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制造调查报告

智能制造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24 13:2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制造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制造调查报告

第1篇

1.物联网。在2045年,人们将可以利用来自物联网的信息来加深对世界以及自己生活的了解,并且做出更加合适的决定。但是物联网也会加重对于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的担忧。

2.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在2045年的地球上,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将无处不在,人工智能软件则会被使用到商业上。

3.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智能手机与云端计算正在改变人类与数据相处的方式。随着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强,移动网络的铺展也将加速,云端计算可以在零投入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大量的计算能力。

4.智能城市。未来的智能城市将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ICT),通过大数据以及自动化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5.量子算。在未来的5-15年里,我们很有可能制造出一款有实用意义的量子计算机,将会给其他的研究方向,比如气候模拟、药物研究以及材料科学等带来巨大的进步。

6.混合现实。在未来的30年里,VR和AR等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沉浸的体验。

7.数据分析。未来我们处理巨量的动态数据的能力将会逐渐提高,自动人工智能软件将可以从散乱的数据中识别并提取有关联的信息,这种能力也将会从商业应用扩散到普通人手里。

8.人类增强。在接下来的30年里,科技将带领人类突破人类潜力的极限甚至生物的极限。由物联网连接的可穿戴设备将会把与实时有关的信息直接打入我们的感官中。

9.网络安全。在未来的30年里,随着物流网的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连接,网络安全将会成为网络行业首要的话题。

10.社交网络。在未来的30年里,社交科技将会给人们带来可以创造出各自微型文化圈的力量。众筹和直播将会使内容创作进一步民主化,从而模糊媒体人与观众之间的区别。

11.先进数码设备。未来的30年里,人们将会拥有更多的计算能力以及更广的数码资源。移动网络和云计算将会给人们带来几乎无限的内存和计算能力。

12.先进材料。在未来的30年里,纳米材料以及新型材料,比如泡沫金属以及陶瓷复合材料将会被用在从衣服,到建材,到车辆,到公路以及桥梁中,无处不在。

13.太空科技。在未来的30年里,科技的研发将会带领人类重返月球。除此之外,更加伟大的探险,如人类登录火星、开采小行星中的矿物也都有可能出现。

14.合成生物科技。当我们跨入生物科技的新时代时,生命将会成为信息,如同电脑程序的代码一样,成为可以被改写的信息。

15.增材制造。在2040年,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将改变世界。新一代的3D打印机将可以融合多种材料,制造更多产品,如电子元件、电池以及其他原件等。

16.医学。在未来的30年里,各种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将改变医学,如基因组学、机器急救人员等。

17.能源。在未来的30年里,全球能源需求预计会增长35%,我们则正在面临着一场能源革命。

18.新型武器。在未来的30年里,数种新型武器技术将出现在战场上。随着中国、俄罗斯、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斥巨资推进军队现代化,新一代的高科技军备竞争正在揭晓。

第2篇

国外最热门的五大绿色职业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1年最热门的五种绿色工作,即太阳能安装、建筑改造、风力发电设备安装、公共交通、电动汽车制造五个方面的工作。太阳能板安装人员的平均起薪(年薪)为3.5万美元;建筑改造工作人员的平均起薪在3万至6万美元之间;风力发电设备安装人员的平均起薪在5.2万至6.2万美元之间;道路工程师的平均起薪为5万美元;电动汽车制造方面的从业者的平均起薪在5万至6万美元之间。

4个最具潜力的绿色创业领域

在新兴节能产业中,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四大子行业: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二是光伏发电和LED照明节能,三是智能电网,四是清洁能源技术、洁净煤技术等。预计今后的创业、就业新高点会在这些地方。新兴产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估值比较高,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都会被淘汰。

最后一个热门职业

一份英国政府的报告显示,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由于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最热门职业列表将翻新,绿色农民、空间飞行员以及改良人体工程师将成为最热门的职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加重,垂直农业技术将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能够使用和操作未来农业设备与管理绿色农业产业的人,将改变传统农业对人才的要求。

对于未来的医药与医学行业,由于科学技术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两个领域的职业变化趋势非常明显。医药业将更多地依赖使用电脑和机器人,针对气候变化引起的疾病的研究将成为主流研究方向,相关的药物研究和基础研究都将围绕“人适应环境”这个主题。而医学界主要是向人体器官改造方向发展。可以预见:新器官和四肢制造技术将会成为现实,这就意味着需要“制造身体零部件”的工程师;随着攻克人体致命癌细胞的纳米技术的开发,纳米医疗工作者也会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作。

除了新类型工作外,老领域也会推出新种工作,这也是受到了环境和科技的影响。如: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未来可能会出现给环境保险的职业;全球变暖导致瘟疫变种,检疫人员也会成为热门职业;地球环境最终不能适应人类生存,那么太空飞船飞行员就将成为“最后一个热门职业”。

欧盟绿色经济计划创造600万就业岗位

2011年2月,波茨坦气候研究所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欧盟到2020年的绿色气体排放量将从20%增加到30%,这将增加近600万的职业机会,推动下一个十年大约5000万亿欧元的GDP增长。

第3篇

全球制造业变革下的中国制造

当今世界,互联网、物联网快速发展,传统制造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为了在新格局中拔得头筹,世界各国不得不大刀阔斧实施变革。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在技术、产业等方面谋求领先地位,抢占制造业高地。例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提出“欧洲2020年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法国提出“新工业法国”,英国提出“英国工业2050年战略”,日本提出“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提出《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和《服务机器人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中低端制造产业。例如,印度提出“国家制造业计划”。

事实上,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争夺中低端制造,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跞分析称,中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大多处于工业2.0和3.0之间,很不平衡。再者,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织,中国也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制造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然而,高端技术引进难度加大,直接投资引入难度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逐渐降低。此外,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中国制造业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切,正催生着制造业的变革。

“中国制造2025”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指出,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并正在积极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国制造2025”以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智能制造的并行战略――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和工业4.0示范,以工业机器人为突破点,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

工业机器人迎来大发展

究竟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2025”、“工业4.0”的关系是什么?有人这样比喻,工业自动化技术的变革是实现“工业4.0”的必要条件,互联网技术在生产制造模式中的应用是实现“工业4.0”的充分条件,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自动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实现“工业4.0”非常重要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工业机器人。

谈到工业机器人在“工业4.0”中的地位,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杜品圣认为,实现“工业4.0”的第一步,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而工业机器人是实现生产制造自动化的关键工具;第二步,工业机器人需要一个标准的通信接口,使机器人的所有运行状态和工艺情况及时送入管理层;第三步,工业机器人需要建立CPS关系,以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

在智能制造中,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生产中将代替人或者与人协作承担很多工作,包括加工机床的上下料、零部件的加工、与视觉控制相结合的零部件组装、自动测试机打印、包装与运输等。

实际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已经迎来大发展。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4.5万台,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升级诉求日趋强烈,未来几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将保持20%~25%的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早在2013年中国便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据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6.4%,中国增势最为迅猛,达到55%,年销量为5.65万台左右。

对此,abb集团高级副总裁倪思德说:“过去50年,中国工业生产效率提高了四分之三,现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工业机器人可以补偿中国劳动力的不足,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时代正在到来。”

“工业机器人将会塑造中国未来的智能化工厂,为了更贴近中国合作伙伴的需求,库卡除德国之外在中国设立了唯一机器人制造工厂。”库卡机器人首席销售官MartinKuhnhen表达了对中国机器人市场的信心。

柯马全球机器人事业部首席运营官马蒂亚斯?维柯兰德指出,以工业机器人为基础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将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将带动工业机器人的进步。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向更智能、更柔性化、更简单,能够安全地在更少结构化的环境下与人协作的方向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研发不仅用于“高大上”的汽车、装备等行业,也将延伸到传统制造业,包括电子、家电行业等。他强调:“接下来,我们将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帮助客户利用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来提高生产效率,无论物理还是信息网络系统,并通过更加精简的方式使客户更有竞争力。因此,柯马将为客户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兴起

机器人家族中的另一个成员――服务机器人也发展迅速。据IFR(国际机器人联盟)统计,2013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2.7亿美元,家用服务机器人销量为400万台,较2012年增长28%,达到17亿美元。预计2014年~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美元。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189亿美元,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110亿美元。在销量方面,2014~2017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3160万台/套。其中,专业服务机器人销量为13.5万台/套,个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为3150万台/套。

从全球来看,服务机器人是新兴产业,而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处于前列的国家,欧洲以法国为代表,亚洲以日韩为代表。以日本为例,安川电机技术开发部机器人辅助人类事业推进部部长藤原介绍说,近年来,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需要护理的人数逐步增加,护理原因主要为脑血管障碍、认知障碍症、关节疾病等,与这些疾病相对应的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的需求也正在逐年扩大。不仅仅是日本,到2025年,多数欧美国家将进入超老龄社会,老龄化率超过21%;一部分新兴国家也将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率超过14%。总之,到2025年,老龄化将成为全球共同的社会问题,而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也将备受关注。

第4篇

这意味着,在百度的支援下,这一领域的制造商和应用服务商均可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百度的这一举动似乎有些过于反常。要知道,长久以来,为了争夺未来的无人车市场,不少汽车品牌都花费了大量财力与精力投入无人驾驶研发,甚至开展了各种有形无形的比拼,无论是技术还是实验,谁都不会轻易泄露自己的研发成果。百度此举不禁让业内咋舌,百度是不是疯了?

