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建筑

农村建筑

时间:2022-09-29 11:0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建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建筑

第1篇

关键词:新农村 新房舍 建筑设计

做好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建筑设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善我国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针对于新农村进行建筑设计可以有效的节约农村建筑用地、改善基础设施,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更加有力与实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等等,是整个新农村发展的坚定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农村建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规划设计,呈显著强烈的自主性和盲目性,这对于农村的整体的合理规划是十分的不利的。所以,在当今的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当中,就必须要充分的注重农村建筑的设计。

一、建筑设计是新农村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具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的。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当中对农村的建筑进行一定的设计,就可以更好的细化社会的分工,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为失误而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从建筑施工企业的角度来看,合理有序的规划,更能节省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增加了建筑设计的可操作性。同时给建筑施工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体现其自身的文化优势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过程当中广大农民租出了突出的贡献,这就表明了广大农民群众具备着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在农村的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很多的农村民间艺术,例如剪纸、年画以及泥塑等等。这些民间艺术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到了传播我国农民朴素而善良的情感的作用,其诉说的一个又一个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感触和反思,这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极为的有利的。所以,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筑设计的过程就应该植根于丰富而多彩的农村文化之上,使建筑成为一个传达农村文化而有效表达农村文化的一个媒介。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因为受到全球的经济浪潮的冲击,很多的外来思想对于农村的建筑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部分进行建筑设计的人员因为的追求新颖,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设计对文化的表达,使得这些建筑完全没有能力去体现出农村本身所具备的文化气息,失去了当地传统建筑的精华,使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建筑 呈现出千村一面的现象,这完全是对于我国传统的农村文化的抹杀。不过,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我国的有些地区,对于农村的传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还是有很大的体现的,这给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建筑设计带来了一丝曙光。我市在新农村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做得就很不错,编印了《盐城市村镇康居住宅及公共设施方案选编图集》,充分根据了不同地区的不同文化气息和文化内涵,来对当地的建筑设计进行指导,充分的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这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所以在进行我国新农村的建筑设计就必须要充分的挖掘当地的文化气息和民间艺术,使整体的建筑物在饱含文化气息的同时还具备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以新的形势、新的面貌来展现出新农村的文化特色。

三、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

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也就是利用好当地的自然景观,农村的自然景观是当地所独有的优势,是当地的特色。所以在建筑设计当中就应该对自然景观充分的利用。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些建筑都在以一种无声的方式来表现着自己的历史、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所以在进行改造的过程当中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原有的自然景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于社会主义新农的建筑设计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当所涉及地区的自然环境,这其中就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等等。然后将这些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其合理的融入到建筑设计的理念当中,使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能够在建筑当中更加自然的体会到当地的自然风貌,可以进行的享受当地的自然景观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但是,目前的农村建筑设计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尤为明显的是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在心底有一种对于城市的向往,他们希望将农村尽快的转变成城市,是农村在建筑当中尽量的模仿城市的建筑方式,这就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建筑趋于相同,使农村缺乏了原有的感觉。这就需要,在设计师进行设计的时候,就要和广大农村的人民群众进行交流,充分的进行沟通,讲解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周围自然景观合理利用的必要性,使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周围的美,而不是去一味的盲从于城市的景观和建筑。使他们建设出一种属于自己的、属于当地的广大农民的,属于这个地区的,让广大的城市人羡慕的建筑。这也就在另一方面对于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在整个农村建筑的设计当中,充分的考虑周边环境对于建筑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利用多种的建筑方式和方法,尽最大可能使当地的自然景观和建筑设计有机统一,更好的为广大的农村人民群众服务。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进行新农村的建筑设计设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但是,要想做好新农村的建筑设计工作,就要在建筑设计工作当中遵循以下的两个原则:第一,建筑设计必须要充分的体现当地的文化气息;第二,建筑设计必须要充分合理的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使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启波,刘培芳,刘启泓.生态化理念下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区公共空间设计模式优化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5).

第2篇

[论文摘要]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膨胀土地区,要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在走访了广西南宁市周边膨胀土较为发育的村庄时,发现许多村民居住的楼房不同程度地出现墙体开裂现象,个别村庄有将近50%的房屋出现裂缝。开裂后的建筑物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长长的裂缝让人触目心惊,严重影响了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担忧问题,减少因房屋开裂造成的损失,现就引起该地区楼房墙体开裂的现象作一简单分析。

一、裂缝的基本现状

出现裂缝的房屋有1~5层不同高度,既包括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泥砖瓦房,也包括90年代末期至今修建的以黏土砖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的房屋。裂缝分布状况如下:

1底层靠近窗下角呈“八”字裂纹比较普遍;

2门、窗洞口上部拐角出现斜裂缝,形状为倒“八”形;

3顶层窗洞口中间部位出现垂直裂缝;

4泥砖瓦房背面纵向全墙中部有垂直通长裂缝。

二、裂缝的成因分析

该地区建筑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可以从受膨胀土地基影响和工程措施不当这两方面来归类分析。

(一)膨胀土地基影响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南宁地区膨胀土成分含有较多的亲水性强的蒙脱石、伊利石等膨胀性物质,黏粒含量很高,粒径<0.002mm的胶体颗粒含量>25%,塑性指数IP在17~32之间,自由膨胀率超过40%。因此该地区的膨胀土具有非常明显的湿胀干缩效应。由于上部作用荷载不同,使得地基土体在强烈的胀缩循环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使得上部轻型结构中产生超出墙体承载能力的附加拉力和剪力,墙体便出现裂缝。

南宁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中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300毫米。在这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下,干湿循环交替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当地建筑墙体开裂情况的发生。

(二)工程措施不当

该地区农村房屋出现大范围的墙体开裂现象除了跟膨胀土地基密切相关外,跟房屋的建筑造型、房屋选址和施工质量等也有很大关系。

1建筑造型影响

该地区农村的居民房楼房普遍不高,大多呈“η”形和“一”字形分布。出现裂缝的房子大部分长宽比>5,少数纵向长度超过30米。在膨胀土发育的地区,形状不规则和长宽比过大的轻型建筑极容易受地基沉降不均匀影响而产生裂缝。

2房屋选址影响

在出现裂缝的房屋中有70%集中修建在山丘上。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场地都需经过人工挖除平整,房屋背面的土坡均呈垂直状,落差1.0~1.8米。这部分房屋周围大多既没有设散水也没有明沟排水,且房屋与土坡壁水平距离不超过1米。这种情况下屋背面排水较差,每当下雨雨水全都渗入地下,膨胀土地基充分吸水膨胀;当雨后气温升高,水分逐渐散失,地基失水收缩形成了膨胀收缩过程,长年累月的重复干湿循环就造成房屋开裂。而修建在场地比较平缓的房子,排水比较顺畅,除少数因纵向长度过长的房屋出现裂缝外,大多都保持完好。

3施工质量影响

该地区农村的居住房主要以自建房为主,属于三无产品:即无图纸设计、无资质施工、无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计量不准、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基础部分几乎不设地基圈梁,埋深、尺寸全凭经验。“三无产品”当然也是“无保障”产品,当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时,很容易就会出现基础抵抗地基变形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上部墙体开裂。

三、裂缝的预防措施

墙体由于本身的特点,一旦出现了裂缝,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即便进行了加固,也不能完全恢复其本来面貌。因此,对墙体的开裂问题应着眼于预防,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膨胀土地区预防房屋开裂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通过改良膨胀土地基,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目前国内利用石灰对膨胀土地基的改良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对于小规模低投入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并不实际。针对该地区出现的轻型建筑墙体开裂的现象,笔者提出一些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建筑设计方面

1场址选择:应选择地面排水畅通或易于排水处理、土质均匀的地段。竖向设计宜保持自然地形,对修建在山坡上必须挖出部分土体的建筑,应做好排水、防水工作,对排水沟、截水沟应确保沟壁的稳定,并对沟进行必要的防水处理。

2简单造型建筑设计:建筑物体型应力求简单,并控制好房屋长宽度,长度尽量不超过30米;房屋周围做好现浇混凝土散水,相邻建筑间保持一定距离。

(二)结构设计方面

1上部结构:应选用整体性好,对地基不均匀胀缩变形适应性较强的结构,宜优先选用框架结构。对砖混结构房屋,可适当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并注意加强门窗洞口部位和底层窗台砌体的刚度,提高其抗变形能力。选用的建筑材料中,对变形敏感的泥砖和无筋空心砌块不宜选用。

2基础方面: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设计合理的埋深,这样可以有效减小或消除地基胀缩变形引起的不均匀沉降,一般情况埋深不小于1.5m。

(三)房屋建造管理方面

第3篇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of northern rural building, there ar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comfort,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rural energy-saving building. By studying science layout of rural building, and energy saving measures, and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we can find how to save energy in rural building. In addition, it can improve peasant's living environment.

