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9:58: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田径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教学训练的任务:
1. 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组织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田径活动。
2. 发展柔韧、协调、灵敏、速度、弹跳等运动能力。
3. 学习和掌握田径各项运动所需的基本活动技能,逐步培养完成各种练习的正确姿势,对学生的特长的培养。
4. 在训练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懂礼貌、爱学习、勇于吃苦、意志顽强的品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
二、教学训练内容:
1. 柔韧性的练习:
(1) 两腿的屈、伸、压、踢、摆、绕、纵横等练习。
(2) 整个身体的各种屈、伸、绕环等练习。
2. 协调性练习:
(1) 各种徒手操,行进操练习。
(2) 各种技巧练习。
3. 速度、灵敏练习:
(1) 原地高抬腿跑。
(2) 加速跑60米左右。
(3) 站立式起跑30-40米。
(4) 各种快速反应练习。
(5) 30米、60米计时跑。
4. 耐力练习:越野跑,自然环境走跑结合练习,变速跑
5. 弹跳力和力量练习:
(1) 各种跳跃练习。
(2) 各种腰、背、腹机练习。
(3) 橡皮条。
(4) 扛铃等。
三、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5次,每次2小时左右。
四、训练要求:
1. 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2. 训练必须常年系统的身体系统为主。
3. 各种练习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用力顺序,爆发用力等意义。
五、思想教育和管理:
1.要把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懂礼貌、讲文明、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
关键词:课余;训练;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012-01
崇仁中学是一所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又是嵊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学校体育工作在历届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学校田径队的课余训练取得了可喜成绩,队员参加市级比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田径队的整体水平与其他优秀学校相比差距还很明显。为了扭转被动局面,正视自身的问题与不足,对我校课余田径训练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为提高我校课余训练水平寻找突破口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校课余田径训练的现状
1.运动员队伍的现状。目前,我校参加课余训练的运动员有54名,其中,田径训练的有13人,占训练人数的24%。近五年来,我校田径队参加市级运动会多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和个人单项第一名的成绩,尤其是2009年,我校3名同学考得了二级运动员称号,这对于我们乡镇普高来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由于训练场地差异和选材的特殊性,我们学校与市区学校的差距还很大。
2.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我校田径队由2名体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为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每个教练员负责两组并组织训练管理工作。我校教练员队伍中高级职称的没有,中级职称占10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100%,硕士和专科的没有;年龄在25∽30岁年龄段的占50%,30∽35岁年龄段的占50%。说明我校田径教练员队伍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教练员,年龄偏轻,虽然在事业上有冲劲,但在训练经验方面比较欠缺,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另外,教练每周上16节体育课,加上组织课外活动、小型竞赛、学校运动会、达标测验等多种事务,这样从事田径课余训练的教师精力就显得不够,从而影响课余训练的质量。
3.运动训练现状分析。目前,我校田径队由于选材条件受限,在选材中,检测骨龄、血睾酮指数、心功指数、肺活量等检测方法都难以采用,选材还停滞在依据现实成绩和目测这个层面上,不得不依靠经验,把现有成绩、学习成绩作为选材考虑的主要因素。
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6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欠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另外,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落后,也影响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对策与建议
1.提高意识,转变思想观念。领导和教练员应该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正确理解课余田径训练的作用与意义,通过积极开展田径运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协作精神等现代社会的品质,丰富学校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校际间的交流、校园文化的建设,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满足部分有田径运动才能的学生提高运动技术的需求,开辟田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渠道,为国家培养田径体育后备人才。
2.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领导要从战略眼光出发,要合理安排教练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成长,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进修和补课,特别是对哪些非田径专项、学历较低的教练员,应有计划地送他们进修、短期培训、组织参观、学习现代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掌握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活动,把封闭式训练,逐步与开放式训练相结合一体。
3.抓科学选材。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从选材开始的,因此,选材研究已成为广大教练员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人类遗传规律、人体生长发育的程序与规律、优秀运动员的模式特征等为运动选材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在我们选材的过程中,要着眼于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的目标,重视骨龄测试、机能测试、心理测试等,掌握各运动项目的主导因素,有针对性地测试骨龄、肺活量、心功指数、血色素、血睾酮指数,反应时等数据,为科学预测提供依据,提高选材的成功率。
4.训练负荷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青少年有其自身生长发育规律,对训练负荷的承受有一定限度,因此在训练中,要以适应为主、以负荷量的积累为主。在发展各种素质的同时,交替发展灵敏协调性和柔韧性等素质,使青少年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青少年在力量训练时应采用发展全身各部位的一般力量练习,以及克服自身体重和轻器械的练习,主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动静结合。在速度训练中,加大对协调能力的训练和负荷比重,在步频提高到一定程度时,要增加力量来提高步长,以达到提高速度的目的。灵敏训练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但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要和其他素质练习交替进行。柔韧练习要持之以恒,练习时要与运动项目相结合、与力量发展相结合、动力性与静力性练习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阙锦辉.浅议中学体育课余训[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1.1
