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18:48: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入职教师见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12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59-03
高等教育井喷式的发展造成了高校师资的短缺问题,为了解决高校师资问题,各大高校积极引进青年教师,使得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群体中的比率不断攀升,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在29岁及以下的教师人数为236347,占总体的15.8%,30~34岁教师人数为364180,占总体的24.3%,34~39岁教师人数为266353,占总体的17.8%,统计上述数据所得40岁以下教师占普通高校专任教师的57.9%。
高校新人职青年教师承担的课时量重,有资历的老教授将时间集中在课题研究上,给本科生上课的教学任务就压在了青年教师身上。许多新人职教师从进入学校工作的第一学期开始,就走上讲台,承担起一定的教学任务。青年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这不利于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热情度。处于职业发展起步阶段的新人职教师,繁重的教学责任和专业研究之间的冲突成为他们工作压力的主要来源。同时,高校新人职教师大多是非师范类毕业的博士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缺乏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缺乏教学经验,在没有充分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开始其教学生涯,使新人职教师的教学工作遭遇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而在科学研究上,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成果目的十分明确地指向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青年教师在新人职期间,教学任务繁重,能用在科研上的时间相对较少,但在职务晋升时,科研成果的要求又占相当重的比例,这就导致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不平衡。同时,青年教师申请课题难、申请经费难等问题限制了科研发展。针对上述教学和科研问题,高校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实施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青年教师尤其是新人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一、当前高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
1.新入职教师培训
对于高校新入职青年教师来说,首要的是适应学校环境并能够顺利的完成由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针对处在适应期的新人职教师的特点,大多数高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项目名称各异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如新任教师教学培训班、新教师研习营、新任课教师培训等,培训时间也各有差异。各高校新人职教师培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师德师风、学校育人理念、学校文化传承等教学适应方面的培训,旨在帮助新人职教师熟悉学校教学文化和教学传统,使新人职教师能够尽快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培训的另一方面主要是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能力提升偏重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目的在于帮助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经验分享则主要由一些优秀资深教师分享相关教学和科研经验。新教师入职培训旨在通过一系列教学技能培训、教学观摩后提升新人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该校为了把握好人职1至2年这一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期,从2014年9月起试行新人职教师教学准入制度。该制度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新教师培训阶段,在秋季学期展开,具体活动由校史校情培训和教师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两部分组成,由人事处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实施负责;第二阶段是考核阶段,在春季学期开展,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分为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提升两个模块,目的在于促进新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新人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新人职教师迅速发展,使之能够从容应对高校教师发展的趋势。教学准入制度规定新人职教师须在培训后以“微格教学”的形式展示其教学基本功,经相关学科专家考核合格后,才能够从事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学校会把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成绩和参加教师教学发展活动的情况纳入其教学奖励评定和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考核范围内。
2.新人职教师助教制度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迅速适应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不少高校实行新教师助教工作制度。如中国人民大学规定新教师助教制度每学年组织一期,每期为时一年。新教师入校后的第一学年,原则上不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但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新教师岗前培训活动,完整地旁听两门及两门以上课程,深化其在博士研究学习阶段形成的科学研究成果。北京师范大学规定新人职教师须在第一学年担任一门课程的助教工作,课时应不低于32学时,对于因为专业或者课程原因而无法担任课程助教的新教师,须观摩一至两门课程,课时不应低于64学时,新人职教师在助教工作合格后才能够独立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
3.新人职教师导师制
高校新人职教师的教学辅导老师是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新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等因素通过一系列程序严格选拨出来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其主要职责是担任新人职教师的入门导师,承担培训任务,编制新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对一”指导模式,对新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辅导,传授教学经验。高校新人职青年教师由于入职时间短、对教学工作不熟悉等原因易陷入孤立状态,入门导师的出现,为新人职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方面提供了周全的支援。
4.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影像资料库
青年教师教学成长档案袋的意义在于通过真实资料数据的记载,如实呈现出青年教师教学改进和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成长影像资料库是学校为了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利用多媒体视频摄制系统,用预约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免费拍摄以及制作典型教学案例的服务。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为教师拍摄课堂教学录像,拍摄时间分散在新人职教师入校当年第一次课、最后一次课和入校后第二年以及第三年。中心以网络评议的形式委托相关学科专家对录像进行点评和总结,中心汇总意见后反馈给相关教师,其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5.青年教师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
教学沙龙活动主要是为全校范围内的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与先进的教学理念等活动提供平台。各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教学沙龙活动由各个学院轮流承办,活动主题自定,开展时间不定。名师工作坊利用学校内外的教学名师资源,主要以讲座形式开展各项主题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和交流,工作坊鼓励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师形成互助小组,小组内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和互助。
