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时间:2022-02-13 13:57:24

预算试用期工作总结

第1篇

先说一下我刚来单位时的想法和对自己的预期:学东西,是首要的,不论是他人这么认为,我自己也不否定。我自己给自己的规划是:根据我身处环境和所在部门来选着学习的东西,学习的程度是,从整体上做到宏观认识,应用时有章可循,具体部位可以有法查找。

现场实习的一个星期是我现在记忆非常深刻的一段时间:了解和理解工人师傅在怎样的工作环境中执行怎样的工作任务,并自己亲手开始插入工作的行列,在这里我没有工作多少内容,学到某种技术是肯定谈不上,但我这段时期认识到了一个冶金建设项目需要的是专业的工人师傅,周到的跟班队长,系统而有程序的技术指导人员,还有最重要的是全面而细致的安全意识。

之后,就是在分公司机关经营部了,一直到今天。在这里,我的环境变了,不再是厂房,而是办公室;工作的对象也不在是现场的实物,而是一套一套的图纸和一条一条的工程量清单。放下焊枪拿起了笔杆,开始算起工程量,给施工单位做起了工程结算。因为我们经营部主要基本任务就是要做工程预结算和投标的,所以我边做边学预算,并了解有关招投标的事物和工作流程,还不时借机会和我们部长出去参加投标工作,我也在其中伴一小小的角色。在此过程全靠周部长的细心指导,我非常感谢。

,我已基本融入了我们部门,也上手了,开始自己独立完成一些领导布置的任务,在此就说说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吧。从专业角度来说,我们部门有土建、电气、钢结构、机械和机动管道这几个,我就是机动管道的了。负责目前结算工程的机动管道方面,包括管道和相应设备的安装、防腐刷漆、保温的工程结算。我还要做的是不时的机装的检修结算。除了结算还有就是参加投标工作,包括买投标文件,清点文件,通过工程量清单套价做预算,最终汇总各专业得出投标报价,开标,答疑,议标,中标后签订合同等等;还有一任务忘说了,我们单位总部要求的erp,我们部门也在做,我也参加在其中,现正在打头阵。就是因为erp我才从现场调回机关的,这可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啊。

六个月,一路走来,有很多工作,有很多快乐,也有很多感动!正如我们周部长的一句还“快乐着工作,工作快乐!”今天虽然谈工作,但我觉得工作离不离开生活,生活也无法离开工作。为了工作而工作,为了生活而生活都是不正常的。在此我非常感谢我们办公室里的各位,各位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在我工作迷茫生活困难时的帮助!

第2篇

关键词: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绩效理念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1-0043-04

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其根本目的就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通过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本文拟从水利行业的角度,借鉴达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经验,结合分析国家及水利部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进程,针对当前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一、达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实践

(一)英国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英国起了反对浪费和低效益的运动,成立了一个效率工作组,对政府的有关项目计划和工作进行效率审计,对地方政府的预算开支实行总量控制,要求地方建筑和公路建设项目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公开竞标。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支出项目立项决策的效果评价,对支出项目技术方案的效果评价,对支出项目的经济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对支出项目社会影响的效果评价。评价结果得到了充分应用,作为调整政府长期经济目标和计划、财政部对各部门制定以后年度预算、国会和内阁对各级政府行政责任制落实的重要依据。

(二)美国预算绩效管理

1979年,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制定了《关于行政部门管理的改革和绩效评价工作应用》,要求联邦政府所有行政部门和机构都应评价其项目的实施结果和效益,从而优化政府支出的使用效益。特别是1992年克林顿上台以后,针对联邦政府支出中出现的浪费和低效率情况,以及在项目立项时目标不明确,在执行过程中忽视执行结果的情况,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评价工作体系。美国政府绩效评价的组织实施涉及国会会计总署、总统预算与管理办公室和各政府部门,由国会会计总署对各部门实施绩效的评价,所以其评价的力度很大,评价的效果可以充分运用到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中。

此外,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体系。上述各国现已实行编制绩效预算制度。

从西方达国家推行绩效管理的实践可以看出,建立一个成功的绩效评价模式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确定绩效评价在政府工作中的职责定位,包括相应机构的设置和具体的职责等;二是确定一套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三是建立一个可以把绩效评价渗入宏观管理环境的制度,绩效评价制度不仅应该保证评价工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能够合理地运用,以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

二、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演进

(一)国家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演进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中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作为推进财政支出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逐步被列入中国财政改革的议事日程。

2001年,财政部组织力量开展专项研究,专门组团对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国的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召开了全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讨会,成立课题组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政部开始制定各行业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并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还选择了一些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2005年,财政部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对中央部门支出绩效评价进行规范,明确了评价对象、范围和基本方法。

2006年,财政部在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从绩效评价对象选择、程序设计、指标体系设计、结果运用等方面人手,对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结合中央部门的实际情况,选择了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经费”、“科技农业信息入户”和水利部“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费”共4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试点。2007年,财政部又确定了教育部“高校构建节约型校园修购”等6个项目作为年度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绩效评价试点稳步推进。

2009年6月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地方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管理工作。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由监察部牵头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指导和推动政府绩效管理工作。同年4月,财政部根据管理需要,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设定以及评价结果应用等。2011年7月,财政部又出台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预算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以及工作要求等。

(二)水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演进

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探索和践行预算绩效管理。

早在2l世纪初,水利部门就开展了绩效评价管理的初步探索,其中配合财政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了水文经费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

2004年,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部中央级部门预算管理办法》、《水利部中央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细则》,在规范部门预算管理的同时,重点针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并实施了预算项目的专家评审制度、项目实施方案申报审核制度、总结验收制度和绩效评价分工制度等,并将其与项目库管理、项目成果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纳入统一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加强了水利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管理。

2005年,财政部《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印后,水利部结合水利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成果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通知》,规范和加强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做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统一组织、分级实施”的绩效评价分工体系,并与逐步建立的专家评审、年度实施方案审查和总结验收制度一起,共同构建了水利预算项目管理框架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2006年至今,各级水利部门按照财政部的部署,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效益明显、专业性强、经费

数额较大的项目,多层次、全方位组织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同时,水利部还组织开展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基础理论研究,制定了有水利特色的绩效目标和指标等;2009年后,实行了“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绩效评价试点活动。

通过近十年的试点实践,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树立了重产出和结果的绩效理念,增强了预算单位的“成本―效益”观念,各部门、各单位支出责任意识逐步加强,增强了资金分配及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提高了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三、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目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绩效评价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西方达国家绩效管理的实践也在探索中进行,加上国情不同,无成熟经验可借鉴,从总体看,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整体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思想认识、制度建设、组织实施等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绩效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使用,轻绩效”的思想尚未根本改变,重产出、重结果的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深入人心。

(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亟待加强

中国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相应的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中国国情和水利事业的理论和制度创新较少,制度建设滞后,覆盖面还不够广,缺乏长效机制和统一规划,相应制度和规范化程序有待进一步完善和细化。

(三)绩效评价指标设立及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水利预算项目既有经常性专项业务费支出,也有建设和购置类支出、房屋维修类支出、政策研究类和管理类支出,同一类支出中的不同项目也有很大的差异,很难找到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覆盖所有水利预算项目。而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评价方法相对单一,侧重于合规性评价,忽视效益性评价;注重支出项目本身的评价,缺乏项目内外因素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中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投入指标多,产出指标少;加上水利预算项目缺乏应有的基础数据,评价结果难以和同行业、同类型项目平均水平相比较,导致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面偏小,范围偏窄,资金量较少

目前,水管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基本上尚未开展。试点项目缺乏事前绩效目标的设定,大多是事后评价,评价质量有待提高,部分试点流于形式等。

(五)绩效评价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参与者具备很高的专业素质。而目前参与者很少参与有关的专业系统培训,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规程掌握不足,对绩效评价指标、绩效目标的理解也有差异,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完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的全过程之中,使绩效管理成为预算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有利于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力推动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高效的组织体系。提高认识、强化绩效理念

各级水利部门要成立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委员会,负责本级及所属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单位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财务部门牵头,纪检监察、审计、人事、规划计划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参与。有条件的单位要设置专门办事机构,负责绩效管理。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和效率意识,逐步形成财务部门居中协调、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具体部门分头实施的齐抓共管的预算绩效管理新格局。

(二)逐步建立完善系统规范的水利预算绩效目标、评价指标及标准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

各级水利部门要对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确保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结果应用和问责等各管理环节的工作有序开展,同时要研究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建立以绩效目标实现为导向,以绩效评价为手段,以结果应用为保障,以改进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控制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涵盖预算管理全过程的具有水利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要注重制度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制度和相关配套措施,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支撑;要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和标准体系,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三)加强水利事业展计划的制订,逐步建立预算项目规划制度

各级水利部门要根据单位职责在深入研究、详细论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原则,以水利展战略、水利中长期展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重要水利专业和专项规划、水利展与改革重大基础性研究、水利业务工作需求等为依据,编制预算项目规划,逐步建立预算项目规划制度。

(四)强化“两基”建设,切实推进“两化”管理

全面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重点在基础,关键在基层。各级水利部门要全面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进一步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各单位机构职责、编制、人员、资产、工资及津补贴标准、业务范围及工作量等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强各项经常性业务经费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水利业务规程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管理;在现有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逐步建立绩效管理目标和评价指标数据库,进一步完善评价专家数据库;进一步加强财会基础制度建设、完善业务工作流程等。同时,要加强水利基层财务建设,进一步完善体制,健全机制,加强水利基层财务人员队伍及内控制度建设,开展水利基层业务流程标准化、会计操作规范化、财务监督常态化建设,促使水利基层整体效能全面提升,不断提高水利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切实做好预算绩效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工作的结合工作

各级水利部门应适应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规范政府采购操作。要研究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推进预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六)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评价试点范围

各级水利部门要结合实际,精心组织,积极探索,不断扩大进行绩效评价试点的单位数量、项目数量和资金数量,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具有水利特色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包含基本建设、科研经费在内的所有资金开展绩效管理,可借助专家、中介机构等力量,进行绩效评价。

(七)进一步强化培训和宣传

要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绩效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增强单位预算绩效意识,提高广大预算绩效管理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不同方式,积极宣传预算绩效文化,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变“要我评价”为“我要评价”,让预算绩效理念深入人心,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良好社会风气。

第3篇

关键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支出评价;部门预算监督

Abstrac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ideahasbeenrecognizedbyfinancialandpublicdepartments,therelatedregulationshavebeenmade,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performanceevaluationsystemisinitiallysetup,and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hasbeenconsolidated.However,govern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hasnotbeenbasicallyreformedbecausereformtheoryresearchneedstobeenhanced,reformrestrictionfactorsaretoomany,reformorganizationandinsuranceabilityisnotenoughandreformexaminationsystemneedstobecompleted.Overallandsystematic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systemshouldbesetupbytakingbudgetoutputandresultascore,bytakingdepartmentbudgetandoutputitemsasinitialpoints,andbyincluding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expenditureevaluation,organizationandsupervisionandsoon.

