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连锁实训总结

连锁实训总结

时间:2022-10-20 00:40: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连锁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连锁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思想道德教育

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1.注重理论体系,缺少实践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类课程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时间短,并没有一套真正可行的方法,大多数教学内容基本上就是以理论体系的灌输为主要内容,加上有些院校是刚刚开始设立的新专业,缺少这方面的实践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这实际上给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么样在教授理论体系的同时,加强实践体系的建设和运用。

2.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与实践相脱节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动手的机会,实验、实训、实习时间不多,即便在实训实验期间,多数情况下学生也不过是在简单验证教师讲授的“原理”,从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上述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本来高职院校是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可实际上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太少,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和实践紧密结合,成为老师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及目前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1.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要求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和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该意见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工作目标更为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任务也更加艰巨。

2.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现状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及未来发展方向来看,社会对连锁经营管理类的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提高,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类人才的质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连锁业的不断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但同时他们在人才场上能够觅得高质量的人才却不太容易,大多数的连锁企业在招聘时变的更加的务实和理性:

(1)它们更关注连锁专业类的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否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个几乎是现在连锁类企业招聘的必备条件之一;这恰恰是大多数学生的短板。

(2)现在连锁类企业普遍提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整体下降: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甚至有些企业提出它们不愿意招聘生活习惯不好(比如大多数学生早上不能正常吃早餐)的学生,它们不相信一个生活习惯不好的学生,怎么可能学好专业知识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高职连锁经营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新思路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会发现,在现在的教学现状中存在很多问题,也从而导致了结果,学生在应聘的时候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如何改进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1.案例教学方法的加深尝试

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在日常的教学中也会用到,但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如何利用案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力,因为在一般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用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理论,往往也就是学生听着有兴趣,案例讲完效果并不是太好,另外教师布置案例让学生思考,交上作业即可。其实从上述的陈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本身的能动性并没有很好的开发出来,这实际上给教师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选择既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并具有兴趣性的案例,同时自己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好下面两项工作。

(1)吃透教材,跟上变换,追随连锁行业发展方向,与连锁经营管理理论找到恰当的结合点,这实际上对教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要加大知识量的阅读和把握,并不断地搜寻连锁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找出具有典型和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融入课堂,使课堂也紧跟时代的发展。

(2)有了经典案例,还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好学生的探讨思考和总结,这个看似简单实际很不容易,首先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哪些同学积极性高善于思考和发言,哪些同学是善于思考但不善于发言,所以如何分组,如何用少数人的积极性来带动大多人的积极性是要求教师做好平时的观察和心中有数。其次要求教师具有主持人的应变能力,能时时保持气氛的热度,该思考时思考,该发言时调动大家发言,该适时总结时总结,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感到张弛有度,既能学到知识,也不会感觉到乏味。

2.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强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情景模拟法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方法之一,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打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比如在连锁经营管理的课程中关于商品陈列的讲解,讲桌的一个宽度就可以当做货架,这样既简单也不乏生动性,像类似的小的情景模拟我们是可以解决的。但像整个超市的布局设计,以及货架的摆放就不是简单的讲桌问题了,这种情况下,应该购进相关的计算机软件,以及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在这里笔者提出,在大部分高职院校,软件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时展,实验室设施不健全,这样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笔者也提出以下建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保持适时的沟通,并把相关的情况进行总结,必要时可以与相关领导进行汇报,以保证专业软件和实验室的更新和升级,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平时的实训打下良好的平台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各个高职院校也都有自己的实训实习基地,但效果却不是太理想,部分学生反映在实训基地操作过于简单,受不到重用,课本上的知识没有得到实际应用,为此笔者认为,在已经拥有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加强和实训实习基地相关人员的沟通,针对他们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要求达到的效果,进行多方面的协调,争取达到一个最优的结合,这样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把实训基地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实时引导,同时实训基地也可以得到学生的相关建议和想法,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双方的合作协同度,同时也有利于双方目的的达成。

4.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培训,平时融入专业课堂

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话题,实际上现在探讨一点不为过,因为在上述的社会对学生的需求现状的论述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这一点做的还不是十分的到位,因此如何在平时的专业课堂上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我们学生做人的基础,更是工作单位所需的前提。为此,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尝试,并提出一些思考:

(1)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样板,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在工作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德高为范,从教师的言语到教师的行动,从教师的发型到教师的穿着,都要做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平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温文尔雅,清新自然,不做作,不夸张,长期坚持下去,对自己对学生都会是有很大的益处。

(2)在专业课堂里适时糅合进去,使学生不觉得枯燥,比如在连锁门店店长应具备的素质里面,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来讲解道德修养在工作过程中起到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让学生进行对比自己的现状,学生自然会清楚自己的欠缺,从而也会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3)结合实际情况,对本校校训,行业精英,工作平凡但成绩卓著的优秀员工的相关情况进行随机灌输,比如什么是“厚德”什么是“自强”古人怎么做,现代人怎么学习,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道德文化的兴趣,形成良性的循环。

(4)适时让行业内相关人员走进课堂,进行现身说法,这个活生生的案例对学生的触动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曾请连锁门店相关人员来介绍他们自身应该具备的素质,结束后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意识和专业意识会有很大的提高和转变。

5.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需要一致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连锁经营管理课程也是如此。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吃透教材,加强实践,这一点在上面的论述里已经提到过,另外,连锁经营管理类教师也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从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这当然离不开院系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要多给教师提供出去参加学习、培训交流和到连锁企业锻炼的机会,使教师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以及课程发展的新动态。

参考文献:

[1]田志英.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01.

[2]周颖.关于提高《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06) .

第2篇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会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连锁门店营运管理、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特许经营理论与实务等。而进入企业(超市),最基本的是要掌握POS操作系统的收银,商品的陈列等,那么什么样的实训室能够满足这些培训需求呢?通过实战性的实训基地——超市可以实现这些培训需求。实训超市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实训超市虽小,但五脏俱全,它涉及了商品采购、仓储与配送、信息管理、商品陈列与推销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得到最大的锻炼。

二、参照企业组织结构,设立实训基地的组织结构

实训基地其实就是一个企业,就要体现企业的真实形象。所以在超市设置组织结构,确定员工的任务、责任、权利关系,并确立员工的地位及归属关系,使组织能够有效地运用资源,从而实现教学培训目标。在实训基地,本着让学生学会经营,让学生独立经营的指导思想,全部让学生去做,实现让学生能够得到最好的锻炼。在实训基地,可实行店长负责制,组建学生经营团队6人,并选出一名代表作为店长,全权负责超市的运作。经营团队成员进行分工,下设采购、配送、质检、销售等,各司其责,各尽其职,相互合作。在实践中,同学们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并不断地总结经验,使经营业绩不断提升,在收获业绩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锻炼,从而在实践中使职业能力:连锁企业商品采购、连锁企业仓储与配送、连锁企业信息管理、连锁门店商品陈列与推销、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等得到提升。

三、实训基地的建设要符合教学功能,实现把课堂搬到实训基地的教学目标

实训基地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在基地,一方面要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

