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3 05:5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修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分制;成人高等教育;构想
收稿日期:2006―04―26
作者简介:应永红(1966-),男,汉族,浙江省富阳人,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多年。
一、学分制与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
所谓学分制是指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的是弹性学制。它真正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于19世纪末首先在欧美一些国家得以实施,它所依据的思想基础,是一种尊重个人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它与学年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教学内容灵活性。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为基础。除必修课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课程安排。 二是实行弹性学制。它只强调学生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不规定严格的修学年限,学生可以自己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确定修学进程。就如“零存整取”的“学分银行”,当学生修得的学分达到规定的最低要求时即可毕业。既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也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三是管理的开放性。学分制淡化了学年制以固定的行政班级为单位的概念,不再有年级、班级之分,代替以组合的教学班甚至是学生个体。学生可以跨年级、专业听课,只要在同一学期选择相同的课程的条件下,学生才可能在同一教室上课。
由此可见,学分制其运行的方式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人全面发展规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符合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众所周知,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和部分社会青年。学员之间首先在年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年龄小的不足二十岁,大的可到五、六十岁。因而,体现在知识素养、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性。其次,成人学员不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性,他们往往是带着在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来参加学习。由于各人所处的行业不同、工作岗位不同,所以每个人学习的目的性、对知识的需求也不同。再次,成人学员由于还要担负起工作、家庭的责任,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工、学矛盾突出。部分学员由于受学习能力的限制、工学矛盾的影响,最后不得不半途而废,放弃学业,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尤其是函授教育学生流失率高的主要原因。
正因为成人高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必然具有开放性,业余性、个别性、自主性等特点。
二、学分制更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实际
学年制是成人教育传统的管理模式,它便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便于对教学环节的贯彻与落实,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但其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特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强调个性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学分制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正视了培养对象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表现了相应的灵活性。
成人高等教育推行学分制,采用弹性学制,更符合成人教育的实际。首先学分制是建立在广泛的选课制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需求和特长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学习时间和进度。成人学员职业、年龄的差异性,反映在智力、需求、兴趣爱好上有较大的差异,大家在学习上一起“同步走”,只会使一些人吃不饱,而使另一些人吃不了。学分制条件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多选修一些课程,对基础欠佳的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发展方向。并且知识的更新和充实可以根据他们各自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与选课结合起来。弹性的学分制完全摒弃了学年制固定学习年限的特性,允许学员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大缓解了工学矛盾。
学分制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提高利用效率。成人教育的招生数存在着不可预见性,大的专业班级可达上百人,小的可能只有十几人,生源分布十分不平衡。按专业、按班上课,结果导致不合理的重复开课,浪费教学资源,并且出现大班教学效果差,小班课堂氛围不好的尴尬情况。学分制打破了专业、年级的界限,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教学班人数在预定的基础上通过选课自由组合而成。
三、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构想
普通高校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学分制管理在各高校中已取得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并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处在高校这个大背景下,它依托普通高校这个母体的教学条件来办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学条件建设上都具备实行学分制管理所必需的基础,可以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但在管理方式上不能完全照搬照套。因为成人教育毕竟具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定学分制管理方案及实行学分制的有关配套制度时要充分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
制定学分制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应是既要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方向,又能在学习上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同一科类专业实行按类培养的方式,构建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三大课程平台,每一个课程平台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各课程平台以课程群的形式进行优化组合,开出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三大课程平台学分可按40%、25%、35%的比例分配。必修课是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基本培养规格,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所必须修读的课程和环节。其学分约占总学分的70%,以保证学生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要求。选修课是各专业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专业方向、知识结构需要为扩大学生知识面而开设的课程。根据选修课的内容性质可分为普及型、专业延伸型、边缘交叉学科型三种类型,其学分约占总学分的30%。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拓宽视野、提高适应能力的需要。
