员提供更加合理的创业服务。
中心从鼓励劳动者创业出发,落实创业帮扶措施,在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截至目前,为144家企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5560万元,为63家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30万元,在贷款催缴工作上,我区无逾期未还款现象。我区在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半年总结会上被评为全市优秀,并作为优秀代表进行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经验推广。
中心为提高小额贷款工作效率,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需要进一步补充申请资料的中小企业,一次性告知所需补充的申请资料;对申请手续完备、资料齐全的中小企业及时受理审批。对已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中小企业,进行定期回访,详细了解其经营和资金使用状况。
(四)进一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中心针对本辖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共参加企业30余家,参加人员主要是我辖区内有贷款意向的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人。活动主要针对企业关心的“无息小额贷款办理流程、注意事项”;“就失业登记证办理的流程、作用”;“社保补贴的申报程序、相关政策”等问题进行政策宣讲和现场答疑。
(五) 组织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队伍素质。
5月份和11月份中心分别对全区17个办事处227名劳保专管员和255名劳保协管员进行相关业务系统培训,中心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充分准备,准备了培训教材和培训考试试题等材料。通过培训、考试使专管员和协管员对工作有了更深层次了解和认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业务水平。
(六)做好各项就业专项活动。
中心推荐的我区5名转移就业青年,获得了郑州市第十六届“十佳百优”转移就业青年称号。提高我区广大转移就业青年的形象,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奉献社会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关爱转移就业青年的氛围。
我区三十三家企业获得郑州市“大众创业扶持项目”资格,享受到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资金支持。更好地鼓励了我区企业创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企业对于项目开发创新、品质提升的自我要求。
(七)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
10月24日,中心主办的“就业创业政策下校园暨2015年大学生秋季招聘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举行。中心工作人员为到场学生作就业创业政策专题讲座,并设咨询台,为学生解答各类就业创业方面的问题。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一方面,送政策下校园,为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创业方面的理论、政策指导,让他们对未来的就业、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另一方面,把企业请进校园,宣传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用工方面的压力,也更方便学生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八)解决就业难题,做好就业困难群体认定工作。
中心以就业帮扶为重点,截至目前,我中心共认定“困难人员”165人,其中61人已就业;共帮扶下岗失业人员11882人实现就业;认定就业困难人员993人。在工作中对相关业务理解和实际工作中出现与实行标准有异议的逐个与文件制定部门进行探讨了解,做到干工作讲方法,有问题勤汇报,现行认定工作趋于稳定状态,无较大意见分歧。
(九)开展就业援助专项活动扎实有效。
为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全面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根据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014年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开展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活动。活动共走访就业困难人员418户,对已认定的困难人员讲解宣传相关优惠政策,要求所属办事处、社区给予快捷绿色通道,使困难人员享受应享的相关政策。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2人,其中残疾人4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313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对我区就业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因缺乏统一的协管员管理制度,致使劳动保障专管员一人多责,除了负责劳动保障工作以外,还要兼顾办事处、社区的其他工作,劳保工作推进乏力。
(二)基层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新任工作人员对相关政策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为群众进行宣传工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理清就业工作思路,从抓管理、抓服务、抓质量入手,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提高基础平台建设。一是复查定级社区。对已经认定达标的一、二类社区全年进行复查,要切实提高劳保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为民服务意识,为群众做好服务。二是要加大就业服务力度。依托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劳动保障平台,推行“零距离”服务,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便捷,同时提升就业服务的质量。
(三)进一步做好创业服务工作。缩短贷款企业准备材料时间,更好服务于企业。做好贷款催缴工作,确保贷的出、还的上。在贷款中搜集空岗信息,做好失业人员求职意向与企业空岗的对接,做好中心与人才市场的对接,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失业人员。
(四)制定劳动保障协管员管理办法,统一管理标准,明确协管员工作职责。更好地指导全区协管员开展工作。
(五)进一步做好“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工作。掌握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讲解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对困难人员做好登记,重点帮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保证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就业政策,一次性告知,做到有问必答,有难能解。
(六)进一步做好困难人员的认定及帮扶工作。严把“困难人员”认定关,加大就业困难人员的认证力度。摸清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底数,根据困难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实效帮扶,重点对办理失业证人员的认定和帮扶。
(七)做好各项就业专项活动,完成好各项上级下达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劳动保障服务管理中心
三区”服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为我区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劳动保障事业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将立足劳动保障工作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围绕抓重点项目促调整,抓环境促提升,抓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创业、就业工作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意识,为企业改革发展出主意、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树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良好形象,为苏家屯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12年工作目标
