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时间:2022-10-07 05:5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早期护理干预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早期护理干预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指的是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各种诱因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脑内动脉破裂、闭塞或狭窄,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永久性或是一过性的脑功能障碍体征和症状。脑卒中通常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脑卒中两种类型。本次临床研究对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对比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精选我科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均CT和MRI检查确诊并且生命体征平稳,都存在意识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男性112例,女性28例,年龄37~82岁,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医嘱继续降压、改善认知功能、营养脑细胞等等治疗,在基础治疗上进行护理干预,早期护理干预组在入院后立即制定护理计划,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组早期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干预在病情稳定后1~3 w(脑出血2~3 w,脑梗死1 w左右)。两组护理干预时间在3个月左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①入院至生命平稳、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 h内采取抗痉挛。多取患侧卧位头、健侧卧位。②采取被动运动、肢体按摩、促醒等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3~4次/d被动运动,肢体按摩进行2次/d,约为30 min/次,采用柔软毛刷刺激四肢皮肤进行促醒护理,从远端到近端,10 min/次,3次/d。同时2次/d配合针灸及电针针刺合谷、内关、印堂、人中、百会等穴位促进患者苏醒。③膀胱功能及排尿功能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排尿方法:留置导尿管、间断性导尿、自行排尿,对患者制定饮水计划并给以解释,确定患者的饮水量。遵守间断性导尿的操作规程,自控排尿的指导和训练,耻骨上叩击,屏气及挤压以及膀胱区中频电刺激,药物治疗指导,心理护理。④生命体征平稳后1 w后至功能恢复阶段。如患者尚未完全意识清醒,继续进行以上促进苏醒护理方法,并且以积极的心理支持护理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正常的情绪反应模式,认知行为干预等。⑤饮食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做好身体护理,避免过敏或感染,低盐、低脂饮食,合理控制钠盐摄入量,多食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使用国际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脑卒中评定量表之一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进行评定。运动功能评定使用Berg平衡评定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test)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使用巴士指数(BI)量表。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Berg评定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余进行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两组患NIHSS评分较入院时下降,Berg评定及BI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以往的临床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生理、心理因素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治疗的重要因素,我科在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是在患者发病后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改善受损的功能,给予患者精心的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同时电针、生物反馈刺激等促醒护理促进患者神经轴突突触的早期建立,也有利于健侧脑组织的代偿功能的早期建立。传统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多在病情稳定后才开始,往往错过最初的一段最佳干预时间,即使后期采取运动康复训练。从我科本次研究来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恢复、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虽然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有所不同程度改善,但是早期干预护理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较常规护理干预更为显著(P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Berg及BI评分,提升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燕铁斌.常用康复护理技术排放[M].康复护理学,2012,6:1576-157.

[2]韩芳.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康复护理[J].会议论文,2010,60.

[3]王津.脑卒中后患者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干预的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01):34-34.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11月入住ICU的心外术后患者70例,按入科编号排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0±1.2)岁;对照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64.7±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选标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或家属同意);年龄≥18周岁,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言语正常,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经静脉和/或吸入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00~250 min;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处于恢复期;排除标准:既往无精神障碍病史和家族史;术前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入住ICU时间≥48 h;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研究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在ICU常规监护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措施:(1)了解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并向患者详细介绍ICU的环境、设施设备、陪护制度及所采取的治疗措施等。(2)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包括血压、呼吸、心律、脉搏、体温、中心静脉压、有创动脉压力等,在做好护理常规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被动训练逐步转向主动训练,鼓励患者自主训练。(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鼓励患者进行行为治疗,如洗漱、穿衣、进食等活动,鼓励其主动活动头部及四肢,自主观察周围环境。排除标准: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和/或意识障碍者;入组后ICU住院时间超过2周;研究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中患者放弃治疗或死亡。

1.2.2 干预组 (1)成立集束干预小组。由ICU护理人员组成干预小组,并对她们进行培训,内容集中于对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的评估,旨在提高护士对于谵妄知识和观念的掌握,增加护士对谵妄评估的阳性率,同时将1~3名具备ICU资质的医师纳入干预小组内,目的在于指导镇痛药物的正确使用。(2)术前访视,首先了解患者一般资料,之后以画册形式向患者介绍ICU的环境、限制探视的必要性、监护设备、术后麻醉苏醒过程、使用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如何床上排便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对ICU/CCU有初步认识,有助于缓解术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3)利用CAM-ICU(中文版ICU意识混乱的评估方法)评价患者精神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条症状:①急性发作或反复波动;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思维混乱;④意识变化程度(完全清醒以外的任何意识状态如警醒、嗜睡等)。符合①+②或③或④可判定为谵妄,如患者诊断为谵妄且在出ICU前经CAM-ICU再次评估①、②、③或④消失,可视为谵妄好转。按CAM-ICU判断是否出现谵妄,若没有出现,每6小时在用CAM-ICU进行评估,若出现谵妄,随后每3小时再次评估[3-6]。(4)识别ICU谵妄危险因素,利用术前采集的患者一般资料,对高危因素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早期识别出心外术后ICU谵妄的高危患者。(5)促使睡眠一觉醒周期的正常化。干预小组成员要每日记录患者日常和夜间睡眠时间段和持续时间,实施睡眠限制措施。尽量降低科室噪音,夜间尽量关灯,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仪器的警报声,交谈和走路保持轻声,夜间声音控制在40分贝以下。(6)按需镇痛,确保用药安全。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程度等,避免应用苯二氮卓药物、卡巴拉丁等。具有尖端扭转性室速较大风险者应避免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可以采用非药物方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收录音机、音乐等信息疗法。(7)早期功能恢复锻炼,在患者清醒合作的前提下,尽量避免使用约束带,减少患者裸露的时间和次数,协助并促进患者有效咳痰,指导患者床上肢体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后谵妄发生率、ICU治疗时间、总住院日、28 d生存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的谵妄发生率降低、ICU治疗时间与总住院日缩短、28 d生存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集束化干预(Bundles of Care)是近年来护理学界涌现出的新型护理理念,也可称为“捆绑式治疗”,是指一种基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一系列相关治疗及护理措施的综合体,可以用来处理很多临床上一般方法难以处理的疾病。

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由于术中需要阻断血流影响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容易发生血流动力不稳定,通常行心脏外科手术后,需将患者转入ICU病房监测生命体征、饮 食、并发症等。据相关文献报道,心外科手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几率很高[13-14]。谵妄是一种急性可逆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临床学界定义谵妄为思维混乱、注意力转移、常出现幻觉、错觉、定向力紊乱及意识障碍、精神活动亢进、行为异常、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和情绪波动综合征。本院通过给予干预组集束化护理,观察干预组和对照组谵妄的发生例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研究集束化护理对心外科ICU谵妄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谵妄的发生例数、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出ICU谵妄例数均低于对照组,而28 d时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集束干预策略能够明显降低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的发生率,同时在发生谵妄的患者中行集束化护理策略也能提高谵妄的缓解率;同时可以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在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28 d生存率。另外,本研究采用APACHEⅡ评分来评价谵妄和全身情况的改善程度,发现干预组入ICU 3 d和出ICU时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入院ICU当时,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笔者对谵妄的相关评估结果一致,这说明APACHEⅡ评分作为一种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标准,对预测ICU谵妄的预后具有很好的评估价值。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心外术后患者ICU谵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的结构化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是,其影响谵妄发生率和缓解率的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另外,随访时间过短也限制了本研究的精确性,这些都是笔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文献

.American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2012,21(1):el.

[2] 周新红,张文德,吴勤奋, 等.手术后并发谵妄18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47-48.

[3]冯洁惠,高春华,徐建宁.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机械通气镇痛镇静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杂志,2012,12(7):599-601.

