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6 11:1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相关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有效衔接,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目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展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视野和范围,提高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进一步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1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现代化、个性化教学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被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角。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采用现代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如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软件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引入有感情朗诵、创设教学情境等,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方案,实现现代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关的语文教学意境,结合相关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多方面教学资源,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儿童阶段,对一些图片、短片等兴趣较浓,很容易融入课堂氛围中,调动积极主动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多方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背景资料,拓展知识视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应的图片、视频、短片、音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背景知识,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出来,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也积极拓展学生学习语文的知识视野,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但从整体而言,当前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1)教师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不高,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如教学课件制作模式较为单一,直接套用模板,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2)语文教师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仅仅重视多媒体课件的讲解,不能有效分析和传递教材内容的真实情感变化。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备课准备的课件直接用多媒体进行播放,不再板书和书写相关内容,不能与学生形成互动氛围,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3)忽视小学语文人文精神,无法引导学生思考和品味教材文章的精妙。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下,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以播放课件为线索,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安排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仅仅是以图片、知识点等内容的串讲,不能将教材内容的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甚至文章的精妙之处也不能被深入挖掘出来。4)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衔接。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完全摒弃过去的朗读、板书、提问等教学环节,直接按照教学课件的顺序以屏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不再将重要的知识点在黑板上板书,导致很多学生无法找到语文重点知识,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3提高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立足和突出语文知识重点,优化教学课件和方案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为典型的是教师按照基本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课件。但是,当前很多教师直接将教材内容全部照搬,仅仅以另一种方式和板书展示教材,无法在课件中突出重点。因此,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教师需要以小学语文教材为基本立足点,充分了解和准备相关的课件,尤其是制作课件时在展示基本语文知识点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突出本次教学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清主次和重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面掌握基本语文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积极拓展相关的语文背景知识和课外知识,并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不断调整和优化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方案。提高语文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直接要求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和能力,确保多媒体教学的顺利开展,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制作语文课件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将图片、视频、文字、网站链接等多种信息融合到一起,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也给小学语文课堂增加了一些趣味。此外,教师还要合理控制使用多媒体教学,既要防止单纯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授课,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教师要实现教材、学生、多媒体教学三者之间的有效衔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导致很多教师单纯以计算机课件为课堂教学线索,忽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形成鲜明对比,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断下降。因此,笔者建议,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认识到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如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音乐、图片等信息的配合下鼓励学生模拟某些人物等;在课程开始之前,设置相关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分组讨论,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此外,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深度挖掘教材文章的情感变化和思想认识,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作者当时的心理特点,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能力,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作者:狄宪忠 单位: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站前小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等要求,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广泛地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还有效地实现了小学语文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
一、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处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其生理和心理大都未发育成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产生疲惫感、抽象思维能力差等特性。加之他们本身的知识阅历少、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依照授课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讲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发生囫囵吞枣的现象,导致他们对教师所授内容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因而学习效率和质量不能提高。反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不但能利用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利用其能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的优势,让学生体会直观感受的同时,加深对教师所授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例如,教师在教授《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程时,虽然学生可以通过教材的文字描述领略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采,但多数学生没有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过,因而对某些细节的描述不能产生同感或者根本无法理解,进而就无法产生心理共鸣。如果教师针对雅鲁藏布大峡谷制作了视频影像的教学课件,使其壮丽的景象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展现,他们就犹如身临其境,加之丰富视觉形象的指引,更容易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采取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的方式,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使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在头脑中进行知识的构建。此方式很难集中学生注意力,会使他们对语文学习感到索然无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多媒体教学课件具备动画、声音、图片等优势,而这些优势恰恰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多媒体课件还能将教材上静态、抽象,复杂的文字变得更为直观并便于学生掌握。例如,教师在教学《欢庆》时,假如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恐怕学生对教材内容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反之,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一些庆祝节日的视频,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就会对教材内容有深入细致的理解,进而也就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我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虽然已经收获了不小的成绩,但要实现多媒体技术的高效应用,还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自身计算机能力的不断提高,进而才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题环境,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步入现代化的轨
道,最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胡荣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素材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依据;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教学素材的选择,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对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选用要求进行简要分析,并对教学内容选择与把握的策略艺术做出初步探讨。
一、小学语文教学内容选择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部分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让原本“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电教设备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部分语文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等电教设备,甚至直接用多媒体电教代替传统教学,PPT课件代替教师黑板板书和口头讲解,殊不知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容易形式大于实质,分散教与学注意力,教学重点模糊,进而导致小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2、对小学生这一特殊年龄段群体缺乏认识
