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时间:2022-04-15 13:26:16

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第1篇

一、对口支援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本着积极务实的精神,以借助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增强我校的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运行机制建设为重点,努力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双方商定每年签订《华东师范大学与新疆师范大学200×-200×学年对口支援项目协议》,每学年度制定相应的《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师范大学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口支援项目的制度化安排,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此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以“办实事,求实效”为指导原则,积极调动全校上下各方资源,群策群力,努力促成优质的教育资源向我校输出,从而使我校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效率等方面都有了明显改进。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对口支援项目按《协议》和《方案》得到了顺利实施,成效显著。

二、协议的执行情况

(一)研究生教育方面:华东师范大学已将我校三位教授聘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并从2004年起陆续开始招生,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此外,华东师范大学还积极支持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免费接受我校部分学科硕士研究生前去修读课程。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截至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已招收我校26名骨干教师攻读博士学位,22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另有6名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相关专业进修(免进修费),并参加科研项目的合作研究工作,这对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支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自2005年上半年起,根据我校实际需要,派遣教师到我校讲学,至今已有20人次到我校承担短期(一学期)教学工作,使我校师生能够通过最直接的方式接触到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动态及最新科研成果,拓展了我校师生的理论视野。

(四)干部挂职交流:华东师范大学已派出一名干部到我校担任副校长;我校也派出了两名处级干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挂职学习,这为促进我校教育行政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吸收东部地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经验,提高我校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五)图书馆建设方面:共建四年来,华东师范大学已向我校赠送六万余册图书和部分期刊光盘,赠送了部分办公设备,并且每年培训我校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我校电子阅览室建设,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六)访问交流方面:对口支援关系建立以来,两校建立了学校领导互访制度,轮流进行访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四年来,两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对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工作情况

2006年6月,教育部正式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三所院校对口支援我校8个学科,我校分别与三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这是教育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以后,实施的又一项有利于新疆高校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提高的重大举措,该计划的有效实施,将更有力地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促进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制定了落实该项计划的相关措施。

1、2006年6月---12月,所进行的主要工作为:

第一、与三所院校来参加签字仪式的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就开展具体工作达成一致意见;

第二、在全校范围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受援的8个学科,要求各学科认真研究自己的需求和三所院校相关学科的情况,积极寻找合作机会,主动与对方联系交流;

第三、2006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带领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及学科人员一行8人来我校访问,就具体开展工作进行了进一步交流,密切了两校之间的关系;

第四、组织、动员我校教师报考三所院校,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我校今年共有14人报考三所院校博士研究生,目前录取工作正在进行;已有3人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2、为了进一步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具体工作,利用该计划促进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我校完成学校及个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制订工作后,2007年3月28日—4月9日,我校党委书记梁超同志带领我校研究生处、人事处及相关学科负责人共24人,分别前往三所院校进行访问交流,出访得到三所院校的高度重视和热情接待。本次出访采取的方式是:召开学校层面的座谈会、职能部门、学院和学科层面的会谈和进一步交流,双方就具体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磋商,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支教工作、学术交流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并签订了会谈纪要,具体工作将从今年6月逐步开展:北京师范大学将于6月派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学;将在7月、8月分别与中国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两个全国性学术会议;9月,将派出我校近10名教师前往三所院校进修访学,并将就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协商、落实。

3、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中,我校确定了建立合作互惠平台的原则与支援学校进行协商,得到了对方的真诚支持,支援学校积极帮助我们想办法、提建议,表现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觉悟。北京师范大学提出,虽然计划中所列是两个学科,但科研领域的合作和人才培养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而扩大学科领域。中国科技大学则应我校的要求将支援学科扩大到计算机科学,并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以特别的政策和条件。华东师范大学将对口支援与援疆学科两个计划结合起来,对协议中的内容逐项落实。应该说我们和三所院校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随着各项计划的落实,必将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4、在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过程中,除了教育部制定的三所院校,我校还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与其他高校积极联系,并得到了热情响应,如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虽然没有教育部规定的对我校支援任务,但都表示了积极态度,与这些院校的合作交流也将逐步展开。

在校党委对落实“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高度重视下,目前全校正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确定了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促进学科发展的原则,相信在未来两三年内,该项计划将取得显著成效,对我校学科发展将发挥积极深远的作用。

四、经验总结

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我校的四年期间,通过两校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因素的制约,协议中的部分内容没有完全落实,主要是科研领域的合作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学术交流还不够丰富。

鉴于上述情况,为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向纵深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今后的工作重点是:

(一)对口支援工作要认识到位。对口支援工作要从大局着眼,从长远部署,从实际入手。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促进西部教育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战略和现实的重大意义。对口支援工作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受援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抓住机会、鼓足干劲,为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不懈努力,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学校办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二)对口支援工作要领导到位。学校各级领导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所组建的专门工作小组不能流于形式,负责此项工作的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对口支援工作的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一个流畅的主通道,综合协调和督促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对口支援工作要措施到位。对口支援工作必须以切实可行、互惠互利为原则,具体措施必须具备较好的操作性和实施性,在实施过程中也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既要有利于支援院校工作的开展,避免使支援工作成为支援学校的负担,同时也要有利于受援院校在享受优惠条件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

(四)在目前已经开展的支援项目基础上,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以建立双赢互利的合作平台为基础,努力加强科研领域的合作交流,促进我校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五、自我评价及建议

我校非常重视对口支援工作,认为此项工作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四年来,通过对口支援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落实,我校的师资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都有了明显改善,学科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尤其重要的是,通过与对口支援学校的交流,我校的干部教师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方面有了显著转变和提高,这将对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使对口支援工作进一步深化,各项措施能够顺利实施,根据以往的工作实践,我们建议:

1. 对口支援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高校办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希望教育部能考虑单独设立有关西部地区重大研究项目的专项资金,进行专项经费投入,大力支持支援双方的科研人员联合申报,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双方合作开展科研工作,以求积极促进受援高校科研水平的显著提高,从而提升西部地区高校的研究水平。

第2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对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确定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五所高校为我校对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为全面对口支援高校。

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提高边疆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队伍、对边疆地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对于边疆稳定都有着深远意义。校党委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对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义,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厅的领导下,认真部署、精心组织,紧密结合我校和内地高校的实际情况,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学校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对口支援办公室,学校校长任组长,并划拨对口支援工作专项经费,从组织和财力上保证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根据对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党委多次召开专题党委会议研究部署工作,确定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带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等各方面发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学院、各附属医院进行调研,了解各学科的现状和迫切需求,确定出受援目标,制定出详细的受援计划,并紧紧围绕学科建设,通过“借脑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计划,引进人员、项目、成果和理念来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实现与援建高校双赢的目标。

三、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以项目带动支(受)援工作,务求实效。

一年来,我校领导多次到对口支援学校走访,洽谈对口支援及合作意向,并通过援疆干部积极牵线搭桥,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实质性成果。

首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受援目标。我校积极围绕内科学、妇产科学、肿瘤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病原学、方剂学、生药学等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条件,通过整合我校的特色项目,与对口支援高校积极开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论文质量。以交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工作人员和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形式引进相近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员。以筹建重点学科和博士点实验室为基础,争取到2007年,建立“新疆特色环境、资源与健康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联合申报科研项目为标准,提高我校科研申报质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医生报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学位,通过对口支援工作,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几所对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干教师赴我校授课,并选派了6名援疆干部到我校挂职。目前,中山大学与中南大学已经同意接受我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招生录取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职人员已经报考。中山大学医学院向我校赠送了部分教材和课件,我校基础医学院也选派优秀中青年骨干前往中山大学学习、进修。浙江大学专家来我校举办学习班传授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经验,帮助我校搭建生理学教学网站,并赠送了20多万元的精品课程上网管理系统软件。北京中医药大学计划同我校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专门为我校培养中医药学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吴忠道一行四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进行示范性教学和学术讲座。其中,陈争教授还将留我校工作三个月,帮助我校建设生物遗传学科以及合作组建“遗传学咨询门诊”等。以曾益新院士为首的中山大学中青年学者也来我校开展肿瘤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神经内科学以及人文管理学等学科的学术讲座。不仅提高了我校相关学科专业人员对本学科最新进展的认识,而且通过查房、手术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视力,使他们重见光明。同时,通过交流我校还将送派一批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前往中山大学等对口院校进修学习。