关键词: 北方;农村建筑;节能;设计;能源

Key words: north;rural building;energy-saving;design;energy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14-02

0 引言

我国北方地区面积广阔,农业人口众多,大部分地区属于冬冷夏热的气候,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建筑往往保温隔热差,耗能大,舒适度低。鉴于此对北方农村建筑节能设计进行研究分析。

1 北方农村建筑现状

北方地区的农村建筑一般要满足日常生活居住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农村建筑的类型大多为单户、双户以及多户并联的建筑格局,而农村建筑大多为个人建造,随意建设,农村建筑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建房时多选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围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耗能大,不利于节能。

2 建筑本身节能设计

2.1 建筑布局的规划设计 北方农村大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规划选址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功能分区。

建筑选址应避免在山谷、沟底等区域,这主要考虑冬季气流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会使其耗能增加。建筑朝向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最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区域,注意冬季防风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能耗。建筑类型上应多采用两户或多户并联的布置形式,减少建筑体系系数,也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将居住建筑和农副业生产用房进行合理的划分。例如将卧室、大堂宜布置在南向,饲养室、农副产品加工室宜布置在北向,且偏房层高不能高于正堂,正堂层高不能低于邻居房屋的高度等,一般正堂层高为3m~3.5m,这样可以避免层过高低压抑且不利通风,过高空旷并额外增加室内保温的难度等缺点。规划中还应注重绿化环境,通常可以在墙体四周种植藤蔓类植物,建筑的周围种植有经济价值果树或者其他树木,做到建筑的立体绿化,充分利用空间,有效增加绿色面积。这样绿化可以改善建筑群体的气候条件,调节气温、降低温室效应、隔热遮阳、减少噪声,是优化建筑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2.2 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

2.2.1 外墙 外墙占全部建筑护结构60%以上,散失的热量约占整个围护结构总能耗的30%,因此应在建筑外墙设计中采用保温措施。一直以来,严寒的地区采用490mm或者更厚的实心砖墙,寒冷地区一般为370mm厚的实心砖墙,这种外墙的传热系数较大。因此,在外墙采用内保温法或外保温法,也就是在砖墙内侧或者外部贴有60~100mm厚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对节能有很大的提高。另外也可以采用190mm厚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加外保温也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同时,也可采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把农村地区容易获得的稻壳,秸秆等制作成外墙保温材料制品,达到保温隔热效果。

2.2.2 屋面与地面 北方地区农村建筑屋面散热量约占总散热量的15%左右,地面约为6%。对屋面的节能设计主要考虑选用密度不大,导热系数小的保温材料,避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同时还要选用吸水率低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根据屋面的构造情况,选用具有高效保温性能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矿棉和玻璃棉等材料制品,其保温隔热效果好。在建筑设计时尽量采用坡屋顶防水措施,使其具有更好的防水和保温功能。当然,在地面垫层下铺设廉价的炉渣等其他保温材料,并注意地面的防潮设计,可以减少地面散热量,增强保温效果。

2.2.3 外门窗 建筑物的热交换,约50%通过门窗传递的,而一直以来,北方农村建筑的门窗建造较为简陋,大部分为单层,且密封性较差,外窗的热损失量较大。为了减少外窗的热损失,在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下,减少窗墙比,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玻璃窗,增强其密封性,以此来提高窗的总热阻。外门采用双层,若采用单层应作保温处理,提高外门的保温性能。

2.3 建筑采暖设计 北方居民长期以来采用的火炕、火墙、地炕等设施,都是通过每天三顿饭的生活热来采暖,且火炕集供热、睡床、生活、通风四位于一体,具有两千多年历史,至今广泛应用。但火炕的修建现在还是以经验为主,性能褒贬不一。在有些地方,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以床代炕,引入土暖气以煤供热,增加能源的消耗。从科学角度来看,火炕集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材料科学四学科于一身,采用做饭烟气余热,依据蓄热原理,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所以应将传统炕现代化,采用先进的节能清洁吊炕取代非常落后的灶连炕,煨炕,发挥其节能潜力和利用生物质能(秸秆、茅草等)的优点,对建筑节能意义重大。

2.4 建筑照明设计 推行“绿色照明”工程也是对农村建筑节能的一项设计。家用小功率的高效节能灯具,其发光效率比普通白炽灯高4倍以上,使用寿命长5~10倍,节电效率达70%~80%。

3 建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利建筑节能

3.1 太阳能 北方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造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在屋顶放置太阳能利用设备可提供生活热水、采暖系统以及照明等综合应用。

3.2 沼气能 沼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各种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都可以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沼气不仅用来解决农村燃料缺乏问题,也可以应用沼气进行采暖和照明等综合利用,另外沼液和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在农田和果园里。目前我国农村大多采用单户的沼气建设,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经常沼气产量不足,而且安全性较差。建议采用多户集中建造高效的沼气设施,集中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样能使沼气设施能源利用率高,便于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洁净、安全的沼气能源。

3.3 风能 北方农村地区风力资源十分丰富,可以采用风力发电,风电并网之后,供应建筑。风电具有环保、节能、投资见效快等特点,在风力资源丰富地区宜大力推广。

4 结束语

目前,北方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建筑的节能应用还不完善,而建筑的节能设计是缓解能源紧缺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关系到国家资源战略,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地方有关职能部门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求,扶持农民对节能建筑的建设,并且提高农民的居住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惟定,武涌.建筑节能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第4篇

农家乐的发展主要依托当地的自然田园风光,结合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给都市人提供了一种愉快的精神体验。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筑的变化,讨论了新时期乡土建筑的复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新农村建筑文化传承。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地域性建筑;农家乐

1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建筑的变化

近些年来,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伴随着新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的推进,城乡空间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开发了农家乐旅游的地区,农家乐业主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现代人的需要,在保持住原有的乡土建筑风格上开始建设起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确保城里人在农家乐可以得到身体上的舒适和精神上的放松。

1.1新农村建筑景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城市化得到不断地推进,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开始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进行改造。然而与城市建筑规划井井有条的局面不同的是,农村建筑规划却不尽如人意。在实践中农村建筑和城市建筑有很多雷同,使得农村固有的乡土气息遭到了不同破坏,淡化了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新农村建筑景观现状,笔者觉得有以下二点可以改进的缺陷:第一,农村建筑现在杂乱无章,缺乏整体规划,没有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第二,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仿造城市建筑建设自己的居住环境,使得农村特色景观在逐渐消失。

1.2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对农村建筑景观规划的影响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前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拓展了自己的发展思路,开发起了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农家乐的发展,带动着农村建筑的不断改进,在此情况下,农村建筑有以下几点变化:第一,开发固有老建筑的自身特色,在建设中和新建筑结合,以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农家乐的主要休闲方式为特色的农村景观,舒适自然的田园风光,其次为了生活方便舒适,日常生活设施也要达到城市标准。第二,建筑造型应该在统一中塑造特色,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建筑在不断发生改变,建筑也越来越雷同于城市。农村建筑是农家乐需要首先关注的,既要保持住整体的和谐,也要开发出每个农家乐自身的建筑特色。

