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7 13:34: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考试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场无硝烟的战“疫”与我们不期而遇.疫情阻挡了我们踏进校园的脚步,但是它不能阻挡我们的学习之旅。响应停课不停学,我们架起网络的桥梁,把生物课堂建设在空中,在网络上惊醒心灵沟通。
平常利用微信给学生推送练习题、qq签到、钉钉直播等不同的网络工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效率较好,学生上课率比较高,真正能学到知识。现将总结如下:
一.教学经验:
1.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缘故,每节课的任务比较适中,不论优秀生还是差生都可以完全接受。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2.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目前每学习两节课,就会拿出一节课用钉钉连麦对进行检查反馈,同时让学生练习有价值的练习题,到达学练结合。
3.在课堂上加些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让学生们的每一节课都能有意义!
4.课后落实。每节课后,老师们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此来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要求做完发群里检查,就本班而言,大多数同学能做到对自己负责,只个别同学作业马虎,敷衍对待。更有三五个迟迟不交,任你千呼万唤唤不来。
5.采用组长负责制,每个班级都相对应分出几个组,让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签到,收发作业,讲解个别简单的题目,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教学问题:
1. 个别学生应付现象比较严重,按时签到,但是过程中不知道做什么去了,个别学生的自律性不好。
2. 上传答案不清楚,看作业比较耗时间,耽误课堂效率
讲题时候部分学生喜欢跟风,滥竽充数,学生有没有真正的学
3虽然是一个预习和学习的过程,但是碍于平台难以掌控,导致真实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并不理想,很难把控和监管。
4布置的作业不能有效批阅,导致个别学生会出现侥幸心理,不能有限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完成。
三.教学衔接:
1.学校正式开学后,七年级生物要针对学生假期网上学习的内容,进行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查缺补漏,据此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指导教师制定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是安排好新学期的补课工作,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学生无法参加全程学习,另外由于线上教学,学生的掌握情况不一,教师要利用课下时间补齐。组里要做好调查,摸清哪些学科哪些学生需要补课。
摘要:高校考试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重要环节。作者就高校考试改革的必要性、当前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做了细致分析,并以生物医药专业生物化学基础必修课为例,就如何深化考试改革这一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生物医药;专业考试改革;生物化学必修课程
作者:李红艳(桂林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广西桂林541004)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的人才[1],这样的创新型人才是符合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特点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教学改革中应进一步加强知识构成、思维构成、能力构成和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改革,以期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的要求。而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2]。但审视当今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普遍仍保持着传统的单一知识评价模式,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反思,并对其进行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促进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更好实现。
一、目前高校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考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理论知识是素质的一部分,若考试仅限制在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范围之内,就无法达到全面测评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
2.考试方式缺乏多样性,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采取以总结性考试为主(即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标尺),区分和评价学生知识水平、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高低,其他如检测性、形成性等考试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很少采用,而且教学过程中的平时考核成绩在课程考试的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较窄,考查点代表性有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得到反应。考试题型局限性更加明显,受标准化考试方式的影响,填空、选择、简答、释词客观性题目偏多,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证明题、应用题等主观性试题偏少。这种考试形式束缚了人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扼制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锻炼[3]。
3.考试管理落后,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制。
目前各高校有关课程考试管理随意性较大,即使制定了一些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由于诸多原因执行力度亦差,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导致有制度也难以得到贯彻和实施。在多数情况下是“教什么、考什么与怎么考”都由任课教师说了算,教研室、院系、职能部门很少过问,更不用说“考教分离,考改分离”的有效实施。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评价考试管理工作的优劣[4]。
二、改革考试制度,促进生物医药专业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
实践证明,为了把考试真正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途径之一,就必须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我作为高校生物化学必修课的专职教师已从教多年,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长期的思考,针对生物化学必修课考试改革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灵活考试内容,注重能力考查。
生物化学是一门生物医药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讲述正常人体的生物化学与疾病过程中的生物化学问题,与医药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当代生物化学主要涉及以下三大块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物质代谢及其调节;(3)基因信息传递及其调控。随着生物化学研究成果对人体各种代谢过程、代谢调控机制、细胞间信号转导及遗传信息传递规律的深入阐明,人们有可能准确了解各种相应代谢障碍相关疾病、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开发治疗药物、研究诊断、治疗的新方法。以往传统单一的生物化学考核模式仅侧重于对书本所涉及的三大块内容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局限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我们提倡改革考试内容,不仅要考课堂讲授的书本知识,更要考实际应用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要紧扣专业特点,密切联系生物医药学科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在新药研发方面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如何应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对疾病(尤其是肿瘤、遗传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提出治疗新方法、新思路等;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考查他们在天然活性产物的提取、制备方面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基本技术。这样的考试内容的改革,不仅能强化重点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考核方式多样化,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考试方式由形式单一、时间固定、题型简单向着考试形式多样化、时间灵活化、题型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考试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实现多样化,如闭卷、开卷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等。既着重考核学生思维方法、考思路、考见解等,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应用技能、操作技能和水平[5]。我认为,生物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四大模块:(1)闭卷考试。闭卷考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理解记忆程度和书面表达能力,其缺点是容易造成死记硬背的现象,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检测。根据生物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重要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必须理解掌握,我们对这部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可以采用闭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可以安排在期中与期末两次进行,便于学生分阶段复习巩固和提高。(2)开卷考试。实行开卷考试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长时间积累许多专业知识和信息,但这种考试形式如果引导不恰当,就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学生对课程认真钻研程度不够,等等。因此,任课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教学大纲,分析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课程中基本原理部分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开卷考试带来的弊病,使学生深入地钻研知识,深入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及创造实践的能力。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前沿学科,因此,我们设置开卷考试内容时,可以布置学生去了解学科研究的某些前沿资讯,鼓励学生写一些科学前沿综述性论文。(3)实践考核。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6]。通过实验教学,学生不仅能具有开展实验的基本能力,而且能具备从事某些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考核方式中,采取现场随机抽签考查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回答相关的问题。同时,将实验课出勤率、完成课堂实验内容和课堂表现也作为实践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更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学习实验教材,掌握基本原理,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这样既能够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又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4)课题设计及完成。对于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程的性质、内容向学生公布课程设计的方向和要求,供学生参考。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与收集。在课程结束考试时,学生可以带着准备的资料,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题目。这种考试方法是将考试贯穿于课程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突出了教学与考试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是这门课程考查的核心。在此项考核中,我们可以通过要求学生撰写课题项目申请书、立项答辩、实验方案讨论及课题项目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学生在此项考核方式中的成绩。多数情况下,学生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结果,而不是课程内容的总结与提高。因此,将平时考核与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增加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对平时学习的考查,用教学全程考核来评定学生课程成绩[7]。我认为,以上四种方式的有机组合既是知识与能力考查的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考核的完美结合。根据各项考核方式的侧重点和目的要求,建议按4(闭卷)∶1(开卷)∶2(实践考核)∶3(课题设计及完成)的分值比例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试管理评价体系。
首先,要在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考试模式的改革,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考试模式;研究和制定高校考评体系和考试标准。对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形式加以规范,科学制定各门课程的考试办法。其次,积极做好试题库建设,真正做到“考教分离、考改分离”。最后,正确评价考试结果。通过考试结果的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考试改革促进校内教学的改革,真正做到以考试为指挥棒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
总之,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不断加大考试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一套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使之真正起到“以考带教、以考促学”的作用,只有这样,高校创新实践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邓锦琳,钟安永,胡常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中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究与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3(2):90-94.
