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园艺工程论文

园艺工程论文

时间:2022-11-02 20:25: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园艺工程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园艺工程论文

第1篇

征稿栏目

1.前沿聚焦: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资源产业学科前沿、生产实践前沿问题的观察性、前瞻性论文。

2.工作研究:发表农业、林业、环保、食品业、旅游业、自然资源产业等有关科研、管理、推广工作中的总结性论文或调查报告;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科技、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方法和经验性论文。

3.资源•产业:刊登农业、林业、土地、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相关产业经营、创新与发展的论文。

4.环境•安全:刊登生态环境、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保护与治理有关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论文;以及森林安全、作物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人居安全方面的论文。

5.经济•管理:刊登生态经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旅游经济、绿色食品经济、资源经济、环境经济各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有关论文;行业管理、企业管理、科技管理、管理工程、管理咨询、管理控制等方面的论文。

6.生态•旅游:刊登绿色生态、生态工程、生态控制;生态旅游、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建设的论文。

7.园林•园艺:刊登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园林工程、园林技术;花木园艺、果蔬园艺、育种栽培方面的论文

8.动物•畜牧:刊登动物科学、动物保护、畜牧科技方面的论文。

9.农林•植保:刊登植物保护、植树造林、森林工程、土壤肥料等方面的论文。

10.建筑•材料:刊登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绿色材料工艺、材料分析、材料加工方面的论文。

11.能源•技术:刊登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技术、替代能源技术、太阳能、生物能源等方面的论文。

12.食品•加工:刊登绿色食品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储运流通方面的论文;农产品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的论文。

征稿对象

欢迎全国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积极赐稿!

稿件要求

1.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实用性。

2.文稿内容格式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等。

3.论文篇幅一般以3000-6000字为宜,参考文献不少于6条。

4.来稿文责自负,严禁抄袭和一稿多投。

5.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5日内回复,全部稿件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一个月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则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确认。

6.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E-mail、邮编等信息,以便本刊编辑联系有关事宜。

7.投稿方式:来稿请通过电子邮件附件发送或通过邮局投寄,并请注明:投稿《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中建大厦1804号邮编:430074

E-mail:

网站地址:Http:∥

第2篇

【关键词】园艺植物 育种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039-02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园艺专业最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着重培养学生根据园艺植物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育种途径实现育种目标,为园艺生产所需的优良品种提供保障。我校《园艺植物育种学》是1998年立项的石河子大学首批一类课程,目前为自治区精品课程。多年来,课程组为配合石河子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紧紧把握时代步伐,本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相融,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双主体作用的原则,在课程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归纳总结如下:

一、精选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的原则是保留本课程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与技术,摒弃陈旧落后的内容,使精选的教学内容在反映作物育种学的基本框架的同时更突出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在各章尽可能补充近年来发展的新知识,包括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成果等。目前,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于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也要安排一定的教学时数进行系统地介绍。

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涵盖了果树育种、蔬菜育种和花卉育种的内容,专业辐射内容非常广泛。由此,本课程组采用增加授课教师人数,并由具有不同专长的教师授课的办法,有利于最新专业知识的补充,并克服了单个教师上课备课工作量大、专业知识面狭窄的困难。此外,对于部分章节增开教授专题,给学生补充最新的知识。本课程共拟订了新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新疆加工番茄杂种优势育种、葡萄杂交育种研究、草莓细胞工程育种、甜瓜抗病育种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6个教授专题,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师的情况,从中选择开出3~5个,每个专题2~3学时。通过教授专题,使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就会学得快、记得牢。2001年课程组主讲教师向学校申请开始了CAI的教学立项研究,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入动画和视频文件,将情景引入了课堂,案例由语言文字的描述变成了活生生的图像,使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当讲到不同的育种途径时,可以展示果树、蔬菜、花卉等的育种实例图片,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吸引学生去看、去听,独立主动地接受信息。此外,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进行比较,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

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重点,加强课程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是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能力体系为本位强调的是“学生自我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不再是全部知识的灌输者,而是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身份出现,学生掌握的各项新理论、新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学生独立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的提出疑问,如何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的思维来解决问题,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改变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对于精选的内容,要求学生自学,教师适当加以指导。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还应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学生自己选定论文题目、查资料、设计方案,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和总结。如学生所写的“生物技术的双重作用”、“生物技术与人类的未来”、“世界主要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等文章,既反映了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新发展,又注入了自己独特的见解。特别是有些文章观点新颖、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信息量大,将知识性和科幻性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教师筛选优秀的读书报告,组织交流。首先由报告人介绍所写内容,再由老师和学生提问,报告人进行答辩。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学生可以了解育种学的不同研究方向与领域,拓宽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能得到培养。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组织信息与应用科技的能力,表达想法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个由知识、能力、方法、应用、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由于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所以在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几年的教学体会并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首先应从增加实践性教学时数入手,改变现行的半年实习为全年实习。实践教学中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思想,充分发挥“三个平台,两个空间”即实验、教学实习、毕业生产实习,室内与室外教学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专业技能保障。为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开设基础验证性实验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项目的训练。例如,设计了十字花科植物杂交育种、园艺植物引种计划的制定、无性繁殖园艺植物的有性杂交育种、有性繁殖园艺植物的育种计划等设计性实验。让学生自愿分组选择一种作物(大白菜、番茄、葡萄、草莓、苹果等)为育种对象,设计一个大型综合实验。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转基因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较为广泛。通过生物技术育种一章的学习,使学生对相关理论有了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特意开设了“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技术;RAPD分子标记;农杆菌转化方法;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等。通过这一综合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先进的生物技术——育种技术,并为今后将其应用于实践奠定了基础。

为了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的所有老师均积极组织、动员学生参加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这些项目的立题均结合了教师所从事的育种学科研工作,如芸薹属杂交育种、新疆加工番茄的杂交育种、特色新疆果树优良营养系选育、特色资源引种、新疆特殊资源的分子育种等。这些SRP项目的开展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科学研究。

四、改革考试方法,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与教学效果难以评定是一个多年未决的问题。理论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相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要客观些,但仍存在随意性,也没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考核评分体系,不同教师出题的范围与难度差异很大,考试成绩没有可比性,不能反映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评分随意性更大,多以学生参加实验课的次数及实验报告来评定学生的成绩,这不能反映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程度及实际动手能力。

为此,课程组结合其他国内外院校的考评方案提出以下考核体系,即对学生成绩的考核应一改过去一份试卷定高低的简单方式。采取理论考试与现场操作和平时成绩(作业、实验实习报告)及课程论文相结合的考试制度。在评分上实行平时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理论考试占70%,全面测试学生掌握作物育种有关知识的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映和检验教学效果。考核过程中,经典内容用试题库考试评定成绩;进展内容用课程论文评定成绩;实践教学内容用参加实验课的次数、现场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综合来评分。平时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学的各阶段自己查阅资料,写出专题报告或完成专门的课外作业,以考查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扬州大学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扬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824X

国内刊号:32-1472/N

邮发代号:28-4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4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摘要《设施园艺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设施园艺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他人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学好《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尝试。

关键词设施园艺学;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AbstractProtected horticulture science is a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 for horticulture speciality in higher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characters and adapting to the need of protected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for talent,combining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experiences learning form others,the paper explored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protected horticulture science from aspects which included: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form,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ccumulating experience or attempt for students engaged in protected horticulture science.

