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9:0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地理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地理教学;初中;推理能力
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推理能力就是根据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得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过程的活动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地理推理能力,是将地理判断以适当的方式联系起来,利用已有地理判断推导出新的地理判断的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中较高层次的主要能力之一。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千变万化,异中有似,似中有异,因此,进行地理推理时要小心谨慎,但又要大胆进行。地理推理能力对于压缩地理记忆的信息量,对于认识大量难以直接感知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大有用武之地的。地理教学中应当给予学生练习地理推理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形成地理推理能力。
一、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归纳能力
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得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漂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地理归纳能力是地理推理能力之一,是从多个地理个别案例中推导出地理一般规律的能力。在教学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都有大量的地理素材、地理案例,单独学习和记忆存在困难,而通过地理归纳,就可轻松应对。例如,通过田纳西河、长江等河流综合开发的学习,总结归纳,提取共性,上升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流域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区位、流域气候特征、生物资源优势、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概况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
二、在知识应用中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演绎是与归纳相逆的推理过程,即从一般地理规律推导出个别地理事例的过程。由于地理同类知识的知识点多,加上地理新教材注重演绎式内容体系,地理演绎能力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常用。因而地理知识的恰当合理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例如,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发展方向(从改进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可以演绎到美国和我国东北、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等。这样,既可避免学生在回答有关农业问题时缺乏答题方向,又可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如,如伦敦,虽然有严重的空气污染,但缺乏高温和强光条件,就可推知伦敦不会产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再比如江西南昌,在7、8月份常有伏旱天气,易形成高温和强光,如果再有严重的空气污染,就很有可能产生“光化学烟雾”。
三、在新旧知识联系中培养类比推理能力
地理类比能力是地理思维能力中颇有特色的推理能力,是从个别地理事物推知其他个别地理事物的能力。地理类比并不具备充分的推理条件,带有猜想的成分。在没有现成的地理原理可用的情况下,地理类比有时可以推导出地理事实,乃至揭示出地理原理。所以,地理类比虽然不尽可靠,但具有一定的创造功能。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养成学生正确的类比意识,既敢于进行类比,又注意不造成错误。?在地理教学中,应提供地理类比获得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类比意识和类比方法。例如,学习拉丁美洲的巴西,不急于展示教材中的现成材料,而引导学生回忆南部非洲在地理位置上与巴西类似之处,然后从南部非洲的物产推出巴西的物产——可可、咖啡、香蕉和甘蔗。又如,学习欧洲岛国英国,可以从东亚岛国日本来作类比,推出海运发达,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渔业发达,果菜进口等。现在重视了农业之后,利用高科技,在粮食自给方面进步很大。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但钢铁、造船、汽车、电子、纺织均为两个发达国家共同的工业部门。地理事例中有一些似乎相似实则不同的事例,应当明确指出其不可类比,杜绝不正确的类比发生。例如,地球上的“五带”与中国的五个温度带,虽然名称类同,范围上有的大部分重叠,但却不能轻率类比。
【关键字】体育课程与教学继承改革发展
在步入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师有了更多的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的自。因此,在继承传统体育教材优势、全面地理解教材内涵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安排教学内容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的特点,并采用多种多样的、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获得强烈兴趣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初中体育是学校体育是小学体育的更高层次和阶段,具有与社会体育衔接的特点。我们应从教育、体育、社会、生物、心理等多方面发挥高校体育的功能和效益,使大学生在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之后,仍能从事有效的体育锻炼,乃至将之贯穿于整个生命过程,这样就从社会生活的高度把握了体育教育的真谛。
拓宽课程设置
1.加强体育理论课教学。因为学生从思想上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再加上懂得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这样将易产生参与意识,调动他们锻炼身体的热情与积极性,这也是加速体育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
2.在课程设置上,原来教学大纲规定的是以田径、体操、球类为主的“拼盘式”体育课教材,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对学生的身心缺乏认识,因此学生对所学的体育项目既难掌握又难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新的体育教育思想,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运动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为目标的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是通过第一学期健康体适能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改善身体形态和机能,增进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二、三、四学期开设选项课,通过选项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2—3项健身运动的方法和运动技能,还能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一技之长,成为一名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去带动和组织身边的人群,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去享受运动的快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这样基本上能够体现因材施教,分别对待的原则,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教育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都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思想教育能力。在教学中,要戒出粗俗的语言和散漫的工作作风,经常保持良好的仪表和教态。当学生有缺点错误时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形式,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循循善诱,启发自觉。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肯定他们的成绩,以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教师的教育作用关键取决于对学生的态度。在教育学生时要做到:诚心、热心、关心、耐心和爱心。不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不体罚学生。教学中注意使用术语和文明语言,不使用土语、方言和大粗话。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要提高思想教育的能力,注重调查研究,讲究方式方法,把思想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在新课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一、对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几点做法