[2]郑天虹.深化大学考试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02,(1):32-34.
关键词:考试说明 高考备考 细胞代谢 遗传与变异 生命活动 设计实验 选修
高考前70多天,是学生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因此,深入研读考试说明,是目前每个高三老师和高三学生最需要迫切完成的事情,以便能精准的把握高考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2014年考试说明》特点分析:
1.与2013年相比,2014年考试说明生物科总体上没有太大变化
(1)从题型看侧重考查学科综合知识,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实验能力等。题号仍然是选择题1、2、3、4、5题,分值30分。非选择题必修部分26、27、28题,分值40分。非选择题选修部分33题,分值10分。总分不变,仍然是80分。体现了高考保持连续稳定的特征。
(2)从命题理念上看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力求稳中推进,适度创新。
(3)在从命题的原则上看,坚持以下原则: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关注学生的发展潜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经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关注考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特点和认识水平,关注考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试卷结构合理、规范、试题内容科学、严谨。
2.与2013年相比、2014年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况如下:
(1)、《2014年考试说明》中生物的例题共8题,改变2题,入选的2题都是2013年的高考题。
(2)、参考试卷中选择题5题改变2题,第一题为2013年高考题,第二题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题。非选择题3题改变1题,但改变的只是把《2013年考试说明》中的例5调到2014年的参考试卷中,位置改变,题型没变。
二、通过精心研读考试说明后,对今后的高考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1.重要考点必须专题突破。
考试说明中属于“Ⅱ”层次要求的内容,主要有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的代谢、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态学等知识点。
(1)细胞代谢部分有关光合作用的内容难度较大,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过程所发生的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其次要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光合作用的,并能够分析相应的曲线。比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部分内容中较难掌握的关于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容易记忆的口诀,比如,改变条件,使光合作用下降,则补偿点和饱和点往中间靠,反之则相反等。第三要掌握光合作用有关实验的原理、步骤、以及具备探究这些实验的能力。练习方面应多注意经典题型的理解和总结。
(2)遗传和变异部分是失分严重部分。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首先要吃透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是采用的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即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各个环节所指的具体内容。其次、应从理论上掌握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以及和减数分裂、生物变异之间的联系。第三、要熟悉孟德尔研究基本规律时所采用的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到两对相对性状的的具体实验方法,理解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的计算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将两对相对性状简化成一对一对分别推算。比如: 9:3:3:1――(3:1)(3:1),1:1:1:1――(1:1)(1:1),3:3:1:1――(1:1)(3:1)等。对于两对概率的计算也应该先简化成一对一对分别计算后再使用乘法或加法。第四、解答有关基因位置的判断,遗传图谱及显隐性的判断相关题目时,常用假设法进行反推,然后进行总结分析。比如基因位置的判断:a、显隐性已知的情况下,可采取“同型隐X异型显”的方法分别进行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假设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结论的编写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用 进行杂交实验。若 则基因在 上;若 ,则基因在 上。b 、显隐性未知的情况下,可采取正交反交实验的方法分别进行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的假设分析,然后得出结论。结论的编写可以采用以下模板:用 进行杂交实验,再用 进行反交实验。若 ,则基因在 上;若 则基因在 上。
(3)选修三的专题四和专题五考查的可能性小,《基因工程》考查的可能性还是最大。复习时应注意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三种工具,四个步骤。还应注意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内在联系和应用。
2.提升实验和综合能力。
结合《考试说明》中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三点要求进行复习。对于考试说明要求的16个实验,应分成四种类型以总结归纳的形式进行复习,如(1)观察鉴定类实验、(2)验证类实验、(3)探究类实验、(4)模拟类实验。并重点复习实验的原理、材料、试剂、颜色反应以及特殊步骤等。对于实验设计方面的复习应注意四个步骤的掌握。(1)分组编号和无关变量的处理,(2)自变量的处理,(3)培养和观察、记录,(4)结果和结论。将实验内容与知识体系有机地融合,总结探究实验的一般规律,并能迁移,运用到新情景中解决问题。
3.加强限时训练与讲评。
对理综习题的训练要有一定的强度,明确习题所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避免曾经的失误,找出知识的缺漏,纠正思维的偏差,改观审题的盲目与大意,进而总结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规范和规律。因此,每周至少要进行两次理科综合考试,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额外准备一份高水准的单科生物限时训练试卷,利用上课的时间机动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对经典题型和较为新颖的题型进行深入分析于对比总结。
4.训练答题规范和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各个“点”(知识点),但这些“点”在同学们的脑子中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是不易灵活运用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高三生物期末考试成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提高高三生物期末考试成绩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考取好成绩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
相关教师建议同学们细读课本中的重点章节,来深刻理解基础知识。从历年生物高考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70%是考生物学中重点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如:光合呼吸作用、免疫、神经激素调节等等。要确保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在复习阶段,不少同学重做题轻课本,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最终会吃大亏。而且很多学生在阅读教材时往往愿意利用整段时间,如用一、两个小时去读生物书的一、两章的内容,好像记住了很多,但过两天做题又不知考的是哪部分的知识了。生物的很多专业术语对于兴趣不广或课外知识不太丰富的同学来说是很生僻的,一下子很难记住很多术语。所以生物的复习不适宜进行间断性复习,建议每天看一看,时间不要长。
摆脱做题惯性
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的使用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很多同学在生物选择题上容易出错,并不是不会,而是“不小心”而犯错。这是和大家做题惯性导致的。平时做题时,喜欢从知识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导致被题目所误导,故而出错。而生物选择题要想做的准确无误,并且加快做题速度,必须从题目的角度出发,有时候甚至抛开知识点。当然并不是说要同学们背离课本知识点,而是要求同学们正确的理解生物命题的原则。
生物之所以归结于理科,说明生物学科与数理化一样,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性,而不是单纯的文科式的记背就能掌握。老师发觉,大家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凭借“感觉”去做,反而忽略了题目条件,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应根据逻辑推理,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注重知识的点面结合
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在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时泰然处之。
