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07:0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育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求学网为您提供“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解决您在写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的难题
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语文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 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国语文教育从五十年代开始, 一直沿袭着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不断重蹈着“应试教育”的轨迹, 对考试严防死守, 万无一失, 在深重的升学与英才教育中, 迷失了教育主体的个性.
【关键词】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页关键词】省级国家级期刊快速发表 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欢迎来稿
【正文】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地位, 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人文说” 是当今世界人文主义教育思潮风起云涌的有力回应, 强调人对世界的优先地位, 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 重视情感的和谐、环境的熏陶和内心的体验, 注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的表现。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学弄得山穷水尽之际,“人文说”的提出, 另辟新路, 开启了人们心灵的尘封已久的窗口,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国语文教育从五十年代开始, 一直沿袭着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理论, 不断重蹈着“应试教育”的轨迹, 对考试严防死守, 万无一失, 在深重的升学与英才教育中, 迷失了教育主体的个性; 在“书院教育”的怪圈中爬循, 教育成为“掌握知识”的过程, 人类知识的浩如烟海也使得对知识的掌握深感重负和困惑, 知识的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是对知识价值的漠视, 伴随着心灵的苍白和心胸的狭窄, 教育缺少智慧和灵性,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教得死, 学生读写太少, 教学脱离生活, 整体效率不高; 长期以来, 不少教师往往是从自己的箱子里寻找工具去解决问题, 很少从箱子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工具, 即“常规思维”,“习惯思维”产生的巨大惯性, 这些思维中的非理性因素, 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思维中, 形成思维误区, 客观上影响了新课程实施的宽度和深度。
二、人文教育与中学语文人文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进步的现代人, 即通过提高人文素养, 使人活得更自觉, 更高尚, 更高雅, 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 更重视精神追求。人文内容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为“智”, 人文精神为“德”人文不是科学, 而是文史哲, 人文求善, 是为人本, 是民族存亡之根, 人文精神体现的是以人为中心, 寻求人的自由发展和完善, 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的关注, 人文精神主要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 要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 必须在人文实践活动中, 重视良好人文环境的熏陶作用, 重视让学生去体会并参与良好的人文环境, 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article/66/318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 高职大学语文教育 现状 应对办法
“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陷阱,不要让房屋成危楼。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这是2011年7.23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后一位网友的微博留言,读了之后,特别有感触,不知怎的,就想到了我们的大学语文教育。
古往今来,汉语言文字是我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它承载着悠久厚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印记和骄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要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传播推广达到新的广度,在国内外扩大而不是缩小其使用范围,增强其活力。
但是现实呢?孩子才进幼儿园就开始上英语兴趣班,小学、初中、高中,孩子没参加过英语培训班的寥寥可数;大学呢,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大学生进校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工作以后呢,评职称必考英语,最可笑的是学中文的评职称也必须得过英语这一关。……种种现状不用一一列举,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举国上下、全国人民对英语的深切关注度,但我们的母语呢?看看大学生们歪歪扭扭的汉字吧,听听报纸上、网络上那些生凑硬造的词语和句子吧,想想那些“很黄很暴力”的语言吧。独尊英语的双语教学不仅动摇了汉语文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还高效地把政治课的效果归零。有良知、有责任的国民不应该觉得痛心吗?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和维护汉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增强忧患意识,重视国人各个阶段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当代的大学生们。
推根据教育部对大学语文课的定位,“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中面向文(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政法、外语、艺术、体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我从多年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谈谈对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一些浅见,更希望虽然现在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低潮,但低潮过去就是。
一、大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语文的定位
大学语文在大学教育中究竟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作用,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定位?近些年来,争论激烈。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1.工具说。这种说法源自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吕叔湘先生。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一文中概括地指出:“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对于叶圣陶先生的上述观点,同样是著名语文教育家的吕叔湘先生深表赞同。
这种观点认为大学语文是中小学语文的延续,大学生应该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便于阅读艰深的理论书籍和撰写论文,即注重其“实用性”。尤其是现在大学生语文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毕业论文错字连篇、句子都写不通等现象频频出现。于是有人呼吁:大学语文不应承载太多的教育责任,不能把传统文化、文学、历史、哲学等负载在一门课程上,“大学语文就像一辆载重卡车,它已经超载10倍、20倍了”。
2.人文说。认为人文性是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培养情感,陶冶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言学家、北大教授季羡林做了《提高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和可能》的报告,主张对学生进行“精神文化”教育。尤其是现在的社会物欲横流、急功近利,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中,许多人迷失了自我,历来被视为社会精英大学生的大学生也是如此。大学生用硫酸泼狗熊,甚至杀人等事件,更凸显了中国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因此众多学者主张大学重视大学语文的教学,也就是说,要求大学语文承担人文教育的功能。
3.素质说。这种观点认为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课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例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等。甚至还希望大学语文能够向学生介绍文化史、科技史、教育史等方面的知识,认为“大学语文”主要的还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就是对民族语言、文学、文化的兴趣。特别是把以往可能在应试教育中丧失了的这种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让学生体味语文之美、人文之美,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学生有了这方面兴趣,在他们以后的一生中,会不断地积累学习,受用无穷。从长远角度来考虑,也就等于提高了素质。
(二)教材。
大学语文教材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据了解,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馆藏大学语文教材达到近1500种,用于现在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在100种以上。但教材建设中一个典型的问题是,不问优劣,教师出于职称评定等因素的考虑,自编教材给学生使用。没有高水平的教材,很难让学生接受大学语文。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说,大学语文不能完全顺着中学语文的路子来开,必须有提升;也不宜讲成一般文学鉴赏或者文化史那种类型的课。要做到让大学语文立于必修课的“不败”地位,就要把学生们在多年高中应试语文学习中被打消了的对语文的兴趣重新建立起来,立足于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对语文与中国文化有感性和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但却很少有教材能够满足以上我们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推荐5―6种风格多样、高质量、不同层次的精品教材,各高校可根据自身大学语文教学的不同情况自由选择。因为大学语文教材不但应该有序、有特点、重质量,在综合性大学与工科性大学间还应有所区别。我们期待着高质量、高品位的大学语文教材的面世,并能够以教材为蓝本实践我们大学语文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大学语文教育的边缘化。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教育部建议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紧接着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相继把大学语文列为必修必选课。“语文”两个字,仿佛又以矫健之姿重新回到了高校的课堂上。但现实却是,很多有识之士发出了“拯救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功利时代的‘阑尾’?”的呼声,由此可见,对于“大学语文在高校受不受重视”这一问题,“原则性”的答案和“实际性”的回答截然对立。作为公共课,大学语文同思想政治课、英语课一样,几乎在国内每一所高校都开设,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大学语文既缺乏思想政治课的权威性,又没有英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毋庸讳言,近几年,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真正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已经屈指可数了。
功利时代,实用至上。教育的急功近利,致使大学生们对于大学语文“想说爱你并不容易”。现实的就业压力让大学生们不得不信奉“外语、计算机,一个都不能少”。就业时,用人单位没有看“汉语等级证”的。大学语文被逼退到角落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教育部的一纸公文能否拯救大学语文于水火,能否扭转大学语文教育的边缘化的现状,尚属未知数。
二、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应对办法
高职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宗旨日渐明晰,就业导向逐步凸显,职业能力成为所有能力的概括和统一。在此环境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既要坚持和遵循大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必须寻求突破,明确定位,拓展功能,使其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形成产生积极的意义。要使语文教学与职业教育相和谐,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看法。
(一)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以人文性为核心,同时发挥工具性。
在高等教育中,对大学语文的性质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教育部这样描述:“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能素质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强调的是人文性,当然也要注重它的工具性,二者不能偏废。尤其在高职教育中,我们更强调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因此高职语文需要我们在人文性和实用性之间找出平衡点。
1.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十分必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生的语文素质偏低,甚至对诸如请假条、申请书等实用文体的写作也时时出错,更别说毕业论文了。因此,巩固高职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高职语文应该在充分发挥工具性的前提下,强化人文性。有人讽刺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这是毫无道理的。高中语文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语文的美和人文特性已经支离破碎,成为升学的工具。而大学语文所强调的人文性是在欣赏美文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追求人性的完美,完善人格,陶冶情操。语文教育人文性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指汉语汉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是指引导学生开掘汉语汉字人文价值,注重体验汉族人独特的语文感受,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三是指尊重和发展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语文本身传承着民族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目前,全社会都在关注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现代公民必须具有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鲁迅先生所说的“立人”,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精神成人”,其实都是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语文课程的,那就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但人文性和工具性又不能割裂开来看,正如于漪老师说的:“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皆重要,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是在语言文字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字就因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步入排列组合文字游戏的死胡同;脱离语言文字的运用,架空讲人文性,就背离了语文课,步入另一个误区。二者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个理念不是静止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语文素养和精神世界双重的缺失,他们吃着快餐食品,看着漫画书,说着网络语言,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分的各种思潮,他们无所适从,我们的大学语文课要给他们以引导,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热爱,树立语言规范意识,并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用文学的艺术形式,以情感育人,使学生汲取自强不息、改革创新的民族精神,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的转化。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的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职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和实现的途径。