[2]马志和,钱伟亮.浙江省中学课余训练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02.9
一、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科学选材
学校田径课余训练是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必须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思想,一切都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来实施教学与训练。切不可为训练而训练,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急功近利,一味追求比赛成绩和名次。如果这样,即使运动员取得一定运动成绩,那也往往是昙花一现,到高一年级阶段,就很难取得进步了。此外,实施学校田径课余训练,必须重视科学选材,要广泛发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在此基础上建立班、年级代表队,从中再选出一些比较突出的苗子进一步培养,最后确定校代表队的名单。
二、认真制订学校田径课余训练计划
田径课余训练计划是保证训练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训练有目标、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合理的训练计划可以提高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训练水平。教师在实施训练之前,必须制订好完整的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保证训练的质量。
三、建立好运动员训练档案
要了解运动员训练情况及训练水平是否提高,必须建立运动员训练档案,内容包括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及训练成绩记载。
四、合理训练,遵循训练原则
教师要认真钻研一些训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实施科学训练。训练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的训练原则,如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合理安排训练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等。
五、注重课余训练医务监督
田径课余训练要注重医务监督。这是因为,训练中有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如脚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如不及时处理,会延缓恢复的时间。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措施。此外,教师在训练中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身体情况,如训练中运动员脸色苍白,无精打采等,应及时停止训练,询问其情况,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其症状。
六、处理好学生课余训练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很多基层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要训练了,学生往往不能及时到场训练,甚至不来训练,导致教师训练计划不能很好地完成,影响了训练的质量。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在教室里做作业或者是老师在讲试卷不让其出来。对此,教师不应责怪学生,而应争取校领导的支持,主动和班主任老师、各科任课老师沟通联系,以取得他们的支持。
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注重家访
田径课余训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帮助其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一般讲来,学生对田径课余训练还是比较有兴趣和信心的,顾虑主要存在于家长的思想中。许多家长不让学生训练的原因往往有两点:一是不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认为参加田径训练会“伤身体”;二是怕自己的孩子参加田径课余训练,学习时间变少,影响文化成绩。对此,教师应及时进行家访,主动和家长联系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打消其忧虑。
【关键词】田径;训练;发展趋势
现代田径训练逐渐向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科学技术,新的方法和手段方面过渡,从而促进了竞技水平的提高。以下笔者根据实际训练经验进行详细阐述。
1. 重视科学选材与早期训练
田径运动训练的选材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而绝大部分运动潜能都是在遗传基因中固有的,所以应该通过技术手段,包括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促使这些遗传因素转变成专项的需要的素质。
运动能力的遗传学规律为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教练员可以根据不同专项运动员对运动机能的不同要求,将那些具有从事某些运动特殊天赋的少年儿童选,并给予科学的训练,使他们先天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因此,运动员选材必须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专项特征,以那些遗传度较高的指标作为选材依据,才能使运动员选材科学化。而科学检测与选材经验应有机结合,选材经验依靠的是选材的科学理论。科学理论与科学的检测手段相结合,彼此补充,加速了选材的科学化。科学选材应依靠多项指标综合评定,从形态、机能、素质到各种生理、生化、神经、心理、遗传基因指标,而且要不断向选材指标的深度和广度探索。
对运动员进行早期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青春发育期,生物体趋于成熟,运动员的素质训练也从一般性向专项化过渡,过程是渐进的,但也要及时。及时专项化就是指当采用一般手段不能再提高成绩时,要及时地引入专项手段,加快专项训练的步伐,只有这样运动员的成绩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如果没有跟上,一旦运动员过了青春发育加速期,成绩就很难进一步提高,所以应及时的增加训练负荷,强化训练要素,采取针对性的训练,这些对竞技能力的提高起决定性作用。
2. 训练中的专项强度
在当今田径运动训练总趋势中,专项训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专项练习将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同时发展两方面的能力。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内容中,专项训练的练习比例越来越大,在比赛中表现出很强的专项能力。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对高水平运动员安排更多的是专门练习,使其更直接的适应比赛动作的需要。专项练习手段的选择十分注重少而精和最优化的原则。但是,训练中有些人对运动量的大小理解不够深刻和全面,片面的追求训练课次多,重复次数多,但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训练理论和实践证明,训练过程只有不断加大运动负荷,才能加大对运动员有机体的刺激,提高其训练适应水平。在加大运动量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量与强度的关系。科学研究证明,在训练总因素中(运动量、强度、密度等),训练强度为第一,训练次数为第二,间歇时间为第三,训练时间为第四。大负荷训练适合于任何年龄,任何水平的运动员,关键在于怎样理解这个大字。第一,大负荷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要适合于训练对象的具体情况。第二,不同运动员所承受的大负荷的构成因素应是不同的,一般要根据项目的特点,训练及比赛任务的要求确定该时期的负荷强度,然后在保证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安排达到负荷要求的数量。第三,对高水平运动员来说,改进技术的训练也必须在较高强度的情况下以完整的形式进行。