小学语文就其本质来讲,其实就是儿童语文。小学生尚处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的起步时期,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素材选择与把握时,除了注重考虑内容内涵的简单化通俗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选择还应尽量贴近现代儿童心理特征。与不同,受小学生知识基础薄弱、学习理解力差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作品美学、文学价值探讨不深,因此教师应更多选取贴近现实生活、画面感丰富的素材作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发挥想象力理解文本,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加深印象。
二、内容选择把握策略
1、紧跟大纲要求
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素材进行甄选时,首先应该参照语文教学课程大纲,根据大纲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对本学期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紧跟大纲要求,才能保证教学内容方向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学不是粗放式教学,它依然是有计划地有目标地展开教学,任何脱离大纲和违背大纲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如人教版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作出如下阐述:“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从这条要求不难看出,大纲对小学第二学段学生语文学习要求重点关注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把握时,就应把生字词作为教学重点。
大纲作为引导教学内容的风向标,为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把握打开了新思路。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关键生字词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喝水”、“口渴”“瓶子”、“石头”、“到处”等词。
对学生提出问题:①这五个词分别是什么结构,他们的偏旁部首分别是什么?②以“到处”为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这个词造句吗?③这几个词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到同义词代替它们吗?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高度集中注意力,展开想象,认真体会,在新旧知识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对生字词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
2、深入解读文本
文本,其本意指的就是语文之本。具体来讲,就是教材、课文。文本是教师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准确选择把握教学内容,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关键。很难想象一位对教材文本不熟悉的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任何脱离了文本的教学都是盲目的、不成系统的。经多年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越深入,课堂教学品质就越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知识也越丰富。
还是以人教版《乌鸦喝水》课堂教学为例,如果在备课时教师未能对文本内容深入解读,只停留于文字表面,就很容易肤浅地将这篇课文教学的主题定位为“智慧的力量”,事实上,这篇寓言故事之所以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中,其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独立思考想办法坚持下去,困难就能够迎刃而解。
基于小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对文本深入解读,整个教学就是肤浅的,不成功的。
3、价值导向是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小学生的启蒙导师,对学生日后阅读情趣、人文素养的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历史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对文本所隐含的价值导向是否符合时代背景,是否符合道德要求做出准确判断。尽可能选择健康的、积极的、有思想的文本作为教学内容,摒弃消极的、阴暗的、假大空的文本。
4、正确认识小学生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尽量贴合小学生心理智力特点,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能够让学生喜欢,注重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弱化逻辑理论性,强调文本人文性、趣味性。
三、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改革颁布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围绕“什么是语文”、“语文教什么”、“怎么教语文”进行全国性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在大批小学语文教师实验教学的探索创新中悄然展开,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进程,也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改进、完善。从新课标大纲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规定来看,新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需要得到全方位提高,首先就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上。我们常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一语文教学业内共识充分说明了教学内容选择与把握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除了文中提到的解决策略之外,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需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创新,讲究教学艺术,才能有效提高教学品质,保证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众.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
[2]耿红卫.科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近现代语文教育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唐亚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学情分析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悄无声息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社会带来美好的前景,给教育注入新的生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不断渗透于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成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会学生使用这一工具进行学习和工作。它一定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密不可分的。它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和手段,尤其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成为必然。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做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悬殊,占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对学校教学投入的资金不足,致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薄弱,相关培训、教研不到位。
现在学校老教师占40%以上,这部分教师尽管参加过计算机培训,但其实际应用能力较差,加上一些旧的教学思想,认为多媒体课件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学生多记点、多做练习。即便认同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关培训、教研不到位:一是培训一刀切,不能分层次培训,有些内容不学也会,却仍然要学;二是培训时间短,针对性不强,很多教师参加培训,却没有学到新的知识技能,在培训中没把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重形式、轻实用,培训与应用相脱节。
2.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认识不到位。
学校方面,由于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评价标准基于该校考试成绩的好坏,导致教师的精力都放在考试成绩上,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学校领导在这方面不做要求,也不关心,老师为了省事也不使用,缺少鼓励、引导、教研机制。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意义
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融图画、颜色、声音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有趣,才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增强学习效果。
2.利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乃是教育的基础,借助计算机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把教学难点生动地展现出来,刺激感官,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全方位感知更多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驱动力。
三、解决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1.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促使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物质基础保证。要积极疏通资金渠道,让农村走出信息技术教育困境,解决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为普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争取更大经费空间。还可以通过合并学校进行资源整合,让每一个农村小学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2.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训。
对现有农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定期培训、考核,给合格教师颁发合格证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与应用能力是目前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农村建设一支素质优良、勇于创新、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成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3.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要正确认识,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还能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最近“两基”迎“国检”为我省乃至我县教育注入了新活力,它是落实新课改、推动新课改的最大动力。在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中,新课改制度逐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学校应抓住这一契机,加大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力度,真正把新课改提出的教育教学新理念落到实处。
总之,信息技术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新问题,同时给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拉近与城市地区的差距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整合设计的基础是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我们不能片面追求形式,更不能出现人灌或机灌的现象,而应加强有利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积极实践,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能适应时代要求。充分整合各种有用资源,增强语文教学效果,与时俱进,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全面地发展,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唯.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行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1).
