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银行科技部工作

电子银行科技部工作

时间:2022-09-05 02:5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银行科技部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银行科技部工作

第1篇

目光敏锐的领头羊

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核心人物—总经理马景丽加入民生银行l0年,经历了多种岗位的考验,参加了数据大集中工程,为以银行卡、客户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提供了良好支持。她悉心研究国内外领先技术,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调研;大胆借鉴国际和港澳先进的客服建设经验;建成国内首创、全国统一的“集中+远程”模式呼叫中心。董文标行长称客户服务中心为民生银行的“秘密武器”。

在民生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运营过程中,马景丽直观地获得了对现代银行电子服务和电子营销的全面认识。她以独特的职业敏感性意识到电子银行将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主渠道。20****年3月,她带领团队,着手实施整合电子银行产品销售的电子渠道和售后服务平台项目。改进了以往单纯的客户服务功能,电子渠道开始向主动营销转变;数字化管理也初见端倪……

20****年,民生银行客户服务中心正式转制为电子银行事业部,技术保障部也更名为信息技术管理中心。根据银行电子化服务和营销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王建宇率领项目团队,负责编写了电子银行业务需求,并协调总行科技部和相关咨询公司,着手实施电子银行项目开发。王建宇敏锐地观察到了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第二次浪潮,意识到这是银行增加电子化支付手段、拓展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好时机。他在电子银行项目的业务需求中提出了建立民生银行订单支付平台的构想,并融合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渠道,与众多第三方电子支付公司合作,开通了电子机票、网上购物、在线缴费等多种业务订单的电子支付功能。该平台自20****年初上线,历经一年运营,订单支付业务的签约服务商已于最初的3家增加到目前的8家,业务发展前景良好。

三支精英小分队

信息技术管理中心承担着民角色幕后支持工作,以下三支精的支柱力量。

信息分析组——一个精密的“数据库”。他们承担了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所属业务范围的数据挖掘、信息统计与分析的职能,他们是全部门的业务信息来源。从部门运营分析报表、到某个具体业务的数据统计,都出自他们之手。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所属的业务范围广泛,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座席系统、短信平台等十余个系统和业务平台。数据量浩如烟海,数据结构复杂,要想从中获得准确的统计分析报表,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信息分析组的成员从未放弃任何一条小小的数据,他们态度执着、精益求精,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项目开发组——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他们负责电子银行部所属业务范围内的需求分析、业务功能开发等工作。业务部门提出的需求,都要经过他们的分析、论证,形成详细的文档之后,才能提交科技部门进行开发。此外,他们对科技部门的开发进度和开发质量起到了督促、检验的作用。自信息技术管理中心成立以来,项目开发组已完成了数十种业务、上百项功能的项目开发。

系统维护组——这是一支特殊的小分队,他们整日为琐碎而紧急的任务东奔西跑。三位年轻的小伙子承担了电子银行部大多数信息系统和所有办公自动化硬件设备的维护工作。通过系统维护组365天默默无闻地耕耘,电子银行部全部门的领导和同事们得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做好本职工作。只要有故障出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系统维护组。因此他们很少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经常为了解决系统故障跑上跑下,甚至周末都无法休息。

从幕后到台前

对于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幕后英雄”来讲,工作是他们生活中的主线,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然而当抛开工作,融入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表现将同样精彩!

“比别人更迅速地迈出第一步,是出奇制胜的关键。”信息技术管理中心的运动健儿们在练习“五人一双鞋”的参赛项目时,开动脑筋。“如果在起步前能先将身体的重心移到右腿上,左脚就可以轻松地跨出第一步”,这为他们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第2篇

关键词:基层央行;数据集中;科技服务支撑

近年来央行金融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人民银行系统已逐步建立了安全、快捷、规范和高效的电子化服务体系,数据集中的进程日益加快,核算主体上移,基本实现了业务处理电子化、办公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数据可靠性与唯一性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为央行切实履行宏观调控职能提供数据科技支撑。但如此巨大的技术架构体系的变革,从上至下导致央行的网络、信息系统、IT 运营环境不断改变,必然要求基层央行科技部门做好充分支撑准备,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集中优势。因此,如何适应数据集中后基层科技工作的新形势,做好科技服务支撑,更好的配合总分行的各项工作,已成为基层央行科技部门面临的首要挑战。

一、数据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工作所处的新形势

(一)软件开发任务减少

数据集中前,系统软件的开发在基层科技部门工作中占有相当比重。随着系统模式的改变和数据资源的集中,大型业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B/S模式,由总行统一组织公司进行开发调试,基层科技部门只是负责推广与日常运维,自己的开发任务主要集中在业务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任务的种类和规模都大幅减少。

(二)网络运行稳健成为重中之重

数据集中后各个重要系统的服务器集中到了总、分行或省会中支,可实现对系统业务的统一管理,网络成为所有业务系统运行的平台基础,需要24 小时不间断运行,对网络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使用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国库信息处理系统、货币金银管理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业务必须登录总行服务器才能进行业务处理, 实时性要求很高,网络设备的任一环节出现故障, 或者网络通讯速率达不到预定的要求, 都有可能使当天的业务无法开展, 进而影响到全国业务的正常日终处理,因此基层科技部门的日常工作侧重点逐步转移到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方面,网络运行稳健成为基层科技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风险防范水平要求提高

首先要防范网络风险。上面已经提到,在数据集中后,各大业务系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幅度增加,网络是否稳定、可靠、安全直接影响到全国业务的正常处理。其次要防范操作风险。经过多年的电子信息化发展,央行几乎各项工作都要通过计算机展开,业务开始逐渐实现无纸化、集中化、网络化的管理。但是,业务人员对风险防范认识不到位,依旧认为这是科技人员的事情,对计算机操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许多错误的操作方式,往往是造成系统运行风险的元凶。

二、数据集中后基层央行科技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一)技术防范手段有待完善

在内联网安全防护上,依旧使用早期的防病毒、非法外联监控、内联网入侵检测等系统。这些系统虽然在防护内联网安全运行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计算机病毒泛滥成灾,这些系统的升级速度远远低于病毒的更新速度,导致内联网络时常受到攻击。同时,个别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与计算机某些资源存在冲突,导致系统崩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二)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缺乏有效沟通

由于数据集中、核算主体上移之后,业务系统直接由总行组织开发,并由相关业务部门自上往下层层推广,不经过本级科技部门进行安装使用,上级行对口部门下发业务系统使用指南时不抄送科技部门,业务系统相关业务培训时也不要求科技部门人员参加,导致基层科技人员对系统整体构架、细节设计一无所知。业务部门对技术问题的似是而非,向科技人员说明问题时的片面、模糊,使得遇到系统故障时,科技人员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症结,只能凭借经验进行维护,处理效率大为降低。

(三)网络管理压力大,专职人员紧缺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各项业务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网络。但是目前地市中支一般仅一名网络管理员,超负荷工作,而且现在地市中支为了安全和资源规划方便,实行IP-MAC端口绑定,这份工作专业性较强,一旦该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员调离时,新接任的网络管理员在短时间内很难胜任,造成巨大的缺口风险。而县支行则完全没有专职科技人员,大多为兼职,缺乏专业知识与经验,难以适应网络管理需要。