四、做好校企对接工作,请企业到实训基地指导,使实训基地的建设符合行业发展

学校培养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要培养出企业受欢迎的人才,这一环节比较重要,即必须要与企业密切合作。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学校学到的东西用不上,这不得不引起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的反思。学而无用,这不是我们希望的教学结果。为了消除学而无用的不良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学必须要与实践联系起来。请企业到课堂教学来,有助于掌握企业、行业的最新动态,使学校、学生更早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促使实训基地更具有活力。据中国连锁企业协会的调查报告,连锁企业很看重学生的是职业态度。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根据企业的需求,要考查学生的职业态度,必须让学生在工作中体现。在超市可采取排班制,让学生到实训超市锻炼,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工作的艰辛,从而考查学生的职业态度,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磨砺其意志。

五、做好监督工作,避免重大损失实训基地

由于是实战性的教学基地,一方面牵涉到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存在教学损耗,而且还会造成人为的损失。所以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做好监督工作,避免重大损失。超市衔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设置专人负责钱财,并有老师跟踪指导。每天做好交接班记录、货款实行日清,学生每班都要上交货款。

六、随时总结经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个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都有其特点,很难照搬使用,所以每个院校要不断总结经验,获取更多的创新,使基地建设得更完善。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能为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具有创新精神的员工能够时刻保持敏锐的商业嗅觉,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为企业争得先机,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在实训基地,通过学习、讲座、视频等方式让员工了解当前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定期组织适当的竞赛活动,巩固学习成果,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还可通过角色扮演、案例研究、行为示范等方法给员工提供更多有助于激发创新能力的实践机会。为使学生保持长期持久的学习和创新的精神,除了鼓励和引导,合理的制度激励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要把企业的激励机制引入到课堂中来,把学生的创新成果与奖金水平挂钩,对学生的合理化创新予以重奖,同时与学生的绩效考核紧密联系,优秀者将享受到奖励,为创新型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在精神层面上,老师要与学生加强沟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经营中来,参与实训室建设的决策,从而关注实训基地的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为实训基地的建设献计献策。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创新意识,孕育出思维灵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

七、做好传帮带工作,让经营工作顺利进行

学校也像部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每一年都要换,所以做好传帮带工作非常重要。实战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是设施设备的配置,另一方面是人才的保障。实训室离开了人,就无法运作。实训基地既然是实训的,所以就要以学生为主,一切让学生去做。一届学生离校了,就要让下一届学生跟上,这是保障实训基地能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要做好传帮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三点:一是人才的选拔。传帮带工作要注重队伍人才的梯队建设。实训基地的学生经营团队,至少要有两届的学生。最好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人才的选拔,要考察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勇于进取、勇于奉献精神,还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胜任经营团队的工作。二是时间的衔接。传帮带工作牵涉到人员的更换,为了保证经营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每一学年进行一次人才的对接,而且对接时间至少是一个星期以上。三是业务的交接。传帮带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业务能够正常开展。所以业务的交接显得很重要。列明交接清单,交接双方预以确认。

八、培养一批双师型队伍,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第3篇

1.随行就市。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是由于中国零售行业的迅速发展,目前,中国的零售行业几乎有50%以上采用了连锁经营的形式。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出现也是市场需求所致。高职院校的专业的设置,往往要更多的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它不像本科教育以学科研究为主线,而是以技能应用为目的。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设置的过程中更多是市场发展的产物。

2.系统性。

一个专业的开设,没有系统性,则不可能成为一个专业来设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之所以能开设成功,并能发展到今天,与其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分不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依据企业的发展流程和需求来合理设置各门课程体系和内容,使的专业内涵更充实、更丰满。

3.专业人才的缺乏。

中国的连锁业近年来呈现出超常规的发展态势,近年来惊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目共睹,连锁行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大飞跃大发展态势,因而对连锁经营管理专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在这样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设置这样的专业,以满足连锁企业用人的需求和培养中层管理人员。

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虽然在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已开设了将近10年的时间,但社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用人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还像最初设置时一样发展,就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招生和就业就会成为该专业的瓶颈。所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必须要进行改革和创新。主要的改革依据就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和主导,研究这些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设置,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研究适合高职特色的连锁经管理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企业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懂些专业知识更会实际操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些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要依托本土的连锁企业群体,适应内蒙古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校企合作,突出自身的办学优势;在课程设置上,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课程重组,做到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是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教学上,按照企业的岗位和职业资格证考取的要求,来制订实践性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比较系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训练;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强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和兼职教师的培养。

2.加快课程体系改革

企业是实用职业技能的载体,必须以企业一线的素质技能要求,包括最新的职业素质要求和应用技能的发展趋势来改革课程结构和更新教学内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导,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为了把学生培养成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公共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统计学、基础会计、大学语文、经济学基础、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如:连锁经营管理基础、货物学、零售学、沟通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如: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特许经营实务、品类管理、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等;实践课程,如:连锁企业综合实训、收银管理、理货管理、卖场布局与商品陈列等。这样设置课程,可以使学生较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

3.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很快能适应社会,在企业里能很快上手。所以高职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大多数开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都是薄弱环节。主要原因是学校不可能单为一个专业去大力投资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所以,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能有效的实践环节加强,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难题。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中,我们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减少学校的直接投入,同时还能满足专业实践的实训教学要求。如,与一些中小零售企业合作,让学生分批进行各个岗位的学习。这样,既解决了学校由于资金不足,不能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的难题,又能让学生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实地锻炼,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保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调整结构,提高素质,建设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连锁职业人才培训要求、结构合理的“双师型”的专业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是:以专业教学改革为契机,通过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培育学科、教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增加兼职教师的数量和提升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同时,也可以鼓励和选派一批有潜力的年轻教师进入连锁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四、总结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连锁经营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9-01

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他们步入社会后会参与到管理、生产、服务等等领域,他们也会是将来这些领域的骨干力量,因此,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其基础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因为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涉及的理论深度,高职院校更加倾向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把握住这一特点来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恰当的方案,对职业定位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1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1.1 高等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基准

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所以人才的培养定为应该是高等性,可是需要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进行区分。

1.2 职业性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定位的根本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倾向于企业需求和实践能力,对理论部分的研究没有本科那么的深入,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常常需要在学习阶段就参与到实习中来,所以定为比较倾向于实践。连锁经营管理领域所面对的都是一些管理工作,其需要管理者对于该项工作的所有分支都有所了解,因此,实践是积累的重要过程,是完成管理工作的基础,高职连锁经营管理的目标和该项工作的要求是比较相符的。

2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

(1)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促学生全面发展。

将职业素养培养作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始终贯穿于教学当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定向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提供有力的帮助,培养他们的迁移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提供基础。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能力是从事相关工作的一种能力,是胜任这项工作的保证,因此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培养要将这种职业能力放在本位,通过对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领域后能够适应其环境,能够很快的融入其中,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有所用,这是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培养的主要目的。

(3)合理的设置课程,让课程的非知识相关性得到加强,以实践来教会学生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也是符合高职教学的特性―― 倾向于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形成一种知识的转化,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在进入工作后的动手能力就更强。课程的设置不是单纯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加减,而应该是两者的融合,在理论中融入实践,实践中加入理论,这种课程设置才更加的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实践和理论联系的能力。