第三,加强科研合作

我们将把一些特色课题和优势研究资源拿出来,与援建高校共同立项、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积极务实、合作交流、实现双赢。通过校际交流及谢富康、马金龙两位援疆干部的积极努力,中山大学与我校基础医学院建立了法医研究所和司法鉴定所,并建立了法医学教学与科研基地,既填补了我区司法鉴定的空白,也为我校的法医学教学和科研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洽谈了与我校包虫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时洽谈了在免疫学、药理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并与中山大学联合申报了国家级课题。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医药大学每年将提供10万元的专项资金(我校以1:2配套)用于对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全面对口支(受)援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专家教授专程赴我校指导评估工作;同时帮助我校在法医精神鉴定方面给予技术和人员支持。与复旦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的具体援助计划正在细化,并派专人来我校考察,探讨合作和援助的具体项目。

我校在不断与对口高校合作的同时,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关系,特别是通过援疆干部在我校和学院担任领导,很好地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如中山大学谢富康教授、山东大学马金龙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志刚教授、浙江大学张晓明教授和沈乐良教授,把内地一流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带到了我校,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还积极主动寻找对口支援的合作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校与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委托培养我校七年制临床专业学生在该校学习基础课程。

四、对口支援工作体会。

第3篇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的要求,广东省负责对口支援汶川县,广东省的13个市与汶川的13个乡镇达成了对口支援的关系。

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

在王世香家略显昏暗的房间里,挂着一幅国家主席的照片。挂国家领袖的照片,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表达崇拜的一种方式,如今已经比较少见。

王世香的家在汶川县威州镇岷江西岸海拔2170米的布瓦寨,布瓦是羌语“住在云上的人”的意思。布瓦寨现存3座罕见的有千年历史的黄泥羌碉,它们在地震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布瓦寨即将和其他的羌寨一起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王世香说照片是她到集镇上买的,本来想多买几张,可就这么一张了。“这么大的地震,吃的、穿的,都有人管。广东人给了那么多衣裳,我们老两口也穿不完……以前地震哪个管得你这些嘛!”

王世香的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目前家里只剩下老两口。王世香家的房子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家的几辈人都住在这里。地震将这座黄泥造的房子的二层震塌了,还压死了家里的两头猪。尽管屋里采光不好,空间也很局促,但是60岁的王世香和老伴住惯了老房子,选择了重新修复和加固房子,因此比搬走的人家少拿了几千块钱的补贴。不过,负责援建威州镇的广州政府给的补贴和“侨心居”工程的补助结余下来的钱,仍然够他们买了一台电冰箱。“侨心居”是广东省在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中募集的用于支援住房倒塌的农户重建住房的款项,其中用于布瓦寨的款项达122万元。

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的资金总额达82亿元,其中80%的资金用于民生项目。截至2009年底,总投资超过30亿元、包含农村居民住房、城镇居民住房、医疗卫生设施、城乡供水设施、城乡道路设施、社会福利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农产品流通设施、防灾避灾设施等在内的“十大民生工程”共333个项目已建成并交付使用。而且,所有新建的城镇居民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都是严格按照“8级抗震、9级设防”的标准设计和施工的。各乡镇都建有避灾场所,全县建成避灾场所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汶川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村村通道路、户户通自来水、孩子有书读”。

尽管“跨越20年”的说法未见得准确,但是珠海市对口支援汶川县绵镇恢复重建工作小组综合部部长李绪鹏的确认为他们一年多来干的实际上是“地震前几十年的事情”。珠海市对口援建资金总量达3.4亿元,对口援建项目共55个大项,其中民生项目比例高达88%。

对口支援让地方实现了10年、20年甚至50年跨越的说法在汶川的各个乡镇十分流行。汶川当地一位官员说,更为准确的表述应当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跨越式的发展。

去年年底,映秀镇老街村村民吴泽贵一家5口住进了一套150平米的住宅。老街村距离震中映秀镇的镇政府只有7公里,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村里近600间民房大部分都倒塌或被严重损坏。负责援建映秀镇的东莞市政府按照“将映秀镇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精品小镇”的要求,把老街村规划成了一个具有藏羌风格的村庄。村民的房屋都是二三层的藏羌风格的白色小楼,村里的主要街道都是柏油路,入户的道路全部是水泥路,村子里的绿化率达到了50%,所有的管网采用地下铺设的方式。

吴泽贵家的房子实际上是把两套相对独立的单元,建成了一套,主要是为了方便和大儿子两口子分开过,还可以节约几千块钱。不过,除了东莞市政府补贴的1.2万元和国家补贴的2万元外,为了建房,吴泽贵家还是自己贴了7万多元。在地震中,老街村156亩耕地将近一半被完全毁坏了,村民大部分都变成了失地农民。吴家现在除了大儿子做水果生意,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吴的妻子余会元不断流露出对前景的担忧。她说,大儿子和媳妇“连床都还没买”。

由“输血”到“造血”

其实,吴泽贵一家担忧的问题也是援建伊始广东省和汶川县政府就在探讨的问题。援建工作开始后,广东组织了200多名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汶川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2009年5月,《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城镇体系规划》等13个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审批。

根据规划,汶川将成为阿坝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羌禹生态文化体验区、防灾减灾示范区。其中,位于前往九寨沟、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必经之路上的映秀镇将被打造成为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小镇。

震前,距离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市仅34公里的水磨镇,却是阿坝州唯一的高耗能工业示范区。近9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60余家,工业污染严重,农民地里种的玉米一度颗粒无收。在佛山和当地政府的规划下,水磨镇正在灾后重建中朝着“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方向努力。

镇里首先做的是搬迁工厂,只留下5家低污染的工厂,然后就是引进阿坝师专、四川音乐学院的一个分校区,使水磨成为阿坝州唯一一个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教育体系的乡镇。

佛山市政府斥资3000万元重建了禅寿老街。整条街为川西民居的风格,古朴典雅,门窗的雕刻精致考究,还恢复了古戏台、大夫第等明清时代的建筑,整条街长800米,可容纳300多户人家,所有房屋都亦商亦居。

2009年3月,佛山投资350万元扶持阿坝羌芽茶叶产业基地恢复生产,目前产量已经达到震前的6倍。

佛山的官员表示,“不仅要移交给水磨一座新城,更要移交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实,和水磨镇一样,作为四川省重要水源保护区域的汶川是否要发展高能耗和污染的工业,在震前就一直存在争议。为了能够保护生态,同时扶持当地产业重建,位于成都金堂县的跨地工业集中区――广东汶川工业园已经落成。广东方面已经安排了4亿元的援建资金。目前,通过在广东和香港等地进行的招商,共引进64个项目,签约金额超过40亿元。

为后援助时代做准备

在绵镇,因为基础设施的重建已经基本完成,所有的援建项目在今年5月将基本结束。震后,人均拥有土地不到半亩的绵,面临着援建结束后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负责援建的珠海市和当地政府共同制定的规划,旅游业和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绵的支柱性产业。据珠海援建小组工程部部长张彤介绍,将旅游业作为绵支柱产业,除了因为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出于生态恢复方面的考虑,还有就是这里的老百姓需要精神支柱。他说:“规划把对口援建变成一个长期的项目。实现东西部共同发展就是中央实行对口支援的本意。”

