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硕士毕业总结

硕士毕业总结

时间:2022-03-16 21:55: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硕士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硕士毕业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生;就业

作者简介:周伟(1974-),男,甘肃会宁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曹银贵(1982-),男,湖南津市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研究生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国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27-02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涉及管理学、资源环境学、经济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的交叉学科,[1]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丰富的理论基础,更要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2]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来自于社会需求,中国人多地少及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社会、政府、专家学者对土地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从而呈现出全方位研究土地问题的态势。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发展的外因与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不无关系,1998年以来,土地资源管理赋予了更多的公共管理内涵。[3]面对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如何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培养高素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显得尤为重要。[4]

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直以来都活跃在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整治、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的第一线。[5]随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接近尾声,同时全国大学生就业数量猛增,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竞争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无论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同样面临着竞争压力加大的挑战,相比之下,研究生就业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要强于本科生,尤其是具有工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因为在研究生期间参与了科研及生产项目,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

一、研究背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授管理学硕士学位,2007年该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毕业。随着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步形成了六大研究方向:土地产权产籍管理、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不动产估价与管理、3S技术及应用和土地制度与政策,并且该专业在2010年获得了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资格。该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国土资源管理专门人才。

开展此次研究主要是从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就业的角度出发,分析2007~2011年各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检验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吻合程度,分析目前培养方案所培养研究生的竞争力。本研究第一有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发展;第二有利于进一步科学合理地调整招生方案和培养方案;第三有利于指导硕士研究生成功就业。

二、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所利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我校就业中心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涵盖了2007~2011年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的就业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政治面貌、籍贯、工作单位、单位所在地、单位性质等。这些信息有利于全面了解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

三、就业情况分析

1.毕业生人数

从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的规模来看,其数量相对比较稳定,2007~2011年间,基本上保持在20人左右。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7~2009年间,该专业毕业生的人数是在增加的,随后又有所减少。2004年地矿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28人,(卞正富,2008)从2007年的就业数据来看,2007年我校该专业硕士毕业生是19人,表明2004年我校该专业招生人数占地矿院校招生的大多数。另外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占学院硕士毕业生的比例来看,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从2007年的73.08%降低到2011年的34.62%,一方面是由于该专业招生门槛高,很多考生报考该专业都没有成功,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优势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学院相关特色型专业的发展。

2.就业率情况

就业率是评估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业率分为一次性就业率和传统就业率。就业率是指某一时点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学生人数与毕业总人数的比。一次性就业率是指广义的就业率,其中已落实毕业去向主要包括签订三方协议和劳动合同、考研录取、出国申请成功。传统就业率是指狭义的就业率,其中已落实毕业去向主要包括签订三方协议、考研录取。这样,一次性就业率就要高于传统就业率。

就业数据显示,在2007~2011年间,截至每年的8月31日,土地资源管理硕士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都是100%,远远超过了全国硕士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的平均水平。在研究期内,该专业硕士毕业生传统就业的人数先增加后减少,如图2所示。而传统就业率(截至每年8月31日)逐渐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由2007年的78.95%增加到2011年的88.89%,增加了9.94%,而2009年的传统就业率略微有点下降,主要是由于当年较多毕业生想留在北京,加之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用人单位缩减了用人指标,并且北京户口指标也随之缩减。

第2篇

接下来是熟悉答辩流程,通常是答辩老师介绍答辩规则,也就是上台解说多少分钟,下面提问多少分钟等;答辩时要明确论文题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现与结论;而后答辩老师针对论文例行提问,无需紧张,只要熟悉论文就可以轻松回答;最后,回答完问题后退场,答辩老师根据论文质量及答辩情况,判定是否通过,并统计成绩;宣布答辩结果、进行小结。

熟悉论文

毕业论文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要想精通答辩,就必须对毕业论文有全面、深刻、准确的理解,从论文主题、论文的使用、论文的思考、论证方法、论文答辩的准确性等方面了解相关理论。论文的结果,以及论文。论证的可行性、论文的背景、论文存在的问题和意义、论文的创新性等。

做一个像样的PPT

做PPT的原则之一,学术PPT,注重简洁清晰,避免花哨不切实际;原则2,PPT字体必须足够大,不能让以下人看上去疲惫:原则三,多用图标,少用文字;原则四,讲解层次清晰,不断及时解释进度和前后关系,总结原则三、多使用图标、少使用文本;原则四、解释水平明确、不断提示前后的进展和关系,并总结重要内容。

排练PPT,组织回复声明

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论文写作的目的;写作的基本框架,结构,逻辑;论文的主要结论;主题,观点,方法的创新;缺乏论文(但不说论文的缺陷)注:必须概述,重点和总结陈述。练习控制时间:一般防御网站将限制学生的演示时间。在防守之前,有必要多次计时,学会控制时间,给应答老师一个好印象;否则,很可能刚刚谈了一半的时间。它即将到来,非常令人尴尬。

注意演讲技巧

控制语速:答辩时一定要注意语速,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目光移动:答辩时无论是否脱稿,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时常望一下答辩老师和其他现场同学,可以避免观众分神;体态辅助:答辩过程中要适当的运用体态,尤其时手势语言,会显得更为自信、有力,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站着或低头。>>>更多硕士毕业论文

调整心态

保持自信:答辩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相信只要准备充分,现场态度认真、清楚的回答问题,一般老师不会为难你;有谦虚的心态:如果答辩老师指出你论文中明确的错误,最好大方承认,不要试图反复辩驳,或者老师提出的问题论文中已经写出来了,也不要说“论文中XX页已经写了答案”,只要再复述一遍答案就好。

论文答辩常见问题

为什么选这个课题?