(四)科技人员自身定位有偏差

随着系统模式的改变和数据资源的集中,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逐渐采用B/S 模式,基层央行系统维护工作的技术含量日益减少,工作重点转向机房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客户端操作系统维护等基础维护工作,使得科技人员容易将自己错误的定位为一个技术方面的后勤人员,工作成就感远没有做项目那么强烈,因而逐渐失去钻研科技业务的兴趣和动力,忽略对相关金融业务知识的学习,导致在工作中技术水平难以提升。

三、强化基层央行科技服务支撑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安全系统巡检机制,及时发现安全风险

首先变以前的“被动救火”为现在的“主动预防”,定期巡检网络、机房等关键点,查看各类操作日志,以便从总体到局部对系统状况有个准确把握,及时消除隐患于萌芽之中。其次加强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非法外联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 重视对系统运行情况的分析, 制订有效防范措施,未雨绸缪,确保消除隐患于萌芽中。最后要与县支行保持紧密联系,密切关注县支行网络设备状况,在县支行网络出现问题,而支行科技人员无法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解决,保证重要业务不受影响。

(二)制定相应规范,提升运维规范化水平

在目前的科技管理制度中,涉及运维管理工作的很少。随着数据的集中,基层央行科技部门的工作重心更为倾向于运维工作,因此,在平日的运维操作中,深入研究业务系统,对运行的软硬件平台及其他相关要求规范化,制定统一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标准与运维规程,规范日常操作,增强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减少运维操作的随意性,保证运维质量的提升。

(三)坚持“”,保证特色发展

虽然数据集中后,大部分业务系统由总行组织开发,然后垂直推广使用,已能满足大体需求,但是各地经济金融情况存在差异,因此需求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维护系统正常运行的同时,积极调研本地业务部门的切实需求,组织本地基层科技力量,配合业务部门,进行特色需求开发,保证基层央行工作更为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 以演促练,提升实战能力

实践证明,加强应急演练是将突发性事故损害降到最低的有效手段,总行每年都组织各地进行应急演练。作为基层科技部门,要重视应急演练,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演练时机,设置多个演练场景,多部门同时参与,能够锻炼科技部门人员分配和组织协调能力,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演促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五)加强业务培训,准确定位自身 一是开展专项培训,针对性的开展新形势下基层科技人员接触最多的技术方面的培训,如网络、数据库等,及时组织有关专家、研发人员为科技人员讲授数据集中后的大型业务系统的整体构架、细节设计等知识,提高业务能力。二是建立联动机制,通过科技人员进驻业务科室短期学习日常业务操作,熟悉业务流程,与业务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实现有效的多部门联动,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三是设立知识库系统,涵盖在日常运维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业务人员可以在不同的权限下进入该系统,寻求解决方案。如果未能找到答案,可以向科技部门提交运维申请,在问题解决之后,科技人员将解决方案在该系统中,以便日后相同问题业务人员可以自行解决,从而有效节省人力资本。四是提高金融科技服务的同时,找准定位,要认识到金融科技管理也是基层科技部门重要职能,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安全的管理与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富才,《提升基层人民银行科技工作水平的思考》,《金融电子化》,2007年12月

[2]刘岩,《增强基层央行科技运维能力》,《金融电子化》,2009年11月

第3篇

1.1保证客户和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充分保障银行权益。

1.2实现对业务的实时监测和风险预警,杜绝越权违规行为。

1.3提高行业、客户、产品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

1.4实现电子化审批流程,提高信用业务办理效率。

1.5充分利用系统数据,实现风险量化管理。

2.当前信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信贷经济仅作为信息登记系统,管理功能亟待加强。国内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系统运用,实现相关制度的硬约束,控制操作风险。但目前不少银行信贷管理系统主要还是作为一种信息登记系统,没有把银行各项信用业务都整合在同一系统中,系统的管理功能和风险控制功能亟待加强。这也导致各行在制定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时没有充分考虑在系统中实现电子化手段约束的要求,有的存在一些非确定性描述和主观判断推测,难以在系统中实现,这是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2.2从业务系统准确获取的数据与信用业务人员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均有待加强。信贷管理系统的许多信息都要从银行相关账务业务系统(如会计系统)获取。由于目前国内银行业务系统的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早。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往往没有考虑管理系统的数据需要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导致管理系统很难从业务系统获取准确的数据。同时信用业务人员办理业务过程中录入的有关客户信息准确性也不够,存在错录、漏录、随意录的情况。

2.3系统用户广泛,开发、培训、推广和管理难度较高银行信贷管理系统的用户包括总分支行的各级负责人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审查审批人员、客户经理、贷后检查人员、放款中心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等等,覆盖了全行1/左右的员工。不同岗位的用户涉及的系统功能、操作方法不一样,使系统开发、培训、推广和日常运行管理存在着一定复杂性和难度。

2.4基层人员对系统使用还不够重视。银行各级管理部门一直都在强调加强管理,要求提高对规范使用管理系统的重视程度,但由于业务办理及管理主要还是以手工方式进行,同时考核机制不合理,片面追求当期业绩,具体的管理工作不落实,导致基层行的负责人和业务人员往往将系统操作视为一项额外任务,被动使用系统,造成部分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使系统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3.加强信贷管理系统建设的建议

3.1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系统建设工作。各商业银行在开始进行信贷管理系统建设时,就必须由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对系统进行整体规划,明确系统的总体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实现内容及数据的分布情况,按照积累数据、规范管理、模型分析为系统建设分布规划原则,分期实施。一是尽快着手积累数据,以早日达到模型分析的数据量要求。二是尽早实现已经比较明确的需求,为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手段。三是不断总结系统建设经验教训,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3.2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真正的“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整合各类信用业务(包括公司、同业、个人、资金业务等方面)的操作与管理、控制,改变目前各家银行信贷表现系统只反映公司信用业务的情况,使系统能全面反映银行信贷业务的全貌。二是强化信贷管理系统管理和风险控制功能,完善其原有的信息登记功能,在制定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时充分考虑在系统中实现电子化约束手段的要求,提高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三是提高系统数据的深度挖掘能力,客观、综合地反映业务状况,揭示业务发展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要按照新巴塞尔协议要求,为开发内部评级提供足够和准确的数据,使银行风险评价、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

3.3增强行内各相关系统之间的协调,提高数据准确性。目前国内银行尚未建立起比较完整和全面的整体银行信息管理系统,出于业务上的需要,大多是建立多个比较独立的、关联性不是很强的账务系统和业务处理、管理系统,造成业务数据重复、分散、标准不统一。信贷管理系统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收集与信用风险相关的客户和业务等各方面详细信息,因此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分析与信贷管理系统相关的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情况,尽快统一各系统间的数据定义和标准,明确数据分布、传输和校验方法,并及时对相关业务系统进行改进。同时要加强对录入信息准确性的强制要求,适时进行检查纠正,保证系统信息与实际一致。

3.4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采用滚动开发模式,满足管理要求。信贷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银行业务创新速度的加快,管理创新不断推出的业务要求。负责系统建设的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人员应与使用系统的一线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充分交流,不仅了解对系统使用的改进意见,还应主动根据业务与管理的新需要,提出系统开发新需求、进行分析论证后及时改进,使系统更加合理、易用和严密。因此在需求敏感性和开发效率上,对负责系统建设的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开发模式也提出新要求———采取滚动开发的模式,使系统建设形成良性发展。