第3篇

[论文摘要] 脑出血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4~6周,便秘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对86例脑出血患者便秘进行护理,笔者认为对脑出血便秘患者实施心理与健康、合理饮食、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解除便秘的痛苦,并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的标准,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表现为大便量过少、过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帮助排便,在不使用泻剂的情况下,7 d内自发性排空粪便不超过2次或长期无便意。在脑出血患者中便秘往往导致颅内压升高,很容易引起第二次出血,从而威胁患者生命。防止便秘,避免用力排便,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从而改善预后,对抢救患者生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83例脑出血患者,男39例,女44例;年龄33~87岁,平均60岁。本组病例均经头部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1例,小脑8例,脑干5例,丘脑16例,脑叶10例,脑室3例。8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均不同程度地发生便秘(排便间隔时间>3 d,粪便量少,排出困难,无其他肠道器质性病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顺利排便,无因排便加重病情病例发生。

1.2 便秘的病因

一般病因: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②不良排便习惯;③滥用泻剂;④环境或排便改变;⑤妊娠;⑥老年、营养障碍;⑦结肠、直肠、盆底器质性病变及功能性障碍;⑧结、直肠外神经异常,本组38例意识障碍者均发生便秘,考虑与脑出血量大或存在颅内高压有关,以致影响自主神经调节中枢而诱发便秘;⑨精神或心理障碍医原性药物因素。

1.3 脑出血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患者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脑出血患者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70%以上。大多数患者高血压病史较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病情进展快,颅内高压症状明显、严重,视水肿。

2 脑出血致便秘的原因

2.1 环境因素

因为住院患者卧床,涉及个人隐私而不适应在床上排便,从精神上自我抑制,抵触排泄,从而减少了排便次数,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大部分水分被大肠反复吸收,粪便过分干燥,排出困难,导致便秘。脑出血患者一般入院需绝对卧床治疗3~4周,致使患者自身活动减少,长时间卧床会引起胃肠蠕动减慢,同样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2.2 药物因素

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的治疗过程中,为了减轻因出血所造成的颅内压升高,避免形成脑疝,会大量使用脱水利尿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剂的应用在减轻颅内压的同时也促使肠道内的水分过分吸收,以致便秘。

2.3 饮食因素

术后患者早期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为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而进行鼻饲,另外,防止上消化道出血的重点是保护胃黏膜,对患者食物要求比较严格,而家属挑选食物时过于精细,缺乏纤维素,饮水减少,易引起患者营养不均衡而导致便秘。

2.4 护理因素

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告知家属和患者排便的意义,没有准确地了解情况和及时督促,以致患者便秘。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发生便秘对脑出血患者的严重影响、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大。要注意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做好有效遮挡,指导患者采用合适的排便姿势。

3.2 饮食调节

给予患者含粗纤维较多的食物(如水果、蔬菜)。高纤维素饮食可促使肠蠕动,避免便秘的发生。鼻饲者可给予混合蔬菜、水果汁,鼓励患者多饮水(30 ml/kg),每日保持饮水量为1 200~1 500 ml,使大便充分软化,预防便秘。忌食辛辣食物,不吸烟,不饮酒。

3.3 腹部按摩

每天早晚2次按摩腹部,患者取平卧位,按摩前要求手温尽量高于体温或相近,嘱患者放松腹肌,用手掌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方向按摩100~200次,手法由轻至重,按摩时注意动作轻柔,冬天要注意保暖。另外,患者自述腹痛或生命体征不稳时要停止按摩。

3.4 适当活动

患者病情稳定、允许进行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可适当鼓励和指导患者活动,但早期应严格控制活动量,以患者不出汗、不气喘为宜;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被动活动肢体,以增加肠蠕动,提高排便肌群的收缩。

3.5 药物治疗

建议可选用舒泰清,2袋/d(A剂:聚乙二醇4000 13.125 g;B剂:碳酸氢钠0.178 5 g,氯化钠0.350 7 g,氯化钾0.046 6 g;A剂+B剂各1袋配制125 ml标准等渗溶液),严重便秘者可先用大剂量(8袋/d,共3 d)清除肠道内残留的粪便,逐渐减量至2袋/d,建议服用至形成规律性大便。每晚口服果导2片或肛塞开塞露1~2支、芦荟胶囊口服、番泻叶5~10 g沸水浸泡代茶饮。对于患者来说,主要是康复性的治疗,一般可以进行中药调理和针灸。

4 讨论

脑出血多见于中老年人,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状态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死亡率很高。在脑出血治疗过程中,脱水利尿剂的大量使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排便反射抑制、肠蠕动减弱或长期卧床等因素引起便秘,而便秘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护理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大便通畅对脑出血患者的意义。首先要规律患者的日常生活,增加膳食中的纤维。生活规律,自然精神百倍,并做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早晨起床前,老年人还可以对腹部进行自我按摩。多吃些高纤维食物,如瓜、果、蔬菜和粗、杂粮等,多饮水,少吃刺激性及生、冷食物;其次,大便也要尽量规律,尽量做到1~2 d排便1次;最后要把生活、心理安排到最佳状态,解除顾虑,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彦飞.49例脑出血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广西医学,2004,(11):1728-1729.

[2]吕式瑗.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122.

[3]冯晶军,武玉玲,李英.高血压脑出血术后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5,(1):47-48.

[4]赵晓丽,李宣兰.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5):463.

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镇痛预防压疮的护理。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使用PCEA泵镇痛患者80例(镇痛泵组),与同期术后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80例(非镇痛泵组)比较,两组都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发生骶尾部压疮的机率。结果镇痛泵组有2例患者早期发现了骶尾部有皮肤小水疱的发生,经过积极处理后很快得到了恢复;非镇痛泵组压疮发生率为0。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PCEA泵镇痛,在压疮发生前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

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所致。以前人们认为压疮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护理质量标准要求“压疮发生率为0[1]”,而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产科在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间经患者同意共有80例使用了自控镇痛泵,与同期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进行皮肤对比分析。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产科2005年1月至2005年8月共有160例产妇行剖宫产术,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岁。将术后使用了镇痛泵镇痛的患者80例与同期非镇痛泵80例对比,观察2组发生骶尾部压疮的机率。两组均无产科严重合并症及凝血功能障碍,无药物过敏史,产妇年龄、孕周、体重、孕次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镇痛泵组发生皮肤水疱2例,皮肤受压时间1例为14h,1例为16h。非镇痛泵组的患者无一例发生皮肤水疱。

2护理方法

手术回房后,取去枕平卧位6h,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取高低程度不同的半卧位,尿管给予妥善固定,留一定的活动空间。清醒患者嘱其6h内可以活动四肢但不要抬高头部,病重者给予协助活动四肢。留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教会其使用方法,根据自控镇痛泵使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未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根据术后护理常规进行观察与护理。两组皮肤护理方法相同。夜间巡视病房,睡眠好的患者不予打扰,观察输液情况、尿管情况、呼吸情况等。

3结果

80例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中,2例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在术后第1日晨间护理时,发现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患者无自觉症状。经医生同意后撤掉自控镇痛泵,局部给予龙胆紫涂抹,并协助其下床活动,嘱其多在床上活动,避免局部受压,2d后皮肤恢复正常。与同期非镇痛泵组80例相应患者比较,未使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无一例发现手术后这一时段的患者有皮肤水疱出现。

4原因分析

4.1导致患者手术后皮肤受压时间相对较长的原因手术后尿管的放置,使患者不敢活动。手术后大多数患者由于麻醉作用,肢体感觉、运动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加上运用自控镇痛泵,患者有嗜睡、感觉减退等情况[2],使患者睡眠质量提高,主动活动的次数明显减少,护理人员夜间查房时,为不影响患者的休息,只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导管情况、输液情况而不帮助患者翻身。而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3]。

4.2容易导致皮肤水疱发生的客观原因麻醉及自控镇痛药物的应用使患者感觉减退。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4]。