既然时代赋予了大学语文厚重的历史责任,我认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仅仅依靠一本纯粹的大学语文教材是无法完成的,我们应当把大学语文作为一个课程体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现代社会就是人与人在不断交往过程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承担着重要的交际作用,而一个人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与人沟通协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社会活动中的成败。而语文学科的最直接性质是工具性,语文课程解决的就是在生产、生活、学习、工作中所出现的交际性(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培养具有会使用标准的普通话与人交流,有得体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演讲和论辩的能力,有常用应用文书写作能力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为此,我们可以把大学语文看成是一个体系,依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进行分科教学,分解大学语文所承载的各项功能。如开设“中国文学经典选读”、“世界名著名片赏析”等课程,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开设“普通话与口才训练”、“实用语言艺术”等课程,训练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和语言交际能力;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提高学生的写作的能力;开设“艺术欣赏”、“美学”等课程,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
2.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如举办演讲比赛、诗文朗诵比赛、辩论赛、应聘模拟竞赛等,规范学生的汉语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形象性、情感性,提高学生的口语表现力,让同学们在竞赛中感受母语的奇妙,从而热爱母语,主动学习母语,并以我们母语中蕴含的灿烂文化而骄傲自豪。另一方面,通过阅读与理解大量饱含人文意蕴的经典文章,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通过写作实践,学生既可以掌握必要的写作格式和要求,又可以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听说训练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社会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为实现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把大学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包括指导学生社团活动,举办大型校园文化活动,达到引进高雅艺术、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的目的;创办具有特色的人文素质与艺术教育的刊物和网站,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最终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大学语文课应该成为职业学院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掌握专业知识,养成独立工作能力,提高道德素养,增强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苏步青先生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单独招生,我的意思是每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课目就不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作为数学家的苏步青说这样的话,足以证明语文的重要作用。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曾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就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我真诚地希望大学语文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母语,能够让自己的观察、思维、感情具有深度,体会汉语的优雅。
参考文献:
[1]马庆株.坚持中国语文现代化的方向.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VOL12,(1).
关键词 中学语文网络环境教学
当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 也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网络教育研究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研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并呈现了新的特征。
一、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要求
网络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设计出来的教学过程体现体验建构型的特征,把信息时代的生活、工作的方法悄无声息地“传”给学生,体现能力为本、实效为先的技术教育理念,使学生做到投入并深度学习。在具体实施网络教学设计时,课件要有较强的交互性,要从让学生“看”发展到让学生“做”,积极参与教师设计的学习过程,把对计算机的操作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操作中“动手”、“动脑”。
二、整合方案体现教师个性
精心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案,毕业论文 这是考验教师学问功底和组织教学功底的关键点。教师应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目的,整合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制作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高级思维能力培养的需要,以及教师个人性格、爱好、方法和技术上的特长。以系统最优化为原则,该用技术就用技术,不该用技术就不用技术,该多用技术的时候多用,该少用的时候少用技术。所以,体现教师对教材理解的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制订是重要的。二是人力资源因素。既要考虑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情况,又要考虑教师自己的知识背景、技术掌握情况、教学风格、个人特长、性格爱好、审美观念等人力资源方面的情况,使技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并与教师人力资源因素按照系统最优化的原则整合,从而发挥最大效益。所以,资源选择和媒体选择的个性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三、教学设计紧扣学生需要
优秀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思维成果的取得,在网络教学中,语文教学设计应注重技术与审美的水平。通过网络整合课程资源时,教学设计要重视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创设情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二是拓展资源,引导个性化阅读,深化文本理解。当找到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契合点时,将教学内容恰当地在网络上展示并加以最大限度的拓展,让学生感悟知识的魅力,领悟网络的真谛,使学生通过网络达到高品位的文学境界,完成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实现突破,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当然,网络形式是为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能好则好,不应过分追求。必须防止片面追求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而喧宾夺主的技术主义倾向和唯美主义倾向。
四、语言运用融合人文精神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堂并非孤立于真实的世界之外的学习空间,硕士论文 要把课堂融人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生活需要。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运用中去学习语文,这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最重要的意义。语文课上的活动是语言运用的过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着人文的精神。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借助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辅助工具,通过朗诵、听讲、模仿经典的语音资料,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语言运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习得语言,感悟人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体验自然,鉴赏艺术。
此外,教师要学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反思的深度和自我完善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着教师的功底,而且体现着教师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的激发新的教育智慧,实现教育创新。课后反思的方式可引人工作坊概念,即教师们通过网络同侪互助,达到自己培养自己的目的,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个过程,也是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使教师基于教学体验构建对网络支持教研、支持同侪互助、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当然,网络教研并不能代替现实的教研,而是现实教研的必要补充,主要表现为跨时空优势和同侪互助优势方面的补充,以及基于网络教研、同侪互助的意义建构实践。但它仍然是全部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离开了现实的教研,网络教研就会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l]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1—7.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管子・上篇・权修》
我的从教之路,犹如品茗。初品,苦涩;再品,知味;终品,沉醉。
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没从事过教学的人,没资格说自己完全了解教育;没从事过小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生涯是不够完整的;没在偏远乡村从事过教学的人,不能深刻体会教育事业的神圣。
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中招考试报志愿时的情景。烈日下,我拿着报名表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填报什么专业,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又像是热锅上的蚂蚁。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只知道努力供我上学。至于我将来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他们无法给我任何建议。家里没有识字的人,我只好自己决定命运了。当时看到一位老师在帮学生选报志愿,填了“师范”专业。我不知道“师范”二字意味着什么,但我想跟着老师选报准没错。于是,我就在志愿栏里工工整整地写上“师范”二字。就这样,我懵懂地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顺利考上了师范。三年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为师”二字意义的沉重。我才明白将来我要当一名人民教师,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感觉肩上要承载很多东西。这让我期待,兴奋,也忐忑不安……
我毕业了,顺理成章地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我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路。
有句话说得好: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我的理想同样被现实粉碎。我工作的小学位于一个偏远的乡村,离家几十公里。我和那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一样,充满了激情,感觉身上有用不完的力量。备课、请教、做家访……总觉得面对那些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必须负责任,有担当。
然而,由于环境的封闭,我几乎每日都重复着完全相同的生活。日子一久,我渐渐对此感到厌倦和恐慌。我试问自己:这就是我要的生活吗?我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吗?工资少得可怜,生活拮据,工作付出毫无新意,以及每周来回几十公里的奔波,这都使我不断动摇着,产生了想挣脱的欲望。我决定重新选择我的生活,重新思考我的人生。于是,我又回到了中招选报志愿时的那种状况。该走向哪里呢?我反复咨询和查找资料,终于找寻到一个方向。
寻梦,撑一支长篙
或许是出于逃避,或许是内心的召唤,在经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别人的不解和家人的反对声中,我下定决心辞去稳定的工作,重新开始寻梦。我明白只有再次求学才能真正改变我的命运。于是经过半年的玩儿命复习,我如愿以偿地通过了考试,走进了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至此,我从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变成了一个渴求成长的高校学子。
然而,进入大学之后的我并没有轻松起来。大学的确是造就人才的地方。来到这里,我才发现自己以前的世界是那么小,思想与眼界又是那么狭窄。同学们严谨的专业知识,以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现实,让我的压力更大了。我就像只井底之蛙,被时代远远地甩在后面。我知道毕业之后自己同样会面临就业问题。虽然有过从教经验,但以前在师范所学的知识陈旧,面也过窄。我必须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则就有可能遭到淘汰。我收起杂乱无章的想法,以更为谦卑的态度学习着。我相信天道酬勤,唯有苦学再苦学,我才能追上别人。
当别人还沉浸在梦乡时,我已经拿着专业书在金水河畔开始了我的晨读;当夜已深沉,只有路灯伴随着我孤单的身影走回宿舍。寒来暑往,从未间断。我就像一个边缘人,与大学里的丰富和多彩没有丝毫交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学习。深入的学习令我感到充实,一种成长的充实。我喜欢这种感觉,沉醉于这种感觉。于是在临近毕业的一年,我做出了人生又一个重大决定――考研!
