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00:09: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上册语文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员个案:女孩,各科成绩在60-70分左右,对作业比较马虎,家长监督力量比较弱
寒假整体家庭辅导计划:对三年级上册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对三年级下册内容进行初步的预习,但是以复习巩固为主。
语文(苏教版):共24课,8个单元
计划:1、每天进行2课的复习,将这两课课文的生字会拼音会写字、课后的读读写写做到会写字会,家长要做听写,全部听写,听写一次后有错误,需要将错误让学员进行改正后,再进行抽查,音、字、词是基本功,将这些变成习惯可以带动学员以后的语文学习,注意:进行完当天的听写抽查,还要对前一天的字词也做抽查。
2、每2天布置一片日记,日记的字数要在100字以上,家长要对日记要进行点评和修改,不需要多专业,只要通顺就好,这项可以和学员学校的作业结合起来进行。注意:字数要求一定不能马虎,最好能让学员在日记中将学过的词或者见过的其他习作上比较好的词语进行套用。
3、一周需要做3篇阅读理解,时间可以由家长自己进行安排,家长要对学员所做的题与答案比对,然后给学员解释错误的原因。注意:阅读理解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资料家长要自己准备,可以在网上找资料,也可以用学员使用过的资料,但不管怎样,资料以正规的题目形式呈现给学员。
4、每单元结束一定要进行单元的测试,全课本结束要进行其中、期末的测试对学员进行检验。
语文(人教版):共10单元
每单元使用复习时间的划分为:1单元(2t)2单元(1t)3单元(3t)4单元(2t)
5单元(1t)6单元(4t)7单元(2t)8单元+9单元(1t)10单元(2t)注:t=天
计划:按照上面的计划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要求以做题的形式进行检查,语文不同语文,所以,家长要做的是自己选择好三年级上册的练习册进行辅导,可以自己购买,也可使用学员已经用过的,最好是跟章节的那种,这样复习起来会更加的细致。
【注】1、小学教材全解是一本很好的能帮助家长辅导孩子的教学用书,希望家长可以购买并且按照上面的要求对学员进行要求和辅导。语文语文均有。
2、对于每章节复习完毕一定要对学员有肯定,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学生更为甚至,我们不能以大人的思维去定位小学生的思维,这点希望家长能切忌,所有的知识点重复告知,重复用之,一定会见到效果。
3、自己的孩子不能指望别人去将她变优秀,家长绝对是第一位导师,所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不能放弃自己的孩子绝对不能听之任之的任由孩子发展。
一、综合性学习中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标准化的学习,它是一种比较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创造性学习活动。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式等,但是,这并不是等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全盘负责,学生喜欢怎样做就怎样做。特别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上中年级、辨别、组织、自控等方面都不成熟,而且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和内容要紧紧围绕着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展开,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作为教师,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了解家乡的环境”,有的教师布置了内容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有的教师在教材提供给学生调查的参考问题上花力气。结果两者的结果都不尽人意。其实,教师的指导功夫应花在以下方面:(1)指导学生做活动计划;(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查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3)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4)组织学生评价调查结果的展示方式与内容。通过这样的指导,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筛选、整理信息,发展语言等方面的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全体学生参与
综合性学习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小集体取得的成果,而忽视了每个学生是否参与创造成果的过程。这就很容易导致个别的优生或善于表现自己的学生用自己的结果来代替了其他同学的结果,从而忽视了合作的成果。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它不应让小组内的极个别学生代表全体学生的活动和结果。因此,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的人数不宜太多,如果学生愿意的话,尽量控制在4~6人一组,以增加学生参与、表达的机会;(2)小组内各成员的学习程度、能力水平尽量相当,以利于他们合作与竞争;(3)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动性;(4)学习成果的展示尽量增加形式和让学生分工或分阶段汇报,让尽量多的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三、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因人因地制宜
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意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少教师反映,综合性学习花的时间、精力太多,弄得大家疲惫不堪,有时还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学习效果有的不到保证。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仍抱着唯教材是举的观念,不把教材提到的内容做完就不放心。实际上,教材在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安排上大多是一个话题,给予教师与学生很大的空间,当中提到的内容只是一种提示,因此,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以及当地教学资源的情况选择内容,选择范围。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次综合性学习,教材提供的范围非常宽泛,可以是民间的工艺、可以是民族的艺术,也可以是民间的风俗习惯,在活动内容选取上,教师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其中的一项,甚至只了解当地的一个民俗节日,一种民间工艺也可以。二是过分追求、模仿所谓新颖形式,而忽视训练的效果。这些形式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繁杂、重复、超出学生实际能力、超出当地教学资源实际等问题,很容易造成时间、精力花去了,效果出不来的情况。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住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活用教材,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学习的效果出发。
四、综合性学习应强调过程性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的理念,不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和能力。因此,它富有课程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更多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一个评价,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也应该是多样的,它应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准备、组织、合作、展示、创新等。评价的形式应该是立体的,可以是成长袋中的一项内容,可以是评语、可以是等级,可以是分数;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家长的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是教师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主体性、全面的,评价时要关注学生个体的起点基础、学习条件、努力程度,要考虑学生的变化与进步,以鼓励为出发点,以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这样,每一个学生才更容易看到到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学生自我动手
法制教育进学校,法制教育进课堂,这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国家明确提出的教育任务。法制教育要从小学生抓起,而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法制教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法制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一、在新课导入中创设情境渗透法制教育
新课导入在一节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在课的开始适当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美丽的小路》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讨论:我们的校园美丽吗?我为校园“美容”做了那些事?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汇报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培养保持身边的环境的习惯,相机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个别具体的内容学习,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又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导入部分介绍:“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500多万年,如今许多种类濒临灭绝。”导入结束后,教师可以相机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鲸,保护鲸的情感,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也得到极大的增强。