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生物几乎都是功能上的理解和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上的区分,更多的是关键词的理解,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区分等。
合理归纳总结
同学们在这一学期的生物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准备期末复习时,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从而有利于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生物的“遗传的物质基础”,可以整理成:配子合子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蛋白质性状。抓联系就是要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点线的纵横关系,由线到面,扩展成知识网络。抓特点就是抓重点、抓主流,进行归纳总结,不能大杂烩,胡子眉毛一把抓;应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应对考试答不完卷子的6点技巧1、熟悉基本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一些基本的、常见的问题,前人已经总结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常用的解题程序,我们一般只要顺着这些解题的思路,遵循这些解题的步骤,往往很容易找到习题的答案。
2、审题要认真仔细。
对于一道具体的习题,解题时最重要的环节是审题。审题的第一步是读题,这是获取信息量和思考的过程。读题要慢,一边读,一边想,应特别注意每一句话的内在涵义,并从中找出隐含条件。
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读题、思考的习惯,心里着急,匆匆一看,就开始解题,结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信息,花了很长时间解不出来,还找不到原因,想快却慢了。所以,在实际解题时,应特别注意,审题要认真、仔细。
3、认真做好归纳总结。
在解过一定数量的习题之后,对所涉及到的知识、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解题思路更为清晰,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对于类似的习题一目了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解题时间。
4、熟悉习题中所涉及的内容。
解题、做练习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学习的全部,你不能为解题而解题。解题时,我们的概念越清晰,对公式、定理和规则越熟悉,解题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们在解题之前,应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做简单的练习,先熟悉、记忆和辨别这些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其涵义的本质,接着马上就做后面所配的练习,一刻也不要停留。
5、一定要学会画图。
画图是一个翻译的过程,,把解题时的抽象思维,变成了形象思维,从而降低了解题难度。有些题目,只要分析图一画出来,其中的关系就变得一目了然。尤其是对于几何题,包括解析几何题,若不会画图,有时简直是无从下手。
因此,牢记各种题型的基本作图方法,牢记各种函数的图像和意义及演变过程和条件,对于提高解题速度非常重要。
6、先易后难,逐步增加习题的难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简单的问题解多了,从而使概念清晰了,对公式、定理以及解题步骤熟悉了,解题时就会形成跳跃性思维,解题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我们在学习时,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简单,却很重要的习题,以不断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随着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考生物的备考四大策略总结注意事项1:
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① 复习时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主干知识内容不仅包括学习的重点,同时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内容。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②重视实验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其培养目标与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技能和态度有着紧密的联系,与研究性学习的培养目标和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交互作用的。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重视实验知识的产生过程,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掌握好与生物实验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注意事项2:
针对性的学习永远比盲目的刷题要有效率。
生物考察的知识点很有限,将自己错过的习题重新做一遍,将知识点弄懂弄透。另外寻找归类的习题册,针对自己的错误题目,寻找相关题目强化练习。
重新梳理一遍核心概念、核心过程,掌握专业术语
以考纲出发,结合课本,对每一个核心的概念和过程进行深入理解,必要时可以自己默写一遍,然后对比辅导资料,那些自己不熟练的或者遗漏的,就一定是自己薄弱的。
注意事项3:
重视课本,夯实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抓好学科内综合
夯实“双基”,立足点首先放在课本上,课本是生物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蓝本”,应该重视课本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如课本中生物术语、概念、定律都具有规范性、权威性,抓住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按照高考的能力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拓宽、纵向加深。
纵向着重在“理解”,应有层次、有序,横向着重的是“渗透”,应有意识、有机。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梳理、归类、对比,将隐藏在纷繁内容中的最重要的要领、规律、原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使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同时对以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或未掌握的知识进行补缺强化。
立足课本,可以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抓好学科内综合,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特别是那些反映生物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和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要稳扎稳打、脚踏实地。要理清知识的发生和本原,在教师帮助及自己的努力下通过分类、整理、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有了牢固的基础,就可以从容应对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注意事项4:
注重答题规范
正文:一.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不在于每天的题海战和疲劳战,在于的是高三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从高三的暑假开始就全力以赴的坚持是完全可以的,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高考,就要全身心的投入。高考理综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高考理综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冲刺和临考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这一阶段各科目都在进行一轮复习,基础差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上自己的短板,合理分配时间到薄弱科目,从而达到各课程之间的平衡;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全面检查自己的相关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主要目的是重点专题突破。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总结出常考、易考知识点,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4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心态,回顾错题本,劳逸结合;二是适应理综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合理分配。物理、化学、生物的冲刺复习,购买最新的权威模拟试题和预测题,保持住答题手感。
(5)初试临考阶段 (第四轮复习)
6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二.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8月份~12月份)