(4)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主要是有三个内容:课程实训、综合实训和上岗实训,三者分布要在校内、校外基地以及实训单位三个场所进行。校内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仿真训练,在校外的基底进行强化实训,到企业中去真实的体验上岗实训,这样能够一步步的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掌握工作流程,等到踏出学校就能够立刻投入到工作当中。

3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设计

基于高等性与职业性相融合的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其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的、以培养学生普适性能力与可迁移能力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为核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型课程架构体系。

3.1 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所属行业(主要针对零售业)人才需求的调研,确定专业就业服务面向和岗位(群)要求,对岗位(群)进行职责任务分析,在这里的岗位分析对象不是相对孤立的一个个单项能力,而应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以此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并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根据商科行业背景,最终确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为现代零售业的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专卖店、百货店、购物中心业态的服务、管理领域,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门店的理货员、收银员、超市及专卖店店长、大型综合超市部门负责人及总部商品部采购、配送中心库管等。

3.2 设置逐渐递进的能力培养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确立专业技术能力结构与要素

在此基础上,构建以通识能力培养为导向,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融合的能力型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所具有的理论适度、专业技能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培养特色。实验、实训、实习是体现高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融于三个环节,并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相辅相成,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功能。

3.3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应该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再发展能力,因此,对于学生的初次就业和未来的发展都需要进行考虑,这样才能够为其就业和发展提供帮助。学生的个体性比较明显,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差异,培养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些个体性,除了依照教育部的规定来进行授课,还应该要灵活的对课程进行改变和设计,使其更加的能够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过程要注重社会实践,虽然有模拟实践,但是和社会实践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社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3.4 产学合作,多方介入,共同培育“教育产品”

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和不同的社会企业进行合作,通过产学合作来提升教学的品质。人才教育要联系企业实践,而企业实践实在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基础上建立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要加强产学合作,积极的取得和社会企业的联系和支持,这样才能够在培养人才方案中逐步的完善和改进,企业也能够在这种培养模式中获得更多的优秀人才。

4 结语

第5篇

(一)教师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仍然以理论讲解为主,不能很好的联系实际,更无法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其结果形成了“越不懂兴趣越低,兴趣越低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当学生到企业中参加工作时又出现了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的局面。此外,教学目标单一,始终保持在“是什么”的认识层面,缺乏以工作任务导向的技能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解为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分离,教学效果差;在学生评价方面,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学生方面

高职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缺乏必备的数理统计、社会调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使其无法较为深入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方法和技术。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缺少直观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很多同学认为这门课程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对今后就业的帮助也不大,因此没有认真学习的必要,学不学全凭兴趣。

(三)教学条件方面

高职院校可选择使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版本较多,但针对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教材却比较少。这些教材中虽然不乏高职高专专用教材,甚至规划教材,大多数出版于2010年以后,体现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理念、发展趋势和连锁企业的实践特征,但从编排来看,这些教材仍然是以传统的知识结构为主线,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知识编排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投入,例如建设实训室、购买一定的设备或者实训软件。

二、《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改变《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思路,打破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职能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主体”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

(一)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以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基础,确定课程能力目标,通过对连锁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各项工作流程分析,安排工作任务和活动,采用“工作岗位→工作职能→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实施设计”的设计思路。

(二)在课程实施设计中,坚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情境,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团队学习。

(三)在课程效果评价设计中,强调过程考核,以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因素,结合学生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以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设为20%、50%和30%。同时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项目设计

为了完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设计,笔者深入连锁行业一线,调查访问了多家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能力要求,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主要分为七大项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认知、连锁企业人员配备、连锁企业员工招聘、连锁企业员工培训、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以及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一)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认知

1.教学目标:能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能通过搜集、调查信息,掌握目前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发展情况。2.项目设计项目一: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根据以往掌握的知识讨论连锁企业的特点,总结连锁企业与其他企业经营形式的异同,从而分析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异同。项目二:有关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的调查。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学生自行设计一份较简短的问卷,以市内各类型连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调查对象,问卷内容包括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其所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应用状况等;(3)回校后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互相汇报讨论;(4)最终使学生明确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发展现状。

(二)连锁企业人员配备

1.教学目标:(1)能对连锁企业组织结构和岗位进行设计;(2)能编写岗位说明书;(3)能为模拟公司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并制作人力资源规划书。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超市。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在一名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至连锁超市参观;(2)一边参观,一边由指导教师讲解连锁超市的组织结构及岗位设置;(3)学生现场观察超市部分岗位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返回学校后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明确连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项目二:实地调研。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同学自行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岗位作为调查对象;(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岗位调查方案;(4)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的带领下按照方案进行调查;(5)根据调查结果编写岗位说明书;(6)回到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工作汇报和工作总结,分享经验。项目三:模拟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1)教师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向全班同学介绍模拟企业的相关信息;(2)将学生按照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3)各组同学根据教师所给的信息进行该企业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预测;(4)在预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各方面情况,制订出合理可行的人力资源规划书。

(三)连锁企业员工招聘

1.教学目标:(1)能根据招聘岗位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招聘渠道与方法,并制作招聘计划;(2)能组织连锁企业招聘活动;(3)能对招聘活动进行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制定招聘计划。(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设计自己公司名称和背景,确定招聘岗位;(3)为所招岗位编写招聘计划和招聘广告;(4)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由教师进行指导。项目二:模拟招聘现场。(1)将学生按照既定方式分组;(2)每组同学自行安排一部分学生扮演招聘者一部分扮演应聘者,进行招聘模拟;(3)在课堂上每组同学将自己设计好的招聘活动以表演的方式进行展示;(4)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建议。项目三:对模拟招聘活动进行评估。每组成员总结各自小组模拟招聘活动的成败、原因及改进方式,并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四)连锁企业员工培训

1.教学目标:(1)能根据培训系统模型编制培训计划;(2)能为员工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3)能组织、实施培训活动,并担任培训讲师;(4)能对培训效果作出评估。2.项目设计项目一:编制培训方案。按照本课程分组,每组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模拟招聘活动中所招人员、岗位情况,为其编制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项目二:培训演练。每组选择培训计划中一至两种培训方法和内容对全班同学进行模拟培训,培训结束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项目三:培训评估。各组根据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活动。

(五)连锁企业员工绩效考评

1.教学目标:(1)能结合绩效考评的流程安排绩效考评工作,根据考评目的确定考评内容与标准,选择考评方法,并组织实施考评;(2)能对绩效考评工作进行正确评估;(3)能分析考评结果,并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2.项目设计项目一:实例分析。(1)教师事先准备好某连锁企业的绩效考评实例;(2)将学生按照前面的方式分组;(3)每组同学自行讨论实例中连锁企业在绩效考评方面的优缺点;(4)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观点;(5)各组学生互评,讨论意见的合理性,教师点评。项目二:考核方案设计。让学生分组设计出合理的考评方案,并对各自在模拟招聘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项目三:辩论。(1)教师公布辩题;(2)将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3)各自准备材料;(4)由教师组织在课堂进行现场辩论;(5)最后教师总结。

