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时间:2022-06-03 14:35:18

助残志愿者活动总结

第1篇

收获爱心硕果

2002年4月,、中国残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的通知》,并于当年第12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在京隆重举行仪式,正式启动了以“践行志愿精神,倡树助残风尚”为主题的“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和书记处第一书记出席仪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邓朴方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百万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弘扬人道主义,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具体实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提出的关注最困难群体有关指示的具体措施,是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扶残济困优良传统的良好典范。第一书记在讲话中号召全国的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投身助残行动,以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满腔热诚让残疾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3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各级团组织、残联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广泛参与,“助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任务目标。目前,全国注册助残志愿者人数近300万,志愿者助残服务站6万多个,志愿者助残联络站20多万个,志愿者助残工作的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全国300多万残疾人通过“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改善了生存状况。

(一)青年助残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广大青年尤其是高校学生一直是助残志愿者的主体,随着“助残行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青年志愿者以真情爱心、善行义举感染并带动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广泛参与到“助残行动”中来,处处活跃着助残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真诚奉献爱心,热情为残疾人排忧解难,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支以青年人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助残志愿者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此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遍及全国各条战线,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机关、学校、企业、部队、医院等的助残志愿者集体。此次表彰的先进个人中,有工人、农民、学生、医生、民警、教师、公务员及民营企业家等,包括汉、满、回、藏、彝、朝鲜、土家、维吾尔等多个民族,还有外籍助残志愿者。

(二)志愿者助残内容不断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3年来,助残志愿服务已经从以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生活帮扶为主,发展成为以残疾人需求为出发点,涉及残疾人生活各个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助残志愿者集体和个人发挥自身资源及特长优势,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提供包括教育文化救助、培训就业扶助、医疗康复服务、法律维权援助等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在城市社区,以社区居民和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助残志愿者队伍为身边的残疾人提供了及时便捷、细致入微的生活服务;在农村,各种形式的“帮包带扶”活动使贫困残疾人摆脱困境,走上致富之路;各行各业也结合行业特点,为残疾人提供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

(三)志愿者助残活动向经常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通过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和广泛建立志愿者助残服务基地、服务站、联络站等具体措施,志愿者助残工作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扶残助残活动由节日走访、临时救济发展为更加持久稳定、扎实有效的志愿服务。各级团组织和残联对志愿者助残的指导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基层组织在调查统计、动员号召、组织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详细掌握志愿服务资源和残疾人的需求状况,为二者牵线搭桥,根据就近就便、力所能及、持续接力、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服务规划、签订帮扶协议,通过“一助一”、“多助一”长期结对服务等方式,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帮扶关系。

(四)助残与自强相结合,残疾人成为助残志愿者中一支不断壮大的力量

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残疾人事业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搭建了平台、创造了条件,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奋发进取,摆脱了困境,平等参与社会事务。许多残疾人在自强自立的同时,立志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到志愿者行列中来,热心帮扶贫困中的残疾同胞,成为“助残行动”中一支不断壮大的队伍。残疾人助残志愿者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无私回报社会的行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中,广大助残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残疾人的生活、学习、康复、就业等提供了大量周到的帮助和服务。他们扶助弱者、服务他人的行为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他们回报社会、无私奉献的品德纯洁而高尚,闪耀人性的光芒。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中,各级党委、政府给予了真切的关怀和大力的支持,各级团委和残联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在指导、组织和管理志愿者助残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将志愿服务与扶残助残很好地融合,机关、学校、企业的基层团组织、志愿者助残服务站、联络站等在一线做了大量细致入微、务实有效的工作,为“助残行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3年的风雨历程谱写了人道主义的华美乐章,3年的辛勤耕耘催生了百万无私奉献的爱心使者,3年的心血汗水浇灌出今天累累的爱心硕果。但同时也看到在“助残行动”开展过程中,这项工作尚有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助残志愿者登记注册工作还有待加强。助残志愿者没有登记注册,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就无法了解,对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的引导和管理势必薄弱,其助残行为带有明显的个体性、偶然性和自发性,稳定性、持续性和专业性就难以保证。残疾人的需求与志愿服务资源还不能有效结合。一方面残疾人的许多需求不被了解,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许多志愿者想提供志愿服务却找不到适合的服务对象,造成资源浪费。这说明,基层组织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还需更细致地了解,对志愿服务的管理和指导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并加以改进。

抓住时代机遇 深化助残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道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广大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但是,受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及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部分残疾人仍然属于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扶助。志愿服务在推动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和扶助困难群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将2001年确定为“国际志愿者年”,以宣传志愿服务对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表明了国际社会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共同心愿。志愿服务在中国是传统文化与国际理念结合的产物。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与国际志愿者活动有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与交流。从国际国内大背景来看,志愿者助残恰逢时代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动员和组织志愿者助残是为残疾人提供服务非常有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助残志愿者是开展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一支重要队伍。

