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名师工作室汇报

名师工作室汇报

时间:2022-06-26 06:4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名师工作室汇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名师工作室汇报

第1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教师基层组织生态 辐射效应

所谓教师组织生态,是指教师基层的正式组织形式(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年级组”等)及其运行状态。基于目前的实践,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可概括为培养优秀教师、项目课程建设、对外培训服务、生产性实习管理、校企合作技术攻关、建言专业发展等。要实现这些功能,不仅要依靠工作室团队成员的努力,也要依据职教教师目前的组织生态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挥工作室的辐射效应。

普通教育的名师工作室是在教研组、备课组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型组织,它不可能脱离这两个组织的价值和功能而独立存在,否则这样的名师工作室就只能是个形式。“教研组”“备课组”及“课题组”等是普通教育基层的组织生态,较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教师基层组织更为丰富。梳理职教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特征及职教教师组织生态,对优化工作室活动策略,最大化工作室的辐射效应起到指导作用。

一、职教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特征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师发展共同体”(或名“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师群体,职教名师工作室具有如下组织特征:

(一)“人才高地”

名师工作室是区域内或学校内某专业突出人才聚集的地方,呈现出人才高地特征。名师工作室由领衔人和一般成员组成,他们往往是一个区域或一所学校某专业的学术领头人和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是“双师型”教师,有着较丰富的执教经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较娴熟的操作技能。

根据江苏省职教名师工作室实践来看,工作室领衔人往往具有如下特征:热爱职教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理念先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或产学研开发能力,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教学质量高,在本专业有较高知名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及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热心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有培训、指导教师的能力等。工作室领衔人往往具有省特级教师、省职教领军人才、大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大市拔尖人才、大市学科带头人、大市骨干“双师型”教师等荣誉。工作室的成员往往是发展欲望强、主动性高,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已有一定高度,并有相应的表彰、荣誉、教研成果、公开课优质课等硬件的积累。

(二)向心力强

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是通过自我申报和学校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认定而获得资格的,自我申报是自我突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体现,获得这一资格,不仅是自身能力的证明,而且是取得更大发展的起点。因此,工作室成员对工作室普遍归属感较强。

在名师工作室内部,领衔人和普通成员间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尊重、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工作室是凝聚集体智慧,迸发思维火花,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平台。

(三)校企合作

一般而言,职教名师工作室成员除职校教师外,往往有企业人员参与,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校企合作平台。从工作室培养优秀“双师型”教师、建设项目课程、对社会技术培训、进行生产性实习指导与管理、建言专业建设等功能定位看,职教名师工作室的校企合作是其区别于普教名师工作室的显著特征。

(四)成果辐射优势

名师工作室的人才高地特征决定了其更容易出教科研成果,其成果更易被关注。职教名师工作室,特别是区域名师工作室,其成员由来自区域内多所职校的骨干教师组成,他们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及共同研究所获得的项目课程建设、产品技术攻关、对外培训项目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更容易向外辐射。

二、职业学校教师基层组织生态特征

和普通教育相比,职教教师基层组织更为丰富多彩,职教名师工作室不同的工作成果,只有和职教教师的基层组织生态合拍,其推广辐射才能发挥更大效应。

(一)职校师资来源比较广泛

职校在职教师来源较为广泛,既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有非师范高校的毕业生;既有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职教讲台的,也有在企业等单位服务一定时间后再走上职教讲台的。除在职教师外,大部分职业学校还有一支规模较大的兼职教师队伍,如高校老师、行业企业专家、职校毕业生中的技术能手等,他们在职校或开专题讲座,或担任固定课务,或从事实习指导。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访问技师”“访问会计师”“访问经济师”“访问设计师”等名义赴企业进修,任职于生产、管理、服务一线。

(二)职校教师职业成长“多能并举”

职业学校对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提出专业操作技能、教育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课程建设能力等能力共同发展的要求。这些能力仅仅依靠日常的教育活动很难完全得到提升,并且成长较慢。为了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名师”队伍建设,各地各职校纷纷建立多种形式的“名师”培训基地,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成立研发和推广基地,加速职教名师的培养。

(三)教师基层团队形式多样

目前,全省职业教育教师基层团队有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项目组、技能提升组(教练组)、年级组等多种形式。

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架构、任务、组织基本与普教类似,项目组则是临时性教师组织,围绕某个工作任务(如课程建设任务、技术攻关任务等),将来自校外行业专家、多个教研组的教师组织起来,发挥集体智慧,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工作任务的实施。完成项目任务后,项目组一般也解散。

技能提升组也称教练组,是学生技能大赛前集训指导老师群体,承担学生技能提升、参赛心理辅导、参赛后勤保障等工作。

职业学校教师基层团队多组共存,各有各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在不同领域发挥着各自作用。

(四)职业教育名师培养力度加强

近年来,各地各职业学校认识到优质师资对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性,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使职教名师培养力度得到增强。如通过建立规范的选优机制,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考制度,为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优质资源;通过建立倾斜的录用机制,积极引进或挑选非师范类优秀大学生,尤其是特殊、紧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后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通过建立开放的聘用机制,面向社会,聘请企事业单位高学历人才、高级技师、行业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实行专兼结合,动态管理。

三、增强职教名师工作室辐射影响的策略

(一)工作室管理动态化策略

为使名师工作室引起更多教师的关注,发挥更大的影响,工作室的管理应实行动态管理策略。

一是名师工作室的组建和撤销实施动态管理。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名师工作室的成立与撤销的条件,这些条件对自我发展要求高的教师及团队形成导向激励作用。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组建,职业学校可实行“项目组”(或教研组、课题组、技能提升组等教师基层团队)— “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进阶动态管理模式。对团队意识强、工作出色的教师基层团队,符合一定条件可升格为以团队负责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对组织管理规范、团队工作高效、产出优秀教科研成果的工作室,其负责人如已满足“名师”条件,将该工作室升格为“名师工作室”。在该进阶动态管理中,进阶条件的制订应该科学合理、人性化,应基于职教教师职业能力多元化特征,从工作室的教学、科研、校企合作等功能目标出发,要求团队教科研成果体现出职教个性特征,体现出区域性、校本化特征,体现出专业特征,可从团队的教学科研水平、技能辅导水平、校企合作技术攻关水平、专业建设水平等多维度给出“准入门槛”,引导教师基层团队的个性化发展。

关于名师工作室的撤销,职业学校可仿照上述进阶管理模式,实施“退格动态管理”。“名师工作室”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如期完成相应工作目标,管理松散,考核不达标,根据相关规定,降格为“工作室”;同理,“工作室”若考核不达标,则降格为原始基层组织。

二是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实施动态管理。学校明确规定工作室的领衔人和普通成员的条件,采取自我申报和学校认定的方式确定工作室领衔人及成员资格。对工作室成员,按一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考核,考核不达标者应劝退。工作室成员的“进入”和“退出”是动态的,而不是一定周期的全进或全退。

工作室成员的准入条件也应突显职教个性,突出校本化、专业化特征,学校可从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建设能力、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产品研发能力、技能操作及辅导能力等不同角度给出相应“门槛”,引导教师按自身特长与兴趣有目的地自我发展。

(二)工作平台固定化策略

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平台可分为现实和虚拟两类。

工作室应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即挂牌地点),可以是在学校内,也可以是邻近的企业内,还可以是公共实训基地内。该场所应拥有本专业相应的实训条件,能有效开展学生技能训练及生产性实习。工作室还应拥有技术研发条件,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设,工作室的部分设备应有一定的超前性,满足技术研发的要求。工作室还应拥有学生创新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新实验提供支撑。

工作室应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在该平台上,既挂有工作室发展目标、个人成长目标、各阶段任务、工作策略指导、各类资源等文档,又能提供即时讨论功能,满足成员间的交流需求。

工作平台固定化策略,既能激发工作室成员的自豪感、归属感,提高工作室的工作效率,又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观、交流、学习的场所,扩大了工作室的辐射影响。

(三)活动平台多样化策略

举办各类主题的公开性活动,是扩大名师工作室辐射影响的有效途径。名师工作室应针对职教教师基层组织生态,有的放矢地举办各类活动,放大活动的辐射效应。

如对各教研组和备课组,可举办优课展示活动,可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工作室领衔人执教示范课,各成员执教汇报课,课后举办公开的评课活动等。