一、人机交互与拼音汉字教学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拼音汉字教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基础就是:人机交互。现代社会中,一个人除了人际交往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交往空间,那就是人机交互。除了对自然语言的处理外,还有对计算机语言和网络语言的处理。因此,传统的拼音汉字教学,除了承载原有的任务以外,又承载了另一个重要功能,成为人机交互的接口,并进而成为网上交往的接口。这必然对拼音汉字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拼音教学和汉字教学进行功能上的扩展。21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设计拼音教学时,就很应该加入输入法的相关内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拼音输入法打拼音节、熟悉音节,为识字打字做好准备,拓展汉语拼音学习的功能,增强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识字是语文教育永恒的话题,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小学教材一般采用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字理识字相结合的综合识字法,因为小学语文毕竟不只以识字为目的,还必须要同时培养熏陶学生的多种语文素养。不过,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各种识字法都还没有直接解决电脑打字的问题,对接不明显。1994年,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重点科研项目“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启动。其目的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小学语文教育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
二、课件与课堂语文教学
拼音汉字教学主要是解决人机交互的接口问题,而要使课堂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起来,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富有创意的语文教学课件,把单纯的视觉汉字感知变为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组合,变单纯的视觉感知为视听结合。利用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和可欣赏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交互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范文教学,延展了文学的情感培养和文学鉴赏功能,通过选文敲开学生的情感互应,引起共鸣;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情商,通过语文活动进行合作式学习,利用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课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很好地打破了时空限制,沟通了课堂内外,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学习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等写景游记类文章,学生们在聆听优美朗诵的同时,又可以亲眼目睹桂林水的清、山的奇、峰的险,藉文章而睹山水,因山水而知文趣,激情励志,妙不可言。学习《生物入侵者》八年级下册等科技类、说明性文章,学生们也可以从抽象的感知中解脱出来,亲眼看一看“生物入侵者”的入侵过程,从而系统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明了环保的重要。
三、信息处理与语文阅读教学
今天来讨论语文阅读教学,就必须讨论信息处理、讨论信息处理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注入信息化的新理念,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内外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阅读教学除了原有的情感培养和文学鉴赏功能外,还必须有信息处理的功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
四、虚拟网络空间与作文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48-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技术等得到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充分的呈现出所教实施的结构、形态等,实施趣味教学等,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语文识字教学中,所教的汉字、读音等内容,以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充分的体现了寓教于乐。我们从多媒体课件的整体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为自身的特点,其好动且对周围的事物和新事物有较大的好奇心,所以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特点,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参与,在教学情境中,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在情境游戏中掌握识字教学的内容[1]。例如“摘苹果”游戏,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将教师制定的教学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大屏幕上,为小学生呈现出一个苹果树,苹果树上长满了苹果,在每一个苹果上都有学生要学习的汉字,学生可以指定想要学习的汉字。可以指定同学对苹果上的汉字进行朗读,在读音正确时,教师使用鼠标点击该苹果,此时苹果会自动的落地,如果不正确,教师使用鼠标怎么点击这个苹果,苹果也不会落下,会保留在苹果树上[1]。让学生的游戏中学习认识汉字。除此之外还可以做猜谜语等方法,为学生汉字的学习,创作一个情境,实施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学到知识。
2.实施形象教学,注重识字教学效果
对于形声字的教学,也可以形象教学,中国汉字中形声字很多,且字体笔画多,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形声字进行逐一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形声字的特点,例如吕、铝、侣等,这些字同音,还同形,所以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将汉字的特点、结构、声音等,通过影像、书画等方式直观、形象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直观的讲解,形象生动的完成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再例如惊、鲸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查阅一些关于鲸的影像,将其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投影影像让学生观看,用多媒体播放鲸鱼游动的画面,并在旁边打出“鲸”字,同时使用手机、相机等有传输和摄像功能的多媒体设备,对播放鲸鱼影片时学生的表情例如吃惊进行记录,再通过与计算机的连接,让学生观看自己刚刚的表情,此时针对学生的惊讶、吃惊表情,教师可以给予解释和说明,并通过笔记本电脑打出“惊”字呈现在大幕上,此时可以对惊、鲸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同读音、形似的汉字加深记忆。