二、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时渗透法制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配有美丽的插图。透过课文中趣味的图画,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想象以及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法制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三年级上册)中,教师在教学本课之前可以向学生观察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背景、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维护著作权方面的法制观念。
二、在学习课文内容中的重点词句来渗透法制教育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学三年级下册)中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重点句:“什么都没有——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的含义时,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师生共同讨论后师向学生抛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教师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师生条例》的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开垦、毁林采种和违反操作技术规程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及过度修枝的毁林行为”;第二十九条中的“采伐森林、林木作为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的内容学习,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增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钓鱼的启示》一文中,讲述了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没有到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后来在他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作者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他父亲话语的含义,使学生从中受到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品德。
三、在教学拓展延伸训练中渗透法制教育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语文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认知生活,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而法治教育其实就是指导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人的。它只有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教育本身所可能产生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还要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法制教育。在学生学完《掌声》(三年级上册)后,学生了解了两次掌声的含义后,教师将课文与生活联系起来设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残疾人需要关心与鼓励?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残疾人怎么办?残疾人和其他的公民是否具有平等的权力?”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后,教师相机引导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尊重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从而激发学生对残疾人的关爱。
总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将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因此,加强小学生法制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我们不光是使学生学到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们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安排值日轮值表并制定制定值日小组长
2.定期更换黑板报
3、每日填写班级日志,出席表
4、巧妙的利用墙报,鼓励学生争先
5、抓住时机(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为本学期在陈埭镇召开的“特辅班研讨会”做准备。
7、协助龙林小学编写并出版《特辅教苑》的杂志
8、参加晋江市特殊学校承办的助残日活动
9、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10、收集有关学习困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学生。
11、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
12、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到附近工厂学习技能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
13、与普通小学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做好助残辅弱工作
二、教学工作
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以单元化的方式自编课程及教材
语文:
对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状态,力求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缺陷补偿,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主要是对全体学生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拿出一半课时用来进行常用字的教学,根据汉字要求的1000多个常用字,教师根据难以程度进行自行调整,并自编简单的教材,主要是对字进行加工,组词,撰写一小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语文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组词造句,多音字、形近字等还有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另一半课时继续进行北师大教材的教学,教师选取一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中重度学生继续按照上学期的教学,集合图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字进行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社会常识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具体各年段安排如下:
汉钊继续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的课程,本学期主要是尽快完成下学期课程并进行小学语文阶段系统的复习,主要还是对其阅读,写作的训练。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学习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上所说教师有选择的选择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
洪均金在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按照普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缩小一定难度。
雷兵志铭在完成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下去教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其常用字的教学。
数学
本学期都采用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安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安排情况还是按照上学期的计划。
3.其他课程的安排详见个别教育计划
4.康复课
康复课作为重点之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缺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的提出问题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康复学上的原理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并不断的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家校联系
1、期初进行全面的家访,了解学生寒假在家的表现情况并把本学期的计划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1
