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

时间:2022-05-26 07:3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值周教师值周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区间概念;重要性;措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081-03

一、基本概念

(一)区间的定义

初等代数定义为一个数集。指包含在特定的两个实数之间的所有数,可能同时包含这两个数。区间是一种数的表现形式。在高等数学中定义为分配给对象(如表)的任何连续块叫区间,区间也叫拓展。因为当它用完已经分配的区间后,还有新的记录插入,就必须在分配的新区间延伸拓展一些块。

(二)区间的分类

区间表示法中,圆括号表示排除,方括号表示包括。在界值上分为:①开区间,例如:{x|a

(三)区间的运算

区间计算是数值分析上计算含误差的工具,其运算法则如下:

1.加法法则:[a,b]+[a,d]=[a+c,b+d]。

2.减法法则:[a,b]-[c,d]=[a-c,b-d]。

3.乘法法则:[a,b]×[c,d]=[min(ac,ad,bc,bd),max(ac,ad,bc,bd)]。

4.除法法则:[a,b]÷[c,d]=[min(■,■,■,■),max(■,■,■,■)]。

加法乘法符合交换律,结合律,子分配律,集X(Y+Z)是 XY+XZ的子集,在几何上用图论反映为微分流形,映射变换。

二、区间概念的重要性

1.区间概念的覆盖面广,在高中数学代数上包括定义域值域表示法、不等式解集表示法、单调区间、零点区间、极值区间、收敛区间、连续区间等等;在几何上有二面角范围、向量夹角范围、三角函数线范围及微分中值定理等等。因为外延广,影响数学体系的知识迁移,影响数学的衔接与交汇,必须循序渐进。

2.区间的演绎繁多,区间是确定性与不确性、连续与间断、可测与不可测、收敛与发散的矛盾统一体,影响函数的连续性、可微性、收敛性、单调性、奇偶性。其融严谨性、确定性、概括性于一体,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奠基石,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综合把握运算规律。

3.区间的运用范围广,区间数学在化学酸碱性界定上应用多。在国防炸弹半径设计上,精确制导上更是应该首要研究的。在汽车工程应用中运用广泛,在彩票中注中也需着重考虑,要多做研究性课题。

三、区间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矛盾

区间概念拓展是一种系统程序,是一种深奥的过程,当前高中区间概念在数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四种矛盾:

1.不能处理区间概念的数与形的结合。如:点P∈{(x,y,z)|x2+y2=1,0≤z≤1},求P点轨迹图形的表面积,学生受空间想象力的制约,很难作出几何图形。

2.不能严谨区分开区间与闭区间的异同。如:y=a|x|与y=x+a总有两个交点,求a的范围,常常使用闭区间表示。

3.不能理解对称区间的图象性质。如:f(x)=mx2+nx+1在 x∈[m+2,m+4]上为偶函数,求f(x)的值域。

4.不能灵活解决区间建模问题。

四、弄通区间概念的措施

区间虽然是一种简单的数集,明确的线段、射线、矩形域等,但因其外延广、应用广,学生很难系统地掌握概念,笔者综合新课程内容谈几点教法。

1.结合区间概念确定参数范围。如[2m,m+1]=[-1,1],求m范围,理解区间特定排序规律。

2.结合函数奇偶性在对称区间存在的前提,提高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例如闭区间[a,a+2]的偶函数y=ax2+2x+a,求函数值域。通过此题深化奇偶函数中区间对称性的认识,同时加深对函数介值定理的理解。(函数介值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m与M分别是函数f(x)在闭区间[a,b]的最小值与最大值,g是m与M之间任意数(即m≤g≤M),则在闭区间[a,b]至少存在点C,使f(c)=g。)

3.结合函数在特定区间有意义的提前求函数定义域。例如求y=■的定义域。综合不等式条件,综合根式函数性质、对数函数性质,确定定义域为(■,1],在运算中求区间。又如已知函数f(x)定义域为[-1,1],求f(2x)定义域。通过换元变换,求得复合函数定义域为[-■,■],加深对定义域的运算理解,在具体例题中抽象出区间的内涵。