(二)就业技能培训操作规范,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60人;
(三)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50人,带动就业30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当年到期回收率不低于95%
(四)加强就业基础管理,启动实施《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年内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失业证》换发工作,确保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享受“4050”灵活就业社保补贴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全部领取《就业失业登记证》。适应《就业失业登记证》和就业、失业登记全省范围内信息化管理的要求,确保统一软件的应用和本地区相关硬件设备的配备。
(五)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城乡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达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乡镇、村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率达到100%。
(六)实现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就业信息网络全覆盖;按照人社部关于建立就业失业监测制度的要求,及时上传规定的数据信息和空岗信息。
(七)启动开展劳动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
(八)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98%以上,不发生新的拖欠,全部建立预防和解决拖欠的长效机制;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5%以上。
(九)企业职工综合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
(十)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不低于4030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38062人;工伤保险人数不低于67700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不低于15800人。
(十三)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3万人,个人缴费记录见帐率达到100%。
(十四)调节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充分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
1、进一步加强就业和劳动保障基层平台建设。
进一步完善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做到统一样式上墙悬挂。健全平台业务操作规程、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管理、服务行为规范等制度,公开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要求、办事时限、承办人、负责人、咨询电话等。接受群众的监督,及时处理群众投诉。进一步完善社区平台基础数据,整合辖区人力资源、农业剩余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参保人员、企业退休人员、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等现有台帐和数据库,研究制定统一的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提高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
2、以大项目为依托,扩大就业渠道。
依托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继续盯住我区新项目建设,做好人力资源库与岗位信息库、企业招用工与劳动部门兑现优惠政策有效对接,努力实现在项目立项、开工、竣工的同时,签订用工协议、上岗培训协议和劳动合同。提供优惠用工政策和跟进服务,有序引导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求职就业,主动为重大项目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和就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充分发挥投资项目拉动就业的效应。预计一季度实现实名制就业完成2900人,其中城镇实名制就业1550人,农村转移输出13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3、 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围绕新生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围绕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政策带动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给予创业补助、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创业载体发展、继续延伸就业载体扶持政策等多种措施,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带动更多
人就业。一季度预计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0人,带动就业60人。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扩大宣传渠道,加强对新培训政策的宣传力度,深挖现有资源,不断拓宽再就业培训人员覆盖面。加强与其他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的联合,增加培训种类,不断提高失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定单式培训服务,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规划,按照项目对人力资源的素质要求有的开展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重大项目提供适合专业的人力资源前期培养和储备,提升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层次。一季度预计开办培训班2个,培训9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436人。
(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
1、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
我们将继续落实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各项措施,特别要把非公有制企业作为扩面工作的重点,对有扩面可能的单位进行集中扩面,继续深挖潜力。充分利用基层社会保障平台,对辖区域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台帐,有针对性的宣传,推动扩面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适时根据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措施,调整政策,使此项工作更加完善规范。一季度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征缴达到800万元。按照区政府指标提出的任务指标不断扩大医保范围,预计一季度全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846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不低于38062人。
2、做好被征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
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文化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造成就业率低,没有收入来源。我们将针对他们开展实用的技能培训,适时组织培训,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和紧密衔接,切实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安全运行。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网络化”建设。
抓好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重点做好用人单位基本信息数据库和劳动用工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做到网格内用人单位数、职工人数、合同签订、参保缴费及工资支付等情况“五清”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2、劳动争议仲裁全面推进“实体化”建设。