又如对各课程建设项目团队,工作室可执教研究课,供全校研究讨论;也可举办主题沙龙,分享赴企业调研经验,分享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也可举办主题培训,就项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路径、要点等进行辅导。

再如对初涉课题研究的教师,可举办课题研究培训讲座,就申报书的撰写、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和研究报告的撰写进行辅导;也可开放课题开题论证、结题论证等会场,为教师提供学习感受的机会。

其他如对技能大赛辅导、校企合作攻关项目、生产性实习指导等,则可采用主题研讨、会、提供现场等诸多方式对外开放,扩大名师工作室的影响。

名师工作室除建立网络工作平台外,还应建立网络共享平台。学校网站上建立职教名师工作室频道,每个名师工作室都有自己的主页,工作室每个成员也有自己的网页。名师工作室主页的栏目除“工作室简介、成员简介、计划总结、工作动态、课程建设、校企合作、课题研究”等内容外,应设“专业论坛”模块,供大家讨论交流。

(四)项目载体导向性策略

在一些职业学校里,出现了应景式名师工作室,即为应付星级学校、示范专业、省级实训基地等验收,突击成立的名师工作室。这些名师工作室,有的有挂牌办公场所,有领衔人和成员列表,具有了名师工作室的“壳”;有的还制定了管理制度,也有工作室计划总结,甚至也写进验收汇报材料,但这些工作室很少有实质性活动,也拿不出具体成果,处于“空转”状态,汇报时也是“空谈”。

对应工作室发展目标,承担并运作具体的项目任务,是职教名师工作室破除“空壳”“空转”“空谈”现象的良好策略。以项目任务为载体,驱动工作室工作的开展,一方面,“项目的求解过程就是成员自我研究、发展、提升、完善的过程,也是成员获得未来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奠基过程”,完成一个项目,既实现工作室成员的共同发展,又推动了工作室自身建设;另一方面,项目载体还能发挥导向性作用,为其他教师及教师团体提供示范,发挥标杆效应。

工作室的研究项目可以是教科研课题,也可以是项目课程建设,还可以是校企合作开发的培训项目、校企合作的技术攻关、实训基地建设、具体的生产性实习任务等。在项目实施、考核验收、成果推介等阶段,工作室可以采用适当的活动形式对外展示,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严邝明.略谈职教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J].江苏教育(职教版),2011(10)

[2]徐新民,缪爱明.名师工作室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6)

[3]马张留.对促进名师工作室高效运作策略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专题版),2010(10)

第2篇

说到成长,40岁的我,渐渐失去了年轻时的拼搏与热情,只想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加入了“西五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强大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感召力,深深地感染着我,让我摒弃了原地踏步的惰性思想。

我重新审视自己,开始新的学习。除了自学,还经常到工作室和大家一起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高效课堂理论。共同的交流、研讨,使自己有了新的提升。2011年7月,我参加了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教学评优大赛。比赛前,从教学流程的设计、练习题的编排,到课件的制作、说课稿的形成,总会有困惑和举棋不定的时候,是名师工作室的同伴们给我启示,给我点拨,给我力量。决赛的前一天晚上,课件的视频部分出现了问题,我急得满头大汗。一同参加比赛的工作室同伴二话不说,帮我修复,直到深夜12点多。当我手捧一等奖的证书,迎接鲜花和掌声的那一刻,我深知荣誉的背后,不单单有我的努力和拼搏,更浸润着名师团队的心血和智慧。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与团队的温暖。

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更应该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在西五大学区开展的“长春市大学区教学汇报展示现场会”、大学区优质课大赛等活动中,都活跃着名师们的身影,展示了一个个理念与行为契合的课例。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和工作室的二位数学名师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做《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磨课。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探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素材。备课中的磨砺,授课中的生成不必多说,就说评课议课的跌宕起伏,听课的教师争相发言,有赞许和肯定,也有质疑和反对。老师们的言语犀利,问题尖锐,互动中出现了一次次激烈的争论。我们三个人就像三座靶子,随时等待射击。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在研讨中解决困惑,生发感悟、提高专业素养,我们心甘情愿做“靶子”,切实体现名师的自身价值,是我们每一位名师的责任和追求。

回顾在“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我感受到集体给我带来的欢乐与收获,我和这个民主、团结、和谐的团体共同成长着。

与名师对话,洗涤心灵。在“西五大学区名师工作室”,在其他名师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孜孜以求”,什么是“毫无保留”。名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积累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相互指导,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同伴们一句“你行的”、“你很优秀”、一个赞赏的眼神,都给了我信心,更给了我动力。

与成员对话,碰撞智慧。工作室的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我们喜欢来工作室,这里温馨、团结、充满学术氛围,这里可以让我们暂时忘却工作的辛苦,从“老师”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体会学习的快乐。工作室成员各有特色,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探讨都闪现着我们的智慧,每一次聚会,都是我们互相问候、交流谈心、畅所欲言、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里,我们不避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烦恼,因为同伴们一起讨论一起帮助,可以消除困惑,给予支持和鼓励;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研究,交流感想,共同提高;在这里,我们经常争论,各抒己见,却又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博采众长。

与书本对话,沉淀思想。工作室的成员们一同阅读教育杂志、书籍,上网学习,拟订适合自己的个人计划和主攻方向。工作室为我们每个人选择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与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书籍,让我们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在工作室的网站上,有教学案例、学习体会、读书心得、教学理论研究、论文,等等,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些学习成果,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感受,也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

与自己对话,思考未来。有机会参加工作室是我的幸运,来到这里,才发现她是一个思想的殿堂,才发现自己学得太少,读得太少,写得太少,反思的太少,才发现有太多阅读的理由和冲动。通过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向大学区,走入“名师工作室”,眼前出现了另一片天空,让我享受到“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的快乐。“大学区名师工作室”,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与团队的温暖。

(作者单位:长春市南关区回族小学)

责编/齐鲁青

第3篇

【导语:】这篇关于20xx个人研修计划样本的文章,是查字典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展目标:

以名师工作室为成长平台,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以网络为交流载体,深入探索中学音乐教学改革,落实课堂实践,深化阅读反思,强化教育科研,操练技术,修炼思想,将读书与思考、实践与研究相联系,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师德修养、先进教学理念、厚实专业素养、开阔教育视野、较强科研创新能力,有一定影响的教师。

二、自我规划

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要担当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为了满足教学和工作的需要,我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2、教学方面努力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把备课的重心转移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又能有效地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作一些尝试性的变革,着重体现备课中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和教学内容生活化等理念,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出趣味十足,生机盎然的精品课,争取每堂课都有亮点,都有提高学生兴奋程度的点。

3、积极参加名师工作室的理论学习、专题研修,认真学习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刻苦钻研,矫正自己的教学思想,丰富自身的理论素养。努力完成工作室要求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等,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示范课、观摩课的学习,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转变,努力争取在课堂上多实践、多锻炼、多展示;参加专题讲座,专题研究;观摩优质教学录像资源;研究主持人示范课;学习成员老师示范课;自行展示研讨汇报课;积极参加工作室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

希望跟随着xx老师的步伐,在这个良好的平台上,学习工作中能够得到成长,在计划实施中不断完善自我,汲取多方面的营养,企盼自己能够在名师工作室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第4篇

“我方的观点是,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直观感受画面,领悟诗的意境。”

“无论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想象画面,还是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直观感受画面,领悟诗的意境,关键是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关注文本、关注生本,因生而异,因诗而异,进行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

这是一场辩论?不是,这是一场“课例展示+现场辩课”教研活动。2012年11月,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的成员受省教研部门的邀请,面向省、市、区的同行们展示一场别具特色的教研活动——就“古诗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性”的话题进行辩论。经过几番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辩论,一个多小时的现场演示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这天距离该工作室挂牌成立只有8个多月,是什么使得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工作室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走进坐落在南昌市东湖区的邮政路小学,映入记者眼帘的是该校的校树——百年枫杨树,树干粗壮,枝叶繁茂,似乎在述说邮政路小学的时代沧桑、百年风雨以及它所哺育的一代又一代的师生。