2.不定期的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把学校活动或者班级活动告知家长,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3、个别学生通过家长练习本与家长每天保持联系,与家长配合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
4、期末和家长进行详细的面谈。
四、课外活动
1、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2、制作手工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
3、与爱心小队开展一对一的互助活动
4、编排助残日活动的节目
5、班级不定期的进行各种比赛(手工、唱歌、讲故事、词语接龙、查字典、朗诵等)
五、班级教研
1、对班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进行研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2、收集资料,并协助出版研讨会的刊物
3、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非常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纵观当前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情况,停留于表面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有些教师认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综合性学习的效果无从考查,不够重视。二是有些教师虽然懂得语文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但在教学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以供参考,于是干脆来个“包办代替”———所有的活动过程由教师设计好,学生象征性地照着做一做。三是确定了学习主题,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搞,“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试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堂指导策略。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指导策略
(一)适时布置学习任务,确保活动有条不紊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教学经历:当教学进度到了综合性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提前布置学生准备,缺少学习主题或内容;当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却又因为要赶教学进度,只好在学生兴致勃勃之际草草收场。其实,教师在新学期拿到教材后,首先要了解本学期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根据目标与内容备课,拟定活动的方式方法,逐步布置任务。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准备工作在开学之初就要策划好。例如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在开学之初,我就给学生布置了活动的第一项任务:让学生利用本学期节假日外出游玩的机会留心观察,把有特点的汉字拍下来,以便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与大家分享。等到该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展时,学生们展示了积累的、丰富的学习素材:有的是博物馆中展览的文献上的汉字,有的是石碑上刻的碑文,还有的是古建筑上挂的匾额……因为学生年龄小,如果一次性布置太多的任务,学生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贪多嚼不烂的现象,因此布置任务必须分梯度逐步进行。这样,开展活动才能有条不紊。
(二)适时指导探究方法,提高活动效率
一项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大致要经历“确定学习主题制定学习方案开展学习活动成果呈现和拓展”四个阶段。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实践经验不足,又受知识储备的限制,在主题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如怎样制定活动计划,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如三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家乡环境”这个主题,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课上,我布置各小组按制订好的计划表开展探究活动。但是,在检查“探究增江河环境”这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时,发现所有的资料是从网上下载的。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们进行引导:“孩子们,你们知道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句格言吗?‘我听见了就忘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这样,要亲身参与实践。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做呢?”他们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在下一次的小组交流课上,我发现这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与上一次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有的说:“周末,我去增江河边采访那些正在健身的爷爷奶奶,知道了现在的增江河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把采访过程全记录了……”有的接着说:“周末,我和爸爸沿着增江河两岸骑自行车,发现有不少垃圾……”听后,我心里暗喜,这群学生终于懂得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贯穿着“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学生不仅收获了环保方面的知识,还在活动中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适时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据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参与评价,建立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以此达到促使学生发展的目的。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乡民、对长辈以及家长进行采访,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我们及时组织了“中国传统文化”探究活动汇报课。由于各个小组探究的内容不同,活动方式也不一样,各个小组使出浑身解数,进行学习成果汇报:有的以写文章的方式赞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的采用摄影作品的形式展示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有的把探究成果做成精美的手抄报,还有的学生现场教大家学唱客家山歌等。在汇报过程中,看到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倾注了这么高的热情,我时而报以一个满意的微笑、时而投以信任的目光、时而做出一个亲切的手势,还不时说上一两句赞扬的话,对学生的言行做出及时评价,学生受到鼓舞。各小组汇报完,我紧接着问“:哪一个小组的汇报最吸引你?”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发言,有的说:“探究传统节日小组介绍的内容太精彩了,声音响亮,演示文稿制作得很精美,听了你们的介绍,我对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来历及传说更了解了。”有的说:“听了客家山歌探究小组唱的山歌,我更爱我们的家乡话了,为自己是客家人感到自豪。”……课堂上,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相互评价,一句句真诚的评价,给予各小组极大的鼓励。在活动结束后,我还把同学们的优秀文章、优秀的摄影作品和精美的手抄报等在班上进行展示。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更深、更远,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与他人分享成果的乐趣,能激励学生更好地、更自信地开展活动。课堂上,教师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并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适时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外每次开展综合性学习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如:通过本次活动,你学会了什么?哪些方面自己做得不足等。
三、总结
一、用心观察积累素材
三年级学生一遇到作文,往往会苦恼写什么,大多学生不懂得抽象的“有意义、幸福的事”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为解决这个瓶颈,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特别要求他们关注细节,注意其中的环节、动作的连续性,观察后在脑子里过一下“电影”,形成一个个“画面”,使之“定格”,然后指导学生按写画方法记录下来。“留心观察,关注细节,熟记在心,及时动手”是我归纳给学生的“口诀”。我告诉学生,凡觉得感兴趣、有味道的事是就一定有意义,一发现就及时写下来,一个画面就成一个片段,积累了就是很好的写作素材。为使学生学会观察,我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观察,鼓励学生在家庭、外出活动时随时观察。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为自己的习作提供精彩的内容。一次植物园秋游后的周记,使我兴奋不已。一位学生把情侣树写活了:“一左一右的两棵树,耐不住心里的那份冲动,似乎急于挣脱底下的那份束缚,想尽一切地要靠近、要诉说……”一位学生记录游戏:“你看,照片上定格住的那个动作正是宇杰表演的肚皮舞。瞧,屁股扭得好夸张啊,肚子顶得那么大,那肚脐还会随着音乐一动一动的,真可爱。我想如在那肚子上面画个大大的笑脸肯定会更精彩。”