5讨论

手术后使用经硬膜外腔镇痛泵(PCEA泵)进行镇痛的方法已广泛用于临床,PCEA泵是以恒速将药物注入硬膜外腔形成稳定的药物浓度,达到持续镇痛的目的。但由于手术存在一些非人为控制的因素致使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5-6]。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泵的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手术后患者的疼痛,增加了手术后的舒适感,但也有发生并发症的报道,如恶心、呕吐、尿潴留、血压下降等[2]。在缓解术后产妇疼痛的同时,也降低了产妇自我护理的能力,增强了患者角色[2],由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压疮显得尤为突出。镇痛泵组术后第一日晨发现有2例在骶尾部有不同程度的小水疱,经及时处理2d后皮肤恢复复正常。可见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每2h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患者呈45°角,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粗隆部的骨隆突处。对半卧位应注意床铺倾斜的角度以45°为宜,以避免在床铺之间产生过大的剪切力和摩擦造成组织内毛细血管供血中断,使皮肤完整性受损[7]。避免按摩受压部位,因为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的保护反应,因氧气供应不足引起,通常受压引起的充血,使局部尚能保持1/2~3/4的血液供应,连续仰卧1h后受压部位变红,更换后一般可以在30~40min内褪色,不会使软组织受损,所以无需按摩。按摩反而使皮肤的温度增高,而每升高1℃能增高组织代谢和氧耗的10%,当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任何温度的升高都增加了压疮的发生率。应用自控镇痛泵的患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压疮机会均有所增加,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在患者使用自控镇痛泵期间,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铺的平整、干燥和清洁;固定好导尿管,耐心向患者解释翻身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变换[8]。护士夜间查房既要给患者人文的关怀,也要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护理服务的方式方法,使付出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达到利于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2.

[2]龚金萍,文新华,褚华秀.早期功能锻炼预防镇痛泵引起低血压的效果观察.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19.

[3]梁玲,冯静,王哲.循证医学在产科护理领域中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0):30-31.

[4]张水兰,时红梅.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志,2002,18(11):60.

[5]SchoonhovenL,DefloorT,GrypdonckMH.Incidenceofpressureulcersduetosurgery.JClinNurs,2002,11(4):479.

[6]谢小燕,刘雪芹.2种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在手术患者中信度和效度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60.

第5篇

      

        论著

        (1)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晚期肺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的探索性研究 赵莹莹 卢绍禹 杜文 梁洁 杨艳华

        (3)天麦消渴片治疗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观察 马春明 柳洁 张晓亮 刘永庆 张姬欣

        (6)氟达拉滨单药或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赵兰滨 申莲玉

        (8)血浆醛同酮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雷晓明 李韶南 李广镰 刘震 陈平安

        临床与实践

        (11)pci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曹婷婷 杨旭明

        (13)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00例临床分析及产后恢复情况 刘果霞 杨丽 薄晋魏 白强

        (15)消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48例食管黏膜下肿瘤临床分析 李华茹

        (16)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6例疗效观察 张艳 周明勤

        (18)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克雷白肺炎90例的疗效观察 梁琰

        (19)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皇甫春荣

        (21)依巴斯汀片联合清热化湿汤治疗56例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 崔刚

        (22)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观察 管玉成 曹苏

        (24)老年快速房颤患者在应用美托洛尔片控制心室率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疗效观察 包恩义 谭冰 王志国

        (25)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凝血与纤溶功能特点分析 李志雄 李传连

        (27)非吸收无损伤缝线与可吸收缝线连续皮内缝合的疗效对比 邹文 许海燕 邹勇 刘容珍

        (29)伪膜性肠炎26例临床诊治分析 绳百龙 田瑞龙

        (31)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一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并后纵韧带骨化症 孙彦鹏 史相钦 卜保献 马虎升

        (33)伤椎植骨置钉预防椎体矫正度丢失的临床研究 卢小健 郭小明 曾丹阳 吕厚忠 陈和平

        (35)替米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tnf—α、il-6的影响 阮国虎 刘卫清 李娟

        (37)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早期治疗重度戊型黄疸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张克祥 刘星 王守兵

        (38)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和治疗探究 李毅云

        (40)采用尿激酶治疗突发性耳聋76例临床效果分析 江安世

        (41)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强效镇痛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探究 窦连运

        (43)托吡酯与卡马西平治疗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 李雪松

        (44)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 彭海斌

        护理园地

        (46)dc/cik细胞治疗心脏毒性反应的护理 陈银 曾雅力

et="_blank" class="keylink">陈玲 李芳 安东建

        (48)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邱小灵 吴小勇 叶学英

        (50)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对降低职业倦怠的效果分析 江萍 杜锦萍 吴菁 赵春芳 邓光辉 张伟 韩兰萍

        (53)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效果分析 仇爱华

        (55)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的护理 资姣蓉 陈丽华 雷程

        (57)icu患者人工气道内痰痂形成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王静 苗春艳

        (59)健康教育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伟莲 李远芬

        (60)亲情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尤玉莲

        (6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赖燕 罗冬梅

        (63)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的调查分析 李友爱 黄运芳 朱勉春

        (65)循证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张艳梅 吴雯 刘淑丽 刘玉莉

        (66)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张平 张伟光

        (68)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心得及体会 杜利利 李冰玉 石小玉

        (69)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护理干预 吴微波 曾宇

        (71)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就医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朱玉环

        (72)农村骨折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吴青礼

        (74)老年患者的骨科护理 李霞

        医技与临床

        (76)修正geneva评分联合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 王亚豪 毛毅敏 霞 单世民

        (78)晚期妊娠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吴云

        (80)dsct双能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沉积的初步应用 袁峰 何波 祝艳翠

        (82)超声检查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杜喜莲

        (84)食管癌在数字化x线上消化道造影上的表现 李运立 闫风全

        (86)mri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左敏 杨先春 杨克勤

        (87)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应用价值 赵同军

        (89)afp、fβ-hcg及uabf在预测不良妊娠结局中的应用 吴新荣

        (91)钯作为基体改进剂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铅中的应用 郭防

        经验体会

        (93)电针刺双足三里穴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张友发 梁光造 张征

        (95)高龄老人髋部骨折的治疗风险控制 杨小超 任龙韬

        (97)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62例临床分析 赵春红 李玉杰

        (98)功能位固定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屈指肌腱狭窄陛腱鞘炎疗效分析 陈海宏 高大伟 杨健松

        (100)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诊疗分析 成中凤

&nbs

p;       (101)腹部小切口手术治疗子宫肌瘤59例临床效果观察 李东伟

        (103)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观察 朱黎姝

        (104)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 刘凤义

        (106)腔镜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马沛

        (107)两种胃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恢复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张建军 刘耀刚 杨志忠 袁启东 李长江

        (109)冷刀切开术后直视下尿道扩张治疗男性尿道狭窄的疗效观察 刘孝华

        (11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徐荷凤

        (112)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探讨 孙智力

        (113)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彭玉源

        (115)39例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手术ⅰ期切除吻合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晓晖

        (11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朱雷

        (118)闫绍华老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 李研 张明香 闫绍华 吴兵

        (120)不明原因慢性咳嗽临床诊治体会 高国俊

        (121)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疗效观察 庄晓明 刘莉冬

        (123)益母草注射液与催产素联用防治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刘淑芳

        (124)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疱疹性口腔炎疗效观察 刘常基

        (126)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应用在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柯学礼 胡文格 何素琼 罗勤

        (127)左旋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 王莉芳 丁维民

        (129)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永青 艾叶

        (130)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瘤变的疗效分析 施帆

        (132)不同剂量高渗盐水治疗颅脑损伤时对血生化及渗透压的影响研究 陈珑

        (133)胃癌术后肠内高营养54例临床分析 陈振亮

        (135)前列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马莉

        (136)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疗效观察 黄庆芝

        (137)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人工流产术后即时应用的临床观察 陈艳红

        综合医学

        (13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药敏分析 乔宁 喻华 黄湘宁 殷琳

        (142)腓肠豆骨的临床意义探讨 张磊 曾炎 屈尚可 包可 王琦

        (144)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并轨的探讨 郜宇杰 李汝德

        (145)加强医院医德档案管理,促进行风建设 章航飞

        (147)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不同浓度肝素钠封管液的效果 殷秀伟

        (148)精神科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措施分析

eylink">陈桂美

        (150)高血压病房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体会 邓育芬 黄琼意 黄意琳 马伟东