俗话说,教师兴,则校兴;教师一流,则校一流。对于这个观点,站在邮政路小学的视角,万晓玲校长有着自己的理解:“人才辈出,才彰显名校之名。作为享誉百年的名校,按理应成为名师的沃土。”如何培育自己的名师,成为邮政路名师工程的首要任务,也是邮政路小学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2009年,邮政路小学转变思路,改过去先“筑巢”后“引凤”“等凤”的被动模式,变为主动出击“引凤”再“筑巢”。学校向南昌市东湖区教育局提出引进人才“绿色通道”的请求,从上饶引进了江西省首批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汪智星老师。

“南昌市邮政路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办学理念先进,教师成长平台广阔,教科研氛围浓厚,这样的环境非常适合我。所以我克服困难,毅然选择了邮政路小学。” 对于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邮政路小学,汪智星这样回答记者。

名师就是航向标。为了放大名师的效应,发挥名师的引领、指导、带动作用,如何让更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让每名年轻教师都找到航向。2012年3月1日,在南昌市东湖区教科体局的支持下,“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在邮政路小学挂牌成立。“创建名师工作室既为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向名师学习的机会,也帮助名师找到了职业生涯新的追求。” 万晓玲校长说。

邮政路小学是地处老城区的百年老校,教学和办公条件受空间发展的制约,行政人员和教师的办公室非常狭小。但为了给名师工作室提供良好的办公场所,万晓玲校长硬是把校长室隔出一半重新装修,设立名师工作室,配备全套、崭新的办公用品。记者采访时发现,邮政路小学装修最好、办公条件最好的当数名师工作室了。

名师工作室的成立,激起了邮政路小学年轻教师的职业激情,一时间,加入名师工作室成为邮政路小学的一道亮丽风景。年轻教师熊佳、舒雅专门找到分管科研的校领导,请求一定要安排她们进入工作室。熊佳对记者说:“我们作为年轻教师,渴望能够感受一下名师的教育思想,希望在名师的指点下,自己能快速成长起来。”同样慕名而来的外校教师也是络绎不绝,东湖区的向荣小学、青桥小学、东湖小学等学校先后有年轻教师要求加入“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最终经过严格审核,15名年轻教师成为了首批工作室成员。

工作室成立后,面对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如何引导、带领他们快速成长,汪智星心里也有些打鼓。汪智星为此特地请教了自己的恩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于永正在电话里告诉他:“智星,打铁还得自身硬。你得用过硬的教学业务能力去指导他们,还得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们。”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黄亚伟、涂鸿敏两位年轻教师对名师工作室的感触最深。在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前,他们从教已经有四五年,但教学水平无多大建树,内心十分焦急,分管的校领导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小学课文内容简单,但要将这些知识变得让小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还是有些困难,加上年复一年地讲解颇使人枯燥、疲惫甚至倦怠。”黄亚伟说。

“把年轻教师安排进名师工作室,也是希望名师工作室能为学校探索如何提升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新路子。”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李雪梅对记者说。

汪智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就跟徒弟们商议,每周由自己和他们进行“同课异构”。先要求徒弟上课给师傅看,然后由师傅执教给徒弟看,课后相互点评,并撰写教学反思。面对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上课、评课、反思,有好几次,年轻教师向汪智星提出能不能隔一周进行一次的建议,但都被他拒绝了。汪智星对他们说:“身体不舒服,活动可停,其他理由,免谈。”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年轻教师发现,每次上课时同组的教师都会来参加听课,到后来,好几个年级组的教师也跑到他们的课堂上来听课。一个学期下来,原先向汪智星提建议的年轻教师感激且自信地对汪智星说:“师傅,我进步了。”

汪智星通过总结带徒弟的经验,采用了一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运作机制——“一周跟踪听评课”活动。由学校选定被跟踪听评对象,然后由两三名学科骨干组成跟踪听评小组,集中一周,每天一节跟踪听评,当场或当天或集中或分散,诊断教学中的问题、现象。“这一招真灵,每次轮到自己的课被跟踪听评,我都能感觉到有明显的进步。”黄亚伟这样告诉记者。

汪智星知道,只有制定丰富多样、科学有效的教研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并最终服务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工作室结合学校实际,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八课连环”教研模式。所谓“八课连环”就是:第一学期以“枫杨杯”教学竞赛课为核心,开展年轻教师教学比武课、青年教师教学风格展示课、中年教师教学风采鉴赏课等教研活动,使老、中、青每一个层面的教师都参与到教研中来;第二学期以“一周跟踪听评课”为核心,同时开展名师引领课、“同课异构”式同级观课、学段跨级观课、“四合一”套餐研讨课、课题研究研讨课。

教师的成长需要导师的引领,更需要成长的舞台。为了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能够得到全面锻炼,汪智星总是想办法为他们提供尽量多的历练和展示平台。汪智星通过申报省级课题立项,让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加入进来,指导、督促他们以课题为抓手,不断研究课堂中的问题、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选择判断、解析现象的最优策略,目的是让他们能够深入下去,又能跳得出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为了工作室成员熊婷老师参加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园丁杯”教学竞赛,汪智星带领整个团队先后四次深入熊婷老师的课堂听课、评课。一周的时间里,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堂课的教学,熊婷老师几乎脱了一层“皮”,最终她所执教的课获得教学竞赛的一等奖第一名。工作室其他成员也因这一周近乎“疯狂”的听课、议课、反思,在后续参加的各项活动中,纷纷将市、区级比赛一等奖收入囊中。

凤引九雏,工作室的喜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邮政路小学市级以上学科骨干教师由4名发展到7名,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由1名发展到5名。“如今,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已经成为学校培养名师教师的孵化器。”万晓玲告诉记者。

应该没有哪一位教师敢这样上课:在一堂语文作文课上教师与学生玩成一片。而在邮政路小学六年级(4)班一堂以“玩”为题目的语文作文课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幕:黑板上写着一个大大的“玩”字,汪智星头上歪戴一顶红黑色的帽子,身上斜跨一个蓝色且镶满五颜六色宝石的小书包,大摇大摆地从讲台上走下,穿行在教室里。汪智星对学生说:“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下面有请快乐之星汪智星闪亮登场。”同学们开始被老师的模样给愣住了,但几秒钟后,课堂不再安静了,有的学生捧腹大笑,有的学生捂住嘴巴生怕笑出声来。然而汪智星镇定自若地说:“这个帽子是我爱人借给我的,小书包是我女儿借给我的,我这个人,呵呵,就是我自己的了。”滑稽的模样、生动的表演和诙谐的语言,让这堂课达到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一节原本枯燥的作文课活跃、生动起来。

“上汪老师的语文课,我们感觉最快乐、最幸福。语文课也是大家每天最期盼的。”接受记者采访的六年级(4)班的学生几乎都是如此表达对语文课的期盼、对汪智星老师的喜爱。前来听课的陈蓓老师也对记者说:“像汪老师这样与学生玩成一片的课堂教学可能让我一下子难以接受,但其中蕴含的智慧、本真、清简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智慧、本真、清简”是于永正对汪智星的教学思想和风格的提炼,现在也成为了整个工作室的教育思想、理念。“智慧”就是科学的设计、巧妙的安排、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智慧地感应、灵活地反映、机智地回应每个学生传递的信息,为学生创造极具教育内涵的学习氛围。“本真”就是坚守语文本色,求课堂本真,遵循语言规律,把握语文教学规律,与学生一起读书,与文本一起对话,师生一道进行心灵远游。“清简”就是和谐相生、清新自然简朴的教学,追寻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轻松而又扎实地走近丰富繁杂的语文世界。

2012年3月,邮政路小学成功地举办了“智慧、本真、清简”教育思想研讨会。在半天的时间里,课堂教学折射出的理念及处理教材的策略征服了所有的与会者,与会的有关领导说,为教师个人举办教育思想研讨会,在江西省中小学教育史上汪智星应该是第一人。“对我而言,个人教学思想研讨会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也是催进我今后专业成长的动力。”汪智星对记者说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师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也日益显现,引起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省内外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学习交流。2012年11月,南昌市副市长姚燕平来到邮政路小学视察,在听取“特级教师汪智星工作室”的工作汇报后,提出要把名师工作室的经验与做法面向全市中小学校推广。2013年3月,南昌市东湖区区长贺瑞虎在考察后,希望充分发挥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的资源,做大做强“学在东湖”的教育品牌。

