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时间:2022-08-05 22:25: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教师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音乐教师研修总结

第1篇

但是,近几年由于受教育系统考编的影响,我园师资流动比较频繁,每年会有大量新聘教师入园,90%以上为年轻教师,体现为:音乐教学经验不足、组织能力不强,组织方式不丰富。加上音乐教学活动形式活泼,幼儿在活动中往往表现情绪激动、行为活跃,这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因此,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幼儿园前进的动力。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全员提高为目标,紧紧围绕幼儿园的音乐特色这一中心点,开展了以“分层研修,连环跟进模式”的校本研修模式。

一、团队分组,明确音乐研修方向

为了实践并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分层研修”的培训模式,首先要了解教师现状,帮助教师梳理自身专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制定合理的成长规划方案,并扎实理论、提高技能,从思想上、制度上保障课题工作的顺利开展。

1.健全制度,营造音乐研修氛围

为创设良好的研修氛围,我园从规章制度入手,结合分层研修实际情况,革新了分层研修、师徒结对、三优考核、课例研修等《教师分层培训系列制度》,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奖励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宏观上调控研究过程,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们研究的主观能动性。

2.合理定位,构建音乐研修组别

我们根据教师教龄、教学能力、音乐专业技能、所获荣誉、科研水平等各项指标,通过教师们自我定位、领导考核等方式把全园教师评定为一至五星级,分别为组、起航组、搏浪组、远航组、领航组。每个星级的教师组成相应的研修小组,根据各组发展目标,分层培训。

3.调研访谈,把脉音乐教学现状

实施分层研修前对教师的音乐专业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它能为研究者有效而合理地开展研修指明方向。调查的内容包括教师对音乐课程的认知程度、对音乐教材的理解、对音乐教学策略的掌握等。调查的形式主要包括:集体或个人访谈、问卷测试、课后测试等,根据统计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

二、研修分步,开展全面递进培训

通过对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我们制定出每一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和目标,选用适宜的培训模式,形成“连环跟进、螺旋上升”的培模式。

1.训赛活动常规化,扎实基础

为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尽快提高,分层培训实施以后,每组制定相应计划,定时定点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能考试、课例研讨等活动,使训赛活动常规化、规范化。如每学年的分层音乐教学考核,组教师学习录像上好模仿课,启航组教师参考教案上好达标课,博浪组教师自编教案上好优质课,远航组教师发挥特长上好示范课。

2.研修重点具体化,各有所长

音乐课程教学内容多,重点不同策略不同,教学的难易程度也不同。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课例研修为载体,根据各组的教学经验制定了相应的研修目标和内容,明确研修课的主要模式,使音乐课例研修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不同层级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如我们要求组教师能上好模仿课,上模仿课能让青年教师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少走弯路。我们将本园优秀音乐课例录像、网络上优秀音乐课例以及名人名家的优秀课例收集在资源共享库中,供青年教师搬课。

3.研修内容专题化,全面提升

根据当前教师存在的某种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问题或某个音乐课型等确定有预案、有目标、有过程、有反思的研修专题。每学期大教研和分层教研根据专题预案中的目标、内容、形式和实施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如:音乐欣赏专题研讨制定全园的大专题策划和各分层组的小专题策划。先由教研大组集中学习理论、邀请专家讲座、开展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再由各分层组根据本组幼儿年龄特点进行一课多研等课例研讨,最后各组在全园作展示。通过大组学习、小组研讨、集中展示,使音乐教学研修专题学习得以落实。

三、研修分式,促进教师全面提升

分层研修全面实施后,为使研修全面开花、全员参与,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我们开展了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自主申报考核课,逐层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每学期幼儿园会倡导全体教师申报音乐考核课。在教师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统一编排考核课的教学时间、考核人员,在考核期间,每位教师必须参加研修7个教学活动的观摩、评析,并上交评析意见。对考核中不合格教学活动,由研究团队进行重构,并进行反败为胜课例的研讨,直到考核合格;对考核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音乐教学研修在全园持续、深入地推进了4年,促使每一位教师通过亲身参与教学改进和研究活动,来体验音乐教学的快乐,明确自己教学改进的方向。

2.师徒结对互助课,快速提升反思评价能力

随着分层研修的全面展开,我园教师群体的教研氛围逐渐形成并呈现良好态势,师徒结对“1+1”教学互助课应运而生。所谓“1+1”教学互助课即教师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组成教学研究小组。我园以师徒结对中的师徒和分层教研组长2~3人为互助组的形式开展。互助课针对教师申报的音乐考核课,在申报教师个人行为上对其进行教案分析―教案重构―教学研讨―方案修改―再次上课―总结反思的过程。通过互助组教师之间面对面、手把手的评价、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专家引领特色课,重点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第2篇

一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第3篇

一、专家引领,明确器乐教学研究方向

课题的研究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线教师不乏实践经验,亟需理论层面的指导。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求助了多位国家级的课程专家。通过专家的引领我们认识到:课堂器乐教学有别于一般的器乐教学,其“大众性、学具性、辅”的特征,要求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教学。课堂器乐教学只有在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创新的过程中,才能形成一套融于常规教学、凸显自身优势的教学模式和实施方法。我们还认识到,有效的器乐教学比“本能的歌唱”更有益于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器乐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应以“班级合奏为主”;器乐教学可以融“识谱教学”于“演奏表现”的过程之中。

二、提高技能,保障课堂器乐教学实施

考虑到器乐教学实施的可行性,青岛市选择“竖笛”作为普及型的课堂乐器,它的演奏要求“轻轻吹”,具有很好的德育功效;它的品种繁多,为课堂器乐教学延展到课外创造了条件。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音乐教学的直观性特征,要求音乐教师除了具有教师应有的素养以外,还要掌握学科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示范好教学内容,才可能感染学生,从而引领他们走上艺术实践的道路。为了尽快达到这一目的,各级教研员首先统一了认识,在紧接着进行的各级培训中协调方方面面,为竖笛培训创造条件。培训是综合的、系统的、渐进的,从认识欧洲八孔竖笛开始,不仅观摩了竖笛大师的演奏,学习了竖笛演奏的基本方法,随着培训的进一步深入,还对竖笛乐队的排练及竖笛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了互动式的培训与研讨。教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参与课题实验,完美音乐课堂”已成为我市广大一线音乐教师的共识。

