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1 06:0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培物理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通过观看视频,和各位同仁们的交流,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知识的构建上还是在软件的运用上都存在很大的不足,需要在此次国培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现将具体想法实施如下:
一、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物理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更新教育观念,使之与当前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和学生实际相结合。
二、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认真参加学习,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撰写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
三、具体措施
1、及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2020年9月份,我有幸参加了辽宁教育学院承办的2020年“教育部——中移动中西部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新疆和田地区校长国培班,现在已经返回到自己的岗位十余天。经历了理论培训,走过了影子研修,我们又迈进了反思总结、返岗实践的门槛。在这一阶段,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现将自己近段时间来的学习和实践总结如下,同时也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校的工作给予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始建于2019年11月,位于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东傍红色教育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西靠托格日尕孜乡片区工厂,北临315国道。学校占地面积约80586m2,建筑面积24388m2,学校因地制宜,取势而建。。学校总体规划和设计合理,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初级中学。所辖3个乡镇,在校生2257名,目前我校共有51个教学班。建有音乐教室、微机室、书法室、心理室、舞蹈室、录播教室、图书阅览室、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功能实验室等24个专室。极大满足了师生的生活、学习需求。
二、校园文化
1、精神引领
我们办学以传承库尔班·吐鲁木精神为核心,秉承“创可持续发展学校、育可持续高攀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追求“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的办学理念。学校以“立德、求真、感恩、奋进”为校训,在工作学习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爱国、文明、诚信、仁爱”的校风,“厚德、严谨、博学、奉献”的教风,“励志、勤奋、求实、超越”的学风。同时也成为师生的精神引领。
2、环境文化建设
我们学校是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学校,结合库尔班·吐鲁木精神,围绕“立德、求真、感恩、奋进”展开了我校的文化建设。一进校门四个教学楼引入眼帘,南教学楼“立德楼”,东教学“求真楼”,西楼“感恩楼”,西北方向“奋进楼”,正确的办学理念、浓郁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的内涵发展,我们将办学理念内化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
三、具体做法:如何实现办学理念“传承红色基因、打造活力校园?”
1、促课改,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不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借助国培项目组提供的教师专业理论研修平台等便利条件,建立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探索出“轻负担、高效率、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模式。我们多次组织教师教师到其他学校学习课改经验,本学年,同联谊学校于田县cec希望学校开展教研教改、校本课程、、同课异构等互动5余次。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重组及整合,明确这些模式的共同点:
第一,强化自学;
第二,强化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第三,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四,重视导学案的设计等。
第五,我们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进行了合理分组,组建四人小组。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导学”法,即学习目标、导学提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点评精讲;练习巩固、补救达标。
在此基础上,数学课堂依照“变教为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当堂达标”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最终达到简约化教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为目的基础上,按照“语文双主题”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单元为主题,按照单元整体预习课、基础阅读课、拓展阅读课等课型来教学。英语课堂教学以生成句型——练习句型——应用句型——形成语言为一条主线。我们注重模式,但不“模式化”。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时,可以在此基础上有它的变式。我们将来的努力方向就是达到模式学科化,实现学科个性化。
2、开展特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搞好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社团活动等,并对大课间活动进行了周密部署,保证让所有学生动起来。30分钟大课间进行学生阳光广播体操活动,特色突出,效果良好。
学校根据老师特长成立了8个社团,每周五下午16:30—17:20活动一小时,有素描、水彩画、书法、足球、篮球、舞蹈、合唱、音乐、象棋等,进一步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活动,2020年在于田县教育局组织的师生书法比赛中获得学生组二等奖。
学校每学年都要举办篮球赛、拔河比赛、演讲、诵读、讲故事手抄报等多项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存在问题
办学经验的总结和资料的积累,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还存在不足,教师流动性太大,专业性教师缺乏,尤其是语文教师,每周的教研活动老师投入性不够,因保密工作学校电脑不能用U盘和联网,使得老师的教学效率和积极性有所下降。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五、办学成效
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教改、社团活动、自主化管理等特色工作得到于田县教育局的肯定。今年6月份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小学书记、校长、德育主任、教务主任等来我校观摩。
虽然我校建校不到一年时间,但这十个月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先后荣获“于田县民族团结示范性学校”、“于田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正努力把我校创建为全国性的民族团结师范学校而不断努力。
我一直相信:只有坚持学习的人,才能拥有美丽的一生。“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教育工作者的真实写照,点点滴滴地积累,细细地品味,就会从学习中收获精彩。其实,教育就是生活,做为教师能做好教育,也就能拥有一份美丽的生活。最后感谢辽宁教育学院,感谢国培!
