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13:59: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新教师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继续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宣传并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完善师德考核制度,针对有偿家教等师德失范行为,实行评先评优、职称晋升一票否决。
2.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宣传教育活动,将师德教育渗透到教师培训项目中。继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评选征集活动。开展市第八批和市第六批师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展学陶师陶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凝聚和激发正能量。
二、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3.深入实施“骨干教师成长记录卡”制度,完善记录卡填写、检查要求,加强骨干教师成长过程性管理,提高骨干教师业务成长内驱力,在提高骨干教师层次的同时,逐步解决骨干教师校际均衡和学科均衡问题。
4.深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骨干教师送教工作机制,探索送培工作新模式,根据农村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需求,实行菜单式的送教活动,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结合,把骨干教师送教送培、指导性支教与名师工作室活动相结合,把骨干教师培养与教师有效性培训相结合。
5.继续实施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依托有关高校和培训中心,对我市教学能手层次以上的卓越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促进其骨干层次迅速提升。组织参加市新一轮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工程;组织申报第四批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三、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6.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认真制定师资培训“十三五”规划,认真实施新一轮万名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学时认定和登记管理办法》,促进教师主动研修,自主发展。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利用省中小学教师网络管理系统,更新各级各类培训信息库数据。
7.继续做好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选派工作。根据省市师训、干训要求,做好教育领军人物、卓越教师、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乡村教师素质提升培训、校长能力提升、国际合作培训、音体美兼职教师合格培训等项目的教师选派和相关组织工作。
8.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认真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专项培训,组织参加市小学语文学科网络研修、“师说”全员网络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
9.加强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加大过程性检查考核,不定期对学校校本培训工作进行抽查,促进校本研修质量提升。
10.继续推进学历提升工作。根据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创建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学历提升工作推进力度,将50周岁以下的在职教师作为学历提升的重点对象,对重点年龄段的教师,通过行政强势推动和宣传引导鼓励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其提升学历层次的积极性、主动性,确保我市各学段教师学历提升目标如期完成。
四、规范各类职称评审
11.规范各类职称评审的组织工作和评审程序。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正高级、高级和中职系列中高级职称材料初评上报工作,组织中小学、幼儿园的初、中级职称评审工作,试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充分发挥职称评审导向激励作用。
近几年来,各地各学校大力推行校本研修制度建设,校本研修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各地的实践来看,校本研修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缺乏理论引领、实践指导和有效评价。要把校本研修推向深入而健康地发展,必须解决问题,简单地倡导以校为本已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在区域层面整合力量。
我们认为,区域校本研修建设应在立足校本基础上,超越校本,完善校本。立足校本,就是坚持以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出发点;超越校本,就是突破学校自身的局限,打破藩篱,横向加强学校之间的联系,纵向强调专业研究者和学校、教师的合作;完善校本,就是研究的落脚点始终放在解决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使研究既能切实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又能广泛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专业发展。
一、立足校本――明确要求,加强管理
校本研修倡导的基本理念是“基于学校,通过学校,为了学校”,因此它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必然密切联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于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大力倡导学校第一线的教育者积极参与,在其整个过程中贯穿着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三要素。“自我反思”指的是教师个体对教学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分析;“同伴互助”指研究组织中研究者之间的分工合作、切磋交流;“专业引领”指的是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教学实践得到提升。
校本教研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突出地反映了校本研修的特点。在研究范畴上,它属于应用研究,完全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纯理论研究,其主要的活动形式是课例研究,或称教例研究。在研究层面上,它是中观、微观研究,围绕着教学活动展开,既可以是教学法体系研究,又可以是教材解析、教学方法研究。在研究地点上,它是现场研究,以课堂、教室、教师、学生、教材、教法为研究对象,实验的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鲜明地体现着实践性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它是行动研究,是研究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研究者即行动者,以不断总结反思来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校本教研不仅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学校层面培养师资、满足教学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立足校本的教研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学校从制度上明确要求,从操作上加强指导。许多学校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较扎实。
