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时间:2023-02-12 18:48:39

高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1篇

【关键词】中考历史复习提纲设计历史复习提纲使用

包头市将历史学科作为中考的考试科目以来,引起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重视。对于历史学科在中考中分值小、内容多、复习时间紧的特点,做好历史中考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十分必要。我就教学中的摸索,针对复习提纲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运用谈点自己粗略的看法。

通过对这几年中考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考历史考试绝非死记硬背就可以拿高分,而是分层次进行三个维度的考查,包括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中考备考中做大量的工作。

在实践摸索中我认为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有效的使用复习提纲,对提高中考历史的复习效率非常有效。因为时间有限,用提纲复习的方法能有效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把握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内容。这种复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课上听课有依托,课下复习有笔记,有利于学生更有效的听课和复习,可以说一举多得。但是要设计好提纲、使用好提纲也绝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下面我就提纲设计和使用两个方面作简单的阐述。

一、设计好提纲是前提

1、立足课标,研读考纲

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历史命题中,都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考说明为大纲,因此,老师在设计复习提纲前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读考试说明,这样才能在设计复习提纲时按照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的教学要求有效地把握好考点,找准方向,才能对课程标准中涉及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要求学生识记的内容,哪些是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哪些是要求学生运用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设计的复习提纲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在老师掌握课程标准的情况下,也应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设计复习提纲时先将课程标准的相关知识点的清单列出,使学生在复习中对所考查的知识点了然于胸,增强学生复习的目标性,增强复习效果。

2、立足基础知识是关键

按考试说明中中考历史试题的难中易比例为 2 :5 :3 ,从中可以看出中考试题体现出的基础性原则,所以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基础知识要得到高度的重视,在设计中考历史复习提纲时要立足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复习提纲的设计中要按照三个维度的教学要求去设计,尤其对识记和理解的内容要做细致的分析设计。比如九年级下册“文艺复兴”一节内容我作如下设计:

1)、(理解)了解文艺复兴的史实,认识它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课本P2-3)

简况

①时间:__

②背景:___扼杀人性

③兴起国家: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___

④传播:文艺复兴运动持续了近三百年,几乎蔓延到__所有的国家。

⑤主要内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___

⑥实质:___

⑦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___,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启示:①思想进步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②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识记)文艺复兴的先驱:__(1265―1321,)意大利,代表作品

《___》被认为是欧洲___的标志。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指的是___)

2)、(识记)知道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作品(课本P4--6)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被称为___ 。代表作是《___》和《___》。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文学家,被称为文学巨匠,其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四大悲剧:

《___》、《___》、《___》、《___》。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清晰准确的把握文艺复新的相关知识点,记忆时也比较直观明了。

3、知识整合要重视

在中考中历史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四部分,内容很多很细,为了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的盲目性,就要求老师在设计提纲时重视对知识的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掌握基础知识。

在知识的整合过程中采用单元线索的方法,即以单元知识为框架进行整合,在复习提纲的前面列出本单元的线索,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形成初步的整体认识。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和动荡》列出如下的框架:

生产力发展巩固资本主义统治 近代社会确立

工业革命 对外扩张民族解放运动 近代社会

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国际工人运动 的动荡

然后在单元知识框架下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具体的整合,可以从时间、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

当然在设计单元知识框架时,还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一定的扩展,或横向的,或纵向的。在提纲中通过对知识纵横对比的设计有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以填空形式设计提纲

在设计提纲时有一个误区,就是老师把提纲完全设计好拿给学生使用,如果这样容易抹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为了调动复习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好采用填空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眼、脑、耳、嘴、手,从看、想、听、说、写几方面强化对提纲的把握,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也就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5、精练习题别放松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必须通过练才能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提纲篇幅的限制,我认为应该在复习提纲的最后面针对相关知识点有选择的设计练习题,一定要把握少而精的原则,才能做到高效减负。通过设计习题既可以对前面提纲中的基础知识点做巩固练习,也可以做相关的拓展分析或总结,或者在提纲的最后面介绍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二、提纲在课堂运用

复习提纲设计好之后关键在于课堂上的运用,只有应用到课堂上才能真正体现出其价值。

老师在讲解提纲时要把握好度,既不能完全照着提纲宣读,因为照本宣科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效果,也不能对提纲知识点做过多的分析讲解,因为分析过多对初中学生来说,会增加学习负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复习提纲为依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即为学生“授之以渔”。

在课堂上要努力构建和谐、有亲和力的氛围,学生在轻松不压抑的氛围下才会敢说、敢问、敢讨论,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出复习提纲的效用,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有效评价。

在中考历史复习中,我也是初步开始尝试使用提纲复习法,对提纲的设计和使用还处于摸索阶段,所以以上的阐述只是个人的一点粗略见解,而且还存在许多瑕疵,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能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方法。

参考资料

[1]《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包头市中考说明(历史学科)》

第2篇

  今年高考综合考试大纲和化学科考试大纲已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没有人不关心高考的,除非你是阿混。研究考纲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益的根本环节之一。怎样研究考纲呢?

    《考试大纲》与《教学大纲》相辅相成,《考试大纲》是《教学大纲》的细化,它明确界定了高考命题的范围,具体到了所有要考查的知识点,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有具体要求,同时对能力测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研究《考试大纲》,有助于教师和考生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效率。研究考纲的方法是:

    研究考纲规定的考试目标、考试能力结构和要求、考试的知识和技能目标、试卷的结构和形式特点、考纲中例题、考纲中的样卷等,特别是变化之处。

研究考试目标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一致之处、不合之处,又如何弥补现行教材中的空白之处。

研究你的学生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距离?怎样弥补?