4.通过求值域提高区间问题计算能力。如求函数y=■值域,通过函数原始概念,采用判别式法,变式为:yx2+y=x2+x+1,判别式非负,得值域为[■,■],又如设函数 f(x)=x2-2x+2,x∈[t,t+1]最小值为g(t),求g(t)表达式,使学生提高分类解题的能力。

5.结合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求单调区间。例如求函数y=x2-2|x|-3的单调区间,通过二次函数图象再现,使学生在推理、作图中求得增区间为[-1,0],[1,+∞)。

6.结合函数在区间上的周期性,加强区间与周期的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解。例如: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f(x)满足f(x)=f(x-2k),(k∈Z)且当x∈(0,1)时,f(x)=■,求f(x)在[2k-1,2k+1](k∈Z)的解析式,证明f(x)在(0,1)上为减函数,探悉周期为2,利用周期性及奇函数对称规律求得周期函数表达式,通过周期性揭示区间的周期规律。

7.结合区间的封闭性提高学生逻辑思维。(1)结合区间的分类严谨性,提高学生思维的判断性、概括性。例如:已知不等式x2-ax-8≥0与x2-2ax+b

(2)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对称不等式规律,确定参数,把握运算规律,提高分析能力。例如:二次函数f(x)=ax2+bx+c,满足f(-1)=0,且对任意实数x都有f(x)-x≥0,且当x∈[0,2]时,f(x)≤■,求f(1)。通过恒成立问题,利用夹逼定理,确定参数,提高学生综合运算能力。

(3)通过零点定理,确定方程根存在的范围。(引理:零点定理,若函数f(x)在闭区间[a,b]连续,且f(a)f(b)

A.?摇(1,2) ?摇B.(2,3)?摇 ?摇C.(1,■) ?摇?摇D.(e,+∞)

解析:f(1)=-2

通过零点定理,理解方程根的分布,从而求得方程的近似解,使学生加深对二分法的理解。

(4)结合区间的连续性,分清左连续与右连续及可导与可微。定义:设函数在以a为左端点的区间有定义,■f(x)=f(a)=f(a+0),则称函数f(x)在a右连续。

例f(x)=■ x≠4A x=4函数f(x)能连续开拓,求A。

解得A=8,通过区间在连续性上的间断点,确定参数,分清区间的左右连续特征。

五、总结

区间既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深奥的数学语言,在使用上有严格的区分度,在解题上更有逻辑性,在教学中切实做到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运用恰当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区间教学中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陈兴祥.学海导航高一数学[M].海南:海南出版社,2011.

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值日班长;无为而治;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且周期长的系统工作。长期以来,班主任是这项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随着高中新课程理念的实施,班级管理开始从班主任一人实施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笔者在班级管理中试行以“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的值日班长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值日班长制概述

值日班长制,就是让全班每个学生轮流当班长来参与班级管理的制度。

1.值日班长的做法与内容

(1)按学号轮流,每人值日3天;值日期间,以班级日记的形式,认真做好以下记录:考勤、课堂纪律(含自习课)、同学的精神面貌和其他各方面的情况。

(2)每天放学的时候,当着全班同学总结当天值日情况,指出当天表现好的方面和不足的方面,指出努力的方向,提出更高的要求。

2.对值日班长的要求

首先,要乐意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前提;其次,要敢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三,要善于为大家服务,这是当好值日班长的关键;第四,要公正地为大家服务,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谋私,公平公正才会取得同学的信任,得到尊重。

3.对值日班长的评价

每周班会课时间由班主任和全体学生一起采用无记名投票的形式,从上一周2名值日班长中推选出周优胜者,每月从四个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月优胜者,从每月的优胜者中推选出一名学期优胜者,曾经被推选为优胜者的同学,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之一。这样能让值日班长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有危机意识。

4.对值日班长的定位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在搞好常规建设的同时,还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比赛,因此单靠值日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值日班长可以定位为班内质检员,负责监督同学行为,反馈班级动向。统领性的工作由常务班长和其他班委协助完成,这样做,班级工作就不会出现滞后的现象。