Key wordsprotected horticulture scienc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tedching method;teaching form

设施园艺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近20年来,我国设施园艺产业飞速发展,设施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设施园艺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仍十分显著,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科技水平和科技含量方面,这也是人才素质差距的表现。培养优秀的设施园艺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既是实现设施园艺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众多高等农业院校的根本任务之一。为了提高设施园艺的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笔者尝试对《设施园艺学》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完善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据报道,美国设施园艺课程教学内容强调温室的管理,重点以温室管理的各个要素为主线贯穿整个课程教学[1]。而我国设施园艺教学内容目前主要从园艺设施类型、覆盖材料种类、设施环境特点和调控、园艺设施的规划设计和设施育苗、设施栽培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讲授,多数院校把重点内容放在园艺设施环境特点及其调控应用方向。两者研究方向的差异与国情有关,课程教学设施园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向学生介绍更多的设施类型,并要求学生掌握其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对学生今后的实际工作大有裨益。

另外,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并重,在课堂讲授时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又经常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特别注重设施园艺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产业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较好地完善了课程教学的内容,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高教师素质,组建教学团队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集现代园艺科学、环境工程科学、信息技术科学和现代农业经济科学等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2],高科技发展给现代设施园艺学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对从事该学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通过多次参加学术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进展情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前沿知识传达给学生。

教师团队将由原来的1~2名教师包揽全部课程内容讲授,改革为由多位长期从事设施园艺研究工作,并在该领域中各具特长的教师组成课程组,共同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特长。这样,既保证了各任课教师讲课内容的新颖性和先进性,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讲授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深入思考这些教师在科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越来越体会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1改革教学观念,实施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导,是知识的灌输者,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进行。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生学习及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教研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之一。课程组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某一章节的内容由一连串问题的提出和解答相贯穿,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设施光照环境特点及其调控为例,在教学之前采用启发提问:如“为什么光照重要?设施光照时间、光质、光的分布等受哪些因素影响?什么情况下需要补充光源?什么时候需要遮阳调节作物的光周期?”等,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按要求阅读了教材中这一章节的内容,因此能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教学气氛更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

3.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观念,要求教师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求学生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个理论既肯定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又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3]。

在教学过程中,规划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讲,鼓励同学自已走上讲台进行讲授。如由5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组在规定时间内讲授一个小专题,专题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只要与课程相关即可。课后由各组查阅资料,制作成ppt或电子杂志,由组代表上台讲授。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记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培养学生的口才,促进全面发展。其次就是根据学习进度,组织专门的讨论课。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有效提高教学方法的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5]。

3.3设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讲授

设施园艺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利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进行实地讲授可起到较好的效果[4]。如介绍园艺设施的类型、结构、设计与建造等内容时,可安排在园艺教学实习基地讲授,教师讲授直观,学生也容易听懂。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实地讲授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授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因设施园艺学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设施园艺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特点,课程组设计了工厂化穴盘育苗、水培育苗、园艺设施类型调查、芽苗菜工厂化生产和设施园艺的生产应用等5个针对性强的实验[6],侧重对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将实验过程的主要过程以多媒体形式总结和展示,对有关实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结合课程内容,带领学生参观设施园艺企业,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将实践性教学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课程结业时,设施农业园区规划或者课程论文可作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课程组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学校的科学创新基金项目。结果表明,这种实践教学方法极大调动了同学对实验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5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考试是用来衡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但不能作为唯一手段,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寻求一种好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现象,而且还能在考查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5]。所以应对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进行改革。该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2部分:一是平时成绩占30%,包括实验技能与实验报告、课堂讲解与讨论、课程总结撰写文献综述等。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参考书和大量科技期刊,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与教学相关的题目写微型文献综述,以此作为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这既培养了学生综述写作能力,又为今后开展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让每位学生写一份课程总结,要求提纲式地把本门课程主要内容列出,这样可以很清晰地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便于全面理解和掌握重点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二是期末试卷成绩占70%,在理论课笔试试卷设计上,加重主观命题的份量,减少客观命题的比重,同时增加试卷的给分点,考查学生知识面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总之,通过上述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方法,就可以给出每名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总评成绩,而且是一门综合成绩。

6小结

在《设施园艺学》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对设施园艺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对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信心倍增,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等综合素质,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7参考文献

[1] 孔云,王绍辉,陈青君,等.中美高等院校设施园艺类课程本科教学比较[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4):34-36,38.

[2] 李式军.设施园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3.

[3] 李明,贺一松,杨欢,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五项教育工程”[J].高等农业教育,2002(2):34-37.

[4] 张林青.《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7-168.

第5篇

关键词:研究报告;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

为加强园艺专业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建立起符合个性特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素质结构,我们提出了“园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的课题。课题提出后,经“苏州市规划办”批准立项。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课题立项的依据

1 园艺产业的发展对技工人才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随着园艺产品从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的改变,苏南园艺业不仅面临着单方面如生产技术型、营销型、企业管理型等人才短缺的困境,而且对园艺技术、企业管理、产品贸易三方面知识都兼而有之的综合管理人才的渴求也在加剧。

2 园艺产业的发展呼唤课程资源的开发。随着精确农业、订单农业、设施农业等新的生产形式的不断形成与发展壮大,传统的园艺产业在结构和运作方式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反映在园艺课程内容上,最明显的就是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加强。社会和市场要求我们培养出的园艺技工人才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能适应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现代园艺产业的需要,呼唤我们必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

3 园艺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迫切性。在市场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园艺专业原有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弊端逐渐突出。尤其表现为:专业教材分得过细,专业知识面窄,相互渗透较少;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过分强调专、精、深;实践性技能课内容少,课堂理论课内容多。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的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都较弱。鉴于园艺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主题、内容选择直接来源于丰富的资源,因此,只有课程资源的开发才能极大地拓展现有狭窄的教育内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推动现行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

(1)加强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明确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高级技工人才需求情况。(2)根据充分的社会调研,构建对接地方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避免课程开设上的盲目性。(3)开发丰富切合的课程资源,解决园艺专业课程资源的“滞后性”问题,确保园艺生产一线应用的一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在园艺专业课程和教学中得到反映。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过程

1 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专业技工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利用学生到园艺生产单位实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详细调查了各实习基地近3年来的生产规模、生产布局、园艺技工人才的需求情况、经济效益等。从数量关系上了解目前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技工人才的情况,并且了解和听取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技工人才的要求和建议。本项调查的区域是常熟、吴江:太仓、昆山、张家港及苏州市区6个地区,调查对象为占地面积15亩以上的园艺生产基地,共计48个。调查结果汇总显示:48个被调查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20亩,总计拥有技工人才数量51名,平均每占地10亩拥有技工人才数0.3名。而按照目前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的设施水平来分析,平均每占地10亩需园艺技工人才至少1名。园艺生产一线急需大量具有丰富专业知识、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技工人才。园艺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应该成为园艺生产基地丰富人力资源的支撑。

2 明确苏州地区园艺生产基地对园艺技工人才素质的要求

苏州地区园艺经济的迅速发展,要求园艺技工人才能与以下岗位群衔接:花卉生产、蔬菜栽培、园艺苗圃、城市绿化等单位的生产技术员、管理员;果品公司、蔬菜公司、园林管理处等单位的管理员;可从事技术引进、产品开发、试验研究及相应岗位的技术人员。各岗位群都要求综合运用园艺各科知识来解决生产、管理和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改革原有的培养模式,构建全方位对接地方园艺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1)将原来分属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不同性质的理论部分进行适当合并,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设置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综合课程:主要有《植物与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设施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与加工》等。(2)通过打通基础课、强化专业课、突出技能课的方法,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学校特色课和专业技能课四大模块,设计对应园艺职业群中不同岗位工种的模块课程,增强课程的弹性,让所有学生都能制定适合自己生涯发展的学习规划。(3)根据毕业生就业和当地园艺产业发展水平与运作规律,针对苏州地区园艺专业应职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开设《苏南地区常见特种蔬菜栽培》、《香草植物栽培》、《特种蔬菜加工与出口》、《绿化工程规划与设计》等课程。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为地方经济服务的适应性。

4 全力开发丰富适切的园艺专业课程资源

(1)教材资源:通过对苏州地区园艺人才市场、职业岗位群、继续教育的跟踪、调查与分析,依据地方园艺经济发展状况的需要,我们建立了能够不断补充新技术、新信息的活页夹式的模块式园艺教学资料,编印成补充讲义作为校本教材纳入园艺教学中。这些针对性、实用性极强的“活教材”,主要来源于参考书,电脑网络中查询的信息,报刊上发表的重要科研、生产成果以及向有关园艺生产、科研、推广等单位了解的近期生产动态、新技术、新成果、市场情况等。让学生熟悉本地区园艺经济发展的趋向,了解生产一线对园艺专业的实际需要。