        (151)常用中药材的临床鉴别使用与药理学研究 秦小林

        (15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与实践 秦庆颖

        (154)“类医生”: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向 谭刚 陈敏菲 梁飞

        (156)糖尿病性低血糖的防治对策 胡凤鸣

        综述

        (158)盆腔淋巴囊肿诊疗进展 江东根 庞俊 罗云 高新

        (161)瘦素与肥胖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林克宣 刘冠贤 石咏军

        无

        (163)医学论文表与图的写作要求 无

第6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疽;茵陈退黄洗液;抚触;胆红素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一般生理性黄疸无需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 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病理性黄疸应积极去除病因,降低血清中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1]。临床治疗大多需光疗,近年我院采用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抚触防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7月在本院分娩,母亲无妊娠合并症,无肝炎病史;新生儿出生时体重≥2500g、Apgar评分≥8分,无溶血,无感染性疾病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体重、Apgar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1.2方法

患儿出生后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m一368型,广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监测,早、晚8时各1次,直至出院。同时采集出生时脐血和生后3d静脉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监测过程中经皮测胆红素(TCB)≥23(相当于血清胆红素206umol/L),血清胆红素>205umol/L,转蓝光治疗

1.2.1药浴

新生儿出生后24 小时,吃奶1小时后方可进行药浴,每天一次,连续治疗3 天。由专业护士进行操作,用专业的颈托,托住新生儿的颈部,让新生儿的头部露出水面,身体浸泡在药液中。药浴前先清洁好新生儿皮肤,用防水贴贴好脐部,将新生儿放进药液中以后,任其自主运动,护士则在水中抚摸新生儿皮肤[2],这样可促进药液的吸收。洗泡15分钟以后,抱出婴儿,取下防水贴,脐部用乙醇(75%)消毒,同时做好相应记录。茵陈退黄洗液(由本院制剂室制成,外洗液,250ml/瓶)500 mL,加入10 L温水中。

1.2.2抚触

干预组在在新生儿药浴完毕以后对其进行抚摸,每天1 次,专业护士分别抚摸新生儿的头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以及背部,每一个地方重复抚摸25 次,每次的抚摸时间不少于20分钟。抚触开始前,护士首先要放松自己,这样在抚触孩子时才能更加放松;学会放松婴儿,通过身体的接触消除婴儿的紧张感,同时注意保暖。抚触的力度应适中,如果新生儿皮肤发红,应减轻力度;给新生儿抚触时,最好采取蝶式抚摩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排便情况,同时监测新生儿胆红素,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样本数(n)或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TCB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d 、2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从第3d观察组TCB就低于对照组,到第4d明显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高胆红素血症及排便、持续黄疸时间比较

观察组排便时间(7.54±1.26)d、黄疸持续时间(6.41±3.66)d、服药例数(4)、转为光疗例数(1)略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多属生理性,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的发病机制为新生儿肝功能尚不完善,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有限,导致胆红素在短时间内聚集所致。若治疗不及时,可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故早期干预治疗新生儿黄疸尤为重要。

中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属于“胎黄”,病因为胎毒湿阻,肝失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发为黄疸,治疗应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本文所采用的药浴治疗遵循中医学的原理,通过新生儿体表皮肤来进行给药。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体表面积大,在经过汗腺、黏膜、皮肤吸收以后,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3】。本药液成分为茵陈、大黄、山栀子、鸡内金、柴胡、枳壳等15味中药,茵陈退黄、清热利湿;桅子解毒、清肝利胆;大黄通便、降泄祛热,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配鸡内金、柴胡、枳壳疏肝、消积行气、健脾和胃;加茯苓、车前子、金钱草、甘草等药物,消炎利胆、凉血解毒;全方经皮肤吸收达到清热利胆、解毒、退黄的目的【4】。药浴容易操作、方法简单,而且价格低廉、没有副作用,很适合治疗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抚触疗法是顺应新的医学护理模式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新生儿皮肤和机体的触摸,刺激婴儿感觉器官的发育,增强婴儿的神经系统反应,促进婴儿对外在环境的认知[5]。抚摸新生儿的四肢,可促进外周血液循环,增加其能量消耗,增强食欲;抚摸新生儿头部、背部,可以让脊髓中枢兴奋,促进胃肠蠕动,增加排便,让胎便能够尽快的排出,降低了小肠对胆红素重吸收,最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早期抚摸方法不能在家中进行,只能由专业人员来操作,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茵陈退黄液药浴干预辅助抚触治疗3 d后,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出现时间干预组推迟;转光疗的患儿比例低,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低。提示药浴干预辅助抚触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中药外洗也便于母乳喂养、母婴同室的管理,该方法使用简单、有效、价格低廉、无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及家庭。

参考文献

[1]韦林安. 抚触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全科护理, 2009,(17) .

[2]周建平中药水疗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32)

[3]蒋宏.Jiang Hong 抚触加水疗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期刊论文]-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8)

[4]张素玲,顾卫,贺慧蕾,等.退黄洗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9):983~985.

第7篇

关键词: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乳腺肿块;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环境、激素的作用,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第二大恶性肿瘤[1]。如何早期诊治乳腺疾病,如何既能切除乳腺病灶,又尽量减少对外观的影响,成为女性患者特别关注的问题。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术,对可疑病灶可通过2~3mm的穿刺针孔进行完整切除,获取可靠地病理组织学标本,达到切除各种良性肿瘤和明确诊断的目的,解除患者疾患,具有直观快捷、安全无痛、无并发症、无疤痕等优点,从而受到女性朋友推崇。我院自今年5月份开展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至今共计20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见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5月至今,我院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如下肿块患者20例,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3 岁,术前均经体检、彩超等明确诊断,肿块在6~10mm病例13例,肿块在10~20mm病例11例,其中乳腺纤维瘤19例,乳腺导管内瘤1例。

2 护理

2.1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做好术前影像如B超、钼靶照片等检查;用物准备:10ml注射器1付,另备一次性9号无菌注射针头1~3个,2%利多卡因2~5支,生理盐水2~5支,肾上腺素1支,麦默通手术包1个,创可贴,绷带3~5卷,腹腔镜套,记号笔1个;器械准备:术前检查仪器性能,真空装备是否完好,特别是真空桶有无破损,导管连接是否正确,调节屏幕角度便于操作;其他;备皮,准备开胸上衣。

2.2 术前评估 了解患者健康状况,避开月经期;有无胶布过敏,是否疤痕体质;包块部位,质地,活动度。心理状况,对疾病认知情况,手术对局部形体美观有无影响等。

2.3健康教育 大多数妇女对乳腺疾病认识不足,认为乳腺包块小,无大碍,既不影响形体美观,又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忽略其危害性。因而护士详细讲解乳腺疾病潜在危害及防治方法。并发放图文并茂的乳腺疾病知识宣传册,增加直观性。

2.4 心理护理 大多数患者担心手术切口会留下疤痕,影响局部美观。护士耐心解释,告知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优点,展示该手术痊愈后患者局部图片消除遗留疤痕的顾虑该手术区域为女性特殊部位,操作者又是男性医师,部分患者顾虑手术时胸部而感到羞涩,对手术有拒绝心理。护士告知患者手术时有仪器操作护士一直陪伴,谁是关注其状况,使患者心理上获得安全感。