第5篇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XX市教育局教科院梅XX院长和刘XX老师两位专家、与我校开展“网上结对”的XX市八中、XX县XX初中的两校领导与老师,同时全体课题组成员和区首届杨XX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此次课题开题论证会。

论证会由XX区教研室杨XX主任主持,梅XX副院长宣读了本课题的立项通知书。课题负责人详细汇报了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步骤,其他成员做了补充发言,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汇报后,肯定了课题选题新颖、贴近当前正在推进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热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又对开题报告中涉及的核心关键词的概念界定、课题的研究内容、人员分工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调整建议。会上结对学校——市八中教科室黄XX主任、XX初中尹立发副校长表示三校将紧密合作,把互惠教研工作做细、做精,力争取得成效。通过与专家的互动,使全体课题组成员进一步理清了研究思路,明确了研究的内容,为今后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指明了方向。

这次会议既是一个开题会,也是一个对课题组成员的科研培训会。我们相信,在专家、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和结对三校的精诚协作,定会圆满地完成课题研究的各项任务,实现预期研究目标。

第6篇

一、教学模式的特征及内在矛盾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抓住教育过程的主要特点,对教学的组织方式作简要概括,是对教学程序的抽象描述。教学模式的突出特征有二,即概括性与操作性,这也是其难以调和的内在矛盾。教学模式的概括性对某一类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指导和参考价值,其概括性越强,普适性就越强,相应的针对性不强,对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较弱,即操作性较差。教学模式分得越细,对教学的指导参照价值越大,然而其适用范围随之受到限制,即概括性较低。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如何把握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找到这一矛盾两端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是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难题。

二、分课型教学模式:“概括性与操作性”的最佳平衡点

分课型教学模式本质上是依据学科知识特征及不同特征知识的不同教学目标要求来设计教学程序。我们在划分课型时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文本的知识特征与表现形式。如英语学科划分为单词课、阅读课等课型,语文学科划分为诗歌、现代文、古文等课型。不同的文本知识有其内在的特点与联系,依据此划分课型,抽取其主要的、本质的、有特色的部分,构建的教学模式具有代表性、概括性。二是文本的教学要求。不同特征的知识对于不同年级学生,其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要求不同,如按教学目标的要求不同,阅读课可以分为认知型、明理型、抒情型等,这样构建的教学模式又具有具体性和操作性。分课型教学模式其实是兼容了教学模式的概括性与操作性特征,是解决教学模式内在矛盾的最佳平衡点。

三、分课型教学模式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之路

1.博士引领自下而上的合作研究,确立研究主题

学校通过“博士进课堂”的方式,站在理论高地全方位观察课堂,全面诊断课堂,找到适应学校实际的研究方向与研究主题,即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构建模式的原则是“自主、合作、探究”,它是学校研究团队“自下而上”研究的结果。博士团队将课堂作为校本课题研究的主阵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帮助教师理性提升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2.以学术标准与实践标准推进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

一方面,中学进行校本研究本身属于学术研究的一部分,因此,校本课题研究的首要标准是学术标准。博士团队严格把关,确保教师的教学选题不偏离学术标准。另一方面,以学校实践为标准是我校课题研究的最大特色,只要是能较好地解决我校的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积极性的选题,学校都予以支持和鼓励。

在研究中,学校坚持学术成果与实践成果“两手抓”。学校要求所有的课题结题验收时,必须有文本材料,即关于教学模式的文字描述,还要按照课题组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课题教学设计,开展课例研讨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以检验教学效果。整个课题结题过程研究团队全程参与,所有课题管理行为的价值追求都指向课题教学和教学效果。

3.“校长工作室”、“博士工作室”等研究机构为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保驾护航

“校长工作室”是一个研究性场所,设有工作室成员开展学术沙龙活动的会谈区,是校长实现由管理角色向研究角色转换的平台。“博士工作室”是“校长工作室”的重要组成部分。5位博士(专业涉及比较教育、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和课程论、教育社会学等)和包括研究生、学校众多骨干教师等组成一个团队,具体承担校长工作室所确定的研究课题。团队的所有成员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博士工作室”使科研理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努力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真正做到了让教育科研回落到“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这一“粗糙的地面”。实际工作中,确保每天都有一位博士在校为课题组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提供指导与服务;走进课堂听课,带领课题组成员进行研究性的课堂观察,甚至在听课时也能提炼出新的研究课题;课后与课题组成员一起评课,及时指导教科研实践。

除了有计划地邀请各类专家对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理念的培训,加大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和学习培训的力度外,我校充分发挥博士团队成员的理论优势,开展常态性的专业培训,加强校本培训。根据博士们对一段时期内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定期举行校本教科研报告会。博士们站在理论的高度分析本校典型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地点拨教师们教科研工作进展中的疑问,总结并提升优秀教师的宝贵经验,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做出实践性、针对性、具体性都较强的指导意见。

4.“名师工作室”使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完美结合

2011年,郑州市教育局计划首批组建50个名师工作室,学校获批成立两个名师工作室,分别以“自然科学”“人文创新”为重点。“名师工作室”的基本职能定位是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专业组织;基本任务是名师团队对青年教师进行专业支持。教师以“名师工作室”为重要平台,每周开展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教科研活动。在名师的带领下,教师互相交流教学经验和研究思路,分享教学创新模式心得。这种交流活动的突出特征是教学主体与评价主体合二为一,教师们合作互助,真诚反思,在评价中检查、验证,促进自己对分课型教学模式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做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实践,切实做到以研究之心做研究之事,收获研究之实,逐步打磨出科学、成熟且具有特色的分课型教学模式。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带动校内教师的教学创新和研究激情,探索出一条教科研与教学实践有机统一、完美结合之路。

5.以制度推动分课型教学模式研究,以学术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在学校管理中真正实现年级组和教研组两条腿走路,调动教研组、备课组的积极性,学校出台了《校本课题管理办法》,一方面强化教研组在校本研究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启动教学模式创新机制,以制度更好地推动校本研究。

问题即课题,怎样把问题变成课题,这一点很重要。教师朴素的想法与课题的标准有一段距离,所以学校相当重视开题报告的过程。开题报告包括诸多内容,其中文献综述要求教师说清该研究目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这需要教师静心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查阅并整理资料,这一过程其实是教师自我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过程。为了规范学术活动,提高教师开题的信心,开题报告环节举行个别课题组的预开题,然后是有代表性的示范性开题,最后才是所有课题的正式开题。

总之,从课题的申报、立项、培训到预开题、示范开题、正式开题,再到中期众多汇报课的精彩展示,最后是验收课题研究工作和圆满结题,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场面,都科学规范、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第7篇

光阴如梭,一个学期的时间又在指缝间过去了。本人分管工作在区教育局、集团、中心校、校长室的正确领导、指导下较为完整的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就有关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一)依法办学方面

在开学期初,组织全体教师就依法文明执教培训做宣讲工作,确保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依法执教、文明执教的意识,并与全体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从制度上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正式行课期间做到每日巡堂,每日记录,发现存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当即纠正并做好记录,课后约谈指出错误,并在月考核中体现,这样防微杜渐,将可能的苗头扑灭在开头,因此在一学期结束无因体罚及变相体罚学生引起的恶劣负面影响事件。

(二)组织建设方面

1.学期初,在教务赵副校长的统筹指导下,将本部门组织机构并对照目标体系进行架构图和人员分工研讨,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建立起来。同时,将各项资料建设能够按照样本稿制作标签和目录,资料内容归类基本符合目标体系,并在后期工作开展中逐渐将资料装档存盒顺利迎接集团和中心校督导检查,得到较好的评价。

(三)团队形象和能力建设方面

1.能按照教务工作计划,顺利、扎实有效的开展相关工作,有序的组织开展教学工作。期初参与确定教研组及组长名单,参与召开教研组长工作会议,带领各教研组长学习“教师过程性目标考核方案”并提出本期教学要求和目标;并在参与召开全体教师再次培训学习教师过程性目标考核办法,提出本期教学常规新要求;参与对教师进行依法执教培训、课堂教学安全规范培训并对全体教师签订教学安全责任书等。

