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复习计划

初中复习计划

时间:2022-06-27 14:5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复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复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 英语 复习指导

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可以概括为五个环节,即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和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这五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个环节都反映着一个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初中生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其中的课后复习环节非常重要,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课后复习对初中生掌握,巩固,提高英语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着特殊的意义。

然而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欠缺,课后复习环节往往被动而缺乏系统连贯性。很多学生即使课堂认真听讲,当时掌握输入了大量语言信息和知识点,但课后不加巩固练习,很快就会遗忘生疏。所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要想熟练习得,必须要在输入知识后时常温习,反复巩固,才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此,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养成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更要指导学生利用科学高效的方法进行复习,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

一、要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自己安排计划,自己选定任务,自己监督自己。学习的成功固然与外界的诸多因素有关,如家庭,教师,同学,社会等等。但学生本人是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一个好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他会根据自己的特点选定有希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参照教学的进度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二、要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在英语学习中十分重要。人的遗忘呈现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复习是防止英语学习后快速遗忘的有效方法。英语的语音语调,词汇语法要靠平时日积月累的记忆背诵,这都需要学生养成及时学、及时温习、及时掌握的习惯,否则难以跟上学习进度。因此要帮助学生养成当天学习内容当天复习巩固的习惯。学习英语既然是要下苦功夫的,就要善于坚持,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长期坚持及时复习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要帮助学生将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过于集中复习容易造成人的精神过分紧张和身心疲劳。为了消除这种疲劳,可以适当的采用分散复习,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要教会学生善于抓住零散的时间进行复习,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复习效率。我们不可能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英语题,但我们可以化整为零,把一套英语试题拆分成若干个部分。学生找出自己最薄弱的环节,集中时间重点练习突破。而已经熟练的题型则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快速浏览复习。这样做的好处是每天都可以有侧重的训练各种题型,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而且充分利用了零散时间。和每天连续两个小时做一套题相比,这种方法既不会引起由于连续做题而造成的学习兴趣下降,也有效地舒缓了大脑的疲劳。

四、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复习方式

掌握学习规律,按科学的方式复习,能起到好的效果。复习方式可以有:1.多通道(视,听,读,写,练)协同记忆;2.理解记忆;3.联想记忆;4.分段记忆;5.分类记忆;6.循环记忆;7.谐音记忆等,可结合英语的语言规律特点,灵活运用上述方式,加深学生对英语的领悟。复习还要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对学过的知识只有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整合并延伸,才能催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运用自如。因此在学生学完了一个单元后,要适时地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自觉形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

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最佳时间复习

一日之际在与晨,早上人的头脑清醒,干扰因素少,复习和记忆的效果也好。临睡前将一天学习的内容回忆一遍,有利于记忆的巩固和良好记忆品质的形成。英语学习要掌握大量的单词,语法的知识点细碎零乱,随语境的变化还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用法,因此记忆是学好英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分配复习时间,把最佳时间用于记忆。

六、要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档案

有时记住自己出错的地方,就能加深对正确知识点的掌握。可以指导学生用追踪错题法来进行复习,设立一个错题本,把做错的题记下来,包括完整的题目,解题的思路,知识点等,时常翻看,就能帮助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掌握,这也不失为英语复习的好方法。

七、要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复习

英语是语言学习,需要日积月累。但英语学习不同于语文学习,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中国的学生学英语没有学习的环境与氛围,这是制约英语学习的因素。现代科技发达,通讯设施健全,初中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取大量英语学科的相关资料来拓展自己的视野。教师应引导学生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到网上下载听力自己练习,可以在网上观看英语原版的电影,这样可以弥补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不足的缺限,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英语所学知识的复习。

指导学生搞好英语学习的课后复习,还有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品质,具备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这都是教师应掌握的,也是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的基本功。

参考文献:

[1]蔡理想.初中英语总复习方法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11:93-94.