2新时期乡土建筑的复兴

2.1建筑的地域性乡土地域性,指的是在建筑设计时,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文风俗,乡土建筑在设计规划时没有统一的模式,相反为了使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当地的风土环境相融合,一般都会在建筑设计中尽量使用当地的材料,这样一来建筑就具有了浓郁的乡土风味。乡土建筑是一种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它的形成与人们世代积累的经验有关,是一种无意识间形成的成果。

2.2乡土建筑的变化1997年吴良镛先生在清华举行的“当代乡上建筑”国际会议上,当代乡土建筑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并进行了讨论,会议认为,现代乡土建筑可以看成是传统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它是利用传统文化因素和当地气候、物质等条件在建筑设计上做出的具体表现,并将这些传统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建筑中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从而来表达和反应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当代乡土实际上就是地域性建筑的一种创作原则,体现了传统的本土文化与当代的世界文化的融合。这一理论讨论了新形势下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方向,对亚洲国家经济腾飞时期,地域性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

2.3农家乐旅游形式的发展对乡土建筑的影响新时期,国家政治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新的旅游形式得到开发,即农家乐休闲旅游。随着农家乐旅游被都市现代人广泛接受,中国地域主义建筑也逐渐受到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已出现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比如说,我国西北地区农家乐所用建筑,一般都是利用当地的天然黄土建设的新型窑洞建筑,这类建筑造价低廉且保温隔热效果良好,延安率园村住宅就是一个成功的建筑范例。另外,江浙地区的农家乐建筑一般都是延续对砖瓦等乡土材料的使用,所建成的也多半是红砖小楼,还带有青瓦屋檐。

3以农家乐为代表的新农村建筑文化

目前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普遍具有千村一面的缺点,而农家乐发展有利于改变这一发展缺陷。农家乐的建筑设计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和原生态,要求村庄面貌各具特色。它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地方建筑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促进乡土建筑和地域建筑的大力发展。农家乐的建筑的特点主要在于,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吸收借鉴当地的建筑形式,从而延续和传承当地的建筑文化。

3.1新农村建筑与当地自然条件相协调农家乐在建筑在建造之初,为了适应自己的经营特色的需要,比较关注对乡土气息的营造,强调对于建筑的选址、形态与布局。为了更好地体现农家乐的特色,一般情况下,新农村建筑都注重与自然相适应,尽量让都市人体会到自然的秀美,并感受到建筑背后所蕴含的地缘、血缘和情缘。具体来说,农家乐建造常根据环境,依山就势,利用坡地,选在“负阴抱阳”的地段以取得充沛的阳光和获得良好的通风。区别对待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村落形态,尽量使建筑与村庄布局和自然环境相结合,遵循周边山水格局、湿地系统、河流水系的自然形态。

3.2新农村建筑呼应传统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美丽乡村的建设,带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田舍,还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精神关联。新农村建筑对于文化的传承,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景观,还带有特别的精神寄托。农家乐保持着传统的建筑形式展示了传统习俗,比如定期举行的农艺活动和民俗表演,都是农村一道充满地方色彩的人文景观。农家乐为都市人提供了城市少有的自然风光和传统风俗,旅游者还可以再农家乐中亲自体验农民的生产过程,认识乡土风貌、民风民俗,这样一来还有助于传承乡情,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4结束语

在未来,农家乐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开拓领域,为了更好地发展农家乐,传承农村建筑的文化底蕴,建设者们需要使用好竹、木、石等天然材料和砖、瓦等人材料,这些乡土材料建设出的乡土建筑带有浓郁的地域主义风格,还传承了当地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第5篇

1农村建筑节能设计

1.1 北方农村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北方地区农村建筑要适应日常居住生活和农副业生产的双重需要,居民建筑类型大多为单户、双户以及多户并联的建筑类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建筑大多为个人建造,农民随意建设,农村建筑缺乏规划和设计,造成建筑的功能划分不合理,用地浪费。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技术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建房时多选用一些落后的建材,围护结构的设计仍采用传统的做法,致使其建筑能耗大,不利于节能。

1.2 建筑规划布局

我国北方农村大多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建筑规划选址中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优势,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合理地安排建筑与周围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建筑平面的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合理地安排建筑物功能分区。

1.2.1建筑选址应避免在山谷、沟底等区域,这主要考虑冬季气流在这些区域里形成对建筑物的“霜洞”效应,会使其能耗增加。建筑朝向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最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区域,注意冬季防风和夏季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减少能耗。

1.2.2建筑类型上应多采用两户或多户并联的布置形式,减少建筑体系系数,有利于降低建筑能耗。

1.2.3根据当地农民生活习惯,将居住建筑和农副业生产用房进行合理的划分。例如将卧室、大堂宜布置在南向,饲养室、农副产品加工室宜布置在北向。

1.2.4规划中应注重绿化环境。绿化可以改善建筑群体的气候条件,可以调节气温、降低温室效应、隔热遮阳、减少噪声,是优化建筑室内环境、减少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

1.3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1.3.1 外墙

外墙散失的热量约占整个围护结构总能耗的25~28%,因此应在寒冷地区的北方农村建筑外墙设计中应采用外墙外保温。依据当地已有的原材料,合理选择建筑外墙材料,推广使用空心砖或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等节能砖。同时在建造时灵活选取构造措施,利用农村地区容易获得的材料(稻壳,麦秸等)作为外墙保温材料,使外墙获得良好的隔热效果。

1.3.2 屋面与地面

北方地区农村建筑屋面散热量占总散热量的15%左右,地面约为6%。在屋面建造时应采用坡屋顶,设置架空层或平屋顶,设置吊顶层。选用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易于就地取材的保温材料。重视地面保温,在地面垫层下铺设廉价的炉渣等其他保温材料,并注意地面防潮设计,减少地面散热量。

1.3.3 门与外窗

长期以来,北方农村建筑的门窗建造较为简陋,大部分为单层,而且密封性较差。外窗的热损失量,约占整个房屋的30%。为了减少外窗的热损失,在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下,减少窗墙比,应采用双层窗或单框双玻璃窗,增强其密封性,以此来提高窗的总热阻。外门应采用双层,若采用单层应作保温处理,提高外门的隔热性能。尺寸较大的门窗应在室内加装门窗帘,也有利于减少门窗的热损失。

2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应用

2.1 太阳能开发与应用

北方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建造太阳能综合利用建筑,在屋顶放置太阳能利用设备可提供生活热水、采暖系统以及照明等综合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太阳能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的应用,适合应用在无集中供暖的农村建筑。在过渡季节,利用太阳能热水还可以强化自然通风。

2.2沼气开发与应用

沼气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北方广大农村地区各种农作物的秸秆,牲畜的粪便等都可以作为产生沼气的原料。沼气不仅用来解决农村燃料缺乏问题,也可以应用沼气进行采暖和照明等综合利用。另外沼液和沼渣可以作为有机肥料,施在农田和果园里。沼气建设与种养殖业结合,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延伸了经济链,使能源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目前我国农村大多采用单户的沼气建设,受技术条件的限制经常沼气产量不足,而且安全性较差。建议采用多户集中建造高效的沼气设施,集中管理,有效利用资源,这样能使沼气设施能源利用率高,便于为广大农民提供高效、洁净、安全的沼气能源。

2.3 其他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我国有着丰富的浅层地热能源,在北方农村地区可以开发利用当地的地热资源,为集中规划建造的村镇建筑群提供热源,宜于集中热水供应和采暖设施建造,从而节约燃料的使用。在北方农村的一些地区风能资源也较为丰富,利用其建造风力发电,供应日常的生活和照明用电,既方便又廉价,节约用电。