3. 训练周期,训练负荷的变化
一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需要经过多年的艰苦训练,加之训练与比赛会受到诸多的训练因素和非训练因素的影响,因此,训练和比赛工作就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精心的计划和实施。在周期性基础上,便可以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个多年训练过程视做一个大系统,将每年的训练和比赛视做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分支系统构成。这样便可对整个训练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分工、实施与监控。
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训练周期的观念已全部更新,表现在:准备期训练时间缩短,一般是从10月至1月初,而在约3个月内一般准备期训练只占1/3~1/4,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专门准备训练,提高了专项训练的效果;室内比赛次数大大增加,目前国外室内赛季从1月中开始到3月下旬结束,优秀运动员参加十多场比赛,起到了调节训练,提高训练质量的强度的作用;增加了室内比赛向室外比赛的过渡期;室外比赛期大大延长;比赛与训练的关系得到更新,建立了比赛阶段是训练阶段继续的观念。机体在承受一定时间的运动负荷刺激之后,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会逐渐降低,即出现疲劳现象。将运动员训练到何种疲劳程度以及耐受多长时间以后疲劳,这完全取决于训练目的。
近年来训练负荷安排是以强度作为训练负荷的灵魂,即使在准备期训练中,仍有一定比例较大强度的训练,主要进行专项技术和速度、爆发力训练,与此同时,训练时间和负荷数量则相对减少,训练的针对性加强。
适时适量地应用超负荷是保证身体运动机能不断增长的最重要的训练因素。但即或以最佳方式安排超负荷,运动成绩也不会无限增长。这是因为,受遗传因素制约,每个人的运动能力都有一个可达到的最高高度,即运动潜能。在成绩发展过程中,即便合理应用超负荷,随个体的运动能力越来越接近其运动潜能,运动效果也会越来越小。这就是为什么在开始接受运动训练时运动成绩提高较快,而到达高水平后会逐渐减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高水平运动员尽管训练负荷很大,但成绩提高很慢,甚至仅仅能够保持。
4. 田径训练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师 田径队训练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初期,这一时期恰恰是一些基础和身体素质训练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基础训练,对确定专项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了一些田径队训练方面的经验想与各位同行切磋。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体育训练是个苦差事,起早贪黑、风刮日晒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有时几个月甚至半年如一日,如果没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是做不到的。老师们都称我三黑教师:早上天不明就去学校;晚上星星出来才回家;皮肤晒的黑亮。但只有我知道和孩子们在一起训练我是多么充实,十四连冠的殊荣和那一个个奖杯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我欣慰、我不后悔。
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力争学校、班主任、特别是家长的支持
田径运动训练事关学校、班主任、家长、学生等几方面的因素,其中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取得学校、老师、家长的信任呢,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学校的领导对体育工作都十分的支持,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我们学校对课余田径训练工作非常支持。因为学校每年都要参加全市春季田径运动会,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是学校对外宣传的一面镜子,因此学校领导都很重视,从而带动了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对训练工作的支持。所以目前田径训练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我们的做法就是与家长多勾通,要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转变重智轻体的观念,明白科学家是人才,而邓亚萍、刘翔、姚明也是国家的栋梁。让他们正确的看待课余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身体好才能学习好,身体锻炼的棒才能承受学习的重任,要让家长从孩子长远发展着想,让家长觉得把孩子交给你放心这是最重要的。再有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班主任、任课老师、体育老师要密切配合教育孩子们既要刻苦训练又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三、坚持每年开好一至两次运动会,为选好材做准备
选材是训练的前提。所谓选材:就是指学生对田径训练的个人条件,包括体能、身材、素质等各方面条件;为此,每年的五一和十一前后我校都要举行田径运动会,这样做不但促进了我校的体育教学,而且通过比赛可以把那些运动天赋好发展潜力大的学生挑选出来,起到了选材的目的。选材一方面要考虑其发育问题,遗传因素,以及运动成绩等,但不能单纯的看当前的运动成绩。另一方面要选择那些有一定成绩基础,对田径运动有浓厚兴趣,训练刻苦,有意志力的学生进行训练,我个人认为意志品质应该作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每年春秋两季的运动会就是选材的最好时机,一定要坚持举行。
四、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训练计划
科学的训练计划才能让运动员获得好的运动成绩,培养出优秀的后备人才,因此教练员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规律制定出科学的训练计划。一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二是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三是对小学生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要求应该区别于成年人,不能盲目地用成年人的各类技术和要求去套小学生,要保持小学生所具有的自然、轻快、放松的特点,不要一味追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四是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速度、力量、耐力这三项基本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和地位。
五、训练既要全面发展,又要注意重点
小学生处于生长缓慢期,但是体能好,这一时期如果稍加大训练的强度,有针对性就会出现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的现象,特别像速度、弹跳力等基础素质。在训练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过早地追求年龄组的专项成绩,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把适合小学生时期发展的柔韧、协调、灵敏、速度等素质,有机地分配到训练计划中去,坚持经常练习,并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注意重点”,是指抓住这一时期的敏感素质,如:速度素质就是小学生运动员的敏感素质。小学生从5岁开始提高频率,到12岁时达到频率高峰,以后虽然经过专项训练,但是提高幅度也不会很大甚至不再提高。所以小学生运动员如果不进行速度训练,以后就很难弥补。像这样的重点素质练习,就要适当安排密度大一些,强度也大一些的联系内容,当然在练习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灵活多样。在全面安排身体素质训练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合理搭配,尽量做到“少吃多餐”。
