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时间:2023-01-03 04:43: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第1篇

这个暑假,我做了了许多事。旅游、游泳、割草、实践……说起实践,我就会十分兴奋。因为那是我的第一次实践,我最喜爱的那一次实践。

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收拾好东西,带好食物,便跟着队伍出发了。我们一行人先到了一个草坪上捡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一个塑料袋,在草坪上捡起了垃圾。我也不例外。

我和小朱一起在炎炎烈日下带着一顶遮阳帽在草丛中捡垃圾。这里的垃圾多得几乎都看不到小草了呢!我们看着这惊人的场面,慢慢地捡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与此同时,我们的袋子里已经满得再也装不下了。这一次捡垃圾活动让我知道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和不容易。他们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刺骨,每一条马路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是我们的楷模啊!此时,我心想:人类真是自私啊!只图自己的一个方便,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像扔垃圾,大家都扔在路边,有想过环卫工人的辛苦吗?

虽然捡垃圾很累,但是我和小朱一起边聊天边捡就不是那么无趣、又累了。

捡完垃圾后,我们吃了午餐,便坐车到了一个养老院前。进了养老院,我们看到里面住着许多老人。有的在吃饭,有的在乘凉,还有的在看电视……我们帮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们打扫房间、送东西和给他们表演节目。我和小朱先给老爷爷老奶奶们打扫房间。我们在一个房间里扫地、整理,忙得不亦说乎。忙完之后,我又给老人们背诵了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们看了我们这些小孩的表演,都很高兴。他们也忍不住大显身手一番。有些老人表演唱京剧,有些老人表演打太极拳,还有些老人表演跳舞……大家都笑了,都开心的笑了。我看着老人们的笑容。虽然干很累,但是,我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我们不仅要照顾好自己家里的老人,还要去多看看养老院中的老人。因为他们的心是寂寞的。他们有的可能是被儿女赶出了家门;也有的可能是无家可归了……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让我有所长进。我喜欢这次的实践活动,希望下次还能参加。

第2篇

教学目标:1.通过总结活动手册的内容,解决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的疑问,改进活动中的不足。2.通过物理的微制作再现逝去的历史场景,体会知识的纵向贯通、横向联动。3.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对内容的综合和多样的学习方式,将书本上所学知识、观点,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能力、养成品德、体验情感。

教学重难点: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如下:

1.运河史话

阐明概念、常识。提出问题:北运河与潞河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找出流经张家湾的潞河、元代通惠河、萧太后河、港沟河,分析各条河流之间的相互关系。意图:明确基本概念,了解家乡的基本知识;从地理角度理解张家湾成为大运河码头的必然性,从历史角度看张家湾曾经的辉煌,从文学角度验证张家湾的历史,从地理角度、现实角度分析张家湾的衰落。

2.运河微制作

用物理知识再现历史场景:巨石出山、盐场称重,引出“石权”。然后出示石权图片,讲解原理,展示学生制作的石权,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称量,并进行点评。意图:让学生真正体会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区别,从物理角度进行历史微制作,通过自己动手真正体会杆秤的原理,并理解石权的作用,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体会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难度,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运河谋新

布置作业:讨论活动手册的“活动五・我为张家湾出谋划策”中有两份建议,非常有代表性,它们有哪些异同点,哪份建议更合理、更有价值?出示两份学生作业,提出问题: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引导学生讨论,明确建议书的格式、内容等。布置分组作业,要求每组完善一份建议书。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建议不只是简单的观点的拼凑,而要注意格式、内容等问题;建议要有价值,必须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并做出合理化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将书本上所学知识、观点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提出有价值的建议,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第3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活动课;途径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之一,它着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开放特点,把“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活动的中心,通过活动去体会和实践,进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内化。因此,让学生搞好活动课教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及培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活动课并未真正突显其特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已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当前思想品德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活动课程已在我国全面而深入地实施,但许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它们严重地制约着活动课程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主要体现:

1.认识上的偏差。在课程史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始终都交织着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矛盾。即使到了今天,一部分教育研究者也仍然坚持认为活动课应处于从属、辅助、被支配的地位。在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心目中,活动课程仍然算不上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升学压力的迫使下,他们便随意地把活动课程当作学科课程的点缀或附属物。这种认识的偏差,实质上是仍旧把活动课程定位在过去的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的层次上。

2.设计上的偏差。这方面突出地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关于活动课程的教育目标问题。有人认为活动课程应着重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有人认为应着重扩大学生的视野,完善其知识结构;有人认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等等,观点各异,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其次是关于活动课程类型的划分问题。活动类课程包括校会和班会、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科技、艺术等活动。这种分类大致相同,实际上是简单地把过去所谓的课外活动拿过来,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再次是关于活动课程的组织问题。课程组织主要包括课程内容的序列安排,教学活动的形态结构,以及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等。