3农村建筑节能管理

农村建筑的节能不仅仅是在体现在节能设计,节能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管理机制,是落实建筑节能规划设计的前提。首先,在新建农村建筑时应注重改变观念,统一规划建设,进行初期的建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以及综合利用能源的可行性方案设计。要按照节能设计和规范进行建造,加强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当地易于取得的廉价又节能的建筑材料。其次,在建筑建成后注重农民节能意识培养,统一管理一些集中的公用能源设施,例如集中的沼气设施或采暖系统。

第6篇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筑与人类挂钩,宗教与文化挂钩,文化与经济挂钩。因此,要分析我国陇南地区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现状的前景,找出解决方案,就必须从经济出发。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精神文化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分析陇南地区乡镇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的现状与前景时,既要考虑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又要考虑文明的继承和扬弃。

一、我国陇南地区农村宗教建筑的现状

本文中的宗教建筑指各种寺、庙、观的房屋建筑和相应的装饰、塑像、彩旗、文字等所组成的景观。陇南农村地区是佛、道两教占主体的地区,本文中的宗教神灵,主要是与农村乡镇居民生活相关的土地神、牛马神、家神以及家庭所供奉的祖先、门神、财神、灶神等。目前,陇南乡镇农村地区宗教建筑文化的现状主要包括乡镇宗教建筑的损坏和重修、农村寺庙建筑的辉煌与危机、祖先崇拜三个方面。

(一)乡镇宗教建筑的损坏与重修

我国乡镇地区的寺庙建筑,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以柏林观为例,在上世纪,柏林观由于社会动荡,建筑物严重受损,整个道观几乎到了要消失的地步。宗教建筑的重修分为神庙重修和文化圣地重修两种情况。神庙重修以方口寺最为典型。陇南市礼县红河乡方口寺,先后重修了三霄殿、地藏殿、正殿。其建筑较新,殿内神像塑造生动,壁画内容丰富。文化圣地的重修则以武侯祠最为典型。国家对陇南市岐山武侯祠进行了维护重修,发展旅游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对宗教寺庙建筑的重修,我国西部乡镇地区的部分宗教建筑又重现风采。

(二)农村寺庙建筑的辉煌与危机

相比较乡镇寺庙建筑的没落,农村的宗教建筑可谓辉煌。因为农村宗教建筑与农村居民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以礼县农村为例,人们通常供奉三类神灵:土地神、牛马神、家神。在农村神灵分工中,土地神掌管着山川河泽和土地收成,牛、马神主管着作为六畜重要成员和古代农业生产重要动力的牛、马,家神负责保护家庭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三类神灵对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的特殊意义,使得他们得以长期受到村寨成员的供奉与维护,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的宗教建筑至今依然普遍存在。但农村寺庙建筑也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这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受损、人口流失和宗教活动减少造成了宗教文化无形流失。

(三)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是我国西部农村乡镇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人们总要推崇祖先,敬奉先辈,因此,虽然宗教文化与建筑在当代已出现没落趋势,但祖先崇拜依然盛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各种新仪式的出现,对祖先进行仪式性崇拜的活动正逐渐被代替。这一文明悄然发生着变化。

二、我国陇南地区乡镇农村宗教文化与建筑出现危机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文化的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心理大大减轻。人们逐渐放弃对宗教神灵的崇拜和对宗教建筑的维护,宗教活动越来越少,宗教建筑失去了魅力。“近几年来,外国的一些节日在中国广受追捧,如情人节、圣诞节等,其参与人数之多,规模之大,热闹程度之高令人咋舌,大有取代中国传统节日之势。”这使得部分宗教建筑年久失修,逐渐被人遗弃,宗教文化无形流失。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使陇南乡镇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人们对神灵的信仰减少,对于宗教有了认识,不再对进行崇拜、捐助,转而投资各类项目,宗教建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我国传统节日的庆祝主要是围绕对神灵的祭祀活动展开的。以陇南市礼县乡镇地区为例,当地每年的社火都要围绕祭祀神灵展开,这种祭祀活动以大型宗教建筑物和神像所在地为中心,并且执行严格的仪式,这使得宗教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维护,然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文明的扩张,我国许多地区的节日庆祝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神灵祭祀活动被大众娱乐性活动取代,节日中的宗教文化色彩日益淡化,宗教建筑不再是庆祝活动的中心场所。这导致宗教建筑文化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逐渐被人遗忘。

(二)农村地区人员的流失和传统技艺消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由西部流向东部,在类型上有两种:1、农民工流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发展程度的不断拉大,我国农民工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出,农村的常住人口明显减少。2、知识分子的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使许多西部地区的知识分子纷纷涌向东部,“孔雀东南飞”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使得维护宗教建筑文化的人数缩减,文化传承日益单薄,宗教建筑文化在农村的生存基础受到动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事业迅速发展,新式建筑不断出现,传统建筑的生存空间受到压缩,这造成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消失。“我国民间有许多的传统技艺,这些技艺现在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最直接的原因是由于掌握这些技艺的艺人大多年过花甲,而技艺却后继无人,如果这些老艺人一旦离去, 这些技艺也将随之消失”,传统宗教建筑无法修补,历经风雨,最终倒塌。

(三)人为破坏寺庙建筑

我国历史上动荡年代里,许多宗教建筑被损毁、遗弃。以柏林观为例,虽然历史悠久,建筑独具特色,但在历史上也是多灾多难。民国九年(1920年)天水大地震,庙宇多倒塌,当地民众坚持修复保护。后遭浩劫,千年古柏砍伐,尤其一株春秋古柏,相传为老子亲植,也未免斧砍。古树古物荡然,现仅存清康熙时大匾3块。人为故意破坏,对宗教建筑物破坏巨大,宗教文化损失相当惨重。

三、应对陇南地区农村宗教建筑文化危机的对策

(一)重修

陇南乡镇地区有许多规模较大的寺观,这些文化圣地具有很多特殊的价值。重修这些寺观,既能保存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又能充分挖掘其潜力创造新的价值,推动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对宗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时应尽量保其历史原貌”[3],尽可能按照古代建筑的标准,依照传统技术重修,以保持古宗教建筑的原貌,体现出它的时代性。重修之后,要按照科学方法管理、开发,不能融入太多现代元素,并按其特色挖掘其特性,使人能感受它的古风貌。重修古代宗教建筑可以恢复宗教建筑原貌,有利于保护古建筑技术,保护我国传统技艺。

(二)挖掘宗教文化与建筑的价值

1.文学价值。宗教建筑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开发应从三个方面:一、诗词文章。古人以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写作风格对宗教建筑进行描绘,使其具体深刻,意蕴深远,将古代文章和诗词歌赋摘录在寺观内,能够提高寺院的文化内涵和知名度,弘扬我国古代的诗词文化,继承我国文明的精髓。二、对联。我国宗教建筑物上都贴有对联。对对联文化进行挖掘,可以研究宗教文化,提高建筑的文学艺术水平。三、当代文学。古代宗教建筑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对这些文学价值进行开发,既能推动我国文学向前发展,又能提高公众对宗教建筑物的认识,进一步保护宗教文化。

2.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宗教建筑在设计和布局上,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建筑物上的绘画,具有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宗教故事和理念。在布局上,宗教建筑与周围景色相配合,展现出了秀美山河的风姿。塑像、经文等也具有代表性。宗教建筑的艺术价值,是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宗教建筑的形式是历代能工巧匠的不断创新发展而来的,具有很好的科学价值,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理解古代科学,促进技术进步。同时,也能展现我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

3.旅游价值。宗教文化圣地,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形的和无形的)作为宗教信仰意义上的存在,对宗教信仰者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但宗教同时又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所蕴涵的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性,对非宗教信仰者也有着巨大的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我国历史上,许多文人对寺观建筑有着特殊喜好,宗教建筑能吸引大批雅士。在当代,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有了很大提升,人们到各类宗教地区参拜,既可以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又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在旅游业迅速崛起的新时代,运用宗教建筑文化发展旅游实为上上之策。

