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4 19:4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伦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首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史韦泽强调人应该敬畏生命,护理是维系人类生命健康的神圣职业,由于个体生命的独特性与唯一性,就要求我们的护理从业者应该树立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命、守护生命的理念,这是护理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理念,也是始终贯彻我们教学的一条主线,这是前提和基础。通过护理伦理学的理论教学要让学生明白选择护理专业,就是选择了对生命的敬畏和责任。其次,增强护理专业医学生的道德素养。从事护理专业的主体应该是一个道德素养较高的人,古人讲“医乃仁术”,学医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技,更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护理伦理学教学就是要培养道德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在护理伦理学教学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把握处理各种医疗人际关系的准则,增强医德情感,进而转化为医德信念和医德意志。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提升医学生道德素养的又一个着力点。最后,提升护理专业医学生职业良心。妇产科专家林巧稚说:没有同情心的医务人员是不合格的。护理学生职业良心的形成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病人的爱和同情心。2011年刚走上护理岗位不到半年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网络爆料“希望患者在自己下班之后再死,免得自己麻烦”等一系列紧张的护患纠纷事件,引起社会一片唏嘘之声,究其原因不是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护理技能,而是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的同情、怜悯之心。护理伦理学教学塑造护理医学生道德人格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良心。
2医学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改善的途径
(1)更新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知识体系
护理新技术、仪器设备的应用和新理念的出现,都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我们的教科书对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的伦理指导还仅仅停留在基本的护理活动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加之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不信任危机的出现,都使得护理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之前从未出现过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患者知情权的实现与护理人员保密义务之间的矛盾,护理人员在遵守医院制度与维护患者利益之间的矛盾等等。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也仅限于告知我们在护患关系,护际关系中应该怎么做,并没有针对特殊的实际问题给出伦理学的解决方案。尤其在很多护患矛盾问题的解决中当法律没有涉足的时候,伦理上最多也是点到为止,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法。中南大学护理学院的杨丽教师在其护理伦理学教学调查结果中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护理伦理学讲授涉及面太广,但是具体内容不叫局限,欠缺目前我国临床护理急需的有关伦理决策问题,未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突出反映了护理伦理教学内容构成上的问题。所以,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伦理学,在知识体系的设置上,要着眼于护理的实践活动本身,给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案,让学生能够了解面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2)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从2009年、2013年全国两次医务人员从业调查结果来看,从业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医疗矛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合格医护人员的核心场所,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正如吴阶平先生所说,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医护人员高尚医德的培养,首先就要来自医护学生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学习,从而把一种外在的他律性的道德规范内化为医学生一种内在的自律性的道德良心。因此在医学院校所开设的课程中,护理伦理学课程应该具有和护理专业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要实实在在地赋予护理伦理学一定的地位,从根本的教育制度上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条件。
(3)增强护理专业学生对护理伦理学学科重要性的认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护理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为护理教学研究的热点。而仅有的护理学专业知识不足以满足这一实际的社会需求,简单的护理伦理学理论也无法胜任,只有通过强化考试或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这一手段作为提升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4)改善护理伦理学课程的的教学方法
一、大纲、重难点和考核要求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一些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对不同护理服务方式和不同病人护理的道德要求,同时辅以案例分析的方法学习,加深对某个领域的深入理解。
2.《护理伦理学》的重点、难点章为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关系、第三章——护理道德范畴与护理道德规范、第四章——护患双方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第六章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第八、九章——护理伦理实践各论、第十一章——护理道德之实现——教育、修养与评价。次重点、难点章为第五章——护患沟通伦理、第七章——护理伦理实践总论和第十章——生物医学新进展和伦理问题。
3.这门课程大纲有四个能力层次。(1)识记: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公理等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领会:要求考生能够对大纲中的概念、定理等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它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做出正确的表达和解释。(3)简单应用: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本大纲中各部分的少数几个知识点解决简单的问题。(4)综合运用:要求考生对大纲中的概念和定理在熟悉和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个知识点分析、解决稍复杂的问题。即识记——能够指出是什么;领会——要回答为什么;运用——要求回答干什么和怎么做。
4.本教材共有11章的内容,每一章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学习目的和要求;(2)课程内容;(3)考核知识点;(4)考核要求。考核要求是三个层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每一章的教学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的要求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该记该背的点必须完成。采用抽查提问方式落实知识点。每一课结束,针对本章的习题练习必须做,独立完成。从第一课开始到第十一课结束坚持做练习题。
二、历年真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教师仔细学习护理伦理学历年真题,历年真题涉及的题型及所占分值: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5题10分;填空题有20个空20分;名词解释有5个15分;简答题4题20分,论述题1题15分。
1.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多做练习题的方法,多练自然会做,每一章上完后,就完成本章选择题。填空题考点分布散,没有规律,但又有规律,填空题占20分,有20个空,一空一分,一个空填补出来,这样一分一分的丢分,一般以往考过的不考,重复率也不高,因此把填空题的点勾在课本上,把要填的字落实下来,给学生熟知,关起书来做试卷上的填空题,不会做的记下来,第二天再记,记住后再做试卷上的填空题,按此来做的学生每章填空题就是以后要战胜遗忘了。
2.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有67个。有的章节多,第一、二、三、四、六、十一章多,第五、七、八、九、十章少,重点挑出难记的、基本的、在真题中出现的让学生记下来。
3.简答题和论述题。简答题有五题,占25分,论述题一题占15分,两者集中在第七、八、九、十、十一章,而七、八、九这三章最多、最容易混淆,三章有28道题是最难的难题,要求重点背,全部背会,采用班级分成12个或13个小组方式,每组由6个成员组成,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老师抽查小组长或各小组成员。第一章有3题,要记的内容多,重点章节;第二章5题,容易些;第三章3题,第四章3题,第五章有4题,考核的点多;第六章有5题,必考的章节内容;第十章有1题,第十一章有4题,重点章节。容易混淆的题列出来,放在一起背,比如:第七章基础护理的特点、专科护理的特点、整体护理的特点这三题容易混在一起,就用比较的方法记忆。又如:老年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肿瘤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ICU病人的护理道德要求也容易混淆,这三道题放在一起记忆,效果比较好。不容易忘记,记得牢。少数同学不能按要求全背的,就留到假期完成,当作假期作业,新课按教学进度进行。
4.论述题有1题,占15分。最近几次的全国自学考试最后的论述题换成了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属于考核要求中的最高要求,应用课本上的护理伦理学几个不是一个知识原理分析回答几个问题。灵活性最大,每个案例重复率是零,难度最大。从2008年开始,历年真题论述题出现过9次,案例分析题出现7次。案例分析题要考的概率比较大,我们的大部分学生运用能力相对弱,能灵活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的学生太少。3次的案例分析不在教材上,4次案例分析是在教材上,那么就要求学生把书上的9个案例弄明白,我们学校学生的情况就如此,98%学生要拿到案例分析的这15分希望渺茫。所以案例分析题放弃,2015年10月的全国考躲过一劫。我们把考试的重点放在论述题上。
此外,教学一轮结束,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复习模拟考试,模拟考试时间足可以安排3次,到全国统考这个期间,大量做考试的真题,让不同考生自己查找知识的漏洞,及时补上,自己根据漏洞选做不同的题型,为过关做好充足准备。
【关键词】护理伦理学 临床护理管理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02
The application Realization of Nursing Ethics in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Nurses.
