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

时间:2022-03-14 15:4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声乐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声乐教学

第1篇

关键词:维吾尔传统声乐声乐教学

维吾尔族主要分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地,便于从东、西方的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维吾尔音乐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欧洲音乐体系、中国音乐体系、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的不同影响,形成了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维吾尔传统音乐。维吾尔传统声乐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维吾尔族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今,越来越多的维族学生进入新疆各高校学习声乐,这对维吾尔声乐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维吾尔传统声乐

维吾尔音乐旋法多变、节奏复杂、色调丰富。其传统声乐形式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歌舞曲、大型古典套曲木卡姆等。

维吾尔族民间歌曲包括情歌、劳动歌、生活习俗歌等,在社会生活中,爱情歌曲比较多见。然后是生活习俗歌曲,其演唱形式分无伴奏和有伴奏两种。无伴奏演唱一般是在劳动中、生活中即兴编唱给自己听的歌,声音自然优美、动听流畅,音调有抒情、高亢、自由、辽阔的特点。有伴奏的独唱形式节奏较自由,常出现变节拍,并在句尾用自由延长音,气息悠长、音色清脆、深情动听。维吾尔族说唱音乐演唱的内容多为历史民间传说,多是小乐队伴奏,音调较低,声音自然,带有叙事特点。维吾尔族民间歌舞多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出现,有以下两种:(1)赛乃姆:这种舞蹈非常自由活泼,没有固定的程式要求,舞者要即兴表演。(2)来派尔:多由男女二人表演,以对唱为主,声音自然、音色明亮、舞姿优美洒脱。此歌舞多用来表现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及对爱情的歌颂。木卡姆是包含诗、歌、乐、舞的大型套曲,其分布地区很广,种类很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伊犁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南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演唱一套木卡姆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他们的演唱方式通常是演唱者坐在上方,听众围成一圈(坐或立),先由坐在上方的一位长者唱散序,然后众人才开始接着齐唱和舞蹈,声音自然、流畅。

二、维吾尔声乐教学的构想

首先,维吾尔传统声乐教学属于维吾尔音乐教学的一部分,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就要先从建设维吾尔音乐教学体系入手。从维吾尔传统声乐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音乐的体系不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也不属于欧洲音乐体系。虽然有很多学者呼吁建设中国音乐教学体系,但现在整个中国的音乐教育体系还是沿袭了原来的西方体系模式。尽管有些学校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未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状况。新疆高校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有意识地加入了一些民族音乐的知识,如开设少数民族音乐概论等课程,但其大部分课程的开设还是沿袭了西方的体系,如基本乐理、和声学、视唱练耳等音乐理论课程。这种西方理论体系的学习虽然会让维吾尔学生开阔眼界,但同时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新疆的音乐工作者加紧对维吾尔传统音乐的研究,从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基础课开始,建设维吾尔音乐教学体系,为维吾尔声乐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必须加大维族教师的培养力度。因为维吾尔声乐演唱和其传统文化、语言紧密相连,要想搞好声乐教学就必须深入了解其传统文化。但维吾尔语言属于阿勒泰语系,汉族属汉藏语系,维语和汉语完全不同,维吾尔传统民歌在演唱中的发声、吐字和汉族也完全不同,加之汉族教师对维吾尔文化不太熟悉,很难对维吾尔传统声乐有较好的把握,所以维吾尔声乐教学主要靠维族教师。从现有情况看,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需要学声乐的维族学生有102人,但仅有两名维族声乐教师。所以,必须加快维族声乐教师的培养力度,以适应当前的维吾尔声乐教学。

再者,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还要改变当前整体声乐教师的传统观念。维吾尔传统音乐有很多属于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其中有很多“游移音”,这个音在1/4-2/4的音程范围内向上或向下游移,也有人称为“颤抖音”或“润音”。对不熟悉这个体系的人来说,可能会产生“音不准”的感觉,其实正是这种所谓“不准的音”给音乐带来神韵。在采用这一音乐体系的民族中,音乐的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这种音体现出来的,能否出色地演奏或演唱这种音被人们当成衡量歌手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很多声乐教师是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对于非西方的非十二平均律的东西感到不适应。加之长期以来音乐专业办学思想的影响,一些声乐老师认为这种有“不准的音”的唱法不符合他们长期以来信奉的“美声唱法”的审美标准,在他们的声乐教学实践中,会有意无意地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去衡量维族的传统唱法。所以,改变当前声乐教师的传统观念,是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要搞好维吾尔声乐教学,还应在维语声乐教材的编写上下些工夫。现在的声乐教材中外国歌曲教材多为意大利歌曲集、意大利歌曲108首等。中国作品的教材更是五花八门,其中有一些维语版的歌曲集被选用,但这些教材的选用大多根据老师个人爱好和习惯,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应该组织专家编撰一本以维吾尔传统民歌、木卡姆选段为主,同时包括一些外国经典歌曲、内地民歌和新疆其他民族民歌的歌曲集。每首歌曲的歌词都有原文和维文,这样可以使维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演唱外文和汉语歌曲,这将更有助于维吾尔声乐教学。

结语

作为歌舞民族的维吾尔族,具有悠久的别具特色的声乐文化,其声乐教学不能沿用传统的以美声教学为主的声乐教学模式,应该加大维族教师培养力度,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紧维吾尔传统声乐和音乐理论的研究,尽快建设维吾尔声乐教学体系,从而培养更多的维吾尔传统声乐文化的传承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段凤琴.新疆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与发展策略.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1).

第2篇

关键词:声乐比赛高校声乐教学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一、声乐比赛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高校学生认识自我,丰富自我

声乐比赛都是比较专业的比赛,选拔的标准和要求都非常高,对想要晋级的选手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提供更多磨炼自己的机会,参赛选手必须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思,在一轮一轮晋级赛中清楚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找到自我的特点和优点,同时也要深刻认清自己的缺点,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规避自我的不足。所以在高校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机会去审视自己、发掘自己的机会,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通过讲解和分析声乐比赛中那些成功晋级决赛的选手是如何成功的例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认识自我、挖掘自我的好处,同时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丰富自我。

(二)有助于高校学生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声乐比赛尤其是大型的比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非常高,那些表现不俗的选手基本上都有着良好的唱功,娴熟的歌唱技巧,良好的心态,以及优秀的舞台表现能力等,这些能力虽然是声乐比赛中的要求,但也是每个与声乐专业相关的高校学生对自我设定的目标。高校声乐课堂上,教师不仅培养学生如何提高唱功,还应该更加注重关于歌唱技巧、舞台表现力、心理素质等的培养,通过分析每一个歌手在参赛中的表现实例来帮助学生们培养如何提高对声音的认知,如何高效发挥技巧,如何突出个性、提升舞台表现力等能力。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参加一些专业的声乐比赛,在实践中学习和提升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的声乐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对于音乐相关知识的讲授都是一笔带过或简单照本念经,很难引起学生对音乐知识学习的重视。而在专业的声乐比赛中,不仅仅是对唱功的考核,不是仅仅把歌唱好就够了,而是需要对音乐相关的背景、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等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同时选手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比赛中从容镇定、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以及处理突发事故;当然,竞争意识也是一名优秀的选手在声乐比赛中所必须具备的,在日渐竞争的比赛中,尤其是经历过一轮轮选拔后,选手要承担非常大的压力,如何在更加残酷的竞争中,在一群都非常优秀的对手中脱颖而出,需要选手要有强大的竞争意识,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成功突围。所以在声乐比赛中,对选手的综合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比赛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对音乐的片面认知,提升自我音乐技能、音乐素养的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其能够均衡发展自我的综合素养。也打破了传统高校声乐教学的弊端,提升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为社会培养歌唱能力、音乐素养、心理素养、竞争意识等综合素养兼具的人才。