3.完善总结,巩固教学效果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是汉字正规学习的开始,因为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其记忆能力较低,自主学习能力较低,为了更好的帮助小学生学习汉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练习,加深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利用多媒体,将学习过的汉字存储起来,在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的作用和功能,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对课堂上所学的汉字,按照结构、读音、特点等进行归类,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汉字,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汉字的母体进行汉字的繁衍,例如母体为“朱”,依次可以繁衍出来的株、蛛、珠、诛、洙、茱、、株等,通过母体进行汉字的繁衍,利用计算机现场操作,将学生给出的衍生字打出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给予学生鼓励。利用计算机、投影设备辅助教学,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的汉字,并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通过汉字的衍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将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在小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逐步的得到应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我们针对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有诸多的优势和作用,需要加强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多媒体手段 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教学手段的改进,或是受制于教学硬件投入方面不足的影响,教学成效提升不够明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教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尤其是现代教学手段逐步走进了课堂,为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成效。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将做简要阐述。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课前预习环节中的作用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现在许多学生的家庭中都装备了计算机及网络,为学生便捷地搜集学习信息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条件。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开展课前预习活动,有助于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便于师生互动的开展。教材中蕴含的信息量毕竟非常有限,有些内容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了解教学内容,多媒体手段能够承担这一任务,让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自由搜集各种相关的学习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事先对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后借助于网络搜集与将要开展的新授内容相关的信息,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通过集体的努力获取更多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方面的信息,展示在全体学生面前,能够丰富学生的视听,为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利用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熟悉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的视听信息。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营造教学氛围中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方面予以强化,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单调、缺乏情感的局面,运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导入环节,许多教师习惯于几句话开始,进入新课教学流程,学生对于这种导入方式已经产生审美方面的疲劳,转变思维,换一种新颖的导入方式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奠定情感基础。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时候,笔者没有简单地进行直接导入,而是从教学内容出发选取了一段航拍埃及金字塔美景的视频作为导入的引子,让学生在一上课的时候就感受到埃及金字塔的神奇与壮观,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对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作用非常明显。此外,在一些充满感情的章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如《大江保卫战》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描述激烈场景的时候配上背景音乐,以激昂的旋律增强学生内心的感受,起到深化思想教育成效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补充教学信息中的作用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教学信息的匮乏,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改善这种状况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补充大量的教学信息,让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起来,让学生脑海中形成直观的画面,有助于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教学设计中,从网络中搜集并下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为教学课件,对教学内容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维也纳的历史溯源及美丽景观,笔者专门从网络上面下载了介绍维也纳的相关资料与视频,结合文字设计为多媒体课件,教学中结合进度进行播放,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更为深刻,这样的教学效果比起空洞的说教要明显得多,充分得益于多媒体手段对教学信息的补充。再比如教学《奇妙的克隆》时,针对学生不熟悉克隆这一新型生物科学技术的实际,笔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制作了浅显易懂、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从细胞入手让学生了解克隆技术的要点,并向学生补充了克隆技术的广泛前景和优待完善之处,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了解了克隆技术,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开展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开展互动,还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搭建合适的载体,开展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主题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深度,强化思想教育成效。