这种判断并不是危言耸听。

就在前不久,海外著名的{查机构 Navigant Research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无人驾驶技术应用排名前五的公司依次是福特、通用、日产雷诺、戴姆勒以及大众汽车。Google 旗下无人驾驶公司 Waymo 排在了第六名,特斯拉在第十二名,Uber 则是排到了第十六名。

福特刚刚花了十亿美金投资人工智能设备的研发;而通用汽车也以六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无人车技术初创公司Cruise,并与 Lyft 达成合作进行最终的路测。

可见,汽车厂商对于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热情与市场预期是真实存在的。当然,“疯子”百度也并没有闲着,在这份排行榜上,百度也名列其中。

自从 2015 年以来,百度一直在公开测试自动驾驶的技术。2015 年 12 月,经过其自动驾驶技术改装的一辆宝马3系轿车试驾成功,在约 30 公里的测试中完成了包括变道和调头等较为复杂的技术。此外,2016 年 11 月,百度还允许部分用户试驾一些搭载其无人驾驶系统的电动车,试驾时间长达一个礼拜。

但是百度并没有在和全世界作对。

百度计划在 2018 年生产一定量的自动驾驶汽车,作为共享汽车提供班车服务,并在 2021 年大规模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可见,百度的目的并不单单只在自动驾驶汽车这一领域中。共享汽车,这也许是属于百度在汽车及共享经济领域布局的另一真正目的所在。

除了共享汽车,百度公开自己的无人驾驶能力还希望获得什么呢?当然是数据。

第5篇

在应用商店当中,Android Market已经脱颖而出。2011年2月,市场调研公司公布了1月份的应用商店调查报告,调查范围包括苹果App Store、黑莓App World、谷歌Android Market、诺基亚Ovi Store、Palm App Catalog、WindowsMarketplace for Mobile(6.X)、Windows Phone 7 App Marketplace等。报告显示,2011年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应用商店是Windows Phone 7 App Marketplace和Android Market,前者的应用增长率是30%,后者是18%。后者的免费应用数量在1月仍在不断增长。

终端发展势头大好

尽管周遭强敌环伺,但谷歌近来有愈战愈勇之势。对于终端厂商而言,Android已经成为聚宝盆、摇钱树,甚至是救命稻草。2010年第四季度,Android操作系统以3290万台的季度销量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平台。摩托罗拉已借助Android手机扭亏为盈,HTC凭借Android的支持,同样后劲十足,据说其在2011年期望的Android发货量将达到2400万台,并且其市值也在近期超过摩托罗拉。随着Android操作系统智能手机在手机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其在用户中的声望和口碑不断提升。此外,各大厂商纷纷发力平板电脑,毫无疑问,Android在各终端上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

谷歌对于Android的表现显然也非常满意。2008年底至今,Android Market上的应用数量在不断增加。从每月不到2000、平均每天不到70款程序,发展到每月29000多、平均每天近千款程序。2009年底,Android Market还只有2万款程序,而到了2010年的第四季度,程序数量激增了8万款。其CEO埃里克・施密特表示,每天有35万部Android终端被激活,并且与27家原始设备制造商、169家运营商在69个国家合作,应用程序商店有超过15万种软件――这一数字在九个月里增长了2倍。

但事实上,与苹果App Store的表现相比,谷歌显得有些盲目乐观。App Store于2008年6月推出,到2011年1月累计应用下载达到100亿次,应用数量达到35万个。苹果刚刚公布的第一财季收益报告显示,App Store的收入达到了38.5亿美元,在267亿美元的总营收中占据了近15%的比例,按苹果和开发者三七分成的比例计算,苹果已将11.55亿美元收入囊中。

开源引发追捧

从模式上来看,苹果与谷歌显然并不相同,正是Android的开源模式给中国的厂商们创造了机遇。尽管谷歌主导了Android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但Android Market并没有进入中国,这给Android终端厂家留下很多机会。设备制造商蜂拥而至,纷纷选择自建应用程序商店。

康佳集团彩电事业部研发中心系统软件所所长裴来隆曾对媒体说,“康佳智能电视的Android的应用商店会自己建,不会借助第三方力量。”第三方数据显示,仅一年时间,全球已有300家Android应用商店,其中中国有50家,还以每年30%速度在增长。TCL、长虹、创新工场、康佳等都瞄准了Android的应用通道。“如果谁的Android的应用商店得到更多用户和开发者支持,谁就有可能在其中找到新的盈利点。”裴来隆说。

Android的开源始终在惠及他人。开源使得手机方案商可直接将基于Linux的硬件驱动程序移植到Android当中,快速构造手机整体方案,也使得手机方案商可二次深度定制应用程序以及UI交互设计,同时运营商可通过二次定制Android系统主导手机的生产,从而整合应用,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移动解决方案,众多的软件企业也可以参与进来,为用户提供第三方的ROM解决方案,最主要的是,开源正在使Android的应用商店变得越来越多。而显然,谷歌对此乐见其成。

埃里克・施密特曾表示,Verizon、亚马逊等厂商推出多个Android应用商店对于所有人都是多赢的局面。他说,“应用商店的目的是帮助应用开发者赚钱,而不是为谷歌赚取利润。”此前,美国运营商Verizon推出自有应用商店,向用户销售Android应用。亚马逊也推出了Android应用商店。毫无疑问,未来会有更多的Android应用商店出现。

这些第三方应用商店显然是Android系统的新的分化形式。但是越来越多的应用商店使得Android的应用像天上的星星散落在大海里,当用户寻找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应用时,经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难以实现的“多赢”

另外,Android应用商店并非真如埃里克・施密特所说,对于所有人都是多赢的局面。作为链条上重要的一环,Android Market是催生创意应用并使之得以发行的重要渠道。但CSDN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2月20日,Android Market付费程序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仅有五款程序销售量超过了25万,且销售量在5万-25万的程序也不过38个。免费程序里只有近6000种程序的下载量超过了5万。有近半数的程序下载数量小于50,而程序下载量在5万以上的,只占所有程序的3.4%;下载量在1万以上的,也只有7.1%。相比庞大的Android终端数量,这个数据完全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谷歌不得不承认,Android Market的实际发展情况并非像设想的那样美好。Android平台经理埃里克・楚对媒体表示,谷歌对Android用户购买应用较少的情况感到不满,正在寻找方法对应用商店进行改进。

最挠头的恐怕是应用程序开发者了,他们终于意识到Android Market不是聚宝盆,应用放在Android Market上,也很难成为自己的摇钱树。

2011年谷歌对应用商店进行了改进,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无疑是一线曙光。更加准确的应用推荐和更好的商品化,还有谷歌正在大力投资促成通过运营商收费的模式,让用户更容易购买应用或在应用中购买虚拟物品,从而帮助开发者获得更多利润。埃里克・楚表示,从长远角度看,Android开发者将获得分成。

无处不在的身影

事实上,在Android应用商店上,谷歌有自己的布局和计划。始终坚持开源可以让Android终端和应用快速普及,在越来越多的终端上植入所有谷歌应用,这会让谷歌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广告平台。

占领移动互联网始终是谷歌的野心。尽管苹果的iOS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表现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苹果终究不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Android一开始就瞄准了移动互联网的巨大市场。今天,涉及通信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有Android的身影,手机方案商、集成商、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用户,Android已将整个通信产业链完全打通。

针对老版本Android Market在组织和搜索上体验不好的问题,今年2月,谷歌宣布推出网页版Android应用商店服务。业内人士分析该服务将加强谷歌在移动领域与苹果的竞争实力。此前,Android手机用户只能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访问Android Market。

许多应用开发商认为,由于手机版的Android Market围绕推荐应用和最热门应用来设计,因此许多应用无法吸引用户的关注。网页版Android应用商店将帮助用户更容易地通过电脑发现新应用,同时查看好友的推荐,以及将应用下载至手机。这将有助于谷歌与苹果的竞争。苹果此前已经允许用户通过电脑上的iTunes软件发现并购买应用。谷歌工程主管克里斯・耶尔加(Chris Yerga)表示,“这些对Android电子市场的重要改变符合用户和开发者的需求”。同时开发者可以通过Android应用销售虚拟物品和其他商品。谷歌还宣布,开发者将可以使用美元以外的货币对应用定价,而这是以往不支持的。

第6篇

电子产品多功能化、小型化、轻量化的趋势,FPC成为各种类PCB中最突出的“受益者”。

同时,也给FPC市场带来了新变化、新生机、新课题。

本文重点阐述近年来终端电子产品的需求变化给FPC市场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2011年世界挠性印制电路板产值呈正增长

世界印制线路板(PCB)市场统计分析权威机构之一 Prismark公司,在2012年3月公布了对2011年世界各类PCB的产销统计结果。2011年世界PCB总产值达到554.09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5.6%。其中挠性印制电路板(FPC)产值达到92.05亿美元,占总产值的16.6%(所占比例比2010年增加了1%),FPC产值年增长率为12.4%,在五大类型PCB产值的年增加率中列居第二,仅次于HDI的年增加率(17.5%)。(见图1)