今年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各级团委、残联要认真总结“助残行动”开展3年来的经验,发现存在的不足,深刻领会本次会议精神,做好下一步工作规划部署,并将任务分步量化,明确分工。和中国残联在回顾总结过去3年工作的基础上,面对新的形势,将联合出台《关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做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工作的意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对今后5年的志愿者助残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十一五”期间,各级团委、残联要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密切配合,进一步弘扬人道主义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深入持续地开展下去。到“十一五”末,全国注册志愿者人数要达到600万,各省的注册助残志愿者人数每年按本省“十五”末注册人数的20%递增。600万注册志愿者只是阶段性的目标,要尽可能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助残行动”,让有志愿服务需求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志愿服务。今后5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推行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加强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管理

在总结过去3年的工作中,发现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是“助残行动”开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了“助残行动”的效果及其可持续发展。各级团组织要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继续推行助残志愿者注册制度,对他们的基本资料及提供服务的项目和时间等详细统计、建档立卡,在此基础上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和使用志愿服务资源。

对注册助残志愿者和助残志愿服务行为要有一套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要着重加强对助残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对残疾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有基本的了解,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鼓励和引导其志愿助残行为;要加大对表现突出的注册助残志愿者的表彰力度,将表彰活动纳入共青团系统青年志愿者行动评选表彰活动和残联系统志愿者助残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中,以此激励和引导更多的青年人并带动其他社会公众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

(二)结合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针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不同残疾类别、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家庭条件的残疾人有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志愿服务。要使有志愿服务需求的残疾人能够享受到志愿服务,必须清楚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与志愿服务资源,并且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基层残联和志愿者助残联络站要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分门别类进行汇总,提供给共青团和青年志愿者组织,以便他们提供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团组织和残联要对志愿服务进行指导,发挥志愿者集体和个人的资源优势及特长,提高志愿服务的水平和效果。从地域特点看,在农村,主要以帮助残疾人脱贫为重点,充分发挥助残志愿者自身优势和特长,通过种养技术培训、资金扶持、家庭农副业项目辅射结对跟踪扶持等方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在城镇,以帮助残疾人就业或个体创业为重点,通过职业技术培训、就业信息提供、代办求职和开业手续等方式,帮助残疾人走上自立之路;在城市社区,以家政服务为重点,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残疾人提供生活料理、医疗保健及家政等方面的服务,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

宣传是“助残行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推动作用。不仅要抓住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国际志愿者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有利契机大力宣传“助残行动”,还要把宣传工作持久化、深入化。基层的团组织和残疾人组织不仅要善于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公众影响力,还要主动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各个群体,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志愿精神。通过广泛深入有效的宣传,使全社会更加了解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关注残疾人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增强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认同感,认识到助残志愿服务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并参与“助残行动”,引导更多社会公众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帮助身边的残疾人摆脱困境,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四)积极推进人道主义和志愿精神进校园,培育青少年的志愿助残意识

研究表明,一个人青少年时代的志愿服务经历,会为其一生继续参加志愿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很多国家都采取行动,把志愿服务作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鼓励孩子们从小就参加志愿服务。英国政府最近宣布启动一个全国性的青年志愿者计划,以此鼓励100多万青少年参加一个为期5年的志愿工作,与我们的“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有相似之处。早在1986年,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联合发起“红领巾助残”活动,全国数以亿计的少先队员成为志愿者助残的先锋。广大少年儿童与残疾小伙伴手拉手,心灵相交融,情感相互动,激励共成长。20年的实践证明,“红领巾助残”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生动形式,对于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年的“红领巾”已经成长为今天的助残青年志愿者。“红领巾助残”要继续开展下去,“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也要深入校园,引导青少年学生加入助残志愿者队伍,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在人道主义思想和志愿精神的指引下健康成长。

自强奉献同行 共创美好未来

第2篇

一、领导重视,夯实基础

单位领导一如既往的重视助残工作,由专人成立领导小组统领全局、整体部署,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其它主要负责人各司其职,将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有利于志愿者助残活动的开展。各、机关团委也根据助残所在地成立了助残联络站,编织了庞大的志愿者助残网络体系。同时,我们借助互联网络,在网站上开通志愿者注册和公布志愿者报名电话,进一步扩大招募志愿者途径,加大招募力度,目前我共有注册志愿者名。

二、围绕重点,紧抓落实

在志愿者助残工作中,我们始终将长期助残与短期助残,重点帮扶与一般扶助,物质帮助与精神帮助有机结合起来,使玉溪市的助残工作内容丰富多彩。

1、以助残日为契机,抓好助残活动。在5•18助残日期间,各级团组织、助残志愿联络站组织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残疾人看病、理发、修理等,服务残疾人人次。

2、以“青年文明号”助残为载体,推进助残工作社会化。“青年文明号”集体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助残的志愿者,他们爱岗敬业,勇于帮助残疾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如:在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市级“青年文明号”-,每年都要对残疾户送温暖,发放救助费用万多元,并优先为残疾人。和武警等部门单位随时待命,争先为残疾人群尽自己的一份力。