课程改革并不是不假思索地全盘否定,传统教学内容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几代人实践总结出的结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以传统的教材为框架,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取舍、组合,改变过去那种纯粹为学习某项技术动作或提高某项身体素质而教学的思想。大家都有体会,传统的田径教学学生最害怕,教学效果不理想,是不是就此将其删除呢?基本的跑、跳、投就舍弃呢?这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只能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改造,将一些竞技性、成人化的项目内容简化其方法、规则,降低难度要求,使之适合儿童特点。如足球扩大球门,篮球降低篮板高度,跳远按实丈量成绩等。将正规化的动作进行变形,将简单的游戏变复杂,变得更有趣。
对现有教学内容的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炼内容生活化。延伸和拓展现有的教学内容是指学生从单一的技能、技巧学习向提高综合运动能力和实际生活所需要能力方向发展。如跳高中直线助跑、斜线助跑、弧线助跑;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联想生活实际模拟实效动作,如跌倒后的滚动;在利用现有教材内容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动脑运用联想,扩大教学效益,发展扩散性求异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学生自己见过或超越现有能力的动作方法,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
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内容,发展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体育项目也是重要的体育教学内容,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对一些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就可以直接引入运用,如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等;对一些基本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改编后再运用,如跳竹竿等;把这些教学内容引进课堂,不仅有利于民族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时代文化注入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中再回归社会。
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民间通俗教学内容,如空的饮料瓶装上水或沙可以做投掷物用,装上五颜六色的水可以做标志物用,旧报纸可以做成纸棒、纸球、纸飞机等做投掷练习,利用这些简易、安全、实用的器材资源,一物多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有力的保障。另外,教学内容选择还要注意时代性,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如流行和时尚的街舞、芭啦芭啦舞、独轮车、滑板、健美操等竞技和休闲运动项目都可以引进课堂作为体育教学内容,当然引进这些新兴运动项目不能盲目,不能为了求新鲜、赶时髦,一哄而上,也要根据学校的条件、教师的能力、学生的兴趣适量选择。
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建议
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新课标提倡淡化技术教学,注重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但学生不掌握最基本运动技能,不具备基本的跑、跳、投能力和身体素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吃力,对体育课便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日后就不可能在体育学习、锻炼中挑战新的运动项目,因为无论什么类型的运动都要以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作保障,因此,教学内容虽千变万化,始终要注意其选择的基础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反映了学生主体的呼唤和需求,在选择教学内容前,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考察和分析,了解学生体育兴趣、爱好、个性心理特征、实践能力,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心理个性、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能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不一定苛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同一个内容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要求和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分级让学生选择练习,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个学生平等受益。
教学内容选择要注意学生的运动兴趣,确保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体育教学主体是学生,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喜好,要精选既受学生喜爱,又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有较大价值,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在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并能加以运用,可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等条件,确定一些教学内容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学生自己喜欢了就会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发展个性,奠定终身体育基础。
正确理解和处理教材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是有别于教学内容的,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有权利并也有义务进行安排,把教学内容由过去的死性变活性,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把握好继承与发扬、创新与升华的关系。发扬是建立在继承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升华是在原有创新内容基础上进行提高,这样建立起来的教学内容体系就比较牢固。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的硬件设施相结合。新课标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而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每个学校的条件各不相同,加上学生的信息面来之较广,所选择的内容往往超过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对学校这些硬件条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或者让学生根据内容所需要的器材,尽量让学生去发明、制作简易的器材来代替条件限制的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更有效果,教学意义更加深远。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为完成课程目标服务的,选择教学内容要更多地研究它的功能和价值,既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也能改善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将自己从“教教材”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轨道上来,使体育课程真正成为学校教育“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体育教育的理想目标——既育体又育人。