第2篇

1化学的复习策略

1.1扎实复习的策略

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一般分为四个板块:基本理论、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基本实验操作以及化学计算。不论是单元复习还是板块复习,切记不能把复习当做知识点的简单重复讲解,而在于对已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升华,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同时,抓重点、抓考点,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既要要围绕考点,加强基础训练,又要注重解题技巧的训练。从而奠定扎实的化学解题基本功[2]。

1.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如今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化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环境方面的联系,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1.3把握习题难度和题量

教师应当系统研究近几年来各地中考化学试题的题型、题量和题目难度值以及分布情况,以便在平时训练中能够针对题型和难易程度来进行复习,近年来全国多数地区的考题难度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因此复习过程中应以强化基础训练为主,中档难度的题型为辅,难度较大的题目必须进行精选,这样才能够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复习效率。

1.4把握答题技巧,做好课堂总结

中考答题能否取得成功,与平时训练有很大关系,在进行复习时,教师每节课都要精心准备,特别是对复习题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对本堂课的内容要进行完整、精炼的小结,让学生熟知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复习目标及复习后应达到什么效果。在学生练习或者考试时,教师应当将注意事项、答题技巧进行说明,强调规范书写,语言准确、精炼,逻辑思维严密,计算准确,答题要依照顺序,切忌跳跃式答题,以免出现漏答题,当然也要注意遇到难题不纠缠,也不要放弃,难题中也有易得分的小题。尽量避免出现写错别字或把题目要求看错或答题过于简单等低级错误。只有平时加强训练,才能确保中考成功。

2转变复习的观念

2.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的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化学的复习当中去;其次,教师要将知识系统、条理化,这样学生能够从中找到重点,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再者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进行复习计划的制定和完成;最后,复习要以知识点为基础,不断培养学生解决题目的能力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2.2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

复习之前,首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课本的自学以及不懂的知识点的思考,教师在课堂当中将学生平时容易忽略的重难点进行指出并且讲解;其次,应当涉及一些坡度式的题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交流意见,分析题目,从而解决疑惑。复习时,要将前后的内容进行衔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不断回顾和相互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构建。

2.3鼓励学生积极的复习

学生在复习当中很容易因为难度较大的题目而丧失学习的信心,这时候,教师应当常常鼓励学生,按照学生的情况来安排一些踮脚题,让学生踮踮脚能够到,不要害怕和胆怯。这需要教师对题目做到精选和分析,除此之外,还应当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的生活进行一些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考。

3复习化学的好办法

3.1统筹安排复习计划

复习计划的制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进度,各个阶段和内容都要进行紧密的联系,使得每一个阶段松弛有序,切勿头紧脚松或者头松脚紧,要各个阶段的节奏都合理,通常是课本的初次学习在上半学期已经结束,然后在初三后半学习进入复习的阶段,通常安排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抓课本,将每一章节的知识点过关;第二轮将根据专题进行复习,以便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第三轮则是多多练习,进行综合的训练提高能力。

3.2注重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实验探究是中考化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易出现难题的板块,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实验部分的复习,对重要的探究实验必须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过程设计、现象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操作注意事项、问题交流与反思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3复习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复习时,教师要在讲课、练习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首先,课堂要精讲,将考试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其次,讲解不能过多,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的去解决题目;最后要进行相关练习,首先要多练,这样能够克服很多基础的障碍,再者是精炼,这样能够针对性的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要巧练,以便学生能够将知识进行迁移,学会举一反三。

4结束语

第3篇

一、对化学高考复习性质的认识

化学高考复习是学生学完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初步形成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认识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了本学科的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须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学习任务。

高三的高考复习教学和高一、高二教学的区别首先在于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离开了这一认识,就易在复习教学中出现“炒冷饭”“走回头路”现象。高三复习的目的之一是“完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规律”,要实现这一目的,在教学中的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但高三复习中还有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学会用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忘记了这一目的,就会进入重复操练的误区或陷入“题海”的困境之中,使师生苦不堪言,而教学效率极为低下。

所以在高考复习中,对其性质的正确认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必须使广大教师在这一点上达成共识,才能使复习计划有明确的目标,使复习工作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复习体系的确定

复习体系通俗地说是指整个学科知识复习的先后顺序,这是各备课组在制订复习计划中首先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通常有三种选择:一是按学生先前(高一、高二)学习的顺序(即按教材顺序);二是按模块顺序;三是按学科知识块。