3、做好助耕包户工作。在每年的小春收割和大春栽种等农忙期间,各级农村团组织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帮助缺乏劳动力的残疾户进行抢收抢种,使他们能按照时令及时完成栽种任务。如:乡团委于年月日组织青年志愿者人帮助缺劳动力的三户肢残户栽种作物多株。

4、以物质助残为主,开展济危救困活动。在青年志愿者活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各级团组织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帮助因意外成为残疾人的青少年,使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如:年底,办事处一组的4岁儿童不幸打倒油锅,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资助医药费万元;发动社会力量为同学捐款4.6万元,并联系医院为其减免床位费、医药费等;与妇联联合发出倡议,为镇学生转院治疗筹集医药费。

5、以精神助残为辅,开展慰问活动。在助残工作中,我们不但注重从物质上帮助残疾人,而且注重从精神上帮助残疾人。组织志愿者对残疾人进行技术知识培训、指导,使其掌握一技之长,以求其自立,身残志坚,积极再为社会作贡献;组织青年志愿者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提高残疾人的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宣传身残志坚的典型先进事迹,使青年残疾人树立身残志不残的思想,克服战胜各种困难,最广泛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来。

6、拓宽渠道,帮助残疾儿童完成学业。通过“儿童慈善一日捐”等公益活动,积极筹集资金,救助家残疾贫困户的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学业。如:镇,父母双亡,残疾的中学生,资助学费、医疗费共计元。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和党对我们的要求以及群众的需要来比,我们也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志愿者助残方式创新成效还不明显,少数志愿者的素质和服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助残行为还不够规范,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四、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回顾过去,成绩鼓舞人心,展望明天,我们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还应加强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跟进好原有的服务对象及服务点,进一步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做好完善的资料和活动记录。

2,继续开发更多的服务对象与项目,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加强志愿者服务队及队员之间的协调、沟通、交流,加强与其它志愿团体的交流,取长补短,使我们的助残工作能够更好地发展。

第3篇

近年来,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共青团山东省委积极引导广大青年以“服务社会发展进步,服务人民群众需求,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青年志愿服务网。以社区青年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的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先后开展了“金晖行动”、助残行动、筑城行动、法律援助、消防志愿者、禁毒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积极响应,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一、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

自团中央、全国老龄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以来,山东团省委积极响应,扎实推进。各地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助一”长期结队服务为基本形式,广泛开展“青春辉映夕阳红”、“红领巾为老年人送温暖”等主题活动。建立健全以“青年志愿者送温暖小组”为主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与驻军部队及“三老”优抚对象结对子,送温暖;以志愿者服务站为主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月”活动,组织卫生系统的团员青年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进行了免费查体。20__年6月,启动了“青春辉映夕阳红”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各基层团组织中成立青年志愿者敬老爱老服务队,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结成“一助一”对子,利用节假日、休息日为老人提供做家务、陪老干部聊天、进行家电维修、医疗保健等服务,为“三老”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个体和集体服务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三老”的晚年生活。几年来,我们在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始终坚持活动开展与机制建设并举,组织发动与社会招募同步的原则,通过社会化、事业化的运作方式,积极推动我省青年志愿者行动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共建成志愿者为老服务站3137个,志愿者为老服务基地2038个;同时努力抓好队伍建设,我们针对青年志愿者的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运用不同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针对国家民政部在全国推行社会性、福利性养老敬老的“星光计划”,山东团省委制定了实施方案,重新调整了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并对专业队及志愿者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活动档案,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工作也逐渐走入正轨。

金晖行动的开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对志愿服务的多方面需求和更多社会公众参与为老志愿服务的需求,同时引导青少年尊重、爱护和帮助老年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了尊老爱幼、老少共融、朝霞与夕阳相互辉映良好社会风尚。

二、百万名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

助残是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重要内容。团省委与省残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省青年志愿者助困助残行动方案,对活动的具体情况做了认真部署。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工作网络,利用学雷锋活动月、助残日、节假日,结合残疾人及家庭的实际,了解了残疾人的各种需求,积极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护理、卫生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残疾人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多次举办了义务技能短期培训班,充分调动具有动较高专业素质或技能的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免费培训和专门指导,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就业,增强他们参与社会需求、自立自强的勇气和信心。

如今我省扶残助残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扶残助残的队伍日益广泛和扩大。在各级团组织以“践行志愿精神,倡树助残风尚”为主题开展“一助一”、“结对子”、“党员助残”、“红领巾助残”、“青年志愿者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

三、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筑城行动

结合“平安山东”建设工作的开展,青年志愿者积极实施筑城行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政治稳定。建立相关机制,进行规范管理,把组织实施“筑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建立健全机制,对志愿者进行规范管理。志愿者统一配带标志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城区巡逻活动,协助公安机关向辖区群众开展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预防和制止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将现场抓获的违法犯罪嫌疑人及时扭送公安机关;发现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立即保护现场,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年底将参照全国志愿者评选表彰的有关规定,定期 对维护社会治安志愿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

