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9 09:02: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实训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数控铣床加工实训 能力标准 先前能力 形成性考评
一、数控加工实训的特点
数控加工实训以编程基础知识和典型数控设备编程使用知识为保障、以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实现实践教学中的基本编程方法、机床加工调整等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渗透,形成既符合教育教学普遍规律又兼顾生产现场操作规范的较完整体系,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特色。
1)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具备普通机床的操作技能,又要具有技术含量较高的编程知识,所以在进行数控实训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的先前能力水平进行评估、鉴定。
2)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有别于普通加工实训教学一人一机的操作模式,一般采用3―4人操作一台数控机床,所以在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考查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团队协作能力的考核应该占据主要方面。
3)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内容相对来说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为困难,所以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设置,采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目标教学法,更利于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4)在数控加工实训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生产环境中进行综合性的技术训练,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目标进行分段实施,由于实训项目较大,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都具有不唯一性,第一阶段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第二阶段部分按指导书规定要求进行,其余自行设计方案实施,第三阶段按项目目标自行设计方案实施。
二、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框架的设计
以前的数控加工实训实施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知识点讲授、图纸分析、学生编程练习、操机实训、实训总结。
采用以上的教学形式,只是实现了知识的简单传授,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力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就是为什么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感觉无事可做,做无目的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典型零件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
采用这样的实训教学模式,学生始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的作用只是辅助学生完成工作过程,提供相关知识点的传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学习非常具有针对性,同时学生在实施这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中,又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点都串连起来,这样学习就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在任务的每个环节里都有体现能力标准的鉴定考核措施,对学生团队在每个工作环节里反映出来的能力做出及时的、有效的、正确的评价,形成了一套先前鉴定、形成性鉴定、终结性鉴定、能力综合评价为一体的完整考评体系。
三、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具体实施
数控加工实训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完成典型任务,从相关知识点传授到考核鉴定技能水平的过程。
1.相关知识点的传授
对数控加工实训教学工作过程中会涉及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制定理论课堂计划,讲授过程采用“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反馈”的教学五步法。教学五步法是在“四步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反馈环节,这样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利于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知识得到不断更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完整的考评体系
先前能力的考评
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开展数控加工实训教学,首先对参加学习的学生涉及实训教学有关的先前能力进行鉴定,填写先前能力鉴定表。表格里的内容反映出即将要开展的实训课程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教师就根据反映出的情况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进行讲解。
形成性考评过程
在咨询―计划―决策―实施―分析―反馈的整个工作流程中,都设定了需要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标准以记录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记录表格的过程就是记录整个实际操作的过程,对工作过程中对表格记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就形成了形成性鉴定,同时也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考核评价。
终结性鉴定
完成了以上的典型任务的工作流程后,小组成员讨论填写总结报告,总结加工过程出现的问题、零件的质量、与预期加工相比加工进度等等问题,最后向实训教师汇报答辩,这样也就完成了工作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和反馈。
四、以数控铣床加工为例展示实施效果
按照上述的数控铣床加工实施模式,我们对我校04数控503班的数控铣床加工实训进行了一次探索性尝试,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以平面加工为例,展示新的数控铣床实训模式(资料包括:平面加工课堂计划、小组鉴定清单、小组生产实施计划、小组生产实施操作流程、小组生产实施总结、个人实训总结),同时在完成加工后对每个小组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定量地评价出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
五、实施的意义
在职业技术教育快步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也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教学的可靠保证,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实现这个保证的基础。我们借鉴了澳大利亚和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一套新型数控电加工实训教学模式。建立在基础上的技能人才大厦是否坚实、壮观,还要看能否对其有效地把握和应用,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潜力可挖。
该研究项目注重能力培养,强调结构体系完整、科学、合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解决工程问题,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该研究项目的试行情况看,它对提高我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数控技术综合应用能力,适应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双证制”教育,办出专业特色,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2]陈烈强.对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思考[J].高教探索,2000,1.
关键词:综合实训;钢结构;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85-02
考核评价是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教学需要,切实起到对课程的导向和反馈作用,满足课程教学需要,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
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环节,指高等职业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学生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主要技能专项实训后,综合运用本专业的主要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训练。
钢结构综合实训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查,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就业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并最大限度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
二、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设计
根据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定位,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我院近年来对原有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从考核标准、方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一)考核标准
钢结构实训课程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根据学生实施任务前方案的确定、工作计划制订,对于不同的实训项目规定不同的权重,参考行业标准,制定科学性与可操作性项目实施的考核标准、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实训、口试、平时考核、实训考核的考核方式,理论测试注重实用性,实际操作以技能培养为中心,实现过程评价和课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考核。实行过程性、阶段性的量化考核,当各项目的工作任务完成后进行项目评价与考核,当课程的所有项目和任务完成后,进行课程评价与考核,根据相应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考评。
(二)考核方式
遵循综合实训课程性质的要求,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考核中,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在考核方式上,改变现有总结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 教学前的准备性评价) 、过程评价( 教学进行中的形成性评价) 、事后评价( 教学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考核主体上,也强调多元性,采用教师评价、考核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多种形式。基于高职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在开课时就清楚地知道学习完成后要考核哪些内容,以什么方式进行考核,考核过程和决定公开透明,甚至可以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作为等级评定的参考。对于不及格的学生,采取个人申报的形式,给予更多的重修和补考机会以及更灵活的考核时间,实现考核时间全程化。
(三)考核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钢结构方向)考核标准的制定聘请企业专家作为考核组成员,参与课程考核标准的制订和实施,全过程对参与考核的教师进行资格评定,要求有考评资格将岗位实践能力的评价放在首位,专业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或参加实际岗位资格培训。此外,在过程性考核环节,对项目和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使考核主体呈现多元化。
以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设计)为例,考核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工程投标报价和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结合并进行综合考核。着重考核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一般关键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设计能力、检查与分析能力、软件应用能力等,一般关键能力主要包括继续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应变能力等。其次,考核学生的工作态度与纪律性,从每个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每个项目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最后,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考核时,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的时候,采用过程性考核分小组竞赛的方式。考核结束后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联合对各小组及部分组员进行点评。
(四)考核方法
综合实训成绩由阶段成绩和答辩成绩两部分构成,阶段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最后,按优(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小于60分)给出综合实训成绩等级。
1.阶段成绩构成。
门式钢架轻型钢结构体系综合实训分为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组织设计四个模块,每一模块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方可参加综合实训答辩;阶段成绩评定(见表1)不及格,不予参加答辩。阶段成绩考核内容包括:
(1)在综合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出勤、完成的工作量和工作态度。
(2)学生对课题涉及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学生平时独立工作的表现,如调查研究,采集资料情况等。
(4)学生在小组中的团队协作能力。
表1 钢结构实训阶段成绩评定表
学生姓名: 组别: 班级:
实训
模块
指导
教师 时间
①过程考核(小组评价) 考核项目 评分标准 得分
出勤 有无迟到、早退现象(10分)
工作态度 态度端正、踏实肯干(10分)
方案及图纸 方案合理、格式规范、创新性、实用性(50分)
资料查验 规范、规程核检快速准确(20分)
团队协作 团队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意识
(10分)
分值 100分
②本人
自评 打分标准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③教师
评价
阶段
成绩
阶段成绩=①×60%+②×10%+③×30%。
2.答辩成绩评定。
综合训练答辩是综合训练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训练最后一个环节,对检验考核学生综合训练质量,综合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动手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评定实践成绩的重要依据。
答辩小组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各阶段成果和答辩表现综合评定答辩成绩,内容包括:
(1)小组答辩。
按设计指导教师承担的辅导小组划分一个答辩小组。采用竞赛的方式,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组长负责本答辩小组的相关工作。各个小组着重考核学生的设计或研究方案分析论证是否正确、合理;结构、工艺的合理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等,小组的考核成绩作为该项目个人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个人答辩。
每位学生参加答辩的时间控制在25分钟以内。答辩前,学生先填写一个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见表2),自己对实训做一个总结,并给出建议,用于教师改进以后的教学。答辩时,首先学生自我介绍设计概况或需要说明的问题,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着重考核学生对课题的认识,能否充分分析、正确论证、清楚表达,考察学生能否掌握运用与专业有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鉴别学生有无创造性的见解。
答辩方式可采取提一个问题学生随即回答一个问题,或是集中提出所有问题,学生记录,然后按提问先后顺序回答。各答辩小组根据本组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表2 钢结构实训总结与信息反馈表
实训模块 指导教师 学时
班级 组号
填表人
1.本次实训过程中,你在本组内从事哪项具体工作,工作成果有哪些?