广元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秦巴山腹地。相对薄弱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教育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广元教育人正是在“教育强市”思路的指引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教育建设中。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主体。推动区域教育的整体发展,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采访中记者发现,广元教育取得长足发展的这三年,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三年,面对种种制约,广元教育系统发扬“敢于改革、勇于突破”的精神,从重点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到在优质学校开展“名师工程”试点并全市推行,一系列举措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广元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促进了广元教育一往无前、高歌猛进。
政策激励,让农村教师“香”起来
广元教育人认为,作为农业大市,农村学校和农村教师在全市学校和教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只有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才能推动广元教育整体发展。
据了解,广元市现有农村学校630所,占到全市学校总数的81.73%,农村教师总人数23121人,占到了全市教师的83.19%。待遇低、晋职难、两地分居等原因导致了优秀教师留不住,在岗教师缺乏激情。
面对这些问题与困难,广元市教育局没有犹豫,而是以锐意进取的精神 “先行先试”。2011年,教育主管部门集思广益、多方走访调研,几番意见征求,终于使《广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农村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落地生效。
“各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按当年绩效工资总额的5%发放农村教师岗位津补贴”等《通知》的一系列要求,对农村教师起到了不小的激励作用。苍溪县、剑阁县对在边远农村学校工作的教职员工按照300~600元每月的标准发放特殊津贴。在2013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赵爱武总结了几年来的农村教师补贴情况:“全市所有农村教师都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补贴”。苍溪县和剑阁县还积极调集资金解决家庭困难教师的生活困难,引导社会力量建立教师资助资金,对特别困难的教师家庭进行救济和捐助。近三年来,共帮助特困教师200多户,捐助资金100多万元。
从2011年起,广元市政府每两年设立专项资金用来奖励农村优秀校长、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以苍溪县歧坪中学杜明轩、苍溪县雍河乡小学凡毅和苍溪县永宁镇中心小学校张天恩为首的两百名农村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模范班主任先后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广元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魏成强表示,在2015年的评选表彰中获奖人数力争达到300名。
各县区也相应出台措施,表彰先进。青川县每年预算上百万元的资金用于农村教师岗位津贴补贴,对晋职晋级、师资培训和在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农村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从2012年开始,剑阁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学校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统一考核奖励,县财政全额负担教师的目标考核奖金。同样,苍溪县财政每年拿出50万元对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每年评选50名“教育拔尖人才”按月享受政府津贴。
魏成强表示,评职、晋级是教师最敏感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市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对农村学校教师申报职称上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利州区北街小学在教师评职、晋职上,除了按通用的量化考核外,还增加了特殊政策,临退休不足三、五年的教师,可直进现任岗位的上一级。“这样一来,老教师有想头,中年教师无怨头,青年教师有奔头。”校长雷莉激动地说。
近几年来,广元市还投入资金五千多万元用于改善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了近千名农村教师生活条件。截至2013年10月,苍溪县已经建成教师周转房1653套,公租房184套,剑阁县基本实现了所有教职工在工作所在地均有一套住房或安居房,让教师“住不蜗居、家不分居”。
培训提升,让教师都“专”起来
如果说发放津贴和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是对农村教师物质的激励,那么促进农村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则更有利于他们事业生命的成长。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广元教育系统对此有着一致的认识,广元市在教师培训上可谓是加大了“马力”。
自从实施五年一周期不少于40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五年校长全员高级研修一次计划”、“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和“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以来,广元市加大对农村教师、幼儿教师和音、体、美、信息技术等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力度,每年组织校长、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的各类培训上万人次。
从2011年开始,广元市将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经费纳入到政府的财政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市、县区财政将教师的培训经费按照教师工资总额的1.5%列入预算,专款专用。经费的大部分主要用于农村教师培训,基本实现农村教师免费培训。在201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赵爱武明确指出,今年的教师培训经费在原有5%的基础上翻一番,将达到10%。这对广元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把优秀教师送出去,把优质教育理念引进来。“全市教师培训积极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魏成强说道。
据苍溪县教科局党组书记李桥生介绍,近三年来,苍溪县选派了7名优秀校长到成都名校挂职锻炼;选派了265名中青年教师分别到西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离职培训;组织了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三千多名教师进行了新课标培训;选送了6316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培训;利用联合国儿基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为72所项目学校教师提供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例视频、校际经验、信息资源等,参培教师四千余人次。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对苍溪教育的发展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剑阁县在对外教师培训上也格外下功夫,近两年来选派校长、中小学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班主任参加了国家、省、市、县的各类培训五千余人次,组织了千余人赴北京、浙江、山东、山西等地参加“有效学习”研讨学习活动。现在剑阁县已经与北京海淀五一小学、上海曹杨职业学校等十五所学校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积极开展请进名师来县授课活动,剑阁县先后邀请魏书生、刘金玉、郭思乐等十余名教育专家来县讲学,争取到了“第128期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活动”在剑阁县举办,737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培训。