(2)教师资源:通过校本培训、“四新”培训、在职进修、企业挂职等方式,锤炼教师队伍,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进而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和带动园艺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全面提高的功能。为改变教师组合的单一性,多渠道地开辟教师资源,我们聘请了园艺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园艺专业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校交流,探讨,指导实习教学,帮助学生找准定位,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技能。另外,我们每学期都要邀请园艺专家、教授开设讲座,让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前沿信息。

(3)实训基地资源:学校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了“智能型温室”、“组培室”,成立了“新园艺科技开发公司”,对学生进行有针对l生的园艺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掌握未来岗位的工作技能。“新园艺科技开发公司”对外是社会服务部门,对内是学校的经济实体、专业延伸。公司通过示范、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带

动当地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我们还更多地注重与园艺现代化生产企业合作,拓宽实训领域,集中实训时间,定期分批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实现课程学习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对接,确保学生在完成教学实习任务的同时能顺利走向市场。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1 确立了园艺专业人才的就业教育模式,修订了园艺专业教学计划

为满足园艺生产一线需求,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我们主动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推行就业教育模式,加强与企业和用人单位的紧密联系,会同部分园艺生产企业、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等有关部门,重新修订了园艺专业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与原教学计划相比有三点不同:

(1)压缩理论学时:首先对园艺专业课程基本理论与基础课程理论进行了整合,保留基础性、综合性强的教学内容,精减过专、过深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讲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脉络、重点、难点、新成果及前沿动态。与原计划相比,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时间压缩了1/5。

(2)强化技能训练:新计划彰显“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科学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第一、二学年为操作认知阶段,安排每学期2周的园艺操作技能课程;第三、第四学年为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安排每学期8周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的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等;第五学年为毕业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开始按专业研究方向进行毕业设计,总计16周。通过56周的实践、实习,确保园艺专业的主要技能变成学生的技艺和技巧,并且内化为学生就业乃至创业的能力。

(3)注重文理渗透:新计划开设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类课程,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园艺文化和历史的了解,让学生具备厚重的历史感和宽阔的视野,掌握一些基本的现代经济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培养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农、工、商结合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2 进行了部分园艺专业课课程内容改革的试点探索

(1)开发校本教材:为创建适应时展的新型课程,体现园艺产业学科特点,反映园艺学科科技发展的前沿,我们重点建设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学科发展前沿校本课程、体现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校本课程。如《苏南地区常见特种蔬菜栽培》、《特种蔬菜加工与出口》、《香草植物栽培》、《加入WTO后我国园艺业发展的对策》、《园艺产品包装与销售技术》等课程。

(2)更新教材内容:把教师开发的活页夹式的模块式园艺教学资料经过精心选编、科学组合后及时充实到教材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让教材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要求,体现教学内容的“求新”、“求异”、“求变”要求,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3)拓展专业内涵:过去的园艺专业教学局限于教师对园艺生产过程本身即对产中的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学生往往对产前和产后的有关环节知之甚少。为开拓面向新时期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经济头脑,我们增设了与园艺专业产前、产后和管理流通纵向发展有关的一系列知识讲座,如“园艺产品营销”、“园艺产业经营管理”、“种子经营”等。侧重园艺商品生产的全过程,满足园艺专业向产前、产后延伸的需要,使学生具备从事园艺生产、管理与营销的复合技能。

3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加速了园艺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科研水平高、教育质量好的园艺专业师资队伍。园艺教研组被命名为“苏州市青蓝文明岗”、“常熟市优秀教师群体”。12篇相关课题研究论文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

(2)运用项目研究法重点研究了“青紫苏”、“罗勒”等特种蔬菜资源,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同时为现代化农业区进行示范、指导和服务,也为园艺专业在地方上奠定了良好的声誉。课题组还主持了“青紫苏”项目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青紫苏优质高效设施栽培技术,为我国青紫苏顺利出口日本市场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3)重点建设了学校特色校本课程教材《特种蔬菜简介》。教材涵盖了目前生产上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72种特种蔬菜类型及品种、形态习性、栽培技术、营养保健价值及食用方法等。该校本教材在常熟市校本教材评优中获一等奖。

第6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Northwest A & F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杨陵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1-9387

国内刊号:61-1390/S

邮发代号:52-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36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联系方式

第7篇

[关键词]园艺特色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058-03

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一项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1] [2]江西省是园艺大省,2011年全省果蔬面积约1791.9万亩,产量1913.2万吨,园艺产业是我省种植业中的第二大产业。同时,随着江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推出,园艺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协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江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是江西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在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等方面具备了鲜明特色,是江西省园艺人才培养的基地,多年来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性教学改革、教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许多探索性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园艺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及任务

(一)园艺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我校依据江西省园艺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园艺人才,力争将园艺专业建设成在江西生态建设和园艺产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级人才基地;专业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课程建设为手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性教学为教学特色,始终保持在江西省“园艺高等教育、园艺科学研究、园艺科技推广、园艺社会服务”的领先地位[3] [4];紧密结合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攀高,不求大,不趋同,立足自身特色,推进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江西振兴园艺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建设成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优势、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园艺本科专业,为江西省的社会经济建设服务,为江西省农林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 园艺特色专业建设任务

在课程建设上,我校加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度,实施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工程,以园艺专业必修课程为核心建设精品优质课程群。在实践性教学上,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建立一个融课堂实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农业推广于一体并互为补充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建设一支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好、科研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并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肯于创新,且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学效果显著及高水平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在教学条件建设上,加强校内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园艺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在科学研究上,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为学生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加大科研转化教学工作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工作。在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上,加强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专业自评体系,建立起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机制。[5][6][7]

二、园艺特色专业建设成效

(一)形成了一套具有江西地域特色和产学研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

我们将园艺专业建设立足江西,坚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主要教学、科学研究和农业推广等方面具备了鲜明特色,按照培养专业知识全面而系统、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思路,以我校园艺学科为支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技术手段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更加紧密结合,实现“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突破口”的目标,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新增专业方向观赏园艺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体现方向特点和要求,既在基础课程上与园艺专业保持一致,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面向本省产业发展需求,为本省园艺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专门人才。其次,加强园艺专业实验室和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在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从“以校内园艺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教师校企合作项目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为纽带的毕业实习、以省内园艺相关生产企业为依托的顶岗生产实习”三个阶段,多层次、渐进式地构建了与都市农业和园艺产业化发展相衔接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再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努力开展对外服务,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提高教师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并且进一步聘请校外创业导师,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促进学生更多、更深入地了解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态势,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最后,改变本科生论文选题完全来源于老师的科研课题的传统,根据企业和生产需求,为本科生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并将相关试验全部或大部分安排在企业完成,着力解决生产上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

(二)组建了省内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平台

我校园艺学科立足江西,坚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针对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奉新猕猴桃、上栗黄瓜、瑞昌山药等特色果蔬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与创新、园艺植物发育生物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处理技术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为江西园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学科点骨干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近五年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百余篇,获各级各类项目40余项。此外,通过选育,获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及认定的品种有4个,并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江西省科技进步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多项奖项。

我校园艺学科目前组建了“江西省果蔬保鲜与无损检测重点实验室”、“南昌市果蔬保鲜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点―植物生产实验教学中心”等科研教学高水平平台,建成了园艺作物标本馆,建立和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实验室总面积达4000m2以上,仪器设备总价近2000万元。有内容系统、设施完善的校内实习基地200余亩,有各类固定校外实习基地10余个。

(三) 打造了一支知识新颖、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根据园艺专业现有教师状况,我校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本专业建设成功的关键。经多年建设,本学科拥有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职称结构均较合理的学术队伍。通过与国家重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选送访问学者,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通过青年教师蹲点锻炼、实行导师制、采用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通过校企结合办学,加大“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等,加快造就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教师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能更好地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行业重大技术难题攻克,并取得丰硕的教学与科研成果:我校已获批准“园艺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在近三年内,获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0余项;我校教师发表教改论文20余篇;推进了精品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课程的建设和教材建设(《果树栽培学各论》、《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园艺学实验教程》等)。此外,我校还新增校外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3个,组建了校内实训基地。这些平台的建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园艺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实施“园艺专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训练计划”,以课题立项的形式,每年资助10个“园艺专业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训练计划”项目,带动100多名学生参与,以鼓励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制订和完善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建立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职业技能竞赛等校内大学生科技竞赛基地,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发明和创造竞赛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力争园艺专业有1~5项省级以上获奖项目,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近五年来,我校园艺专业招收本科生300余人,本科生学士学位获得率达96.1%,考研录取率为30.8%,平均一次性就业率为87.7%。近五年来,园艺专业4次评为省级社会实践先进营队,有1人次获第四届“挑战杯”校外学术科技竞赛江西赛区特等奖,1人次获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1次获江西省优秀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奖,2班次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1人次获江西省大学“谈科学发展观”征文一等奖,2人分别获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二等奖、三等奖。