青年志愿者“筑城行动”在我省的深入开展,极大的调动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团员青年自愿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及时预防和控制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同时,又坚持了服务与育人的原则,使广大群众尤其是团员青年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增强遵纪守法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四、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

为更有效的实施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我们联合司法厅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法律援助志愿者。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政法记者以及法学专业学生、学者、专家等均可到法律援助中心注册登记。法律服务志愿者,将承担法律咨询、代拟诉讼文书、案件、刑事辩护公证、司法鉴定等多项义务服务。当法律援助中心接到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的请求后,将从注册的志愿者中指定一人为其无偿进行法律援助,并实行跟踪调查,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反馈,确保当事人在最大限度内得到救助。依托街道、社区青年中心和已建立的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实施了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制意识。结合“三下乡”活动,经常开展各类法律下乡活动。我们以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未成年人为重点,采取散发宣传单、个案帮扶、法制讲座、送法上门等生动活泼的方式,共组织了大型活动12次,服务人数达500多万人,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尽管我们在结合我省实际和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且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在成绩的背后,我们也有着深重的危机感,不能忽视,目前乃至将来,我们的事业都还面临着种种困境。

青年志愿者工作是一项适合时代特点,倡导文明新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与国际接轨的共青团工作品牌,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方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显现出生命力,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根据山东实际,在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工作中努力做到:

1、加强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按照《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规定》,建立奖罚机制;

2、建立志愿者服务基金和稳定的筹资渠道,使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有一个较为稳定的资金支持;

第4篇

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区直机关党员志愿者在助残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区直机关工委和区残联近期将联合组织"共享阳光 爱心助残"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特制订如下方案:

一、活动目标

在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区残联等部门的协调作用,积极发动各服务分队开展助残志愿服务活动,着眼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精神上的抚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状况,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活动载体

1、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

2、帮扶对象:石河镇、孟姜镇、一关镇所属村持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肢体、精神、视力残疾的特困残疾人员。

三、活动过程:

1、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与帮扶对象实现对接

在区残联的协助下,按照《党员志愿者服务分队帮扶残疾人一览表》分配情况,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深入帮扶对象家中了解情况,依据残疾人家庭状况及需求情况谋划帮扶措施。各服务分队填写《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助残服务登记卡》,并上报区直机关工委备案。对接时间由各志愿服务分队与区残联协商后确定,联系人:张海霞,联系电话:*****。

2、开展志愿服务

(一)拓展服务形式。各志愿服务分队依据党员志愿者实际工作情况及帮扶对象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利用多种形式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如定期服务(利用全国助残日、重阳节、春节等传统重大节日进行慰问帮扶,为弱势群体送去温暖)、随时应急服务(各志愿服务分队和帮扶对象要经常保持联系,当发生一些紧急事件需要帮助时,提供应急服务)、日常服务(各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可以在日常利用可服务时段到帮扶对象家中根据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在各志愿服务分队参加志愿服务后,应在《区直机关党员志愿服务分队帮扶情况记录表》上填写志愿服务记录,并由帮扶对象进行确认。

(二)丰富服务内容。各志愿服务分队根据对象需求从生活、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提供经常性的服务。着力解决他们饮食起居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与这些弱势群体谈心,进行心理咨询,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一些帮助,从而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结合本年度助残日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绕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第5篇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推动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根据省、市、县文明委的工作部署,并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认真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精心部署,广泛发动,认真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健康发展。

二、活动时间

2021年3月起,重点开展3月5日“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日”、3月12日“全民义务植树护绿行动日”“全市志愿者服务行动日”等节点开展活动。

三、活动内容

1.围绕绿化美化开展志愿服务行动。以“创优美环境”为要求,组织全体师生集中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卫生,推动建立清洁卫生的长效机制。要创建文明校园,积极开展创建“五有五无”校园活动,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味、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痰迹纸屑、门窗无破损、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痕、卫生无死角。结合3月份学雷锋、保护母亲河、植树节、消费者权益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公众主题活动日,宣传生态文明观念和环境保护知识。组织师生深入校园及所在社区的公共绿地开展植树、认养绿地、捡拾白色垃圾、低碳环保宣教教育、节能减排等美化环境、保护环境活动。

2.开展网络文明志愿服务行动。以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重点,增强青少年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审美能力,强化法制意识,教育青少年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规范网上行为,培养文明上网的良好习惯。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以“大手牵小手爱心助成长”为主题,着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牵手行动”志愿服务,动员教师、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志愿者,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针对留守儿童思想品德、学习教育、权益维护、安全自护、身心健康、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开展亲情陪护、学业辅导、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

