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钳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钳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31 18:18:45

钳工试用期工作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U464.13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电梯的使用日益增加,电梯安全事故也随之频发。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当失控超速时自动制停轿厢或对重的一道重要防线,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因此针对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效现象,进行详细原因分析,找出修复方法。

限速器-安全钳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限速器-安全钳系统由安全钳、限速器与其绳轮张紧装置以及其他连接部件所组成。限速器-安全钳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电梯运行速度超过了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则限速器卡紧机构动作使限速器绳轮停止转动,限速绳也在限速器轮槽摩擦力的作用下停止运动,从而带动安全钳楔块(钳块)停止运动,但此时轿厢(或对重)仍在继续运行,故楔块相对轿厢(或对重)来说是作逆向运动,即楔块被提拉到与导轨紧密相贴,从而制停住轿厢(或对重)。

二、电梯上常见的限速器

图1离心式压绳限速器

离心式压绳限速器(见图1):在电梯超速时,首先由甩块上的一个螺栓打动安全开关,当继续超速时,甩块进一步甩开触动棘爪卡住制动轮,制动轮拉动触杆通过压杆将压块压在限速器绳轮的钢丝绳上,使绳轮和限速器绳被刹住,提拉安全钳,使电梯制停[1]。

三、电梯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及失效现象分析

国标GB7588-1997《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中第9.9.1条规定,操纵轿厢安全钳装置的限速器动作速度应发生在等于额定速度的115%。但应小于:a)对于除了不可脱落式滚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装置的0.8m/s;b)对于不可脱落式滚柱式安全钳装置为1.00m /s;c)对于额定速度小于或等于1.00m/s的渐进式安全钳装置为1.50m/s;d)对于额定速度大于1.00m/s的渐进式安全钳装置为 1.25+0.25/v。对于额定速度超过1.00m/s的电梯测定时建议按上述上限值的动作速度核定。第9.9.4条规定,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绳的张紧力不得小于以下两个较大者;a)300N,b)安全钳装置起作用所需力的两倍。

在实际电梯定期检验过程中的要求是: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下行,进行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应当可靠[2]。

试验方法是:1)在轿厢空载情况下,人为动作限速器,下行空轿厢至限速器的棘爪卡住棘轮,同时安全钳动作制停轿厢;2)短接限速器和安全钳的电气开关;3)继续下行空轿厢,曳引绳在曳引轮上打滑。说明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成功。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失败,就是意味着限速器或者安全钳无法有效动作,轿厢继续下行无法被可靠制停,从而给电梯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联动试验失效主要有以下七类原因:1)因限速器弹簧长期处于反复伸缩状态,使其整定动作速度改变; 2)转动部件长期缺油,阻力增大致使离心甩动部分动作不灵活;3)由于钢丝绳自身的变化延伸,造成张紧装置触地,使钢丝绳张力不够,发生打滑;4)安全钳的连杆拉臂传动部分缺油、锈蚀,致使提升力大大超过300N;5)、主动杠杆末端与安全钳联动开关距离过大,拉臂提起时,开关不能同时动作; 6)楔块与导轨侧工作面间隙过大,在连杆提起进,楔块卡不住导轨; 7)、楔块内油污过多,松开拉臂后楔块不能复位,造成导轨受损。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该系统成了摆设,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心理麻痹,潜在危害更大。

四、 限速器―安全钳装置的保养

加强对限速器、安全钳装置的维护保养,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十分必要。

限速器保养:限速器的旋转类轴销、张紧装置轮轴和轴套应定期加。限速器的绳索伸长超出范围时,应及时调整绳索。张紧装置的张力应保持一致,每2年要经有关部门检验1次限速器动作速度,确保其动作速度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安全钳保养:连杆机构每月应加机油一次,同时紧固、调整松动的弹簧、螺栓、销轴等零件。定期清洗调整安全钳楔块、钳体,清除里面沉积的油污,保证钳块动作灵活,楔块、钳座定期涂少量凡士林。

五、结论

限速器―安全钳装置是电梯重要的安全装置,该系统的动作失效将给乘客及电梯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由于联动试验失效原因复杂多样化,造成其误动作的因素繁多,我们不仅要加强对电梯的限速器―安全钳装置检查、维护和保养,更要按照国家质监总局规定严格进行安装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确保电梯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毛怀新. 电梯与自动扶梯技术检验[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2009.

[3] 庞振平. 电梯维修技术[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第2篇

关键词: 钳工工艺学 课程改革 案例教学

我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设立已有八年,是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毕业生已遍布全国,主要从事机电设备产品的维修、管理和相关服务工作,受到社会和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为满足社会发展对机修专业人才的需要,本专业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方法改革等途径,使本专业有了新特色。《钳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是其中一项,作为案例教学试点已初见成效,后期其他课程将全面跟进和推开。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需求,通过具体实际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活动,让他们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探索,以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教学法对提高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效果,促进高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加强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具有较强模仿能力和丰富想象力,本课程是在《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金属材料与成型工艺》、《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等课程及钳工认知实习基础上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开拓学生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通过安全案例分析与引导,对学生产生较大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进而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三、案例来源

每年我校都有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内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社会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学得很多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另一方面收集大量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学案例,通过收集、整理和分类,用于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真实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有趣、起劲。本课程案例主来源于湖南兵器资江机器有限公司、安徽铜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铜冠机械有限公司、安徽铜冠电工有限公司、铜陵南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社会劳动保障部等。

四、课程目标

1.学习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W习,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一定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方面的信息搜集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

2.职业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机修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在钳工工作岗位上必须的相关知识、技术标准、工作规范等。掌握工件画线与加工、机器装配与调试、设备安装与维修、工具制造与修理等理论知识,通过中级钳工理论考试,最终取得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

3.职业素养目标

充分利用上学期钳工认知实训的实践教学环节和该课程理论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及实施