2.你对自己的工作成果有何评价,不足之处在哪?
3.请评价一下你所在工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
4.你对组长或组员在实训中的能力与表现有何看法?
实训心得体会:
意见与建议:
三、高职院校实训课程考核的几点建议
与原有的考核体系相比,我院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考核评价,经实践检验,能合理评定学生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钢结构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各个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阶段考核
综合实训成绩应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激励学生将工夫用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突击,有利于学风建设。
(二)鼓励学生自我能力认定
课程考核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课程考核小组考评,班级学生集体考评及教师考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能力和技能考核为主
考核评价形式要理论和技能考核相结合,高职教育的考核应坚持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知识、技能、能力考核并重,考虑岗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反馈机制
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帮助师生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适应高职综合实训的发展,考核评价应采取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多方位地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科学地评价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本文为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钢结构综合实训有效教学的实践”(编号NGJGH2014010)。
参考文献:
[1]俞敏燕.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构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实训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19-02
回顾陈旧的实训教学,不难发现这样的例子:实训课开始时,实训教师往往没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开始就用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铺垫,等到一次实训课过半或者一次实训课就要结束的时候,实训教师也精疲力竭,学生却一头雾水,听着听着也容易进入梦乡。然后教师匆忙地进行实操示范,学生还没有来得及全面熟练操作本次实训课程的操作技能就已经下课了。这样的实训教学,实为现在实训教学的大忌。
为此,如何优化实训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极具现实和实际意义的、值得职教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以及专业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树立“教书育人、育人重于教书”的思想,思想正确了,才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会在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能安安心心地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实训教师,不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只有实训教师掌握精湛的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学生敬佩自己的操作能力,觉得老师“无所不能”;一方面就会产生学生有意识想在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操作技能。另一面教师会把操作技能主动地授予学生,使学生的技能有质的提高。
二、优化教学目标
实训教学目标主要就是要让学生清楚知道本次实训课教师要交什么和学生要学什么的问题。以往的实训教学目标总是实训知识面复杂,没有系统性。实训课上完了,往往学生实训技能没有得到提高,教师虽然课前也准备好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但讲起课来把教学目标复杂化,没有把教学目标单一化从而导致了上述的结果。
怎么才能改变呢?我认为应善于根据实训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际,将要教授的知识重新组合、调整、充实,强调其实用性和有效性,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本次实训课应该掌握哪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程度,学了本次实训内容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要懂得如何去解决。在具体的讲解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有所收获;最后,通过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自己操作演示、教师反复循环指导、教师的启发引导,加深学生对刚学技能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优化实训教学过程
优化实训教学过程的根本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花一些精力和时间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探索结论。主要进行以下流程:
首先要设计好实训课技能操作讲课方式。实训教师在实训课上起着主要作用,教师要利用好实训课程的特点,扮演好角色,充当好学生的“师傅”,促进学生思考、推理、求知。
其次每次实训课结束要对每个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总结和点评,要把总结和点评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善于思考的教师应经常分析学生对技能操作的理解程度,并提出恰当及时的问题分析和评价,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不间断的兴趣和爱好,以取得最佳的实训教学效果。
四、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现代的学校教学倡导教师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项目教学法”“导读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实训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是很多。结合我校的实际采用实训教学项目法进行实训教学。方法都是变通的,只要教师用心去实践,就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技能人才。
综上所述,优化实训教学和提高教师素质是学校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互相影响的两个部分,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这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要求,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琪.针对教材特点优化实训教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2).