【案例1】 甲校是泸州市一城区学校。该校位于泸州市中心城区,师资力量较强,存在老教师虽经验丰富,但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理念更新也不够,新教师积极肯干,但缺乏实际经验和专业引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校采取“自主发展,行政助推”的管理方式,组建了若干研习组,从两个维度开展教研:一是组内活动,以“我的需要我实现”为特点,通过自培式活动、研讨式活动、分享式活动、结对式活动、休闲式活动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二是竞标活动,以“我的活动我做主”为特点,通过研习组竞标承办全校性大型活动的方式,促使教师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和组织者,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
【案例2】 乙校是泸州市一乡村学校。该校位于泸州市偏远山区,由一所中心校、7个村完全小学组成。校点分散,教师流动频繁。新入职教师相当数量为非师范毕业,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教学的基本规范训练。该校为解决师资力量青黄不接、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出了“立足本校实际,构建立体校本研培模式;整合本校资源,凸显研培网络立体推进;建立运行机制,保证校本研培高效运行”的校本研培工作要求。他们设置教师专业成长课程,对不同年龄、不同校点教师提出不同课程要求,规划不同的学习要求,凸现全员化、自主化、个性化、科学化,强化课标研读、教材研读,从制度上规定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剖析教学案例,规范教学行为。
以上两校的校本教研在学校管理层面都通过学校制度化建设,突出计划性,强化管理,对校本教研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操作,处于微观研究层面且具体到点,通过案例分析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校本教研所具有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特质表现得十分突出,但在专业引领方面比较缺乏,尤其是本身师资薄弱的乙校,如何加强专业引领更加急迫。
二、超越校本――三级互动,校为基地
正由于一般学校在专业引领方面的能力薄弱,因此校本研修必须超越“校本”。超越“校本”就是解决专业引领问题。
开展校本研修,要界定清楚“校本”与“本校”的区别。校本自然是以校为本,但并不是以本校为本。校本无疑是在本校展开,围绕着解决本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而进行,但它不等于解决“本校”的所有问题、完全局限于本校的力量。学校和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过于怎样教好书、育好人。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讲,校本研修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最为熟悉的形式和内容就是教学研究。
校本研修实质上是构建一种合作性教师文化。它的重点在于研究课堂,通过研究课堂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于不同的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即使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双边活动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控制等方面差异也很明显。通过合作研究,这种差异会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校本研修就其组织形式看,有内部合作研究和外部合作研究两种:内部合作研究指的是学校内部教师、同事之间的合作研究,外部合作研究包括大学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专门的教研部门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三种形式。从具有广泛意义和可操作性来看,在我国,除大城市外的其他区域,专门的教研部门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不同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是校本研修外部合作研究的主要形式。
校本研修的特征是求同、共享、开放。求同就是追求共识;共享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群策群力解决问题;开放就是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在开放的系统内进行知识、信息交流。
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是教学案例研究(也可称课例研究、教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确定主题,参与研究的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开展研究;(2)形成课例,研究者对教学对象分析、主题内容处理、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等达成共识后,确定执教者具体操作;(3)集体反思,研究者对执教者的教学活动进行评议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和生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理、教材的二次开发和深化扩展、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等。通过评议反思,研究者对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组织作用、传授作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品格等方面得到发展,并再次形成共识。如此往复,校本教研求同、共享、开放的特征将使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得到共同提高。
以学校为基本单元,市、县、学校三个层面相互呼应,市为指导、县域组织、学校具体实施是推动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市为指导主要表现为组织市级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体现“专业引领”作用。市级教研部门通过对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视导、教学评估和调查研究,将发现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归纳,分门别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市各种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集全市优秀教师之力,对这些问题进行研讨,求得共识。其主要途径仍然是结合教学实际,以课例为载体,具体组织形式大体上有优质课评选、研究课观摩和优秀骨干教师送课、献课等。在活动中,要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充分考虑融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一体;在学科知识理解、教学目标拟定、教学技能技巧运用、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等方面为教师提供范例,不仅要让教师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真正起到专业引领作用。