①物理:重点是力学大版块和电磁学大版块,这两大版块占到80%左右,同时,高考对于实验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加强,每年高考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可以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在一轮复习跟住老师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晚上的时间补齐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可以用除全国卷一、二外的历年高考真题来进行分章节的联系。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2)第二轮复习(1月份~4月份)
① 物理:在这一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刚刚下来,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此时开始进入章节复习,分专题、分章节把握,要注意跨章节的综合类大题的处理,此时可以用全国卷一、二的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② 化学:化学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这个时候是考试大纲公布的时刻。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这时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③ 生物:生物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3)第三轮复习(5月份)
这一阶段已经十分接近高考的时间了,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对于做过试卷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是带着问题再次回归课本,这一阶段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的做题,主要就是调整作息,保持住手感,解决错过的题目。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43-02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层出不穷,生命科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学作为高中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它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和反思,多与学生沟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提出适合的教学方法,不但要提高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同时要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生物知识。要想提出适合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生物教学方法,首先就要分析总结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将潜藏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弊端挖掘出来,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
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现状
1.生物学科的重视不足。生物作为考试课程中分数比例较小的一门课程,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其重视不足。在某些家长甚至某些班主任看来,时间要分配给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课,生物只需兼顾即可。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从思想上对生物课程形成一种轻视,导致了在生物课堂上,学生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低下,加之课后缺少复习,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长此以往,不但学生出现偏科现象,而且导致生物教学教师逐渐失去了教学的热情,应付了事,从而出现学生不认真学,教师敷衍了事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物教学质量只会越来越低。
2.落后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倡反思型教师,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者,生物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新的教学理念,倡导教师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教授课程,但是很少有教师能够充分理解新课改下生物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方法,他们大多使用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授、学生拿”的陈旧教学模式,尽管采用的是新教材,但是鉴于教学设施的落后,教学资料以及教具相对匮乏,仍使用老方法来教学,无形中丧失了新课改的作用。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新课改中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要求,使学生失去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更加缺乏自主思考,进而教学质量下降。
3.单一的考试论 。新课改提倡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日常事务紧密联系起来,扩展教学实践内容,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针对以上新课改的要求,一些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做出了一些改革,但是目前生物课程最终依然的是以试卷考试为评价标准,这样导致了很多非“试题要求”的教学科目得不到应有的评价考核,形成分数上得“无作为”教学。因此,教师会逐渐出现多种顾虑,不得不放弃新的教学方式,回归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
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理论与实际结合,让学生及家长认识到生物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生物科学在将来的社会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在食物、能源、医疗等方面都有着高端生物科学技术的影子,未来社会中,具有高端综合素质的生物人才将炙手可热。所以生物课程作为高中学习的必须课程,与数学、语文等同样重要,学生同样需要投入相应的精力学习。
2.改变教学理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方法不是照搬以前的教学模式,同时也不鼓励全面打倒旧的教学模式,它提倡的是一种“理智、和谐、高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每个教师要针对自己所在的学校、班级甚至学生团体,采取制定合适恰当的教学规划,逐渐开展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建立自我学习的习惯。课堂提问要注重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掌控好课堂氛围,达到活而不乱,既尊重学生主观思想,又不脱离课堂教学主线。
3.将考试内容与手动实验结合,通过具体事务操作分析完成知识教授。目前虽然我国应试教育改革已提出多年,但在当前社会教育环境下,考验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方式还是考试,并且大多还是以试卷考核为主,在这种教师或者学生个体无法控制的教育大背景下,为了充分贯彻新课改教育的理念,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验课、户外拓展课等进行精密结合,抛弃以往的照搬式学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考试内容分散到日常学生实验中,通过实验室标本、样品等实物分析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兴趣,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课堂书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同时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教学目标,联系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不可“天马行空”,要做到精心备课,充分扩展自己的知识储量,在课堂上做到精讲,起到引导带路的作用,注重细节,树立典型教学情境,控制好教学步伐,劳逸结合,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虽然在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认清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相信高中生物学科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国栋.生物教学中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J].中学生物学,2007,(12).
[2]刘瑛.浅议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新课程(上),2011,(04).
[3]俞丽波.试论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2009,(26).
[4]刘怡.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探析[J].科学教育,2011,(01).
[5]王晶晶,胡兴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教师教学理念的思考[J].生物学教学,2009,(09).