2.教师学习方面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外出学习走出去,主动参加区或市上组织的教研、会议、活动、培训等。我们都会积极组织、鼓励老师参加,并把学到的知识带回校,通过教研活动影响他人,促进共同进步我校教师外出学习达110次左右。此外,本期我校积极联系区名师工作室,多次与之邀约。10月16日,我校成功举办了刘汉斌、陈道富、罗朝英名师工作室联合送教,我校教师和工作室成员教师同课异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初中数学、物理和英语教师的教学热情,同时听过三位专家的点评及讲座,老师们备受启发;10月28日,我校邀请庄晓兰名师工作室进校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讨课,在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近距离解决名师,聆听名师的经验分享后纷纷谈到自己大受裨益。11月7日,我校成功举办曾燕丽名师工作室送教初中语文及教学研讨活动。同月,我校也邀请张永红名师到校对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进行现场指导。12月16日,区研培中心范建成主任带队蚕丛路小学教研团队向我们展示了“2+n”的研学课堂。以上,本期共计邀请七位名师指导我校教学教研工作,也给以后的指导工作搭建了桥梁;二是校本培训及教研,即开学初的常规教学系统培训。另外各教研组的每周教研活动,我们仍按照各组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的教研活动。并且我也多次参加分管年级教研组教研活动,参与到他们的教研活动中,如参与了小学数学组三年级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搭配中的学问》,同时该活动同时与区范建成名师工作室送教相结合,先教研形成上课稿并进班上课,同时与名师送教的课堂相对比研讨,寻找自己课堂的不足之处,这样极大的促进教师成长,教研实效分量,更加利于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发展。另外,参与小学数学校本教研课题《以研促教,以教导学,学方法悟思想》,其中该次教研活动同时作为全区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展示竞赛课题,并在十一月中旬全区现场竞评中获得二等奖。

(四)教务处常规管理方面

1.本学期教材征订合理,发放及时。期初做好书籍搬运、发放和学生作业本发放工作,本学期没有出现教材不足现象。完成期末暑假生活发放工作,循环教材如国学书、音乐、美术、信息技术书等物品归还工作。同时顺利完成下学期教学用书征订工作,确保下期教材到位准确及时。

2.本期初就集团的各工种人员工作目标考核进行培训学习,并修订我校教师、教研组长和功能室负责人过程性目标考核细则,做到学月考核工作严肃、认真,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教务处不仅平时抽查、月查教学业务,由此,促进了全校教学工作踏实、有序、高效的开展。

3.每月与教研组长协同验收教师每月教学业务,对存在的问题当面进行交流指导,督促及时整改。通过教学常规业务考核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本期新入职的三年级英语李瑶、何雪梅,在教师队伍中可圈可点,他们取得的业绩以及敬业也让人交口称赞。

(五)三制执行方面

1.本期除有自身毕业班教学任务和分管二三年级教学外,还担负着教育局涉及教务方面的数据统计和报送工作,如教育信息化统计、基础事业数据统计、艺体数据填报、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管理填报、危化品平台管理、校园足球数据填报、基础教育发展专项调查填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等工作。另外,区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工作、语言文字工作组资料整理等工作,并在前两年授予我校年度完成教育工作目标年度先进单位。本期12月初,我校再次迎接区教育局对我校进行年度教育工作目标完成工作以及学校创新创优项目申报实地验收检查工作,得到检查组专家较好评价。同时,教务处能较好完成上级文件或指示的上传下达,资料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顺利接受了中心校和集团本期督导检查。

(六)过程监管方面

1.期初,参照上期各年级各学科教师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初步拟定本期教师教学工作目标、并协同与颜主任确定本期教学工作目标,老师们将目标分解给学生。在常规教学工作中,始终围绕目标开展工作,通过月考、半期考阶段性验收目标,调整教学方法和帮扶策略,为期末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每次考试后,组织分管年级教师进行分析,研讨下一步教学工作措施,并且重点跟进薄弱学科和薄弱教师课堂、业务进行帮扶、指导。

2.按照月考和期中成绩摸排出特异体质及智障生统计,并在后期目标验收时考虑这部分学生实情。开展教师青蓝工程计划,通过对有教学经验和成绩的老师对我校刚入职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促进新教师尽快适应我校常规教学要求,并对其教学进行指导。学期中后期开展教师间精准扶困计划,通过对教学结对扶困,指导其教学成绩低于年级水平的教师迎头赶上,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

(七)教学业务管理方面

1.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能扎实开展。期初对分管年级每位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认真审核,期末每周认真验收周复习工作计划。每天通过巡视课堂,跟进和督促任课教师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通过推门听课,对课改进行督促和指导。本期张利、王敏、李瑶、李娟老师在课堂研究和新课堂尝试方面投入的精力较多,课堂比较活跃,逐步走出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梁芸、毛娟、刘瑄等几位老师也积极思考,课堂开始“活”了起来。生本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在教师课堂呈现。

2.从分管二三年级教学成绩来看,在优秀率和综合指数与同期相比分析来看整体是有所上升,尤其是在二年级语文、数学学科上。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本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教务工作仍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加强。

1.教师队伍的良莠不齐,本期教师在教学成绩上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或教师队伍的汰换一直处于被动,加之下期产休返岗教师更加导致教师富余。

2.管理上层级考核、层级管理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监管有缺位的现象。

3.对于课程体系建设上思考不足,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缺乏一套切实有效的课程体系。

4.由于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处理身兼的工作,时常顾得了这头忘了那头。对于办公室工作有许多不足地方需要加强学习。

三、改进措施和今后努力方向

根据上述问题与不足,把相关工作列入下期工作计划中,且踏实开展工作,多进行反思和改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遇到困惑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以寻求有力的指导。

1.对于教师的指导除教务处的常规指导帮扶,我们应更多的主动参与区上有质量的教研活动,回校后多与组内教师交流反馈形成心得分享或形成一次展示汇报课;同时强化组内教研的同课异构,取长补短的互相提升教学能力;并在下期开展各教研组活动展示竞评,通过活动推动组内教师整体能力提升。

2.加强教师质量目标意识,落实岗位责任意识的培训。任教一个班学科便要始终以抓质量达成目标为出发点,每次单元考、月考、半期考始终要与目标相比较。寻找到差距,并在平时舍得付出。故要求我们教务人员要跟进监督教师帮扶学生学习情况如作业批改订正情况等。同时,在本期思考下期教师课程安排时,能将工作拖沓,教学质量始终提不起来的老师将其调岗安排到南校或北校,并能将工作积极,教学质量出色的老师协调到相应年级,以此办法带动各年级的学科发展。

第8篇

在中小学,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领导,不仅是办学思想的领导,也是行政的领导。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普遍注意“领”,即运用上级赋予校长的权力,对学校各方面工作进行安排布置、督促检查、总结评比、表彰奖惩。但是,学校工作光靠“领”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事情需要校长“导”。

我觉得,校长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导”。

首先是引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校长要为全体教职工描绘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指出通向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也就是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说的共同愿景。同时,还要给学校确定一个可以感知、可以实现、可以给人以鼓舞的具体目标。如,把学校办成哪个方面、什么层次的示范学校,让教师得到哪些方面的专业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等。值得注意的是,校长在“导”时,千万不要“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更不要给人一个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另一方面,校长要以自己的言行对教职工进行正面引导。如果校长具有远大理想、宏伟志向,教职工就不会只顾眼前,得过且过;如果校长热爱学习,读书成“瘾”,教职工就会自觉学习,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其次是劝导。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要劝导那些怀疑你的人、消极应付你的人,甚至反对你的人跟着你一起去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一所学校,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与校长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与校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必须做好劝导工作。劝导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劝导工作需要讲究方法,注意艺术。有的教师思想素质不错,但业务水平不高;有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但不喜欢总结提高等。要针对教师的个别情况,做好劝导工作,使之在总体上沿着学校的思路和目标前进。我们常说要待遇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其实,一所学校的环境、待遇在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如果校长能够注重感情投入,做好劝导工作,优秀教师留下来的可能性更大一点。因为教师是重感情的群体,所谓“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琚”,校长的感情投入和劝导工作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的。