4.开展岗位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以创“优质服务”为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组织教育服务“窗口”志愿服务队伍,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行业树新风”,通过开展文明引导、微笑服务、政策解读和各类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文明“窗口”形象,展现教育行业风采。

5.开展公共秩序维护志愿服务行动。利用红领广播站、学校宣传栏等宣传乘车礼让、文明过斑马线等文明礼仪教育,营造浓厚的文明交通氛围;组织志愿者深入主要路段、重点路口开展维护秩序、劝导不文明交通行为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的良好交通环境。

6.开展关爱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志愿服务行动。以弘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导向,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本校所在的社区,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帮助、情感陪护、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7.开展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行动。以“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关爱残疾人”为宗旨,大力普及“平等、参与、共享”的残疾人观,以“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为活动主题,以日常生活为重点,依靠青少年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残疾人真切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会的温暖,积极面对人生、融入社会。

第6篇

一、立项的背景与起因

近几年虽然在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倡导之下,大家对残疾人的关注明显比以前更重视了,但是在社会各阶层还是存在嫌弃残疾人的现象。比如行走不便的残疾人在乘坐公交车时便会遇到阻碍,公车司机遇到残疾人乘车时他们不一定会停。而且在公车上有些人即使看到对方是残疾人也不会主动让座。这充分反映我们对残疾人并没有从根本上关注他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残疾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可是同时也反映了一个不好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时,心里都会产生质疑、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相信正常人的服务能力。在这方面很大程度上是对残疾人的不信任。残疾人反映比起工作他们更愿意获得大家的认可。目前社会上还是有很多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缺少朋友、缺少关爱、缺少内心的交流。每年还是有大量的残疾人战胜不了自己的内心而选择轻生。

通过我们的点滴付出,希望可以给残疾人送去温暖,让他们得到社会的尊重,以及维护残疾人的福利。同时可以通过我们学校的力量去发动其他高校的志愿者一起参与其中。也希望以我们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个人,让他们也加入我们的组织,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在帮助残疾人的时候,也能让我们的品德得到升华,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大学生的素质修养。

二、项目的思路与做法

(一)立项内容

项目期限为一年,XX年五月开始,预计XX年五月完成。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分一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五月—六月份)

a 确定活动主题,策划活动具体方案,组织项目申报;

b确定项目需要的资金来源:

立项成功向政府下拨;

学院配套;

其他(如学院青志协的会费、团委活动经费等等)。

c由于考虑到我们的经费有限,所以我们在活动一开始只选择部分特别困难的残疾朋友进行帮助,而且这几个残疾朋友也是我们平常经常帮助的。等这次的活动达到一定规模时我们再适当增加帮助人数,以下是我们这次活动帮助的残疾朋友的具体资料:

xx 女 1级肢残 xx区xx老师院6栋f-12号低保户 末婚 无房(住在别人的地下室) 手机xx

xx 男 1级肢残xx路421号 xx市xx区教师村1栋2单元103号 生活不能自理 现无人照顾 寄居在xx市xx区香樟路168号xx小区5栋310 低保户 末婚 手机 15xx83

xx 男 2级肢残 住址xx区xx街道xx社区10栋11 父子二人、靠低保维持生活 儿子正在读大学 手机xx

xx 女 1级肢残 住址xx劳动东路199号 爱人也是盲人,靠低保生活。年前80岁老母不小心摔断唯一的一条健康腿,现在卧床不能自理。生活由于残疾和年迈越来越困难 手机xx65302

d 详细了解我们所帮助的残疾朋友的具体情况实施具体的帮助计划;

1、由于我们所帮助的对象都是肢残,所以我们在了解实际情况后为他们购买质量稍好的轮椅。具体价格根据我们的资金能力而定。

2、残疾朋友由于身体原因并不能很好的工作,因此导致收入过低。有些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能满足。因此活动计划天冷时为他们购买御寒的衣物。

3、由于身体原因,很多残疾朋友生活不能自理,外出行动不便。所以每个周末学院青志协都会派会员去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e联合周边高校参与其中,在学校发动宣传。同时争取一部分社会资源,宣传本项活动的有关意义,争取得到广大社会人士的支持。

第二阶段:(XX年七月—八月份)由于考虑到暑假很多志愿者都回去了,但是我们的活动不能因此停下来,所以我们把会员分成两批;

a联系几个在xx本地的志愿者,让他们在暑假继续坚持我们的活动。坚持每个周末去陪陪残疾朋友以及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b而家不在xx的志愿者,可以在自己的家乡联系残联组织,进行志愿服务。同时可以趁此时间在家乡好好宣传,提高大家对残疾人士的关爱之心。

c 同时组织会员进行一次有关大家对残疾人的看法以及想怎样去帮助残疾人的问卷调查。

第7篇

浈江区残疾人服务中心活动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三月中旬到位于韶关市浈江区残疾人服务中心看望当地的残疾人。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作为志愿者的我们感触良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次之间的友谊,而且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进一步了解他们。今后,我们要多关注残疾人,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温暖。