山东省的生物新课标教学已经实施了7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高中的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时初、高中知识却很难顺利衔接。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与复习巩固的问题,还是思维意识和方式方法的转变问题。根据新课程标准,目前初中只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初三年级不开设生物课,初二年级结束时进行初中生物的学业水平考试,既作为初中学生合格毕业依据,又是初中升学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高中阶段高一、高二、高三都开设生物课。各种客观原因使中学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断一年,且初、高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容易造成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脱节现象,学生适应高中课程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也深深感受到:初、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否顺利实施,对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在实施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主要从初、高中生物教学的知识体系、教学过程和评价标准三个方面进行尝试阐述。
一、知识体系方面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倡导自主、合作、创新学习的高中课程和初中的课程标准是衔接的。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都是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
从课程设计来看,初中课程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选取了十个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的生活。高中生物课程则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部分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3个模块。选修部分则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3个模块。
从课程内容来看,初中生物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因此,初中生物课程多着眼于浅显的生命现象的描述和学习基本的生物实验技能和探究方法,其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有更多的指导。高中生物课程则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例如:遗传的分子基础部分,初中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为:①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③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高中生物课程的具体标准是:①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过程。②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③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④概述DNA分子的复制。⑤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能力要求层次都为Ⅱ。可见,初中知识是高中知识的基础,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深化,是将初中知识进一步综合、概括和提高。
从教材来看,我们现在主要以人教版的教材为主,没有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和脱节。
二、教学过程方面
首先从学习的主体——学生方面进行分析,高中生物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较初中深奥许多,而且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与初中相比也有较大差异。初中生物的学习以记忆为主,所学的是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知识和比较直观的现象,形象思维居多。如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初中要求①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②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③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④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比较直观、形象、具体。高中生物所学的内容则向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纵深方向发展,所学的生物现象较复杂、抽象,知识密度加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也大为增加。同样的生命活动调节,高中则注重在一定的结构基础之上的①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②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③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想象、概括、归纳总结等抽象思维能力,而且比初中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转贴于 有些学生进入高中后不能尽快适应两种学习要求的差异,导致在初中时生物学习优良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吃力甚至“落伍”。还有些学生凭借初中的学习经验,搞临时突击,对平时的学习不重视,过分自信,导致学习不扎实。
教师方面,高中教师往往很少主动地去钻研初中教材,对初中生物学知识了解掌握的不够具体、全面,仅依照高中教材内容及要求来实施生物教学,加之学生又有一年的生物学习空挡,也会导致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过渡”不自然。
三、评价标准方面
初中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往往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为凭借,立足点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初中要求的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评价在升学中发挥的作用,而很少顾及为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铺垫和信心。高中生物教学则不仅要面临高中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更注重的是应对高考。高考是一种以基础知识考查加以难度和区分度的选拔性考试,其目的是选择。带有初中升高中考试性质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的过关达标性学业水平考试、高考在考试性质上的差异,也导致了初、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差异。
四、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几个途径
初、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要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中生物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高中生物有所帮助。
在知识体系方面,初、高中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叶的结构;根尖的结构;神经元的结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人体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遗传、生态系统等。高中教师应适当把握较为全面的初中课程的基本内容,合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生物学问题,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高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初、高中教材对知识点以及要求的差异,对初中知识点中与高中基础知识点有衔接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查漏补缺,甚至从头来过,为学生能够顺利适应高中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例如高中阶段“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回顾,初中主要是“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高中阶段则是“在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的基础上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既是基本内容的再现巩固,又是利用原有知识进行的拓展延伸。再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是讲“活”细胞,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二理科生期中考试总结,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查字典。
没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期中考试都已经过去好久了。又到了做总结的时候。
按照惯例,先从语文开始。语文这次考的比较不理想,光选择题就扣了十几分,这一下就跟别人差了好多。对答案的时候仔细想想,其实如果能在考试的时候多认真些的话就不会错选那种考察细致的题。默写这次倒是一个都没错,我也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而且以后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得及时巩固复习以前的背诵篇目才可以。阅读和作文也是扣得比较惨烈的部分。在阅读方面,我对于答题技巧掌握的不是太牢固,总是所答非所问或者语无伦次。而作文也是,衔接和材料选择的方面可能就不是太恰当。也是经过老师的试卷讲评之后才发觉过来。实在是不该考的这么差。
然后是数学。数学考的也不理想。光选择填空就扣了小二十分。拿下答题卡仔细看了几遍才知道自己错了多么不改错的题。而且小题分一个就五分,错几个和别人的差距就拉大了。后面的大题也是答的不怎么好。最不该错的几何证明题又因为过程不完整而扣了几分。这也反映出我在平时上课的听讲和课下的应用还应该多下功夫才行。
英语算是这次考试中我最满意的一科了。但是偏偏错了几个弱智的题--听力题和单词形式。这些都是高考场上最忌讳错的题,我却每次考试都错那么几个。这样一来就丢了很多不该丢的分。阅读也得更注重文章的细节才可以,不能一意孤行。再说说作文,这个该靠平时的语言积累,我这次作文写的不是特好,为了用英语提分,作文写的好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物理这次只能说算是班级的中不溜,既不特好也不是特差。选择题这次做的比之前要好些。但是后面的实验题和计算大题也是扣分中比较多的部分。我觉得实验题和计算题考的除了是公式的运用和实验原理、实验图之外,也是考细节的--比如作图的时候就要注意原点是否都是从零开始之类的。这次错了也是给我敲个警钟。
化学是考的最差的。身为理科实验班的一员......考成这样真的很惭愧。平时课上都觉得自己听明白了,可是不多做题、不多复习也是没用的。选择题错的那叫一个惨。最简单的题还错了一堆,实在是对不起老师和自己。这次的成绩也证明了化学是我的弱项,我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不懂就问,多做题,多复习。
生物是新的科目,这次也算是比较正式的生物考试了。选择题的难题部分错了一两个我觉得考的就是关于知识迁移的能力,而前面的题错的也全是概念题。可能选择题大家都考的差不了多少,但是后面的50个填空题就是一点一点拉开差距的了。虽然一个一分,但是错起来也是扣得很惨。比如说错别字。说明我还得更加重课下复习才行。希望下次生物能考得好些,最少作为一个新的科目来说。
最后是三个副科--历史、地理和政治。之前我跪求及格的那种。但是在老师们跟我们讲了会考的重要性之后,我觉得及格是远远不够的。不仅是身为实验班的一员,也是为了以后的高考着想,怎么着也得冲刺优秀吧。
总结性来说,这次期中考的比月考还不理想,月考时候立的志算是一场空了。期中考试后我又立了一次志,我希望自己能重新考回第二考场,并且化学一定要摆脱最差科目的地位,与数学物理生物一起往最好的地方走!!