Keywords:departmentbudget;performancemanagement;departmentbudgetestablishment;departmentbudgetexpenditureevaluation;departmentbudgetsupervision

一、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及其绩效管理制度创新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政府预算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改革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尽快实现政府预算管理活动的科学化,提高预算管理的绩效。主要的改革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复式预算改革、预算收支分类改革以及公共支出管理改革等。其中,部门预算改革作为其他预算管理改革的具体制度载体及其追求绩效的改革方向与创新理念逐渐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已不同程度地付诸实践。

1.我国部门预算改革进程

2000年是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起始之年,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按照法定时间批复预算;将以往自上而下的代编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汇总方式,从基层预算单位开始编制预算;采取综合预算编制方法,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实现“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的统筹安排,将一个部门所有的收支都按照统一的编报内容和形式在一本预算中反映;开始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等。之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逐步深入。2002年,正式按照新的方法编制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按照新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正式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加大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力度,试行“收支两条线”管理。2005年,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扩大管理范围;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研究制定部门预算绩效考评管理办法。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积极进行项目支出经济分类试点。[1]此外,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金财工程”、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等改革内容都在不断完善和推进之中。

然而,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目前的改革仍只是主要以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为导向。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滞后必将制约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总体效能的发挥。因此,作为部门预算改革的延续、提升,乃至制度变革,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的构建已经成为确保我国政府预算制度适应社会发展与财政体制制度改革新形势并高效科学运行的重要管理措施。

2.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探索孙克竞: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评价与深化思路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探索主要表现在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代表的改革实践。[2][3]同时,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改革相结合的理论研究与国外借鉴也正逐步深入。

我国推行部门预算改革后不久,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践探索也随之展开。从2003年起,财政部就开始制定部分行业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组织部分中央部门开展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这些实践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部门预算支出效果的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了绩效管理理念的普及。2005年,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财政部选定了农业部“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等4个项目进行绩效考评试点;2007年,财政部选择了教育部“高校建设节约型社会”等6个项目继续进行绩效考评试点。此外,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与部门预算单位也制定了一系列绩效考评工作规范,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2][3]同时,近年来,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无论财政部门还是各部门预算单位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制度创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各自深入的理论研究。

二、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总体评价

通过近几年中央预算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围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展开试点工作,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践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仍然任重而道远。

1.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首先,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已经得到各级财政和公共部门的广泛认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此体系的建立可使公共财政框架下的预算支出范围更加具体化、准确化,有利于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提高我国政府决策水平、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和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客观需要。经过近几年的理论研究、经验学习和改革试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无论是出自部门自身利益考虑,还是遵循统一的改革安排,都对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有了必要的认识,并取得了广泛的改革共识,这为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建立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制度。开展改革试点工作以来,许多试点部门和地方相继制定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专家咨询组工作规则、中介机构参与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或支出评价工作管理办法、自评报告撰写规则与上报复核程序以及评价结果审核标准等一系列工作规范。同时,初步形成了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的试点工作组织体系,加强了财政部门、试点部门、中介机构及有关专家的协调配合,目前,基本形成了财政部门统一领导、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的改革分工体系。以上工作成果,为规范今后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为和程序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和框架基础。

再次,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建立,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所提高。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是以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现已摸索出一套较为合理的工作流程,并初步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构成和绩效评价方法。指标评价体系主要分为共性评价指标和个性评价指标,共性指标又可分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资产配置和使用情况等。同时,采用长期效益评价和短期效益评价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统一指标和专门指标相结合的评价办法。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提高部门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试点部门增强“成本—效益”观念、及时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

最后,部门预算监督得到加强,透明度有所提高。通过改革试点,部门加强了对预算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的绩效管理与考评,更加清楚地掌握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流向,加强了对项目资金使用环节的监督。同时,一些部门在试点中将考评结果在部门内部公开,增强了部门预算管理的透明度。

2.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目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引入了绩效理念,但由于将绩效管理与部门预算相融合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在中央层面还是地方层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总结实践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基础条件、组织实施、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改革的理论研究亟待加强。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居多,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创新较少,特别是与我国现行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不够。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绩效考评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之处,这就急需用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指导我国的改革实践,让改革者客观理性地认识到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改革目标与内容;同时,指导制定出现实可行的改革规划,不但要避免人们对改革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更应坚定信心,在改革困难面前消除悲观情绪。

第二,当前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与创新,仍未实现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根本变革,仍是传统预算管理制度本身的调整与转换,是形式与细节方面的变化,而并没有改变或是脱离投入控制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一方面,部门预算的编制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财政部门与经费申请部门之间的讨价还价,预算编制带有较重的经验决策色彩,部门预算编制与部门事业发展目标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即没有明确的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的要求。另一方面,部门预算管理重视对预算资金投入的控制,而对预算支出效果的评价与考核则较为薄弱,结果往往是只管投放进度、不问投入效果,只管使用合规、不问效益大小,只强调支出的财务责任、不考核项目的执行效率与质量,从而造成部门预算资金浪费和效益较低等问题。这样的预算管理水平显然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公共财政框架建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三,改革的基础条件尚不健全,制约因素较多。[4]一是仍需进一步树立科学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观念,转变一些人内心深处认为部门预算资金和公共资源是“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以及支出编制与耗费使用只要合乎规定而不必考虑结果的错误观念。二是财政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公共部门事权划分仍不明确,制约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选择与考核体系的建立。三是部门预算编制更多的是依据政策法规、会议决定和党政领导的批示,而不是部门的绩效战略目标和项目及资金运行的绩效,预算编制的自主性和可预见性较差。四是在部门预算执行与监督上,真正追求和尊重预算产出与结果的制度、机制仍未建立起来,部门预算“只能做加法,不能做减法”,预算结余的绩效概念未被理性认识。同时,预算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绩效追踪问责,重投入、轻绩效的监督手段还未根本改变。五是技术基础与管理手段还需进一步完善。目前,以部门预算产出和结果为标准的数据信息收集系统还未建立,具体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仍较难确定。同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仍未在我国全面展开,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会计基础并未建立。

第四,改革的组织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受传统“重投入、轻产出”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足,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改革尚未形成合力。当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财政部门提出来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发达国家的经验,愿意在预算改革之路上走得快些。但由于传统控制型政府治理理念的惯性,政府系统整体的改革动作相对财政部门的改革愿望则存在一定差距。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政府行政体系、制度建设的整体推进和思想改造,仅靠财政部门是无法完成的。

第五,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考核体系建设仍有待完善。现行的绩效考评实施程序同规范的程序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使得绩效考评很可能成为事后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或项目竣工验收。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依然存在定性考评指标较多而定量考评指标较少、投入考评指标较多而产出考评指标较少、合规性指标较多而结果性指标较少等问题。同时,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绩效考评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提高。

三、未来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基本思路

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是我国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转变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的重要制度创新,也是提高我国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步骤。通过推动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未来我国此项改革的基本思路可以阐述为: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总体步骤和要求,把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部门预算管理,依据“客观真实、内容多样、透明公开、广泛参与、渐进推动、富有前瞻性”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以预算产出与结果为核心,以部门预算及其项目支出为切入点,包括部门预算编制、支出评价、组织监督等内容在内的,全面系统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同时,要结合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实际,分步实施,并为远期绩效预算探索道路。

1.基本原则

一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无论是绩效目标的设定,还是产出结果的核实都必须满足规划客观、数据真实可靠的要求。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则,避免跟风式的改革作秀,弄虚作假,改革才有现实意义,这还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予以保障。

二是由于政府部门职能分工的不同,各公共部门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与内容也就存在显著区别,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改革基本要求与部门特点相融合的问题,鼓励内容多样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设计,充分发挥部门改革的积极性。

三是改革要坚持透明公开、广泛参与的原则。政府部门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其绩效责任与目标的制定、结果的考核需要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同,过程也需要民众、媒体、政府、中介机构、监察部门的广泛参与,只有真正做到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改革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也才能更有实效。

四是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在我国还是一项全新的改革事业,需要稳步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应以部门预算改革为依托,项目支出为重点,统筹安排预算绩效编制、支出评价、结果运用等改革步骤,注重试点改革的重要性,充分尊重我国预算管理改革的现实基础,坚持渐进的改革方式。

五是此项改革应坚持前瞻性的原则。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体现了我国预算管理改革追求公平、效率,特别是效率的基本内涵,毋庸置疑,预算效率与效益的改进是建设公共财政必须要做,也是一定要做好的核心内容之一。虽然,当前改革刚刚起步,但改革的艰巨性和重要意义要求改革者具备广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对改革进行不断的前瞻性思考,这样才能使改革永远充满活力与生机。

2.范围与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范围与内容可界定为: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以产出绩效为核心,兼顾结果绩效。

从部门预算的具体结构来看,其编制主要是根据支出功能分类,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其中基本支出由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组成。目前的人员经费是“养人”支出,与部门绩效关系不大,所以,这部分支出可不作为绩效管理的对象。公用支出是用来维持一个部门的正常工作和运转的需要,和部门提供的一些公共服务密切相关,目前这部分支出编制主要采用定员定额的方法。从理论上讲,这部分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多重综合的指标来核定,并且这部分经费的核算考虑了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或者说公用经费与部门的产出或提供的服务相关。但是从实践上看,公用经费包罗万象,部门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对公用经费的绩效管理很难大范围开展。[5]首先,由于公用经费的复杂多样,对每一项公用支出都作绩效分析是不可能的,只会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推行增加不必要的工作量,而且在目前部门抱怨公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对这部分支出做过细的评价只会招来部门的反感。其次,有些公用支出和部门提供的公共服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或者说很难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例如,对部门的会议经费,有两个建议:一是采用产出分析法,可用次数考察,不必一定要测量这些会议产生的成果;二是采用定性的方法,只需说明会议的召开有利于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和人员、公用经费相比,项目预算具有较为明确的支出目的和标准要求,是目前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最佳选择。目前,我国部门对中长期和短期目标缺少明确的绩效规划,可能是没有制度要求和操作习惯,更可能是没有把握规划实现的能力。部门只能对现实的产出负责,而对于结果绩效应该由政策的制定者负责。而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从选民到被选举的人大代表和官员,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再到预算的决策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政策制定者和预算决策人被淹没在长而复杂的委托—关系链条中,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很难用预算绩效管理来评判和约束。所以,建议改革初期还是侧重于对部门预算产出的评价,部门预算绩效报告中必须明确产出,对支出结果,只要说明目标的产出有助于产生特定的结果就可以了,待改革进一步深入再研究部门对预算结果的责任问题。

3.改革步骤设想

我国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从时间上可区分为近期改革与远景规划。目前,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是改革探索的主要体现,应该明确其只是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探路先锋。在逐渐完善此项实践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尝试在部门预算绩效规划编制、产出与结果数据审计监督、绩效报告撰写、绩效结果公示与运用等方面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并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此外,还要尽快夯实改革的技术基础。一是部门要提高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计划的能力,加强对部门和项目产出、结果的定义;二是预算会计制度的转变和预算账户的调整,将改革重点放在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建立和调整上;三是培养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的绩效概念,从技术层面培训基层绩效分析人员;四是要不断完善绩效管理的方法、指标与标准体系。最终,在近期内建立起包括以上内容的公共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在远景规划方面,要彻底实现预算管理模式从投入控制型向产出结果型的转变以及各预算管理参与者权利与义务的转换,强调管理权利的灵活性对应的是更多的产出义务与效益责任。要进一步研究绩效文化的形成问题,如果真能使预算绩效管理对预算资源分配产生有效影响,可能最终是一种缓慢的、持续的文化变革的结果,要将绩效文化渗透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同时,应注意各项配套措施的完善。一是建立健全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部门运用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执行能力等。最终,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并通过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实现中国式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

最后,改革的具体路径选择应该发挥多方优势。中央层面可以确立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并给予技术指导,发挥中央部委统筹全局的优势,实现自上而下的纵向改革推动;同时,通过试点改革,鼓励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此外,各级政府内部部门间也要相互学习借鉴,并在此级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科学有序地横向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预算司.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指南(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刘昆.绩效预算:国外经验与借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3]过剑飞.绩效预算:浦东政府治理模式的新视角[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单价预算;编制

1有关混凝土工程单价编制的分析

混凝土按施工工艺可分为现浇和预制两大类。现浇混凝土工作内容包括: 冲 (凿) 毛、冲洗、清仓、铺水泥砂浆、平仓浇筑、振捣、养护,工作面运输及辅助工作。碾压混凝土工作内容包括: 冲毛、冲洗、清仓、铺水泥砂浆、平仓、碾压、切缝、养护,工作面运输及辅助工作。预制混凝土工作内容包括: 预制冲洗、清理、配料、拌制、浇筑、振捣、养护模板制作、安装、拆除、修整、预制场内的混凝土运输,材料场内运输和辅助工作,预制件场内吊移、堆放。现浇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制、运输、浇筑等工序单价组成。对于预制混凝土,还要增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运输、安装工序单价。根据水利工程预算定额的相关规定,使用 “混凝土工程”部分定额应当注意:

1.1有关混凝土材料的相关规定

材料定额中的“混凝土”一项,系指完成单位产品所需的混凝土半成品量,其中包括: 冲 (凿) 毛、干缩、施工损耗、运输损耗和接缝砂浆等的消耗量在内。混凝土半成品的单价,只计算配制混凝土所需水泥、砂石骨料、水、掺和料及其外加剂等的用量及价格。各项材料的用量,应按试验资料计算; 没有试验资料时,可采用定额附录中的混凝土材料配合表列示量,总之一定把握混凝土材料的配制,试验资料的计算在实际中能够凸显其优越性。