目前多数学校的复习体系受制于复习用书。一般教师往往采用直接按复习用书的编排顺序来安排复习内容。这样操作的教师往往不太在意对复习体系的研究,认为反正复习就是将高中全学科的知识过一遍,孰先孰后都一样。

按先前学生学习本学科知识的顺序来进行复习是否高效?以下案例可说明问题。

案例一:离子方程式的复习

学生在高一学习如何书写离子方程式时,是按“一写”“二拆”“三约”“四平”的程序展开的。但在复习教学中,就应突出从化学方程式到认识离子反应方程式的根本原因是揭示了反应的本质,更忠实于事实。如Ca(OH)2和Na2CO3的反应,从复分解的角度看是一种碱和一种盐反应,生成了新的碱和新的盐,但从离子反应的角度看,这是碱和盐的反应吗,反应生成了新的碱了吗?我们不必反复对学生强调该拆不该拆,而是强调我们要忠实地记录事实:将一种物质置于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物质主要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是分子吗,是离子吗,是沉淀吗,有哪些离子相互间能发生化学反应?我们将此记录下来,这就是离子方程式。为什么非得从化学方程式翻译过来呢,直接指向反应的本质不是更好吗?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从离子方程式去还原化学方程式往往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一新生学习本学科知识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复习重走老路,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复习课往往存在学科视角低下、思维层次低或难点集中的弊病。

新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成八个“模块”,即八本教材。按浙江省高考方案,理科学生参加理综考试涉及化学学科有五个“模块”,这就产生了按“模块”进行复习的选择。这种选择是否合理?

案例二: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解释

在《化学1》模块复习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二氧化硫能否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的问题,经师生共同讨论后得出了“两者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但对这一结论的解释是“假如反应发生了,生成碳酸钡和盐酸,而碳酸钡是能溶于盐酸的”。高三学生还只能从这种初中学生的视角解释这个问题吗?为什么不从溶度积常数来进行更科学的解释呢?

事实上各模块之间有许多内容是交叉和重复的,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交叉和重复的知识其内在有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问题,若完全按“模块”进行复习,很难从较高的视角来审视化学问题,不利于学生学科思想的建立。如《化学1》模块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等。但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尚未接触到化学平衡理论、电离理论、沉淀溶解平衡理论,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离子反应规律的认识是肤浅的。而当学生学完《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后,他们对复分解反应规律和离子反应规律就会有新的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认识。所以我们认为完全按“模块”教材复习也是不合理的。

集各校高三化学备课组实施的复习计划之优、之长,我们认为高三化学复习当按学科知识块来构建合理的复习顺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来高考复习的经验,人们往往将高中化学学科知识分成“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四大知识块,这四大知识块虽互有交叉,但侧重点不同,各自有比较清晰的研究对象。在组织复习时,这四大知识块的呈现顺序应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

以上四大知识块的安排是从学科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学科最一般的基本规律入手。学生有了这些基础理论的支撑,对后续复习的内容,就有了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如在其后“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知识块的复习时,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具体化学反应事实,从而避免了死记硬背。将“化学实验”放在最后,是因为化学实验涉及的问题除了实验本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既需熟悉各种常见无机物、有机物的性质,又需熟练运用各种化学基本理论。尤其是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更需学生具有评价、创新的高级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我们期望学生通过高考复习能得到培养和提高的。

由于浙江省率先在高考“理综”考试中引入了《实验化学》模块,近年来对化学实验的考查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如更注重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增大了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等。一些学校对“化学实验”知识块的复习产生了许多疑问。需说明“化学实验”并非《实验化学》,即“化学实验”知识块不是指《实验化学》模块,不要以《实验化学》中的具体实验来组织“化学实验”的复习。“化学实验”知识块可分解为两部分:一是实验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二是实验的一般方法和原理。前一部分建议穿插在元素化合物部分,在元素部分复习实验现象时,若学生没有观察过的实验需重新演示,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若已经做过了,可用录像代替。也可创设新的情境,让学生对实验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如让学生回顾钠和水反应实验现象,预测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让学生观察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从对现象的分析可更深刻地认识钠和水溶液反应之激烈程度。而后一部分可单独组成复习内容。从研究化学现象所必需的最基本操作和方法开始入手,逐渐上升到用实验手段对化学反应规律、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的研究,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从单一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过渡到集多种实验方法和手段的物质制备的综合实验。