再次要指导。教职工的成长既需要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需要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是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和别人的指导。前几年,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传、帮、带”活动,有的叫师徒结对或者一帮一活动,就是安排中老年骨干教师与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个办法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现在,部分学校开始依托在本地区有影响的名师建立名师工作室,安排专门的工作经费,吸收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加入名师工作室,与名师近距离接触,通过名师在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使这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了学校发展的中间力量和栋梁之才。有的地方已经探索出比较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并以教育行政部门的名义下发文件,提出具体要求。不管是校长本人指导也好,还是名师指导也好,总之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

最后要督导。每个人都有惰性,教师也不例外。他们也像其他人一样,需要为柴米油盐操心,也希望过轻松、悠闲的生活。特别是在经过很多努力而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时候,在出现困惑迷失前进方向的时候,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思想,既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情绪调整走出困境,也需要通过外部督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如,要求教师每个学期要阅读多少字教育书籍,整理多少字的读书笔记,写多少字的读书心得,甚至由学校出资为教职工统一购买相关书籍。多数学校要求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年教师上示范课、老年教师上观摩课等,这些都是对教师的督导,虽是外力,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也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

教师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高则学校发展好,教师素质低则学校发展难。作为校长,在注重自己“领”的同时,千万别忘了对教师的“导”,努力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第9篇

在跟岗学习期间,我自觉地遵守跟岗所在学校及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认真完成跟岗规定的各项任务。

通过跟岗学习,使自己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和拓展了学科专业知识,使自己能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入自身的教学实践之中,提高自己教学的实效性,促使自己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听湛江师范学院实习教师上研究课之后能促使我积极思考:(1)游戏进入学习语文课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会不会出现乏语文非语文的现象呢?(2)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怎样利用游戏等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聆听“课题开题报告”之后,使我初步懂得了,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专题,怎样撰写课题的方案以及开题报告。要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大量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增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使自己自觉地开展学科教育科研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特别是聆听了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院的王林发教授的讲座:《名师是怎么炼成的》。我体会最深的是造就名师的三个关键是:1、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2、要有自己的教育改革行为研究;3、要。听特级教师、名师谭永焕校长《用思想领导,以情感动——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踏歌起舞》的名师成长的路径与启示讲座后,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抓住切入点、动情点、训练点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倾听了主持人王磊校长的示范课以后,让我领略到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名师的魅力,也感受到名师背后的艰辛,还感受到名师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使我懂得要使自己成为优秀的老师,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在同课异构、汇报课及学员互相观课、议课的过程中,促使我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发我积极研讨:如何反思教学过程?如何使我们的课大受学生的欢迎?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并使自已不断地提高观课议课的水平,促使自己不断反思教学,互相学习,扬长避短。更让我进一步懂得了: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并懂得了一节优质课一般要具备如下的标准:

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

4.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总之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职业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自己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理解及实施能力,语文教学研究意识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第10篇

纪梅花,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学副校长,镇江市数学学科带头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2014年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学员。曾先后荣获“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师德先进个人”“镇江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篇文章发表于《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教育研究与评论》《吉林教育》等报刊。倡导“个性多元、和谐共生”的教学主张,追求“和美灵动”的教学风格。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十余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等分别在省、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我自学生时代起就特别喜欢的诗句,既含有我的名字,亦彰显我的性格。转眼间,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已有十八个年头。十八年,我的青春韶华和美丽容颜在岁月长河的冲刷下已悄然褪去,被阅历磨砺过的生命和容颜却更显成熟的魅力和理性的光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相反,我为自己能在懵懂的年纪做出这样的选择而感到由衷的庆幸!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家园、精神归一的旅途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那就是一个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一路走来,我成长着、收获着、幸福着……

寻梦:梅花未放意先香

1997年8月,我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母校江苏省句容市白兔中心小学工作。从此,我便与农村的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喜欢上了课堂中师生共舞的感觉。我将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在一次次成功与失败交替的实践中,不断品味着教学工作的酸甜苦辣,反复体会着教育生活带来的辛勤与快乐。2002年,我被任命为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三年后,我被提拔为学校副校长,成为学校管理层中最年轻、最忙碌的行政人员。可是,我却在繁杂的事务管理中渐渐迷失了自我,远离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身体越是忙碌,精神越感空虚。我一直压抑着这种心灵的痛苦,直到我亲临第八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领略着名师的风采,倾听着师生思维碰撞的声音,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力量,那一刻,一种向往油然而生,一种渴望让我内心激动不已。我在心里大声呐喊:“我要立足课堂这个舞台,寻找专业发展的风景,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那次活动结束后,我萌生了专业成长的自觉,开始了追寻专业发展的旅程。

2005年,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在硬、软件相对落后的现实背景下,我敢于挑战现实,求新图变,带领学校数学骨干团队申报了省级数学立项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课题围绕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科的教与学方式的创新,如何创设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以及信息技术怎样应用于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力图改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资源贫乏、教学方式单一的现状,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提供技术支持。经过四年的研究、探索、反思和实践,我的课堂、我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改变。研究改进实践,改革激活课堂,在思与行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嫩芽初绽”的风景。

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有很多种,每位教师都在沿着自己的路径行走。我觉得有一种常态的方式,可以伴随我们专业成长的脚步一直走下去,那就是――写博客。2009年,我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有了精神栖息的家园、教学跋涉的驿站。我从一开始三百字的教学日记到千字文的教学反思再到学科专题类几千字的文章,一路思着、写着,几十万字的反思文字就这样形成了。虽然质朴,却记录着我探索的足迹;虽然无华,却承载着我最初的梦想;虽然平淡,却已成为我生命乐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为了专业写博,我如饥似渴地阅读:《走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师,做个思想者》点燃了我心灵的火花;《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智慧数学课:黄爱华教学思维的实践策略》让我追寻着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价值;徐斌的《追寻无痕教育》、许卫兵的《简约数学教学》让我体悟到更多的数学教学思想;贲友林的《现场与背后: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周卫东的《应答与建构:我的小学数学教学的行与思》让我对“高效生本课堂”有了更多的启思。阅读已成为我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为我生命成长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闻着温婉的书香,聆听着文字流淌的声音,那种感觉是多么的恬美惬意啊!在静静的阅读与思考中,在书籍营养的滋润下,我心中的梦想正在悄悄地生根、发芽。

孕梦:嫩芽初放吐新绿

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有了前行的方向,有了追寻的目标,但如何寻找到从此岸到彼岸的渡船,寻找到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的那支长篙?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深陷于教材解读的困惑、教学实施的彷徨、教学反思的挣扎之中。就在我苦于没有专家引领之时,我幸运地遇到了特级教师曹慧校长,并成为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从此,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不再是一个人孤单地行走,我有了导师,有了团队,有了更为执着的力量。在之后的日子里,我多次观摩名师会课活动。名师荟萃的课堂,带来的是教育思想的尽情释放,在挥洒自如与个性抒发中,在起承转合与举手投足间,名师们诠释着热爱与积淀的力量,专家、学者的领航让我在顿悟间愈发明确了飞翔的方向。

我开始审视自己的课堂,自我诊脉,冷静思考。在最初的日子里,我用录像设备录下我每节课的授课过程,回家后进行回放,寻找问题。整整一个月,我发现了不少问题:语言缺乏魅力,课堂缺少活力,教学机智不够,教材解读不到位,数学思想的体现比较单薄,课堂整体缺乏一种立体感与厚重感。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课堂实践的改造,从平时的每一节家常课开始打磨,把每一节家常课当作公开课来思考、设计、实践、研究,并主动邀请教研员、导师、同事来我的课堂指导把脉,帮助我改进。这个过程让我经历了凤凰涅般的淬炼,颠覆了我的教学观念,使我的课堂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5月,在句容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评优课中,我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获得了一等奖,这次课堂教学竞赛成为我日后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2011年8月,我被调入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学工作。在新的工作环境里,我憧憬着能登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开阔视野,提升素养,丰厚内涵。同年12月,我参加镇江市第小学数学“新秀杯”赛课并获一等奖,这次赛课让我对课堂有了新的领悟:教师脑中要有教案,心中要有教材,而更为重要的是眼中要有学生。课堂上人是第一要素,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就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做适合学生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2年5月,我在句容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继而代表句容参加镇江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但在八项全能的竞赛中因为一项笔试分数的影响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未能取得省赛的资格,这成为我至今仍抹不掉的伤痛。但通过这次基本功竞赛的锤炼,我的专业素养有了质的提升,在备赛的三个月里,我对苏教版一至六年级全套数学教材进行了梳理,努力把握整个教材体系,希望自己能够站得高、望得远、思得深,能够深入浅出地处理教材。我对第二学段每个单元的新授课都进行了独立备课,尝试进行更完善的个性化设计,希望能上出我自己的思考和风格。我反复研读2011年版新课标,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在那段日子里,我埋首于理论的研修,躬耕于课堂的实践,将反思勤付笔端。那次基本功竞赛可以说促成了我在专业发展上的“脱胎换骨”。我对自己说:要做一个有生命质感的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成长,创造一个收获教育幸福的人生!