据Prismark公司预测,在五年后的2016年,世界FPC产值将增加到132.45亿美元,占PCB总产值的18.4%。在2011~2016年间,FPC产值的年均增长率(CAAGR)为7.5%(见图2),其增长幅度在五大类型PCB中排名第二,位居HDI板产值增长率之后,成为具有市场需求增长速度快的一类PCB品种。在图2的统计、预测数据中也可看到,中国大陆是未来五年来FPC产值增长幅度较大的国家。

台湾工研院IEK的PCB市场专家江柏风近期的著文,对2012年世界FPC(台湾称“软板”)生产与市场作了如此分析和评价:“在2009年全球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电子零部件产品呈现一片下跌的局面。在当时,全球性软板产业也下跌了9.15%,产值滑至只有54.6亿美元规模。随着全球景气的逐步复苏,软板产业在2010年也开始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并且在电子产品朝向轻、薄的潮流带动之下,软板在电子产品中的采用比例也是节节升高。它拉升了全球软板在2010年产值成长10.62%,达到60.4亿美元的规模。在2011年初,全球预期景气将会大幅复苏,相关总体经济数据皆呈现相当乐观的景象。然而在欧洲发现到某些国家的债务高筑,以及美国举债上限的危机,市场成长开始急踩刹车,所有经济状况开始转为保守看待。2011年,也使得电子产品的采购力转为观望的态度。最后,走过2011年,全球软板产业呈现正成长,产值上升至64.3亿美元规模,年增长幅度为6.46% ,略低于2010年。”

二、终端电子产品新变化为FPC提供了更大更新的市场

2.1 在终端电子产品发生新变化中,FPC是受益者之一

在离去不久的2011年间, 世界PCB产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大起大落。许多市场专家在2012年新春来临之际对此回顾和分析,力图从中提炼出一些发展变化中的规律性东西。其中,在CPCA展览会期间召开的研讨会上,Prismark公司姜旭高报告中发表的看法使许多到会者感触深刻,大受启发。他讲到,“ PCB行业是电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端电子产品是PCB最重要的下游市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在2011年受到天灾的严重影响,全球主要币值之间汇率变化波动甚大,也对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2011年,当全球经济几乎已处在停滞的境况下,美国率先推出了‘苹果’手机与平板电脑,这成为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热点,成为一个全新的、持久的驱动经济变化的动力。从中我们也感悟到,当今世界的人们更加追逐一个智能的、有新功能的、方便高效的、有软件做支撑的电子产品。这种‘苹果驱动效益’使得无论是电子产品,还是为电子产品配套的PCB,都在差异化上更加表现突出。”

姜旭高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全球各国、各地区的PCB制造业,由于其产品结构的不同使得其差异化更加突出,这也引起了在不同生产国家、地区的PCB销售额差异增大。我们从2011年统计数据中惊诧地看到,由于台湾、韩国PCB产品结构在近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其中IC封装基板、HDI、FPC占有高比例(共计约70%),因此它们的PCB销售额年增长率在2011年首次超过中国内地。”在报告结尾,他预言:“未来几年,PCB销售额年增长率高的国家、地区及企业是属于那些快速度发展高端技术者,是属于求得产品结构向更高层次转变者。”

终端电子产品无论是在制造技术上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确实在2011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在2010年~2011年的发展,不仅对PCB及基板材料制造技术具有“颠覆性”影响,而且还带来PCB市场格局的改变。这种凸显差异化的新变化来临之时,FPC在PCB各类品种中,无疑是突出的“受益者”之一。FPC市场比例,也随着世界 PCB市场格局的改变而得到提升。

2.2 FPC手机市场的变化

在2011年快速发展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超薄型电脑)、电子书、LCD(具体到FPC,为搭载IC驱动芯片的COF等挠性基板)面板和LED(具体到FPC,为LED灯条等)等,都给FPC与FCCL市场带来了新变化、新生机、新课题。具有薄、轻、多功能为特点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终端电子产品,在单台采用FPC数量上比原有同类产品有明显的增多。

以iPhone手机为例,近两三年来,它的设计结构发生了大改变。这种变化的其中之一表现就是:PCB由原来与电池的“叠加”方式,转变为并排设置,即“PCB为电池让路”。有位台湾专家曾对此作过如此风趣的比喻:在手机壳内的“床上”,原来是基板叠在电池之上而“睡”。现在改为在同一“床上”并排而“睡”。并且“又胖又大”的电池,把身材瘦小的PCB挤得“曲身”而卧(见图3)。

由于iPhone4手机的基板设计改成为倒“L”型,它与在手机面上设置的功能部件的信号线连接,就不能像原来结构方式那样的“直上直下”,因此,这种“绕道”的信号线连接,使许多PCB设计由原来的刚性PCB改为了挠性PCB的方式。这也是它在使用FPC数量方面变多的原因之一(见图4)。

智能型手机的功能增加很多,包括触控屏、GPS、WLAN等。同时它还增加了各种特殊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倾角传感器、陀螺仪、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这些新增的功能或传感器多是以模块形式出现,这就需要靠FPC或刚-挠性PCB来作连接。在过去的手机上,FPC或刚-挠性PCB只是在照相模块以及折叠、滑盖等折转位置上应用(见图5)。而现今的智能型手机,因为导入触控功能,对于硬件操作,传输速度与外观都需同时兼顾,就得在触控屏幕、按键、侧键、照相模块、传感器模块等位置都大量采用FPC或刚-挠性PCB的设计方案。此外,考虑到内部布局与体积,天线、电池、扬声器和听筒也需要FPC或刚-挠性PCB来连接。通过考察iPhone手机设计结构可以看到(见图6中所示的iPhone 4用FPC),刚-挠性PCB出现在了LCD、 TouchScreen与主板之间;扬声器、主按键、触控屏幕三者之间;环境光源与距离传感器之间,以此实现它们的相互信号的连接。天线、扬声器与听筒也是利用FPC接成一个模块。

据统计,一台普通手机只需3到5片FPC,中档次智能手机则是采用6到8片FPC,而iPhone 4智能手机出于配备双镜头以及多种模块与薄型化需要, FPC在此机采用的整个PCB中的比重得到提高。它的FPC使用数量高达10~12片。

台湾工研院产经中心(IEK)近期对世界手机需求量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2011年世界手机出货量达到18.28亿台(见图7)。预估2012年的出货量约为19.65亿台,较2011年增长7.5%。全球手机需求仍为正增长,但趋势趋缓。未来两年内,世界智能手机(Smart Phone)与常规手机(Basic Phone)的市场需求量呈现正成长的态势。主要需求动力来自欧美市场对于智能型手机的换机潮以及新兴市场对于中阶智能手机的需求。

按照手机各零部件划分,统计FPC使用量的结果可得到:近年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中新增零部件传感器(一般为传感器模块)用挠性基板,是需求量增加最快的一类。手机的FPC需求量增加较大的还有搭载液晶模组的FPC。手机液晶模组也是需求FPC的手机各零部件中,使用FPC面积最大的部件(见图8)。

按照手机采用不同层数多层FPC划分,统计FPC使用量的结果可得到:近年手机用FPC更加走向多层化。采用的多层FPC的层数从3层至8层。根据调查统计,在所使用的多层FPC中以4层板的应用范畴最广(见图9)。

2.3 FPC电脑市场发生的变化

FPC早已拥有了电脑的应用市场。FPC的电脑传统市场主要是硬盘驱动的连接电缆和带状引线, 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与液晶显示连接――刚挠结合电路、液晶显示板模块等。

近年,笔记本电脑对FPC市场需求的新提升,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笔记本电脑转轴有部分采用FPC来实现,二是Win7系统支持触摸屏,而触摸屏也需要FPC来连接。平板电脑的问世,也给FPC提供了更多的市场发展空间。例如iPad 2增加了前后镜头,这就意味着增加两片FPC。

2011年起多模组与薄型化的需求,使得平板电脑采用了更多的FPC。例如New iPad 采用的FPC数量竟多达15~16片(见图10)。

台湾工研院IEK调查报告认为:在Apple的iPad平板电脑(Tablet)推动下,平板电脑热潮迅速抢占全球IT市场,这使2011年市场变成了平板电脑之年。平板电脑在2011年第三、四季度延续当年第二季度的高成长(三季度与四季度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27.3%、14.3%)。预测2012年各季度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从1千多万台突破至2千万台以上;2012年四季度的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将会更有望提升至3千万台(见图11)。

台湾工研院IEK预测,2012年便携式电脑(Mobile PCs,含超级本)仍为整体电脑产业的主要增长产品。其主要原因是便携式电脑的新机种与低价产品在不断问世(见图12)。