利州区教育局在教师培训中也相当积极,2013年,组织7批四百多人次教师和5批三百人次的骨干教师赴山东、广州等地参加生本教育通识性培训,同时举办生本教育理论研修班和请进相关专家开展讲座6场,受益教师两千多人。说到教师培训,雷莉深有感触地回顾了北街小学的发展历程。刚到学校上任,面对北街小学教师青黄不接、文凭不高、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水平落后等问题,她意识到学校要发展,就必须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五年内学校先后选派了240余名教师赴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国家和地区培训学习。现在的北街小学朝气蓬勃,生命力极度旺盛。
将优秀教师送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再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无疑是广元教育系统的明智之举。
“三名工程”,让教师生命“亮”起来
“要想实现区域教育整体推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只依赖少数优秀教师显然是不行的,但我们也要重视优秀教师的带动引领作用”。广元市教育局局长杨松林表示,广元市不乏优质学校,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推动全市整体的教育水平,尤其是推动一些经济文化都薄弱的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
2013年10月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名师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一场建立名师工作室的大行动在广元大地上拉开了帷幕。
在《意见》中记者看到:广元市计划2020年建成300名左右的市名师队伍;引进560名左右名师及名师后备人才,并在资金上给予名师工作室支持,市政府每年安排百万专项资金用于名师培训和全市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名师工作室的经费主要用于名师课题研究、名师学术交流研讨。
“缺少名师是广元最现实的问题。”杨松林说,“广元市教育局2011年决定在苍溪县开展建立名师工作室的试点。”
2011年8月,苍溪县教科局成立了首批七个学科9个名师工作室。苍溪县教科局局长肖光健表示,名师工作室主要推广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发挥教师在教学研究方面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发挥“县级”名师工作室的优势,加强区域、地域间的教学交流和课题研究,从县、市、省乃至全国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全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苍溪县物理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苍溪实验中学副校长周长江告诉记者:“自从设立名师工作室后,研究的课题更深入,涉及面更广了,工作室的成果也使全县教育系统都受益。”
据苍溪县教科局人事股副股长张斌介绍,名师工作室之所以积极有效地发挥作用,重在“一平台,四保障”的搭建和落实。
“‘一平台’是指教师可以通过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进行‘学科相跨、年级相交、校际互访’的全面覆盖交流学习;‘四保障’即政策有保障、物资有保障、时间有保障、机制有保障。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四川省苍溪中学校长、苍溪县政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金昌福解释道。
通过在苍溪县为期两年的试点,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在全市、全省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广元市教育局已经面向全市推广。旺苍县、剑阁县先后实施了“三名工程”。由县财政出资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每两年评选一次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旺苍县东河小学将“三名工程”细化到了具体的教师管理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社会的基础,改造广大农村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而农村教师又是发展农村教育之根本,直接决定着我国亿万农村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决定着国家的未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高质量的教师培训。2011年,《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教师培训模式是根据教师需求而提出来的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的总称,也是基于教师培训的需求而开展的具体培训方法、途径和方式[1]。鉴于我国农村教师数量庞大,来源多元,入职门槛低,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农村教育情境极其复杂等诸多现实因素,革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百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势在必行。在教师培训模式的革新过程中,如何把概念形态存在的抽象理论,变成以物理形态存在、可视和可操作的培训模式,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针对当前农村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并在实验过程中总结了这一模式的核心特点和实践路径。
一、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共有中小学教师1 400万,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900多万。调查表明,仍有20%~40%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2]。对这支起点低、数量庞大的农村教师队伍进行高质量、大面积的培训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央和各级政府积极开展“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等系列教师培训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教师培训,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有的农村教师培训效益不高,还有众多农村教师被高质量的培训“遗忘”。以江西省为例,能够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农村教师仅为15%,绝大部分教师在县乡参加培训,其中还有26%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另据我国学者对西部10个省区的调研结果来看:“县级教师培训结构对于学校教师的发展以及教学的改进所起到的支持作用不明显,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3]。
