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31 13:41: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上课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之前主要是这种写作思维模式训练。由于应用文实用性、规范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让大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时候难以很快掌握他的文体特征、写作特点、写作规律、写作方法,他们常常在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惯性作用下,把应用文写成散文。当新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来不及建立,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又不对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选择了逃避的方式,消极学习:去课堂,但是玩手机、发呆,侥幸依托之前的文学写作能力能写出文章,还可以百度修改完成作业,只求考试及格。
如何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呢?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应用文写作,尤其要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对自己的独特价值意义。这是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关键,因为只有这种独特的价值意义是促使大学生改变习惯行为的根本驱动力。鼓励大学生理解并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只有让学生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旧的写作思维习惯,他们才会有改变的意识,才会体验到改变的自由,才会自己承担改变的责任。很多教师在面对大学生上课时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大学生都很明确在教室上课的目的,侧重多讲解知识,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照单全收。其实思维习惯一旦建立很难消除,同时还要建立一种新的思维习惯,这需要相当的勇气和智慧。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如果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大学生有意识的转化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开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密切结合现实让大学生与应用文写作产生关联性。笔者通常通过询问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愿景来启发他们给自己画像:从事何种职业,成为何种身份的人,要具备哪些能力,目前自己有哪些能力,缺乏哪些能力,如何去获得。应用文写作中哪些文种与他们的未来生活有关:例如如何正确的写借据避免纠纷,如何签订租房合同保障自身的安全和权益,如何写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如何解读政府机关的文件了解和大学生学习、就业相关的政策信息,如何解读各种市场调查报告、预测报告来选择投资项目……总之,让大学生意识到学习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应用文写作是很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引导帮助大学生确定应用文写作学习对于个人的特殊价值意义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不能满足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要了,就需要去培养新的写作思维习惯———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这种改变成了大学生满足自身的需要,这种本能的驱动力显然会比教师的苦口婆心教导更有效。
教师需要在大学生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遇到挫折、失败的时候,引导学生正视并承认改变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艰难,支持学生通过强化新的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产生的新能力带来的新形象的改变中不断自我推动,明确自我身份发展的方向,在新身份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中完成从旧的写作习惯模式向新的写作习惯模式的扩展。第二步、教师要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帮助大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习惯就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间、状态下,人们会做的选择,然后就会不加思索的去做,并且一再重复。它是大脑自动遵循的行为模式,也就是当人们看到暗示,就会做出惯常行为,目的是得到奖赏。在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控制下的大学生上课的习惯是:习惯暗示(应用文写作课晦涩难懂,很无聊)惯常行为(上课玩手机、发呆)奖赏(没有逃课,心理安慰)。
教师在安排教学模式引导大学生培养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最重要的基点就是如何让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获得奖赏,这是驱动大学生转化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根本力量。作为以学习为主业的大学生,笔者认为大学生首先在意成绩的奖赏,其次在意个人能力形象的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奖赏。明确奖赏行为以后,教师就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营造新的习惯行为暗示:应用文写作课程虽然不是特别生动有趣,但是特别实用,它能扩大知识量。消解上课听不懂、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当大学生在上应用文写作课不是那么无聊的习惯行为暗示下愿意放下手机、小说,集中注意力关注课堂内容的时候,打开教材和大家一起思考问题就成了新的惯常行为,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也会慢慢养成了。笔者运用严格的成绩考核方式和当众赞扬的精神鼓励为奖赏,互动点评式教学模式来引导大学生如何学好应用文。第一,严格平时成绩的考核,让大学生上课闲不住。每次课堂上都有难度不大的应用文病句修改、惯用语填空和随机提问,给每个大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绩的平台,当场记录成绩,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第二,增强知识的新鲜感,激发大学生上课的兴趣。在每个文中学习的课程导入时,尽量选择新近发生的与大学生和文种关系密切的新闻事件,启发他们参与思考讨论。第三,以点带面,引导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在教授文种的写作过程中,引导他们了解文书处理、档案管理的知识,关注每篇应用文中观点、措施背后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第四,加强互动教学,把课堂交给大学生。在讲授行政公文格式时让大学生自学备课,在课堂上以教师的身份传递所学知识,让学生体验换位思考。第五,以小组讨论、共同拟写完成常用文种的写作作业,在下一次上课时用抽查的方式派一名小组成员朗读作业,让后大家和老师点评。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了大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也减少了作业的负担。点评的方式检验了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获得认同的奖赏。
总之,教师在培养大学生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时候,要客观认识到大学生是在和旧的文学写作思维模式抗衡。教师通过引导大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应用文写作的独特个人价值意义,要相信自己有决心去改就一定可以改变旧的文学写作思维习惯模式,有意识的每天努力寻找驱动自己养成应用文写作思维习惯模式的行为暗示和奖赏时,就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控制和利用自己的习惯了。起步总是困难重重,但是了解了习惯构成的原理,在经历足够的实践后,一切都会变得自然而然,几乎不用有意识的去思考,我们就知道怎么写好应用文了。
作者:李丽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课堂教学 管理 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105-02
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平台,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现在大学教育的对象、环境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差,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这些问题造成教学质量不高,影响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阻碍了大学教育的发展。
一、问题与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一方面,很多学生对自己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明确,不知道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的,导致学生对一些课程主观上不重视,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许多错误认识,如 “大学学习只要考试通过就可以”、“大学教育学不到什么东西”等偏见,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不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学习模式转变慢。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内容理论性强、知识量大、进展快,需要掌握和记忆的知识内容多。很多学生无法迅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转变,还是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及时跟上学习进度,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影响,而且对学习自信心产生冲击,导致一些学生选择消极的态度,甚至放弃了课程的学习。
3.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弱。由于缺少高中时父母的教导、班主任的严格管理,在大学学习环境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下,面对网络游戏、小说等诱惑,一些学生的自我约束、控制能力不强,常常出现课余时间过度玩游戏和上网、上课玩手机甚至睡觉等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不高,教学效果较差。[1]
(二)教师方面
1.上课氛围过于宽松,制度落实不严格。一方面,教师上课希望通过宽松的环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有时过于宽松,出现有些学生上课发短信聊天、手机上网等不良现象。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掌握和落实不到位。有时对学生上课出现的违纪现象视而不见,不能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助长课堂不良风气的蔓延。
2.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效果不佳。一方面,课前教师没有通过认真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来合理设定上课内容,导致上课讲授的内容多,信息量过大,有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过难,不利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另一方面,教师讲课重点不够突出,知识点之间缺少逻辑性、条理性,给学生听课造成影响。
3.课堂缺少互动,教学模式落后。一些教师仍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缺少创新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另一方面只专注知识点的传授,忽视了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 考核方式单一,难以体现平时水平。大多数课程仍采用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普遍采用最后几天突击学习的方法应付考核,平时学习缺少足够的压力,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突击迎考的结果是考后即忘,不利于知识的积累。这种考核方式只能从某种程度上片面地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反映不出学生平时的表现。
(三)学校方面
1.对学生变化研究引导不到位。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性格等方面具有明显特点,由于学校研究不及时,学校的政办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形式等脱离实际情况,加之学生入学后教育指导不到位,没有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这个专业学什么”,“以后就业前景怎么样”等困惑,造成学生长期对专业特点没有足够的了解,学习缺少方向,动力不足。
