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

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10-17 10:0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德育教育论文

第1篇

网络德育一般是指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德育信息、网络文化、网络德育课、虚拟社区、网上咨询答疑、在线讨论,网上德育基地、网上家长学校等。这些德育活动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在德育教育工作等方面利用e路构建德育网络上作了一定的实践与尝试,下面就学校构建e路(网络)德育工作——环境德育网络、e路德育网络、家社校德育网络、师生德育网络、心灵e路德育网络、导师德育网络、班主任德育网络等方面所作的探讨,谈一点我们在实践中的做法。

一、构建环境德育网络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校本德育环境网络

校本德育环境网是育人之网,美丽的校容校貌有着陶冶学生心灵、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想象,振奋和激励学生精神思想的作用,产生良好的教育的效果。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阵地,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感受到“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氛围。

打开学校网站,映入眼帘的美丽校园。学校标志性雕塑,顾况读书台,古崇福寺,灵龟(荷)池,假山喷泉……“亭台碑泉皆为师,花树墙廊均有情”,学校东临智标,西望紫薇;南连史东山故居,毗邻衍芬草堂、徐志摩故居。山水相依,环境秀丽。显性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养,拓展了文化育人的空间和渠道。

学校重视古文化的发掘。点击“德育天地”网页,有唐朝著名诗人顾况的读书台,这是顾况后裔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导师顾易生撰写并亲笔题写的《顾况读书处碑记》碑文,有北亚山公园(硖石东山前十二景之一的“北亚晴峦”);有顾况舍宅而筑的崇福古寺(现为校史、国防教育、陶行知事迹陈列室),富有神秘色彩的灵龟池和东晋葛洪炼丹井;有“国防教育园”;有书亭、行知亭、英语长廊、灵池假山喷泉;有每届毕业生栽下的留念树。花草树木,亭台碑泉的“温馨提示、友情告白”,校园是一首诗,一草一木都发挥着她的德育功能。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

2活动德育环境(班级主题班会红色长廊参观名人故居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参观海宁市气象局)网络资源共享

进入“红色长廊巡礼”板块。“红色长廊巡礼”活动是学校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一个传统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上海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东方绿舟”,师生同登仿真航空母舰;在展厅里听教官讲解军事知识;参观“国安馆”,居安思危;在航母甲板上接受教官的军训,在智慧大道上与100多位古今中外世界名人、科学家对话;遨游智慧海洋,托起明天的太阳。踏上勇敢者道路,竞渡龙舟,挑战趣桥,翻越障碍,走梅花桩、平衡木,钻绳网,穿越迷宫,挑战自我,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入住地球村,过好生活关,翻被子,套枕套,铺床单;学习生活,学会自理。锻炼意志和品格,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在网上浏览这一幅幅动人的镜头,让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教育。参观上海科技馆,秦山核电站,乍浦古炮台,东方大港都为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凸现了网络德育的功能。

清明期间“寻访身边的共和国功臣”的真实情景,徒步走进著名导演艺术家史东山和散发着诗情骚意芳香的徐志摩故居,沉浸诗海中。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寻梦诗人成长的道路的一组图片,激励着同学们成长。

在气象局,把气象资料的采集、传送与网络监控,天气预报的制作与。观察百叶箱、风向标、风速仪、雨量器、蒸发皿、日照计和地温测量方法等图文传到网上,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有反映说:在网上阅读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意志,提高了思想觉悟。

二、利用e路德育网络搭建学生成长平台

当今青少年处在对外交流日益扩大、通讯传播不断扩展、社会活动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社会氛围中,受着社会的深刻影响。在这社会大环境下,传统的灌输性教育和单一的德育目标就显得脆弱和苍白。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班队课和政治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教育形式。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德育内容。计算机信息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时空。

1QQ群德育网络——心语聊聊吧(建立教师、班级、师生Q群)

假期中,教师为学生架设网上沟通交流思想教育成长桥梁。班主任张老师,放假第三天,在她班群中的Q到了X某,与他谈假期开展社会实践,学会生活,学会尊重,反思学习……与G某谈自信,交流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体会,谈保尔成长历程……朱老师她最放心不下的是班中的留守学生,过年了,父母都回来了,这是一个加强联系沟通的好机会,她就抓住时机进行家访,或是发短信的方式进行联系。一个网上沟通思想,交流学习,共同成长的德育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E-mail德育网络