研究你的教学与考纲的要求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怎样补就等。

研究近年各地化学复习方法和教学建议,研究今年各地理科综合考试试卷等。

    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有关背景材料,按国家标准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误点、技能点,理综学科备课组,更要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成立教学合作组,集体攻关,把握方向,搞好复习。

【温馨提示】本文[跟我学化学考纲之一]由网友共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任何技术及版权问题。使用本文导致的任何法律争议和后果,本网站均得免责。如果有侵权行为请及时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第3篇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

高考命题的趋向更加注意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增加了能力型和应用型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针对考生存在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不强;自然地理难点知识理解困难;文字表述不准确、规范等问题,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我们认为在高考地理复习中应关注

①紧扣考试说明,运用图导法全面系统地复习地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地理能力,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扎实知识体系,考试才有源和本。

②有针对性地做练习,有针对性地训练,不搞题海战术。

二、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1. 史地班1个26人,物地班2个52人。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好,但大多数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属于中后学生多,前头学生少的情况。

2. 普遍存在对知识运用不够灵活。特别是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读图综合题却无丛下手。

三、本学期复体思路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本学期进行第一轮复习抓基础落实图

1、抓住重点骨干知识,突破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复习过程中不留盲点,重点放在梳理知识系统,强化知识的逻辑性与层次性。

2、重视主干知识,训练掌握出现率高的知识点。

3、充分重视利用地图,提高对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比较与推理能力。

4、教学研究上关注课程改革,研究高考,提升质量。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必然会对高考模式和高考内容产生影响。高考试卷的命题趋势和走向,会在坚持对重点知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的同时,突出对能力的考查,适当加大试题的开放性、灵活性、时代性和综合性。因此我们要求同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备课讨论交流。在教学与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重点落实《考试说明》的能力水平要求,把教学内容与之对号入座,使知识与能力形成网络。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十分注意联系生产、社会生活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重视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产实际、社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学生时间很宝贵,只有科学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才能减少浪费。因此要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做到讲练结合,单元过关:解决好以讲代练问题,学生懂的不要讲,从而提高效率。

另外,近年来江苏省地理高考命题强调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在难度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备课组教师及教研组的老师都要注意收集各方面信息,作为教学与复习的参考。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材,大纲为依据,以考试说明为准绳,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高三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地理教学模式,增强地理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的能力,提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充分研读地理大纲,考纲和课程标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形成地理学科思想和地理思维方式.改变教学观念,向课堂要质量,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给学生以思考和融会贯通的时间

2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研究对学生学习指导方法,研究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精选例题,练习题.

3进行有效的知识落实,把课堂作为知识落实的主渠道,及时进行章结,单元过关和月清.

4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在优生率,平均成绩和合格率上有明显提升,使高考能上一个新台阶.

三.采取措施

1,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分三轮:第一轮基础复习到20XX年3月底,其任务是复习考点,系统知识,形成网络,夯实双基,基本上是教师围绕考点讲重点,难点,疑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详读教材,注重课本知识的掌握,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轮专题复习从4月上旬到5月上旬,其任务是完善体系,重组知识,训练能力.一般是学生练,教师导和评.专题复习指导,导基础,导方法;练运用,练技能;评错因,评思路.第三轮综合复习在5月中下旬,其任务是整合知识,综合运用,掌握技巧,全面培养能力.一般采用练,评,看方式.练综合运用,练重组整合,练应试技能;评解题思路,评答题规范;看错点误点,追根溯源.

2,学纲研题,把握高考

①学两纲

两纲即地理教学大纲和文综考试说明中的地理部分.目前高考考虑到中学教学的实际,是以地理教材为基本内容,以两纲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因此如果对两纲不熟悉,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不掌握,就谈不上高考要求的灵活运用知识了.学两纲就要做到:纲纲对照,纲本(课本)对照,纲题(高考题)对照和新旧对照(特别是考纲的变化).

②研两题

两题即高考题和训练题.在两题研究方面做到五找:对历年高考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对近三年高考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对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对不同模式的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对各地考试题集中研究找信息.

通过两纲的学习和两题的研究,做到:对考试目标,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形式心中有数,对高考题型和难度获得一种感性认识,以增强复习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3,重组知识,突破能力

近年的地理试题强调地理学科基础,学科能力和学科本位.因此,夯实基础是复习备考中最根本的环节.只有在复习中坚持以双基为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轮复习强调重组知识,可以结合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人地关系,区域特征和差异以及地理的技能,通过地图来进行.

2017年高三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综合分析我校20X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地理成绩和高二期末考成绩,高三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本届学生的地理学力水平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一致认为本届学生整体的地理素养较低,基础较薄弱,缺少尖子生,本校学籍学生落后面较大,地理高考备考形势非常严峻。为了有效提升我备课组老师的教学水平,搞好第一轮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高三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第一轮复习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热点问题应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一轮复习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20XX年高考题,教师要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内容和含义,认真学习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学不偏离高考的要求。重视每次月考后集体备课对试题的分析,根据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评试卷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抓好双基把握好教学导向

在高三的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带有侥幸的心理去猜题、押题,一定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事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要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此,应重视地理原理的教学,并重点抓住以下几方面:一是夯实基础识,到边到沿,不留死角;二是建构和完善学科主干知识体系;三是对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运用。

3、强化地理图表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科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最主要特点。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无图表不成题,从客观性试题到主观性试题,均以图表为信息加以命题,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索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平时复习,应以课本中原图为基础,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地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等类型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以及地理能力,强调对自然地理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应用,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表信息的能力,迁移整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描述、阐释事物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加强案例教学,训练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反思我们的常规教学,教与学都必须注重方法。这方法就是要做到选取典例,通过案例式学法或教法,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实施案例教学,教会学生以不变应万变。训练学生进行学科术语规范、条理清楚、突出关键词、逻辑严密的表述。

6、关注社会、关注时政热点和焦点

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如: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温室效应与臭氧空洞、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及流域的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等,地理学科的时代性强,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应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体现培养学生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价值。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规范答题

从这几年的高考阅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审题不到位、答题没有要点也是导致高考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准确审题、规范表述、严谨答题的能力是高三一开始复习老师就就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要尽可能将失误减少到最低。

第4篇

解析老师:宜宾市一中高三英语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王彝秀

考纲特点:从《考试说明》来看,今年高考英语试题的基调仍然是稳定中有调整,取消了听力测试。听力测试取消后呈现两大特色:一是在阅读部分增加了新题型———补全对话,二是提高了单项选择、改错和书面表达的分值,明显加大了主观题的比重。

复习策略:

1、考试内容和目标仍侧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考查,考生可以脚踏实地地在以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内容和应用技能。在复习语言点的时候,要依据语言的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依照点—线—面的顺序,构建知识网络环境,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深化和提升。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切忌带入个人经验,必须以阅读材料为背景,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补全对话题主要考查考生在连贯对话中对常用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以及交际情景的正确理解。此题要求考生在通读全篇对话的基础上,把握各部分的逻辑联系,充分理解对话内容以及谈话双方的意图。考生不仅应该熟悉初中教材所涉及的话题及情景交际用语,还应对高中教材里Speaking部分里所有的语言功能项目(FunctionalItems)巩固复习,深入理解并掌握在不同功能环境中交际用语的使用,且对教材上每个单元提供的有用表达法(usefulexpres-sions)进行替换练习和读背,其次要配合老师做一些开放性和仿真性的补全对话练习。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通读全篇对话,弄清谈话的语境及内容;前后照应,注意对话的“链条”;先易后难;充分利用对话本身所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词;注意英美国家风俗习惯;重读对话,验证答案。