优质课评选置之不议。研究课例则是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疑难问题进行的专题讨论研究,包括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指定教学内容,专题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材处理、课堂教学改革;第二种形式是配合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开展,重点研究解决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送课、献课是优秀教师展示教学艺术、提供优秀课堂教学范例、扩大优秀教师影响辐射面、带动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形式。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很多学校在组织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研究活动时,只能派出个别教师参加,甚至许多学校根本不知道有市级的教学研究活动,与外界接触甚少。即使参加了市级教研活动的教师,回到学校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些先进的观念、有效的操作,无法在自己的学校实施,急需现场指导。送课、献课可以做到按需施培,是一种现场示范和现场研究紧密结合的教研形式。所以,市级教研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地调动优秀教师送课、献课,立足薄弱地区和学校的实际开展校本教研,盘活优质资源,这是超越校本的有效途径。
县域组织既表现为配合市级活动,组织本县各学段、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推荐出参加市级优质课评选、市级研究课展示的教师,又表现为加强对本县教师的专业引领。
【案例3】 泸州市某区的大校本研修。该区由教研培训中心组建区教育讲师团,设计丰富、实用的授课与研讨菜单,设专栏供各校“点菜”,组织实施名优教师跨校园进行讲课讲学、互动研讨,讲师团成员每学期跨校园讲课讲学一次以上,每学期有30余所学校受益,实现了区域内教研培训活动的大联动,有效克服了一般校本研修“近亲繁殖”的流弊,有利于区域内优质资源的共享共生。
以县域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与学校的实际需求依然有较大距离:一是区域依然过大,做不到人人参与;二是不能达到常态化要求,活动间隔时间较长。因此,县级教研部门根据本县域的教学实际适当划分片区,组织指导小区域的教学研究活动势在必行。
【案例4】 泸州某县的区域联片教研。该县根据本县农村学校布点分散、专任教师少、优质资源不足的实际,将相邻乡镇学校整合,实行“校际合作,划片研修”,构建全县联片网络研修联盟,在促进区域校本教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校际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学校共同发展的合力,提高区域内短缺学科校本研修实效性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和基本单元,学校教育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学校教师应该最有发言权。校本研究从本质上讲是为自己的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方式,它是一种实际研究,考虑到教师自身的制约因素和研究环境内外的制约因素。我们认为,目前学校校本教研在教研组、备课组等有组织地定时、定人、定内容的行政型组织基础上,更应该倡导教师之间的自然合作研究,自然合作能够使教师超越纯粹的个人反思和对外依赖,,在教师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教育观念,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文化,进而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流派。
三、完善校本――强化督导,提高水平
校本研修,重要的是学校的管理引导和教师的主动参与。从目前情况看,影响校本研修深入开展的因素有:(一)校际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区域性校本研修制度建设的瓶颈,一些学校缺乏明确的措施,只是完成常规性的工作,虽有问题讨论,但仅限于疑难知识点分析,对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等教育思想、方法的研讨很少涉及。(二)教师积极性有待提高,广大教师也认识到将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对自己帮助很大,但落实到行动上积极性不高,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对问题的解决停留在表层,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在参与活动时,把自己放在圈外,听从安排,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强。
在这种情况下,完善校本就是提高工作质量的迫切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一)精于计划,善于总结,落在实处,增强目的性,避免随意性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学校管理者切实了解学校面临的关键问题,使研究既能切实解决学校的现实问题,又能广泛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专业发展。学校校本教研既要有组织,又要鼓励自然合作,目前应以有组织为主。每次校内学科研究课教学案例研究,应主题突出、课例真实典型、评议实事求是、反思不就事论事。
(二)激发教师学习研究的内驱力,真正使研究成为教师事业发展的需要,力避教师产生因行政命令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反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层次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需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目前一些学校对教师尊重的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成就或自我价值感觉的体会,缺乏学校对自己认可与尊重的体会,自然也就无法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参加校本研修属于外驱力的作用,职业倦怠由此而生。因此,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由衷感到校本研修对自己事业发展的推进力量,是当前校本研修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各级教研部门应强化业务指导职能,统筹安排市、县各学段、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分类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项目内容
在区域校本研修中,各级教研部门处于规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地位,以教研部门为核心构建的教研体系和培训体系,在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体系中,处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他们组织开展的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促进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技能、提升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今后教研部门要更进一步深入学校,了解学校校本教研开展的情况,判断学校本学科校本教研活动的水平,做到有的放矢,并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