(五)构建了一套符合现代园艺生产要求的课程体系

江西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作为江西省特色专业,特别强调突出区域特色,立足地方,面向江西园艺作物生产,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办学思路和特色。通过对农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按照“拓宽专业口径;减少计划总学时,减少必修课程;加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选修,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培养”的原则于2010年重新构建了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将所有园艺专业实验课程重新进行了整合,避免了不同课程实验重复做的弊端,并依托我院国家级植物生产实践教学中心编写了《园艺学实践教程》一书,目前在所有园艺相关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六)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自项目建设以来,先后建成了园艺作物标本馆、园艺作物标本园、园艺作物展示馆,三年来园艺实验室共投资275万,更新与配置了实验仪器,建造了1000m2的智能温室1座,使校内实习基地和实验田室更现代化。在江西华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农望高科技种业有限公司、江西原野食用菌公司、江西中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以项目为依托,在江西樟树、新余建立了长期试验示范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所、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到这些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三、园艺特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与园艺业建设发展趋势尚有差距,建设的视野还不够宽广

园艺产业已充分表现了全球化的特征。因此,作为培养园艺作物栽培、育种、加工、销售的高级人才的园艺专业,其特色应“立足当地,放眼全球”。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而园艺又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果树、蔬菜产区,如赣南脐橙、南丰蜜橘和遂川金柑等都是我国主要的名、特、优柑橘。1995年南丰县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南丰蜜橘之乡”的称号,2003年南丰蜜橘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2002年赣南脐橙已被农业部列为国家九大优势农产品之一,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项目和品牌。因此,建设园艺特色专业,培育特色专业都必须站在全球园艺大环境、全国园艺生产的高度来认识,并且还应深化和提高认识,不断提高特色专业建设水平。

(二)园艺实验室、实践基地硬件建设还需要完善

实践性强是园艺专业的专业特征,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已形成了重视实践、实践教学效果突出的经验和教学方法。但是,随着园艺产业作用和效益的不断深化,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园艺学科对实践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符合时展的要求。实践性教学过程需要继续完善和提升其理论高度。目前,由于经济投入有限,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硬件建设、实践条件与现代化教学实践的需要仍有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特色专业建设是长期目标,需要在阶段目标完成的基础上深化完善和提高

园艺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初步显示了办学特色。本项目获批后,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全面,指标更加具体,措施更加可行,成就更加显著。但是,特色专业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园艺产业发展而不断深化、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建设过程。我们将在完成本项目任务的基础上制订长、中、短期规划,制订年度计划,为把园艺特色专业建设不断推向新水平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2]王平祥,陈晓琳.试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42-144.

[3]林江辉,李俊龙,胡锋,顾南.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农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3):44-45.

[4]谭豫之,刘为民,白菲.中国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5):44-46.

[5]郑先哲,李文哲,冯江.特色专业建设中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3):98-99.

[6]司,武艳艳,孙志颖,邵宝健,杨学举,董金皋.“生物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2):161-163.

[7]廖明,黄大乾,姜峰,朱蕾.基于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高等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8):111-113,127.

[8]刘辉,许慧.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73-74,82.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名校;园艺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97-03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才需求呈现快速转化和变化的特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普遍比较注重毕业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知识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关注个人实践动手能力等体现实干能力的素质[1]。目前,我校正在进行应用型名校建设。园艺专业是本次名校建设中重点支持的专业之一。针对本专业的特点,如何将我校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省内有名的应用型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性人才。作为从事园艺教学的教师,谈几点看法。

一、要搞好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园艺应用型专业和人才

进行应用型专业建设,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和应用性人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特别是一些省属或地方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那么,应用型专业和人才的内涵与特征是什么?一般说来,应用型人才是指从事利用科学原理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而工作的人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或新发现的知识直接用于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实践领域[2]。而应用型专业就是培养这些应用性人才的专业。针对园艺专业来说,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生产一线,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就是应用型园艺专业。园艺专业应用性人才的知识结构,除扎实的基础理论外,主要由应用科学的知识体系组成,如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产品的贮藏加工等知识体系;从工作职能来看,其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探求园艺植物的分子结构、生理生化及生长发育规律,而是利用已学过的科学原理服务于园艺生产实践,从事与具体的园艺生产息息相关的工作,能为社会创造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

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职称晋升评聘办法,使之与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

当前,一些省属院校和地方院校,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什么事情都要与研究性大学看齐。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3]。如我校的教师考核体系,注重的不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而是大部分照搬重点院校的考核体系和考核办法,在几年一度的考核中,总是用研究型院校的考核指标考核本校教师,动辄以发表多少篇SCI论文、主持多少国家级课题、获得多少省级以上成果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很少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是一种导向,特别是对年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因为他们不把搞好实践教学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很少到园艺生产一线,而是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发表高层次文章和争取大课题上。近年来我校的教师职称晋升和评聘办法也是如此,使得一批教学水平高、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难以晋升,这也大大损伤了应用型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本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因为缺少SCI文章和高层次成果,多年难以晋升职称或被评聘为较低档次的技术职务。这些现象如不改善,势必会影响应用型专业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看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我校的园艺专业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和较深厚的园艺文化积淀,以前培养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动手能力强,一直是我们的骄傲。近年来,这一优势几乎丧失殆尽。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依据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合理修改和完善教师考核体系和晋升评聘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应用型老教师的考核和评聘问题,充分调动应用型教师的积极性,使有能力的教师真正成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同时也为年轻专业教师的发展指明方向。

三、重视和尊重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充分发挥其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4],使之真正成为应用型专业教学的带头人

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建设一支具有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师资队伍。园艺专业是一个老专业,有许多从事教学多年的专业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经验。学校、学院应该重视这些应用型教师在园艺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些教师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共同把园艺专业建设成为真正受社会欢迎的知名应用型专业。青年专业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经常向老教师请教,观摩老教师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上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特别是实践教学,要形成以老带新的教学格局。

四、按照应用型名校建设的要求,注重年轻教师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院引进的青年专业教师多为重点院校的博士研究生,他们具有较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来校后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们到生产一线的机会较少,加之学校目前的考核体系和晋升办法的引导,多数人不愿意在实践教学上多下功夫,故专业知识较缺乏、实践经验较少。作为应用型名校建设的青年专业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多方求教,加强实践,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苦练教学基本功,以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取得进步。学校和学院也应为青年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培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使之适应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需要。学院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青年专业教师深入园艺生产一线,特别是一些水平较高的农业科技园和基地参观、考察、学习。要形成长效机制,以帮助青年专业教师积累专业知识,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要支持和鼓励青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科技扶贫、挂职、驻村、包点等活动,使他们经常有机会接触生产一线的生产活动,了解当前园艺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和生产方式,有意识地在实践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以便不断地积累园艺生产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之在讲课时更能灵活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进一步提高专业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聘请校外实践型兼职教师,使之尽快适应实践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学校搬迁等原因,使原来较为方便的实践教学基地变得较远或缺乏。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是不行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将会面临无所适从的局面,并且也不被社会用人单位看好。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具备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最为重要的。对园艺专业来说,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可结合应用型科研课题一同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本着距离近、来去方便、园艺植物种类齐全、各种栽培方式齐全、科学先进的原则,使学生往返基地比较容易,同时在基地可以学到应该学到的知识。除校内基地外,校外基地的建设也非常重要。校外基地既可以与综合性的园艺场结合,也可以与单一的园艺种植基地相结合。校外基地的建设也要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不足。我们要实行“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请进来”方针,要培养园艺应用型人才,除本专业的专职教师外,还要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实践经验的园艺企事业技术人员担任园艺专业的兼职教师,以扩大学生实践学习的范围和知识面,并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六、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验、实践课时