以实体化建设为基础,积极提升劳动争议仲裁处理能力,尤其是建立健全多渠道、开放式的劳动争议调解网络,按照“以调为主,以裁为辅”的原则,努力谋求和谐仲裁的社会效果。调解仲裁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0%以上。
3、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维权工作。
加强农民工维权中心建设,与各部门联动,加大对欠薪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环境。完善农民工培训机制,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善待、帮助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加强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管理,实现电算化管理。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结案率要达到95%以上。
四、下阶段工作举措
2012年的我局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在努力完成好一季度目标过程中,要积极规划二季度重点工作,保证劳动保障工作全面平稳的发展。
一是围绕今年中心工作,积极开发新的就业岗位,严格执行用工登记备案制度,坚决取缔私自招用工行为,主动加强与大中型企业沟通联系,及时做好区内大项目用工的信息收集,搞好用工对接,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二是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和稳定就业。建立专业性招聘会与综合性招聘会相结合、城镇安置就业与农村转移就业相结合的就业机制,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劳动保障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大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市委确定的“突出好、追求快、好中求快”的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就业上规模,强化重点抓素质;社会保险抓深化,规范管理上水平;维权执法增力度,文明服务创和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维护劳动者权益、农民工工作、队伍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一是做好扩大就业。对重点项目实行项目跟踪、“三同时”服务,拓宽就业岗位和门路。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69万个,完成全年任务的108%。二是做实统筹就业。优化政策环境,改善服务环境,创造法制环境,以失地农民就业为突破口,研究制定了《*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使失地农民的养老有了保障。坚持按照“谁征地谁招工、谁失地谁就业”的原则,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全市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20.2万人次,劳务输出12.4万人次,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02%、207%。三是做细稳定就业。扶持困难群体就业,鼓励灵活就业,实行社会保险补贴,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96名,安置“4050”人员5072名,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231.9%、596.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低于全年控制指标1.5个百分点。以专项活动为载体,全市共组织394场大型招聘会。积极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活动。通过为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免费进场洽谈、免费求职登记、免费信息查询、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推荐就业的“五免”政策,共有597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通过采取“制定政策,加大帮扶力度;规范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开发岗位,积极安置就业;做好服务,强化稳定就业”等四项措施,全市城镇205户零就业家庭,按照一户一人的原则,到6月底,就业问题全部解决,实现了全年任务半年完成,是全市18件实事中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市长王爱民同志亲自到我局调研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给予了充分肯定。四是做强素质就业。阳光工程资金和促就业资金统筹使用,加大培训力度,推进城镇技能再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创业培训。以全市16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工作载体,以技师学院为全市职业培训系统的龙头,以点带面促进我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全年职业技能鉴定2.59万人次,技师社会化考评完成812人次,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1.5%和103.7%。
(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较大进展。我们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强化基金征缴力度,抓好制度落实。覆盖面更加广泛,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是参保覆盖面继续扩大。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7.9万人、34.45万人、18万人和19.56万人。新增扩面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07.2%、101.3%、101%和102%。其中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完成全年扩面任务的450%。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协同推进。二是基金监管机制日趋完善。我市以全国五项社保基金大检查为契机,采取自查和配合省厅社保基金监督检查组检查,以及省审计厅社会保险审计组专项审计等形式,认真查找问题。对各经办机构出现的会计账务不规范问题,进行了积极整改。全市共追回违规出借资金24.9万元,纠正违规存储资金2232万元,追回违规出借基金312.8万元。全市各保险经办机构全部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制度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使制度建设成为我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新动力、新起点。三是企业退休职工调待工作圆满完成。精心安排,认真组织,保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市42117名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123.6元,增长幅度达到17.48%。
(三)劳动者维权工作扎实推进。我们坚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在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企业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基本解决。2006年底前工资拖欠的20户企业已经解决19户,涉及职工1200人,涉及拖欠职工工资共计800多万元,在全省位居第一名。二是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稳步推行,《企业工资总额使用手册》审批率达98%。三是维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坚持以规范劳动关系、规范社会保险关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为重点,采取专项检查、日常巡查、举报专查等多种方式,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4158户,年审用人单位14210家,督促补签劳动合同9.37万人,追发劳动者工资1197万元,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1415.5万元。在大力开展执法维权的同时,我们还开通了劳动维权绿色通道,聘请专业律师,免费接受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咨询,扩大了农民工维权途径,方便了群众投诉,树立了劳动保障监察的良好形象。市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荣获了“全国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单位”称号。四是维稳工作不断增强。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20起,按期结案率为100%;接待来信来访3650件,及时答复率为100%,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步伐加快,投资38万元高标准建设的行政调解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市本级、三河、大厂、香河、文安、霸州成为全省首批仲裁院试点单位,全市12个仲裁庭均被评为省级示范仲裁庭。