【案例5】 泸州市某区教研中心的教师分类校本研修。该中心依据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了新入职教师、熟手教师、骨干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四个发展层次的校本研修模块。其中专家型教师研修模块,在申报上采取项目制,鼓励优秀教师申报,使教师“有为”;在培养上采取协议制,外聘高校和专家与优秀教师签订培养协议,明确权责;在管理上采取责任制和荣誉制,对优秀教师在使用上提出上示范课、主持精品课程、指导微型课题等要求,打造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使教师“有责”,通过提供机会让优秀教师开展教育考察学习,宣传优秀教师的成就和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使教师“有名”。
该中心的区域校本研修规划,尤其是专家型教师的培养规划,对改善教师职业倦怠、促进名师发展有积极意义。
(四)有效评价,发现典型,从制度上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一、冷静分析所引发的教育思考
2008年,学校新班子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务是开展调研。通过对教师进修学校内部与外部的走访、座谈和查阅档案资料,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认真梳理我们认为,给我们工作带来困惑、制约学校发展的大问题不外乎是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教师进修学校的内部问题。长期以来,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训部门几乎都是相对独立的,总体上说是各行其是。长此以往,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教研跟着感觉走,科研高高在上头,培训就像大帮哄,实效不强缺真功”。基层学校不欢迎、学校老师不满意。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有些时候出现了教师进修学校可有可无的局面。
问题二:城乡教育的反差问题。林甸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县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只争朝夕、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可是由于经济还比较脆弱,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城乡差距逐渐凸显。城乡教育的差别、城乡教师的差别随之显现,如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问题三:全县教育的整体问题。长期以来,林甸县一直是国贫县,林甸县的“普六”工作、“普九”工作都是全省最后一个通过验收的县份。这无疑是教育基础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原因所致。如何使林甸教育摆脱这个困境,走出低谷,缩小与周边县份的差别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采取对策,是我们必须认真冷静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科学应对所产生的积极变化
针对问题一,我们认真研究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教科研工作来看,教研活动因学科间、领域间知识、思维、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上级业务部门很难做出整齐划一的硬性规定,因此教研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科研工作往往是上面常提、领导常说、下面很少做;从培训工作来看,上级培训部门要求的硬性任务较多,按照国家规定动作三五年来一遍,由于培训部门人力较少,对学科的针对性照顾不够,导致表面文章多、实际效果差。正基于此,我们通过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提出了“研(教研、科研)训(师训、干训)一体化,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系列活动”的主张。我们以基层学校为载体,在县第二小学、县第二中学、黎明小学和红旗中学相继开展了“科学利用每一天”、“关注成长 关注成才”、“用心经营,和谐高效”和“强化管理,争先创优”为活动主题的系列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让培训部门牵头,中教、初教、艺体、信息、电教、科研和学会等多个部门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做到活动之初有周密计划,活动之前有科学指导,活动之中有精彩互动,活动之后有认真总结。上述活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交流踊跃,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诠释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林甸县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了活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些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成功范例。
研培一体应该有两个内涵:一是研培队伍的一体化,二是研培内容的一体化。上面的活动属于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研究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教师培训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因此可以说教研既培训,培训为了更好的教研。我们的培训工作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内容,但是每项培训内容,我们都不是因培训而培训,而是融入了深化教学研究的内容,可以说达到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可谓既风风火火、又扎扎实实,既有上级的规定动作,又有我们自身的自选动作。
几年来,全县的教师培训工作每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台阶。相继进行了教师通识培训、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提高培训,东北师大教师教育创新林甸实验区校长高级研修班在东北师大隆重开班,创立了小学语文“慧智名师工作室”和初中语文“阳光名师工作室”,实施了“名师打造”工程,举办了“校长论坛”、“名师论坛”和“教师教育创新论坛”。除此之外,我们还上下总动员,实施了“国培”“计划”;稳扎稳打,完成了校本培训;把握入口,进行了新教师岗前培训;针对形势,开展了特岗教师培训;把握机遇,迎来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水平,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等等。研培一体的培训开阔了校长、教师们的眼界,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实践能力。
针对问题二,我们分析到,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少,许多地方同一所学校同学科只有一个人,甚至几个学科只有一个人教,缺少研究场所、没有研究氛围。因此,教师的水平提高慢、学生的成绩比较低,城乡的教育质量差距逐渐拉大。怎么办?建立一种机制,把他们绑在一起。于是我们采取了“城乡中小学划片 开展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我们把城内4所小学分别穿插到农村8个乡镇,分成4个区域进行联片教研活动。全县9所初中,分成3个区域进行联片教研活动。为了能够及时分享优质资源,产生更好的效果,中小学的划片并不固定,隔几个学期就进行一次重新组合。联片教研活动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深受基层学校的欢迎和好评。截至目前,中小学共展示教研课402节。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拓展了教研领域,优化了教研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城乡联动――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联片教研方法,促进了学科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有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几年来,由于我们重视科研工作,并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县的科研工作势头一直很好。