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测量放线实训总结

测量放线实训总结

时间:2023-01-03 11:34: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测量放线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测量放线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市政工程;说课稿

说课,是一种以语言和图表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施教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预测、反思等教学研究方式。开展说课活动,对于促进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方法、有效贯彻教学理念,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特别是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具有极强的意义。文章选取“圆曲线详细测设”章节,将说课稿进行整理,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一、教材

“圆曲线详细测设”是《市政工程测量放线课程标准》中核心技能内容之一,编排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紧缺型人才推荐教材《市政工程测量放线》中单元3课题4,它紧随在“道路中线直线段测量”课题3之后,是道路中线放样的组成部分,为后续“道路施工测量”课题5做技能准备2。教材知识内容选材以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训为核心,非常适合职业教育。圆曲线详细测设项目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施工平面图在平地上放出道路中心线中的圆曲线部分。施工放线是市政工程专业必备技能,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学校课程理论学得很好,测量员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也取得,可在实际工程项目上还是不能独立放出道路中心线,不能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因此,实际教学中,在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需加强各课程间的有效衔接,为此,在教学设计时需将职业元素加入教学模块之中,融入市政工程测量员岗位技能需求,设计工作任务书。整个工作任务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块工作任务,分阶段引导学生完成,最终形成整体,完成项目。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秉承“德育为先、技能为重、素质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能力。(2)正确识读道路施工图。(3)正确计算曲线放样数据。(4)规范操作测量仪器。(5)提高网络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2)学会与人探讨交流、融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工作的作风。(2)安全作业的意识。(3)合作互助的学习情感。(4)成果分享的价值观。

通过完成项目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塑造健康的人格,以提高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徙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职教办学理念和培养学生将知识掌握变为能力提升的职教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定为仪器规范操作和现场准确放线,这也是圆曲线详细测设项目的最终目标;根据学生初中阶段几何和数学知识不够深入和个体特征独特,将教学难点定为放样数据正确计算和小组团队合作。

四、学情

课程的开设时间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学《道路工程识图与抄绘》课程,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智商和情商都处于成长期,具有可塑性,学生情感特点具体表现为敏感易冲动、缺乏自信、个性张扬、渴望被重视和表扬;智力特点是形象思维强、阅读理解弱,行动力强、思考深度浅,而且班级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这些特点注定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意识淡薄,传统45分钟课堂全程讲授型教学方法不适用这一人群,需创造符合这一群体特点的学习机会和情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学起来,主要通过学生动手和动嘴来学习,实现有效课堂

教学。

五、教法和学法

古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有“眼高手低”“实践出真知”之说。美国M・希尔伯曼学者调查发现我们所能学到的东西是所读东西的10%,所听到东西的20%,所看到东西的30%,视听结合能理解50%;与人探讨有70%的效果;亲身体验有80%的收获,给别人讲授后90%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百家讲坛曾国平说过一个人的成功是20%智商和80%情商的结合。根据这些学习规律和成功要素,整个教学项目的开展将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以学生小组探究、讲授为主,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师诱导、启发、赏识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岗位互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期间错误让学生讨论,疑难让学生分析,问题让学生解答,教材让学生去看,思路让学生去想,方案让学生去做,在项目实践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的智商和情商得到发展,各有

所获。

六、教学流程

合理的项目教学策略确定后,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项目是否能有效执行,为了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按照工作过程安排学习过程,提前一周分发施工平面图和工作任务书,引导学生完成课前任务,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搜索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如百度搜索、精品课程等,重点解决项目的理论支撑知识点(圆曲线放样数据正确计算)和现场放线的具体步骤,每位学生自学后,组内讨论(根据入学花名册成绩由高到低排学号的顺序,将学号尾数相同者为一组,即1、11、21、31、41号一组,异质组合);完成课前工作任务后,进入课堂,按照项目法教学六环节进行课堂教学,首先由小组代表走上讲台汇报自学成果(不准念书),主要汇报圆曲线放样数据计算方法和现场放线步骤两个方面,同时提出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小组和教师负责答疑,用时35分钟;之后,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传统讲授法教学,以PPT为主板,黑板为副板,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对项目内容和关键能力进行总结,学生讲解在前,教师讲授在后;总结之后小组开展项目活动,修改课前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送教师审批,用时20分钟;方案审批通过后转至实训现场,执行项目,执行过程中重点做好分工协调和岗位互换工作,在此期间学生做项目,教师全程巡查,负责项目的管理、咨询及项目过程的考核,用时80分钟,在过程评价中关注学生情商的教育和考核,鼓励学生多向优秀同学学习。项目结束后,小组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测量国家规范》要求对项目成果进行相互检查和验收,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从分工工作、探究精神、知识内容、能力和素质提升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小组间主要从情商方面进行互评,用时30分钟,完成课堂任务。课后每位学生根据项目实践的亲身体验完成任务书中课后学习小结。