语文

解析老师:宜宾市三中语文高级教师郑勇

考纲特点:相对2008年考纲,2009年没有新变化,仍然维持了写作“每错1个字扣1分,重复不计”的要求,着重考查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内容明确要求具备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的能力,并注重对概念含义的考查;默写要求不变,但取消了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要求,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负担。选考部分,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

复习策略:全面复习,随时查漏,及时补缺,逐项突破。

作文需及早着手整理和积累素材,解决考试中“巧妇”“无米”的问题;及早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以应对“错1字扣1分”的要求,适当体现“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的要求。

在语言知识与表达方面,应强化这些考点: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常见修辞方法,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等。

在文言文复习中,必须以翻译为重点,尤其是关键词语要落实。

数学

解析老师:宜宾市一中高三数学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王家泽

考纲特点:《考纲》与2008年完全相同,没有变化,仍然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复习策略:

1、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要认真思考。可以画出知识网络图表,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2、从试卷结构的角度整理思路。数学高考题型有三种: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最大特点是综合性)。要对选择题、填空题进行专门训练,对解答题中的每一个大题也应该进行集中训练,以达到一定的熟练度与高度。

3、在抓好“三基”的同时重视“综合”与“联系”。“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仍是高考的基调之一。随着高考命题的改革,基础题表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综合,因为高考常常在知识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

4、树立新的“能力观”。包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政治

解析老师:宜宾县一中高三政治备课组马代莉

考纲特点:2009年思想政治考纲总体保持稳定,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知识考试范围基本稳定,只有个别知识点作了调整,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改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国内外重大时事时间限定为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

复习策略:

1、注重基础知识,能够通过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2、要关注社会热点,将热点和学科知识相结合。3、重视基本能力培养,加强针对性训练。重视设问的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和规范表达的能力。4、整理错题集,避免犯相同的错误。

化学

解析老师:宜宾市三中化学一级教师吴祖金

考纲特点:2009年四川高考化学《考纲》总体上和往年没有什么区别,但试题的难度会有所增加。大家要打消畏惧心理,不管高考试题怎么变,毕竟变的只是少数,而且变化也必然在考生学过的知识范围内。

复习策略:可以采用“广读、深思、熟记、精练”的复习方法。“广读”———读教材、读复习资料、读试题、读考试大纲。在读的过程中,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训练思维。“深思”———对于重要的理论知识以及解题方法,一定要深入思考,做到真正理解,这样才可能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记”———对于常见物质的名称、化学式、组成、结构、性质等,如果没有熟练记忆,很可能连题都读不懂,自然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都会大打折扣。“精练”———要学会利用有限的时间练最有价值的题,要练好三类题:专题针对训练题、化学单科综合题、理科综合化学题。每类题都要精选,价值不大或者已经掌握的题要少练甚至不练,常考常错的题型要多练。

历史

解析老师:南溪一中历史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聂学海

考纲特点:2009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与2008年相比,无任何变化。这反映了考试中心要实现保持稳定不变的考试内容、考试容量和难度,以及导向。

复习策略:要研究前三年的高考题,找规律,寻导向,最好把它们拿来做一遍。因为高考不回避重点,很多重点知识可能再考,只是命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要回归教材,把握教材的主干知识:抓住基本概念,清理基本线索,记住基本结论。

要重视与现实联系密切的历史知识的掌握,最好把这些知识以专题的形式整理出来,并加以理性思考。但不要一味去追求热点,因为高考不回避热点,但不是专考热点。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变迁方面的历史。从内容上看它既是民生新话题与民本老话题的统一,又是基点与热点的统一。

要用文明史观和整体史观来指导我们的复习,用现代化的眼光去审视历史,既要站在中国看世界,也要站在世界看中国,既要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又要探索上下前后的必然联系和进步。

生物

解析老师:宜宾县二中杨小莉

考纲特点:2009年起全国大多数省份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今年的生物高考考试大纲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一是部分试题难度有所提高;二是语言更科学准确。必考部分出现了六处内容方面的变化,考纲已经按新课标的精神有很大的体现,对一部分考试内容要求的描述更为具体、准确和规范,对考生认知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复习策略:针对这一调整,建议考生在复习中,搞清楚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用不同的方式描述或表示;理清各单元知识点,并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尽量形成小知识链,以便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和应用;注意相同知识点试题的变式练习。

物理

解析老师:南溪一中物理教研组组长粟小红

考纲特点:2009年《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继续保持稳定,没有修订。

复习策略:

1、逐条钻研《考试大纲》,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明确要考查的知识和技能;认真研读分析课本,把整个高中物理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梳理出知识结构,总结其规律,使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梳理知识的过程中,要注意查漏补缺,争取在知识准备上不留死角,不留疑点和盲点。

2、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应用。综观近几年高考试题,一些考查分析综合能力的较高层次的试题,都是与以上主干知识密切相关的问题。

3、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抓住中学物理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思维方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解题时注意弄清楚物理过程,建立清晰的物理图景和恰当的物理模型。关注联系生产实际、社会生活最新科技成果的问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尝试解决新情景问题,提高自己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

地理

解析老师:宜宾县二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黄虎贤

考纲特点:2009年地理考纲基本无变化,只是将“世界地理分区”修正为“欧洲的东部和北亚”(2008年的表述为“欧洲的东部和北欧”),这样就与教材相对应了,避免考生产生误解。其他考点与去年完全相同。

复习策略:

1、加强主干知识学习,构建知识网络。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太阳光照图的判读、时间计算);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产生的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第5篇

一、考纲解读

考纲与2014年的课标版考纲几乎没有变化,但与广西2014年使用的大纲版考纲却有着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试卷结构有着明显的变化

与2014年考纲相比,2015年考纲文科综合科的试卷结构明显不同,主要差异在于:

1Ⅱ卷中,地理学科和历史学科设置了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地理学科选考题由“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3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设1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0分。考生选择其中1题作答,多做者只批阅第一题。

2Ⅱ卷的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具体说来,2014年高考文综Ⅱ卷有1题为三门学科综合的综合题,体现了三门学科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的考试目标。