6.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通过组织公开课形式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目的在于为青年教师展示教学基本功、切磋教学技能、分享教学经验提供相互学习机会。例如:复旦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每两年举办一次,教学比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评委进课堂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参赛教师的日常教学状态;第二阶段评委结合教案设计对参赛教师进行现场点评,并对第二阶段比赛全程录像,供师生观摩了解。
二、高校新入职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新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展指导委员会等组织的设立为高校新人职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为新人职教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是由于发展的不成熟,新人职教师的校本培训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
目前各高校新教师培训活动的经费主要依靠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投入,私人教育基金会的投入有限,活动经费来源相对单一,活动经费十分有限,限制了校本培训活动的有效开展;从培养时间上看,高校对新教师的培养侧重于新教师第一年的见习期,培训活动主要以岗前培训为主,忽视了新教师发展的自主性和贯彻性;当前各高校开展的新教师培训活动从整体上侧重于教学发展活动,针对新人职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的活动有限,如厦门大学虽然设立学术休假制度,但是要求任教5年后才可申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人职教师的科研发展。
2.新教师培训的改进对策
(1)拓宽经费来源,设置新教师发展专项基金
针对我国高校教师发展的经费现状,需要破除现行的发展经费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局面。各高校应积极依靠本校学科优势,多渠道筹集教师发展经费,拓宽经费来源,为新人职教师的校本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同时在拓宽发展经费来源的基础上,增设青年教师教学研究奖励项目,加大项目的奖金额度和精神鼓励,激励新人职教师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自身发展中去。
(2)丰富和完善新人职教师发展项目,重视新入职教师的个人发展
高校应设立丰富的新人职教师发展项目,开展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新人职青年教师个人的发展意愿和职业需求,化被动培训为主动发展,调动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从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出发选择适合他们需求的培养形式。丰富的新教师发展项目应该贯穿新教师发展的始终,根据不同阶段和水平新人职青年教师的发展需求各有侧重。同时,可以拓展新教师适应项目的范围,把新教师人职后面临的生活问题纳入进来。高校可以集中学校资源帮助新教师解决入职初期面临的工作和生活之间的问题,提供丰富的指导信息,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差异性的服务。
(一)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有的课程。然而,一些师范院校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更多地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大多数教师教学停留在理论层面,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忽视对师范生教学技能和教学实践的培养。由于课程重视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轻视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与提高,结果使得学生获得的只是机械的理论知识,在师范院校职前教育阶段的学习缺乏实践的机会,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自编儿歌和童谣等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功得不到提升,理论背离了教学实践,其结果很难使学生形成系统的、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因此,也无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将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势必缓慢。
(二)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讲授脱离具体教学情境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一门基于实践的理论学科,因此,课程的理论讲授应结合具体教学情境。然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所学过的简单化的、脱离情境的有关语言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将会转化为他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与特别的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复杂的行为方式”,认为理论讲授是课程的主要目标。这样的结果是师范生学习了不少教学法理论,然而脱离具体情境的教学使许多师范生对于理论的理解一知半解、不够深入。
(三)小学英语教学法教育实践环节实效性差,学生难以受益
传统的教育实践一般采取“集中实习”为主的教育实习模式,时间(教育实习时间为6-8周)一般安排在全学程的最后一年。然而,实习安排过于集中且周期短,备课和总结就占4周,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时间只有4周左右。在对已经参加过实习的在校师范生的访谈中,许多实习生感觉实习只是走过场,收获并不大,感受也不深,刚刚有点进入角色,实习就结束了。有许多实习生反映在教育实习阶段,给实习生提供上讲台锻炼的机会也很少。这种简单短暂的实习难以满足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锻炼的需要,无法使师范生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形成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此外,不利于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全面培养,其结果导致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的训练流于形式。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一个有创造力的教育家,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形成了生活教育理论的教育思想体系,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
(一)“践行”的教育实践观
陶行知曾在《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中论述到:“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怎样教就怎样训练老师”,“与附属学校、与实际生活相隔阂的师范教育得不到根本改造,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教师,间接可以造成不死不活的国民”。他多次强调师范生教学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倡导师范生应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关于教育情境的知识。此外,他提倡师范院校应建立联系实际的中小学实习基地,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与联系,使实习基地成为师范院校重要的实验场所,通过中小学教育实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理念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储备力量,为此,师范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师范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三、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法改革
(一)理论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
小学英语教学法理论知识的讲授应改变过去传统重理论传授、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首先教师可以选取大量的小学英语教学片断案例、教学设计案例以及课堂教学录像等材料,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法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什么是有效的教学行为及什么是低效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样,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既帮助师范生理解了理论知识,避免了理论学习的枯燥,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还有助于师范生形成反思、创新和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课堂教学观摩是学生获取实践性教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观摩前,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摩每个小学英语教师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互动、教学特点,从而避免了观摩的盲目性。在观摩后教师结合提出的问题,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以及发言,然后教师集中不同学生的观点对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教学特点进行总结。通过观摩,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反思能力。另外,在课时安排上,教师还应为学生安排微格教学,将学生分为5到6个人一组,按照教师指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集体备课、共同撰写教案,教师每节课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说课和上课。各个小组经过合作、协商和共同进行教学设计,互相听课和评课。在听取其他小组成员的教学设计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通过学生走上讲台进行上课,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付诸于实践,并在教学体验中增强信心,锻炼教学实践能力。