1、 重视基础知识,落实教材
从09年四川生物试卷分析,选择题1、2、4及大题的某些填空题,都能体现这一点。可能某些选项要稍作分析,但是只要学生平时注意阅读并理解教材,在加上如果考试仔细,这些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是很容易拿分的。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这种题的错误率反而比较高,终其原因有两点:
① 高考紧张,使本来记忆不深刻的知识混乱不清。
② 平时忽略教材。学生总觉得生物教材没有什么可以去仔细看的,只要把老师上课讲的笔记记好,考试前背背就行。
我觉得这跟教材的编排是有关系的,高中生物课程一开始就是很基础的纯属记忆的知识,学生就误认为生物不过就这么简单。虽然生物是理科,但是必须承认一个事实,理科的东西也需要去看教材理解教材,也需要阅读、理解字词的含义、需要深层次的挖掘文字内涵。比如:必修第一册P69最后一自然段,实质是讲三大营养物质的供能顺序,而今年高考第一题B选项“体内脂肪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供应不足。”也正是供能顺序的另一种表达。所以只要学生理解教材的含义,判断此类选项是绝对没有问题,我在我班上做了一个调查,问学生这个选项实际想考我们哪个知识点,在教材上能否找出它的原型,结果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同学能准确回答,说明同学们对教材是极不熟悉的。
学生忽略教材(针对我班上学生)还有一个原因:我自身的原因。我刚开始教学,很多东西不敢放手让学生做,一个字我怕,怕我没有讲完所有知识点导致学生不知道,怕学生不能完成,怕········所以全部知识点都由我跟他们说出,这样学生不去阅读理解教材,不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生物的阅读理解能力越来越弱。我应该大胆的放手,完全信任学生,完全可以给同学们一段话,像语文课那样找出这段的中心内容,然后通过一道练习题检测学生理解能力,这样慢慢的学生也学会挖掘段落中的内容,这样更能体现落实教材,学生参与的教学思想。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究竟应该怎么看书呢?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看,所以在给学生看书的时候要教会他们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效果。
2、 能力考查
考纲考试能力要求是这样的:
(一)理解能力
①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②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①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②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③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④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三)获取信息的能力
①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②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
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这些能力在09年高考试卷中均有体现,比如(1)实验与探究能力,试卷最后一题,验证细胞质遗传、育种方案,如何判断转基因大豆成功。(2)获取信息能力,如选择题3、5、30题等等。
这些能力考查不是空中楼阁,支撑这些图文表格的基础知识都能在教材上找到依据,只是考察者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并要求学生分析提炼此信息,这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能力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达成的,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这就要且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思考怎么去训练学生的能力。
如何训练学生的能力,第一要找准“素材”,在我们的教材上就有很多表格,曲线。我有点忽略书上的表格曲线,觉得这写图形很简单,学生应该没得问题,事实却不是如此,学生的表达及分析曲线表格的切入点很欠缺。我们应该从最基础的训练,要认真对待书上的每一图形,要给足时间让学生分析解读要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二,应该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巩固分析曲线及表格的方法。
除了这些是试卷中直接反应的问题外,我在认真分析试卷后结合自己之前的教学情况还有如下感受:
1、 课堂不能满堂惯。教师一节课都讲看上去我们没有浪费一分钟,其实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接受东西也是有限的,一堂课40分钟不可能完全都能接受,所以我们在每一节课都应该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次理解内容。但是留给学生的这个时间你教师一定要跟学生明确任务,毕竟学生自制力不行。在这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会问你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恰恰是刚才你讲的他没有弄懂的问题,所以这几分钟的留出是值得的。
2、 一节课下来应该有个归纳总结。总结什么内容呢?总结这节课的知识框架,总结究竟那些是该学生记忆的,总结做题方法。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很难准确抓住老师的重点,感觉一节课都是重点都是要记忆的。
3、 习题的评价。本来高三的内容不是新内容,这个时候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学生说出为什么,不该在是老师讲解为什么。所以在评讲习题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说出本题的考点,错误的原因等等。
关键词: 生物实验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生物学首先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发展生物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也将实验与探究能力[2]作为四大能力要求之一。虽然师生重视,但学生掌握依然不佳。笔者通过构建“建模―仿模―强模―总结―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生物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1.建模―仿模―强模策略
在高考实验设计题中,学生认为最难得分的地方通常是实验步骤的设计,如教师在日常实验复习中为学生提供常见的、可操作的得分要点,让学生模仿并坚持长时间训练,条件反射地自动生成“实验步骤设计模型”,从而使学生轻松走出“得零分”的不利境地。
1.1建立模型
真正的实验步骤千变万化,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预先给出理想化的实验步骤,将每一步的本质特征与得分要点明细化,建立答题模型并训练学生。下面为活体培养类实验答题模型:第一步:分组(采分点:随机、适量、均分、生理状态一致;一般要有对照组和实验组);第二步:初步处理(采分点:前测、施加自变量等);第三步:培养(采分点:一定时间、条件相同且适宜;控制无关变量);第四步:观察、记录(采分点:因变量表达形式);第五步:结果分析与结论(采分点:结果是“看”到的实事,结论是响应实验目的、经逻辑分析得来的理论化的结语)。
1.2模仿模型
在学生已经充分接受以上实验步骤模型并完全了解后,学生就会对该类问题的结构形式和解决方法形成特定的解题模式。此时,教师就可精心编写一些难度逐渐加大、形式相近的题目让学生模仿。
例1.现有如下材料,请设计实验说明当动物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时,静脉注射葡萄糖可缓解症状。材料: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数只、1mL注射器、50%葡萄糖水溶液(每次用量0.01mL/g)、用酸性生理盐水配成的胰岛素溶液(2U/mL)(每次用量0.1mL/10g)、酸性生理盐水。实验步骤:
①获取实验材料并分组:取数只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同时注入等量的?摇 ?摇?摇?摇溶液,当?摇?摇 ?摇?摇时,备用。②实验组:甲组小鼠及时从静脉注入?摇 ?摇?摇?摇。③对照组:乙组小鼠同时注入等量的?摇?摇 ?摇?摇。④培养观察: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培养,观察小白鼠情况。
通过此类模仿训练,学生会更深刻地体会所建模型,尤其是具体化使用的经验,将其化为己有,从而增强自己解决此类试题的信心与能力。
1.3强化模型
模仿是一种机械的使用过程,如果只模仿,学生就只会照搬“模型”而不懂得灵活运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多得分,还要求学生多联想、多迁移、多探究,主动去实验室动手实践,强化自己的思维,从而拥有“个性化”的实验步骤模型。
例2.现有小白鼠4只,1mL注射器、鼠笼、胰岛素溶液(酸性生理盐水配制)、酸性生理盐水、50%葡萄糖溶液。已知注射了胰岛素的动物最好放在30℃~37℃环境中保温。请设计观察胰岛素增高时出现惊厥现象的相关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四只小白鼠饥饿18―24小时。通过这个完全由自己独立完成的实验步骤的设计,学生真正明白每个实验步骤的真实意义,如如何控制好无关变量、如何合理施加自变量、何时前测与后测等。从逻辑思维与实践操作两个层面上完全同化“实验步骤解题模型”,提高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
2.总结实验规律策略
高考实验题的考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题目中走出来,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并逐一击破。例如,实验考试中关于实验目的和变量的考法十分常见,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寻找规律。
2.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变量
实验的变量有自变量、无关变量与因变量,是高考中“变量分析”的常考内容,这些变量的确认既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实验,又可让学生找到实验步骤设计的突破点。这些变量或以隐性内容或以显性内容存在,并服务于实验目的,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找到。