二、值日班长制的理论基础

“无为而治”是班级管理中值日班长制的指导思想。老子说:“道恒无为,而无不为。”有的人以为服从安排,无所作为就是“无为”,是一种懒散、消极的人生观,其实不然。“无为”的真正含义是不滥为、不盲为,是顺应客观规律的意思,它推崇一种超脱忘我、利于他人、无私无畏的思想观念。治国安邦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班主任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遵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采用科学的理念和管理手段,才会使学生管理达到“民自正”“民自化”的境界。

三、实行值日班长制的意义探讨

1.展现自我,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相应的义务与责任。值日班长制可以促使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责任,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个人对集体的作用。大家的事大家做,形成人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良好班级氛围,从而生成班集体的合力和凝聚力。同时,值日班长制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能力的舞台,拓宽了学生综合发展的空间。实行值日班长制,使班级的环境卫生状况和遵守课堂纪律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更大的进步。值日班长制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成果,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

2.参与管理,提高学生自律意识

值日班长制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学生时时处于被管理者与管理者的角色互换中,每个学生既可以体验到管理者的责任和难处,也体会到了被管理者的苦衷与心态,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让学生学会用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遵守班级管理制度,从而增强了自律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学生管理是一件繁重的工作,但如果真正地把具体工作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工作就变成了一点点小事情。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分担一点班级工作,既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又避免了少数班干部工作过于集中、疲于应付的弊端。同时,如果大家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也会大大减轻班主任的负担,班主任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学习,转化后进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生等一系列提高学风、班风建设的问题上来。

3.正确引导,“无为”的前提是“有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班主任能够促使学生按照规范的管理制度行事,让学生自愿地、愉快地、毫无怨言地服从班规校纪,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同舟共济,在和谐的氛围中朝着既定目标共同奋斗,这是班级管理达到的理想状态。明智的班主任可以通过“无为而治”,达到“以心治班”的管理境界,师生心有灵犀,对班主任的意图学生心领神会,往往只要一个眼神,学生就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当然,“无为而治”的境界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有一个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化过程。班主任在接一个班的初始阶段,必须身体力行,给学生指导,为学生树立榜样。等学生自我管理逐渐成形,班主任才可以慢慢放手。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综上所述,实施值日班长制可以帮助班主任实现工作重心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到研究教学的转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班干部的负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再者,值日班长制也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担当班长的机会,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和发现更多的管理人才。班级管理是一项平凡而琐碎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知道埋头苦干,还要运用智慧,创设一些治理班级的小方法、小策略,只有找到适合的管理和教育方法,才能更高效地管理一个班级。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蒋惠琴.我们给孩子留下些什么:来自值日班长群体的调查报告.江苏教育,2003.

[3]罗静.从韩非子的治国思想看班主任管理.教育艺术,2007.

第3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个体差异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124

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之所以出现分化,是因为每一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所差异而教学模式相同从而产生的。每一位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的储备和兴趣爱好上都会有所不同,这就造就了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以及对所接受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

1 高中物理教学中个体差异教学

1.1 传统物理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之间的矛盾

传统的物理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整个的课堂教学都是老师占主导课程的进程,而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采用这种“填鸭式”的物理教学方式,不但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差异性。仅仅从记忆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往往会表现为视觉记忆、听觉记忆以及运动记忆等等。比如有的学生喜欢阅读一些图文并茂的物理材料,在实验课堂上或者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模式,学习效果会更好,这就是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则是指对于课堂内容的讲解具有浓厚的兴趣,并擅长于通过分析语言逻辑来掌握物理教学重点,这就是听觉记忆。还有部分学生习惯于运动记忆,即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会对物理的教学内容理解得更为透彻。此外,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还存在着其他的一些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高中物理教学计划,可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以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学统一。

1.2 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中心开展物理教学

现在的高中物理教学主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以使其按照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学习方式。物理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转向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内容的时候,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乘坐公共汽车遇到急刹车的经历。当汽车正常行驶的时候,突然出现急刹车,车内的人就会倒向车辆行驶的方向,这就是惯性的作用。然后继续提问,如果车还没有停稳,就有人下车,此时这个人落地后会是个什么状态。以这种讨论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内容,很快就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根据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课堂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需求与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相协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够激发起其对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促进其自主学习,而物理教师的作用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