三、立足课堂,提升全体学生音乐素养

根据课标理念和音乐教学与器乐进课堂的规律,我们将竖笛教学的主阵地放在音乐课堂上。为尽快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练习演奏、尝试识谱、辅助学唱、记忆主题、参与律动、为歌伴奏、融于合奏,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学习音乐的无穷乐趣,并始终处在“我感兴趣――我要参与――我很快乐――我能成功”的良性循环中。加入乐器演奏的音乐课堂教学,使得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课堂情绪热烈高涨、师生互动有声有色、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更多的教师积极地加入到这一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妙招层出不穷:“竖笛操”使学生精神愉悦,“二声部”变得易学,“一起来”让课堂活跃,“唱伴配”在实践中提升。课堂内外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

四、师生同行,融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的潜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将课堂器乐教学延伸到课外,融音乐教育教学于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树立大音乐的观念,调动校内一切积极因素,共同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在校本课程开发、学生社团建设、选修课程开设、教师专题实验的过程中,根据各课题实施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班主任、任课教师、青年教师参与演奏的方式,为“器乐教学奏响校园”提供多方面的条件,使器乐演奏成为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以青岛市李沧区为例,为了在全校形成人人吹笛、班班笛声的局面,青岛永宁路小学教师先行,学校出资成立了由16位各学科教师组成的“‘笛韵’教师竖笛乐团”;湘潭路小学也成立了十多人的“‘春梅’教师陶笛乐团”。在教师乐团的影响,李沧区的多所中小学校的学生竖笛乐团也纷纷建立。这些乐团都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由一些竖笛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学习型组织。这些社团每周都会有固定的合作排练时间,音乐教师会适时给予指导。大家在竖笛技能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能力,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这小小竖笛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增强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

五、拓宽思路,构建音乐教育教学殿堂

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青岛市借助器乐课题实验阵地,积极推动“器乐进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

第4篇

一、课程设计应是专业化和个性发展的融合

研修培训面对着个性鲜明的教师,所以,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对学员进行需求分析。如果缺乏对教师语文专业作针对性分析,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就缺乏实用性和全面性。就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以专家讲座为主要板块,把宏观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作为研修课程核心,不顾“语文”的特性,内容空洞而枯燥;有的虽以语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和反思培训开展研修,但如“蜻蜓点水”,研修形式呆板,不顾学员的个性,理论和实践成了“两张皮”,学员在研修培训时叫苦连天。

此处的“专业化”,指“语文”的“专业化”,其实质是紧扣语文学科特点,全面提升语文教师读、写、听、说、用的能力,以及调查研究、收集和筛选信息能力。作为母语教学,语文专业化应是研修课程设计的主线。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准确定位语文专业内涵,体现对语文专业化内涵的理解,把一线名师和一线教师对接,如设置课程模块有:“语文教育史漫谈”“名师心路历程”“教材研究探寻”“语文小专题研究路径”等等,充分利用语文专业研究最新前沿信息,用身边语文名师较高的哲学境界、广阔的视野,促进教师思考和感悟。笔者在具体的培训中,通过语文名师进课堂,在具体课例中感受名师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学个性化研究”“写作教学本位回归”“古诗教学本真”等具有语文专业化实质的研修课程,由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专业化内涵,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由于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者教龄一般在8年以上,但他们同时承担了繁琐工作,研修学习的质和量得不到保障,合格教师要进一步成为骨干教师,还需要系统吸纳学科前沿知识。为此,还应增加“儿童文学发展与语文教育”“漫画、绘本与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发展史”“西方母语教材解读”等专题,增强语文课程时代性内涵,加强教师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意识。

也有的语文研修课程的设计,虽然也以语文教学设计为主干,3年一轮的培训以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教学设计的讲座和课例分析为核心,看似满足学员在教学实践中的需求,在部分学员评价中获得好评,但没有满足语文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需求。语文研修课程设计还要充分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行动,以教师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研究中进行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语文课程设计,切实落实教学行为跟进和全过程反思,融合教师语文的个性发展。

作为全程培训设计,应站在一定的高度,对教师个性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对于他们暂时还没有意识到的、深层次需要的内容只能采取多角度培训方式,甚至布置量化要求,使学员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如一些骨干教师,可在设计“同课异构”“与名师同行”等研修主题中,充当主角和专题发言人,给他们提供提前研修的机会,并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语文教学研究的要求,完成比一般学员难度大的语文教学设计及更有理论深度的语文教学反思小论文。而对专业意识较被动、教学积淀较薄弱的教师,可在设计“教材研读”“语文的观课和评课”等研修主题中,多给他们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留下足够的时间,为他们解答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惑,要求他们完成小学语文教学法有关的知识梳理的小论文。

设计语文研修课程模式,应立足于调动教师自我反省意识、研究的态度和及时的经验总结,如在语文研修设计时,把“集中研修”和“在岗研修”相结合,如“学员献课及研讨”“与名师同课异构”等,专家和名师一线引领,和名师、专家合作备课、听课、评课、全程跟进。让教师建立理性思考,用语文教育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在生动、鲜活的案例背景下的情景学习,正切合建构主义学习观,让教师参与到真实情景中学习,形成有效培训。当真正形成了独立的研究意识和反省思维时,教师才能成为骨干教师。跨学科语文课程研修课程设计,将使教师体会到生命质量与教师职业发展是多赢的,并力图丰富教师职业和生活情感,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语文教师丰富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活跃的思维,将有益于面对鲜活的学生和来自各阶层的家长,在解读教材、分析问题方面就可以高瞻远瞩、收放自如,面对日益综合化的课程时”,[1]就“有源头活水来”。

二、课程设计应为教师实现身心和谐发展服务

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灵魂。但是,现在的一些课程设计未曾顾及教师的身心和谐发展,只是从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层面考虑,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员需求不够了解,缺乏对教师身心发展的分析,没有对学员进行“量身打造”,忽视了语文教师身心发展的需求。比如,有的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只是设计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研究,缺失对教师职业情感、职业内涵和价值观的研修,没有关注教师作为社会性的人,作为独立成长的个体,课程设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教师个人的生活,教师的生活本身又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有研究认为“单一的教师职业发展,势必人为隔离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性,使教师陷入双面人格的冲突中”。[2]可见研修培训应为教师身心和谐发展服务,其内核还应以教师身心和谐发展为终极目标。