在这一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让课堂上的主题活动更具活力。例如在教学《航天飞机》一课中,笔者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组织开展了“我眼中的航天飞机”主题活动,学生将自己在课前搜集的相关航天飞机资料拷贝在优盘里,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丰富了对航天飞机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自己设计一种更为先进的航天器。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纷纷开动脑筋进行想象,有学生设计了可以容纳很多人的球形飞船,也有学生设计了循环生态的航天器,整节课的氛围变得尤为活跃,多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在拓展教学空间中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文学作品;小学语文;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对小学语文教学以往滞后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语文新课程理念与儿童文学的内在特质的精神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的,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尤其是重点强调人文性。经过现阶段的课程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所占据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同时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一项重要资源,因而受到了教学界的高度重视以及普遍关注。同时,在儿童文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
(1)存在功能上的认识偏差。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儿童文学所具备的功能只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实际上儿童文学绝非只是有助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很多教师和家长眼中,如果对作文不能提供立竿见影的直接帮助,那么就会被摒弃和忽视。不可否认的是,儿童文学阅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儿童文学的作用及功能并非仅仅如此,不仅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将学习的乐趣给予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还有些教师将道德说教看作儿童文学主要的教学功能,使得儿童文学教学的开展受到限制。
(2)正确的引导不足。通常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元地进行解读。但是,多元解读并非就是说随意地解读。如在《去年的树》这篇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对文章主旨进行多方面、完整地加以解读,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富有童趣的视角,然而,很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缺乏,对学生整体划一,这便使得学生在解读作品上偏离了方向。另外,教师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要么是硬拽生拉学生将自己明确要求的理解深度达到,要么是满足于个人对文本理解的展示,导致学生“误读”了儿童文学作品。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策略
(1)正确认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作用。审美功能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首要功能,智力开发功能、教育功能及认识功能等均从属于审美功能,而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的作用主要是文学教育作用。即便是语文课程标准没有将文学教育的目标明确,但是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其人文内涵,提高文学教育的地位,正确认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文学功能,以便于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儿童作品教学的效果。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于氛围环境的熏陶、主题活动的影响、学科教学的渗透、评价表彰导向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融化、转化、感化。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内涵就是将适合学生发展及成长的儿童文学作为主要媒介,通过教师的点拨及启发,在主动状态下促使学生将人文精神的发展实现,进而使学生逐渐形成能够用自己语言来感知世界的一种能力,并且将对待他人、对待世界的人性关怀态度最终树立起来。一方面,教师的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心理状态和言行举止等要切实进入状态,在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要具备感染力、生动性和形象性,精神要饱满,以此更好地带动学生;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室环境的布置。按照儿童文学作品的具体需要,可以布置书法作品、展板、图画、鲜花等饰物于教室,还可以利用音乐的播放或者桌椅的摆放等,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联系生活实践,加强朗读指导。正是因为儿童文学作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语言材料,因而在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指导,要以充满感情且独特的语言吸引学生。例如:语文教师在儿童故事方面的文学作品教学中,应当明确教学的重点是课文的朗读及认字,要让学生在富有内涵且有趣的故事中自主地领悟和阅读,体会作品中所蕴涵的道理,以此在学字的前提下,使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在生活实际中使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深刻涵义。首先,要注重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字典识字,教师采用教学课件的演示将学生的写字兴趣激发出来。其次,要注重生活体验。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联系生活,亲身感知。第三,要重视情感的渗透。教师要将各种有效的途径利用起来,对有利的教学情境加以创设,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作品中的知识点,提高素养和水平。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鉴于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快将传统教学模式摒弃,高度重视儿童文学作品教学,充分发挥儿童作品教学的功效,并且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一鸣.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
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2(12).
[2]范洪丽.儿童文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课外阅读,2013
(4).