六、训练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田径训练本身比较枯燥,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欢新鲜的、有趣味的、有竞争力的训练内容。因此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方法的灵活性。在协调素质练习时,可安排一些花样跳大绳、手摸地往返跑、反口令练习,听信号快跑等内容;在速度练习中,可安排让距跑、男女搭配让距跑、挑战赛、分组接力赛等;在力量训练中,可安排两人一组推小车比赛、力卧撑比多、大学生背小学生蹲起等内容;在耐力训练中,可安排利用校外自然地形训练(注意安全),以此激励学生,我们是山区学校,我利用山区坡多的特点带学生爬山或野外进行体能训练。不论是晨练还是课外活动训练,都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在平常的训练中可见缝插针,训练方法灵活多样,就连课间操的三十分钟也可让学生进行花样跳大绳、小绳、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俯卧起、两头起等等训练,积少成多,同样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好时候。
七、既要重视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更要加强思想教育
[关键词] 田径训练 高负荷训练法 应用研究
1. 高负荷训练法特点
高负荷训练法是一种大运动负荷量和强度施加于运动员以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训练方法。通过定义即可得知它以大负荷量和大强度为显著特点,它明显区别于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低负荷量低负荷强度两种训练方法,使运动员在运动量和强度上都接近或高于实际比赛。在这种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产生的适应性变化,对运动员适应大强度的比赛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2. 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应用
2.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条件
田径运动是集高度技能与体能于一体的项目群,具体比赛时的运动强度之大、技能要求之高非比寻常,根据具体专项特征有针对性把高负荷训练法引入田径训练实践中,对提高运动员体能、技能以及在比赛时高强度运动下技能的稳定性具有积极地作用。高水平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是每一位田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不懈追求,这就要求比赛的高强性成为我们训练时最佳的选择,高负荷训练法恰恰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2.2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适宜对象
训练方法在具体操作中,面对特点不一的运动员,应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首先,绝对的高负荷训练因其负荷的量和强度之大,对田径运动员的一般身体素质、专项技能和专项体能要求很高,若生搬硬套,将可直接影响田径运动员的技能的学习、体能的提高,甚至导致训练劣变的发生,由此观之,具有一定专业训练年限的运动员在竞技能力的上升期可以采用。其次,即所谓的相对高负荷训练,相较于运动员现有的运动负荷,训练负荷有大幅度提升,但还在运动员可承受负荷范围之内,亦可采用。因此,合适训练对象的选择是实施高负荷训练法并实现训练效果的基础。
2.3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具体形式
高负荷训练法的具体训练形式,应根据训练的目的和具体项目特点不同而有所差别。
若是增强跳远运动员比赛时的抗干扰能力,可在其训练时,设置高强度的干扰训练,用以提高其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若是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抗阻能力时,可在沙坑末端放置鼓风机,在其助跑时,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鼓风机的输出功率,用以调整阻力的大小。
由于田径运动项目繁多,并不能完全按照单一模式来运作。例如,800m项目的专项训练课限时跑10次800m时,若采用高强训练法时,可安排12次800m适当缩短限时时间和间歇时间,这是典型的高负荷训练法。而铅球训练时,可以适当增大铅球的重量和调高每次投掷后远度的限制。
此外,最常见的高负荷训练法就是“以赛代练”模式,由于具体比赛时所体现出的负荷量与强度是训练时难以模拟的,所以它就成了很多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选择,而密集的赛事是安排此模式的前提。高原训练是长跑运动员常采用的以少氧量的自然环境使机体承受更大的负荷用以发展有氧、无氧和力量耐力。
2.4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的实施效果分析
高负荷训练时作用于田径运动员的负荷是非常规的,它对机体将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根据训练学的超量恢复理论,当运动员在大负荷量与强度训练的恢复后竞技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当负荷量和强度超过运动员的承受极限时,将导致训练劣变。然而,训练实践并不是完全按照计划进行的,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田径训练实践的不确定性,当问题发生时,我们加以纠正,训练效果仍然能奏效。相较于其他两种常用训练方法―低负荷量高负荷强度与大负荷量低负荷强度,高负荷训练法的定位是发展更高的专项竞技能力,更贴近比赛实战的训练方法,因此,高负荷训练法的应用成效是更为显著的,应在田径训练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
3. 应对高负荷训练法的劣变成因及措施
3.1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劣变成因分析
任何训练方法都不是完美的,在高负荷训练法的田径训练实施中可能产生训练劣变,我们根据导致训练劣变成因与田径训练实践的主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3.1.1主观因素
由于田径训练过程中由教练员和运动员双主体组成,在这殊的状况下,我们可将他们均纳入训练劣变的主观因素来考虑。
首先,教练员作为田径训练实践的主导者,在制定训练目标、训练计划、训练内容以及时序安排时都带有主观倾向性。教练员的专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都影响训练的效果,可能出于急功近利的驱使,在田径训练时,刻意安排大负荷训练内容,使动员尽早出成绩,而没有遵循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以及运动员的生理年龄特点,致使训练劣变的发生。
其次,运动员作为田径训练的主体,是具体训练过程的实施者,训练效果的体现者,运动员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的完全实施都会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运动员可能由于负荷量与强度过大产生主观排斥或由于对训练不够重视,从而导致训练劣变。
3.1.2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很多,主要体现在场地器材、气候、训练环境、团队管理和社交人文等等。
场地器材是运动员训练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它的质量问题可能导致技术变形、伤病产生等训练劣变的发生,将对训练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气候作为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应用高负荷训练法对田径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应考虑到运动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科学合理安排训练;训练环境,包括外在的自然条件,田径队伍整体水平等等都会影响训练水平;田径队伍的管理是一件宏伟的工程,它需要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训练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后勤保障,它关系到训练的方方面面,没有良好的队伍管理,再好的训练方法只能是空谈;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人文素养以及他们的交际圈都会影响到他们对专项的理解以及对训练方法的重视程度,这又是另一影响训练方法施效的因素。
3.2应对措施
3.2.1主观方面