如设计“教师课例反思研究”课程模块,并设置完整而科学的“跟岗研修”制度,让一线名师引领,师徒结对。基于基本观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的反思技能和反思技巧,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习惯,养成教师的研究意识”,[3]如设计课程“语文教师小专题研究”“语文校本专题研究”等,梳理教学实践中的兴趣点或困惑点,进行小切口专题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明确其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及职业发展水平,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动态的发展心态。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面力求宽,内容尽量丰富。如心理学类,“语文教师心理调试与幸福生活”,艺术类“书画艺术与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口语艺术和社交礼仪”“人际交往和理财技巧”,适当增加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专题,拓展教师视野,满足教师身心发展和谐需求。

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应成为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主线,通过与名师“同课异构”实践和研究,名师的教学风格渐渐渗透、滋养教师,而不是简单的复制。这样站在名师肩头,语文骨干教师的素养会渐渐提高。同时,设计研修课程应以经验总结和反思研究为核心。如:设计研修模块“教育名著解读与欣赏”“教育电影赏析和反思”等,学员共同阅读古今中外经典教育名著,共同观赏电影《地上的星星》《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等,通过研讨书中蕴含的语文教育教学的细节,通过影片中感人至深的画面,从另一个角度,打通教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的通道,形成属于自己的有效的语文教学反思,形成教师个体的教学智慧。如电影《地上的星星》所描述的情景,一个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有了教师的点拨,重建信心,找寻到阅读的兴趣。有试听冲击,有画面感染,有同行感同身受的研讨,并从中反思我们语文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将让教师的身心滋养在名著、音乐、美术和多元视角、多元文化中。

三、课程设计应为教师搭建全方位的交流和共享平台

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制度的建设及评价体系形成尚处于理论研究层面,操作层面缺乏一定的引领和规范,处于自发、自为实践中,缺乏课程研究和开发自主性,整个研修过程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如何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应关注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进行系统研究和成果提炼。

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缺乏专业性操作指南,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虽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虽体现出一定的针对性和地方特色,但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尚未形成系列专业化操作体系,没有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比如,有的研修课程设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修呈序列化,但学员在研修期间的实践和反思如何及时得到反馈和交流,学员平时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与研修如何对接,如何及时整理和资源共享,尚处于混沌状态。

搭建全方位交流和共享平台,应是语文研修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发挥参与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将获得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的补充,在同伴的思想碰撞、交流中,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

语文研修课程设计应以搭建交流和共享平台为主线,课程设计的专题如“精彩瞬间”“我读童书”“聊书吧”“书画赏析”“音乐涤荡”“语文教学细节回放”等等,激发教师进入交流平台,分享和共创鲜活教学资源。交流和共享的平台,将见证教师的成长,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语文研修培训课程设计还应“关注教师理智行为、健康的体魄、渊博的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儿童的热爱和了解、对学校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教育事业和现有生活方式的选择”,[4]发挥共享平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由于参培教师个体呈现出差异性,有一些教师,热爱教学事业、热爱学生,具备较高职业道德,“特别是在实践中形成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方法论知识,他们初步把握了本学科、本专业发展的动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5]同伴互助的课程设计平台,形成培训学员“精英团队”,通过长期而有专题的互动交流,将起到双赢的效果,也会为教师成为学者型名师做好储备。

研修培训课程设计,应搭建高效有层次的交流平台,分层次设计交流和共享的主题,从初级的“会话沙龙―每周一书”,到中级的“习作探寻博客”,再到高级的“语文的知和行(电子图书)”等,用同伴互助、导师引领方式,让教师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拓展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这种方式,比集中的理论讲解,更易被教师理解和吸收。设计研修专题,可从初级的群聊话题“语文课外阅读”“面对网络阅读”“我看娱乐文化”等,到较复杂专题呈现如“名师教学风格启示”“教师下水习作赏析”等。还可汇集、整理、出版参研教师的随笔或文章,把语文教学方法和研究,渗透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还应在平台交流和共享中,设置讨论专题,加强纵向的理念引领,如“名师教学风格解读”“教师职业规划”“儿童绘本阅读研究”“语文与网络语言”等等。在交流和共享中,参培教师以其原有的文化积累和教育教学经验,去填充、确定研修课程设计中的空白点和定点,从而丰富和延伸语文研修课程内涵和空间。同时,与名师同行的教师常态性的教学实践,将形成语文学科发展共同体。

虽然在课程设计方案中出现了“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等培训方式,课程设计也千姿百态,但语文研修课程设计,针对语文教师,“什么是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参与式?”“语文课程设计及实施的互动式的内涵和呈现方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亟待研究和探索。再者,如何从学生层面去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效果,需要持续实践和跟进研究,寻求切实有效、科学的操作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张进宝,宋媛.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估[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8).

[2]苏尚峰,张景斌.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J].教师教育研究,2011(3):23-3.

[3]谢维和.教师培训:补充还是转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

[4]邓睿,王健.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催生教育家的现实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第5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市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市教研室教研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以深化课堂改革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提升我校教研品位,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而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稳步、高效的推进;

学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规工作有序有效;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教师自身研修,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后的反思、研讨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实验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做好语文、数学结题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先导作用。

4、组织教师组织各级教学比武、学科竞赛和论文撰写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5、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提高,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6、坚持不懈地开展教研检查、督导、总结评优工作。

7、组织六年级组教师迎接毕业考试。

四、具体措施

1、塑造行风形象,强化服务意识。

育人德为先。

本期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们理解和遵循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使教师们能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走上名师成才之路。名校靠名师支撑,名师靠学校培训。由此看来学校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是何等的重要,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期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如,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让老师外出学习返校校后再进行汇报,可采用讲座、上汇报课等形式。

②我们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多渠道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术沙龙、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中去诠释课改理念,真正实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认真组织校内随堂听课、示范课、外出观摩课、比武课等活动,把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对高师课堂的点评与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在观摩、比较、分析、反思中实

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③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④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加大实施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

a集体备课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都要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人员,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教案,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通过集体研讨,可形成一个集体教案,也可以形成几个充满个性的教案;

b切实继续抓好“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备课组、教科室的作用。“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课例多人上”,即集体备课??第一人上课??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课??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课,直至满意为止,从中探讨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课例一人上”,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对某一课例进行反复研讨、修改、汇聚集体智慧,从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课”、“样板课”,这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反复观看上课,亲自参与反复评课、研修,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群体化,把教师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让每位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员”转化。

c着实抓好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请实验老师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结题工作,写出可行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结题总结报告,争取获奖。

3、加强教研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①听课:可采取互听互评方式。学校举行教研课、示范课、比武课每个教师必须参加听课、评课,并作好听、评课记录。每期每个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人员不少于20节。