七、教学反思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困难:(1)教学难点等理论

知识学生因不够自信会重复咨询和确认(心智不成熟),教师成了复读机和点读机,对策是要求学生做好笔记,相信自己。(2)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每位学生(智商差异)培养成能顶岗实习的职业人,对策是教育学生勤能补拙,课后多练习。(3)项目化教学有效推行之后,教学进度明显变慢,教材建议60课时+2W实训时间只能将测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到位(参加测量员中级工考核,通过率达90%以上),专业测量训练时间有限。

有效的教学项目能实现三以一化,项目的有效执行能实现三位一体,项目教学法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感受到学习即工作,通过工作来学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班级三分之一想学的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挖掘和提升,三分之一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三分之一不想学的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培养,改变了教室听讲,学生半边倒的现象,学生变得乐学,喜欢上自己的专业,教师变得乐教,爱上自己的职业,实现了教学相长。同时,针对课内教学的不足通过课外自学来补充,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化交流平台及学校开展的专业社团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习重点和难点,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另外,结合行业定期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要求及学校4.5+0.5教学模式的改革,建议在0.5学年进行《市政工程测量放线》课程二次教学(岗前培训),重点进行专业测量实训2W,使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实实在在的有效对接,创建符合职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特色。

参考文献:

[1]喻建军.“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说课稿[J].化学教育,2008.

[2]李爱华.市政工程测量放线[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王黎明.测量放线[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学习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杜兰芝.测量员全能图解[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课题项目: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4.5+0.5”学制调整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研究”(课题编号:13ZYB014),主持人:刘亚双。

第2篇

【关键词】 建筑测量;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111-02

《建筑测量》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测量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运营管理阶段,所以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技术能力。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要进行测量放线,因此,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熟练掌握测量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完成工程测量任务的综合能力,进一步适应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之一。几年来,我们在建筑测量课程实际教学中,分析了目前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实践。

1 “建筑测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时少,内容多。

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只有45个学时,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1.2 理论多,实践少。如前所述“建筑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必须重视它的实践性和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目前的教学中,教材内容过于繁杂,重点不突出或不恰当,从基本概念到误差理论及至各专业工种施工测量面面俱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不能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以往教学中发现,尽管采取了多媒体教学,但教学效果并无多大改进。例如,在讲解仪器的组成与使用时,学生们对幻灯片上的照片仍提不起兴趣,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了实践课动手操作时,还是不会使用仪器,甚至有些学生不了解仪器的某些零件的具体用途。

1.3 叙述性强,枯燥无味:由于课程的文字叙述性较强,且内容琐碎,如果教师不采取适当的改进方法,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 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如下改革:

2.1 调整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该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为测量学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测量仪器的认识与使用、测量技术及原理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专业的发展、专业课程的增多,导致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减少,而测量学发展速度更快,新的测量技术、测量仪器不断产生,在较少的教学时间内来完成测量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是难以保证的。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之前,根据测量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需要,确定授课的重点、次重点、一般了解和选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中应本着“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兼顾测绘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对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如在水平角观测中重点介绍DJ6经纬仪的使用;删减测量误差传播率、测绘地形图的部分内容。选择那些在施工中应用最广泛的内容进行重点精讲,同时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对教材上那些已经过时不用的内容则不讲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转(1)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采用实物现场教学法,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直观地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经纬仪的使用时,将一台经纬仪放置在三脚架上,用实物直观地告诉学生该仪器的各组成部件及其用途,如何对中整平,并让学生亲自观察整平后圆水准器和水准管中气泡的位置。通过这种直观地观察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很快熟悉了测量仪器,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制教具,提升教学效果。在讲授一些原理性的知识时,往往因为逻辑性强而不易被学生接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制一些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如进行水平角测量原理和竖直角测量原理部分的学习时,单纯地靠教师讲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效果均不理想。教师用硬纸壳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平盘和竖直面,讲授水平角测量时平盘不动,竖直面取值的原理;并自制了一个带有刻度的竖盘和指标线,用大头针将两者连接,告诉学生竖直角测量时指标线不动,竖盘转动的原理。这种教学方法直观、简易,学生很快理解并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3)讨论式教学。每次讲解一个新知识点时,教师可结合工地现场先提几个问题,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他们带着疑问去看教材。然后请个别学生回答,并让大家讨论哪个同学的方法可行性最大,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此方法一是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台下做观众的冷清局面;二是学生在主动寻求问题解决办法的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使“教”与“学”得到最为理想的结果。