(三)农村宗教建筑的拆除和乡镇宗教建筑再建

目前,我国农村部分小型宗教建筑被遗弃、荒废,这些建筑应加以拆除。在拆除时,对于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应加以保护性拆迁;可再利用的材料要充分利用;对于无用的东西加以销毁;拆除之后的地面应加以修整,保护生态环境。废弃宗教建筑的合理拆除,既能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保护古代文物和优秀文明成果。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乡镇人口增加,扩大了民众对宗教建筑的需求,这就有必要在大型乡镇地区修建新的宗教建筑。这种宗教建筑物的修建应遵循大而少的原则,建筑物规模要大,以适应众多乡镇居民的需要,更好的保存传统技艺,开发其古建筑价值;数量要少,达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

(四)创造新文化

陇南宗教建筑文化与当下的经济不相符,因此需要创造经济性文明,走创意文化产业的道路。“创意文化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是以当代大众的媒介生存、数字生存和全球互联网生存为前提的市场化的文化科技内容产业,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陇南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旅游文化。宗教建筑的旅游价值可以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特色建筑、特殊装饰、特定的图画,都可创造出新的旅游文化。二、影视文化。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用在影视行业当中,形成影视文化,既能宣传宗教建筑物,又能带来现实收益,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三,商业文化。对宗教建筑物进行商业性开发,例如在宗教建筑物周围出售特色工艺品、书法、绘画等,大力发展商业文明,可以带来经济上的繁荣。值得注意的是,宗教建筑的文化创新不能改变其原貌,在出售商品时,应以特色为基础,少添加现代化元素。否则,宗教建筑会失去其价值。

(五)精华永存

“宗教文化遗产遗迹,如各种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几乎集中体现了历史上各种艺术美的精粹,拥有极高的知名度。”陇南宗教建筑文化中有许多文明精华,例如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布局艺术,保存这些文明精华,可以继承传统文化,丰富西部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文化精华的保存涉及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即要对宗教建筑及其它物品的保护,也要对各类技术、艺术进行保护。保护文明精华,要保护各类实实在在的文明,还要培育具有优秀文化素质的人才,传承文明精髓。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保存这一优秀文明精华,对我国文化保护意义尤其重大。

(六)历史文化研究

陇南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是历史研究的绝佳材料。“陇南开发较早,历史悠久。境内古代文化遗存遍布各地。”对这些文明应加以合理开发。在历史文化的研究上,陇南农村乡镇地区的宗教建筑可以作为实物,用来佐证历史;也可以作为文化的载体,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加以探讨。同时,在传承技术、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更有利于历史文化的研究。

第7篇

农村建筑业税收管理分析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农民对居住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省委提出的文明生态村建设更给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市多数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新建房屋的农户越来越多,不成规模的个体建筑队比比皆是,这同时也给建筑税收征管带来了一些问题。对照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一、农村零散建筑业的现状

    农村建房户大都是利用农闲时节进行房屋的新建和翻新,从事房屋新建和翻盖的建筑施工队也都是季节性的,没有固定的人员组织,基本上是由一人牵头,临时承揽、临时组织、干完分钱,揽活再组织的形式。农村零散建筑业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民建房时间的不确定性。农民在建房前,必须先向乡镇的土地管理所申请批准宅基地,然后才可以建房,但批了宅基地后,有当时就盖房的,也有三、五年不盖,直到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时,才开始施工建房,在施工前也不用和任何单位打招呼,造成税务机关无法及时准确掌握农民建房情况。

   (二)农村建筑施工队不成规模。由于农民建房比较零散,基本都是个人建房,投资规模小,不需要大型的建筑工具,大部分的建筑施工队都只具有最基本的施工工具,其中一些还是建筑施工人员自己的,属于有工程就集中在一起干,没有工程就散伙,没有固定的组织机构。工人的工资由承揽人员根据工程情况实行日工资或包工,没有工程时就各自务农,不再发放工资。

   (三)建房户投资的灵活性。农民修建房屋的计划性很差,往往在建房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地调整设计和投资额,或者实际投资远远大于计划数,或者由于资金的不足其实际投资额小于计划数,出现很大的差距。

   (四)税源分散,税源监控的难度大。农村零散建筑业施工队分布在各个行政村或自然村,而建房户更是每个村都有,税源较为分散,给本来就征管力量不足的税务机关带来很大的困难,税收监控和税款征收的难度较大。

   (五)纳税意识差。由于纳税主体纳税观念淡薄,对实现的应税收入能逃则逃,能漏则漏,加之又无正规财务计账,当税务干部检查时百般抵赖,给管理工作造成困难。

    二、对加强农村零散建筑营业税管理的几点建议

    如何才能加强对农村零散建筑营业税的管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开宣传渠道,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一是通过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税法宣传,切实提高全社会的纳税意识,在全社会尤其是农村形成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良好纳税氛围;二是切实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农村建筑业营业税的专项税法宣传。这几年,我们在税法宣传上的投资不少,但效果确并不明显,其根本的一个原因是针对性不强,只是进行表层的宣传,对单税种的深入宣传少,造成一些纳税人知道应该依法纳税,但究竟纳什么税,如何纳税却一知半解。因此,要加强对营业税的宣传,尤其是面向农村的建房户和建筑施工队,使其了解应该纳税、怎样纳税、纳多少税、偷税要受到什么处罚的问题,促使其主动纳税;三是认真开展纳税辅导,针对建房户和建筑施工队关心的和弄不清的税收问题,及时提供纳税辅导,以保证税收征管的准确到位。

   (二)充分依托社会力量,搞好协税、护税工作。一是乡镇村干部要经常深入各村开展工作,对农村的农民建房情况进入深入了解。建立由乡镇土地管理所、包村干部和税务所干部组成农村零散建筑业协税、护税组织,健全税收联席会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由包村干部和土地管理所及时向税务所通报农村建房情况。二是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对建筑施工队的税收监控。建立健全村委会负责制度,村委会要详细掌握辖片内的建筑施工队的数量,并对承揽人员和施工队情况进行登记,掌握承揽房屋数量。建立建筑施工队施工情况动态监控台账,加强对建筑施工队实现营业税的征收管理,税务所根据建筑施工队承揽的房屋数量和建筑工程费,依据《石家庄市建筑业税收征收管理办法(试行)》,及时向建筑施工队下达《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确保税款的足额入库。

   (三)规范管理程序,建立详细的税源登记台账。按照各村在乡镇土地管理所审批宅基地的情况,及时与乡镇土地管理所沟通,由税务所建立农村零散建筑业税源登记台账。包村干部要及时掌握每个村的农民建房情况,由税务所分别按审批宅基地、准备建房、正在建房等类别进行分类登记,确定税收监控的重点,从源泉控制农村零散建筑业营业税的税源。

第8篇

关键词:农村住宅;特点;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 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 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 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 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 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 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 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 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 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以抗震规范与节能标准为基准,合理解决好农宅抗震设防、隔热保温等比较现实的问题,落实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重复浪费。

2、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在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中, 要根据农村住宅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 合理进行功能设计。农村住宅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 采取多种单元类型, 系列化拼接, 将住宅设计成大面宽、小进深的体型。由于冬天太阳有效辐射以南墙面最大, 所以合理延长建筑物的南立面; 而夏天太阳有效辐射东西向墙面远远大于南墙, 为使建筑物尽量少吸收太阳能, 要缩短东西向进深, 也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和采光。

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区。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堂屋、卧室、厕所、厨房等。堂屋不仅是客厅, 也是起居、生活的地方, 甚至是办红白喜事摆流水席的一个待客场所。堂屋多为一进深,考虑夏季引入穿堂风, 南面开大门大窗, 而北面开窗较小。卧室设计尽量向阳。

