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6 23:4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购物方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伴随而来的是主流消费方式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而大学生作为消费者中的一个重要代表性群体,研究其购物方式及消费观念对于研究和引导当代年轻群体的正确消费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大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获取有效的分析结果。最后结合相关研究资料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针对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的建议与结论。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念;互联网;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消费较有代表性的群体,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消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购与实地消费的优缺点,找到两者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推测两种消费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城市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策。
一、实体店购物与网络购物的对比
实体店购物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较高,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体验,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在实体店购物交易更安全,实体店资质审核严格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相对于网购,实体店购物交易可以面对面进行,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调换比较容易,消费者维权方便。然而实体店的商品种类较网店少,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不同的店铺做商品比较,而且交易方式较复杂,交易花费时间较长。网络购物中商品种类丰富,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搜索功能完善,可快速查找商品,节省时间,交易方式简单,交费无需等待,因为没有店铺房租等费用,商品价格相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但网络购物售后保障可能会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部分店铺退换商品较困难,容易发生纠纷。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研究两种购物方式的选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群体: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赤峰学院周边商家以及步行街周边商户和赤峰学院的网络用户群体。首先,对于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该调查分别抽样了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原因在于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店消费的重要群体,且每个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消费方式有着不同理解,分年级调查可使结论更全面准确;其次,赤峰学院学生多来自外地,购物场所集中在较为熟悉的学校周围和繁华的步行街地段,调查较为便捷;最后,大学生多用网络交流,利用学校交流群组发起讨论可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反馈结果可参考性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体店走访调查及网上话题讨论三种方式。问卷主要围绕购物方式、款式、购物时间、季度网购消费金额等方面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结果分析(见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数额也不同,大一学生的消费额明显较其他年级学生高。同时随着消费额度增加,网购消费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反映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明显比大四学生网购花费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越来越高,而实体店经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销售创新,相较于网购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其弊端更加明显。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方式的好感度与学生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关联,年级越低,对于网购的好感度越高,而对实体店购物的好感度明显较低。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年龄偏低,更容易接收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消费购物上也比较理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问题,消费方式及消费形式更加理性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购买商品的种类上,男女生网购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手机)、文化办公用品(如图书),而女生更倾向于化妆品、配饰等商品。在服装鞋帽上的花费,男女生都较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的夏冬两季消费额比春秋两季高。通过对实体店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夏冬两季由于气温原因,服装类及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加。其中冬季网购消费额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冬季衣物较贵,网上便宜且款式新颖,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双11”,由于时间恰好在冬季转冷时期,且优惠较多,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这从侧面说明了网购消费方式的流行,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化妆品类也是现在网购商品的主流,韩流的兴起让国外化妆品进入中国视野。对于追求时尚的大学生而言,国外化妆品格外受欢迎,但实体店往往局限性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商品,导致更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化妆品。通过实体店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问题,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不选择实体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款式问题,质量是较少被考虑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到大一学生,价格问题一直是学生购物考虑的重点,但是款式逐渐取代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购物标准,这也是网购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实体店消费似乎有被网络消费取代的趋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旧有许多人喜欢在实体店消费,对网购中可能有的隐患存在顾虑,同时实体店购物具有网络购物不具备的优点。
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本文总结了大学生消费方式主要存在五个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有盲目消费甚至过度消费的习惯,消费观念也存在偏差。大学生往往容易被商品表象迷惑而忽略品质问题,在网络购物过程中常造成消费的浪费。当大学生对网购商品不满意时,往往因为怕退货麻烦而选择丢弃商品。除此之外,大多数的大学生无法通过有力的手段去保障个人的合法权益,经常出现当利益受到侵害时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申诉,甚至不想申诉的状况。第二,部分学生对购物有错误认识。部分学生购物时只考虑商品因素,忽略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当网购数额超过承受范围之后,部分学生会向父母要钱,这无疑给家庭带来更大负担,然而很多学生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从未反思过自己的行为。第三,过度追捧网购,忽略实体店消费的优势。虽然随着经济的增长网购和实体店消费额度都有增加,但网购增加更明显。对于年轻的大学生来说,网购更方便,选择更多,当然风险也更大。随着网购的流行,很多人忽略了实体店消费的优势,对于部分商品来说,实体店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要求。实体店消费省去物流时间,能够保证品质,比网购更合适,而且在实体店购物,大学生更容易做出理性的选择。第四,,缺乏绿色消费意识。大学生普遍的消费意识认为绿色的生活方式会给生活带来太多的不便,在消费方式上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消费感受,忽略了绿色生活方式对环境发展及城市发展的重要性,这间接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第五,普遍不具备理财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多数学生认为理财离自已的生活很远,当前正处于消费期,没必要进行理财,这也是导致学生非理性消费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部分学生尝试理财,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盲目进行理财甚至选择投资式理财手段,这无疑是不明智的。