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和结构如何安排?

全文的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在论文中,还有哪些问题没搞清楚,或者论述得不够透彻?

第3篇

近年来,随着硕士研究生的供需情况比逐年下降以及就业教育模式的不断转变,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容乐观。本文进行了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问题及对策的分析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本文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教育,帮助硕士研究生顺利完成就业。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致谢怎么写,欢迎阅读!

落笔于此,就意味着三年研究生涯的结束。回首三年,颇多感慨,心中不禁思绪万千。

三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我,一脚迈进了社会学殿堂。刚进来的时候,懵懵懂懂,所知甚少,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陈颐老师。陈老师不仅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的生活向导。学业上,陈老师对我谆谆教诲、耳提面命;生活上,陈老师对我关爱有加、关心备至。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刚进南农的时候,由于经济困难,没有电脑。陈老师得知我的境况后,想方设法,千方百计为我争取了一台电脑,这才使我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用这台电脑完成了学业。

三年中,我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当然,这都离不开南农社会学系所有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三年中,他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系主任姚兆余老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术渊博;屈勇老师侃侃而谈、见解独到;朱考金老师塌塌实实、与人和善……这一切,都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里,我还学会了如何做人,学会了和老师、同学、朋友和谐相处,学会了勇敢面对困难,敢于承担责任。如果说,三年前,大学毕业的我已经长大了。那么,三年后的我,开始慢慢成熟了。不经意的三年时间,我经历许多,忘不了第一次发放问卷时的战战兢兢;忘不了第一次发表文章时的万分欣喜;忘不了外出调研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同学友情的万分宝贵……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感谢生活,使我成熟;感谢挫折,使我坚强。

现在,我手中所拿着这本“毕业论文”,可以说,她就是我三年学习的“总结报告”。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她同时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篇论文,陈老师给了我大量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姚老师和狄金华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示。而在论文的最后阶段,南农学报陈友松老师作了大量的编校工作,既让我汗颜万分,又让我万分感动。在此,向四位老师一并致谢。另外,调研过程中,曾得到太仓市民政局曹宏杰副局长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劳保局张燕良科长提供的大量信息,感谢他们。还有,不能忽视的是接受此次调研的184名农民工,他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4篇

【关键词】金融;学术硕士;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设置

一、专业型硕士及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教育主要是培养从事教学科研的学术型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为积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2009年起,教育部开始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在下发《通知》中明确规定:“已下达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万名,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2010年至今持续缩减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相应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招生规模,以达到缓解本科生就业压力同时实现研究生教育培养型结构重大调整的目的。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相对于传统学术型硕士而言的学位类型,旨在培养专业性更强、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或工作岗位需要的实践型人才。与此前的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首先,非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主要面向在职人员,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则主要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其次,报考难度不同,非全日制专硕考试难度较全日制专硕要低一些;最后,毕业后所获证书不同,非全日制专硕一般只能获得学位证书而不能获得学历证书,也就是所谓的“单证硕士”,而全日制专硕学位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齐全。由此可见,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教育部面对日益细化的职业分工和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而对传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做出的改进和调整,是如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

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等19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设置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金融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过程、学位论文等各方面要求,为金融专业硕士培养指明了方向。目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都设立了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点,各校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逐步扩大专业硕士在硕士招生中所占比例,并在实践培养中不断探索,促进金融硕士培养模式逐渐成熟,金融硕士成为考生报考时炙手可热的新焦点。

二、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比较

下文从培养目标、招考条件、考试内容、学制、学习费用、课程设置、导师配备、学位论文要求、读博要求等方面对金融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

1.培养目标

顾名思义,金融学术型硕士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即对金融理论有深入了解并追求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创新、适合从事教学和基础性、理论性科研工作的研究生,而专业型硕士的培养目标则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充分了解金融理论与实务,系统掌握投融资管理技能、金融交易技术与操作、金融产品设计与定价、财务分析、金融风险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金融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在培养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招考条件

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招生对象为本科应届毕业生,考生需参加每年一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对象与学术型硕士相同,为本科应届毕业生,招生考试于每年一月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一同举行。

3.考试内容

金融学术型硕士考生参加每年一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综合,分值分别为150、100、100、150,其中数学、英语、政治为全国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试卷,专业课综合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金融专业型硕士入学考试与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一同举行,在2011年之前,考试科目与学术型硕士相同,包括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综合,分值相同,其中数学、英语、政治采用与学术型硕士相同试卷,专业课综合也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但试卷内容与学术型硕士不同。2011年之后考试科目中数学改为经济类联考,分值仍为150分,经济类联考全国统一,其中70分数学,40分逻辑,40分写作,专业课考纲由中国人民大学统一制定,具体试卷则仍由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总体来说,金融专业型硕士入学考试降低了对考生数学方面的要求而更加强调逻辑能力与综合写作能力,专业课命题也会侧重于考察金融实务知识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制