在2015年的考题中,类似的题目将不再出现,文综三门学科试题的分割非常明确,过去考生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将不会出现。除了以上两点,考纲中所规定的考试形式,各学科所占的分值、试题的题型、内容的排列基本上没有变化,尤其是Ⅰ卷,其结构与以往完全一样。

(二)考纲对地理学科考核目标与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2014年考纲体现的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而2015年的考纲则从学科的角度比较具体地明确了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能力要求,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二者的相同点是考核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项能力,考查的目标一致,并且通过表格分三个高低不同水平的层次来具体描述考核的要求。不同的是,在2014年的考纲中,第三个层次中“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的要求,在2015年的考纲中没有出现,主要的变化是在呈现的形式上更为具体,更易于考生理解和把握,而注重四项能力的考查目标不仅没有削弱,反而有所加强。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的变化

在2014年考纲中所列出的主要考试内容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4个部分。2015年考纲所列内容则由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共同组成。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地理Ⅰ)、人文地理(地理Ⅱ)、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Ⅲ)以及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其中的前面三个部分对应的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必修地理3的内容,第四部分主要由初中阶段地理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几大部分组成。选考内容包括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虽然近两年的考试内容呈现的知识框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内容细节方面大同小异,如自然地理(地理Ⅰ)、人文地理(地理Ⅱ),其内容与2014年考纲中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对应,变化并不大。

主要的变化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2015年考纲不再详细列举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考试内容,而是强调地球与地图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必要载体,因此,考试必然涉及。也就是说,义务教育阶段部分的地理知识,在2015年的考纲中虽然没有详细列出,但是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并没有改变。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成为考点;而区域地理的知识则作为试题的载体出现,直接作为考点出现的情况不多。第二,与2014年考纲相比较,2015年考纲变化比较大的是第三部分的内容,这部分内容绝大部分是新增加的,核心是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了高考对地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也是近年来新课标地理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从总体上来看,与2014年考纲相比较,2015年的新课标考纲仍然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试题主要考查的仍然是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近年来高考课标卷的几个重要特点

对比近年来课标卷文综地理试卷与大纲版文综地理试卷,我们可以得出几个对考试影响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课标Ⅱ卷的题目量更大

在大纲版的文综考试Ⅱ卷中,地理非选题近年来一般是5―6道小题,而课标卷2013年、2014年均为7道必考题和1道选考题,2012年为6道必考题和1道选考题,题目量明显比大纲版的试题要多,由于考试时间不变,因此考试的难度增加了。

(二)课标Ⅱ卷非选题赋分值减少

试题量的增大,导致每道题的赋分值明显减少,而赋分的减少对高考的评卷和评分细则的制订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过去每个给分点一般为2分,赋分值减少后,每个给分点的分值也会相应地减少,对于以分值决定答题详略的考生来说,答题的思路和策略是不一样的。

(三)试题中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

近年的课标卷中,常常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2014年课标Ⅰ卷第37(3)题,“在甲地或乙地附近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该题可以答赞成,也可以答反对,只要阐述清楚理由即可。类似这样的开放性问题近来已经多次出现,体现了新课标高考注重考查考生思维过程的理念。

(四)课标Ⅱ卷中的必考题与大纲版Ⅱ卷相比较,更注重自然地理内容的考查

下表是对近3年来课标Ⅱ卷必考题和大纲版Ⅱ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占分值的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不难发现,近年来,大纲版Ⅱ卷对人文地理的考查远远多于对自然地理的考查,考查的内容集中在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而课标卷的非选题,内容相对稳定,自然地理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大。这一趋势要求我们在高考备考中要及时调整备考策略,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考试。

(五)运用地理相关知识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近年来,大纲卷考查生产内容、生活内容的试题逐渐增多。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标卷中,这一趋势更为明显和突出。

三、备考建议

(一)备考大纲卷的许多方法依然有效

从对考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纲版考纲和新课标考纲其考查的目标和能力是一致的,因此,在过去多年备考大纲卷考试中积累下来的许多方法和经验依然有效。例如,抓实基础,强化主干知识的备考思路仍然实用。课标卷同样受题目量和考试时间的限制,不可能覆盖所有的知识点,通过主干知识考查考生的能力是必然的选择。因为新课标的高考其主干知识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备考中应该注意研读近年来课标卷的试题,从中提炼出主干知识。高考试题变化最大的是情境,变化最小的是方法,方法的指导是备考的重点。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答题模式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这一方法在新课标高考备考中同样重要。

(二)加强选考题的备考工作

选考题为3选1,全面复习涵盖的内容比较多,知识要点也很多,但分数只有10分,因此,抓好这部分知识的备考尤其重要。备考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复习时间的长短选择适当的板块进行复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侧重突破其中的某一个模块,对于学习能力强且复习时间充足的学生,可以全面复习三个模块的知识。在平时的测试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摸拟选做题训练,避免在考试中出现误选或多选的情况。

(三)必修地理3的复习要注重方法的提炼和学科思维的培养

考纲中必修地理3的内容是新课标与旧大纲内容相差最大的地方,因此,在课标卷的考题中出现得比较多,考生在备考时不能单纯地记忆这部分内容,而要学会灵活运用。高中地理必修3是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学习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不同版本教材使用的案例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复习时不应该只关注教材案例中出现的知识,而应当强调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揭示方法背后所隐藏的地理学科思想。

(四)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投入

近年来由于大纲Ⅱ卷中人文地理内容所占的分值很重,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人文地理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对三大区位因素的复习。在2015年的高考备考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强自然地理的复习投入,尤其是加强“自然环境中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一内容的复习,加强对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的梳理,强调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五)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注重地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课程改革 教学大纲

教学改革的施行使得全国众多学校抓不住教学重点,甚至脱离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大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地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程应该重点学什么、考什么、如何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复习,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高中的化学复习,同时也成为众多一线老师的关注重点。本文中,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的研究相结合,并且认真分析新课程改革后实验区的高考试题,总结认为“考情”“学情”“方法”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教学环境下高效学习和复习高中化学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保障。在此,对于高中化学复习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一、研究考情,明确目标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有较大的变动。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中对于新课程改革模式下的教学主要内容、主要题型、难易程度和基本的命题方式等均作出相应的说明。此次纲领性教学文件的出台,成功地规定了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内容和目的,给实行新课程的地区提供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向。