关键词:高职;模具制造专业;专业基础实训;专项实训;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2-0125-03
专业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最重要的手段,在高职教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院模具专业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较为实用的专业实训教学模式,而“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则是其中的特色所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我院学生参加省内及全国技能大赛屡获佳绩,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也获得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
初期的实训模式
最初的高职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是学科系统式的,结合专业理论课而开设,是专业理论课的辅教学环节。实训内容侧重于对加工设备的了解及其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1)钳工实训(2~3周)。以“手锤的制作”为载体,通过划线、锯割、锉削、抛光、钻孔、攻丝、铆接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钳工职业技能。(2)普通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普通机床的加工操作实训,以简单的回转体、六面体零件的加工为项目任务,主要使学生了解普通机床的功用与使用方法,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3)数控机床加工实训(2~3周)。包括数控车与数控铣,通过典型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及数控机床操作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初步具备设备操作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上述实训方式重在对常用加工方法的了解与认知,有助于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现出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模式。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种模式对于高职学生是否合适则有待商榷。另外,这种实训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内容方面,着眼于基础性和通用性,并非专用于模具专业,也用于机械类其他各专业,实训效果对于各专业来说其实都是不够理想的。但从学院总体考虑,其通用性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比较节省教学成本,且实训安排及其实施均较为便利,所以这种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发展后的实训模式
高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目前在各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实训模式属于基础实训与技能鉴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求毕业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能在各自专业领域的生产一线岗位上工作,最理想的是能够实现“零距离”上岗。如果专业实训能够根据各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并按照劳动部门统一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进行考评颁证,学生毕业时即可直接凭证上岗。基于这种理念,要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专业实训必须做出相应的改进,而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训项目设置的增加。专业实训项目安排应该与职业岗位对接,即根据毕业生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安排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来看,模具专业毕业生初期就业超过八成以上集中在模具制造类岗位,包括模具钳工、普通加工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机床操作工、电加工机床操作工、模具成型设备操作工等。前三类岗位与原来的实训是相对应的,学生一般能很快上岗,而后面两类岗位在模具行业也是很普遍的,但学生在校时只在课内实验中有所接触,缺乏所需的操作技能,有必要增设相应的校内实训项目。(2)实训内容与要求的扩展。原有的实训安排可以说属于基础实训,任务内容较简单,达不到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要通过技能鉴定考核,必须在完成基础实训后,再进行专项培训。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能力情况,在学校具备培训条件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工种项目参加相应的培训与考核。由于国家在职业技能鉴定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各工种的考核标准比较明确,专项培训的内容与要求只需将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引入即可。(3)实训条件的改善。由于实训项目的增多及实训内容的扩展,相应地在实训条件方面也需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包括教学计划的准备、师资力量的加强、实训设施的添置、消耗品的配备等,并需通过申报审核,获得相关部门授权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资格。以学科系统式的实训为基础,辅以职业技能鉴定的专项培训,即学生首先完成全部的基础实训,然后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选择参加某一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这种适应于职业技能考核的专项培训,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对基础实训的补充和提高,以此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的高职实训模式,目前在国内各高职院校得到广泛采用。所不同的是,各院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如专业培养方向、实训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及资金投入能力等,所开设的职业鉴定工种、项目数与等级等有所差异。
实训模式改进探索
近几年,国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职业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性院校、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等项目建设,同时也开始了新一轮的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专业实训怎样安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毕业生就业需求?我们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包括对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经验的学习,特别是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它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采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方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方面,都取得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国内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及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在努力引导推行。就培养职业岗位技能方面而言,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确实是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国内并不能简单套用。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以说,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是实行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前提,而这一点,至少目前国内模具专业是无法真正做到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而且内地模具企业大多未能形成规模,毕业生就业一般比较分散,校企间少有能形成“订单式”合作的。偶有订单,也难以维持稳定,今年订一批,明年也许就没有了。对于这种情况,教学计划也就只能临时性地调整一下,难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另外,专业课程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只能选择几门课程作尝试性的教改,要做到全面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至少现阶段是不可能的。所以,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也并不是很实用,可以选择性地学习,但不能照搬,对于国内高职教育来说,还得找适合自己的路。在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方面,不能针对某个特定岗位去做计划,只能采取加强专业基础训练、全面培养综合素质的策略,使毕业生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拓宽就业方向,这才是适应国内现状的教学方针。
适应社会需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是高职教育能否成功的硬指标。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经过两年左右时间,与毕业初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大约30%的毕业生已涉足其他行业,而在模具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仍在一线制造类岗位工作的已不足20%且集中在模具钳工、数控加工等高技能岗位,大多数毕业生已转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服务、营销业务等方面。这些新的岗位对工作者要求更高一些,需要全面了解模具生产过程,需要对模具结构及其生产质量进行总体把握。由此可见,相对于单项操作技能而言,综合素质培养对高职毕业生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从工艺规程制定,到主要零件加工,再到模具装配调试,针对模具专业毕业生进行一次模具制造的全方位训练。此项实训相对其他实训项目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主要问题包括:(1)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主持实训教学的教师需要准备全套模具设计图,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标准件、外购件及毛坯材料,掌握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能够对模具制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质量问题进行灵活处理。总之,能主持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是集设计师、工艺师、生产调度员、采购员、操作技师、质量员等多项岗位技能于一身的行业专家。(2)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总体调整,保证实训所需课时;另一方面,牵涉很多具体的东西需要准备,包括模具设计图样、实训实施方案、标准件、外购件、毛坯材料、工量刃具等。这些准备工作需要专业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与精力。(3)涉及工种多。一般而言,制作一套模具涉及的工种是比较多的,通常包括车、铣、刨、磨、钳、数控加工、电加工、热处理,还有检验试模等,诸多工种的协作牵涉实训设施、指导教师等问题,安排落实比较麻烦。(4)时间紧任务重。由于教学总课时有限,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只能安排三周左右时间,与其他单项实训相比,课时基本相当。但是,综合实训比其他实训多得多,包含工艺规程制定、主要零件加工、以及模具装配调试等,在三周内完成全部实训任务非常困难。(5)制造难度大。通过此前的各项实训后,学生仍只是初步掌握设备操作方法,其操作技能还不足以加工实际零件。即使零件较简单,也很难保证加工质量。最终装配精度能否保证,对学生而言是一道难题。(6)教学成本高。有限的实训费用与模具制造成本相比,完全无法满足生产所需,如果再加上教师工作量的计酬,此项实训所需教学成本费用很高,使得一般学校望而却步。
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是仔细权衡,开设“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其必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是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是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前的实战演练。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够对模具生产过程有真实的接触和了解,对模具生产质量的总体把握有较为直接的体会和感受。通过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总结和融通,操作技能得到针对性的加强,即使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种种质量问题,甚至导致最终模具装配失败,同样也能从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与综合素养。当然,考虑到校内实训条件的限制,在模具制作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按照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来运作,必须适当简化、有所取舍。
具体实施过程我们采用了如下方案:(1)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一副模具的制作。这样可以使总的工作量及实训成本大大降低,并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2)模具图由专业教师设计,精选典型结构模具,并适当降低精度要求,控制合适的加工难度。(3)选取部分典型零件进行加工实训,其余采用标准件、外购件,或采取外加工的形式来准备,以减少工作量,确保实训能如期完成。(4)对应三周的实训,每个待加工零件只进行三道主要工序的加工制作,大致是普通切削加工(车、铣、刨)、精加工(磨削、数控加工、电加工)、钳工(钻孔、铰孔、攻丝、修研、装配),其余工序精简,包括热处理工序。当然,正确的工艺路线需要跟学生交代清楚。(5)配专业教师一人全程主持,另外分周次、分工种安排实训教师协助。(6)实训结束时,指导教师对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总结点评,学生应就参与实训的过程写出实训总结报告。对学生而言,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学习过程的宝贵经历。(7)经过统筹规划后,可以将一部分零件加工内容安排在前面的基础实训及技能鉴定专项培训中完成,使各项专业实训都更接近实际生产,同时也能从整体上减少实训教学成本。
对于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实训效果很好。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各类实物模具,虽然达不到生产实用的质量要求,但总体结构是没有问题的,可以作为学生作品陈列展示,还能用于教学,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更重要的,这是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技能,提高了素质。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探索,我院的模具制造专业实训模式渐趋稳定。从专业基础实训到专项技能培训,再到最后阶段的综合实训,三个阶段相辅相成。专业基础实训是初学者入门必修,专项技能培训是毕业生涉足行业的桥梁,而综合实训则是提升毕业生综合素养的点睛之笔,对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毕业生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由这三个方面构成的实训模式才是比较完整的,适应现阶段的国情,而且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模具制造综合实训在实施过程上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组织形式能否实现校企合作,工艺方案如何更贴近实际生产等。另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但开设这项综合实训,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尝试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周玉蓉,徐益,赵平.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0(5):134-136.