沙溪敬老院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于三月下旬开展了“关爱老人,春满校园;传承美德,由我做起”慰问老人的活动。慰问老人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美德,让当代大学生接触和了解老一辈人的生活,关注老人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也加强了大家的人际交往能力,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在亲身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培养自身的孝心、爱心、责任心。

石堡小学义教活动

四月下旬,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石堡小学义教活动。四、五月,正是韶关的雨季,但是,风雨无法阻挡我们的热情和信心。在义教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年级,志愿者们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使课堂活跃起来。每次义教完毕,志愿者们会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建议,这样做不仅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个评价,还能使下一次义教得到改善。义教工作一直延续至五月下旬。最后,我们的义教活动在欢欢喜喜的庆“六一”活动后拉下了帷幕。

启智小学助教活动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四月下旬组织了一批志愿者定期到启智小学参加助教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和小朋友之间多了一份交流,少了一份隔阂。因为启智小学的孩子比较特殊,我们的志愿者们每次去都给他们带去很多快乐,并陪伴他们一起玩耍,努力地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因此使得他们带着开怀的心快乐地生活。最后,我们的助教活动在大型的庆六一活动后圆满结束。

募捐活动

五月上旬,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青年志愿者协会与计算机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机械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携手举办了以“扶贫助困,义务募捐”为主题的大型募捐活动。作为光荣的青年志愿,本着“热心服务大众,爱心奉献社会“的宗旨,三系理事和会员积极参与,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动员全校师生的力量,募集到了钱和物资,传递爱的希望。希望以后继续通过不同的渠道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十周年庆

第8篇

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结构的调整,社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立足点和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共青团宁夏区委在志愿者行动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服务青年”为宗旨,以弘扬志愿精神、提高居民素质为目标,以特殊困难群众为主要对象,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社区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紧紧围绕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整合社区各方面资源,深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加快了志愿者社区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实施“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以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贫困学生、国家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组织开展日常护理、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相关培训等助民、便民服务活动,在青年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关系,为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目前,宁夏“一助一”服务对子达到20000多对。

以“让残疾人感受温暖”为主题,大力开展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在助残行动的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以青年为主体、包括许多中老年人在内的比较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骨干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宁夏助残青年志愿者人数达10万人,其中注册志愿者3万多人,累计服务时间达100多万小时。目前,宁夏已建立了287个青年志愿者助残服务站,102个青年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146个助残服务基地。

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的,大力实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为更有效地实施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计划,共青团宁夏区委面向社会招募律师、公证员、法律工作者、政法系统离退休干部、政法记者以及法学专业学生、学者、专家等人员,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法律援助”专项行动志愿者组成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以新开通的12355法律援助专线为平台,广泛开展法律咨询、代拟诉讼文书、案件、刑事辩护公证、司法鉴定等多项义务服务。依托街道、社区青年中心和已建立的各级青少年维权岗,利用“五一”、“十一”、“12・4”全国普法宣传日和“12・5”国际志愿者日等节假日,深入社区广泛开展了普法宣传、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活动,有效地维护了社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

以社区“五老”人员为主要对象,大力开展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从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为基本形式,广泛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积极与驻宁部队及“五老”优抚对象结对子、送温暖;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与敬老院的老人们结成“一助一”对子,利用节假日、休息日开展卫生扫除、陪老人聊天、家电维修、医疗保健、文艺节目表演等志愿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截至目前,已建成敬老爱老助老服务站287个、敬老爱老助老联络站102个、敬老爱老助老基地146个,敬老爱老助老“一助一”结对集体1100多对、结对个人3300多对。

以“城市平安行”为主题,大力开展志愿者筑城行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共青团宁夏区委把组织实施“筑城行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认真组织,狠抓落实,建立健全机制,对志愿者进行规范管理。组织志愿者队伍配戴统一标志,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街道进行义务巡逻;在社区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制、安全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活动,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通过“筑城行动”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尤其是团员青年自愿参加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既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又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教育,增强了遵纪守法意识,提高了防范能力。

以教育关爱青少年为目的,大力开展拒毒禁毒、防治艾滋病行动。为了杜绝对广大青少年的毒害,共青团宁夏区委成立了宁夏青少年禁毒志愿者总队,将社会上热心青少年禁毒工作,具有医疗卫生、法律、心理咨询、新闻宣传、社会工作研究等特长的人员组成禁毒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相关志愿者多次深入各社区开展“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防治艾滋病志愿者面对面”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在防治和艾滋病方面的积极作用,受到了社区群众的好评。

同时,共青团宁夏区委还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居民社区开展文体、科技、法律、卫生等丰富多彩的“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大中学生志愿者社区援助行动、青年志愿者社区“植绿护绿”活动、“为老科学家、老教育家、老干部献爱心”活动、青年志愿者“清除白色垃圾”行动等党政关注、群众急需、青年能为的项目,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志愿服务行动。