三、复习进度的安排

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看,通常各校高三复习计划中将高三第一学期作为高考复习的第一轮,在高三第二学期的前两个月作为第二轮,在最后一个半月作为第三轮。这样的时间分配经多年实践证明是合适的。但在调研中发现,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近80%的高三备课组都抱怨复习内容多,时间来不及,原先制订的计划无法完成,第一轮复习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有20%的备课组干脆将第一轮复习延至高三第二学期。

近年来,浙江省“新高考”中“理综”考试的范围和要求多次作了调整,这些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缩小考试的范围、减少考试的内容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自课标实施后,高中化学新授课可在高二全部结束,留给高三化学复习的时间为整整一年。那么化学学科内容并未增加多少,而复习时间更长,为什么反而出现复习时间来不及的现象?以上问题的出现,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多年来高考命题视角不断变化和扩展,考试试题不断积累,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对每个知识点涉及的高考试题和命题视角都得在课内呈现所造成。

相对于以前的单学科考试,高考“理综”考试中理、化、生各科试题量少,知识覆盖面小,一些以往的常见考点由于“理综”卷试题量的限制,无法在每次考试中都出现。对付单学科考试的在每个知识点“深挖细找”,反复训练的复习策略在对付“理综”考试时,其低下的效益已显而易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当然不能心存侥幸,复习时还是应做到全面、细致,不留死角,但在复习进度的安排上,采取的策略应是“粗线条、搭框架、多轮次、补精细”。

“粗线条”指的是,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应着眼于学科的基本规律的呈现和基本方法的使用,不必过度拘泥于某些细节问题。以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主线条,勾勒出本学科的基本轮廓,使学生在高三的化学学习中遇到问题时都能从学科的基本规律入手,使用学科的基本方法去解决。

“搭框架”是指学科知识体系的建立。高三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各知识点的彼此联系,这些联系要在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模块中去寻找,使学生对整个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有了这个基础,极有助于学生从更高的视角来俯视化学问题,对问题有全局性的把握。

“多轮次”通常是指一轮、二轮、三轮复习。在多轮次的复习中对学科基本规律的反复认识,对学科基本方法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学科知识体系越来越稳固,解题思路越来越清晰,解题方法越来越灵活。在制订计划时,较难的是,要设计好每个轮次不同的能力要求,具体应体现在试题难度逐渐增大、不断保持命题取材的新颖性,不断扩展解题的视角,这样就可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其实从整个高中化学学习的进程来看,化学学科的复习并不是从高三才开始的,在高一学完了必修模块后,教师就应让学生对整个元素化合物知识作整体回顾,利用必修模块中所学的有限的结构理论,从众多的看似杂乱的化学的反应中找出规律,从而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认识水平。在高二会考前对会考涉及的三个模块,根据会考要求作一次系统复习,这样有利于在会考中取得较好成绩。

“补精细”既指在多轮次的复习中逐步做到对知识点的细化,又指在复习计划中对每个知识点的呈现找到知识体系中的最佳位置。

知识的细化可加深学生对某知识点认识的深化,有助于学生在某一类问题的处理中形成一种独有的视角和方法,在这类问题的解决中达到较为熟练的水平。对多数学校和教师来说,对知识的细化在复习中是较为关注的。我们在这里提出“补精细”,其“补”的含义是指不要在复习起初就试图达到知识的细化,知识细化是在学科知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和复习允许的时间逐步达到的。

更为重要的是复习计划中每个知识点的呈现要找到知识体系中的最佳位置。如某校一位教师在复习离子键、共价键内容时,一味强调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类型,却没让学生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课后和这位教师进行了交流,才知道该教师将电子式的书写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化学基本用语的复习专题中,已在前面的课中复习过了。这样的安排显然有其不合理之处,当学生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本质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时候,就让学生去练习书写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学生只能停留在机械模仿的水平,而不能认识电子式所表示的真实含义。

第4篇

1 把握时间,注重方法

初三下期共有四个月的时间,要先用一个月的时间保质保量完成新课,然后用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复习,复习以“理科爱好者”为教材,完成三轮复习。这段时间,还有调考和多次复习检测。