田径运动教练员和运动员,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道德素质,遵循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本着长远眼光来安排训练。
3.2.2客观方面
在整合现有的训练资源的情况下,充分考虑到环境条件、气候、队伍管理和社会人文等客观因素,针对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田径训练活动,以做到田径训练的最优化,防止训练劣变的产生,实现最佳的训练效果。
4.结语
任何训练方法在具体应用时都具有两面性,高负荷训练法在田径训练中也是如此,它对于田径训练来说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要想趋利避害,只有遵循了田径训练的客观规律,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合理的训练内容,并及时处理训练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徐本立.2l世纪中国竞技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业余;体能训练
【分类号】G82
一、身体功能训练概述
1、身体功能训练的内涵
身 体 功 能 训 练(FunctionalTraining)历史悠久,如古欧洲的医疗体操、中国古代的导引术等,其主要功能是医学康复治疗和健身。现代身体功能训练主要起源于美国等欧美体育发达国家,是一种全新的体能训练理念、理论。由于当代欧美等国的职业体育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影响,及其在职业体育市场化的蓬勃发展和密集赛制的大背景下,对职业运动员伤病、康复、竞技状态保持及职业寿命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功能训练得到迅速发展。广义的身体功能训练是以促进人体特定功能恢复为目的,提升身体在日常生活和活动表现的专门设计的一种身体练习,通过各种健身方法手段来提高人体的功能能力。目前这种身体练习方法手段,在国外大众健身和军队训练等领域中被广泛运用,在我国各健身俱乐部中也被积极采用。在竞技体育训练领域中运动训练也概括在其“活动表现”的身体练习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势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运动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
2、身体功能训练的理念
根据美国著名康复专家格雷 .库克“训练动作能够完善肌肉,而训练肌肉不能改善动作”的观点,在身体功能训练中注重动作而不是肌肉;稳定性和灵活性是功能训练的基础,在功能训练中着重解决的是身体的不对称、不平衡、不协调;稳定性和灵活性也是人体动作模式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功能训练强调构建正确“动作模式”的控制力和精确性练习,强调训练中本体感受器的参与,在负荷与速度的变化的过程中完成动作;功能训练同样注重机体的主动恢复和再生训练,认为休息和训练同样重要。
3、身w功能训练方法手段的运用特点
身体功能训练方法手段在训练中的运用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功能训练中更强调躯干核心肌群、拮抗肌和大肌肉的均衡发展,而不是强调某一具体动作中的四肢肌肉力量的过分发展;强调脊柱力量的控制、平衡和稳定性;强调能量在动力链上的有序传递,注重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和均衡,使全身肌群参与一体化;强调在外载负重的力量训练前用自身的力量进行训练;在训练关节灵活性前训练关节完整性;在训练主要肌群前训练协同肌;在训练力量耐力前训练绝对力量;在训练速度耐力前训练速度本身;在强调各种功能器材的应用,而不拘泥于单关节的力量组合器械;强调训练后及时的恢复放松和进行再生训练。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我省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在网上查找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硕博论文等,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新闻等时事资料进行搜集整理, 并做好分类, 全面了解当前亲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状况。
2、访谈法
对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走访,了解训练中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为论文提供现实的资料支持。
3、逻辑分析法
对所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概括、总结、分类,结合走访调查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演绎、比较等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资金支持的影响
经费是物质保障,在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资金支持是弥补政府拨款严重不足的重要支撑, 积极倡导田径业余训练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对家庭的健康科学生活,对社会发展的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力宣传社会资金的融入。 现代化的田径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是科技的挑战,是资金支持的体现。 此外对教练员的工作强度、工作的成绩应有相应的资金对应,解决教练员的家庭经济来源,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2、现代化科技的影响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相互制约, 相互发展,共同促进。 在具体的训练中,积极吸取外界的精华,将田径运动的新的研究成果尽可能运用到训练中。 打破原有的传统的训练模式,靠感觉、靠经验,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严重的影响着训练效果的实施。 要有先进的科技训练器作为训练辅助手段,进行科学的技术诊断,避免出现损伤和疲劳。 学会用科技来训练,向科技要成绩。
3、后备人才的影响
田径业余训练在当今社会处于少年与青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衔接不起来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它的快速发展。 不断挖掘青少年运动员的内在潜能, 把提升后备力量的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上,青少年田径后备力量的不断壮大,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田径运动水平提高的程度,现代化的科学训练是各个国家所向往的。
4、环境因素的影响
4.1 训练环境的影响
在具体的训练中会出现器材不能正常使用的现象,器材更新慢。 走访得知,有的起跑器根本就不能用,每次训练使用时,都要提前维修,以保障训练的正常进行;有的上力量的杠铃杆两头的固定是坏的,每次上力量都得多人保护,严重影响着训练的效率和训练的成果。
4.2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是运动员永远的港湾,一定程度上是运动员的精神支持和物质保障,家庭的大力支持,家庭的和睦相处,是运动员认真投入训练的基础。 社会的发展时刻影响着田径运动的发展,从而影响田径业余训练的训练成果,国家要给予强有力的扶持,政策、法规、宣传等等。
结束语
青少年田径业余训练是学校运动训练内容之一,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要求的重要措施。通过对部分身体素质较好又有田径运动专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提高田径运动成绩,达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体育强国的目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必须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科学、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使各系统的机能能力及身体素质获得明显发展和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婧. 潍坊体校青少年中长跑项目训练安排特点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4.