例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该实验的目的是:?摇?摇 ?摇?摇。分析:自变量:?摇 ?摇?摇?摇;无关变量:?摇?摇 ?摇?摇;因变量:?摇?摇 ?摇?摇。
解析:这道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本实验的目的已经很清晰,那么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直接从实验目的――“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出发,分析出三大变量,从而提高学生找准其他变量的能力。
2.2根据实验步骤确定变量
实验步骤是为实验目的服务的,它直接关系实验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因此,在实验步骤中必须严格控制好无关变量,充分体现单一变量原则,完全展现因变量。只要抓住自变量,就容易突破对各种变量的分析。
例4.某同学按以下顺序进行实验操作:第一步: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编号甲、乙、丙;第二步:将甲乙丙3支试管分别放入37℃、沸水、冰块处理;第三步:分别先加入1ml唾液淀粉酶,后加入1滴碘液并观察。
分析:自变量:3.迁移应用突破策略
广东高考考试说明将29个实验定为高考必考实验[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掌握相关操作,并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综合运用,也就是要求学生形成实验思维。
例5.(2013广东)某新能源研究兴趣小组尝试用木薯块根的淀粉制备燃料酒精。他们用酶将木薯淀粉讲解成单糖。查阅资料后,安装的酒精发酵装置、采用的发酵条件。(节选)
(3)检测后发现,尽管酵母菌菌种合适、淀粉酶解物充足、操作正确、发酵温度和PH值适宜,但酒精含量(+)比预期低,我们展开了讨论,认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请设计试验对此因素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结果(用表格形式呈现;用“+”表示酒精量,最高含量为“+++++”)。
(4)请对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解析:此题高考平均分才6.24分,得分率才0.39。给新高三的学生做,得分更低,尤其是第(3)问学生更无从下手,因为学生找不到自变量与无关变量。因此,讲解此题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先解决如下问题。
(1)回忆与酵母菌相关的实验知识: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②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③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的产物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如下问题:①酵母菌的哪种呼吸方式可产生酒精?②淀粉量一定时,产生酒精的量取决于哪些因素(要求从酵母菌自身特点、培养时间及环境条件方面思考)?③淀粉和酵母数量一定时,产生酒精的量取决于哪些因素?(3)完成2011江苏卷节选题: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各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曲线BC段酵母呼吸的方式为4.结语
当前生物实验教学困难重重,主要是实验内容多、学生动手机会少,学生缺少实验逻辑思维能力。但只要老师们肯想、肯钻研,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日常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把生物实验教学放到真正重要的位置并与生活相结合,开齐、开足、开好生物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目的肯定能达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关键词: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
2016年广东省全国卷考试,到目前为止,山东、福建、重庆等省份都加入全国卷。虽然考试大纲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是试卷结构、知识点考查的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纵观近三年全国卷I生物非选择题部分,试卷结构总体稳定,知识点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识,又注重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试卷结构安排
理科综合试卷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生物总分为90分,一共12道题,题目的序号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其中,1~6题为生物选择题,分值总共为36分;29~32题为生物必做题,每题的分值在8~12分之间,分值总共为39分;39~40题为生物选做题,这两道题目二选一,两题的分值都为15分。总的来说,试卷的结构稳定。
从非选择题知识点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题考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识,如代谢、遗传规律、调节、生态系统等。选做}中,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运用,选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在必做题中,重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往往一道题目结合多个考点,而且必做题的内容都是必修1-3。而选做题中往往找准一个点,进行小范围知识的详细考查。同时,具体问题会与必修模块联系,进行知识点整合。
二、剖析试题考点
对非选择题进行分析,发现知识点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基础知识的简单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考试大纲的要求范围内,覆盖面比较广,还有各种能力要求,但是考题并不意味着难度都很大。从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选择题,每一年都会出现,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识点的识记情况,这一些只需要学生回顾起知识点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题目难易程度如何,学生都要有信心,这样,容易得分的点才能拿下。
2.知识点综合考查
全国卷的试题,会在一道题目中考查多个知识点,让学生内化知识点的联系和网络化构建,重点进行生物本学科知识点综合考查。如2016年31题,同时考查学生免疫调节、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相关知识。在知识点综合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懂得知识点联系,而且要通过比较、分析对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综合考查的难度。
3.创设情景,创新考查形式
在考试的过程中,学生会觉得试题比较难,除了本身的知识储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全国卷考题中经常采用新颖素材,创设各种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识点采用新角度,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提升了考试难度。如2016年31题创设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调节;2015年31题创设了一个生态系统情景;2014年31题,创设了小鼠实验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个知识点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题和2016年30题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内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实验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标图的形式,考查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能力。
4.学科特点突出,体现生物素养
在全国卷的试题中,关注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人体疾病和健康、生态建设等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际的问题背景下关注生物学。在题目中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曲线分析、实验探究等能力,让学生综合分析后,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考查,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却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懂得运用,对待问题有自己正确的看法,同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策略