[3]王伦.语文教学研究中儿童文学的融入[J].小作家选刊,2013(5).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6-0061-02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多媒体网络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其具有操作方便、信息量大、视频音频并举、动画演示等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创设出有声有色、形象直观、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营造出主动学习的氛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上多做一些尝试,以充分利用语文与多媒体的整合资源,来促进语文教学。
1 语文网络教学的有效策略设想
1.1 抽象化变形象化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思维仍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抽象思维的形成要靠生动的、直观的形象进行思维训练。因此,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小学生会很快产生兴趣,注意力变得更加集中,思维也活跃起来,学习效率自然能得到提高。所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制作课件时要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形象性。如在教学《观潮》这一课时,有许多学生从来没有见过涨潮是什么样子,教师可以将各种涨潮视频,特别是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学生会立刻被壮观的涨潮景象吸引住,对神秘的大自然力量充满好奇,其学习探究的兴趣也会顺势被激发。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演示,呆板的教材会变得绘声绘色,枯燥的文章会变得活灵活现,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就会产生巨大的兴趣,学习效率也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1.2 平淡化变多彩化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上,往往只凭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配以粉笔、黑板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波澜不惊。而小学课文教材中描写祖国的壮丽山川、美丽景色、自然景观的文字绝不是仅仅靠粉笔或一张嘴就能描绘出来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使用色彩亮丽、活泼生动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达到收获知识、培养能力、熏陶感情的教学目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教师可以根据诗的意境,选择图片制作课件,然后加上背景音乐,边读边播:“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一幅瑰丽多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1.3 有效利用资源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网络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借机突出重难点。1)借势突破重难点。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内涵,即使教师投入很多精力进行突破,很多情况下,教学效果依旧差强人意。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一直陷入困扰中。而多媒体的优势就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化,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简单化,教师可以将这些教学中的重难点与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2)开拓创新思维。将网络多媒体合理运用在语言应用训练中,不但能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1.4 多学科融合促学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能构建一个开放又有活力的“大语文”课堂。音乐、美术、计算机走进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使学科之间也得到相互交流、促进。如《四个太阳》这节课,首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太阳”,并解释自己的意图。结果发现,学生想法各具特色,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接着又和学生一起唱《种太阳》。这种多学科巧妙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2 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避免的误区
任何事情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语文课堂带来很多好处。当然,多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促进语文教学的同时,要避免走进误区,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
2.1 切忌“拿来主义”
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多种因素的差异,语文课件没有模板可以借鉴,所以教师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制作适合自己的教学课件。但是目前真正能自己操作计算机、制作课件进行教学的语文教师为数并不多。那么,小学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拿来主义”。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教学对象不同、上课时间不同、教学进度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目标也应不同。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借用他人课件的结果,只能使课堂僵化死板、缺乏个性、墨守成规。拿来主义不但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增色,而且会让课堂失去自己的独特魅力。
2.2 切忌违背语文教学规律与课改理念
当教师在教学中尽情发挥多媒体无比强大的信息功能时,却在无形中将教学过程变得“模式化”了。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长期使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定好的路子走,一旦学生思路没跟上,就只好由教师代替他们回答。这种模式化的课件,无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按部就班的模式抹煞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动、活泼、灵活、机智,这是不符合课改理念与教学规律的。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同时还要注意多媒体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根本,课件是辅助,必须以新课标为主、以教材为主。再者,还要合理有度地使用多媒体,要适时、适处、适量、适度地运用,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不可盲目滥用,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3 结语
总而言之,只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多媒体,在教学环节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摆脱传统课堂教学状况,达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徐松坤.运用多媒体教活小学语文[J].小学教学参考,2009(6):34-35.
[2]徐素敏.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149.
[3]党明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8(4):26-27.
[4]杨佳爱.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科学教育家,2008(3):12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整合;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69-01
信息技术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兴趣,增加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信息量,丰富了小学语文的学习情境,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无疑都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所具有的优势。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怎样恰当地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度、优质地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的问题,这是关系到信息技术如何为小学语文教学锦上添花,两者完美整合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此,根据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误区及对策的思考
误区一:制作的课件华而不实,令人眼花缭乱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搞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上好课的重中之重就是设计并制作好教学课件。有的老师认为只要课件上的图片花花绿绿,声音清脆悦耳,动画幽默搞笑,就是好课件。于是不顾课堂的教学目标,不管文章的内容、感情,一味的去寻找让人眼花缭乱的图片、动画。
误区二:语文学科的特点缺失,无法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就是要求学生背诵、记忆、理解、掌握并加以运用,它注重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必须牢记一点,所有的现代信息技术都是在为语文教学服务。而教学实践中就存在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像的严重问题。
如教学《千里跃进大别山》一文时,教师利用相当大的时间让学生观看《跃进大别山》的影像,以期通过此让学生体会战士的英勇。如教学《绿色的歌》一文时,教师搜集了与文章第二自然段相配的早晨、中午、傍晚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欣赏,以期让学生理解作者所描绘的意境。这样显然都是与语文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的。语文学习需要对文本进行品味,对情感进行体验,如果用视频或一组画面来固定,就使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和影视欣赏课、美术欣赏课就没有区别了,自然无法也无法感受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误区三:师生面对面交流减少,情感缺失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直观形象,所以不管材料是否合适都一律运用,学生不眨眼睛的盯着一张张图片,听着一段段音频,在这些强刺激之下,教师的语言显得苍白无力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被这些填满,根本没办法去思考,课堂上没有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怎能期待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以上是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误区的几点思考,下面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对策。