1.2有关混凝土拌制的规定

浇筑定额中单独列出“混凝土及砂浆拌制”项目。混凝土拌制定额按拌制常态混凝土拟定,若拌制加冰、加掺和料等其他混凝土以及碾压混凝土等,则按定额调整系数对拌制定额进行调整。混凝土拌制定额均以半成品方为单位计算,不含施工损耗和运输损耗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数量和费用。混凝土拌制及浇筑定额中,不包括加冰、骨料预冷、通水等温控所需的费用,各项规定又应当有相关的规定,这样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就会受到明显的成效,同时也能够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进行节省不必要的开支。

1.3有关模板的规定

现浇混凝土定额不含模板制作、安装、拆除、修整。预制混凝土定额中的模板材料均按预算消耗量计算,在计算时应当注意相关计算中的变量,以此来掌握各个因素对相关预算消耗的正确计算,它主要包括制作(钢模为组装)、安装、拆除、维修的消耗,并考虑了周转和回收。

1.4有关混凝土运输方面的规定

运输方式与运输机械由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混凝土运输单价,应根据设计选定的运输方式、机械类型,按相应运输定额计算综合单价。混凝土构件的预制运输及吊 (安) 装定额,若预制混凝土构件重量超过定额中起重机械起重量时,可用相应起重量机械替换,台时数不作调整。混凝土运输定额均以半成品方为单位计算,不含施工损耗和运输损耗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数量和费用。预算定额中的混凝土浇筑定额未包括混凝土运输 (包括水平和垂直运输) 费,定额中只列有 “混凝土运输”一栏,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混凝土水平和垂直运输施工方法分别选用相应的定额子目计算。现行定额编制时,已将混凝土运输单列子、目,供灵活选用。为统一表现形式,编制混凝土综合单价时,一般应将运输定额中的工、料、机用量分类合并到浇筑混凝土定额中统一计算综合单价,也可按混凝土运输数量乘以每立方米混凝土运输单价 (只计直接费) 计人混凝土浇筑综合单价)。预算定额各节现浇馄凝土定额中的 “混凝土运输”数量,已包括完成每一定额单位有效实体混凝土所需增加的超填量及施工附加量等的数量。

2混凝土单价预算费用的相关构成

混凝土单价预算费用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组成,即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混凝土预算费用的相关计算主要由上述几部分构成,所以若想节省相关的开支预算,就必须从上述几个方面对混凝土单价预算进行计算。

2.1直接工程费

直接工程费指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消耗在工程项目上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由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组成。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这些费用都属于同一类型的费用,即直接工程费用。

2.2其他直接费

其他直接费包括冬雨期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和其他。冬雨期施工增加费指在冬雨期施工期间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所需增加的费用。包括增加施工工序,增设防雨、保温、排水设施等增耗的动力、燃料、材料以及因人工、机械效率降低而增加的费用。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冬雨期施工增加费按直接费的百分率计算。夜间施工增加费指施工场地和公用施工道路的照明费用。夜间施工增加费,按直接费的百分率计算。照明线路工程费用包括在“临时设施费”中; 施工附属企业系统,加工厂、车间的照明,列人相应的产品中,均不包括在本项费用之内。其他费用包括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竣工场地清理、工程项目及设备仪表移交生产前的维护观察费。其中,施工工具用具使用费,指施工生产所需,但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检验、试验用具等的购置、摊销和维护费。检验试验费,指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实验室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费用,以及技术革新和研究试验费,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和建设单位要求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试验、对构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的费用。

2.3现场经费

现场经费包括临时设施费和现场管理费。临时设施费。指施工企业为进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所必需的但又未被划人施工临时工程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临时设施的建设、维修、拆除、摊销等费用。现场管理费。主要内容包括现场管理人员的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附加费和劳动保护费。混凝土单价预算编制的结果对于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预算结果的合理性影响是关键性,必须严格根据水电工程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认真根据充足信息来调整预算中的相关数据,并根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重预算编制程序,科学规范的开展预算编制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讲述了有关水利水电中混凝土单价预算编制的相关内容,并阐述了混凝土单价编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首先根据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将混凝土分为现浇和预制两类,并随着两类混凝土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对混凝土的相关编制,对其相关的规定进行分类比较,然后对混凝土单价预算费用的构成进行了总结,并对各种费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从上述的内容能够体现出混凝土单价预算对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录祥. 浅谈甘肃省水利概算标准的修订思路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01) .

第5篇

关键词:预应力砼 梁桥施工

一、工程概述

二、施工控制的内容和目的

桥梁施工控制的目的就是确保施工中结构的安全和确保结构形成后的外形和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悬臂施工的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结构来说,施工控制就是根据施工监测所得的结构参数真实值进行施工阶段的仿真分析,确定出每个悬臂浇筑阶段的立模标高,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监测的成果对误差进行分析、预测和对下一立模标高进行调整,以此来保证成桥后桥面线型、合拢段两悬臂端标高的相对偏差不大于规定值,以及结构内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三、施工控制的仿真分析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梁桥的施工采用分阶段逐步完成的悬臂施工方法时,结构的最终形成必须经历一系列的施工过程,对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进行详细的变形计算和受力分析,是桥梁施工控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为了达到施工控制的目的,我们必须首先通过计算来确定桥梁结构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在受力和变形的理想状态,以此为依据来控制施工过程中每个阶段的结构行为,使其最终成桥线型和受力状态满足受力要求。

1、仿真分析的计算模型

2、仿真分析的结构设计参数

大多数情况下,采用规范设计参数计算的结构内力和位移均较实测值大,这对设计是偏于安全的,但对于结构施工控制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偏差,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成桥后结构线型及内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此次仿真分析的设计参数取用原则是:结构设计参数的取值尽量和实际相吻合;对于主要的可以测定的设计参数,则用试验数值;难以测定的则依照设计规范,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进行修正。设计参数的具体数值见表一:

设计参数数值表 表一

项 目 设计参数

材 料 50号砼,预应力 钢绞线, ,

砼算参数 弹性继效系数0.3 徐变速度系数0.021 瞬时徐变系数0.8滞后徐变系数0.4 环境相对湿度0.7 砼平均加载龄期10天

预应力计算参数 锚具变形与钢束回缩值4mm,钢绞线松弛损失按控制应力的4.5%,管道摩阻系数u=0.25,管道偏差系数k=0.002

设计荷载 一期恒载 容重 二期恒载:防撞栏7.889 桥面铺装:沥青 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

温度荷载 年温差 ,日照温差顶板升温

支座沉降 10mm

3、施工阶段的划分

本桥采用悬臂浇筑方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了临时支撑,在计算中除了考虑设置永久支座外,在悬臂施工期间设置了4个临时竖向约束,以模拟实际施工的临时支撑。本次计算实际共划分为23个施工阶段和1个运营阶段,严格和实际施工状态相对应。各施工阶段内容详见表二。

施 工 阶 段 划 分 表 表二

施工阶 段 内容

1 安放临时支座,支架现浇0号块和1号块。张拉顶板T0和T1束

2~20 依次悬臂浇筑2~20号块。依次张拉顶板T2~20束

22 浇筑中跨21号块,按从长束到短束顺序张拉中跨底板预应力束,中跨合拢

23 拆除中跨合拢段挂篮,桥面系施工

24 运营阶段

4、施工荷载的模拟

此次仿真分析计算充分考虑了施工荷载的影响,在仿真分析中模拟了挂篮的安装和拆除,以及挂篮前进的工况,挂篮的计算重量为800KN(其值由施工单位实测得到)。

5、悬臂施工的挠度计算

在桥梁悬臂施工的控制中,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施工挠度的计算与控制。我们所采用的分析软件BRCAD5.1和BSAS的系统会根据不同阶段的受力状态自动考虑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影响、预加力的影响、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及支座沉降的影响,其中混凝土收缩徐变的计算考虑了各阶段混凝土应力变化的影响,在预应力损失的计算中,对每个阶段内每个截面上的每组钢束都分别进行了计算。

为了说明的方便,下面列出悬臂桥梁施工时结构的总挠度计算公式(包括短期弹性挠度和已发生的徐变挠度变形)

式中: ――扣除预应力损失后的预加力产生的上拱度

――梁段自身静载(即一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度

――悬臂施工时的临时施工荷载产生的下挠度

――混凝土随龄期增大的徐变系数

对于桥梁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总挠度 的计算,还必须考虑二期恒载和活载的作用所产生的挠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 ――二期恒载产生的下挠度

――静活载作用下产生的下挠度

――混凝土徐变系数终值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将各影响参数输入软件中,由软件自动算出各施工阶段每一梁段的挠度,合拢时的挠度,合拢后二期恒载作用下的挠度,以及活载作用下的挠度。

通过仿真分析发现,在施工阶段对结构内力和变形影响较大的设计参数主要梁自身静载、预应力钢绞线的有效预应力;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剪切模量G、施工临时荷载-挂篮、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变形的性能以及混凝土加载龄期的变化对变形影响较大,其它的参数影响较小。

6、施工阶段立模标高的确定

在主梁的悬臂浇筑过程中,梁段立模标高的合理确定,是关系到主梁的线型是否平顺,是否符合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在确定立模标高时考虑的因素比较符合实际,而且加以正确的控制,则最终桥面线型较好。否则,最终桥面线型会与设计线型有较大的偏差。

众所周知,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总要设置一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挠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施工i梁段时i梁段的立模标高(梁段最前端某确定位置)

――i梁段设计标高

――施工i梁段时混凝土浇筑前i梁段的总挠度(软件自动算出);

――施工i梁段挂篮的变形值

其中挂篮的变形值是根据挂篮加载试验,综合各项测试结果,最后绘制出挂篮荷载-挠度曲线,进行内插而得。

此立模标高计算公式简单,概念清楚,使用方便,而且实际使用效果很好。

7、仿真计算主要结果

通过计算结果分析可知,箱梁在悬臂施工过程中,轴力、弯矩曲线较为顺畅,施工阶段截面上下缘均为压应力,而且都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

在运营阶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组合1箱梁应力基本上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而且满足规范要求。其它荷载组合除了部分几个截面顶板或底板出现很小拉应力(最大不超过0.5MPa),箱梁应力基本上处于全截面受压状态,箱梁的应力满足规范要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从附件中可以看出截面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各个施工阶段的挠度曲线很顺畅。挠度的变化也很正常。

四、施工控制的参数识别和现场测试

1、参数的识别

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化能导致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和形状的改变,因此我们在大跨度桥梁的施工控制中,必须对设计参数进行识别和修正。不同的设计参数对结构状态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总的说来,对于连续梁主要的设计参数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五类设计参数在同一座桥梁的施工控制中并不是每一个设计参数对桥梁结构状态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对设计参数进行辨别,一方面要确定设计参数的实际值,另一方面要辨别对结构状态影响较大的设计参数即主要参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设计参数的识别,总的来讲,有两种方法和手段:其一,通过现场测量来确定设计参数的值。这主要是结构几何形态参数、截面特征参数和材料特征参数,它们可以通过现场测量方法或试验测量手段来确定。其二,通过结构计算分析来确定主要设计参数,也就是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采用的是第一种方法。

2、现场测试

为了确保施工控制的顺利实施,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参数的准确测定至关重要,它是进行施工控制的必要初始参数,它为施工的仿真分析提供了实测依据,是最终实现施工控制目的的最关键的一步。这次我们主要现场测试的内容如下:

(1)应力观测:

在大桥上部结构的控制截面布置应力测点,以观察在施工过程中这些截面的应力变化与应力分布情况。然后把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和计算结果相验证,在计入误差和变量调整后由设计人员分析以后每阶段乃至竣工后结构的实际状态,同时可以根据当前施工阶段向前计算至竣工,预告今后施工可能出现的状态并预报下一阶段当前一安装构件或即将安装的构件是否出现不满足强度要求的状态,以确定是否在本施工阶段对可调变量实施调整。经现场测试,各施工阶段被测梁段的应力值和仿真分析的相吻合,应力变化没有出现异常。

(2)挠度观测:

各 节 点 立 模 标 高

断面号 Z2墩 Z3墩

理论标高 实际标高 差值(米) 理论标高 实际标高 差值(米)

从表中可以看出:

(3)温度控制

温度是影响主梁挠度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温度变化包括日温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两部分,日温度变化比较复杂,尤其是日照作用,季节温差对主梁的挠度影响比较简单,其变化是均匀的。因此为了摸清箱梁截面内外温差和温度在截面上的分布情况,在梁体上布置温度温度观测点进行观测,以获得准确的温度变化规律。

(4)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容重的测量

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测试主要是为了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E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采用现场取样通过万能实验机进行测定。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容重的测量是在现场取样,采用实验室的常规方法进行测定。

(5)钢绞线管道摩阻损失的测定

在进行钢绞线张拉时,由于管道摩阻会造成预应力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测试项目旨在定量地测量钢绞线管道摩阻损失,以确定有效的预应力。

五、施工控制的措施

(1)在悬臂施工过程中,对挠度和施工标高进行施工精密测量。

(2)对悬臂施工实行第三方监测,确保挠度和施工标高的测量准确无误。

(3)预应力钢绞线在具体张拉过程中,及时向设计人员提供有关数据,以便核对延伸量,同时也是验证预应力有关参数的准确性。实测延伸量和理论延伸量符合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4)施工单位应将已经施工阶段的实测挠度及标高等参数提前3天反馈给设计人员,以便设计人员对将施工阶段的标高进行调整和控制。

(5)悬臂施工按照对称平衡的原则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两悬臂不得出现不平衡荷载。

(6)为了避免不平衡荷载的出现,悬臂施工段除了施工机具外,不得堆放其它物品和材料,以免引起挠度偏差。

(7)在有可能时宜将长臂和边中跨合拢避开台风季节,在每一梁段施工过程中出现台风预报应停止施工,并做好施工的防台风工作。

六、结论

通过金沙洲大桥主桥138米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的设计、施工和施工控制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本文立模标高计算公式概念清楚,使用方便简单,而且实际施工中理论标高和实际标高误差很小,给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从而也证明了理论计算模式的先进性、正确性。

第6篇

【关键词】滚动预算 中长期规划 挑战 工作思路 保障措施

一、引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为了应对政府的财政危机,控制政府支出规模,减少财政赤字,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实行中期滚动预算管理制度。如德国联邦议会于1967年6月通过了《经济稳定和增长促进法》,规定联邦政府应当制定5年期的中期财政计划,并将其根据每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更新,此法后来成为德国中期滚动预算的指导性法律。197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立法改革法》,要求各行政主管部门对重大预算支出进行5年的预测,1974年的《预算扣押款项控制法》中进一步规定总统、国会预算委员会、国会预算局必须在预算过程中做出对多个预算年度的收支预测,此后,历届美国联邦政府都着手编制中长期预算。法国自1998年开始正式编制中期财政计划,并于2001年颁布《预算基本法》和《社会保障融资法》,确定了中期预算的法律地位,要求对提交预算法案之后4年的国家预算的收支情况进行中期预测。中期预算改革的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这些国家的预算功能,预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得到缓解。

我国现在实行的年度预算制度中对多年度的因素也有一定的考虑。一是“六五”以来,财政部一直配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编制“财政发展五年规划”。二是目前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会考虑上一年度实际执行情况。三是对于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的项目资金通常采取跨年度单独规划的方法。

在实践方面,我国从2008年开始将中期预算在省、市、县三个层次上进行试点,省级试点为河北省,市级试点为河南省焦作市,县级试点为安徽省芜湖市的芜湖县。各省、市、县在考虑区域财政发展特色的条件下引入了中期预算的基本原理,形成了各自的区域模式,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即将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预算法》中均强调:“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进行中期滚动预算改革正是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在要求。2014年9月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也进一步提出了要研究编制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对未来三年重大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对规划期内的一些重大改革、重要政策和重大项目,要研究政策目标、运行机制和评价方法。2014年12月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2014〕70号)指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编制三年滚动预算,从2015年起,在财政部编制全国三年财政规划、地方财政部门编制本地区三年财政规划的同时,对目标比较明确的项目,各部门必须编制三年滚动预算。

新《预算法》从法律层面强化了中期滚动预算的作用。预算编制的方法由单纯的年度预算逐步转变为中期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相结合,对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滚动预算的基本概念以及和年度预算的比较

(一)滚动预算的含义和作用

目前对滚动预算的定义、时间跨度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滚动预算和中期预算、中期支出框架是一组涵义相近的概念。他们与年度预算最大的区别是在时间跨度上由一个会计年度扩展到多个会计年度,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逐期向后滚动,使预算期始终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期间长度。一般讲,1年以上10年以下的预算称为中期滚动预算,10年以上称为长期预算,中长期预算编制包含各年度的年度预算,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各年度的预算情况不断做出修正。10年以上长期预算的技术难度大,且不确定性很多,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实践中,中期滚动预算多是3~5年,技术难度较小。大多数OECD国家都采取了中期滚动预算,如美国、英国、德国采用了5年滚动预算,法国采用4年滚动预算,澳大利亚采用3年滚动预算,每年编制一次,每次向前滚动一年。世界银行(1998年)把这种跨3至5个年度的预算规划称之为“中期支出框架”(medium-term expenditure framework,MTEF),它的目标包括:“一是通过建立一个在时间上连贯的资源规划框架,增进宏观经济平衡:二是通过确定不同项目或者产业部门的支出优先权,改进资源配置:三是强化资金和政策的可预见性,促使各部门提前规划确保项目的延续性;四是为下属部门提供一个总体硬预算约束和足够的自,鼓励资金的有效使用”。

(二)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的比较

传统年度预算即按照预算年度每年都独立编制一次预算,列示预算年度内的收支总额,而对本预算年度之后的财政收支做任何提前安排。传统年度预算强调预算一旦批复,不得随意更改,很大程度上出于对防止资金盗用的目的,这种预算形式有利于对支出的控制,但是加强控制往往是以一定程度的绩效损失为代价的。以这种目标建立起来的年度预算必然带有一定程度的短视性。

而中期滚动预算的预算形式决定了预算是基于一个中长期比较的考虑,能较好的克服年度预算的短视性弊端。中期滚动预算作为实施绩效预算的基础环境,有利于落实绩效预算,因为它在预算支出总额上限的限制下,在多年度内赋予了各部门完成绩效目标的灵活性,能够增强预算的透明度,提高支出效益。

三、人民银行实施滚动预算的意义

就人民银行来说,滚动预算的主要作用一是确保与央行进行宏观调控、金融监管、金融服务等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的跨年度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从而避免计划与实际不匹配的现象。二是滚动预算强调以绩效目标为导向来确定预算资金的配置次序,以改善年度预算短视性可能造成的预算低效配置,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三是为未来年度建立明确的预算约束,向资金需求部门下达一定时期内的支出限额,并以此限制支出需求,形成预算硬约束。同时,从资金需求部门角度看,能够较为明确的知道项目所获资金总额在未来各年的分布,可有效避免在未来年度资金不透明状态下的预算资金饥渴症。四是滚动预算强化预算的控制职能,对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强调项目的重要性,并全面关注重要项目的变化,帮助项目实施部门更好的决策,从而有助于实现绩效目标,提高人民银行履职能力。

四、人民银行编制滚动预算的工作思路

实施滚动预算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点到面、由简到繁地循序推进。初期,可以借鉴基建类支出编制多年预算的经验,对其他项目采取简单的滚动预算编制方式进行试点,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编制三年滚动预算项目的范围。

(一)编制原则

1.战略导向原则。以各级行战略决策为依据,以实现各级行中长期工作目标为导向,以各职能部门总体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安排为参照,为人民银行高效履职提供财力保障。

2.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以三年为周期,整合财力集中投向关系人民银行履职重点的项目,有计划、分步骤的解决制约人民银行履行能力的关键问题。

3.绩效管理原则。每个支出项目都要有明确、量化、分阶段的预期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与配置效能。

(二)编制工作的主要内容

1.编制各职能部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各分支行以及当地政府一定时期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当地贯彻落实货币政策、做好金融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实际,研究制定本部门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投入重点和预期绩效,编制三年分年度的滚动实施计划和分解目标,作为编制滚动预算的基础和前提。分年度滚动实施计划和分解目标要切实可行,支出绩效目标要具体量化。

2.选择纳入三年滚动预算的支出项目。通过近几年的预算绩效管理,对绩效目标的设定、绩效评价体系的设定比较成熟的货币发行费项目、安全防卫费项目、大型修缮费项目等可以作为滚动预算编制的试点。另外,对于需要多年度连续实施并且规划进度比较明确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电子设备运转费)也可以作为编制滚动预算的项目。下一步,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可逐步扩大滚动预算的编制范围。

3.规范编制三年期项目预算。对于纳入三年滚动预算编制范围的项目,要按照各部门中长期规划分别填列各个年度的项目预算安排情况,明确三年总体和分年度的绩效目标和考核指标。以编制2016年预算为例,2016年的资金安排要细化到每个具体事项,同时,要立足各部门中长期目标,编制2016~2018年的滚动预算,对项目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确定财力支出的重点方向,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在编制2017年预算时,结合2016年度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以及部门工作目标的变动,修正2017年的预算,分析滚动因素,测算三年滚动期各年支出相对上一年度的变动幅度,并向前递推编制2017~2019年的滚动预算,做到预算时间的连续性,预算内容的滚动性。

五、人民银行实施滚动预算面临的挑战

实施三年滚动预算首要的工作是要理清未来三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增强支出的预测性和计划性,同时,还要对某些跨年度的项目进行优先和重点考虑,在此基础上形成滚动项目预算。这对预算编制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主要面临以下挑战:

(一)职能部门中长期规划能力不强

编制滚动预算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关于本部门业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的中长期目标、重点方向,以及分年度实施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滚动预算编制规划体系。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有相当强的业务规划能力,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多数职能部门主要是贯彻落实总行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依据总行的部署开展工作,往往只是在每年总行相关司局召开年度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要点和思路后规划当年度的工作安排,或者根据总行相关文件精神修正工作计划,而对以后年度的工作缺乏相应的规划能力。同时,某些部门某个年度可能会有不可预测的专项工作,这些专项工作特点往往是时间紧、任务急、要求高,不计成本。预测准确性不重影响着预算安排、执行以及预算绩效的考核。

(二)部门对中期预算认识不足

从河北省编制三年滚动预算的试点情况来看,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部门编制长期发展规划的质量不高,滚动预算与年度预算缺乏衔接,二是三年滚动预算项目中,个别项目申报不完整,后两年的项目较为笼统、不够细化,分年度的滚动实施计划和分解目标落实得不够具体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编制人员缺乏经验,难以对长期发展做出完整的规划,二是有些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中期预算的重要意义,对编制滚动预算的重视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从而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对于人民银行来说,同样会面临此类问题。从编制年度预算的情况来看,基层人民银行很多职能部门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编制预算只是会计财务部门的职责,不参与或很少参与编制预算;另一种情况是,个别部门将预算看作是未来会给予其支出授权的预期,从而夸大自身的支出需求,虚报预算,以求得到较为充裕的预算额度。究其根源,主要是职能部门对预算的编制、作用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配合编制预算的意识。而中期预算对于人民银行预算编制人员来说是一项新兴事物,涉及到全行的中长期工作规划,更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如何让其他部门认识到中长期规划以及预算的重要性是目前实施滚动预算所面临的又一难点。

(三)预算编制人员能力有待提高

编制滚动预算对预算编制人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预算编制由年度预算转向中期滚动预算,会大大增加编制的工作量,且要求编制者有长远眼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次,滚动预算中,各年的延续性较强,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大,要求制定者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每年预算执行结束后,根据以后年度计划的变更及时调整预算,否则小问题会扩大为大问题,直接影响到以后年度的预算执行。而现在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人员多数时间被繁杂、单调的事务性工作所占用,对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够,综合管理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滚动预算的编制质量。