(二)解决方案高校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从生活方式、消费方式、道德层面,充分调动高校各部门,结合家庭、社会及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正确消费观的教育。结合以上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以及原因分析,本文给出以下解决方案。1.将绿色生活方式植入大学生的消费理念中。绿色的生活方式范围广泛,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可利用自身的宣传优势,让学生对绿色生活方式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在日常消费过程中,从自身做起,坚持绿色购物。2.普及必要的理财知识。学校可以邀请专业教师讲授理财常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并鼓励大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面对复杂的外在环境,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巧,可以培养自身理性消费的观念。3.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新一代的大学生,家长的普遍教育理念是再苦不能苦孩子。基于这种想法,一般家庭会在物质上极大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养成了过度消费、不计后果或是预估不到过度消费后果的习惯。因此,要改变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现状,家庭教育必不可少,且尤为重要。4.从思想上改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很有必要,但高校在课程设置时很少有专门的消费观教育课程。学校可以通过讲座、研讨甚至是通识课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消费观建立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总之,在互联网时代,因多种消费方式的冲击,大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很难保持理性消费。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正确的教育引导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本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聚餐消费;调查;实证分析
聚餐,例如家庭聚餐、公司聚餐、生日聚餐等等,作为中国人联络感情的交流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学校园里,聚餐也越来越受欢迎,聚餐消费成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聚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聚餐价值观,聚餐心理观和聚餐消费观。通过大学生聚餐消费的分析,帮助学校制定适合的消费教育策略,有效地指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一、对大学生聚餐消费的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针对德州学院在校大学生,从聚餐消费金额、消费方式、聚餐理由等多个方面设计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为了能保证调查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此次调查采用两种调查方法相结合来保证调查结果的质量,调查方法有:随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有效率为95%。
调查程序:一是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二是发放调查问卷,随机抽取德州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在校本科生男、女各150人左右为调查单位;三是根据回收的合格问卷进行分析总结。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聚餐现状
(1)聚餐在大学生中基本普及,只是频率有差异。聚餐次数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被调查的285名在校大学生中有283名同学有聚餐经历,占99.30% 。其中一年聚餐6次以下及6-15次的同学分别占36.84%和42.11% ,由此可见大学生聚餐在大学里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聚餐频率存在差异而已。
(2)大学生聚餐消费金额大,人员多,以A-A制为主,结果如表2所示。
大学生聚餐中6人以上(含6人)每次平均消费金额多数在350-400元和400-550元的范围内,共占81.05%。并且大学生能接受的消费金额所能完成的A-A制聚餐也集中落在此区间内,共占84.21%。他们的聚餐一般是在中、小型饭店、火锅城、烧烤店等地点,A-A制付费从而降低了人均消费额度。
(3)大学生聚餐理由多样化。调查如表3所示。
因朋友、同学过生日聚餐的占88.07%,同学拿奖学金的占49.82%,室友谈恋爱的占35.44%,朋友聊天占58.60%,其他9.47%。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聚餐理由可以很多,并且大学生聚餐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成为一种流行,一种时尚。
(4)在聚餐过程中,酒水在聚餐中受到欢迎,劝酒情况普遍存在。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中,聚餐喝酒的占84.00%,认为酒水是必不可少的占80.67%,劝酒率达到了95.33%。女生中,聚餐喝酒的占42.25%,认为酒水是必不可少的占14.63%,劝酒率为34.62%。通过比较可以得出男生聚餐中酒水受到热烈欢迎,女生与男生相比较低,但比例也较高,劝酒情况普遍存在。
2、影响大学生聚餐频率的因素
(1)支付能力。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为家长给的生活费,从而我们把生活费作为大学生的支付能力标准,分析其对聚餐的影响与联系。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聚餐的程度受支付能力影响,与生活费用基本成正比例,这也是最基本的限制因素。
(2)性别。调查大学生聚餐与性别的关系时,我们从有聚餐经历的283名同学中得出男女同学参加聚餐的比例相似。而调查大学生聚餐频率与性别的关系时,结果显示男生聚餐频率是女生的2倍还多。在随机采访的同学中也显示男生聚餐的频率远超过女生,这也可能与性格有关,多数男生比较豪放,多数女生比较斯文,很多一部分聚餐是男女都有,男女朋友聚餐还是居多的,但酒水方面还是男生居多一点。因此我们应该倡导合理适当饮酒和劝酒。
3、大学生对于聚餐的态度
大学生对当前的聚餐拥有基本满意的态度,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大学生聚餐交往的对象形形,提高了自身交往面,并获得了各种帮助和感情交流,但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交友圈的复杂化,难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使得大学生聚餐交往过程中呈现欢喜型和忧愁型并存的特点。在随机采访的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反映到与聚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例如:饭桌上的饭菜安全问题,饭菜质量是否有保障;喝酒量的问题,饮酒过量问题;聚餐后返回路上的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三、对策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学校角度和政府角度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聚餐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大学生自身层面
大学生要量入而出,根据自身的生活状况量入而出,不要攀比。聚餐的时候,饮酒要适量,谨防饮酒过度,劝酒适当。在大学生活中纯洁的交往是首要的,交往是为了密切感情,增进友谊,而聚餐作为一个大学生的新的交往方式,应借此机会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意识,而不是娱乐消遣浪费,适当的聚餐是必要的,频繁的请客吃饭不宜提倡。
2、学校层面
学校要为同学多活动,创造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聚餐消费,并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开展教育指导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合理设计晚归时间,加强检查力度,确保因晚间聚餐同学的安全。
3、政府层面
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校周围饭店的检查力度,监督其饭菜的安全性,价格的合理性,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聚餐环境。加强对学校周围的治安力度,确保良好的社会秩序。
总之,从大学生聚餐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当今大学生的聚餐消费观还不成熟,需要学校等各方面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进行有效地引导,制定适合的消费教育策略,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聚餐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 袁婷婷.从“聚餐热”看当代大学生交际交往新特点.群文天地,2011(7)232.
[2] 戚海峰.中国人消费行为中的面子问题探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120-125.
[3] 李秀玲.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 新西部(下半月),2009(07)171-172.
[4] 李珊,李晓蕙.社交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探究. 商场现代化,2009(3)194.
[5] 李南群.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问题和对策[J]. 新西部(理论版),2011(10)132-133.