关于这一规划的实施,珠海援建小组组长陈仁福介绍,整个旅游规划完成需要几个亿的资金,珠海方面会投入上亿的资金,其余的需要当地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现在人家是把你拉起来了,帮你打好了基础,最终发展还是要靠自己。”蒋芝辉镇长说。不过,蒋镇长透露,绵与珠海将是长期的合作关系,援建小组走的时候会留下一笔产业发展基金,作为产业恢复和发展的资金。

大多数的对口支援工程将在今年下半年结束,广东对汶川的对口支援也即将进入尾声,人们开始关心“后援助时代”的灾区发展。广东省委书记已经明确表示要“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对此,四川省的学者普遍认为,在目前的对口支援模式主要是以援建方为主导的,在接下来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收益主体的需求。特别是在制订灾区长期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特别倾听当地人的意见,否则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对于长远的合作发展,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最重要的要有一个回报机制,否则合作不会长久。东西部的互补性是建立共赢机制的良好基础。

当然,由无偿给予到产业发展合作,仍需要从中央政策层面的推动。

链接

1.对口支援省市与灾区县市

山东省-四川省北川县、广东省-汶川县、浙江省-青川县、江苏省-绵竹市、北京市-什邡市、上海市-都江堰市、河北省-平武县、辽宁省-安县、河南省-江油市、福建省-彭州市、山西省-茂县、湖南省-理县、吉林省-黑水县、安徽省-松潘县、江西省-小金县、湖北省-汉源县、重庆市-崇州市、黑龙江省-剑阁县、广东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肃省受灾严重地区、天津市-陕西省受灾严重地区。

2. 四川对口援建最新统计数字

四川省发改委对口支援办公室提供的资料表明: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306个(含海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项目、省内13个对口支援市州188个项目),确定对口支援资金704.71亿元(项目总投资额788.05亿元),已到位对口支援资金417.32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3004个,占已确定项目的90.87%;已建成项目1688个,占已确定项目的51.06%。

其中:18个对口支援省市已经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105个,确定对口支援资金697.33亿(项目总投资776亿),已到位对口支援资金413.92亿,对口支援资金累计完成投资416.39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87.75亿)。已开工项目2820个,占已确定项目的90.82%,已建成项目1552个,占已确定项目的49.98%。

城乡住房建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236个,确定投资225.37亿,已开工项目209个,完工115个,累计完成投资189.61亿。

城镇体系建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473个,确定投资129.36亿,已开工项目400个,完工141个,累计完成投资33.8亿。

农村建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80个,确定投资27.47亿,已开工项目360个,完工180个,累计完成投资18.86亿。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1122个,确定投资181.19亿,已开工项目1069个,完工747个,累计完成投资128.55亿。

基础设施建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580个,确定投资131.18亿,已开工项目533个,完工260个,累计完成投资81.27亿

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64个,确定投资21.87亿,已开工项目51个,完工14个,累计完成投资7.87亿

市场服务体系: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49个,确定投资3.3亿,已开工项目35个,完工14个,累计完成投资1.2亿

生态恢复: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8个,确定投资0.51亿元,已开工项目7个,完工3个,累计完成投资1.81亿。

防灾减灾:已确定对口支援项目33个,确定投资6.7亿元;其中,已开工项目29个,完工10个,累计完成投资3.03亿元。

第4篇

关键词:全国;支援;新疆;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投资基本情况

2010年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各援疆省市和新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政府及自治区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与19个对口援疆省市积极贯彻中央对口援疆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立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机制方案,19个援疆省市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受援县市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组建机构和编制规划。目前已陆续启动援疆试点项目99个,投入资金36.5亿元(其中援疆省市援助资金20亿元),解决了一批事关新疆民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2011年至2015年是全国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19个援疆省市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迫切困难;以干部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人才智力支持;以教育扶持为要点,着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编制对口援疆发展规划。2011年至2015年,19个援疆省市对口援疆项目约3,000项,涉及援助资金约1,000亿元,其中民生项目占援助资金总投资的67.44%;干部人才智力项目占援助资金总投资的4.5%;教育项目占援助资金总投资的2.9%;产业项目占援助资金总投资的16.36%,其他项目占援助资金总投资的8.8%。

二、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投资中的隐患

(一)决策流于形式,损失浪费严重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中可能会存在以“长官意志”、“领导拍板”、“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等脱离受援地区实际需要、缺乏市场需求、勘察设计失误、缺乏严格科学论证而进行的大量盲目重复建设,从而形成为赶工期进度而仓促上马、不切实际超前建设,使投资项目闲置、项目设计问题多而变更频繁等问题所造成的援建资金损失浪费严重现象的隐患。

(二)项目概算控制乏力,建设规模失控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中可能会存在部分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以“项目投资计划”立项,概算意识不强,或者以估算、匡算代替概算,概算编制及审查流于形式,概算不细致,多列、少列及漏列,从而造成预算超概算、决算超概算的现象发生,致使投资控制缺乏科学依据,不能对援建项目投资规模进行有效控制。

(三)项目招投标不规范,违法乱纪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的招投标中可能会存在内外勾结串通舞弊、明招暗定、肢解发包、非法转包、违规分包、违规挂靠、不合理的价格投标、签订违反投招标实质性内容的合同,致使投招标形同虚设,从而造成“豆腐渣”工程、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违法乱纪等问题隐患。

(四)项目资金难落实,“半拉子”工程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产业园区建设中可能会存在因为资金缺口较大、政策性配套资金不足、项目资金难以落实,从而造成项目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及“半拉子”工程等不能按期完工风险隐患。

(五)项目建成后评估缺失,监理职责缺位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个别监理单位唯利是图、弄虚作假,一些监理人员不按规定履行职责,对工程质量、进度及工程造价的控制不负责任,重复签证、假签证,或以停工、窝工、返工、误工、特殊材料等名义随意签证,从而造成工程造价虚高,骗取多领工程价款等贪污行为的发生,监理职责缺位致使援建项目的事后评估、控制和监督缺失隐患。

(六)项目基建工程财务不规范,援建资金流失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中标单位将援建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没有按照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人负责的原则进行单独建账核算,而是将援建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并入中标单位财务账户中进行核算,不能如实清晰反映援建工程项目的资金筹集、投资规模、投资进度、资金缺口等情况;个别中标单位违反现金管理条例,用大额现金支付工程款,直接收取现金作为投标保证金,从而无法反映中标单位的真实身份;个别中标单位用收款收据作为支付工程款的凭据,或以建筑材料发票抵充工程款,或以虚假票据套取大额现金贪污贿赂、漏缴税费侵吞援建资金隐患。

(七)项目资金管理不严,擅自挪用援建资金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个别受援地区的基层政府部门将国家及各个援疆省市用于民生及产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没有及时划拨,而是擅自截留、挪作他用;个别受援地区的基层政府部门以援疆项目性质报批并争取到了国家援疆项目资金的支持,但是基层政府部门却以借款的名义向受援居民进行专项援助资金的分配,随意变更国家援疆资金的性质等隐患。

(八)项目投资约束制度不完善,社会监管乏力隐患。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参与援疆项目建设的咨询、评估、设计、施工、监理、建设、管理等部门和单位因为缺乏责任约束制度(应该履行的义务、应该达到的工作标准、出现问题应该负的责任、如何追究责任、追究谁的责任、追究形式、处理的标准)而产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造成援疆资金巨大浪费。

在新一轮对口援疆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部分援疆投资项目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对项目实施地点、工程质量要求、工程实物量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不能向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公开,很难实施有效监管,从而给一些部门创造了谋取部门利益或个人私利而损害公众利益的机会的隐患。