②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避免教学上出现原则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训练题密度适中,并分层次进行,不拖堂。提倡教师做到课前温习教案,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贮备课。我们将随时抽查,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继续抓好语、数中考、期考的命题及试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级的迎考工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教研组长每月认真及时地组织教师开展质量研讨会,

④督促各教研组开展好组内研讨课、以

及学科活动。

4、强调音乐、美术、体育和科学等学科的特色教育,继续组建各种兴趣小组。

共2页,当前第1页1

①近几年来,我校特色教育得到了上级部门、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本期更应上好体育、美术、音乐课,广泛开展各种体育活动、书画展览、舞蹈、声乐和器乐技艺表演,力争在各级活动中再创佳绩。

②历年,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开创了我校新局面。周彬、侯晓云等老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培养了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维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技能,学生在自然操作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希望今年再接再厉。

5、鼓励优秀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发挥助人为乐的精神,对身边的老师进行“传、帮、带”,大家共同提高。

第6篇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教育强市会议精神为指导,在市教研室教研工作精神的指导下,以深化课堂改革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为提升我校教研品位,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而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稳步、高效的推进;

学校教研管理具有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

教研常规工作有序有效;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1、切实加强教师自身研修,提高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2、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将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学习、研究以及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后的反思、研讨作为校本研训的重点来抓,从而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加强实验课题研究的实施管理,做好语文、数学结题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科研的先导作用。

4、组织教师组织各级教学比武、学科竞赛和论文撰写活动,促进教师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5、改革评价制度要求,建立促进学校发展,教师提高,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

6、坚持不懈地开展教研检查、督导、总结评优工作。

7、组织六年级组教师迎接毕业考试。

四、具体措施

1、塑造行风形象,强化服务意识。

育人德为先。

本期我们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们理解和遵循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从业准则,使教师们能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真正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

2、抓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让教师走上名师成才之路。名校靠名师支撑,名师靠学校培训。由此看来学校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是何等的重要,为了学校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本期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部门组织的各项课改培训活动,如,请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让老师外出学习返校校后再进行汇报,可采用讲座、上汇报课等形式。

②我们要分析研究目前本学科课堂教学的现状,多渠道引导教师以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课题,以学术沙龙、课堂观摩、主题研讨、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分析与评价中去诠释课改理念,真正实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认真组织校内随堂听课、示范课、外出观摩课、比武课等活动,把对课改理论的学习、对高师课堂的点评与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在观摩、比较、分析、反思中实

现理念与行为的有效转化。

③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用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感染、熏陶教师。

④加强对新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加大实施新课程的宣传力度。具体做法是:

a集体备课每4周不少于1次,每次活动都要做到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人员,每次集体备课先由中心发言人钻研教材,搜集资料,精心设计教案,作中心发言,然后组内成员交流意见,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头上课,再课后集中反思。通过集体研讨,可形成一个集体教案,也可以形成几个充满个性的教案;

b切实继续抓好“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的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备课组、教科室的作用。“一课例三研讨二反思”方法有二:一是“一课例多人上”,即集体备课――第一人上课――反思、研修――第二人上课――又反思、研修――第三人上课,直至满意为止,从中探讨出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在全校推介,真正达到教学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一课例一人上”,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全校教师对某一课例进行反复研讨、修改、汇聚集体智慧,从而打造出我校的“精品课”、“样板课”,这样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的教学研究活动,

通过反复观看上课,亲自参与反复评课、研修,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研究群体化,把教师引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中来,让每位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员”转化。

c着实抓好课题实验,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请实验老师在课题负责人的指导下本期做好后期的结题工作,写出可行性强,实用价值高的结题总结报告,争取获奖。

3、加强教研常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②上课:严禁教师上课无准备、无教案,克服课堂教学随意性。避免教学上出现原则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训练题密度适中,并分层次进行,不拖堂。提倡教师做到课前温习教案,课中调整,课后反思,平时要有一周以上的贮备课。我们将随时抽查,推门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③继续抓好语、数中考、期考的命题及试卷分析工作,尤其是六年级的迎考工作。我们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弥补教学不足。教研组长每月认真及时地组织教师开展质量研讨会,

④督促各教研组开展好组内研讨课、以

及学科活动。

第7篇

“国培计划(2013年)”贵州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是贵州省举行的第4期培训,时间2013年9月14日-12月4日,为期80天,分为“集中研修”15天、“跟岗学习”30天、“总结反思”15天、“返岗学习”20天4个阶段。“培训”由贵州师范大学承接,地点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宝山校区。笔者是农村边远山区一所普通中学的生物专业教师,有幸成为本期学员参加生物学科的培训学习。通过国培80天的培训学习,有许多感想,感触颇多,有许多话想说,现就学习目标、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收获4个方面谈谈个人培训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习目标

农村学校的教师难得外出学习、培训,“国培”是一次绝好的自我学习、提升机会。出发前,我在想,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要辜负了国培,浪费了一个难得的培训指标,要带着任务、带着目的去学习,要向教育专家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向发达地区的学校学习,学习他们新的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教育智慧、教育技巧;要向环境学习,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开阔眼界、开阔视野。因此,我定的学习目标是: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学习别人的教育智慧。

二、学习时间

在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跟岗学习阶段,学习任务重、内容多、时间紧,学习时间具有“两黑”特点,一是早上起床时天黑;二是学习结束时天黑。

集中研修学习、总结反思学习阶段,在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学习,学习时间为早上8:00——12:00,下午14:00——18:00(或18:30)。跟岗学习阶段,跟岗的学校离我们居住的贵州师范大学宝山校区较远,早上到校,上班高峰期堵车严重,需1-2小时才能到达,必须6点钟起床,6点半出发。下午5点半放学,下班高峰期,返校时天已黑。因此,国培学习的学习时间特点是一日两头黑。

三、学习方式

跟岗学习阶段,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跟岗学员在校区内可以自由听课,不局限于指导教师的课,给了我们学习上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因此我们跟岗学习阶段的学习方式,一是“跨学科”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共听了数学、语文、英语、思品、历史、地理、生物7个学科教师的课。二是“跨学段”听课,我不仅听了初中学段教师的课,同时还听了高中学段教师的课。三是“跨学校”听课,本人在跟岗学习阶段,为了学习更多的、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育智慧,不仅在跟岗学校听课,同时跨校区到别的学校进行听课学习,如到“花溪区实验第二学校”、“贵阳市七中”、“贵阳市十九中”、“贵阳市二十八中”等学校听课学习。