三关于体育教学的几点看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教材处理创造性上,其次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学方法创造性上,再次体现在个性化教学风格上。纵观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善于抒情,上课感情充沛,形象感人,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染中受到教育;有的教师擅长训练,上课时,传授方法、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有的教师注重思维,上课时,巧设情境,启发引导,使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增长聪明才智;有的教师追求生动,讲解、示范,引人入胜,出神入化,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新课程标准与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并避免成人化、竞技化、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要实现自我超越,努力形成具有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就需要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勤于学习,勇于创新、善于积累,总结提高。
(一)实行教学民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和情感体验。教学中实行教学民主,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创设性的学习与锻炼,其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表明,主动参与学习比消极学习有效得多。当学生以自我评判和自我评价为依据,把他人评价放在次要地位时,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发展。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提一些新奇、古怪的问题。对此我们不能视作离谱,而应积极鼓励他们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自练,提高自评、互评能力,使他们在自己的观察、思考、想像、模仿、设计等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释放智慧潜能。教师在安排教材内容、选择教法时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中应考虑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自主学习,构建能激发创造思维的具有创新功能的体育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成功体育教育”“自主探究学习”“小团体教学”“情境教学”“发现探讨”等等。
(二)开发课程资源,挖掘创新因素
开发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提高现有体育器材与设施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及充分利用体育信息资源,是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效益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本地区、学校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开设体育选修课,根据大纲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任选教材和高中任选教材比重。②加大学生任选教学项目的比重,初中以上年级增加自选学习内容。③重视体育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开阔视野和更新课程内容。④进行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要求,改造或自制器材。⑤引入和推广新兴运动项目,可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适当选用软式排球、轮滑、简易保龄球、健美、攀岩、现代舞等新兴运动项目。⑥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少数民族舞蹈、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⑦加强课外、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在校内充分利用各种体育活动和竞赛,在校外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各种体育俱乐部活动。⑧合理利用自然地理课程资源,开展日光浴、有氧操、游泳、爬山、滑冰等活动。也可以利用体育游戏这种特殊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己或分组创编体育游戏,并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教学中既要注意学生智力因素,即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与培养,也要注意学生非智力因素,即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气质与性格的发展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勤奋、刻苦、进取精神,并不是直接来自教科书,而是来自教师的精心培养。一个人的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在智力相同的条件下非智力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与其他学科既有一致性,又有自身的鲜明特性。体育科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特有的、广阔而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而且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对培养与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掌握现在和将来乃至终身体育需要的健体知识、技术和技能,必要的体育文化素养,表现出很强的优势。因此,要注意创设一个使学生敢于质疑的宽松环境,全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真正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乐趣,初步建立创新思维模式,初步形成创新意识。
(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其创设一个独立练习的时间和独立思维的空间。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特长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创造能力,展现自己实践中的创新成果。这种展现又推动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着手,研究改进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基本规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创新涉及方方面面,要把宏观的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并变成可操作性的内容,逐渐缩短理念和行为的差距。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把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发展联系起来,建立起一个始终能够保持教与学动态平衡的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保持他们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他们应用证据和逻辑进行理性批判、反驳、提出新假设以及倾听不同学术观点的能力。另外可通过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以及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从多学科的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跨学科学习、研究能力,初步掌握跨学科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曹可强.体育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之比较研究[M].上海:体育科研,2005.
[2]符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材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4]姜丽.我国体育教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M].人民教育出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