第4篇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信息科技的投入,使得网络信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总体上看,目前农信社在科技工作上,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设备运行比较正常,软件管理比较规范,资料保管比较好。但是与股份制银行比,据有关调查显示,农信社的整体信息化程度要落后7年至8年。可以说农信社的科技工作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现向各位作年度信息科技工作述职,请各位审议和指正。信息科技部在总行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执行衡阳办事处网络中心、上级文件指示精神,以强化计算机安全、规范操作行为、服务经营发展为我市计算机工作全年总体目标,以提高计算机综合运行能力为基础,以提升业务人员操作技能为目标,坚持服务于经营的原则,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做好了新一代业务系统上线工作、下发数据管理、全行办公自动化、LED电子屏、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

一、2017年度主要做了以下各项工作:

1、做好松柏文明支行网点搬迁、开业,荣诚鞋厂ATM机业务网络布放、开通工作。

2、做好辖内42个网点无线WiFi改造工作。

3、启动新河、庙前、罗桥、板桥4个支行的防雷工程施工。

4、做好代收、公检法数据查询、各类报表数据提供、网络通讯运维、LED电子屏维护、宣传用语等日常工作;

5、做好新一代系统上线的各项工作。

2017年,按照省联社的工作安排,我行科技人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完成新一代业务系统上线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取得了“科技强社”战略实施的历史性成就。

(1)做好辖内新一代系统的全员业务培训工作,采取“上午授课、按时上机、分时答疑、课后讨论”的模式进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2)按照新一代业务系统网络改造要求,6月份全部完成广域网改造工作。同时做好了中心机房的UPS检测、防雷、消防工程改造施工工作、并于6月16日完成了中心机房的网络割接和核心路由器的安装调试工作;(3)做好新一代业务系统的柜面外围设备采购工作。按照省联社“限品牌、限型号、限价格”的采购要求,我行在省联社招标入围的外设品牌、型号、价格范围内,邀请了湖南智卓、福建升腾、深圳中航等几家入围厂商进行了价格谈判,取得了图形终端的配置、备货率、售后服务延长等较大幅度的优惠。(4)在6月15日做好了集中授权上线工作。(5)做好新一代系统上线的演练工作。按照省联社的安排,共完成了第四、五、六、七轮演练工作。(6)做好新一代上线工作前部署:①准备印制新一代上线停业公告。②做好后勤保障工作。③做好设备自查和巡检工作。④行长在上线前对所辖乡镇的事业单位、重要客户、村两委要走访到位。(7)做好新一代上线后重保防护期各项工作。

6、做好惠农补贴明白折发放工作:

首先是按照省联社的统一安排,做好惠农补贴明白折的打印程序、数据的分发工作,并在常宁市财政局督办函下发前,将所有打印的第一批惠农、扶贫明白折共3.2万户移交到各乡镇财税所、扶贫办等部门。

其次是做好明白折打印过程中的设备后勤保障工作,后阶段带金融功能明白折的打印和发放工作。

三是做好惠农补贴明白折数据上报及与财政、扶贫办、支行、村一级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明白折、卡发放、数据报送、落实等环节不出问题。

7、做好农商银行4周年庆的LED电子屏宣传工作。周年庆前期要求LED电子屏维护公司对我行所安装的网点进行巡查和检修,在节前将常宁农商银行四周年庆宣传标语全部发送到各支行的电子屏,并要求各支行在四周年庆宣传期间,每天将电子屏在规定时间内开启,有故障请及时上报。

二、2018年度工作规划:

1、凭证勾兑系统上线投产工作。

目前已经完成了凭证勾兑系统的开发、测试、柜台调试等工作,还包括信贷部门的贷款档案资料上传等需求的开发与完善工作。在营业部、城关支行的全流程试运行阶段完成测试,并出具系统试运行分析报告呈领导审阅。目前处于招标入围阶段,计划在2018年5月份上线投产。

2、做好城东、城北新网点的开业工作:

(1)新网点的机构码的资料申报工作;

(2)新网点的通讯线路布放及柜台设备调试工作;

(3) 新网点的ATM机网络调试、其他设备的开通工作。

3、做好绩效考核的数据下发与新一代业务系统数据的衔接工作:

(1)绩效考核系统11月新一代系统上线后,2018年度绩效考核方案数据架构的二次开发工作;

(2)每季度考核新数据导入跑数后,数据核对及运维工作。

4、做好新一代系统上线后的设备清理、规范工作:

(1)新一代业务系统上线平稳运行后,对老旧设备的清理工作,按照各支行上报的旧设备清单,统一进行处理等工作;

(2)在绩效考核系统开发设备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电脑设备的入库、领用、维修、折旧、报废等集中统一管理。实现库存可查询、设备使用透明化、设备折旧可量化、维修报销有记录,提高低值易耗品管理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3)到各支行现场对设备管理系统录入的电脑设备进行核查,确保账实相符,管理到人、责任到人。

5、对未装修的网点的线路进行规范整理,线路和设备摆放不规范的增加机柜进行设备上架布放。

6、做好我行中心机房核心主、备路由设备上移衡阳办事处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工作。

7、协助财务部门做好冠字号电脑设备的网络连接维护工作。

第6篇

我演讲的主题是:科技兴行为己任,开拓创新谱新篇。

今天,我走上这个演讲台,心情既激动又兴奋,我衷心拥护中支党委的英明决策,坚决支持中支的人事制度改革,我愿意在改革的大潮中接受全行人民的检验和挑选!科技兴行,人人有责,科技人员更是责无旁贷!我竞聘科技科副科长,正是为了以科技兴行为已任,在我行的电子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竞聘这一职位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我热爱金融科技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金融科技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科技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去年又被中支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

二、我从事科技工作已有14个年头,具有丰富的科技理论知识和科技实践经验,对科技工作的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是历任科长的好参谋、好助手。

三、我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曾在国家级计算机报刊上20多篇,而且有5篇被多家报刊转载。

四、我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保持刻苦努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良好精神状态,不仅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而且敢担责任,勇挑重担,为我行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作为负责牵头的主要技术骨干,开发了三证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10多个大型计算机业务应用软件,负责完成了同城清算系统、天地对接系统、城市金融网系统和大楼局域网系统等8个大型电子化应用项目的建设,其中5个项目还受到上级行的书面表扬。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争取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组织和同志们选用我,我将紧紧围绕“做好科长助手,架好科技桥梁,启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工作总思路,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是对科员,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主管。为此,我将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员工。既要带头学政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做一个有理想、讲政治的带头人,还要带头学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好主管。总之,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大家,带动大家。

二是对科长,要积极配合,作一个好助手。作为副职,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毫无主见,更不能推卸责任,要大力协助、配合科长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多动脑子、多出好点子,做科长的好助手和好参谋。

三是在科长与科员之间,要上传下达,架一座好桥梁。一方面,要正确领会科长的工作思路,在员工中传达贯彻;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向科长及时反映他们的要求,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反馈工作。另外,在工作中还要注意加强内部团结,增强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我行的金融科技工作。