四、学习收获

集中研修、跟岗学习、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的国培学习,本人收获有六个方面:

1、“热情”。本人跟岗学习的学校是贵阳市十四中,他们对跟岗学员十分热情,主要反映在三个层面上。

(1)领导层面:10月9号下午,我们分配到十四中的22位学员在化学学院秦院长、顾老师的带领下于下午2点钟一同到达十四中校门口,十四中校长阎校长与学校部分中层干部组织学生在校门口佩戴夹道欢迎,迎接我们到综合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介绍我们跟岗学员与指导教师一一对接。随即举行了“2013年师大国培贵州省中小学骨干教师脱产研修置换十四中开班典礼”。在开班典礼上,阎校长作了一个多小时热情洋溢的报告,详细地介绍了十四中的基本情况,使我们跟岗学员对十四中有了一个全面的、详细的了解,阎校长还向我们学员表态,我们学员在学校可以进行推门听课,可以听任何一位教师的课,任何教师都会热情接待,同时,从进入十四中起,就将我们跟岗学员当做十四中的一员,我们跟岗学员十分感动,感到了他们对我们的热情、温暖,使我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为了迎接我们国培跟岗学员,后勤处早已作了安排,专门为我们跟岗学员腾出一间他们的教师娱乐室作为我们学习、休息的活动场所,并及时给我们准备了饮用水以及垃圾桶、扫把等生活用具,同时考虑到我们跟岗学员听课期间的娱乐问题,后勤处还给我们联系了象棋、乒乓球、篮球的借还程序。教科处吴主任及时给我们发了听课记录、教师联系方式、课程表等,对我们学习、生活上的关心非常到位,并吩咐有什么困难及时与他联系,尽量想法解决。他诚恳的的话语、态度使我们感到了他们的热情和真诚。

(2)教师层面:我们跟岗学员到了十四中后,十四中的教师见到我们都主动与我们打招呼,没有因为我们是外来学员而冷落我们。我们的指导老师,与我们学员对接后,与我们向老朋友一样交流,无话不谈。我们每天听完课后都要进行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交流、沟通。

(3)学生层面:学生见到我们跟岗学员,都热情地叫“老师好”。我们到班上听课时,学生主动要求给我们拿凳子,给我们介绍班上学生情况和教师情况,积极给我们推荐上课教师。如,有一天我们几位学员在七(2)班听了一节数学课后,原计划下一节课到另一个班听语文课,学生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挽留我们不要离开,继续听下一节课,并且说:“下一节课是英语课,是位女老师,年轻,漂亮,课上得非常棒,不听,您会后悔的哟”。我们被学生的热情所感动,不得不改变原计划。以上三个层面都反映了十四中师生热情好客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好好学习。2、“敬业精神”。在十四中跟岗学习阶段,体验到了十四中领导、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他们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十四中的敬业精神反映在三个层面。

(1)领导层面,十四中阎校长是一位女校长,看上去50 多岁,精明、干练,在管理上,不仅抓学校干部管理、教师管理,且对学校大小事务都亲自过问、直接安排,一抓到底。每天第一个来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以校为家。学校规定下午6点钟学生离校,6点半拉匝关灯,7点钟关校门。一天,6点半阎校长正准备离校时,在监控室里检查发现,教学楼一至五楼的教室里还逗留有学生,有的在学习,有的聊天,有的在打闹,均无教师在场。她看到后,立即召集中层干部逐层清理学生,并记录了逗留学生的班级、人数,共68人。第二天在教职工大会上,严厉通报此事,并对教职工进行了一次严肃的安全教育,她说:假如没有发现,7点钟校门关闭、全校拉匝关灯,教室一片漆黑,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处于性萌动期,学生在教室内出了问题,谁负责?谁负得起责?借此事对全校教职工上了一堂安全教育课、责任课,进一步敲响了安全警钟。这个事例体现了领导层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体现了领导层的敬业精神。

(2)教师层面,上课之前、课间休息时间,在教师坐班室里,我们跟岗学员看到的景象是教师忙忙碌碌,有的在备课、有的在批改作业、有的在上网查资料,有的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没有见到老师聊天、网上玩游戏、斗地主、看电视剧等现象,十四中的老师课间总是来去匆匆。

(3)工作人员层面。十四中的门卫人员也非常敬业,严格把好大门关。有一天,早上我在贵阳市七中听课,中午直接乘车到十四中,刚好中午1点,我进十四中大门,门卫人员要我出示证件,我忘记带了证件。我说,我是国培跟岗学员,教科处吴主任说如果忘记带证件,在门卫处签字就可以进去。门卫人员说,你在门卫处等等。于是我就在门卫处坐着等,一直等到1点40分我的同事到校拿出证件才进入校园。这些事例都体现了十四中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员认真学习。

3、“新课改理念”。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听了多个学科、多位老师的多节课堂教学,他们虽然教学风格不尽相同,教学智慧各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课改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组织、引导作用。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4\“课堂情景导入技巧”.课堂教学,情景导入至关重要。一节课的课堂导入,情景的创设有多种方式,好的情景创设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望,持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观摩的一节课“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你们会“猜拳”吗?你们会玩“剪刀、石头、布”吗?你们会玩“一只青蛙两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的游戏吗?现在你们两位同学为一个小组自由选择游戏,时间为5分钟。教师话音刚落,学生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游戏。5分钟到后学生停止游戏。教师提问一位玩“剪刀、石头、布”游戏的学生。

师问:你在游戏中是胜多还是负多?

生答:有胜有负,胜略多于负。

师问:怎样才能获胜?秘诀是什么?能与大家一同分享吗?

生答:在这个游戏中,不仅要手快、眼快、口快、耳灵,还要脑筋反应快,要分析对方的心理活动,猜对方出什么,然后自己相应出手才能获胜,稍微配合不好就会输。

师问:在游戏中,你那些器官参与了活动?

生答:眼、口、手、耳、脑。

师面向全体学生,问:你们的体验和他相同吗?