虽然做出了决定,我却不知道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当时我所认识的人中,还没有考上研究生的。很多人劝我放弃,别费那个劲,我却很坚持,可能是因为当时一些同学也都准备考研,我受到了他们的感染。我想,考研本身就是一种历练,一个学识提升的过程,就算考不上,于我也有益处。其实,我内心里还有一个担心,那就是我对未来仍然一片迷茫,不确定毕业之后究竟该做什么。考研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算是缓冲。
兴许是得到了上天眷顾,自己的辛苦付出换来了结果。我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被河南大学文学院录取。我收拾好行李,又走进了河南大学,这就走进了我的精神圣地。
读书明志银杏斋
走进河南大学,扑面而来的是她那古朴典雅的气息,是她那历史沉淀的厚重,是她那恬静而不失活力之美。
“河大,我来了。”我对自己说。
我不知道当初所做的决定正确与否。想起一路走来的艰难,自己该感到庆幸:我终于熬过来了。我在河南大学仁和公寓旁的一个小院子里租了一间房子。院子里有一棵银杏树,树叶已经落下,枝杈上只剩下不多叶子在秋风中摇曳,一如我当时的心境,有点兴奋,却又掺杂着对未来的迷茫。
我思索着我的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如何做学问,如何读书,如何选课题,如何写论文,如何定方向,将来从事什么,等等。看似忙忙叨叨,实则无处下手。我决定去找我的导师谈谈,把我心中种种困惑说与他听,希望他能给我一点建议。
导师是个踏实而健谈的人。他给我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一个从小学教师蜕变为大学教授的故事――他自己的故事。他说:“这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也曾有过许多其他想法,但有些不切合实际,不能过分追求。读研的时间和机会都是很宝贵的,你一定要在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上都有一个大的提升。要真正地去多读书,多思考,把眼光放远,做事情少些功利心。你有过从教经历,不妨多关注教育,观察教育。若能再从事教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以及你对教育的认知程度,不要为教而教,那样的话,到最后仍在原地转圈。”最后,他还告诉我一句让我至今铭记的话:“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
导师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身上浮躁的毛病。自己以前太过执着于成功,计较工作的得失,忽视了工作本身的价值,忽视了寻求人生的意义。“以出世的心态做人,以入世的心态做事。”这不正是告诫我要看淡浮名,用心生活吗?
驱除了思想上的雾霾,我轻装上阵,潜心修行。
在导师的指点下,我把目光再次投向教育,特别是中学语文教育,并开始尝试写作。我几乎每天都在图书馆读书,偶尔跑去听听报告。那段时间天气很热,晚上常睡不着觉。我索性在院子里银杏树下摆上桌子,查查资料,写一些小的文章,倒也没觉得难过。随着学习和实践的深入,我越来越认识到中学语文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普遍的情况是,学校高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更加扎实地实行应试教育;高中教育中重理轻文,语文教育的空间与时间被严重挤压,学生的语文素养亟待提高;语文教育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甚至被学生称之为“消遣课”等。我逐渐有了激情,觉得自己应该为改变现状尽一份责任,为语文教育出一份力。尽管不能力挽狂澜,但为之呐喊助威还是可以的。
明确了自己的志向,这令我激动不已!心态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我变得从容而细致,学会慢下来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在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时,我偶然间抬头看去,才发现院子里那棵银杏树已穿了一袭新绿出现在眼前,那么淡雅,清新,旺盛。我兴致盎然地饱蘸浓墨,写下几个大字,将我的住处冠名为“银杏斋”。几个月后,我拿到了硕士学位。临走时,我与导师对坐小酌,聊至深夜,也明白了该何去何从。
回归桑梓书芳华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还有什么比培养人才更为重要和有意义呢?我重新站回了讲台。相较于前,我已能平静地面对生活和人生,教育也成为了我终生的追求。现在,没有什么比让每一个学生都各尽其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更让我快乐的事了。
我尽我所能把语文课上得精彩,使更多学生认识到语文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忽略了人文本性。我引导学生重视经典的传统文化,学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更加客观而冷静地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用钱理群先生的话说,就是对学生进行“立人”教育。
语文不仅关乎母语教育,更是国人学习文化的基础,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不好,何谈成才?我教育学生不要只做知识的记忆库,要学会思考,试着创新。我要求我的每一位学生,要坚持阅读,不仅自己读,还要一起读,我跟他们一起讨论。我还跟他们一起写作文,互相批改,让他们看我以前幼稚的作品。
我倡导“语文为人生”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并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我教的班级学生语文素养均有明显提升,这让我感到深深的欣慰和满足。
想当初我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离开教育,甚至在心里发誓不再从事教育。到后来学成归来,带着一种使命感重新站回讲台。这是一个成长和提高的过程,伴随着一次次的抉择,我也经历了一次次心灵洗礼。
我想,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就业、职业、事业。你可以把它当谋生手段,可以把它当工作,也可以把它当成事业;你可以敷衍它,也可以为此奋斗终生。我欣赏这样一句话:天地生人,生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告诉我们,事业如人,折射着自己的人生态度。作为一名教师,唯有对待教育事业珍惜、热爱、投入,才能成为天地之间人们所称道的――“为师者”。
我的从教之路犹如品茗。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一个合格的高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在文化知识结构、思想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达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这里也包括对基本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要求。目前出现的高职毕业生高学历、低层次问题,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不强,主要是基本文化素质达不到高校毕业生的水平。我国高职教育受德国影响较大,德国前总理科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德国经济腾飞的关键不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有技术的劳动者,而是因为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合格公民。”全面理解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当然不能简单将其定位于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应是技能特长突出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高职学校不仅要开设语文课,而且要上好语文课。
高职生源的实际语文水平状况也迫切要求开设语文课。随着近年高职生源质量的滑坡,不少高职生的基本语文能力不仅达不到高职毕业生的水平,缺乏语文素质将导致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的欠缺,将会影响到专业课学习的效果。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不仅表现在专业技能上,而且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毕业生在谋职面试时就常因为普通话不过关、自我介绍不得要领等原因而落聘。
目前存在的变了形的职业教育语文课主要有以下误区:
误区一:以“逗引”替代语文教学
我们都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高职学生大多数对包括语文在内的文化课兴趣不浓。于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语文课的听课率,有些语文老师便把遵从学生兴趣,顺从学生口味作为第一要义。从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久而久之,则出现一味迁就学生,而弃语文课本身目标于不顾的极端。实事求是地讲,学生的兴趣有雅有俗,学生的品位有高有低,如果不注意去引导,纠正,而是一味顺从,迁就,就使语文课沦为“逗引”,而失去了语文课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文学鉴赏诗歌部分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对流行音乐感兴趣,语文老师便把流行歌曲搬上课堂,美其名曰诗歌也是用来唱的,把诗歌鉴赏变成了歌词欣赏,实则整堂课听到的是一片歌唱声:独唱,合唱;教师唱,学生唱;表演唱,比赛唱……仿佛是一堂音乐课。而对于诗歌的雅与俗,表情达意的含蓄与直露,意境与风格等与语文相关也是课堂重点的内容却无暇顾及。
“喜欢并不是语文的衡量标准,轻松更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教育性,语文的语文性依然要被追问”。类似“逗引”的课,掏空了语文的内核,却只留下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外衣。
误区二:语文教学丢了“西瓜”捡“芝麻”
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界线不清,这个问题不仅在中职语文中存在,而且很有扩散之势。譬如,语文教学自然有必要让学生深化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引导他们抵制不良思想道德,促进他们思想上的成熟。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均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为达到以上目标提供了物质基础。于是,一个新的误区就产生了:因为将注意力放在这一方面,语文本身的特点被冲淡甚至被忽略,语文课变成了思想品德课。例如一堂语文课,教的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技说明文。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谈了自己身边的环境污染,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调用资料展示了环境污染的危害,呼吁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而对于学生只有在语文中才有可能关注的科学言语的使用却一言带过。
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的界线不清的现象,在职业教育中显得更理直气壮,因为有一个很一厢情愿的认识:职业教育,不承担进行语文基本素质教育的职责,主要进行职业知识和技术的教育。也许其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却时时徘徊在语文课程的边缘,犹如栽种果树,把心思放在旁枝杂叶的养护上,则必然牺牲丰硕的果实,而这果实,才是果树存在的主要价值。
以上误区的存在,势必会阻碍了高职语文教育功能的发挥,降低了高职语文的教学效率,是高职语文教育改革的绊脚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改变教学现状,从以下几点上进行突破。
一、应该编写适应高职教学的语文教材,要做到:
1、精选思想内容高尚,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2、选取带有争议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讨论、评议,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让学生以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去深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如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是“讽喻说”、“爱情说”还是“双重主题说”?