LI Yuemei YAO Yumei
(Shizuishan Hui nong area People's Hospital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zip code 753200)
【Abstract】 In order to guard against the medical dispute, reduce the nursing risk,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instruct ourselves by using the nursing ethics through many years'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 practice, through the review investigation's way,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four years' the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department in hospital in nursing patterns 2515 cases from January, 2006 to the December, 2009 in my courtyard.We realized the nursing ethics theory to the clinical nursing practice's remarkable guiding sense,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nursing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The nursing ethics clinical,nursing management, realization
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期望值日益增高,护理工作质量显得越来越重要。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1]。而眼下医疗纠纷频发,医患、护患关系紧张给临床医疗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惑。如何提高护理质量是广大护理人员追求的目标。本人从多年的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发现,只有应用护理伦理学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才能在复杂的医疗护理环境中游刃有余,杜绝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收集病例为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年中妇产科住院病例2515例,其中:子宫肌瘤切除术406例,卵巢囊肿切除术220例,阴式子宫切除术63例,妇科炎症1085例,正常分娩621例,剖腹产120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18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2]。
1.2 一般护理方法
1.2.1 入院一般常规工作,按外科、妇科、产科一般常规处理。
1.2.2 腹部、外阴及阴道手术病人,应在术前3日开始进行阴道准备,一般行阴道冲洗(未婚者除外)或坐浴,每日2次,常用1:5000高锰酸钾、0.2%碘伏或1:1000新洁尔灭溶液等。术晨用消毒液行阴道消毒,消毒时应特别注意阴道穹窿,消毒后用大棉球蘸干。
1.2.3 阴道出血者应注意出血量及排出物性质,必要时保留阴垫及排出物备查。
1.2.4 术后患者被送回病房时,值班护士须向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详尽了解术中情况,及时为病人测量血压、脉搏、呼吸;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及深度。检查输液、腹部伤口、阴道流血情况;皮肤有无压疮,背部麻醉管是否拔除或保留镇痛泵等,认真做好床边交接,详尽记录观察资料。
1.2.5 根据手术大小、病情,认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通常术后0.5―1小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并记录1次,直到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1次。术后至少每日测量生命体征4次,直至正常后3天。尿管通常于术后24小时拔除,年老体弱者可延至48小时,留置尿管期间,应擦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留置尿管时间较长者应给予膀胱冲洗,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1.2.6 对于阴道、外阴术后患者,要密切观察会阴切口情况,注意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注意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有无异味,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有引流的病人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严密观察引流物的量及性质,定时更换引流袋。
1.2.7 正常分娩的产妇,产后在产房严密观察2小时,重点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并做好记录。嘱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产后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
1.2.8 产后送产妇回母婴同室卧床休息二十小时,此后可起床活动,产后2-3小时内应每15-30分钟检查子宫收缩情况各一次,将手压住子宫底用力按摩,注意出血量并记录,如有产后出血、会阴血肿、膀胱膨胀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产后即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但量不宜过多,以免因产后疲劳,胃肠功能较弱引起消化不良。指导产妇正确哺乳和婴儿正确含接及需与婴儿分离时如何保持泌乳。
1.2.9 新生儿按新生儿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1.3 护理伦理学要求
1.3.1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救死扶伤的精神,防治和护理疾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主动协助病人,关心病人,体贴入微,安排安静、安全的环境,操作熟练,认真负责,团结协作,耐心解疑。
1.3.2 经常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1.3.3 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热爱专业,具有献身精神。应用礼貌、安慰、保护性语言,举止得体,仪表端庄。
1.3.4 护理人员要注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多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给予细致解释、诱导,并用自己所学知识引导她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尊重患者,注重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治疗和手术的必要性,以取得合作。以高度的同情感帮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以高度的责任心了解和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以高度的事业心创造一个有利于病人康复的环境,以高度的信任感为病人保守秘密和隐私。
1.3.5 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和选择的权利,对于缺乏或丧失能力的患者由其家属或监护人负责。要履行帮助、劝导、甚至限制患者选择的责任。发挥患者家属的积极作用,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1.4 结果 妇产科四年中无一起医疗纠纷发生,病人满意度达到99.2%。
2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护理对象不但具有血肉之躯,而且还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人的心理因素与全身生理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情绪能影响免疫功能,如恐惧、紧张可使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反之,良好的心理因素具有治疗价值,只有把生理护理与心理护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护患关系健康发展,才能让患者获得最大实惠[3]。人是家庭的一成员,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处于复杂多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之中。尤其是现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即使在同一病房,不同的医护人员和不同的病人都应该互相照顾、互相帮助[4]。特别是妇产科病人都是女性,涉及生殖器官、隐私和家庭、生育等,与之相关的不仅是患者个人,而且与患者的家庭、子女和社会有关。Peplau(佩普洛)认为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可描述为熟悉、认可、深入和解除四个阶段,并认为各阶段彼此交错重叠[5]。所以,我们在做日常的护理工作时,需确实为病人着想,周全考虑,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措施、工作、家庭及相关的社会关系,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尊重病人的隐私,密切配合医师做好每一个病人的治疗工作。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护士最经常经历的伦理问题包括:在病人的关怀照顾中如何权衡利害得失,如何保护病人的自,如何公正分配护理保健资源等。南丁格尔[6]早就指出说:“在最近40年内一门新的技术和一门新的科学,以及一门专业已经创造出来”(1893)。护理伦理学讲究的就是支持维护(advocacy)、行动负责(accountability)、互助合作(cooperation)、关怀照顾(care),要求护理人员保护病人的生命、健康、幸福、知情选择、隐私、保密以及尊严,不考虑种族、民族、信仰、肤色、年龄、性别、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区别,暂时撇开纯粹是自己的利益,全心全意地履行护理义务。我国医学中曾强调的“保护性医疗”有时会导致“相互欺骗”,在一定情境下权衡不同的价值要求的不是医学知识或逻辑推理,而是道德经验和智慧。不顾一切情境,而坚持向病人透露真实病情,也许难以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但不顾一切情境,为了“保护性医疗”而坚持不向病人透露真实病情,也难以在伦理学上得到辩护。因此,做出的临床决定是基于在一定情境下对有关各方的利益和价值权衡的结果,是否坚持伦理原则要视情境而定,即视在一定情境下坚持原则会不会带来积极还是消极的后果。护理伦理学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增强了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促进了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健康发展,杜绝了医疗纠纷,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它不但对妇产科护理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且适用于其他科室的护理领域。应用护理伦理学,可以提高护士的道德水平及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有利于实践护理技术与伦理的统一,提高护理质量;有利于医院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护士解决护理道德难题,促进护理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1,(5).