【作者简介】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对策和建议
[作者简介]牟艳娟,桂林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副教授,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7―0175―03
大学生的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消费现状,树立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念。促使学校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以便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我们选取了广西部分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10份,有效率为82.00%,总计男生266人,女生144人。调查时间为2007年10月。
2.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的家庭基本状况、生活消费状况、消费行为以及对消费的态度等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状况,以便为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
二、研究内容
1.调查样本的家庭背景资料。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农村大学生占53.40%。因此,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引起了我们极大的重视。在“你的家庭经济状况”的选项中,贫困大学生所占比例达到32.60%,而家庭优越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仅有4.50%。但是,在相应的“您认为您上学的开支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的选项中,60.50%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是家庭的一大开销,属于“高消费”,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不会对家庭造成任何的经济压力。由此说明,大学生的经济活动、消费行为对家庭以及社会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生活消费行为调查。在本次调查的大学生消费项目中,排名前几位的分别是伙食费、通讯费、学习费用、娱乐消费以及日用品消费。在伙食费方面:19.80%的同学伙食消费每月在200元以下;58.50%的同学在200~500元之间;16.30%的同学在500~800元之间;5.40%的同学在800元以上。而且绝大多数的同学使用饭卡消费。在通讯费用方面:51.20%的同学每月的通讯费用在50元以下;32.4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11.50%的同学在100~200元之间;也有4.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通讯方面的费用超过了200元。在学习方面:58.30%的同学每月花费为20元以下;30.5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7.30%的同学在50~80元之间;3.90%的同学在80元以上。在娱乐消费方面(包括看电影、唱KTV等):有52.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27.60%的同学在20~50元之间;11.70%的同学在50~100元之间;7.8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在日用品方面:有45.90%的同学每月花费在20元以下;35.40%的同学在20~60元之间;12.70%的同学在60~100元之间;7.00%的同学在100元以上。
3.关于消费心理及消费态度的调查。在“您心中合理的消费状况?”的选项中,30.20%的同学选择“超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50.2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有剩余,可供支配”;19.60%的同学选择“每个月刚刚够用”。在“购买东西时,您首先考虑的是什么?”的选择中,有18.00%的同学选择了“名牌,不考虑价格”;45.40%的同学选择了“非名牌,价格中等”;21.50%的同学选择了“价格便宜”;15.1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在“你的金钱观”的选项中,有12.40%的同学选择“金钱至上”;41.00%的同学选择“够用就行”;6.80%的同学选择“视金钱如粪土”;39.80%的同学选择“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选择“花钱时,你首先想到的是”的调查选项中,45.10%的同学选择了“钱来之不易,能省则省”;28.30%的同学选择了“人是最重要的,钱该花就花”;6.10%的同学选择了“钱是身外之物,不花白不花”;20.50%的同学在花钱之前没有任何的考虑。在“大学生对自己现在的消费状况是否满意”的选项中,15.60%的同学选择了“很满意”;19.30%的同学选择“没考虑过,无所谓”;45.10%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过得去”;20.00%的同学觉得“不满意,花钱没计划”。
三、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通过调查,我们获得了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基本资料,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分析和讨论,我们总结了大学生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1.理性消费占主导。调查表明:讲究实用和理性消费仍是被调查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质量好,价格合理,性价比高”是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而且多数的大学生月消费都控制在300~700元之间,每个月的消费数额比较稳定。在问及“生活费来源”时,75.90%的同学选择“来自父母”。13.90%的同学选择“勤工俭学”,5.80%的同学选择“贷款”,4.40%的同学选择“奖学金和助学金”。为了实现消费的“最大价值化”,他们往往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尝试或者选择在校内校外兼职打小零工,来满足大学的生活消费,这部分同学达到了13.90%。而且政府开设的“贷款绿色通道”以及“奖学金助学金”也给10.20%的贫困生解决了上大学的困难。当调查“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时?”,有83.90%的同学愿意或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赚钱从而减轻家庭的负担,在这部分同学中已经有近两成的同学实现了“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目标。
2.消费的不平衡性。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生活水平的不相同,都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的不平衡,而且在大学四年的不同阶段,大学生心理以及行为的发展所呈现出的特点,最终表现出大学生消费行为习惯和消费心理的极大差异性。如在对“如果有机会,您是否愿意通过勤工
助学、打工挣点钱养活自己?”这一选项中,选择“不愿意”的有67.00%为“大一”的学生。
3.消费观念的多样化。一是消费项目多样化。总体来说,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支出”占据每月消费的大部分,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项目(娱乐消费、交际消费、情感消费、旅游消费)占据每月消费的比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项目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如在“您个人拥有的物品(多选项)”一栏中,24.30%的同学拥有电脑,14.90%的同学拥有数码照相机,拥有手机、MP3的同学分别达到53.70%和34.10%,还有23.70%的同学选择了“其他”,而且这些数据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二是消费方式多样化。全球经济市场化和日益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消费方式。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持卡消费、分期消费、网络电子消费。这些消费方式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便捷,同时也节约了消费成本。
四、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仅仅与大学生群体自身有关,而且与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大众媒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否充分发挥这些方面的作用,对于处理和解决大学生在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上出现的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和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特提出以下一些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自身应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
(1)消费适度。大学生作为一个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应该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应根据生活、学习和文化娱乐的实际情况明确消费标准,关键要把握一个“度”,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脱离家庭收入状况和父母的经济承受力。
(2)消费有计划。大学生应当制定一个近期、中期、长期的消费计划,这些计划都必须符合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要细化消费的项目,做到“消费有数,消费有目”。与此同时,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避免出现奢华消费和过度消费。
(3)消费健康积极。大学生消费应该倡导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以及健康消费。应以智力投资和学习消费为主导,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以及其他的消费作为生活的一种补充,不应该本末倒置。生活消费过大会形成奢侈消费,文化娱乐消费过大会形成丧志。大学生应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价值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家长应教育和引导子女合理、节约型消费。家长应该培养子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子女知道金钱是父母辛勤劳动的报酬,来之不易,子女的不良消费就是对父母劳动的不尊重,进而对父母的不尊重,从而培养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正确对待子女的物质索求,不能千依百顺,家长不应用“金钱奖励法”作为对子女教育的手段,这种做法容易使大学生养成每做一件事就讲条件要报酬的不良习惯,更严重的是淡化了子女的责任感。适当合理的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更能对子女起到触动作用。父母应该作好模范带头的作用,从自身做起,做到健康节约消费,引导子女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不要向他们灌输“金钱论”和“权利论”,从而误导子女。