金融学术型硕士一般学制为三年,前两年安排在校学习课程,第三年进行实习或科研项目以及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许毕业,获准毕业后颁发学位证书与学历证书。

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制一般为两年,第一年安排在校学习课程,第二年进行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实习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准许毕业,获准毕业后同样颁发学位证书与学历证书。

5.学习费用

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全日制专业硕士从2010年开始少部分录取为国家计划内(保送)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大部分专业型硕士须缴纳学费,一般比学术型硕士高,根据学校不同学费有所差异,平均为30000元/年。

6.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硕与专硕的课程设置也有较大差异。学术型硕士的课程设置偏向理论性,目的在于拓宽和加深学生对于金融各分支领域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授予学生经济金融研究方法、学术规范等,例如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统计回归分析理论及其应用、经济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等,教学方式采取传统课堂教学居多。专硕课程设置则偏向实践与应用,所学课程大多与金融领域各职业具体相关,例如金融理论与政策、银行经营管理、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资产定价与风险管理等,教学中多采取课堂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目的在于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面对金融实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硕士毕业后对于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的适应能力。

7.导师配备

学术型硕士一般配备一名校内老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践及学位论文的完成。而对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除了从校内老师中选择导师外,也会吸收来自金融实践领域的专业人员承担专业课程教学或担任导师,大部分院校采用“双导师制”,即为每个专业硕士配备两名导师,一名由校内老师担任,一名由来自各金融机构的在职人士担任。

8.学位论文要求

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一般要求为理论研究、调研报告等,金融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范围较广,可以是理论研究、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毕业设计等,学位论文答辩形式也可多种多样。

9.读博要求

学术型硕士一般有部分报送读博名额,学生根据自身意愿和条件可以申请直博,金融专业型硕士则没有直博机会,有读博意愿只能参加统一考试经录取后入学。

三、总结

作为开设仅三年的专业,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曾经面临多方质疑,社会对于专硕的就业前景持消极态度,而在上文对金融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对比之后不难发现,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教育部门为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硕士就业而对传统研究生教育进行的改进和创新,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未来方向。学术型硕士与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花开并蒂”的局面一方面能够保证继续为科研及教学工作输送适合的人才,另一方面又利于改善长期存在与研究生教育的社会需求与硕士毕业生不能有效匹配的问题,双管齐下,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李莹.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2]刘红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6).

[3]薛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J].北京教育,2007(11).

[4]程瑶.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

[5]教育部.金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2010.

[6]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09.

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

第5篇

农业推广专业学位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农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质量已成为衡量我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标准。本文剖析了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的特点、现状和问题,提出选题的一些要素,并初步构建了专业学位论文的评价体系,为提高农业推广专业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推广; 学位论文; 质量; 评价体系

农业高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积极培养应用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本地区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理论提升实践应用的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5年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提出大办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是我们今后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以及发展专业学位教育,要认真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把专业学位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就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行各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设立的,是因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发展的[ 2 ] 。10多年来,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立足于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职业背景,有效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密切学校与农业、社会有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

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通过以应用型、着眼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为主线的教育后,他们的研究课题成果又很快投入到社会需求中去,在农村、农业建设中发挥显著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的持续发展。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已被实践证明是一条源于实践,深化理论,创新发展,应用提高的有效高层次人才培养之路。

一、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学业中最重要的环节。

1981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对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方面,硕士要求坚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且专门知识是成系统的;博士则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知识上呈现了逐级递进的要求。在工作能力方面,硕士除具备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外,还强调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不仅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且要作出创造性的成果,突出了层层提升的能力要求。而研究型学位与应用型专业学位对论文的要求又突出了理论深化和应用转化的区别。推荐阅读: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毕业论文

学位授予条件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在对学位论文的要求中。研究生学位论文以选题、开题、研究、分析、总结,到修改成文答辩的全过程也是对该生理论与技能、知识与分析理解的全面检验,也是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的过程。所以,撰写学位论文需要涉及的因素很多,它必须有前沿性、创新性,又必须要有应用性和前瞻性,要有技术性又要有条件利用性等因素[ 3 ]。

二、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特色

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的性质决定了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人才。而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前提条件之一是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因此,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已成为衡量我国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标准。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既有社会科学类,又有自然科学类的内容,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探索研究农业范畴的问题。以目前已毕业的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性质来看,可分为理科型、文科型和文理兼并型等3种。与研究型的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相比,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题材空前广泛,特色明显,源于实践,用于生产,创新独特,成果丰硕。归纳起来,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存在题材广泛、应用性强、创新突出、层次明显等特色。

通过研究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过程培养,不仅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学位论文,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在农业战线发挥了巨大作用。优秀毕业生示例展现了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丰硕成果,特别是研究的领域充分体现出在应用性研究范围的成就,弥补了研究型研究生未能涉足的方面。

第6篇

一、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的作用

随着招收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所形成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与日倶增。每年博士、硕士学位申请审批书及毕业论文全部移交档案馆存档。学位论文档案专业齐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有保存价值。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既能反映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掌握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程度,又能反映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位论文则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通过科学研究独立完成的。这些论文档案在每年学生搞毕业设计或撰写论文,选择研究方向时都有参考作用。外校及本校学生经常到档案馆参阅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的学位论文档案。这有助于他们吸取别人的长处,了解论文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和提高需要从何处入手。学位论文档案可直接用于生产,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在工程招标、中标设计竞赛,实际工程设计,实际科研项目研究中,能直接为工程建设服务;还可给导师指导毕业设计提供详实的参考资料,为专题写作和完成论文积累材料创造条件。