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复习,约用一个月的时间,这一轮复习以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为主,对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这一轮复习,不能简单地重复知识,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老师要做好选题、练题和讲评的工作,用“先练后教”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做,老师在关注中等生,辅导差生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和点评工作。在引导和点评中复习知识点,明白考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轮复习,要加强章节检测和考试,在考试中发现知识点的漏洞和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轮复习的目的是能力提升,以中考考试的后五道题为主要内容,在时间上大约用半个月,这一轮复习尤其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选好题,注重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数学思想的形成,在复习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考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老师在这一轮复习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研究好压轴题是关键,对开放性的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题,动手操作题要密切关注。由于这后几道题的综合性强,学生感觉难度大。因此,在复习中,要多做题,多思考,多体会。老师在点评中,要抓住题的突破点,体现知识的应用和延伸,让学生体会怎样把复杂的问题轻松解决。

这一轮复习是学生得分的关键,由于来自不同途径的复习资料很多,所以不能搞题海战术。对每一种资料,老师要认真全面分析,筛选典型的有价值题;对于学生已掌握的,课标不要求的,以及重复训练的题不讲,否则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劳命伤神。老师要多钻研,多分析;多了解和把握中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多研究课标,钻研教材,在精选题时有方向,有目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富于实践能力。在复习中,老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通过创新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方面的推理演绎能力,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思维,拓展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的灵活性、熟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中考得分。

第三轮复习在中考前两个星期完成,这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适应中考,让学生感受中考,让学生心目中装有中考的重点、难点、考点、题型和方法。在复习方法上,以各区县调考考试题为主,以计时考试为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中考模拟题。通过考试检查整个复习阶段的得失,对有问题的地方查缺补漏。教师在点评中重在全局入手把握考试,在细微处入手,解决难题。对压轴题,重点分析,寻求多种解题途径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广阔性。

初三数学复习,在时间上大致分为这三个阶段,但这三个阶段又不是截然分开的。首先,经常都有考试和检测,用考试促进学生的复习;其次,基础题和能力题,容易做的题和难题也没有截然的区别;针对学生总体情况不同,在侧重点上也有不同,学生基础差,要更加注意基础题的练习;学生基础好,则更要强化能力题,力争通过复习做到基础题不丢分,能力题多得分。

2 把握系统,形成能力

初三数学复习,老师的指导是非常关键的,老师一定要多研究考题,把握中考。遵循新课程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立足发展学生能力,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方法,力争做到清楚了解中考考试重点;考试方法和考试题型,以及新的考试方向,力争做到你讲的就是要考的,要考的你都尽可能复习了的方法。数学中考的基础题约占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考试中不可能出现偏题、怪题。因此,夯实基础是灵活运用的前提。基础知识的巩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关键。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对数学问题进一步深化和提高。而对压轴题要采用多练、多动手、多思考、多分析的方法,在练习中降低难度,在练习中降低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学生以平常心参加中考。

3 注重兴趣,培养品质

第5篇

在现阶段,考试仍是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英语复习课堂教学上实施素质教育,如何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师如何深入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引入初三英语复习教学当中,是当前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搞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研究英语复习教学,不能让学生整日埋在题海中,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下面是我对在初三英语复习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1.系统归纳,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1 语音:音标、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语音规则的教学应在初中阶段完成,这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在这方面的复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其规律和用法,通过复习单词,让学生进一步掌握。

1.2 词汇:要在初三复习阶段复习三年所学的单词和词组确实是个难题,我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逐一讲解和练习,应采用按词类系统归纳法,将所学的单词按词性分类,使学生比较条理清楚地重温学过的单词,这样效率高,收效快,为进一步记忆词组、掌握句型铺平道路。

1.3 语法:在初三复习阶段,应采用分散和集中结合的方法,分散复习体现在每单元最后一课对所教的重难点语法进行复习;集中复习是以词法和句法为线索,把各项语法知识编排进去,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已学的语法知识。其次是重点讲解与系统归纳相结合。例如复习时态,应写出各种时态的例句,让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八种不同时态的句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找出相同性与不同性,对各种时态中的难点,也就是学生容易混淆或分辨困难的地方,教师要重点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再者是反复练习和专项验收相结合,复习时要注意这一点。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练习机会,才能有效地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每一复习内容都应该编排一些专项练习,练习后作讲评,看看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加以弥补。