二、训练说话完善细节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是在前面积累了相当量的词语,不断进行说话、造句,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训练的基础上起步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安排习作教学时采用先说后写,先片段后成文的方法,非常科学。进行口语交际,其意义在于训练说话,培养学生大胆表达,互相倾听,互相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细节补充完整,将事情说全面。口语交际完成后,及时将所说的成果记录下来,形成书面作文。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习作前,我组织学生将自己课余有趣的生活讲给班上的同学听,这下子学生兴趣来了,热情高涨。踢毽子、打羽毛球、种花种菜、养鱼、学画画……争着举手发言。开始三五句话,经过不断引导,不断补充,终于把一件事说完整。这次训练用了五节课,同学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敢说的开始动口了,能说的开始重视细节了。我还把学生说的内容录下来,过后放给他们听,让他们选喜欢的内容记录下来,成为三年级首篇习作。这精心筹划的第一次,使得我的作文起步教学迈开坚实的第一步。
三、功于片段循序渐进
作文起步时,一下子要求成篇,讲究立意,讲究谋篇布局,其结果只能是吓怕学生。这个阶段是比较适宜让学生写好片段的。用几句话把一件事情、一个场景、一个动作、一个形体写具体就很好了。加工好“零件”,以后的“组装”就容易了。训练片段写作需要分类进行,如写景、记事、写人、观察动物、描写植物等,根据描写对象的特点,逐项训练。要制订计划,长期坚持,如每周写两段。可以在组织活动后写,模仿课文写法写,在家观察后写。在指导片段写作时,我采用“先规矩后方圆”的办法:先设定片段写作的“角度”,让学生思考后“填空”;先筑“骨架”,后填“肌肉”;让学生先懂“路数”后自己“辟路”。在熟悉怎么写后再放手让学生写作。
四、读写结合先扶后放
三年级习作教学要注意与阅读教学结合,重视平时优美词语的积累,适当训练学生模仿课文写法写作。在教学中我努力克服阅读和作文两张皮的缺陷,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精彩片段,体会课文的精到之处,努力让学生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场景。要求学生及时摘抄优美词语,适时让学生模仿用词造句,模仿课文表达方式进行口头作文,布置仿写习作。在指导作文时经常引用读过的课文让学生借鉴。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全文五段都用“秋天的雨”开头,响亮、整齐,用词准确鲜亮,情感丰富,把秋雨之后带来的天气凉意、色彩缤纷、果香阵阵、季节转换等写绝了。很有利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模仿,帮助他们克服找不到角度,写不出特点,不知道怎样写具体,找不到好词好句的困难。
五、讲求方式多方激励
婴儿初学走路,母亲从来不会因为孩子走路难看而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不稳和跌倒而禁止孩子走路,相反,是在不断的肯定、鼓励中完成孩子学步的过程。同理,老师不能因为初学写作的学生作品粗糙、空洞、凌乱而轻易否定学生。抡起“大棒”,一顿恶打,其结果只能使学生从此怕作文。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妥善批改。教者在批改学生习作时一定要有宽容、鼓励的心态,不随意限制,不随意否定,尽可能寻找学生习作中有用、合理的部分,耐心引导。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意,不吝惜画波浪线,多表扬妥提建议,不粗暴否定学生,注意引导学生在写具体上下工夫。遇到特别差的作文,采用面批形式,耐心和学生探讨、沟通,等学生有所悟时再让学生写。成功的体验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敢给高分。不能以成人眼光看初学作文者,要定位在初学这个基点上,努力寻找学生习作的亮点,本着能高就高的原则,尽可能给高分。我在给学生作文打分时基本上以80为基础分,有的同学写得好的甚至可以拿到120分(20分特别奖励分)的。这样无形中就让学生觉得他的作文写得特别棒,特别高兴,时间久了就有了兴趣,有了自信,写起作文来就有干劲。
【关键词】 作文;教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作文教学方法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如今的作文教学,总的来说就是老师叫写,学生不得不写;老师出题,学生必须按题;内容表面可由学生畅所欲言,实际不让超乎老师想象;修改、评议环节全权交给老师,老师的话变成了圣旨。如此的作文教学,学生也一无所获,即便是班上有一两名文章写作稍微出色的同学,也不过是能在作文学习上喜欢动脑、能举一反三的罢了。
新大纲及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中脱颖而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也必须让学生从被动作文转变为自主作文,让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己作文,亲自尝试,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又可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应用自主作文教学,关键是要在命题上变老师命题为学生自主命题;在写作内容上变教师辅导为学生自能写作;在作文修改上变老师帮助修改为学生主动修改,同桌及小组内互相修改或共同批改;变教师评议或讲评为学生之间互相赏析,师生共同点评。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命题
学生自主命题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自尝试习作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不论学生命的是什么题目,教师均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与鼓励,只有如此,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各单元的习作要求和训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主命题。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它主要是训练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通过人物做的事情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如此的作文教学,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给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思想品质,学生经过反复审题及认真筛选后自主命题为:《我的老师》、《我的奶奶》、《不听妈妈话的爸爸》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面自主命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题目,例如:一次街道义务劳动中,小明同学为了清除路旁垃圾桶上污垢,弄得满脸脏兮兮的,其他同学见到此情此景,也纷纷投入到义务劳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可因势利导,以赞扬义务劳动中的典型人物为题材,学生便可以自主命题为《“小花猫”》《他高兴的笑了》等。诸如此类的学生自主命题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命题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习作
自主习作是自主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确定中心、选择写作材料,让构思的全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弄清写什么、怎么写?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等。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具体地采用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指导、重点引导等教学方法,重点是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中,事先可安排同学们观察课余都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或者请同学、老师一起参加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后进行口语交际并尝试说文。学生亲生实践、身临其境,所以写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能做到有条有理、中心突出,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同学还想象并写出了同学们课余活动的心理,既达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改变了学生作文重书面语言、轻口头表达的弊端,使学生想象、观察、表达等自主写作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再次,要让学生自主修改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自主修改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在自主习作的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逐词逐句的修改写作,然后同桌、小组间互相修改、讨论。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类,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学生自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认真思考、认真评议,好的习作好在什么地方?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又有哪些地方不足?差的差在何处等。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修改习作的方面。如此反复的训练学生自主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长进。