三、防范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投资中存在隐患的对策

(一)严谨细致地做好援疆专项发展规划。为了避免援疆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自治区及各个援疆省市指挥部、受援地区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及项目使用单位应共同开展援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深入、细致、扎实地开展对每个援疆项目的建设选址、灾害评估、地质地理条件测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基础性工作,科学论证援疆项目的投资建议、项目工程可行性、项目立项、项目投资概算、项目施工初步设计、项目施工图设计及援疆项目审查、勘察、招标投标、施工许可等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援疆项目前期的实地调查研究,广泛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具有符合受援地区实际、突出特色、严谨细致的援疆项目专项规划。

(二)调动援疆省市专业力量,保质保量完成援疆项目建设。为了解决受援地区专业人员缺乏、设备不足,难以完成大量、繁杂、细致的援疆项目立项、建设等任务,自治区各级政府应争取19个援疆省市在援疆项目建设中拥有一定的勘察、设计、环评、施工、监理、审计等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的优越条件,帮助受援地区将援疆项目前期工作落在实处。

(三)建立新疆投资项目储备库。为了提高新疆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化水平,为了安全、有效地进行新疆投资项目的建设,为了加强对新疆投资项目的管理,有利于做好新疆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及时掌握新疆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动态,提高新疆投资项目生成、储备、策划和项目动态维护的工作效率,加快项目培育,并为新疆投资项目建设提供统计、分析的依据,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储备项目在新疆跨越式建设中的载体和支撑作用,提高储备项目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社会效益,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新疆跨越式工作的顺利开展,自治区政府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新疆投资项目储备库。

新疆投资项目储备库应坚持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作用。按照“规划一批、论证一批、成熟一批、批准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将新疆投资项目分别纳入规划项目储备库、立项项目储备库和备建项目储备库。指定相应的主管部门负责投资项目储备库的建设和实施。

(四)切实加强新疆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在新疆跨越式发展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设计、前期、招标、施工和竣工阶段的投资控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审批项目建设及资金,建立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及社会公众共同参与投资项目论证、联合审批及审计检查监督机制,建立财务公开和事务公示制度,全面落实“事前、事中、事后、巡查”全过程职能部门的专项审计监管及社会公众监督制度,从资金的分配、到位、使用等环节入手,确保新疆投资项目阳光操作、廉政建设,确保新疆跨越式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对口支援;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建议

一、引言

所谓教育对口支援,就是指在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对口扶持和帮助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以增强民族团结,达到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一种活动。[1]为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加快西部地区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实现教育公平,2001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首次确定北京大学与石河子大学等13对东西部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十年多来,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二、对口支援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成效

2001年6月,教育部指定西安交通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2005年1月,为进一步加大对新疆高校的支援力度,教育部又增加了武汉大学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并在4月启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安排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11所国内知名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21个学科。

2010年,根据中央关于开展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精神和西部大开发的要求,为重点支持建设好新疆大学,使新疆大学在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中央决定启动对新疆大学新一轮的对口支援工作,助力新疆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按照教育部部署,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采用“1+3+6”模式,即由清华大学为组长、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为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为成员的10所高校,采取多对一方式、团队化对口支援新疆大学工作。按照“整体设计、协同工作、重点突出、逐步实施、成效显著”的指导原则,努力实现我校在师资队伍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显著提升。

十余年来,支援高校通过接纳本校教师进修访学、为本校培养博士和硕士师资、选派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到新大任职、任教等多种形式的支援工作,把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传输到了我校,为新大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渠道。

1、通过到支援高校进修访学,提高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2001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教师中赴对口支援高校进修教师共239人,占所有进修教师350人的68%;访学教师共32人,占所有访学教师81人的40%。在学习期间,支援高校为学校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并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帮助指导。在科研方面,专家教授给了他们很多的指导和教诲,让他们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教学方面,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学习教师在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通过“先进修、后考学”的方式,大部分进修学习的教师考取了支援高校博士。

2、通过支援高校培养博士、硕士计划,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

2001年至2012年期间,学校教师中赴对口支援高校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教师共43人,占所有在外校在职读硕教师128人的34%;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共199人,占所有在外校在职读博教师361人的55%。各支援高校在招生、录取及培养等环节,均给予了我校适度的政策倾斜和照顾。在对口支援工作开展初期,西安交通大学与我校采取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办法,招录了一批我校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两年,随着教育部在对口支援高校批复定向培养研究生单独招生指标的实施,结合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支援高校已逐渐成为我校培养博士师资的主要途径,我校在支援高校读博教师占所有在外校读博教师的比例达到了70%。

3、通过支援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我校任教,缓解了师资不足

2001年至2012年期间,支援高校共选派了72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及研究能力的教师到我校任教,任教学科涵盖了外语、数学、机械、建工、电气等公共基础课专业和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有效的缓解了这些专业师资不足的状况,也把超前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传输到了我校。

三、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建议

1、明确定位和发展目标,落实对口支援协议

从宏观构想上明确受援院校定位和发展目标,从而在对口支援战略和实施上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2] 制定务实的对口支援建设任务,将对口支援协议落到实处。在制定对口支援协议时,要根据近年实际执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目标,利于对口支援协议落到实处。例如,支援高校招收博士单列指标受教育部管理,每年给新疆大学批复的指标数大概在十五个左右,在制定支援高校为新疆大学培养博士学历师资的建设目标时,不宜将此目标定的过高,在协议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统筹安排各支援高校之间指标的协调,避免浪费指标,充分利用好国家给予的对口支援优惠政策。

2、依托支援高校优质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支援高校拥有优秀的教师和先进的网络教育资源,受援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加强与支援高校的信息共享,建立同步课堂、网络教室、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等,这是对支援教师亲自到受援学校支教的重要补充,同时,也减少了支教教师往返于校际之间的麻烦,提高了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支援高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优质资源,也可用于帮助受援高校牵线搭桥,为受援高校拓宽和提升对外交流的渠道和水平。

3、通过“人才工程”计划,带动受援高校学术梯队建设

支援高校可选派高水平教授(如博士生导师)到受援高校作兼职研究生导师,或应聘教育部“长江学者”、新疆自治区级“天山学者”等“人才工程”计划,带动受援高校学术梯队建设。此举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相互作用的,例如,“天山学者”在受援高校除从事科研工作外,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天山学者”之一,来校工作后就领导本学科学术团队建设,并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并成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此外,西部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交织融合,有特殊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现象,也吸引着人文社科学者的研究兴趣,[3]支援高校学者可以利用西部地区的地缘优势,对此进行研究,或与受援高校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也不失成为构建对口支援双赢模式的途径之一。

四、结论

对口支援受益于当今,见效于长远。在肯定对口支援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对口支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展望未来,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应是在理念和模式上继续扩充,在战略和实施上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重点,以进一步深化对口支援工作,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晁勤,加玛力汗・库马什,樊艳芳.对口支援在西部高校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效益分析[J].广西轻工业,2010(12) 151-152.

[2] 清华大学课题组.东西部高校对口支援的实践与经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 34-43.

[3] 闫卫华.关于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 81-82.