巩固基础,拓展项目

社区功能的日益完善和社区需求的多元化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共青团宁夏区委将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工作创新的平台,不断健全社区志愿服务机制,突出服务重点,促进宁夏社区志愿服务的深入发展。

进一步强化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中,将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辐射力,以共青团干部作为志愿服务组织的骨干,带领志愿者从事具体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利用一切有利契机,深入开展志愿者注册活动,巩固和壮大志愿者队伍;以社区青年中心为依托,建立社区志愿服务基地,建立和完善相应活动阵地和服务设施,强化社区志愿服务功能,保证服务的社会效果,让社区居民放心、满意。

进一步提高社区志愿服务的能力建设。顺应社区发展不断显现出的新规律、新要求,在做好原有服务项目的同时,积极研究、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建立项目体系,保证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常干、常新”,提高服务社区的能力。同时发动社区力量,拓宽志愿服务领域,组成环保、交通等各个方面的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志愿服务,扩大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力,使其长久、深入地发展下去。

进一步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的机制建设。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各项机制,是保证志愿服务长期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今后的服务活动中,除了向参与服务的志愿者发放服务证、服务手册以外,还将进一步建立规范的志愿者档案以及服务对象档案,科学、合理地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为志愿者参与表彰提供现实依据。同时不断完善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使服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深入人心。

进一步整合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资源。志愿服务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方面,将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整合宣传资源。在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网络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的同时,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信息栏和宣传海报等直观的宣传方式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项目、时间、地点以及规章制度等进行深入宣传和介绍。利用“3・5”中国志愿者服务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大节日,更要积极、主动与相关媒体合作,对服务活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社区为青年志愿者提供了实践锻炼、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社区志愿服务也为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努力巩固基础、拓展项目,号召和组织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去,以志愿服务的生动实践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链接

世界各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律

美国

美国于1973年制定《志愿服务法》,并针对环境、社会的变迁于1967年、1979年、1983年、1986年、1989年、1993年对法案内容进行了修改,以顺应时代需要。法案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计划:全国反贫穷志愿服务计划、美国年长志工计划以及志工协助小型企业暨动员商界人士加强参与志愿服务计划。全国反贫穷志愿服务计划又以美国小区志愿服务队、寓学习于服务计划、特别志工计划为其核心;美国年长志工计划则包括退休老人志工计划、义祖父母计划以及长青之友方案三大项。

世界各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律

德国

德国是一个相当重视志愿服务的国家, 14岁以上参与志愿服务的民众占该国总人口的34%,而全国14~24岁的青年共有40% 在从事志愿服务。这主要得益于德国1964年制定的《奖励志愿社会年法》及1993年制定《奖励志愿生态年法》。这两部法律的特色皆为鼓励16~27岁青年暂时离开校园或工作岗位6~12个月,而投身社会或环保志愿服务行列。参加者在服务的同时还要接受教育辅导,加强对该领域的认识。另外,参加者可在租税、交通、社会保险等方面享有优惠奖励。这两部法律于2002年7月17日进行了全文修正,扩大了志愿服务范围,除原有的社会服务之外,有志参与法定志愿服务的青少年,还可选择参与体育、文化(如图书馆、博物馆或音乐会)或古迹维护方面的服务,也可以选择到欧洲以外的地区从事志愿服务。

世界各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律

西班牙

现代国家不再将满足公众利益视为国家专属职责,而是国家及社会两者间应共同分担的责任。国家需要人民共同分担责任,而人民也希望在社会公共政策的设计和执行上参与更多。西班牙宪法第九条第二项明确认可了人民及其组成团体的该项参与权,且规定公权力有义务推动、促进及保护之。鉴于此,西班牙国会于1996年1月15日通过《志愿服务法》,以推动及便于公民共同参与公、私立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志愿服务活动。该法收录了关于志愿服务工作定义的多种注解,例如:利他及助人特性;自由,也就是说非基于志工之义务或责任;无偿,无任何类型之经济报酬。从而使志愿服务工作完全与任何基于劳动、公职或商业关系的给薪式劳务划清了界线。此外,该法附有《志工权利与义务一览表》,用于区别志工与受雇劳工。最后,该法明确规定了一系列有利推动志愿服务工作的措施,对志工的社会价值予以肯定和推动。

世界各国关于志愿者服务的法律

第9篇

全国助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当年开始进行。截至2003年,全国共开展了13次"助残日"活动。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活动中,分别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

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七是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倡导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图书馆、文化馆有无障碍设施,提供无障碍服务;各类公共文化活动吸纳残疾人参加。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自1986年,由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出了《关于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培养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道德风尚的意见》以来,全国数以亿计的少先队员积极响应,"红领巾助残"活动遍及城乡,蓬勃开展。全国每年有近千万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各项助残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实践证明,"红领巾助残"活动是在广大少年儿童中进行人道主义教育的生动形式,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残的传统美德,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红领巾助残"活动重在育人。以学校、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通过组织助残小分队,建立助残联谊网,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助残活动。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一助一送温暖"、"我与残疾小伙伴共同成长"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通过在学习、生活中帮助残疾人,着重培养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志在奉献、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在帮助残疾人的过程中,既培育了关心他人、扶助弱者的爱心,同时又是一次社会道德和拼搏精神的自我教育。