(4)灵活举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通过适当的举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授目估法直线定线时,若发现学生李某开小差,可举例:“同学们,现在请你们用目估法在老师和李某中间找两个点,同时保证这两点在我们两个之间的连线上。”经此一例,不仅李某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在学习上,其他同学也会因为感觉新鲜或者担心被老师问到而思想集中起来。

此外,还可以找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多媒体教室里播放,适当地变换―下教学“口味”,或是请一些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做一次老师,或是故意地讲错某个知识点让学生评判老师的正确与错误,或是在进行各章节的学习时,明确地告诉学生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掌握何种实际操作技能等等。总之,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式,明显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课堂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

3 实习教学条件的改善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测量仪器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出现了很多高度自动化、多功能化和高精度化的先进仪器,相应的测量方法也有了很大改进。笔者从毕业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以往测量实习手段和作业方法落后于生产单位的作业模式,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他们一毕业就面临着实习中所学的知识已陈旧,既没有充分发挥现代地面测量仪器的先进性,又不能满足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此,我校除了原有的DJ6经纬仪和DS3水准仪又及时购置4台自动安平水准仪、4台全站仪等先进仪器设备,大大改善实习教学条件,满足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要求。同时,在校园内建起了建筑实训厂房,这既方便了实践课的安排,同时老师又能很好地检查、验证学生实习成果的精度和质量,提高了学生思想上对实践课的重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 采用综合实习和考工相结合的考评方法

对于测量这门课程最后的评价方式是综合实习和测量放线工技能鉴定工作相结合,从严把关。

我校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其中就包括测量综合实习。测量综合实习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集中时间培训学生的实际动手技能的过程。

测量实习在野外进行,客观上比较辛苦,学生大多轻视测量实践,马虎应付,不能取得很好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校从严要求,毕业时一票否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建筑测量学的基础性和测量工鉴定证书的重要性,从而信心十足,自我加压,变被动劝学为主动求学。由此全面提高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和工程测量技术应用能力。

总之,建筑测量的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突出能力的培养,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坚持建筑测量教学实践中心的转移,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实现实践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5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仪器、新设备不断出现,工程中新仪器的使用不断普及,这就要求教学时把最新的一些测量仪器及设备的使用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一毕业就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并建立以科任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保管员等为主的三重梯队,尤其要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建设,以增强实训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我校近几年招生数量持续增加,教师既要管理学生,又要传授技术,往往力不从心,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能够增加3个实习指导教师,每个教师带4个小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

6 开设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站仪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取代了经纬仪,因为全站仪集中了电子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的用途,但是它价格昂贵,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职业中学要想在教学中普遍应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近几年,江苏省的技能大赛采用的是组合赛,任何一个选手都必须参加建筑测量的比赛,主要的项目就是使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水准路线的测量和使用全站仪进行支导线的测量,并进行坐标计算,针对这样的形势,我们用第二课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为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选手。

以上是我们对“建筑测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在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方面,我们走在课改的路上,培养实践型、创新型和专业技术复合型的测量人才是我们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俭清.工程测量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03~104

第3篇

关键词:培养模式 土建类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展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这里“工学结合”强调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工学结合”在无线电、电子、计算机、汽车、机械等专业实现的效果非常好,姜大源先生、赵志群先生都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论著,使得这类专业的工学结合如火如荼。