[4]牛金峰,陈玉平,杨学智,丁泉清.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63-65.
[5]胡晓岳,林剑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0(4):16-18.
[6]何亮,徐百平,陈金伟.高职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22-24.
[7]刘鸫根,陈侃贞.高职院校“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14):51-54.
[8]魏慧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0):5-9.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的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通过“项目工程”,以项目工单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通过完成项目任务,应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新知识达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项目”为主导,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程特点和现状分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门课是目前汽车专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该课程内容包括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基础、汽车故障诊断设备、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底盘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车身电器和电控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等部分,是汽车维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另外,由于部分学生专业基础不牢固,加之教学方法仍然采用理论传统教学模式,理论的讲解过于枯燥。实训时由于设备台架和整车的可操作局限性制约了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学生无法对这门课感兴趣,老师不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笔者走访调研了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这门课程教学时,教学方法大部分采用理论+实训,没有做到真正的理实一体化(全部贯穿实训情景)。迫切需要一种教学方法能够让课堂“教、学、做”统一。
基于以上情况,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为先导,以实际操作为主线, 即以项目任务为教学单元,打破书本上原有界限,将一部份知识组合成一个大知识点,为了完成一个项目工单抽取每个部份的不同知识点加以组合,使学生每完成一个项目任务都有成就感并增加学习兴趣。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排除汽车故障基本技术。按照正确逻辑的排故思路,在仿真环境中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任务工单。它通常有如下工作过程模式:早(午)礼、理论讲解、示范教学、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总结。教学创新的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积极性,同时每堂课有有一个汽车修理行业常见故障项目,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一)教师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明确项目工单内容,根据设备开发实训项目(最好是同一车型设备,数量8-10人一台为给学生提供),有理实一体化教室。这里以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为例说明项目工单内容,根据前期对汽车修理厂和4S店的调查,电控发动机故障一般为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怠速不良,,加速不良,高温等六大类故障。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及操作由简到繁,设立项目工单实训顺序:故障灯点亮,无法起动,高温,加速不良,怠速不良,同时根据每个项目设立具体任务和知识点。
(二)早(午)礼。在湖南永通集团、申湘集团、华洋新世纪集团下属汽车4S店,多次看到企业的早礼文化,聆听老总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期待学院能够培养“沉得下、顶得上、留得住”的综合能力强的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严,每个层次的人员必须要考核。高职生在校学习就要严格校规,提高职业素质,用准军事化早礼加强素养,不断地把学生潜移默化,在职业素养方面与就业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早礼形式多种多样,一般为排队集合、报数、师生问好,齐声读车间5S管理口号,老师布置任务,每天一名学生上台讲一个励志故事,等等。
(三)理论讲解。根据教学方案和项目工单对所用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于新知识、新技术要重点讲解。比如项目二,发动机不能起动有火无油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因为在电控发动机构造与检修已讲过燃油供给系结构,那么可以稍加复习,主要是讲燃油系统的检测方法。在讲解理论时,还有一点是紧跟台架设备特点,只有吃透一种车型的常见结构和故障诊断方法,才能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四)示范教学。这个环节是重点,笔者了解过其他院校,大部分实训老师都是简单的操作,然后就要学生自已完成,真正学生单独完成的可能没有几个人,有些学生根本就不动手,但如果他们看了老师做了一次,有可能会激发兴趣,降低难度,有可能会积极动手。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有这种特色,集团花费重金拍摄发动机和底盘拆装视频,指导学生实训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而且非常规范。学生操作时还循环播放,整个实训气氛学生学习意识浓烈。如果有条件,笔者觉得根据项目工单可以录制视频便于教学示范。
(五)学生分组实训和巡回指导。这个环节是整个项目教学法的核心,只有学生认真完成好实训任务,整个教学才算成功。不管哪个教学法,只要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就是最成功的。教师事前要设置1个-2个故障点,学生按照规范流程排除故障,并且能够完成工单。故障诊断主要考虑的是思路,思路决定故障排除捷径,所以在项目工单里有一项这方面内容需要学生记录排故思路。教师在整个过程进行巡回指导,有些集中的问题需要集中讲解。
(六)考核评价与学生成功分享。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要适时的做相应的总结,项目完成后要有明确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项目做出合理评价,在此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上利用学生做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操作作出客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这种项目教学法,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可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同时对于每个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锻炼了总结的能力,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让大家能共同分享。
(七)总结。最后环节主要进行车间5S管理,同时教师对当场实训做一个总结,对于排故思路清晰,排故实训规范的同学提出表扬,对有问题的需总结原因。
三、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而在项目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常见故障对象为材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示范环节的规范性是至关重要。现在高职学生基础不是很好,但模仿能力还是很强,老师可以利用已做的视频进行播放,但必须操作规范,如万用表使用需要调零,检测线路需要细铜丝或者转接线等
(三)评价要恰到好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学生学习评价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为依据,具体分三级来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第二级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成员情况进行互评,第三级是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
近年来,中锐教育集团华汽教育管理中心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不断的创新和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领导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根据学生就业企业回访,企业对于华汽学生很满意。这主要在于华汽教育实训中心投资建设成为理实一体化模块教室,而且设备和教材相当配套,便于开展教学创新,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当下,不少职业院校纷纷借鉴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推广应用模块教学法、“双元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作为汽车教育领航的华汽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新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戴冠军主编.汽车维修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月刊,2002(10)
[4]谭本忠主编.汽车故障排解思路与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关键词:数控车床;实训教学;安全生产;一体化教学
数控车床实训教学既要让学生掌握数控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又要保证数控实习中学生的个人安全及实习设备的安全,为此,我们力图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搞好数控实训教学。
一、实训生产安全教育
数控车床专业教学涉及到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以及相关工、夹、刀、量具,在安全上需要极大的保障。如何能迅速的让学生掌握数控专业知识,又能保证学生在数控实习中的个人安全及实习设备的安全,在我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一直是重中之重。作为数控专业的教师,在生产安全教育方面,我们有以下几点做法:
在实习前,我院系安排为期一周的实习安全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组织学生学习《编程室安全操作规程》和《数控车间实习安全操作规程》,提醒学生避免实习中出现的误操作,防患于未然;组织学生观看违规操作安全事故教育片,以反面内容教育学生,让学生清楚违章操作的后果;组织安全考试,只有安全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实习车间进行学习,给学生建立一种安全的意识。
在数控实训课前,教师早到十分钟,做好教学预备工作:检查实习用数控车床和砂轮机是否正常运转,有故障及时解决,严重问题及时报修;清点工、夹、刀、量具数目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检查每位学生的着装,督促学生穿好工作服,戴套袖与安全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新生对数控车床操作流程掌握不熟练,学生手工输入程序的正确性的检测以及对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当班教师要多巡视、多检查、多提醒,保证实习教学安全有序的进行。
实训课结束后,指导教师应监督学生做好检查整顿工作:保证数控设备运转正常;收回的工、夹、刀、量具数目准确且质量完好无损;车间电气设备确保安全;工作区卫生清扫彻底不留死角等等。学生离开车间后,教师最后填写设备使用交接记录和故障记录。