3.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落实到工作中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因而培养大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生活方式,对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向导作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根据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做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引导工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和价值观,从思想意识上提高科学的消费意识和观念。
[关键词]消费行为;恋爱不同阶段;变化;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3-0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水平日趋多样化。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此外,因其处在特殊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恋爱花费上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对于诸多商家而言,大学生情侣已成为极具价值的目标市场。所以,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2文献综述
通过分析大量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论述,现将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文献分为以下三类,即消费道德、价值观和影响因子,并总结文献的优势和局限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文的论述。
(1)消费道德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有的消费理念。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激增至2000多万,消费量庞大,而恋爱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固定性消费,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武汉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旨在客观反映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观,更期待大学生能建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念。
(2)消费观的形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中恋爱的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可浪漫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来维持,在攀比之中,“恋爱消费”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已经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观点和消费心态。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影响因子。在大学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婚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恋爱消费观折射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恋爱消费观影响以后个人的消费价值观和社会消费趋势。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消费,探究影响因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极其重大。
3主体
3.1理论框架
3.1.1对恋爱阶段的分析
参考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多数心理专家对于恋爱的理解看法,并结合恋爱所固有的特性,现将恋爱分为以下4个阶段,并进行简略分析。
(1)恋爱懵懂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比较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会在服饰打扮等方面比较注重,因而比较倾向于购买一些品牌服饰,以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2)恋爱成长期。进入恋爱阶段后,生活中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吃饭、学习、上课等一些日常活动都有人陪同,心理上多了一丝安全感,因此,这一阶段,人们普遍会更加依赖对方,希望时时刻刻两人都能够在一起。
(3)恋爱成熟期。过了热恋期,感情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双方不会如恋爱成长期那样的冲动,遇事会比较冷静下来思考,彼此间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不过双方会尝试着努力解决,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期间,双方会希望能够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
(4)恋爱稳定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两个人彼此已经成为对方最亲的人,会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两个人自己的人生。此时,双方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促进成长。由于两个人的感情已经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礼,加之前一阶段奠定的良好基础,因此,双方会更加努力为两人的未来幸福而奋斗。
3.1.2假设构想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提出以下思想假设:
(1)假设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会减少。
(2)假设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会更加务实。
(3)假设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程度越稳定的情侣约会时间越多,因而其恋爱消费会增加。
3.2分析方法
3.2.1问卷调查法
线下调查主要仅针对本校学生,随机从大一至大四这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回收。线上调查主要针对除去本校的其他高校的学生,通过QQ、人人、微信等一些社交程序,邀请大一至大四的同学进行电子版问卷的填写,并回收。最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便于更好分析。
3.2.2深度访谈法
考虑到问卷调查法存在的一些误差,例如:有些同学的不认真填写或是对问题理解的错误等,同时,通过调查分析所得结果极有可能与原始的假设有偏差,因此在问卷调查法进行之后,再次采用深度访谈法,主要访谈的对象是问卷中填写的数据与原始假设相悖的被试对象,因此,能更加完善对数据的分析,降低误差。
3.3实证结果
(1)结果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虽然生活必需品消费仍最高,但是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反而增加。
(2)结果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转变,并且随着出席场合的正式及需要,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3)结果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消费总体是趋于增高的,并且恋爱稳定的情侣的消费的确高于恋爱初期的情侣。
3.4实证分析
3.4.1基本情况的简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来自31所高校,实际回收179份,回收率为89.5%,回收的问卷中仅有14%为恋爱懵懂期,说明已经进入恋爱状态的同学有86%,因此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77%,可以预见,大学生恋爱对象的确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
3.4.2对结果1的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对奢侈品消费量与不同恋爱状态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由于0.009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侣消费仍是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随着恋爱状态的稳定,奢侈品的消费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市场,其消费量呈现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日常消费多来自于家庭,父母所给予的生活费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开销不受制约;二是当今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于商品经济中,具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和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三是大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攀比心理,对于所购买的商品有品牌要求,因此不会选择不知名或是过于廉价的产品。
为了探究奢侈品消费量的预估与实际相差较大的原因,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情况,与10名处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进行深度访谈。有8名同学持有以下的观点:一方面,两人关系基本确定,在购买奢侈品时没有顾忌,不用考虑过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思想的成熟,会比较倾向于价格适中的奢侈品。其余2名同学对于奢侈品消费没有什么固定倾向,只是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质量会优于廉价商品。
3.4.3对结果2的分析
根据问卷中恋爱成长期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出其中比较重视的三项后,经过加权的方式得到的比例图,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主要看重的6类就是质量、氛围和格调、价格、品牌、特色和他人的看法及评价,并且,随着恋爱程度的加深,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氛围和格调、质量及品牌。
如表3所示,大学生情侣倾向于在节假日进行消费,且他们的消费数额将随着节日的长短及隆重程度变化,并根据商家所提供的优惠活动而有所增减。
节假日会导致恋爱消费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大学生假期中空闲时间较多,如果假期时间较短,回家又略显仓促;二是商家大多会选择在节假日加大促销力度;三是大学生一般学习生活较为清闲,而又值假期,自然不愿待在学校,从心理层面也有出门娱乐休闲的需要;四是倘若假期时间较长,而此时经济略有盈余,则情侣们比单身人群更倾向于考虑出行。
4结论
根据调查分析及总结,容易看出,大学生处于不同恋爱阶段,其消费的需求和数量也有所不同,恋爱的确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如今在大学生恋爱如此普遍的时候,商家更应该多关注此类消费者,必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1).
[3]陶亚文.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08(17).
[4]位焕弟.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33.
[5]王涛.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剑南文学,2013(1).