1.课程总体内容描述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钳工工艺基本知识和钳工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用钳工方法进行零件加工、机器装配、调试及精度检验等,并能进行有关工艺计算;通过理论学习,结合之前钳工认知实践训练,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钳工工艺问题的技能,为后续装配钳工实训,并取得中级装配钳工证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2.课程内容描述及实施

应用收集的教学案例于教学各个章节,对教学过程重新进行设计。

例如:千分尺的识读和使用保养案例片段展示

(1)案例分析:通过视频的实物测量和典型零件讲解,学生掌握了千分尺的结构、刻线原理、读数方法、测量范围和精度;通过视频的现场操作,学生学会了千分尺的使用和保养。

(2)任务实现:学生按操作步骤用千分尺测量长方体工件;学生现场展示千分尺的保养过程。

五、钳工实训教学环节建设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建设有校内钳工实训教学基地,并于2015年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在环境氛围、实践规范与要求等各方面满足教学要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教学效果明显增强,使学生受益匪浅。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创新实验,探索并实施了《钳工工艺学》课程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值得在机械类相关课程教学中加以推广且效果明显,以此为机械类相关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模具钳工;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钳工大多是在钳工台上以手工工具为主对工件进行加工的工种。其特点是技艺性强,加工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操作者技能水平的高低。凡是采用机械加工方法不太适宜或难以进行机械加工的场合,通常采用钳工来完成,尤其是模具、机械产品的装配、调试、安装、维修等更需要钳工来操作。钳工主要分为普通钳工和工具钳工,模具钳工是工具钳工的一种。《模具钳工工艺学》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笔者多年从事模具钳工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学习老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内心亲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在和学生相处中,我们老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待,给学生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个可亲可敬的人。除此之外,作为专业教师还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模具钳工工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还应该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信其道”。

二、正确认识钳工,激发学习动机

在长期的钳工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钳工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钳工就是锯、锉、錾等简单的手工操作技能,现代企业根本用不着。加上与数控加工相比钳工显得又苦又累,于是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钳工是搞好本门课程教学的第一步。现在很多学生愿不愿意学习某门课程,主要是看这门课程对他们将来就业有没有帮助,有没有与这门课程相应的工作岗位。教师可以收集互联网等平台上的钳工招聘信息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钳工工作岗位、工资待遇、发展前景等有正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讲解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对实践操作内容进行现场演示,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强调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边做边学,理论与技能并重,较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程中示范教学主要应用于模具钳工常用量具与设备的教学中。以学习游标卡尺的使用为例,示范教学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准备阶段。教师准备两种常用的游标卡尺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件,这些零件要包含外径、孔径、长度、宽度、深度和孔距等。②示范阶段。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③学生代表演示阶段。在这个阶段可以选几个学生进行演示。教师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是否规范。学生演示结束后对他们在测量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纠正和讲解。通过这种示范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实物、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抽象的过程具体化,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本课程中模具的使用与维修模块为例。在介绍真空吸取器、磁钢吸取器等操作器械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没办法展示给学生看,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此时可以在网上下载或在工厂拍摄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等,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很容易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将一些课程中原则性、抽象性、经验性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体、实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直观地进行讲解,亲手进行操作,促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理解这些抽象而枯燥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模具钳工工艺学课程中很多章节内容实践性、操作性较强,课堂上不易理解,可以结合我院实训场所的情况,将该部分内容确定为进行现场教学的内容。例如本课程中模具的安装与调试模块就可采用现场教学模式。下面就以冷冲模的安装与调试为例来说明现场教学过程:①课前准备。提前几天给学生下发指导书,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现场。②教学实施。教师示范模具的安装,提醒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在操作的同时进行讲解,讲解要能做到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并能耐心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可以针对本阶段内容的重点、难点选准突破口进行提问,也可以在示范操作时针对现场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状态进行提问。例如在冲模安装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选择压力机的规格要根据哪些要素来选?要检查模具的哪些安装条件?模具安装需要准备哪些工量具及辅助工具?在安装过程中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安装的要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模具的上、下模安装到压力机上后,要调整模具的闭合高度。可以让学生讨论调整模具的闭合高度的时候要立即滑块应该处于什么位置?闭合高度如何调整?闭合高度应该调到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完后,对学生讨论的结构进行评价,并完成模具的安装。模具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调试,根据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试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的方法并进行处理。整个过程完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操作。③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完成操作后进行的评价,了解其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检测是否达到现场教学目的,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

教学实践表明,要做好模具钳工工艺学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总结的过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探索出适合学生和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钳加工专业 一体化课改

自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已有两批院校在15个专业设立了改革试点。2012年,笔者学院钳加工专业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在学院党委确定的“创建一流技师学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进行,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一体化试点班的学生与其他教学班的学生相比,在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优势,有许多值得总结推广的经验。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并加以改进,以利于下一步课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钳加工专业一体化课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涵认识不到位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训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技工院校在新形势下内涵发展的要求。要完全理解并满足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内涵要求,不能片面地把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理解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将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工艺课的“典型工件”相混淆。而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2.试点班级教学过程评价还需要改进

试点班级实施一体化教学,主要以过程管理为主,学生的评价由授课教师负责,教师可以充分观察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一个任课教师负责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观察评价,有时会出现过程大于内容的现象,学生互评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一体化课程校本课题开发不够完善

笔者学院钳加工专业根据学院教学资源和地区发展经济发展现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开发了一些适合学院特点的一体化课程,但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走了不少“捷径”,在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环节中,企业调研、专家访谈、专家论证会等关键环节论证不够。在一体化教材编写过程中,几位教师分头负责编写教材,存在同一知识点重复出现、教学顺序梯次性较差的情况。在一体化教学方案编写过程中,缺少统一的模板,不同教师编写的教学方案在内容、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4.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需要加强

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建设投入不足。笔者学院建设的零件加工、机械装调、模具加工三个一体化场地,只是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体化教学要求,与较理想的理论教学和实训合一、创设真实工作环境的要求还有距离。

另一方面,一体化教师队伍质量不高。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培训,而是边教、边学、边改,对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实质理解不透,教学形式虽然变了,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变化不大,教师缺少培训和对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研究,观念还没有改变。