(二)按年级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培养,增强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实践能力
1.一年级进行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
通过语音、语调以及英语听力训练、口语能力训练、朗读训练、基本语法知识(包括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基本语法点)、英语阅读、英语精读、英语写作等课程,加强和巩固学生英语学科知识基础。这些学科基础知识的训练安排在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之前。
2.二年级加强英语教学技能的学习。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知识,教育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各种教学技能。为此,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应注重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可以将小学英语教学法分成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小学英语教学设计,编写教案技能训练,小学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小学英语听、说、读、写教学,小学英语歌曲和童谣,小学英语教唱技能,小学英语简笔画技能训练、学习制作教具以及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等专题进行专项技能培养,以满足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需求。二年级旨在通过专项职业技能训练形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训练过程中,除了教会学生如何习得教学技能,教师还应结合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以及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有所用,将所学教育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3.三年级学生进行见习、实习和集中实习。
见习是师范教育的入门课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小学进行观摩和听课以及跟班,使学生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程序有所了解;实习旨在使师范生体验课堂教学,学生到小学进行听课、备课、上课,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进行教师教育技能的尝试;集中实习则是在学院集体组织安排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实习,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一起制定方案进行合作指导,指导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三年级重在加大教学实践课程的比例,继续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做好见习、实习以及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教育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一定比例的试讲,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育教学能力。
4.四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经过了一到三年级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学科教学法的学习,以及一定时间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践的训练,具备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以全职教师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实践中,从事为期至少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机会进一步提高,获得教育实践的能力,从而缩短了未来师范生适应教师角色的时间。
四、结语
关键词:职业学校 青年教师 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070
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推进,面对目前职业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变化,职业学校教育新思路、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它不断地要求职业学校教育用全新的理念来完成与完善。笔者认为我们首先要面对四个问题:我们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吗?我们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吗?我们有一支技术过硬,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吗?我们有社会高度认可的学生质量吗?
由此可见职业学校的发展要做的事很多,哪一项最重要呢?这如同企业的发展,是资金最重要,还是产品最重要,还是管理最重要,还是人才最重要?企业的回答是人才最重要。同样,笔者认为学校的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师资,而专业教师是职业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教师群体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中流砥柱,是学校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是当前各职业学校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教师,应该怎样培养专业教师,如何来改善现有的评价机制,这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教师
如果对专业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构进行描述,我们可以建立如下图1所示的金字塔模型。这个金字塔模型的最顶层是“教育理想”,“教育理想”是专业教师对教育的解读和对教育价值观的确认。
图1 专业教师的教育行为结构
实际上,每个专业教师不论他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在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表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不同的“教育理想”,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需要不同的“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的“教育教学能力”制约“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能力就是他的教育理想的思维和行为输出。在特定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教育理想进一步表现为具体的“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评价方法”、“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教育科研”等,这些理念、能力最终表现在具体而真实的“教育实践”中。
反过来,这个“教育理想”是怎么来的?从实践中来,“教育理想”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淀内化而形成的。因此从“教育理想”体现到“教育实践”的过程是一种表现过程,而从“教育实践”提炼到“教育理想”的过程是一种内化过程。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就是在这两种过程的回环往复运行中逐步积淀形成的。