2.5术中护理 麦默通微创术护士与医生密切配合过程,护士必须掌握麦默通操作流程及性能,熟悉每个程序屏幕出现英文含义,根据手术流程调节各段程序。术中提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应与B超,手术医师密切配合,术时让患者看B超显示屏。告知包块大小,增加患者对其疾病认识的直观度。穿刺前给患者戴上眼罩,操作护士不时握持患者的手,鼓励患者,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达到精神上的松弛。手术完毕,摘下眼罩,再次让患者观看局部B超影响图片,了解手术效果。并将清除组织常规送检

2.6术后护理 术后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胸带是否包扎过紧,询问有无胸闷、憋气症状,教会患者腹式呼吸。 适当活动患侧上肢,防止患肢制动过久,引起患肢麻木、可做握拳、曲肘等动作,以利于血液循环。术后应特别注意局部乳腺组织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对胶布过敏者注意创口贴处有无红,肿。指导患者术后饮食不受影响,可进普食,当天进软食,以易消化为主,少吃油炸或高脂肪食物。此阶段病检结果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护士主动告知病检结果报告时间,随时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

做好出院指导,出院后患侧上肢1个月不提6斤重物,肩关结外旋幅度不宜过大,腺纤维瘤有复发的可能,每次月经后3~5 d自我检查1次,3个月进行1次临床随诊,嘱患者少穿紧身胸衣,以减少的压迫。对45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做一次钼靶X线检查。发放出院指导卡

3讨论

麦默通真空微创旋切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型微创诊疗技术,适用于乳腺纤维瘤,乳腺增生结节,乳腺囊肿等各种乳腺疾病的检查与治疗,该手术解决了女性患者对传统手术切口遗留疤痕的顾虑,既维护了女性外观形体的美观,又使疾病得到早期诊疗,解除患者隐患,消除了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二级预防的效果,减少了乳腺癌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新华.实用乳腺疾病诊断与保健[M].第1版.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99

第8篇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15-01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交通事故等频频发生,事故所致的腹部损伤率也在明显增加。多数的腹部损伤因为涉及内脏导致伤情严重化,致死率搞到10%~20%[1]。对于外伤性腹部内脏伤的临床有效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2],因为做围手术期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根据以上观点,笔者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外伤性腹部内脏伤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分析观察,探究在围手术期中整体护理干于外伤性腹部内脏手术的积极贡献。现将研究做如下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外伤性腹部内脏伤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均为3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18~54岁,其中交通所致15例,工地意外伤8例,打架2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17~52岁,其中交通所致18例,工地意外伤7例,打架2例,其他3例。经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组间比较。所有入选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均无手术禁忌症及慢性病史。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手术,在围手术期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全程综合护理。①术前护理:部分患者采用微创手术,部分采用开腹手术。使得仰卧,主要是使得患者血液循环并且可以及时纠正休克状态,将患者胃内残留的食物引流,并且保持胃管的顺利引流,避免患者因为呼吸不畅而导致窒息。在术前置留尿管,应对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现象。在术前还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安慰,因为术前多数患者因为恐惧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护士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一般进程,并向患者接受本科室先进的手术仪器及经验丰富的医师,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顾虑。并可适当向患者举例说明同类疾病经过配合治疗后,取得理想的康复效果的患者,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及配合手术的程度,使得手术可以顺利进行。②术中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及呼吸等生命体征,并且注意维持患者内环境的稳定。当患者出现紧张及恐惧等心理变化时,要在患者旁边进行细声安慰及鼓励,环境其紧张恐惧心理。此外,护士还要熟悉掌握手术操作步骤,充分准备手术所需器械,与医生进行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③术后护理:病人在回归病房后及时给予保暖,使得患者尽快恢复体温,减少寒战发生。并定时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量,观察是否有内出血、漏诊的受伤器官和延迟性内脏破裂的发生。此外还需叮嘱每位患者静脉输液通畅,护理人员密切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观察,避免伤口的感染。

1.3观察指标

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血栓发生情况、肺部感染情况等。

1.4数据分析

将以上收集的所需数据纳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经过对应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明显,结果见表1。

表1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4%,对照组为46.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外伤性腹部内伤性损伤因为损伤部位不确定及损伤的危险性极高,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要求医生对这类疾病拥有较准确的手术方案及较及时的手术准备[3]。对于腹部损伤患者术前耐心给予患者开导,消除患者的进展等鼓励,鼓励患者配合手术治疗。对于术中的抢救,纠正休克需要进行大量的输液,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熟悉整个过程的基本过程,具有应付临时状况的能力,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在术后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尽量防止患者的伤口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患者整套完全的护理干预,经过系统的护理后我们发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的护理明显降低,说明在围手术期给予完全细致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外伤性腹部内伤性损伤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分析该论文结果与李芳等[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共同说明围手术期整体的护理对于减少外伤性腹部内伤性损伤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性。

总之,经过本次研究结合文献查询,我们初步认为,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对外伤性腹部内脏伤围手术期的护理过程中有确切效果,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文英. 外伤性脾破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3):382-383.

[2] 胡松立,葛海燕,罗云先,等.外伤性腹部内脏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2003,5(1):17~19.

第9篇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03-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筛查对象是2006年~2010年我区13处乡镇卫生院0~28天内的出生的活产新生儿3869例,男2009例,女1860例,出生体重2.0~4.5 kg,均在取得家长知情同意后进行测试。

1.2 方法:采用丹麦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分析仪,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在相对较安静的房间测双耳听力,规定新生儿双耳均通过者为通过人数,单耳或双耳未通过者为未通过人数。第一次筛查在新生儿生后0~28天内进行,出生42天后复筛,仍不能通过者, 3个月后转诊上级医院再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做更细致的检查,并进行相应的病因追查。

1.3 筛查标准:分为通过和不通过,TEOAE通过标准是:耳声发射仪显示PASS,显示REFER为未通过。

2 结果

依据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和筛查标准对我区3869例新生儿的听力筛查结果与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对21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对比如下:

2.1 初筛率:自2006年~2010年在我区乡镇卫生院共出生活产婴儿数4099人,初筛3689例,初筛率90%,初筛通过率为93.7%,初筛未通过244例,初筛未通过率6.3%。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对219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初筛率为84.8%,初筛未通过113例,初筛未通过率5.1%。

2.2 复筛率:在244例初筛未通过者中有220例在生后42 天复查,复筛率90.1%,复筛未通过96例,复筛未通过率43.6%。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在113例初筛未通过者中有72例在生后42 d复查,42 d 复筛率63.7%,复筛未通过18例,复筛未通过率25.0%。

2.3 最终确诊率:经反复追访,96例全部到指定的上级医院进行听力损伤确诊,其中有11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占总筛查人数的3‰。 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对18例到指定的上级医院进行听力损伤确诊,其中有2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占总筛查人数的0.9‰。

3 讨论

3.1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及意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是尽可能及早地发现有听力障碍的个体,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能得到适当的干预,以便语言发育不受损害。我国于1995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并提出了全国逐步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对促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意义重大。

3.2 本试验采用丹麦生产的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分析仪对386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的是诱发畸变耳声发射法,42天后复筛通过率为54.3%,3个月后筛查96例阳性中有11例未通过。应用ERO是目前国际上所采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先进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采用此方法,对新生儿听力异常进行及早的诊断,做到早期发现、早配助听设备、早期科学语言训练。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获得早期治疗的关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2.1 通过结果对比,我区初筛率及复筛率均高于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 ,说明我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措施得力,行之有效。但初筛和复筛未通过率高于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原因有测试者专业技术和测试环境有关,应加强人员培训和责任心,强化服务意识、改良测试环境,降低未通过率,此次测试初筛率90.0%,复筛率90.1%,故应进一步提高初筛率、复筛率、通过率。笔者的体会是对TEOAE的技术要点应熟练掌握,最好在出生半月内进行听力筛查;测试环境噪声控制在45~50 dB(A)以下,尽量用棉签将其外耳道清洁干净;探头要密闭地放置在外耳道外1/3处,其尖端小孔要正对着鼓膜,可将其耳廓轻轻向后牵拉使耳道伸直;测试过程中应保持探头位置不变。如初次测试未成功,使新生儿进一步安静状态下,再次清理外耳道进行测试,使其尽可能通过测试。