六、人民银行实施滚动预算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滚动预算能够顺利实施,发挥预期的作用,针对人民银行实行滚动预算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大滚动预算的宣传力度,提高各部门的认识,建立中期视角理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项政策或制度的实施,如果有了充足的认识和思想基础,其推行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快推进滚动预算的实施,首要任务就是创新工作理念、加强引导与宣传,让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滚动预算不仅仅是制度上的创新、在时间上的延长,而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防范预算执行风险、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的重要途径,更是人民银行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缓解预算与实际不匹配的有效手段。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专题会议、工作简报、指导交流等多种方式广泛、持久地宣传编制滚动预算的内涵及重要意义,积极营造氛围,鼓励全员参与,逐步引导全行上下打破传统、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建立中期视角理念,进而形成预算与中长期工作规划相结合,预算部门与单位内部职能部门有效配合的新格局,逐步做到没有中长期滚动预算就不能编制年度预算,没有中长期规划就不予安排预算支出。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编制程序,为滚动预算顺利推进提供制度保障

为有效做好滚动预算工作,人民银行有必要出台一系列原则性、纲领性、规范性的制度办法,以书面形式规范滚动预算的编制程序,明确会计部门和其他各职能部门在编制滚动预算中的职责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形成规范有序的管理方式和程序,努力提高中长期规划的约束力,为全面实施滚动预算提供制度保障。滚动预算的地位只有得到制度保障,才能使其约束功能更加强化,监督作用更加有力。

(三)逐级提高计划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促进滚动预算与中长期规划紧密结合

由于目前分支机构多数职能部门主要是贯彻落实总行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依据总行的部署开展工作,从而对中长期规划能力不足。因此,对于需要各分支机构予以贯彻落实的工作,有必要从总行层面制定措施以提高各职能司局中长期规划的前瞻性和连续性,使得各分支机构对未来几年内的工作安排有明晰的方向,更好的制定本级中长期工作规划,提高支出预测的准确性,避免计划与实际相脱节,为滚动预算的规范编制打好基础。

(四)加强业务培训和工作交流,共同促进人民银行滚动预算发展

提高预算编制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推进滚动预算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必须加以重视。一方面,可以聘请财政部或者高校的专家,对中期滚动预算的编制内容、方法、测算模型、数据口径等重要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引导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滚动预算管理方面的学习和调研,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和调研等机会,促进各级兄弟行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推介成功经验、宣传先进做法、总结阶段成果,相互借鉴、促进各行共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提高三年滚动预算的科学性、实用性。

参考文献

[1]白彦锋,叶菲.中期预算:中国模式与国际借鉴[J].财政金融研究,2013,1:76-85.

[2]李燕.财政中期(多年滚动)预算:借鉴与实施[J].财政研究,2006,2:26-28.

[3]王桂娟.推进部门滚动预算改革的思路和要点[J].中国财政,2012,14:51-53.

[4]徐志,陈丹.我国施行中期预算的SWOT分析及相关建议[J].地方财政研究,2015,3:17-23.

[5]李燕.”年终突击花钱”的原因分析及因应之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9-14.

第7篇

分析程序,亦称分析性复核,通过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之间关系的研究评价财务信息。分析程序使用比较和关系分析账户余额或其他数据是否符合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分析程序是八种审计证据类型之一,审计实务中对分析程序越来越重视。

分析程序的重点是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值。以销售佣金为例,注册会计师可以将销售额与平均佣金支付率的乘积作为佣金费用的期望值,将当期的佣金费用与计算出的佣金期望值相比较,这样就能对已记录佣金的总体合理性进行测试。当然这基于下面的前提:已记录的销售收入是正确的,所有的销售收入都赚取了佣金,实际的平均佣金率是很容易确定的。只有这样,分析程序才能相关和可靠。

二、分析程序的运用时间

在整个审计过程的计划、测试和完成阶段都可以运用分析程序。

1.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为了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范围和时间,识别需要在以后特别考虑的重要事项。在进行存货计价测试之前对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计划阶段实施分析程序,所采用的数据通常是高度汇总的,且程序的复杂程度、范围和时间会因客户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对于某些客户,用试算平衡表就可以将当期账户余额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而对于其他客户,则需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更广泛的分析。

2.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分析程序

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分析程序常常是支持账户余额的实质性测试的一部分。此时,分析程序往往不能单独运用,需要与其他审计程序一同使用。分析程序提供的保证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期望值是否准确和用于形成期望值的数据是否可靠。在审计测试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在工作底稿中记录期望值和形成期望值时考虑的因素。

3.在审计完成阶段运用分析程序

在审计完成阶段运用分析程序,可以作为对重大错报的最终复核,帮助注册会计师对已审计财务报表进行最终的客观“审阅”,识别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疏忽。

三、分析程序的类型

分析程序作为审计证据,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针对账户余额和比率的期望值。这些期望值是注册会计师通过对以前年度信息、行业趋势信息、客户编制的预算以及非财务信息的考虑形成的。注册会计师通常运用下列一种或多种分析程序将被审计单位的余额和比例与期望的余额和比例进行比较。在每一种情景下,注册会计师都要将客户数据与行业数据、以前年度的类似数据、客户确定的预期结果、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预期结果和使用非财务数据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1.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

假设某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在2011年和2010年分别是3.4和3.5,所在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率在2011年和2010年分别是3.9和3.4;公司毛利率在2011年和2010年分别是26.3%和26.4%,所在行业毛利率在2011年和2010年分别是27.3%和26.2%。如果仅注意客户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在两个年度的信息,客户的状况是稳定的,没有明显的困难迹象。但是如果用行业数据形成2011年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的期望值的话,显然客户的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都应当增加。尽管这两个比率本身没有显示出存在问题,但是使用行业数据形成的期望值提供了有关客户业绩和潜在错报的有用信息:也许公司的市场份额在减少,定价已经没有竞争力,发生了非正常成本,存在过时的存货或者存货采购记录存在错误。注册会计师需要为财务报表不存在错报提供合理保证。

国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公司邓白氏集团、标准普尔收集了众多公司的信息,并且对各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分类编辑形成了行业信息。在欧美国家,很多会计师事务所都购买这些信息,作为他们在审计过程中形成财务比率期望值的依据。

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的优点在于帮助了解客户业务,指示客户是否可能存在财务失败,而在帮助注册会计师识别潜在的错报方面作用不大。例如风险管理协会收集的信息虽然主要是供银行使用以评价公司是否能够偿还贷款,但是这些信息对于注册会计师评价客户的财务结构、借贷能力以及财务失败的可能性同样是有用的。

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的缺点在于客户财务信息的性质与行业总数的性质可能存在差异。通常客户的经营范围可能与行业标准并不相同,而且不同的公司可能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遵循不同的会计方法,使数据缺乏可比性。假设行业中的大多数公司使用先进先出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使用直线法作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而客户则使用加权平均法作为存货计价方法,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作为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那么将客户数据与行业数据的比较就没有任何意义。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将客户数据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没有必要,只是注册会计师在使用行业数据形成有关财务关系以及解释其结果的期望值时必须谨慎。克服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的缺点的方法就是将客户数据与行业内一个或多个标杆企业进行比较。

2.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以前年度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

某公司的毛利率在2013年是26%,而在过去的四年中每年都在29%到30%之间,为什么会下跌这么多,具体原因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要予以关注。下跌的原因可能是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是财务报表中的诸如销售或采购的截止错误、未记录的销售、高估应付账款或存货成本错误等错报所导致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下跌的原因以确信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这就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客户数据与以前年度的类似数据进行比较。

(1)将各报表项目的当期余额与以前年度的相关余额进行比较。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当期的试算平衡表中将以前年度的试算平衡表(当然是调整过的)的结果单独列示一列,这样注册会计师能很容易地将当期余额与以前年度余额进行比较,在审计的早期就能确定账户余额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否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假设注册会计师注意到物料费用大幅增加,他就应当分析并找到增加的原因,是否是物料使用增加,是否是账户分类错误,或者是存在物料错报。

(2)将各明细账余额与以前年度的相关明细账余额进行比较

在客户业务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大多数明细账余额也应基本上与以前年度一致。通过将当期的明细账与以前年度的相同明细账的简单比较,注册会计师通常能分离出将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信息。对明细账比较的方式有多种,可以采用按照时间顺序列示明细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按照某一时点列示明细项目的方式。前者如将当期销售收入等账户的每月合计数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后者如将当期期末的应付贷款余额与以前年度年末的明细进行比较。不管采用哪种比较方式,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比较之前,应当先对变化或者它的缺失有一个期望值。

(3)计算比率和百分比关系,并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

上述两种比较有两个缺陷:没有考虑业务活动的增长或下降,忽略了数据与其他数据之间的关系。比率和百分比关系可以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毛利率就是注册会计师经常使用的百分比关系。

比率分析在审计中被广泛使用。不仅对当年的数据可以采用比率分析,对以前年度也应当进行这些比较,而且很多用于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的比率和百分比也同样适用于与行业数据进行比较。

很多当期与以前年度数据的潜在比较都超过了行业数据通常能够提供的比较。例如,可以将每一种类型的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百分比,与以前年度的相同数据进行比较。同样,在存在多个业务单元的情况下,可以将每个业务单元的内部数据与以前年度进行比较。

注册会计师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编制一年或多年的共同比财务报表以展示所有项目与共同基准的百分比。共同比财务报表允许公司之间进行比较或者相同公司的不同期间进行比较以揭示趋势和提供对不同公司之间如何不同的了解。

3.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它自已确定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因为预算代表了企业对该某一个会计期间的期望,所以大多数公司都会对其经营和财务成果的各个方面编制预算。注册会计师应当索取客户的预算,并对实际结果与预算的重大差异进行调查,因为这些领域可能包含潜在的错报。

注册会计师在将客户实际数据与预算进行比较时要特别关注下面两点:一是必须对预算是否是符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有很多企业,在编制预算时往往不认真不负责任,比较随意,这样的预算对注册会计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注册会计师可以向客户人员了解预算的编制程序等问题,以判断客户的预算是否符合实际;二是应关注当期财务信息被客户变更以符合预算的可能性,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况,尽管财务报表中有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也无法发现实际数据与预期算数据进行比较时的差异。

4.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在有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将客户数据与自己计算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以注册会计师通过将短期和长期借款的利息率与其平均余额相乘作为已记录利息费用合理性的实质性测试对银行借款的利息费用进行独立计算为例,注册会计师对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的期望值与对长期借款的估计的利息费用相结合得出预期的利息费用总额。由于每个月份的短期借款余额存在波动,注册会计师使用十二个月份的平均余额和平均利率进行的计算可以形成对预期利息费用更加准确的估计。假设长期借款的利率在全年保持不变,同时未偿付的余额也相对稳定,长期借款就不需要太高的准确度。

5.将被审计单位数据与使用非财务数据的预期结果进行比较

第8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

1 市政道路软度地基勘查

虽然软土地基处理是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所总结的按标段的分层试验成果统计表和土工试验成果总表作为设计依据的,但是对天然地基土来说,就算是来自同一分层土的取样,其试验指标也通常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不可全部归因于试验误差,这是反映了各个土样自身性质的差异。经过多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实践表明,在对全标段沉降进行计算时,这种代表性压缩曲线或分层统计指标的实测成果和计算结果存在的差别较大,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失真。选用合理的勘探思路特别重要,这样可以使因土体性质差异导致的计算偏差减少。

实践中可以结合技术孔,使用较多的鉴别孔进行勘察,采用具有良好性能、操作简单的鉴别孔对全线的软土层尤其是变化复杂的土层地段进行具体划分,选用静力触探或十字板等试验对软土层的范围及深度进行确定,将某项土性的参数测定好。而控制断面的原状取土孔则采用技术孔,利用各项土工试验把各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掌握清楚,从而确定基础的设计参数。应在土层变化复杂的地段或构造物(通道、涵、桥)选取技术孔的位置。

2 软基处理方法与条件

常用的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包括水泥搅拌桩、堆载预压法、抛石挤淤法及换填法。通常是按照软土的厚度采用不同的方法:

2.1 水泥搅拌桩或堆载预压法的使用条件:软土的厚度大于4.0m。复合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的造价较高但工期短;堆载预压法的造价经济但工期长。一般使用水泥搅拌桩对桥头过渡段进行处理,使用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法进行大范围的深厚软土处理。

2.2 抛石挤淤法的使用条件:软土厚度的在2.0-4.0m之间。应在抛填片石时挖除隆起的淤泥,完成抛填后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