二、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的功能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评估中需到档案馆索取硕士培养方案、计划,掌握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及论文摘要,了解硕士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在举办硕士教育评估展览时,需借阅全部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目录,查看存档的研究生工程设计项目和学位论文选题。学位论文档案对硕士教育评估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能反映研究生教育中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特点。总之,档案馆提供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在教育评估中起到了重要的凭证、参考和指导作用,很受专家、学者和大学生的青睐,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实现了社会价值。

三、研究生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的利用价值

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包括学生毕业论文及学位申请审批书。审批书的内容有在校学习成绩考核单、本校导师和聘请外校教授对该生论文的评阅意见表,答辩委员会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论文及答辩是对研究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考核,也是检验研究生学业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位论文档案反映研究生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学识水平。研究生出国进修、攻读学位,需索取学位申请审批书及学业成绩考核档案并进行公证,证明学历层次。另一方面对于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学位审批书档案记载了导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填写在职人员申请学位登记表时,必须以学位申请审批书档案为依据,更重要的是目前申请科研项目评奖,必须查询导师对学位论文评阅意见作为上报材料附件的依据,否则科研项目不能参加评奖。可见学位档案的重要价值。

四、开发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资源

学位论文档案是研究生研究成果的文字载体,是科技信息传递和表达的主要形式。高校档案馆(室)是学校的信息储备基地,应建立档案信息中心,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手段,建立档案数据库系统,完善档案检索体系,对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进行案卷级输入,对各类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信息进行加工、存贮、浓缩档案内容,应用现代化技术准确传递信息。定期将学位论文档案目录及论文摘要汇编出版,下发各院系专业资料室供学生查询,拓宽研究生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档案信息中心保存的学位研究生论文档案最全,而且是手稿,具有专业特色,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档案信息中心为方便用户查询,扩大的服务范围,有效地组织馆际交流,应及时档案信息,帮助用户顺利进入信息中心和相关文献部门的检索体系,提高档案工作利用率。

五、结语

第7篇

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高涨,人才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越来越突出,反思和研究大学课程教学的氛围愈来愈浓,如何使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更加有利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重要话题。但在实际中高职院校大多强调专业教学,大学语文正为各种专业技术课“让路”,课时不断压缩。即使在公共基础课中,地位也不如英语和政治课程。对于学生来讲,最重的是英语等级考试和技能证书,因为直接关系到毕业证书和将来找工作的问题。在实用主义价值观念的盛行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根基受到冲击,已被挤向了边缘。而且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学还被一再强调要大力提高应用文授课的比重。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是两者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大学语文不应仅仅停留在工具性教学上,而且要用非常有限的几十个课时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不太可能。更重要的是大学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了多少知识,而在于通过语文的人文性,既通过学习、体会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价值取向、伦理道德、理想信念、心理品格、审美意识等,提高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经过实习、参加社会实践等形式的活动初步与社会有了接触,体味了一些人生真味,这使他们面对着更多的人生困惑。虽然大学生们感情奔放,好强、好胜、敏感好奇、对未来充满幻想,但在现实的压力下,他们在表面的自信之下,潜藏着精神危机的暗流,情绪和情感不稳定,只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懂得尊重别人。讲究实惠,注重个人奋斗,不善于与人相处、协作做事,对许多问题的看法易走极端。并且由于当代大学生大都喜欢上网,网络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上述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教学中影响学生思想最大的除了班主任外就应该是语文老师,因为语文的人文知识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正因如此大学语文教学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而且这个重视不只是简单的一些实际应用能力教育的重视。也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潜力都将被发挥出来。

要想实现上述目标,除了大环境要改善外,更重要的就是语文教师一定要探究、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尽量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用真诚、友善、宽容的态度启发、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不迷信老师和课本,敢于向老师、向课本质疑,也不迷惑于众人的意见。让学生在心情愉快、无压抑感的情况下轻松听课,主动发言,积极与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不断进行交流,最大限度的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要逐渐让学生学习、掌握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教育的宗旨并非知识的积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展。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吸取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淡化标准化的答案和统一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启发自己去体会、感悟课文为什么是好文章,具体好在哪儿。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感受到它讲的有道理,被它的道理所折服,然后再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讲明道理的,自己以后在写议论文或说服别人时,可以借鉴到什么;如果是散文,要让学生体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今后自己在叙事或抒情时可以借鉴多少。经过这样长期、反复的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大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反映的是人类的生活与情感。对课文的解读,必须做综合整体的关照,要全方面的考察课文与社会、哲学、艺术、宗教、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关系,充分挖掘大学语文内容所浸润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艺术情操,学生才能全方面的接受各种知识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养。比如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可以学习兼怀天下的宽广胸怀;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可以感悟崇高的牺牲奉献精神;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体会不怕挫折,直面打击的坚定信念。这些优秀的文化和精神成就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尚更高的人生追求和人格道德诉求,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们通过对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视和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法,是能够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的。

注释:

①湖南师范大学2006级硕士毕业论文。

②《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③《教育与职业》,2006年35期。

④《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5期。

⑤华中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毕业论文。

⑥燕山大学2013级硕士毕业论文。

第8篇

关键词: 图书馆学位论文管理再利用

1.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重要性

1.1学位论文的学术性质和学术价值决定了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必要性

学位论文通常指博士或硕士研究生为了获取学位资格,向学校或其它学术机构提交的学术研究论文。它是学位申请者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研究的总结,是具有一定独创性的一次文献。论文的选题一般都是结合导师的科研项目,所探讨的问题相对专一,对问题的阐述详细、系统且不乏新颖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的见解,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本专业的前沿领域和重要问题。因此,学位论文与普通科研论文相比,具有文献分析面广、数据与图表量大、理论分析充分且深刻、参考文献大等特点。基于以上原因,学位论文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是进行学术研究等工作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源[1][2]。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已经公布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高等学校应当对纸质档案材料和电子档案材料同步归档。其中教学类文件材料的归档按原国家教委、国家档案局的《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的相关规定执行。在《高等学校教学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中,第十条为优秀的、典型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评审意见。第十一条为研究生及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名册、学位论文及有关审批文件。因此,电子档案材料的归档是必须的。

1.2山西师范大学的快速发展要求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进一步完善

山西师范大学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学院本科院校,1984年更名为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和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并入,至今已经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随着该校博士点的申请成功,该校已经具备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学位授予资格,未来还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科的发展必然要求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进一步完善。

2.校图书馆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校逸夫图书楼310室是博硕论文库,从中可以获取纸质版和电子版的硕士论文资料。其中电子版的硕士论文是从1994年至今的,并且大部分为Word格式。而历年的学士论文资料只能从各学院获得。

第二,学位论文的Word格式存放不仅占用内存空间大,并且安全性差。

第三,该校要求硕士毕业生在离校前必须将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学位论文直接提交给校研究生处存档。其中电子版的论文资料采用文件夹嵌套形式存放和管理,由于审核力度不够,因此提交的电子版论文在格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很多学生把封面、摘要、正文等分别存放在多个Word文档中,给电子论文的管理和电子论文的入库带来了很多不便。而学士论文的存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第四,校图书馆自建资源中提供了一个VF开发的博硕论文摘要查询系统,但它只提供了简单的论文摘要查询功能,没有实现论文全文在线阅读、论文提交和论文下载等功能,这样的系统不利于学位论文的再利用。

第五,校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中提供CNKI系列数据库(清华同方),但是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没有山西师范大学的论文资料。

第六,硕博论文库设在逸夫图书楼,属于新教学楼,很多学生不了解情况,此阅览室参阅人员相对较少,因此,本校学位论文的再利用率非常低。

3.加强学位论文管理和再利用的措施和建议

3.1加强对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视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统一学位论文组织形式。在对原规范进行合理的完善和补充后,出台一份新的、细化的论文组织形式规范文件,并具体落实到各学院。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完成后要提交一份格式正确的学位论文电子版,并且要求相关人员审核电子版格式正确后学生方可毕业离校。

第二,pdf格式的文件占用内存小且安全性好,排版成功后不易被修改。因此,校方应该要求各学院相关人员进行Word格式转pdf格式的技能学习。经过这样的严格要求,相信一两年之后的学位论文都将以pdf格式提交,减轻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第三,对论文答辩为优的学士论文进行归档。

第四,一些技能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以开发软件系统作为论文的支撑,除提交电子版的学位论文外,还需同步将另外两份文档提交。一是将所开发软件系统打包后提交;其次为一份日志文档,将系统使用说明做简要介绍。

第五,图书馆采用一些措施加强宣传,积极提倡大家利用本校学位论文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等工作。

第六,开发一个基于山西师范大学,功能完整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2基于山西师范大学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3.2.1开发检索系统益处

首先,学校本科生在大三阶段要选择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和毕业论文题目进行学士论文的设计、开发和撰写,很多学生在选择导师和选择论文题目时存在很多疑惑。开发一个学位论文检索系统能够让他们很快查询和了解相关导师的研究方向,尽快锁定自己的论文方向。

其次,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需要和学院沟通选择自己的导师并开展科研工作,但是很多人对各导师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了解不足,所以检索系统的开发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最后,检索系统的开发让导师的指导作品和学生的学位论文公开化,论文的公开化是一种内在的激励机制,必然带来本校学位论文质量的显著提高。

因此,为了实现该校毕业论文,特别是硕士毕业论文的再利用,设计和开发一个基于山西师范大学,功能完备的学位论文检索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3.2.2检索系统功能

第一,功能完整。学位论文检索系统是一个集注册登录、论文提交、论文检索、论文统计、论文评价、后台管理为一体的系统,其中论文检索为核心模块。

第二,论文提交模块包括论文电子表单的提交和论文全文的上传。

第三,系统应该设有审核机制,相关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后台对已经上交的论文信息进行审核。

第四,论文检索模块应具备初级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并具备两种匹配方式即模糊匹配和精确匹配。

第五,学生登陆系统后可在线查看论文全文并免费提供全文下载功能。

第六,系统需收录山西师范大学1994年至今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2500余篇。