3.2.2 加强追访管理。此次测试活产3869例新生儿中有230例未参加筛查,初筛未通过的244例中有24例未参加42 天后复筛,主要原因:有的家长自己认为孩子没问题,担心经济问题,怕麻烦,无法联系、联系中断等。应对新生儿详细、完整的信息资料建立档案,加强测试者责任心及追访管理尤为重要,应动员家长按要求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全程监测,争取做到每个未通过的新生儿复筛都到上级专业医疗机构做最终确诊,以利于及时掌握新生儿的听力差别,进行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

3.2.3 干预措施: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听力损失对儿童的不良影响,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可收到明显的效果。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晚,比听力损害程度本身更影响儿童最终的语言能力。听力损失的孩子大多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说话吐字不清,家长发现时已经过了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目前国内的诊断、治疗、干预技术已很完善,对听力损失患儿进行有效和针对性的治疗干预及康复训练,可促进患儿听力、语言发育,很好地降低聋儿的伤残率。

参考文献

[1] 汤继芹1256例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临床医学10~10~24

[2] 姜立荣,赵青如,顾平,等.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对结果的影响分析.中国 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8

[3] 杜静红,2196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分析。医学论文2010~08~27

第10篇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精神科;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2-0095-03

doi:10.14033/ki.cfmr.2016.22.050

精神科疾病一般比较复杂、独特,患者在患病后,缺乏自知力,很难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患者的行为和表现对自身或者他人产生一定的伤害,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1]。因此,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使患者能够顺利的接受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循证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够有计划的进行护理活动,通过循证帮助护理人员寻找证据、应用证据,并结合临床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人员护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2]。为了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在2014年2月-2015年10月对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循证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18~55岁,平均(35.5±7.8)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4例,初中以上27例;婚姻状况:未婚6例,已婚35例(丧偶3例)。观察组患者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1±6.2)岁;文化程度:初中级以下16例,初中以上25例;婚姻状况:未婚5例,已婚36例(丧偶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排除躯体疾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既包括对精神疾病患者跌倒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严格控制患者的精神状态,保证患者合理用药,给予精神兴奋、躁动患者采取积极地健康教育治疗,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陪护,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3]。同时,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

1.2.2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1)循证问题。在精神科护理中,面对精神疾病患者,护理人员要采取新的护理方法和知识来适应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疾病患者缺乏认知、不能够主动诉说病情,甚至不配合治疗和护理,容易在住院过程中对自身和他人造成伤害。因此,为了使患者更快的康复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精神科护理成为重点难点问题[4]。(2)循证支持。根据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如医院的精神病科患者医案、百度文库、知网资料库等搜索相关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文献选取有用的护理信息作为循证支持,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症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更好的为患者的护理服务。(3)循证观察。在精神科患者的大脑功能区出现絮乱,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自残、自杀或者伤人等不可控制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病情密切观察,通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抑制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5]。同时在用药后严密监视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约束措施,避免患者出现不安全事故。经过观察数据的分析,为患者提供具有科学性的护理措施。(4)循证应用。在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培养患者检查、用药、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6]。由于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认知缺陷,护理人员对一项工作内容需要反复的强调,并采取适宜的宣教方法,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例如,在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宣教方法,有效的加深了患者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在循证理论的支持下,护理人员需要按照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类,针对每一类患者的症状提出可行性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从而使护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需要及时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有效地沟通,了解患者的不良习惯,同时向家属报告患者最新消息,使家属提高对患者治疗的信心,合理的配合和帮助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的说服和安慰,有效地宣传精神健康常识,使患者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经过有效地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精神疾病康复情况,并调查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延期出院的情况等。满意度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经过不同干预方式后,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常表现出缺乏自知、情绪失控、行为表现不符合常理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中,不能够配合治疗和护理,增加了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难度。在20世纪末期,医学上出现了循证护理理论,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中,对临床护理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7]。循证护理通过循证问题、循证支持、循证观察以及循证应用四个方面进行持续护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操作,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技能,同时降低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目前,在精神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有关精神疾病方面的治疗和护理理论,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知识,同时,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针对患者的临床病症进行分析,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患者的问题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精神疾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使患者明确精神卫生的重要性,逐渐让患者提高认知,获得治疗、护理、用药以及检查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在循证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针对特殊患者采取特殊的护理方法,加强对患者健康知识宣教,为了有效提高宣教效果,护理人员应该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充分的应用到健康宣教过程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宣教,提高患者的理解和记忆水平[8]。总之,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具有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和护理的依从性,逐渐缓解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克服性格、心理上的缺陷,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在研究中,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将接受治疗的82例精神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患者接受循证护理干预,经过护理,观察组23例患者提前出院,18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无延期出院者,对照组14例患者提前出院,17例患者按照原治疗计划出院,10例患者延期出院,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够让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效地识别和预防病症复发,促使了患者更快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精神科护理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燕,张蓉,詹少虹,等.三级护理评估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157-158.

[2]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1):73-75.

[3]韦海潮.精神病患者的安全管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3):157-159.

[4]冉成华,刘玉兰,梁敏.重型颅脑损伤后循证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1):189.

[5]李元春.精神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价值的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2013,9(20):604-605.

[6]庄淑萍.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12,10(15):289-290.

第11篇

关键词:PDCA;脑卒中;健康教育;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常出现意识、运动、认识、语言、知觉及情绪等功能障碍[1]。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临床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存活者中约75%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等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2]。但是如果能够及时给予正确的功能训练,可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3]。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理的四个顺序逐步进行,多次循环以达到最佳状态,已经成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化"的基本方法[4-5]。本研究以PDCA循环理论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指导原则,旨在探索PDCA循环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与传统康复护理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20例。其中男性82例,女性38例;年龄38~64岁,平均(52.6±5.1)岁;其中脑梗死患者69例,脑出血患者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50.8±9.6)岁;病程8~62 d,平均病程(35.0±13.8)d。观察组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40~64岁,平均年龄(53.3±7.2)岁;病程10~56 d,平均病程(33.8±12.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过颅脑CT或MRI明确诊断的患者;②年龄范围38~64岁的患者;③自发病到入院治疗的时间≤3个月;④所有纳入人群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肿瘤或血液疾病等导致的脑卒中患者;②存在肝肾、内分泌或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③严重松弛性麻痹患者;④严重认知障碍等不能配合的患者;⑤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3方法

1.3.1试验组 采用PDCA循环管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康复方法。

PDCA循环管理:①P(计划阶段):所有患者入院时进行详细检查,了解患者病变部位,找出影响患者功能的各种因素。根据结果制定个体化训练、护理方案[6];定期对纳入患者进行身体机能的评估;②D(实施阶段):早期在不影响抢救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期易出现的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在软瘫期,应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诱发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促使早期回复患者患侧部的肌张力;在痉挛期,由于患者容易因痉挛而出现异常运动模式,这一阶段应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多进行自主运动;③C(检查阶段):根据初期计划的时间段,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询问患者每日的基本情况,重点对其功能的改善和症状的恢复进行评估;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④A(总结处理阶段):认真总结每位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采用的护理模式,并对其中的缺点进行改进,在科室内进行推广应用,为下一循环的护理工作做好准备。

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应及时给予疾病教育、生活饮食指导及预防再发等相关知识。

1.3.2对照组 每天按时进行对患者的基本的肢体功能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

1.4评价方法

1.4.1脑卒中及后期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 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采用科室内自行设计的脑卒中知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脑卒中的诱发因素、病因、自我监测、康复运动方式。满分100分,20 min内完成,得分越高,说明掌握情况越好。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问卷调查和出院后2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调查。

1.4.2 Barthel指数评分 根据患者进食、穿衣、转移、个人卫生、大小便控制、行走、上下楼梯等10项日常活动的完成情况评分。每个项目分为0、5、10、15四级,总分100分。>80分为优,>60分为良,>40分为中,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2 结果