2.精讲多练,着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课堂上以单项为主的灵活多样的练习是重要的。教师要精心组织复习课,课堂一开始就进入练习。教师将设计好的各种题型,针对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操练。例如:听写,英汉互译,判断正误,句型转换,回答问题等等。这些不拘一格的讲练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和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起到鞭策作用。因为学生首先要克服的是懒惰依赖思想,不能指望只听教师讲,而应该用积极的思考和判断同教师积极配合;二是学生所掌握的内容通过练习得到检验,以便从中找到差距,把书上的,教师讲的和自己原有的知识融会贯通,独立地消化吸收,使复习的内容螺旋式升华为完整。

3.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解决各自不同的问题,抓好信息反馈开发其智力,仅通过口头和笔头练习是不够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问,而且有问必答。问题提得越多,说明学生在复习中积极思考,发现知识上的缺陷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讲译时,让学生发表意见,有分歧可以讨论。有时,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难问题,通过讨论和教师简明扼要的三言两语,便可以完全消除。实践证明,在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中,提问多的学生进步更快,而且提问和答疑还是补差的最好方式。鼓励学生勤学好问,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它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坚持每节课开始时,值日生用英语汇报。限时十分钟左右,形式多样,可以独白、对话、讲故事,可以介绍,也可以回顾,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通过自学进一步认识问题,逐步完善。

4.阶段测试,讲评及时;查漏补缺,严格把关。我把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按册复习;第二轮按知识点复习;第三轮进行总结综合复习。阶段测试也按其三轮内容进行测试。书面测试必须在课内按规定的时间完成,这样一来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和敏捷思路。对试题要讲解及时,保持知识的连贯性。但是讲解绝非是简单的对答案,而是师生对试题和学生本身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不要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指出错误的地方,把这些留给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通过讲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找出规律、原因及改正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把时间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在英语复习教学中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保持各学科的平衡发展。课外时间让学生自己机动安排,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支配和主体安排,这不仅有助于总复习计划的实施,而且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形成在教师的主体下,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独立自觉的习惯,使学生不但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6篇

一、从学生案例看“詹森效应”的影响

经常有学生来咨询室,不断哭诉和抱怨平时成绩优异,但每遇到重大考试就会发挥失常,有失水准,最终与自己理想的学校失之交臂,深感遗憾和痛心。下面是笔者咨询中的案例。

【案例一】张某,女,某重点高中高一学生。初中时在校成绩优秀,但中考失利未如愿考入重点高中,后以借读生身份入学,感到压力很大。正如该生自己所说:“因为我是借读生,总觉得在班上低人一等。学习竞争激烈,父母为我付出很多,抱有很高的期望。现在我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再现中考的失误,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试的分数像一块巨石压在我的心上,无法搬走。”

【案例二】宋某,男,某重点高中高三学生。该生学习成绩优秀,又是班长,曾多次获奖。刚入高三的摸底考试,成绩有所退步。感到极度失望和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来,更刻苦地学习,但后来的模拟考试成绩仍不理想。现在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并不像原来那样聪明,并发展到考前没有信心,精神紧张,同时伴有呕吐、恶心、小便频繁、睡不好觉等症状。

我们通常把上面案例中学生出现的现象称为考试焦虑。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激发下,受个体认知评价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的,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笔者发现,学生因考试过度焦虑引起考试发挥失常的现象,其实就是詹森效应。詹森效应来源于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的经历,他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在日常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像“詹森”这样的来访学生屡见不鲜,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考试焦虑症状。考试焦虑的表现:考前表现为持续的焦躁不安,总惦记着考试,常会感到自己什么都没学会,缺乏信心,精神紧张,情绪焦躁,学习时精力分散、效率低下;考试过程中表现为怯场、晕场、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处于混沌状态,回忆过程受阻;考后表现为忐忑不安,总是担心自己的考试成绩,担心他人对自己成绩的评价。