[2]贝政平.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9.
[3] 周海蓉.个体化心理护理在218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体会.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0,37(3):238-239.
[4] 邱仁宗.医学伦理学.中华护理学杂志,1988,23:247-250.
【关键词】理论;伦理学;护理体会1护理伦理学与护士的伦理素质
1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科学近年来,随着人们道德观念与道德意识及对医务人员道德要求的不断变化,由伦理知识缺乏所诱发的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使各级领导和医务人员看到了伦理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意义。由于伦理学的不断发展,护理伦理学已从遵循守侯患者的行动规则演化到生命伦理学内一个确定的探究领域。护士的伦理素质护士的伦理素质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指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树立献身护理事业的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同时还必须具备谦虚诚实的品质和稳重大方、富有同情心与外在形象。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不得以任何借口歧视和刁难患者,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平顶山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工作是集一所医院有效管理、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为一体的服务窗口。
在护理工作中通过与患者的接触,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心声,深知医患接触是完成医疗服务过程的基本特征,持续改进服务接触及延伸护理服务,给广大患者最贴心的人文关怀,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怎样做好服务接触,应对措施和体会如下:先入为主,患者可从整个就诊过程中,就诊流程是否合理,医疗水平的高低,各项检查、化验结果是否快捷;从患者问卷调查统计表中,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病房建设及设施是合理化、医疗水平、服务质量好与坏也在此形成,并从中认识到优化设施及环境、加强接触及延伸护理工作对提高社会效益和工作质量是最基本的保证。
2医患和谐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主动宣传医院及各专业科室的特色,获取信息,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树立高尚医德情操。一专多能,团队协作,增强道德感和责任感,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医疗服务,可形成一种对医院的公信力。
3护理伦理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3.1认真对待患者的投诉投诉可以发现患者的需求,让护理人员有转化的机会。医院设有办公室、大厅值班主任、纠分办公室等科室。建立投诉管理系统,及时受理患者的投诉,解决问题。如患者投诉有的科室布局不合理,化验、检查科室距离较远,患者往返就诊很不方便。医院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解决患者遇到的实际困难入手,进行病房流程的再造和优化,调整有关科室布局,把患者流量多的科室,如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增加诊察室,扩大候诊区,把辅助检查科室就近设置在相关科室旁,这种管理理念使门诊朝着医疗人性化迈进。
3.2优化病房信息化服务管理,提高与患者接触服务的改进随着国家整体卫生政策的调整和国外医疗模式的影响,病房各项建设及服务也在不断提高,我院在筹建新门诊医技大楼外,在原门诊设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流的体检科,满足全市各层次人员的体检。结合微笑服务,一声亲切的称呼瞬间拉近了心理距离,门诊病案室、挂号室、收费等朝着信息化管理转变,这也是和患者接触服务的一个改进。
3.3延伸服务,提高门诊护理服务品牌服务品牌是有人文性医疗服务构成。患者步入病房首先接触的就是护士,护士的言行仪表、服务都能给患者带来安全信任感,要想给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效应,除改善服务态度外,要改变单纯叫号工作,延伸服务。由于心内科患者多,来心内科就诊的患者都经历过人多拥挤的场面,不能及时看上病,对于这些医院也做过换位思考,感同身受,通过集思广义,院领导制定了切实有效方法,调整布局。实施后的病房井井有条,舒适整洁,赢得了患者的称赞。在病房住院的患者中,大部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自我保健等一些健康知识。在与患者接触中,除需求看病快捷、安全、知情、疗效好,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几乎是100%。患者需要认识了解疾病,得到正确科学的指导,掌握驾驭疾病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利用版报、电教形式及时宣传健康知识和一些新的科学信息。在接纳患者咨询中,进行健康教育,并积极组织就诊的患者参与医院组织的公益性健康知识讲座,如心血管、内分泌知识讲座、心理学知识讲座。通过参与,对患者和家属启发很大,受到好评,也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4结论有人类就必然有护理,有护理就有伦理问题。护理学是在护理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护理实践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活动,由于护理的侧重点不同,护理理论家创立了许多护理理论和模式,没有一个固定的、统一的、十分完善的理论概念。随着护理实践的发展,护理有了一个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的新认识,使护理尽可能地为患者和健康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伦理道德素质对护理质量的高低体现着医院、医护人员的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前沿。我们在工作中应认真遵循医德规范,把自己锤炼成为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护理工作者。因此,除了要加强护理和护理伦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外,更要在护理的实践中,以护理伦理为一项道德的指引,切实树立高尚医德情操;严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法规;一专多能,团队协作;增强道德感和责任感等护理伦理基本要求落到实处,形成良好的服务接触是护理工作朝着医疗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l]日国恩.