2.需求变化适应不到位。毕业生是学校产出的重要标志,毕业生在工作中反映出的不足,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学存在的问题。现在大学普遍缺少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这一环节,不能及时认识到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做出迅速的改变,难以适应需求的变化,教学体制缺少时代性,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3.对教学质控与监管不到位。一方面课堂检查的力度不够,检查只停留在制度、口号上,或者有些课堂教学检查仅仅停留在一些定点定时的形式化的检查上,教师学生对学校的检查有所准备,发现不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另一方面考场纪律松懈,导致有些学生投机取巧,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靠作弊来通过自己的理论考试,这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对策
(一)学生方面
1. 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平台。课余与教师交流自己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吸取教师好的经验,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充分利用本科生导师制、兴趣小组等学习形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促进自己的成长。
2.积极主动总结,及时调整学习模式。学生在入学后,应积极主动地适应高校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应该及时反思在课堂学习中的问题,阶段性地总结自己学习状况,分析问题及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改变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3.树立时间观念,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要善于利用大量的自主时间,养成每天对课余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的意识,要加强自律性,对游戏等娱乐的时间要有严格、合理的控制,杜绝占用学习和休息时间,以免影响第二天的课堂听课效率。
(二)教师方面
1.改革考试制度,改变考核方式。充分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等特点,改变评价方式,通过增强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总评分数和提问、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后作业等情况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平时上课的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2.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时展日新月异,教材的内容必须体现发展的成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吸收学科发展的最新知识、最新成果;对政治等一些公共课程,课堂教学应选取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题材,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
3.丰富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2]改变教学、教育方法,丰富平时课堂教学的方式,如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
(三)学校方面
1.加强对学生研究与引导。要加强对新生变化的调查研究,并主动进行引导。要及时对新生介绍专业的特点、作用、发展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讲解专业课程的特点以及本专业学习要求,增加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对于学生存在的困惑和一些消极的态度,要及时进行沟通,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建立毕业学生调查制度。应该建立毕业学生跟踪调查机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每年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调查,收集毕业生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情况,总结和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工作,不断完善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落实教学质量保障制度。要注重思想教育,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牢固树立自主学习、诚信考试的学习作风;要组织教学考核小组,加强听课和对课堂不定时的检查的力度,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对教师上课的情况进行打分,将其纳入教师的综合教学质量考核。严格考风,要加强对考场的监督检查,严格考风考纪,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 参 考 文 献 ]
[1] 孙鹏燕.浅谈大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 教育探索,2011(9):90-91.
学生上课迟到检讨书范文2000字一
尊敬老师;
你好!这次上课迟到真的很不应该,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想了很多东西,反省了很多的事情,自己也很懊悔,很气自己,做为一个学生连基本的时间概率都没有,也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了羞愧。
一个学校,学生都应遵循上课时间是个不变的规定,而我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重视学校这么平常的规定,这些都是不应该的。上课迟到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事后,我冷静的想了很久,我这次犯的错误不仅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也给同学起了坏影响,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上课迟到那上课的次序就会被扰乱,老师无法正常教学,其他同学也不能正常上课。而且我这种行为给学校也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在同学们中间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一个人的犯错误,有可能造成别的同学的效仿,影响班级纪律性,年级纪律性,对学校的纪律也是一种破坏,而且给对自己抱有很大期望的老师,家长也是一种伤害,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一种不负责任。每一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到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树立良好形象,也使我们的学校有一个良好形象。每一个同学也都希望学校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学习,生活。包括我自己也希望可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靠的是大家来共同维护来建立起来的,我应该为自己的犯的错误付出代价,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学校给予的处理。对不起,老师!我犯的是一个严重的时间观念的问题。我知道,老师对于我的犯校规也非常的生气。我也知道,对于学生,按时上课是一项最基本的责任,也是最基本的义务。但是我却连最基本的都没有做到。我会以这次违纪事件作为一面镜子时时检点自己,批评和教育自己,自觉接受监督。我要知羞而警醒,知羞而奋进,亡羊补牢、努力学习。我也要通过这次事件,提高我的时间观念认识,强化责任措施。
今天我迟到了,在这里我为我的行为做一个深刻的检讨。今天早上,我因为上学前去厕所,耽误了上课的时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作为一名学生,按时上课是我们分内的事情,但是我却没有好好做到这一点,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上课。其实本来我完全可以按时到达学校的,如果我能够早点做好上学前准备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迟到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甚至可以有很多的理由来迟到。但是作为一名学生,按时上课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那些迟到的理由都是为自己的错误开脱的行为。这些个开脱只会让我们对小错误麻木,导致屡教不改。
迟到在现在看来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毛病,但是一旦形成了迟到的习惯,对我们将来的事业和人生发展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如果在一场生意谈判中迟到,将会使我的事业失去信誉,如果在一场任务中迟到,将会使我的国家失去重要的财产,如果将来我做了老师,在一次课上迟到,将会使我的学生对时间的观念变得淡薄,那么,我就是误人子弟的千古罪人。
学生上课迟到检讨书范文2000字二
星期二下午,在我睡得不省人事的时候室友狂轰滥炸的手机,电话终于把我吵醒,在我飞奔去学校的途中,她们平静的告诉我:你来不急了。当我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人在焊温州师范学院的牌子。因此默哀30秒,为自己的第一次法概旷课,为温州师范学院也为这份检讨。
如果我没午睡,如果闹钟模式不是震动,如果及时听到室友的紧急呼叫,如果那天温师不拆牌,如果我不至于倒霉到第一次法概旷课就被发现.当然这只是当时的想法而不是迟到的借口更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本质在于我的思想意识还不够,觉悟不深。不迟到不旷课是作为学生的基本原则,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家长的负责。
我不是逃课专业户,也不是不逃课的稀有动物。界于两者之间也就是那种偶尔逃课还要提心掉胆的所谓的乖学生。有人堂而皇之地抛出:不逃课的学生就不是大学生。我虽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却也不知不觉小小的贯彻了几次,对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课逃了几次,这是主观上的逃课。而法概和邓论是我在温州大学大一所有课程中唯一让没有逃课欲望的课程,是唯一让我觉得学到些什么什么的课,也只有那两位老师让我有大学老师的感觉,我从心里尊敬敬仰他们(还有一位是数学老师)。而我却旷课了,虽不是所谓的主观旷课我深感内疚和懊悔。
迟到旷课也是不守时的表现。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迅猛,谁能把握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占有有力的位置。我相信时间观念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不论是工作或者学习上只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和严谨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条。这是习惯问题,而这些决定将来成败的习惯很大部分都是在大学直接表现和养成的,这点绝对不能忽略。马克思说恶习是民族的鸦片。康德说:我用咖啡勺字量走了我的生命。
可见好习惯和坏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养成珍惜时间和守时的好习惯。坚决不能迟到或旷课。
说到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问题,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一个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进入社会和工作就业,应当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有意识的在大学阶段磨练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就应该在大学里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学好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而迟到旷课是放任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都停留在中学的水平,不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即将进入社会添砖加瓦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整顿生活、工作和学习作风,杜绝迟到和旷课现象。
旷课同时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成果的表现。尊试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迟到首先打断了老师的教学思路,影响了课堂进程,和其他同学的听课注意力,实在是害人害己的不良行为。旷课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浪费,老师上课前要煞费苦心的认真备课和设计课程,上课时要站着讲上两节课,实不是我们这些小辈现在所能感受到的。而学过来的又是我们自己的知识,我却不负责任的旷课。深感自己的不可原谅。
这其中懒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说人人都有惰性,但要能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惰性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大学是接受教育的大好时机,我在这个时候放任自己,懒惰成性。放着重要的法概课不听在寝室睡觉,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也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和教导。我深切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
经过深刻的反省,我意识到迟到旷课的严重性,总结如下:首先是意志力不强,听到闹钟响后,仍关掉继续睡导致睡过头。这主要是因为思想觉悟不高,对迟到旷课严重性的认识不够,对其他老师的屡次教导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没有切实
付诸于行动。再者就是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在写检讨书的时候认识到迟到旷课的危害性。不仅败坏学校的学风,影响学院纪律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任课老师的上课。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在同学中造成了旷课的不良风气。最重要的是放任自己错失一次学习的机会,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作风方面上的培养和锤炼。我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而犯了旷课的错误。