最后,要让学生参与自主评议
一、让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在制定微课教学目标时,要根据这样一个原则:“具体而微”。即制定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教师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目标测量等。如制定《雷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的生字教学微课目标为:1.识记生字的字形,读准生字的字音;2.让生字回到词语里,读准词语,并能用生词造句;3.让词语回到句子里,理解词语的运用,有感情地读出句子的韵味;4.正确、端正地书写生字、生词。
二、分析与重组教学内容
在当前教育教学条件下,微课更多体现的是现实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达成教学目标的需求,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承担课题引入、内容讲述、过程演示、巩固练习等不同的角色,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注重微课与现实课堂教学的整合。在微课设计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学习主题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合乎学科思维逻辑的内容体系的分析与重组,在注重把握教学结构的同时,更多地关注那些适合通过讲授完成的教学内容,如介绍一位名人、讲述一段故事、分析一个问题等,而对于那些需要学生适时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作为微课程的主要内容。在设计《三个儿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这一课时,可以把课文内容、人物对话、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等内容进行微化处理,设计成微课,也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展示“孝敬父母”这个主题。
三、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微课细化到了知识点和具体到某一教学环节,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资源库索引。制作一个好的微课课件,不仅需要对所教的教学内容熟悉,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1.找准“动”点,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声音、色彩、图像、动画等各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利用其视听、时空、动态优势,通过创设情境,将静止、抽象的书面文字变为活泼、具体、有血有肉的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认知体验,产生情感,构建多元、多维、多角度的教学模式。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认字识词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单纯地出示生字生词让学生读,则显得非常单调乏味,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荷叶圆圆》(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让课文中的主人公青蛙边蹦边说:“小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小青蛙,我有几个词语不认识,想请你帮帮我,行吗?我会请你去听听池塘边有哪些故事。”动态的画面与有趣的问题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凸显“说”点,培养复述能力。如教学《捞铁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微课内容是组织学生有条理地复述捞铁牛中的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老师精心设计了捞铁牛过程的动画课件,边点击“并船搭架”“船装河沙”“潜水摸牛”等环节,边让学生跟着动画的演示来复述课文。通过一遍遍的演示,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复述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切入“想”点,拓展学生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中人物的生活背景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相差甚远,而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就能给学生添上一对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想象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落实“写”点,提高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写”。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写”点,让学生进入自由运用的广阔天地,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坐井观天》(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课的拓展环节,可以在总结全文后出示一道小练笔题: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什么?请你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的情景编成一个小故事。并通过出示“美丽大世界”的动画,让学生结合画面发挥想象,既提高教学的效率,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让课堂教学扎实有效。
四、把微练习落到实处
练习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因此,教师设计练习,要让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使每个学生都爱上练习。
1.紧扣教学目标。微课课堂作业设计要紧扣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思考作业题背后的“含金量”,通过练习,或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或加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理解,或有助于学生把握关键性词句的能力,或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或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综合归纳能力的发展等。并让学生明确自己通过练习所要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2.把握文本特点。“高效课堂”要想“高效”,必须功在课前。微课练习设计应建立在教师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只有深入、细致、创造性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作业练习,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才有可能“效”在课中。
3.体现以生为本。语文微课练习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习得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五、微反思为微课质量“保驾护航”
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不断提高教师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的过程。要想让教学反思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强化反思意识,明确反思内容,掌握反思方法,养成反思习惯。微反思一是对课堂教学行为做出技术分析,如教学中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师生关系的处理是否符合主体性原则等;二是对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小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学会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结果,用辩证的眼光看失误的问题,让教学实践更加合理,更加优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微点评打开学生“乐学之门”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老师经常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如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如学生读完课文,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佩服你读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名播音员!”……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会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会不激动呢?在评价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能与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共振,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参与到学习中。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对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学习策略;农村学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93-01