素质修养是护理系学生必须具备的护理道德,而护理伦理学课程是提高护理学生素质修养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护理伦理,从而掌握护理伦理的原则及真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处理护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本次研究选取我校护理系2013级学生和2014级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校护理系2013级学生和2014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抽取2013级学生120名作为对照组,2014级学生116名作为实验组,所有学生的年龄均在20~2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6±0.5)岁。男生136名,女生100名。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体质特征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则在常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加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以护理伦理知识为主要导线,对学生实施思维导图及绘制方法的培训,学生在掌握正确的思维导图使用方法之后,用彩色笔在纸上进行绘制,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生命论、生命价值等用线条和不同的颜色勾勒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伦理知识的记忆。从图纸的中心开始绘画,每根线条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主题。而教师要对学生绘制的图画进行点评和指导,使学生明白思维导图的绘制意义。学生可以成立兴趣小组,根据自己的喜好绘制思维导图,这样可以使学生的伦理记忆更加深刻。
1.3观察指标
在进行一个学期的教学后,观察两组学生的《护理伦理学》的考核评分,分制以100分计。答题试卷由学校老师根据《护理伦理学》知识出题,两组学生的试卷题目相同。观察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36份,收回236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学生的考核评分以([x±s] )表示,行t检验。教学优良率以(%)表示,行χ2检验,两组之间比较P
2.结果
对两组学生的考核评分及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考核得分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关键词:护理;伦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338-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护理工作能否为个人、家庭及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除了护士自身的知识储备、技术水平以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护士的伦理道德素养。但目前护理伦理的教育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医学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也带来了很多紧迫的护理伦理道德问题,使护理工作者在观念和思想上处于困境。因此,新形势下的护理伦理教育正在接受着巨大的考验。
1 护理伦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英国的Thomas Percival在1803年出版了《医学伦理学》一书,并首次提出“医学伦理学”这一名词。他认为:“职业伦理学是‘人性的知识’与‘广泛的道德责任’之间的综合”,“医学伦理学的一般体系是使无论是官方正式的行为还是医学领域之间相互的交往都受文雅和正直原则所指导”。医学伦理学的四个原则是:不伤害,行善,尊重自主及公正。
护理伦理学是随着医学伦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它用伦理学原则、理论和规范等来指导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人际关系,对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护理伦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在履职责的过程中,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要求护理人员尊重病人的生命和权利,维护和履行护理职业的荣誉和责任,兢兢业业,不卑不亢,为维护人民的健康作出贡献。护理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职业道德,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在各种条件下完成护理任务的保证,是推动护理学科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前,对护理伦理学的研究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落后于医学伦理学。而与从生理或是心理角度上说,病人都是处在其最脆弱的状态,甚至可能是昏迷不醒的,护士与医生同样拥有滥用其脆弱情绪的可能。因此护理伦理学的关注和研究应该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
2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2.1 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
2.1.1 人际关系 医生与护士作为人类健康的卫士,会同时出现在挽救病人的战场上,与病魔或是死亡搏斗,他们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的人群―病人。护理工作虽然与医疗工作密不可分,但也有其自身特点:如与患者的频繁接触,病人对护士职业认知的较小距离感,是医生和病人联系的中介等等。因此建立良好的医护和护患关系意义重大。
随着护理工作在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和护理教育层次的日益增强和提高,护士的角色、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护士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遗嘱,机械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充当医生助手的角色。护士已经有能力在关怀照顾病人的问题上做出决策,成为医生的协作者。在这种新形态的关系下,护士自身更应该不断地提高知识储备,操作水平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与医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最大程度的发挥团队的组织效能,为病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规定:“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护士应当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已经全面推行。评判优秀护理质量的标准是是否能够为病人提供专业化的照护和关怀,使其在对抗疾病阶段感到安适、有尊严、受尊重,同时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治疗与康复活动之中。护患间的这种“服务”关系对护理工作者的伦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护理人员应认清职业角色,树立奉献精神。
2.1.2 护理伦理困境 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往往会面临这样的难题:在遵循护理理论或伦理原则的前提下,却不能成功实现目标。当维护一些人的权益时,就会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当做一件符合某项伦理原则的事时,可能就会违背其他的伦理理论或违背护士自身的价值观,这常常使护士陷入道德上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即护理伦理困境。它的类型可分为:道德上正确的行为,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或是道德上错误的行为,却产生了良好或者说至少更好的结果;失职不做某事,结果犯了“委任”的错误;失职去做事情的结果是犯了不作为的错误。这些都能使护士陷入道德困境,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无力感,影响其正常的工作。
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面对护理伦理困境。张新宇等人认为:保护性医疗与知情权之间存在的角色伦理冲突,过多的职业暴露与防护的冲突会使护士陷入困境。此外,安乐死、堕胎、器官移植、医疗资源匮乏情况下救助的优先等级都会使护士在伦理道德上陷入两难的尴尬境地。
3 护理伦理的教育现状
《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它需要用伦理学的原则、理论规范指导护理实践,协调护理领域中的人际关系。
3.1 护生的伦理教育
《护理伦理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很强,枯燥,不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而国内大多数护理院校在专业课教育中都包括了伦理学的的教学内容,但多数都是主要介绍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范体系,而忽略了护生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伦理决策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2 护士的伦理教育
鉴于护理伦理的相关研究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很多医疗机构在护士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内容上很少涉猎护理伦理范畴,而更多的只是关注护理新技术的学习。这也是造成当前护理人员道德意识不强,护理满意度低、护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4 护理伦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当专业伦理与专业要求相冲突时,很多时候是没有既定的规范可以遵循,这是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伦理困境的原因。存在于护患、医护及护理人员之间日益增多的伦理矛盾和伦理困惑,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应掌握医学伦理相关理论,更应具备较高的针对具体护理实践的伦理辨析能力。
经由理性的思考而做出伦理上决定的过程,涉及判断和选择两个过程,在这些推理的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如个人的价值观、专业的价值观、社会的价值观、伦理理论、组织的政策及法律的规定等。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护理伦理理论、接受过系统的伦理决策训练、具有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才能妥善解决在护理工作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因此,护理伦理教育应以培养伦理决策能力为原则,更重视的是一种伦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5 护理伦理教育的方法
5.1 护生教育
在护理伦理教学中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启发学生对他人行为、信念、价值观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同理心的培养,为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上课前准备相应的护理情境,提炼出可能的冲突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其主动思考、设计表演,发现和解决在情境中的伦理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陈长香等人通过对“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认为通过学生讲课等方式,加深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充分理解,拓展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和知识面,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高钰琳在“基于PBL的护理伦理学教改试验效果分析”中,通过对2005级护理本科生131人采用PBL教学法,期末成绩与正常教学的2004级学生比较,试验班的期末案例分析题成绩(28.89分)高于传统教学的04级学生成绩(24.34分)。可见PBL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利的,比传统教学法更好地达到了学生应用层次的教学目标。
5.2 护士教育
可酌情聘请专家讲座,或以病案讨论、小品演示教育等方式进行护理伦理教育。为了提高广大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参加学习人员可获得学分,培训也可分几个层次:护士岗前培训、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培训。
张雅丽在护理伦理教学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强化护士执业道德教育后,对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关注患者的权力与需求,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以精湛技术服务患者方面,均赢得了患者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亚丽.护理伦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
[2] 王宝莲.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和道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5).