5.一体化试点班的学生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在第一学期沿用了原有的理论、实习两周交替的教学安排,理论知识单独讲授。从第二学期开始,严格按照一体化课程改革要求实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将理论知识穿插到学习任务中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伴随着学习任务的进行,在中级阶段,学生掌握的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点还能满足技能教学的要求,但随着学习任务的深化,到了高级阶段,要完成一个典型任务往往需要将前面所学的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甚至需要几门课程不同的理论知识来支撑,这对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

二、解决钳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路

1.加强一体化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全面理解其重要意义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把多个技能点和相关的知识融合到典型工作任务中,以满足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和工作过程的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安排教学活动。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师观念的变革,这就要求教师要快速转变教学理念,结合笔者学院的教学实际,重新组织教学思路,充分理解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自我变革的动力,早日完成质的转变。

2.加强和规范教学过程评价,及时纠正评价过程中的错误现象

再好的评价体系也要通过人来管理。试点班的教务管理必须纳入全院教务管理体系当中,通过教学督导,确保对一体化课改班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试点班的教学改革作为学院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教务统筹监督,这也有利于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

3.协助教务处制定《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文本》

结合钳加工专业一体化试点工作的经验,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协助教务相关部门制定《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实施文本》,规范一体化课改工作的流程、人员职责、工作要点、工作思路等,为今后一体化课程改革教学工作在全院的展开提供保障。

4.改善教学设施,提升师资水平

第一,在前期一体化场地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级师范专业群”两个项目的资金,做好下一步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规划,争取建成一整套的专业教学规范化场地。

第二,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对课改工作的理论学习,通过固本强基的基础性培训、基本功强化训练,保证教师队伍的技能教学水平。通过入企锻炼、带课题下企业等方式,促进教师队伍企业生产实践经验的提升。

5.重视基础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

以笔者学院一体化课改教学经验为鉴,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对钳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学等专业基础理论课进行系统讲授,调整教学安排,在中级阶段,保证每周一天的专业理论课学习,确保学生完成理论课的系统学习。

第5篇

关键词:钳工实习课;良好习惯;养成

职业院校钳工实习课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精湛的钳工操作技能。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钳工实习课中的技能训练,改进钳工实习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实习课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学到扎实实用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职业教育钳工实习课的重要研究课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优秀是一种习惯。”许多教育专家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笔者结合长期的钳工实习教学实践,认为在钳工实习课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提高学生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关键。

一、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劳动习惯不仅左右着劳动的速度,也决定了劳动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钳工规范操作习惯,是钳工实习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规范化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尽快提高操作水平的重要前提,也是在组织钳工实习训练中应该强调的要点之一。学生良好规范操作习惯的培养应包含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示范时的姿势、动作和操作步骤要正确、规范。就是说指导教师在示范时,要最大限度地按照最佳操作法和安全技术要求进行演示,千万不能把不标准、不规范的习惯动作和姿势带到示范演示中去,以免误导学生养成不良习惯,留下事故隐患。示范操作要求做到:步骤清晰可见,动作准确无误。其次,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动作。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操作训练时必须及时进行巡回指导、以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每到一个学生工位,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有无错误之处,操作步骤与方法有无不当之处。否则,错误动作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就会形成坏的习惯,以后再改就比较难了。同样,学生在姿势动作初步形成规范后,也要注意他们动作的反复性,在平时的实习训练中也要经常提醒,包括工量具的摆放、卫生的打扫等,都要严格按照规范化要求。

二、时间管理的习惯

许多学生实习中没有时间的概念,一会去卫生间,一会去洗手,一上午也干不好一个工件,加工速度无法提高,不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这就是没有良好时间管理习惯的结果。因此,在实习中,为了提高学生加工速度,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第一,重视目标引导法。这是因为当人们有一个明确目标时,大脑就会产生兴奋,在头脑中出现反复练习这一技能的场景,从而加快对这一技能的掌握。第二是反复练习法。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每一个锉削锯割动作,从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要反复练习,直到熟练为止。如在锉削训练中,训练中每次规定锉削量为0.5毫米,时间为10分钟,反复进行训练,中间安排学生休息,逐步提高学生的加工速度。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加工速度节约时间。第三,比赛竞争法。学生之间的比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人都有求胜之心,竞赛是一种强烈的诱因,是一种激发斗志鼓励进取,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如果每隔一段时间测试一次,打出成绩,公示名次,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加工速度。

三、安全生产习惯的养成

学生从事某项操作时间一长,自然会养成一定的习惯,给人得心应手的感觉,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并且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后果。学生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第一是安全理念在心中的建立。安全意识是现代员工的重要职业素质之一,安全教育必须作为实习教学的重要环节认真组织实施。教育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让学生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解决的。而是要从学生入学开始,坚持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包括入校的安全意识教育、实习场地的规章制度教育、工卡量具设备的安全操作教育、岗位安全教育、课前安全教育、课后安全总结等。第二是安全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要贯彻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明确责任、实事求是、方便操作的方针,努力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知识教育要贯穿于钳工实习的全过程,要做到实习前有集中动员教育,实习过程中有注意事项提示,实训结束后有安全总结。还要有典型事故的分析、定期的安全知识考试等。第三,安全技能的掌握。在按实习计划、实习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要结合每一次实习的特殊性,提出相应的安全要求,重视安全技能的操作,反复练习和考核,规范学生的安全操作技能。

四、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

我在钳工实习中强调记录笔记和进行定期小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许多学生初中时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记实习笔记,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实习课程的画线一节,通常教师要对陌生的钳工画线工具进行介绍,如画针、样冲、画规等等。这么多内容,学生一下子是记不住的。俗话说“一个烂笔头,胜过好记性”,这些新学的东西需要记录下来后慢慢消化。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时时刻刻会碰到很多的问题,记录下来反复体会,对后面的实习一定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都感到学习内容太多,所以记录是必须且重要的。钳工实习一般都是以两周为一个实习阶段,实习记录的填写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并从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下个阶段的实习中取长补短。实习小结也有利于教师听取学生的心声,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需求调整实习内容。学生经常回顾学过的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的必由之路,并且可以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系统的检查总结,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识更清晰更完整,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教育专家研究发现,一个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21天的重复。而学生在钳工实习课上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车轮转动一样,高效地提高了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继而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也能收获良好习惯带来的益处。

参考文献:

[1]巫恒兵.提高钳工技能训练质量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8).