(四)农民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3.63万人和8.4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组织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和督查工作,为4600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1280万元。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规范。
(五)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各项劳动保障法律相继出台,我们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组织学习、培训,采取知识竞赛、开展“三进三送”、“法律宣传月”、电视访谈等多种形式强势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在前不久举办的“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调解仲裁法》知识大赛”中,我市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六)机关自身建设水平有了新提高。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着眼于提高劳动保障队伍的整体素质,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全市劳动保障工作队伍的创新意识、执政水平、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坚持学习理论与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在全系统深入开展了“搞调研,解难题,促发展”的活动,形成一批调研成果,解决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认真组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作报告等多种形式,强化了思想教育,并建立了为民办实事、务实抓工作、清廉正风气的长效机制。市委两次转发了我局的经验和做法,并两次作为先进单位向省委领导和督导组汇报。以“迎奥运盛会、创文明城市、建和谐*”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弘扬文明,共创和谐”活动,文明服务和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素质进一步加强,自身形象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市系统积极投身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活动中经受了教育,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本领。主题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有力促进了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市局按照上级有关竞争上岗的要求,对机关和事业单位6个正科级空缺职位全部实行竞争上岗,一批年轻干部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进一步改善了中层正职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全局实行“大财务”管理,堵塞了漏洞,节约了开支,财经纪律得到了有效加强。同时,对机关大楼进行了内部维修,改善了办公环境,机关面貌焕然一新。
(七)各项基础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从实际出发,确定了新的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和工作要求,狠抓了落实,抓班子、带队伍、正风气、严管理、讲奉献、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有的工作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扬。最近,市局对各县(市、区)局的单项工作分别进行了通报表扬,并对整体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向县(市、区)政府进行了通报。同时,市县两级劳动保障部门政务公开、政风行风建设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得到继续深化。“12333”劳动保障咨询服务热线顺利开通。政务信息、提案建议承办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团结奋斗、辛勤工作、不断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劳动保障局向工作在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年我市劳动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对照高标准的要求,我们必须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单位在落实促就业相关政策方面工作不够细致、补贴不到位,促就业培训单纯追求数量,不讲求质量;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比例还很低,个别地方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尚未出台;劳动监察执法力度还不够大,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和贯彻落实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为民服务的思路还不够宽,服务质量还不够好。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加以解决、完善和提高。
民主生活会发言
按照局总支的要求与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支部全体党员民主生活会。
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什么思想包袱,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把心里话谈出来,大家共同交流学习,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对我们的工作以及同志们有什么建议与意见都可以提出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首先,我谈一下自己任大队长几年来的不足之处。
1、学习有待加强,学习不系统。认真、自觉、系统地开展学习活动是自我提高的基本要求,自己没有准确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被动学习时多,主动、自我学习时较少,同时在学习上浮光掠影,不深入、不系统、也不严谨,不能深刻掌握、理解一些理论的内涵、实质,不能很好地将学习与实践工作相结合,贯彻实践理论有所欠缺。
2、联系群众不够,存在惰性,身子重,平时待在办公室多,除非是工作需要外,深入群众中不多,没有主动、认真地开展一些调研活动,对群众的需求只凭自身的经验感知,没有认真地征求群众的意愿,群众之所想、所盼的事了解不够。
3、廉洁自律仍需加强。在廉洁自律的意识上有所淡化,同时认为大队工作繁杂、压力大,对下属各中队的管理,注重结果,淡化过程,弱化了工作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深刻剖析自己,认为自身存在这些问题,主要是放松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要利用这次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时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整改,并落实到工作中去,达到提高自身,促进工作的目的。
一、树立良好学风,明确学习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是党的政策贯彻者,必须强化学习,把学习当成一项工作任务、一种责任,予以贯穿在整个人生中,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提纲,合理安排时间,学理论、学业务、学方法,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丰富思维、扩展能力,把自己打造成理论强、业务精的基层干部。
二、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统筹,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分析形势,找出工作差距,抓住工作重点,有效地安排人力、物力和精力,抓好每项工作,掌握工作中的规律,找准工作中的切合点,科学论证,合理统筹,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注重协调、创建工作环境,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取得工作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