[关键词] 护理伦理 生命教育 人本主义
《辞海》中有关生命内涵的解释是:有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但人的生命决不仅仅是核酸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么简单的。现代科学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使我们得以形象地描绘出生命内在结构的精致和美丽,却难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生命的本质,哲学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又是不确定的、复杂的。所以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必须放置于现代生命科学和生命哲学的视野下,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加以关照才具有合理性。因此,“生命”的真正内涵,应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者;第二,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第三,人的生命不是单一的线性结构,而是一个由多重复杂关系构成的开放的网络;第四,人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生成的、流变的。
德国教育家斯谱朗格讲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更是为了使个体生命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开发。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教育能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创造人类的生命能量,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生命的总体生成。
教育活动的主体是鲜活的生命,教育对生命的态度,将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产生持久的基础的影响。生命是完整的,是身体与心理的统一。教育从本质层面上就是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教育应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依据生命发展的动力,引导生命走向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保证生命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并促进生命不断超越。教育是生命意义逐渐显现的过程。教育必须遵循生命的特征:尊重学生的自由与个性,帮助学生实现其独特的价值,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研究学习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罗杰斯提出了“一人为中心”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他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和美国现存教育体制的束缚,把尊重人、理解人、相信人提到了教育的首位。而“生命教育”正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命,并尊重他人的生命,进而珍惜人类所共同生存的环境,同时要主动地去思索生命的意义,找出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定位,回馈社会,造福更多的生命。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护理学与伦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研究护理职业道德的科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主要研究护理伦理学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护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范畴,护士护理工作、科研道德临床医学伦理难题,护理道德教育、修养和评价的内容。通过护理伦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护理道德新课题,掌握护理道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范,学会运用基本原理,对护患关系、护际关系及社会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处理,形成良好的护理道德品质和较强的分析、解决临床护理伦理问题的能力。究其本质,护理伦理是在以生命呵护生命,以生命关照生命,以生命创造生命。
在传统护理伦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师生之间很容易形成命令服从的关系。学生缺乏主动运用知识的机会和情境,久而久之,就会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养成思维的依赖性,失去人格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罗杰斯人本教育思想主张教师要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张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习的自由,重视教学现场中作为“个体”的人,突出其中心地位。让学生在接受教师援助的同时,认识自身,分析自身的问题,掌握自身实现的能力。
在渗透了生命教育的护理伦理课堂上,使用的例子来自现实情境,提出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因此,与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比,渗透了生命教育的护理伦理教学更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倡学会根据事实情境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渗透了生命教育的护理伦理课堂的成功与充分的问题讨论是分不开的,它能够营造出学生乐于参与,善于参与并敢于辩论的课堂。因此,课堂上要十分注意弘扬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功能,强调建立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我们的渗透生命教育的护理伦理教学的实施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尽管生命是艰深莫测的,但只要坚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就会带领学生走向美好人生。让学生的生命里永远存在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和永恒坚毅的创造意志,正是个体通过对自己人生的这种不断创造和超越,促使着人不断地思考生命的意义,不断地实现生命的价值,不断地追求生命的完满,不断地创造生命的辉煌,从而使人生成为一种美好的享受。同时,这也是生命教育的责任、义务,是生命教育的最终追求,是生命教育的诗情守望。
因此,渗透生命教育的护理伦理教学应当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应当成为一批人、一种思想、一个理想的富有生命超越意义的教育。我们只要从最本质的生命本源上来厘定,我们的护理伦理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传统的伦理教学就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魅力。从而让教育的价值真正的体现在把陌生于人的外在世界转换成人之生活世界,建构起人与世界的意义关系,改善人的生命,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在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中建构人的生命整体。进而去引导学生在创造生活、创造生命的过程中,追求生命的超越,实现生命的升华,追求和享受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德]费迪南•费尔曼著.李健鸣译.生命哲学.华夏出版社,2000.
[2][美]卡尔.R.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慕义.医学伦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涛,唐宁.护理伦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5]岳龙.关注生命:教育的本真.现代教育论丛书,2000,(4).
[6]周浩波.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冯建军.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学;伦理;教育
伦理教育是护理高等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将伦理教育潜移默化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这是医学教育内在规律的根本要求,每位医学教育者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精神科护理学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我国现在精神科护理发展现状,使其伦理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笔者在进行《精神科护理学》教学时,采取多种方式融入伦理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该课学习质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1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伦理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1.1 伦理教育的现状提示伦理教育的必要性 以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而言,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教育,伦理教育常常被放在末节与不重要的部分。据调查“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课程,仅有58.1%的学校定位为专业任选课程,29.0%的学校定位为必修课程,专职教师仅占71.5%,说明在我国目前护理伦理学课程的地位、性质不是十分明确”[1]。而在各护理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伦理教育更往往被忽视,其具体的原因一般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很多教学管理部门往往更注重教学层面(如教学方法、环节、效果)的管理;二是受就业压力的影响,学院往往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其职业道德教育;三是专科护理老师大部分没有接受过培训,缺乏伦理学知识,对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等。