概括来说,当前我国农村教师培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培训内容不能贴近农村教师的需求,理论难以“落地”课堂
培训内容设置与农村教师教学实践脱节,预设特征明显,培训内容“量身定制”的对象是专家,不是农村教师,教师需求被排斥在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之外,没有获得期望中解决课堂教学真实问题的方法。
2.培训的思路封闭,方式过时
“两张皮,侃大山,作报告”。单一的授课式培训形式使得教师几乎不需要有任何准备,而主要是被动地接受培训内容,培训缺乏互动,无法突显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3.培训流于形式,随意性强,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保障
农村教师仅仅参加一次培训或者不连续的多次培训,虽然拿到上岗证书或继续教育学分,却不能解决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困惑。不同的机构组织培训,内容之间关联不大,教师“所学所听”与自己的工作、课堂没有多少实在的相关,并且专家更换频繁,他们的教学理念差异较大,教师也很难把握并将所学理论落到实处。
4.教师培训缺乏跟进式指导,不能持续解决农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生成性问题
农村教育实践是复杂的,并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大多数专家的教育理论只是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尤其是缺乏培训后的持续指导,因此教师们“一听就明白,一做就不会”的现象比较多见。
5.农村教师工学矛盾突出,参加培训的愿望不强烈
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少,教师往往“身兼数职”,一人承担多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他们只能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培训和学习,而在休假期间相当部分农村教师往往还要承担较为繁重的劳作,培训质量的低吸引力和农村教师的现实生存状态之间的矛盾,导致他们对参加培训的内动力不足。
二、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
跟进式、可持续的教师培训模式以“成为更好的教师”为农村教师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学为导向”“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为核心理念,倡导培训内容的聚焦、关联和可持续,推动农村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改变,以学生发展为评估教师培训的重要依据,现分述如下:
1.引导农村教师从“新手”到“卓越”,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教师”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把握其发展规律,符合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考虑其成长的种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中的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规范化的初级阶段、个性化的中级阶段和核心化的高级阶段。教师在三个发展阶段的职业态度、教学理念、研究层次、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表现各有不同,尤其农村教师的背景和所处的境况更是复杂,他们从“新手”到“卓越”,从“技术熟练者”转向“反思性实践者”的过程更为艰难。因此,基于农村教师的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角色和不同需求,遵循“小步子,低压力”的原则,分别在观念转变、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提升、校本教研能力提升和实践情境体验等方面给予有针对性引导,通过设定具体、可实现的目标,让农村教师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小步子、持续发展“成为更好的教师”。
2.倡导“学为导向”的农村教师培训新理念,促进教师“深度学习”
“教师培训的目标定位应在强化教师的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并以此促进教师提高素质、革新观念、专业成长”[4]。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倡导“学为导向”的培训新理念,以教师学习能力的持续发展为最高目标和核心任务,要求教师经过范围广大、形式多元和内容高度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知识灌输者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建构者,尤其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教师在基于理解学习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更加强调教师的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切身体验和批判性学习,有助于教师理解、保持和应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知识,促进教师的“深度学习”。
3.“学研”一体,引领教师“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
针对传统教师培训模式“学研”分离的状况,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坚持“学研”一体,强调教师亲历学习过程,帮助教师在亲身体验中通过改变日常教学行为而产生对教育理念的深度理解。让教师立足课堂教学做研究,把学懂的东西做出来,把做出来的东西有意愿并有能力分享给更多教师,循序渐进地引领他们“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在体验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高效、愉悦地登上专业发展的阶梯。
4.聚焦培训内容,转换培训场域,构建生态型培训课程
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基于对农村教师的基线调研,聚焦大多数教师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设计能够满足大多数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通过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合作,把培训场地转移到最渴望接受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校。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指导相结合,连片教研与分层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不同的区域和学校提供个性化的培训和指导,进而设计、生成、开发出百家讲堂、现场跟进和远程研修等几类立体整合的生态型培训课程,立足课堂教学,真正促进农村教师日常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实践中持续生成的问题,并有力缓解了农村教师突出存在的工学矛盾问题。
5.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与帮助,多途径持续跟进农村教师的成长
为了跟进和帮助教师的成长,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发展新模式整合多种培训方式,推动教师开展混合式学习,为农村教师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支持,搭建“低压力、小步子”的成长阶梯。集中培训的问题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来,集中培训后,组织各级专家通过走进课堂、开展连片教研和主题研讨等多种方式,与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手把手“诊脉”,持续跟进农村教师教学实践中突出问题的解决。此外,还通过电话、电子邮箱、QQ群、飞信群、门户网站、博客、微博、工作简报和指导快讯等多种途径,与教师保持密切的过程交流,使农村教师感觉不再孤单,实现了从固化式培训到动态化培训的转变。