3.实施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与地位问题。一些人认为,由于活动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独立获取直接经验为主,因此,学生应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教师不应过多干涉;另一些人认为,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在活动课程中,学生要更严格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和安排去活动,教师理所当然应处于支配的地位,不然,活动课程便成了学生的自由课程,达不到教育目标。其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活动层次的安排问题。当我们把活动课程正式纳入课程体系时,许多学校只是轻巧地把先前课表中的“课外活动”换成“活动课程”,在教学模式上则照搬学科课程,毫无创新。甚至可以这样说,活动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上,我们还没有达到杜威当年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活动课程建设中,没有明显体现出小学、初中、高中的层次性和连贯性,未能很好地适应不同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二、思想品德活动课存在问题的对策

1.思想重视是上好活动课的前提。新教材对活动课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它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突出时代精神与创新精神,加强活动实践教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与活动,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此,活动课属于课程范畴,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可以代替的。但也有教师对活动课的意义、目的认识不足,对课程标准和教材钻研、领会不够,因而不能准确对待活动课教学,往往敷衍了事,在教学中将之淡化。

2.充分准备是上好活动课的关键。活动课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课需要学生从主题出发,亲身调查、访谈,搜集有关事例、数据或图文资料等。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才能使活动课更加充实和富有意义。作为教师,在学期初,要统揽全书活动课内容,长计划,短安排,早布置。如搜集资料类的,开学初就得告诉学生,使其平时注意积累有关材料;调查、访谈类的,至少得提前一周告诉学生,使其能利用假日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个别访谈等。教师自身要做好充分准备,也要指导学生学会去准备。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上好活动课

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需发挥教师的“导演”功能。因为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改变的,否则活动课就会成为自由式、放羊式的休闲课、游玩课。

1.认真选择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及内容一般是教材中所提供的,但就教材而言,有的活动在农村根本无法开展。针对这种状况,在实际教学中应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创新。如九年级“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学习中,可及时开展“科学技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活动课。通过查阅资料、演讲等活动,学生感悟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到当前我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重视科技,重视科技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同时,也认识到国家要发展,还必须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2.精心设计活动程序。如学习“维护人身权利”时,可结合“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酒驾新规定”以及莆田近一年来报纸、网络上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和图片设置问题并讨论:创设情境(重大交通事故的报道和图片)问题讨论(“酒后驾车可能产生什么危害?”“司机的行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超级链接(碰到酒驾,你会怎么做?)反省提高(依法维护人身权)。通过学生自己参与设计活动课教学,他们对维护人身权有了理性的认识。让学生参与设计活动程序,有利于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果,使活动课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

3.灵活使用活动形式。初中学生兴趣爱好各异,个性也不相同,又具有不同于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如果活动课单一化、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的形式应灵活多样,如在教学中可采用抢答、竞赛法,以此来夯实基础。设计的题目要本着抓住重点、带动一般的原则,可以用投影、教师口头提出主题,学生个人或分组的形式,视情况可分为必答或抢答,在抢答时先举手先回答。要注意答案的唯一性或多元性,设计题目时就先要考虑好。在分组竞赛时,要找得力的学生协助监督、记分、统分等,教师甚至可以只做旁观者,让学生来主持。心理水平测试法:由于培养和锻炼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内容十分丰富,因此要求学生进行锻炼时需找准重点和方向,这就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心理特点,除了通过自我比较和他人评价来了解,心理水平测试的方法也可为学生了解自己提供帮助。总之,凡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达到预期效果的形式手段,都可以为活动课所使用。

4.适时调控活动过程。“导演”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控、引导。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年龄及对事物的认识等方面的差异,其表现欲的反应方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机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全过程。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实施“宏观调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抓住时机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5.及时做好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总结是知识升华的重要步骤,是使学生由直接体验上升为理性思维,继而转化为能力与技巧,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过程。总结的形式一般分为三种,各有特色。其一,完全由学生总结,可安排一名或数名学生发言。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其二,只由教师做总结发言。教师用精炼的语言,分析活动课的得失,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并概括活动的主题,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知识升华。其三,学生先谈活动体会,教师再补充和归纳,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总结方式。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体会和感受,有利于消化活动课所获取的新知识,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教师的总结则能深化和突出活动主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认识目标、能力要求和觉悟目标。

总之,在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作为立足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而达到理论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21世纪合格

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苏鸿.活动课教学的规范性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1999(9).

[2]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程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吴炜.关于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实效性的探析[J].广西教育,2009(23).

[4]吴玉茹.对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思考[J].新课程:教研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