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转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不仅影响她们的知识与能力,更会影响她们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这种伦理教育被有意无意忽略或淡化的教育现状,将会对这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伦理道德不重要”的负面影响,影响她们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影响学生的就业态度与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不可能突然形成的,也不可能仅仅通过 “护理伦理学”、“思想品德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就能达到目的,它需要所有护理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连续的将伦理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因此,在专科护理教学中,作为教学者,应增强伦理意识,注重将伦理教育紧密融入教学内容。
1.2 精神科护理的特殊性决定了伦理教育的重要性
精神科患者一方面是患有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则呈现较多的人际关系冲突和心理问题,如对家人和同事的不满、怨恨,较负向的自我概念、以及对疾病自知力的缺乏、强制住院等原因引起对医护人员的敌视和抵抗,轻重不等的攻击和暴力行为常常发生[2]。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出现暴力行为以及行为怪诞等特点,在社会人群中经常受到歧视与憎恨。面对精神患者这样的特殊群体,更需要精神科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摒除偏见,保持高度自律,以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作为一名《精神科护理学》教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有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精神障碍患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以正确的伦理观念对待精神患者,提高伦理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2 《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伦理教育实践
《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开课时间为进入专业课一年之后,由于此时的学生已处于职业探求阶段的后期,对以后的职业取向基本已经明确,对专业学习与职业道德的相关性有较深刻的理解,愿意从道德修养上去完善自己[3]。因此,笔者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抓住学生兴趣,积极挖掘素材,努力寻找契机,有效的利用知识资源,从以下几方面将伦理教育有机的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2.1 加强精神科学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对精神科学的正确认识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对社会偏见有客观的了解、分析、培养对精神科学,精神病护理学的正确认识。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认为精神病的怪异行为是由于魔鬼附体灵魂离体所致,精神患者即是罪人,在经过了近代精神科学发展史上的四次变革之后,精神患者才能够摆脱锁链,走入家庭,得到治疗,回归社会[4]。精神科学的发展史彰显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首先要热爱专业,有职业自豪感,才会具备在这个职业中做出努力奉献的基本素质。
《精神科护理学》教材绪论中精神科学发展史较为简单,笔者在备课时充分查找历史资料,在讲课时对精神科发展史进行了详细的讲述,以一段段史实提示学生进行思考,反思自己对于精神患者的态度是否仍然停留在中世纪时期普通群众对精神患者的歧视态度,对比精神科学发展史,纠正偏见,对同学们的伦理观起到启示震撼的作用。笔者在授课时注意讲述洛奈、弗洛伊德等著名的精神科医学专家生平,这些学者的探索精神与传奇人生启迪了学生的心灵,激励了学生对精神科学的热爱之情,帮助学生理智、深刻地理解并认识精神科护理这个职业,感受精神科护士职责的神圣之处。
2.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伦理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护理教育不仅要训练学生精湛的护理技术和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伦理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笔者在授课时联系社会实际,在分别讲述各章节共十大类的精神疾病时,随时注意选择典型事例,结合伦理基本原则,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从伦理角度进行分析并模拟决策。精神科案例牵涉到社会多个层面的伦理问题,笔者在授课时围绕各种案例,启发同学们由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和行善原则等伦理基本原则出发,从多角度进行伦理分析,引导同学们认识到精神患者是最需要得到帮助与同情的群体,通过讨论与辩论,使同学们理智分析案例中每个角色存在的伦理难题与冲突。这样的案例分析使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锻炼了严谨的伦理分析决策能力。
2.3 重视自身的榜样作用,注重身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良好形象、职业情感、职业行为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和人格,教师的榜样作用将影响学生一辈子的从业态度[5]。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注意维护教师形象,严谨自律言行,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带领学生至精神病专科医院见习的过程中,笔者尤其注意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尊重患者,并观察同学们在见习过程中的动作神态细节。对于在见习过程中体现出对患者尊重与同情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记录与表扬,对于一些隐含对患者歧视观念的不当言行给予指出,提醒同学进行反思,激励同学们在见习中的优秀表现,言教联系身教,激发同学们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严谨认真、尊重患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2.4 角色扮演,深化学生对精神患者的伦理认识 为了引发学生重视,提高学习效率,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角色扮演的方法是依据Moreno有关心理理论派生的,它利用演戏和想像创造情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行为、信念、价值的认识[6]。笔者在进行每一类精神疾病课程之前,要求学生几人一组进行预习,联系该类疾病知识,搜索文学作品、影视戏剧或日常生活实际见闻,寻找可体现该类疾病发病原理或临床表现的事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小品表演,并要求在表演或朗诵中融入个人对该事件的伦理思考。该方法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使用伦理观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PTSD”(创伤后精神障碍)时,几个学生改编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麦克白》,分别模拟麦克白夫人、麦克白、皇帝等主要角色,完整体现出剧中角色的梦游症状等内容,与该章内容中的“闯入性症状”进行比较。同学们在观看与讨论时十分投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3 小结
笔者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融入伦理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涨,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够对精神科学的理论知识有良好的掌握,同时培养出对精神患者的同情心与责任心,锻炼了以护理伦理学的原则进行伦理分析与决策的能力。
精神科护理是充满劳动和艰辛的工作,要求护士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进行伦理分析与决策,伦理教育意义深远。而面对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的强烈反响,加强护理伦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7]。作为护理专业课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伦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面对不同患者时进行伦理思考的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伦理分析、伦理决策能力的护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李春玉,金锦珍,崔仁善.35所高等护理院校护理伦理学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06,6(2):12-13.
[2] 刘克礼.住院精神患者的暴力行为及应付对策.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8,15(3):129.
[3] 邱秀华,杨棉华,蔡绍先,等.医学教育要强调临床教师的育人意识.高等医学教育,2006,(2):33..
[4] 李凌江.精神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5] 李辉.浅谈护理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卫生职业教育,2006,24(6):103-104.