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重要指标。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相互讨论中友好相处,拓展思维,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学习他人长处,弥补个人不足,提高语文学习成绩,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贴合生活的教学情境,营造愉悦的合作氛围
受教学环境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的一些学生羞于在师生面前表达自我。对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一改先前被动学习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并调动他们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交流互动,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这篇课文时,考虑到文章的描述对象“蜻蜓”在农村较为常见,学生会对蜻蜓有比较深的认识,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组2~3人,让他们讨论关于蜻蜓的话题,比如样貌、生存特征、生存季节、食物种类及自己捕蜻蜓经历等。学生很快进入积极的讨论状态,有学生说蜻蜓有一个大大的头、两对翅膀,身子长长的;有学生说自己曾将蜻蜓捕捉后放在自家的蚊帐中,让它吃蚊子。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积极合作,相互沟通,主动表现自己,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把教学融入合作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参与游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难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有计划、有组织地将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形成语文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真正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写景文章,介绍了我国的著名景点九寨沟,文章中应用了大量优美的写景词语,非常值得学生学习。在教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按照作者描写的地点来相应地描述其景色特点,再让相邻而坐的学生分M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之后教师再进行讲解,给出正确答案。然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开展“你提问题我回答”的游戏,两组学生互相提出关于《九寨沟》内容的问题。每次回答正确的小组计1分,错误不计分,5分钟问答时间内得分最高的一组获胜。这种游戏式合作学习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积极表现,会与其他同学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强化学生的讨论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推行合作学习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切合教学内容,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强化学生讨论意识、提高学生思维深度与合作能力的效果,使得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口号,要能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提升能力。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与信任》这篇课文时,教师要着重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诚实和信任的重要性,使学生能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懂得诚实做人、宽容待人、诚信待人,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有效提升。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第一,为什么会发生交通事故?第二,“我”留下的字条上有什么内容?第三,如果你是小红车(被撞车)的主人,看到字条会怎么做?因受课文描述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出现定式倾向,特别是回答第三个具有自由发挥空间的问题时,学生们纷纷表示会像小红车主人那样打电话给撞车人表示自己的感谢,不追究任何责任,并表示人和人之间要多一些诚实与信任。面对这固定思维模式的答案,教师反问学生:“同学们,假如我们的车子被他人碰撞,我们可以在要求他人正当赔偿的基础上再表示感谢吗?”当时班级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开始有学生响应:“可以,这是我们的权利,我们可以要求赔偿,也可以不要求赔偿。”教师可以对这一回答给予肯定,强调要求对方赔偿是我们的权利。在这样的引导之后,学生们打开思维的闸门,纷纷表达个人观点。有学生表示要求赔偿,但不会要求全额赔偿,因为当时天气恶劣,撞车人并非有意为之;有学生表示会追究责任,但会和撞车人见面进行沟通,希望能成为朋友。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我们应该学习主人公诚信待人、不逃避责任的精神,也应该学习小红车主人的大度与宽容。另外,处理生活事务时,我们在给予他人尊重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善于行使自己的权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农村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身心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简介:顾金花(1993-),女,江苏南通人,二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家发.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作铺垫
教师要有观察的眼睛,发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寓思想教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例如,五年级教材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一文要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品德。结合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s一课,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通过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classroom的学习,教育学生从小爱护班级,爱护集体,从而爱国家。通过Meet my family 一课的学习,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孝敬老人,关爱家长,爱家感恩的情感。我们还利用教材里许多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和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注意礼节,尊重别人,与人为善,有关爱护环境的课文类型等等,一课一课的教学,点点滴滴的渗透,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创设情境和语境,通过活动育人
教师作为现代教育者,要经常利用情景和设置情境进行教学,要跳出课本里的框框条条,从自己的身边出发,在生活中找教材、寻知识,从而活化教学内容,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如教对话时,可创设情景或通过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让学生听音、模仿、跟读表演,以活动开辟交际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小学英语教学,应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和语境。正如我们所研究的市、县级课题――《游戏在英语小班化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中我可以采用双人、小组等比赛游戏活动方式,在小班化创设的情境和语境中既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强的心理,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材料,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这样学生不仅活学活用了知识,通过体验还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在班内开展英语德育格言背诵会,英语小故事能手等活动,举行“生活中的英语”手抄报评比活动”。进而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Happy English you and me”英语活动,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创新,大胆展示。我们在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在育人,希望在外语课堂中点点滴滴渗透。
三、搭建平台,在实践中成长
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来到中国历史久远,同时也是一个自我成长的契机,梦想外企,出国深造,当然人各有志。小学生的理想远大,当学会dream(梦想)时,他也曾激动,心潮澎湃,诉说着自己的梦想,teacher(教师)、doctor(医生)、clerk(职员)、driver(司机)等,作为教师可以搭建各式各样的平台,让他们梦想成真。