2.1脑卒中患者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及其家僬莆涨榭雒飨院糜诙哉兆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2.2 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与入院时Barthel 指数评分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的Barthel 指数评分都明显升高,P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大多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所以当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应当及时尽早的进行康复护理[7]。医护人员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主动参与以及家属的配合,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由于我国康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患者对脑卒中的康复以及脑卒中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多,而且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训练和护理还存在错误的理念,不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我们在临床运用PDCA循环法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理念,即确定目标、拟订计划、实施计划、检查效果、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计划,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订解决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护理目的[8]。

临床中的护理模式较多,其中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近年来临床认可程度较高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实施的护理模式进行持续的效果与不足方面的总结与改进来达到不断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它反映出对疾病治疗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客观规律[9-10]。所以我们把PDCA管理模式应用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

从表1的结果显示来看,验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陈文专等[11]对PDCA循环管理作用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自我主动性,常规护理方法只能增加患者的被动性,而PDCA循环管理结合健康教育之后明显能够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本研究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2个月的护理随访,从表2中可以看到PDCA循环管理法结合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长的康复效果。我们认为当患者及家属掌握了相关知识之后,他们可以长期坚持各项规定的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自我护理、自我照顾。

从上述研究结果来看,通过PDCA的管理方法,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阶段的生活质量及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均有大幅优化与提升,为临床上进一步应用,以及未来社区医生的诊治提供了新的依据。考虑到本次研究的病例数相对较小,未来将联合社区医院进一步扩大研究。另外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在PDCA管理过程中也在不断分析、改进以及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在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方面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12]。

参考文献:

[1]夏章勇,杨华,王喜彬,等.脑卒中的预防和调养[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

[2]余宗颐.神经内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235.

[3]方定华.脑血管病早期康复与流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4(12):715.

[4]姜小鹰. 护理管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9-201.

[5]魏碧蓉.基于PDCA循环的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过程管理[J].中华护理教育,2010,7(6):264-265.

[6]刘长美, 陈晓霞, 李华英. 外伤性截瘫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2(17):2693.

[7]夏娟芬,舸瑞英,沈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9,8(2): 135-136.

[8]戴莉敏,贡浩凌,方英,等. PDCA循环结合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访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82-885.

[9]李秋洁.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1-94.

[10]李红梅.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及其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6):137.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R47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03-02

母乳是婴儿成长唯一最自然、最安全、最完整的天然食物。它含有婴儿成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和抗体,特别是母乳含有百分之五十的脂肪,除了供给宝宝身体热量之外,还满足宝宝脑部发育所需的脂肪(脑部百分之六十的结构来自于脂肪);丰富的钙和磷可以使宝宝长的高又壮;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预防及保护婴儿免于感染及慢性病的发生;比非得因子和寡糖可以抑制肠道病菌增生和帮助消化。除此之外,哺喂母乳的亲密接触和亲子关系可刺激婴儿脑部及心智发展,同时哺喂母乳又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保持良好身材,所以哺喂母乳是对宝宝和母亲都有很大益处[1]。现就母乳喂养的方法、常见问题和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母乳喂养的方法[2]

1.1 准备方法

1.1.1 妈妈先洗净双手 医护、实验室工作的妈妈穿戴工作服喂奶会给宝宝招来困扰,由于工作服上通常粘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所以妈妈无论如何忙,也要先脱下工作服(最好也脱掉外套)洗净双手后再喂奶不迟。

1.1.2 应该选择舒适、放松的姿势 母乳喂养虽然是世界上最自然的行为之一,但也需要练习,练习的第一步就是找到最适合你的母乳喂养的姿势。经过充分验证的母乳喂养的最佳姿势:摇篮式、交叉式、“橄榄球式”(侧抱式)和侧卧式。

1.2 正确的喂奶姿势

1.2.1 在有扶手的椅子上坐直,将孩子抱在怀里,用前臂和手掌托着孩子的身体和头部。喂右侧时用左手托,喂左侧时用右手托。放在下的手呈U形,不要弯腰,也不要探身,而是让孩子贴近你的。

1.2.2 如果你是剖腹产,或者较大,这种方式比较合适。将孩子抱在身体一侧,胳膊肘弯曲,手掌伸开,托住孩子的头,让他面对,让孩子的后背靠着你的前臂。

1.2.3 疲倦时可躺着喂奶。身体侧卧,让孩子面对你的,用一只手揽着孩子的身体,另一只手将送到孩子嘴里。这种方式适合于早期喂奶,也适合剖腹产的母亲。

有些宝宝吃一侧的奶用10分钟,有些则要用30分钟。吃奶的时间越长,宝宝就越能吃到更多的、脂肪含量高的奶水。这样能让他有吃饱了的感觉,他就会松开,沉沉入睡。

1.3 喂奶时的注意事项

1.3.1 喂奶之前的清洁与按摩[3]

(1)用干净的棉球或毛巾,沾温开水由中心往乳晕呈环形擦拭。

(2)准备50-60度的热水,两侧轮流热敷,避开与乳晕,每侧敷15分钟。

(3)按摩:

A. 环形按摩-双手分别置于的上、下方,环包着,以环形方向按摩整个。

B. 螺旋形按摩-以一手托住,用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方向按摩。

C. 挤压按摩-将双手的虎口打开,置于两侧,由向挤压。

1.3.2 哺乳妈妈的必需营养[4]

(1)糖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可由全麦、谷类、蔬果中获得。

(2)脂肪:宜尽量摄取不饱和脂肪,如葵花、蔬菜油等。

(3)蛋白质:由鱼、肉、蛋、奶、豆等食物中获得。

(4)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水溶性维生素(b、c)。

(5)水份:哺乳时所需的水份量较大,所以水的补充量要足够,也可由汤汁或牛奶中获得。

1.3.3 哺乳妈妈应避免食用的食品[5]

(1) 咖啡与浓茶。

(2)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腌肉、咸蛋、火腿、豆腐等。

(3)过咸或熏肉、咸鱼、火腿、豆腐等。

(4)只提供热量而无营养价值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甜点、可乐、汽水等。

(5)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胡椒、咖哩等。

(6)烟和酒。

1.3.4 喂奶前的注意事项

(1)判断婴儿饿了没有的方法:以手指碰触婴儿的嘴角,如果婴儿有吸吮的反应,就表示肚子饿了。此即所谓「寻乳反射。

(2)检查尿布是否干爽:让婴儿在最舒适的情况下喝奶,可促进他的食欲。

1.3.5喂奶后的注意事项

(1)检查尿布-在婴儿睡前再检查一次尿布是否干净,检查完毕后用毛巾将婴儿包好,让婴儿在保暖又有安全感的情况下入睡。

(2)让婴儿侧睡-可用大毛巾折叠成圆筒状垫于婴儿背后,以固定婴儿的睡姿。

(3)将床稍微倾斜-将婴儿的床调整为倾斜30度左右,让头及背部高一些,以免婴儿溢奶。

1.3.6 如何促进乳汁分泌

(1)产后尽早开始喂奶-第一次喂奶的时间最好是产台上,因为当婴儿吸吮时,可刺激子宫收缩,有助于胎盘娩出。若无法在产台上喂奶,也应尽量在产后两小时之内就开始喂奶,因为婴儿尽早吸吮,可尽早刺激乳汁分泌。

(2)勤于喂奶-每2至3小时喂一次,或婴儿饿了就可喂奶。喂得愈多,奶量会愈丰沛。

(3)只喂母奶-想哺喂母乳的妈妈尽量不给婴儿其它饮料,否则婴儿可能没有饿的感觉而减少吃奶的频率,奶量自然会减少。

(4)多摄取水份-开水、汤类皆可。

(5)足够的休息-疲倦和压力会减少乳汁的分泌。

2 母乳喂养的常见问题[6]