第6篇

关键词:接地电阻测量仪 大口径 薄钳口 接地线

1概叙

优良的接地系统是电力、电信、电气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接地电阻的大小是接地系统品质优劣的重要评判依据。精确、快速、简捷、可靠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已成为防雷接地领域内技术进步的迫切需要。钳式接地电阻测量仪适用于电信、电力、气象、机房、电力配电线路、铁塔输电线路、加油站、工厂接地网、避雷针等。

钳形地阻表是一种新型的测量工具,它方便、快捷,外形酷似钳形电流表,测试时不需辅助测试桩,测试时只需往被测地线上一夹,几秒钟即可获得测量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地阻测量工作。钳形地阻表还有一个优点是可以对在用设备的地阻进行在线测量,而不需切断设备电源或断开地线。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接地线(扁钢、圆钢和角钢),有些接地线靠墙敷设,有些接地线的截面尺寸会稍大些,这些情况都会给检验人员带来检测的不便。因此,研制一种专门应用于这些特殊情况的钳式接地电阻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钳式接地电阻仪的检测原理做了阐述,并就此做了关于钳头部位的改进设计方案。

2拟研制的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测量原理介绍

钳式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用于测量带有导电回路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值。如图1所示,钳头又称电磁变换器,是有两个独立的环形钳口组成,主要用于产生测量信号源和采集信号源;显示屏主要用于显示测量读数,操作面板,进行功能或工作模式设定;扳柄,主要用于打开钳头。

测量时,钳形接地电阻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其前端卡口(内有电磁线圈)所构成的环向被测线缆送入一恒定电压E,该电压被施加在被测的接地回路中,钳形接地电阻表可同时通过其前端卡口测出回路中的电流I,根据E和I,即可计算出回路中的总电阻。

钳式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是为了克服测量接地电阻时需要打辅助接地极的困难而研制的,其钳头(电磁变换器)内主要为两个独立的电压线圈Ng和电流线圈Nr。工作时,先由电压线圈N生一内部高压e,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被测接地回路中产生一个恒定电压E,其中E=e*Ng,让E使被测接地回路产生感应电流I由RX处流出并经由接地回路从RS接地极分支流回仪表处。电流线圈Nr则可通过表内检流计、运算放大器,计算出感应电流I值,经过比较、再运算,即计算出环形导体或接地回路电阻,显示器可显示出RL=E/I并求得RL的值。

3大口径薄钳口接地电阻测量仪的钳头部位改装设计方案

3.1 改装设计的可行性原理分析

改变钳头部分的形状,达到方便夹持各种常规接地线(扁钢、圆钢和角钢)的目的,从而能够使用接地电阻测量仪方便快捷的测量起重机的接地电阻。钳式接地电阻测试仪主要是为了克服测量接地电阻时需要打辅助接地极的困难而研制的,其钳头(电磁变换器)内主要为两个独立的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如图2所示,工作时,先由电压线圈产生一内部高压,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被测接地回路中产生一个恒定电压,让该恒定电压使被测接地回路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由钳头部分的电流线圈感应并流回仪表内,通过表内检流计、运算放大器,计算出感应电流值,经过比较、再运算,即计算出环形导体或接地回路电阻,显示器可显示出接地电阻的值。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nΔΦ/Δt(其中,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其中Φ=BS。

3.2 设计方案

图3为设计方案路线图,采取的实验方案如下:

1、根据已设计的起重机械专用接地电阻检测仪的钳口内部铁心形状和尺寸制 造新产品中的铁心模块。

2、检验两个铁心模块之间的贴合度,当调整好模块之间的贴合度后,将线圈 缠绕在铁心模块上。

3、因为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是在同一钳口中,会产生电磁干扰现象,为了防止振荡电压与感应电流之间的相互干扰问题,拟在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之间设置多道屏蔽层。

4、联系生产厂家委托定制相关配件,再将感应部分的电压线圈及电流线圈和钳身中的对应电路部分相接合。

5、组装完毕后,检验改装后的钳式接地电阻仪的测量精度,如果有较大的测量误差,再重新调整参数n、s的值以及屏蔽层的设置布局,直到达到所需的测量精度要求。

4. 结论

在现有的实际检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接地线(扁钢、圆钢和角钢),并且每个生产厂家敷设的接地线的方法各不相同,有些厂家把接地线靠墙敷设,有些厂家为了更安全起见,接地线的截面尺寸会稍大些,在利用钳式接地电阻测量仪检测时,这些情况都会给检测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限制了钳式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如果能够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并研制一种专门应用于检测那些靠墙敷设的接地线或者截面尺寸稍大的接地线, 改变钳头部位的形状,适当减薄钳口的厚度并增大钳口的尺寸,则可以扩大它的应用范围,为检验人员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提供很大的方便。因此为了实际检测中的方便起见,对于现有的钳式接地电阻测量仪进行不断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继荣,陈锡根. 谈谈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的使用. 通信电源技术. 2001年6月 第2期

第7篇

一、修订原则

工具钳工是承担机械工艺装备加工、装配、调试、修理工作的职业,其特点是工作范围广,涉及到模具、夹具、量具、刃具等多种工艺装备。随着新的工艺技术、材料及加工设备的不断出现,相应的工艺装备也不断地投入生产和使用,而且每种工艺装备还有大小型之分、精密程度不同等等。为了使新修订的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满足企业生产、科技进步和劳动就业的需要,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应用职业功能分析法,遵循职业标准修订的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按照模块化、层次化、专业化的要求修订而成。