追梦:东风发我枝上花

2012年6月19日,我永远记得那个阳光灿烂、幸福满怀的日子。这天,首批教育媒体名师工作室落户我们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学。“今天,感谢学校顾明校长费尽心力为我们搭建了这么高的一个平台,感谢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帮我们圆了这个多年的梦,感谢张俊平、沈本领、姚亮三位名编导师,在我们春小成立了语文、数学、艺术三个工作室,让我校16名教师能够有幸成为工作室的首批成员……”这是我在工作室启动仪式上作为成员代表所做的发言,也代表了我校16名工作室成员的心声,名师工作室的挂牌也意味着我省教育专业媒体与农村基层学校结对互助这一崭新模式的构建。这么高、这么好的平台让我在之后的两年里获益无穷,我的专业成长上了一个台阶。我多次主动与导师们联系,邀请他们为我们的课堂把脉,向他们请教一线教师该如何有效阅读、开展研究、提升表达。导师们倾心指导,真情关注,时时鞭策,并给我提供了历练、展示的舞台。2012年12月,在工作室的第一次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我与特级教师周卫东同课异构《找规律》,第一次零距离地领略到了名师的风采,找到了与名师的差距。我深深地体会到:名师贵在他们的思想,贵在他们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自己,才是最好的!

于是,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主张。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省,不重复别人则需要更多的自信。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的所思所得,我大胆提出了构建“和美课堂”的教学设想,积极倡导“个性多元,和谐共生”的教学主张。我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特殊的个体,都有不同的个性,包括不同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欲望需求、价值取向、创造潜能等,千差万别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用所谓的标准化模式约束儿童,而应该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儿童”。教师应营造一个尊重儿童个性的环境,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共处,教与学的和谐共进,情与智的和谐共长,共性与差异的和谐共融。在此教学主张的引领下,我用心对每一节课做出“顶层设计”,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用图片、文字记录下每一次课堂留下的精彩与感动,用教学主张关照课堂实践,用儿童立场引领教学行为,积极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温馨圆融的教学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和美灵动”的教学风格。连续三年,我撰写的反映自己教学主张的论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中获奖,《积累活动经验 提升数学素养》等多篇论文在《江苏教育》等杂志上发表。

德国哲学家尼采有一句名言:“如果一个人知道他明天在哪儿,他就能够忍受今天的一切痛苦。”人的价值在于永远对未来保持未知,却又能够不断努力将自己对未来的憧憬转化为现实,至少是将其中的一部分变为现实。2012年,我被评为镇江市第六批中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我被评为镇江市第六批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2014年,我作为句容小学数学教师的唯一代表被镇江市教育局推荐参加了江苏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拥有更广阔的视野。2014年12月,在省特级教师后备高研班培训中,我做了题为《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思与行》的论坛交流,我把自己这两年的思考与实践做了汇报,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让我更添了一份走向远方的自信和坚定。2015年5月,在江苏省第十一届“蓝天杯”小学数学会课中,我喜获一等奖,我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更为成熟、稳定。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我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蒙受到多重关怀与帮助,我一直心怀感恩。当我在前行的路上感到迟疑和迷惑时,“曹慧名教师工作室”给了我指引与方向;在我专业行进的过程中,“沈本领工作室”“句容市小数俱乐部”让我有了更多的平台得以锤炼与发展。睿智的导师们指点迷津,时时鞭策我、鼓励我;一群志趣相投的同行相互支持,共同探寻学科领域的困惑和发展方向;领导、同事的关怀让我在饱含温情的阳光雨露下快乐成长。我感恩每一个给予我帮助和温暖的人,因为你们,我在幸福地成长着!

第11篇

——2019学年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余姚市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和“雅德教育”深化工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满意、孩子快乐学习的幸福教育建设水平。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学工作

1、教学质量: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教学常规,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都要表现出业务素质精、教学手段活、课堂环节实、耐心辅导勤,按规范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教导处、教研组、学科联系行政人员要加强日常监管与定期检查活动,引导教师“聚精会神”从事教学工作。继续抓好学科年段过关和教学质量调研工作,坚持过程管理和阶段性调研并重,坚持语数和小学科并重两个原则。各教研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各种学科竞赛。

2、体艺卫教学:学校进一步加强对体育、艺术、书法等社团的管理力度,督促日常辅导训练,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组织校园作品展示与竞赛活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心组织“雅健少年体育节”、“博雅学子读书节”和“雅园风采艺术节”等活动。要继续抓好套笛、篮球、Q版动漫和彩泥社团等特色建设,大力推广,全员参与。竖笛项目,进一步完善器乐进课堂机制和活动载体,尝试把每学期的人手“一笛一乐曲”活动推广到一二年级;今年着重抓好“篮球进课堂”工作,努力创建篮球为市体艺特色学校项目。巩固学校在去年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铜牌单位的基础上,继续以“省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学校健康卫生工作,继续抓好设施设备添置、健康卫生教育、环境卫生整治、食堂卫生管理和疫情防控预案制订等工作,以规范管理、高效机制、扎实工作、出色成效继续创建成为省健康促进学校——银牌单位。

3、拓展性课程:学校要着力探索“慧雅课程体系”构建,联系学校实际、师资特长实际积极开发拓展性课程,拟定课程实施评价体系,并加强日常教学管理,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成果展示活动,不断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实施水平,以Q版动漫获得宁波市精品课程为激励,大力推动套笛、彩泥、篮球等社团创建精品课程,努力创建“慧雅课程”特色品牌。                        

二)德育工作

深入推进以“慧雅”理念统领下的学校德育特色工作,拟定马小学生“雅德少年”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从“自我管理、与人交往、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四个维度,引导学生“说雅言、践雅行、培雅趣、扬雅风、育雅怀”,全面推进我校“雅学文化”建设与发展。具体实施措施:

1、进一步营造优雅的校园育人环境。突出学校“雅”文化主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2、努力开发和利用德育活动阵地。在充分利用校内德育阵地基础上,努力开发校外德育实践阵地,让学生德育进社区、进企业、进文化遗址,甚至田间地头,以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3、每月开展“雅德”主题教育。主题教育突出传统文化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按“知雅、学雅、践雅、展雅、评雅”五个环节深入开展。学校主题教育安排形成完整体系,成为学校制度,便于今后顺利开展。

4、高品位组织“雅德少年”系列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游戏节等。

5、智慧德育探索与实践,利用校讯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电子白板、校园影院、“家校帮”、安全教育应用平台等开展日常德育工作。

6、完善家委会、关工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委会、关工委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支持作用。

三、智慧校园建设

作为宁波市首批智慧校园,余姚市智慧校园建设窗口学校,学校要结合形势,勇于走在全市前列,必须全力打造。智慧校园建设,主要分硬件建设和现代技术的开发使用两个方面:

1、硬件建设。这学年内,继续争取镇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支持,目标完成学生计算机教室、教师教学电脑、移动投影、创新实验室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校现代化建设水平。

2、开发使用。

1)进一步推进基于手机端的“课前导学、课中展学、课后延学三环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技术培训、课堂展示、后台监控等途径逐步使该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学校教学常态和特色。

2)以师生优秀网络空间建设为途径,已各教研组技术骨干为龙头,力争各学科建设一个主题资源空间,为师生网络学习提供优质资源,逐步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网络学习形态。