但是,正如没有一种可以包治百病的药一样,“工学结合”也并不是在所有的专业都可以按统一模式往下套的。分析现在做得好的专业,这些专业的共同特点是比较依赖个人技能,而且多是工业产品。换句话说――产品是重复的,生产的地点是固定的,机械和设备是不需要移动的,个人的技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比如收音机的组装、软件的开发、汽车维修和机械制造等。这些工作多是以个人技能为主,产品往往是重复的,工作地点位于车间,对人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不多,学习的内容多是实际操作及其相关知识,边做边学容易实现。并且,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也容易实现,因为学习的环境和工作的环境是类似的――地点是固定的,人员也是固定的。

但是,机电类专业“工学结合”这样一个特点,对土建类专业就是完全相反的一个状态。土建类的专业培养的主要是管理人员,无论是组织管理人员,还是技术管理人员,都是基本上不参与实际操作的。土建类专业的实际操作者都是工人,管理人员只需要掌握工艺、组织,去组织工人施工。和工业产品相比,建筑产品是单件的,没有完全一样的建筑产品,同时,建筑产品的生产是露天的,产品不动人员、设备在动,并且建筑产品的体积庞大,想让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完整地参与一个工程,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这就决定了土建类专业绝对不能照搬照抄机械类、电子类专业的“工学结合”的模式,必须开创出一套适合土建类专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土建类专业而言,“工学结合”要找准切入点,“工学结合”不能结合到建筑工人的培养模式上去,土建类高职院校不是培养木工、瓦工、钢筋工的专业,工人是技校来培养的。土建类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要结合到管理人员的岗位上,在管理工作的层次上。所以,土建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是建立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背景之下的。

以施工员为例,同样是施工员,既可以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技术工作。施工现场管理岗位对施工员的要求是施工组织能力,施工组织能力要求这个岗位的人至少会看懂图纸,能抄图,会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写出技术交底,会记施工日记,懂得施工工艺,会使用检测仪器检查中间和最终产品的质量,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组织并填写施工记录,检验结束后可以编制检验批、分部、分项的验收记录。能够发现质量缺陷和质量通病,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去纠正和预防。施工现场的技术工作要求施工员具有施工技术应用能力,这个能力要求施工员可以制订正确的施工方案,采用合理、先进的技术完成工程施工。

施工员岗位向上延伸可以做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经理,作为项目总工(项目技术负责人)要求具有审查图纸、地质资料、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能力。同时,能够执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项目总工应该具有对项目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使用进行总结的能力,项目总工应该具有申报各类奖励,QC成果,总结各类工法的能力。作为项目经理,应该具有施工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对工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顺利完成建筑施工。

施工员岗位的向下延伸,可以从事具体的分工种的施工管理(比如只管钢筋工或者木工)、测量放线、施工预算、施工试验等具体的工作。尽管这些专业课程可以做得像机电类专业一样的“工学结合”,但是还是属于施工管理的范畴。这些工作是和工人的工作不同的。同样是从事测量工作,放线工和测量员的素质是完全不同的,放线工只要有技能就行,测量员必须懂得测量学理论。测量工遇到了问题可以找测量员解决,而测量员就应该具有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如果测量员没有测量学的理论支持,就无法胜任工作。然而,测量学的理论多是以误差理论和数学知识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数学的基础和误差理论,也就没有了测量学。高职土建类专业课程中如果没有这些理论,培养出来的只是测量工。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对施工员这样的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的要求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扎实深厚的数学和力学知识。施工工艺越来越复杂,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下,深基坑、大体积砼结构、高大模板工程,钢结构的吊装等,一般都要有比较深的数学、力学知识,才能对施工工艺中的一些参数进行分析判断,以决定最终采用的施工方法和控制措施。所以,高职土建类院校的课程设置,不能削弱对数学和力学的教学要求,而是要加强,要加强到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现在有的土建类高职院校的所谓改革,一味削减数学、力学课程,重点强化工艺课程,这种做法长期下去会严重束缚学生的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提到的数学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内容,力学不但包括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还要包括弹性力学。这些知识对能力的形成起铺垫作用。

第二,施工工艺的应用能力。土建类高职应给学生提供较为完整的施工工艺的训练。这些施工工艺包括土方与地基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预算、工程测量等。要求学生应该初步掌握这些施工工艺,但不是灵活应用,因为在学校里面无论如何也是培养不出来可以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施工员的,灵活应用这些知识,需要在施工实践中多年的积累。

第三,施工过程的管理能力。土建类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针对岗位的过程模拟训练或实训。这些模拟的或顶岗的过程应该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技术交底的编制、安全交底的编制、施工日记的记录、施工记录的填写记录、施工试验记录、质量验收记录等。