二、贯彻一体化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制造业技术的发展,我国人才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我校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起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中,我们参考了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以及学生的从业能力需要,将互相关联的几个方面单项课程设计以课题的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各部分内容融汇贯通,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课前结合相关知识与企业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出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德育目标;数控编程仿真、数车实操和相关数控工艺知识结合为一体,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任务,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单一的灌输;项目完成后指导各小组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的探索研究中,我们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与经验。由于采用综合模块化的教学课题,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由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准备还是教学过程,都采用面向对象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习中后期,各项目课程的教学课题互相关联,学生可自行调节机床、仿真软件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充分利用设备,提高了实习设备的利用率。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一方面,必然会出现学习进度快、成绩优异者,可以增加训练内容或增加训练难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同时,这些学生可对一般学生起示范和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辅导,或者采用学生之间以强带弱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标。因此,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控制能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成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实训教师总体水平的一条途径。
小结: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以千万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一线实训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规范和改进的地方。希望广大职业教育者能够群策群力,总结出一些使教学过程更加完整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法和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与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曹文聪. 浅谈中职教育CAD/CAM 教学模式的改革[J]. 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1,11.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4-0195-02
1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的教育模式
ERP沙盘对抗课程不同于一般的以理论和案例为主的管理课程,而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它是在模拟一个制造企业完整经营环境的沙盘上,将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经营要素直观呈现,因而它是一种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为一体的全新教学方式。
2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团队建设
2.1实训课课程设计
本ERP沙盘对抗课程安排在一周内完成,一般用1天讲对抗规则(包括手工和电子沙盘),然后花3天的时间用电子沙盘模拟企业7年或更长时间的全面经营管理(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设置),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将复杂、抽象的、多变的经营管理理论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学习。它有效地课堂,提高课时利用效率,可以说用时少,但效果佳,并且符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趋势。ERP沙盘课程涉及整体战略、产品研发、设备投资改造、生产能力规划、物料需求计划、资金需求计划、市场与销售、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方面,具体有:一是整体战略方面,加强参与者对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制订公司的发展战略;二是财务方面,对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学习编制财务报表,如何对公司资产进行保值增值;三是生产方面,选择获取生产能力的方式(如购买或租赁),确定设备产能大小及库存管理及产销配合的策略;四是市场营销与销售方面,学会如何进行产品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的时机和类型的选择,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进行决策;五是竞标,模拟在市场中短兵相接的竞标过程,既斗智又斗勇,谋求以最小资金获取最大的利益;六是商务谈判,组与组之间可以进行产品的买卖,在买卖过程中体会商务谈判的一般原则;七是,竞争情报,学会利用合法手段收集其他企业的相关经营数据,同时保护自身企业的资料不被对手所掌握,借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情报意识;八是人力资源,模拟企业个人工作业绩评价。个人工作业绩按学员在模拟企业组建时所起的作用,企业成立后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业绩及个人每年度的工作报告,由小组评价成绩。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九是团队协作与沟通方面,实地学习如何在立场不同的各个部门间沟通协调,培养不同部门人员的共同价值观与经营理念。
2.2ERP沙盘课程基本安排
2.3实训课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本课程教学团队目前由12位老师组成,双师、专业、学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来看,搭配合理,是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团队12位老师中,2位主讲教师在企业工作多年,有着资深的企业背景。课程教学团队中各位老师涉及物流管理、金融投资、会计电算化、国际贸易、信息管理技术等多个学科。保证在沙盘实训室能够实现多个专业的交叉融合。
3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考核方式
3.1日常情况的考核
来源于学生的考勤,成绩评定参照《学生出勤考核规则》,占实训总成绩的20%。
3.2团队组建方案考核
来源于团队的建立方案策划书,包括公司名称、公司形象广告设计、公司的团队构成、相关人员职位与简历和策划书的撰写,比赛的成绩属于小组各个成员,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20%,根据具体表现情况每个成员分数有适当增减。
3.3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成绩得分
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35%,企业经营决策竞争模拟按小组名次计算集体成绩。比赛的成绩属于小组各个成员,但若是某学生在比赛中表现较好或较差,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分或减分。若学生表现的非常突出,或有创新存在,可以适当加分,加分总额不超过本部分的总分值。
3.4模拟企业个人工作业绩评价
个人工作业绩按学员在模拟企业组建时所起的作用,企业成立后所担任的角色和工作业绩及个人每年度的工作报告,由小组评价成绩。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考核。德,即品德;考核其政治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能,即能力或才能、才干、本领;勤,指的足工作尽力尽责,勤奋不怠。甘于奉献;绩,指的是一个人的工作实绩;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15%。
3.5其他
指导教师不定时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实训表现以及操作情况检查的情况进行评定。此部分占实训总成绩的10%,
4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学方式创新
ERP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教学方式创新主要体现如下:其一,制作各公司市场策划案和宣传广告,使学生有一种团队合作的气氛;其二,在四天的实训中,每个班有3-4次8年期的沙盘对抗比赛,每次比赛,每个获胜和破产的企业都要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们体会到胜败来兵家常事,学会分享、善于总结最重要;其三,设立比赛最高纪录,比赛记录不分年级,使学生们有个追赶的目标,也能发现自己的差距;其四,在沙盘实训中不仅要强化财务管理的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管理学原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竞争情报手段、商务谈判技巧等方面知识的普及,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其五,指导学生从投标广告、间谍工具、市场预测图和财务报表的综合分析中发展商机,培养其敏锐的信息意识;其六,各公司内部绩效考核进行个人工作业绩评价,内容包括自我总结、公司内部自评,互评,总裁评价等,将人力资源的部分内容纳入到实训环节中。
5总结
ERP沙盘实验为经济管理专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训课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应该在教学改革中予以推广应用。各学校应当根据自身的资源和条件,不断创新实训方法,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实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玲,柯明,耿锡润.ERP沙盘模拟学习指导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夏远强,叶剑明.企业管理ERP沙盘模拟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苗雨君.ERP沙盘模拟实践教程[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教师教育;“实习-实验-实训”模式;卓越教师
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已经取得了诸多显著的成就。然而,教育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很多有远见的教育专家意识到,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教师培养、师资建设的改革。教师是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资源的培养对于教育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很多师范类院校已经着手进行教师培养体制的改革,将从前的“师范教育”逐渐向“教师教育”发展。全国多所院校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以更为专业化、技能化的模式来培养教师。教师教育的发展无疑为教师培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更为社会中卓越教师的塑造创造了希望与可能。
哈尔滨师范大学紧随教育改革的脚步,着眼于卓越教师的培养,于2011年成立了教师教育学院。学院的学生是在全校各师范类专业中挑选出来的,他们都有着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理想与愿望,并愿意走教育这条道路。
教师教育学院借鉴国内外教师教育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习-实验-实训”的教师培养模式,在实践中锻炼教师技能,用实践来消化理论知识。学生能够以课本为参考,以课堂为阵地,以真实教学环境为背景,实现全真模拟的技能训练。哈尔滨师范大学也将以“实习-实验-实训”的模式来促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全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
接下来,笔者就将详细论述有关于“实习-实验-实训”的教师教育模式。
一、精选课程,为实践奠定基础
1.关于基础课和选修课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进行实践之前,学院精心选择了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为学生的基本知识作积累。专业必修课与其他各学院相同,并对讲授知识稍微做了一些调整,重点更加突出、明确,一些并不重要的知识则是让学生自己去了解,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选修课的设定自主性较大,较为灵活。学院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未来实践的要求,选择的更多是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针对性较强,能够对未来的实践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