科技部门是中央银行的要害部门,即要提供技术保障与服务,又要防范和化解高科技风险,如果内部管理不善,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我认为,一是要结合本行的实际,继续完善和补充我行的科技管理制度,对我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细化,形成规范。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督促约束机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检查考核力度。三是要进一步理顺科技部门与各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科技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科学的定位。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县支行金融科技工作的管理,努力使县支行的科技工作在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技术服务、制度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狠抓网络建设,完善我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革命的关键是网络,科技兴行的关键同样是网络!网络建设是我行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内联网工程建设,并以内联网为依托,进一步搞好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全国联网和公文传输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网络工程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我行的信息港和电子邮件系统的建设,加快我行无纸化和自动化办公的进程,努力使我行电子化办公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将加大对全行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计算机安全检查,确保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我行的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

服务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要搞好我行的技术保障与服务,我认为,一是要强化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克服畏难、厌烦等情绪,尽职尽责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二是要强化全行员工的科技意识,提高全行员工的科技水平,使业务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科技人员搞好各项服务。三是要建立服务台帐和服务登记卡制度,将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软件的技术保障与服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四是与重点服务部门建立联系会制度,做到定期走访,定期维护,消除隐患。

五、以软件开发为创新突破口,开创我行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软件开发是科技工作的灵魂,也是科技工作创新的重点。我将以此为突破口,来开创我行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大力开展业务调研,挖掘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的开发项目;二是努力争取上级行的科技经费和开发项目,使我行的科技工作上台阶、出成果。三是在开发过程中,采劝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有实力、有水平的技术人员请进来,帮助我们搞开发,同时也把我们的科技人员派出去,参与封闭式的培训和项目开发,迅速提高科技人员的软件开发水平。今年我们就准备采取这种方式开发信息港二期工程,争取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为我行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也争取在武汉分行将要举办的网页设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六、积极倡导科技兴行意识,树立我行现代银行的良好形象。

科技兴行,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如何树立全行员工的科技意识,如何激发全行员工学微机、用微机的热情,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认为,除了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外,更需要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配合。为此,我将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中支信息港上开辟计算机网上学习栏目,为全行人员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二是想方设法改善我行的硬件设施和上网条件。目前,由于安全的要求,我行员工上网的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我认为,长期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不能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有益信息,不能从中学习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会抑制大家学习、使用电脑的热情。为了解决上网与安全的问题,我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申请一根互联网专线,一线共用,将互联网接入到每家每户,实现网络进家门,尽快使全行干部职工个个懂电脑,人人会操作。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成电脑操作的行家里手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办公桌上的电脑不再成为摆设的时候,才能真正树立起我们新余中支现代银行的光辉形象!

第7篇

(一)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开展信息技术审计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又懂审计的复合型内审人员。目前,基层行开展信息技术审计项目最大的瓶颈就是缺少信息技术审计人员。绝大多数审计人员尚未具备实施信息技术审计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只能沿用传统审计方式,检查登记簿或口令等较为粗浅的内容,无法准确、深入评价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状况。

(二)审计辅助手段有待开发。目前人民银行开展信息技术审计大多沿用手工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查阅登记簿、运行日志等文档资料,并结合上机检查系统设置、程序配置情况等来评价科技管理情况。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仅效率不高,甚至还由于电子线索的易篡改性,伴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而目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审人员偏少,计算机辅助审计仅停留在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处理层面,更深层次的数据收集、筛选、分析应用不多或甚至没用。且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加之内审部门也未配备专用的审计软件,使得要开展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更是难上加难。

(三)审计标准建设有待加快。目前人民银行还未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原有的针对传统审计的规章制度已不能满足信息技术审计的需要。现在审计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审计时,通常是通过查阅操作手册和管理制度来了解信息系统,以这种方式来了解系统,作用十分有限,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无法做到统一和公平,从而影响内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而且信息系统更新换代迅速,制度建设却相对滞后,就存在部分系统已广泛应用却没有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的情况。对这种情况,审计人员更是“雾里看花”,无从下手。

(四)审计开展程度有待加深。目前,人民银行开展的信息技术审计仍多集中在孤立的审计、合规性审计。一是未真正应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审计项目、审计重点不是通过对各套业务系统、各控制环节的风险排序来确定,而更多地根据经验判断、领导关注重点来安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且审计多局限于技术细节,未能对系统的整体风险做全面、深入的评判。表现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就是,对信息系统的技术细节提了很多问题,通篇充斥晦涩的专业术语,却少有对系统整体风险和数据安全性全局、清晰的描述。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对信息技术细节的了解一般不深,单从这些专业的术语无法充分明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和风险程度。这样的审计结论下达到被审计单位无疑是隔靴搔痒,审计效果大打折扣。二是集成审计开展较少。集成审计即业务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的结合。目前人民银行的业务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是相互独立的。在开展业务审计时,一般只关注业务自身,而对支撑业务开展的系统很少涉及;开展信息技术审计时,仅对某系统做检查,对系统上运行的业务很少关注。信息系统是为业务服务的,对人民银行业务的影响才是审计的最终关注点,如果不能结合业务进行总体评价,那么大家对审计结果的兴趣度和认可度将受到影响。

(五)审计介入时机有待提前。目前的信息技术审计大多是对已运行系统的审计,也就是事后审计,对系统开发过程的审计即事前审计还未能真正开展。就信息系统而言,对已完成系统进行修改所要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比在设计阶段修改的花费要大得多,因此,对开发过程的审计意义犹为重大。但目前人民银行的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调试、推广建设等工作基本都是由科技和业务部门实施,缺乏内审部门的介入。

原因分析

(一)信息技术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还需要一定过程。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启动较早,如美国著名的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1969年就已成立。而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到现在只有十年多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在审计标准的科学性、审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审计手段的现代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距,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技术审计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积累,许多矛盾和问题也需要时间慢慢消释,要达到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审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对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视不够,支持和投入不足。目前部分基层对于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计算机系统盲目信任,认为由上级行组织开发的系统肯定是安全可靠的,无需再审计。事实上,系统是由人来操作和维护的,再好的系统也无法完全避免恶意分子的破坏。有些内审人员对信息技术审计的认识也有限,即便应用计算机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也多是手工审计方式的简单延伸,而未能有意识的利用计算机对审计数据开展深层次的分析。

(三)受人力资源机制的限制,建设一支良好的信息技术审计队伍有一定难度。从现在的情况看,在短时间内改变人民银行信息技术审计人员缺乏的局面有不少困难。一是人员配备存在先天不足。人民银行内审部门脱胎于稽核部门,因此配备的人员多以会计专业为主。加之人民银行的业务多与会计和金融相关,从其他部门调入的人员也是会计和金融专业居多。而人民银行近年来信息化建设蓬勃开展,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受限于人员编制,每年招收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本来就不多,能够分配或调入内审部门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二是对于信息技术审计的培训力度不够。总行内审司每年均举办一次专门的信息技术审计培训,为培养信息技术审计人才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能参加总行培训的人员比例还是太少,而基层行又由于培训计划、经费和师资条件等限制,难以开展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

(四)信息技术审计的权威性尚未树立,业务部门的配合程度不高。人民银行的信息技术审计开展时间不长,还未像传统业务审计那样深入人心,受到普遍认可。由于计算机专业门槛高,科技部门对内审开展信息技术审计的专业程度持怀疑态度,认为只有“外行看热闹”,不可能像内行那样看出什么门道,只会是吹毛求疵、白费力气。确实,目前基层行开展的信息技术审计查出的问题还较为浅显,未能切中要害,也不能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因此,科技部门对信息技术审计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未形成在系统开发时主动邀请内审部门介入、运维过程中主动向审计部门通报监控情况、审计过程中主动与内审人员讨论完善风险措施等良性互动的局面。