1.重视《考试大纲说明》中的主干知识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考模式为“3+1”,即为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所以,化学科目的考试是在150分钟的时间内将物理、化学和生物试题全部完成。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完成300分的试题,这就不得不对于考查过程有所侧重,并且在每一考题中尽量能够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特别是主干知识。同时根据《考试大纲说明》中的明确规定,化学科目的考试试题难易程度应控制在0.6~0.65之间。因此,在化学科目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大纲相关说明及要求规定的化学知识的限定范围,我们可以进一步的将化学科目中重点的主干知识进行明确,在学习化学科目的过程中以重点的主干知识作为学习和复习的重点或者核心,将化学课程多覆盖的所有知识作为了解和知识扩展,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还能够高效的复习,信心十足的迎战高考。

2.重视《考试大纲》中关于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沿用以前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而是提出了对于学生化学科目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知识的应用,特别强调了对于化学试验与探究方法的培养及考查。在当前化学课程的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和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更加的注重化学科目的科学探究过程、基本化学反应本质、基本工作原理等化学科目的基本方法。对于这样变化是为了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和基本方法,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自我探究,最终达到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彻底地掌握化学探究中所涉及到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新课程中教学大纲要求的高考重点和热点。

二、研究学情,有的放矢

当前新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指明了学习范围和复习方向,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我们所有目的都指向学生,但是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去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1.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是在初三时才开始接触化学,一年的学习时间只能够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最基本常识。进入高中以后化学知识的学习突然晋升到另一种领域,教学内容急剧扩大导致在学习方式、基础能力等方面出现断层。这就使得高中刚开始的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加之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初中,学习能力和教学方式的差异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科目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问题,模块知识掌握不牢

初中的短时间化学教学没有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进入高中后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高中的化学课程内容纷繁复杂而且学习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各个模块只能寻找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课程只能通过赶进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的高中化学学习和复习方式给化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负担。

三、研究方法,有效教学

研究并了解了教学大纲和考情,分析探究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情后如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效率,如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这种教学理念是先通过学生独立的自主学习在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对于化学课程有所了解,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探讨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然后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于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论证,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还能够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节约有限的化学教学时间。

2.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化学课程中有一部分知识是从学习化学后才逐渐引入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义和理论,这些都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难以理解较为陌生的一部分,教师通过课堂上的对于这部分的概念进行讲解,同时侧重性地引导学生对于这些知识进行拓展,引导学生自发的去探究学习,达到教学目的。

3.边做边学,以做促学

化学课程中的主要理论重要知识都是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发现和论证的。因此,可以说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也是必不可上的一部分。而且新课程中明确化学试验课程是化学课程的诠释。学生通过亲自化学实验能够验证学生的知识的正确性,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最终做到以做促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 总复习 思维导图 图片 灵活教法

高中复习是高考前知识系统归纳、能力总体提高、应试技巧得以提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运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复习效率,是教师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高中地理,是公认的难学、难以掌握的学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不浓,不论是平时的学习、大考、小考,地里都是学生的拉分学科,尤其是高考,地理优分率不高、低分率太多,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总成绩,影响学生的升学。高中地理复习的探讨,也引起同仁们的关注。下面,以《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的复习为例,谈谈高中地理总复习的主要策略。

一、注重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复习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全面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以“纲”的形式罗列出来,利于复习时“提纲挈领”,并且不易遗漏,同时也体现重点、突破难点。如《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的复习,教师给出复习提纲,或者学生自主根据教材,整理和编写复习提纲: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影响的优越性:纬度位置的影响、海陆位置的影响。

2.中国的疆域

面积:____;四至点:______;陆上疆界:_____

3.濒临海洋

东临四海一洋;临海和内海;海岸线以及岛屿;

4.邻国

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三)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如果是教师给出提纲要领,可以设计为如“中国的疆域的形式”,教师在呈现给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同时,让学生自己根据提纲,细化这些知识,形成知识脉络,牢记知识点。学生自己整理单元知识点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从整体上形成“纲要”,在逐渐将纲要丰富和完善,以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等层面山,掌握基础知识,为知识的具体运用埋下伏笔。

二、利用思维导图,清晰知识层次

如果说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提纲的形式,整理出知识点,利于学生全面复习、系统掌握的话,“思维导图”的运用,更能使章节的知识,重点突出。

“思维导图”是大脑先生、头脑基金会的总裁――东尼巴赞创建。思维导图作为思维的模式,也叫“思维地图”,最初是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发明和使用,帮助学困生的一种学习方法。目前,500强企业也在学习和使用,并且,在中国的运用也有近30年的时间。在向课堂要质量、在创建有效n堂的今天,“思维导图 ”更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和使用,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思维导图”可以使知识的教学与学习事半功倍,且形成“知识地图”的形式,给学生的大脑留下深刻的直观印象。因为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对于知识的学习,如果仅仅以文字的形式而讲解,学生按要点背诵,一周后,大脑中仅仅储存5%-10%,而以图片、图例等生动、直观的方式,记忆较之于纯文本的记忆,效果要提高2-3倍。因此,复习时,应重视思维导图的使用。

三、灵活变换方法,活跃课堂

地理,枯燥乏味,知识难以掌握和理解。将乏味、艰涩的知识,以巧妙的方法技术处理,可以使知识增强生动性和直观感。如图片的使用、brainstorming(大脑风暴)法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活跃课堂,为有效课堂增值。

(一)运用图片,引发学生创新思维

图片法,是适用于各科、各课型的主要教学方法,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不能视而不见的“工具”,对于这个工具的使用,也可以创新,日复一日的看图、读图、填图,学生也会产生倦怠感。

在使用地图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方法的灵活,让每一次读图,都“耳目一新”、“百读不厌”。如“中国的湖泊”的复习,对于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教师可以剪辑出这些湖泊的图形,让学生仔细观察形状,想象一下,这些湖泊的形状,和生活中的哪些东西相似。通过形象记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找规律竞赛激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中学生虽然不像中小学生那样,争强好胜,但对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同校备受他们的欢迎,尤其是地理这门比较乏味的学科,他们学习起来吃力,颇感费劲。而如果采用想象、抢答的方式而复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复习效率。

如“中国行政区划”的复习,对于省级单位的简称的记忆,教师不妨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根据简称和省的全称,而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再以互问互答、提问抢答的形式,可强化学生对省级的简称的记忆。这个活动迫使学生找到巧妙的方法而记忆。如取全名的一个字的有: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甘、青、台、新、港等;用本省的历史名称的,如冀、豫、鲁、粤、粤等,此外,归纳出采用河流、湖泊而命名的,还有一省两简的,这样,将省份的简称分门别类而记忆,本身效果较好,再加上竞赛性质的游戏而开展,课堂效果会更好自不待言。

高中地理复习课高效与否,关键是学生的兴趣、复习方法的运用,也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与否,教师对复习课的有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凸显等,教师应瞄准高考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科特点,创新复习课堂,注重思维导图、地图的运用等,活跃课堂,让复习课充实、有效,也趣味横生。

参考文献:

[1]王晶.研析新课改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复习中的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14,(07).