(四)丰富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

近年来声乐比赛的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都在进行不断的创新,这对于高校音乐课堂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在声乐比赛的舞台上,选手选择的曲目不再是以流行音乐为主,而是糅合多种风格、多种情愫、多种故事等特点而进行展现的演唱内容,可以是新歌,也可以是经典歌曲,可以是大众流行歌曲、也可以是小众歌曲,可以是流行时尚风格,也可以是民族纯朴风格,可以是原创歌曲,也可以是经典改编歌曲,可以是边舞边唱,也可以是深情独唱,可以是激情对唱,也可以团队轮唱……声乐比赛丰富的表演内容和形式,为高校声乐教学增加了更多可供选择和学习的素材和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创新的机会,高校声乐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分析优秀案例,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改编歌曲,自己去创作与歌曲相符合的表演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启发他们创造更多的歌曲内容和表现形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让高校声乐课堂更加丰富。

(五)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艺术标准和审美标准

近年来,声乐比赛中评委对选手关于歌唱的技巧、气息的运用、高低音的转换、音色的处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提升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标准和艺术标准,同时在近年来举办的声乐比赛中,出现了一些特别的唱法和特殊的声音,比如在CCTV-3《中国好歌曲第二季》中脱颖而出的苏运莹,其声音和唱法都非常特别,表面上可能大众无法深刻理解她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她的风格深深地印在大众的脑海里,并且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而且逐渐被大众所喜欢,她的原创歌曲《野子》更是成为热门歌曲;这说明声乐比赛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声乐教学的审美标准。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特色,启发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特色,挖掘他们不同于他人的特色。

二、声乐比赛对高校声乐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声乐比赛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对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提供了更多新的素材、元素以及可供参考和研究的案例,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对高校学生心态、对声乐教学模式消极的影响,需要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上及时纠正和规避这种消极的影响。

(一)扰乱高校学生的心态

随着声乐比赛的创新和变革,深受高校学生的青睐,尤其是一些电视选秀节目的出现,引起高校学生的热切关注,声乐比赛让很多学生看到了站在舞台上成为焦点的兴奋,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加了他们坚持音乐梦想的信息,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他们对音乐的看法和心态。一些节目中出现的炒作事件,“一夜成名”的急功近利的心态开始扰乱学生原本安分的心,开始对音乐、对学习产生浮躁心态,他们为了成名甘愿放弃自己的学业,为了追求名利而违背自己学声乐的初衷,这种心态会影响他们对学习声乐的情感态度,扰乱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和风气。

(二)对声乐教学理念的冲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注重唱功的锻炼、技巧的学习和表现力的提升等,但是声乐比赛的盛行,让很多学生更加关注哗众取宠的唱法:“盲目飙高音”“随意炫技”“花样”表现力等,反而忽视了高校声乐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同时,一些同学开始喜欢模仿某些歌手的唱法和声音,从而忽视了自己本身的特色,学习声乐更重要的是探索自己的特色,发掘自己的优势,从而建立自己的风格,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一味的模仿只会让学生忽略了技能的提升,放弃了自己的特色,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偏离学习的目的,这显然和高校声乐教学的理念是相悖的。

第3篇

二、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人类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发声原理是相同的,绝对没有哪位歌唱家的发音器官比别人多一个或少一个部件。那么,不管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就有共性,就有相互借鉴的地方。“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过去有人说,“西洋唱法”声音宏亮、宽广、浑厚,有较强的戏剧性,不宜表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其实,中国声乐艺术也同样要求声音的宏亮、浑厚、结实、宽广,我国北方一些民族性格粗犷、豪爽、奔放、热情、真挚,恰好就可用“西洋唱法”中一些特有的音质来表达我们的音乐。到底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三、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做到对不同的学生,都有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几条原则是必须遵守的。

(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蟒河镇台头完小 王小兵

史宁中教授认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在于发现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而这正是归纳推理的能力。

就方法而言,归纳推理十分庞杂,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均可被包容。与演绎推理相反,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借助归纳推理可以培养学生“预测结果”和“探究成因”的能力,是演绎推理不可比拟的。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双基教育”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不利,对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利。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1、假设思想方法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2、比较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3、符号化思想方法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第4篇

在当前时代的发展背景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就包括对声乐方面人才的需求。声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声乐教学的发展离不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肩负着培养声乐技能人才的重大责任。目前,许多学校声乐教学还不太乐观,仍然存在着一些阻碍声乐教育发展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满足当代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本文首先对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解,然后对学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本文能给学校的声乐教师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以此来提高学校声乐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

声学教学;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一、声学教学的现状

声乐是以歌唱表现出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技能型学科,是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实现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声乐教学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声乐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声乐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我国的声乐教育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学校的声乐教学发展现状还不太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同时还有很多教师的声乐教学水平不太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效率。因此,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到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学校声乐教学的水平。

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教学模式单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我国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的发展。虽然许多学校在声乐教学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在声乐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单一,他们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由于学生的人际关系被制约着,与同学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比较少,学生的合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声乐的教学效果。学校因为扩大招生,甚至在声乐课堂上出现了“一对十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只是把一个个的套路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突破实践性的教学,是不利于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的,并且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阻碍了学生声乐技能的提高。

(二)声乐教学方法刻板。当前,我国许多学校仍然采用在琴房练习歌唱声乐教学方法。教师在声乐教学中直接通过教师教、学生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再用耳朵去分辨学生们的声音,帮助他们找到不足之处。这种刻板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把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相统一起来,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当成教学的机器,不仅仅要提高个人的实践能力,更要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给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授课时,要采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并且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适应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进程。

(三)声乐教师的素质不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直接影响,有些学校的声乐教学大都是素质不高的教师,他们在声乐教学的课堂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声乐教师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有些声乐教师教学质量差、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分析能力弱、有些声乐教师把迟到、早退的行为已经变成习惯,甚至有些声乐教师把声乐课当成自习课,很少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歌唱指导。这些问题导致课堂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在歌唱水平上的提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声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思进取的的意识,阻碍了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声乐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评价能够清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调整教学进度、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许多学校在声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阻碍了声乐教学事业的发展。

三、改善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创新声乐教学模式。现阶段,学校已经受到了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严重影响,并且对学校声乐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为了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学校必须创新声乐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将个别课与小组课相结合,让学生既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获得技能;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在声乐课上为学生播放优美的歌曲,并配上视频,让他们能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感,调动他们对声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对自己的唱歌能力进行提高。

(二)变革声乐教学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学校声乐教学方法产生了影响,传统的方法阻碍了学校的进步。所以,学校必须了解现在声乐教学方法刻板的现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把上课的录音和录像制作成音像资料,方便学生在课下学习;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声乐中有所感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三)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必须提高声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声乐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在声乐教学中创新教学理念;二是教师应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知识,还要有更高的演唱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合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四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耐心指导,用自己的情绪去带动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活力,为声乐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建立健全声乐教学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部分学校的声乐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很多弊端,传统的声乐教学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当代学校发展的需要,所以,为提高学校声乐教学的水平,我们必须对声乐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一是学校应该对声乐评价的内容进行完善,建立既能考核学生演唱能力,又能检测学生艺术修养的评价体系;二是学校应该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声乐教学的评价中,确保声乐教学的公正性,以此来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在声乐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校要想在声乐教学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就必须正视这些问题。教师应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创新声乐教学模式、变革声乐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声乐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在声乐教学中探索经验,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学校声乐教学的水平。

作者:马晓波 单位: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婷.基于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声乐教学改革路径[J].黄河之声,2016,19:46

[2]马兵.高校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思路[J].戏剧之家,2016,23:223

[3]郑家娜.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探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49~250