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而交际活动就是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模拟运用。在英语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搭建各式各样的平台,做好导演。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完讲解后,再根据所讲内容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台兴致勃勃地表演,自由发挥。让同一内容出现几个趣味不同的“小品”。他们表演不同的角色,分布在不同的场合。如:在学校里、在家里、在动物园等,各种情景也不一样。当所学知识浅显易懂时,教师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学生换位为“小老师”,主导课堂,组织课堂,在共同参与的形式下深刻体会。采用这种模拟情景的方法,就是运用以境生情的机制来沟通认知与情感的联系,通过创设情景来促进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情境气氛的感染,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在语言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在生活中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实践基础。另外,作为教师要有计划、阶段性地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可以结合节日计划开展“母亲节” “教师节” “国庆节”等的专题活动,进行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发挥,秉着处处渗透“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的精髓,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四、扎实学习英语文明语,提高自身内涵和修养
首先,小学英语的语句多是日常用语、文明礼貌用语、日常问候语较多,也比较容易上口。比如,Thank you! Excuse me! 等。让学生在操练中学会礼貌,学会与人相处。
其次,结合具体语境和相应的语句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如,What time is it? It’s…的句型操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合理安排时间,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再如,Can I help you? 教育学生别人遇到困难时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们,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学习,争做文明小公民,提高自身内涵。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遵循这一要求。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维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逻辑水平,这些都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手段。小学语文教育者应该努力规避阅读教学走形式、低效率的弊病,使阅读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以往的阅读课上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字词与语法方面,不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思想情感,使学生很难对阅读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应该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准备相关素材,为他们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感受更加直观,从而提高阅读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册《春雨的色彩》这篇文章,教师要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问题,准备一些春雨及雨中景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春雨飘洒、万物萌动的情境,或者下雨时带领学生一起看雨,增加学生的体验。这样,学生将对雨中万物的色彩产生形象的认识,更有兴趣品读文章中的描写内容,理解层次会随着情境的创设而提升,从而起到强化阅读效果的作用。
二、通过文章诵读培养学生阅读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情感较为真挚丰富,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文章诵读时,要让学生深刻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质量。一方面,教师进行朗读示范,教师对文章的情感分析比较透彻,朗读时就要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教师朗读时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语调、情绪的把握,还要注重阅读技巧的传授。例如,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要通过对语调和情绪的把控表达对伟人的崇敬,充分展现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激起学生对伟人的热爱之心。在这样的情绪感染下,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自主朗读,找出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反复诵读,并对文中的美妙之处仔细品味。
三、利用课堂提问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减少学生对固定答案的依赖,在阅读中必须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利用好课堂提问这一有效工具。例如,二年级上册的文章《植物妈妈有办法》,文章语言生动活泼,且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兴趣,进行创新思维的拓展。如让学生通过阅读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描绘苍耳的外形,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描述植物形态。再留下课后问题:除了文中的植物外,还有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兴趣高涨,通过资料查找、寻求家长帮助等方式获得了答案,如松子是靠小松鼠储存粮食进行种子传播的,柳树则是靠柳絮飞扬传播种子的,等等。应用提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思维更加活跃,想象能力得到锻炼,继而更愿意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体会到思考的乐趣。
四、提倡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进行探究
阅读教育要注意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些理解起来并不困难的文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有了基本理解,教师可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内讨论,彼此交流阅读体会,对不解的地方进行探讨,共同找出文中最有阅读价值的段落,最后进行全班范围内的交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注意适时引导,防止学生思维出现偏差。以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这篇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小组交流阅读体验。有的学生表达出对主人公阮恒的尊敬,有的学生则体会到友情的可贵,有的学生立志要以阮恒为榜样,尽全力帮助他人。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情感得到升华,从合作探究性学习中体会到自读自悟的乐趣,进而更加自主地开展阅读活动。
五、重视课外阅读,强化课堂阅读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阅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起到巩固课堂阅读知识的作用。教师要正视语文教材文章数量有限的问题,学生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辅助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为了强化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例如,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年龄段和理解水平的阅读素材,如彩绘版《我看见的世界》、注音版《八十天环球旅行》、少儿彩图注音版《秘密花园》等并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使阅读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实现课外阅读计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以书写读后感的形式表达阅读感受。还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时间,做好学习时间表的规划。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接触到的阅读素材更加丰富多彩,对阅读的兴趣和体验感随之提高。学生会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从而强化了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作用不言自明,教育者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有效性的方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已经逐渐展露良好的发展态势。教师要顺应趋势,利用好兴趣激励法、课堂提问教学法、拓展课外阅读法等全面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课的功效。
参考文献:
[1]贾玲.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7).