第七,论文表中的字段分为:基础检索字段、排序辅助字段、审核字段、上传字段、图书馆收录字段,其中论文编号是主键,学生学号是外键。基础检索字段还需包括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导师姓名、导师单位、学位级别(硕士或博士)、学位类别(全日制或教育硕士)、论文类型(应用型或基础型)、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专业备注、学位授予年度、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中文副题名、英文副题名、中文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等。

3.2.3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

深入研究高校学位论文管理中学位论文检索算法。传统的基于查询项匹配的检索算法存在返回信息过多,且查全率、查准率不高,用户筛选不方便等问题[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已应用于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检索系统。

采用非全文索引,即只对论文题名(caption)、关键词(keywords)、摘要(abstract)建立索引,然后用Lucene中文分词器对caption、keywords、abstract及用户输入的检索词进行分词处理。在分词处理的基础上实现检索和排序。

相关度检索排序算法[3][4][5],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选择学科门类。教育部公布的十二个学科门类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学科门类下设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由于用户一般会选择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进行查询,因此学科门类的选择和限制能够很好地解决“一词多义”问题。

第二步,采用“检索项+caption+keywords+abstract”组合查询技术,并去除重复项,得到检索结果集。论文的关键词一般为四到六个,能有效地表征论文的主题。但是由于用户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关键词不能很好地代表全文。本文提出“caption+keywords+abstract”组合能够更好地代表全文,能够很好地提高查全率。

第三步,计算相关度,并按照相关度的大小,对检索结果集重新排序。位置因子中caption优先级别为一,keywords优先级别为二,abstract优先级别为三。优先级别相同的论文则计算检索词的词频,词频越高排序越靠前。本原则能够很好地提高查准率。

新算法较原算法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有较大改进,用于学位论文检索的效果明显,且实用性很强、易于工程实现,基本满足了高校学位论文检索的需求。随着各高校自主研潮的推进,开发和使用校本系统必将是一种趋势。

相信随着学校对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视和学位论文检索系统的使用,该校学位论文的利用率会很快提高,并且一定会带来学位论文质量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金春华.我国数字化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建设的现状与建议,省略.

[2]赵嘉朱.中国学位论文管理的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4.

[3]袁铭蔚.基于本体的向量空间模型的压缩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12.

第9篇

现在用网络交流的人越来越多了。导师导师,导而为师。在当前贯彻学位论文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经济学的专业论文需要满足四点:观点明确、类型简洁、外观专业,细节完美。明确了方向之后,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几点服务的。首先,你得明确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再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它,选择适合的图表的类型。接下来,如何将细节打磨的完美,看起来比较专业呢?本文就与大家来探讨一下毕业毕业论文中的内收获,总结起来有哪些呢?

为了解指导教师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课题组设置了几个问题。

1.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的讲解。(1)撰写毕业论文前,指导教师是否讲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等内容?59%的毕业生回答详细讲解,40%回答进行了简单讲解,1%回答没有讲解。(2)指导教师讲的论文写作方法和写作要求对撰写论文是否有帮助?40%的毕业生回答帮助大,43%回答帮助较大,16%回答帮助不大,1%回答没有帮助。

2.教师指导论文的方式。(1)毕业论文的指导方式,74%的毕业生回答教师进行了当面指导,64%回答教师采取E-mail方式指导,48%回答教师采取电话方式指导,39%回答教师采取QQ方式指导,21%回答教师采取短信方式指导。(2)哪些指导方式效果好?85%的毕业生认为当面指导效果好,48%认为E-mail方式效果好,32%认为电话方式效果好,24%认为QQ方式效果好,10%认为短信方式效果好。

3.论文开题阶段的指导。(1)关于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5.2%的毕业生回答论文选题是教师确定的,14.9%回答论文题目是自己确定的,79.9%回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的。(2)论文提纲的拟定情况,87%的毕业生回答论文提纲自己拟定后教师进行了修改,10%回答自己拟定,2%回答是教师拟定的,1%回答是亲戚或朋友帮助拟定的。

4.论文写作阶段的指导。(1)指导教师对论文修改的要求,67%的毕业生回答教师不仅要求学生逐字逐句修改论文,而且教师亲自动手逐字逐句修改论文,71%回答在修改论文过程中教师要求重写某些段落,38%回答教师要求修改论文标点,2%回答教师没有提出任何修改要求。(2)论文修改了几稿?6%的毕业生修改了一至两稿,81%修改了三至五稿,13%修改了六稿以上。

5.希望教师怎样指导下届同学。71%的毕业生希望教师多跟学生见面沟通,55%希望指导教师多付出精力指导论文,46%希望在拟定论文提纲时教师给予指导,46%希望教师严格要求学生,44%希望教师带领同学到农村或企业调查获取论文第一手资料,15%希望教师给毕业生指定论文题目。

所以,要想分析写经济论文的收获,需要看你的指导老师在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指导开题、修改论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师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当面指导和E-mail方式的指导效果较好。极个别教师付出的精力不够,体现在不讲解论文写作方法和要求、对论文不提任何修改要求、只要求学生对论文进行了一两次修改等方面。