第8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高考模式、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理综考试中的化学复习应夯实基础,依“纲”扣“本”,抓好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实验复习,纠错反思、规范答题,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关键词】主干知识 实验复习 提升能力

一、依“纲”扣“本”

“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本”是指课本或教材。《考试大纲》在内容、题型、分值等方面强调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考查。现在的高考非常重视基础。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势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可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因此,复习中要对课本再进行一次梳理,一定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质、实验等内容仔细阅读,对大纲和教材共同要求的部分加以重视,真正做到回归教材,以教材为据,克服复习的随意性。要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同时要克服思维定式,杜绝盲目做题。在学习中要先“死”后“活”。《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要对《考试大纲》中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挖掘出知识规律和信息,探究知识的扩展。“依纲扣本”就是要驾驭教材、活用教材。

二、建立知识网络,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临近,强化基础是重中之重,高考主要考查基础及基础的升华,提升基础才是得分的关键。在冲刺阶段,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整合知识网络,便于做题时提取。即做到:①知识点的完善化。教材把某些知识分散到了不同的章节中(如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先给出一个浅显易懂但不全面的知识(如燃烧概念),以后再去完善,这就决定了某一章节的知识是不全面的。在复习中,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②知识点的深化。复习要做到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理解基础知识。例如,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理论到实践、从定性到定量。③知识的集成化。即将教材的知识集成化。特别在做物质推断题时,要用到集成化知识。

三、重视实验教学,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试题都有课上教师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的影子。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弄清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并能做到举一反三,是做好实验复习的保证。从化学知识的组成看,化学六大块知识都不能离开实验。因此,在化学高考复习时,不能将化学实验单独割裂开来,应注重平时的渗透,使化学实验融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计算和有机化学的复习之中。高考十分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但在学习化学时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不够重视,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在实验操作中不细心观察。因而在高考中会暴露出实验能力不足的现象。在复习中可以按高考对实验能力的要求及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特点,将实验复习有针对性地编排成若干个专题。如将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存放、基本实验操作、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法等设置成几个常规专题;将一些特殊的操作和仪器的使用,如制气装置、除杂、尾气处理、量气装置等设计成有针对性的特殊专题;不同的实验题型,如实验操作型、实验原理型、信息迁移型、设计性实验、开放型实验等设计成针对题型的特殊专题。每个实验专题的内容应做到少而精,突出方法。在实验复习中要根据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步骤和装置,掌握一些装置和仪器药品的替代方法,力求使设计的实验仪器简单、操作便捷、节省试剂、现象明显、安全防污等,从而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可以引入枚举讨论法,训练发散思维,探究实验的多种可能性,然后开展互评,更深入地掌握化学实验设计思路。另外,高考试题具有“回归基础,在教材中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特点,为总复习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在最后阶段的实验复习中,应尽量创造机会多实践,必须重做中学阶段重要的、有代表性的若干课本实验,并且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做动手做实验来对待。

四、精选习题,科学训练,及时巩固复习

高三化学学科总复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方面对化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复习,另一方面是学生自己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练习。练习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一条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掌握好这一条途径,以利于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及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产生质的飞跃,是高三化学总复习的重要课题。在优化设计高三复习习题课时,我认为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有针对性(针对考点热点)、时效性(能及时巩固本节课知识)、代表性(能将本课复习的规律、方法进行举一反三)。对训练题,教师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评,增强实效。在评讲中要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题思路的拓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试题的“形似”和“神似”,理解解题思路、方法的相通与差异,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三化学总复习要注重基础,加强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不变应万变,夯实基础,活化思维,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教师只有不断对新课程进行研究,密切关注和分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科学备考,更好地搞好高考化学总复习,从而全面促进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9篇

一、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课标版试题的异同

2012年的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无论是大纲版还是课标版,其共同特点是:难易适中,凸显历史学科特点,渗透新史观。

1.试卷结构稳定。试题紧扣考纲要求,第一卷文综历史选择题都是12道,但大纲版文综历史选择题安排在地理学科选择题后政治学科选择题前,课标版历史选择题则安排在地理、政治学科选择题后。第二卷非选择题,大纲版历史材料解析题仍然为37题,三科综合题的题号顺序有所调整,历史角度的设问被置于39题的(1)(2)问。课标版文综历史非选择题则继续保持两道大题,分别为25分与12分,以及选做题(4选1)每题各15分的形式。通过对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与考纲的比较,笔者发现,两套试卷结构稳定,试题的命制没有拘泥于教材,也没有游离于考纲之外,都做到了情景创新、古今贯通及中外关联。

2.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学科特点。大纲版与课标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制遵循了知识为基、能力立意的原则,做到了以教学重点为切入点,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突出了历史学科特点。试题清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如,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7题和课标版的40题都涉及了两次工业革命。大纲版试题运用了“世博会”的情景材料,涉及了全球史观下中西方文明的冲突,考查了学生对工业革命这一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课标版试题则以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信号灯为切入点,提供了交通信号灯变迁的材料,并设计了如下问题:(1)交通信号灯诞生的背景是什么?(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3)根据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科技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变了城市生活。从问题设计的角度来看,其考查了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包括工业革命爆发的背景、新技术与新发明的出现及其影响等,做到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考生在作答时,应认真阅读相关材料,准确合理地提取有关信息,并积极调用储备知识,有效地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阐释。

3.传承文明,关注社会转型。高考历史试题的立意积极向上,在传承文明的同时,也渗透着文明的多样性,体现出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并且非常关注社会转型。如,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历史试题37题与课标版41题两道题的背景材料实际上给出的是西方对中国的冲击与中国的反应等史实,展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其要求考生做到史论结合,运用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等对相关史实进行分析。