另外,学院还为学生开设了外国教育思想史和中国教育简史,以提高学生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一点是一个创新。三笔书法课的开设也是顺应教育改革的潮流,美观的书写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要写得一手好字。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毛笔字课也是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呼吁书法教学的要求,为日后的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与优势。
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大三仍有专业课和选修课,但比例低于教师技能课。大四基本上是以实习和训练为主。
2.关于教师技能课
教师技能课每个师范生都会上,但是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技能课种类多,课时多,参与度高,实用性更强。
教师技能课分为以下几类:教师口语课,教学理论课,班主任工作课,试卷命题与解题课,教学设计课,以及实践的讲课。
形式多样的教师技能课几乎涉及了未来我们要成为教师所需具备的各项能力的训练,真正是在进行教师教育。教师技能课按照从浅入深,从部分到整体,从简单到困难,理论与实践结合,讲授与训练结合的顺序和原则来安排。学生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夯实基础,在训练中巩固,形成扎实的教学功底。
教师口语课旨在训练学生的普通话,纠正学生的语音和词汇错误,也是为普通话考试做准备。教学理论是从理论的高度来阐释各个学科的教学特点,注意事项及要求,其依据是我国的课程标准及各科的教学标准。班主任工作是针对学生在做班主任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和问题,来一起思考解决的办法和最佳方式,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设计是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来分别训练的课程,是讲课的基础,这其中还包括教案和说课稿写法的讲解。试卷命题与解题针对各地的中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和讲解,以了解他们的命题原则和讲解思路,这是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最后的讲课是对一系列训练的总结,老师的主要任务的根本能力还是讲课,每个学生会站到讲台上讲课,讲完后老师会针对其优缺点进行客观的评价。
二、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训练教师技能
在教学课程之外,学院以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教师技能。以活动来形成教育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实践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常规型实践活动,竞赛型实践活动和名师讲座。
1.常规型实践活动
所谓常规型实践活动,就是类似于课程的,每天都进行的实践活动,包括晨讲与板书。因为学院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小教室,所以安排了早自习和晚自习。相应的,早自习进行晨讲,晚自习进行板书训练。
晨讲以初高中的课本为主,每天一名学生选择一课来讲授,班级学生排好顺序,按顺序 进行。晨讲的要求与正常讲课一样,讲课学生要有教案、课件、板书、讲解、课堂互动。听课的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还要写晨讲笔记。教案的要求很严格,必须按照正常教学的教案板式来写,晨讲笔记要求有讲课思路以及对本课的评价。另外,学院还要求对每位讲课的学生录制短视频,留作底案。
一手漂亮的字也是老师的基本素质。晚自习学生便四人一组在班级黑板上写板书,要求的是小楷,以提高字的美观程度。学院还给每个人发了小黑板,可以在空闲时间进行练习。通过一学期的练习,每个人的书写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2.竞赛型实践活动
学院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与教师技能相关的比赛,有板书比赛、讲课比赛、课件比赛、演讲比赛等等。一方面,这些比赛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的机会,可以使学生在比赛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比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锻炼教师基本素质。由于竞赛的形式灵活,内容有吸引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准备的很充分,所有比赛都给学生带来的很大的收获。
到目前为止,学院已经举行了两次大型的教师技能大赛,并在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行知杯”。比赛前安排教法老师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指导,比赛分为理科组和文科组,由各科教法老师担任评委,比赛完毕老师再进行专业性总结。教师技能比赛从评分细则到比赛流程已经定型,已具备了专业技能比赛的雏形。
3.名师讲座
教师教育学院与哈尔滨市各中学密切联系,经常请三中、师大附中、省实验等省级重点中学的名师来学院讲座,讲座的内容广泛,包括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最新教育改革成果、教育动态、考试情况分析等等。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学一线的相关消息,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各校名师言传身教,学生一方面可以领略他们的讲话方式和教学风采,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他们多年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作为日后工作的指导。
除了名师来讲座外,教师教育学院还组织学生到各个高中实习,到教育第一线感受名师的魅力。哈三中、师大附中、哈六中等省重点中学都留下了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的足迹。
每次讲座或见习活动结束后,学院都会组织讨论和写见习报告。学生用书面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思考,用以作为日后实习的参考。
三、实习、实验、实训相配合,培养卓越教师
“实习-实验-实训”模式是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首创的教师教育培训模式。它以实验为依托,以实训为方式,以实习为核心,关注实践,注重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实习、实验、实训三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培养“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技能娴熟,仪表儒雅”的卓越教师。
1.建立教育实习“示范区”
教育实习“示范区”包括合作区和试验区。
试验区就是教师教育学院教学楼区以及相关部门和设施,在这里,全体师生进行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方式的研究。大学前三年,这里是教师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主要从事研究、试验,学生则通过以上介绍的各种课程与活动进行实训。由于教师教育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刚刚开始,所以很多东西大家都是在借鉴、在摸索,“试验”用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教师教育改革上十分恰切。教师教育学院汲取了全国多所高校和国外关于教师教育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黑龙江省的教育状况和教师培养状况,力求创造出一种能立足龙江大地,并能推向全国的教师教育模式。
合作区是指那些与教师教育学院合作,为教师教育学院学生提供实习场地的高中的总称。2014年5月,黑龙江省开启了“G-U-S项目”,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参与了该项目的启动仪式。所谓“G-U-S项目”,就是指政府(G)、大学(U)、学校(S)相互合作的教育实习项目。政府起到资金支持和统筹领导的作用,大学(主要是师范类院校)将师范生送到合作的中学进行实习,学校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场所。哈尔滨市的30所中学加入了此项目,其中包括哈三中、哈六中、师大附中、省实验等省重点中学,这些学校的校长亲自到来,参加了授牌仪式。“G-U-S项目”的启动,标志着教师教育合作区的正式成立。合作区的成立,将为教师教育学院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实习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锻炼实战能力。
由合作区和试验区共同组成的教育实习“示范区”,将为教师教育学院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实习-实验-实训”模式的进行提供物质保障。
2.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这话强调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师父,你是连门都找不到的。所以教师教育的“实习-实验-实训”模式强调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并着力促进指导教师的专业化。
教师教育学院从各个学院及中学选拔了优秀的教法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力求在教师技能方面指导的专业化。指导教师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面细致地指导,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从实践中将“实习-实验-实训”模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实验方面,每个专业的老师会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安排教法课程,并在教学实践中积累和总结经验。得到的经验会再用到实践中去,千锤百炼之后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
实训方面,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状况来安排训练内容,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提高,让所有参与训练的学生都有收获。另一方面,实训也是检验实验成果的最佳途径,通过实训找到理论上不足,及时改正。
实习方面,学生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在实践中给予指导。实习是职前教育尤其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在这一环上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十分必要。
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主要还是在选择本专业的教法教师进行贴合实际的指导,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得到提升。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关键在于对教师队伍的资源整合,教师教育学院在这一方面已经完成。
3.教师职前教育与实习成效评估
实习是教师职前教育的重点环节,实习成效的评估也是教师教育学院“实习-实验-实训”模式的关键。
“实习-实验-实训”模式的实习成效评估将采用多层面综合评估的方式,结合学生成绩、教学专业课表现、实习单位评价、实习笔记和论文、指导老师评价等方面来对一名学生的实习成效进行评估。这种评估方式更具科学性和真实性,避免了过去虚假实习的弊端。实习评估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只拘泥于实习的那两个月时间。
实习成效评估也应关注学生讲课能力、处理课堂问题的能力是否提升。学院将延长对学生实习成效的评估时限,力求做到客观准确的评价。
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在实习学校的日常表现、听课状态、讲课状态等行为表现进行打分,这一分数会在总分数中占据较大比重。
近几年,随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实验项目的深入开展,我校开发了建筑装饰技能实训课程。学生在实训场地,分成若干组亲自动手完成内墙抹灰、瓷砖粘贴、壁纸铺贴、木地板安装等施工项目,取得了课程改革预期的效果,学生在各级实操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是作为一名始终承担一线授课任务的教师,客观看待这些年的实训课程,发现有些问题日趋明显,亟待解决。本文主要着眼于授课教师实操技能的提高和对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的控制两方面,进行反思,并提出改进建议,仅供类似实训课程教师参考。
二、专业课程教师要切身体会并掌握实操技能
很多教师上了多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课堂实操演示实际都是由企业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完成。这种校企结合的授课模式固然值得推荐,但并不意味着组织课堂教学的校内教师就不用学习并提高实操技术。