厨房和卫生间能够自然排风。农宅中厨房面积一般比较大, 由于燃料的多样性, 导致其灶具通常是柴灶、煤炉和液化气灶并存。卫生间做得较好的是在屋顶设一个水箱, 用水泵注水, 洁具用节水型, 基本可以做到水冲式厕所, 贮粪坑移至室外靠院墙处通过管道连接。

考虑生产功能还应有菜园、晒粮、农业加工、圈舍、粮仓、杂物间和车棚等附属用房。

建筑布局在满足实用功能、降低造价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抗震因素,上下墙体生根, 保证平面和空间都紧凑。

2. 3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 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而坡屋顶的采用,使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平屋顶。

2) 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 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 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 通过过滤净化, 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 节约水资源等等。

3) 修建沼气池。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 大多设有猪栏禽舍, 与粪池靠近, 其下做沼气池, 应努力实现“一池带三改”, 即以沼气池带动农村住宅的改厕、改圈和改厨。在有条件的地方, 应该统一把禽畜的饲养集中在新农村住宅的下风区, 并与住宅区有防护隔离的地段。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第9篇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筑;居住建筑;建筑设计

0.前言

我国的房屋总建筑面积非常大,其中农村房屋建筑面积大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然而我国在农村的房屋建设方面却缺少一整套的规划设计和整体的管理模式,在传统的观念以及模式下所展现的房屋样式以及构造基本大同小异,从而很难发现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空间结构是否合理,生活起居是否方便,房屋使用是否长久,房屋建筑是否美观以及房屋建设的节能环保等。

1.建筑功能与形式

农村建筑在传承了以往的建筑经验下,形成了一种固化模式,使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丢失了自己的主观个性,审美意识以及应有的建筑设计知识。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人们盲目追求所谓的时尚,忽视了居住建设的功能性,盲目追求宽敞明亮的大布局,忽视了居住建设的实用性,盲目追求房屋建设的城镇化,忽视了农村建筑的个性化。例如人们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不考虑农村环境布局和城市环境布局的差异,直接把城市的东西拿来照搬照抄,结果造成土不土洋不洋既不中看也不中用。也有许多农民朋友为了追求某些主要空间结构的气派,高大,宽敞却牺牲了其他应有的空间,例如,楼梯本来是一个重要的使用空间,结果因为结构的不合理,造成楼梯又窄又陡,使小孩和老人无法使用。因些在确定建筑方案时,一是注意农村与城镇的差异性,农村建筑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应有足够的院子,以便生产与存放机具的需要。在农村住宅建设大量推广沼气池中,农村住宅的平面布置就要求厨房、厕所、猪圈和沼气池要有较为直接、便捷的联系,以方便管线布置和使用。二是必须明确居住建筑生活实际需要,只有在其适用条件下去追求形式美。

2.建筑的耐久性

在农村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居民建筑的地基基础处理方案一般也是农民自己或者农村的泥瓦匠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建造而成的,这样的房屋建筑存在了诸多的安全隐患,这种方案造成了地基不牢固,使房屋的居住寿命大大减少,同时在建造过程中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计不符合规范,甚至不考虑抗震基本措施。结构设计不合理,如在梁的跨度上非常大,而梁的截面却越来越小。对于楼板配筋,错误的认为主要钢筋越保险越好,构造配筋却往往不予重视。这样在农民简单的追求使用功能较多的基础上使农村民居建筑的安全性差,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当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农民不局限于平房而建起了多层小楼的情况下,这种建筑方式及空间布局极大的影响了房屋的使用寿命。

3.建筑的美观性

许多农村居民不能理性的对待建筑装修问题,盲目地跟风,把城里的东西都当成时尚,城市的大玻璃天窗照搬到自己的建筑上,结果使用上不方便,既不美观又造成了财富的浪费,甚至城市已经淘汰的东西在农村都被认为是时尚,如外墙贴的马赛克在城市中已经被淘汰,在农村仍很盛行,这种马赛克墙砖不仅造价高,而且容易脱落,脱落后甚是不美观。在农村一些居住建筑竟仿造我国古建筑及庙宇上面的一些装饰,居住建筑居住环境相结合显得格格不入。

4.建筑的节能节地问题

在当下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民都认为我国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在居住建筑上关心节能问题,特别是农民朋友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农民朋友不再局限于温饱,所以更注重了物质的享受,而居住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成了当下的走势,有甚者不惜占用耕地建设别墅来显示自己的阔绰,这种不切实际的奢侈造成了无形的浪费,这就给我们以后生存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资源大国,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也是人口大国,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也就是说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而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前提下,人均所占的土地面积也是有限的,所以在房屋建筑方面我们不仅要注意房屋建筑格局的实用性,还要节约土地,争取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出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其次,农村建筑应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和废旧的建筑材料,采用较为简便和行之有效的施工工艺等。在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和结构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所有的功能空间都有直接的采光和通风。力求节省材料、节约能源、降低造价。力争创造出造价不高,却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农村住宅。

5.解决农村居住建筑设计问题的主要途径

如上所述,我国农村建筑规模非常庞大,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专业人士,有责任和义务来关心农村居住建筑的建设事业。

(1)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建筑设计有关知识,如建筑结构知识、装修知识、建筑节能环保知识,使建筑知识在农村深入人心,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讲座,从而增强农民朋友科学建房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农民住房适用、安全、朴素美观、节能环保。

(2)各级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居住建筑设计问题,制定出完整的居住建筑设计的规划方案及综合管理体制,使农村居住建筑能走上科学、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筑建设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健全机制、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发展农村经济与改善人居环境的关系,政府从实际出发帮助农民朋友从意识上开始转变,使其认识到怎样才能建造房子,建造好房子,建造使用方便、美观大方、节能环保、结构合理、经久耐用的房子。

【参考文献】

第10篇

1新农村聚落

当前的农村需要在“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绿色建筑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农村居住建筑和空间关系展开全面研究,以探索采用绿色的低成本建筑节能技术对居住环境、舒适度的综合影响,从而找寻出经济可行的符合现农村实际情况的绿色建筑设计策略(本文中所涉及的低成本建筑节能低技术更注重的是能满足农民居住需求和经济承受力,而非对农村地区在技术上的歧视),从而因地制宜实现设计能耗和成本最低的目标。

2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人与自然、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种建筑形式,它凝聚了人类建筑文化、生态文明与生态智慧。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生态效益并体现出对未来的关怀。因此,绿色建筑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生态、降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其主旨是与地球和谐共生。作为一名设计人员,首先应该具备环境伦理学的观念,将建筑与适宜技术相结合,采用低能耗达到高效率的能源循环模式,将建筑从建造到全寿命周期的能耗减到最低,并有利于建筑材料的重复利用。