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课题的全部研究工作,没有一个课题因故中断,流失率为0。52个各级各类课题均通过审查验收达到百分之百结题。“十二五”开局,我们教科所、教育学会的各级立项课题就多达80几个,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实践研究》课题,这是一个能够统领全局工作的重大课题,并确定了五个一级子课题与七个二级子课题。2011年该课题被确定为大庆市“十二五”期间攻关课题,2012年该课题又被批准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目前,这个课题进展良好,将对我们的研培工作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针对问题三,我们认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既要练内功,又要借外力。练内功就要肯于专研,同行之间就要多研究、多探讨;借外力就要走出去,请进来。都走出去学习培训不现实,人力不足、时间不够、经济不允许。有没有人在家中不走也能达到与走出去同样效果的办法呢?经过研究,我们选定了突破口――开展网络教研。我们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经历了探索、尝试、实践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总体上突出了六个字:一是高度重视、强化意识,在网络教研认识上突出一个“高”字;二是指导培训、健全制度,在网络教研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三是面向实践、学以致用,在网络教研平台上突出一个“宽”字;四是细心研究、不断深化,在网络教研探索上突出一个“钻”字;五是全力组建、发挥作用,在网络教研团队上突出一个“优”字;六是促进提升、推动发展,在网络教研效果上突出一个“好”字。如今网络教研在林甸教学这片沃土上已遍地开花,全县已有6名教师被评为省级网络教研先进人个, 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网络教研先进学校。
对于借外力,我们县还有一个偏得的天赐良机。2008年,林甸县有幸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东北师大的宝贵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使得我们充分借助外力的思考变成可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会对前面我们产生困惑的三个问题获得不同程度的破解。我们通过“雁过拔毛”即:东北师大来的领导和教师必须留下讲座、“追雁拔毛”即:派领导和教师去东北师大学习和“引雁拔毛”即:请东北师大专家到林甸讲学的方式,不断挖掘东北师大的宝贵资源。《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生活》、《生命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等一大批精品讲座为林甸教师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各位专家站在教育的前沿,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生动实例,阐述了一个个经典深奥的道理;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诠释了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五年的时间,东北师大为林甸县培训教师近万人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力度,专题片《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教师教育创新工作的全面展示。
三、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可喜收获
重温我们的研培一体、教师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迷茫困惑、探索出路为第一阶段;振奋精神、积极行动为第二阶段;初具特色、创新发展为第三阶段。
值得高兴的是,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名师群体逐渐凸显。如:小学英语教研员张迎春老师精心培养的英语名师韩伟,让第一小学成为英语特色学校,让小学英语走出了林甸,成为广西南宁“绿城之秋”的一个知名品牌;小学数学教研员王金玉老师指导的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孙艳艳,被《北师大数学工作室》聘为“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指导教师”,成为四川成都“第十二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的一个精品;幼教部王金玉、李娜老师的倾情打造,让旭日幼儿园的教师各个优秀,使旭日幼儿园成为林甸县乡村幼儿园的一座丰碑;师训部王芳老师的指导的第四中学教师孔令琴、实验小学教师谷丽娟,带领着“阳光名师工作室”和“慧智名师工作室”使之成为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高端阵地;五年来,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教学成绩得到了提高。在全省各项教学比赛、教学竞赛活动中,仅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获奖者就多达38人次,这是历史的突破。目前,全县教师重学术、谋发展的氛围浓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必将成为林甸教育振兴发展的中流砥柱。
研培一体化活动的开展,彰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特色,让培训者培训有了实践的舞台,让教师专业发展有了精品的展示。2009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林甸召开,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及实验区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林甸的教师教育创新工作经验得以大面积推广;2010年《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10期发表林甸教育的文章“研训一体 开创教师教育工作新篇章” ;2011年,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联谊会在林甸召开,校长代表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做了题为“科学完善自身功能 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经验介绍。文章被收入《中国名校成功之路》;2012年,承蒙东北师范大学推荐,江西师范大学邀请,校长在江西师范大学做了题为《合作双赢之路》的报告。报告就几年来林甸县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积极主动、高度负责、科学规划、整体安排、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的林甸模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和积极肯定。2013年,大庆市基础教育研培工作在林甸召开现场会,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分别做了题为《创新培训工作,全面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同历网研艰辛,共享成长快乐》的研培工作汇报。校长做了《整合资源 研培一体 开辟教师特色发展之路》的经验介绍。林甸的研培工作经验得到了区域性的推广。2014年,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基础教育首届研培文化周活动,九个区县六项比赛,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