4.课标版考纲与大纲版考纲的主要区别。课标版与大纲版考纲的主要区别如下:课标版考纲四个考核目标中,每一层次的要求都比大纲版考纲表述得更为具体;大纲版考纲的能力要求针对的是文综三科的共性,课标版考纲针对的则是历史单科;在能力的定位上,大纲版考纲主要涉及理论性知识、综合性能力的考查,课标版考纲主要涉及考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如,2012年课标版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24题考查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对应考点为汉到元朝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监察制度;25题利用民间传说创设情景,考查了宋代世俗文化,对应考点为古代商业经济发展对世俗文化的影响;26题考查了明清工商业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动,对应考点为古代经济中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27题考查了王阳明的心学,对应考点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中的宋明理学;28题考查了清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29题考查了中央内阁的职权,对应考点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明清君主专制;30题涉及了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晚清民族工业兴起,考查了民族实业家的思想与品行;31题考查了20世纪20年代前后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的影响;32题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33题考查了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34题为案例情景题,考查了罗马法的内容与实质,对应考点为古希腊罗马中的罗马法;40题为材料解析题,对应考点为近代世界的工业革命。

为了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笔者现将课标版考纲的具体要求和增删的考点列举出来,以供高三历史教师和广大考生参考。课标版考纲新增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其中,中国史部分包括:(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内外服制度、宗法制度)。(2)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3)手工业的三种形态。(4)宋明理学(包括陆、王心学)。(5)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6)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7)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8)国有企业改革。(9)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大众传媒的发展)。(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11)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其中,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增内容)。(1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教育事业的发展)。世界史部分包括:(1)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2)宗教改革。(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4)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5)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7)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其包括世界文学取得的主要成就,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等)。

课标版考纲删除的考点包括以下内容,其中,中国史部分包括:(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3)北洋军阀的统治。(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部分具体史实。(5)新中国建立后巩固政权的斗争。(6)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曲折发展时期的政治运动。(8)“”中的史实类内容。世界史部分包括:(1)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2)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选修中保留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3)亚洲革命风暴。(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的过渡。(5)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选修中保留第二国际)。(6)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保留苏联的改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7)亚洲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3年甘肃省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是: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中心,整合历史课程资源,创设新情景,以能力立意,以新史观为引领,重视对考生阅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

二、2012年甘肃省文科考生文综历史试题作答情况分析

1.考生作答的基本情况。2012年大纲版高考文综试卷历史部分遵循了考纲的基本要求和命题指导思想,体现出了在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社会史观指导下的命题特点,凸显了立足现实、取材历史、展望未来的原则,这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试卷在继承2011年试卷表述风格的同时,推陈出新,有所发展。纯粹知识记忆性的题目已不可见,全是以能力立意的题目,有的题目从内容到观点都不拘泥于教材,习惯于死记硬背的考生对此会感到非常迷茫。

历史试题12题考查了秦汉文官名称;13题考查了唐代重农抑商思想延续的内容;14题考查了唐宋元文化的发展;15题考查了清代经济发展与社会观念的变化;16题考查了近代历史人物中的李鸿章;17题考查了近代海关管理制度的变化;18题考查了国共对峙时期对红军新的认识与理解;19题考查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生产资料的变化;20题考查了法国政治民主发展历程中的巴黎公社;21题考查了苏俄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22题考查了二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23题考查了二战后美苏关系发展的历程,即北约与华约的相关内容;37题(1)中考查了工业革命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时代背景和作用,(2)中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社会文化的状况,(3)中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理念的变化;39题(1)中考查了汉朝加强对岭南统治的背景,(2)中考查了西汉加强统一的历史作用。

鉴于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单选试题所给材料容量较大的弊端,2012年的单选试题则缩减了材料容量,题干所要表达的信息更为清晰、明确。试题与往年相比,更加强化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单选试题要求考生在对历史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的前提下,阅读、理解所给材料,全面解读相关历史概念,依据设问角度选择正确答案。综合题37题以世博会的历史发展为主题,展示了全球史观下人类文明(包括中国)发展的历程,彰显了人类未来发展所应持有的理念。该题立意高远,符合时展要求,设问角度科学,能力考查指向明确。39题考查了汉朝加强对岭南统治的背景等内容。其都要求考生必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深入地掌握历史主干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生作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1)审题不够细心。审清题目要求,仔细地阅读相关材料是答好主观试题的前提。但很多考生因理解能力较差,审题不够严谨导致失分。如,2012年大纲版文综历史试题37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考生只有根据要求答出背景和意义才能保证得分。(2)不会利用给定的条件进行答题。其主要表现为:考生综合分析与阅读能力较差,难以有效提取相关信息,语言表达缺乏层次性、逻辑性,不会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规范的表述,所述内容烦琐空洞甚至出现明显的错别字。如,37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依据材料一、二和三所反映的社会发展特点分析概括出“发展理念的变化”及其原因。很多考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发现所问问题与三段材料之间的关系,只能依靠思维定式作答,想到哪答到哪,最终导致得分偏低。(3)存在不良心态。如,存在投机心理,不同问题采用同一答案;肆意发挥,答题漫无边际;心理紧张,未找准答题位置。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于知识和能力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理解知识与记忆知识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教材与其他复习资料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对于长期努力与短期突击关系的认识出现错位等。

三、备考方略

第10篇

【关键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 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6-0191-01

面对高考进行的复习,教师不是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重组,连接成“知识网”,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高考复习效率。

一、问题提出

研究表明听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15%,只靠视觉获得的知识信息,仅能记住25%,如果把试听结合起来,则能够记忆的信息量不是两者之和,而是65%。①高考化学复习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教学法。

二、常见几种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的运用

1.辐射式提纲教学法在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三一轮复习时,各知识点就如散落一地的拼图块,彼此孤立、分散。所以教师在复习开始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梳理高中化学,整理成知识联系图,如图1。

2.表格式提纲法在实验事实性知识复习中运用

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事实性知识与概括类知识②。像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类实验事实性知识,学生常常容易相互交叉混乱。因此,在复习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记忆方法。例如,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的复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表格式提纲法,把相关性质整理对比进行记忆,如下。

镁、铝化学性质比较

(1)与O2:常温下生成氧化膜,点燃燃烧,

2Mg+O2===2MgO(点燃);常温下生成氧化膜,

4Al+3O2===2Al2O3(点燃)

(2)与其他非金属:Mg+Cl2===MgCl2(点燃);

2Al+3Cl2===2AlCl3(点燃)

(3)与水反应:Mg+2H2O(热水)===2Mg(OH)2+H2;2Al+6H2O(沸水)===2Al(OH)3+3H2

(4)与强氧化性酸: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不放出氢气;常温下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加热反应,不放出氢气。