1.整体性原则

在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修订过程中,我们考察了沿海和中西部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工艺装备制造企业,组织了相关专家反复论证,减少和删除了应用极少和落后的技术和知识,较好地兼顾不同地域和行业存在的差异,高度总结和概括了具有“同一性”的职业社会功能以及与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定位于全国平均先进水平以上和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能起到较好的引领职业发展的作用。

2.等级性原则

根据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共分五级,依次为: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工具钳工所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和完成相应复杂程度的工艺装备制造所需掌握操作技能的难度,以及掌握该技能所需培训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科学的划分。

3.规范性原则

经过数次的论证、审核,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方式均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制定技术规程》。

4.实用性原则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不仅能全面反映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而且符合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便于评价和检验。

二、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的组成

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由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概况是对工具钳工基本情况的描述,包括职业名称、职业定义、职业等级、职业环境条件、职业能力特征、基本文化程度、培训要求和鉴定要求等八项内容。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和基础知识两部分内容,其中职业道德对从事工具钳工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和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基础知识部分则对工具钳工各职业等级都必须掌握的通用知识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包括制图知识、机械加工基础知识、钳工基础知识、电工知识、安全文明与环境保护知识、质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等。

第三部分:工作要求是在对工具钳工工作内容进行分解和量化的基础上,从技能和知识两方面对完成各项具体工作所需职业能力的描述,是职业标准的核心。工具钳工的工作要求按职业等级划分为五个级别,各等级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的要求,初级部分见右表。

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工作要求包括了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四项。

――职业功能按工作项目划分为工艺装备零件加工、工艺装备的装配和调试、工艺装备的修理、培训与管理等四项。根据实际情况,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只有前三项,技师、高级技师只有后三项,这样划分体现了标准的同一性和不同等级的层次性。

――工作内容是按完成职业功能的程序(步骤)进行划分,如工艺装备零件加工职业功能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划线、零件加工、零件精度测量三项。

――技能要求是对工具钳工各等级的每一项工作内容应达到的结果或应具备的技能做明确的规范,例如在初级工的技能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锉削零件的表面粗糙度要达到Ra3.2,能进行各类销连接的装配等具体要求。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职业能力评估提供了科学统一的依据。

――相关知识是指完成每项技能要求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安全知识和维护保养知识。

第四部分:工具钳工职业标准的比重表分为理论知识比重表和技能操作比重表。理论知识比重表规定了基础知识和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相关知识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应占的比例。技能操作比重表规定了各项职业功能对应的技能要求在职业技能鉴定中所占的比例。工具钳工比重表的特点是低级别侧重于装配前期或过程中零件的加工,等级越高则装配调试、维修所占的比例越大,培训和管理在技师和高级技师级别中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较好体现了各级别工作范围的宽窄、工作责任的大小、技术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的高低。

三、结论

2009年版工具钳工国家职业标准颁布执行后,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引起了工具钳工从业者、技术专家、职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与标准配套的技能鉴定题库及培训教材也在抓紧制定和编写中,起到了进一步规范和引领工具钳工职业发展的作用,为工具钳工的培训、技能鉴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工具钳工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

第8篇

【关键词】  钳夹技术 静脉留置针采血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评价胰岛素抵抗的金标准[1]。该技术需多次采血,总采血量大,耗时长,费用高,目前国内尚未广泛开展,在护理采血技巧方面的研究不多。本文将我科葡萄糖钳夹技术中静脉留置针的采血技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在2008年8至12月完成了30例健康志愿者的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

1.2  静脉通道的建立

1.2.1  穿刺静脉的选择:葡萄糖钳夹试验需在受试者两侧上肢分别进行静脉置管,一侧用于输注一定浓度的胰岛素及20%葡萄糖液,另一侧用于缓慢输注0.9%氯化钠溶液,以保持血管通畅,用于采血。我科选择前臂的浅静脉用于输注胰岛素和葡萄糖液,选择肘部的大静脉(头静脉或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

1.2.2  静脉留置针管径的选择:留置22g静脉留置针用于输液通道的建立,留置20g静脉留置针用于采血通道的建立。

1.2.3  采血通道的建立:用20g静脉留置针在肘部的大静脉进行穿刺,静脉留置针尾端的肝素帽与输液器的针头连接,用于缓慢输注0.9%氯化钠溶液,维持液路,便于采血。WWw.133229.COm

1.2.4  输液通道的建立:用22g静脉留置针在前臂的浅静脉进行穿刺,静脉留置针尾端的肝素帽分别与输注胰岛素管路的针头和输注20%葡萄糖液管路的针头连接。

1.3  葡萄糖钳夹试验中的采血技巧

1.3.1  采空腹血:按静脉留置针操作要求,在肘部的大静脉置管成功后,用5 ml(或试验所需的)无菌注射器进行采血,将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刚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回抽针栓达采血量,使血液在静脉留置针中充盈,无气泡。

1.3.2  弃血:关闭输注0.9%氯化钠溶液的静脉通道,将2 ml无菌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刚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回抽针栓采血1 ml弃去,因这部分血液被0.9%氯化钠溶液稀释,会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1.3.3  试验中采血:弃血后,迅速用已备好的5 ml(或试验所需的)无菌注射器进行采血,将注射器针头全部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回抽针栓达采血量。

1.3.4  冲管:采血后,立即完全打开输注0.9%氯化钠溶液的静脉通道,快速输注,同时将静脉留置针肝素帽端向上提起,将输液器上的针头向外拉至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处,仅留针头斜面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内,操作者手持针柄轻轻左右摇摆,冲净管壁上的血液沉积后,将输液器上的针头全部刺入,调节输液器上的调速阀,缓慢输注0.9%氯化钠溶液,以维持血管通畅。