我是xx大学xx系护理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
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病因学、药物治疗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急重症护理、内外科护理学、妇儿科护理学、精神护理学等。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掌握护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够应用护理程序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法规。
6、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动态。
人道主义动物保护伦理在西方由来已久,于今尤甚。从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以来,为了娱乐而进行的斗兽或虐兽行为就被批评为暴行,因为基督教教义认为虐待动物是亵渎上帝的行为,不符合基督徒的身份。在近代,洛克、泰勒和史怀泽等仁慈主义者则从世俗层面主张施加给动物的痛苦是需要加以革除的罪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动物福利论者不仅考虑动物的肉体感受甚至还开始关心动物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笔者把主张动物保护的基督徒、仁慈主义者和动物福利论者归于人道主义立场,是因为他们都是从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基督徒保护动物是因为他们认为残忍对待动物是对神的冒犯,因而会将自己置于神的审判之下。此外,动物作为人类的工具,即使是最不起眼的昆虫和爬行动物在自然的经济体系中也具有重要的位置和影响,失去它们,将会造成人类“可悲的缺憾”。[1]仁慈主义者关心动物的出发点同样是人本身。他们认为对动物的残忍很容易演变为对他人的残忍。正如康德所言:“如果一条狗长期忠诚地服务于它的主人,当它老得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时,它的主人应当供养它直至死亡。这样的行为有助于支持我们对人的责任,这是应尽的义务。如果一个人因为他的狗不能再提供服务而杀死它,那么他对狗没有尽到责任,尽管狗无法给出评价,但他的行为是残忍的,而且有损于他相应对人的仁慈。”[2]动物福利论者要求善待动物、人道养殖则通常是出于消费健康或生产效益的考虑。他们认为,动物在应激状况下会因极度恐惧和痛苦,大量分泌肾上腺激素,形成毒素引起肉质下降,从而对食用者健康造成伤害。
自然主义的动物保护伦理的兴起相对晚一些。它兴起的大背景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环境保护运动,所以主张自然主义动物保护的重要伦理学家往往都是极具影响力的环境伦理学家。彼得·辛格在1975年发表的被当做“当代动物权利运动圣经”的《动物的解放》一书中,依据边沁的追求最大限度快乐的功利主义原则,提出动物对痛苦和快乐的感受能力使人类关心和关怀动物具有了道德合理性,从而把用于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拓展到人与动物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汤姆·雷根基于康德的道义论,提出动物和人一样拥有成为生活主体的特征,这使得动物也具有了天赋价值,因而赋予了动物一种道德权利。具有天赋价值的动物本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因此人类不能把动物当做实现人类利益的工具,而应该尊重他们的天赋价值,维护它们“不遭受不应遭受的痛苦的权利”。与辛格和雷根从动物个体的感受能力与天赋价值论证动物权利不同,罗尔斯顿从生态系统的价值考虑人对动物的义务。他认为,在生态系统中,痛苦是一种必要的恶,一个坏的善,一种辩证的价值,所以人对动物个体的正确做法是“不要超越(动物生存于其中的)自然去给动物带来过度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伦理要突破只对有机体的关怀,进而将道德关怀扩展到物种甚至是生态系统。[3] 82,188,208类似地,克里考特依据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整体主义思路,以生物共同体的善作为道德判断的最终价值标准,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视野下来考察人类对动物的应然关系和态度。
与人道主义动物保护伦理不同,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和罗尔斯顿及克里考特的理论保护动物、关怀动物的立场出发点不是人本身,而是非人类动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等自然存在。虽然被圈养的动物不能算作纯粹的自然存在物,而是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但是动物解放论依据它们的自然生命和苦乐感受能力这样的自然属性,为保护这些动物提供理由。另外,因为这些理论具有另一个共识,即“伦理学从来都要求人们关心那些命运相关的伙伴,但是,如果伦理学把这种关心诉诸于开明的自我利益(一个人总是应该按照自己理智的自我利益来行动),包括物种的整个利益,那么它从来都是不令人信服的”[3]179。故笔者将动物解放论、动物权利论、罗尔斯顿以及克里考特关于动物保护的理论统称为“自然主义”。
无论是人道主义的还是自然主义的动物保护伦理,都对中国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在理论方面,人道主义动物保护伦理的相关著作《敬畏生命》、自然主
动物保护理论的专著《动物解放》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并且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同时,在我国环境伦理学界,两种立场的动物保护理论尤其是自然主义动物保护伦理,得到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动物解放论者辛格的《实践伦理学》和动物权利论者雷根的《应用伦理学丛书——动物权利研究》分别在2005年和2010年被翻译为中文出版)。
在社会实践中,西方动物保护伦理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公众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生活方式选择、企业注意动物福利、政府改善国家形象等方面。2004年一份对中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支持保护动物,并且出现了素食主义,在消费上拒绝使用动物皮毛和吃鱼翅等生活方式。这与西方动物保护伦理的传播和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在近期的因为活熊取胆而反对归真堂上市的事件中,动物保护运动者张晓海“(反对活熊取胆和归真堂上市)不是爱心泛滥才搞这个事情,实际上这个工作是在约束人的内心,它是在约束我们人的行为,我们人不能什么事儿都做”的表述,很典型地体现了西方动物福利理论的观点对部分国人的影响。同时,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因为西方动物保护伦理的压力开始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紧密挂钩,所以如果在生产动物制品的过程中缺乏人道,企业的对外贸易就会碰到贸易壁垒,这也迫使我国的外贸企业和公司在经济生产、贸易过程中践行动物保护理论的基本要求。此外,外国媒体的报道和动物保护伦理的案例分析中常把各种虐待动物行为和中国政府的执政行为及中国人民的整体道德联系起来,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因此,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与动物保护相关的立法程序,而且西方各种流派的动物保护理论相互激荡争锋,为中国动物保护立法提供了理论资源和智力借鉴。 在考察了西方动物保护理论的两大基本立场与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之后,笔者认为在对西方动物保护理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方面,我们仍然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
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追踪和推进研究西方动物保护伦理理论。虽然经过了四十多年的发展,但是西方各种流派的动物保护伦理理论仍然不完备,许多问题仍然回答不了。如对于动物拥有哪些道德权利,对经济动物、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等不同动物是否应该区别对待以及如何区别对待等问题尚未能提供令人满意的论证。在动物保护者与归真堂的较量中,归真堂董事张志鋆就记者问到活熊取胆时熊是否疼痛时反问记者:“你怎么知道它痛呢?”许多人认为这击中了动物保护伦理理论的软肋。他们从目前在现代生物科学实验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对人的理解是基于人所共有的人性基础,而人对动物的理解虽然因为二者之间具有动物的共性而部分地可行,但却不能保证完全地可行。[4]但实际上,西方一些动物学家或神经学家与伦理学家的合作研究成果显示,他们关于“动物感受苦乐能力”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不少成果[5],但我国基本没有开展这样的研究,对西方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引介也很少。①
另一方面,在研究西方动物保护伦理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化对传统动物伦理资源的挖掘和诠释。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仁爱无伤思想、道家的道性贵生和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既契合民族心理又蕴含着丰富的动物保护思想。
在动物保护伦理的实践运用和操作中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在政府关于动物保护伦理的立法方面,我们需要而且应该借鉴西方的经验,但是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具体现实而照搬西方的制度设计。只有有机衔接好立法的技术操作层面与现实层面,才能避免法律因超前而无法实施并最终损害法律的尊严。在企业经济生产方面,我们的动物保护伦理实践也不应当盲目向西方靠拢。我们既需要考虑保护动物,也需要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权和生存环境。在公众践行动物保护伦理方面,引导公众提高道德境界善待动物、尊重自然,同时也需要避免西方动物保护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行为倾向,如志愿者在高速公路上强行拦截运狗车阻止屠杀狗等。参考文献:
[1]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6.
[2]康德.我们为什么对动物没有责任[m]// 环境与伦理.吴晓东,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64.