“应用”是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因而,在遵循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应用型人才培养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的[3]。在以前传统的园艺教学模式中,由于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存在较大程度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园艺实践教学体系相脱节的现象。这种教学体系严重地阻碍着园艺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根据园艺专业人才市场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性与应用性的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园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应该是降低课堂理论教学的课时数,增加应用型实验的课时数,同时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并且从大二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专业知识,可实行专业导师制,使学生尽早地参与园艺专业的科研和实践活动,尽早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切实构建从课堂内系统、综合的实验操作到课外开放的实践训练以及贯穿校内学习全过程的专业素质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7]。要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园艺专业教学内容的选择除系统的基础理论外,应强调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的训练,保证训练的基本规格,如园艺植物的识别、一般栽培技术的操作等均要经常进行。简言之,教学内容在强调本科基础性之上,突出园艺专业“应用”目标的灵活性、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统一。

上述是对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的几点肤浅看法,只是一般高校应用型专业建设的一小部分内容。而应用型名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通过应用型园艺专业建设相应措施的改进和加强,才能使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谷平,徐立清.论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3):5.

[2]季诚钧.应用型人才及其分类培养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6,(6):57

[3]刘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2

[4]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32):20-22.

[5]李培环,董晓颖.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38-39.

基金项目: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课程建设项目。

第9篇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真实性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对所学主要专业课程的一次全面、彻底的总结、提炼与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结合工程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的实践平台,是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重要过程。毕业设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管理一直存在诸多不足,加上园林专业作为边缘学科的自身专业特点,在毕业设计管理上要求更加精细化,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供同行参考。

1毕业设计选题环节的管理

在毕业设计中,科学选题是关键,题目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达到上述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的先决条件。但是,在实践中反映出选题环节存在如下问题:①部分选题过于陈旧。有些教师的选题重复自己的科研或设计,有的向多届学生连续提供同一题目,导致学生抄袭甚至直接拷盘;②题型不够丰富。有些院系的设计题目主要集中于居住小区环境绿化设计,而实际上此类题目由于主干道路、建筑等均已经由其他设计单位定稿,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多,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③设计真题比例偏少,有实际工程背景的设计真题能提供详尽的植被、水文、地质及现状地形图等资料,实战气氛浓厚,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兴趣较高,而虚拟的设计学生兴趣不高,完成的质量也不尽人意;④选题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园林施工、施工组织设计、养护管理、预决算等是园林工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的设计题目基本不见踪影,绝大多数的选题依然注重规划设计;⑤其他问题。如有的题目难度和广度超出学生能力,有的题目工作量不足,未能和创新创业训练挂钩,缺乏学生自选自拟题目的机制,选题环节的资料未及时存档等等。

2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有关问题

众所周知,学生要写论文,先要撰写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通过本人的调查,发现很多园林专业的毕业设计也是采用这一套路。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通过分析、阅读、整理、提炼当前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或建议,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一种学术论文。文献综述不太适用于设计类课题,工科设计类毕业设计题目一般只需要撰写开题报告就可以了,但可在开题报告中加入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等内容。

3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管理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的作弊手段已不再局限于请人代做、抄袭设计文本,增加了拷盘、手机拍摄、扫描仪扫描、网上下载等多种方式。现在有很多网站如筑龙网、园林人资料、天工网、土木工程网、百度图库、建库网等均提供免费或付费的整套园林设计图纸,很容易被学生偷梁换柱,变更为自己的毕业设计图纸。再就是有很多学生毕业设计开题之后去单位实习,将实习单位图纸带回来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至于是否为其本人完成则不得而知。针对设计图纸作弊的问题,本人建议在答辩环节引入“设计进程图”。即学生在用CAD做毕业设计时,图纸完成75%左右的进度时,将dwg格式的文件虚拟打印为jpg格式的文件,在毕业设计答辩时,将此jpg格式文件与最终设计图纸一并展示,作为本人亲自完成的证据。对于手绘图纸,可以在完成75%左右时,拍摄一张照片作为进程图。采用进程图比较实用的原因在于,网上无法下载到仅完成75%左右的图纸,而将全部完成的图纸逆向操作减少为75%左右的进度,植物配置会露出马脚。也建议引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签名制度,学生的一份毕业设计完成,需要本人在图纸背面作真实性声明和签名,其指导教师和辅导教师也要签名证明其真实性,同时要求至少1/4以上的同班同学签名证明其真实性。

4毕业设计成果的规范化管理

很多学校对于毕业论文都提出了规范化要求,但是对于工科类毕业设计图件,却很少有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也是如此。在现阶段,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件,至少应当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①工作量的规范化要求。例如公园设计或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等,其设计面积应提供一个范围,防止出现面积不足,或工作量超出学生精力和能力范围;②设计深度的规范化要求。园林设计的深度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3种。对于面积较大的公园,应侧重于方案设计,面积较小的场地设计,应侧重于施工图设计,其余则应侧重于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提出设计深度要求,可以丰富设计题型,弥补单纯以面积来衡量工作量的不足。③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绝大多数高校的园林专业均没有提出毕业设计应提交图纸名称及数量的规范化要求,因此有的学生答辩时提交3~5张图纸,有的则经验交流提交上10份图纸,这本身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④图纸本身的规范化要求。园林专业毕业设计图纸,无论是手绘图纸,还是电脑辅助设计图纸,对于图纸的图幅、字体、字号、颜色、图签栏、线条粗细、图例等,均应提出规范化要求,避免学生提交的图纸五花八门,良莠不齐。⑤设计意象图的规范化要求。设计意象图是指用来表达设计构思的相似图片。由于园林专业自身的特点,很多局部设计需要用效果图来图示,这就造成了意象图的滥用和泛化,喷泉、亭、廊、花架、花池、游船码头、茶室、餐厅、大门、雕塑等很多本来可以亲自设计的项目,被大量使用从网上下载的意象图代替,使毕业设计训练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2]。在毕业设计文本的规范化方面,存在的一个通行问题是,很多高校园林专业学生的毕业答辩文本在后面著录了参考文献,这就和毕业论文没有区别,也没有反映园林专业的特点。和园林工程设计实务一样,园林专业设计的文本也是不需要著录参考文献的,有些学校还提出文后参考文献的数量要求,无异于逼着学生作假。试问一下,学生要在某场地设计一处亭廊组合体,或群植一丛灌木,还要引用参考文献吗?

5答辩环节的管理

①资格审查。很多学校没有毕业设计答辩的资格审查制度,或者资格审查仅仅审查学生是否缴清学费。从专业的角度,资格审查的重点是检查文本、图纸是否合乎规范;是否为学生亲自完成;是否削减工作量;是否变更题目或设计基址。②举报制度。检验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可以通过论文软件来实现,但这一手段并不适用于检验毕业设计的真实性。检查毕业设计的真实性,除了前述的展示进程图、真实性签名,终极手段就是毕业设计作假的举报制度。③改进末位淘汰制度。目前,很多学校的末位淘汰制度流于形式,即学生毕业设计答辩第一轮未通过,大约过一个星期之后,参加第二轮答辩,第二轮答辩则大幅放水,全部通过。这就使末位淘汰制度不严肃,本人建议可对末位淘汰制度加以改进,对于第一轮答辩结果,可控制在每班2~3人不能通过,第二轮答辩淘汰最后一名,让其继续改进,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比如3个月或半年)达到要求后,再颁发学位证。④改进评分制度。很多学校在园林专业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采用评委教师评分,指导教师回避的制度,确定学生的毕业设计分数,并据此确定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但是这一制度的缺点是,指导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同班或同寝室同生也对同学及其毕业设计作品比较了解,但是二者都没有发言权。因此,建议评分制和推荐制并行,让进入争优答辩和争议答辩的学生名单更具公正合理性。

作者:朱元恩 单位: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参考文献:

第10篇

办学理念:以德立校,以德立人。

办学特色 :以爱育爱,打造阳光工程。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2004年9月23日,__初小全体教师眼含热泪,依依不舍地把__校长从__初小送到了__中心小学。一转眼,她在__中心小学从事管理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她犹如一位杰出的园艺师,把这块贫瘠的校园阵地打理得生机勃勃。

她是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她认为,校长必须做到处处以身作则,事事率先垂范;校长必须以其才能管好学校的人和事;校长必须做到廉政、心正和辛勤……她是这样想的,她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

一直以来,__校长坚持以德治校。她时刻牢记“天下为公”的理念,发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具备百折不回的硬朗作风,深信“身教重于言教”,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严格做到。

__校长坚持以才为政。对于一所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学校来说,科学管理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取决于以其能力去组织队伍、培养队伍、优化队伍。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学识、精神是办学成功的关键。她是校长,工作非常繁忙。尽管如此,她却坚持挤时间温习文化知识,钻研教育理论,吸收管理经验,夯实知识功底。并且用理论指导实践,把实践升华成理论。她长期在坚持学习,并辛勤笔耕。几年来,她写两百多篇文章。2004年秋,她写的《微笑面对》和《感悟宽容》获得国家级科教成果特等奖,并在国际刊物《中华教育论坛》中发表;2005年春,她写的《从小事做起》一文获国级论文二等奖,在《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丛书中发表;__年,她写的教师示范作文获得__省教师作文赛二等奖,她写的诗歌《人格》和《纯洁》在《当代百家诗选》中发表;__年春,她写的《爱是温暖的阳光》获得__市品德学科论文一等奖;__年秋,她撰写的《我是一校之魂》获得__省名校文一等奖;__年6月,她写的《谈管理》一文获得国家级论文一等奖……。她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她将不断学习,不停耕耘。

作为校长,她把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以教学为中心”上。因为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为此,她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务建设;开展了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教改活动;落实和完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整一个体制,即教学奖惩体制;严格三项制度,即考勤制度、教职工及班级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即考试纪律;培养两种习惯,即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她按照省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要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升到执法的高度来认识,在增强执行教学计划意识和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严格管理,以保证全部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品、自、劳课程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将“两操”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使活动课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活动课实现由随机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

2、规范教学环节

不管东南西北风,狠抓常规教学不放松。抓常规教学必须做到重环节、讲过程、看实效。她坚持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一月一大查,一周一小查,平日随时查。查备课,看谁备课有特色;查作业,杜绝抄袭坏习惯;查批改,严禁错批和漏改;查辅导,课堂内外相结合。这样就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她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身边或外地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课;②每学期安排教学活动月;③安排好说课、讲课、听课、评课、

教案及作业展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教务处汇编成集。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的水平。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必须把它当重中之生的工作来抓。这项工作除了制订制度、签订责任状之外,还必须做到勤督、勤查、勤管、勤宣传。每天上午课间操做完后,__校长都要对学生进行集训,集训的首要内容就是总结近两天与安全有关的好坏典型,褒优贬劣之后,她还要领学生齐读:“热爱生命,注意安全!”每一次行政会、教师会、师生大会,她对安全工作逢会必讲。每时每刻,她都要安排政教处抓安全,值周领导查隐患,少先队干部督查量分并作好记载,班主任随时处理偶发事件,门卫坚守岗位,杜绝外来干扰。作为校长,她要求师生把即将发生的不安全苗头或口头或书面向她反映,然后她雷厉风行地解决问题,这就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另外,在中午放学后,下午放学后、学生就寝后,她加强了课外安全管理和巡查的力度。烈日炎炎的夏日中午,她带领一队人马在校园周边的小溪旁、池塘边、河堤上汗涔涔地巡逻,防学生下水洗澡,防安全事故发生;寒风凛冽的冬日深夜,她冒着寒冷独自在学生寝室周围徘徊,防学生翻墙越壁夜逃外出上网。我们学校地居“闹市”,街上游手好闲的小青年常常来校黑我们学生的钱卡。为了排除外来侵扰,确保学生安全,实现学校封闭管理,为“封门”一事,她作为校长勤苦奔走相告,求索了几年,她写呈报、跑政府、求支书、磨嘴皮,历尽沧桑,终于在__年秋季封闭了学校东边历年来被作为群众过路道的侧门,实现了学校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封闭管理。从而基本上杜绝了令人头疼的外来干扰。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许多困难。面对艰难曲折,她具有克难奋进、勇往直前的精神。__年春季,我们教育总支的阚伟书记告诉张校长,区团委争取的“希望工程援建项目”安排给我们学校。当时,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内心对阚书记的安排充满了感激。然而,争取这个项目却是一个“马拉松”式的求索过程。从__年3月15日开始,到__年8月15日,她带领行政几个苦苦劳作了17个月,奔波了17个月,求门拜户了17个月。其间,她做了大量资料,她的手都写起了泡!她跑市团委、跑区团委、跑区政府、跑教育局、跑设计局、跑竞标局、跑检测站、跑监理站、跑省团委……她在这些部门来回跑,反复跑,简直快跑断了腿,磨破了嘴!在这艰难的旅程中,经常会遇到“拦路虎”。有时,一项材料要反复做几次,有时得求爹爹告奶奶地跟人打恭作揖,求人盖章签字。最后,在某人手里彻底卡壳,她急得大哭一场。后来,她才知道这是某某小学跑了两年没跑到手的项目。她想,人家知难而退了,我能退缩吗?我不能!别人能办成的事情,我们要能办成;别人办不成的事情,我们通过努力也一定要办成!我们学校负债严重,运转艰难,百破待修。__春,我们修路、做围墙、装安全网、打地坪、漆黑板、翻修宿舍、封门等又负新债,而且为跑项目花了一定的资金,我们学校的日子非常艰难!我必须用不屈不挠、永不言弃的精神把项目争取回来!想到这里,她只好又绞尽脑汁写“呈报”,跑政府,求领导,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她的路没白跑,她的资料没白做,她的汗水没白流,她的心血没白费,她看到了希望,我们的项目已经成功了!不经风雨,哪能见到美丽的彩虹?!她历尽艰难,她坚持不懈,她有始有终,她克难奋进。她面对了无数难题,她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管事必立,她办事必成!

第11篇

关键词:跨文化 元话语 农科学术论文

一、引言

结论部分是对整个研究做出总结与评价,并在前文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包括指出研究的重要性与局限、对未来的研究给出建议(Yang&Alison,2003)。因此,结论部分在学术写作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也就要求作者要慎重考虑语言的选择问题,才能做到简洁有力地收尾。

元话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Harris(1959)提出,此后,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其中,Hyland和Tse(2004)认为,对元话语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观点强调元话语的组织篇章的功能;广义的观点是,元话语体现了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语言和修辞的方法,以及把话语组织和话语含义结合起来的方法。

在元话语的分类上,前人从词语、标点、视觉等不同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分类。Hyland将元话语分成两大类十小类,两大类分别是文本交际型元话语(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文本互动性元话语(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前者发挥语篇衔接功能,后者则帮助作者建立起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基于更细微的功能差别,文本交际型元话语又可分为:过渡标记(transitions)、框架标记(frame markers)、内指标记(endophoric markers)、证源标记(evidentials)和解释标记(code glosses);人际互动型元话语可分为:模糊限制语(hedges)、强调词语(boosters)、态度标记(attitude markers)、自我提及(self mentions)和参与标记(engagement markers)。

近些年的研究显示,元话语研究领域更加宽泛,研究内容日益深化,研究对象也愈加精细化(付晓丽、徐赳赳,2012),而跨文化的元话语研究便是其中的一大趋势。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元话语研究主要聚焦于英语论文的对比分析:Abdollahzadeh(2011)探讨了英美作者和伊朗作者所写的英语论文中的元话语使用差异,结果显示,差异主要体现在互动元话语上;Perez-Llantala(2010)在研究中采集了三方语料,即1/3由北美作者撰写的英语论文、1/3由西班牙学者写的英语论文及1/3由西班牙学者撰写的西班牙论文,综合考量了跨文化和跨语言因素对元话语使用的影。国内跨文化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不及国外丰富。鞠玉梅(2013)对比分析了英汉学术论文,发现汉语论文元话语使用少于英语论文;徐江、郑莉、张海明(2014)以中国大陆学者和英语本族语学者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英语论文为语料,集中讨论模糊限制语,研究显示前者对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比例略高于后者。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跨语言视角下的研究都更为丰富(Peterlin,2008、2010;Abdi,2009;鞠玉梅,2013),相比之下,跨文化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从跨文化角度出发,研究英汉学者所撰写的英语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以期丰富这一视角下的元话语研究。