历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

1991年第一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宣传残疾人保障法”

1992年第二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走进每个残疾人家庭”

1993年第三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扶助共进”

1994年第四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我们同行——为远南残疾人运动会献爱心”

1995年第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一助一,送温暖”

1996年第六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预防残疾增进健康”

1997年第七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助残与自强”

1998年第八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扶贫解困”

1999年第九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无障碍与视觉第一”

2000年第十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志愿者助残”

2001年第十一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宣传贯彻保障法,携手迈入新世纪”

2002年第十二个助残日的主题是:“关注基层残疾人工作,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2003年第十三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发展残疾人事业,共同奔赴小康”

残疾名人

·坚强的小说家---海明威

·不朽的聋人发明家--爱迪生

·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的科学家---高士其

·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享誉世界的作家和演说家---海伦·凯勒

·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

·永远的超人----克里斯多夫

·轮椅上的提琴家——帕尔曼

·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

·印象派巨匠——凡高

·聋人手语主持人——姜馨田

·桑兰:火热的青春因为坚强而燃烧

·盲童教育家——徐白仑

·中国的保尔---吴运铎

·阿炳的绝唱《二泉映月》

·以文学思考人生的作家——史铁生

第10篇

 

 

活动意义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助残方法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

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

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

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

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

第11篇

“文化助残”活动的内涵丰富,可操作性强,开展的形式也很多。其中主要有:“扶残助学”、“科技助残”、“爱心赠刊”、“爱心赠书”、“爱心送戏”等。

“扶残助学”:推动、协助政府和社会人士扶助残疾人入学;倡导大、中、小学生和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义务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提供教育服务,帮助其提高文化水平。

科技助残“:倡导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科技工作者义务为残疾人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其提高生活和工作能力,实现科技致富。

“爱心赠刊”、“爱心赠书”:倡导杂志社、出版社及全社会向残疾人和残疾人文化设施赠送书刊及音像制品;倡导大学生义务为盲人录制有声读物。

“爱心送戏”:倡导文艺团体深入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福利工厂和基层社区,义务为残疾人演出文艺节目,以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红领巾助残”活动是由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少工委、中国残联共同组织,在全国少年儿童中开展帮助残疾人,帮助残疾小伙伴,帮助困难残疾人子女等活动的助残行动。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

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

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

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

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

第12篇

旗苑社区残联2011年上半年工作,在市残联、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计划,现将上半年工作做一总结。

一、 领导重视、工作上水平。

根据上级2011年残联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残联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成立了旗苑社区残疾人协会,由社区主任任会长、成员由其他社区干部及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担任。

旗苑社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社区,居民相对复杂,共有2230户居民,7868名人口。有残疾人41名,其中男性残疾27人,女性残疾14人,肢体残疾人27名,听残残疾2名,精神残疾人4名,视力残疾2名,智力残疾人6名,综合残疾人2名,而且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条件较差,残疾人与正常人比例较高,是市残联领导特别关心的重点社区。做为我们社区助残自愿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区残疾人走访,普查登记工作,为他们建立档案,进行长期有效管理。

在走访,普查登记残疾人家庭过程中,掌握了部分条件较差的残疾人家庭,他们希望得到帮助。

二、以认为本工作重实效

在2011年2---6月份社区残协共接待了6名残疾人来访,居民万作伟由于生病造成了残疾,失去了做重体力工作的能力,加之孩子上学,本人长年用药,社区主任出面为他协调了执法分局、工商局为其减免了相关费用,使他又能自食其力生活了,社区还次对他回访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温暖。

在第十九个助残日前夕,通过学习现代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协为指导思想,并结合 “残疾人工作者要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的要求,在第19个助残日来临前夕,社区残联把为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作为工作重点。市助理调研员马贵君、市残联理事张锦驹、镇政府残联负责人王艳秋走访慰问了困难残疾人窦志国,并为他发放了慰问金,同时鼓励他保持乐观态度,自尊、自信、自立,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

三、 加大宣传、关爱残疾人。

2011年5月6日上午9点,社区“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扶残助残活动在社区按计划举办。本次活动组办的有序而又很有气氛。活动中还专门走访六户残疾人家庭。社区向居民提出倡议,倡议你为残疾人做一件事,例如;你遇到盲人请你主动为他们引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身出你的手,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表示以后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新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区环境。

虽然我社区在这半年中做了一些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的不足,我们会在今后的工作力求创新、有针对性开展公益性活动为残疾人服务,开展残疾人就业培训等工作。从而更好形成具有本社区特色的残疾人服务网络,社区志愿者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