2011年在电脑市场上发生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这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合计全球出货量在这一年开始超过个人电脑的出货量。这一变化事实,更加验证了电脑中运用“移动运算”的趋势已经来临。以Wintel为构架的电脑制造厂商面对这一产业的市场格局的巨变,正筹划着以Utrabook PC(超薄笔记本电脑)来进行市场的大反击。英特尔(Intel)亚太区技术行销服务事业群执行总监刘景慈在2012年4月的一次讲演中表示:“英特尔自2011 年起全力推动Ultrabook电脑。它是以新的处理器平台结合快速启动、智能连接、智能反应、个人身分辨识、防盗技术等,驱动整个笔记型电脑产业生态迈向更超薄、更轻盈、更行动化的境界”。 刘景慈认为当前“Ultrabook市场动能相当好”。他很赞同其它企业家的预测之言:“2012年是Ultrabook PC元年”和“2012年将会是Ultrabook开花结果的一年”。

目前世界上已经上市的Ultrabook PC生产厂商与机种,主要有宏基(Acer)的Aspire S3、华硕(ASUS) 的ZenBook UX21/UX31、戴尔(Dell) 的XPS 13、惠普(HP) 的Folio 13、联想(Lenovo) 的IdealPad U300S/U300e、 LG的Super UltraBook Z330/Z430、三星(Samsung) 的Series 5 (5系列) Ultra13、东芝(Toshiba)的Portege Z830/Z835、Satellite 的U840等机种。据统计,以第三代Intel Core处理器平台技术设计的Ultrabook Pc,在2012年则有75款产品正在设计阶段。

台湾工研院IEK近期预测,全世界Ultrabook PC在2012年的出货量将达到4700万台;2012年的出货量将突破1亿台。

三、终端电子产品的薄型化对FPC需求增长的驱动

3.1 在电脑领域

平板电脑厂家为迎合市场的需求,不断追求它的薄型化。在近一两年中,在平板电脑极薄化表现突出的实例有:于2011年9月Samsung(三星)推出的“Galaxy Tab 10.1” 平板电脑与Amazon(亚马逊)的“Kindle Fire” 平板电脑,它们的整机厚度分别达到了8.6 mm和11.4mm;ASUS(华硕)于2011年12月问世的牌号为“Eee Pad Transformer Prime” 的平板电脑,又将它的厚度降到8.3mm;在2012年2月召开的CES2012消费电子展上,日本著名厂商东芝正式了最新的一款铂金系列机身厚度仅为7.7毫米的平板电脑AT200,当之无愧的成为了目前全球最薄的平板电脑,极致的厚度就连iPad2也只能望而兴叹;苹果公司在2012年3月最新推出的New iPad尽管在极薄化上迈进一步,但只是达到了9.4 mm(见图13)。

在2012年兴起的世界Ultrabook PC市场“大反击”,主要有两大“杀手锏”,即实现它的极薄轻便和移动运算。其中,Ultrabook PC的极薄化已成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潮流。例如华硕公司(ASUS)2012问世的Ultrabook PC(牌号为Zenbook UX31),其电脑厚度只有17.5mm, 重量为1.3kg(见图14)。Ultrabook PC的薄、轻量化的发展,意味着将在这些机种中更大量地采用FPC。

3.2 在手机领域

微软公司(Microsoft),曾推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智能手机产品,但它一直无法将它形成一个品种相对独立的新市场。这项使命最终还是落在iPhone产品上。

2010年,由史蒂夫-乔布斯领导的Apple公司推出了iPhone手机,从而推动了手机制造技术的一大变革,开启了智能手机偌大的新兴市场。这使得人们更加体会、赞赏史蒂夫-乔布斯所言:“毕加索不是说过么,‘好的艺术家只是照抄,而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在窃取伟大的灵感这方面,我们一直都是厚颜的。”iPhone智能手机问世三年后的今天,已有许多手机厂家推出了多种款式的这类手机,它们之间的激烈竞争,除了表现在功能、价格等之外,还表现在手机厚度上。

手机厚度,一直是生产厂商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在2005年间,日本手机制造厂商NEC公司打破了当时摩托罗拉公司所创造的世界上“最薄”折叠手机(牌号为“V3”)的记录,它推向市场厚度为11.9 mm的“魔鬼超薄”折叠手机(在中国大陆称 “N9”、在欧洲的牌号为“e949”),被称当年“世界最薄”的手机,从而一时获得V3手机市场的迅速扩大。2010年6月,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4型智能手机再次打破厚度10mm的底线,把它的厚度降到9.3mm。事隔一年后,三星公司(Samsung)推出的Galaxy SII型智能手机又比iPhone4手机的厚度减少了约1mm(实现8.49 mm)。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在2011年10月骄傲地向全世界宣布了自家的超薄新旗舰Droid RAZR智能手机。其最薄7.1毫米的厚度,确实让人惊叹。然而仅仅在数十小时之后,日本富士通公司(Fujitsu)拿出了一款更薄的手机――6.9毫米的ARROWS μ F-07D。这时,有人就认为:世界手机最薄的桂冠,总是最终被日本厂商所夺得,因为制作极薄手机他们历来是强项。现在看来这个结论下得过于匆忙:事发三个月后的2012年1月,在“CES 2012”的盛会上,华为公司又展出了牌号为“Ascend P1S”智能手机,其厚度更推进到6.68mm,一举成为中国人为此而自豪的、目前世界上最薄的一款手机。

图15给出了近三年来,世界手机制造厂商在实现薄型化方面所纷纷推出的极薄手机实例。

可以确信,在世界的手机制造厂商中这种勇夺手机极薄桂冠的搏弈今后还将继续下去。台湾一位资深市场资讯专家在今年春季间发出断言:“薄型化是手机产业一条无止境的路”。这位专家还把这一发展趋势与FPC市场规模扩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携带型电子产品在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多的趋势下,其内部所加注的电子零组件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为了便于携带与拿取,因此在厚度的要求上是越来越高。在电子产品厚度要求越来越薄的趋势下,其内部的印制电路板可选择的品种,则以软板为首选。这也使得软板在手机中被采用的比重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 PRISMARK. Global Elect-ronics and PCB industry growth outlook. SHANGHAI, China. March,2012.

2. 祝大同.日本地震后高端覆铜板的开发重点.第十二届覆铜板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 2011.9

3. 江柏风.软板满足未来电子产品趋势.2012苏州电路板研讨会论文集. 2012.5

4. 工研院IEK电子组研究团队.2012年十大ICT产业关键议题.PCB产业市场评析系列. IEK 产业情报网.2012.4

第7篇

一、多元智能视角下高职生成就动机问题溯因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他认为智能能够让个体解决他所遇到的挑战性问题,并在合适的情况下创造新的产品,同时具有发现和制造问题的能力以积累和掌握新的知识。他根据脑受伤部位、可操作定义、具备进化历史等标准总结并区分了八种多元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随后加入的自然观察智能。自从多元智能理论进入中国,这一理念得到了教育界广泛关注。比如洪莹就根据该理论提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教育主体本身存在不同的智能结构模式,可以从教育分流的层面考虑学生智力潜能与学业要求的对接。而在分流过后,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其产生满足感、乐学感,进入良性循环以后,成就动机被深度唤醒。成就动机与智能是相互关联的,追溯高职生成就动机问题的根源,需要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分析高职生的智能特点,以及高职教学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智能的作用。

(一)高职生智能特点1.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弱势明显逻辑—数学智能是对数字由直观到抽象认知的深化,个体根据逻辑规则对现实进行推导并做出论断,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理解本质,演绎整个思考过程的一种智能。苏小河和蒋满英对某高职院校做了较为全面的智能特征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在八项智能上逻辑—数学智能的得分偏低,分别为27.60和25.20,显然,逻辑—数学智能不是高职生的优势智能,对他们而言,理解并接受高深的理性知识比较困难,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思维训练,这样才能避免教与学的矛盾。另外该调查研究表明高职生的语言智能得分也比较低,平均约为26。而传统意义上的学业成绩要求个体具备较高的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这样学术型高校才会录取考生。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最高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对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生普遍因为在这两项智能上存在劣势而没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2.身体—动觉、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智能相对出众苏小河和蒋蒲英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职生在身体—动觉、视觉—空间和自然观察智能维度上得分较高,均在30左右。可见,虽然高职生在传统学业所要求的智能上不够出色,但他们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活动中却有较高的出色潜能。高职生之所以选择高职教育,看重的是高职的“高”“技能”“适应性”特点,试图通过短时间的学习,迅速掌握专业技能本领,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提高就业适应性和就业质量。这种学习成就动机为专业技能的习得提供了内驱力。同时,从高职生对高职课程的喜好程度也可以看出,他们偏好实践课程,显然,高职生的身体—动觉智能在智能结构中普遍处于优势地位。身体—动觉智能是指从表达的、目标明确的目的出发,细致划分的高超技巧,其中既包括手做出的微细动作和运动能力,又包括使用整个身体做出大幅动作的运动能力。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他们的优势智能在学习上不能得到满足,成就动机就会发生负迁移,便会通过体育运动、打网络电子游戏等活动释放出来,进而导致了学习主动性降低。