[3]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4]朱松美.“仁慈主义”环境伦理的理论困境及其
哲学突破[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8-5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多种性质和形式的老年长期护理机构相继涌现,但其服务模式主要还是医院的坐堂制,服务内容以打针、输液、测量血压等初级、重复的单纯技术操作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但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定期去医院接受相应的治疗和护理非常困难,而长期在老年护理机构进行养老则面临护理费用较高的问题。有调查表明,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占70.1%,其中城市老人的需求率为5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部分希望提供公寓式服务[2]。在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方式逐步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背景下,根据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主动提供家庭出诊、上门护理、电话咨询等服务,但由于其服务成本高、潜在的医疗纠纷和风险严重影响着居家护理的顺利开展[3]。
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范围除基本医疗活动外,还应包括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即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进行保健指导,配合健康教育和适宜的干预管理,降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提高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利益驱动,目前对于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常常突击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一批以备上级检查的健康档案,只有部分有偿式个人、家庭保健合同能实现社区护理的连续性和个性化服务,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公平和有利原则。
老年患者身心衰老,反应迟钝,说话啰嗦、口齿不清或语无伦次;还有些老年患者疑心重、脾气大、固执己见,不愿意配合医护人员。此外,老年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易出现意识障碍和药物不良反应,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根据护理伦理学的互助原则,护理人员应尊重和理解老年患者,以饱满的热情和温馨的语言,使患者获取温暖,建立互信,在实施护理措施时应审慎从事、耐心细致。由于目前社区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护理人员工作不积极,对老年患者爱理不理,甚至流露厌烦情绪,在护理过程中按程序完成了事,动作粗鲁、责任心差[4]。
受长期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医疗价格体制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依然处于重治疗开药、轻预防康复的以药养医的恶性循环,社区护理人员往往只愿意对老年病人进行一些有偿服务的护理项目。社区即使开展一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免费活动,都会附带推介一些康复药品和器械,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有利原则。对于主动到社区来的老年患者,部分社区护士也不能一视同仁,对一些开药打针的患者态度较好,对一些不愿开药或对开药有疑问的患者就表现得脸难看、话难听,有悖于护理伦理学的尊重和公正原则。
1加强老年护理能力培养,提高护理人员道德素质
单纯的医疗护理己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要。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应树立新型的老年护理理念,一方面要接受老年护理知识和技能课程的系统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伦理道德素质的培养,明确社区护理人员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了解处理社区护理服务中一些伦理问题的原则与规范,培养其伦理观念和伦理决策的意识,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伦理道德行为。
2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规范老年护理服务标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处于明显的退化阶段,其护理要求也有着不同于中年人和年轻人的特殊性。目前我国老年社区护理的实施还在摸索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为服务标准不统一,使得社区老年护理的质量难以保证[5]。这就需要相关研究机构加强老年护理问题研究,尽快制定和规范统一的老年护理标准,包括老年服务对象准入标准、服务内容项目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
3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明确老年护理职责范围
为满足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需求、提升老年护理品质,社区老年护理所涉及的范围不应停留在传统的疾病护理层面上,而应延伸到社区健康和居家护理。政府应借鉴国外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经验,划分好综合医院、康复医院、护理医院、社区护理服务中心等各级机构之间的职责和范围,细化社区护理人员的角色分工,明确其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完善老年社区护理组织系统。
4制定老年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健全老年护理考核监督机制
目前社区老年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缺乏符合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和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根据老年人护理特点,制定与社区老年发展相适应的护理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独立的考核监督机制,从根本上对社区护理人员形成约束和竞争,激发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精神,规范其护理实践中的道德行为,避免发生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伦理教育;职业情感;强化
传统的护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已不能适应今天护理的现状,现代护理教育观念一方面要继承传统思想,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另一方面更应加强培养学生的护理科研、护理管理、护理教育能力的创新和人文素质。而护理伦理教育就是通过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努力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因素,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之中,这对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识,形成一贯的道德行为有着深远的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护理学精神和护理道德规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护士的职业道德应由意(意志)、情(情感)、知(知识)、行(行为)四个要素组成。
怎样才能培养独立学院护理专业学生具有这些良好的职业道德呢?
通过对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态度问题的了解,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
1分析学生学习需求,增强对护理专业的认识
在新生入学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树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对护理这门职业的认识,让具有较强职业情感的教师进行护理专业相关职业的介绍,启发引导学生树立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激发学生对护理事业的热爱。
2丰富教学模式,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在护理专业学生情感教育实践中,优化显性课程,开发隐性课程,认知与情感的激发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以这一策略指导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情感教学和情感培养两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科的积极情感与主动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1];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知。
3优化教学环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护理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思想的接受,其情感限定不能局限于对病人情感的满足,应重视学生自身情感的完善和发展 ,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对病人情感的理解和关注[2]。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去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注重加强师生的心灵沟通。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较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是一种隐性教育。教师应以爱和尊重为前提,创造美的交流氛围,优化教学环境,培养护理情感,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利用社会教育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定位,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专业与实现自我需要的关系。
4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有道德情感就会有道德行为。当前社会上反映出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对护理队伍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护生来说,激发和培养事业心、责任感特别重要。可请护理界的老前辈讲传统、请英雄模范人物作报告或定期召开座谈会等批评不道德的坏人坏事等方式,加深与病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进一步激发护生的道德情感。
5案例教学法纳入伦理教学
教师要通过生动的事例演绎护理精神的可贵。
以我校四年制本科护理专业502名学生为教学对象,教材采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理伦理学》,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三学期,选择护理伦理学中适合的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教学课时为32学时。案例教学法:(1)课前选择案例设置问题。教师在讲授新课前选择典型案例,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及方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案例,收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2)课堂讨论。每组5~10人先讨论,再推荐代表发言的方式,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争取做到一人发言。(3)讲评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给予总结,点评学生的发言质量,归纳学生的观点,指出在本次讨论运用的理论知识,指明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对案例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课程结束后,调查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习兴趣,8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护理伦理活动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
6提高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课能力
实际教学显示现成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为讲好课要广泛的涉猎资料、通过网络、电视媒体、书刊杂志等获得最新知识,而且教师之间要经常在一起探讨、交流授课内容。教师要以协调员和参与者的角色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交流感情,这样把伦理课和思想教育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知、领悟到伦理道德的内涵。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要培养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的适应21世纪的适用型护理人才,只靠单方面,单一学科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需要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学校要顺应现代护理教育要求,优化调整课程构成比,加大人文、心理学与社会学课程比重,对德育课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凸显德育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地位,并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的内容去渗透伦理道德的思想,使品德教育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姜安丽,石琴,金玲.护理学“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护理杂志,1996,13(3):38.
[2]吴雅文.护理情感教育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5):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