(1)如何提高母乳分泌量 乳母要加强营养,避免疲劳,稳定情绪。在哺乳期间,母体摄入的能量低于5000千焦耳/日,则乳汁分泌量将会大大降低。给母乳补充营养,可使乳汁成分发生变化,质提高,量也增加。因此,乳母应当多吃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多喝汤水,特别是豆浆,可促进乳汁分泌。乳母必须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如果疲劳过度,可降低乳汁的分泌量。此外,乳腺分泌乳汁的多少,与乳母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如过度紧张、忧虑、悲伤、愤怒或惊恐,都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而使乳汁减少。因此,在哺乳期间,务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

(2)母乳分泌量减少的原因[7]母乳分泌量最大的原因是心理原因。事实上,对于每一个妈妈来说你的奶足够你的宝宝吃的,要相信你的身体,而且也要相信其实你的孩子在控制你的奶量。你的身体由于什么原因达不到奶量,这是一个虚的概念,我们受到一些干扰,比如:外面的人说你的奶不好或者你的奶不够,这些干扰如果不存在的话,妈妈的奶是完全够的。

只有极为少数的妈妈,可能1%都不到的妈妈真正存在身体的原因,她的泌乳量不够,可能是由于女人荷尔蒙激素不平衡造成,但是这种女人本身就很难怀孕。

(3)凹陷怎么进行母乳喂养 如果是前期,最好买矫正器,但是不要太用力,以免把初乳吸出。如果是后期,一定要让孩子吃,吃前先把的奶水吸出一点,让柔软好吸住。刚开始有点困难,还会疼。有上两周就好了,实际孩子吃奶吸住乳晕就能吸出奶来。

3 护理干预[14]

3.1 社会因素

(1)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 为加强对母乳代用品市场的社会监督,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2007年6-7月,中消协联合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长春、哈尔滨等30个城市消协,组织开展了母乳代用品市场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婴儿母亲对《守则》和《办法》的知晓率很低,对相关内容的了解有欠深入,医疗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工作单位在推广母乳喂养方面的服务还无法满足婴儿母亲的需要。为此,社会各界应加大《守则》、《办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普及和推广母乳喂养知识,共同营造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的良好环境。

(2)淡化人工喂养意识 人工喂养就是用动物的乳汁或代乳品喂养婴儿的一种喂养方式,人工喂养有利有弊,其实事实证明人工喂养是一种很不理想的喂养方式,因为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宝宝智商。在医院内严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推销奶制品。对那些经济收入高,家庭条件好,容易接受母乳喂养方式的重点人群及社区妇幼保健医生加强指导。

(3)严格执行产假的相关规定 及时解决母亲恢复工作后的哺乳问题,保证产妇产假的时间,在工作场所提供哺乳条件,加强社区组织的支持作用,为产后母亲提供母乳喂养的知识,使产妇出院后能继续保持母乳喂养。护理人员应向母亲解释哺乳与体型变化无明显关系。同时家庭应多关心乳母,减轻她们的负担,为乳母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促进母乳喂养。

3.2 母亲自身的因素

(1)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抓好产前问诊孕检,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母乳喂养的优点,其次要加强母婴同室的服务,认真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因为吸吮反射是人的本能,据临床观察,凡是产妇重视母乳喂养者,多是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主动设法尽快喂养,饮食状况良好,情绪较为稳定,心情舒畅。有些母亲担心身材走样而不愿意给孩子哺乳,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哺乳是不会引起下垂的,相反哺乳能够促进母体催产素的分泌,而催产素会增强悬韧带的弹性。女性在妊娠时期仍继续发育,张大后如果护理不当,极易松驰。因此孕妇应从怀孕后就开始注意的护理,使用宽带乳罩支撑,同时注意一手拿着洗具。使用特殊油脂增加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弹性,就会减少发生下垂的可能,哺乳后是否下垂与哺乳前的情况有关。不愿意哺乳者,常常不能及时排空内的乳汁,缺乏足够的吸吮刺激,使反射性泌乳素及催产素释放终止,乳汁形成及分泌减少。

(2)、护理 首先在孕期就要开始对的护理。因为妊娠以后随着孕周的不断增长,也开始逐渐的变化。在孩子出生以前,使作好哺乳的准备十分重要。是很敏感的器官,在孕晚期和哺乳期,由于增大,血管增加。支配的神经也增多,变得更加敏感,因此,在孕期增加的适应性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孕期可以用手按摩或用毛巾擦洗,但要注意动作不要过于粗暴,适可而止。一旦发现由于刺激引起宫缩,就应停止,以防发生早产。为防止、疾病,应保持清洁,用清洁的植物油涂在上,使的痂垢变软,再用清水将洗净。有些妇女在生育前曾经做过隆乳手术,或因乳腺疾病做过乳腺的手术,那么在分娩前应该请大夫看一看是否影响哺乳,如果影响哺乳,或产后不适宜哺乳,产后应立即用药物回奶,避免由充盈造成的痛苦。

(3)分娩方式 分娩是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包括疼痛在内的生理反应,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就是有益的,合理的;滥用手术或药物镇痛,无疑有违这一自然法则。与减少医疗干预相对应的目前国际上围产技术的潮流是回归自然的“人性化分娩”,比如分娩过程中增强产妇的主动性以及分娩过程中家庭式服务,让分娩的操作更科学,产程更顺畅,产妇更轻松,母子更健康。

3.3 婴儿护理

(1)早产婴儿 喂养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由于瘦小的婴儿生后即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各方面能力较正常婴儿差,表现为吃奶的力气不足。由于孩子嘴小,应选用适宜的;由于吸吮力气不足,应耐心喂养。护理人员应教会母亲泌乳、挤奶和贮奶方法,把挤出的乳汁放在冰箱内保存,对婴儿进行人工哺乳。

(2)正确的含接姿势 指导母亲在哺乳的时候使婴儿吸吮大部分及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婴儿吸吮时两颊鼓起呈圆形,出现典型的颌部动作,即颌部肌肉缓慢而有力及有节律地向后作出伸展运动,直至耳部,吸吮慢而深,有时会暂停,能看到他的吞咽动作,听到他"咕噜"、"咕噜"的咽奶声。如婴儿含接后,唇内卷,大部分乳晕在口外,两颊吸吮时内缩,或母亲感到疼痛,说明婴儿的含接姿势不正确,应及时纠正。

4 小结

母乳喂养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和社区保健人员必须向广大产后妇女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母乳喂养诸多事项的指导,通过各种途径及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母乳喂养意识,同时强化社会及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创造一个有利于母乳喂养的环境,提高我国整体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王琪.《怀孕 胎教 育儿百科大全》[J].2009.7:348-359.

[2]张春改、吴玉琴、吴家懿.《孕产妇婴幼儿护理大全》[J].2005.10:250-260.

[3]李雪明.《孕产大百科》[J].2007.12:122.

[4]陈立怀、王慧.《孕产妇用药与配餐全书》[J].2009.1:200-206.

[5]刘建国.《轻松孕育小百科》[J].2007.7:260-267.

[6]爱丽森・麦克诺奇.《怀孕与婴幼儿护理百科全书》[J].2005.9:102-105.

[7] 伍兹・瑞斯.《做个快乐新妈妈》[J].2006.2:140-142.

[8]尹建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J].教育专家.2009.

[9]玛莎・希尔斯,威廉・希尔斯.《母乳哺养完全指南》[J]. 小儿科专家.2004.

[10]编辑委员会《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J]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技编辑部 编.1998.

[11]松田道雄教授.《育儿百科》[J]. 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小儿科专业.2010.

[12]张锡之,周进祝,曹丽娟等.按摩对乳汁分泌影响的研究[J].上海护理,2004.

[13]李雪君.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及护理对策[J].宁夏医学杂志,2003.

[14]朱翠平,冯正仪.母乳喂养现状与护理干预进展[J].上海护理.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