1.4  结果 

试验中保证了60条静脉通道通畅、近千份血标本合格。

2  讨论

   葡萄糖钳夹试验过程较为复杂,每个试验需2~3 h,试验过程中需每5分钟测定血糖1次,共需抽取血样30~40次。护理人员参与试验的全过程,护理工作对试验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作用[2]。置管是否成功是试验成败的关键,管道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血样的采集及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本试验中采用20g静脉留置针在肘部的大静脉用于采血。肘部的大静脉粗直便于静脉穿刺的成功,国内的研究中在选择血管时也要求选粗而直的静脉[3,4]。20g的静脉留置针管径大,在采血时,不易造成溶血,能为试验提供合格的血标本,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且国内上海、成都、重庆等地的研究中均提倡采血通道中采用管径偏大的静脉留置针[3-5]。

    葡萄糖钳夹试验中每5分钟测定血糖1次,采血比较频繁,这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操作程序熟练、动作敏捷,同时在采血过程中要有技巧性。本试验在弃血时,将2 ml无菌注射器的针尖斜面刚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这样被0.9%氯化钠溶液稀释的血液,会全部抽出弃掉。在试验中采血时,将5 ml无菌注射器注射器针头全部刺入静脉留置针肝素帽,这样采得的血标本是全血的几率最大。一些研究中发现采血侧的三通及连接体有堵塞现象;采血后彻底冲洗管壁困难发生率9%[2,3,6]。本试验在采血后冲管时,将静脉留置针肝素帽端向上提起,将输液器上的针头向外拉至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处,仅留针头斜面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内,操作者手持针柄轻轻左右摇摆,这样一方面利用重力作用使血液顺着提起的静脉留置针管壁下降,另一方面利用0.9%氯化钠溶液的冲力将静脉留置针内的死角冲洗干净。冲净管壁上的血液沉积后,再将输液器上的针头全部刺入,调节输液器上的调速阀,缓慢输注0.9%氯化钠溶液。国内相关研究也证实,每次采血后,短期内要快速输注0.9%氯化钠溶液使连接体内无血液沉积,可见采血后迅速彻底地冲洗管壁是预防血液沉积、血栓形成,保持静脉通路畅通的关键[2,5,6]。

    葡萄糖钳夹试验操作较复杂,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较高。护士除对试验步骤做到熟练顺畅外,还要求在护理操作上既合理又快捷,既方便护理工作又保证科研的科学性、准确性。这需要广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在试验中探索规律和操作技巧,更好地为临床和科研服务。

【参考文献】

 

1 de fronzo ra,tobin jd,andres r.glucose clamp teechnique: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sistance.am j physiol,1979,237:214223.

2 孟俊华,陶旭,安婧,等.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检查的护理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7,13:18741876.

3 陆蔚,贾伟平,包玉倩,等.扩展高胰岛素正葡萄糖糖钳夹技术的静脉置管方法及护理的要点.上海医学,2004,27:511512.

4 喻红玲,余叶蓉,袁丽,等.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的应用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10:785787.

第9篇

关键词 卵圆钳 米索前列醇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如何预防治疗产后出血也有丰富的经验,研究显示,产后出血仍然是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是胎盘滞留和子宫收缩乏力,我省近10年来产妇死亡监测分析,产后出血死亡占孕产妇直接死亡原因的50%[1,2]。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及治疗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我院应用圆钳钳夹子宫颈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有可能出现产后出血的200名高危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年龄20~35岁,平均25.3±2.4岁,孕周38.2±1.5周。高危因素:巨大儿60例,双胎10例,前置胎盘20例,羊水过多30例,儿头径线不正或精神紧张致产程较长10例,妊高征60例,妊娠合并贫血8例,鞍形子宫2例。行剖宫产120例(60%)。

治疗方法[3,4]:试验组胎儿娩出后立即使用卵圆钳钳夹子宫颈加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和静滴5%GS 500ml,再联合酚磺乙胺2g和维生素K1 30mg、缩宫索10μl。先用双叶窥镜暴露子宫颈前后唇,用2~3无齿卵圆钳将子宫颈前后唇全部合拢钳住,先于子宫颈两侧各钳夹一把钳,如仍有出,再在中间加钳夹一把钳,观察仍有出血,立即给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同时静脉给予5%GS 500ml+酚磺乙胺2g。维生素K1 30μg。缩宫术10μl、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可放松窥器取下,钳夹时间为半小时至2小时,按病情轻重决定,于松钳后如果还有出血,可以再钳夹宫颈。对照组胎儿娩出后立即宫体注入缩宫素20μl,再联合酚磺乙胺2g和维生素K1 30mg。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诊断标准:按产后2小时总出血量≥500ml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采用统一的容积法[5]。在产妇臀部下垫卫生护垫,记录第三产程结束时护垫的重量,减去第三产程开始时的重量即可计算第三产程的出血量。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净后,立即在产妇臀部下垫产盘至产后2小时。然后将产盘中的血液倒入刻度杯,准确计量,即为产后2小时总失血量,因大多数产后出血病例,均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故本研究仅统计产后2小时失血量。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产后出血孕产妇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也无需结扎子宫动脉及切除子宫。试验组无1例出现呕吐、寒战。有5例出现恶心,均在用药10分钟后出现,持续10~15分钟消失,不需任何处理;体温升高60例,最高达38.7℃,无须处理自行降至正常。而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发热。部分妇产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进行对症处理。试验组平均出血量为164±82ml,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平均出血量为260±93ml,5例发生产后出血。结果表明试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间为5.7±3.5分钟,对照组为6.4±3.1分钟,两组第三产程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的比较