生答:相同。

教师:在这些游戏中,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体验到的,要眼、口、手、耳、脑多个器官同时配合、协调才能获胜。这些器官的协调、配合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那么,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我们各个器官的呢?你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状态,体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导入技巧。这种情景创设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我好好学习,认真体会。

5、“推门听课”。在跟岗学习阶段,我到多个学校听课学习,这些学校的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有的学校,如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实验一中,学校作出明文规定,上课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他人听课,谁拒绝,领导找谁的麻烦。并明确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普通教师每学期推门听课的最低课时数,由教务处专人负责查堂记录。推门听课作为学期考核、学年考核、评先选优、进级、晋职、外出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邰校长说,2012年,她听课368节,一年内平均每天一节课。

推门听课,可以使学校的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学校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缺乏教学技巧,通过推门听课,听不同教师的课,吸收精华,扬长避短,可以少走弯路,促进成长。同时,推门听课,可以使上课教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专研业务,精益求精,呈现更精彩的课堂,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推门听课”制度是一种较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第8篇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包括了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思想传递的手段,学生学习知识的辅助工具,在高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尤为重要,不仅仅是传授教学内容的手段,同时也是培养了未来的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高师的声乐教育目前局限于一对一的小课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快速提升学生的声乐技能,但是却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总结出以下的声乐课程教学方法,以期待完善高师声乐教学的整体体系。

一、讲授式教学法

讲授式教学方法是通过语言的交流传递知识,它可以描绘作品的内涵、阐释艺术的灵感、交流作品的情感。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如课专家讲座主要应用于高师学生的师德修养、专业理念模块的培训,请声乐教育做得好的专家、名师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座谈式讲座,加深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积累好的声乐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声乐理论素养。名师名家示范课以名师工作坊为主要形式,所有参与学生要根据探究主题进行现场教学评析和交流,针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点评并给予指导。

二、参与式教学法

参与式教学是模仿实践环境、演出场地进行声乐表演及教学演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情景体验与参与式学习、模式实践学习、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求各模块的学习必须在相应的情境下,在现实的课堂及实践舞台中进行,随学习、随指导、随修正、随提高。参与式培训强调在专业学习时间内以及跟踪学生的深度参与,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专业模仿,要求学生进行舞台实践模拟以及教学实践模拟,教学之后便给予模拟,同时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做教学反思,主要以记写教学之后的学习心得、训后教学实践反思提交、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通过教学预设及现实教学过程、教学成果的比较,形成教学反思,以利今后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实践与理论的有机互动。舞台及课题实践参与经常组织学生对舞台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进行全面深入的观摩、考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适当参与教学和活动的组织,实现自身情感体验和培训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听课评课法,让学生参与其它声乐课程的教学,30%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式听课,对其它声乐课程进行评价,评价附以教师引领点评的形式进行,重点强调在实践中的指导和引领。

三、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法主要在于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与交流,最终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自主研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自主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即兴创编,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结合教学收获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这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任务驱动法,以“声乐教学法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课程任务,找出某一问题教学的最佳教学方法,以任务为驱动反推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评价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和随机成果。问题研究法,在教学中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在情境式参与、评课、参与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相互研讨的过程,结合具体案例,以问题为牵引,形成开放性的成果。教师教学反馈与跟踪,对于自己教学成果要给予跟踪和反馈,定期设置自主研修主题和互助学习内容,并通过定期提交作业、批改并反馈,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四、交流互动教学法

交流互动式教学法是目前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团队的合作力量,注重集体的智慧,在集体的智慧中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普遍中寻求个性。如合唱团队的建立,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和表演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力量,形成自主创意、自主合作成果,并将其完整展示。再如网络交流与互动,在目前网络高速发达的现状中,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行模唱,以专家在线、建立论坛交流机制、设置时段交流热点问题等途径,吸引学生加入其中开展互动式交流研讨,进行思维碰撞,形成良好的合作体学习氛围,激发学生长期乃至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

五、结语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教学方法选用是否得当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直接的作用,尤其在高师的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未来从事教学的手段,高师的教学如果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未来的教学影响甚大,如何实现高师声乐教学的多样化与高效率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除了本文探讨的教学方法之外还有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开发与研讨。

[参考文献]

[1]孟卓.高师声乐教学之我见.当代音乐,2015.

[2]李静.高师声乐教育发展趋势之我见.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

[3]王燕.高师声乐授课形式改革之我见.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

第9篇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说过,中国有很多优秀人才,这些人才好比一颗颗珍珠,需要一根线把他们连接起来,组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根线就是企业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大家共同追求、共同努力。2007年初开学,校长在教师会上向每位教师征集《教师公约》,大家踊跃投稿。后来,校长带领几位教师将所征集的《公约》进行整理、提炼,形成了《欢喜中心校教师公约》。此《公约》源于教师,用于教师,大家对此《公约》的认同感很强,于是也就有了遵守《公约》的自觉性。

在每位教师努力完善自己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学校的共同愿景——营造欢欣、欢洽校园,培养喜文、喜武学生;努力把欢喜中心校建成现代化的、花园式的农村一流中心校。学校愿景的提出使身处艰苦条件的老师明晰了自身和团队努力的方向。

二、完善团队制度,形成科学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才能造就一支优秀团队,使团队成员的行为朝着团队期望的方向发展。我校在团队管理过程中做到了“三坚持”:

一是坚持常态管理。常规不需要研究,是固化的,是自动化运行的。团队的管理首先应是常态式的,需要通过制度来强化,这样我们的团队工作才能有序、有效。我校在团队管理中坚持常态,形成制度化,并用铁的纪律维护制度的执行。团队管理制度高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自身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以人为本”。二是坚持精细管理(规范化)。制定《规章制度》,关键在落实。精细化的团队管理是团队的有力保障。我校制定了《团队评比办法》,通过领导检查赋分、个人工作月记、团队集体总结、小组综合评议四个步骤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每学期、每月、每周都有督察重点,用精致的管理提高团队的战斗力。三是坚持思想管理(科学化)。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教育者的灵魂。为了加强领导团队管理,每月召开领导交流总结会,交流学习心得,总结工作经验,诊断反思问题。

三、进行团队建设,扩造学习型组织

1. 读写工程,打造终身学习习惯。我乡从2006年起实施主题为“真情融注笔端”(记成长周记),“成长源自书香”(师生读书活动)读写活动。2006年至今,我校开展了“教师共读一本书”、“师生研读一本书”、“教师读书汇报会”、“书香伴我成长”等系列活动。我校投资近万元购买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乡里各校图书轮换,极大地推动着欢喜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2010年起,我校的读书活动又上新台阶,统一读书时间为每天中午20分钟;2011年全乡各校举行了大型读书汇报会,将读书工程推向了新的高度;2012年我校提出“修身养性,静待花开”的“静养式”读书理念。每天第七节课为读书课,师生安静读书,记笔记,写感受。7年的坚持,我们对读书的形式化要求虽然越来越少,但读书习惯正逐渐内化,师生已真正把读书融入自己生命之中。