[4]陈翼.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第5篇

关 键 词 :声乐教学 师范教育 探索

高师声乐教学的对象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与音乐院校培养的音乐表演方面的专门人才有着不同之处,前者主要是上讲台,后者主要是上舞台。因此,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必须具有师范教育的性质,即教师既要教“声乐”,也要教“声乐教学”;学生既要学“声乐”,也要学“声乐教学”。可以说,这是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特征。但是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基本上沿袭了音乐院校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向音乐院校看齐,很多老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往往存在着重技术轻艺术、重比赛拿奖轻基本艺术实践、重视少数条件好的学生忽视条件一般和差的学生、重个别大曲忽视系统积累等现象。这些都违背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质,因此进入了高师声乐教学的误区。笔者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应抓住四条主线展开。

一、声乐技术素质

声乐技术素质教育是高师声乐教育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要切实解决驾驭声音的基本能力,如在呼吸支持下的歌声品质、声区连贯统一、声区扩展以及音乐句法、旋律美、节奏美等认知与操作的方法等。它必须符合学习者自身个性发掘、培养进程的需要。实践证明,培养声乐技术素质的基本原则为:合理的思路、明确的步骤、循序渐进和博中求精。

对于声乐,有句古训:“歌词为先、节奏次之、声音居末。”这古老的意大利美声原则,至今被世人所遵循。如脱离了上述原则都会出现问题,尤其对初学者或声音困惑者来说,会从一种不平衡到另一种不平衡,从一种痛苦到另一种更深、更不理性的痛苦中。声乐演唱是对音乐技术、歌唱心理、作品驾驭能力等多方因素合作形成的完整艺术形式,是整体素质的结晶。如果声乐教师只强调声音,排斥其他因素,必然会造成完整因素相互依存关系的冲突,引起整体形象扭曲,并直接反映在声乐演唱上。所以声乐教师的责任是将各种因素渗透到声乐教学中。沈湘教授“头(头脑——理性)、心(感情)、身(发声器官)三者统一的声乐平衡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便是触及音乐真谛的科学捷径。比如,声乐技术全方位整体调整涉及最简单的音乐、生理、心理、美学等知识以及它们对基本技能的帮助,也涉及呼吸与声音共鸣、真声与假声、感觉与听觉的辩证关系。

歌唱是实践的艺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天性具有歌唱的自发性,模仿性。人们接触声乐艺术的渠道非常广泛,大体是名家、成熟歌手的演唱。没有歌唱知识,凭天性去模仿,追求技能突破,向名家看齐,是艺术不成熟的表现。任何完整的艺术形式都是结果,教育则要研究其过程和教学顺序、基本内容和方法。要研究和利用人具有的歌唱天性,在歌唱实践中培养学生初学声乐对声音生成的基本方法的正确感知:(1)心态的培养:从容、解放;(2)感受力的培养:自然、协调;(3)音乐听力的培养:乐音的品质,精确、美好;(4)感觉、听觉、心理相互合作的意识等。在实践中逐步获取歌唱的良好体验。

声乐文献具有声音训练功能,又是情商启蒙、审美教育、文化传递的使者。声乐文献的学习内容包括:作品的分析、处理、表现、驾驭、积累、文学素养、难度识别、新曲目开发等。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有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指导,师范院校则将声音与艺术的教学集于声乐教师一身。如,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教授伊丽莎白,在中央乐团讲学的初始阶段,采用若干不同风格的短小精品使学员们感知音乐,捕捉到音乐语汇、音乐形象。她启发学员们将音乐与感情相统一,投入到理解、表现和再创造中,开启音乐表现的空间。这便是素质教育、审美教育、情商启蒙教育的捷径,它尤其适用于基础音乐教育。

二、声乐综合素质

声乐综合素质是多方面的,“学习声乐者还要懂一点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否则,一旦违反了科学原理,指导无方或使用不当,同样会损坏乐器,还可导致‘倒嗓’,成了学习者的终身遗憾。”①另外,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的歌唱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和多侧面的,教师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全面的文化修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把声乐作为音乐入门的效能释放出来。鉴于高师声乐教学条件的局限,仅以小课、中课完成全部声乐学科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不现实的。因此,可通过开设《声乐公修课》完成共性教育,形成大中小课同步、多维的教学模式。小课侧重声乐技术素质,中课侧重歌唱教学素质,大课强调声乐综合素质,理顺和完善声乐教育学科的知识结构。

欣赏大量声乐作品是提高音乐素质的捷径,公修课可以扩大学生欣赏的曲目品种和数量,并注重师范声乐教学的实用性,可以采用理论学习和作品分析、范唱、文献音像欣赏相结合的方法。公修课以中外声乐发展史为主线,以不同风格的大量声乐作品为基本教学内容,以艺术性、科学性、广博性、实用性、系统性为宗旨。

教学内容顺次安排为:

(一)西洋声乐史和各时期歌剧、艺术歌曲,世界声乐基本状况和各国民歌。

(二)中国声乐史及不同题材的文献、戏曲、曲艺、传统的民歌和艺术歌曲。

(三)儿童基本的歌唱知识,青少年儿童歌曲的类型和范围,嗓音的生理结构和儿童嗓音的保护。世界著名儿童歌曲经典赏析,小合唱、大合唱的组织,实用中小学音乐音乐课歌唱法的要点等。

(四)为了突出声乐教材的素质教育作用,从文献广度、深度和诠释方面勾勒出一定的等级和范围,不搞统一模式,使学生弄懂个性与规范相统一的选材顺序和规律。

(五)声乐生理学、物理学、音响学。

通过音乐文献的大量储备,欣赏名家名演、音乐知识的补充,能够提升学生在小课、中课中对声乐的感知,提高学生的悟性、欣赏能力、音乐听力、自学能力,使学生声乐技能与素质均衡地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具备技术、修养、文化、教学等综合素质的音乐师资。

转贴于

三、歌唱教学素质

歌唱教学素质的提高来自两方面:一方面,从信息论角度去看,教学内容是教学信息,学生在接受并加工处理声乐与声乐教学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或发展了声乐技能,而学生加工处理这些信息的结果,则是获取了声乐理论知识与声乐教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观摩声乐课则是培养歌唱教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声乐教师在上课时,可安排不同素质、不同程度学生搭配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有三个:变换方式强化技能实践能力和理性认识;为当教师积累文献;逐渐认识本课程教学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安排不同声部、不同程度、不同问题的学生上课。教师讲述技术范围中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学生在观摩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了解不同声部的个性与共性,触类旁通。

(二)安排小组集体发声训练。按声部做集体发声训练,从共性规律中指明发声技法的步骤、方法,使学生获得自信,并激发学生歌唱激情。

(三)安排齐唱、重唱、合唱练习。通过齐唱、重唱、合唱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品位,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指导齐唱、重唱、合唱。

(四)培养学生歌唱教学的实战能力。小组课中,指导高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培养了学生对声乐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指导一定的演唱活动。“应该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之后,就让他们经常到不同的场所去实践。”②

四、歌唱思想素质

声乐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文学语言的帮助,声乐具有思想的细腻性和感情的确定性等特点,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因此,高师声乐这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高师声乐教学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过程使高师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美,从而使高师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和谐的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同时,以“美”引善,提高高师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高师学生的综合能力;以“美”怡情,增进高师学生的身心健康。

声乐演唱既要唱情,又要唱声,声情并茂、感情真挚,达到再现艺术的真实,才能感人肺腹、动人心弦。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第一部音乐典籍《乐记》就已经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看法。波兰音乐学家卓菲亚· 丽莎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③俄国大文豪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也曾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高师声乐教学由于其自身的教学模式、思想性、技法需要和审美价值,可以把很深刻的思想内容以通俗易懂、潜移默化的形式传递给高师学生,这是向高师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最快捷、最有效、最生动,也最易被其接受的形式。高师声乐教师应该根据高师声乐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深入挖掘高师声乐教材中的思想内容,把思想教育融入到审美教育中,融入到声乐艺术的学习中去。