(二)教学与学生智能特点错位挫伤其成就动机的生成蒋满英和汤百智不仅通过调查高职生的智能特点,获得了与苏小河和蒋满英类似的研究结果,而且还通过访谈几所高职院校了解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结果发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院校的设置类似,只是进行了内容上的压缩和简化,而缺乏学生主体的针对性,这样培养过程可能就很难得到社会认可。但从学生角度考虑,培养模式与智能特点的不符将会制约学生投入学业的动机唤醒和维持。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情况看,有高中生、也有三校生。他们与本科高校的学生智能特点不同,绝大多数学生形象思维比较优越。如果高职院校沿袭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重申理论的来龙去脉,挑战他们的逻辑—数学智能,不去发挥身体—动觉等智能优势,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很难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一旦“本我”没有趋向的意愿,身单力薄的“自我”并没有引导“本我”的能力,反之却唤起了他们在以前的学习阶段所遇到的种种挫败感,于是对成就自我失去了信心和勇气。

二、成就动机的唤醒

“教育”本身具有“唤醒”的意思,唤醒是指人定向随意注意和保持的一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状态,包含了主动和渴求的指向成分。师俊强认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唤醒”,唤醒自我、成长意识和人生目标。成就动机同样需要唤醒,并与前三者密切相关。通过营造情境,引导启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建立成功同一性,刺激和诱导高职生发现潜在的优势智能,伴随着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作用的满足,成就动机得以自主确立。

(一)在成己的成功体验中完善成就动机的人格框架成就动机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通过对“成就”的理解而形成的,个体在成己与成事的良性互动中可以获得成就感的体验,并不断完善成就动机中的人格框架,使成就动机成为支配个体行动的驱动力和升华力。确立成就动机,首先应使学生学会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确立成功同一性。学校应根据高职生智能特点创设情境。很多研究者认为要在课程设计上向情境化转变,包括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并充分发挥高职生的视觉-空间智能,要较少地依赖语言传达的说教式传授模式而挑战其非优势语言智能;另外,要使教学活动的现场化与真实工作情境融合,实现校内和校外联合实训,相互补充。因为高职教育强调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的建构需要个体自己的观察和操作,而观察与操作过程又恰恰是高职生的优势智能,因此他们具备熟练掌握系统化技能的生理基础,贴近实际的训练会创造更多小成功的机会,可以让高职生获得更多的积极体验和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成就动机的萌发和增长。调查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与学业动机的各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其中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挑战性和热衷性等。这说明,成就动机或学业动机可能会因为日常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小成功体验而提升自我的效能感。树立同伴学习榜样,会影响和激发学生确立人格动机。由于群代效应,相对于教师、家长,高职生更容易亲近同伴、信赖同伴,在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下会自觉确立正确的成就需要。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中,学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树立正确的典型形象,诱导学生注意学习同伴、主动向典型学习。此外,教师的工作成就也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的榜样力量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需要动机。如果高职院校教师也拥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成就需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示范,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相互关怀信任中,师生双方成就动机的生成就更为自然。

(二)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当个体的成就动机被唤醒,产生成就动机需要的同时,学校应及时地、持续性地保护个体的成就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以便使他们体验到自我效能感,强化成就需要动机,防范习得性无助弱化成就动机。其一,以教师的期望优化学生的自我期望。教师的期望是教师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所表现出的信念。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高,学生会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可塑性的,就会自主确立成功动机;相反,教师带有偏见色彩的表现和行为,会激发学生建立防御机制,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对话互动,最后教师难以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积极互动,从中发现学生的智能特点,设立不同的期望值,契合优势智能布置给学生力所能及的任务,并及时提供帮助和引导,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对成功动机进行正强化。其二,从归因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归因就是指个体对于结果的影响因素所做出的解释,有的指向内部,有的指向外部,有的归因淡化,认为失败和成功理所当然。比如,考试的失利,有的学生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归因指向内部,这样的学生成就动机内驱力强。相反,单纯的外在归因,如受运气影响、试题过难、实用性不强等因素,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耻辱感,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也随之减弱。导致归因错位的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悖离了人才培养目标。为促进师生建立成功同一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看到所学东西的意义,改革传统的评价机制,以评价引导教育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智能特点,将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建立在以“隐性知识为起始点”的具有“串行结构”特征的“行动体系”的平台上,以满足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的需要。其三,学校应引导家长了解高职生的智力优势,合力培养其成就动机。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才观影响,部分家长成才观片面,没有认识到个体智能的差异性,总期望自己孩子有超群的学习成绩,能考入名牌大学。孩子如果考入职业学校,家长便对其灰了心,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促进家校积极互动,有意识地改变家长的成才观。在双向互动中,要有针对性地期望、鼓励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要加强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全面、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确立并发展目标优势智能。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作用,在成功体验中,其优势智能不断拓展,习得性无助也将随着优势智能的发挥和他人的认可而被不断调整或积极预防。

作者:吴成刚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8篇

外贸应充分享受大数据“红利”

总理在今年5月的大数据会议上表示,以大数据为代表的创新意识和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展,并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有力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今天,数据应用能力时代就是智慧外贸时代,也是我们所说的外贸3.0时代。” 在近日举办的2016中国进出口经理人年会中,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国际事业部北方大区副总经理相新风如是说。在他看来,智慧外贸可以使大数据技术在整个交易链条中得到充分的的应用,能够让企业的工作更加有前瞻性,让企业的决策能够有据可依,使企业的盈利能够更加简单,也让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变得越来越强。

相新风认为,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思维和整个交易链条等“智慧因子”构成了智慧贸易的平台。未来是整个互联网和数据系统与外贸相结合的时代,而到目前为止,外贸并没有完全地享受到数据的红利。“过去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做外贸,一笔定单完成以后,所有的单据锁在抽屉里面变成一个档案,但也仅仅是档案而已。如果这些档案能够变成数据,它将会发挥一完全不一样的作用。”他表示。

大数据能否解决当前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相新风表示,当数据一旦和企业发生关联,就会为企业提供贴心的服务。“例如,基于大数据的技术,现在在阿里巴巴每走一个订单就可以拿到1元钱贷款,每年走1000万笔就有1000万元的贷款,而且这个贷款是随支随用、循环往复的。”

硬蛋科技副总裁付可肯定了大数据对于新形势下外贸的重要性,并表示数据和知识一样,需要分享。他认为,智能需要大数据来支撑,但是真正算法已经不重要了,最最重要的是数据,只有分享才能获得,而在分享的过程中要注意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互联网思维下的质量管理

目前,作为智慧外贸平台的重要部分,线上外贸和跨境电商发展飞速,而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愈来愈受到企业和消费者重视。

相新风介绍,我国外贸中小企业大约为500万家,创造了对外贸易总额的约60%,2015年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48亿元。近年来,跨境电商逆势增长,2015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4.8万亿元,而到2020年将预计达到12万亿元。此外,《进出口经理人》近日的《2016年中国外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电子商务的魅力无人能及,再次坐上“目前出口企业最需要的外贸服务”头把交椅,占比16.9%。根据报告,企业选择外贸服务商时重点考虑因素的前三名分别为服务质量、价格和信誉。

德国莱茵TUV集团大中华区市场研究副总经理郑勇表示,在智慧贸易的平台下,互联网思维首先应包含用户思维,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参与感和用户体验至上。衡量质量的指标,除了传统的测量产品的不良率、返工、保修成本之外,用户体验与参与度也是衡量质量的指标。

其次,郑勇认为企业还应具有极致思维,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例如诺基亚和iPhone的案例。诺基亚产品质量没问题,但你把产品质量做成100%就成为极致了吗?显然不是。细节是不是有人性化的设计?是不是符合客户需求?是不是超乎客户的需要?这些在未来都会成为质量管理的内容。”此外,郑勇认为迭代思维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部分,企业应建立高效率的响应机制和灵活的柔性制造,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需求。

郑勇表示,互联网时代的质量管理应增加管理对象,用智能化的方式,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安全性。随着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的发展,质量的概念被外延,质量管理应对虚拟和现实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另外,要注重管理效率的提高。“到了大数据时代,很多工作模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变化,我们不需要抽取一项对它进行测试,而是对所有的产品进行全面的管控,通过数据的相关性来进行产品质量的判断。”

科技不在于高大上,而在于运用和普及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导致全球价值链结构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正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计划,并鼓励企业采用创新技术,申请专利并保护知识产权,争取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梁海明表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还需调整战略思路,了解国际上的最新需求是什么,不能闭门造车;既要了解国际消费者的理性需求,更要掌握消费者的感望,打造更多读心、知心、暖心的产品。他表示,再尖端的、再具颠覆性的新科技,如果缺乏应用和普及,最终也只能束之高阁。

第9篇

两天之后,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大会首次离开北京,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

随后,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等机器人行业高规格会议相继在永川举行。

让与会者吃惊的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器人产业就算在沿海地区也是刚刚兴起,而一个西部区级城市,居然已拥有了上百亿元产业布局。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2013年7月前,深处内陆的永川,机器人产业还为“零”。

两年做到100亿元,永川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顶层推动

2011年12月3日,重庆机器人展览及产业对接洽谈会在两江新区举行。

“我们的目的是要搭建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吸引国内外的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来渝投资,把重庆打造成集产业研发、设计、制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之都。”市科委主任李殿勋说。

截至2009年,重庆历年的工业机器人总销量仅有500多台――仅两年之隔,重庆即提出打造“机器人之都”,底气何在?