2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高中物理教学课堂

2.1 以认知为前提,激发物理学习动机

高中物理的学科知识存在着固有的内在逻辑结构。如果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其已经具备的相应的知识基础之上,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为“认知前提能力”。通过回顾知识基础,以知识延伸的方式,将学生引导到新的知识领域,使学生不会感觉到突兀,这对于学生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并发挥其探索的潜能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起高中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动机,除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之外,还要将情感因素作为教学方式的参考项。对于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学生会主动学习,对于知识的吸收不但很快,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入探讨。对于毫无兴趣的物理知识,虽然学生也会承担学习的义务,但是由于心理上所存在的逆反情绪,导致对物理课程的厌恶,教学效果当然也不会很好。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那么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将知识原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就会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自行车赛场上,为什么跑道设计成为逐渐向上倾斜的,这就是因为当物体快速圆周运动的时候,会出现向心力,采用这种设计会保持自行车高速行驶过程中的平衡,而避免摔倒。

2.2 重视应用举例法的教学魅力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历程。对于物理知识本身,也许学生认为其枯燥难懂而产生心理上的抗拒。如果物理教师将物理原理形成的发展历程以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学生来讲会更具有吸引力,从而根据教师的陈述,逐渐地进入到独立思考的状态,使他们针对物理原理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思考和疑问,从而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2.3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选择高中物理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应拘泥于教材结构,而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选择性地教学。由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他们对于物理课程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就要根据需要进行组织调整,在课程进度基本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生所需求的知识点更为精细化,以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其主要的意图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着重培养高中学生对于物理的元认知能力,才是教师授课的最终目的。比如,在高中物理知识中,“功”的概念和计算一直就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内在的功,由于极具抽象性,所以学生很难在实践中寻找到与之相关的知识,此时,物理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与功相关联的物理知识为起始点展开提问。A、B两个物体是叠放在一起的,接触面粗糙。A物体与地面接触,且接触面光滑。此时,请同学们共同参与讨论。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时候,虽然A、B物体之间存在着弹力和摩擦力,但是都不做功。当A、B都开始以相同的加速度前进的时候,弹力是不做功的,但是,摩擦力却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摩擦力做功,而且其绝对值相等。如果A、B两物体都开始加速度前进,但是速度不再相同,此时,摩擦力做功,但是做功的绝对值是不相等的。这里所提到的摩擦力,即为内力。内力做功,即为摩擦力做功。通过这个例子,结合多媒体的形象教学,就可以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并展开深入探讨。

3 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值得探究的课题。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高中的物理教学要获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就需要尊重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将其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参考项,对物理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睿峰.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个体差异[J].考试周刊,2012,(7).

[2]孙逊.高中物理个体差异教学策略初探[J].科技创新,2012,(12).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利用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践,并从中总结出来的,并且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探究能力的培养。而有效教学理念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是有效教学的理念来源,后来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教学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

在传统化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是单纯的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把反复练习的方式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忽略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培养。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不强,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被调动积极性,正是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家长担心,给学生另找家庭教师补课,如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学生负担过重。所以实现课堂教学中多向互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是课堂教学改革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中,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仅是单纯的学习者,而且具有自己的思想、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是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物,自主观察,自主探究以及思考。另外在教学的有效性下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对任何理论知识的掌握,都必须建立在通过观察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简单地表现在学生是否能够注意到某个事物或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特点,而更多地表现在能否就此进行探究性思索,以透过其表面把握其本质和规律。做到真正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科学家断言:任何自然科学都始于观察。通过事实教育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一切有成就的人在科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对周围环境、周围事物及自然现象的观察。文学家如此,生物学家如此,化学家也是如此。一切都开始于观察,没有观察、探究就没有科学的新发现。我们要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及日常生活中坚持对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探究,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