结语

高师声乐教学在遵循声乐这门课程本身的教学规律的同时,也应遵循师范教育的一般特点和过程,体现双重性。其教学应针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知识结构作出合理构思,以技术小课、小组课、公修大课相配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创造同步、多维的素质教学空间,构建高师声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形成系统的声乐教育学。

注释 :

①②周小燕.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③卓菲亚·丽莎.论音乐的特殊性[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第6篇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57-01

一、教学规律之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就是教育的一部分,其中也包括声乐教育。古今中外有不少哲学家、教育家和音乐家都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学记》),这些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的光辉思想。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声乐的训练,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又是如何呢?例如我们高校针对本科生的声乐教学,有固定的必唱曲目作为学生的训练库,本来是非常好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曲目库曲目少,学生选择也少。有的教学单位为学生规定了6-7首必唱曲目,有的作品不适应个别学生,但没得选择,这就是没有考虑到人的嗓音条件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建立什么样的声乐曲目库,必须要全面考虑照顾到各个声部。教师对自己的学生要有一个了解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刚进入学的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学习了很长时间,已经有了较高的演唱水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时间较短,基本上还未完成声乐技能初始部分的学习。在这种专业水准层次不一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好个人训练的中长期目标和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多些激励和表扬,少些批评,以灵活性代替统一性,不断寻求声乐教学的新切人点。“以人为本”是教育应遵循的理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更要尊重专业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规律之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声乐技能要经过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慢慢实现。大学声乐教学不能等同于中小学的唱歌课程,大学声乐专业是为了让学生今后从事一部分中小学“唱歌”课程教学工作而作准备的。中小学的唱歌课程实际上是音乐素质教育部分。在教学中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教学效果。在高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演唱时都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作品的难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学生自身的驾驭能力,因此唱着费劲听着难受,根本体会不出美感,演唱者也无暇顾及表现歌曲的内涵,仅仅是简单完成都成了一种负担。所以一定要注重基础训练,唱一些有针对性的小型声乐作品,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更要多唱小型的艺术作品。因为这些小型作品乐句规整,音乐线条流畅,演唱起来声音与呼吸的协调相对容易,使得学生可以稳住喉头,让气、声、字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声音、呼吸都会稳定发展,越来越好。声乐基础训练,就像修高楼打基脚,基础不打牢、不打扎实,是修不起来的。所以,声乐教学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理念。在训练时要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选择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将好的声乐歌唱状态保持住,进而应用到实际歌唱当中。在声音逐渐稳定的基础上,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感觉也是在循序渐进中慢慢得以提升的,音乐感的获取必须通过“歌曲”本身来体现,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打基础,一学期不唱几首歌,这种光发声不唱歌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而且还会耽误学生。在气息练习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训练方法,但是无论何种训练方法,都万变不离其宗,正确的胸腹联合式呼吸是正确的选择。有的学生往往按照老师的一些要求法来呼吸,先找气息再找声音,其实,未必每个呼吸训练都如此机械,每个人的肌肉感觉、控制感觉都会有差异,僵硬地去寻找气息,则气息往往是僵硬而不灵活的,也就会导致唱歌呆板。应该让学生放飞思想,在大胆自由想象的歌唱中去找气息,在寻找过程中进行调节。

三、教学规律之艺术实践

声乐教学成功与否,实践是检验的标准。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专业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艺术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施展提高,锻炼自己,发现不足,奋发学习,增长才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歌唱表演技能和自身整体素质。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能为社会服务的歌者、教育者,遵循科学的声乐教学规律是教学的保障。循序渐进的声乐教学理念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第7篇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力辩证关系

中专学校声乐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5—17周岁,有些学过一点发声方法,有些一点也没学过。入学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声乐技巧、技能训练,他们基本能唱一首完整的歌曲。但到了舞台演出和考试汇报时,却出现了声音“假、大、空”的现象。笔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探索出一套新型教学模式。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中专学校声乐教学对象分三类:一种是教师仅仅通过讲解示范、启发引导,马上就能领悟到声乐发声方法、唱好作品的学生。他们的演唱往往具有激情和表现力,声音也比较圆润、丰满、流畅、动听,表演自然。这类学生善于与教师配合和沟通,热情高、学知欲望强,课下完成作业也积极。另一类学生,教师虽然运用同样的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教他,而他却不能马上领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意图和目的,反应也不敏感、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然,他们的声音也就打不开,更谈不上悦耳动听和激情表演了。对待这类学生,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讲解、示范、引导。通过形象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打开心灵的闸门,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调动“情商”。最终,使他们的声音和激情碰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种学生,他们通过模仿造做出来声音,情感表达僵硬、声音气息不流畅贯通,自然,表演就更谈不上了。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上进心强,急切地想表现自己。对待此类学生,在教学时,不应急于批评,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其他好的学生来比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是给他们讲解清楚教学理念:无论多么高超的声乐技能和技法,都是为情感服务的,都是心灵在歌唱。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他们的声音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打开,表演才能自然、流畅,情感表达才能恰到好处。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

在声乐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在教师授课的同时,要超前地和学生一起研究和欣赏最近时期最红、最火、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歌唱家、音乐会及歌手大奖赛。多看戴玉强、阎维文、、宋祖英等著名歌唱家的影像作品。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歌唱技巧、方法及成就;让学生明确只有用“心灵歌唱”,才能唱到人们的心里去,才能心心沟通,才能打动观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声音的技法与技巧。从而学生明确什么是“声情并茂”的演唱。再者,教学中还可利用歌剧《党的女儿》《江姐》《白毛女》等影像作品来启发和感化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歌唱和表演的关系。

三、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众所周知,15—17周岁的学生都尚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心理和生理都非常稚嫩且天性灵活好动。要在这个年龄段建立声乐的发声腔体,训练出良好的歌唱乐器相当困难。首先用“鼓励”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对学生微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然后从“真”声挂“假”声到“混声”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开始时可用“哼鸣”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深呼吸支、头腔位置等。建立了声乐的歌唱通道后,就可运用哼鸣状态来带动汉语音韵的十三辙,进行扩张声音练习,用“春、夏、秋、冬、南、来、北、往、各、界、互、报、喜”代表汉语音韵十三辙训练头腔、咽腔共鸣和胸腔联合式呼吸,最后,带动全身心去歌唱。对于尚未度过“变声区”的学生就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童声来训练。因为他们是童声,自然上高音就困难,教师可找一些音域相对适度的歌曲训练,避免拉伤声带,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变声区。如何解决男生的男高音问题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当男生唱到小字二组e2—f2(即“换声点”)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男生从“w”母音拢着唱,闭口音开着唱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腔体扩张的感觉,找到声音的高位置,进而全身心地投入激情歌唱,忘记换声点“高”音的存在。这样就顺利地通过换声点,达到字、声、情、表、形统一,声音乐耳之目的。

四、声乐训练中的辩证关系

一位好的声乐教师会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简单、灵活、有效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从声音训练的角度看,正确的歌唱方法是整体的歌唱,这要求教师的听觉是平衡的,思想方法是辩证的,看问题是客观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全面的。在训练中,如果过分强调声音的靠前和高位置而忽略了与他们成反向的声音垂直“拉伸”和气息的深度,就会失去歌唱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位置时,始终要注意与它反向的气息的运用;反过来,在提示气息放下来时,又要注意声音的高位置;提示声音靠前时,要注意声音的垂直状态;在提示喉咙打开时,要注意声音的集中或加强声带的张力;当强调吐字清楚时,要注意科学歌唱方法的运用等。此外,歌唱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在科学唱法的共性之中,而科学唱法中的每一个字,又有它本身的个性体现;歌唱的姿势既要放松又要积极等。