“我们的信心来源于重庆传统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李殿勋说。

近年来,全国汽车行业和电子电气行业占据了机器人使用总量的59%。而重庆拥有汽车、摩托车和笔电生产基地,且三个行业的产量在全国的占比分别超过了12%、30%和30%。

这样的产业布局催生了巨大的机器人使用需求。

2013年10月,重庆市政府把机器人产业确立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着手进行“一个基地,三个功能区”的产业布局。

永川从中嗅到了发展契机。

2013年,永川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发展产业,提出要打造一个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并在凤凰湖工业园区规划了3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同时,永川还从各部门抽调10余名干部,负责机器人产业调研和招商引资工作。

政策既定,永川开始全力布局机器人产业。

龙头引进

2014年5月的一天,深圳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位来自永川区的领导推开了总经理吴宏的办公室门。

“我们想邀请固高到永川发展。”短暂交流后,这位区领导道出此行目的。

虽然心里早有准备,吴宏还是不免一愕。

固高是国内乃至国际顶尖的机器人技术公司,然而当时的永川,机器人产业还是一片空白。

在常人看来,永川此举未免太过冒失,然而对于永川来说,引进固高则是发展机器人产业的关键一环。

固高对于永川究竟有何关键之处?

原来,缺乏机器人产业基础的永川,在招商引资方面时常感觉难以下手。

若去招整机企业,本地却没有相应的零部件配套,整机企业无法生产;若去招零部件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无处可供。

为了解决两难困境,永川区招商团队进行了细致调研,最终锁定了固高公司。

而在永川的考量中,引进固高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机器人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掌握了“大脑”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先机。

2014年8月,重庆固高正式成立。

不久,全国最大的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也入驻永川。

两大龙头企业的引进,让永川机器人产业开始焕发活力。

完善配套

一台磨边抛光机器人,一天24小时不停生产,相当于10个工人。

一台钣金上下料机器人,能完成10公斤内的工件抓取,并能准确放料。

在永川众多工业生产企业中,这样的机器人随处可见。

它们的“大脑”都由固高生产的机器人控制器控制,这也成为众多配套企业聚集永川的关键。

而这背后的推手,正是固高的“1元产业链乘法效应”。

所谓的“1元产业链乘法效应”,即重庆固高研发机器人控制器赚1元钱,下一环节的集成商可赚20―50元,再下一环节的设备商可赚500元……

固高入驻永川后,迅速引发连锁效应――20余家关联企业先后入驻永川。

在妙用“乘法效应”之外,重庆固高还着手搭建协同创新及研发公共服务和创业孵化及推广应用服务两大平台,为园区机器人企业提供软件测试验证、优化改良服务以及创业企业的孵化服务。

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同时,政府也在发力。

机器人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充足的资金保障至关重要。但是很多机器人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经常缺乏合适的抵押物。

为破解这一难题,永川区搭建了金融资本服务平台,设立了机器人产业发展基金“助保贷”。

“企业如有贷款需求,政府可提供贷款总额的一半作抵押资产,企业只需解决另一半。”永川区委书记熊雪说。

这一措施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掀起了机器人企业向永川集聚的浪潮――目前已有100余家机器人企业入驻永川。

人才支撑

江萧是重庆文理学院机械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在学校是很多同学艳羡的对象。

同学们艳羡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重庆固高结构工程师。

原来,在2015年11月,江萧参加了重庆文理学院与永川机器人企业共同举行的双选会,被重庆固高看中并聘用为工程师。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像江萧一样,还未毕业即被永川机器人企业聘用。

一方面,这反映出永川机器人产业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永川机器人产业专业人才紧缺。

有调查报告预测,到2020年,我市需要10万名机器人应用型人才,而现阶段全市这类人才仅有约5000人。

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永川区尝试通过向高职院校学生“借脑”进行人才支撑。

“永川是西部职教城,共有职业院校20所,在校学生12万,每年可输出3万多名毕业生。”熊雪说。

依托这一强大优势,永川的机器人公司纷纷与各大高职院校开展合作,开设专向技能班、企业定向班,并定期举行双选会,解决应用型人才紧缺的难题。

除此之外,政府和企业也在寻求新的人才支撑。

2015年12月,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挂牌成立,致力于机器人产业核心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第10篇

Sun公司有一个“2eco计划”,包含这样两个“eco”:一个是“economy”,即“经济”;一个是“ecology”,即“生态”。

为此,Sun公司在去年5月设置了一个专门的“eco”部门,由副总裁戴夫?道格拉斯(Dave Douglas)具体负责这两个“eco”,他表示:“对经济与生态负责不仅有益于环境,而且有益于商业。我经常告诉人们,‘eco’同时代表‘ecology’与‘economy’。我认为,随着21 世纪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这两个方面将会越来越多地融合在一起。”

作为美国环保局(EPA)“气候领导计划”成员企业之一,Sun公司早在2005年11月14日就推出了业内首台“生态处理器”――UltraSPARC T1,编码名称为“Niagara”(尼亚加拉),其所需功率小于70瓦,仅相当于一只普通家用电灯泡。据估计,Sun“生态处理器”可使全球服务器的能源需求降低一半,其产生的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效果,可相当于种植了100万英亩的树木。

2006年,美国电子邮箱和存储服务供应商Joyent公司采用Sun的服务器替换它的150台其他品牌的服务器后,计算性能增强了四倍,但电力成本只有原来的1/4。

“2eco计划”的目标是:到2008年,Sun提供的服务器相对于2003年的系统,性能增强三十倍,能耗只有1/10,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半,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降低一半。现在,Sun公司位于科罗拉多的数据中心已经充分利用了Sun的生态技术,每小时节约能耗617000千瓦。

IBM公司的

“绿色创新工程”

今年6月6日,IBM公司在北京宣布,将在中国正式启动“绿色创新工程”(Project Big Green)。公司决定每年斥资10亿美元,通过采用创新的技术和服务,协助中国企业改造商业和公共技术基础设施,在显著增强计算能力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数据中心及智能化集成服务全球副总裁史蒂文?萨姆斯(Steven Sams)说:“环境保护与能源危机已成为全球性议题,IBM‘绿色创新工程’正是源于我们去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创新头脑风暴’(Innovation Jam),其使命就是预测世界所面临的关键环境问题,开发突破性技术和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和重要业务合作伙伴的协作创新来交付相关解决方案。”

IT业是众所周知的能耗大户。在过去5年,全球数据中心的数量增加了6倍,服务器的数量增加了69倍,所支出的能源费用也翻了1倍。据IDC的调查报告,相对于每1美元的计算机硬件成本来说,大约 50美分是花在了电力使用上,2006 年全球花在 IT 系统运行和制冷方面的费用为 290亿美元,这一数字预计在今后4年里还将增长54%。

IBM公司的“绿色创新工程”将全面整合硬件、软件、服务和研发等部门的力量,由一个有850 多名专家组成的“绿色团队”来执行和实施,将为企业全面提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能源消耗评估服务、模块化数据中心服务、存储制冷解决方案、气流分析布线优化服务和绿色智能楼宇服务。IBM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全球数据中心的面积增加60万平米,但通过“绿色创新工程”有望做到每座数据中心每年减少130万美元的能源支出。据估算,“绿色创新工程”可为一个面积为2300多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可减少42%的能耗,按照美国目前的能源结构,节约的42%的能耗相当于每年减少7439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戴尔的

“为我种一棵树”行动

面对日趋变暖的环境危机,美国《时代》周刊的《全球变暖生存指南》指出,目前全球每年有9亿吨树木变成了纸张。

为此,戴尔公司今年已经启动“为我种一棵树”计划:消费者每购买一台戴尔笔记本电脑,戴尔将捐出2美元用于植树;每购买一台戴尔台式机,戴尔将捐出6美元用于植树。这些树木将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抵消计算机3年平均寿命期间所耗电力在生成过程中产生的等效排放物。

与此同时,戴尔公司还在今年4月启动“绿色年报”服务,计划为股东提供一种获得其电子版年度报告、股东委托书以及其它财务材料的全新方式,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减少纸张的使用。戴尔公司预计,如果全部股东都参与这一计划,将可以节省总计67.8万磅的纸张,相当于又植了7000多棵树。

近年来,戴尔公司通过在产品目录和手册中使用再生纸,预计可节省约3.5万吨初生纤维,从而保护了25万棵树。此外,戴尔公司还提前实现了在2009年之前从客户手中回收2.75亿磅废旧计算机设备的目标。

IT行业的“拯救气候

计算机行业共同体”

一个叫做“拯救气候计算机行业共同体”的联盟,于今年6月13日在美国宣告成立。参与这一组织的成员包括戴尔、英特尔、IBM、惠普、Google、微软等IT巨头;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美国环保总署则是该组织的观察员成员。

“拯救气候计算机行业共同体”的宗旨是:通过同行之间的创新与合作,从产品设计开始,直到产品回收,全面促进电脑和服务器的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IT行业研究权威Gartner估计,目前IT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直逼航空业。另据英国政府环境调查报告,到2020年,办公设备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30%,其中65%来自IT设备。“拯救气候计算机行业共同体”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要将能源消耗减少到10%,这样每年可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5400万吨,节省能源开支55亿美元。