6.注重过程评价,以学生发展为评估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
针对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以获取学分或获得岗位证明等方式考核教师培训效果的弊端,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以发展性评价为指导思想,坚持“容错”原则,使教师在宽松的氛围中逐步“成为更好的教师”;倡导评价与学习紧密结合,使每一项有效的评价活动都从学习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学习实践中去;通过设计多元化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如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等方式,及时对教师在培训中生成的教学理念,教学基本技能,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等各个方面进行动态评价。教师培训效果终结性评价的最根本依据是,检验学生是否通过教师的培训获得了更高效的学习与发展,由此,引领农村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做最重要的事。
三、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的实践路径
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既需要理论层面上的科学求真,更需要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务实追求。因此,我们构建了这一培训模式的实践路径。
1.调研需求,满足大多数教师最迫切的需要
为了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村教师的当下教学实践紧密相关,使培训各环节更加符合复杂的农村教育情境,做满足大多数教师最需要的事,培训前,首先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和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参与培训的农村教师、校长和相关教育行政和教研人员等,进行充分的调研,深入分析参训教师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论证、制订能够满足大多数教师最迫切需要的培训方案。
2.聚焦现实问题,“自下而上”进行培训内容和活动设计
围绕调研中农村教师反映出来的实际需求,聚焦大多数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自下而上”地设计培训内容及与内容高度相关的系列活动。如聚焦北京市广大农村英语教师们集中提出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力提升”这一突出难题,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有如下理论模块: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儿童阅读能力提升的解读、儿童“阅读脑”的研究、儿童英语阅读的关键技能、中国儿童英语阅读规律的解读等;教师体验模块包括:阅读课录像分析、现场模拟和展示;还有专家走进教师阅读课堂,开展基于阅读现场教学的互动点评和主题联片研讨等,让教师在多视角、多方式、多场域中聚焦同一个主题,开展系统深入的学习,帮助教师真正将英语阅读教学的理念“落地”在课堂。
3.组建多层面团队,建设可持续生长的培训专家力量
多元并且可持续生长的专家团队是高质量教师培训的重要人力资源,充分调动和整合各方力量,遴选有热情并熟悉农村中小学教学的高水平研究者、新课程学科标准专家、教材研究与开发编写专家、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的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优秀校长与教师等,共同组成多元化培训团队,满足农村教师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因为他们最了解一线实际,也最能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与问题,因此最容易与参与培训的教师形成对话交流的氛围,把这些一线“金色种子”纳入专家团队,在促进其自身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对其他需要帮助的农村教师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产生从关照群体到关注全体的良好效果。
4.关注过程,建立“无缝隙”的培训管理体制
教师培训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除了先进的培训理念、科学完善的培训方案、高水平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和充足的培训经费外,“自上而下”的培训管理体制和“无缝隙”的过程管理也是保障培训效果最大化的重要环节。如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联合高校,实行项目领导负责制,整体统筹、安排各项培训工作,对培训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并做好对每一阶段培训的评估。如在培训过程管理中,可采取班级制管理模式,分别设立班主任、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和文艺委员等各个岗位,明确任务,分工到人,定期召开管理小组会议,听取大家从学员中收集到的各类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工作。在规模较大的培训中,通过统一穿着带有活动标识的服装,开展班歌、班徽设计比赛,以及召开多种方式的联谊活动等,使培训氛围严谨而不失活泼,增进学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情感交流。
5.质量监控,确保培训高效益
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培训的生命线。秉持“科学性、全程性和生成性”的质量监控原则,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更加注重对教师培训的过程性评价,并分别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组织管理和培训效果等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持续追踪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培训中的动态发展数据,及时了解学员心声,召开工作总结与反思会议,不断完善和调整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在每一个环节的高效、高质量。
跟进式、可持续教师培训模式是近年来我们联动各级教育行政、教研和一线农村中小学乃至社会公益等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和总结出的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教师培训模式。它根植于农村学校背景,聚焦农村教师的现实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教师在其中”的活动设计,引导农村教师的亲身体验,激发其实践智慧,在“低压力、小步子”的持续学习中,帮助农村教师轻松“成为更好的教师”,让农村儿童真正从教师的发展和成长中获益,有效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公平和内涵发展。当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让更多的农村教师在高效益的培训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我国农村教师培训系统的重建[J].教师教育研究,2011(6).
[2]陈启文.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与继续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5(1).
[3]翟帆.专家呼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职能不能丢[N].中国教育报,2006-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