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的最好方式。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它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探究能力的理性飞跃。所以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并进行合理地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去影响学生,决不能随便找些理由,敷衍搪塞了事。为了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既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又能提高实验的趣味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性。学生被带进了五彩缤纷的化学乐园。如:在教学“能量变化”中学生质疑,不用火柴能把酒精灯点着吗?为此老师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后再蘸取高锰酸钾,立即放到酒精灯的燃蕊上,酒精灯点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独立、周密地进行观察和探究的好机会,必须大力加强。首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育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消除“让学生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要求背实验”、“学生实验可做可不做”的错误看法。其次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足开好所有学生分组实验课,充分做好仪器的准备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人人都能动手做实验,人人都会做实验。如条件许可,可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作学生实验或边讲边实验,增加学生观察和探究的机会。再次,要重视实验中的操作指导: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正确步骤,规范操作动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教给学生观察的各种方法,培养观察能力。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多实验,多观察,应该让实验室进行开放式管理,这样学生既可以随时进行试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题目,或做感兴趣的家庭小实验,也可以做自创性实验(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自己设计的实验)。在加强学生实验教学以后,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改革化学的体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习惯是实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老师可以这样讲课《新课标苏教版化学必修一(化学金属制品的防护)》“刚刚老师碰到了一个问题,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够全面,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帮老师一起解释。”“我提出的合金是混合物,但为什么它会有一定的熔点?”这下学生们可就热闹了,有的说,合金是几种金属混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物质;有的说,合金的形成不是简单的将两种金属进行混合,他们之间是要断裂金属键的,金属阳离子重新排列的;有的说,合金从物质分类上看,有的属于机械混合型混合物合金,有的属于互化物合金,无论那一种类型,只要组成一定时,熔点就一定。最终,学生们在讨论与争辩中真正理解了“合金”的含义。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始终坚持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而不是命令者。教师应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最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从而让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雄厚的多媒体计算机知识。能够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总之,观察是探究的基础和前提,探究是观察的延续和升华。观察能力提高,能激发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融观察、探究于一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好的化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武.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化学教学论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4).

第5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事项都需要使用申请书,正确运用申请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项目申请书是怎么写的呢?不知道的小伙伴不妨来看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项目申请书模板,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项目申请书1一、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申报立项的意义: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一个月主办一期,每期以当时的社会热点或重要时事为主题,组织学生对主题进行讨论。

在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开放的当今时代,大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这个“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不仅为大家提供了“有话可说,有话必说”的交流平台,而且同时引导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看待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化。

2、国内外与项目相关情况的分析:现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一些团组织或部分高校正在开展类似青年沙龙的活动,如20__年1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开展过的青年学者学术沙龙,他们的主题是“诱惑侦查中的法律问题”,以及20__年7月28日下午,由团抚顺市委、团新抚区委主办的“抚顺青年话题沙龙”等,不过他们只局限于与自己学校或专业相关的学术型讲座类的,而没有将这种活动引申到社会中去,从而未真正让学生养成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主人翁精神,以及未形成一种主动地和辩证地去接触和看待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变化的局面。

二、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项目具体内容、发展目标和主要作用

项目具体内容:

1)主题邀请同学积极参与

在确定活动主题之后,校团委组织通过校团委网站或部长会议向全校同学宣布青年热点沙龙热点话题,邀请同学积极参与。同学们可以先通过校团委网站上的BBS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2)准备资料制定方案

在活动筹备期间,我们会根据活动主题准备大量的资

料,包括图片、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按照活动的程序安排,准备好一个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相结合的PPT,在活动现场引导同学们进行讨论,活动的程序一般都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3)邀请同学现场讨论

每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邀请有时间的同学参与“青年热点沙龙”的现场交流活动。

4)邀请专家老师现场指导

每期活动都邀请学校理论知识渊博的老师担任活动嘉宾,在活动现场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也从理论的高度为学生们解读活动主题,让学生更加正确和理性的看待一些社会事件和政治时事。

5)上传活动视频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每期“青年热点沙龙”现场活动结束后,将制作好的视频资料上传到校团委网站,供更多的同学交流和学习。

项目发展目标及主要作用

当代大学生关注时事的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大学生对于离他们看来很远的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充耳不闻,甚至会产生厌恶之心。高等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大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在教育过程中,如何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是关键。因此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有必要开展一项长期的能帮助广大大学生青年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活动,并以此为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奉献一份力量。这样,倡导当代大学生积极了解时事,深刻思考社会热点,为将来报效祖国打好坚实理论基础的工作迫在眉睫。

2、项目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和可行性分析

项目实施方案:

我们每学期拟开展六期青年热点沙龙,每期的主题由校团委组织部在每月月末之前广泛征集当月世界各地,国家或者身边发生的时事新闻,社会热点,并提取其中值得探讨,具有深远意义以及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热点话题作为当月活动主题。同时会根据活动主题,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经校团委老师审核后下发至各分团委进行活动宣传。宣传同时,在各系实行自愿报名参与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参与者的招募。活动期间,参与者跟随主持人引出的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话题各抒己见,互相探讨。同时让邀请到的嘉宾进行相关领域的陈述以便可以让大家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把大家有的好的想法进行宣传,从而让本活动更具影响力。

项目具体实施计划:

每学期开展六期,每年度开展十二期。上学期分别在当年的三、四、五、六月份举行,下学期分别在当年的九、十、十一、十二月份举行。

项目可行性分析:

1)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让他们更早地接触社会关注社会,不仅对他们有实际意义,更具有促进作用。所以目前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就是让他们燃烧心中的火花,各抒己见,对当今的社会时政热点说出心中的想法。而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高校有这样的舞台存在,所以我们现在举办这样的“青年热点沙龙”,是必须的,也是迫切的。

2)青年热点沙龙是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同一个主题,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也都想让别人就收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会主动在活动前通过各种途径对活动的主题进行研究;同时在活动中也会不断地对别人的观点或是想法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提供一个BBS的平台供他们交流,主要是总结型的。总的来说,举办

青年热点沙龙可以增强我们青年学生自主地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场所。

3、项目预期的成效和成果(包括实施范围、成果形势、受益学生数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等)

预期成效:

1)随着本年度,青年热点沙龙活动在活动主题,活动规模,活动形式以及活动内容上改进,将逐渐扩大活动的在校影响力,进而通过宣传,逐步扩大其社会影响力。全校也将会营造出广大师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时事学习氛围。

2)借助此活动及时地将时事新闻和社会热点知识在全校范围内广泛的普及,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关注时事,关注世界局势,关注国家命运,关注各界动态,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坚实基础。

3)本项目将力争成为学校唯一一档由同学策划,同学组织,同学参与的言论自由的,有思考的,有深度的,有影响力的,能代表学校形象的精品大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校园文化活动。

4)成为能代表学校形象的精品活动品牌之后,将继续做大做强,紧密联系周边兄弟学校及社会各界,发展成为有社会影响力,能展现当代大学生迸发向上的良好风貌的活动项目,进而成为热点效应。

预期成果:

1)实施范围:活动面向全校广大同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本年度将逐步扩大活动规模,广邀全校同学亲身参与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社会各界人士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2)成果形势:当代大学生普遍对于时事新闻,世界

局势和社会热点不予关心,缺乏社会责任感,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巨大缺口。这引起社会各界给予相当大的关注和莫大的担忧。本项目将力争扭转本校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将与同学们现在及将来的学习生活紧密贴近的时事知识给予普及,形成热点效应之后,一定能取得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很有发展潜力。

3)受益学生数:项目开展顺利,收益学生数目绝不会只局限在本校广大同学,给予强力推动和宣传,定能让全省各大高校的同学获益。

4)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和发展,能够让广大同学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时事政策,世界局势和国家趋势,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学习热情,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帮助广大大学生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活动,并以此为动力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更好的报效祖国奉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能有助于学校为祖国和社会输送一大批栋梁之才。

4、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和青年需求,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青年热点沙龙活动工作和活动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和青年需求,富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我们将活动主题定为时下最热门的社会事件或是政治时事,引导大学生自我思考,对活动主题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主题由学生自己选定、活动流程由学生自己设定、活动现场任学生畅舒己见,这样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和政治变化,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的方法。

(2)依靠理论支撑,有计划的开展活动

青年热点沙龙活动,以理论为支撑,邀请学校理论方面的专家作为嘉宾,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并在热点沙龙的

讨论现场进行点评。青年热点沙龙活动每月开展一期,活动开展有详细的计划和方案,20__年度共开展六期,主题分别是“低碳生活”、“争做文明达人”、“不出国门,看遍世界”、“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包容性增长’”、“ 360PKQQ,谁动了谁的奶酪”、“当我们站在风口浪尖处——我们8090后”。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本年度共有3000余人次参加了青年热点沙龙活动。

三、项目立项的基础

1、项目已开展的情况及成果

自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以下六期活动,分别为: 第一期:20__年4月——“低碳生活”