“发个E-mail,把写好的作文传给老师”,“读老师的博文,收获不小”,“发张贺卡,祝老师节日快乐!”学生十分得意如是说,网上交流成为一种时尚。有同学说:我没发邮件给同学或老师就像落伍了似的。

小小贺卡寄深情,师生共贺教师节。这是同学们用自己的诚挚的心灵和纤纤小手用心设计精心制作美化的心灵礼物——“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是太阳,温暖我的心”“您是园丁,我是花”“您是红烛,照我行”“您为朋友,情真意浓”……呈现出浓浓师生情深的景象。老师们以心换心,在贺卡上回赠寄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祖国的花朵需要你我的呵护”“化作春泥护新苗”……校园里流淌着一股暖暖的洪流。小小贺卡寄深情,改变了以往那种赠送礼物、鲜花等到奢侈的节日风,培养了“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王老师班中的学生大多在农村,最使他担心的是,学生回家后忘记了学习,王老师发电子邮件和QQ短信与学生进行交流,时时关注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同学们在家收到教师E-mail特别亲切,倍增了师生情意。

3电话德育网络

心灵e路是一条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之路。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显得“人文一点,务实一点,艺术一点”。电话联系与交流沟通更是一件普通的事了。问寒问暖,了解情况,互报喜讯,沟通思想;道个歉,还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德育导师沈老师放假仍掂记着寒假前思想反常的Z某,在电话中耐心开导,谆谆教诲,深深打动了他。

4春雨心理聊天室(晚上6:00——9:00)

据了解,学生心里话有无处诉说的尴尬,学生多数不愿向自己的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心理咨询,愿意向不认识自己的或不任自己课的老师或领导咨询。学校春雨心理聊天室如春雨潜入心,润物细无声。他(她)们就单亲子女的心理状态转变;初中学生的情感萌发,似恋非恋,似情非情,似爱非爱,似单相思又非似单相思;以及学业负担重情感,减负与加压;上网与学习,游戏利弊;敲诈与被敲诈,殴打与被殴打;理想与现实,父母与子女,情感与价值,交流与沟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交流与探索。

叽叽……叽叽……Q叫心理咨询老师,犹如去大海畅游,如释负重,心情豁然开朗,消除了心头的抑郁和烦恼,疏通了全身的血管;解除了心头的积郁,渲泄了心中的不悦与痛苦,激活了意泠的情绪,燃烧着蓬勃之朝气,点燃勇气和斗志。

学校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空间,还开通了网络咨询,避免了学生与教师直接的面对面的尴尬的接触与碰撞,增强了学生心理咨询的勇气和信心。给一个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场所,还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环境。

5心灵驿站

E-mail走进学生心灵,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心情不好、心理有疙瘩去问心理辅导老师,写信到“春雨信箱”,学习成绩下降可问任科老师,被人敲诈向政教处报告;食堂饭菜太贵、数量少,玻璃破碎,跟老师有矛盾,老师随意压留学生信件,谁为学生主持公道。上网,发邮件到“校长信箱”“春雨信箱”可帮同学们解决这些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增强了学生的维权意识强了,提高了自我保护能力。

家长在校园网上搜索到“家庭成功教育专家和知心姐姐专题讲座资料”,在网络中找到了阻拦我们孩子成功的瓶颈,为孩子找到自信,心头一亮。

三、依托e路德育资源载体健全家社校德育网络

1警庭校共建网页

警庭社校四方共建,法制讲座、四周环境整治、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等政策法规和各个活动的内容呈现在网页上,通过浏览和阅读,增强了学生和家长,教师和各阶层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了学校的法制建设,形成了一个四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网络。

2社校共建

开展“万名学生下社区”十个一活动,开展“十个活动日”活动:报到日、启动日、宣传日、环保日、学习日、运动日、示范日、书画日、孝敬日、表彰日。活动掠影,精彩舜间,家庭内外……形成了社校德育教育网络。

3家校共建

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共商教育大计。委员们通过网络就学生中“5+2=?”、“学生的家庭教育和与子女的沟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要与孩子多交流、多沟通,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子女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四、假借校园德育网络架设德育工作交流舞台

1班主任德育网络

在班主任网络论坛中,再谈我们今天怎样做教师”的讨论激起了教师的共鸣,全校教师参加了这次讨论。经过一个学期的激烈讨论,进一步认识到它是一个师德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是一个教育思想问题,更是一个职业道德问题,教师应“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网络发挥了它的作用。班级主题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和构建德育工作也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谈论手机现象,后进生教育,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成为网上研讨的热点。