2.3 换填法的使用条件:软土的厚度小于2.0m。挖除全部软土,对路基土分层进行碾压填筑直到交工面。使用开山石作为处在地下水位之下的填料。

3 市政道路软基的设计与计算

3.1 设计堆载预压

堆载预压分为超载预压和等载预压。当预压荷载超出将来的永久使用荷载时就为超载预压,当等于将来的永久使用荷载时就为等载预压。相比等载预压而言,超载条件下实现相同沉降量的预压时间要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工期缩短,所以,设计预压力时往往会使用一定比例的超载。

3.2 设计排水系统和竖向排水体

堆载预压排水固结法的排水系统的构成成分包括:集水井、碎石盲沟、砂垫层和竖向排水体。竖向排水体是为了将排水距离缩短,使土层固结加速,它是由人工设置的排水通道。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等是竖向排水体形式所经历的一些发展阶段。当无法对塑料排水板进行施工时才采纳袋装砂井,例如施工场地上方有架空高压线。塑料排水板内部是聚丙烯或聚乙烯加工成的多孔道板带,外包土工织物滤套,具有渗透和隔离土颗粒的功能。在软土地基中水平方向设置排水通道,竖向设置塑料排水板,再分级在地面堆载预压,排出土体中的孔隙水,使地基沉降,逐渐使地基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3 固结沉降计算

3.3.1 沉降计算可分为次固结沉降、固结沉降和瞬时沉降:

(1)

式中,Sa、Sc、Sd、S分别是次固结沉降、固结沉降、瞬时沉降和总沉降。主要在淤泥层存在次固结沉降,它可以根据土层厚度、道路使用时间、主固结完成时间和土层的次固结系数进行计算:

(2)

式中,t0 是完成主固结的时间,t1 是道路使用时间,e是孔隙比,h是淤泥层的厚度,Ca是次固结系数,Sa是次固结沉降。瞬时沉降是土体产生剪切变形时发生的沉降。因为在大面积均载作用下的剪切变形很小,所以可以忽略瞬时沉降的计算。使用分层总和法计算主固结沉降,划分整个压缩土层,分为厚度适当的分层,然后对各分层的沉降量进行计算最后求总和:

(3)

式中,Si是分层固结沉降,Sc是主固结沉降。可以按照土层的压缩指数和固结状况、附加应力的大小来计算淤泥质土和淤泥的沉降,利用压缩模量或压缩系数,按照土层应力的变化情况来计算其它沉降。

3.3.2 可以根据径向排水固结度和竖向排水固结度来计算软土固结计算中竖向排水插板的平均固结度,它们的关系如下:

(4)

式中,U1、U2 分别是径向、竖向的排水平均固结度,U是土层的平均固结度。

4 沉降处理措施与设计

4.1 推算最终沉降量

一定要重视沉降观测的精度以及沉降杆、板的连接和埋设效果,以提高推算结果的质量。当加载值达到总荷载值(包括路面荷载在内)后,一定要维持恒压三个月以上,在该阶段实测所得的2-3次精度较高的沉降观测成果就能作为推算和外延的依据。根据收敛规律选择推算方法,最终沉降量的推算通常使用指数法或双曲线法,这样所得的理论较为合理。具体操作时,由于观测沉降的资料不连续、施工过程导致观测点破坏等各种原因,最终沉降量的推算可以使用较为方便的沉降速率控制法来进行。

4.2 动态控制沉降的方法

一定要确定合理的控制标准,从而确保路面铺筑一次成功,路面工程的厚度变动最小以及各结构层的施工厚度,这样才能有效的在路堤施工的全过程中实施动态控制。具体控制可以根据3-4等水准测堆精度的月沉降速率进行。在填筑路堤阶段,为了尽力减少附加沉降量,应该对填筑的速率进行控制,使其适应于地纂的固结速率。针对桥头路堤,可把原地面每昼夜的沉降速率控制在5mm内;针对普通路堤,孔隙水压力系数应≤0.6或原地面的沉降速率应

5 工程实践

某市政道路工程中桥头路堤的过渡段使用的是复合水泥搅拌桩地基,使用超载预压辅以塑料板排水固结处理全线软土。根据上文提出的控制沉降标准对道路进行施工,工程完成三年后,七十个沿全线设置的软基路堤观测点所测到的数据如表1所示:

6 结束语

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而言,尤其重要的就是对路堤的施工全过程进行沉降动态观测,上文所介绍的控制沉降标准,超载情况下8mm/月,等载情况下路段5mm/月、桥头3mm/月,可以使工后沉降量得到有效的减少,同时保证路面结构层施工厚度的变动量最小,从而确保道路工程质量。此外,采取合理的地摧处理方法,选用适合的勘探手段,能够事半功倍的对道路工程进行设计和施工。

参考文献:

[1]王海明,叶佰建. 软土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 山西建筑, 2007,(01) .

第9篇

摘要组织驾驶许可考试费非税收入,实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公安交警部门的重要职能,考试费成本支出一直在交警部门支出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但考试费成本支出和交警部门的其它业务支出的性质和管理要求有根本不同。本文从会计报告使用者的角度分析分析现行的交警部门非税收入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在目前实行的行政事业会计制度框架内改进考试许可非税收入会计核算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非税收入驾驶许可收费会计核算

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的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是非税收入的重要来源,驾驶许可收费是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根据法律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依照国务院规定程序批准,在向公民、法人提供机动车驾驶许可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按照成本补偿和非盈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

一、机动车驾驶员考试业务特点

与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普通公共服务不同,公安交警部门实施的机动车驾驶许可考试明显复杂,具有以下特点:

1、考场基建规模大。根据现行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分为交通法规及相关知识考试(科目一)、场地驾驶技能考试(科目二)、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和安全文明考试(科目三)。根据考场建设标准,科目一的考场要具有计算机考场、登录室、监控室、待考区,科目二要按要求建设包括模拟高速公路、隧道、山区连续弯道、湿滑路等16项考试科目自动化考场。

2、考试设备技术水平高,升级更新快。科目一和科目二的所有考试项目要求采用电脑全自动评判、全程电子监控。考场相关设施、所有考试车辆加装了特种设备,利用公安网络环境实现车辆自动定位、驾驶状态和车辆控制信息通过网络传送,以达到全程自动评判的要求。科目三虽然是利用公共道路进行考试,但也要求利用电信等无线网络和配备车载设备尽可能进行电子自动评判。整套设备采用自动控制、网络技术、GPS定位技术等飞速发展的当代先进技术,升级更新快。

3、建设费用大,考试维护成本高。笔者所处的是一个全市人口仅150万的小地级市,年办理机动车驾驶员约3万人,要满足本市驾驶员考试需求考场占地面积至少100亩,考试大楼建筑面积至少4000平方米,各类考试车辆至少30辆,需聘用工作人员40人,考场和设备总投资7000万元。每年网络运行维护费、装备维护费、考场维修费、考试车辆油、修理、保险支出占交警公用经费支出的30%以上。

4、驾驶员考试流程多、考证周期长。根据现行法规规定,一名小型机动车新学驾驶员从申请报名考试到完成所有考试取得驾驶证最快30天,有的甚至跨年度才能考试合格取得驾驶证。

二、交警部门会计报告使用者及需求

由于交警部门作为政府机关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且它因得到国家预算的保障和依法向特定对象收取非税收入提供特定公共服务而受到限制,这就决定了其会计目标应向预算审定部门者、审计部门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在分配和审核预算、确定收费标准时、做出合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根据《预算法》和《会计法》的规定,结合历年工作实际,交警部门一般应向人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上级公安机关和公民提供如下信息:

1、交警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

2、交警部门财务状况的信息。

3、交警部门工作效率和效益的信息。其中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数据信息,以便相关部门通过分析比较不同部门间、同行业间的相关信息,以评价交警部门的服务努力、成本和成就。

三、现行会计核算的主要办法及缺点

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是行政机关,执行的是《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非税收入是作为负债核算,收取的考试费收入一般当天按汇总收缴方式由银行直接上缴财政,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缴预算款------上缴财政

贷:应缴预算款------收费项目

支出按财政批复的年初预算执行,财政一般将考试相关支出作为考试专项经费安排为项目经费,支出时通过单位申请项目经费用款计划,并基本上采取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形式,一般的账务处理方式:

借:经费支出------考试专项经费------相关目级科目

贷:拨入经费------项目经费------考试专项经费

从上述账务处理可以看出,现行会计核算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不能准确反映考试成本,成本补偿原则和非盈利原则无法得到保证。由于机动车驾驶员考场建设、考试设备投资巨大,考试专用固定资产折旧较大,一般要占考试成本的40%左右,但由于行政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考试成本不实。其次,由于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当期支出为当期实际的资金支出,不按配比原则进行调整,考试专项支出不能如实反映考试成本。相关管理部门无法根据交警部门的会计报告了解真正的考试成本支出,无法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按成本补偿原则和非盈利原则合理调整考试费收费标准。

2、将机动车考试的成本性支出和交警部门其它业务支出都以“经费支出”科目进行核算,使得以经费支出为基础数据的财务分析数据失真。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交警部门的一项主要职能,近年来每年考试专项支出平均占交警部门经常性业务经费的30%左右并呈继续上升趋势,而考试专项支出和交警部门其它经常性业务经费性质有根本不同,前者是成本性支出,由非税收入安排,支出数额和当年报考人数直接相关,总成本难于准确预测;而后者则是由财政一般预算安排支出,支出总额和人员编制或资产等单位可以控制的因素相关,将这二类性质不同、管理方式不同的支出全部列为经费支出,由此分析比较经费支出的增长情况、人均支出、项目支出和公用支出结构、人均办公面积等财务分析数据,必然得不出有效的结论,不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不利于交警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财政部门审核部门预算往往以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为依据,现行的会计核算信息无法提供准确的考试成本支出,批复的预算往往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其次,由于考试专项经费预算难以准确预计常需调整,而根据《预算法》的规定,预算调整程序复杂,审核周期长,难以及时调整预算。现行的考试费收费标准包括考场基本建设经费、考试设备购置经费和考试运行维护经费都包括在考试费收费标准中,因此考场建设等基础建设应从考试费非税收入中安排,但由于不计提折旧,财政安排的考试专项经费预算中不包含折旧费用,在考场处在使用期的时候,考试费收费标准中的考场基本建设经费、考试设备购置经费部份往往被挪作他用,而当考场处于建设期时,由于考场基本建设投资较大,又经常因当年考试费收入不足无法如数全部安排,造成交警部门考场基本建设资金筹措困难。

四、改进现行核算办法的建议

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组织实施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是交警部门依法提供的一项公共安全服务。为了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提供服务所耗费的支出按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向服务对象收取了一定的服务补偿费,因此收取的考试费具有特定的目的,必须是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说,采用西方的基金会计模式是贯彻专款专用的较好的内部控制方法。但由于我国政府会计中目前没有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因此,为了尽快解决存在的问题,使解决方案具有操作性,笔者在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框架内针对改进考试费收支核算提出如下建议:

1、增设事业单位使用的“成本费用”总账科目,分别以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考试服务为成本核算对象,将各科目考试直接费用如考试车辆油费、保险、维修等直接计入各科目成本,将折旧、设备维护、工作人员经费、大修基金等间接费用通过分配计入各科目考试成本,按月计算各科目考试成本。增设考试支出专项报表,向财政、物价等部门报送每期的考试费成本支出,并按规定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一方面,通过成本核算可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提高单位成本管理意识,为有关部门考核工作绩效、修订收费标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将考试费收入成本性支出从经费支出中分离出来,有助于会计报告的使用者能对比分析交警部门各项经费支出水平,恰当地对交警部门经费支出情况进行绩效评价。

第10篇

【关键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钢结构;楼盖

在钢结构工程中采用叠合板的施工手法是:在工程的底部采用预制构件,然后在工程的上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受力结构。在钢结构中,叠合板的运用能够有效的缩短工程的施工周期、缩小施工范围。这种材料具有稳定性强、整体性能好等优点。也就是说该材料既能够运用在预制装配式结构当中,也能够运用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当中。过去的叠合板的底板是矩形断面,那么这种材料就相对比较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就需要对其增设一个支撑,这种施工方式既增加了施工的成本,还延长了施工的工期,不利于工程顺利的完成;在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较好的特点,并且在施工过程中极为简便,在当前的建筑钢结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证叠合板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既有的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那么我们可以适当的增加叠合板的抗剪强度。通过对过去的叠合板进行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施工人员对粗糙面进行合理的养护,同样可以使叠合板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本文将这种叠合板与预应力带肋叠合板进行比较与分析,并且详细阐述了这种预应力带肋叠合板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同行参考。