改进央行信息技术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对信息技术审计的重视,提高支持和投入力度。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盛行,信息安全风险已逐渐为人所知,对信息系统开展审计的必要性已逐渐获得认可。内审部门要借助这有利局面,在各种场合加大信息技术审计重要性的宣传,扩大影响力;精心实施审计,以更有价值、更有深度的审计成果获得各方的肯定和重视,优化内审工作环境。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审计的工作目标和范围,不断加大资金、人员和设备等的投入,加快建设辅助审计软件和网站,创造有利条件,为开展信息技术审计做好后盾。

(二)加强信息技术审计队伍建设,更新审计人员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内审队伍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审计能力已经迫在眉睫,需要贴近实际加强信息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扩大信息技术审计人员队伍,支持、鼓励内审部门招收计算机专业人员,从科技部门引进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二是加强信息技术审计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范围,增强培训实用度,利用真实上机环境开展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实战操作能力;积极争取内审人员参加业务系统培训的机会,第一时间了解业务应用软件控制流程、操作要求。三是加强与先进IT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汲取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先进知识;探索开展信息技术外包审计,吸取外部审计的经验和技巧,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审计水平。四是鼓励审计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更新计算机知识。鼓舞审计人员信心,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使其踊跃投入到信息技术审计工作中。鼓励内审人员参加计算机培训或认证,给予一定的奖励,使更多的内审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审计知识。

(三)加强辅助审计软件开发,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依托计算机技术来加大审计的力度和深度。一是建立完备的人民银行内审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审计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包含丰富的人员管理、风险评估和成果利用等功能,真正起到提高效率、完善管理的作用。二是开发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建立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之间的数据采集接口,动态监测业务系统运行情况,加强系统运行报警和预测的能力,及时发现异常事件。三是依托网络建立专门的审计网站,最新的信息技术审计信息、经验交流和疑难解答等,并为下一步实现全面的非现场网络审计做好铺垫,最终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审计平台。

(四)加强审计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和指导信息技术审计操作。应积极与国内外著名信息技术审计协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信息安全风险控制经验,建立起符合人民银行实际的信息技术审计标准体系。科学立项,完善审计方案设计,设计并运用审计检查表规范检查操作方法,客观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潜在风险,提出科学的改进建议。以标准化的审计,指导基层行信息技术审计工作实践,使审计规范运作,并最终形成系统全面、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五)加强审计转型工作,提高审计质量与深度。要拓展风险导向审计、管理审计、集成审计和绩效审计的新领域。建立信息技术审计风险评估体系,在对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风险为导向安排审计项目和频率,有所侧重地实施检查,分配审计资源,提高信息技术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加深信息技术审计与业务审计的相互渗透,由信息技术审计人员与业务审计人员相互配合,跟踪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综合评价业务和应用系统的处理和控制情况,使审计结果更贴近央行业务实际,提升审计成效。

第8篇

关键词:银行电子化业务 内部审计 难点与对策

随着我国电子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很多与电子银行业务相关的风险因素。与此同时,种种客户纠纷与案件也在逐渐的上升当中,十分不利于银行资金安全以及银行自身的声誉。在这种大背景下,本文针对存在于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审计难点以及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对银行电子化业务的内部审计有所帮助。

一、存在于银行电子业务中的主要风险

按照产生原因的不同,可以对国有银行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四个种类的划分,其中包括系统风险、客户操作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目前,在针对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内部审计进行风险防控时还存在着很多的难点。首先内部风险控制方面是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集中所在。为了使电子银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制度的贯彻执行得到确保,这是银行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这就可以对内部工作人员的舞弊起到较大的防范作用,然而很难涉及到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客户操作风险以及系统风险等内容。其次是在审计方式以及审计方法上,银行的内部审计还是较多的采用传统的人工审计手段,与银行自身电子化业务的不断发展很难适应。

二、银行电子化业务内部审计的难点

导致在电子银行业务中银行内部审计进行风险防控时存在着很多难点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能够全面的认识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风险。对银行内部人员舞弊情况的预防是很多银行对电子化业务风险的认识。很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没有在制度当中涉及道德法律风险、客户操作风险以及系统风险等。银行电子化业务当中查询分析以及数据归集功能的缺失,十分不利于审计工作的进行。在将银行电子化业务的投产与审计纳入审计范围的时候,是要先于审计部门来进行的,与此同时,可以在系统设计与测试中参与的人员在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当中是缺乏的,最终造成在对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材料进行审计的时候,审计人员在进入系统时必须要依靠前台的柜员或者管理部门才能进行,在进行一批一批电费查找时必须要按照业务业务来进行。有时候需要面对极为庞大的业务量,甚至还有数量不菲的客户资料,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采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审计缺乏专家型人才。目前可以将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掌握住的、对银行电子化业务程序控制以及系统结构了解的以及对银行电子化业务的业务流程熟悉的专家型人才在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当中是非常缺乏的,所以很难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的系统风险。

三、加强银行电子化业务内部审计的对策

(一)审计范围的扩大以及在进行审计的时候要针对风险来进行

在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系统风险时需要对审计范围进行扩大,并通过对信息系统的审计流程和方法的运用来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的适应性测试情况、验收、应急管理、操作管理、时间管理、变更管理、数据管理、开放平台系统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与此同时,还要对有没有将规范的报告制度以及系统的故障登记建立在网点、电子银行部门以及科技部门等、有没有有效的执行检查制度等进行了解。

(二)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的客户操作风险

内部审计部门要对被审银行的电子化业务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收集,进行银行电子化业务分析和风险识别工作,对存在于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风险特征、风险状况以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银行电子化业务的审计力度必须要加大,从而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4]。再将其中的风险辨别之后,就要对其以威胁度为根据进行排位,然后将这些风险提供给总行或者专业部门,并将相应的风险防范意见提出来,以供参考。

(三)审计银行电子化业务中的法律风险

比如可以审计客户交易在网上银行中违反洗钱法的情况,就要先将客户交易数据从系统内批量导入,然后以事先设定的参数为根据,通过对计算记得运用,对交易笔数和金额进行统计,从而展开相应的调查。对其中存在的违法状况进行分析,将管理上的不足找出来,并将风险防范建议提出来。

四、结束语

在我国银行电子化业务迅速发展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状况,银行要想更好的控制并防范电子银行业务,银行内审部门就必须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将银行电子化业务内部审计工作做好,扩大审计范围,从而在电子化业务日益扩大的今天能够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佥龙.提高内部审计在电子银行风险防控中作用的探讨[J].岭南学刊,2006

[2]廖志成.银行电子化业务内部审计的难点以及对策[J].研究与探讨,2008

第9篇

【关键词】银行计算机 管理系统 维护 对策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银行业务,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但是同样也会给银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带来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现代银行的发展过程中更需要计算机管理系统来实现银行的各种服务,促进其业务的高速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的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维护上还需要更加科学的维护方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降低维护费用,提高维护效率。

二、银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存在的问题

(一)银行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维护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银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但是由于银行系统的更新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系统维护人员不能够掌握相关的维护技术,进而会影响到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由于银行的培训工作不到位,从而导致他们在银行业务的处理上出现错误,最后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维护。