2德育导师网络(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导育模式)

把需要更多关心的学生的思想教育任务分解给德育导师,让更多的老师关心、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既管又导,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育人新模式。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了德育导师网络。“德育导师”在网上关心帮助学生,还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从思想、生活、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各方面关注他们的成长,架起了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利用网络整合,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把“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德育导师工作模式和先进经验,在网上共享,不断总结,深入研究,共同发展。让德育导师网络真正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3德育网络论文

通过班主任校本培训,撰写教育论文及教育案例。为问题学生诊断与把脉,开出“心灵处方”,上传到学校“德育园地”栏目里,达到教育资源共享。让全体老师学德育,用德育,成为德育工作行家里手。在网上交流读书心得是教师相互促进与提高的有效措施,赢得大家的跟帖,学习,评论,赞赏,推动了教师的读书充电热。

4班主任博客网络

每个班主任都有一个博客。用教师自己的行为道德,高尚情操、品质意志,潜移默化地去震撼学生心灵。2005年,学校创建“班主任博客群”,到目前班主任都自己的博客。韩忠老师的“花脸青衣·班主任手记”;张沁老师的“莲之梦·班主任手记”;梅雨老师的“梅之雨语·岁月屐痕”……交流班主任和德育导师工作经验,受到大家的喜爱。

总之,学校构建e路德育工作网络,从“环境德育、e路德育、家社校德育、师生德育、心灵e路德育、导师德育、班主任德育网络”诸方面思考、探讨和研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和社区四结合立体德育网络,探索现代德育的模式,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社区和家长整合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从而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邵培仁·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谭细龙·德育――素质教育的灵魂·中国教育学刊·2001-1

[3]王炳仁.《班级教育理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王湘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读》.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6]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草根2004

第2篇

一、积极鼓励民族学生参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加强民族学生的德育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许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民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提高民族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民族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课堂中,我们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民族学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积极展开双向互动实践教学,以积极有效的实践活动提高民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比如,2016年是胜利80周年,我们可以根据这样的重要史实,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以“弘扬精神,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同汉族学生一起制作有关弘扬精神的黑板报,收集有关的故事,撰写相关的论文,以此培养民族学生的革命道德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另外,由于当年在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很多行程会经过少数民族地区,为此,我们在班会主题中,还可以鼓励民族学生去搜集当年经过自己家乡所留下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分享给同班同学,总结自己在这些故事中所受的启发,并谈谈在自己的实际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将怎样弘扬精神,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大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让民族学生既能乐于参与课堂内外的学习,也能从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中获取成长实践经验,明确自己身负的重任,练就坚强的毅力,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类似这样的课堂内外的实践活动陶冶民族学生的情操,提升民族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德育。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教育,以情感推进民族学生的德育

“情感性素质教育,即以重视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切入口,关注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并且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寻找如何使情感性品质支持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性素质教育来加强民族学生的德育,使情感教育深入民族学生的内心,塑造更加美好的人格,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不同的情感教育的方式,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民族学生的德育中。

1.积极促进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情感交流,以情感的渗透来加强民族学生的德育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促进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创造出更加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有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民族学生,他们同汉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他们感受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也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德育老师可以把民族学生家乡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歌曲等形式展现给其他学生,或者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参观和考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让民族学生组织其他同学参与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活动,比如,过彝族年、跳藏族锅庄舞、过白族、纳西族七月火把节等一系列的具有浓烈的民族氛围的节日活动。这样,通过以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方式,不仅能推动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又能充分尊重民族学生,陶冶民族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感受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喜爱,使得他们乐意同其他同学做好朋友,让民族学生在这样团结、友爱的氛围中受到熏陶,使得他们更能从内心深处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从而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素养。

2.借助情感教育的综艺节目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德育

“作为青少年,要有崇高的品德,要有无愧于天地的胸怀,要有报效国家的宏心大愿,而这些品性的修养都将是对父母无私奉献的回报。修身养性,养德润身,正是孝的体现。”孝敬父母,学会感恩,是民族学生拥有高尚品德的重要标志,因为,“对青少年而言,感恩是一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民族学生要学会感恩,孝敬自己的父母是必不可少的。