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病例产后出血之迅猛,在抢救治疗措施中传统的方法,如补液、输血、按摩子宫、双手压迫子宫、纱布条填塞宫腔,或前后穹隆填塞稍不等效果仍不尽如人意,需结扎子宫动脉或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因而基层医院产后出血死亡病例仍时有发生,10年来在我院分娩人数共700例,产后出血200例,我院应用卵圆钳钳夹子宫颈加米索前列醇塞入防治产后出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PGE1)的衍生物,目前广泛应用于早期流产和足月妊娠引产[6]。前列腺素在分娩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前列腺素F 2α(PGF 2α)是发动分娩的关键。母体血液中的前列腺素F2α在分娩时达高峰,较临产前增加10~30倍,而半衰期较短(仅1分钟),而产后迅速下降,故子宫收缩明显减弱,此时我们利用外源性米索前列醇迅速提高母血中前列腺素的水平,使子宫处于持续且较强的收缩状态,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7]。米索前列醇不但有强烈的子宫收缩作用,而且能增强子宫收缩频率。所以它比缩宫素更优越。对缩宫素不敏感的产妇,可选择米索前列醇,起到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夹子宫颈刺激子宫颈神经感受器使子宫体宫下段纤维产生有效的持续性收缩关闲开放的血管塞,达到止血的效果[8]。米索前列醇可以止血,缩宫术、维生素K1和酚磺乙胺联用更达到了更佳的止血效果,宫腔不积血,产后42天随访未发现子宫颈损伤。加强宫缩治疗,迅速治疗处理,能在短时间内减少产妇的失血量,钳夹子宫颈止血能及时控制出血量,为患者赢得了抢救的时间[9,10]。

参考文献

1 马利萍,张娓娓,辛颖.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50例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9):56-57.

2 2 张静,董海峰.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88-89.

3 王纯燕,晏咏梅,郭黎.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18):123-124.

4 汤小玉,冯水英.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125-126.

5 张鸿.米索前列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05):79-80.

6 苏丽艳.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23):139-140.

7 李卫红,张素丽,于峰,郑波,付玲.米索前列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8):66-67.

8 胡容.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6):456-46.

第10篇

本文从实习教学的规律、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等几方面对职业学校实习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我校近年来的主要培养对象是轨道交通地铁订单专业学生,由于地铁行业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各个城市地铁采用的建设方案不同,使用的车型不同,采用的运行组织、供电方式、信号等都不一样。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以面向工作岗位需要为出发点。我们结合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必须采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地铁订单班教学特色的教学体系。通过近几年来轨道交通专业钳工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成绩,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支持和肯定。

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在教学活动时,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了解,与学生交流谈心,发现轨道交通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和专业实习的知识非常重视。对基础课和基础实习感觉无所谓。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较差,眼高手低,但是又有争强好胜和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转变学生对基础实习课感觉无所谓的看法和认识。

让学生认识到轨道交通专业学生学习钳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师,轨道交通专业学习钳工有什么用呢?”学生们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只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就能回答清楚的。首先带他们到轨道交通车间观摩了学生工作的全过程,介绍了轨道专业的特点,讲解每个工序的工作特点,很多工作都需要动手操作,需要熟练使用工量具,科学合理的拆装机器等。恰巧这些都是钳工课要学习的内容,钳工科以培养学生的拆装机械、合理使用工具、量具,会看图识图,认识金属性能,简单的维修,会锯会锉会矫形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进行考核和竞赛的形式,形成了师生、W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时刻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贯穿始终,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通过这些准备工作,学生认识到了学习钳工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后面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基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前几节课的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钳工的第一节课时,并不是忙于给学生上理论课,而是带了很多往届学生的实习作品和成果展现在他们面前。有学生自己制作的手锯、划规、板手、錾口锤体等。当这些工件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学生的那种兴奋、冲动、跃跃欲试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教师在做了自我介绍之后,就对钳工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讲解。然后教师以一件工件为例,让学生说说这工件的名称及制作方法。最初,学生想当然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流露出得意之色。当教师把工件的制作过程和用到的知识告诉他们时,他们都惊叹不已,连连说钳工知识太重要了,师兄们做得太漂亮了。有了这些环节,再把钳工实习中要练习的工件凸凹体、锉配六角体、四方体、等锉配件拿出来让他们看,来激发他们对钳工知识的学习热情。这时提出上好的要求,只有在上理论课时认真听课,上实习课时不怕苦不怕累,按时完成老师每次布置的实习任务,并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练习就都可以做得到,就能把钳工课学好。

制定有趣的教学项目和考核方法,在趣味中掌握知识技能,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味地要求学生做这些机械式的动作或是呆板的工件,会令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制作工件做了适当的调整。每当做一些较复杂或是容易疲劳的工件,或是在完成了工作任务时,安排学生做一些非技术性而学生又感兴趣的游戏。如在制作六角体后,不用测量的方法给学生打分,而是以8人为一小组单位,把六角体落高,看哪一组能将8个六角体落成一体,哪一组落的多得分就高,否则就递减(学生在锉削平面练习初期,能将7、8个六角体落成一体太难了)。学生的兴趣非常高,争先恐后,各显身手,空前的合作和默契,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本组得到最高分。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即丰富了钳工课的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通过的教学实践,我们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完成了实习教学任务,达到了钳工基础实习的教学目的。总之,影响钳工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要真正找出适合学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在教学中善于收集、提炼和大胆的尝试及在实践中验证,才能更好地促进钳工教学工作的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技能考核;职教;钳工

二十一世纪是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如果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将使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上受到一定的局限,将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科技生产。那么,钳工实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思想上――认识钳工技术等级考核的必要性

专业技能是工程技术类学生领会、巩固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发展综台能力的基础。作为一个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条件。钳工技术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技术。虽然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新技术、新工艺应成为当今机械加工重要的内容,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功底仍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仍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考核。我校从有机电业的学生开始就实行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同时学校还制定了《操作技术等级考核管理条例》,规定机械类学生未获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的,不发毕业证书,待取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再换发毕业证书,从而使实践操作技能真正成为培养的对象合格标准之一,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目前我国企业还缺乏对毕业生的专业训练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学校对学生们的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实行技术等级考核,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比参加工作后自发锻炼要经济有效得多。

二、教学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钳工实习教学的基础。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很难。除了条件受到限制外,大多是教师本身的原因,要么是理论知识太差,要么是技术水平较低,在授课时,照本宣科,把本已抽象的理论知识讲得更加枯燥无味。笔者认为,对钳工每一个课题,在讲授前,教师应充分备课,对所讲的内容及相关知识要充分了解,把其他机械专业课的知识也贯穿于实习课中,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与配合等,这些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能否学好钳工课程也至关重要。