声乐教师往往习惯用听觉效果来要求学生,这样会造成声音向单一或局部方向发展,失去歌唱的平衡,使声音无法控制,科学的歌唱状态也受到破坏。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正与反、上与下、前与后、大与小、宽与窄、声与字、开与闭、紧与松、横与竖、圆与亮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保持良好的、科学的歌唱状态。

第8篇

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即: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重视教学形式创新,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中职幼师;声乐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教育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幼师需要不断的提升专业素养,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声乐教学的需要。但是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的观念也较为老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虽好,但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基于此,文章对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在现阶段的中职教学中,教学模式还是以原本的音乐学院的方式为主,单纯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声乐能力,将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学生专业唱歌水平上,过度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本质的教学。学生在声乐方面掌握了大量的技巧,但是在教学中对于基本的技巧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与幼师专业本身的教学宗旨相违背,无法适应幼师专业的发展要求。

(二)教学形式存在缺陷

在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课程课时一般不多,主要是采用集体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形式,该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但在有效的时间内学生根本无法进行外延知识的学习和拓展,造成学习的内容太过单一。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单一,将他们较多的精力放在理论课程上面,对教学时间的安排明显存在问题,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三)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声乐教学主要还是采用以示范、模仿、练声、唱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被动的模仿和接受,无法发挥自己的主动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下降,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全面展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从而影响了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声乐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应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声乐培养模式,了解声乐学习的魅力,使其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沟通与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了解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声乐教学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首先在基本技巧上,教师要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姿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气息;在呼吸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帮助学生和音乐产生共鸣;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注重发音器官和气息的变化,养成良好的呼吸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使学生和音乐产生共鸣,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更加融汇贯通,并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重视教学形式的创新

教师需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形式的实践性方面,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可以引进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将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学生掌握更好的方法。同时,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时,需要增加音乐素养方面的课程内容,将音乐的相关理论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素养,为学生储备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毕业之后的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四)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更多的实践内容,为学生安排较多的实践课程,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后掌握大量的实践经验。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面对的是幼儿,通过声乐课程的实践可以掌握更多的实践课程基本知识,了解幼儿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并在实践中就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联系,提升自己在声乐方面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歌唱训练的过程中,因为是针对幼儿的教学,在学习时尽量要使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以幼儿歌曲《小白船》为例,其中有一句歌词———“有只小白船”,这是一个三拍子旋律,总共有四个小节,但幼儿的生理条件决定了其不可能一口气唱完四个小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从幼儿的生理特点出发,让其在“小”字后面唱断,换口气再唱“白船”,同时还要模仿幼儿天真的语气,这样可以使教学更加符合专业特点。

三、结语

中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面对的是幼儿的教育工作,特别是声乐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掌握适合幼儿的声乐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进行授课,使其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幼儿园教学的需要。

作者:郑雨 单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学习声乐演唱的人如果有机会完整地演绎歌剧将会对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有所提高,歌剧的演唱会让学习者渗入声乐艺术的实质。声乐是一种艺术形式,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产生,可起到熏陶、感染人,提升整个人类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的作用,也可满足人们心灵、情感的寄托和需要,达到启迪教育的目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这门艺术过程中要本着对艺术真谛的追求。以崇高的境界要求声乐的教与学。

在当今的美声演唱领域中,艺术歌曲与歌剧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与演唱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艺术表现形式。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诗歌、戏剧、文学、美术、灯光、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至善至美的综合体。它的伴奏气势宏伟,一般使用管弦乐队,是在舞台上用演唱来表现的戏剧,是戏剧的一种音乐形式。大多戏剧是分幕的,幕与幕之间又是彼此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情节性,是按照一定的故事情节背景展开的。歌剧每一幕通常由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并且它们之间通常又由宣叙调衔接并贯穿发展起来,歌剧这一艺术形式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哲理性,可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时代背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人们现实生活的一种体现。歌剧是人们的情感所需要的,同时又能使人们得到娱乐和满足。它的存在并不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而是迄今为止独立的几种艺术的融合。作为综合艺术的歌剧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歌剧表演对声乐演唱提出更全面、更高层次的要求,它一直以来都是声乐的最高艺术殿堂。

二、歌剧与声乐演唱教学的关系

(一)歌剧演唱要求音乐与戏剧情节发展相结合

歌剧的综合艺术特征对演唱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挑战,除用美妙声音表达出音乐,还要与戏剧、表演等其它舞台艺术协同配合。在歌剧的演唱与声乐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对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歌剧是戏剧与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对演唱者来说。将情节发展、戏剧冲突与音乐流动起伏相融合是必要的。情节,可以理解为戏剧发展中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展示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则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没有冲突便没有戏剧,离开戏剧冲突歌剧情节便不可能引人入胜。如果演唱者在表现这些过程时对人物性格有形象逼真的刻画,对人物关系、情节的展开和冲突认识、理解得深刻透彻。拿捏得恰当,演出会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欣赏者也会被吸引。而要想塑造出人物角色,做好案头工作很必要。要研读剧本,清楚每幕、每段、每句在说什么,原因后果、来龙去脉做到心中有数;要对人物性格,行为动机进行分析,对每一阶段的心理活动深入揣摩,这是成功塑造人物的关键。需要我们对剧本故事人物诞生的文化背景、植根的土壤有所认识和了解。因此宽泛的知识及敏锐的触觉和理解力对演唱者都是有用的。

然而众所周知,音乐是歌剧的核心,能获得成功的歌剧首先是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歌剧中的声乐除了具备以上戏剧的思想认识手段,更重要的它是用人声的音乐形式体现歌剧主题和内涵,有力地烘托歌剧艺术效果。歌剧中声乐形式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等,它对演唱者提出演唱时要具备高超的声音技巧、准确识谱能力等各方面与音乐有关素质要求,为声乐的教与学注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

(二)歌剧中各艺术体裁的共同存在对知识结构的完善

歌剧艺术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境界,在歌剧中,它的构成要素很多。是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绝佳组合。音乐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里有宣叙调他称“朗诵调”,旋律近于说白,节奏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用于陈述剧情和戏剧动作紧密配合,也常作为咏叹调的引子用于咏叹调之前、咏叹调(是角色动作处于平静状态下演唱的独唱曲,相当于戏剧中的独白。主要刻画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一般篇幅大,结构完整,音域宽,技巧复杂,音乐富于抒情性和戏剧性,可以在音乐会上作为演唱曲目来演唱)和合唱或重唱(相当于戏剧中的群众场面。能烘托剧情的发展,使剧情富有动力)。歌剧的器乐结构:器乐分为前奏曲(开幕前演奏的管弦乐曲,起提示或概括剧情的作用)、幕间曲(幕与幕之间管弦乐曲,起烘托气氛的作用)、终曲(全剧结束时演奏的管弦乐曲,带有总结全剧的意义)和舞曲(富于生活气息,常起到配合剧情、活跃气氛的作用),这是器乐曲独立演奏的部分,而在整部歌剧中器乐是在连续不断地奏出旋律,除了联系各独立的幕,更联系各唱段、宣叙调、咏叹调和合重唱,并为其伴奏。咏叹调旋律优美,成为声乐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而演唱者在歌剧表演中除了演唱精美的咏叹调外,更要将宣叙调表演得完整而准确恰当。

歌剧中的宣叙调有着交代剧情、表达情感、作为程式的段落、激化矛盾、结构转换的意义。音乐上突出的语气化音乐风格,旋律走向呈直线的平稳进行,节奏的均分,模糊的和声功能和分句,其实这些也都是为实现它说话的意义。在演唱技法上,要求比咏叹调更清晰地吐字,更生动的语感;唱法为增强声音的表现力会更自由些;分析判断说与唱的比例,与歌剧总的格调保持一致。高水平的演唱,不仅是技巧与情感的高度配合,同时也是艺术中的协和、对称、平衡美的表现,我们在演唱咏叹调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宣叙调,它可训练演唱者歌唱的整体感、统一感、连贯感。也使得演唱者深入对音乐的分析理解,扎实音乐修养。相信了解宣叙调并对其进行细致演唱后会对其它的声乐体裁有相应的促讲和指导,