第6篇

自1995年以来,针对日喀则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实际,上海、山东、黑龙江、吉林等四省市及宝钢、中化两大集团企业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口的主要工作内容,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并派出干部赴日喀则开展工作。

上海,拓展渠道,加强两地经济联动发展

1995年5月至2001年5月的6年间上海市选派党政干部99名,无偿援助资金2.85亿元,共实施对口援助项目262个。日喀则市内的上海广场、上海体育场、主干道上海路等一批集中体现民族团结的标志性项目建成,极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大批希望工程项目的建设,使日喀则地区的教育硬件设施在短期内得以改善,办学条件、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普遍提高。地区人民医院病区楼、卫生防疫站和县乡两级医疗网络的建设,使受援县基本实现了乡乡有卫生院,农牧民群众生病就近诊治,有力推进了农村合作医疗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001年第三批干部进藏,上海进一步加大了对口支援力度,3年计划投入资金总量2.25亿元,落实项目161个。截止到目前,到位各类资金1.88亿元,建成竣工的有地区中专教学楼、地区农业机械化工程、地区大礼堂改扩建工程等项目51个,高质量完成了扎寺文化广场等8个重点项目。

就如何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问题,上海落实资金1000万元,重点建设30个“安康工程”示范村,开展了以小额信贷、提供优良种畜等措施,以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改善村容村貌为标准,以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增加收入。

为了帮助日喀则地区尽快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上海投资800万元建成了日喀则边贸市场、江孜县农贸市场、拉孜县商贸市场等一批项目,加快了农畜产品为中心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投资300万元建设了江孜畜种繁育基地,积极发展农区牧业,为群众调整养殖结构,选择高效益养殖品种提供条件。组建了亚东县林下资源加工厂、拉孜县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厂及地区食品厂粉丝加工车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和资源为依托,组建了日喀则新世纪羊毛绒公司和日喀则金太阳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逾千万元,扩大了当地对外开放水平,加快了将当地发展潜力和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能力。

萨迦县列入上海扩大对口支援县后,在上海第三批项目和资金均已排妥的情况下,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适度增加投资规模,确定首轮对萨迦县扩大对口支援建设规模不低于2100万元,援建萨迦旅游宾馆、办公楼改造、自来水管网工程等12个项目,目前投资700万元的县城主干道路已全部建成,城区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山东省,投入大量资金,实施项目600个。

第一二批干部工作期间,山东共实施援助项目392个,援助资金3.01亿元。项目涉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的各个方面:以城镇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日喀则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大大增强了城镇功能;以生产项目、旅游宾馆为重点“造血”工程项目的实施,培植了本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的农牧业开发项目的实施,为充分挖掘农牧业的发展潜力、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起到了示范作用;以地区高中改扩建和地区新闻综合楼为代表的公益事业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地区社会公益事业的环境,对缓解适龄儿童入学难,就医难、吃水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口支援的日喀则市、白朗、昂仁、聂拉木县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幅都超出了全地区的平均水平,为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了重大贡献。

第三批干部进藏以来,山东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又新增山东潍坊市对口支援南木林县。近两年来共实施项目198个,计划总投资2.1亿元,截止目前累计完成1.5亿元,其中有141个项目已经竣工交付使用。预定投资8400万元援建的日喀则滨河大道、地区建材市场等中央指定的8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目前3个项目已竣工,有的已通过自验和初验。这8个项目于今年7月全部交付使用。

黑龙江,积极推进多渠道的工作思路

黑龙江省第一批干部2002年7月进藏以来,在老工业基地包袱沉重、全省各级财政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在2002年至2004年第一期期间,共安排31个对口支援项目,计划总投资9100万元。经过黑龙江省各方面和干部多方努力,项目和资金规模都有所增加,总投资已经突破1亿元。到目前,黑龙江省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落实对口支援项目49个,总投资10212.6万元,其中省级援建12个项目,总投资5375万元,有3个已经于今年初完成;黑龙江路、地区少儿活动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等5个项目已经于今年4月相继开工建设,将于今年底明年初全部完成;农牧业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农牧产品精深加工等其他3个项目,将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选项、论证及立项筹备工作,下半年启动。

哈尔滨、牡丹江、大庆3市对口支援3个县共37个项目,总投资4837.6万元。其中哈尔滨市对口援建仁布县16个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3月底已经完成5个项目,其他11个项目10月底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牡丹江市对口援建谢通门县6个项目,总投资1437.5万元,除公务用车、办公自动化、电视台已经完成外,其他项目年底全部完工;大庆市对口援建康马县15个项目,总投资1293万元,除公务用车和学生用车已经到位外,其他项目今年底全部完成。

黑龙江省第一期干部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等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援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3.27亿元。其中仁布县争取并已经落实退耕还林、人畜饮水工程和切瓦乡吊桥等3个项目,计划投资3370万元;谢通门县争取已经落实县城至日喀则三级油路、乡级沙石路、人畜饮水工程、乡级完全小学等6个项目,计划投资1.78亿元;康马县争取已落实涅如生态建设、大庆路建设等项目,计划投资10995万元。

截止今年6月份,黑龙江省直接援建和对上争取项目总计达到63个,投资总额为4.25亿元。在不断加大项目和资金援助力度的同时,黑龙江省还针对日喀则地区实际,积极推进多渠道的工作思路,并已经启动实施了公安指挥系统、教育设施、卫生队进藏及医疗设备、技术培训、广播电视编播人员进藏及培训、矿产资源勘探普查和捐资助学、济困等方面的对口支援工作,不仅进一步拓宽了领域,加大了力度,也必将为促进日喀则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吉林省,我们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完成好工作

吉林省第一批干部进藏以来,首批安排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8257.6万元。首批项目除吉林路、日喀则长白山幼儿园外,主要是围绕地委提出的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来建设。为促进旅游业发展,计划在日喀则市投资2107万元建设后藏风情园,在萨噶县投资650万元,建设旅游宾馆;为解决农牧区最急需解决的困难,王曜午同志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徒步行进100多公里山路,深入到定结县最偏远的农牧区陈塘镇进行调研,并决定投资100万元,为陈塘镇的农牧民解决生产生活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吉林省干部大搞招商引资,一家四川内江企业,计划投资3200万元,建设一座青稞啤酒厂;一家浙江企业,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一座塑料制品加工厂。与此同时,吉林对口援助定结、萨噶、吉隆三个县的同志还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支援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2.6亿元,如吉隆县干部经多方努力,争取到农业部投资300万元的能源环保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对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上海宝钢集团,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对口支援仲巴县

首批对口支援启动项目主要有仲巴县霍尔巴乡至隆嘎尔直线公路、县办公大楼建设项目、县城一纵两横道路硬化及下水配套等9个,涉及到文化、教育、卫生的方方面面,这些项目的落实,改善了县机关办公条件、改变了全县道路交通落后状况。这些项目的建成,方便了干部、职工群众的出行,丰富了县城干部、职工及驻军部队的业余文化生活,改善了教学条件,改变了学生坐在地上上课的艰苦局面,改善了牧区看病难的问题。

中化公司,对口支援岗巴县

中化的第一批投资670万元,主要就岗巴县三乡一镇卫生院建设及基本医疗设施配备、县完小改扩建、岗巴县驻日喀则地区办事处建设、县机关职工周转房改建项目、县城主干道配套及下水设施建设等项目对岗巴县进行对口支援。除以上五个建设项目以外,中化公司还积极参与岗巴县“曲登尼玛”矿泉水管理改善和招商引资工作。

第7篇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认识

2006年,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切实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努力为加快民族地区“两基”攻坚,提高教育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学校把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实行工作责任制,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建立了相应的协调联系制度,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规划和目标,做到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机构落实、人员落实、任务落实、经费落实。

二、明确责任,切实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目标

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我镇文江小学派教师到汶川县绵吃中学任教,汶川雁门小学、威州小学、水磨小学分别派领导干部到我镇中心学校、西街小学、红光小学挂职锻炼,通过各种形式的援助方式,按照“业务指导,物质资助”的支教原则,对口支援工作以智力支援为主,为受援学校多办实事,加强在课改和教学、教研方面的交流,为民族地区带去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手段和管理理念,逐步改善受援学校办学条件。

三、落实措施,突出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的实效

(一)切实做好支教教师的选派工作。

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今年我们继续选派了文江小学年轻优秀的教师邓荣到绵池中学支教,临行前,中心学校和文江小学分别召开了支教教师座谈会,对支教教师从政治和业务上进行辅导和帮助,并按要求落实好有关待遇,保证支教工作顺利开展,提高支教效果。