技能这种能力是在反复操练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逐渐内化的。而学生的技能训练由于受办学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象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长期反复练,训练只能结合教学的进程,实行定期强化训练,因此,学生能否考到钳工技术等级证书,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尤为重要。

1.根据培养目标,在课时安排方面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增加实践教学时间,能够为钳工技术等级的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

2在总学时保证的前提下,实行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训练 钳工的基本技能训练在一、二年级的每个学期都要安排2――3周,这既能照顾到理论教学的正常运行,又符合技能训练的教学规律,使学生不会感到钳工的枯燥单调,并在学生技艺和手感可能出现荒疏的情况下得到有效的练,钳工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基本技能掌握和巩固的前提下,再集中安排3―4周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强化训练,以突破技能技巧形成的“平台期”,促进实习水平“质的飞跃”,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获得较好的成绩。

三、难点上――要循序渐进、善于总结

锉配是钳工训练中最大的难点,它较客观地反映了操作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测量技能的熟练程度,并有利于提高操作者分析、判断、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1.要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

锉配是一项综合性的操作技能,涉及到工艺、数学、金属材料、公差与配合、制图等多门学科知识,且要应用划线、钻孔、锯削、锉削等多种基本操作技能。学习上不能急于求成,只能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锉配到复杂锉配,从初级精度要求到中级精度要求,一步一步做下去。积极引导,使学生感到锉配不是单纯的一个工件,而是由许多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知识组合的,可以从一个课题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好单项操作技能,通过综合应用在锉配的练习中,从而了解和掌握锉配加工工艺特点和锉配方法,逐步积累经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学生每做一个课件,不能只求快,而应先求好,在好的基础上再提高速度。

2.要精益求精,不要粗制滥造

每做一个类型的锉配,都有其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要求,要有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去做好,不畏难,不怕难,但不能只满足于达到锉配类型的外形要求,而应尽心尽力地努力达到规定的锉配要求。

3.善于总结,不要苛求完美

每做一个锉配课件,都有可能出现失误的地方,这并不要紧,关键是要从失误中找出原因,吸取教训,既要精益求精,又不必苛求完美无缺。综合兼顾,适可而止,也是学习锉配中应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上内容是对锉配课题的改进意见,在实习教学中通过这样的系统介绍后,学生对锉配的技能学习有一定的提高。

四、能力提高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28-0076-02

磨课,也就是进行课例打磨,一般情况下指教师结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以笔者所在的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钳工实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车间实训效果也不同,学生在临近毕业时的实操能力参差不齐。要想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课程进行精雕细琢,其最佳途径就是进行必要的磨课。

一、钳工实训课磨课的模式

中职钳工实训课的磨课模式一般采取教学诊断改进式和行动导向式两种。从科研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诊断改进式磨课,可以通过质性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行动导向式磨课,可以帮助磨课对象设计更为科学的课程项目,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采取以上两种模式可以帮助参与磨课的教师得到总结性结论,同时有助于专业教师获得实证性研究方法的积累。

二、钳工实训课磨课的程序

钳工实训课一般采取“备课析课―一次执教―观课议课―二次执教―反复修改―形成磨课教案”的程序。钳工实训课的备课很重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领悟力发展情况需要现场观察才能得出准确判断,其实备课就是备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析课要有专业理论课教师的参与,重点是聚焦课的质性评价与课程项目的规划。观课议课,最好邀请校外专家观摩,甚至还可以邀请企业授师参与听课,以帮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次执教以后,主要以实训教师自主评课为主,寻找其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最终形成磨课教案,再在学校实训组中进行教学检验。

三、提高钳工实训课有效性的磨课策略

(一)磨课要有针对性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决定了任务目标的不同。所以,磨课时要注重看磨课对象是否设定了分层目标。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镶配及装配等工艺流程,要确立多层次分级目标,学生由低级向高级目标发展。所以,磨课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做到“心中有数”,进而确立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二)磨课要有对比性

集体磨课实施阶段通常采取“一课多磨”的方式,即对某位教师多轮次地说课、听课和评课,这样做容易走向程式化。为此,磨课时要进行v向与横向的对比。纵向是与磨课对象过去课堂效果的比较,横向则是同行间的课堂效果对比,后者要求在同期内对多位教师进行磨课,增强对比性。

(三)磨课要有研究性

磨课的目的本身在于研究如何把课上得更好,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利用磨课手段以提高实训课的有效性。研究的过程是基于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但是,不一定每次改进措施都能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提高磨课的效果,可以借助于模拟仿真技术,将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推演,以寻找出可行的改进方法。

四、磨课对提高钳工实训课教学有效性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目标更加细化

钳工实训的划线是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重中之重,从看图纸到锯料,再到划线,学生一旦划错,就会影响实训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通过磨课,充分研究每个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设立目标达成预案;要防止一次课的课堂教学目标过大,将目标细化,以便科学地推进教学进程。

(二)提高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

钳工实训除了机械装配科目,其余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站立时间长了就会懈怠,继而难以完成课程任务。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磨课的形式,吸收众家之长,实现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有教师通过磨课,尝试采取小组竞赛教学法,从小组共同制订竞赛方案与质量标准到结果评定,都是由学生主导,学生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倍增。后来,不同教学内容的课程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教学,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师有的放矢指导学生

钳工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全面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上。钳工实训课的磨课,实际上就是教学经验的推广。教师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科学安排课时计划。如锉削工艺教学,学生需要用多大的力度、挫削平面的完整度等,具体情况只有学生自己清楚,教师只能在学生的作品中发现问题。但若等有了问题再修正,就会出现大量作品报废的情况,这样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某次磨课时,有教师提出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要求急躁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零公差的锉削方法,性情平稳有耐性的学生,则采取正公差的锉削方法,防止锉削过程中公差过大。后来大家都尝试此方法,效果显著。

(四)学生有效完成课堂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