[2]王长浩. 河北省业余体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与预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田径运动 摆动技术 大学意义和作用 影响
1.前言
田径运动中的各个项目虽然在动作结构上不同,有着各自的技术特点,相互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在诸多技术环节中,又有着共同的技术要求和特点――“蹬与摆的协调配合”。在田径运动中,蹬与摆的协调配合是掌握和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基本前提和保证,它直接影响田径运动技术的动作效果,是最为重要的动作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摆动动作的作用比蹬地的作用更为突出和重要,但在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蹬的技术而忽略摆动技术的教学。
2.摆动在田径运动中的力学意义和作用
2.1在走、跑中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意义和作用。
2.1.1摆动腿的动作速度与速度变化对身体总重心的速度变化有很大影响,此外摆动腿动作对支撑腿的蹬地力量以及做好合理的落地动作都起着重要作用。大腿后摆折叠的程度、前摆速度及前摆最大角是衡量摆动技术的重要因素。
2.1.2通常两臂的摆动是与两腿的摆动同步进行的,与腿相比,两臂的质量较小,而相对力量较大,因此,在摆时上肢比下肢更容易加速,并容易维持在高节奏中的撰动状态,所以上肢的摆动动作对下肢的快速摆动及提高步频起着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
2.1.3摆动动作不仅起着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而且摆动腿的动作幅度与速度直接影响着蹬地腿的髋、膝、踝三关节的伸展程度,在跑中还可促进骨盆的扭转,加大步长。同时,摆动腿摆动的方向引导着蹬地腿的用力方向。
2.1.4良好的摆动技术,可使脚在着地时获得较大的运动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在运动表相上表现为强有力的“后扒”动作),这样有助于形成较短的着地距离和较大的着地角度,从而有效地减小着地时脚与地面的冲撞阻力产生的制动,有利于脚着地后身体重心的迅速前移,有助于加快步频,使完整技术更加连贯。
2.1.5在支撑阶段摆动腿质心的竖直加速度方向背离支点,因此其惯性力指向地面增加了支撑腿的负荷,从而提高了蹬地的力量,有利于提高蹬地的效果。
2.2在跳跃中摆动动作的生物力学意义和作用。
2.2.1产生减压―加压―减压的动作效应,使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当起跳腿着地瞬间,摆动腿和双臂是向下运动的,其惯性力的方向是向上的,有助于减轻起跳腿着地瞬间的冲撞力。当摆动腿和双臂转为向上运动时惯性力的方向转为向下,加大了起跳腿伸肌的负荷,提高了用力肌群的紧张程度,为加大肌肉收缩力量的速度创造了条件。当摆动腿和双臂的摆动开始减速至停止摆动时,其惯性力又转为向上,起跳腿肌肉负荷立即下降,肌肉被动拉长时所积累的能量能加速肌肉快速有力的收缩。同时,由于摆动腿和双臂摆动动作的突停,其动能就传给身体其它部分,从而能提高身体上升的高度,达到增强起跳效果的目的。
2.2.2通过摆动动作协同其它动作环节,完成补偿动作,不仅能维持身体平衡,为在跳高中经济地过竿和在跳远中延长落地时间创造有利条件,而且由于臂、腿的向上摆动,提高了四肢的环节重心高度,同时提高了起跳离地时的身体总重心高度,从而提高身体总重心腾空至最高点的高度。
2.2.3摆动是起跳的先导,在跳高中,是身体绕纵轴转动的动力之一。大幅度地快速摆腿,把摆动腿一侧的髋向前带出,从而使骨盆扭转,身体随之沿纵轴转动。
2.3在投掷中摆动动作的生物力学意义和作用。
2.3.1在助跑前的预摆动作为克服静止状态、快速而平衡地进入助跑阶段创造有利条件。
2.3.2在滑步和旋转中的摆动动作是蹬地腿蹬地用力的先导,要求先摆后蹬,以摆促蹬。摆动作不仅起着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作用,而且快速、有力、充分的摆动动作,可以加大蹬地腿的蹬地反作用力,加快蹬地的速度,提高蹬地用力的效果。同时,摆动腿的摆动方向决定着蹬地用力的方向和角度,为完成低、平、快、稳的滑步和旋转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如在右手投掷铅球中,左腿的摆动动作起着决定滑步的方向,重心的移动速度和移动路线,以及充分发挥力的效应等作用。在完成滑步技术时常见的“跳步”和“滑步停顿”等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左腿摆动的方向和摆的方向不正确造成的。
2.3.3在掷标枪的预跑段,持枪臂的前后小幅摆动不仅有利于持枪臂的放松和稳固持久,而且有利于持枪臂的自然引枪;投掷步阶段,快速有力的摆动动作,不仅可以加快跑速和节奏,形成正确的“速度―节奏结构”,而且摆动腿的大腿带动小腿积极有力地摆动,可以使下肢以更快的速度赶超到器械的前面,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姿势,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
2.3.4在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正确摆动技术和速度,对加大蹬地反作用力、加快蹬地速度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使躯干向投掷方向上加速抬起和转动,帮助完成快速有力的鞭打动作。
3.影响摆动动作效果的几个因素
3.1摆动的时机。
在跑的起跑阶段、跳跃的起跳阶段以及滑步和旋转阶段,摆是蹬的先导,也就是说在蹬摆协调的技术动作中,应先摆后蹬或以摆促蹬。摆动腿的快速摆动,带动重心向投掷方向快速移动,当重心离开支撑点就大大减轻了蹬地腿的负荷,使原来紧张收缩的肌肉得以放松,蹬地腿因此有了伸膝、伸踝(蹬地)的条件,保证了蹬地腿蹬伸的力量和速度的发挥。
3.2摆动的方向、角度和幅度。
摆动的方向、角度和幅度影响着身体离地时的重心的位置和高度,可使身心重心与支撑脚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发生改变,所以摆动的方向和幅度决定着蹬地的方向和角度。同时,摆动的方向和幅度也影响着蹬地腿蹬伸用力的工作距离。摆动的幅度越大,蹬地腿蹬伸就越充分,其用力的工作距离越长,在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就能加快蹬地用力的速度和地面反作用力,从而能加快步频、步长、腾起初速度和出手初速,从而影响运动成绩。
3.3摆动的力量和速度。
摆动的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摆动腿与臂所产生的动量也就越大,在摆动突停时,根据动量守恒定理,转移至身体总重心上的动量也就越大,从而加快了身体重心的移动速度。如在跑的过程中,摆动腿积极前摆配合下的支撑腿的快速展髋在途中跑整个支撑阶段均可提供动力,摆动动作的全过程应是快速的、大幅度的。在跳远的起跳着板时,为了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应主动积极地加快摆动腿的摆动,以此带动起跳腿脚掌向后的加速踏板动作,加快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是损失较小水平速度,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从运动技术原理分析,起跳前最后一步摆动腿着地时,身体重心下降到最底点,此时,摆动腿所承受的负担是相当大的。在这种情况下,摆动腿不仅要积极推动身体重心快速前移,以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还要使身体重心上升,因此它对于快速上板起着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后继的摆动动作。摆动腿的加速摆动,对支撑点增加了惯压作用,加大了起跳腿的紧张度和张力,同时也加强了跳蹬伸的收缩力量,迅速摆动加强了力的冲量,冲量越大动量的增量也越大,并且向全身转移,从而加速身体运动。
4.结语
综上所述,摆动技术在田径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中应重点加强摆动的意识培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善教学训练步骤,抓住摆蹬这一田径运动技术的共同点,突出正确的摆动技术教学、强调蹬摆协调配合,对学生掌握正确技术,提高完成技术的质量和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超等.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34-445.
[2]张春合.背越式跳高摆动腿摆动角度对起跳效果的实验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7):54-56.
[3]王方春.摆动动作在跳高起跳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体育,2004,2:41.
[4][美]弗拉基米M・扎齐奥尔斯基著.陆爱云译.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3-329.