(二)、继续开展高水平的帮教活动。

我们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重点帮助民族地区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模式和手段,提高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对前来我镇挂职锻炼的三位领导分别安排到教导处、教科室、网管中心上班,同时安排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网管中心负责人有计划地指导和和培训他们,并安排挂职干部参加了我镇市县语言文字示范学校验受工作,参加了市级示范幼儿园验收工作,绿色学校验收工作,参加了全县语文、数学十佳教师教学比赛,远程教育教学比赛,参加了全镇中小学、幼儿园“五优”教学大赛,市县中小学教工、学生综合运动会,以及我镇教学视导工作,并送挂职干部到成都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班团队会现场教学比赛。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今年分别与汶川的兄弟学校进行了互访,中心学校校级领导3月到汶川绵池中学、水磨小学、汶川幼儿园进行了参观访问,慰问我镇在汶川的支教教师,与学校领导交流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还安排一幼、二幼有关领导教师到汶川幼儿园指导他们省级示范幼儿园的创建工作,汶川威州小学校长刘星一行8人还专程到我镇参观访问,参观了我镇红光小学、西街小学、一幼、二幼、三幼,还参观了资中文庙、内江大千纪念馆。在中心学校召开座谈会,就支教工作,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改革工作交换了意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增进了与民族地区校与校之间的友谊,促进了两地学校的发展。

(三)、加强教育对口支援的信息交流和宣传报道工作。

第8篇

全国工会系统对口援疆工作启动四年来,五师工会按照“受援有基础、对接有项目、工作得加强、交流得增进、辐射能扩展、优势能发挥”的工作要求,积极争取湖北省总工会大力支持,探索出了一条“双层全覆盖、有限与无限相结合、单方援助与发展互动”的工会对口援疆路子,让五师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一、抓好规划,建章立制促发展

2010年第一次全国工会系统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后,师市工会第一时间成立了受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五师工会对口受援工作建议书》,积极主动加强与湖北省总联系,邀请湖北省总主要领导来五师进行实地考察,组织师团工会领导赴湖北省参加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最终达成了对口援疆框架协议。湖北省总出台了《2011-2015年对口援疆工作实施意见》,着重从民生、人才、文化、组建和设施等五个方面援助五师,形成了省对师、市对团、县对连的援疆工作模式。去年第二次全国工会系统对口援疆工作座谈会后,师市工会及时调整了受援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5-2018年对口援疆工作规划》、《2015年援疆工作计划》,并与湖北省总签订了《2015-2018年对口援助项目规划意向书》,确定了生活救助、金秋助学、创业帮扶、劳模休养、业务培训、设施配套等六大援助项目。

二、高度重视,促进交流结友谊

4年来,五师工会与湖北省工会系统进行考察对接,加强互访交流,双方结下了深厚友谊。湖北省总领导先后7次率团赴五师考察洽谈,师市党委常委、副政委乔林巴特先后两次带领师团工会主席赴湖北进行对接,经过沟通交流,双方形成了思想共识,确立了“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的新一轮工会对口援疆工作总体思路,签订了项目规划意向书,开展了“双结双促”活动,即结单位和个人对子,促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湖北省总从资金上给予保证,每年援助五师工会80万元、各团场工会不少于140万元。四年来,师市工会先后组团4批57人次赴湖北对接和交流学习,湖北省工会系统共142人次赴疆考察送来关怀,使我们深切体会到湖北工会对五师职工群众的关心关怀。

三、资金到位,民生援疆见实效

按照双方达成的援疆计划,湖北省总将援疆资金按时拨付到位,给五师工会工作注入了活力。师市工会充分利用湖北省总援助资金,积极作为,帮助6个团场和3个师直企业工会建立了职工书屋;对生病、受灾、发生事故的困难职工进行了帮扶;资助了师市在湖北就读的困难大学生。湖北省总在第二次援疆工作座谈会上,给予19名五师在湖北就读困难大学生每人5000元助学金的救助。各团场工会将援疆资金用于职工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帮扶中心(站)、灯光篮球场等设施建设,为连队工会的职工培训设施、办公用品、各类文化器材进行配置等。4年来,湖北省总累计援助师市工会307万元,各州市工会累计援助五师各团场工会542万元。援疆资金为推动师市职工文化建设,增强帮扶实力,提升服务能力,改善基层工作条件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四、智力支持,人才援疆提素质

一是干部互挂援疆。2011年,湖北省总工会选派湖北工会干部学校副校长张朝阳同志援疆,担任五师工会副主席,在3年援疆期间有力促进了师市工会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五师工会先后选派3名工会干部,到湖北各地市州挂职学习,取得较好成效。二是业务培训援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方式,湖北省总多次选派省工会干校教师和《工友》杂志社资深编辑,组成讲师团赴五师开展送教培训活动,累计培训工会干部256人。根据湖北省总年度工会干部培训计划,采取插班形式,先后接受五师工会干部32人次,赴湖北省参加各类工会干部培训班,并学习考察“四位一体”服务职工体系建设,开阔了工作视野。三是业务知识援疆。4年来,湖北省总工会先后向五师工会赠送《新编工会业务工作指南》、《劳动争议调处工作指导手册》等工会业务书籍100多套,每年还免费赠送600份《工友》杂志,为师市工会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四年来的对口援疆,我们的感受和体会是:一是帮助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升了素质、教会了方法,增强了做好工会工作的信心和责任;二是帮助我们加强了基层工会基础设施,增加了服务职工文化教育场所,改善了基层工会的工作条件;三是双方建立了朋友式的友好情感和深厚友谊,使得工作推进开展更加便捷。我们将按照兵团工会的统一安排部署,进一步增强主体责任意识,积极主动争取湖北省工会系统更大支持、更多帮助,进一步做好工会对口援疆工作,推动师市工会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9篇

[关键词]玉树;重建;救助机制

2010年4月14日,我国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地震,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奋起自救,社会各界积极支援,应急救援基本将灾后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国家确立玉树三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救助不断注入灾区,重建救助机制为玉树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取得重建的胜利。

一、重建救助资金:中央财政资金为主

在震后的第十天,国务院即了《关于做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14号),最早明确提出了鉴于玉树灾区的特殊情况,灾后恢复重建所需资金以中央财政安排为主。随后,确立了中央为主,多方支援的重建资金筹集原则,重建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1)中央财政安排的恢复重建资金;(2)省级财政安排的恢复重建资金;(3)社会捐赠资金;(4)居民和企业自筹资金。最终,根据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玉树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总规模为316.5亿,包括中央财政资金206.5亿,青海省级财政资金20亿元,社会捐赠资金60亿元,企业自筹及贷款25亿元,居民个人负担5亿元,上述资金具体由青海省统筹安排用于规划内恢复重建任务的相关支出。

玉树灾后重建开始前,中央政府就已考虑到将会面临的特殊困难,这些困难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又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困难。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主要有:玉树地处高海拨地区,高寒缺氧,黄金有效施工期只有五个月,并且对重建施工人员适应能力影响大,影响工作效率;极重灾区结古镇地形地势复杂,地形狭窄,地势高差大,可用地面积小而安置人口多,并且设计施工难度大。社会环境方面的困难主要有:玉树地处艰苦、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重建中供水供电等保障条件供给存在一定困难,距离省会西宁800公里路程,运输道路仅有国道214线和省道308线,都制约着灾后重建项目顺利实施;玉树是民族地区,藏族人口占97%左右,基本属于全民信教区,灾后除硬件设施的重建外,还有软件的重建,包括灾区民众的社会交往关系,价值观念的树立,对社会的再度认同等,在民族地区如何使其自身发展跟上重建的速度,是帮助重建新家园的基础,实现这一基础面临很多问题考量。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玉树灾后重建,总体部署领导恢复重建工作,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重建新家园、新校园、新玉树的重视程度。