[6]程慧.恋爱心理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7]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新时期 大学生 消费
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成为我国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据教育部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普通本专科学校在校人数已超过2231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的变革,给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带来巨大冲击,很多问题也随之而来。
1.当代大学生消费现象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学生共500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485份,通过对调查问卷整理,得出以下数据:
根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内的占20.1%,600到1000元之间的为51.6%,1000到1500元之间的为23%,1500元以上的占5.3%。
从生活费来源来看,85.6%的学生靠父母供给,11%的学生靠家庭和个人共同承担,只有3.4%的学生自己赚取生活费。
从消费结构看,50%的花费在基本食宿上,15%用于社交,10%用于网络与通信,10%用于购买服装,10%用在考证上, 5%用来购买学习资料。
根据以上数据以及现实生活,我们可以总结出大学生消费行为发生的一些的新变化:
1.1生活费普遍增加
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较之一年前普遍增长,一方面是因为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使消费支出增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消费理念发生转变,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生活费迅速增长。
1.2温饱消费为主,消费方式多样化
大学生消费占比重最大的仍然是温饱消费,但这一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社交、网络、个人形象方面的支出增加,消费方式越来越多样化。
1.3电子消费高端化
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大学生也紧跟市场脚步,纷纷购买高配置、高价位的电子产品。
2.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新趋向
2.1标榜个性,超前消费
当今时代是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大学生无疑是标榜个性的“排头兵”。虽然个性化消费满足了大学生的彰显个性的心理需要,但是大学生本身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个供给,导致大学生消费常常超越自身支付能力,形成负债消费。首先,一部分学生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贷款消费,引发了大学生诚信危机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其次,个性化倾向使大学生在消费中表现出非正常的消费激情,不顾自身实际条件,陷入盲目消费的误区。
2.2渴望认同,符号消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得以传播并盛行。“消费主义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进而无形中使现代社会的普通大众被裹挟进去的消费至上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 [1]大学生在消费时,更注重商品所传递的象征意义,商品的符号价值所传递和营造的时尚、新潮更容易得到他们普遍的认同和追捧。符号消费成为大学生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身份认同的主要来源,有意无意地借助商品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品味,从而实现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
2.3理财意识淡薄,消费无规划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投入也不断攀升。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孩子的任务一直就是学知识、长身体。家长普遍认为理财是大人的事情,孩子没必要涉足这种事,所以青少年从小缺乏理财教育。在这种教育观的影响下,当孩子读大学,理财意识自然比较淡薄,不能正确对待金钱、运用金钱。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
3.1营造健康的校园消费环境
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组织环境,生活在里面的教师和学生,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健康的校园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心灵有重要作用。倡导健康向上的消费观念,营造适度、理性的消费氛围,可以使学习、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自觉纠正不良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3.2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建,加强大学生消费教育
首先,家庭消费教育在我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家庭仍然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长在为子女消费提供资金的同时,要注重对其进行正确的消费引导。“家庭和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倾向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的表率以及消费知识技能的培养等,都有益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2]
其次,学校教育应该成为消费教育的主要阵地。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保护消费者准则》中指出:“消费者教育应当在适当情形下成为教育制度基本课程的组成部分,最好成为现有科目的一部分。”学校要把培育大学生健康的消费价值观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大学生理财教育作为一门素质教育课程纳入课堂中去。
最后,就社会而言,应当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消费价值观逐步确立的阶段,他们走向社会的同时却又依赖权威。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大众媒体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传媒具有商业和政府组织双重性能,不仅要推销产品还有责任和义务开展消费教育,传播真正体现道德性和公益性的内容。
项目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0BZZ022)。
参考文献:
[1]杨魁、董雅丽.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解读[J].现代传播,2003,(1)
[2]何小青.消费伦理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21.
摘 要: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大学生的网购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网购较为普遍,虽然金额偏小,但种类繁多、以实用性消费为主,他们在网购时注重网站品牌、卖家信誉、商品质量、信息安全等,具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根据大学生网购的这些特点展开相应的行动,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其合理消费。
关键词:网络购物 大学生 电子商务
一、引言
在电商网络消费盛行的时期,作为中国市场消费的年轻力量,大学生的网络消费正急剧飙升,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网络消费大军,研究和分析他们的网络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未来整个社会的网络消费趋势,有助于高校了解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和生活习惯等。为了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熟悉学生的消费结构,最终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同时对大学生正确网购做适当的指导,本文以浙江树人大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展开调查分析。
二、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400份,回收365份,其中有效问卷3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8%。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列表分析,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行为进行如下分析:
1.大学生网购前景看好
数据显示约94%的人采用过网络购物实现消费需求,人数远远高于没有网购经历的人,其中经常进行网购的占比达到1/3强,这足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都接受了网购,网购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另据调查显示57%的大学生对网购的态度是支持的,39%的人对于网购持无所谓的态度,只有4%的人持反对态度。因此,大学生网络购物的发展前景良好。
2.大学生网购的最主要原因是商品种类和价格
在网购的原因中,选择商品种类繁多齐全的有31%,选择价格便宜的占29%。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消费方式还是网络购物,商品品种和价格始终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因素。网上商店比传统商店的价格更为低廉,而且商品种类繁多,可选择性大,大大满足了大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心理。
此外,选择付款方便的占20%,选择送货上门的占14%。主要是因为网购可以网上付款和送货上门,节省了不少时间,而大学生的学习、社团或社会活动需占用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不可能在购物上花费太多的精力。
3.大学生网购消费金额较小
大学生虽然喜欢在网上购物,但是每月的网购花费基本在200元以下。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每月网购花费在20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只有少数被调查者每月网购花费在500元以上甚至突破1000元。这主要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在800-1500元之间,过大的网购花费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导致网购消费金额较小的另一方面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用来源。据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生活费用全部来源于父母,29%的人部分来源于父母,完全由自己赚取的只占3%。这说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大部分主要来源于父母,但也有小部分大学生靠自己赚取部分或全部生活费用。因此,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时会综合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只将每月生活费的少部分用于网络购物。
4.实用型消费占主导
数据显示,81%的大学生网购用于与生活、学习有关的实用型消费,其中完全用于生活支出的占71%,用于考证之类的费用占比5%,用于交通的费用占比4%,还有1%的学生具有投资意识。这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买自己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缴纳考证费、交通费等已成为新的时尚。还有约19%的数据说明娱乐型消费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另一网络消费类型,他们通过从网上下载音乐、视频、游戏、资讯等丰富业余生活。