例如在内墙抹灰单元,有些女性教师先入为主的认为女性无需动手进行操作。然而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即使企业师傅指导的再到位,初次进行抹灰施工的学生几乎都会遇到水泥不断从墙上脱落的情况,多数学生认为是由于拌制砂浆过程中对水灰比控制不当。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刚刚接触抹灰工具,对手握铁抹子将砂浆涂抹在墙上时的力度掌握不好,造成粘结不牢固,只需要多次练习体会即可避免问题反复发生。此时,作为校内授课教师,如果没有亲自体会过抹灰工具的重量,没有独立进行过抹灰施工,没有感受过砂浆上墙的力度,那么对于学生这种常规问题就缺乏指导性, 无法给学生提出正确的建议。诸如此类隐藏于理论知识和普遍技术之下的微观细节,只有教师亲自动手切身体验,才能真正领悟其中技巧。
为改进此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各级教育行政科研部门均要求中职学校教师,特别是实训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具备“双师型”资格。故教师本人,无论职称高低,性别如何,都应主动到生产一线进修学习,亲自动手操作。只有真实当一回施工人员,才能向学生传授可靠可信的知识,名副其实的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其次,由于现实环境所限,很多教师没有机会进行一线实践,为了不耽误教学,又能提高实操技能,校内教师应当积极向课堂中的企业教师请教和学习,不要把学生的动手环节单纯抛给企业教师。
三、有效改进学生汇报总结环节,真正发挥其作用
装饰技能每个实训单元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进行体现的,任务一般按照各自特点分为若干环节,每个任务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以汇报总结环节作为结束的。由于装饰技能课程本身特点,所以每个任务的核心工作都体现在施工过程和质量检测中,当核心工作结束后,学生通常就感觉该单元已经完成,知识已经掌握,并不重视汇报总结环节。事实上,无论是传统教学方式,还是改革后的新教学方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都应当进行汇报总结,为下一个学习单元做好准备。
这几年的装饰技能实训课程中,我都保留了学生的汇报总结ppt文档和演讲照片,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到以下一些反思。
第一,学生普遍将汇报总结这样的小组活动自行转化成个人活动,由小组中的某个人全程完成ppt文件制作并进行上台汇报演讲。通过和学生交流,他们认为ppt文档制作有一定难度,除了技术难度之外,学生还要将整个任务从最初明确任务到收集材料、施工及质检有机结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有重点有特点的总结,同时配以图片、文字解释等材料,最终呈现在ppt文件中,由汇报者有条理的进行演讲。整个过程是教师提前布置给全组组员的,初衷是通过该环节帮助学生全面回忆、复习并整理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对于所有材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并实现小组内的讨论交流。但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小组都将涉及ppt文件制作的核心问题和演讲工作,统统归到某个擅长电脑操作或善于表现的组员身上,或者完全成为组长一个人的苦差事。
第二,上台演讲的组员一般都是善于表现的学生,他们只想通过这个机会单纯的表现自己的口才或者胆量,并没有提前对文档内容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和组员就整个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过全面讨论分析,无法达到演示目的,这也显示了中职学生在语言逻辑和思维方式上的短板。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加强了对每个单元汇报总结环节的关注力度,不能只重实操,避免汇报总结阶段变成整个单元的“鸡肋”。
首先,向学生讲解ppt汇报的目的和软件本身区别于其他软件在演示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了解ppt文档制作时的关键技术点,解决制作中的基础性问题。其次,逐一帮助每个小组整理分析任务实施全过程的要点,每个组员都参与制作前期的讨论,做好记录,不但达到了复习知识的目的,同时又促进了组员之间的交流,激发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对每组制作的文档草稿进行提问和评价,引导组员思考可改进之处,使文档体现整组特点,表现出每个人在实施过程中的贡献,并引发学生对于不足之处的反思。最后,在ppt演讲过程中,鼓励组内学生进行轮换演讲,当众接受所有同学和老师的提问,检验任务完成效果,对学生进行客观打分,同时也鼓励组与组之间再次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随着课程的深入和推进,教师发现,只要坚持每个单元进行这样有效的汇报总结,学生慢慢将接受并适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建立了自信心。
四、总结
关键词:建构主义 物流实训 实训课程结构
0 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在物流实训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实训的内容贴近实际,学生作为任务主体中有代入感,具有主人翁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中的同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共享彼此的认知,有利于认知的广泛迁移和深化提高,完成意义建构。下面笔者就物流教学实训活动,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物流专业实训模式”,从课前准备、课程展开、课后评价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释物流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的课前准备不同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好各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1 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 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其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1.2 设计教学情境 物流教学中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业务员、供应商、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如在仓储规划与设计模块中,设定的背景:无锡市新区某仓储企业需要建设一间流通型仓库,假定学生是仓库的管理者,让学生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1.3 准备实验实习材料 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的实验实习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实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②实验实习相关案例、练习。实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案例和练习。如进出口通关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组需要使用的相关报关材料和报关单证等材料。③实验实习设备。物流实训各模块使用到的物流设备不尽相同,如仓储设施设备模块中需要各式仓储设施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物流实验设备,做好课前准备。④实验实习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实验实习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胶带切割器等实验实习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课程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登记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使用不足时应及时请购。
1.4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分成一个一个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易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①货物入库准备,②货物接运,③货物存储货位的确定④装卸搬运,⑤检查验收,⑥入库登记。
2 课程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要上好物流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课程应该由以下结构构成:
2.1 情景创设。可以设立教学背景,确定工作岗位,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岗位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物流实训教学。
2.2 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2.3 知识点切入。按照实训课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物流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仓库平面布置规划中,教授仓库平面布置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点切入环节中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是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对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前瞻性,预期和解决实训中会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集中指导过程中,还要对以前的实训进行总结。
2.4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2.5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组成实训小组,以4-8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教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任务,分配岗位。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岗位。在任务安排中要做到因人而异,由组长组织组员自行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2.6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分配好了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方式,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
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
3 课后总结
物流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指导应通过物流实训报告内容的填写,对各实训小组进行总结,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课后总结要注意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相结合,分别形成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便于形成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提出批评前应有肯定,并让学生有机会答辩和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宜细不宜粗。提出意见的处理重点要集中在可以改进的方面。
4 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即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教学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4.1 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4.2 期末应对各项目模块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进行笔试,得出本学期的理论成绩。
4.3 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4.4 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按理论知识、综合实训、平时成绩三部分,30%、40%、3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5 考核应采用“理论技能双控制”。即实训操作考核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3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18分)者,无论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均视为该课程考核不及格。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 .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方法[J].职业.2006.