2016年年初湖南卫视开播的综艺节目《旋风孝子》深受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节目主要记录的是明星如何在七天六夜里给自己的父母尽孝。在节目里,要求这些明星为自己的父母做饭、洗衣,每天给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写一封信,等等,表达的主题就是“孝”。通过这些形式让自己的父母感受儿女对他们的感恩,这让许多观众从中受益匪浅。加之包括民族学生在内的很多青少年学生对现在一些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电视综艺节目或者网络节目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对民族学生的德育工作可以根据民族学生年龄特征、兴趣倾向,以我国有着许多优良道德传统的文明大国形象,百善孝为先的大环境,借助综艺节目的平台,让民族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去观看《旋风孝子》这一类的综艺情感节目,积极引导民族学生学会感恩,以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父母尽孝,同时也让他们反思自己平日里对自己父母尽孝是否做得到位,是不是也应该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或者打一个电话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我们通过这样的德育方式,引民族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为了回报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养育之恩,为今后能让自己的父母能安享晚年,就应当珍惜大学这样一段人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时期,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刻苦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实力来回报父母给予自己的爱,不要让自己留下如《韩诗外传》中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的人生遗憾。总之,让民族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这样不仅能巩固民族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还能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德育,提高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也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三、引导民族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民族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严重威胁着人们的道德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包括民族学生在内的许多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的影响,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走向人生错误的轨道而抱憾终身。“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自觉认同和践行,进而在深化道德认知、注重道德养成、增强道德践履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开社会风气之先的中坚力量。”可见,在民族学生群体中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极为重要。

为此,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德育要引导民族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道德修养,为他们的人生保驾护航。比如,自从当年扶老人被讹的事件在全国各大媒体曝光以来,有关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的不同说法就成为了社会上的热议话题,扶起老人又怕被讹,不扶老人又显得不道义,这些不同的观点混杂碰撞,对民族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c教育深入民族学生的内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社会活动,让民族学生参与其中,鼓励学生亲身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民族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从充满正能量的角度去引导民族学生,既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和矛盾,又要从正面渠道去引导他们正确、客观地认识这些不良的现象和矛盾,引导民族学生在遇到复杂的状况时保持冷静的头脑,寻找到既能帮助别人同时又能保护好自己的方法与措施,鼓励民族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法制观,在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的同时也能给整个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另外,我们的德育还可以在引导民族学生做好自我的同时,去不断地影响身边的其他人,带动更多的人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法制观,不断提高社会的总体道德水平,从而创造出更和谐、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民族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资源,为此,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我 们要不断加强对民族学生的德育,要 充分尊重民族学生的地位,不断增强我国民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提升我国大学生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促使他们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陈国友.孝道:让感恩与你同行[M]. 北京:华艺出版社,2012:110.

[3]石国亮,莫 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大学生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第3篇

[论文摘要] 当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出现学生不爱学,老师不愿教的情况,主要是政治课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如何利用趣味教学提高政治课吸引力成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又由于新形势把德育教育摆在了高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所以,研究趣味教学,搞好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老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研究趣味教学的具体方法,以期对教学有所帮助。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在其教育论著中也说:“希望学生对待学习像对待游戏一样,做一切事情都兴趣盎然。”当前的高职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和智力因素,对抽象理论的理解能力往往比较薄弱,老师讲课要生动有趣就成为学生的必然要求。这里所讲的“生动”就是让学生在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受中激活思维,加深印象,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在以下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得有趣,让学生感受到政治课的魅力

(一)趣味举例法

“趣例”可以是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趣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家名言等。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基本上都爱听故事。我就将他们爱听的故事引入课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从而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觉悟。例如,在讲劳动光荣时,我讲了美国石油大王哈默艰苦创业的故事;讲友谊与爱情时,讲了马克思和燕妮的故事;讲人生价值时,讲了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舍己救人的故事……讨论时,情理交融,理趣交融,使学生能得到艺术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发。此外还经常引用名人名言,适时在教学中引用,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讲“学习重要性”时,引用了“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力代表未来”。在讲“机遇”时,引用了“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在讲“勇于战胜困难时”引用“只要不放弃尝试就永远不算失败”等等。在教学中,趣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应用。

1.唱好序曲,激发兴趣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为何那么重要?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成功的开头,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打开了殿堂的大门,引导着学生竟相登堂入室。在政治课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引题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拔动起思维的琴弦,为新课的讲解定下基调。