有相关研究发现,高中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考试焦虑,其中女生的考试焦虑要显著高于男生;由于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的竞争压力,考试焦虑程度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根据学生的考试焦虑表现,可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为镇定状态(头脑清醒、态度端正、积极乐观、坦然自如,但有时略有激动,有紧迫感);第二级为轻度焦虑(心情较为激动,有焦虑感,心中有点不安,属于适度焦虑范围,不影响健康,有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第三级为中度焦虑(过于激动,焦虑过高,神经有点紊乱,身心有所损害);第四级为重度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感严重,伴有躯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考试发挥)。

二、从心理学视角解读校园“詹森效应”

心理学著名定律叶克斯-多德森定律恰好可以解释“詹森效应”,进而分析考试焦虑和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该定律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学习难度是中等的时候,压力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呈倒U型的关系,即学习压力微弱或过于强烈都不利于学习,只有当学习压力的强度适中时,才会取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学习难度很小时,学习压力大反而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难度很大时,适当降低学习压力的强度才能促进学习(如下图所示)。而“詹森效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由考试压力过度所导致的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的情绪状况引起。

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认为,考试焦虑是学生对考试这一刺激情境的过敏性紧张,是一种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条件情绪反应是以SER为表征式的:S为条件刺激或情境;E为自动出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和行为反应。校园里“詹森效应”的心理机制是:当学生遇到重大考试S时,焦虑紧张的情绪E就会自动出现,导致学生出现思维混乱、头脑空白、难以注意集中、手抖出汗等一系列思维、行为和躯体反应R,而学生会对自己的消极反应R进行消极评价,进而产生消极的认知评价情绪E’,这种情绪E’又增加了条件性情绪E,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学生考场发挥失常,出现校园“詹森效应”现象。

从周围众多学生出现的考试焦虑现象,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笔者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方面分析校园“詹森效应”的根源(见下表)。

三、告别校园“詹森效应”,轻松应考

在日常的学生心理辅导中,很多学生被“詹森效应”困扰着。如何帮助学生告别“詹森效应”呢?根据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潜意识观,条件性情绪反应是易消除和易建立的,只要把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干预转变为积极的条件情绪反应,再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积极正确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考试焦虑,减少校园“詹森效应”。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引导学生调整认知,制定合理的目标

预防和缓解考试焦虑的根本和关键是调整认知。要引导学生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与此同时,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考试,纠正不合理考试观。正确认识考试和考试焦虑的关系,适度焦虑能激发个人潜能,考出好成绩。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考试认知会平衡自我心理状态,减轻压力,反之则会因认知偏差而容易引起考试焦虑,出现校园“詹森效应”。

2.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

学生的考试焦虑很大一部分源于考前准备不充分,知识贮备不足。运用心理学知识,如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注意的特点及规律、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等,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计划,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缓解考试焦虑,降低校园“詹森效应”发生的可能性。

3.开展自信训练,培养学生自信心

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影响考试发挥的主要因素之一。无论是科任教师,还是心理辅导教师,在考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自信心训练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采用认知调整为主,加以自信心训练、挫折教育的心理健康课或主题班会课,教会他们用积极思维方式代替消极思维方式,采用积极暗示来缓解紧张心理,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指导学生运用放松训练自我减压

考试焦虑的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总有担忧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放松训练的要素来有效控制和缓解焦虑情绪。心理学家荣格最先使用积极的想象来应对焦虑症状,缓解紧张。放松训练包括全身肌肉渐进放松、腹式呼吸法、想象放松、音乐舒缓放松、自我催眠等。还可以通过户外休闲活动来达到放松,如有氧运动、郊游散步、游戏竞赛等。对学生来说,肢体性非脑力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放松、排解焦虑,还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全方面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5.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

由于神经类型或人格特质的不同,有个别学生可能更容易出现“詹森效应”现象。对于此类学生可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宣泄不良心境和压抑的情绪,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策略协助消除忧虑,走出困境。同时,也可以组织具有同类特质或同类境况的学生在一起开展主题为克服考试焦虑的团体辅导,充分利用同辈辅导的优势,协助这一类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发展成长。

6.教授学生一些元认知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