道琼斯的

“可持续发展指数”

曾经有人说过,一位成功人士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富”,创造财富、积累财富;第二个阶段是“雅”,讲究高雅的生活情趣,比如会打高尔夫、懂得收藏艺术品;第三个阶段是“贵”,开始热心社会公益,懂得回报社会……

实际上,一个企业的的成长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追求经济效益,第二个阶段是追求技术创新,第三个阶段是承担环境责任。正如戴尔公司CEO迈克尔?戴尔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大家的选择》的文章说:“目前,全球都在为削减能源需求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努力。那种企业只需将产品推向市场,而完全不用考虑对环境影响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早在1999年,道琼斯就首次“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缩写为DJSI),对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公司的财务状况、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经济活动产出值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例来评估一家公司。

今天,“企业社会责任”(CSR)已成为许多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如何将公司的责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在一起,并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优势,正成为更多CEO关注的重要议程。他们正在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减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11篇

无论是FDD还是TDD,4G时代始终未能像3G网络那样重构用户的网络生活,因此经历一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众多用户不再刻意追求高速网络体验,这也让习惯爆发式增长的手机厂商们,很快碰到了出货量的天花板。

面对已经到来的2015年下半年,厂商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扭转局面。从结果来看,从国内市场抽身,到国际市场寻找全新的机会更有价值。“国内市场已经不太可能找到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了,到外面去找机会是比较稳妥的方案。”某手机厂商工作人员表示。

冬天到了

这一轮的下滑,是从一线手机厂商的财报开始的。

作为全球市场的出货量冠军,三星继续着惯性下滑。根据该公司的最新一季财报显示,49亿美元的净利润仍然低于市场预估,这已经是三星的财报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为避免整体业绩过于难看,三星Galaxy S6系列产品已经不再采用高通的芯片,而是转为“内销”使用自己的处理器,通过推动芯片业务增长,维系投资者的信心。

作为三星最大的竞争对手,苹果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虽然第三财季的496.05亿美元的营收,以及每股摊薄1.85美元的利润,均高于华尔街分析师预期,但是财报公布后,苹果股票当日大跌4.3%。为此,分析师认为iPhone的销量连续两个财季下滑,环比分别下滑21.74%与16.58%,69亿美元的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下滑22%,重新回到2011财年的水平,结果并不理想。

一线手机厂商没能改变境遇,身后的跟随者也没能逆势而动。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收购之后,联想MBG事业部的表现意志不够稳定。如今前者在国际市场的收获还不足以支撑其快速发展,新品牌ZUK还未能贡献优异的市场表现,于是联想集团的业绩仍然不够理想。据2015/16财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联想107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可利润只有1.05亿美元,跌幅高达51%。

在所有的厂商中,华为终端算是一个例外。该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90.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9%,超额120%完成业绩指标,对集团的收入贡献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4%快速提升至32%。为此,华为终端将全年营收指标由此前制定的160亿上调至200亿美元。不过在整体进入冬季的手机市场,华为终端的数据只是凤毛麟角。

反攻无果

出现这样的问题,厂商似乎早有心理准备。

中国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手机市场之一,每年消化着厂商数以十亿计的庞大产能。不过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3G和4G用户已经达到6.7亿户,其中4G用户已经达到2.25亿户。不过某业内人士表示,4G用户总量继续增长的难度会越来越大,用户的换机频率也正在下滑,厂商继续在4G上挖掘市场潜力已经力有不逮。

据IDC报告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为9880万部。由于市场热度不断下降,该市场出现了4.3%的同比下滑,这也是过去六年中,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同比下滑。“国内手机市场还在增长,只不过已经不再那么疯狂。”该专家表示。

面对越来越冰冷的市场,厂商们并未束手就擒。他们拓展了产品线,推出智能手表和手环等多类产品线。截至目前,三星和苹果两大领头羊,以及包括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厂商在内的跟随者,均在上半年推出或展示了最新的可穿戴产品,寻找全新的利润增长点。

厂商们的热情很高,不过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在2015年4月开放预约以后,被寄予厚望的Apple Watch接受全球用户的购买。不过根据瑞银的调查报告显示,该产品4个月后的销量已经不及刚刚开放购买时的40%,“开源”的设想并不理想。

既然“开源”不成,“节流”的线性思维随即生效。为降低存货压力,三星近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调低产品售价,这比手机促销旺季九月份提前了一个月;综合考量各方面诉求,为实现在2015年下半年缩减6.5亿美元成本的目标,联想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撤约3200名非生产制造员工。“目前,联想正面临着最近几年最艰难的市场环境。”联想集团CEO杨元庆表示。

押宝印度市场

为度过这个艰涩的寒冬,厂商们可谓想尽各种办法,其中最有效的就是“出海”。

对此,天宇朗通集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与已经成为红海的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有更为宽松的竞争环境,以及极强的可塑性。以印度市场为例,天宇朗通不仅对外出口众多手机产品,还对外输出产能并提供手机方案,各种商业模式均能找到理想的兑现方式。“整个2015年,我们都没有在国内推出新品,不过国际市场给了我们理想的回报。”该工作人员表示。

第12篇

1、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

技术标准正式公布

中国人民银行12月14日宣布,为引导和规范我国金融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配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该标准涵盖了应用基础、安全保障、设备、支付应用、联网通用5大类35项标准,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联网通用、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了系统化的技术要求,覆盖中国金融移动支付各个环节的基础要素、安全要求和实现方案,确立了以“联网通用、安全可信”为目标的技术体系架构。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基本确立。

2、中国分配充足频谱资源

给TD-LTE

在10月14日召开的“TD-LTE技术与频谱研讨会”上,中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布了中国2.6GHz频谱的规划方案,2.6GHz频段的2500~2690MHz全部划归TDD频谱。中国移动称此举表明中国发展TD-LTE技术的决心,公司预计2013年启动100城市设备采购和网络建设工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9月10日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加快推动4G网络建设,发牌时间可能还要一年多时间。

3、 宽带科技发展“十二五”

规划

科技部9月18日公布了国家宽带网络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完成一批关键技术、设备和系统,支持用户独享100M带宽,直接形成1000亿元以上的规模产业,初步建立2个公共技术创新试验平台,形成10个左右的示范和试验应用。

4、2012中国国际信息通信

展览会举办

2012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9月18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展。与往届不同,本届国际信息通信展的主题是“智变中的ICT产业”,关注产业的变革和转型。如同五大设备商2012年上半年惨淡的业绩一样,今年的北京通信展的现场与往年相比也有那么一点点“冷”的感觉。包括高通、三星、诺基亚西门子、HTC、索尼移动在内的主流通信公司均取消了今年的参展计划,而在往年,它们都是北京通信展中不可或缺的主角。除了三大运营商外,也唯有爱立信、华为和中兴的展台仍然保持着往年一样的参展规模,其他的参展商更多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

2012年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于6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这是该展会第一次移师至上海,TD-LTE成本次大会关注焦点。

5、电信业领域将向民

资开放

6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民营资本进入电信业的8个重点领域,并鼓励民间资本开展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积极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和参与范围。其中包括鼓励民资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6、发改委6亿元支持物联网

专项 重点投向核心技术

产品研发

6月5日举行的“2012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传出消息,发改委物联网专项投资规模有望达到6亿元,重点投向核心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示范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不久前,发改委《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表示依托十大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这也成为继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启动的“物联网发展专项”之后,又一个针对物联网领域的重量级国家专项投入。

7、我国TD-LTE标准入选4G

国际标准

1月18日下午5时,国际电信联盟在2012年无线电通信全会全体会议上,正式审议通过将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802.16m)技术规范确立为IMT-Advanced(俗称“4G”)国际标准,我国主导制定的TD-LTE-Advanced同时成为IMT-Advanced国际标准。

8、三网融合第二阶段试点

地区(城市)名单确定

国务院办公厅1月确定了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地区和城市,2个直辖市、22个省会城市、18个普通城市榜上有名。加上2010年首批上榜的12个,至此,三网融合试点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地区)。

筹备近两年的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简称“国网”)几经波折后,终于在10月25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方案。尽管方案的获批令人振奋,但三网融合中“广电系”与“电信系”间的较量并未结束,而选择先挂牌后整合的国网自身也面临着不小的整合难题。

1、国内3G用户数突破2亿,

实现3年完成2.4亿目标

12月25日,工信部公布2012年11月通信业运行状况,截至11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04亿户。其中,3G用户净增9206.2万户,达到2.20亿户,移动用户渗透率由上年末的13%提升至20%,我国成为全球3G用户量第二的国家。从全国3G用户格局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分别以8242.9万户、7332.4万户、6585万户占据3G用户市场的37%、33%、30%,改变了2G时代中国移动的霸主地位,“三足鼎立”的态势基本明确。但整体手机用户增长实际上已为多年来的低谷。这显示,三大运营商十几年来靠普及用户来实现增长的“人口红利”模式已开始陷入危机。

根据Total Telecom的2012年《全球通信运营商100强排行榜》,中国移动为全球利润最多的运营商,同时也是收入第四高的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收入规模上都进入了全球前15位。