在研究领域上,国内外的元话语研究涉及的学科都较为广泛。Hyland(2001)对机械工程、物理、哲学、社会学等八个学科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进行了研究。M.Milagros del Saz Rubio将Hyland的元话语与Swales的CARS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农科科研论文引言部分的元话语。国内学者对元话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科,如鞠玉梅(2013)所选取的语料来自于《外国语》等语言研究期刊,而近年来随着传媒的发展、元话语研究领域的拓宽,新闻中的元话语逐渐得到重视(穆从军,2010;黄勤、熊瑶,2012)。可以看出,国外的元话语研究虽然涉及的学科较为广泛,但针对农科的研究并不多,国内的元话语研究在农科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本研究的语料来源为农科科研论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术论文元话语的学科领域。

从数据的容量来看,国内外元话语研究样本数量小。例如Ting Li&Sue Wharton(2012)的研究选取了80篇中国学生所写的英语文章,从跨语境、跨学科的视角出发研究了元话语的使用情况;周岐军选取了60篇学术论文,对比了文理科学术摘要中元话语使用的异同。不同于小样本的研究,本研究依托大数据,组建的语料库由286篇学术论文组成,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偶然性结果出现的可能。在研究方法上,McEnery&Wilson(1996)曾指出传统意义上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定量研究过于依赖计算机而忽略了具体语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因而,本研究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既借用大数据的优势,又通过人工判断减少误差。

无论是从研究视角、学科还是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对元话语的研究都趋于成熟,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学者对学术语篇元话语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较于国外,无论是跨学科还是跨文化视角,这一领域的研究都值得不断拓宽、不断深入。本研究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究英汉学者在动物科学、植物科学、水产科学和园艺林学这四个农科学科的学术论文结论部分的元话语使用异同,并尝试在教学层面为中国学者提出一定建议,帮助其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二、语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语料库HZAU CQPweb为语料来源,选取动物科学、植物科学、水产科学、园艺林学四个子库中的结论部分,组成农科英语科研论文的结论部分。其中又分为两个库:专家库和学习者库。专家库收录英语母语者发表的期刊论文,共40835词;学习者库收录中国农科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撰写的英语学术论文,共17418词。

本研究根据Hyland(2005:218-224)给出的元话语列表分别对专家库和学习者库进行检索,统计出十类元话语的使用频次,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出现次数的统计,判断英汉学者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并统计出十类元话语中高频词的使用情况,从跨文化角度解释造成差异的原因。

三、数据结果与讨论

(一)专家库和学习者库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部分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2.黑体字代表差异显著

3.“+”代表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使用得多,“-”代表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少

如表1所示,专家库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比重是32%,人际互动型的比重是68%,而学习者库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的比重是39%,人际互动型的比重是61%。在文本交互型元话语中,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多且差异显著(sig=0.000-),其差异主要是在于框架标记、过渡标记、内指标记和证源标记。

1.过渡标记

根据语料库检索结果,中国学者比英语国家的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使用了更多的过渡标记(sig=0.002-),差异显著。过渡标记是表达句与句之间的各种连接关系,如添加、因果、比较、对照等,是一种基于语篇内部的元话语,帮助读者理解观点之间的连接。(鞠玉梅,2013)

在过渡标记的高频词中,英汉学者的前五类高频词基本一致,都是“and,also,but,however,further”,只是具体的排序有所差别。从各高频词的每万词的频率来看,中国学者使用的频率都更高。

2.框架标记

数据显示,中国学者比英语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使用了更多的框架标记(sig=0.000-),差异极其显著。这一结果和过渡标记的结果一致,这两类元话语都属于组织篇章结构的显性衔接手段。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长期以来对它们的强调可能造成中国英语学习者过度使用这类显性的衔接手段,即过渡标记和框架标记,因而往往忽略了隐形的衔接手段,如使用同义词、上下义词、替代、重复等手段来组织语篇的结构。这一研究结果应当引起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注意。

框架标记又分为四个小类:顺序标记(first,finally,then)、阶段标记(in conclusion,in summary,overall)、目的标记(focus,objective,purpose)和话题转移(well,return to,with regard to)。具体的使用情况如表2,阶段标记是造成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故而只分析阶段标记的使用情况。从阶段标记的高频词来看,中国学者倾向于并集中使用“In conclusion”(中:17.80>英:3.67)和“In summary”(中:8.61>英:1.71),这也表明了中国学者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还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阶段标记,如“overall,in brief,all in all,to sum up”,增加用词的丰富性。

3.内指标记

数据显示,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使用更多的内指标记,且差异显著(sig=0.048+)。内指标记用于标示语篇中的某个成分跟其他部分之间的一种相互照应的关系(鞠玉梅,2013)。具体来看,专家库与学习者库前4个高频词都是“Fig,Figure,table,above”,说明在用词类型上,英汉学者比较相似。但是,专家库中的每一类高频词的每万词频率均高于学习者库中的数值,这表明在每类词的数量上,中国学者使用较少。因此,在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中国学者应适当增加内指标记的使用数量,提高用词多样性,但应避免过度使用。

4.证源标记

数据结果显示,专家库和学习者库中证源标记的使用差异显著(sig=0.019),英语学者使用更频繁。证源标记是指标示其他渊源的观点,即来自其他语篇的信息,主要功能在于引导读者理解并且建立作者对信息的控制。在学术语篇中,主要是指来自同类其他文献的资料,可用于支持作者的论证(鞠玉梅,2013)。由于在结论部分主要是阐明自己的发现与总结,所以在两个库中,证源标记使用均较少,专家库中出现次数为53,学习者库中为11。并且,在专家库中,绝大部分证源标记以(姓名,日期)的形式出现,如“Videos from the detector were recorded at a speed of 17 frames/s as previously described(Bai et al.,2013)”,即在观点或论点后标明出处。除此之外,“according to”“quote”和“said”数量极少。而在学习者库中,“according to”出现10次,(姓名,日期)形式仅为1次。相较于英语学者,中国学者证源标记使用数量少可能会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我们推测学习者在结论部分引用较少。第二,学习者有一定数量的引用,但由于z漏或者欠缺必要的学术论文规范的知识而没有将应该标记出来的地方标出来。故建议中国学者在进行英文学术论文写作时要注意论文格式与规范,避免一些不应出现的错误,提高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质量。

(二)专家库和学习者库在英语学术论文结论部分人际互动型元话语的使用情况

如表1所示,在人际互动型元话语这一大类中,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用得多且差异显著(sig=0.002+),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模糊限制语和参与标记(两者的sig值均小于0.05)上。中国学者对模糊限制语和参与标记的使用量不及英语学者。这说明中国学者在农科科研论文写作中对人际互动型元话语使用不够恰当,缺乏与读者互动的意识。

1.模糊限制语

根据语料库搜索结果,英语学者比中国学者在论文结论部分用了更多的模糊限制语(sig=0.006+),差异显著。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数量上,本族语学者除论文结论部分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总体比例高于大陆学者外,其余各部分使用总体数量均低于中国大陆学者(徐江、郑莉、张海明,2014)。科研论文中,结论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通常需在前文所述的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在此部分提出新的命题,而根据Hyland的观点,模糊限制语可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命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使论文作者为自己以及其他持不同观点者保留余地。可以看出,中国学者在动物科学等农科的论文写作中未能充分利用模糊限制语降低话语肯定程度,保护自己的观点。因而,为提高农科科研影响力,中国学者需在论文中恰当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语。