1、在推铅球前,一般可做1-2次左右转体的预摆,或上体右侧倾斜转体预摆,做好最后用力的准备。当预摆结束后,右脚开始用力蹬地,右侧髋关节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迅速向投掷方向抬起,重心前移。左脚掌全脚掌着地,脚外侧抵住抵趾板。
2、此时应固定左肩,防止过早转体。当身体左侧和地面垂直瞬间,右腿迅速蹬直,上体和头部向投掷方向转动,右肩向投掷方向送出,同时抬头挺胸,右肩积极做推球动作,用手指拨球从38-42度角推出。铅球推出手后,两腿充分伸直,右肩膀高于左肩。为了维护身体平衡的需要,铅球出手后,右脚迅速向前换步,屈右膝,降低身体重心,左腿后伸,上体向左后扭转。为了便于记忆,整个技术动作可概括为六个字:即:蹬(蹬地)、转(转体)、送(送髋)、挺(挺胸)、推(推手)、拨(拨球)。
3、站在投掷圈内,从静止动作开始,原地侧向或背向均可,不得作滑步或旋转动作。以右手推铅球为例,左脚用前脚掌内侧着地,靠近抵趾板站立,左腿伸直。右脚开立,与肩同宽,全脚掌着地,站在投掷圈内中心,与左脚成一条直线,或稍比左脚靠后一些。右腿屈膝,身体重心落在右脚上,左臂向体前斜上方自然举起,目视右斜下方,右手投球,放于锁骨窝处。
(来源:文章屋网 )
CAS(Computer Assistant Sport)是计算机辅助运动的英文简称,是多种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CAS中的技术包括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测试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视频处理技术与大型数据库管理和互联网络技术。
目前国际上主要流行这样几款软件:
图像解析类软件。通过摄像机对运动员(或器械)进行拍摄,获取运动图像,再根据人工或自动标记解析,计算出被测对象的运动速度、高度,或者位置信息。
测量分析类软件。通过各种传感器,比如激光、红外线等传感器将所要采集的信号传输到计算机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心理监控类软件。通过光学系统跟踪标示点,通过图像算法获得运动员的三维空间坐标信息的3D空间数据采集系统。
技术分析和统计类软件。通过分析采集到的脑电、皮电信号,甚至一些问卷方式来判断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情况。
2.中小学田径训练怎样使用CAS
硬件我们采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计算机,配置为P2.8G 1G的内存64M的显卡,高质量拥有1394接口的视频采集卡,高质量DV机和DC机各一台。
软件上为达到创作高质量多媒体效果,我们的软件环境以Windows XP操作系统为软件环境,在此基础上选择了Broad-WAY动态视图频图像采集与编辑软件,编辑软件Premiere、图像编辑软件Photoshop、三维动面制件软件3Dsmax和多媒体创作集中软件Authorwar。
利用DC和DV通过对田径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拍照和摄像把视频数据通过视频采集卡的1394接口传入计算机,然后找到一个优秀的田径运动员比赛时的视频资料,如:刘易斯的比赛片断,通过premiere等非线编辑软件使两个视频同步,并可以截取片断。这样―来,就可以让运动员从感官上找到自己和优秀运动员在技术动作上有哪些差异,再通过教练的指点就可以迅速掌握技术要点,从而进一步提高水平。
对于新选材的队员可以通过制作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让他从课件当中分析技术动作,同样也是感知认识的一个快捷的途径。
另外可以通过3Dsmax等软件,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制作出比较符合该运动员的模拟动作,然后把实际成绩的数据录入软件形成一个公式。然后在模拟动画上适当改变动作然后套用公式,看看模拟的运动成绩是否能提高,如果提高我们可以适当让运动员按照模拟的动作去训练,这样势必会提高一些运动成绩。
3.中小学田径队使用简易的CAS达到的效果。
对张家口桥西区新华小学9-13岁田径队队员(32人)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1)查阅有关资料,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为了采集高质量的图像资料以及其他信息,我选用了非线编辑软件Premiere和3维动画制作软件3Dsmax还有图片编辑软件Photoshop。另外为了便于操作,选用 Authorwar软件把收集而来的各种数据整合在一起使这些数据可以方便对比和切换。查找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素材。
(2)确定几个动符较复杂的田径技术动作,制作相应录像、动画和图片。
根据田径项目动作的难易程度,及各训练项目所拥有队员人数的多少,先用Premiere制作背越式跳高、跳远、100米跑的世界锦标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和图片。把这些运动员的各个活动关节点上点,算出距离等,然后根据这些参数利用3Dsmax制作出动画。
以上完成后,就该收集本校被测试运动员数据了,先用DV和DC拍下本校被实验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输入到计算机同样用Premiere和3Dsmax编辑生成视频和动画。
(3)实验测试。
等结果出来之后,利用Authorwar软件进行整合以利于队员做对比。
例如:在把12岁跳高运动员张某(男)的各种技术动作信息输入加工编辑后,让张某看男子世界跳高纪录保持者哈.索托马约尔和女子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比赛录像和动画,然后再看自己的比赛录像和动画。看播放的时候使用慢动作甚至暂停来对比张某和优秀运动员的差距。由于运动员年龄小,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不是特别细致,在本次的实验中教练必须做些指导。通过观察和教练的指导,队员张某很快意识到并主动找到了自己的技术动作出现的问题―― a.髋关节和踝关节没有充分的伸直;b.摆动腿摆到最高位置时,摆动腿没有相应的向内转;c.起跳腿在起跳之前的一瞬间没有很好的和摆动腿协调配合。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体育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一无所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田径运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发挥田径育人作用,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兴趣。找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问题,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田径训练的正确认识
在小学的田径训练中,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理解,这也已成为影响田径训练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目前,有些家长非常溺爱他们的孩子,所以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他们会认为田径运动是一个艰苦的训练内容,缺乏对参与的热情。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儿童沉迷于互联网。网络游戏占据了他们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
(二)训练方式相对较后
目前,部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田径训练的方式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有学生的需要。在田径训练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田径的具体动作,在现场演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演示完成重复的练习。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感到无聊,这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这种单周期的训练并不能提高训练效果,而且会引起小学生的负面情绪。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训练方法的滞后,教师无法有效地创新教学方法,影响了田径训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单一、落后的训练方法是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水平的重要任务。
(三)培训场所和设施需要改进
从教学实践看,对现场指导和培训有具体的场地要求。但部分学校受到办学条件和教学条件的影响,教学场地和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有些学校不符合标准要求,在教学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学生无法在标准场地完成练习,教学效果当然也不理想。此外,一些田径训练所需的体育设施相对落后,缺乏必要的体育器材,学生不能参加体育训练和体育运动。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场所和教学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为学生的练习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四)缺乏科学的训练计划和课程安排
目前,教育思想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各种课程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新课程的要求下,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对田径训练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距,对田径体育的理解相对较窄。特别是在部分农村小学,由于体育教师相对缺乏,许多体育教师没有专业背景,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理解是不合理的。在设计体育课程时,许多体育教师对新形势下的田径训练了解不够,认为田径训练没有什么可教的,所以他们花在指导田径活动的时间较少,忽视田径教学指导,无法制定科学有序的田径训练计划。
二、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一)指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认知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田径知识。根据课程和田径训练的概念,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田径训练的重要性。田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强的个性。家长需要积极与教师合作,在家要监督学生体育锻炼,不要花太多时间玩电子设备,鼓励学生定期参与体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教育,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田径对学生学习各学科知识的重要性,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为了真正提高田径训练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留下更多的时间进行田径运动,形成正确的田径训练态度,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突出兴趣导向,创新田径训练方法