通过对这次旷课错误的深切反思和检讨,我决定重新设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保证再不无故旷课,尤其是对自己有极大帮助的课。整顿自己的思想错误,提高觉悟性。并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再不懒散和放纵自己。
经过这次旷课的深刻检讨我总结出了三荣三耻,并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这三荣三耻为自己的准则。
一、 以迟到旷课为耻 一、以按时上课为荣
二、 以浪费时间为耻 二、以珍惜时间为荣
关键词:低头族 手机依赖症 无手机课堂 学风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的普及给广大青年学子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据调查六成95后患有严重的“手机依赖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近半数的90后用户患有“手机恐慌症”,不到15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这种现象甚至延伸到了课堂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这种负面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也扰乱了正常的上课秩序,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许多老师也惋惜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台上口若悬河,而你在低头看手机。”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已成为高等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淮南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近六十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现有15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近2万人。近年来,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校风、学风建设,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成果显著。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学校同样面临着部分学生沉溺手机不能自拔这一问题。关注到这一现象,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从2014年3月21日起,率先在淮南师范学院开展以“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为主题的争创无手机课堂系列活动,两年多来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们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定的经验。
一、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在开展“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争创无手机课堂活动之前,我们对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淮南联合大学三所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936名大学生中,课堂使用手机率为84%,经常使用手机的占59%,只有5.7%的学生表示课堂上极少使用手机。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低头族”,变成了“手机奴隶”,美好前程“葬送”在了手机屏幕里。
大学生上课普遍、频繁使用手机的现象也引起了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领导的关注。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以“手机管家,珍惜时光”为主题的争创无手机课堂活动。2014年3月下旬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召开了“争创无手机课堂”动员大会,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主要团学干部、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动员大会。活动初期采取了制作宣传板牌、横幅、召开主题班会、话题微博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力图使同学们认识到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危害。团学干部、学生党员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线上宣传工具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号召同学们安全使用手机,注重手机使用时间和场合,在课堂上自觉关闭手机,做文明学生。经过前期广泛有效的动员,包括14级广告学1班、14级新闻学1班在内的20多个班级参加了无手机课堂活动,学院为这些班级统一配备了手机袋,在这些班级试点进行“无手机课堂”活动。
二、多措并举,重点推进
经过广泛宣传,部分同学认识到上课玩手机的弊端,课前主动把手机放到手机袋。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在上交了手机之后,上课无所事事,出现睡觉、聊天、看课外书等情况,下课铃声一响就蜂拥去拿手机,造成活动实施早期成效并不显著。如何贴近学生实际,更好的开展“无手机课堂”活动,增强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使学生安全、合理、文明使用手机,成为一个问题。对此,我们也进行了广泛调查,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低头族”这种现象是由学生理想信念淡化、自制能力弱、课堂管理不严格、监管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方法和内容陈旧等多种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作为学生生涯的新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是青年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大学教育不同于以往以管束为主的基础教育,宽松、自由的育人环境也容易使部分学生步入大学后突然没有了人生目标,出现沉迷游戏、课堂玩手机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在大学生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针对各个年级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例如,新生入学可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通过主题讲座、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重要性和教育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新的人生目标,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可以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学习目标,进行学业生涯规划。针对大四毕业生则可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导师讲座、毕业生现身说法等方式使学生明确职业理想和目标。学生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清晰的未来规划,明确自己每一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情,自然就会渐渐远离手机。
2、开展手机礼仪知识的宣讲与培训。通过主题讲座、“两微一端”多种宣传方式及主题活动,号召大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首先,宣传网上不良信息和虚假广告给大学生带来的安全隐患,号召大学生安全使用手机。其次,讲解手C使用健康知识和礼仪,包括手机铃声的设定要文明,使用手机要注意场合等。让学生意识到文明使用手机对促进良好社会公德的形成、促进文明校园建设、促进大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最后,号召大学生控制手机使用时间。使学生明确手机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但过度的依赖和不分场合地使用手机同样也带来很多危害,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对个别“手机依赖症”严重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引导他们和谐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等等。
3、加强督查管理,强化课堂纪律。大学课堂“低头族”出现的另一原因是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课堂管理的缺失。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同学们心中的大学是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可以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加上课堂管理秩序的松散,也助长了大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不良风气。针对这一现象,加强课堂的督查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学院成立学院领导及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干部参与的学风督察组,对上课使用手机的同学予以制止,采取批评、出板报等方式进行教育,加强监督、管理,强化课堂纪律,效果显著。
4、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反映课堂知识枯燥、陈旧,缺乏吸引力是他们上课玩手机的原因之一,有的老师的教案一用几十年,早已与时代脱节。还有的老师上课缺乏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只顾讲自己的,完全不关注台下学生的状态。针对这些现象,学校也对任课老师做了相关要求,例如课堂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上师生的沟通、交流、互动,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热情,发现“低头族”及时制止,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等等,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的缺失,也是学生沉溺手机的原因之一。为使学生从手机中解放出来,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号召,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学院相继举办了“女生节”系列活动、“篮球赛”、“十佳歌手比赛”、“挑战主持人大赛”、“榜样的力量交流论坛”、“青春・梦想”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越来越多的同学走下网络,走出宿舍,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机依赖症”。
三、建章立制,他律自律。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任何一项工作想长期的有序开展、执行,就要设立一定的规章制度。引导大学生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最后的落脚点同样是规章制度。学院把安全、文明、合理使用手机列入学生管理制度条文,使之成为校内对学生的一种管理契约,做到有章可循。首先,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和手机登记、使用承诺制度,学生使用网络和手机,必须接受国家、学校相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进行的管理和监督,遵守教学秩序及宿舍安全和作息管理规定。其次,学院成立学风督查工作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对违规使用手机的学生,W院在注重教育和工作方法技巧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学生不当使用手机,都会被记录在电子档案中,该记录会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优、评奖、等个人及集体荣誉的评定挂钩。这样确保了制度的贯彻执行,为“无手机课堂”的有效进行奠定了基础。
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的教育、管理、育人工作更加规范化、秩序化。同时,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手机礼仪知识的宣讲与培训,加强督查管理,强化课堂纪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形成广大师生共同努力营造“无手机课堂”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使“低头族”们由他律逐渐转向自律,自觉践行“无手机课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的新时代大学生。
[关键词] 滨州医学院 “三自主” 体质健康
1.体质健康与“三自主”选项课
1.1 体质