(二)缺少监管和调配

银行计算机管理系统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本银行内部的集中招标和购置的设备,另一部分则来源于上级业务上的管理或者政府税务部门的给予。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部门没有将后一种来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上报给相关科技部门,从而影响了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维护上的便利性,出现维护上的漏洞。部门之间也存在一些调配上的不协调,进而会引起监管上的真空,影响银行计算机系统的正常维护。

(三)网络按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全国计算机金融业务在逐年上升,因此金融业对网络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转账业务的发展,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更加有机可乘。所以在对银行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维护时,维护难度更大。当前我国银行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分布任务负担,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这样的系统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维护的技术要求提高,维护更加复杂化。

三、银行计算机系统维护对策

(一)应用系统的维护管理

随着我国电子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在进行相应的维护技术上也有所改善,所以银行计算机系统在进行维护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应用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计算机技术虽然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漏洞,这就可能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所以在进行系统是为维护管理时相关人员还应该注意下面的一些问题:首先工作人员在使用登录系统时要保证操作者的身份,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应该有一个操作号码,从而提高银行系统的安全。在柜员的权限进行设置时,应该严格按照银行的规定来执行,规定每个柜员对系统的访问权限,保证每一个操作人员信息的准确性,减少银行操作失误。同时柜员的名称还应该使用真实姓名,这样能够减少个人登录信息的泄漏。在银行内部柜员离职后,需要对其账号进行及时注销,从而保证账号的安全性,减少系统内部信息的混乱。

(二)数据库的维护管理

数据库是银行计算机系统的中心,它是整个系统数据处理的中心,数据库维护和管理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整个银行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数据库维护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数据库管理人员在进行数据管理时首先应该保证数据库数据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还要对数据库的相关数据进行备份,这样能够避免部分系统被破坏后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缺失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在进行数据的备份时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备份,在程序中在线备份,最终系统完整的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时还应该建设银行的数据仓库,对原有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数据的动态性和准确性。银行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般比较多,而且在处理时也比较复杂,所以数据库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其数据进行分隔存储,这样能够避免数据的整体系的缺失,降低银行系统发生故障的损失,同时也能够避免不法分子对系统破坏后的损失。在进行数据库数据的处理时还应该对其进行优化,保证数据的动态性。

(三)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增长,更是为我国电子银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样也就对网络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保证银行网络的安全性,提高银行的服务业务水平。但是这也就会给不法分子带来入侵的漏洞,所以在对银行网络的维护上,维护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从而减少银行的损失,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所以在进行网络维护时维护管理人员应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使其能够防止其他人员运设备的接触,减少人为设备的破坏。同时还应该建立系统防火墙,从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对相关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避免数据的泄漏。除此之外还应该在网络中建立监控系统,加大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减少网络不安全因素的存在。维护人员还应该对银行的网络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实现对银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减少计算机病毒的入侵。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银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大管理力度,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银行系统的安全性。在管理时不仅要加大系统的维护,还应该加大对银行内部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够减少系统操作时的失误,在进行系统维护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减少银行的损失。所以说,银行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对策能够更好地保证银行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银行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姜灵敏.我国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华南金融电脑,2010(08).

[2]王守忠.银行计算机系统安全措施探析[J].中国金融电脑,2009(25).

第10篇

“这个‘小本本’真方便,折子也能用,补贴什么时候上账一清二楚,现在拿上个这,‘银行’真是背到包里了!”日前,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关庄村金融服务便利店,前来取款的村民张某笑呵呵地说。

老张说到的“小本本”是陕西信合自主研发、新近推出的“村村通助农服务e终端”。笔者了解到,这款刚刚推出的新产品支持存折、IC卡和磁条卡,目前已经实现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惠农补贴和社保资金查询领取等多种功能,而且还将陆续完善“家乐卡”自助贷款和代缴中间业务等功能。

2003年深化改革以来,陕西省联社秉持“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科技兴社战略,加快电子信息化建设进程。目前,陕西信合已经发展成为全省营业网点最多、客户群体最广、业务规模最大、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金融机构,在陕西经济尤其是“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着金融主力军的重要作用。

让银行服务变得触手可及

普惠金融就是能让百姓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群众来说,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是一种奢望和梦想。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的陕西信合,近年来除了尽力新建营业网点、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之外,不断拓展电子金融服务渠道使普惠金融的观念变得贴切而真实。

西安市周至县的骆峪镇位于秦岭山中,尽管距离县城只有短短的15公里,但镇上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2012年,周至县联社选定在人口较多、农户居住较为集中的神灵山村设立银行卡助农取款点,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小额取现和转账查询的困难。

“过去要跑10里路才能取到钱,现在在家门口5分钟就能办好,而且不收任何费用,这才真是咱农民的贴心银行啊!”一位李姓村民动情地说。

据了解,目前陕西信合电子信息化建设已形成支撑日交易量1000万笔以上、各类电子渠道日处理300万笔以上、交易成功率达99%以上的信息系统处理能力。截至2014年11月末,陕西信合已在全省范围内共布设自助服务终端3493台,拓展特约商户2.5万户,共布放POS机4.1万台。其中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3705个,乡村网点覆盖率达到60%以上,年内受理存取款业务29.9万笔,金额1.5亿元。与此相应,电子银行客户数达到339万户,仅2014年上半年交易量就达654万笔,较上年同期增长1744%,交易金额154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7%。

科技为发展保驾护航

“有了新模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判,我们的心里更加有底了。”西安市雁塔联社的客户经理老赵释然道,“就像这些小微企业,多数经营情况较好,多年合作信誉良好,就因为企业名下资产少或者财务不健全,难以获得合理授信和贷款。这个新的评级授信模型考虑要素全面,还方便基层操作,既合理支持了客户,又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

“预警系统让一些细微的纰漏更容易识别,前移了风险关口,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柜员操作,效果比较好,近两年的风险预警信息明显减少了。”老赵补充道。

在采访中,凡是谈到近些年更新上线的各类内控管理系统,许多人都发出了类似的感叹。

来自陕西信合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省信合的业务经营数据实现集中处理。2008年,信贷及资产风险管理系统同时接入开办信贷业务的所有营业网点。2009年,陕西信合智能办公信息系统上线运行。2010年,对核心系统平台实施了新会计准则的优化改造。2011年,柜员操作风险预警及监控系统正式投产运行。2013年,核心业务系统运行平台顺利平稳更换,远程集中授权系统上线运行。2014年,省联社资金业务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2012年,在银监会组织召开的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会议上,陕西信合承担的“基于操作风险控制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研究成果优秀奖。与此同时,符合陕西信合管理运行体制的“小银行、大平台”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和“小核心、大”信息系统建设策略“两小两大”的发展思路逐步清晰。2014年11月,“陕西信合业务发展与IT建设统一规划”项目展开。该项目从陕西信合总体业务目标和发展战略顶层进行设计,规划全省信合信息科技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集成架构,通过整合新建形成陕西信合的信息科技战略架构,保证今后五到十年信息科技发展能够完全满足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项要求。

第11篇

一、存在问题

1.观念陈旧,思想认识不到位。信用社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对科技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多,思维定式仍然沿用老办法多,对新事物接受少,接受慢,因而对快速发展的信息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三个不知道”:一是不知道有哪些最新的科技手段;二是不知道如何让科技推动业务工作的开展;三是不知道如何检查科技工作。对科技工作往往很茫然,束手无策,认为是太专业的工作,工作决策中主动应用得少。