课程学分根据每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授课时数和安排课外自习时间的多少来确定。以函授教育的专科为例,总的学时数在1600―1800之间,可考虑6个授课时数加10个自习时数共16个时数计1学分,实践教学与毕业环节以32学时计1学分,完成全部教学计划大约100学分。在“拓宽专业口径,实行大类培养”的方针下,经过1.5年的大类培养后实施专业分流。在修完最低学分要求的前提下,以基本学制为基础,实行2―6年的弹性学制。
在选课安排上要科学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保证必修课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选修课,每一学期都要开出足够数量的高质量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对有严格先后修读关系的课程,应先修完先修课程,才能选修后续课程。要充分考虑相同课程、同专业课程在上课时间上的交叉安排,以保证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性。使学生不仅可以选修读的课程,还可以选上课时间、任课老师,以满足成人学员个体性的需要。
为了与学分制相适应,建立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收费制度。取消补考、留级、退学制度,实行重修制,重修不分次数,学生自主选择重修时间,保证学籍管理简化易行。对学费的收缴上,最终实行按学分收取学费的办法。
四、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尚需解决的问题
实行学分制后,给学生增加了选课的自主性,同时也容易受个人兴趣爱好和对专业知识了解局限性的影响,产生
盲目选课的现象,结果导致知识的断层,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知识面广、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以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全面推行学分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应加以解决。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必须得到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在招生、毕业等环节上改变目前学年制的做法,给学校以更多的自,为成人高校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其次,现行的师资队伍人员结构、课程体系都是在学年制条件下形成的,尚不能充分满足学分制的要求。一些学校难以开出足够数量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学生选课余地不大,缺乏学分制的选课基础。为此,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进修提高、引进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等途径,组建一支符合学分制要求的教师队伍。同样,实行学分制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培养一支既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又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管理队伍,建立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为主的新的教学管理方法,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之,不同学校的成人教育在办学条件上存在着差异,在学分制改革这个问题上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本校的实际制订出适合本身特点的学分制实施方案。毋用置疑,在学分制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不少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心存疑虑,更不能退缩不前,因为学分制管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相比普通教育的对象,成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学习动机也不同。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成人生活的特点,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来更新与丰富成教学生的知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就业及职业竞争能力。目标管理是指成人教育在规定时间内围绕着一个预定的学习目标进行管理的过程。预期的学习目标,由教育管理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拟定,双方对学习目标有明确的方向,对学习过程有“自我约束”意识,对价值效益取向有浓厚的兴趣。成人教育实施目标管理能够充分调动成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一种激励性管理方式。为了实施目标管理,首先,要全面掌握成教学生的学习目标。从新生入学开始就用问卷摸底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爱好,按专业方向分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型、应用型。以音乐学专业为例,音乐专业技能型方向包括声乐、舞蹈、钢琴、器乐;职业型方向包括师范和非师范;应用型方向包括化妆与造型、舞台综艺。其二,根据成教学生的方向选择,再结合其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主修学习方向。学习方向一旦确定后,教学管理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直接有效地提高成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以“强基础、宽专业、育通才、广就业”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创新性、兴趣和特长,让主观认知融入学习目标之中。
过程管理是在设定的目标下建立予以运作的程序。[3]过程管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以实现成人教育的教学管理活动。过程管理包括:一是开课计划绩效管理。对课程名称、教学计划时数、实际上课时数和任课教师资格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二是教材的使用和管理。结合学生所学方向,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的专业学习需要、深受师生广泛认可的教材。三是教学过程的管理。以教师指导和助学为主,主讲为辅,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充分利用他们的社会资源,发挥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区域经济优势,合作申报科研项目,实现以学带研,以研促学的“合作式”教学方式。四是考试的组织管理。严格考风、考纪,认真选派主考教师,确保考试成绩的真实性,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把好“面授与自学”的质量关。四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尤其是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学实践、毕业实习的组织落实。可以通过专门开设“论文与写作”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管理形成了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查和督促,通过加强成人教育过程管理的有效性能确保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
提升成人学习效率,以情感管理为