3、体现时代精神。现代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家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人格魅力感人至深。有关选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和献身,对科学家的崇敬和敬佩。
4、荟萃中外文化精华,当代大学生不仅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要接触异质文化,吸收全人类文化的精华,教材中应选入了有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名家名篇。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扩大文化视野。
5、在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方面,注重高职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培养。目前,语言交际能力、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而且还成了竞争、谋生的一种基本手段。大学生求职应聘要面试,参与社会实践需写社会调查报告,毕业时需写毕业论文等等,因此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往往对求职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实用为先导,这就需要从改变教材体例入手,构建结合专业、顺应工作需要的全新模式,结合专业要求从听、说、读、写四方面用力,做到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语文能力训练和阅读、思考的语文知识训练几方面兼顾。
二、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新的适应高职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方法:
1、多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如今语文课的教学时间较少,不可能像中学语文教学那样逐篇讲解,而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以点带面地教学是较为可取的。把教学任务分成若干专题,紧密围绕一个中心观念或学生的切身实际,以文学艺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为底衬,在课堂上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样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增加讨论研究课。教师要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就教学内容多设计一些研究性课题。课堂上教师着重置疑,引导学生去读、议;平时教师要特别关注热点文化现象,并及时使之介入课堂。讨论时可采用分组式、辩论式、设置情景式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三、语文老师要转变角色,成为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者,成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引领者,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指导者。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中职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从整体情况上看,大多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都不高,其中考语文分数都比较低,对初中要求具备的语文知识和技能都还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字、词、句的使用上存在问题。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地划分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经常用错别字,所写的作文语法逻辑混乱,多用口语,对某些名言警句经常用错;二是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不能清晰地进行口语表达,也不能在作文中思路清晰地写作,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后,一般同学都是答非所问,不得要点。如果用启发、诱导式教学,则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三是学生整体阅读能力较差。从笔者的教学情况看,如果让学生自由阅读2000字左右的内容较为浅显的文章,大多学生需要30分钟以上才能基本理解文章大意。一些涉及到象征、借物传情之类的课文,语文教师需要进行启发才能获得一些效果,有时则必须将答案和盘托出,学生才能勉强理解课文,其自主阅读理解能力较差。
(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较为陈旧滞后
从整体上看,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语文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比较单一。中职语文课程模式还是遵循以单一学科建设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教材内容单一,与初中、高中设置基本类似,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忽略了与中职学生想适应的活动课程、选修课程,不利于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学习。
(三)教育教学观念较为传统、落后
在初中、高中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今天,许多新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已经得到普及,并深入人心。如体验式教学、任务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等大量引入课堂,而中职语文教学则相对沉闷、落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本校教材开发等方面都相对封闭、滞后,缺乏应有的活力,仅有的一些改革,也是在附庸初中、高中改革。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进展,使中职语文老师如坐井观天,自缚手脚,眼界打不开,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以教设学、满堂灌”等传统沉闷现象还大量存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都缺乏个性和时代气息,这让本不优秀的中职学生对语文更加厌倦。
(四)语文建设学科定位不明确
中职教育目的是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初级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其行业性、实践性较强。为此,中职教育就不能简单等同于初中、高中、高职语文教育,必然要有其应有特色和个性。然而在教材内容的编写上,中职语文忽略了中职教育需要,大多课文都和初中、高中相似。能集中体现中职教育特点的应用文和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还比较少。如求职信、协议书、毕业论文等内容还较为缺乏。同时与高职衔接程度不够,存在互不交叉、包含的情况。学习内容缺乏缺乏新鲜感、时代感,教材甚至还安排了初中篇目,比如《送东阳马生序》、《邹忌讽齐王纳谏》等。
二、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突出中职语文教材特点
中职是一种以应用为特色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应直接面向就业、职业教育,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材要具备实用性、基础性、人文性特点。在实用性上,中职教材内容应该满足生活、工作“需要为准、够用为度”;在基础性上,让学生掌握常用字的读音和运用,常用文章写作技能;在人文性上,对中职生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美育,以此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优化中职语文教学内容
中职教育的技术技能特色必然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也要突出职业技能特色,满足和促进中职生对职业技能的学习。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应该更加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注意与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活动、职业道德教育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抓住与学生专业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专题讨论活动、演讲比赛等进行教学,如对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我对汽车构造的认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差别”等写作题目,以此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和语文写作技能的提高。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说话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交际心理障碍,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做到“能听、能说、敢说、会说、巧说”。
(三)进一步改进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更注重其实用性以及工具性,大学在选用语文教材开展语文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其学科定位,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欣赏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以及想象力,从而让高品位的写作与阅读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以及生活方式。要把握语文学科的正确定位首先应选择一些思想内容高尚的语文教学,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不断增强他们的人格魅力以及人文精神,比如可以选择孔子、孟子、李白、苏轼等的高品质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选用的语文教材能够向学生传达一些为人处世之道,通过学习一些列传以及自传等文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写作个人自传以及个人履历的能力。最后,选用的语文教材要能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把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以及应变能力,进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不断改进语文教学方法
(一)在实践中开展语文教学
在素质教育这一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充分感受与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社会实践以及外出实习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深入社会基层,通过观察来整合各种语文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毕业论文、个人简历、广播稿、通讯以及消息等各类文章的不同写作手法。通过对这些实用性较强的文体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写作水平,进而不断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语文教学
现代大学一般配置了很多高科技的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电视机、幻灯片以及录音机等,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把一些比较抽象的口头转述或者语言文字表达等转变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具体的、形象的以及直观的视觉与听觉感受。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增强其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还可以使语文教学在一个比较活跃、轻松以及富有激情的环境氛围中开展,有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得到大大提升。
(三)通过开展各种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时代,大学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语言表达练习必须要成为大学语文课堂的一部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可用以下方法,第一,分组讨论法。这种方法是指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不同的语文学习小组,老师再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与查找资料等来完成任务。第二,开展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等。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激烈的辩论或即时演讲中可以使其思维逐渐活跃起来,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来优化教学过程
(一)加强对语文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运用语文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方法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通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来不断认识、改进与完善语文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疑难、偏差、困惑以及障碍等,进而使大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更专业的语文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大学的语文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二)不断优化大学语文教学流程
大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来充分体验并认识各种语文知识经验,并把语文知识和人类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追求用最少的精力及时间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得到最大提升。这不但要求语文教师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创新,同时还要不断优化其教学流程。要优化语文教学流程,教师必须要在开展语文教学之前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任务、教学规律以及教学原则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各种外在影响因素来对语文教学课堂有一个明确、清晰以及全面的安排。教师只有在授课之前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把握,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做好大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工作
高等教育
(1)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listening text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张景京
(3)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rstanding 黄伟
(6)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徐小靓
(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approach for
polytechnics students whose is not specialized and not major in english
徐硕雁
(10)大学英语课导入部分的互动性及教育性 姜华
(11)英语课堂用语的语用学分析 李鑫 陈盼
(1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刘娟
(14)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潘丽萍
(15)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 王静
(17)英语三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王国琼
(18)推进项目教学法 构建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结合的平台 姜静
(19)高校微积分的教学浅析 林喜季
(20)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 邵杰
(22)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张美静
(23)科学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探析 俞红梅
(24)关于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 胡丽芳
(25)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李满 刘恩锁
(26)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李花 孟得华
(27)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陆路 李萍
(29)浅谈现代微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宋兆齐
(31)“丑”之我见 苏敏
(32)高职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又军
(3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 吴迎君
(35)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辛悦
(36)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颜冬
(37)凝聚班集体向心力 建立和谐大学班级——大学生班长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浅探 张旭
(38)参加技能竞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张亚东 郑玉娟 孙德刚
(39)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 邹静兰
(40)人体工程学在展示中的应用 班乃明
中学教育
(42)大阅读——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品 鲍冬梅
(4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偷懒” 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黄非冰
&
nbsp; (45)语文教学中“关联作文”的实践和思考 蔡登科
(46)作文教学备考策略与技巧 冯华琼
(48)“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 褚芳芳
(49)让生活的浪花绽放——浅述体验在作文中的运用 王恒
(50)让“思维”飞一会——浅谈高三语文课堂留白艺术 谭蕾
(51)中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蔡亮
(52)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冯军梅
(53)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方略 戈静
(54)细节之美——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高立志
(55)综合性作文题型引导作文教学改革方向 冯兴华
(56)2012年高考作文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黎静萍
(57)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探讨 高尚武
(58)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杨孝雷