2、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的

进程大幅放缓

据工信部2月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11月天津、海南两地启动手机携号转网试点工作以来,国内成功转网用户仅58260个,占申请用户数的37%左右。6月底,我国已携号转网成功的用户累计达到6.4654万户。

电信管理局12月的一则年终统计报告指出,天津、海南移动用户号码网间携带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已有约7万用户成功实现转网。可见在2012年下半年,携号转网的进程大幅放缓。

3、TD-LTE扩大规模试验启动

2012年初开始,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青岛、天津、沈阳10城市率先启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并新增宁波、成都、福州等3城市为海峡两岸无线合作城市。

4月初,浙江移动在杭州市率先开放TD-LTE试验网让公众体验,搭乘杭州B1公交车的用户可使用现有手机接入到TD-LTE网络。5月16日,在深圳最高的京基100大楼,中国移动启动了深圳4G客户测试体验仪式,并在KKMALL开设了4G体验区。5月17日,中国移动在深圳、广州、厦门等多个城市启动TD-LTE试商用。11月25日,杭州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试运营,同时全程覆盖了TD-LTE的4G网络,最高速率超过40Mbps,这在全球尚属首次。

7月,中国移动启动了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建设,通过新建和升级的方式,在上海等7个城市建设超过2万个TD-LTE基站。

12月18日,中国移动通过LTE TDD/FDD融合组网的方式在香港正式启用TD-LTE商用网络。这是香港地区的第一个TD-LTE网络,也是全球首个TD-LTE/LTE FDD融合网络,其将成为中国内地TD-LTE快速发展的借鉴,这也意味着我国正式拉开4G时代的序幕。

4、新版微信打监管“

球”颠覆运营商计费模式

7月19日,微信iOS推出了4.2版,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增加了视频/语音通话功能。在微信2.0版本推出时,业界就曾以文字信息和语音短信对运营商传统短信与彩信业务造成冲击展开讨论。一年之后的这次悄悄升级,则令运营商内部陷入激烈争论。微信的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功能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几乎实现了全替代。

12月上旬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公开“点名”腾讯OTT业务挑战运营商后,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坦言:“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微信,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的代表,已经对传统的短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2013年1月预计将超过3亿用户,被称作“国内第二大运营商”。

5、三大运营商启动新一轮

人事调整

4月,中国电信启动大规模省公司副总经理及总部部门副总竞聘,以进一步强化中高层管理队伍。考试分笔试和复试,共有近300人报名参加,报考人员要求在45岁以下。中国联通同时进行了新一轮总部部门负责人更换,涉及多个重要部门。中国移动方面,省公司主要负责人在一个地方的任职将不超过两个任期(六年),重点领域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更要加大轮岗交流力度。

6、浙江联通“随意打”被

叫停

3月20日,浙江联通率先推出全省“随意打”叠加包产品,除预付费用户,其他用户只需缴纳月费3元,本地拨打浙江联通固话和手机用户全部免费。广西、湖南、兰州等地的联通公司随后相继推出“随意打”业务。但很快,浙江联通“随意打”业务被浙江省通信管理局叫停。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4月25日作出回应,他认为该业务涉及违反了网内、网外差别定价的原则。

然而,截至6月底仍有约25个联通省市公司推出类似业务。中国移动有少量地方公司跟进,中国电信也在个别省市加入战局。

1、互联网企业集体进军手

机市场 圈地运动爆发

5月中旬,奇虎360、百度、网易等多家互联网大佬集体对外高调宣布进军手机市场,再加上此前的阿里巴巴、盛大以及小米科技,互联网手机高调的圈地运动骤然爆发。5月14日,360的周鸿祎和小米科技的黎万强几乎在同一时间召集部分媒体,一个是高调宣布进入手机领域,一个则是为第二天推出1499元的青春版小米预热,巧合的是,360手机的预计售价也为1499元。5月15日,小米的青春版手机正式发售后,百度随即联合长虹、富士康以及中国联通召开盛大的手机会,企图以 “强强”搭配获取优势,且售价仅为899元,这个价格比其半年前与戴尔合作的第一款搭载百度云系统手机的2999元的定价少了一半多。5月16日,盛大手机Bambook Phone即将面世、网易丁磊一边养猪一边卖手机的新闻也见诸报端。

2、微软推出Windows Phone 8

操作系统

6月20日,2012年微软开发者大会于美国旧金山举行,微软在会上了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它与Win8使用同样内核,支持双核处理器以及多种屏幕分辨率等。

9月5日,诺基亚联合微软在微软纽约总部正式了Windows Phone 8新机Lumia 920及Lumia 820。作为诺基亚Windows Phone手机的最新旗舰,Lumia 920这款手机加入了强大的功能,包括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双核处理器、4.5英寸PureMotion HD+显示屏,以及配备了PureView的870万像素摄像头,其他还包括32GB的内部储存空间、2000mAh电池、1080p全高清视频拍摄、1GB RAM和高灵敏度触控屏、无线充电、城市万花筒等功能。

搭载Windows Phone 8操作系统的数款手机于10月30日,11月起陆续上市,这也是WP8系统手机的正式亮相。除了诺基亚外,三星、HTC的WP8手机也被重点推荐。同时,华为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筹备WP8平台的机型。

3、电信设备商纷纷裁员自救

2012年全球电信设备商业绩哀鸿一片,原因归结为全球经济不景气导致电信运营商大幅缩减了投资。业绩欠佳也使得电信设备商不得不裁员自救。但值得关注的是,从7月24日华为公布的2012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来看,销售收入同比有小幅上涨,不过营业利润同样呈现下滑趋势。在整体销售收入上,华为已经超过爱立信成为全球首位。

中兴通讯三季度净利润亏损近20亿元,同比下滑逾700%;公司预计行业困难时期还将持续一至两年。对此,中兴通讯管理层集体降薪,称要抱团共渡难关。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中国区8月正式发出裁员通知,削减客户运营、产品及职能部门约320个岗位。

8月13日,摩托罗拉移动宣布在全球范围裁员4000人,预计在中国裁掉1000人,主要涉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五大区。摩托罗拉移动宣布将裁员20%,并关闭全球94个办事处中的1/3,国内的南京摩托罗拉研发中心将被整体关闭。

10月,为了处理非核心资产,诺基亚计划出售位于芬兰埃斯波的总部。而6月份,诺基亚宣布在2013年底前全球裁员1万人,关闭三座工厂,又决定将旗下奢侈品牌Vertu出售。

12月,LG电子在中国的手机业务开始裁员,各省办事处只留一两人留守,LG手机准备从4G开始重新布局。同时,戴尔已经做出艰难的决定,在全球范围内退出智能手机业务。

4、iPhone 5 苹果正走

下神坛

9月12日,苹果公司正式iPhone 5、iPod touch及nano三款重要新品。iPhone 5包括8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A6处理器以及全新的数据线接口。iPhone 5支持4G LTE网络,据苹果官方宣称,A6处理器的速度和图形处理速度都是A5的2倍,同时处理器尺寸缩小了22%。电池方面,iPhone 5具备8小时3G通话、8小时LTE网络浏览、10小时Wi-Fi浏览、10小时视频播放的性能,标称待机时间可达225小时。

12月24日,苹果iPhone 5在中国大陆正式发售,起售价为5288元,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定制合约版同期发售。但与此前几代iPhone上市的火爆场面相比,iPhone 5的上市可谓“冷清”,失去乔布斯以后的苹果正在走下神坛。

5、华为、中兴否认美国国

会调查报告指控

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得出结论,认定联邦政府应该对两家中国科技公司试图进入美国市场的意图“持怀疑态度”,要求政府机构免购其设备,因为它们可能为中国的间谍活动以及网络窃取提供帮助,从而带来巨大风险。

华为回应美国国会10月8日的针对其与中兴的调查报告称,报告充斥大量谣言与猜测,缺乏事实根据,指控子虚乌有。华为不得不怀疑,报告的唯一目的在于阻碍竞争,阻挠中国信息通讯技术公司进入美国市场。中兴通讯亦作出回应,表示中兴在配合美国国会调查中,已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标准,其产品设备不会对美国市场造成任何安全威胁。

9月13日,华为、中兴派两位高管出席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对国会议员在国家安全、数字安全方面的担忧给予解释,这是历史上首次中国企业负责人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为自身企业辩解。

6、三星侵犯苹果专利被判

赔偿10亿美元

8月25日,美国加州圣何塞法院就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一案做出判决:三星故意侵犯苹果公司多项专利,应向苹果付10.51亿美元损失补偿,而苹果未侵犯三星公司任何专利。这次判决导致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进一步垄断。11月23日在向加州北区地方法院提起的诉讼中,三星将苹果第四代iPad、iPad mini和第五代iPod touch三款设备加入到了已有的诉讼当中。三星声称:”三款设备和已在诉讼中的iPod touch与iPad拥有相同被指控的功能。”

同时,苹果还将专利战矛头对准了HTC和摩托罗拉公司。诺基亚和RIM公司也因为专利纠纷而对簿公堂。

7、三星成全球最大手机厂商

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称,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手机出货量为9350万台,较去年同期增加36%,诺基亚则以8270万台的出货量屈居第二。三星电子首次超越诺基亚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终结了后者14年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