1.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应服务于语文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应该在该用的时候运用。具体地说,学生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理解较为抽象的概念或道理时,最适合选用信息技术。
如《张衡和他的地动仪》一课介绍了地动仪的构造、功能等,虽然课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但由于地动仪离学生现实生活很远,学生对一些介绍缺乏具体的感知。所以在教学时选用了flas,让学生结合文章去了解它的构造及功用,使地右堑男蜗缶咛逭媲锌筛小
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不仅指恰当选择教学材料,还包括适当选取媒体形式。音频、视频、投影、课件等,各有各的特点、利弊;制作Powerpoint课件,Flas,各有各的功能。要根据语文教学实际需要,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合理选用,这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把握语文学科本质,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触摸语言文字
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形式完成课文人物、事物、景物的再现,但这只是为了展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学生走进文字所营造的氛围。但语文教学活动的最高境界远不止于此,让学生获得了再现文章形象的满足后,还应力求使学生在对文章有深刻理解,感悟作者的情感,感受语言的魅力。
3.教师发挥能动性,通过信息技术架起师生交流感情的桥梁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教育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不例外。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不仅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是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使学生的小学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从而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以更加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助学生的更好的掌握。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充分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材中适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通过动画、录像以及录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将课本上的内容知识延伸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当中去,充分融入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使他们的思维方式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善于变换角度灵活的思考问题,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
目前,在我国现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其课程内容设计的知识面非常之广泛,从纵向上来看,涉及到了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和知识内容,从横向上来看,则涉及到了科学、人文、地理以及天文等各个领域的相关知识。而对年幼天真的小学生而言,大多数事物都是陌生的,对于这些课程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每一章节的课程内容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将受到不同时空限制的教学内容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还原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多媒体模拟还原下认识和切身经历各种各样的陌生事物,帮助他们快速有效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内容[2] 。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文的教学时,由于所处的地域和时代都有所不同,而且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见过黄河的样子,再加之黄河的变化属于一个非常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为在实际授课中受到了时空的限制,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这一课文进行理论的讲解,必然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网络上下载一些与黄河演变有关的音像和图片等资料设计成一盒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黄河,同时,可以通过对比黄河不同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寻找图片中的差异,使他们发现其中问题,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积极性。兴趣可以为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强烈的好奇心理,积极参与探索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进行《鸟的天堂》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时,由于课文中大部分内容属于对静态景物的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式将静态的景物制作成动态的画面进行教学,比如将“船划向榕树、大榕树”这一由远及近的情景描写制作成动态效果,同时可以将群鸟飞舞的情景制作动画,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出来[3] 。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将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呈现出生动的动态场景,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充满生机活力的美,使他们的环保意识得到加强,同时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领悟到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且,通过这样的场景模拟,有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状态,促进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相比,充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同时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不断培养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学年.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革新,2011,83(05):79-81.
【关键词】小学语文 探索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49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固有的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也自觉地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任务,取得好成绩是自己学习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注意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特点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二、注意回归生活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学习热情。所谓的体验学习是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方法。在复习课中我们要想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复习热情,更应尝试使用体验学习。让知识回归生活,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体验,想着把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等联系起来,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活学活用,学生才学得更有趣,才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这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回归到生活实际,让我们所有的知识网络为生活服务,为他人服务。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复习内容,使所讲的语文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和环境,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复习语文,体验学习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三、借助多媒体课件
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也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的声音,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
“课件”是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制作优良的教学课件,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关键。制作精美的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根据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展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优美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语文课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而应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课件制作和运用要注意灵活性,要以是否有利于优化教学教程,是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出发点,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利用“n件”,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特别予以关注的语段、语句、语词,及时以最佳方式呈现,使学生对课文的认知得到有力的支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把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有关的语段、语句、语词以及笔记,都设计成红色字体,投影时就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学生就会心中有数,形成共识,不需教师的提醒,就能记下重点的内容,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