(59)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 葛春荣
(60)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刘军
(61)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 韩志勇
(62)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的解析 马艳
(63)做一个会激趣的老师 李芹
(64)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马路
(65)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刘晓艾
(66)朗读对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见 孙子东
(67)高中生不良阅读心理及其优化 王美莲
(68)注重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王万元
(69)课后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汪东风
(70)“文”和“言”的完美结合 魏杰允
(7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探微 杨爱玲
(72)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 杨德东
(73)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 杨家山
(74)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 彰显汉语语言魅力 姚春亭
(75)试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于千
(76)浅谈排比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张玲
(77)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赵启云
(78)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赵宗明
(79)作好读书 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钟冰
(80)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周成平
(81)巧借诗歌三篙力,赢得作文一脉香——浅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朱凯
(82)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周成荣
(83)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 朱燕英
&nb
sp; (84)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周云田
(85)读出诗歌情韵来 宗玉波
(86)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程长胜
(87)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中的运用 贾兴艳
(89)“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张海莺
(90)立体几何教学之我见 曲显明
(91)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阮秋月
(92)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高宏军
(93)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技巧例谈 吴月军
(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 肖云
(95)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秀华
(9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徐晓霞
(97)数学后进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仲其龙
(98)农村英语“后进生”产生原因及其转化途径 陈洁
(99)例谈初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教学 陈国强
(100)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陈连红
(10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浅析 陈丽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黄斌
(103)实施任务型教学,创建精彩课堂 李洪英
(104)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锦兰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 李义满
(106)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策略 黄德志
(107)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李慧
(108)我的学习我做主——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汤晓蓓
(10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马宜江
(110)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 王辉
(11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陆洪燕
(1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许朝银
(113)如何让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黄斌
(114)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 张玲
(115)初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策略 王薇薇
(116)新课程教学中政治教师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翟新鲜
(11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李铁
(118)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齐洋生
(119)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
” 杨梅
(12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陈金凉
(12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方法 李云
(125)高三物理复习课之快乐小攻略 李小明
(126)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王达浩
(127)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傅丽华
(128)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策略 任利军
(129)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洪秀玲
(130)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崔世林
(131)浅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钱书江
(132)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徐军
(133)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许波
(134)高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再认识 杨登轩
(135)浅谈在体育课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 刘琼
(136)如何解决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王洪梅
(13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杨伟琳
(138)谈肖像素描方法 周游
(139)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校本推进策略的研究 黄秋雁
(140)见仁见智各千秋 郭莲
(141)浅谈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华翠芹
(142)试论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顾建忠
(143)高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零玉英
(144)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 孙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艺术 张金丹
(147)浅谈新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陈志斌
小学教育
(148)教学中要注重细节 陆文霞
(149)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白兰花
(150)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 郝妍
(151)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感悟 贺秀
(152)架设小学生“作文”和“新意”的桥梁 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鲍俊武
(154)创新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陈远俊
(155)语文美育思想研究 付金风
(15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姜玉君
(157)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王正婧
(158)创新内容,改变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 葛希波
(15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徐思花
; (160)研究习作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华学红
(161)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王素君
(163)农村小学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几点思考 李桂芝
(164)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浅析 李尚海
(16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李永明
(166)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 林素霞
(167)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 刘庆庆
(168)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马学瑾
(169)小学语文教育对张扬儿童自塑个性的研究 李金跃
(170)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钱瑜
(171)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 施淑梅
(172)联系生活实际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史林艳
(173)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充盈生命——关于小学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 施彩华
(174)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魏志东
(175)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许东
(176)学以致用为根本 黄红兰
(177)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杨颖
(178)广开言路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 薛玉珍
(179)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 周月侠
(180)如何让阅读教学高效 张小飞
(181)构建以评价为主导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吴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 优化作文教学 朱荣梅
(183)优化小学写作教法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杨志权
(184)走进文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作梅
(18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简探 陈士高
(186)智慧应答 成就精彩课堂 孙华峰
(187)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 丁平
(188)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李伟杰
(189)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顾建芳
(190)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扈善国
(191)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刍议 毛志林
(19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谢怡梅
(194)小学数学教学浅探 孟令巧
(195)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王玉东
(196)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拓展能力 严正光
(19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钱永梅
(198)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杨丽娟
(199)试论体态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蒋蓉蓉
(200)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章慧
(201)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究 殷艳
(20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朱晨霞
(203)浅谈课堂评价的激发作用 赵宝森
(204)在沟通中寻求和谐——浅谈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陈永红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话想到的 郑丽芹 冯兆海
(206)整合电子白板技术,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新平台 黄勇
(207)用语言浇灌,以情理育人——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李勇
(20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罗晓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 孙佳
(210)开展游戏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田原
(2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谢祥斌
(212)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美红
(213)试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张素美
(214)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 谢环
(21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例谈 陆卫
(216)农村小学美术课改十年后的思考 冯素云
(217)多途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张淑华
(218)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赵彩凤
(219)爱是一种责任 石云秀
幼儿教育
(220)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王玉春
(221)简谈如何进行刚入园幼儿的教学工作 常媛静
(222)阳光体育 快乐体验 方娅萍
职业教育
(22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黄喜超
(224)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程迎春
(225)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丘素珍
(227)听说读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 孙国军
(228)不仅仅是生命活力的颂歌——刘成章《安塞腰鼓》创作风格解读 郝雪琴
(229)中职语文兴趣教学——《雷雨》一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张峰
(230)比较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郭菊兰
(232)谈谈中职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谭鹏
(233)做好职中毕业生就业指导 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 金霞
(234)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 金书芳
(235)运用图书馆资源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 林慧
(237)谈中专生静物素描训练方法 蒋成瑞
(238)?a href="baidu.com"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
畚谋镜闹魈逍约捌湟庖宓纳?杨科
(240)研究性作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刘芳
(241)浅谈钳工实训安全教育 孙宏林
(242)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动力——幼师地理课堂教学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与思考 武洪川
(243)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 孙玉锋
(244)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教学法 崔涛 燕子连
(245)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张建伟
(247)小议中职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军
教育探讨
(248)《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毕红书
(249)《家》教学设计 李素芳
(250)《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潘玉蓉
(251)《学棋》第二课时 汤维克
(252)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新华
(253)《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教学设计 翟其君
综合文稿
(255)浅谈怎样做好女工工作 袁金蓉
(256)小组工作在涉外收养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邱文婷 何丽菲
(257)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闫彬
(259)关于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关关系的论述 许云祥
(260)浅谈陶瓷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曾良焕 郑永泉 陈炎良
无
(f0003)《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投稿须知 无