5.购买的商品种类多样,主要为服装
调查结果显示,38%的被调查大学男生网购主要为了购买服装,13%选择了虚拟物品;同时数据显示40%的被调查大学女生倾向于购买服装服饰,而25%则选择了购买日化用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服装是男女生在网购时共同关注的物品。因为大学生作为青春焕发的人群,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每天的服装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网上的服装除去了店铺费、人工费等,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很多,而且款式比较新颖,选择余地很大,部分知名品牌还有网络旗舰店向网民直销自己的产品,这更加方便了大学生的购买;而实体店的价格较贵,往往超出大学生的预算。
6.谨慎选择卖家
当大学生消费者明确自己的需求后,他们会谨慎选择卖家。由于网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风险,消费者会通过各个渠道对商家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据统计显示约38%的大学生通过阅读商品描述、33%的大学生通过查看评价、17%通过亲自询问卖家、12%通过他人推荐等来了解产品,最后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进行购买,以降低风险、保证安全。为使网购而来的商品与实际需求能尽量减小偏差、降低风险,大学生网购特别在意商家之前的一些销售信息,如已有客户对卖方商品的评价,卖方商品在一定时间内的销售量等,跟随效应明显;同时很多首次网购者也会选择朋友介绍的网店。
7.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从小就树立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对网购的安全性也非常重视。网购安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为产品的质量安全,一为网络安全。
据统计,大学生对网购的顾虑中占前三位的分别是:害怕实际货物与描述有差别(占33%),害怕商品有质量问题(占28%),害怕商品真假难辨(占1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位列前三的都与商品品质有关,占80%左右,因此如实描述及提高网购商品的质量是卖家及购物网站要特别重视的地方。
另外58%的大学生对网购安全有所顾虑,因现在网购绝大多数采用网上银行支付方式进行货款支付,其支付安全和对个人信息的保密程度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网购行为。
8.维权意识较高
根据统计显示,66%的大学生在遇到网购物品不合心意或有质量问题时选择向商家要求退货,这部分学生利用网购媒介,尤其是支付宝制度来保护自己,这是他们维权意识高的良好表现。然而也有27%的人则认为吃点亏就算了,这样的心理不但使自己蒙受了损失,而且也会助长假冒伪劣商家的行为;当然也有7%的大学生在遇到网购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处理,说明这些大学生对相关的法律制度不了解,所以后两类大学生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
三、对大学生消费的引导与合理化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生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合理的引导大学生的消费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已成为高校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学校方面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由于学校在社会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性质,决定了以学校为载体的教育具有极强的“可控性”,在整个德育中扮演主导性的地位。作为高校应充分发挥其思想教育的导向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消费价值理念。首先,高校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积极倡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过度消费,并通过多种宣传方式进行宣传,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形成理性的行为方式。其次,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让他们学会消费,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日常的收支,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2.家庭和个人方面
家庭作为大学生消费性支出的主要承担者,作为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应该对孩子的消费进行适当的控制,不能要多少给多少,不然会助长学生消费的盲目,要重点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从而遏制其乱消费。总之,在大学生消费教育方面,家庭教育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大学生本人,对于经济来源基本靠父母的,购买必需品才是消费真正的出发点,而不是在网上购买多余的非必需品;对于完全或部分靠自己赚取生活费的,则应合理安排收支,而非胡乱消费。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开设的网络消费心理学、投资学等课程,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掌握理财方法。同时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消费知识讲座、理财讲座、省钱比赛等活动,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在消费行为上做到理性消费。
3.社会方面
社会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和新闻媒介等宣传手段,以正确、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年大学生。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价值理念,建立一个良好的法治和诚信体系,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维权意识,使得网络购物秩序井然、有法可依。
四、总结
经过对树人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并经过数据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消费形式,在网上消费与传统消费并存的今天,大多数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是方便、快捷、价格便宜及商品齐全、种类繁多,因此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巨大,网络购物的发展前景看好。他们的网购金额虽然小,但频率高,消费整体上呈稳健状态;在选择网络购物时比较注重网站的知名度、信誉和产品质量;在网购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2.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购物特点,纷纷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课程的设置、理性的指导、法治的完善,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理财习惯和价值观,正确引导其合理的消费观。
参考文献:
[1]郑桂玲,陈佳丽.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648(05)
[2]左芬.大学生网络与传统购物消费时的心理对比与行为分析[J].企业导报,2011(7)
[3]张玉荣.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集体经济,2009,7
[4]周颜玲,娄进举,东方.大学生网络消费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6)
[5]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6)
[6]杜林芝,邱淑英.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消费观的引导[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
一、主题
关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调查及分析
二、调查范围
以湖南大学为中心,涉及师大、中南等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
三、参与人员及分工
组长:李娟
采访:蒋继旭杨谦寅
问卷设计及分析:李娟马发义
背景资
料收集:罗佳高盼
执笔人:杨谦寅
四、活动进程及安排
1、准备阶段:确立活动主题,进行成员分工,初步确定采访范围,对选题进行大致了解,预计用时一周。
2、设计并发放问卷,对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尽可能广地接触采访对象,深入开展调查活动,全面掌握已有背景资料,预计用时两周。
3、分析阶段: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采访结果进行归纳总结。根据所得数据,形成一点的理论,各成员对本次活动形成系统的结论,此阶段预计用时一周。
4、成文阶段:各成员交流活动心得,依据前三阶段的成果确立报告内容及行文方式,预计用时一周。
五、资料获得方式
主要以问卷调查及当面访谈为主,背景资料由网络及书刊杂志获得。
六、组织方式
组长负责联络成员及进行分工,定时召开会议,组员民主进行讨论,分工合作,主要通过会议进行沟通。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状况 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大学生群体消费特征
大学生是一个处于集体生活和信息爆炸时代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消费心理自然不同于其他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同时具有青春激情和文化理性两种特性,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他们追求和接受浪漫、新奇变化和挑战,他们是自信独立却又重视评价、跟随时尚却又独特保守、富有理智却又冲动行事、不乏功利却又愿意付出、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的一个群体。就传播途径看来,21世纪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资讯异常丰富的时代,多元化的媒体渠道、信息爆炸的特征是21世纪大学生信息世界的典型特色。众多的信息渠道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消费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即一个新事物、新品牌在大学生市场的渗透会在某一个节点呈现出突然的高峰。原因可以从多种角度解释,但根源在于大学生高度一致的群体认同感,也就是我们说的从众心理。
另外,刚刚从寒窗苦读中解脱出来后,很多大学生尚未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得想要的东西,也就对赚钱的辛苦与不易产生了不屑,加上一定的攀比心理,造成了大学生消费的另一个特点:盲目性。有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大大超出计划范围,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虽然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父母,任然可以看成是一个无固定收入的群体,所以在选择商品时还是以经济实用为主。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而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
3大学生的消费心态
当代大学生追求自我个性的独立与自我表现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对事物的感情化与对主观化也进一步加深。在时尚心理与行为方面,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出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并能体现出自我的特点,这样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
大学生群体同时具有青春激情和文化理性两种特性,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关注,尊重社会美德和公益,他们追求和接受浪漫、新奇变化和挑战,他们是自信独立却又重视评价、跟随时尚却又独特保守、富有理智却又冲动行事、不乏功利却又愿意付出、崇尚科技却又心怀忧虑的一个群体,他们在情爱方面观念开放,在成功方面否定金钱的最高标准。