(六)连锁企业员工薪酬管理

1.教学目标:(1)能进行薪酬调查;(2)能评估连锁企业各岗位价值;(3)能进行薪酬与福利方案设计,并确定企业薪酬制度。2.项目设计项目一:薪酬调查。(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确定薪酬调查的企业、岗位及信息;(3)每组制定薪酬调查计划;(4)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5)对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6)撰写调查报告。项目二:岗位评价。(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对模拟连锁企业的岗位进行分类;(3)收集各种资料,并制定岗位评价计划;(4)确定评价指标和标准;(5)实施评价方案;(6)形成评价报告。项目三:薪酬制度设计。(1)按照既定分组;(2)在教师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企业薪酬市场定位、薪酬构成、奖励重点;(3)确定不同员工的薪酬构成及各构成项目所占比例;(4)确定薪酬水平;(5)确定薪酬制度调整条件及额度等;(6)形成书面报告。

(七)连锁企业劳动关系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办理劳动合同签订、续订终止等手续;(2)能统计核算企业各种保险费用及补偿金;(3)能够妥善处理劳动争议。2.项目设计项目一:劳动合同的订立。要求学生按照事先的分组,为企业讨论劳动合同的订立,并形成书面的劳动合同。项目二:角色扮演:劳动争议处理。(1)将班级同学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组;(2)每组选定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处理专员,和与企业发生了劳资纠纷的员工;(3)各组模拟纠纷处理,并在课堂上表演;(4)其他各组同学对表演进行评价;(5)教师点评。

四、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一些高职院校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这时连锁专业的学生刚刚从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回到学校,同时又面临着即将毕业找工作的压力,部分同学失去了学习课程的兴趣;再者,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较大,教师难以完全监控。因此,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加强工作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二)自然班级人数过多影响项目实施效果

第6篇

孙进,中国职业教育航母“全国连锁、孙进教育”的创办者和掌舵人。他用27年的时间,深入探究,求异创新,一举创办了SJ(孙进)国际教育集团这一驰名全国的差异化职业教育新品牌,并诞生了备受业界推崇的具有“孙进模式”鲜明符号的现代复合型技术人才集约化生成的蓝海。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领头校和示范校,它在27年培育良才的历程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培训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人才,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各项事业。

孙进于1985年创办孙进技校,目前已在长春、沈阳、松原、北京、哈尔滨等地开设多家连锁学校以及松原电器公司、吉林省孙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信合浙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27年,实现全国连锁的孙进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原来一个初具规模的技能班发展到现在的全国连锁教育集团,在持续实践摸索中,形成了一整套独树一帜的前瞻性办学理论和实效型职教思想体系,缔造了管理概念化、经营差异化的特色教学文化,为全国迅速构建连锁教育机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国连锁、孙进教育”现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这座职业教育航母起航在春风里。

进闯吉林,欲办学校。祖籍山东德州的孙进,1985年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毕业,有着山东人固有的倔强。当时,23岁的孙进作出一个足以让所有人“跌破眼镜”的决定:辞掉在河北大学的“铁饭碗”,离职北上。之后,他随爱人来到吉林省松原市闯荡。刚踏上这片黑土地没几天,他就打算开始自己创业。孙进看准了市场的空白点,那时在深圳已有一些技校开始着手培训技能人才了,而这类学校在东北还尚未兴起。孙进于是决定在东北办一所自己的技能学校。当时,还有些人嘲笑孙进疯了,说哪有个人办学校的!不过,这些困难不但没有令孙进退缩,反而激发了他山东人的倔强劲儿,他开始琢磨一个路子——开了一家科普电器修理部,以招学徒的名义招生,从此开始了他的办学梦想。

不留退路,挺进长春。那段时间,孙进尽职尽责地讲授家用电器的维修、操作等课程。由于方法对路,注重技巧和实践操作,一个学期下来,孙进不仅让学员们掌握了实用的家电维修技能,还在有限课时中获得了感性与理性知识的双丰收。20名学员很快学成毕业,回家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家电维修部。在众人的口口相传下,慕名来找孙进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孙进培训班也渐渐有口皆碑。此时,民办教育也逐渐在东北兴起,孙进便成立了职业培训学校,12年后,他开始向长春进军。他用自己名字命名学校,让自己的名字与学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诚信办学。目前长春学校座落在宽城区北凯旋路新光复路市场北3公里。拟占地30万平方米,新校区一期工程占地2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设有一流的教学、办公、实训基地,并投入使用。校园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堪称东北最大、在全国也有着较大影响的职业教育连锁机构。现正在积极申办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各连锁学校不断发展壮大,还将集团部分执照在美国注册,使孙进教育成为全国第一家职业教育上市企业,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探索道路。

创新思维,培育良才。结合当前民办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招收学员的实际,孙进总结了“炎黄子孙、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提出了“三大主线”即技能、技工、学历(高职)教育;“四大主题”即生源、安全、教学质量和就业;创新了“依法治校、教育引导、亲情关怀”的办学方针;建立了严抓教学质量、严抓纪律、严抓卫生的“三严”管理模式;形成了围绕学员学会做文章、围绕学员满意做文章、围绕学员毕业就能就业创业做文章的“三围绕”教学主张;独创了“两实、两创”教学理念:“两实”就是追求实际、注重实效,加强实习教学,加大学员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两创”就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创新思维,根据学生将来要成为民营经济主要力量的特点和创业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开创了独具特色的“6+3+1”育人模式:即6分实践、3分理论、1分职业道德和素质培养。在用理论联系实践武装学生头脑的基础上,更加注意学生职业道德和从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集团还适时总结了“技能十变”办学模式:即校长变厂长、学校变市场、课堂变车间、老师变师傅、学生变徒弟、课桌变平台、课本变工具、黑板变图纸、招生变招工、学历变技能,使学生在短期内迅速学会一技之长,“出去就能干活,干活就能高薪”。

为了让学员毕业后能有好的出路,实现100%推荐工作,孙进与每名学生签订了《就业保障协议书》。并与长春客车轨道股份有限公司、大连STX造船厂(外资)、青岛造船厂等国内15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人才合作联盟”,实行订单式教育。27年里,共向社会输送各类实用型人才20多万人。

收获荣誉,回报社会。孙进长年以来把社会公益视为己任,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解决民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SJ(孙进)国际教育集团自1985年建立以来,免费培训下岗职工9450多人,免费培训残疾人8360多人,免费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0多人,免费培训家庭困难者近8000多人,共累计免费培训人员35810多人。一个人收入按1000元/月,一年1万元计算,那么这些人为社会创造财富4.297亿元,10年就是43.8个亿,20年就是87.6个亿!同时,集团还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助学活动,自建校以来,共为12000余名家庭困难者实施减免学费优惠政策,减免学费达3000多万余元。

这些年来,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十大创业模范单位、全国先进民营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自律与诚信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感动吉林慈善奖单位、吉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吉林省安排就业先进单位、科技拥军先进技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孙进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十大职业教育领军人物、中华慈善奖突出贡献人物、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职教先进工作者、感动吉林十大创业人物、感动吉林文化产业创业人物等多项奖励和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航母起航。SJ(孙进)国际教育集团下属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明年七月份将面向全国统招,预计招生5000人左右,将涵盖汽车维修、数控机床、动漫设计等十余个专业,为大专学历。面对这样的发展,许多人惊叹,许多人赞许。