(一)以小学教师岗位任务为导向的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调查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小学教师岗位知识和能力群,严格按照岗位工作的需要去精选适合的相关课程,将小教机构的岗位任务要求转化为小学教育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能力培养目标,把专业能力与岗位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要求相结合,归纳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若干行动领域,确定支撑专业能力培养的实践类课程设置,并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如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设计课程链,把小学教师的岗位技术标准与实践教学标准相衔接,将证书考试大纲与实践教学大纲相融合,将职业资格鉴定考核与实践类课程考核相贯通,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二)以小教岗位素质要求为依据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检验,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强化,素质的形成依托实践打造。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应用为重点,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对接为突破口,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12345”实践课程体系,对实践类课程进行优化和整合,改变以往实践教学形式的单一、封闭,通过技能强化训练和针对性指导,将专业技能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全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训,强化专业实操,多方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岗位技能对接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探索符合岗位需要的专业能力的形成过程。在进一步明晰“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上,构建了“一主线、二模块、三层次、四结合、五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主线”:指专业所有的实践教学活动都围绕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展开,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应用能力以及综合教学技能。专业基本技能主要是指专业岗位或岗位群最基本操作能力的训练,专业教学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岗位应具备的最基本操作能力,有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语言表达与沟通(演讲、朗诵、讲故事)、教案撰写、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实践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包括制定各种教学计划或方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观察记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综合教学技能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各种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等四个方面。[2]
“二模块”: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分别是指课内实践和课外修炼,课内实践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课外修炼以教师素质修炼指南为主。在讲清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加大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比例,如《小学生心理学》实践目标除了观察小学生的行为发展以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心理测量或实验等活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在小学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德育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劳技活动等。课外制定《小学教育专业教师素质修炼手册》,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兴趣爱好,自行组成兴趣小组、特长小组或学生社团,自主开展三笔字、表达与沟通、教学活动设计等技能修炼活动。
“三层次”:为课程实践(学中做),包括随堂实践、实验室实验、教学模拟等各种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践环节。各课程实践以“点”的形式散布,实践的内容围绕着各独立课程的核心知识点,表现出彼此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二是专项实践(做中学),每学期进行一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能训练活动,如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等,实践的内容是用相对完整的单项技能以“线”的形式贯穿整个学期的技能训练。三是综合实践(学做结合),在课堂外进行的教育调查、见习、参观、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的内容以“面”的形式覆盖前三年所学课程和技能,以实际项目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校用人的标准和要求。
“四结合”是指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如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辅导室等)和校外实践基地(如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等),由专业教师进行课堂和课后集中辅导,包括理论与技能类的学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学生按特长分组,针对不同专长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保证集中指导的有效性。分散训练则根据实践内容、学生个性特点以及学生发展目标的不同,自行组建兴趣小组或进行个别训练,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通过小组模拟训练、社团活动、各种教学竞赛等活动,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
“五环节”是指把大学四年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为“讲习—见习—演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五个环节,突出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价值取向。讲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去小学前,通过书本、录像、讲座等形式,初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教师和小学生的情况,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教师工作的专业思想,建立做小学教师初步的感性知识。教育见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到小学活动中,感受教育环境,观察教师及小学生活动,充当教师助手,观摩优秀教师的“演示课”等,让学生与职业进行“零距离”接触。演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在校内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小学教学环境,组织教学活动的实际训练。实习是指通过毕业综合实践,为毕业生提供在教育实践中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以真实的教师身份去亲历整个教育过程,深入了解学情、校情,领会小学教师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教育研习是指通过教育实习后的回忆、反思等认识活动,关注自身的理论缺失,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和确定有价值的研究专题,主动发现问题,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能力。
三凸显:与岗位技能对接的实践教学特色
(一)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加强小学教育专业建设,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贯穿于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中。这些内容的安排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如第一学年以讲习为主,课内有入学初期的入学教育,有专业的现状、前景介绍和为期二周的下校观摩,有与专业学习结合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有教师书法技能训练、表达与沟通、教师口语等专业技能修炼。第二学年以见习为主,专门的实践教学包括每学期2周的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一共4个学期),每次带着不同的任务深入到不同的小学观摩、调查,填写见习报告;开设有声乐、形体训练、素描与简笔画、写作与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等相关职业技能训练。第三学年以演习为主,除了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见习、教师技能培训等专门实践课程继续开设外,专业课程小学语文教育学、小学数学教育学、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班主任工作艺术、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的教学中包括大量的实践内容,还有微格教室中的说课、试上课、评课等教学技能的培训。第四学年以实习和研习为主,主要有为期12周的教育实习、2周教育调查和8周毕业论文撰写。教育实了课堂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实习外,学校管理、教研活动、教职工会议、家长会甚至在职教师培训等活动也被纳入实践内容。
(二)对接工作环境,建立实训基地根据小学教师岗位的需求,按照实践教学实施要求,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如微格教室、感统训练室、心理观察室、琴房、舞蹈室等,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创设学校环境,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教育的理论;校外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是学生进行教师素质训练实践活动基地,成员由三部分人构成:小学一线教师、小学专业学生、大学专业教师。实践基地提供的指导教师需有丰富教学指导经验,要求指导教师“导教、导研、导管”,不只是知识的、理论的、技能的学习,更包括价值的、理念的、感性的、态度的学习。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听取指导教师的示范课,说课、评课、上试教课等,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并逐步开展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班队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等。通过传、帮、带过程中教学技艺的模仿与培育,与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对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与建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初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和整合实践基地丰富的教学资源,让高校教师深入小学一线,与一线教师共同立足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实现研究者和行动者紧密结合,让研究者参加行动,让行动者参加研究,在进修培训、联合攻关、合作研究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互补共进的多赢局面。
(三)对接用人要求,实施个性教学深入了解学校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实施个性教学,完善质量监控。由学生自主成立专门的素质修炼中心,下设各专项技能训练小组,必修项目包括三笔字、表达与沟通、综合教学技能等,在专业阅读、写作与创新、教案撰写与课件制作、班级管理等选修项目中可任选二项,由学生自行制定修炼计划,自主在课堂学习、实践环节、社团活动和个人课余时间内开展修炼,老师充当项目教练,为学生咨询与服务。出台素质修炼手册,规定修炼目标、前期准备、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并附测评标准,形成一个技能培训与考核序列,进行规范化的考核,采用优秀、合格、不合格的达标考核办法。在各项训练获得通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综合性训练,如说课、试讲、见习、实习、调研、论文的写作与答辩等,形成综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一个专门的素质修炼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交流技能修炼中的心得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关键词:汉字应用 规范 标准
一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天津、辽宁等11个试点省(区、市)进行。120道题,80分钟下来,震惊了许多人,也震醒了许多人。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为手握鼠标忘了笔杆而惭愧,教书育人的老师为提笔忘字而脸红,玩弄文字于指尖的记者为干着急写不出字来而汗颜。我这里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而歌,为“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大声叫好!
一、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必要性
汉字应用水平,指公众应用汉字音、形、义的水平,也就是汉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语言文字规范,是指使用某种语言文字的社会群体中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或模式,上世纪中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叫作“语言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确定为我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使汉字应用水平有了比较客观的可以操作的衡量尺度,为人们逐步提高汉字应用水平提供了较为科学的量化手段。推行这一测试,旨在全体公民中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促使社会用字环境的改善,强化全体国民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提高公众的汉字应用水平,进而促进全社会汉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体来看:
1.一个统一的国家,尤其是多民族或多方言的国家,需要高度规范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就是为了更有效更充分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方言分歧严重,基础教育还远没有普及的国家,如果不推广普通话,书面语不规范,那么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就会出现交流障碍、信息传递不畅,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2.语言文字规范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又总是和普及国民教育和全社会文化教育水平分不开。社会用字混乱,是文化素质不高、文明程度低下的表现,有损于国家、民族的形象。
3.信息“时代”提出了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高得多的要求。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急剧增长和处理、储存、传输手段的计算机化,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普及教育、科学研究等都要求语言文字有一个共同遵循的标准,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目前,社会上语言文字应用的实际状况同国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大相径庭,与国际大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也不相匹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和人员流动的加快,多种媒体形式的出现,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日益淡薄,社会用字混乱,广告中的成语任意翻新,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错音误读不绝于耳,错别字俯拾即是;一些娱乐节目中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口味,大话方言;就连被世界瞩目的春节晚会也是错误百出,2007年的春晚就被《咬文嚼字》“咬”出28处错误。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加上信息化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空前发展,多元文化的重合和交融,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的母语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来文化的进一步的冲击。当今几乎“全民学英语”,无论是考大学、读硕读博,还是评职称晋级,都要考英语。大学生们课上课下念念有词的是英语单词,人前人后拿的是英语书。四、六级英语过了,有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汉语汉字应用水平有多高?网络上流行的“火星文”现象在生活中也时有出现,我们看到的是,毕业论文空洞无物,东拼西凑;求职信文不通字不顺,乱七八糟;握惯了电脑的鼠标,说出的字写不出来……
笔者任教于一所高校,对大学生的汉字应用水平了解一二。授课中曾组织学生听写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竟100%的出错,每人少则错五六个,多者一二十个,无一人能幸免。错误频率较高的有:惩(承)前毖(毙、避)后、铤(挺)而走险、琅琅(朗)上口、名副(符)其实、战略部(布)署(暑)、欢度(渡)春节等。
又一次测试,做“全国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参与的是100名中文系三年级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公布答案后,学生自批自改自报成绩。结果统计,除字音错94%外,其他项都是100%的错。单项错误率高达40%以上的有:
语音:海参崴(wēi)、指(zhí)甲、书声琅琅(lǎng)、郴(cēn)州;
错别字:死心塌(踏、蹋)地、籍(藉)贯、唉(哀、嗳)声叹气、按部(步)就班;
词语解释:不刊(登载)之论、平心(依据良心)而论、伏法(服从法律);
病句:①我喜欢《围城》,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有妙趣横生的语言及出其不意的形象。②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劳模李素丽说,公交作为一个窗口服务行业,首当其冲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得更扎实。③他说的话充分地、确切地表达他的思想感情,真是言不及义。④越南和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拼写规则:①用汉语拼音拼写跳水运动员田亮的姓名: Tián Liàng(Tiánliàng);②成语拼写yīyīdàishuǐ(yīyī-dàishuǐ)。
还有语言文字知识、规范常识等方面的问题,综合分析如下:
这是一串多么触目惊心、震耳欲聋的数字!当世界各国都在轰轰烈烈地学习汉语和汉字时,我们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试想,一个连自己母语都不能掌握的人,一个连自己民族文字都丢弃的人,有什么发展可言?又有什么前途可谈?把中华民族的根基都丢弃了,即便冲出亚洲了,走向世界了,又有何用呢?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势在必行!