除了咏叹调、宣叙调之外歌剧中的重唱及合唱在声乐演唱及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因为它在音准、节奏、气息的训练过程中比独唱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此外还使得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处理、演绎能力得到立体的强化和提高。再者歌剧中的重唱除了具备一般重唱的特点外,要在保持声音和谐的基础上又要唱出具有角色的个性特征,和谐而不失个性。

重唱使得歌剧音乐中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兼而有之,它几乎都发生在主要人物情感交融或纠葛的时刻,为歌剧的发展提供了速度。如果说宣叙调强调了戏剧语言而忽视了音乐价值;咏叹调虽能自如地展现音乐力量,但有时又对戏剧语言产生了阻碍;重唱则是寻求音乐戏剧在戏剧性因素与音乐性因素之间获得平衡的一种最佳形式。这是由于重唱本身具有的多声部叠置的特点,因而能把歌剧中不同性格的人物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情感表达同时组织进自身的逻辑结构之中,把不同内容的剧诗、不同性质的旋律按多声音乐逻辑和情节发展要求组合起来并加以戏剧性的展开。因此歌剧中重唱的特点是它在同一长度单元中,所表现的戏剧容量要比单声部陈述得更丰富,结构上更为紧凑,并且中间所包含的不同人物音质也加强了歌剧的戏剧性。

在合唱的学习排练中,要求队员以集体性的歌唱实践、学习、理解和掌握声乐作品,还要学习与指挥的密切配合,将音乐形象线条化。这是一个新的、独特的学习实践途径。因为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表现形式极为内化。而通过与指挥和乐队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会将音乐具体化,拓展了音乐学习通道。同时,我们通过对指挥手势的感悟,对作品的各声部协调、平衡的多维立体的分析过程,会进一步地使内心的音乐形象丰富起来,也从学习中掌握了分析、建立音乐形象的方法和过程,这对个人的声乐学习和演唱是一个独特的促进和发展形式。

一般情况下,演唱时比较注意的是声音的优美和纯净,对于作品的处理则会忽略一些。因为平时学习中的模仿会占据很大的成份,不可避免,学生在歌曲内容情绪上的表现和理解会出现模糊,而在声音上过于重视,在情感的表现上落后,以声掩情,使歌唱的感染力降低。在合唱的训练过程中,由于群体学习和多声部的学习难度较大,每个片段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排练学习中注重对作品各声部感情和内容的分析,比较细致地从各声部歌唱速度、力度、音色的对比上进行练习。这种极为细致的分析和练习,会使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聆听各声部的变化及整个重合唱的效果而感受到音乐形象的表现要求,使得在声音的表现中更注意的是整体形象的树立,从而能正确理解和演绎作品。作为一种群体艺术形式的歌剧重、合唱学习;学习者会在排练、演绎过程中,通过指挥的要求、自身的合唱实践,不仅在基本素质、理解作品上有很好的进步,而且对声音的判断、调整和认识也将有一个飞跃。同时,由于是群体的学习,学习者也能在同一曲目和统一要求下互相交流和提高,这对激发演唱者对声乐艺术的学习和认识有着重要意义,是单纯声乐课学习无法做到的。现在的很多音乐院校都不会忽视重唱、合唱、重奏、合奏在学生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会摆好它在教学中的位置,这样歌剧中众多的重、合唱便会使得声乐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它对学习者的声乐演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歌剧表演是声乐与器乐的配合,此外它又是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与雕塑、服装、造型等的融合。它们共同体现一个时代场景,一种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声乐教学中又必须要注重声乐与器乐等各有关要素的配合,并要对画面视觉效果及有关的各种艺术要素进行审美与评价,不断探索、改进与提高。

(三)歌剧舞台实践与声乐教学

声乐的表演性艺术特征,决定了舞台实践对歌唱学习的重要性。实践是在积累经验,有了某种经历或体验,便会得出教训和经验,才可能使得事情越做越好。歌剧的演绎和普通的音乐会形式不同,因为它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要求具备的能力更高,需要演员的综合条件和素质。首先它是由多人演出的,需要演员与多方的配合,要求与其它成员发生互动,在眼神、动作、声音、情态进行交流,与自己一个人表演是不同的:它是由多幕连续不断的具有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组成,每一场故事发展的阶段戏剧张力的程度,人物在此时的心理活动,都需要演员有较好的把握和塑造;歌剧的音乐流动需要随着指挥与器乐配合进行,还需要融进氛围,与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去展现一件完整的艺术品。歌剧的演出要求演员在对戏剧思想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其它艺术元素,将歌剧艺术完满地呈现。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歌剧的演出会使各演出成员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熏陶与提高。

第10篇

一、高中声乐课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声乐特长生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练习中不同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现结合我自己的教授经历,总结出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1.学生的声乐基础不牢固,基本技巧有待提高;2.教学模式传统单一,不适合当前的声乐教学现状;3.课题思路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平衡,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外,还应该重视音乐素养的提高,先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

二、高中声乐教学策略

1.做好基础练习

一般高中学生在以前接触到的是流行音乐,进入特长班对于学习声乐是很陌生的,他们不懂得用气息来发声。声乐入门训练的方法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从初学者开始教起,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表演姿势、表情等,包括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自然圆润的发声和清晰的咬字、吐字。唱歌技巧应贯穿于整个唱歌教学过程之中,发声练习也要有机结合,并且做到有目的地进行。歌唱的呼吸在唱歌中非常重要,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而胸腹式呼吸法是唱歌中最完善、最科学的方法,有人将这种呼吸方法形象比喻做打气筒或注射器,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就像管筒,横隔膜就像活塞,打气筒或注射器是利用活塞向下运动而获得空气,通过活塞向上运动来挤出空气。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要注意以下三点:

(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胸部和两肩放松,切忌抬着。吸入的气息使下部肋骨附近扩张起。由于横膈膜下沉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越往下膨胀度越小。小腹则要收缩,吸气量不能过深,过深容易造成人为的压力,使声音僵硬;也不能过浅,气吸得太浅,就会憋在胸中,造成声音的单薄、发漂。但气必须吸下去,只有下得去,声音才上得来,正如古代唱论所说:气“沉于底”,声“灌于顶”。

(2)呼气。歌唱用气时,仍要保持呼气的状态。横膈膜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时下沉的状态,不能一下子放松,只能是逐渐放松。要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做到有控制地呼气。气息应该和声音同时发出来,以避免气息单独流出来时发出的声音。

(3)支点。横膈膜属于吸气肌肉,小腹是呼气肌肉,当横膈膜下降控制气息的时候,小腹有一种推气的作用。我们常说的“三腔共振”,说的就是胸腔、鼻腔和口腔,让气息通过这三腔达到共振产生共鸣,声音才出得来,同时腰和小腹支撑着气息。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呼吸的僵硬,整个身体和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

如果学生气息不够用可以用哼名来反复练习这组直到一口气用完,多练几次就会一次比一次哼得长。练喘气也可以,可让学生在操场跑几圈练习肺活量。如果呼吸掌握得正确,那么当我们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反复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这种声音不但响亮悦耳,而且能够强弱有致,收放自如。