超前消费的意识崛起。“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句话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信用消费也不再是陌生名词。21 世纪的大学生对祖国的未来、对自己的未来普遍抱有积极乐观的预期,他们敢于借贷消费。
4大学生的消费能力
21 世纪新生代的大学生每学期的人均平均消费收支接近5000 元,而同期中国平均每人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9000 元之间。除了逐年上涨的学费因素之外,大学生的消费视野日益广阔。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代大学生的支出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非正规学历考试培训、旅游等诸多方面,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与时代特征的是各类考试培训、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等。
5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消费观
5.1消费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清晰的认识到,在消费内容上,男生和女生是有差别的。比如常见的护肤类产品,女生在这一块的消费比例远远超过男生,因为女生更注意保养自己的皮肤。而调查得知还有很大一部分男生是不使用或极少使用护肤产品的。而在服装上,女生天逛街,逛的时间长,买的衣服就多。而男生虽然买的衣服少,但是男生之间普遍存在攀比现象,所以他们买的衣服大多都比较贵。这样算下来男生和女生在这一块的消费大致持平。
5.2消费目的
来自城镇和来自农村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差异非常明显,农村大学生容易发生理性消费行为和务实性消费行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水平有限,以前的消费环境是他们在消费时会认真思考购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城镇大学生容易发生享乐型消费行为,超前性消费行为和情感性消费行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时尚感更强,熟悉潮流,懂得享受,容易发生奢侈现象。城镇子女大多为独生子女,农村子女大多为非独生的。这也是导致城乡大学生消费目的差异化的原因。
6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
城乡――农村学生节约型消费态度和保守型消费态度上的水平均高于城镇学生;而城镇学生的随意性消费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农村学生。我们认为,来自农村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消费时主要持节约型和保守型的消费态度,他们更加节约、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而城镇的大学生消费是更加随意,没有持久的态度。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特点 品牌 质量 市场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通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市场的迅速增长,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销售量迅速增多,手机市场在短时间内成为了一个充满商机的市场,如何在短的时间内抢占国内市场,提高手机销售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和销售商急需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程度的逐步提升,国外手机厂商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发,国内手机品牌和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手机产业领域也逐渐成为竞争最为残酷的领域之一。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机的功能越来越齐全,技术创新空间相对减小,要在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不断地细分市场,了解细分市场的消费者有关手机的消费行为,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策略,以加大对市场的开拓。
众多的手机消费群体中,其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就是大学生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群体作为手机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由于追求新颖,消费观念超前,是手机市场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手机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每个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机,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出现每个学生有多部手机的情况。手机消费的低龄化趋势使得研究青年消费群的手机消费行为变得刻不容缓。而大学生作为这一消费群的代表,研究其手机消费行为,为在这一细分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经营策略提供依据,使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确立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二、大学生消费特点及手机购买的因素分析
(一)手机性能及稳定性质量
一个手机产品的销售是否能够成功,产品质量是决定其销售的一个重要因素,手机相关功能是否完善,手机运行是否流畅和稳定,维修和售后服务是否完善都会营销手机的销售。大学生对于手机的性能和稳定性的追求更是所有消费群体中比较高的,所以,手机性能的稳定性应该得到手机生产商充分的重视。性能稳定如信号灵敏等是手机的基本质量内涵,这是大学生最关心的最基本的质量,这给企业带来的启示是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新产品开发,要把保证手机的一些基本质量放在第一位,耐用也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的一个表现。对大学生而言,受经济的限制,频繁的手机更换不现实。因此手机的耐用性显得重要。
(二)不同手机品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
除了手机性能和手机质量对手机销售的影响,手机品牌也是大学生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来讲,大品牌厂商生产的手机统筹质量都是不错的。通过近些年的发展,苹果手机在校园比例中占有率持续提升,这与苹果手机在中国总体的手机市场份额答题相同,由于其出色的手机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在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够打破了诺基亚的垄断局面。其次是三星、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这些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联想、海尔等。这些结果表明,品牌深刻影响到大学生消费行为,应该合理根据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进行手机营销的推广。
(三)手机设计因素
大学生标新立异,不同手机设计的因素,也会对大学生购买行为带来影响。从手机颜色方面来看,市场内流通手机颜色主要以黑色和白色为主,由于男生和女生有着不同的消费特点,所以在选择手机颜色时,也会发生不同的购买取向。男生更追求稳重和硬朗的风格,黑色可能会更受欢迎;在女大学生中,高贵典雅型和小巧玲珑型的手机更受追捧。
(四)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
由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收的文化也同以往年代大为不同,所以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体现在手机购买中,不同的大学生追求不同的手机类型。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以往大学生最注重的是手机性能,手机的信号灵敏性和持久耐用性等因素,但是随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手机上网和游戏功能也是决定大学生购买手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群体的手机营销策略
(一)提升手机质量,开展品牌营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群体对于手机质量还是很重视的,因此,手机生产厂商在生产手机时,不能只重视手机的设计元素,同行要提升手机质量,来带动品牌的树立,通过口碑营销进一步扩大市场。同时,对于起步较晚的国内手机生产厂商,更要突破过国产手机质量不好的消费者观念,因此,需要明确产品独特的内涵明确品牌的定位,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选择符合大学生消费特点的促销手段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购买手机之前通常会选择一定的渠道来了解需要购买手机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热衷于上网,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手机情况通常为大学生首选的渠道。因此,原始销售办法通过营业网点或小海报的宣传手段就不能接触到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推广自身的产品,不仅可以节省宣传升本,还可以增加受众人群。因此,厂商和经销商应通过网络技术拓展市场。例如利用网上查询、网上预订、网上促销以及网上服务来扩大销售。开展网络营销,需要在网络人员培训、网页设计、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网上结算等方面下功夫。同时,由于经朋友介绍也是大学生选择商品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企业及产品形象对现有和潜在顾客的影响至关重要,应通过产品质量及公共关系策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广告宣传也应该是厂商和经销商不可忽略的促销手段,要通过广告在消费者中形成持久的影响力,挖掘潜在顾客。
(三)以价格为导向,完善手机性能
以价格导向为主,手机性能作为手机产品的最核心价值,其包含的内不仅仅是手机通话质量是否清晰,手机信号是否强大,更为关键的是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是否符合人性化需求,设计的功能是否符合大学生群体的需要,甚至包含在预估使用年限内功能是否大体上能满足需要,手机出现软件和硬件问题时第一时间能否顺利解决等。因为这些产品问题都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手机的日常使用,所以在实用性方面获得基本认同的手机产品才会进入购买选择的范围。
(四)开发适用于学生的手机
一般来说,大学生对手机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限于打电话和发短信,在针对大学生设计手机时,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喜好和使用手机的特点,开发大学生适用的手机,通过突出功能、款式、造型和颜色等方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这无疑会增加手机的销售量。在广告宣传渠道上,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四、总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本文从手机的品牌,手机的设计理念和性能以及大学生手机消费观念入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作为手机市场殊的一个群体,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进。因此,手机生产厂商和销售商应该充分重视大学生手机市场的开发,研究大学生手机市场现状、消费特点和购买行为,有的放矢地设计针对这一市场的营销策略,对于众多手机厂商和经销商,尤其是国产手机品牌的营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伟群.大学生手机消费行为调查及营销对策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温宇迪.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开发和营销策略[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杨波,王修茹.透视大学生手机消费[J].商场现代化,2006(01).