在激烈的招生市场竞争和未来的发展面前,孙进教育集团有着宏大的计划。针对民办职业学院做大做强的发展规律,将实行股份制办学,实现强强联合。争取全国第一家民办技工教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入更多的资金,用于中国的技工教育,让更多的普通人家的孩子享受到好的技工教育。同时,继续在全国建立连锁学校,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在全国设立100所连锁学校,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职教航母,真正领跑中国民办职业教育,向国际化教育集团迈进。相信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代,SJ(孙进)国际教育集团这艘职业教育航母定会乘风破浪,一路高歌,一路远航。

第7篇

校企“双主体”是指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体现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体的双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生活。学生通过上岗学习,了解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感受现代企业文化。同时,根据企业需要,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一切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学校在保证专业需要的基础上,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它是一种学生全面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突出实践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整合能力的教学模式。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体是指事物的属性、关系、运动变化的承担者和载体,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主体与客体通常作为相对应的范畴来考虑,相当于客体来讲,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而从教育领域来讲,主体,通常是指学生和教师。本文探讨的“双主体”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师生双主体概念,也不同于宏观办学层面上的双主体含义,而是微观教学活动中企业经营、教师教学的“双主体”,即通过真实的企业经营来教学,通过学生的实训来经营。

二、市场营销课程与校园超市合作实施双主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校园内投资建设了一个近三百平米营业面积的校园超市,并引进广州市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广州市8字连锁店有限公司入驻独立经营,对超市实施规范化的连锁店管理,承担我校电子商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一)实训形式的确定

学生的实训形式分为三种:岗前培训、上岗见习、顶岗实习。岗前培训主要是在专业指导老师(兼职副店长)的协调下,由企业经营方安排有经验的超市管理者对即将参加超市见习和实训的学生就经理(店长)、理货员、促销员、防损员、收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等岗位进行短期的业务培训,并组织以上人员到本企业的其他大型超市进行现场观摩、学习,为见习和顶岗实训打好基础。每次培训和现场观摩的学生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上岗见习主要是由校园实训超市的每一个正式员工分别带领1~3名学生上岗工作,正式员工指导安排学生了解和操作本岗位的工作流程。顶岗实习主要是按照校园实训超市的管理规章制度,接受部门管理人员和超市经理(店长)的管理,服从指导教师的训练安排,以正式员工的身份轮换制上岗履行职责,完成本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因是顶岗实习,经营方需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支付工资)。顶岗实训的人数由店长和实训指导老师根据每天运营繁忙的高低谷合理安排,建议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交叉安排上班班次,即每个运营班次中正式员工与实训学生人数各占一半,或顶岗实训组学生和正式员工交替上班(具体安排双方协商确定)。这样既能最大程度保障超市的正常运营,又能兼顾实训学生的顶岗实训。

(二)实训过程的设计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园超市实训平台功能,让同学们在校园超市学习到更多的实践知识,各专业学生将逐步完成相应形式的实训要求,具体实施依据如下(以本学期会计电算化专业《市场营销实务》36学时课程为例):

1.岗前培训

为更好地为学生实训做准备,岗前培训形式将围绕学生校园实训超市的实训内容展开,并融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理论知识。培训形式以多媒体录像展示(已录制校园超市后台软件公司培训录像、8字连锁超市运营培训共近30小时录像视频)实训指导教师讲解、市场营销实训网站学习为主。该学习形式与学生上岗见习同时进行,充分做到边学边练。

2.上岗见习

考虑到既不影响校园实训超市正常运营,又能不影响学生本学期其他课程的学习前提下,经过与超市协商,拟采取学生轮班、轮岗见习的形式安排会计电算化专业1-4班(208人)从第2周开始(第1周为准备过度期间)至第15周(17-18周为学生考前复习周,实训停止)安排学生进入超市上岗见习,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学分要求《市场营销实务》的校园实训超市实训占总体课程内容的一半比例(18学时)折算成时间为:18×45分钟/学时=13.5小时。因此每名上岗见习学生将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入实训超市为期一周的轮班、轮岗实训教学任务。每天工作3小时,累计5天。(2)轮岗安排学生在校园实训超市进行的上岗见习是一个阶段性的技能实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实训的技能要求,采取停课2周集中实训的形式不仅影响该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进程,既不能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又会影响超市正常运营,因此考虑在不停课的情况下,学生采取分组轮班轮岗的形式进驻校园超市实训,每个学生要求实训时间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总学时的一半,折算成15小时。根据2010级会计专业学生人数和校园实训超市每天所能容纳的合理限度,将学生分成39个实训小组和一个管理团队12人,每组5人。按照上午、下午、晚上三班倒的原则实行轮班、轮岗见习。(3)管理机构校园超市实训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将从2010级会计专业各个班级中均等产生,任期半年(系里发放聘书)。

3.顶岗实习

在上岗见习过程中,超市、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团队将会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实习考核评价,计入《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成绩,成绩优秀的学生将会根据自愿的原则,下个学期接受报名。为校园超市提供有偿的顶岗实习或负责兼职的校园超市管理工作。

(三)实训内容的安排

本次实训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部分。

(四)实训效果的评价

校园超市学生实训的考核采用考勤、录像、总结、报告、超市评价等“五维度”的考核评价方法。考核为百分制:其中考勤为20分,完成实训录像30分,汇报总结30分,实习报告10分,超市评价10分。

1.考勤

缺勤一次扣10分,并且按旷课4节处理;迟到每次扣5分;一周实习出现2次缺勤或3次迟到/早退,直接为不及格。

2.实训录像

每名学生在实习周内必须完成三个录像内容:导购视频(个人完成不超过2分钟)、收银视频(个人完成不超过2分钟)、指定超市内某品牌某商品的促销宣传或广告策划,并录制视频(小组或个人均可不超过5分钟)。

3.汇报总结

每名学生结合上述上岗见习内容撰写上岗见结;以小组为单位,制做实训PPT总结小组完成情况,播放前期制作的实训视频,实训指导教师、系里其它教师参加考核评价给予最终得分。奖励措施:校园实训超市经过最终的评价,将评出若干优秀实习生数名(人数不限),一旦实训考核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将由经贸系颁发“优秀收银员”,“优秀理货员”、“超市服务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4.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以日志形式撰写,详细记录每天实习所学到的知识、完成的工作、掌握的技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对超市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等。

5.超市评价

超市内每名正式员工作作为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最终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工作质量给予考核评价。

三、生产性实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课程改革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

必须建立以教学企业为依托,完善的校企“双主体”生产性课程教学模式,学校提供场地、设备资金保障,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学生安排实训岗位,岗前培训,互利双赢。

(二)学生参与课程实训热情不高的问题

必须完善现有的实训机制,深入探讨现有的“传-帮-带”教学模式,设置分级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制定轮班轮岗的课程实训安排,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对学生合理分组,最大限度降低对其他课程影响;课程考核采用“五维度”的过程性考评机制,注重能力培养;对学生顶岗阶段给予适当补助和薪酬,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三)课程配套的教材、实训师资少的问题

改革的有效保障是制度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引导教师撰写面向企业生产工序课程的实训教材。要制定教师参与教学企业实训、指导的管理机制和分配办法。对于教师参与实训教学给予充分认可,不断推动生产性实训课程改革的开发。

(四)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停课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问题