体质是人体机能最重要的表现,它是人的生命活动、工作能力、创造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质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必要保障。从人体学的基础上讲,所谓的体质是在遗传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物质的综合稳定的状况和特征。体质受到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质量和功能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体质状况。而后天因素对体质也有着极大的影响,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科学的体育锻炼活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有效提高一个人的体质。衡量一个人的体质水平有很多项目,但是总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组织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紧急反映能力、学习能力等等。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大学生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良好的体质条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精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时效性和成绩,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1.2 “三自主”选项课
所谓的“三自主”选项课是最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高效体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是在选课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上的自主性,在尊重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和爱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类型、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打破了高校原有体育教学模式系别、班级建筑的限制,让具有相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重新组合在一起上体育课,有效的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三自主”教学方式出现以后,很快得到了高校的认可,现在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并在实践当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这是因为实施“三自主”体育选项课以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如喜欢篮球的可以选修篮球课、喜欢足球的可以选修足球课,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最适合的上课时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认真度大大增强,课堂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这对于学生自主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1.3 体质健康与“三自主”选项课
从“三自主”选项课对学生整体体质与健康的影响来看,健美操、球类课程主要能够促进学生学生呼吸系统功能的良好发展;比武术课程能够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耐心和抗击打能力;球类、民族体育类在提高学生爆发力和力量上面有着比较突出的效果。
2.研究对象
本文以山东省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全日制在校2007、2008级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计3780人,其中2007级(简称为:对照组)共计1850人,男生833名,女生1017名;2008级(简称为:实验组)共 1930人,其中男生952名,女生978名。研究对象均为18-22岁在校大学生(身体状况良好,近期无重大疾病,要求课后尽量不要做过多运动的全日制大学生)。
2.1 课程设置
2007级学生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田径(跳高、短跑、中长跑、铅球)、篮球、足球、排球、武术(各个项目依次学习)。二年级开始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的体育选项课,武术、健美操。篮球、排球、足球五个项目,三年级开始体育选修课。
2008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施行 “三自主”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共开设十个项目供学生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二年级延续这种教学模式,三年级开设体育选修课。取2007、2008级学生在大学二、三年级时两次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三自主”教学模式对医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
身体指标是学生体质与健康标准的重要内容,身体指标主要表现在身高和体重两个方面上。在本次调查中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前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身体指标男女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18周教学实验后2007级和2008级大学生身体指标男女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可见传统教学模式和“三自主”教学模式对滨州医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影响不显著。(详见表1)
3.2 2007级、2008级大学生学生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从表2中可以明显看出来,实验结束以后实验组的学生50米、立定跳远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通过对滨州医学院2008级、2007级学生,在体育课上实施“三自主”教学策略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实验比较,经过一年的教学比较,发现“三自主”教学方式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三自主”教学方式在体育教学上更具优势。
4.1.2 实施“三自主”选项课以后,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时间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现有的研究表明学生适当的增加体育锻炼活动能够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印证了这一点。
4.2 建议
针对医学院大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三自主”教学模式采用分解和完整教学法相结合等方法,解决各类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大学生体质的锻炼,从而推进高校体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邱勇.贵州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制约因素及实施探索[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121-124.
[2] 吕慧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改革的时间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97-99.
[3] 项立敏,张青.高校体育“三自主”教学产生的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7):88-91.
星期二下午,在我睡得不省人事的时候室友狂轰滥炸的手机,电话终于把我吵醒,在我飞奔去学校的途中,她们平静的告诉我:你来不急了。当我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发现有人在焊温州师范学院的牌子。因此默哀30秒,为自己的第一次法概旷课,为温州师范学院也为这份检讨。
如果我没午睡,如果闹钟模式不是震动,如果及时听到室友的紧急呼叫,如果那天温师不拆牌,如果我不至于倒霉到第一次法概旷课就被发现…….当然这只是当时的想法而不是迟到的借口更不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本质在于我的思想意识还不够,觉悟不深。不迟到不旷课是作为学生的基本原则,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最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家长的负责。
我不是逃课专业户,也不是不逃课的稀有动物。界于两者之间也就是那种偶尔逃课还要提心掉胆的所谓的“乖学生”。有人堂而皇之地抛出:不逃课的学生就不是大学生。我虽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却也不知不觉小小的贯彻了几次,对自己觉得没有意义的课逃了几次,这是主观上的逃课。而法概和邓论是我在温州大学大一所有课程中唯一让没有逃课欲望的课程,是唯一让我觉得学到些什么什么的课,也只有那两位老师让我有大学老师的感觉,我从心里尊敬敬仰他们(还有一位是数学老师)。而我却旷课了,虽不是所谓的“主观旷课”我深感内疚和懊悔。
迟到旷课也是不守时的表现。现代社会发展速度迅猛,谁能把握住时间的脉搏谁就能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在竞争中占有有力的位置。我相信时间观念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不论是工作或者学习上只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和严谨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把事情做的井井有条。这是习惯问题,而这些决定将来成败的习惯很大部分都是在大学直接表现和养成的,这点绝对不能忽略。马克思说恶习是民族的鸦片。康德说:我用咖啡勺字量走了我的生命。
可见好习惯和坏习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我们要养成珍惜时间和守时的好习惯。坚决不能迟到或旷课。
说到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问题,我认为这涉及到一个大学生的素质问题。一个大学生即将面临的是进入社会和工作就业,应当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有意识的在大学阶段磨练和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就应该在大学里树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为自己的将来未雨绸缪,打好坚实的基础,努力学好文化水平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严谨的生活作风和学习态度。而迟到旷课是放任自己对自己不负责的表现,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都停留在中学的水平,不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即将进入社会添砖加瓦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因此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整顿生活、工作和学习作风,杜绝迟到和旷课现象。
旷课同时也是不尊重老师劳动成果的表现。尊试重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迟到首先打断了老师的教学思路,影响了课堂进程,和其他同学的听课注意力,实在是害人害己的不良行为。旷课是对老师劳动成果的浪费,老师上课前要煞费苦心的认真备课和设计课程,上课时要站着讲上两节课,实不是我们这些小辈现在所能感受到的。而学过来的又是我们自己的知识,我却不负责任的旷课。深感自己的不可原谅。
这其中懒惰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说人人都有惰性,但要能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惰性才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大学是接受教育的大好时机,我在这个时候放任自己,懒惰成性。放着重要的法概课不听在寝室睡觉,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也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殷切希望和教导。我深切意识到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
经过深刻的反省,我意识到迟到旷课的严重性,总结如下:首先是意志力不强,听到闹钟响后,仍关掉继续睡导致睡过头。这主要是因为思想觉悟不高,对迟到旷课严重性的认识不够,对其他老师的屡次教导总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没有切实
付诸于行动。再者就是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在写检讨书的时候认识到迟到旷课的危害性。不仅败坏学校的学风,影响学院纪律工作的开展。也影响任课老师的上课。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和院系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在同学中造成了旷课的不良风气。最重要的是放任自己错失一次学习的机会,影响个人
综合水平的提高。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作风方面上的培养和锤炼。我忽视了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为此而犯了旷课的错误。
通过对这次旷课错误的深切反思和检讨,我决定重新设立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保证再不无故旷课,尤其是对自己有极大帮助的课。整顿自己的思想错误,提高觉悟性。并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制定学习和工作计划,再不懒散和放纵自己。
经过这次旷课的深刻检讨我总结出了三荣三耻,并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这三荣三耻为自己的准则
一、 以迟到旷课为耻 一、以按时上课为荣
二、 以浪费时间为耻 二、以珍惜时间为荣
【关键词】隐性逃课 危害 现状 产生原因 对策
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需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本领,然而隐性逃课却给学生自身、老师、家庭和社会等很多方面都造成了消极影响。我们所说的隐性逃课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按时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际上“形在而神不在”,学生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在上课时做着玩手机、聊天、发呆走神和看课外书等与课堂无关的行为。