[4]储咏梅.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与分析[J].江苏商论,2006(01).
[5]尹菱,庞天舒.赢在大学校园——小洋人校园营销活动案例纪实[J].广告人,2008(09).
1 问题的提出
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既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又具有可观的收入,随着教师总人数的高速增长,高校教职工市场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各大商家企业纷纷对这一特殊群体予以重视,许多厂商推出许多所谓的为高校教师“量身定做”的高消费品,迎合高校教师的“口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高校教师的消费欲望。目前,市场上的流行风潮越来越多,流行变化的节奏也越来越快,加上媒体的推动作用,消费流行已成为经常性的消费现象,并对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市场经济和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可避免地对高校教师产生影响,但各企业对高校教师的消费需求缺乏深入认识,导致高校教师消费需求无法满足,如何才能正确有效的了解高校教师的消费需求?如何去满足高校教师的消费需求?这是目前许多商家企业遇到的困惑,而目前对于高校教师消费行为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通过访谈形式对塔里木大学部分教师的消费行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教师消费行为分析领域未来研究做科学依据。
2 塔里木大学教师的基本状况
近几年,随着大批高校扩招,高校教师数量也不段增加,据调查我国普通高校教职工总数从1991年的100.89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229.63万人,同时伴随“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校教师待遇也在逐步改善,塔里木大学坐落于新疆南疆塔里木河畔阿拉尔市,学校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优势,农、理、工、文、经、管、法、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教职工1128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教授、副教授27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47人,占专任教师的77%,各类学生13000多人,再加上教职工家属学校将近有2万人,而塔里木大学教师的消费观无疑将影响学生及教职工家属的消费行为,对于整个只有近6万人口的阿拉尔市区,研究塔里木大学的教师的消费行为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研究塔里木大学青年教师的消费行为更具有代表性。通过与塔里木大学多位教师进行座谈,并总结出塔里木大学目前教师的消费支出项主要有:
(1)家庭日常开支,主要包括日常衣食住行的开支,这是最基本的消费支出项,每月基本没有大的差异,由于阿拉尔市消费水平较高,大多教师多以自己在家做饭为主,偶尔外出就餐,对于年轻教师平时的日用品多是通过网购来采买,其余部分则是在附近超市购买。
(2)文化娱乐开支,包括看电影、旅游、亲朋聚会等消费支出项,对于青年教师群体来说,多喜欢与亲朋好友看电影、聚餐、野炊及旅游等,由于阿拉尔处于南疆边缘地带,外出交通不便,市内娱乐项目不多且较贵,再加上高校教师消费观比较保守,所以此项花费不多。
(3)科研开支,用于科研项目、、出书等,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或申报项目等会有一部分支出,但大部分可以走科研经费报销,只有其中一部分可能与科研项目无关而无法报销。
(4)大项开支,包括车辆购置、办理保险、大病医疗费用、给父母长期提供生活费用或是医疗费用等,高校教师一般情况下都属于“三代”的家庭模式,会为子女或父母办理各种保险或承担养老、医疗等大额费用。
3 塔里木大学教师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随机访谈形式,分别与塔里木大学多位教师进行座谈,在访谈中了解他们的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由此对调查结果进行初步分析:
(1)塔里木大学教师消费观念比较理性,大部分教师消费观念比较传统,不刻意追求奢侈品,家庭收入大都用于储蓄,大部分家庭多以日常开支为主,一部分家庭会购置车辆方便出行,但也有部分家庭出于理性消费观念认为汽车为奢侈品,只要有如电动车或自行车这样的代步工具即可,再加上考取驾照费用过高且不方便,这就使一些人望而却步。
(2)塔里木大学教师具有一定的购买力,市场需求开发潜力较大,但是目前企业对高校教师需求缺乏深入认识,无法满足其需求,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一些辅助工具,但市场上目前提供的商品大都外观华美却不太实用,如录音笔、公文包以及激光笔等。
(3)不同性别结构的教师,消费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大部分家庭都是由女性来做采买,男性参与率较低,女性为了追求美的需求,对化妆品与衣服首饰等的需求量较大,而男士多采购电子产品与书籍等。
(4)不同年龄结构的高校教师,消费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高校教师文化娱乐与家庭开支较大,年轻人更倾向于文化娱乐项目,一些“三代”模式的家庭,育儿支出与养老支出成为支出大项,而年龄较大一点的教师多以日常开支与身体保健支出为主。
塔里木大学教师消费观念过于保守,消费习惯趋于理性,而且大部分消费行为多用于物质层面,在精神层面上缺乏追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高校教师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身处塔里木大学这个特殊环境中,与内地高校教师在消费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塔里木大学教师消费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后,可以看出;塔里木大学教师消费观念过于传统与保守,消费观念过于理性,物质层面的消费远高于精神层面,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结构的教师消费行为也存在显著差异,针对以上情况提出建议如下:
(1)高校教师在消费过程中应提高个人素质,为当前大学生做好表率,高校教师应以身作则,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2)正确引导高校教师由生存必需性消费向非必需化扩张,在增加消费的同时避免过度消费而引起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