第8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药学服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31-02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主线,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专业核心课程是改革中的重中之重,《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我院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深度调研,分析行业发展、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及企业所需人才的结构要求,最终建立了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对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以及职业资格标准的新的项目课程体系。

一、课程改革背景

山东省是全国医药大省,生产总值全国名列前茅,山东省由医药生产大省到商业大省的发展趋势必将为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个广阔就业的空间。经营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调研,近50%在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相关岗位工作。

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药品流通十二五规划出台,零售连锁药店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药品价格统一调控,零售连锁药店想在市场竞争中增强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注重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建立药学服务的模式,药店店员也要向药学服务转型,必须具备一定医药学专业知识、销售技能和沟通能力,才能满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要求。

结合以上两点,本专业必须要加强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才能满足医药流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药品经营实用药学综合知识》是培养医药流通过程中药学综合服务技能的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改革思路

结合近几年向社会输送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调研,我们把社会零售连锁药店作为课程依托主体,以常见疾病为载体来设计该课程。

设计理念:对接专业就业岗位,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设计该课程,以培养学生药品销售相关岗位中所需药学综合知识和药学服务技能为重点,体现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实施及考核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企业规范相接轨,以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为推动,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基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来设计,增强实践技能为主,使学生到企业后能很快上手,做到“无缝对接”,体现了课程的实践性。

改革思路:校企密切合作开发课程,确定学习领域。成立由医院社会药房、 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我院的专业教师参加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小组,通过多种方式调研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任职要求,课程设计过程结合国家职业资格“医用商品购销员”技能鉴定考核和全国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的考核要求,最终确定课程的学习领域,明确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

三、课程实施―虚实双境、项目驱动

该课程以常见疾病为载体,依托企业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药品零售药店的药学服务岗位,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大药房和学院大药房,营造虚实双境教学情境,与企业相关技术专家合作,共设十个学习项目,由浅入深,由简单疾病到复杂疾病,由最常见疾病感冒往外扩展延伸到其他常见疾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完整过程(从顾客引导―判断顾客―疾病症状诊断―介绍药品―合理用药指导―药品售后服务),将药品知识、销售技巧、沟通能力等知识有机融合到项目中,项目实施将学生分为项目团队小组,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按照教师串讲理论知识―布置实践训练任务―任务实施―评价总结的过程进行,先后完成在模拟大药房的仿真模拟训练到学院大药房的实战演练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且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拓宽了学习空间,优化了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考核评价―项目过程考核为主的多元化、全程性的考核体系

在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实施过程中,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保障,是检验教学实施质量过程的重要评价手段。

1.开展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性考核

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都是按PDCA循环法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行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改进与提高。在每个项目的过程考核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将教师评价的主体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包括:学生个人评价、小组互评等形式,学生的成绩评价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组成,每个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项目评估与考核,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分出等级,而是为了及时改正缺点,以便更好地完成下一个项目。

2.引入企业项目和企业标准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企业的任务项目,获取企业真实的考核标准;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联合指导学生,并按企业标准来衡量学生,使学生真正获得企业一线实践技能。

3.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1)建立技能竞赛机制。结合课程特点,参考国家职业竞赛的标准,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药综技能竞赛,并遴选优秀的学生为将来参加国家级特有职业技能比赛打好基础,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氛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引入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提高技能鉴定通过率,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我们不能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一句空话,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等必须时刻紧跟行业企业需求,与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密切结合,注重人才培养目标中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的不断完善发展,这样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影.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3)

第9篇

1.1明确课程的定位

“超市生鲜食品管理”课程为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选修课,是在具备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基础上,为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到超市工作所开设的提高超市生鲜管理能力的素质拓展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课程涵盖了连锁超市生鲜区各工作环节和内容,为学生从事连锁超市生鲜区相关岗位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它既是满足岗位需求的首要流程要素,也是从事连锁超市门店生鲜区经营管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技能)。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前国内超市的发展、采购、加工、销售、陈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超市生鲜区基本管理能力,为学生能适应超市生鲜区相关岗位群要求奠定基础。因此,课程不但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

1.2课程内容的建设

该课程着重讲授超市生鲜食品管理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力求课程体系完整,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强调基本概念和基本常识,不追求知识面面俱到,但也不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做到内容深入浅出,有效提高学时的利用率,使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和深入理解所学的超市生鲜相关知识。[1]在内容选择上,对超市内其他部门内容只作简单介绍,如超市营销、超市服务规范、超市自动补货等;在讲授生鲜食品采购管理时,加重了生鲜食品当地采购和跨地区采购的阐述,强调了采购工作对生鲜区的重要性,而不追求进一步讲生鲜商品的补货知识,从而避免重复,突出重点。根据教学体系改革的要求,重视教材建设。在目前社会对实践人才需求的趋势下,编写了《超市生鲜食品管理》教材,不但满足了自身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被扬州大学、青岛旅游学院等院校及相关单位使用,在国内生鲜管理方面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等培训考核内容有机结合,开辟了新的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近两年的专业学习,在完成该课程及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再经过国家职业鉴定所的考核,可以获得烹饪类相关证书,其培养方案在国内高职高专中起到了领先作用。毕业生的反馈意见表明,获得烹饪类相关证书的学生,如果具备在超市生鲜区实践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实际工作;在遇到问题时,所提方案与实际情况接近,解决问题速度快。

1.3教学方法的选择

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等能激发学生内在潜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例如,在上课时讲到重难点内容,让学生思考内容设置的目的、核心与作用,并让学生来回答或补充。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不断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尤其是图表及影像资料,能明显加大学生对信息的接收量。但多媒体课件也有它的局限性,不利于课堂上学生记录笔记及课后总结复习。因此,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板书式教学方式相接合,才能通过多媒体提供更多图片、影像等信息量的同时,发挥板书有利于加深理解授课内容和掌握知识要点的作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注意知识的更新,将任课教师担任的科研课题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将目前伊藤洋华堂、沃尔玛、好家乡、好又多等超市实施的“品项管理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之中,它贯穿生鲜区商品的采购、制作、陈列、损耗等相关内容,从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结合授课内容,对超市管理学中的某些研究课题,以调查报告或策划书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参观超市并查阅与这些课题相关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新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阐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使学生既注重课堂教学,又注重实践教学,并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工作。例如,对个别学生采取单独辅导的形式,帮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商品策划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考试方案的确定

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考试方案能促进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灵活的考试评价机制可以促进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平时课堂作业和课堂提问。这两项考核占总成绩的20%。由于平时作业成绩计入考试,所以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的时间也增多了,通过课堂、课间和网络途径与老师交流提问增多。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任课教师都在课堂上进行回顾、提问,使学生复习教学内容成为常态,客观上要求学生平时多下工夫,解决了学生考前突击,考后还给老师的情况。实践过程中严格要求,实践后规范调查报告。实践报告和实践后相关结论占总成绩的30%,导向明确,让学生高度关注和认真对待每一次教学实践。一般要求在实践课前能自觉提前准备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领会生鲜区各种操作规范及要求,与老师一起总结生鲜区商品及人员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关预防措施。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思考问题的作风。精心设计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本门课程的全面性总结。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期末采取闭卷形式,在题目类型设计上主要让学生掌握生鲜相关概念,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生鲜区理货、促销、定价、保鲜等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2课程教学实践