激励,制度管理作改进情感管理是指以情感为动力的管理方式。日本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管理就是管人。成人教育绩效管理突出了成人的主体地位,成人学生生活背景相对复杂,工作、家庭是他们的主要话题,为了提高成教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解决成人学生的工学矛盾,就必须以情感管理为激励,制度管理作改进,创造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制度管理是指成人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的管理方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管理是成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保障,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使成人学生的学习实现最优化。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规章制度的建设,特别是学风和考风方面的制度建设,并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如:加强成人教育学生的学籍管理,建立健全面授、辅导、课堂考勤制度;制定和完善重修制度;建立督导检查制度和学风建设制度等,并将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在成教新生入学时人手一册,并纳入对学生进行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同时将考核的成绩记为学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通过实施制度管理,绩效考核,使各项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成人教育教学的质量。成人教育绩效管理要成功,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努力。[4]如:成教生在课堂上容易“开小差”,精力不集中,教师想要激发成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需要以真诚、友善的态度,以朴实、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参与,使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反复沟通情感合力。同时,在成教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如果没有老师监督,学习行为和结果难以实现,这就要以相应制度管理作改进和调节,帮助他们修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进度、制定不同课程的学习日历等,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满足成人学习需要,构建宏观管理
与微观管理的反馈机制宏观管理是指对整体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对个体的管理。传统的成人教育管理,无论从计划、组织、控制,还是从管理手段角度讲,总是趋向于微观管理,而忽略宏观管理。成人教育绩效管理是通过成人教育管理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工作管理过程,为受教育者完成学业所采用的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的管理手段。成人教育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文化知识广、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实用能力强,既全面又具有个性的应用型人才,应该从传统的以专业建制的教学计划管理逐渐转变为满足成人生活需要,按成人学生的实际工作、个人特性和社会需求实施教学;由集体教学转变为小组及个人实施教学,并以实训、实验场所和实习基地生产劳动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主;考核方式以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准;要加强成教学生宏观管理的学习指导和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及时反馈成教学生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知不足而后进”。成人参加学习不论是基于什么理由或原因,成人学生明显地表现出高度的学习成功动机,只有通过不断地用绩效评估反馈学生在成功道路上的进度,才能构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的反馈机制。班主任、任课教师、辅导员等是对成教学生绩效结果进行反馈的管理者,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能够确保良好的沟通效果。实践中,可以开发QQ网络平台建立班级群、师生讨论群等对成教学生进行实时反馈。另外,还必须建立健全成教学生评先考核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成教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5]在考核上,传统的考试以已知程度为标准对成教学生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师不倾向于布置实践作业,不重视指导成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管理上也缺乏与成教学生所在单位的跟踪反馈。因此,成人教育绩效管理应该要求成教学生借助互联网、电视,尤其是与本专业本课程相关的书刊,广泛收集各方面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
依据考核方式的不同,分别制定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社会行为、工作成绩和参与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策略,并由不同的评估者来进行公正、公平、公开方式评估。[6]由成人学生代表、任课教师、班主任及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学生绩效评定小组,期末使用小组讨论、技能展示和面试的方法等,对成教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根据平时对成教学生的跟踪反馈,每学年开展行为互评,成人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亮点”与“违规”作为典型事件记录,并以此对成教学生行为进行系统评估。由传统的考试、学生绩效评定小组、综合素质能力测试、成人学生各种行为评估、工作单位鉴定反馈等几组评估结果,按照不同的比例最终形成学生绩效评估结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体的积极性,从过去的微观调控逐步过渡到宏观调控。通过成人教育的教学绩效管理和学生绩效管理的双循环,不断完善和落实多方的教育责任,逐步实现成人教育目标,引领成教学生迈向成功学习,实现人生追求,最终实现社会、学校、学生多方共赢。
作者:杨桂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
改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首要是专业学科与课程的调整。过去十几年中,我国高等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设置几经调整,对专业课程面过窄的问题和学科内容老化问题有了一定的改善。虽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高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有了比较大的转变,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目标的实现,也非一朝一夕即可以完成。教学改革的难度在于思想观念(包括教育管理部门的思想观念、学校的思想观念、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学资源的配置(含师资配置、教材及实验实习条件配备等)、社会的认可度以及自身改革方案的创新与实践等,诸方面构成了一个直接面对培养对象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只能采取“小范围跨大步、大范围跨小步,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的实施战略。即使我们的教育思想、观念都相当清楚了,认识也相当统一了,物资条件也具备了,也还有适应中国国情、校情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达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完成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任务,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创新与实践。作为地方性、应用型地方高等院校,必须对自己的办学目标、学科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历史沿革,甚至办学条件、风格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探索出独具个性特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独特的育人环境、风格和品位。
2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的几点做法
中国高校之间的个性特色,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和要求,决定了不同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的个性特征,体现了改革实践中的不同创新和闪光之点。这些创新和闪光点,高校可以相互借鉴,但不可能照搬。以下就重庆文理学院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作一归纳、总结。