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学生人格的发展是田径训练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小学田径训练的逐渐成熟,从学生出发,创新教学模式,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必要性越来越大。首先,兴趣导向要求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计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在田径训练中获得热情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在进行田径训练前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影响因素,并增加一些可以吸引学生的因素,以确保学生持续参与教学。这也可以避免学生的长期教学带来的疲劳,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注意把握学生的教学时间。其次,要提高学生对基本身体条件的认知,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鼓励学生参加田径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发展锻炼的习惯和意识,而且可以在许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发展。田径训练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以确保良好的训练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教师还应注重田径训练方法的创新,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氛围,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田径相关的视频。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在训练中穿插着一些小型游戏或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热情。
(三)完善设施和场所,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田径训练水平,有必要改善场馆和设施。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塑胶跑道,扩大体育设施和规模,确保田径运动的顺利发展。地方政府应向学校提供足够的财政支持,做好体育锻炼,提高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需要专业培训和指导,以提高其专业素质,使教师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概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更多样化的教学指导。(四)完善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培训任务体育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爱好,在不同的时间段组织不同的教学项目。同时,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性。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得到锻炼,还可以接触到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训练热情将继续提高。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田径教学内容和学生不同的能力制定具体计划,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总之,教师应考虑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三、结束语
总之,体育是质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为重要。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田径培训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田径培训水平,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技能的充分发展,仍需教师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9,000(010):189.
[2]陈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J].新课程(中),2019(10).
摘 要 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作为田径运动员最为关键的基础训练阶段,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未来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了与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文章从训练方法、力量素质训练以及技能教学训练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以及开展科学的运动训练工作的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以期能够对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工作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运动训练 田径 青少年 科学性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的核心,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工作,才能够充分挖掘和发展运动员的运动潜能和专业技能。由此可知,运动训练是充分挖掘运动员的运动潜能、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竞技体育运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在田径运动中也不例外,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作为田径运动员最为关键的基础训练阶段,对运动员运动水平的提升和未来的专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就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对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训练方法分析
在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工作中,训练所针对的对象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注意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基本规律。也就是说,针对正处于身心各方面素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训练内容、训练负荷以及训练方法等各个方面工作的设置和安排,必须要与成年田径运动员有所差异。而这其中,训练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应将重点放在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身体训练上,应侧重于基本技术的掌握,注意所学习的技术动作的正确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切忌盲目追求专项成绩的提升。因此,在开展训练工作时,就应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切忌从始至终采用单一的几种或几种训练方法,因为单一的、枯燥的训练手段和训练方法,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而且也极易导致运动疲劳或运动损伤等问题。
二、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力量素质训练分析
力量素质水平是影响田径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力量素质训练相应的也就成为了田径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在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工作时,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在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工作时,应尽可能的多采用利用自身体重来做阻力练习或训练练习的方法来发展力量素质。青少年田径运动员骨骼和肌肉的发展虽然较快,且富有弹性,但是坚固性却相对较差,很容易出现弯曲变形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问题的出现,在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多采用利用自身体重来做阻力练习或训练练习的方法来发展力量素质,例如:可以利用实心球、哑铃等各种轻器械来开展日常的力量素质训练。
其次,在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工作时,应重视小肌肉群的力量训练,注意大小肌肉群两者之间发展的平衡性,尽可能的少采用发展单关节的专项训练方法。
再次,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应重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快速力量素质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发展快速力量素质的关键阶段,在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采用多种方式来发展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如:多级跳、负荷较低的负重蹲跳等。
最后,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多采用动力性的练习,少采用静力性的练习,尤其要避免在训练中出现长时间的憋气现象,以免因胸腔内气压的突然变化,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心脏的正常发育。
三、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技能教学训练分析
相关研究表明,青少年运动员通常在7-11岁时,神经系统的内抑制就已经发育的较为完善,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兴奋过程优势,所以,此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而以往的教学和训练实践也表明,青少年运动员在12-14岁时,学习和掌握运动动作和技术的能力很强,已经基本具备了掌握各种复杂技术的要求。因此,在7-14岁之间,运动员学习动作的速度很快,是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技能学习和训练关键时期,这一点在田径运动训练中也不例外。
而要保证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技能学习和训练的质量,则应注意如下两个方面:
首先,重视技能教学和训练的科学性。在针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进行技能教学和训练时,最主要的任务是让运动员获得正确的技术,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因此,在开展技能教学和训练工作时,教学训练的手段和方法应尽量满足多样化、竞争性、趣味化、针对性以及可接受性等几个方面的要求。且要注意遵循教学训练的基本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确保教学训练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其次,注意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示范。对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技能教学和训练来说,示范动作的正确与否、规范与否,对于教学和训练的效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示范动作相较于口头讲解、理论说明来说更具直观性,更容易为青少年运动员所模仿和接受。因此,教练员应注意通过自身示范、技术动作录像、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培养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现义,李波.以强度为核心的运动负荷对提高田径训练效果的分析[J].田径.2006(02).
[2]何鸣.对中学田径训练中的高原现象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