2.1实践过程

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安排5~6人为一小组,以超市生鲜市场调研与预测、促销卖场进行策划等相关主题进行实验实训,使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并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对超市生鲜区人员及物品的管理理解得更为透彻,收获和体会也更多。建立实践课程的信息反馈机制,为学生提供发表建议的机会,部分学生能够分析总结自己的实践结果,好的建议可以被采纳实施。[3]目前,该课程在实验实训等方面,充分利用学校酒店实验实训教学中心的有利条件,开展生鲜类食品的加工、制作及售卖等相关实训内容。另外,通过学校与成都市内沃尔玛、欧尚、好家乡等几家超市的合作,把部分教学中的实验实训相关教学内容安排到超市之中,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职业氛围。此外,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使实验实训内容紧扣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熟食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实践中,从熟食品种的选择、原料的准备及制作,到后期POP制作、商品的定价、陈列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通过这次实践课程,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所学的专业特长及课程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2.2实践的效果

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等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和方法,结合学生对超市的参观、了解,学生可以用多种感官学习,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生鲜区的一些商品,从而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在实践教学中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超市生鲜区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判断能力、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事实证明,通过每次实践教学活动,课后同学之间进行总结、提炼,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和培养。(本文来自于《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2.3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课程实践部分的设计与实施是课程发展过程中对学生提升职业素质的根本要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在超市范围的学习空间,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创新的意识。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如果只强调书面作业,学生就会把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字的整理上,过于关注结果,从而忽略了实践体验的具体过程。因此,对学生实践结果的考核方式有待改善。

3结论

第10篇

1研究背景

1.1Opera逐步成为主流酒店管理软件

OperaPMS的全称是OperaPropertyManagementSystem,简称为Opera物业管理系统,是Opera企业解决方案的核心,Op-era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是满足各种规模连锁企业实现高效率高盈利率的管理,被誉为“最完善、最灵活、最完整的物业管理系统”。

1.2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教育,以培养面向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国际连锁的品牌五星级酒店是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就业方向之一,在当前的趋势下,要成为合格的跨国五星级酒店基层管理人员,Opera酒店管理软件操作技能是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1.3行业考核的标准

截止2010年底,无锡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达到了8家,其中喜达屋集团旗下的万达喜来登酒店和洲际集团旗下的君来洲际酒店使用的是Opera酒店管理软件,我们以走访的方式与两家酒店的人力资源部和前厅部经理进行了沟通,针对Opera酒店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管理人员一致认为他们在选择员工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能够熟练操作Opera软件的候选人,同时,那些能够熟练地使用0pera为顾客服务的员工能够获得相对多的升迁机会。这充分说明了,Opera操作技能已经成为酒店管理者考核员工的标准之一。

2Opera教学的现状

为客观真实地获得学生在Opera软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Opera课程的5个班级学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200份,回收l80份,回收率为90%,有效问卷为87%。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0pera软件中的困难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2.1复杂的英文操作界面

Opera酒店管理软件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全英文操作界面,因此需要操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否则会造成学习的短板。而五年制高职的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因此超过80%的学生认为Opera软件全英文的操作界面成为学习的首要影响因素。同时,0pera本质上是一款层次极其复杂的管理软件,完成一项服务功能经常需要打开多个操作界面,所以该软件的复杂性高于一般的中文性酒店管理软件。

2.2实训条件缺少酒店氛围

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Opera~件是一款很实用的酒店管理软件,如果能够掌握这款软件会提高自己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在日常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堂上始终缺少酒店的工作气氛,这样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单纯的在学习一款计算机软件,而非在学习酒店专业的一门课程。

2.3学生操作锻炼机会匮乏

由于Opera课程的实施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教室,因此对学习的场所提出了要求,首先必须具备具有符合配置要求的计算机和足够容量的教室才可以进行Opera教学,这样学生的授课无法在班级教室中完成,只能借助于机房计算机;Opera软件还需要在指定的IP地址区间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即使是在家中学生具备了个人电脑,还是无法正常的访问该局域网。这两个原因造成了无法进行足够的训练,只能借助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

3教学效果提升对策

综合以上学生在调查中所提出的Opera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对该课程进行全盘统筹考虑,才能从根本上实现Opera这一新生事物的功能,发挥其在专业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Opera课程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模式实施和英文教学辅助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以期对本课程顺利地开设进行指导。

3.1系统开发项目式课程

要创造性的开设一门新的课程,都要全盘考虑到本课程在课程设置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其功效。那么Opera酒店管理软件应该在教学体系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首先,Opera软件扮演了前厅、客房以及营销等理论基础课程实践拓展的角色,理论课程是Opera课程的基础,而Opera课程则是理论课程在实训方面的延续和巩固。站在这个角度,从时间上来讲,需要将Opera软件和前厅课同时开设,交叉进行;在内容方面,授课进度要综合考虑,两门课程相互对应,这样学生能够在两门不同的课程中既获得理论知识,又能有相关的实习操作,而这两门课程相互的作用效果将是1+1>2。其次,饭店英语课程又是0pera课程学习的语言保障和基础,所以可以考虑将饭店英语课程中的单词和对话运用到0pera软件的学习中来。英语的学习虽然艰难,但是如果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将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酒店服务专业课程一个重要特点是实践性强,五年制高职专业教育务实的定位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结合酒店专业的特殊性,Opera课程可以选择情景教学的模式。情景教学中创立动态的情景,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主动环境中。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演练不同的角色,将酒店中真实的案例引入~1]Opera的课堂中,真正的要每一个操作都有一个服务案例来支撑,这样将会大大提高教学的情境性,学生真正做到融入其中。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工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179-02

中等职业学校工科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学习一年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理论课后, 都有一段时间的电工实训。根据教学目标,工科类学生在三年内要掌握的技能应达到中级工应知应会标准,都要通过实训教学来完成。由于诸多困素,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良莠不齐,对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尤其是电工课程,因为学生本来对电就有害怕心理,不敢轻易动手,而对学习电工课程的中职生来说,如果对电没有感情,没有兴趣,就会直接影响实训训练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他们既复习和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又提高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呢?笔者在长期的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示范演练教学

教师对所教的主要课题应进行演示,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为学生演示应规范、标准,如果教师做得不规范,则很难要求学生做出高质量的实习作业,但示范演示并不一定要教师将一个实习作业从头到尾完整地做一遍,因为这样一是没必要,二是时间不允许,三是容易使学生厌烦。

示范演示应着重向学生演示各个关键部分如何实现,讲解在实际安装中怎样才是合理,示范应有选择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其控制电路有许多种,教师应只以最基本的接触器连锁控制电路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电路怎样布置才合理,掌握“自锁”、“连锁”的实现方式,在学生掌握这一电路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分析该电路及其它电路的优缺点,有时可对某一电路提出一些“额外”的功能要求。