在基础练习中打开喉咙很关键,它直接影响声音的好坏,咽喉是声音的通道,也是气息出来的门户,如果咽喉没有打开,即使口张开了,也很难得到圆润优美的声音。我们所说的打开喉咙是指将喉头稳定在固定的位置,口盖向上收拢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下自然放松稍稍往后拉,这时的喉咙是打开的。可以用“打哈欠”来练习,因为打哈欠的状态可以让口腔打开,自然放松,口盖抬起,声音自然是“竖”的,而不是“白”的、“扁”的和“散”的。演唱歌曲练声很重要,练声曲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如这组学生是开口音难发出来就多练开口音练习,用“呀”来唱,或用“啊”来唱,或者练习《摇篮曲》《 花非花》等等练声曲。这时上课一般以5人为宜,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

2.选择集体课为主、个别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声乐是高中音乐专业生的重要课程,也是各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必考项目。高中阶段我们通过三年的教学,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歌唱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及演唱表达作品的能力,以达到高考声乐专业考试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必须面对高中阶段学生基础差、学校课时少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在时间和共性上的优势,并注重个别课在个性发挥上的必要补充,借鉴传统的优良教学法,为引导学生步入美好的声乐殿堂而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传统的 “一对一” 个别声乐课形式,顾名思义,即课堂上一位老师给一位同学上课。集体课教学是一位老师对两名以上的同学上课。高中一般是少则3~5人一个小组,多则7~8人一个小组上声乐课。“一对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专业人才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种方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用到现在,并且东西方共用,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单纯的 “一对一”授课模式在培养速度上比较慢。再者,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的扩招,学生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教师增长速度。所以,声乐集体课也是适应现实状况的一种教学形式。

以集体课或小组课形式开设高中声乐课,既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特点的必然选择,同时也符合高中生学习声乐的心理发展规律。高中生与艺术院校的专业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和自由度也不同。所以对高中生不能全盘硬套大学生的教学模式,而要依据他们的学习条件、环境、及心理特点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会因为人多课少而无从下手、顾此失彼。所以,我认为首先要从我们教师的思想上认识到声乐集体课的特点、优点在哪里,如何充分利用好它。同时要明确集体课与个别课在形式内容、教学难度等方面的不同点,方能扬长避短,事半功倍。

3.科学设置课题思路

(1)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

我们力求结合高师音乐学生的特点,以培养音乐教师为主要目的,首先要打好良好的声乐基础,然后再学会各种风格和各种难度声乐曲目的演唱,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特别主意了“因材施材” “因人施教”,对不用声音特点和不同声乐天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学唱不同的声乐曲目,力求使其在本身的基础上其演唱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切方法和总和,而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活动中用于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器材和物理的载体。教师不但要编制课堂教学方案,而且还要设计课外实践教学方案,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顺利有效实现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和突破口。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个人演唱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课题预期目标。具体来说:①对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启发式、互动式、娱乐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中领会到应该怎样唱,为什么要这样唱,怎样才能克服自己演唱中出现的毛病,让学生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艺术实践课,各种形式的音乐会提高学生演唱技巧和演唱水平。

参考文献:

1.考翠双. 高中声乐教学中歌曲的选择[J].新课程(教研),2010,(07).

2.刘晓荣. 高中声乐课教学初探[J].教学交流.2009,(04).

第11篇

关键词:声乐初学者 声音观念 学习 演唱习惯 教学感悟

声乐教师这个职业,已经伴随笔者走过了几个年头。由于所接触的大部分学生在声乐演唱的水平和程度上都比较浅,有些甚至没有任何声乐基础。教学伊始,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打好声乐基础,这一直是很困扰笔者的问题。在这几年中,笔者一直在努力地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并在探索中前行。有成功,也有挫折,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成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此,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自身的体会,谈谈这几年教学中的感悟。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是初学者们所要学习的第一步。但是,不少人对源自意大利的美声唱法都有一种误区,觉得美声唱法就应该是:演唱时,尽可能地将口腔打开,张得越大越好;声音要尽量唱得粗壮、响亮。持有这种“装腔作势”的演唱观念的人,在声乐学习者中大有人在,但这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不应该去做出一个所谓的“美声”状态去演唱,而是要运用西方几百年传承下来的科学的演唱方法,来开发出每个人自己特有的、优美的、舒服的声音。学生要学会“自然”地唱,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说。由于生理结构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音质和音色也各不相同。笔者认为:所谓演唱,就是伴随着旋律和节奏、搭着气息、高位置地说话。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会采取让学生在唱之前先运用腹部支持的力量,搭上气去大声说(类似朗诵)的办法,内容可以是单一的母音或是整句歌词,然后,再加上旋律进行演唱。这种方法很有效,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找到歌唱的位置。所以,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建立自然、健康的演唱状态可以为声乐学习者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

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声乐初学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作为声乐教师,只是教会学生去唱好几首歌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帮助和教授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养成,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声乐学习中事半功倍。

(一)提高读谱的能力,巩固正确学习的方法

由于现代网络、传媒咨询的高速发展,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几乎都能在网上找到。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一首新歌(特别是外国歌曲)时,不是先认真地看谱,而是第一时间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然后一遍遍地反复听,跟着学,置乐谱于不顾。这样,的确会使学生对新歌曲快速加深印象起到帮助,也相对简单,省事;但因为古典音乐以严谨著称,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认真、规范地读谱,对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所以,当拿到新乐谱时,可以先通过视频音乐对歌曲进行初步的了解,但仅此而已。接下来,笔者就自己的经验,以一首外国歌曲为例,谈一下学习的步骤。首先是学习语言,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正确拼读歌曲的外语歌词,并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步掌握独立拼读的能力。其次,就是按照歌曲的节奏和节拍去朗诵歌词。第三步是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旋律中疑难节奏和变化音的掌握。然后,再将词曲合成进行演唱。当我们做到以上步骤后,应该说已经能够初步完成了,但只能说是会唱,如果想要进一步唱好,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学生们常常忽视的环节,那就是曲谱上所显示的音乐术语。这些音乐术语在速度上、力度上、情绪上提示歌者该如何去演唱,它仿佛是作曲家在面对面地告诉你,该如何去表现他的作品。因此,掌握这些音乐术语可以帮助你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最后,演唱者再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处理,这才能达到诠释作品的目的。这些学习步骤看似繁琐,但多加练习,便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思考先于演唱,养成想好再唱的习惯

在我们的声乐学习中,“脑子”比“嗓子”更重要。声音是抽象的,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好的声音状态要靠清晰的头脑,去支配和协调身体各部位共同合作而建立的。所以,聪明的学习者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让“思考”行于“演唱”之前,多听、多看、多想,做到先想后唱,想好再唱;并结合自身特点和问题,运用相应方法有的放矢,那他终究会有所成就。所以,笔者认为:好声音不是唱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

三、建立规范的演唱习惯

(一)养成演唱前,先练声的习惯

不少初学者认为练声无关紧要,在演唱前,还要先用几十分钟的时间去开声,既麻烦,又枯燥,直接张嘴就唱,方便省事。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健康的。因为,练声就是帮助声带做热身运动。舞者在跳舞之前,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为自己预热,拉伸身体各个部位,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否则会很容易受伤。我们的声带就是两条韧带,通过闭合,相互的摩擦发出声音。它们和身体各部位一样,也需要预热,在演唱前,规范地练声是非常重要的。练声就是通过各种带有母音的音阶,去调整、加强声带闭合和松紧的能力,达到为声带热身的目的。同时,练声也是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的声乐演唱技巧都体现在练声曲中,并通过训练来提高和完善演唱能力。为了达到练声的效果,正确的练声也很重要。笔者认为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原则。练声曲的安排要从易到难,由简入深。除了一些常规母音搭配音阶的练习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和问题,安排不同的针对性训练。二是适用原则。练声曲都要有其作用,比如“哼鸣”是为了巩固发声位置,[U]母音练习起到稳定喉头的作用等等。使学生清楚各条练声曲的作用,做到有的放矢。三是适度原则。因为生理结构和演唱习惯的不同,所以个人练声所需要的时长也各不相同。练声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而是适度就好。超负荷的练声,会使声带产生疲劳感,如果长期的过度使用,就会积劳成疾,从而引发声带疾病。练声不是一次练习两三个小时,而要做到“多餐少食”,笔者建议每天可以练习两到三次,每次时间在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间。正确的练声会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演唱状态,不断重复的正确练声会使好的状态得到巩固。