2.编制过少,人员配备不到位。主要是专职人员少,技术队伍力量比较薄弱,有的联社科技部门都不单设,有的即使单设,人员也不多,只有2人,但信用社网点多,现在一个联社少则十多个,多则上百个信用社,而现在信贷、会计等部门,人民银行、银监会及上级省联社上线使用的程序越来越多,大小程序均在十几个,任务特别重,人员配备根本不到位。

3.各自为阵,整体规划不到位。由于信用社是一级法人,条线组织机构不健全,长期由人民银行等机构代管,而科技工作需要投入的资金又比较多,所以整体规划能力差,基层只能是各自为阵,这是信用社科技工作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4.素质不高,岗位培训不到位。信用社目前科技人才匮乏,极少有科班出身、专业对口的本科以上的毕业生,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百分比远远低于其他的金融机构。在人才少、基础差的情况下,系统的培训也很少,从专业管理员到一线的操作员,基本都是干中学,学中干,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与时代的要求尚有差距,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他们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科技任务。

5.制度淡薄,综合管理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限制和制度观念淡薄,对科技工作综合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为:个别人随意离开工作岗位,且不及时签退;密码设置规律性强,喜用易记的生日、家庭或单位的电话号码作密码,保密性差;发电机的配备不足,一旦停电,长距离的路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调配工作;有少数营业网点对设备随意摆放,线路凌乱,没有理顺、固定;有些网点网络设备运行环境较差,防震、防潮、防火、防鼠等防范措施不到位;有些用作管理的计算机尚未安装杀毒软件,或虽已安装但不能及时升级;有些机房还储存有辐射性、强磁性、易燃性物品,对正常营运形成了潜在威胁等。由于管理不到位,安全存在一定隐患。

6.缺乏组织,系统开发不到位。中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其农信社信息化建设还基本停留在电子化阶段,即以电子化代替手工处理业务,系统研发很少;东部地区虽然较发达,但是许多地方仍然储蓄不能跨县通存通兑、全省结算渠道不通,数据资料分散存储,难以综合统计和管理;应用系统版本有中创、神州数码等多个版本,各模块间相互分离,处理不一致;原应用系统无源程序,维护成本高,后续开发难;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渠道电子服务方式没有。同时办公自动化远远不够,很多省份一点都没有进展。系统开发不到位,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

二、对策建议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很多情况下农村信用社依然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因此必须要加快科技建设,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管理。

1.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认识。要重点解决领导观念的转变,主要的途径是领导层本身要强化自我学习,尽快变外行为内行。今后在配备县联社和信用社领导班子时,要有计划地选聘一部分正规院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以提高领导使用计算机参与辅助管理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应用效果促进观念的转变。

2.充实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各联社在增加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人员,鉴于目前科技人才比较短缺,可主要从两个途径解决:一是以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待遇从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招收应届毕业生;二是将信用社现有人员选送到高等院校脱产进修,使其“充电换脑”增长新知识,调整现有的人才结构,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3.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信用社科技信息化工作的最终目标就是全国数据大集中,但是现在各省的数据都没有集中起来。农信系统的信息化基础非常薄弱,无论在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银行,单个法人的农信社资金也非常有限,能投入信息化建设的就更有限。因此农村信用社加快科技发展,必须要有战略性的思考,全国一盘棋,统筹安排,立足整体定位,提高整体规划。

4.全面培训,增强人员素质。信用社应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教学方式入手做好全面的培训工作,增强员工素质。首先是要做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全辖的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其次是做好一线员工特别是年龄较大员工的培训工作,使大家都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采取普及性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幻灯片采取图文并茂等方式介绍金融行业科技创新新业务,激发员工学习兴趣,拓展金融科技知识。

第12篇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曾豪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似乎正在扮演这样一个支点角色。

近年来,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一股撬动传统金融格局的变革力量。大数据正是支撑互联网金融杠杆发力的那个关键支点。互联网金融热浪涌动,让大数据这个曾经陌生的技术名词,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商业概念。它以不可阻遏之势,闯进我们这个时代,勾勒着当今时代商业变革的新图景。

对于具有天然数据属性的银行业而言,大数据并不陌生,甚至比任何行业都更具有先发优势。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带给银行业的依然是一个机遇伴随着挑战的待解谜题。机遇在于,银行业多年来积淀的数据金矿,有了更加有效的采掘工具;挑战则是,大数据衍生的新业态,给银行业传统运营模式带来强烈的冲击。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似乎更加严峻。由于信息技术运用方面存在的短板,农村金融机构在这场席卷而来的大数据热潮中,正处于一个边缘地带。如何在先天不足的处境中逐浪大数据潮流,如何布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战略,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并采掘属于自己的数据金矿,掘金大数据的路径又将如何演进?一系列现实问题,考验着农村金融机构的智慧和胆略,同时也决定着其在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命运。

大数据:下一座待掘的金矿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量级。这个时代充斥着比以往更多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在海量信息不断积聚和形态不断演变的背景下,一个新概念应时而生,“大数据”被用来描述这些数据的海量规模和形态变化。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目前学界、科技界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大数据的特点却日益鲜明。其特点被归结为4V,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的规模庞大、增长速度快,从TB(1000GB)级别,跃升到PB(1000TB)甚至EB(1000PB)、ZB(1000EB)级别;类型繁多(Variety):数据的类型繁多、构成复杂,除了传统的结构化数据,还包括文字、语音、视频、文档、图片等多种非结构化数据;价值密度低(Value):数据的价值潜力巨大,但隐藏较深,需要综合多种复杂的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提纯”;速度快时效高(Velocity):数据的处理速度快、时效性强,要进行实时或准实时处理,并实时反馈处理结果。

从数据类型层面看,大数据的主体是非结构化数据。在当前的数据构成上,80%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结构化数据仅有20%。从数据应用层面看,当前业界对于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已经较为成熟,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才刚刚起步,但已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也正是人们惊呼“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的原因。

2012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大数据,大影响:国际发展的新可能》的报告宣称,大数据已成为与货币和黄金一样的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2012年3月29日,美国总统办事室(EOP)公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规划》,把大数据研发应用从商业行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4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委托一个专业小组,针对大数据发展做了一个为期90天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了一份名为《大数据:抓住机遇,保证价值》的研究报告,报告称“大数据将成为历史性的进步推动力量,在迎接数字革命方面,我们正在创造我们据以继承的未来”。

当前大数据掀起的创新热潮正在席卷全球,激荡着这个时代的每一个行业,对数据具有高度依赖性的银行业首当其冲。毫无疑问,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将是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已成为银行业界的共识。

从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现状看,在大数据浪潮的冲击面前,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于传统的结构化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银行业处于绝对的领先水平;忧的是银行业传统的数据库信息量并不丰富和完整,如在银行业最引以为豪的客户信息方面,银行仅拥有客户的基本身份信息和信贷信息等,对客户其他的信息,如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生活习惯、行业领域、家庭状况等难以准确掌握。

此外,在信息处理方面,对于客户发生的非结构化信息,如客户网页浏览的行为信息、服务通话的语音信息、营业厅及ATM的影像信息,目前银行业显得无能为力,更谈不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挖掘利用,无法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