一、南宁市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状
本调查通过对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在内的五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在读本科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访谈,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21份,占调查问卷总数的84.2%,调查问卷分析结论如下:
(一)基本信息
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外国语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收集的有效问卷数量分别占了22.80%、18.52%、20.90%、18.76%和19.00%。调查的大学生中男女人数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别占52%和48%;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的人数分别为111人、116人、105人和89人。在所调查的学生当中,理工科学生人数有199人,文科类学生达到222人。
(二)隐性逃课行为
1.通过调查发现,有68.62%的学生在此之前并不知道隐性逃课的概念,说明大学生缺乏对隐性逃课的相关知识。
2.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存在有时隐性逃课行为的人数超过六成,经常存在的人数占22.8%,从没有这一行为的只占了14.96%。从数据上来看,南宁市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情况严重,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存在隐性逃课的行为。
3.大学生在课堂上隐性逃课之后,普遍的心理是“自责但下次还会”,其次是选择“无所谓”的心理。这说明在课堂上,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并且对于这一现象的重视程度不高,就算有时会有懊悔自责心理,但下次依然会再次进行隐性逃课。
4.从综合数据分析来看,玩手机等数码产品是大学生们在课堂上所做最多的隐性逃课行为(如表1)。结合各年级隐性逃课情况(如图1),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由于刚从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态度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较为认真,隐性逃课行为最少。大三学生正处于对大学生活松散和对未来迷茫时期,所以隐性逃课行为综合来说比较高。大四学生正处于考证考研和找工作的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未来规划,所以在课堂上隐性逃课行为相对大三学生的人数来说相对减少。
图1. 各年级隐性逃课人数所占百分比(%)
(三)对隐性逃课的看法
1.对于隐性逃课行为,有49.23%的学生认为这样是不对的,但也有40.92%的学生人数认为隐性逃课偶尔几次无所谓。
2.对于大学生隐性逃课影响的研究显示(如图2),大学生们认为隐性逃课产生最大的后果是影响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其次是对不起家里高额的教育费用支出,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图2.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影响百分比(%)
3.大学生认为各自高校对于隐性逃课行为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有53.85的学生认为其所在学校对隐性逃课比较重视,26.15的学生认为不重视。从综合情况来看,广西医科大学最重视大学生在课堂上隐性逃课现象。46.15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家庭对于隐性逃课现象比较重视。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日趋严重与社会和家庭有点联系。
4.根据查阅相关资料,与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隐性逃课现象相比,南宁市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情况比较严重,学生、老师、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端正对隐性逃课的态度,树立危害意识,重视这个现象。
三、“隐性逃课”产生原因
(一)学生方面
首先,大学的扩招是造成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之一。随着踏入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新增,造成整体的生源质量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是用大学时光来混日子。其次,挣脱了高中的束缚,进入象牙塔的大学生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心态和学习动力等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最后,大学生的抵抗力较差,容易产生从众心理,隐性逃课具有较强的传染力,课堂上只要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开始隐性逃课,周围的同学便会很容易受到感染,长期以往,情况会愈加严重。
(二)教师方面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如图3),在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中超过六成是学生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而“老师教学质量不高,上课枯燥乏味”位居第三。很多教师由于教学方式单一,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教条式知识,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在这样课堂气氛下,学生会很容易上课走神、聊天或玩手机等做着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授课老师看到学生隐性逃课的现象,自己也会丧失上课的兴趣,这样恶性循环造成的最终结果只会是老师上课无趣,学生听课也无聊,隐性逃课现象愈发严重。
图3.大学生隐性逃课主要原因百分比(%)
(三)高校方面
首先,由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完善,学生很难上到自己满意的课程,容易导致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热情,于是在课堂上开始隐性逃课;同时,学校的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会造成学生对上课产生疲乏厌倦,专注力容易转移到别的地方。其次,在教学管理方面,管理制度和考勤制度流于形式、学校如果没有对学生隐性逃课现象采取严管措施,只会纵容这一现象的恶性发展。最后,由于一些学校期末考试的内容简易,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根本不用认真听讲,期末考试只要在考前进行简单复习就可以轻松过关,更有甚者只要在考试时依靠舞弊便能应付过去。因此,学校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隐性逃课情况。
四、隐性逃课的解决对策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走访学生、老师和学工处等,总结了以下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要准确定位自己,找到学习目标
第一,大学生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未来进行规划,了解自己专业的前景,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第二,大学生要端正自己对隐性逃课的态度,端正对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制力,自觉排除自身和外部干扰,把心思放在课堂上。同时,班干可以召开关于“隐形逃课的危害”主题班会,组织观看隐性逃课的相关视频,加深对隐性逃课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力。隐性逃课的减少需要班级之间,同学之间,宿舍之间互相监督,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带动学生自主学习。
(二)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教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提高专业素质,通过自身的魅力、渊博的知识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多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减少距离感,与同学产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充实自己的授课内容,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多添加课堂内容,增加授课艺术。同时,授课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增加多媒体使用率,适当给予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高校要采取严管措施并改进课程安排
第一,高校要完善考试制度,丰富考试内容。不能将期末考试作为唯一评判学生在整个学期表现的标准和方法,应该注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平时的到课率,参与课堂的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都增加到期末成绩中,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要采取严格的监考制度,杜绝考场上任何舞弊现象。第二,高校应该改进课程设置,合理安排课程。学校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适当地调节教学计划。及时更新课程设置,添加一些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课程。第三,一节课时如果过长会导致学生产生疲乏情绪,高校应该合理地调整课程时间安排,增加课间运动来调节学生上课情绪。此外,设置“无手机课堂”也是减少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有力措施。高校应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少本校隐性逃课情况。
大学是一个用来铸造梦想,造就人才的主要基地,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充分珍惜大学时光。南宁市高校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日趋严重,对很多方面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无论是学生、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对这种现象予以重视,并通过合理的对策加以矫正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郎佳.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张慧.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赵娜.大学生“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1).
著名教育专家,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人,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学习科研室主任,养成教育总课题组副组长。中学高级教师,曾在中学里教书30多年。其首创的“阶梯式学习法”和“活动教育”,在激发孩子的潜能发展、引导孩子爱学会学、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人格方面均有明显作用。著作有《生命发展阶梯——阶梯式学习法》《帮助孩子迈向成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等。
程鸿勋先生的阶梯式学习法创始于1979年,在3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阶梯式学习法、活动教育和德育教学等三大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目标与方法
记者(以下简称记):目前,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仍然是中国教育的痼疾,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还有许多孩子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有人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生不会学习,即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您同意这一说法吗?
程鸿勋(以下简称程):中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主要是国情造成的,与教育体制、成才观念关系重大,但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确是原因之一。学生不会学习、不爱学习是普遍现象,给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带来很大烦恼,不仅影响了学习质量,而且会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我认为,让孩子爱学习、会学习是奠定一个人一生成长的基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从哪里来?关键来自平时学习,所以,孩子必须从小学会学习,甚至,中小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会学习,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会学习的动力是爱学习,会学习又反过来让孩子更爱学习,两者相辅相成,良性循环;反之,则是恶性循环。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觉悟的过程、创新的过程。就人的成长来说,应该天天感到自己在超越。现在的孩子不仅不爱学,不会学,还存在着“两少”的问题。
记:请问,“两少”指的是什么?