3)尝试“网络备课”和“网络研修”两个平台的推广与应用,在教师自愿选择的基础上,尝试教师通过网络备课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逐步完善网络备课监控考核机制。探索尝试校本研修的网络化模式,通过建立“学科社区”使教师能通过网络开展研修活动,从而有效解决校本研修工学矛盾。

4)以宁波市智慧教育平台和之江汇教育广场为载体,尝试接入各类应用,逐步探索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家校沟通等学校日常活动的网络化模式。

5)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积极申报浙江省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实践基地学校,从而进一步提升智慧校园实践和应用能力。

四、队伍建设

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学校发展的主要指标在质量。面对我校教师队伍年轻化、业务技能稚嫩,缺乏骨干榜样示范引领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始终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校本研修,探索创新培训手段,切实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党建、工会、校监委工作,加强日常师德教育和工作纪律教育。

2、科学制定2018学年校本研训计划,继续以加强师德师建设为根本,以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课程融合为重点,进一步构建“管、教、学、研”一体化智慧校园生态圈。

3、合理安排教师90学时培训、外出听课、学习考察等活动,严格控制培训经费,切实兼顾工学矛盾,建立外出学习“反哺”机制,力争培训效益最大化。

4、有重点的开展“青年教师成长工程”,对积极进取、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的年轻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争取早日脱颖而出,同时在评选评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

5、继续做好校际合作和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利用优质学校、教学骨干等资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6、镇“半天教研日”活动。总结经验、持续推进,务求组织更认真、准备更充分、方式更多样、支持更有力、效果更明显。

7、组织校第二届“慧雅风采”课堂节:家长教学开放日活动;市级数学、音乐教学专场;师徒结对教学汇报暨名师进学校活动;第二届“数学活动周”暨学生数学素养展示周活动;首届“慧雅科技周”系列活动等。

8、组建“名师工作室”。邀请余姚市级名师或宁波市级学科骨干组建“尹球教育基金马渚镇校名师工作室”,今年尝试组建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积累工作经验。下学年继续推进,根据学校教师培养需要,再组建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名师工作室。以此力求进一步提升我校师训工作品位与实效。

五、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关系到学校师生生命、师生家庭幸福、学校生存发展、社会稳定和谐,我们必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必须齐抓共管、全员参与。

1、组织到位。学校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班级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一岗双责”的思想,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学校与每位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问责制。每学年要对教职工进行安全工作考核,对安全观念淡薄、安全教育轻视、安全制度执行不力的教职工要加强批评教育,并与推先评优挂钩。

第12篇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建筑装饰专业 顶岗实习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Building Decoration Internship

YANG Jie, HE Changhai

(Hubei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Institute,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industry, the industry personnel skills more and more high quality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our institute firstly apply apprenticeship to the internship based on the real situation of the major. This essay annalizes the features and current researching situation of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and research the guidance of apprenticeship in the inter-ship and the model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e in industry-institute-research internship.

Key words modern apprenticeship; building decor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research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学徒制,也不同于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单纯式学校职业教育,它是培养技术与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和有效途径。①顶岗实习作为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任务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能否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较好地结合,能否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缩短“磨合期”体现得尤为重要,在顶岗实习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的一种自我革新和发展,它既保持了传统学徒制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优点,又突出了学校知识教育。培养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一定劳动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和工作前景有了更加深入和真实的认识,通过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在工作中学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利于把学校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能将企业、学校与学生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满足当前和未来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模式。②

2 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现状

国外职业教育起源于中世纪,由于历史沿革,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学徒制逐渐被职业教育所取代。但任然有些国家始终没有摒弃这一优良的职业教育模式,并且将其与现代经济和技术相结合,发展出现代学徒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可以“零距离上岗”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英国做得较为成功,它是最初实行学徒制的,后虽改办了职业学校教育,近年又恢复新的现代学徒制,不但节约了教育培训成本,还提升了劳动力技能素质,受到行业和企业欢迎;德国也一直坚持把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的支柱,保障了本国工业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瑞士的中职学校新生,要先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方能注册入学,每周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在校学习的时间大致为6:4甚至7:3。③除此之外,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奥地利等国家的学徒制度也都富有特色,成就斐然。这些先进的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目前,我国关于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且主要集中于对国内外一些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探究或者不同时期学徒制发展的比较以及对现代学徒制发展进行的因素分析和理论假设等方面。针对一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运用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不多,目前只有少许专业如机械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报道,④而在其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顶岗实习中如何运用现代学徒制的研究还显不足。我院结合具体情况,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率先进行了现代学徒制探讨研究。

3 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的实施过程

3.1 邀请企业共同制定实习方案

我院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实习方案和指导书的制定,将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的要求作为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学校老师在制定实习方案前,需要到企业调研,将实习任务、要求、方式方法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样就能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顶岗实习方案和任务书。任务书从实战模拟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实习生必须参加一次房屋现场测量,到材料市场进行调查,以及参观装饰工程施工的工地,切身地了解装饰材料、构造和施工工艺,使学生的实习目的更明确。同时在实习报告中要求学生写明实习公司、地点、业主姓名,并交企业负责人或设计师签名确认。这样既能最大程度地利用企业资源,也能让企业管理有序、操作方便,很好地完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增强创新思维、工程素养和实操能力。

3.2 推进顶岗实习名师指导制

我院在顶岗实习中采用的是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即“名师指导制”。与我院合作的装饰企业中,都是本地具有相当规模,较大的装饰企业。它们拥有全国优秀的设计师以及顶尖的设计团队。本专业学生到达企业实习,将被安排进入各设计工作室,工作室的首席设计师会全面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根据具体的实习任务,再指派助理设计师指导学生参与房屋测量,洽谈客户,带学生到材料市场进行调研,让学生收集和整理各种专业资料。对装饰构造与施工工艺的学习则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及现场指导法,对施工中重要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逐个现场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3 规范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学生能顺利完成顶岗实习的保证,根据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建立了具体管理制度。

(1)建立三级实习管理制度。学生被分成若干实习小组进入公司各个工作室,公司指派的首席设计师是进行宏观管理,根据实习任务书的要求,制订好实习步骤和方法。首席设计师会再指定一名助理设计师负责给学生布置具体实习任务,并进行指导、管理和定期检查。

(2)施行定期汇报制度。学生与学校教师还要保持密切联系,每周汇报实习情况,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实在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老师汇报,虚心请教以便得到学校教师的帮助,切实保证实习质量。同时,学校教师也要不定期地与企业联系,到企业回访,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并在学生中选出一名实习小组长作为联络员在校企双方中传达相关信息。

(3)落实实习考核制度。实习前是对基本理论知识地学习,做到有备而去;实习中则按要求检查实习进度,看是否按计划进行,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符合要求;实习后要全面考核学生对实习任务的实际掌握情况,除了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还需要企业设计师提出评估意见并签字,最后通过小组评定给出实习成绩。

4 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的效果

我院建筑装饰专业与多家建筑装饰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校企双方组建高水平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了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实施这种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和条件不足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还使学生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能。邀请企业设计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承担教学培训等任务,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各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还能起到调整学校师资结构,弥补实践指导教师不足的作用。学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考察、回访和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实习过程,还可以了解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情况和信息,丰富实践经验,调整教学思路,充实讲课内容,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企业的全力配合,特别是企业导师的倾力相教及精心指导,使得学生的实习质量及效率大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能够很快适应实际生产环境,同时,企业也可以发掘中意的人才。比起现在普通的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在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中体现出了良好作用和效果,对提高学生的实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种模式能让企业在学校建立起技能型人才的储备基地,使企业拥有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员工,因而深受企业欢迎。现代学徒制会走向一种以校企融合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对接协调式人才培养模式,它必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⑤

5 结束语

现代学徒制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新型培养模式,各种配套政策还有待制定,培养标准及其它教学文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的实施措施还需不断探讨。可以肯定的是:它是未来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采用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顶岗实习模式必将结出丰硕成果,我们希望能将现代学徒制运用到建筑装饰专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并在其它相关专业中推广,相信通过运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为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基金项目:2012年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2012A011);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建筑装饰专业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中培育学生职业伦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013B399)

注释

① 杨小燕.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2(9).

②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③ 鲁婉玉,王洪斌.国内外关于“ 学徒制” 教育的研究综述[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