在讲事物是普遍联系时,我首先问学生最近国际上最受人关注的是什么大事?学生竞相回答:有的说是甲型流感,有的说是金融危机。我说这两个事情的确都很大。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事件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和我们有没有联系?通过分析美国的金融危机导致世界金融危机,投资环境恶化,工厂停工,贸易停滞,旅游业等行业受影响等来说明金融危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甲型流感也是从墨西哥开始,蔓延全世界,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在加强防范,就是因为它会相互传染,不是孤立的。然后导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使学生既了解了时事,又对新知识产生想学的渴望。

2.趣味说理,深入浅出

运用趣例组织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变呆板为生动,深入浅出地阐述道理。例如,在讲正确对待顺境逆境时,我举了《沸水中的青蛙》:

如果你把青蛙丢进沸水中,青蛙会本能地立刻跳出来。说明处于逆境中的青蛙往往有着更清醒的头脑,有着更顽强的斗志。但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中,慢慢提高水温,青蛙会感觉水很舒服,而忘记自己所处的险境,等到水越来越热,自己却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了,青蛙也因此丧命。所以,同学们在顺境时一定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千万不要高枕无忧,更不要被舒适的环境消磨了斗志,要时刻检讨自己,不断进取,才能永保斗志。这个故事虽小,但因为包涵着深刻的哲理,所以,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深远的。

3.趣味结尾,引发思考

好的结尾,有如咀嚼橄榄、品尝香茗,令人回味无穷。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

例如,在讲市场经济的特点时,最后结束我用了这样一段话:人们形容市场犹如大海,它,既能载舟也能覆舟,对于那些在市场风云中不会驾舟弄潮的老弱病残者和在市场大海中翻船的失败者,国家会给他一个救生圈,这个救生圈就是社会保障。对于有能力竞争的人,市场会敞开它宽阔的胸怀迎接每一位挑战者,正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愿同学们在市场大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使学生对市场经济有了更完整的认识,也对自己在市场大潮中搏击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趣味图片和影音,轻轻松松学知识

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说明形象直观教学要大大优于枯燥的讲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精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联、贴近现实生活的图片,搜集保存一些影音资料,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对教学大有裨益。我曾在网上下载过一些有关沙尘暴的图片,在讲保护环境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这些被沙漠淹没的村庄,耕地,会产生极大的触动。学生看了,表情惊讶,痛心疾首,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在电视上留意《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社会经纬》、《东方时空》等栏目,及时捕捉信息,有的可以录下来,备教学所用。比如,对的揭批可以通过播放分子自焚,杀人的录像,不用说教,学生也会形成正确认识。再如讲假冒伪劣商品对人们的危害时,完全可以播一段录像。焦点访谈曾播过一期《垃圾变成食品袋》看着那些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药物残留的输液器,农药瓶,未经任何处理,眨眼变成食品袋,你还敢用吗?让学生意识到整治市场秩序的重要性,让他们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关键是平时积累。上一堂课,可以说准备了几分钟,也可以说准备了几年,也可以说是准备了一辈子。我们一生的积累在教学中都有可能被无形中运用,是一生财富的展现。

二、学得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仿佛老师的讲和他无关。但如果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动力和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一节课。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或看课外书,或睡觉……如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上课成了一个难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表现好的同学,不然就会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呢?

(一)趣味阅读

阅读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因此,上课时可以采取评选“阅读能手”的办法,或在全班分成两组,哪个小组找问题又快又对,就是当天的“优胜组”。有了竞争,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就会一改往日懒散的上课状态,根据老师的提示阅读教材并勾画重点,找出难点。这样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教材的阅读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趣味活动

素质教育的今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理应创新,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可以是讨论、研究,也可以自编小品,表演文艺节目,还可以搞知识抢答,辩论赛,举办小论文竞赛、演讲比赛,设计模拟法庭,进行社会调查等,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搞活课堂教学。

比如,在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确定讨论问题。讨论时,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也可以进行自由辩论或向老师发问,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政治课因告别一言堂而充满无穷魅力。从而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置上来。使学生大脑在单位时间内发挥最高效率。一次在讨论大学生是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时,正方从反面论述了没有理想的可悲后果,从而,让那些认为不需要树立理想的同学感觉到了理想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也经常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搞专题研究。比如,研究遵守公共道德的情况,让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或随机调查等方法,统计出平时能够(经常,偶尔、不能)遵守公共道德人数的百分比,研究同学们不能遵守公共道德的原因,以及提高公共道德意识的途径。通过这样的研究,让学生放眼社会,正视现实问题,既让学生感到有趣,又从中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趣味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观摩。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练习,将设计得好的用作全班的课后作业。这个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四)趣味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