程:第一,家庭、学校、社会对孩子要求的目标多,而孩子们自己的目标少。要把家长的期望转化成孩子的动力,关键是要使孩子形成自己的目标,变成自己的行动;说白了,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干点什么。我们常听家长和老师唠叨“这个孩子变好了”。什么是“变好”?成绩好了一点不叫变好,变好的重要原则是孩子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时你就会发现孩子懂事了。第二,孩子虽然有了目标,但达到目标的办法少。孩子的目标应该是分阶梯的,有远期、中期、近期之分,一步一步去实现。一个人如果没有近期目标,就会不勤快;没有中期目标,就会不精神;没有远期目标,就会没气势。基于这个想法,我提出了阶梯式学习法。
上课与作业
记:请您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阶梯式学习法?
程:阶梯式学习法就是把学习的各个环节、知识、能力以及品德等方面都分成不同层次,就像阶梯一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攀登阶梯。阶梯式学习法是我教学心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活动教学,第三部分是德育教学。我认为一个人要学会学习,这三部分是缺一不可的。
记:阶梯式学习法您是怎么提出的?
程:1979年,我在北京市第54中学当老师。当年,54中是一所普通中学,班里许多学生成绩很差,有的是品性、学业均不及格的“双差生”,他们用阶梯式学习法学习,进步很大。1984年,北京市开始推广阶梯式学习法,现在,阶梯式学习法被称为阶梯原则,作为公认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评,学生们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量。
记:那么,阶梯式学习法具体是怎么运用的?
程:几句话说不清楚,那就拿上课来举例说明吧。上课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如果不能利用好课堂时间,是极大的浪费。表面上看,学生们坐在座位上都一样,实际上心理活动千差万别。因此,我把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分为五级。
第一级叫“跟着上课”。这是上课的低级水平,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简单地抄笔记,其实什么也没听进去。当然,也有的学生出现0级,即“无效上课”,如懒散、分心、有小动作等。
第二级叫“懂记上课”。就是学生上课能积极思考,在懂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记忆,课后能复述出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一些学习有问题的学生,主要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不会记忆。
第三级叫“联想上课”。要求学生上课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能主动积累掌握、运用知识的经验。只要有了经验,把经验变成能力,学生在考试时就能考好。一般来说,中学生能较长时间地达到第二级、第三级上课就不错了。
第四级叫“多得上课”。学生能主动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第五级叫“专论上课”。学生处于主动的自学状态,有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有自己的见解,能和老师、同学展开专题讨论。
以上上课的五级状态,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对号入座,找到问题所在,一级一级进步,会很快看到成效。
记:现在,许多家长为孩子不喜欢做家庭作业而发愁。请问,孩子做作业也可以分级吗?
程:我把做作业也分成了五级。一级是认真完成作业。二级是高效率完成作业。现在有较多的学生做作业不科学,不懂得做作业前应该先复习,打开作业本应一气呵成,再检查,而是边做边看边复习,效率很低。也有的学生磨蹭,做作业的时候咬手指头或者玩弄东西,耽误时间。三级是自我评审作业。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在题目前面做上记号。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主体性,而不是做完后推给老师了事。四级是让学生总结经验,哪些作业题目好,好在哪里。五级是让学生像老师那样,对重点和难点反复思考、练习,较好地掌握。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可以试用这种方法。
学习与活动
实习人 xxx
在一个多月的 实习中。我学会了许多东西。也有了许多感受。我们是09年9月12号进校,到09年10月18号结束。中间共有48天。在龙里城关一小进行了为期4个星期的教育实习。我实习的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等。
我带的班级是三年级《1》班。班上共有73个学生。共有48个男孩子。女孩子比较少。在介绍班级情况时。我们的指导刘老师就对我们说。具体情况还是要自己去班上了解。你才能因材施教。掌握他们小孩子的的心理变化情况,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我相信你们能做好。这是我的指导老师对我们说的一番话。
第一天听了刘老师的课,他讲得非常的好。抓住了小孩子的心里,能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他那里。整个课堂组织能力非常的好,重点、难点都非常的突出。我感觉到这是个优秀的老师。
当我上课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在大学里试讲与在课堂了上课不太一样的地方。在大学里我面对的是大学生,上课没有要求课堂纪律,与他们的互动也不同。在小学里上课。我们面对的是大班教学。孩子比较多。要保证所有的学生上课保持安静,很难做到,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讲话。做小动作等等。与学生活动也要注意把握度的问题。在这个阶段都会体现出来。这需要一个老师的课堂的组织能力。这正是我们缺的地方。他们原任老师有非常多的技巧与方法控制学生。而我们就很少。我们缺少教学经验。这是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之一。
同时,我们到那里去实习,要把自己定为一个老师的身份。不要定性为实习老师。小学生看到我们老师来,都比较高兴。但老师与学生的界限就没有度了。在上课时我们是一个老师,给学生是传授知识与培养他们人格的的指路人。一旦学生没有把你当为老师,只是一个朋友。那么他对你不是应该学生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在上课过程中你就觉得比较麻烦。没有办法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
我在这次实习中带了一个三年级。这主要是我的专业课实习。主要是数学。同时也帮校长带了六年纪的科学课,同时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小学阶段不同年龄段他们的逻辑与心里变化过程。在六年纪我把我知道的一点科学知识传授他们。与他们配合非常的好。
我们 四个人都做好了班主任工作。每天准时清点学生的报道情况。组织好学生放学,组织班会等。关心每个学生。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我们组织了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歌咏活动,以此来庆祝建国60周年。让他们具有爱国思想。
在这次实习中我 担任的是三年级组的实,同时很好的协调了他们与指导老师的配合。组织好了各个队友之间的关系。使得实习工作顺利结束,取得了原任老师的好评。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得到老师和同学好评一致好评。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是集中实习,集中实习能锻炼我们。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当我们对教学目的不太明确时,我们会在小组内讨论,最后通过指导老师给我肯定。让我们相互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准备更充分。如是分散实习,我们会没有这样的机会。就我个人来说还是集中实习比较好。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
游者,动也;戏者,嬉戏也。游戏具有其独特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游戏为活动的形式,以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把体力活动与智力活动相结合,具有丰富的娱乐信息的身体练习和思维练习方法。同时体育游戏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强,容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之许多游戏不受场地限制,便于广泛开展,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体育游戏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体育游戏的作用
体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体育游戏对于巩固提高运动技术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敢于拼搏的竞争精神等方面有着较全面的教育价值。
大学生正经历着复杂的生长发育过程,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游戏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游戏中借助想象和体育器材能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愉快的游戏中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体育游戏由于其自身的特征,能够很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游戏中来。在体育游戏中,大学生活泼好动的本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有利于其形成活泼、开放、健康的性格,有利于师生之间体育互动,增进、加深相互间的感情。同时,大学生承受着升学、就业等各种巨大的社会压力,通过轻松愉快的体育游戏可以减轻其心理压力,使他们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二、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教学方法
1.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
对于高校体育课而言,游戏的安排一般是为了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选择游戏的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有联系。如授课前,为了使学生尽快地进入运动状态,教师可选用趣味性强的游戏。授课中,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部分的教学任务,教师可选用与教材联系密切的诱导性游戏,如选择和安排一些具有激烈竞赛性和对抗性内容的游戏。授课结束前,为尽快使学生在情绪上得到调节,体力上得到恢复,肌肉放松,教师可采用放松性内容的游戏。
要注意的是,针对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应合理选择适合此年龄阶段的体育游戏内容,既不能选择非常幼稚的游戏,也不可选择庸俗化的游戏,选择好游戏的内容是关键。
2.游戏的组织过程
选择了合适的游戏项目,要取得良好的活动效果,关键在于科学地组织游戏。首先,教师要及时讲解游戏的名称、过程、方法、规则、要求、评比标准等,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答。其次,教师要做好游戏的组织领导工作。游戏是在教师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游戏中教师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补充说明,从而使游戏顺利进行;对游戏中违反规则、不遵守纪律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教育。另外,教师还应通过观察、判断学生体能变化,调节游戏的运动量。在发现学生力不从心时,要及时调整;运动量不足或过大时,应采取灵活措施,可增减比赛次数,延长或缩短时间等。最后,教师要做好裁判工作。它是保证游戏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裁判通常由教师担任,如果发现裁判过程有困难,可请学生协助教师担任裁判员,以防止因裁判员不足而出现工作差错,从而保证游戏评比在公正、准确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游戏的总结