[2]任丽艳.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4).
人的认知,是对客观事物的序列反映过程。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教学大纲也正是遵从这个规律分不同学段对小学生的写作训练设计了由“遣词造句——看图写话——片段练习——半自主习作——独立习作”这样一个序列化蓝图,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出了宏观指导。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时,各种不同的文体、题材也有其训练的序列,写景习作一般要经过“观察积累——加工整理——外化成文”这样的一个由外到内再到外的三重转换过程。教师要以这种科学规律作为指导,有计划、有策略地设计习作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夯实语言表达基础。
一、多方式常积累,备图备文见识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指的是素材。首先,写作者需要丰富的见闻作为激感的触发器和承载情感的载体,这一点可以归结为生活阅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少,积累素材的意识比较淡薄,因此,习作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素材库。其次,写作者需要丰富的语言积淀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旺盛时期,但是积累语言的方法需要教师引导。
实践中,素材积累的方法众多,但是兴趣是学生长久坚持的动力。一方面,教师要采取拍照、记录等常用的方法激活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意识,让学生以图册、札记等形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作为分享和交流的材料。另一方面,教师要激发学生分类摘抄和背诵的兴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范式,为进一步仿照和创造美的语言铺就道路。
举例来说,景观在生活中处处存在,不是只有景区的景点才是景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角,记录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当然,如果有机会出游,多拍些不同景点的照片并及时地给照片配上文字注释也是记录生活的有效方法。对于阅读,我们要分类对待,要从语言的表达技法等方面多多积累。此外,很多地方性报刊和书籍中也有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精彩文章,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寻找观察的角度和感悟的途径。在阅读中积累、模仿、创造,达到一定程度,生活素材和文学素材才能自然融合,学生才能创作出作品。
二、展图文赞美景,大方交际思路广
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对作文教学同样适用,学生的“米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并结合阅读学习活动中积累的写作技巧来组织材料,整理材料。交际活动是开拓学生习作思路的有效途径。在写作指导时,教师要有效地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以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材料,在互动过程中,整理表达的要点。当然,要搭设交流平台,首先是要创设情境,比较成功的做法是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素材的拥有者(教师或者学生)按照特定的顺序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大家的交流作示范和引导,之后由学生个体在小组内向合作伙伴介绍自己的素材。
比如,三年级上册“习作四”的教学片段:
师:(多媒体出示照片)这是冯长柱同学去山坡上游玩时的一张照片,他把自己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写成了文章,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文章)
生1:他写得很好,从草的高矮、颜色来观察,还写到了自己在草地上见到的小动物。
生2:老师,我也有一张照片。
师:是吗?拿上来让大家看看。
生2:(投影自己的照片)我是在家乡的后山上照的,那里清晨的阳光最奇妙了,一道一道的就像一把把金色的利剑从树林的间隙来,晨雾不断地由地面开始升腾,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仙境一般。树林里的鸟儿不断鸣叫,似乎在大喊:“天亮了,天亮了,快点飞出去捉虫子!”
师:你的家乡真美,我恨不得现在就飞过去瞧一瞧。同学们,我知道大家今天都准备了一幅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图画,你们能像这两位同学一样向自己的伙伴介绍它们吗?
生:(齐答)能!
习作前的交流是必要的,一方面让写作者明确文章写来是要让人读的,心里有了倾诉的对象;另一方面,在互动的过程中,大家互相提问,写作中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得到了必要的补充。
三、引经典创新意,情感为线景做网
学生的写作训练,始终离不开借鉴。借鉴经典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写作的范式,为写作铺就道路,适当引导并打开学生的思路,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在教学高年级的写景作文时,朱自清的《春》就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师:(出示《春》)读了这篇文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作者写到了和春天相关的很多景物,我最喜欢他写雨的那部分,他不仅仔细观察了春天的雨,还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说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生2:开头的“盼望着”让人印象深刻,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人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天了。我觉得写景色就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写,不能只描述见到的东西,那样会很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