(5)与非氧化性酸:Mg+2H+===Mg2++H2;

2Al+6H+===2Al3++3H2

(6)与碱:不反应;2Al+2H2O+2OH-===2AlO2-+3H2

(7)用途:制造合金,制造照明弹、焰火等;制造合金,电力工业上作导线、电缆等,贮存和运输浓硫酸,铝箔常用作食品饮料的包装等。

3.网络式提纲教学法在有机化学复习中运用

高中化学教材将有机化学分散在必修2和选修5中,在复习中如按照教材写顺序,就必须兼顾两本教材,重复复习关于烃、醇、酸的知识,增加学生不必要的劳动。复习中引导学生先进行自主复习,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类有机物之间的关系,使有机化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图2。

三、小结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由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构成的,这些因素的有机组合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因而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点,以知识结构提纲教学法为主,选择其他方法与其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真正提高化学课的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书本

书本是我们平时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它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法宝。在高三复习备考的初期,即一轮复习的时候,我们一般都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教材的每一个边边脚脚都要顾及到,绝不放过任何一个不清不楚的知识点;高三复习的中期也就是二、三轮复习时,我们要对书本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复习后期也就是自主复习阶段我们还要回归教材。高考复习必须以(书)本为本,书本始终应该是我们高考复习的法宝。

二、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我们必须明确考试大纲有哪些部分组成。

1.高考的能力要求。现在的高考是以知识为载体来考查能力的,所以明确高考对各学科的能力要求并加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如考试大纲对政治学科的能力要求是:要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能够展现出自己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研读考试大纲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可以发现,高考地理重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应用,对地理规律的总结,对地理事物的概括分析等。除此之外,还重点考查考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对新事物举一反三的能力。考试大纲对历史学科的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即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考试范围。近几年考试范围虽相对稳定,但每一年的时事背景会有所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也有不同,所以对时政内容的复习应该注意与时俱进。

3.试题的类型。对于考试大纲给出的典型例题,一定要认真研究,以从中发现一些应试的规律和技巧。如客观题要坚持依干求肢的原则;而主观题要做到“六要”(题意要紧扣、角度要齐全、重点要突出、条理要清楚、语言要规范、术语要准确)和“三落实”(材料落实、设问落实、知识落实)。

三、主干知识图表

《教师教学用书》在每一章节都给我们准备了知识体系表,实际上就是按照教材的科目―知识板块―课题―节题―框题―问题―具体的知识内容这一顺序编成的平面知识网,甚至有的章节将材料拼接起来形成一张大的挂图。这些图表对于学生形象地记忆学科知识都是很管用的,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适时利用。

四、主要原理

考试大纲的说明材料,都有对各学科主要原理的归纳和梳理。一般都包括核心知识的内容、历年高考中考查的情况、对新课程高考中该知识点考查的预测,这些内容是学生准确高效理解和记忆考点的捷径。例如,关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就可以整理如下:①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并利用规律。②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时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③核心提示:本知识点是与认识论、辩证法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交叉的;本知识点主要用于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五、社会热点

文科综合高考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与社会现实联系的密切性,所以文科综合复习备考必须找一本权威比较高、对时政热点的学科分析比较到位的辅导材料。通过了解书中对一些典型热点的分析,能帮助我们按问题发生、发展的过程来重新整合知识,形成内化的知识体系。

六、历年高考真题

历年的高考真题都是由高考命题专家命制的,材料典型、答案规范,所以它是训练应试能力和技巧的法宝。历年高考真题在各种权威期刊上都会有点评,我们对其要多加关注,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这样可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在高考来临之前的仿真训练中,我们还可以重组高考真题来让学生感受高考,减少学生的紧张心理,稳定学生的情绪。

七、精选的单科和文综模拟试题

第12篇

一、复习用书的选择

高考复习用书是高三复习使用的主要工具。复习用书质量的好坏对高三复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选择复习资料时,要注意编写的逻辑性。其次在内容上,资料列举的知识点应围绕课本、符合考纲要求,不要补充太多的公式和结论,避免学生出现“背死书、做死题”走入题海战术的怪圈。题目难度要适中,能体现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题目不偏不怪、有梯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例题的选择

在选择例题时,要做到“精讲精练、强化三基”。教师选择的例题要能够体现对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技能的训练,减少那些使用特殊技巧、题目。例题注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以及解题方法的总结。随着复习的深入,例题不再只考查单一的知识点,而要体现各知识点的综合应用。

我们通常要求学生有“错题集”,教师也应建立一个错题集。这个错题集不是教师做错的题目,而是平时学生易错的题目。从错题集中选择典型题目作为例题进行训练,重点讲解及强调易错点,可以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方法、将错误变成习惯。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了解学生,积累素材。

三、作业的布置

作业是对课堂复习效果的检验和巩固。合理的布置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的负担。作业习题要精心挑选,有代表性,能够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也要考查学生书写的规范性。题目数量应考虑学生的实际自习时间。题目过多、过难,学生写不完,会产生抄袭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养成坏习惯,也使得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可以发现学生哪里有所欠缺,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四、习题的讲解

经常有学生出现这样的疑惑:“老师上课一讲就会,课后做题就不会;课堂例题会做,变个形式的就不会”。学生不会解题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原因:一是知识欠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只背概念不会应用,没有形成知识体系结构;二是方法欠缺,不会分析问题,无法找到问题的切入点。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这两种情况,教师在习题讲解中,要紧扣课本,对知识点的含义和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网络。教师在习题讲解中,不能仅仅教学生“怎样做”这道题,更要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想”,训练学生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求值”问题中要建立方程,在“求范围”问题中要寻找不等式,道理虽然浅显,但在解题过程中,这就是逻辑推理的起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看作整体”等基本思想方法要在平时习题讲解过程中不断地渗透和强化,将解题过程升华为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五、效果反馈

高三的各种模拟考试是对学生复习效果的检验,也是检验教师的复习方式、复习策略是否见成效。在每次测试后,教师应分析学生每个知识点的得分率,了解学生对知识点和方法的掌握状况,为下一阶段的复习制订复习方案、查漏补缺。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根据试卷难度系数,也要对学生进步与否给予客观评价和鼓励。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卷面分析。学生成绩的高低,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卷面失分。哪些是计算失误,哪些是公式使用错误,哪些是不会应用知识点,哪些是方法不会,哪些是书写不规范……通过分析原因,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确定改进方法,制订学生下一步复习计划。

六、研究考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