当游戏的目的已达到时,就应立即公正地评定游戏的结果,并进行认真总结。对游戏过程中小组或个人在意志品质坚强、严守组织纪律、遵守游戏规则、发挥集体智慧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应及时进行点评,鼓励他们克服缺点,发扬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道德作风,使游戏者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和学得一定的知识技能;要注意多表扬少责难,切忌游戏比赛虎头蛇尾。
三、常见的体育游戏教学形式
1.准备活动游戏
由于大学生承受着各种压力,部分学生因为准备考研或各种等级考试,通常不愿拿出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部分女生甚至不愿参加体育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选择好准备活动的游戏,来调动这部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所以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利用好准备活动游戏,其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生热身”两方面。“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游戏常开用趣味性较强、协调性较高且运动负荷较小的游戏。
2.体育技术技能游戏和体育战术游戏
体育技术技能游戏是指以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为素材的游戏,其目的是复习动作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强化动作技能促进技术的动力定型。体育战术游戏是指在球类教学中以基本战术为素材的游戏,主要目的是复习和熟练战术动作。
3.身体素质游戏
力量素质游戏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某项身体素质,在教学中应采用新颖的、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
4.放松游戏和室内游戏
游戏放在课的结束部分有助于消除疲劳,使学生运动后身心逐渐放松,身体技能尽快恢复,身体由运动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所以运动负荷要小,内容要缓和,形式要有趣。
室内游戏通常是在高校体育理论课上用游戏的形式进行的一种上课方式,可采用活动范围不大、运动负荷小的活动性游戏和以传授体育知识为目的的智力游戏。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学生培养体育兴趣、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认识体育、理解体育,进而形成体育意识,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体育游戏无论是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进而形成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7.6.
[2]李燕强.试论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1998,(2).
[3]莫少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的分析[J].体育科技,2005,26(2).
关键词:逃课率;大学生;激励机制
一、大学生到课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最容易成为社会的精英,并同时肩负着祖国繁荣富强的使命。但由于高校的扩招及学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致使当代高校教育质量的普遍下降,大学生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或祖国的栋梁了,取而代之的是颓废的一群人。
其中大学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逃课,据一份权威的调查显示高校专业课逃课率在20%左右,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而像哲学等公共课的逃课率高达50%。同时还有一份外经贸大学公布的一项对55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2.6%的学生认为“逃掉没有兴趣的课,去参加有兴趣的学生活动或讲座”不算违纪行为。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一学期逃课2至3次,18%的学生逃课在5次以上。大学校园中流行的一些话像“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必修课是选修课,选修课等于没课”,这成了大部分学生的真实写照。由此可以看出逃课现象的普遍性,逃课似乎正在成为大学里的一种“潮流”。
二、缺课原因分析及其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缺课原因分析:
1.1、从学生自身看,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自由地支配过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远离过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管教;我们恰好又处在这样一个不安分的年龄;大学是非常适合谈恋爱的地方,使年轻男女只顾玩乐,忽略学习的重要性;好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还有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用上课时间打工,赚取生活费;同时一些学生觉得自学就足够了,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自学;还有一些学生为了在以后的就业中体现出自己的优势,花费上课时间考取一定的证件,还有一些学生只是随波逐流,只为逃课而逃课。
1.2、从老师方面看,有的老师上课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老师责任心不强,虽课堂气氛活跃,授课内容与课本不一致;老师上课口齿不清或思维跳跃,学生听不懂;老师经常上上课迟到或从不点名,减少了学生逃课的心理负担。
1.3、从学校方面,学校查课力度不够,对老师和学生上课管理疏忽;规章制度落实的不好;以及对学生要求不高,学分修满即可毕业,没有什么激励的措施,得过且过。
2.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对于以上列举的一些高校教育方面常见的问题,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学习应该是学生的天职,而当逃课、颓废成为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时,当学生的价值观侧重点已不再是学习时,当大学生已经在社会的认知中产生偏离时,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到课率,使学生们真正喜欢上课堂,进而达到教育的目地,既能因材施教又能快乐的学习应该成为教育界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民族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于教育,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制止,那会影响整个社会整体的文明水平的发展。据一些统计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2%,其中有六成毕业生认为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2010届全国大学生有34%毕业生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并且在离职的人群中有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毕业即为失业”已不再成为笑话,同时像历史、法律系的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更低。这些现象都体现了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长处,也没有得到适当的指引,同时也没有把自己的专业课培养成自己的兴趣而认真对待,都抱着60分万岁的心态,没有好好学习和深入研究。其实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到课率和课上学习的专注度上,如何能保证学生课上高效的学习,适当的激励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对于建立学生间及老师之间激励机制的一些建议
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新一代的大学生是积极的自我发展的主体,不再是传统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他们又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事实,尊重个性,把握规律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育部一直在建议老师应以鼓励为主,所以激励机制是很好的建立学生和课堂良好关系的桥梁,让学生主动的爱上课堂,保证到课率。
从学生本身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
1.内心激励。心激励是指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如果老师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同时又与课堂密切相关的作业,作业是他感兴趣的,他就会有动力去完成,并且能够尽其所能的做到最好。当责任尽到后,他也会觉得有满足感,也就是需求得到了满足,那么这种满足感就会促进学生积极努力学习,更好地完成下一次的任务。
2.适当的物质激励。质激励是最直接的激励,如我们常提到的进步学生奖,优秀学生奖以及课堂上答对问题得到小奖品之类的。对于不同学生颁发不同的奖励可以达到不同的激励效果,奖励虽然并不贵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以及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促进他们继续积极进取,学好专业课。
3.惩罚激励。惩罚激励也是老师惯用的手段,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在学生中形成“好的行为有人夸,坏的行为有人抓”的良好风尚,即体现需求理论中的公平原则。
从教师一方有如下几点建议
1.建立更高效的教师绩效考评制度。要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改进,注重激励的有效性和多样性,并且使考评过程公正公、公开和公平。
2.建立更加公平完善的薪酬非配制度。这种基于老师自身利益的激励方法是鼓励老师尽职尽责,更好发挥工作潜能的有效激励方法。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更能吸引优秀的老师,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3.从教师的需求方面进行针对性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讲到人的需求理论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
四、总结
通过对大学生缺课率现象及其原因的的分析,课现象从表面看是一个学生对学业的态度,而深入研究后则是个体性格、学校制度、教师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习本应该是学生的天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日益凸显等种种原因,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逐渐远离了课堂,去干一些自己自认为很重要的事情,而忽视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为了引起大学生对于这一问题严重性的认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爱上课堂。在教育方面引入激励机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有效的激励机制可充分发挥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保证学生的到课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财务与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颜艳妮.高校教师激励理论的研究和探索[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