第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表现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写上,而且表现在各种施工记录的填写上。特别是,许多毕业生毕业后在申报科技奖、工法、优秀论文、优秀施工方案时表现出的语言功底很差,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明白什么是关键词,搞不懂什么是是科学领域,甚至是一些著名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也会弄错。所以,土建类高职院校应该开设语言课、写作课和文献检索课,这是弥补这方面缺憾的重要措施。

根据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到下图这样一个知识的层次结构。这个结构中位于低层的是基础类的课程,如数学、力学、语言和计算机;往上是专业基础类的课程,如建筑结构和专业施工工艺。这两部分是属于学科性的课程,前人已经总结了上百年,没有找到好的教学方式,我们这些人,估计也不会发现什么简便的方法。所以,建议土建类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时不要轻易变动这类学科课程。然而,施工现场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课程,比如施工方案、技术交底等,实际操作的课程,目前正是土建类高职的弱项,也是可以取得突破的方向,土建类高职应该在了解行业、地方和企业特点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以期学生毕业后可以利用这部分知识对接企业,对接行业。

前面说了许多的课程,有的教师会说“我们的学生自身的素质接受不了这些知识…..”也就是学苗不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采用“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方法,强化练习和训练。其实若干年前,中国女排拿不到世界冠军,有人就找了很多原因,什么人种啊!饮食啊!生活习惯啊!但是,袁伟民没有信这个邪,他坚持“两严三从一大”(就是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大运动量训练)训练,终于将中国女排送上了国际冠军的领奖台。同样对高职学生也要强化类似的训练,就是该像袁伟民训练女排一样,多作业、多练习、反复提问,促进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样有了合理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训练,相信高职学生就业后的竞争会迅速增强,甚至赶超本科院校。

综上所述,土建类专业应该着重学生的基础培养,拓宽学生发展的基石,同时,专业类的课程应当面向工作岗位进行训练,这样的的培养模式既可以打造学生发展的潜力,又能及时对接社会。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

第4篇

一、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

准确进行岗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职业能力要求是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方向、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我校对中专生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1.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即一线的管理者和劳动者。2.以能力为本位,贯彻“够用为度,按需施教”的原则,不再追求各个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继续进修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现阶段市场需求,工民建专业主要培养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其覆盖的职业岗位有材料试验工、木工、砖瓦工、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油漆工、防水工、测量放线工、架子工等职业操作岗位的工作和施工员、预算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工程监理等基层管理岗位的工作。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突出中专生岗位能力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我校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适时调整选用新教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适时选用国家版新教材。同时,注重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讲义等。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2002、2003级中专生选用了国家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新教材。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2+1”分段模块教学模式。将三年教学分为两段,前两年左右为公共教学阶段,完成文化基础、公共专业课及基本专业技能训练,最后一年左右的时间全部为实践教学阶段,按专门化方向分流,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强化训练。既可以按单一岗位形成不同专门化方向,也可由两个或几个岗位组合专门化方向。

3.全面推行“两证一书”毕业标准。“两证一书”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衡量学生掌握本专业基本技能的重要标志。将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纳入培养计划之中,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及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两种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我校学生在毕业时要求既能达到中等学校学历教育水平,又能达到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同时还要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4.按能力本位要求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按能力本位要求,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设置,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各专门化方向相同和不同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构建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时,体现职业教育既是学历教育又是就业前培训的思想,突出职业能力训练,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化课程。

5.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我校工民建专业的教学内容改变了传统的以《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理论教学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筑施工》课程为核心展开教学,增加《建筑施工》课程课时量,同时将近年来在建筑施工中普遍运用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措施、采用的新型材料和高效设备等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工程监理方面、工程质量检验方法等课程,使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教师要努力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从而适应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尤其要增加与施工技术相关内容的信息量,通过观摩录像及多媒体教学片,了解各种建筑施工的基本工艺技术和现场管理方法,为实训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我校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工作。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推进专业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我校着重做好领导班子、教师及教学工作人员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全校上下加强宣传、统一认识,充分认识到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突出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业率才能相应提高,也才能带动学校竞争能力、办学能力的提高,树立学校品牌,把学校做大做强。

2.注重加强教师培训,适应强化岗位能力培养的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我校不断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