首先,我们要切实转变实训基地只是一种教学消费的观念,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型实践场所。实训基地追求高仿真性,越真实的职场环境,越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形成应有的职业素养。根据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我们积极筹建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
我们拟组建的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包括影视制作实训室、现代办公技术实训室和现代办公设备实训室,本实训基地能全方位为学院各部门的日常办公、宣传服务;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校外有办公服务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关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服务项目,成立相应的实体公司更便于管理,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和经营意识融入到各经营项目中,在节省学院相关开支的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模式的有益探索,从仿真教学逐步走向真实操作环境,使消耗型实训逐步转变为创收型经营。实体公司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实习、实践机会,定期提供贫困生勤工俭学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专业教师的多次集体探讨,拟分期组建公司,实现实体经营,具体方案如下:
1.一期建设——以制作类为主
A.主要经营项目
相片冲印;布标制作;海报制作;KT板制作;视频制作。
B.主要服务对象
总院相关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全院师生;其他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
C.运作思路
根据学院各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日常办公及宣传的实际需要,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办公自动化”的课程中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利用实训中心设备完成布标、海报、KT板制作及视频制作服务;分批次完成学院全体学生的学生照冲印工作;为学院教师提供照片冲印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均可对外经营,既方便了周边企业又能增加学校收入,一举两得。
我们认为,实体公司初期的经营项目不宜过多,可以逐个项目进行探索。如:
a.相片冲印:新生学生照拍摄及冲印;学生报名参加相关考试的证件照冲印;学生个人毕业照和全班合影照冲印;师生的个人照冲印。
b.布标、海报(小图册)、KT板的制作、视频制作;用于学院日常办公;用于对外宣传;用于学生活动;资源交流,实现多赢以上的生产型实训,均由主管教师指导优秀学生完成。
D.资金运转
可以采用校园卡或其他磁卡的形式进行收费,考虑以上制作服务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可以采取先行售卡(卡的面值不同)的方式获取前期投入资金,待设备购买后,再进行相关服务。经营的收、支均由校财务部门主导管理。
2.二期建设——服务外包为主
关键词:安全生产教育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一体化教学 德育
一、安全教育
数控车工专业教学涉及到了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及工、夹、刀、量具,在安全上需要有效的保障。如何既让学生尽快掌握数控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在数控实习中的个人安全和实习设备安全,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在安全生产教育方面探讨以下几方面做法。
第一,在实习前,安排一周的实习安全教育。具体内容有:组织学习《编程室安全操作规程》和《数控车间实习安全操作规程》;为避免学生在实习中出现操作失误,防患于未然,组织学生观看由于违规操作造成安全事故的教育片,用反面内容教育学生,让学生清楚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组织安全知识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进入实习车间进行实习,让学生建立起一种安全意识。
第二,在数控实训课之前,教师提前十分钟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如检查实习用的数控车床和砂轮机是否能够正常运转,有故障要及时解决,严重问题务必及时报修;清点工、夹、刀、量具,检查是否完好无损;检查学生着装,督促学生穿好工作服、戴好套袖和安全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经常出现的问题。如在新生对数控车床操作流程掌握不熟练时,检测手工输入程序的正确性以及对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要多巡视、多检查、多提醒,保证实习教学安全有序进行。
第四,在实训课结束之后,实习指导教师应监督学生做好检查整顿工作。如保证数控设备正常运转,收回的工、夹、刀、量具数量准确、完好无损,车间其他电气设备运行正常,工作区的环境卫生清洁不留死角等。学生结束实习之后,教师要填写设备交接记录与故障记录。
二、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数控实习教学中,我们提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课程项目为主体,构建理实结合的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建立起综合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在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笔者将互相关联的几方面单项课程设计以课题形式设计成教学单元,把各部分的内容融会贯通,形成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有:一是课前结合相关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确定实训课题,制定本教学单元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二是数控编程仿真、数控实习操作和相关工艺知识结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并分配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代替简单枯燥的授课方式。三是项目完成后,教师指导各小组学生进行分析与比较、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在每堂课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真正有所收获。
在一体化教学的探索研究中,教师采用综合模块化教学课题,学生的学习自由度充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无论是课题的准备还是教学的过程,教师都采用直面对象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在实习训练的中、后期,各项目课程教学课题相互关联,学生可以自己调节机床、仿真软件等设备的使用时间,充分利用好设备,提高实习设备利用率。
一体化教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很大的灵活性。一方面,班里必然会出现学习进度快、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增加训练内容或增大训练难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学到更深、更多的知识,并且这些学生可以对一般的学生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再一方面,对于学习吃力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或采用学生之间以强带弱的方式达到训练目标。另外,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很高的要求,也成为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实训教师的总体水平的一条途径。
三、加强德育工作渗透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来源的多样化,现阶段中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是在学习上或品德上有所欠缺的学生,但同时这也是他们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所以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特别的关注,加大道德教育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团队精神,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