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的可行性
进行汉字应用水平测试,目前,主要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写错别字、滥用不规范字、错读或误读汉字等使用的混乱现象,目的改善社会用字环境,加强全体国民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公众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水平,促进全社会汉字应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公务员、编辑记者、教师、大学生一般都是本科毕业,应该是汉字应用的领军人物,首先,测试从他们开始,能迅速提升整个社会汉字应用的水平,促使语言文字规范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也必将对社会的语言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1.五十年成绩硕果累累。早在1955年,我们国家就明确提出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口号,1986年根据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特点,把“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作为工作重心,这其间广大语文工作者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简化了2235个笔画过多的繁体字,确定了810个正体字,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整理了338组异形词,确定了3500个常用字和7000个通用字;审定了普通话异读词;规定了通用字的笔顺规则;自1996年在全国开展了普通话测试工作,在短时期内有效迅速地促进了全民普通话水平的提高;200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语文规范化工作完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五十多年来,我们积累了汉字改革和语文规范方面的丰富经验,为今后进一步规范汉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但缺乏的是普及,将语文规范标准落实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语文应用中去做的还不够,还缺乏卓有成效地推动语文规范化工作深入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教育国民热爱母语。语言文字不但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是怎样强调也不为过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当尊重她、保护她。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愈益扩大的今天,我们更应当以自己悠久独特的母语为自豪。⑵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国家有关语文规范的法令和政策的宣传要广泛,从各级各类学校做起,进而扩展到社会的所有层面、全体公民,还要深入人心,要逐步加强每一个公民的规范意识,把规范语言文字与国民教育、科技发展、国家的现代化联系起来,让维护和纯洁祖国语言文字成为国民的自觉行为。1956年,全国自上而下的全民语法修辞学习,收效还是颇大的,不妨借鉴效仿。法国排斥外来语,不管是对内对外都坚持说法语,仅从保护本土语言的角度上说,还是应该提倡的。2004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规范方面是目前最权威、最有特色的工具书,对今后的语文规范工作发挥指导作用。⑶要捍卫民族文化这一神圣的阵地,使母语教育健康地持续发展。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重视培养和提高母语能力,以象征民族文化的阵地的各级各类学校为依托,以教师及所有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为主力军,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实现相互依托,共同进步,进一步规范母语,发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使汉字的应用与社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相匹配。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开设一些相关的选修课或专题活动,把汉字应用落实到实处,让学生从汉字中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2005年起,我所在的学校开设了“语言文字规范化”选修课,以国家公布的有关法令和标准为纲,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字音、字义、字形等方面设立课题。学生纷纷翻图书查资料、展开讨论,尤其是近来的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学生中形成了较大的震波。开始讲究字的书写和笔顺了,不再把错别字当作无所谓的事了,宣传栏、海报、通知中的错别字明显减少,校园内外大家自觉用普通话交流,认真区分异形词的不同,力图探寻词义的发展脉络及现代词义的用法,重视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3.尽快全面铺开测试工作。普通话测试工作轰轰烈烈开展了十多年,成效是显著的。大学毕业生要考试合格,教师持证方能上岗,窗口单位的人员和公务员也要达到相应的级别,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已成为共识,说普通话已成为一种趋势。现在将要举办的汉字应用水平量化考试,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语言类标准化水平测试,标志着国家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也是一次积极督促国人学习母语的极好机会,很值得称赞。因此,要尽快全面的展开工作,以期能在短时期内收到较大的成效。
考试仅仅是一种形式,不是最终目的,学习和爱护我们的母语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以汉字应用水平测试为契机,充分发挥各级语委的作用,监督和指导公众的学习和使用;组织一支专业队伍,对教师这一现有资源进一步培训,以各级各类学校为阵地,从而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工商等行政部门也要狠抓社会用字,消除不良社会影响。总之,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空间很大,难度也不小,将要开展的大规模测试工作量也很大,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
一、衔接与连贯
衔接与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两个重要概念。韩礼德(Halliday)1962年首先提出“衔接”一词,胡壮麟在1981年发表的《汉语的衔接》一文是国内最早研究衔接与连贯的发端。郑贵友总结了国内外衔接与连贯的研究,他指出:“一般认为,衔接属于形式方面的问题……而连贯属于语义方面的问题”,“衔接是促成、实现连贯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手段,而连贯是采用这些手段所要实现的目标或者要得到的结果”。衔接的主要方式有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重述等,请看下面的几个节选片段。
例1.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雷雨》,人称指称)
例2.专以介绍水手为事业,吃水码头饭的,则在河街的家中,终日大门敞开着,常有穿青羽缎马褂的船主与毛手毛脚的水手进出,地方像茶馆却不卖茶,不是烟馆又可以抽烟。来到这里的,虽说所谈的是船上生意经,然而船只的上下,划船拉纤人大都有一定规矩,不必作数目上的讨论。他们来到这里大多数倒是在“联欢”。
(沈从文《边城》,指示指称,替代)
例3.“招罢!”长衫人物也大声说。
“我本来要……来投……”阿Q胡里胡涂的想了一通,这才断断续续的说。
“那么,为什么不来()的呢?”老头子和气的问。
“假洋鬼子不准我()!”
(鲁迅《阿Q正传》,省略)
例4.“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鲁迅《祝福》,连接,关联词语)
例5.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UUOO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屈原《雷电颂》,重述)
从形式上看,指称、省略、替代、连接和重述是篇章的衔接方式,而目标是使内容达到语义的连贯,这就是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如例1利用人称代词“她”衔接(指称)“一个姓梅的姑娘”的话题;例2利用指示代词“这(里)”保留衔接(指称)“河街的家中”的地点,利用“的”字结构“这里的”衔接(替代)“来河街的家中的人”;例3利用省略衔接(推动)故事的发展,“不来”后面省略的是“你打劫赵家的事”,“不准我”后面省略的是“投革命党”,这种省略造成的是小说人物的误解,读者并没有误解,能轻易地按上文补出省略的内容;例4利用关联词语“那么”衔接(连接)假设和结论部分;例5利用三个词语“我要”“没有”“和着”反复重复,把衔接发挥到极端形式。这里只是略举几例,衔接和连贯还涉及很多内容,如连接有并列、因果、逆转、顺序四种,而假设只是“因果”连接的一种,重述不仅包括同一词语的重复,还有包括同义近义词语同现、反义词语同现、上下义词语同现等,此不赘述。
除了文段中的语句和语句间,节选部分和整个作品间同样存在衔接与连贯的问题。节选部分中的人称、指示、省略、连接和整个作品做到信息上易关联、理解上无偏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节选适宜性。
二、节选课文的适宜性
叶圣陶先生1942年提出“读整本的书”的思想,很多语文研究者在“节选课文”上也认为要顾及整本书。例如刘思思提出小说节选的四点依据,其中一个依据就是“(节选)片段在全书中的位置”,她认为节选部分应与整本书相结合,并以此指导学生阅读。我们讨论的节选课文的适宜性也以“节选课文”和原作品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为前提。
第一,节选课文本身就是一种省略,例如节选课文选自故事结尾部分,那么它省略的就是故事前面的开端发展部分。这样问题就来了:到底省略哪一部分最能保留原作品信息,尽可能做到理解上无偏误?