根据试题考点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对复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回归课本,吃透基础知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沉迷于题海战术,脱离了最重要的教材。从考试大纲来看,所有的内容都是源于教材,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重视教材。在考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讲解题目时,学生经过老师讲解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填这个,此时,学生对知识理解还是不够透彻。因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如遗传规律,学生很难明白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如2014年32题(2)要求学生写出预测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结果需要满足哪三个条件时,学生就不知所措。老师讲清楚知识点后,可以以基因为中心,教学生进行拓展,联想起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伴性遗传、中心法则、基因频率计算等,形成知识串,温故而知新。
2.认真审题,规范作答
学生普遍看题比较马虎,扫一眼,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们仔细分析试卷会发现,题干给的信息对解题是有提示作用的,在问题的设计上是有层次的,步步加深。因此,学生认真审题,能更好地了解出题人的考查方向,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学生在做非选择题时,经常出现各种错别字,如“神经递质”写成“弟”“第”“乙烯”写成“希”“稀”等,因此,要端正态度,要注意课本中专有名词的写法。不少学生在语言的描述方面不通顺,因此,平时要训练语言表达和措辞,学习如何概述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实验,在做题时要先把知识点找出来,然后进行合理的语言组织,再填写。
3.多练,善于总结错漏点
想要提高分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把握课本的主干知识,了解知识的考查方式。同时,对同类的题目进行总结,归纳作答的方法。建议同学们做题时,准备一本错题集,把自己做错的题目整理成册,从错题集中找出自己知识的错漏点,及时回顾课本。老师也可以通过练习,得知学生知识短板,课堂上再次强调,巩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关注生物热点
生物知识源于生活,是一门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分析全国卷的试卷特点时,不难发现我们的命题人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新闻热点,可以尝试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我们的生物素养,也能让学习充满趣味。
高考,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根据大纲和考试要求,进行全面的复习,不断提高自己综合、创新、逻辑推理等能力,培养自己的生物素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更加有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龙.近三年新课标理综卷I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思考[J].中学生物学,2015,31(10).
【关键词】高中生物 高效复习 教学策略
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复习课教学任重而道远。新课标高中生物的知识点众多,复习过程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巩固与加强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复习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分析,保证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准确合理的运用与推理。在对于生物学科的复习时,需避免复习知识点的记忆混乱。学生在高考前的复习阶段不仅时间紧迫,而且任务繁重,要抓住复习的重点,提高复习的效率。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复习的效率,是学生和教师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高中生物的高效复习提出几点思考。
1 掌握命题原则及考点
在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详细解读《考试说明》,使得学生们能够了解近些年来高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纲考点。学生从近年真题中了解考试范围、试题类型等信息后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而保证生物复习的高效性。
2 夯实考点基础
掌握课本教材的基础知识是学好生物的根本,生物复习的效率更是取决于掌握基础知识的多少。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需对考点知识加以整合,使得学生可以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理解和记忆;学生应在各章节的复习之后,尝试对各考点知识整理,选择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对考点知识的理解。
例如2012年上海卷生物试题选择题的第一题:根据细胞形态判断哪个细胞最可能发生连续分裂。这就要求在复习细胞知识点时,学生能分清不同生命系统的细胞,有着怎样的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分裂方式。将知识点归纳到一块,引导学生掌握同类考点的本质联系。许多考点在复习的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掌握知识,并发现局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弄清教材上知识点的结构,建立系统的知识复习计划。
3 详解典型例题
掌握典型例题是生物复习的一个重点。教师在对典型例题的分析讲解时,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提示和引导,对例题积极思考和分析。题目是多变的,学生只有自觉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举一反三,一点即通,最后完全掌握典型例题。这样生活课程的复习不仅仅是一个已学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扩展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2012年全国卷生物选择题第二题中主要考查了选择正确的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叙述。该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主要要求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掌握。首先在这一题中,学生们需搞清楚DNA和RNA是否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质里;其次需要明白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在暗反应阶段消耗ATP;然后需明白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是由细胞通过呼吸作用生成的,真核生物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而后两个阶段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最后要知道酶具有专一性,线粒体和叶绿体基质中所含的酶不同。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析比较,要求学生能在两者的众多信息量中抓住重点,理清头绪,从而找到突破点。
4 控制练习量,阶段性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的复习,知识点中的适量联系必不可少。由于时间紧迫,要注意控制联系的数量,并要进行阶段性的反思总结,巩固所学。根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高中生物复习时可以选用一本生物复习用书和一份含专题复习的辅导周刊足以应付高考。题海战术不过是庞杂的资料毫无规律地堆积在一起,不仅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还影响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和学生需要控制联系的数量,保证联系的质量,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典型例题,可以让学生多做几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适时改变同一问题的出现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为了保证学生对复习知识点有效的消化吸收,学生需要抽出时间做阶段性的总结。对一个阶段复习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保证可以牢固地掌握,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
5 积累错题,关注缺漏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积累错题,是学好生物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高考复习阶段,学生根本没时间把以前的题目都拿过来看一遍,这就需要学生每次在考试和练习中,把典型错误题型积累到自己的错题集里面。一来经长时间的积累,学生对于自己在哪方面的不足有很好的了解;二来阶段性的反思总结,会使学生对这些错题产生很深的印象。这样保证了复习的高效性,科学而系统对自己缺漏的地方进行弥补,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得心应手、超常发挥。
总之,在高中生物复习中,教师需培养学生对考点全面掌握,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规律,获得新知。适量有针对性的习题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因此教师也要设置好复习题目的整理。通过指导学生规范答题,合理运用时间,保证学生在生物学科上实现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宋绍证.揭示高中生物复习教学中的误区[J].新一代(下半月),2011(7):151.
[2]李腊,徐小艳.高中生物复习的概念图应用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2(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