二、重建救助组织:省委、省政府领导

玉树震后重建救助所形成的组织体系,核心是省委、省政府的领导,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的指导,内部有州及以下各级政府部门不断理顺的重建工作体制支撑,外部有各方援建单位、企业和援玉干部的支持。青海省委、省政府对灾后重建负总责任,既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又要建立灾后重建现场指挥调度系统,科学高效有序的完成重建任务。在应急救援刚结束不久,相继成立了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省长骆惠宁同志担任,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由省政府副省长马顺清同志担任。现场指挥部承担现场指挥职责,实施灾后重建规划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各工作组和玉树州按照职责范围开展工作,领导参与灾后重建的部队、武警,实行军地联动。现场指挥部对省玉树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领导小组的指示,研究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并定期向其汇报工作情况。以省委、省政府领导,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导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组织体系,统一指挥,统筹安排,有序推进,确保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玉树州具体承担和落实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通过理顺州及以下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体制,包括成立适应灾后重建工作的临时性组织,积极探索调整基层社区管理模式,转变机构职能,健全由州委统领,州政府总负责总协调的工作机制。例如为了有效实施灾后重建相关方案,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州委、州政府在2011年成立了17个专项工作组,在州委、州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下,全力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各工作组抽调有工作经验和较强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抽调人员进行分组分工,设立职能小组,并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形成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人的工作思路。2010年7月,根据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在结古镇重新调整组建了10个副县级的管理委员会,内设综合协调、党群宣传,规划建设,群众生活和综治维稳5个工作组。2011年11月及时组建了玉树县过渡安置管理委员会,内设党群宣传,街道社区筹建办公室,综治维稳,消防,供水,供电,环卫,综合办公室等8个工作组,在玉树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履行灾后重建阶段社会管理、服务保障和抓基层建设的职能。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稳步推进,需要将机构职能由管理转型为建设型,并进一步加强和充实灾后重建干部队伍,2011年3月,10个管理委员会成功转型为建设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在2011年2月新增加了新寨建委会),组建的工作组与管委会相同,这样,12个基层委员会形成的社会网格化管理,有力促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对口援建和干部援青是推进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举措,即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根据玉树灾区重建的实际情况,中央决定这次灾后重建主要采取对口援建的方式,对口援建的安排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确定东西扶贫协助支援省(辽宁省)和支区的对口省市(北京市)为对口援建省市。二是中央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施工建设任务,央企包括中国铁建、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电建、中铁二局等。三是军队和武警部队参加部分项目的援建,承担部分运输任务,如援建“两校一院”交钥匙工程,即八一孤儿学校、八一职业技术学校和玉树县八一医院。四是青海省组织省内力量援助玉树建设,包括西宁援建杂多县,海西州援建治多县等。援建工程的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为主,业主是当地政府,这样的援建模式需要政府与援建单位建立协商沟通机制。玉树州及时成立了州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各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切实解决影响施工的问题,服务援建单位。各援建省市、单位的党组织与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党组织共同组织活动,深化地企共建,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玉树州援青干部作为支持灾后重建的智力资源,安排在对口支援的重要岗位,首批援玉干部先后被任命州、县常委和副州、县长,并明确具体工作分工,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支持和参与玉树的重建和发展。

三、重建救助措施:实现灾后复兴

重建期的救助不同于应急期,应急期更多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在紧急情况下做出的反应,重建期需要在做好过渡期安置工作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详细的规划,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逐渐完成住房、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宗教设施的建设,并实现灾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复兴发展。震后重建救助措施具体如下:

(一)通过周密重建规划实现各项设施重建。实现各项设施重建的第一步是科学规划,这项工作在震后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开展,迅速开展的规划设计工作,为灾后重建赢得了时间,争取了主动。中规院、中国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一批国内知名的规划设计单位汇聚到玉树挥洒智慧,其中中规院发挥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的统领作用,玉树地震发生后,中规院积极响应,迅速对救灾工作做出了安排,利用在汶川“5.12”特大地震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于4月17日至20日短短4天起草完成了《关于过渡期安置房的原则建议》、《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报告,为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在规划前期广泛调查公众诉求,规划方案初步形成后,中规院工作组于2010年5月28日、6月9日、8月7日在结古镇分别就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现场公示,其场面范围之大、藏族群众参与之踊跃、争论讨论之深刻为国内前所未有。

玉树灾后设施重建包括城乡居民住房、商住和商业用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寺院及宗教场所等,无论哪一种重建都要符合规划要求,体现地域风貌、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这些规划有国务院正式颁布的《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规院设计的《玉树州城镇体系规划》、《结古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结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古镇总体城市设计》等。灾后设施重建中首先是对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按照先基础、后住房,先地下、后地上的次序,玉树州积极配合、支持援建单位,完成在学校、医院、市政、交通、水利、通讯等基础性和先导性设施建设;城乡住房建设是灾后重建的重点,又以结古居民住房建设为重中之重,结古是极重灾区,是全州灾后重建的重点和难点,投资最多,项目最多,通过锁定群众意愿,逐渐推进住房建设;寺院是按照“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合理安排、给予支持、依法审批,基本恢复震前规模”的原则和要求重建,87座受损寺院的修复重建与全州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切实发挥寺院在重建中的主体作用,采取寺院自建的形式,支持受损寺院和僧舍恢复重建。

(二)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实现灾后社会重建。青海省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0〕16号)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关于支持玉树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在教育医疗、财政税费、社会保障、援建援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玉树州委、州政府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通过政策措施层层细化支持玉树灾后社会重建。这些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教育资助优惠政策,对在校生实现免除学费,发放助学金或生活费补助,对转移到省外就读的学生免除学费和住宿费,并发放生活费、交通费等补助,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扶持教育发展;税收和金融优惠政策,恢复重建期间从实际出发尽可能给予减免、补贴政策,如灾区事业单位和个人一律免征各类行政收费和政府性资金;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险、灾区群众后续生活保障及伤残人员康复救助、计划生育、扶持企业和产业发展等政策都在切合玉树灾后重建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推行。

参考文献:

[1]孙绍骋.中国救灾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宋旭光.重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的政策框架与政策体系―以汶川地震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8.9

第10篇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xx市北部,辖6镇3乡×××个行政村,人口×××人,设有县级医疗机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防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等机构各一家,×××个乡镇均设立了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家,普通乡卫生院×××家,共设有×××个村级卫生所。

**年以来,我县农村卫生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万元,新扩建×××平方米。**年,全县儿童计免五苗接种率达×××,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住院分娩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01‰。甲级卫生所35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卫生户厕普及率达×××。

二、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决定》

县委、县人民政府能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把我县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中共×××委、县人民政府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前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实施意见》和《×××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年)》,提出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阶段性工作,采取责任目标考核等方式,全面推出农村卫生工作。

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落实情况:

县人民政府制定了《xx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年)》,已将初级保健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认真组织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了“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即初保办),负责初级卫生保健的日常工作,初保办设在县卫生局内,县定事业编制2人,在编×××人。县人民政府×××卫生局每年均把初级卫生保健规划中的主要指标列入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和医疗卫生机构的年度考核目标,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指标均能完成阶段性指标。

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情况

我县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年开始,当时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年我局以**卫[**]6号文中确定了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除区卫生厅安排的支援单位外,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安排县内的对口支援工作,并且把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每年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支援单位都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支援工作计划,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了支援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和义务,通过三周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共开办医务人员培训办20期,培训医务人员×××人次,安排人员进修×××次,帮助开展适宜新技术2项,投入环境美化资金×××万元,业务用房建设及维修资金×××万元,赠送医疗设备总价值×××万多元,赠送药品价值约×××万元。县中医院在第二周期对口支援工作中投入资

金×××多万元,帮助西河镇卫生院建设门诊大楼因工作成绩显著,荣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一等奖,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

二、三等奖的表彰。

五、乡镇卫生业务一体化工作

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开始于**年,**年县人民政府以**政办(**)60号文下发了《×××乡村卫生服务规范管理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全县×××个乡镇成立于我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村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开展了以乡村巡诊、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等社区卫生服务、建起农民健康档案×××万份,家庭健康档案900×××份。