1 单向带肋叠合板试验

在将带肋叠合板运用在钢结构工程之前,我们需要对这种叠合板的受力结构以及变性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单向带肋叠合板进行多次试验。如果叠合板的跨中挠度达到了Lo/50时,那么叠合板的跨中截面的理论值可以通过混凝土以及钢筋屈服的强度计算得到。在此状态下,叠合板跨中截面的理论值就会小于抗弯承载力的实际值,计算极限弯矩与实测弯矩的比值为1.09~1.13。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叠合面剪切破坏。说明凹槽形底板的叠合板能保证叠合面在叠合板受弯破坏前不发生剪切破坏。叠合板可以按整浇板计算,预应力叠合板在二次荷载作用下,提高了自身的承载力;底板试验时挠度达到Lo/50时,实测弯矩约为理论计算极限弯矩的80%,且在挠度均超过Lo/50时并未压坏,表明凹槽形高强钢丝叠合板具有很高的强度。能做到拖工中不加支撑。

在标准荷载作用下,叠合板跨中挠度实测值小于计算值,比值为0.54~0.77,底板比值为0.30~0.64.表明高强钢丝叠合板的凹槽形叠合面有足够的抗剪能力,从而保证了叠合板的整体工作性能:凹槽形底板具有足够刚度抵御施工荷载产生的变形.为此类叠合板在施工中不加支撑提供了依据。对无支撑叠合板而言,只要预应力底板在施工中不出现问题.叠合板的强度和挠度具有很高的安全储备。

2 工程概况

某大型工程的总建筑面积约为4万平米,分为地上结构以及地下室两个部分,地下室为1层,地上结构为13层,该建筑的总高度为59.4m,属于高层建筑,该结构的结构形式属于钢框架结构。在对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我们采用单向受力叠合板进行施工,就会增加该工程的成本,据此,我们采用了预应力叠合板进行实际工作,由于该叠合板是双向受力,所以更加适合这种钢结构工程。在本工程的屋顶工程中,采用的叠合板跨度为1.2 m,1.8 m,2.1 m,2.7 m,3.0m,3.3m,3.6m,4.0m,叠合板宽度分0.9m和0.2m两种规格。首先需要施工人员对钢柱以及钢梁进行吊装工程,吊装工程完毕之后在安装叠合板。在对该工程进行设计时,我们需要对叠合板的跨中位置增设一道支撑体系,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各个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宽度应该控制在30mm左右,然后在其中设置1Φ10的受力钢筋,分布筋为Φ6@200;2)要求板的肋高为70mm,凹槽处30mm,总厚度110m;3)楼盖现浇层配置Φ6@200的双向通长上筋。屋盖中现浇层应配置Φ8@200的双向通长上筋;板底根据防火要求抹厚20 mm水泥砂浆。

在本建筑工程中,其标准层的面积为3158m2,根据计算得,我们需要在其中采用700多块叠合板,并且要求每块板的自重达到400公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采用搭式起重机进行,并要求每台机械设备能够吊装10块/次,以这样的计算方式得,我们可以用一个夜班的时间将一个标准层的叠合板吊装完成,并且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等到叠合板吊装工程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来调整各个板的位置,并且在板缝之间吊装模板,其后在进行钢筋的铺设,用时为1昼夜。施工完成之后需交由监管部门验收,待合格之后再对其浇筑混凝土,用时为1白班,也就是说,每一个标准层的施工需时2天,这样的施工进度有利于工程封顶。

从原定计划来看,如果板的跨中长度超过3m,那么施工人员就需要对其增设一道支撑体系。而在本工程施工中,两个跨中的长度都超过了3m,而我们并没有在其中增设支撑体系,通过长期的检查,并没有发现裂缝,充分说明该施工方法效果良好。

3 结语

(1)带肋凹槽形预应力底板具有刚度大、抗裂性高、弹性恢复性能好等优点,能实现工程应用时不加支撑的要求,也为解决住宅楼板开裂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2)自然振捣的带肋凹槽叠合板在试验和工程应用中均未出现沿叠合面的水平剪切破坏,说明所采用的凹槽形叠合面能使叠合面具有很好的抗剪能力。

(3)采用高强钢丝的无支撑叠合板具有更高的强度储备、更好的刚度和弹性恢复特性。故叠合板的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挠度计算可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关混凝土整浇板的规定计算。

(4)由于预制的叠合楼盖底板已基本完成收缩,一般不会再引起收缩裂缝,而对其施加预应力后则具有更好的抗裂性能。传统的叠合板是单向受力的.板侧拼接处往往会产生裂缝。近年通过将预制底板的横向配筋伸出互相搭接并伸入对边后浇层中锚固,实现了叠合底板的侧向传力。这种整体式的拼缝不仅避免了传统叠合底板的板侧拼接裂缝。且可形成双向受力的楼盖体系,大大提高了承载力及抵抗变形及裂缝的能力。

(5)预应力叠合板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且承裁力大、施工快捷的结构形式,能适应钢结构施工周期短的特点,在总体上可降低钢结构工程造价。促进钢结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有邻,王晓锋,程志军,等.大开间预应力楼盖的研究忉.建筑结构,2005,35(8):13-16.

第11篇

我省的会计委派制的改革,从90年代初开始,至今可以说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1996年以前,是自发式的个别尝试阶段。我省的一些县(市)如巴中市、郎中县、苍溪县等,对县属国有企业进行了直接委派会计负责人为主的会计委派制,中江县还结合厂长经理承包制,推行了会计人员年薪制等办法。这对当时在县以下的多数中小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同时,对一包就灵提出了质疑。虽然是个别地方和局部的试点,但引起的反响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阶段从1997年到1998年,这期间主要是总结、认识、引导试点阶段。在这一时期,我省会计委派制在各地的一些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中小企业等各类企业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等,逐步推开,形式各异。其间,政府主管部门,特别是各级政府的会计管理部门即财政部门主动地参与了这项改革。全省各级财政部门逐步把会计委派制工作列入了会计管理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充分发挥政府管理会计工作的职能,对各地的会计委派制试点进行总结,在充分肯定这一改革的同时,及时地提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对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制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省财政厅专门就全省会计委派制试点作为财政科研课题,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后形成了《四川省会计委派制改革调查报告》,对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情况、问题进行了总结,对今后工作提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这一《报告》得到了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省政府主办的《四川政报》上公开发表,省财政厅也将《报告》下发各地,并要求各地认真总结试点情况,因地制宜、稳妥推进。这对全省会计委派制无疑起到了引导和推进作用。这期间,各级党政和纪检监察部门也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一工作,把推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全省的会计委派制改革,进展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第三阶段为1999年以后,进入了有组织的总结、完善,全面推广阶段。从1999年到现在,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会计委派工作在经过多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后又回到实践的过程,对会计委派制改革基本上形成了共识,而且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总结完善,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努力。特别是中纪委三、四次会议和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发出后,更为会计委派制的进一步推行指明了方向。目前,会计委派制已经列入了包括省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省21个市、州,有12个市政府和近90个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推行会计委派制,还有如遂宁、宜宾、乐山、南充、达州等市政府还制定了有关委派制的办法。各级政府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都亲自负责领导会计委派制工作,各级财政部门也责无旁贷地和纪委监察部门积极配合,把会计委派制作为深化财政改革、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狠抓落实:一是抓了全省的会计委派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省纪委、监察厅联合召开了座谈会,派专人调研,了解全省的工作进程和问题,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交流各地情况,找典型代表介绍工作经验,互通情报,取长补短。省财政厅还于1999年专发会计委派工作简报六期至各地和省级各部门,专门收集了全省各地会计委派制办法,编辑成《四川省会计委派制度专辑》(一)、(二)印发各地,对帮助和指导这一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三是有倾向性地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的作用。如省财政厅制定了《四川省省级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制试行办法》下发各地,引起了各级的重视。又如对长宁县、北川县行政事业单位零户统管(会计集中核算)制和简阳市的乡镇统一集中核算制等大加推崇,促进了有条件的县、乡实行这些办法;是作为工作任务进行全省安排布置,要求各地予以贯彻落实。2000年1月,省监察厅、省财政厅下发《关于继续试行会计委派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各级财政纪检监察部门根据中央要求,结合各地 实际情况把目前适合我省实际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地积极稳妥地推行。这几种形式和要求是:1、在县及县以上党政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制。2、所有的乡、镇财政所实行综合财政预算会计集中核算,今年要求达到60的推广面。3、暂不具备条件的县级党政机关实行重点会计委派制。4、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以及骨干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5、企业集团内部实行会计集中委派制等。

由于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基本上呈现以两头促中间的情形,即基层起步早,纪委督促严,在一段时间省、市本级动作不太大,效果不明显,但进入1999年以后,省、市两级都开始行动,特别是市一级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这样,会计委派改革在全省已基本形成了热潮。据初步统计,全省有18个市、地、州,90多个县(区、市)近800个乡(镇),2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会计委派制度。

二、会计委派制的几种形式

我省会计委派制试点,形式多种多样,试点对象有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委派的人员有会计机构负责人,也有全部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有企业主管部门、政府部门,也有企业本身等。但经过多年实践,认识到会计委派制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不断适应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绝不能一蹴而就,要不为地总结和完善。比如县以下国有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了改、转、租、卖、让等以后,企业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再治袭国有企业一套管理,无论在法理上,在具体管理办法上显然已不适宜。原来如溪、阆中、中江县等直接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也有的由于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后,委派的会计负责人形同虚设。所以,会计委派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要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因此,我省会计委派制的形式也经历了不断取舍,优胜劣汰的过程,最终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利于加强监管,规范经济行为,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的,切合实际的会计委派制形式主义会被人们所接受所推崇。经过几年来的磨合,现在适合我省经济管理实际,并取得一定共识,正在积极推广和试点的几种会计委派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委派对象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人选通过考试、面试、结合考核,经组织部门批准,从市级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选派或向社会公开招聘。财政部门负责聘用委派以及日常工作。

财务总监的职责是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情况,向政府机关提交有关企业财务报告,如重大问题专题报告。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务总监的任职与行政级别不挂钩,工资收入比照所在企业经营班子副职执行,由同级财政预算安排 。对财务总监工作业绩的考核由财政部门牵头,组织部、经贸委等部门共同负责。考核结论记入本人档案,作为派驻、罢免和奖励和重要依据。

为配合财务总监的试点,将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由原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制改为审批制。国有企、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任免,由所在单位呈报,财政部门审核,组织部门审批。财务总监制主要在我省乐山、达州等市试行。

(二)财务监督特派员制度。财务监督特派员派驻单位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财务监督特派员由市级机关副县级以上干部担任,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处设在财政局或经委,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办事处内设若干办事组,每个办事组负责2至4个企业的财务监督工作。财务监督特派员任期三年,可以连任,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规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

财务监督特派员对政府负责,代表政府行使监督权力。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监督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列席经宫管理等有关会议,但不干预企业经营活动,评价企业主要领导成员的业绩,并对其奖惩、任免提出建议。

财务监督特派员的稽查报告,由财务监督特派员办事外送企业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审核后报市政府。市政府根据报告,结合企业领导人的考核情况,实施奖惩、任免。如重大问题,可向政府专题报告。财务监督特派员主要在我省自贡、遂宁等市试点。

(三)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对象目前主要是县、乡(镇)两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预算体制、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三个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各单位账户,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会计中心)开设账户,会计核算,管理会计人员。单位设置出纳岗位,负责本单位的具体财务收支。同时建立综合财政预算制度,收支审批制度,审核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集中核算办法已在全省60以上的乡、镇和部分县、市实行。

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总结各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省级机关的实际出发,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决定于2001年在省级党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到各系统所属二级单位。目前,省财政厅已代省政府拟了《四川省省级机关试行会计集中核算支付办法的实施方案》,并正在征求意见。