[2]唐伟.大学生逃课调查报告[R].百度文库.2011
关键词:逃课;辅导员;管导策略;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1-0069-02
大学生逃课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一直都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70后说“没有逃过课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80后说“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再到90后直接就成了“逃课需要理由吗”。如果说逃课是大学一种普遍现象的话,那么90后大学生“逃课族”就显得格外直截了当和肆无忌惮。从逃课到代课、从帮答到到花钱雇用别人代替点名上课,这些在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秘密行为,如今又被搬到了网上。一个90后大学生创办的“逃课网”网站,创办不到三个月,就有上千人注册。有关调查显示,在普通高校,基础课逃课率在25%以上,专业课在20%左右,而公共课已达50%以上。的确,对于新新人类的“逃课族”来讲,逃课已成了一种习惯,他们不需要理由来为自己的逃课行为找借口,逃课恋爱族、QQ族、逛街族、网游族;逃课经商族、打工族;选择性逃课族、逃课考研族、兼职族……逃课的理由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这其中还不包括“隐性逃课族”。由逃课引发的网络事件也时见媒体: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某教授因学生逃课而引发肢体冲突的事件曾一度占据网站头条;大学生博客上“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和室友们翘掉了一半课程”日志引发的讨论;前段时间辽宁大学78岁教授上课写了整整两黑板,课堂上却仅来了3名学生所引发的热议。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怎么了?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们对于班级里存在的大学生“逃课族”该怎么办?怎样才能实现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统一与结合,让他们重新回归课堂。
一、辅导员在大学生逃课行为中的角色迷失及管理困惑
首先通过对普通高校M大学 500名在校本科生(主要是大一、大二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对逃课现状的统计和逃课原因的分析,以期能较准确、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逃课情况,对逃课现状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对逃课原因进行深层次多层面的剖析。调取M大学教务处三年来随机抽查学生课堂的统计数据(在牡丹江师范学院教务系统中有备份),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教师对学生上课出勤率的影响比重。对M大学50名辅导员、50名任课教师进行问卷分析,得出目前高校辅导员、任课教师对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看法、管理方式以及相关建议等。这样从主、客观角度,全面审视90后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内因、外因、性质,以便分类采取有效措施。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大学生逃课行为的原因多元复杂,基本可以归纳为:(1)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看: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主成长意识和能力缺乏;学习态度不端正;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进入大学的适应期长,学习上不适应;欲增长多方面的知识和才干等。(2)从教师授课的原因看: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讲课枯燥乏味;授课安排不合理;考试方法不当;教师是“老好人”,对学生旷课行为不闻不问。(3)从教学管理方面看:教学管理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的难度不适宜;教学设施差;教师调动和驾驭课堂的水平不高;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4)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虽然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未能默契配合。任课教师上课由于不熟悉学生,使学生钻空子在所难免;学生管理者关注学生参与活动及社会锻炼等而不顾教学,学生热衷于参与辅导员组织的活动而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辅导员综合测评体系构建不合理,人为程度高,学生协助辅导员工作往往会获得较高的收益而忽略上课;繁忙的工作与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使辅导员忽略或放松学生考勤管理;“导学”型的主题班会缺失或流于形式[1]。
从以上归因中我们不难看出是大学生缺课原因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导致了逃课治理中主体的缺失,是辅导员,还是教师、学校领导、大学生本身更应该在逃课管理中承担主要责任?辅导员是否因为学生与教师方面的原因对逃课行为放任自流?因此,也就形成了部分学校学生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推诿,沟通协调机制不畅,对逃课的治理理念不统一等,这更加剧了大学生逃课行为的治理难度。
从辅导员角度反思,辅导员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沟通话语多;辅导员能更多地掌握学生逃课的深层次的心理、家庭原因;辅导员有强有力的奖惩权力和机制;辅导员对班级的掌控更为全面有效;辅导员对学生成长与行为习惯养成肩负更重要责任等。这些都使新一代的辅导员不能迷失,责无旁贷地应当也必须成为学生逃课行为治理的主导者和实施者,成为学生逃课管理引导方案的谋划者与建议者,成为统一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在逃课问题班级治理上达成共识的协调者。
二、制度化与人性化统一的辅导员管导策略
(一)构建“辅导员―班级”一体联动管导机制与策略
明确了辅导员在大学生逃课行为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后,有效的措施必不可少。一个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统一的模式和策略需要多年的实践和整合,笔者经过多年辅导员工作实践摸索和凝练,结合90后大学生行为、心理特点,总结提出了辅导员―班级治理机制的概念。制度的设计来源于辅导员工作实际,来源于多年个案研究,笔者认为,辅导员―班级治理机制是治理大学生逃课行为的理性选择。包括请假―考勤联动机制;个别谈话―约定机制,辅导员―班级日志机制,辅导员―教师沟通机制,旷课预警―惩罚机制,综合测评―德育学分关联机制,导学班会―自我教育互补机制等一系列互相协调的整体策略[2]。通过进一步深化和明确机制所蕴涵的制度模式、人性化管理注意的关键节点以及以上机制的实施主体、过程、方法,使大学生逃课管理寓于学生引导教育之中,形成辅导员―班级架构下的“导学”机制,完成大学生从制度约束到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这种机制的建构,为辅导员在学生逃课治理上提供了具体措施,变单纯的思想教育无处可抓为有的放矢,用制度化、人性化的策略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使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落实,实现高校的课堂神圣。
(二)大学生逃课行为管理的出发点在辅导员,落脚点在班级
虽然现阶段班级由于固定教室的取消稍显弱化,但是这仍然撼动不了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单位的地位。班级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管理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说还主要依赖于班级管理是否到位,而班级管理的好坏又直接取决于辅导员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班级作为一个群体,具有群体的一般特征,即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感情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但班级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人,而且每个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因此,基于班级管理意义上的大学生逃课管理的难度仍然很大。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必须走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交融的路子,这样,班级管理才能由“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制度可以约束人,而人性化管理能够感化人,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法治”加“人治”的管理中,应该因人而异、因班而异、因时而异。不管如何都应该“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三)“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新理念要求学生管理的人性化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以辅导员为中心、轻视甚至忽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刚性”(强制式)管理和“柔性”(松散式)管理,这与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有机融合,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就很关键。因此,作为辅导员要明确一个观念: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尤其在面对90后,素质教育中培养出来的一代,更迫切需要辅导员还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全面发展的人性空间,推行人性化管理。通过班级骨干构建、制度构建、氛围塑造、文化凝聚等程序和步骤逐渐使学生对班级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一整套“导学”机制,彻底解决学生逃课问题。
(四)积极性逃课正向趋势的存在
一部分学生内心愿意学习,对上课学习的内容有意见或认为无意义,逃课后选择了去图书馆学习、社会锻炼、学对自己将来有用的知识等。这是与我们通常批判的状况有所差别的一种现象,可以说是不能过于批判的一种积极倾向。基于此种悖论,辅导员面对逃课行为治理时要区别对待,所有的手段和方法都应出于正向的有意义的,应以鼓励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辅导员这个过程中接受学生的真实信息与对教师的反馈,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来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才能使逃课导管行为更为顺畅。这样也就能真正解决逃课的实质性问题,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大学生课堂主题的自主回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