第10篇

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扩招的结果不仅影响到了本科生与院校规模建设,而且扩招的结果还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此外,也加剧了社会就业与竞争压力,并进一步导致了硕士研究生生源和在读研究生的大幅增加。据调查,高校扩招以来,研究生规模一直保持迅猛的增长势头。以2011年为例,2011年的招生人数是1999年的6倍多,报名人数是1999年的4倍多,这是世界范围内乃至有史以来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创造的历史之最,实现了研究生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然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一些弊端也渐渐地显露出来,如本科生入学时,学生素质就良莠不齐,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了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加之扩招后许多高校的师资力量不足,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多半是只教书不育人,淡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另外,网络时代的到来,也对学生成熟的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上述种种问题,就成了高校高层次人才教育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我校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规模也呈爆炸式增长,而本专业老师的规模变化却很小,增长幅度有限,与此配套的教育设施和培养方案却没有大的改进,还停留在扩招前的状态。因此,凡此种种问题,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硕士生扩招与指导教师资源不足的矛盾;②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陈旧或偏离了正确方向;③硕士研究生就业与社会广泛需求的矛盾,特别是最近几年应届硕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不理想,经常出现与本科毕业生争夺就业岗位的现象。

3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是根据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构建专业、能力、素质及其他各方面相关知识和结构,反映的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达到最佳优化组合。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摒弃那些以培养单纯的专业型或学术型研究生为主的旧理念,取而代之的是应当以培养专业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特别是强调创新能力培养这一新的教育理念,最终达到既重视学术培养又能注重应用与创新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应调整与改善传统老旧的专业讲授形式,取而代之应该广泛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开设专业讲座、展开课堂讨论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应结合硕士研究生自身成长规律与所学专业特点大胆进行改革与创新。

3.1积极采用导师团队负责制

针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窘况,有必要首先从导师指导方式人手,实行导师团队负责制——由具有相似专业背景的老师组成,由该小组实施对某一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全面、综合、具体的指导。指导小组的每位教师都要身体力行,切身融入到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指导。由于团队中每位教师受教育背景和知识面不一样,这就有机会让学生开阔眼界,接受多种学术风格的熏陶,这将有利于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与知识面。在导师团队的这一模式下,统一支配和调整本学科内的资源,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共同参与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最终使所有的研究生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从课堂到实践、从理论到实际,实实在在地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培养出合格有用的人才。

3.2按期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研究生培养方式不仅仅实行导师团队负责制,而且还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定期进行学术讨论,在导师团队指导下,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研究生组成学习小组或团队,针对学习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进行讨论,并在讨论期间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文献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等等。通过学习团队的小组讨论形式来解决该问题,通过交流,启发自己的灵感,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果学习团队通过自身的讨论无法解决难题,可以向导师团队提出,由导师团队和研究生通过讨论与辩论的方式来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方式,可以锻炼研究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3鼓励硕士研究生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建议硕士研究生多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学术活动,多多参加校外或校内专家相关领域的学术报告;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自己也要适当去作学术报告,与大家进行广泛的交流,这样实施的效果会更加明显。研究生在听取报告之后要及时整理好学术报告笔记,从中总结心得、体会,并且可以在学习团队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上与大家共同分享,并组织相关感兴趣的或前沿问题进行讨论。在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除了学生自身努力之外,学校要舍得花钱多聘请国内外一些优秀专家学者讲学或举办讲座,鼓励研究生适当跨学科进行研究。增长见识,不断为学生补充新的学术营养和最新的专业知识,从整体上提升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与创新能力。

3.4增强硕士研究生学术道德意识与健全的人格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要关注其专业水平能力,而且还要注重其学风与学术道德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在学术与科研领域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有严谨的作风,不要心浮气躁,要踏踏实实做人。在引用别人成果观点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注明出处,学术态度要端正。另外,做学问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戒骄戒躁,切忌急功近利,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进行学术研究以使自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严格禁止在学术领域弄虚作假、对别人的成果实行全盘“拿来主义”。注重硕士研究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使其更好地感恩社会,不要辜负国家对其多年的培养。研究生在进行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铭记这样的原则,即先做人后做事。研究生无论在学校或到工作岗位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直接决定一个人在社会的成长与发展。通过学院与研究生两者共同努力,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做到诚实、正直与有责任心,在油田或者石油企事业单位争取为母校树立良好的口碑,并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任。为此,国务院于2004年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在国家统一规划下,分别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实施方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要求研究生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提倡素质教育。导师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力量,在改革培养模式、指导和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1

转变教育观念

以总结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探索新时期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宗旨,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中药化学硕士研究生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层次人才。个体研究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4个因素:(1)合理的知识结构。(2)科学的思维方法。(3)良好的个性品质。(4)宽松的研究环境。其中,创新思维最为关键,是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我们以培养研究生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注重调动研究生主动学习性,使之在强烈的学习动机支配下,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创新,达到培养和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2

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药学类研究生教育沿用的培养模式基本上包括两个阶段,即课程学习和专题研究。课程学习阶段一般为一学年,多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进入专题研究阶段,除了与导师接触外,基本上为“单干户”,用三学期的时间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这一过程虽然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但很难适应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1]。为此,我们在认真研读《长春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型中药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边调研、边实践、边改革,同时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跟踪国内外研究生培养动态,以形成多样化与专门化、灵活性和规范性、广度与深度、个人兴趣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与重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2. 1

通过大量阅读专业文献,开阔眼界,达到知识储备的目的,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通过撰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写作能力,并要求在专业刊物上;通过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形成药物研发的基本思路,使得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丰富和扩展。