在现实中我们基本可以将专业教师的状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份职业,正如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一样,每天重复着差不多的内容,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推诿或抱怨,很少有时间去思考解决方法,之所以不选择去做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其它职业,是因为对他而言所有职业都是一样的,也许他可能对教育工作存在一定兴趣,但其最终目的是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第二种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份事业,他愿意为这份事业的意义而奋斗,在工作中他可以任劳任怨,勇挑重担,遇到问题他会去积极思考,甚至大胆去创新,也许遇到许多失败但永远以充满希望的心态去应对。第三种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是自己的“专业”,如果一个人视自己的工作为“专业”,那就要在“事业”的基础上沿着专门的理论体系和方向去主动研究,针对现实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和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去寻求新的思路来研究和创新,其“专业”的灵魂在于研究和创新。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教师?当然是“专业化”专业教师。
2 应该怎样培养专业教师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著名的诗句――“不是棒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才使得鹅卵石如此地光滑与美丽!”,其实一个专业教师的成长经历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阶跃函数的理论,这是一个解决现实与目标差距的最佳数学方法,但实际上工程中真正能实现的只是不断接近这个函数的效果,而永远不能达到真正的“阶跃”,专业教师的能力成长也应该是这样一种过程。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一步一步,就好像沿着一个螺旋阶梯逐渐上升不断接近目标。我们应该将专业教师的能力培养过程设计成“螺旋式”上升结构的过程。每个专业教师都在螺旋式轨道上小梯度前行,但必须是不断上升,即应该处在正螺旋状态。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怎样培养?一眼看去,专业教师的任务非常繁杂,既有自我学习提高的任务,又要承担学校教育教学重担,还要进行各种科研和技术应用活动。如此繁重的工作现实中,他们的发展阶梯到底在哪里?在于建立有一个系统的能力培养链条,在这个培养链上明确了专业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教学和技术能力,如下图2所示。
图2 专业教师能力培养链
公共基础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要求新入职的专业教师在第一年见习期内初步完成对本专业的了解,对本教学任务的了解,对学生的了解。学校要为青年教师搭建好平台,适时举办一些竞赛评比活动,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比如,举行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比武,说课比赛,班主任能力大赛等等。对青年教师的公共基础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施分层推进、分类要求,以促进青年教师公共基础能力水平的提高。
研究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公共基础能力之上的一个新的台阶,主要是引导和促使青年教师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还可以引导青年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这也是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要求青年教师能够合理地处理教材,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等。
研究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体现一名青年教师专业成熟的标志。学校可以先设立一些易于操作的校级科研课题,让青年教师从实际工作出发从事课题研究,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市级、省级课题研究,逐步提升他们的研究教学能力。
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名青年教师所应该追求的目标,当然也是比较高的要求。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创新,专业的建设和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活动中去。学校同样应该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
总之,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统领全局,关注个体,对每个教师进行能力培养跟踪分析,引领其进一步发展,使不同阶段的教师各司其职,各尽其才,各自有目标,都处于追求专业化发展的琢磨和研究之中。当培养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后,应鼓励各个能力阶段教师之间的“传、帮、带”,观念新、专业知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高能力层次的教师可以为低一层次能力的教师提供示范和牵引,为他们的业务研究铺平道路,遮风挡雨,反过来,低一层次能力的教师教学实践的成败为高能力层次的教育教学创新提供了验证和挑战,从而注入新的灵感和活力,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成长。
3 专业教师评价机制的特点是什么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决定因素,而教师评价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评价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素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校办学效益,所以评价专业教师的机制必须科学化、合理化。那么专业教师评价机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笔者认为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专业教师评价机制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一味追求定量评价,反而会影响评价的可信度。因此,在运用定量方法开展专业教师评价的同时,还必须重视采用定性方法,可以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采取定性分析,要认真寻找对专业教师进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最佳平衡点,使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第二,专业教师评价机制应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同步提高,实现成长的发展。合格的专业教师应有自我反省的要求和能力,有工作的热情,能在教学上不断促进自己成长、成熟。
第三,还应注重对专业教师评价结果的运用,并进行积极的反馈。评价结果的运用对教师自身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能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因此,要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对评价结果要进行全方位比较和综合分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要充分地交流沟通,帮助被评价者总结优点,查找不足,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教师评价结果反馈要以激励为主,要注重保护青年教师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给他合理建议,避免只给教师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的结论。以此来促进青年教师的自信心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并不断认识自我,反思自我,促进自我,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师。
综上所述,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师高才能强弟子,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优化教师梯队,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专业带头人,特别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克罗韦尔.思维的新方式:未来的挑战[A].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国教育展望[C].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李艳辉.新课改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体系有待重构[J].黑龙江教育学报,2010.
[3]蒋寿桐.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参考,2008.
[4]吴卫东,骆伯巍.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及其培养研究[J].教育评论,2001,(1).
[5](英)贾斯廷・狄龙,梅格・马圭尔.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6]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7]刘佳.新入职教师评价制度刍议[J].管理智库,2010,(7).
作者简介:宋涛(1978-),男,汉族,浙江湖州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研究,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浙江湖州 31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