3绿色建筑技术

在谈论绿色建筑技术时,首先要明确一个观点———建筑技术的适宜性。福斯特曾经指出:“谈论技术不时髦了,但我却不知道,你怎么能不制造物品?而这正是技术之所在,也即我们的文化之所在”。任何时代建筑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与建筑师对当时先进技术与结构的大胆运用和拓展密切相关。技术在当代社会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乃至成为当代的文化特征,建筑亦不能不把技术的运用当作一个关键课题。在分析当代技术的前提下,如果以建筑所利用技术的特征和差异作为分类标准,则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低技术、中间技术(或称轻技术)、高技术。这种划分标准有助于理解技术的复杂性、经济性和可普及性之间的关系。(1)低技术是指在传统建筑的技术基础上,按照资源条件和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在建筑营造中使用的技术。当今低技术的源泉是传统建筑,它偏重于从乡土建筑、地方建筑中挖掘传统的节能、通风、利用土生材料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加以技术改良,不用或很少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达到建筑生态化的目的。在形式上主要强调乡土、地方特征。(2)中间技术是因其并不拘泥于技术类型的时空性,并在上述低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技术的原理和设备,通过深入的建筑设计,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以保护生态环境。在运用层面上,它倾向于利用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和工业产品,也不排斥传统低技术。中间技术的核心是依据建筑所处的经济、环境条件适度地选择合适的技术形态。(3)高技术是指积极主张运用当代最新的技术成果来解决生态建筑设计的问题。并把其他领域内的最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按照生态要求移植进来且以高新技术的运用为主题。即使使用一些传统技术手段,也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材料和工艺来加以实现。技术的三个层次在这里并不是一种绝对观念,而是相对的、动态的概念。中间技术相对低技术而言是高技术,而相对高技术则是低技术。同时技术也是动态发展的,不同层次之间的技术,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而相互转化。传统建筑的很多地方体现了生态的观点,在技术上是人们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摸索所形成的,其所依据的建筑技术往往是最朴素最直观的自然规律和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对现代建筑而言,低技术具有良好的普及性、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和应用、成本低廉。传统建筑的低技术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制约,营建模式需要结合地域的自然气候、地理资源,表现出与自然和谐统一。正由于以上诸多的原因,传统建筑的低技术设计方法保留和延续着较多的传统因子,携带的文化信息较多,同时也在技术层面上最结合自然,采用最少的改造自然的技术手段来达到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这个层面上,传统建筑的低技术特征是绿色建筑技术的一个分支研究方向。

4绿色节能建筑实例分析

对绿色节能建筑的案例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的相关节能建筑上,德国在居住建筑中的能源节约计划主要有:主动式太阳能利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且将这些节能方式运用到建筑上形成了———低能建筑、近零能建筑、全零能耗建筑。其中有一项建筑技术让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那就是“石灰砂砌块”和泡沫混凝土砌块。德国的砌体外墙和中国的砌体外墙非常相近,砌块的基本模数是一样的,原来也是以实心粘土砖为主,后来发展成为空心粘土砖,但粘土砖都要开采粘土而破坏植被,还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烧结并释放有害气体。而石灰砂砖砌块是在200摄氏度下,蒸汽养护数小时即可成型,不需要高温烧结。泡沫混凝土砌块也不需要烧结,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原材料也可以反复利用,同时,这种方式形成的砌块的力学和热工性能都比粘土砖好。低能耗是世界上比较公认的一种可以推广的实用型节能建筑,而且技术也相对成熟。节能建筑是一种在建筑建造完成之后,在使用过程中探求的一种能耗节约模式,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层面上来讲是对于建筑的使用寿命周期的研究。德国的零能耗建筑实验表明,建筑所必需的能源都可不需要靠外部系统提供,而可以仅依靠建筑自身从太阳能和地热等资源中取得,所以这种建筑也叫太阳能全自给建筑。在设计上主要从建筑设计、外墙和窗户的构造、通风系统、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热水系统这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每个方面的相互搭配补充,实现建筑的零能耗;建筑设计上,讲究建筑的进深尽可能小,这样采暖能耗小;外墙和窗户的构造上,首先要避免“热桥效应”的产生,还有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及墙体砌体材料的选择;通风直接关系到建筑使用的舒适性,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在设计上尽量减小风速,室内通风的方式应根据室内的温度来选择是自然通风还是被动进风或排风系统,同时配合采暖系统保证室内温度在一个范围内的恒定,这样才会创造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屋顶光电池和电力系统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系统和氢氧电池系统为建筑提供能源和供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给自足,为建筑提供良好的电力供应和保持室内温度的恒定;热水系统主要以太阳能热水器为主要设备,在冬季太阳能不足时,可利用氢氧电池系统为热水器提供热源。实际上,在建筑投入使用后,常有多种节能方式可以运用。太阳能只是其中一种。传统建筑虽不能做到完全的零能耗,但可采用适宜技术来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比如沼气、利用乡土材料来加强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等。为此,在设计绿色建筑时,首先是要认真审视建筑周围现状,哪些技术和条件有利于节能,哪些可以提供能源;如果常规成熟的技术可以运用,不妨与高新技术进行仔细比较,何者更经济可靠;同时还要找到在热工学上的平衡点,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增加能量获得,力求节能效益更大化。

5绿色建筑技术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绿色建筑技术是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着眼,从建筑的材料到建筑全寿命周期后建筑垃圾的再利用,这是绿色建筑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诚然,这只是从空间建构的材料方面为考量,在建筑空间的使用过程中,绿色建筑又应该对建筑投以什么样的关注呢?笔者认为,首先应从建筑的使用能耗、建筑的生态性、建筑对环境造成影响这三个方面来思考。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从传统居住模式中转变为现代居住模式,势必会造成居住方式的改变和建筑观念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分散式居住,演变为新农村的集中、密集、小区化居住形态。传统的居住建筑是人们长期同自然环境相适应的产物,往往是采用简单、经济的技术来达到生产生活居住的目的。而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必须应该以绿色建筑技术理念为指导,遵循可持续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尽力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充分利用自然而不破坏自然,使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因此,在建筑前期阶段,应全面考虑地域特色、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调查研究当地的建筑材料;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加以重点思考,力图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设计与自然结合。而在建筑工程技术设计中,也应该对工程作出系统分析和合理科学的规划,使工程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同时针对建筑的各种物理性能,还需要作出相应评估,例如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遮阳等物理性能。此外,也要对当地的光环境进行分析,是否适合采用太阳能,在农村沼气也是一种环保的新型能源,在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给予重视。

第11篇

建筑行业是中国的主要耗能行业之一,能耗量约占全国能耗总量的30%。农村建筑占全国现有建筑总面积的60%,占全国年增长量的57%。由于建筑材料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较差,农村建筑比城市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低2~3倍。中国农村建筑和制砖行业存在巨大的节能减排潜力。

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项目旨在通过开展信息传播、政策完善、融资支持、技术示范与推广等活动,克服妨碍节能砖和节能建筑在中国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的信息、政策、金融和技术障碍,促进中国农村制砖行业、民用/商业建筑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实施,由中国农业部执行,将在9个省(自治区)建设农村节能砖生产和农村节能建筑示范工程,示范成果将在全国推广。围绕示范与推广工程建设,项目还将建立信息传播网络,开展宣传和提高意识的系列活动;完善鼓励农村节能砖生产和节能建筑应用的相关政策,提高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执行能力;帮助地方制砖企业和建筑开发商建立和拓展融资渠道。

概述

项目背景和全球意义

1 中国现在是位居世界第二位的能源消费大国和CO2排放大国。另外,由于其经济正在从原来的较低水平快速发展,预期中国的能源消耗将在未来的时期内强劲地持续增长。

2 中国的能源需求正在由其相对较高的能耗所拉动,即其大多数产业都是高耗能和能耗密集型的(这已导致近些年的能耗的增加速度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只重视扩大生产规模,而忽略降低单位产品消耗,以及主要用能行业领域中的低能效,例如总体上说来能效较低的建筑行业。

中国农村建筑业

1 目前,农村建筑在中国的建筑市场中及相应的能耗方面占相当大份额。在中国,农村建筑面积占全国现有建筑总面积的60%,其年增长量占全国的57%。基于近期中国政府开展的旨在促进和加快农村发展和建设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预期农村新型建筑的增加将会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2 在农村建筑中,95%为民用住宅。与中国城市民居建筑以配有中央供暖系统的高层建筑(6层或以上)为主的情况不同,中国农村民居大多是独立分散的建筑,用粘土砖建造的一或二层的房屋。房屋内没有采暖和制冷设施,其热工性能很差。

3 中国农村建筑的能效远低于城区建筑。在北京郊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中国农村建筑采暖能耗(以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计算)比同类城区的能耗水平高2~3倍(而中国城区建筑能耗水平本身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而且,农村建筑在冬季的室内平均温度也比城区的低8℃。