商业银行尚且如此,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现状则更甚。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信社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却被埋藏在计算机系统中未被加以利用,尤其是那些对于管理决策者有着重要意义的数据,没有被加以分析或提炼。空拥有大量的数据,且还在持续付出高额的维护成本,但却无法通过信息挖掘技术,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存在“数据丰富,信息贫乏”的数据囚笼现象。例如对于客户基本信息、存款流水信息、信贷流水信息、理财流水信息、缴费流水信息、网银使用信息和关联关系信息等有价值的信息,农信社都有巨量存储,但这些海量信息却都如碎片一样分门别类地储存在多个数据库当中,难以进行整合、挖掘、分析,无法为科学定位客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营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事实上,银行业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研究报告称,与其他行业相比,大数据对银行更具潜在价值。原因在于,一方面,大数据决策模式对银行更具针对性,发展模式转型、金融创新和管理升级等都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践行大数据思维。另一方面,银行具备实施大数据的基本条件:一是数据众多。银行不仅拥有所有客户的账户和资金收付交易等结构化数据,还拥有客服音频、网点视频、网上银行记录、电子商城记录等非结构化数据;二是拥有处理传统数据的经验;三是较高的薪酬能够吸引到实施大数据的人才;四是有充分的预算,可以运用多项大数据新技术。因此,银行业应从大数据就是大资产的高度,积极投身大数据研究、应用潮流,从而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银行大数据的未来有多美?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整个社会弥漫着对于大数据的迷恋和追捧,尤其作为挑战者的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技术,豪气地喊出“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宣战式口号,撩动着银行业加快投身大数据热潮的躁动。然而银行业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大数据的路径在哪里?银行业大数据的未来究竟有多美?

有业内专家表示,发展模式转型、金融创新和管理升级,是当前大多数银行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银行大数据应用路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利用大数据推动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民营银行的设立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进行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经营模式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营销模式从“粗放营销”向“精准营销”转型,服务模式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型。实现战略转型的目标,要求银行必须可靠、实时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全面完整描述客户的真实面貌”,离开这一前提,转型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运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广泛收集各种渠道和类型的数据,整合、挖掘各类信息,还原客户的真实面貌,素描出360度的客户全景视图,可以帮助银行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并根据客户需求快速响应,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其次是利用大数据促进管理升级。在管理决策方面,银行业尤其农村金融机构传统的决策方式显得主观、随意和粗放,而大数据强调所有经营管理决策都应建立在完善的数据验证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思维,能够帮助决策者找到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管理策略,实现管理升级和科学决策。

三是利用大数据推进风险防控模式的创新。目前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时,主要依据客户的会计信息、客户经理的调查、客户的信用记录以及客户抵质押担保情况等,进行专家判断式的经验决策。这种决策模式带来的后果,一是这种模式只适用于经营管理规范、会计信息可靠、信用记录良好或有充分抵质押物的大公司,而对于小微企业并不适用,这导致银行失去了大量有价值客户;二是决策基本上取决于信贷审批人员的主观判断,缺乏足够的客观证据;三是决策所依据的主要是企业过去的静态信息,而不是实时的动态信息,时效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足,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银行更全面、更真实、更准确、更实时地掌握借款人信息,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在大数据的运用方面,以阿里金融、腾讯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则是值得银行业学习借鉴的榜样。

小微企业贷款一直是传统银行业为之努力但却头疼不已的领域,由于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通过传统的信息收集方式,无法真正了解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因而在信贷投放上举棋不定。

但阿里小贷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首创了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将贷前、贷中以及贷后三个环节形成有效联结,向通常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首先,通过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收集客户积累的信用数据,利用在线视频全方位定性调查客户资信,再加上交易平台上的客户信息(客户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等),并对后两类信息进行量化处理;同时引入海关、税务、电力等外部数据加以匹配,建立数据库模型。其次,通过交叉检验技术辅以第三方验证确认客户信息的真实性,将客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映射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通过沙盘推演技术对地区客户进行评级分层,研发评分卡体系、微贷通用规则决策引擎、风险定量化分析等技术。第三,在风险监管方面,开发了网络人际爬虫系统,突破地理距离的限制,捕捉和整合相关人际关系信息,并通过逐条规则的设立及其关联性分析,得到风险评估结论,结合结论与贷前评级系统进行交叉验证,构成风险控制的双保险。阿里小贷还依靠互联网技术监控贷款的流向:如果该客户贷款是用于扩展经营,阿里小贷将会对其广告投放、店铺装修和销售进行评估和监控。

阿里小贷的成功,淋漓尽致地展示着大数据对于银行业的重大意义。对于同样拥有海量数据,同时渴望开启数据金矿的银行业而言,大数据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和挖掘能力,使得银行通过对海量信息的分析和挖掘,发现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有效防控风险成为可能。

对于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而言,大数据对于业务的支撑作用似乎更加现实。农信社信贷业务的特点是客户众多、类型层次较多、小额分散流动、客户缺乏有效的传统信用信息等,导致农信社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促进农村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

大数据:想说爱你不容易

大数据技术对于银行业发现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有效防控风险等方面的意义,已不言而喻。然而,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大数据战略的真正落地,带来的挑战、阵痛也同样剧烈。“银行进行大数据挖掘,必然牵扯诸如观念转变、组织架构建设、流程优化、系统开发以及人才储备等一系列变革,这充满挑战。”一位银行业人士坦言。

理念层面的转变是银行业面临的第一重挑战。长期以来,传统银行业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已经习惯了依靠经验主义的主观判断来进行决策,一旦实施大数据战略,原有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行为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颠覆。“数据治理”的核心要义,在于倡导一切决策用数据来说话,强调决策的数据验证和客观理念,而这必然给决策者的行为方式带来严重掣肘。因此,要真正实施大数据战略,首先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决策者在内的所有人员,在理念上彻底转变,从经验主义的粗放式管理、决策,转向依靠大数据、敬畏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方式。

组织架构方面的变革是银行业面临的第二重挑战。目前,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存在明显缺陷。在银行传统架构中,信息科技部门基本是作为配角出现,业务范围集中在电子银行开发推广和系统维护等边缘业务,而数据收集工作基本属于业务部门的管辖范围,因此信息科技部门没有与使命相适应的权限去收集、整合、分析和挖掘全行信息,难以为决策、产品研发和客户服务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时代,为更有效地进行数据分析、开发,必须把信息科技部门提到一个新高度,赋予其与职责相适应的权限,整合全行的数据资源,这必然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逐步打破部门利益,进行大刀阔斧的组织架构改革。

巨大的成本投入将是银行业面临的第三重挑战。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在硬件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大规模更新更加先进的信息收集、存储、分析设备,这意味着数额巨大的成本投入。同时,在软件方面,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并非现代信息技术硬件能够单独完成,必须配备相当数量、具有高专业技术能力的信息科技人员,来完成数据的最终分析、挖掘。目前来看,不少银行的信息科技部门仅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的规模,而大数据技术运用比较成熟的电商企业则拥有成千上万的IT工程师。这也意味着银行业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大幅追加人员成本投入,以吸引专业人才。

而对于业务范围集中在县域的农信社、农商行等中小银行而言,面对巨额的成本投入,必须考虑大数据运用的规模和成本与效益的适应性问题。对于这些小银行而言,单独承担开发、维护成本恐怕难以实现,而借助省联社的平台,充分发挥农信系统“小银行+大平台”的系统优势,共同推动大数据战略似乎是最佳选择。

链接

何谓大数据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