二 表情动作教学

电工实训教学,最大的隐患是学生发生触电事故,所以实训教师在一切教学活动中总是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把安全生产实训放在第一位,笔者在讲授安全用电和安全操作的实训教学中采用“触电”表情动作启发,让学生尝试一下“触电”的滋味(当然有绝对的安全保障),用自己或他人的切身感受和表情动作来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是用一个500伏的兆欧表,教师用双手捏住两个接线端,让学生由慢到快摇动手柄,一直到自己触电,发出触电的动作表情,然后让学生自己用双手捏住接线端,教师轻轻摇动手柄,让学生“触电”,让其他学生观察触电学生的表情动作,如此“触电”几位同学,并让触电部位各不相同,“触电”同学的表情动作丰富多彩,然后让“触电”的同学谈谈触电的感受,启发教育其他同学在电工实训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安全第一,严防触电事故的发生。然后再给学生讲解一些实际生产中发生触电案例,使学生知道“电击”和“电伤”的危害,脑袋瓜里时刻绷紧“触电”这根弦。

三 多媒体教学

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有一个最大的难题是学校的电气实习场地没有教材上给出的各种机床电气设备,而机床的电气控制系统往往是和机械的、液压的系统一起配合运动的。由于没有实物,讲解时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这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各种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如讲X62W万能铣床就是利用多媒体演示其原理图讲解两个操作手柄,如何实现工作台六个方向的讲给运动,讲解工作台的单程自动控制和半自动循环控制,这样,尽管没有接触到实际机床,但对机床电气控制与机械部分的配合运动,有了相当了解,所以在机床电气维修的实习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上机床电气模拟板的实物教学,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类比式教学

在电力拖动线路安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学生安装接触器控制单向运转电路,当该电路安装完毕通电试车后,再进行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安装,这时候采用类比式教学,启发学生,能完成电动机正转方向电路的安装,那么电动机反转方向控制电路是否也是一样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在主电路上改变电源相序,在控制电路上是相同的,这样,学生学会了在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采用同样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再用类比启发:如果要实现电动机正、反转自动往复运动电路的安装能否行?让学生比较一下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学生即明白,限位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限位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因此,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比式教学。学生通过装接一个简单电路后,采用类比式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安装较复杂的控制电路。

五 分阶段教学法

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实习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在教学中,我根据所确定的目标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从教案的准备,示范指导,巡回指导,结束指导到教后小结等环节,都坚持严格要求。

最后是实习报告制度,一周一张实习报告,温故而知新,是对每一周的实习内容的总结、概括。实习报告包括四方面的内容:验证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训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对本次实习的意见反馈。

每次实训结束,我都要求学生回过来反思:今天我学会了什么?元器件识读、器材性能的检测有没有过关?装接工艺有没有问题?短路问题如何避免?开路问题如何检测?一些基本电参量是否会测?根据所学的知识,能否对具体的实训对象进行一些优化、改进?能否将此实训对象整体或部分转接到其他的应用电路中?每完成一个电路都让学生作些思考,使学生由实践到理论、边实践边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的一些实训设备和器件出现了故障,我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修理,不仅为学校节省了许多开支,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技能学习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当教师努力地把填鸭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时,会发现原来沉闷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在教师的指导下,连平时表现较差的学生都变得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个个动手,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人格、意志、身心、体魄等方面健康发展,为踏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中药鉴定技术主要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以及理化鉴定四大鉴定方法。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开设性状、显微鉴定实训教学,其中性状鉴别实训主要对常用的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鉴别,而对常见中药材的伪品、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等内容实训较少,在期末考试主要选取50种重点中药材的性状进行考核;而显微鉴定实训则选取不同器官的中药材粉末进行鉴定,每次课2学时,实训2味药材,占用了较多的课时。目前的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实训内容比较单一,即主要以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定实训两个项目为主开展相关的实训;②未开设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内容,学生的综合能力未得到应有的提高,难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因此,针对《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现状,有必要对药学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素质,有针对性地根据工作岗位制定《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项目与内容。 

2中药鉴定技术岗位能力要求分析 

近年来,对我校药学系实习生所在实习单位进行了调查,实习单位包括制药企业、饮片公司、医院药剂科、连锁药店、药物研究所及药品检验所等多家药品生产、经营、新药研发及质检企业。调查结果表明,与《中药鉴定技术》密切相关的岗位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以中药饮片企业、医院药房及药店为代表的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掌握常用中药材、饮片的性状特征为主,在采购与销售过程中,通过对常用中药学论文进行性状鉴别来判断中药的真伪与质量优劣,因此,对中药材的正品与伪品鉴别、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有较高的要求,而对中药材的显微鉴定等技术的要求较低。②以制药企业的新药研发部、质量检测部,药物研究所以及药品检验所为代表的企业,其工作岗位以新药研发与药品检验为主,工作岗位要求能对中药材及中成药进行鉴别与质量评价,并能熟练地对中药材、饮片进行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含水量、水分、灰分、挥发油、重金属、农药残留、薄层鉴别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等,要求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调查中发现,我校的实习生到单位后,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才能适应与熟悉相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针对上述的岗位工作任务,在《中药鉴定技术》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训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地了解与适宜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中药鉴定技术实训教学的改革建议 

3.1性状鉴别实训教学中药材的性状鉴别实训为《中药鉴定技术》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实训教学主要针对常用400多种中药材的性状进行实训。在性状鉴定实训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革:①精简中药材标本实训品种。性状鉴别主要对重点、常用且伪品较多、易混淆的中药材品种进行鉴别。而对实际应用较少的中药材品种,容易鉴别的中药材品种在实训过程中可采用删除或压缩实训课时;②增加中药材伪品鉴别品种。目前,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伪品数量较少,理论教学的伪品鉴别多采用《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中收载的品种,该图典收载的伪品种类多且均附有彩图。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宜针对当前中药材市场上新出现的伪品进行收集与鉴别,帮助学生了解中药伪品的现状并增强鉴别水平;③补充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知识要点。中药材的商品规格与等级是中药材在生产、加工与销售中评价商品内在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应根据《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的要求,选取贵重、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品种,并结合药材市场上现有的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进行实训教学。 

3.2显微鉴定实训教学显微鉴定为中药鉴定的重要方法,但随着现代分析技术与鉴别手段的不断提高,显微鉴定的应用范围在改变,为了适应实际工作岗位,应对显微鉴别实训项目进行改革[3]。显微鉴定项目应选取具有典型显微特征的中药材(如大黄、蒲黄等)、不同器官类型的中药材(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类中药材)进行实训,通过代表性的中药材显微鉴定,帮助学生熟悉显微鉴定的方法、掌握显微鉴定的基本技术,以满足不同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 

3.3综合性项目实训教学在综合性项目的实训内容上,可选取1~2味代表性中药材(如人参、丹参等),依照《中国药典》的中药材项下的要求,分组开展性状、鉴别、检查(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以及含量测定等项目的实训。通过综合性实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中国药典》的中药材检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熟悉药典附录中的具体检验方法与技术要求。尽管《中药鉴定技术》综合性实训项目的中药材品种较少,但通过综合实训,可以将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内容进行融合,而不会出现知识衔接断档的现象。因此,开展综合性实训教学,有助于解决实训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4结论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与其它学科联系密切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环节是中药鉴定技术从理论教学走向实践的关键环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即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又要与具体的工作岗位任务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关于中药鉴定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调查与分析,总结出两种类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围绕不同工作任务要求掌握的技能,有针对性地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加以改革。通过实训教学的改革,使学生在实训教学阶段了解与熟悉不同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与要求掌握的技能,进一步增强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及早适应并融入企业的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