2. 2

通过独立完成从中药及天然药物中提取分离及鉴定多个单体化合物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的现代技术以及四大光谱的解析要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导师指引的研究方向引向更深更广,充分体现研究生的培养重在知识的运用和创新[2]。

2. 3

通过中药化学教学实践以及定期的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演讲和沟通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科交叉渗透。

3

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既要靠导师的言传身教,也要靠学术环境的熏陶。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 1

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即协作精神和凝聚力,主要是通过定期学术研讨、文献资料交流、定期研究工作汇报,并实行课题任务互助和主辅搭配来实现,同时进行正确的名利观引导[3],形成优势的学术团队。

3. 2

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导师布置任务后,让研究生大胆地去思考去设计,启发心智,再通过汇报、指导、修正和完善等具体环节,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新事物,悟出新思想。

3. 3

教学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师指导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实验、协助教师开展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毕业实习等工作。

3. 4

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涉及管理工作,需要善于协调和具备管理的能力。因此,我们有目的地安排研究生协助导师作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管理水平。

3. 5

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高层次人才不仅要有深邃的知识、能力,更要有健康的身心,高尚的情操,才能报孝祖国,服务于社会。所以,导师们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潜移默化作用,都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生教育是形成科研团队和特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带动学校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应用型中药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量化指标,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确保了硕士研究生质量的稳定性。在培养研究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通过应用型中药化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建立与实施,为学校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刘大有,张大方,贡济宇,等.加强中药学重点学科建设 提高办学和学术水平[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1):9092.

第12篇

去年暑假里, 我接到苏州市沧浪少年宫的通知, 有3个学生在美术比赛中表现优秀, 要参加"十佳"的角逐。这个消息让我既高兴又担心, 因为这3个学生表现并不稳定, 不是现场比赛这样形式的合适人选。但对他们来说也是次机会, 所以我还是精心辅导, 希望展示出他们的能力。在赛前准备中我发现这几个学生的态度要比平时更加积极和努力。在比赛那天, 3个学生拿到题目后就认真构思, 在等待的时间里, 我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认真对待比赛的态度, 最后的结果是3个学生中有1个得到"十佳"称号, 而另外2个同学也觉得不虚此行, 表示日后会更加努力。从这次事件中, 我体会到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给予关怀和机会,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会有进步的。当前, 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看得过于重要, 在"读书是将来他们找一份好工作的唯一出路"、"成绩是评价学习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影响下, 使得相当一部分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产生自责心理, 进而自卑, 甚至自弃。种种的压力日积月聚, 致使孩子们的心态变得脆弱不堪, 稍有刺激, 就会崩溃, 造成严重影响。一些数据表明, 儿童时期的心理变化对其一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设想下, 在若干年后长大成人却缺乏自信的他们, 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

每个人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虽然我们一次次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平时教育中教师更多的还是会注重知识的传授, 而教会孩子自信心的树立和培养是有不足的。这样的教育不能称为成功。平时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们都会遇到过一些缺乏对自我的认知的孩子, 他们不求进取, 得过且过。面对这样的孩子, 我们会感觉牵牛下井, 力不从心。我根据平时教学中的一点经验, 想从以下几方面对培养孩子自信心进行尝试。

一、信任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能否受到别人的信任, 是一个人自信的开始。孩子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同学和老师, 和同伴间的信任可以互相勉励, 共同进步。而老师作为"大人", 取得老师的信任, 那对于孩子内心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欣慰与满足。会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发挥主动积极性, 使他们在集体的学习活动中得到肯定、接纳、重视, 从而产生信任感。因此教师应该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呵护他们幼小敏感的内心。这既是一种师爱的具体体现, 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力量。例如在课堂中当有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 先不要直接否定他们的答案。一个点头微笑, 或一声夸奖后再补充总结。孩子就能体会到这是教师对自己的一份信任, 意识到要更加用心学习和听讲, 提高学习积极性, 过会再提问的话, 就会给你一个更满意的答案。本篇文章是由研究生的硕士毕业论文。

教师对孩子从内心的接纳, 是一种信任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哪怕只是教师一个善意的微笑, 还是一缕赞扬的目光, 都会对孩子树立自尊、建立自信产生出人预料的积极效应。

二、肯定是建立信心的手段

肯定孩子是培养自信心的一种有效方法。在表扬鼓励时, 不要言词空泛, 要赞之有因。最好以具体某件事的行为表现为根据。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对孩子的观察引导。让孩子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和进步的愉悦。这个时候再进行表扬, 更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从而增加自信心, 增强求知欲。但在表扬鼓励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恰如其分, 过多赞扬和言过其实的称道会让孩子产生盲目自信等副作用。

小学阶段孩子毕竟年龄小, 能力不强, 在教学活动中没能达到预期是正常的。肯定他们所做的努力, 给予表扬和鼓励十分必要。打个比方, 在我的班上有一个孩子性格内向, 能力较差, 学习中常常充当"旁观者".所以在课堂上我就会有意识地给他提供获得成功的体验, 不断鼓励。"你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吧!""我知道你一定可以!""这次很棒, 下次要加油!"……在这种充满激励、尊重的良好气氛中, 他的性格越来越开朗, 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三、自主是建立信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