2. 真研实修,让教师专业得到发展。2011年,我校以市、区教育局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为契机,教研、科研结合进行了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系列小课题研修活动。各村小团队课题组在校长领导下,在核心成员的组织下,课题研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体成员形成合力,共同进行理论学习,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共同实践反思讨论,共同分享展示研修成果。2012年,我们经过领导班子例会研究,骨干教师多次研讨,结合村小校长建议,制定了活动方案,确立全员参与,以“提高课堂效率,打造我的精品课”为主题的2012年第三届欢喜乡“成长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几年来的真研实修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共享的生命历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提供了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塑造团队文化,形成团队精神

一流团队的灵魂是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塑造团队文化的要点就是打造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精髓所在。 (下转7页)(上接18页)

1. 培养对团队的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高尚师德是为师之根,良好师德师风是高素质团队建设的前提。为了保持和发挥农村教师朴实、踏实、敬业、廉洁的工作作风,我校以“抓团队评比约束个人,树师德典型带动全体”为团队精神,提升我乡教师职业道德。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荣辱感的团队对教师个体形成高尚师德有引导、示范、约束作用。制定了《和谐团队评比办法》,每月进行一次评比,每位队员都树立了“我因团队而荣,团队因我而胜”的观念,大家都以奉献、敬业为荣。每年评选全乡优秀教师,两年一评敬业型教师,树立一批师德典型。这些教师在学校中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第10篇

1、学生学习态度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非常被动,对于他们来说,音乐课就是拿来玩的,可有可无。在职业高中的音乐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仔细的讲解,学生却一副茫然的表情看着老师,有的正爬在桌子上和周公下棋,有的用耳机听歌,更有默默无闻的把头埋在桌子下偷偷看小说,还有“新时代”的青年正在用手机打游戏,不亦悦乎。

我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有其形成的原因。这些学生中70%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同学从小学到初中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还有较少部分同学虽然小学阶段受到过较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到初中后,由于升学压力很大,音乐课基本被其他老师占用了,导致这些学生不能正常的接受音乐教育。升至高中后,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另外这些学校课程设置比较紧凑,上午加上早自习共五节课,下午两节课,晚上两节自习。学生疲乏,懒心无常。而学校对这些现象管理力度大却效果不明显。学校虽经常举办一些文艺晚会,但学生们几乎拿不出什么好的节目。总结而言,大部分学校不能按照音乐教学大纲完成起码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2、教育设施缺乏

现在有些学校的音乐教育设施还是相当不够的,有的学校有一两架钢琴,有的甚至没有钢琴,就用电子琴,风琴代替,而这些设施还不是每个教室都有,更别说什么多媒体教学了。由于缺少许许多多的教育设施,教师的师范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也就变的比较枯燥。现在的职业高中的音乐课程基本都是欣赏课,由于不能及时的到多媒体教室去感受,也就不能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而学校方面关于音乐方面的相关书籍与教辅资料的配置也少之甚少,甚至没有,充分说明音乐资源相当匮乏。

3、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职业高中学生许多学生家长,特别是农村来的家长大多数都是中小学文化水平,总体文化素质不高,这种文化状况或多或少限制了他们的认为学音乐是城市的孩子的事,乡里的孩子没有搞音乐的天赋,认为音乐教师职业是不务正业,甚至有家长歧视音乐教师,甚至有些个别学生受家长这种观念的影响也这么认为。同时,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家长不愿意或没能力把过多的精力和金钱投资在孩子学音乐上,也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就行了,没有必要学习音乐。

二、职业高中音乐教学的改良

1、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阐明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体现新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有机结合,音乐是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并积累学习的成果,因此,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

2、提高师资素质,创造硬件条件

要改变当前职业高中的的现状,较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能力一定要全面、扎实、过硬。从引进人才到考核比赛再到进修培训,这一系列的师资计划应该作为一个学校重要的环节来抓,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到位。同时,音乐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达到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音乐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有职业高中音乐特点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同时,各个学校应该加强音乐器材设备等的购买和添置,为教师学生所用,提供一个可以发挥他们天赋和创造力的环境,切实地让教学硬件达到一个合格的保准。

3、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相结合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相关文化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教学中应注意音乐与相关文化结合起来,帮助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和音乐鉴赏的能力。在教学中注意把各科知识贯穿到音乐教学中,吧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像唱歌听音乐一样容易。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领略了音乐的美。如著名的《黄河大合唱》是一部经典作品,乐曲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表现了在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歌颂了伟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同时去了解抗战时期的一些事情,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多通过讨论,抢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加深印象。因此音乐课与相关文化的紧密整合,应该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教育模式与社会接轨

纵观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原因是学无是处。认为很多学习是浪费时间,因为毕业找工作用不了。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单位非常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比如,现在很多市区每年或者隔年都有合唱节,如果我们在音乐课中,又重点的开开合唱指挥课,那么,就为毕业生种下了一条新的希望之路。还有的单位需要舞蹈编排表演,又的需要管弦乐的演奏与排练,这些都是可以有实际用处的分科系别,如果能与社会结果,切身打造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话,将是让学生,学校、社会皆大欢喜。

三、结语

各个时期的音乐教育都非常重要。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份,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它既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又来自学校、家庭和自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我们高校所有音乐教育者的努力研究和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通过对职业高中音乐教育漏洞的探究追寻所有环节音乐教育的大小问题,不断的总结,完善,才能让教学成绩有质的突破和飞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1篇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有的教师知识比较丰厚在课堂上挥洒自如,在学生中威信比较高,学生在课堂上也听得极为专注。但遗憾的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很少去主动思考,教师的优势反而成了阻碍学生主动思考的障碍;还有的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公开课的意义,盲目追求所谓的“剧场效应”,希望看到激动人心的“课堂效果”,甚至把课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联词、对学生的评价语都事先设计好,只等着在合适的时候抛出来。长久下去,学生会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丧失主动寻求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学生的无知,在他们身上显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教师的智慧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课堂教学有两项教学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其中,对于第一项任务,我们早已达成共识,但对于第二项任务,我们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又恰恰是学生能否获得真正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想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音乐,就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以我在网络中学习的教师的课为例:“生活之音”这节课的导入,教师由学生感兴趣的“打气筒音乐”“锅碗瓢盆音乐”与“篮球音乐”开始,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从音乐中找到不同的切入点,进而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如,全国音乐鉴赏课教学评优中教师在介绍约德尔山歌时,由韩国歌手Rain的视频导入,介绍同学们熟悉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视唱其衬词旋律,引出约德尔山歌的特点。接着播放美国14岁女孩演唱的快节奏、热情奔放的约德尔山歌,引起同龄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达到要唱约德尔山歌风格的歌曲——《黄昏放牛》的目