2.1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长时间以来,教育界就一直存在“专才”与“通才”之争。本文认为,从终身教育角度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宜以“通才”为主,着力提高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但从各种专门职位都有专门分工角度讲,又要求高等教育给受教育者以一定的工商管理专门知识。从当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重庆文理学院慎重地选择了培养“职业经理胜任力为目标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办学理念。为了落实这一理念,从2003年起,重新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分一课堂教学计划、二课堂教学计划和第三课堂。一课堂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二课堂以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教授小助手、企业经济调查、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及学生社团中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等为主;三课堂就是到企业一线去见习、顶岗实习。一课堂由教务处、教学院(系)组织实施,二课堂由部分专业教师和导师组织实施,第三课堂由学工部组织实施,如在创业孵化园创办微型企业,参与企业经营活动,为本地中小企业进行策划与指导。为了强化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使之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提出和实施了工商管理教学,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与地方工商业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立足地方工商企业现状,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众多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工商管理从业人员,具备工商管理人员从业资格,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区域工商企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的指导思想,推出了一个基本原则和两个实施办法。一个基本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两个实施办法,其一是按文理工商进行大类培养,其二是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根据上述原则,学院一改过去由教研室单方面制定教学计划的方式。首先,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需要,提出了四年制本科教育课内总学时不超过2600学时,并规定各类学科课程所占比例(含选修课):(1)公共基础课组合占30%左右;(2)专业技术基础课组合占30%左右;(3)专业技能课组合占40%左右,设置了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公共任意选修课,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和职业意向在全校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进行辅修,全面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这一基本框架,大力度改革了传统的专业教育模式,保证了公共基础知识模块和技术基础知识模块的厚度,削减专业课模块的深度,扩大专业知识的广度。此外,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还分两个模块方向:一是涉外企业管理方向;二是中小企业管理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意向在某个方面进行深化学习,这对学生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传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突破,给宽口径、高素质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为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成长开渠放水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问题的高度综合性增强,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受到广泛的关注。重庆文理学院作为地方性多科性高等院校,如何让复合型、应用型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更好地成长,让部分自身条件好、愿意更大范围拓宽知识面的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职业规划设计,已成为学校高层管理者思考的热点。重庆文理学院与全国若干兄弟院校一样,推出主辅修和创意、创业培训制度。主辅修制,主要是为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生开凿出的一条通往获取复合型知识的渠道。而创意、创意培训则主要是为有特殊才能和一些特殊偏才学生加以专门培养和指导,帮助他们创业成功。2003年,在学校学规划指导下,正式推出了主辅修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凡学习成绩达到优良程度的学生均可申请选修学校已开设的另一个专业作为自己的辅修专业,如管理类可以选择经济类、工程类、文学类等;(2)已开设的任何本科专业,在制定本专业主修教学计划的同时,都必须制定出以本专业为核心的辅修课程的教学计划,即已开设的任何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必须主辅修配套。在实践过程中,又推出了第二专业计划,让对辅修仍不满足的学生再走一步。于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辅修制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其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保证自己主修专业学习任务完成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另一专业为辅修专业,完成规定教学计划(一般30学分左右)者,由学校发给辅修专业证书;其二,学生在选择辅修专业学习后,因各种原因(如学习压力大等),不能全部完成辅修专业规定课程者,通过的课程学分数作为任选课学分计入本人主修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学籍管理,未通过的课程不计学分,也不作学籍处理;其三,对完成辅修专业教学计划仍有余力余兴者,可将此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继续深造(一般60学分左右),全部完成者,由学校颁发第二专业证书,跨学科的可申请第二学士学位。同时,鼓励优秀学生考研。渠道打开后,又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以培养出一大批复合型本科学历人才。据调查,在最近几年,重庆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是凭借辅修专业应聘到各类工商企业工作和考取跨专业、学科研究生的,有主修专业毕业证,同时持有辅修专业证的毕业生,在人才招聘市场受到普遍欢迎。重庆文理学院从全国高校就业60强上升为50强就是明证。若干事实已充分证明,主辅修制是本科阶段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良好模式,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2.3重塑教育基本原则——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长期以来,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模仿大工业批量生产的模式,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一个教学计划年复一年,成批培养“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专门工作,改换工作被称作专业不对口。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传统模式逐步受到冲击,积极推行各种形式的学分制,重因材施教基本原则,这是21世纪中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重庆文理学院自2003年学校升本后,已推出学分制教学改革模式,逐步形成以下三大特色:第一,合理实施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充分尊重学生个人选择和发展需求,在现有条件下:(1)在教学计划中开辟20%左右的学分数由学生自主确定该学什么课程;(2)在有条件的任选或必修课程中,推行学生选择任课教师制度,以满足学生对教师的适应程度;(3)允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或部分改变既定学习进程。由于任选课程包含如下三大类,即跨专业跨院系的课程、学校专门为全校学生组织开设选修课程以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所以在全校上万名学生中,每人的学习计划实际上都不一样,在大基础一致的情况下,学习内容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新格局。第二,改革固定学制,适当将学制延长或提前。本文认为这种办法是贯彻因材施教的有效模式。其基本思路是:以国家规定的四年或五年学制为基础,允许学生提前或延后完成规定学习环节和学分数,并提前或延后毕业,目前大多数学校规定的时间是三到五年。(1)延后、提前还是正常毕业,完全由学生自己把握;(2)学生学习中途遇到客观环境的变化,如家庭发生变故、经济承受能力等,可中断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比如有些学生,因生病等原因而申请暂时中断学习一年或参军,保留学籍和学分;(3)学生在规定学制内尚未完成学业,可申请延长毕业时间继续学习,已学完规定课程,但不符合毕业要求的,给两种选择,申请延长毕业时间,直到完成全部学分,或者持结业证先就业,在规定时间内回校申请补考,合格后换发毕业证书。第三,实行严格而又有一定灵活性的重修、重考制。这一制度含两层意思:(1)学生某门课程不及格,可以进行重修(学校规定必须重修),也可以选择重考(跟下一届学生一起参加该课程的结业考试);(2)学生已经取得学分的课程,成绩不太理想,可以申请重考,刷新自己的课程成绩,低于过去成绩者不刷新。以此激励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某些核心课程的基本内容,也为某些优秀学生,因某门课程的遗憾提供了更正的机会。