英语学者与中国学者在高频词的使用上的差别不大,都用到了“may”“could”“would”“might”,但有所差别的是各自的使用比例,如在学习者高频词列表中,“could”在每万词中的数量为2526.12,是专家列表中相应数据的两倍多,这表明中国学者存在过度使用“could”的趋势。虽然同为模糊限制语,且这前五位多为情态动词,但这些词实则在使用上有着细微差别。以“might”为例,Hyland和Milton(1997)就曾认为,用“might”表达可能性似乎太弱而无法表达说服意图,从而使作者显得“模棱两可、缺乏自信或者幼稚可笑”。而根据上表,中国学者有过度使用“might”的倾向(861.18/每万词>759.15/每万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学者在对模糊限制语尤其是情态动词的使用上不够精准。这可能是因为中学是我国学生集中学习情态动词的主要阶段,大学基本不再涉及,然而中学英语教学由于教材等原因往往只是有选择性地对情态动词的用法进行讲解(程晓堂、裘晶,2007),加上情态动词的使用较为复杂,中国学者在后期英语论文写作中便容易误用。

2.参与标记

总体而言,专家库中的每万词频率高于学习者库,且差异显著(sig=0.000)。参与标记用于明显地建立与读者的关系,用于直接地与读者交流,目的在于聚焦读者的注意力或者将他们视作语篇的参与者,与读者建立某种直接的关系(鞠玉梅,2013)。这说明在结论部分,英语学者更加注重读者的参与,引导读者去思考,将其看作整个研究的一部分,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以便其更能接受自己的观点。从高频词(如“use,develop,increase”)来看,英汉学者都更倾向于使用动词。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英汉学者在元话语上的差异,原因如下。教学过程中,对过渡标记,框架标记等极其显性的连接手段的过分强调可能导致中国学者比以英语学者更频繁使用这两种元话语。在语篇内部的连接上,中国学者可能较为缺乏以此引导读者阅读的意识,以及正确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因此造成对内指标记和框架标记的使用不足。对自身研究成果过于自信,缺乏严谨性会导致模糊限制语使用较少。对读者的忽视会导致参与标记的使用不足。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明确各元话语的作用,避免对某几类元话语的过分强调而忽视其他元话语。中国学者也应尽量多阅读规范的学术论文,学习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模式。在学术研究态度上,要尽量严谨,避免绝对,学会为自身研究成果保留进一步探索的空间。此外,应充分考虑读者,让读者参与其中,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研究能否为人所理解。

本文是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项目[项目编号:2016313]。

参考文献:

[1]Hyland,Ken.Meta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2005.

[2]Hyland,K&J.Milton.Qualification and Certainty in L1

and L2 Students’Writing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7,(2):183-205.

[3]Hyland,Ken and Polly Tse.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156-177.

[4]McEnery,T.&Wilson,A.Corpus Linguistics[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6.

[5]Yang,R.&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4):365-385.

[6]鞠玉梅.英h学术论文语篇中的元话语研究――从亚里士多德修

辞学的角度[J].外语研究,2013,(3).

[7]徐江,郑莉,张海明.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大陆与本族语学者英语

科研论文模糊限制语比较研究――以国际期刊《纳米科技》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2).

第12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600)

【摘要】培养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制定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园艺学、农业工程学、职业教育学三个学科各自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渗透、互补及协调,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与之相匹配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同时考虑专业课程与师范课程间的融合、处理专业课程深度与宽度的平衡、实现实践经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关键词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职教师资;培养方案

职教师资的建设与培养问题是职业教育前进中的瓶颈问题。职教师资的培养必然依托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及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实现培养目标、明确育人定位、体现办学理念的指导性实践性文件,是专业规划、建设、发展的中心环节,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制定课程大纲、编写教材、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以及评价培养质量的基本依据。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大学生的成长,为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专业师资建设储备了重要力量,他们的培养是职教师资选拔链上的重要环节。中等职业教育设施农业生产专业主要培养在设施农业企业第一线从事生产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要求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生产操作技能过硬。所以职教师资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成为“双师型”教师。就设施专业而言,“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知识结构应包含设施专业理论知识、设施专业实践技能、教育教学能力三方面。所以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备职业教育、农业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设施环境调控、园艺植物生产与管理、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开发与生产、示范与推广、经营与管理能力的“双师型”师资。

设施专业是一个集生物学、环境调控、工程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型学科,制定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体现园艺学、农业工程学、职业教育学三个学科各自的特点及互相融合,所以处理好以下三组关系尤为关键,即专业课程与师范课程的融合、专业宽度与专业深度的平衡以及实践经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1专业课程与师范课程的融合

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最重要的是培养其“双素质”,强调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技能相结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素质,也应拥有实践教学能力,既是园艺师、工程师,又是有教学资格的教师,既懂专业又能教学,而且要高效率地教会学生,即专业性和师范性兼备。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课程体系则应以“双师型”教师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锻造为主线,培养学生形成由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教学能力、拓展能力四个方面融合形成的“职业综合能力”。而目前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的课程体系中,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是第1~6学期分别由园艺学院和教育学院组织开设设施专业课程和职业教育类课程,在第7学期安排10周左右的教育教学实习,这虽然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课程培养的仅是专业单项能力,职业教育类课程培养的也仅是为师的单项能力,而单项能力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实现培养“双师型”教师所追求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应该是各个单项的知识、技能和各个单项的能力、经验相互融合之后的综合表现。

因此,在专业教育类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实习两者中间,必须有一个重要的相互衔接过程,比如综合性的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调研考察活动等,能将设施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为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在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方法转化为规范的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

2专业宽度与专业深度的平衡

设施专业本科教育涉及园艺学、农业工程学两个主干学科,所以多年来在人才竞争力培养方面的软肋就是课程体系设置“多而不专,杂而不精”,表面上看学生对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所涉及的设施工程设计、安装维护、园区规划、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贮藏加工、农资营销等每个方面都有触及,好像知识面很广泛,但在有限学时的制约下,教师所讲授内容只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职教师资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是在普通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又增加了职业教育类课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如果专业教育类课程依然沿用过去的课程设置,则整个课程体系势必会愈加宽泛而不深入,所以必须对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修改整合,重新设置,找准设施专业宽度与深度的平衡点。

首先,对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考虑全国不同院校的具体情况,可将部分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选修课程、专业限修课、专业任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的课程强调专业细分,分为设施工程、设施栽培、农业园区三个方向,每一方向形成一个课程模块,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后,必须选修该方向的课程模块,以求在设施专业的某一方向分支形成专业深度,能够身兼多职一专多能,以适应设施农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的迅猛发展。其次,在综合教育课程中开设一些拓展学生知识面的课程,对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升。

在上述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专业教育类必修课程是为保证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限选课和职业能力教育课程能帮助学生达到“双证书”要求;自主选修课程则是为辅助学生拓展所学专业的广度及深度,学生可在所选方向考取相应中级或高级职业等级(资格)证书,专业的细化可以使其今后更好地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具体化的专业设置要求。

3实践经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

人才培养的关键不是拥有实践经历而是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因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的重要因素。实际操作能力是对个体解决问题的进程、方式直接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是个体胜任不同类型实践任务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实际操作能力与认知能力比较而言,强调运用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一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体现为解决实际问题时显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它的形成机制是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和内化、迁移的过程。依据“双师型”职教师资设施专业本科人才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为了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实践操作经历,并真正形成综合实践能力,首先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时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遵循 “边学边干,学思做研,理实一体,四年不断”递进式实践教学方针,使教学目标从理论取向为主转变为能力取向为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衔接;其次,学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室以及实习基地,完善提升实践教学条件;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保证实验、课程实习、教学实习、专业训练、企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任务有时间和经费充分完成;最后,要增加互动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师素养,将实践经历真正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设施专业职教师资本科人才的培养,应以“双师型”教师的职业标准和知识能力结构为目标,研发“三位一体”(教、做、学)多元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大学生(未来中等职业学校准师资)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卫宏,苏连江,于连春.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3):136-140.

[2]邓秋霞.旅游管理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3(3):51-53.

[3][4]傅维利,等.个体实践能力要素构成的质性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1-13.

[5]黄柱坚.对大学生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方式的探索:基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视角[J].教育探索,2013(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