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个乡镇卫生院,除长坪卫生院由于人员极少,不能派出人员进行传染病主治医师培训外,余下×××个乡镇卫生院都派出人员完成了基础理论的集中培训、临床培训,培训单位是县人民医院,县医院能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成立有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有计划和实施方案。村级卫生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工作已完成,培训×××人,培训率×××,培训合格率×××。

七、村卫生所(点)管理情况

县卫生局能认真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镇卫生院能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监管,已全部完成乡村医生的注册工作,注册村医×××人,严格《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把住乡村医生准入关。全县×××个行政村中,甲级卫生所51间,占村卫生所的×××,县卫生局每年应对乡村医生进行不少于5天的业务培训。

我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补助经费。**年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以**政函[**]84号对我县乡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进行量化考核和发放补助进行了批复,批准我县按乡村医生按完成工作的考核的等级情况分别给予每月×××元、×××元、×××元的补助。

八、存在问题:

1、乡镇卫生院负债过重。

我县的大多数卫生院均是近年进行业务用房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由于上级拨款数额有限,加上地方村政配套经费不到位,造成了卫生院基建的普遍欠债。据统计,基建工程款×××万元以上的卫生院×××家,×××万元以上的×××家。由于负债过重,严重影响到卫生院设备投入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阻碍卫生院发展的一大原因。

2、乡镇卫生院缺编严重

据我县今年6月份统计,我县×××个乡镇卫生院定编×××人,在编人数×××人,空编人数×××人。在×××个乡镇中除**山镇、西河镇卫生院外,(西河卫生院为新恢复的卫生院,恢复时县里仅给编制×××人),其它×××个卫生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编。卫生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影响农村卫生工作的正常开展,除了应付一些日常基本医疗工作外,根本抽不出人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等农村卫生工作,也无法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阻碍卫生院发展和影响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

3、乡镇卫生院职工住宿条件差,“走读”现象较多。

虽然各卫生院每年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了投入,但投入的都是业务用房。由于卫生院大部分宿舍均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很多还是泥砖),现已成为危房,加上一些卫生院的迁址,没有建造宿舍,无法使职工安心下来工作与生活,据统计除汉豪、黄村镇两卫生院有宿舍外,其余×××家卫生院均没有职工宿舍,

这些卫生院仅能安排业务用房用作部分住房,大部分医务人员均为“走读”上班,既挤占了业务用房,也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影响到卫生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4、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层次低,素质不高,中级以上职务及全科医生缺乏。

5、村级卫生所房屋简陋,甲级卫生所比例不高。

第11篇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对口支援工作,充分发挥二级医院卫生资源的优势,不断提高受援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功能以及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更好地满足乡镇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工作目标

通过我市7所二级医院对口支援10所乡镇卫生院,帮助乡镇卫生院改善和加强管理,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危急重症的医疗救治能力,完善医疗服务功能。2012年完成二级医院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支援的全覆盖,达到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切实担负起乡镇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医疗救治工作,使群众就近得到及时、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工作内容和要求

(一)根据二级医院技术优势及乡镇卫生院现状、发展方向以及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组织安排对口支援工作。

(二)支援方式以二级医院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定期驻点支援为主要形式,同时可以采取免费接收所帮扶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修、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对乡镇卫生院进行支援。

(三)二级医院要选派技术过硬的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的医务人员参加对口支援工作。所选专业以医疗为主,兼顾护理、医技、管理等其他方面。由援受双方协商确定派驻医务人员的专业、数量和时间,统筹安排医务人员工作。在确保志愿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定期分批轮换,对口支援时间不少于1年。

(四)派驻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通过开展专家门诊、带教查房、组织病例讨论、示范操作、业务培训等活动重点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中医中药、产科和急救技术服务的开展,加强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防治。帮助受援单位建设重点科室、开拓新业务、应用适宜技术等。通过人员培训,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举办学术讲座,对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传帮带。通过医疗卫生管理,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业务管理规范,提高卫生院管理水平。

(五)支援的二级医院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在能力可及的情况下,提供一定的经费或适宜设备。

(六)市卫生局负责制定我市对口支援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考核评估,协调援受双方建立稳定的对口支援关系,指导受援医院落实对口支援任务并对支援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实施步骤

(一)下发工作方案。2012年6月15日前,市卫生局制定下发《市二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方案》,确定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的对口支援关系,明确对口支援原则、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等内容。

(二)制定计划,签订协议。2012年6月30日前,支援单位根据受援单位实际和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制定年度和三年的对口支援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对口支援目标、任务、方式、内容等。确定派驻人员专业,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并切实履行。

(三)开展对口支援。2012年7月30日前,支援单位选择确定派驻人员,对派驻人员就对口支援工作的相关规定、要求进行培训,同时,将派驻人员情况报市卫生局。派驻人员入驻受援单位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四)总结评估。2012年12月30日前,进行年度工作总结、评估和经验交流。对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推进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方便农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重要举措,各医疗机构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全面理解和把握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落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工作的体现,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障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第12篇

各市、扩权县(市)卫生局,华北石油管理局卫生处,省直有关医疗单位:

自卫生支农工程实施以来,各地、各单位按照国家和省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开展卫生支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提高了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单位的普遍欢迎。但也存在着个别地方和单位对卫生支农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个别派驻人员不能坚持吃住在基层,没有真正蹲点帮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个别受援单位被动受援,坐等“输血”等问题。按照国家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省将继续实施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推动卫生支农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确保取得更大的成效。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卫生支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工作,把提高农民健康素质作为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整个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各地、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卫生支农工作的认识,要从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我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卫生支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卫生支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继续将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考核指标,做到分工明确,责权清晰。主要领导要定期研究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各地要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最大数额的专项经费予以支持和保障。

二、明确目标,科学帮扶,提高对口支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科学调整确定对口支援单位,确保结成最合理的援受组合;要对援助目标、计划及人员的专业进行监督审查,对援助目标不明确、援助计划不具体、援助人员专业不合理的,要责成相关单位进一步调整完善,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需要,最大限度提高对口支援效果。各支援单位要对受援单位的实际状况进行认真调研,针对受援单位的实际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中长期对口支援计划,选准对口支援人员,切实帮助受援单位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现有资源有效利用和派驻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各受援单位要戒除“等、靠、要”思想,抢抓机遇,乘势借力,自主发展,积极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创新方法,广泛宣传,扩大卫生支农工作的受益面

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不断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涵。要紧紧围绕解决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通过建立双向转诊、进行专业技术协作、开展巡诊义诊和卫生下乡集中活动等一系列惠民、便民措施,使卫生支农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同时,要注重增强基层医疗机构“造血”功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基层培养人才、提高基层管理水平和开展适宜技术上,通过培训人员、帮助建立制度、免费接收进修以及捐赠设备等形式,积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要进一步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支农工作的目的、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农民群众深切感受到卫生支农工作带来的实惠。同时,要认真总结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进行大力宣传推广,推进工作全面开展,充分展现医疗卫生行业良好形象。

四、加强监管,强化考核,确保卫生支农工作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卫生支农工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坚持监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定期对工作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和社会效益进行总体评价,切实加强对辖区卫生支农工作的监管和考核评估,不断探索完善卫生支农工作的科学评价体系和长效监管机制。要继续执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晋升职务前到基层工作和新聘人员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定期到农村服务的规定,将派驻人员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派驻人员认真履行职责,真正蹲点帮扶。各受援单位要积极协助支援单位加强对派驻人员的管理,将派驻人员工作情况及时通报支援单位。省厅将对各地、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工作成绩较差的单位和地区予以全省通报,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到实处。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信息上报工作,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务于每月5日17:00之前将上月工作进展情况及典型事例上报省厅,省厅将把信息上报工作作为对各地、各单位医政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