方案的主要内容是:设立四川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支付中心,在保证单位现有预算编制程序、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三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预算内、外银行账户。省财政厅建立国库单一支付体系。取消单位会计核算岗位,保留除会计核算、记账以外的会计职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委托记账、分户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支付的资金为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等四部分。

(四)企业内部会计委派人员。企业集团公司按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对所属各级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委派工作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会计人员在本单位或集团公司内部选聘。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规定,办理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 核算,向集团公司负责,奖惩考核由集团公司实施。

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办法主要在我省五液、电信、邮政、石油、川化等大型集团公司实行。

三、会计委派初见成效

我省各地地会计委派制度改革试点,尚处在总结推广阶段,有的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并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全省会计委派试点进展总体是好的,对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各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促进了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试行会计委制度,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考核权、工资评定权等从各单位中分离出来,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有利于保证会计人员发挥会计核算和监督和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编制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保证了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有利于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集中收付、集中核算后,把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到了实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基金、税收等收入可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情况等到有效控制。单位实行预算内外综合财政计划,使单位预算更加刚性化,支出管理更加严密,有效地提高了资金营运效益。特别是乡镇一级辨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农村费改税,减少农民负担,规范基层政府管理行为,促进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消极腐败现象有所减少和遏制。试行会计委派制度,使财务监督权与生产经营管理权相对分离或相互制衡,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把财务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会计监督能贯穿于财务会计活动全过程,对于国有、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消极腐败现象,制止铺张浪费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稳定了会计队伍,提出了会计人员的素质。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后,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和管理由政府会计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实施,单位领导不得随意更换会计人员,相对稳定了会计队伍。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择优上岗,本文来自范文中国网。上岗后严格考核、评定优次,以此确定会计人员续聘或解聘,引入了竞争机制,给会计人员增加了压力和危机感,促使会计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需要。

四、值得探讨的几个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试点是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强化会计监督的一种有益尝试,虽然在特定的条件下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是一派就灵的灵丹妙药,目前在理论上也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与会计委派制的关系会计人员委派制属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范畴。体制是一个上层建筑范畴,体现为行政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委派的客体是会计人员,委派的主体是财政部门或其他政府部门。对于财务总监,并不陌生,国外早已有之。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也早已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试行,目前全国各地的实行范围更为普遍。但将财务总监作为会计人员委派制来认识却有不妥。财务总监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监督约束范畴,派生于资本的权力,而非行政之权力。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公司的财务总监往往由董事会任命。1994年深圳市三家委派财务总监的公司都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有资产营动机构,是基层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资企业的投资主体(即所有者财务主体,)其向国有全资、控股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是为了保护大股东的根本利益,加强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但委派财务总监只能由大股东说了算,小股东对此无能为力,这是资本权力使然。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参资角色,则无权委派财务总监。否则,其他小股东纷纷效仿,委派代表自身利益的财务总监,岂不乱了套?从深圳市和我国其他地区国有资产产权部门委派财务总监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看,财务总监不属于会计人员。但不少人仍将财务总监误认为是会计人员,误将财务总监理解为行政权力派生物,这与我国国有资本的产权主体不明晰有关(不少地方财务总监由政府部门派出,而非由国有资本产权部门派出)。由于财务总监是由产权部门派出的,又常住企业,代表所有者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日常监督,所以监督的威力较大,相应缓解了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有利于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稽查特派员是中央为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督而派出的。地方有的也仿效,对所属大中型企业派出稽查特派员。其工作性质与财务总监基本相同,财务总监也好,稽查特派员也好,都不参与企业的账务处理,不能认为他们是会计人员,其派出源于资本的权力,属于财务机制范畴,而非管理体制范畴。

(二)会计委派制与会计本质问题

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会计不是被动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会计既有核算职能,又有监督、预测等控制职能。上述两上基本职能,都有助于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财务决策。持管理活动论的学者更加强调会计的管理职能,主张算为管用,会计要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如果不区别情况地向企业委派会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管理活动之外,变成为算而算的工具。委派制将利益各方矛盾的焦点转移到委派的会计人员身上,会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委派的会计人员通常三年一换岗(有的仅为一年),对被委派的单位情况不太熟悉,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无意得罪人,也没有主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被委派单位对委派的会计人员有抵触情绪和防备心理,视会计人员为客人,不让其进入决策层。这就意味着会计人员失去了实践主体,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结果,既不利于加强企业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不利于会计已有职能的发挥,又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会计科学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委派制与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所谓会计人的国际惯例是指国际上在会计工作方面的一些通行做法。就会计人员的管理来看,大多数国家企业会计人员由企业自己招聘、使用和管理,鲜有例外。只是法国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比较特殊,其会计人员分为两大系统,公共会计人员和企业会计人员,前者由财政部实施条条管理,就职于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法国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形成是由其法律、文化、历史等因素决定的,法国的特殊做法也不是一般规律。而且,法国是欧盟的成员国,其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否会受到欧盟的影响而改变还很难说。另外,法国的国有企业生存受企业效益和国家财政的影响,经常受到私有化的威胁,以后在国有企业中是否仍然推行公共会计人员制度尚不得而知。除法国之外,西方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国有企业,但并未采用委派制的做法,说明非委派制对于国有企业也是适用的。企业会计人员应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办法,由企业自己管理。至于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试点。

五、建议与打算

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会计委派制改革只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从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建议遵循以下原则:

1、确定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要给会 计人员的身份一个明确的说法,不宜模棱两可,从而给会计人员的职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可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外部人身份,但企业会计人员还是以内部人身份出现更为合适。

2、间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作用。

3、适应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应体现出现代企业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的要求,并通过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为提高各单位经济效益而出谋划策的积极性。

4、普遍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考虑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从会计发展的高度衡量改革成效。

5、法制性原则。是指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不得与现行和将来可能颁布的法律相抵触。 按照上述原则,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会计人员回归企业,强化外部监督,实现国家间接管理。我省的会计委派制度改革将区别情况,因地制宜,试点求精不求多,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二)与依法建账结合进行。我省实行的建账监管办法是依法建账的重要措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委派制试点单位首先要抓好依法建账,实行建账监管,避免多套账、造假账的现象发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要与稽查特派员制度、总会计师制度和其他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结合起来,避免委派人员的职责重叠。

(四)积极稳妥、切合实际地推行会计委派制改革。由于会计委派制改革牵涉面广、政策性强,既对社会各行各业,又面对千千万万会计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部门,有选择地进行试点。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试行财务总监制或稽查特派员制度。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变化 概算调整 编制原则 编制依据 编制方法

一、工程概况

大伙房输水(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将一期工程由浑江调入大伙房水库的水量有效配置给辽宁中部地区的抚顺、沈阳、辽阳、鞍山、营口、盘锦等6个缺水城市。工程线路全长约259公里,采用管道压力流输水方式主要建筑物有取水头部、输水隧洞、输水管道、加压泵站。考虑到二期工程受水区用水增长有一个过程,二期工程又分为两步实施,目前实施的一步工程。

2005年9月,水规总院对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并将初步设计概算报发改委核定,核定投资为49.06亿元。同年随着工程所需主管材之一PCCP建厂生产工程开始施工,并于2010年9月全线通水试验的成功,工程总工期为5年。

二、影响工程造价变化的主要因素

作为长距离的重要的输水工程,在工程的技施和施工阶段工程发生一系列变更;作为多城市的供水工程,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指导之下,部分受水城市发生用水需求量的改变;作为较长施工工期的工程,物价波动导致工程造价变化。因此工程依托下列三个方面进行了概算调整。

1 工程部分:

取水头部增设3套旋转滤网,拦污栅及闸门等金属结构布置改变; 竖井结构及开挖变化,同时取消了初设阶段钢结构维护的设计方案。

隧洞工程洞线加长2134m;地质条件变化;增加施工支洞;施工支洞内衬方式调整。

隧洞连接段由分步建设改为一次建成。

隧洞末端出口处刘山增设刘山配水站、1座双向稳压塔和抚顺新增配水站。

盘锦支线路由变化导致管线长度增加。

沿线交叉过河工程, 主要河流滩地上的管材由初设时的PCCP,修改为钢管。

综合信息自动化系统由租用公网变更为自建环网。

鞍山下游水量变化导致的工程变化。

2 政策调整

营口支线、盘锦支线中玻璃钢管按照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90规定,调整设计标准;

独立费用中依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调整监理费;增列联合试运转费和调概费用两项;隧洞施工对居民影响的赔偿导致环境保护投资变化。永久占地面积增加及补偿标准变化导致征地及投资增加。

3材料价格变化

由于主材价格的上涨,依据工程合同规定,对取水头部~至洞出口标段进行了水泥、钢筋、柴油价格调差。

工程所需的主管材也按合同约定,进行价格调整。

管线安装标只对柴油进行材料价格进行价差计算。

三、概算调整的编制

1 编制原则

1)根据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文件,松辽建管〔1998〕205号关于印发《松辽流域水利工程调整概算有关规定(试行)的通知》进行调整概算编制。(以下简称松辽〔1998〕205号文)

2)根据水利部文件,水总[2002]116号,关于《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及《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水总[2002]116号文)

2 编制依据

1)批复《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投资[2006]859文;

3)设计变更与设计补充报告;

4)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合同文件;

5)施工现场的验工计价及现场签证;

6)施工图纸;

7)已签订的有关协议等。

3 定额标准

1)《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总[2002]116号文);

2)《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水总[2002]116号文);

3)《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水建管[1999]523号文);

4)《工程勘察设计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文);

5)《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

4、编制方法

4.1 时段划分

大伙房水库输水(二期)工程,主管材混凝土钢套筒管(简称 PCCP),于2005年10月开始建厂生产,建筑工程于2006年7月下旬开始施工,截至2008年6月,取水头部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及闸门的安装工程已全部完成;输水隧洞完成97%的开挖及3%的混凝土衬砌;东洲河连接段完成83%,塔峪连接段完成11%;PCCP安装完成全部工程量的64%;玻璃钢管安装完成全部工程量的30%;除沈阳2配水站,其他配水站已全部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了60%以上,因此,时段划分以2008年6月底为分界点。分界点以前完成的工程项目为已完工程,分界点以后的工程项目为未完工程。设计修改部分工程量按施工图纸计算,未修改部分按初步设计工程量计列。

4.2 项目划分

建筑工程:按批准的设计概算列项,根据设计优化、设计变更及设计补充适当调整和增列部分项目。

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按批准的设计概算列项,根据设计优化、设计变更及设计补充适当调整和增列部分项目。

施工临时工程:在原批准设计概算的基础上,调整部分项目并重新计算。

独立费用:按原批准设计概算的基础上,增列联合试运转费和调概费用两项。

预备费:仅对未完工程计算基本预备费。

建设期还贷利息:按实际利率和贷款额度重新计算。

4.3 编制方法

4.3.1 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按批准的原概算计算方法计算。

(2)主要材料价格

按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的主要材料需要量和当期材料实际价格统计分析计算原价,再计取采购及保管费后作为本次调整概算的材料预算价格。进入工程单价的主材价格为:水泥300元/t,钢筋3000元/t,柴油3500元/t,与预算价格的差值部分计取税金后列入独立费用中。

其他材料价格(如骨料、锯材、次要材料等)本次不予调整,按批复的预算价格计算。

(3)施工机械使用费,按批准的原概算计算方法计算。

(4)取费标准,按批准的原概算取费标准计算。

4.3.2 独立费用

(1)建设单位管理费

1)建设单位人员经常费:人均费用标准及人数按已批复标准计算,依据实际施工工期对经常费用计算期进行了调整。

2)工程建设监理费: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价格[2007]670号《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考虑工程为线性工程,具有战线长、工作面多、工期长等特点,2007年6月以前完成的工程以累计完成投资作为计算基数,按批复的费率计算,2007年7月以后进行的部分按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件重新予以调整。

(2)科研勘测设计费

1)工程科学研究试验费:按批复设计概算计列。

2)勘测设计费:按批复设计概算计列;同时增列概算调整费用。

(4)定额编制管理费、工程保险费、工程质量监督费按批复概算计列。

4.3.4 建设期还贷利息

贷款利息按计划贷款额度和相应时段的利率进行计算,资本金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