三种基本省略模式为:
A.()()结尾
B.开端()()
C.()发展()
另三种演绎的省略模式为:
D.()发展结尾
E.开端()结尾
F.开端发展()
一方面,就省略位置而言,一般位于后面(句子的尾部,或句群中后一小句),如例3,这样省略的内容可以通过上文补出。A、B、C三种模式,比较合理的是B,其次是C,最后是A;D、E、F三种模式,比较合理的是F,其次是E,最后是D。课文节选符合省略位置原则的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刘绍棠《蒲柳人家》节选是的前两节,勒曼《音乐之声》节选的是开头部分,魏明伦《变脸》节选的是第二场,高中语文第四册关汉卿《窦娥冤》节选的是一楔子和前三折(共四折)。就一部作品,各种教材的节选也不尽相同,如冯渊指出四种版本教材对《边城》文本的节选有三种形式,分别涉及1、3、4、5、6、13、14、15八节内容,撇开节选意图(编写教材的意图)不论,特别是人教版老教材节选了结尾部分13~15小节,而人教版新教材则节选了开端部分3~6小节,这种节选的调整符合篇章的节选省略原则;同样华东师大版上海语文教材节选了第1小节和第13小节,这就比只节选第13小节更为合理。
然而另一方面,这种大段的省略,无论如何是难以补出的,即节选开端,并不能补出发展和结尾;节选发展,也不能补出结尾。因此“,节选课文”无论怎么节选都必然会造成原作品信息的缺失。例如,节选发展部分(第二幕)的高中语文第四册第2课《雷雨》,焦锐男认为“《雷雨》全剧中一些关键性文本在高中教材中的缺席,……导致师生在节选文本中得出的有理有据的结论一旦放回到全剧文本就会变成明显的谬误”,这里的缺席是指“原剧第一幕对周朴园家具陈设、关窗习惯的精心铺垫,第四幕周朴园让周萍当众认母、自己公开忏悔及最后家族中青年人惊心动魄的死亡”,这些部分的补出才能对周朴园形象做完整的诠释,而仅凭“节选课文”是不行的。课文一旦“节选”就意味着无法达到原著的阅读信息量,正是深谙这个道理,叶圣陶先生一直坚持“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刘辰诞从篇章语言学角度也说明“节选段落不误导读者创造伪篇章,即不误使读者做出在本选段中行得通但与完整篇章联系起来则是错误的解释”。
第二,节选部分和原作品也存在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的关系,同样考虑到人称指称和指示指称的位置,节选部分第一次出现的人物、地点、时间都不能是代词。节选故事开端部分,这个问题就可以避免,但节选故事结尾或发展部分,则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请看:
例6.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吴敬梓《范进中举》,九年级上册第19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中间部分)
例7.新建的大礼堂里,坐满了人。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七年级下册第2课,节选自《城南旧事》最后一章)
例8.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雷雨》,高中语文必修4第2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中间)
以上三例节选部分第一次出现的人“范进”、地点“新建的大礼堂里”、时间“午饭后”都是具体的,不是代词,特别是例8《雷雨》是从第二幕的中间节选,为了让读者更快地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所以节选时补充了第二幕开头的舞台说明。也有课文节选没有做到这一点,请看:
例9.他们在海里走得很顺当,老头儿把手泡在咸咸的海水里,想让脑子清醒……
(海明威《老人与海》,高中语文必修3第3课)
例10.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九年级下册第8课)
例9节选部分一开始出现“他们”一词,显然给读者突兀之感,所以为了和上文连贯,脚注中注明“他们”指“老人、渔船及他所捕获的、拴在渔船后的大马林鱼”。例10节选也是以“他”开始,但全文都是“他”,所以课文的导语对“他”有一个身份的定位:淘金者。我们建议例9从下一段“鲨鱼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开始节选,例10从原文的“又是一个下雾的日子。他剩下的那条毯子已经有一半做了包脚布”开始节选。
第三,既然“代词”衔接上文的不适合节选,那么采用“重述”方式衔接上文的则可以节选,请看:
例11.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必修3第1课,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第五段)
例12.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喊。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必修5第1课,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第十回开头)
例11“重述”事件“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与原文上文的“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随了奶娘及荣府几个老妇人登舟而去”衔接。例12重述事件“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与原文第二回结尾处“忽一日,林冲巳牌时分,偶出营前闲走。正行之间,只听得背后有人叫道:‘林教头,如何却在这里?’”衔接。用话语标记“且说“”话说”重述事件,起到连贯作用,能让读者尽快进入故事之中。第四,节选部分和原作品也存在着连接关系。上文说到的连接从形式上看是一些关联词语,但其实就是一种逻辑关系。作为节选课文,和原文的逻辑关系越少越好,例如《雷电颂》全文几乎都是屈原一个人对风、雷、电的赞颂独白,不涉及其他人物及故事情节,所以和上文的连接关系不明显;《老人与海》的部分是老人返航途中遇到鲨鱼并与之搏斗的片段,和上文老人85天才捕到大马林鱼也没有多大的连接关系。相反,和原文的逻辑关系越密切,越不适宜节选,例如本文开头讨论的《哈姆莱特》,因为节选部分和上文“先王揭阴谋”“误杀情人父”“情人断芳魂”都存在着因果关系。
作为叙事性文学,开端―发展―结尾,这是一个明显的顺序关系或因果关系,所以任何节选的部分都和原文有着或多或少的逻辑关系,不可能做到真正独立,即便看似一个独立的部分,其实也和原文有着密不可分的连接关系。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水浒传》独立的第三回,也和第二回的结尾有着连接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第三回开头要重述第二回的结尾。
三、节选课文的建议
基于衔接和连贯的分析结果,我们总结出节选课文的适宜性标准:
第一,从省略的位置看,结尾部分不适合节选,开端部分最适合节选,发展部分也可以节选。
第二,从指称上看,节选部分第一次出现的人、时间、地点,不能是代词,只能是具体名词。
第三,从重述上看,如果节选部分不是开头,最好先重述上文的情节。
第四,从连接上看,节选部分与原文的逻辑关系越少越好。
根据这四个标准,我们发现,节选故事的开端最好,因为符合第一个标准,可以避免后面三个问题。然而,只节选故事开端毕竟不能满足所有教材编者的意图,对于节选结尾或发展的,就必须遵循其他三个标准。实在做不到这三个标准,课文可以采用脚注、尾注(课文后的剧情梗概)以及导语来衔接原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脚注、尾注、导语和节选部分并不构成同一个篇章,它们属于另一个篇章。这个篇章不仅编者在教材中可以建立,同样教师在课堂也可以建立(联系原作品做必要的介绍),或者让学生在课外建立(查有关资料)。
如果四个标准都做不到,又不建立另一个篇章,编者仍想节选,那么则必须考虑读者的文化语境,即能够充分激活读者头脑中的原作品知识,这样才能保证节选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戴元枝.处理节选的课文应顾及全篇、知人论世:从对《我与地坛》第二节主旨的误读谈起[J].中学语文,2004(15).
[2]冯渊.如何确定长篇作品节选文本的教学内容:以《边城》为例[J].语文月刊,2013(4).
[3]胡传海.高中语文节选课文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上半月刊,2014(7).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5]焦锐男.《雷雨》教学:必须直面的缺席[J].文学教育,2014(1).
[6]刘辰诞.教学篇章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刘海英.莫让“一叶”障目:也谈节选类课文的有效教学[J].福建教育,2014(3).
[8]刘思思.读整体的书、长篇小说节选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以沪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
[9]彭晓,胡根林.节选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学语文教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