4 中国农村地区,低建筑能效导致能源的大量额外消耗。在通常情况下,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农村户均能耗的50%到80%(在严寒、寒冷及夏暖冬冷地区,根据所处的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在中国建筑行业总能耗中,农村建筑占58%(包括生物质能)。

农村制砖业

1 中国目前共有约七万家制砖厂,年产标砖一万亿块。其中,90%以上的砖厂在农村。制砖业每年耗煤大约5千万吨(导致每年排放1.7亿吨CO2)。另外,采用粘土制砖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粘土资源,相当于破坏可耕地,而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9%,还要养活世界人口的21%。

2 目前,在中国的农村砖产品市场上,实心粘土砖占市场份额的大部分,其热工性能远远不如节能砖。而且,在其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亦比节能砖多50%。

3 目前,90%的砖产品是用轮窑(霍夫曼窑)生产的。轮窑需要的投资比新型的隧道窑少,但是在技术上更难以用来生产高质量的、具有高热工性能的节能砖,并且相同的生产能力比隧道窑多占地60%-80%(用于干燥湿砖坯)。用隧道窑生产的砖占目前砖总产量的10%。鉴于近年来有关政府部门对土地利用采取了越来越严格的控制政策,隧道窑正在以比轮窑更快的速度发展。

节能砖市场转化及其在节能建筑中应用中的障碍

信息和公众意识方面的障碍

1 在项目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中广泛地存在着缺乏对农村节能砖和节能建筑的认知和信息以及信息传播能力的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在地方层面。

2 在政府和国际机构以往的以及正在开展的公众意识和信息传播活动中,其主要的目标均针对城区,而未考虑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其对节能砖和节能建筑的特殊需要;没有开发专门针对农村节能的信息传播渠道(例如发挥、利用现有的农村节能和环保网络的优势)。以至于虽然确有少量农村砖厂可以生产高质量的节能砖,有关科技研究部门也开发了针对有关农村节能砖和节能建筑模式的技术,但由于关键的相关利益方缺乏认识,而且没有获取相关信息的渠道而致使这些技术几乎无法在农村得到推广。

技术能力方面的障碍

1 与城区节能建筑相比,农村节能建筑的开发具有独到的技术特点。中国农村典型的民居通常是分散的、采用实心粘土砖和水泥建造的1-2层的建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运动中,当需要建造新房屋时,村里通常是雇佣一个小型的、地方性的建筑开发商来承担。因为使用的是廉价建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农村建筑的单位面积造价比城市低50-80%。由于维护结构的较大的外形系数和较差的保温绝热性能,农村建筑比城市建筑的热损失更多、更快。

2 在农村应用节能建筑的主要技术障碍包括:

虽然一些技术研究机构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抽样调查和信息收集研究,但仍缺乏对农村节能建筑样板进行仔细地研究和系统开发。该类建筑应为1)那些经济承受能力很低的农民买得起;2)建筑寿命长,且不需要较多的维修及耗费(不像许多城市建筑那样);3)技术上易于建造。

缺乏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和示范,以便推介农村节能建筑的技术和工程性能;

第12篇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景德镇农村;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节能

据研究数据表明,整个世界当代建筑能源消耗占总消耗的50%;并成为最主要的污染源;直到70年代早期出现石油危机,使西方的经济突然陷入了一种外来冲击中,绿色建筑的概念才被提出。进入21世纪,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师需要以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和对生态环境负责任的态度来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

一 对生态建筑的解读

生态建筑是指设计、规划时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通过设计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素,使能源、物质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获得一种高效、低耗、无废、无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并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太阳能利用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与科技的和谐统一。

二 景德镇农村建筑存在的问题分析

景德镇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资源,但通过对景德镇当地农村的实地考察,发现景德镇当地建筑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整体布局不规范

农村住宅不仅在农房建设上,没有科学合理的设计,在住宅的分布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据调查,景德镇当地的大部分农村住宅建设总体规划差大多数住宅都按自然状态发展,有的沿公路建造,有的沿河流建造,有的建了新屋,却不拆掉旧屋,整体分布比较散乱。

(2)没有节能意识

现在很多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所以导致在节能问题上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他们认为中国的领土面积大,资源也多,所以就不用担心。而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能源就会变枯竭,所以节能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3)没有节能技术

农民不懂的从什么方面采取节能措施。比如利用太阳能收集设施蓄热、转化为电能的方式把它储存起来,可以给建筑提供充足的光照、电能,它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而大部分的农民很少会采用这一技术。

三 景德镇农村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1)重视建筑整体规划设计

一个村庄建筑规划的好与坏代表着这个村庄的形象。我们要对村庄的建筑做合理的规划和整顿。且提倡建造楼房,科学合理地确定住宅的层高与层数,利求节约土地与建房资金。以景德镇生态建筑为例,我们把建筑统一设计成三层,还采用了双拼独院式的布局。这样更能节约土地资源。从而使其它土地资源能更好地被充分利用。

(2)设计中应因地制宜

生态建筑设计必须因地制宜。景德镇属亚热带气候,受到的太阳辐射大,所以我们在设计景德镇农村建筑时采用了遮阳板。在建筑的南面安装了固定的遮阳板,设计中根据太阳从东到西各季节运动的轨迹,将遮阳板做成不同的角度,以控制不同季节和时间阳光进入的多少。有了这样一个遮阳板,不仅可以遮挡太阳的直射,还可以起到节能的作用。

(3)结合整体的生态系统设计

很多居民都根据地形、风向等选址建造,依山傍水。建筑材料多以地方材料为主,房屋外形简洁淡雅,与青山绿水,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如景德镇生态建筑为例,有些村民我们在建筑周围种植大量的树木,树木又可遮荫挡风,又可作为建筑材料。建筑前设计了一个池塘,可以存储雨水又可养鱼、洗涤,还可以作灌溉用,在建筑周边形成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系统。

(4)创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一个好的生态建筑必须要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如在设计景德镇农村生态建筑时,首先在室内材料方面,我们尽量采用一些环保性的油漆和木材等。木材也可以循环使用。其次,我们在室内适当地布置些绿化,从而可以缓解空气的质量。最后在窗户设计上,尽量采用大玻璃窗,这样白天可以给室内带来充足的阳光。

四 景德镇农村生态建筑设计中生态节能设计的运用

(1)建筑能耗及建筑节能

建筑就像是有机生命体,在它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那么建筑师在建造生态建筑时,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的建筑材料,将建筑的能耗降至最低。如在这次景德镇农村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了聚苯乙烯等高分子保温材料。在冬季它起到了很好的保温效果,减少了25%的冬季建筑能耗。

(2)充分利用天然光的采光技术

在设计中,利用两种采光方式进行的,一种是侧面采光,一种是顶部采光。侧面采光口安装在外墙上,窗口既可采光又可通风,还能提供对外的良好视线。但是一般窗户面积最好是室内面积的20%,否则内部采光就达不到要求。天窗采光,利用顶部透天采光设计,使楼内有充足的阳光。

(3)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在景德镇农村建筑设计中,沼气池是庭院生态建设的核心,我们在建筑的后院设置了个沼气池,粪便用作沼气池养料,所产沼气作为第二能源用作炊事或照明,沼气池残渣用作庭院植物和农田肥料。庭院种植的花卉蔬菜、屋顶花园等提供了常年食物和富氧环境,生活用水经处理后用于冲厕和绿化植物浇灌,屋顶种植蔬菜瓜果增加夏季屋面隔热效果,使室内温湿度条件接近于自然。

五 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提倡各种建筑生态技术的应用,发展景德镇的生态建筑。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高个人的生活品质,本文提出景德镇生态建筑设计构想,以此唤醒世人对景德镇城市规划的重视和思考,这对于我国大力倡导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都将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冉茂宇《生态建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