2.4实施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育思想,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去体现,如何去发挥,是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又一个热点问题。几年来,学校逐步探索,其特色可归纳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为素质优秀、成绩好的学生开小灶。学校每年招收工商管理专业学生90余人,其中高考入学成绩由低到高相差100分左右,如何让素质优秀、成绩好学生在完成一般学业要求的基础上,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一直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素质优秀、成绩好的学生的成长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生选派优秀教师给予专门指导和教育是大家的共识。(1)每年入学新生就开始实施优异生计划,选拔一定的优异生,选派优秀教师,尤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指导,同时提升计算机、外语及人文素质水平;(2)对刚进校的学生,就开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进行特殊培养,比如为其选派导师,实行导师制,每个学生可深入导师科研基地,与导师一起参加科学实验,当科研小助手等工作,学校在开放性实验、图书资料等方面提供特殊服务,集中提升某些基础课程、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要求;(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模拟环境实验、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等,在学生中创建出注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学风。第二,为特长学生搭建成功的阶梯。大学的教育应体现在“大”字之中,学生在大学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学校应有一种机制,如组建学术团体、兴趣小组,并派专门教师带领、指导、鼓励并承认学生从多渠道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为特殊学生、特长学生创造条件,搭好取得成功的阶梯,比如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创办微型企业等。第三,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条件和创业条件。首先是要建立起创新人才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学生精神上一种良性导向,同时创造多种机会,组织学生社团,让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各得其所。让学生参与创业培训和创办微型企业。重庆文理学院与校外多家企业有紧密联系,建立了教学实践科研基地,如有名的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及重庆名豪集团等,校企联手打造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另外,学生创业中心和微型企业的创办,更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领域。总之,重庆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创新,成效比较显著,成果比较突出,在由该成果送入社会的人才中,后期效果将更为显著。但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特色问题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关注。
2.5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
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培养的学生都是在顺利毕业后去找一份安定、收入可观的工作,很少有自己去创业的愿望。各行各业的大发展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了诸多创业机会,在我国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创业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和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使之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2.6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育学生多学知识,牢固地掌握知识,这样反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深,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操作能力差。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思维观念和方法(学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念和方法的培养,这才能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到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个过程和整体概念。不能将其肢解后进行教学,不然的话,学生就不可能将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也不能理解管理的真正含义,当然,更谈不上做好工作了。
2.7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为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事先落实了培训基地,如中国电信永川分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及重庆名豪集团等,并就实践培训的指导方针、原则和具体措施进行商谈,签订合同。培训基地指派部门经理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员工亲自带、教学生,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为加强教学的实效性,落实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学校还专门聘请企业总经理、职业经理人直接担任相关学科的教学工作。由于来自第一线,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工作适应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2.8加强对学生的人格、道德品质的培养
目前,管理道德问题在现代中国已经发展到十分严峻的程度,最突出的表现是:坑蒙拐骗、假冒伪劣、行贿受贿。如:短斤少两,江苏某农药厂所标有效成分为25%,实际只有2.5%;掺杂使假,某些小厂将一般矿石粉碎后与沙土混合冒充磷肥,其有效含量只有2.75%,国家规定最低的四级磷肥含磷量不得低于20%;移花接木,用别人的商标;劣质、仿冒事件,云南劣质饲料粉碎机伤人事件、伪造名牌商品事件等。所以,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已显得刻不容缓,提高管理者的道德素质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高校应重视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人格。
3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