的,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在本节课的最后总结时,学生还分析自己喜欢的歌曲类型,并说明了原因。本环节教师在设计上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真正达到了“传授知识”与“启发学生对知识渴望的目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二、解读新课标,打造学生学习音乐的新平台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突出的特点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并将“过程与方法”设为课程目标之一。改变学生音乐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教育目标上,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其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音乐认知规律出发,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在教学方式上,坚持音乐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例如,“人民音乐家——聂耳”一课中,教师在讲解进行曲风格时,不用直接用文字的说教,而是采用学生起立踏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形式虽然简单,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亲身体验音乐,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讲解民乐曲《金蛇狂舞》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螺丝结顶”时,让学生参与创作乐曲,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新平台。如果我们坚持下去,再向学生介绍必要的乐理知识与音准训练,我们的学生中不一定会没有贝多芬,不一定会没有《命运交响曲》。

网络研修中《生活之音》教学设计“课堂交响曲”与“纸乐”的环节,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由学生身边的熟悉事物奏出优美的节奏乐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三、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掘学生内心的财富

如果我们说教育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估计没有人会提出异议。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所谓全面和谐的教育往往成为一种最美好的教育乌托邦——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所做的不少事情恰恰与我们美好的心愿相反。

各校之间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都以文化课分数为标准,而我们音乐学科始终处于一种不受人重视的地位。记得我教过的一名学生,他非常喜爱音乐,可文化课成绩在班中倒数。有时课下他同我交流他对音乐的感受,自习课有时也找一些音乐资料学习,同我探讨。而他的班主任几次找我说:这样的学生不用理他,文化课学不好,什么也学不好。听到这样的话,我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懑。教育的公平如果不是建立在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应有的教育,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发展,为他今后的生活缔造幸福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失去了公平的实质。

每一个学生都有极具差异而丰富的生长背景,教育必须关注这一点,真正把人看作生气勃勃的具体的人,使教育活动向个别化迈进。面对在学习道路上遇到障碍的学生,要让学生永远都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他还可以在除学习之外的其他领域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当他体会到自己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劳动成果是那么的甜美,当他觉得所有的成功与付出是那样密不可分时体现了他的自豪感,那么,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继续下去的力量与愿望往往是惊人的。我的那名学生就是最好的验证。他在音乐领域中成长的同时,文化课成绩也有了提高。最后高考时达到了艺术考试的最低提档线,走向了他喜爱的音乐之路,考取了一所音乐院校。

第12篇

记得我给七年级的学生上学唱课时,本来我精心备好了课,自认为能上节效果很好的学唱课。学生们看到音乐老师来了,兴高采烈的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看到孩子们这种渴望的眼神,我更是自信满满。于是我给学生介绍要学唱的歌曲《中学时代》。我先播放歌曲,第一乐句都没唱完,学生就趴下了多一半,只有几个听着。看到这种情景,我懵了......想发脾气打压。转念一想,不行孩子们会不服容易产生敌对情绪。我笑了,问:“同学们,咋了?咱们的情绪变化太大啦!”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想学唱流行的、好听的歌.””那好,你们想学那首歌?”“老师,《怒放的生命》老师、老师,《丑八怪》......”我看到这种情景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这样我们让同学们分别唱唱这些歌曲好不好?”我话音未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然后,纷纷举手献唱。孩子们唱的这些歌还真像那么回事,有几首作为音乐老师的我都没听过,我还真要向他们学习,孩子们唱的确实好听。我们都沉浸在歌声中......

这节课下来,我陷入了沉思。为了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不能每节课都唱流行歌曲呀。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音乐美的享受,一味地唱流行歌曲或只学习音乐课本的内容都不可取,巧妙地利用流行音乐为音乐课很好地服务。学生对音乐课的要求并不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乐于接受课本上的内容。当然,我们可以选取适合初中生的音乐资料,不是不可以呀。让学生不觉得无聊、让学生不觉得枯燥、在音乐课中能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愉快的合作,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我想学生会喜欢这样的音乐课,是我们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

1、发挥教师艺术魅力

学生不是喜欢流行歌曲吗,我就给孩子们范唱一首他们喜欢的歌曲。学生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很崇拜音乐老师。我还告诉学生,音乐课不是可有可无的,既然开设这一学科每周一节课,是有一定的用意的每节音乐课上我都会强调音乐的作用:陶冶性情、愉悦心灵。与此同时学生能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这个机会难得。为了能让音乐起到真正的作用,需要我们师生共同努力、好好配合,使音乐课达到最好的效果!

同事们都可以轻视音乐学科,我不可以轻视。如果连音乐老师自己都不重视音乐课,别人更会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平时有好多老师为了考好成绩总想要我的音乐课,弄得我挺尴尬。但我还是婉言回绝,学生也不愿意变音乐课为其他学科的课。所以,我更要想尽一切办法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2、激发学习兴趣

有一句话说DD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这个老师就成功了一半。不过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喜好投其所好。记得我们在网络研修^看视频,北京八中的特级音乐教师李存老师就说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投其所好来激发学习兴趣。这还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备课和备学生!因为备课、备学生是一个教师上好音乐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知道一节的重点难点进而去解决重难点;才能找到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素材穿插到音乐教学和课堂里来,把枯燥的音乐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有时也很简单,激发学生兴趣还需要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去做,可以把难懂的节奏练习变成好听的流行歌曲或RAP说唱;可以把枯燥乐理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把难唱的歌曲在律动简单的舞蹈动作、画旋律线中学会;把难以理解的管弦乐曲变成一个个人物,并赋予故事或语言;认识中国或西洋乐器观看音乐视频更直观……有了这些法宝,学生们的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音乐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必不可少。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通过适当的点播,发挥起向导作用,达到师生间相互交流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参与合作过程中的道德素质上的提高。在音乐学唱课上,我会把我和学生分成组,以比赛打分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我们在学唱歌曲《长城谣》时,有二声部。因为对于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七年级学生唱两个声部很难。所以,我们师生合作完成二声部。唱几遍后,学生再分声部互换,最后以各种形式演唱歌曲,有指挥的;边打节拍、节奏边演唱。音乐课的效果非常好!

4、做热爱音乐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