(二)掌握自然,规范的演唱姿势

在课堂上,笔者会要求学生以一名歌唱演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因为作为声乐学习者,总要面对舞台,在舞台上,他就是演员。我们有时会赞赏一名演唱者在台上很有“份儿”。所谓“份儿”,就是他所流露出来的舞台气质。这种气质是表演者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其中就包括自然的演唱姿势。何为正确的演唱姿势,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身体放松直立,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左右脚前后视个人习惯即可),身体稍稍前倾,前脚着力,重心落于双脚。

2.眼睛平视前方,牙关放松,自然打开,面部呈微笑状演唱。所谓打开是指口腔内牙关的打开,而不是外部嘴形的盲目张大(嘴巴的过度张大,恰恰会影响牙关的打开)。下巴自然内收,脖子后壁、背部、腰部成一线,脖子切忌前伸。

3.放松胸部及两肩,双手自然垂下,小腹在演唱时保持支持状态。演唱动作要根据歌曲内容适当表现,切忌手舞足蹈。

声乐界有一句常用语很好地诠释了演唱姿势的重要性:“呼吸是发声的源泉,而姿势是呼吸的源泉。”所以,掌握自然、规范的姿势直接影响着演唱的优劣。

四、声乐教学中的三点感悟

(一)师生间的交流沟通,能帮助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感知与思考的能力

笔者认为:声乐教学只靠一味地将技巧灌输给学生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师生间的沟通合作,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感知和思考的能力。课堂上,老师要及时与学生交流,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刚才的演唱,你感觉舒服吗?如果不好,你觉得哪里需要调整?”或者“刚才很好,你觉得相较于前面一次,自己做了哪方面的调整?”等等。起初,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不知道。”这很正常,因为他们还不习惯去感知和回忆演唱的感觉。这时,教师不能就此放弃,要坚持提问,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去体会;并通过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演唱感觉,加深印象,从而使好的状态得到巩固。同时,学生的反馈也帮助老师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表达方式和教学方法等作出及时、相应的调整。

(二)解决问题要抓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声乐课上,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同时存在几个问题,例如:身体过于紧张,口腔内状态不够积极,演唱脱离气息,咬字不够清晰等。如果老师在一堂课上指出所有的问题,并试图一起去解决。根据笔者这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来看,这是不现实的。这样会使正处在初学阶段的学生感到混乱而不知所措。所以,老师在指正时,要抓重点,指出学生最主要的问题,次要问题可以先放一边,不惜利用一堂课甚至几堂课的时间集中精力去解决它。有趣的是,因为演唱机能的相关联性,有时主要问题的解决,也会让其它问题迎刃而解。

(三)灵活运用逆向思维法,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学会反向思考

第12篇

摘 要:声乐的重点在于声,更在于乐,拥有丰富的情感实践对声乐表演有促进作用,会使音乐作品充满来自心灵的感染力。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实践;感染力

声乐一般是指用人声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声乐的重点在于声更在于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现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有很多声乐教学工作者只注重歌唱技巧的训练,一味地追求音量大、音色漂亮,而忽视了情感表现的训练,导致学生由于没有感情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变成了发声的机器,进一步则失去了学习声乐的兴趣。声乐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模块,一大模块是声音的技巧训练,比如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位置,歌唱的咬字与吐字、声音的速度与力度等;另一大模块则是情感的实践训练,这一模块主要是通过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来体

现的。

一、在练声过程中投入丰富的情感可以使练声不再枯燥乏味

不可否认,声音的技巧训练是声乐教学中情感实践训练的基石,但如果说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位置、歌唱的咬字与吐字以及声音的速度、力度等技巧能够美化声音,那么来自内心的思想与情感的力量则能帮助声音登峰造极。丰富的情感是歌唱生命力长久的保证,没有情感表现力的歌唱给人特别苍白的感觉,只有丰富的情感表现才可以使声乐表演充满活力,并且给人以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舒展心情的作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合情地疏导学生应用情感的表现力,则会给声乐的进步带来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丰富的情感投入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声乐技巧中的难题,促使声音技巧问题很快地得到解决。声乐学生看不见又摸不着自己的发声器官,只能凭视觉、听觉以及感觉对老师的示范与讲解进行感知,通过大脑重复思维对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慢慢地形成对自己声音状态的认识,并不断地调整歌唱状态以达到掌握歌唱技巧的目的。如果声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发声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并结合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思想及情感,让学生体会到练声也能投入丰富情感的种种乐趣,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歌唱的强烈欲望。比如,同一条练声曲,可以用小鸟依人般的情感去唱,也可以用狂风暴雨般的感情去唱,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才能找到练声的乐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声乐教师应该让枯燥的练声变成有趣的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仅专注于技巧更要以情带声,缓解技巧问题带来的压力,为今后的歌曲演唱做好铺垫。

二、在歌曲演唱时投入丰富的情感可以使二度创作充满灵性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歌曲不在大小,有情则感动人。声乐教学过程中,真实、积极的情感状态是获得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对于一首歌曲来说,最能引起情感联想的是歌词,富有情感的朗诵歌词可以启发和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思想内涵,达到准确表达歌曲情感的效果。有《乐记》曰:“歌之为言之,长言之也。”其实,有很多声乐教育工作者都赞同用说的方法去歌唱,朗诵即是集发声技巧、语言技巧及情感表现于一身。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将朗诵时的生理感觉带到歌唱状态之中,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练习找到好的声音感觉。特别是高音处,如果带动学生用朗诵歌词的状态去寻找歌唱的感觉,既能让学生找到高位置的发声状态,又能减少学生对高音的恐惧。还有,要想让一首歌曲发挥得淋漓尽致,情感的丰富变化与恰当变化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准确把握作品要表达的整体风格,认真读懂每一句歌词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以及对每一个字的仔细琢磨,最终对力度的变化有深刻体会,力争把技巧转化为情感的升华。如果说歌词朗诵能使水深,那么力度在情感中的游离就是一首歌曲的龙。它可以使歌曲充满灵性,最终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当然,力度的变化谈何容易?归根结底,那是呼吸的较量。呼吸是歌唱的基础,也是歌唱的生命力所在,要想使歌唱的呼吸为歌唱服务,需要腹部有力的支持和自如的呼气控制,气息要吸得深而吐得均匀,且无论高音低音都要保持松弛而有弹性的呼吸状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可启发学生用“闻花”“闻饭香”“打呵欠”的感觉去吸气,用“吹蜡”“吹气球”“吹尘土”等现实生活体验来找呼气的感觉,这样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声乐教学工作者如果能经常用形象、生动的情感实践去引导学生演唱,那要比单纯生理性或技术性的阐述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接受,同时也会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情感和思维想象,如果能够坚持在每一句、每一字上都投入丰富的情感,那么一个作品就真正的有了灵性。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声乐教师应该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比如听演唱

会、组织学生分析青年歌手大奖赛、参加实践音乐会、参加社区文艺演出等艺术活动。有人说,歌唱是声音的艺术,也有人说,歌唱是呼吸的艺术,我个人非常认同阎维文老师的观点:歌唱最主要的还是情感的艺术,唱歌就是唱情感。歌唱教学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情感艺术,唯有艺术性的情感教学,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情感实践与情感体验,把学生从单调无味的声乐技巧训练中解脱出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陶冶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认识到歌唱是技巧与情感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