第二期:20__年5月——“争做文明大人”

第三期:20__年9月——“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第四期:20__年10月——“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包容性增长’”

第五期:20__年11月——“ 360PKQQ,谁动了谁的奶酪” 第六期:20__年12月——“当我们站在风口浪尖处——我们8090后”

项目已经取得成果如下:

(1)青年热点沙龙活动,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支持、老师争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每次热点主题确定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会展开热烈的讨论。

(2)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关注社会民生、时事的`兴趣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在每期活动开始前,学生都会收集与热点话题相关的一些资料,书籍、报刊、网络上的信息繁杂,学生们会经过自己的分析,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

(3)自我教育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每期热点沙龙活动的讨论当中,学生们都会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得出的这些道理,学生们非常容易接受,在活

动之后,这些从活动当中得出的人生哲理会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4)活动具有普适性的推广和借鉴意义,20__年度开展的青年热点沙龙活动成为了学生最爱参加的活动之一,每期的活动主题都能成为学校师生讨论的热点,有了校团委热点沙龙活动的成功典范,已有很多系部开始自己举办系部的青年热点沙龙活动,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活动精彩瞬间见附表。

2、已具备的项目申报条件、单位对项目支持的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及其使用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项目申报条件

1、学校团委十分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关注时事和能力培育工作,已初步形成了“青年热点沙龙”大学生关注时事和能力培育的工作体系、工作平台和制度体系。

还具有很好的资料和相关研究条件,为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

2、在校团委精心指导和缜密策划下,

2、十分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关注时事、能力培育工作,(包括专项经费支持政策),还具有很好的资料和相关研究条件,为完成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保证。

2、扩大活动规模:以往的活动场地都在一教多功能厅,场地及座位限制,活动参与人数每次都只能达到110到150左右。

本年度,将会适当把活动规模进行扩大。

3、改变活动形式:以往的活动形式很单一,普遍是由

主持人根据活动方案引出话题,邀请参与者发表对于此话题的看法以及见解。本年度,将会根据具体活动主题,适时插入几个其他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4、扩大在校影响力:由于活动参与人数有限,导致活动在全校的知名度不是很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本年度将会深入基层进行问卷调查,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扩大在校影响力。

5、精细活动后期处理工作:以往的活动就仅仅是参与者在活动之前对于话题作一定的准备,在活动现场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活动过后缺乏思考。

同时活动现场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本年度本部门将利用网络这一强大联系工具,利用QQ,邮箱,论坛,微博等多种形式开设网络沙龙。利用这些工具来加大活动宣传力度,进行讨论预热,以及进行活动后期共同探讨。

6、打造学院精品活动品牌:精细活动开展中的各项问题,精选意义深远的活动主题,精做有趣味的活动内容,积极引导,认真对待,打造湘科院唯一倡导当代大学生积极了解时事新闻,深入关注社会热点的学生活动品牌,切实贯彻党的各项精神,引导我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7、扩大社会影响力:本年度活动将会结合主题邀请校内外具有高知名度的专家坐镇活动现场,普及正确的,有一定高度的专业知识,及时进行活动现场答疑。

同时联合外联部广泛征集赞助单位,利用商业渠道扩大活动社会影响力。

3、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成员从事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含有关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绩

项目负责人

负责活动主题的建议与审核,活动方案中活动流程的审查和决定,活动话题的删选,活动主持人主持词的审核以及现场的指导。

主要成员:团总支所有部门成员

部 长:

负责活动主题和方案的初审,以及活动现场的整体把关。

副部长:

负责活动方案的拟定,活动流程的策划,活动主持人的联系,以及活动材料如主题通知,PPT等的制作。

副部长:

负责活动主题的广泛征集与整理,活动话题的初步删选和相关知识的搜集整理,以及活动现场音响设备的操作。

干 事:

负责活动通知的下发,活动参与者的报名信息整理,活动宣传海报的监督与张贴,活动现场的布置和控制。

自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以下六期活动,分别为: 第一期:年月——“低碳生活”

第二期:年月——“争做文明大人”

第三期:年月——“不出国门,看遍世界”

第四期:年月——“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关注‘包容性增长’”

第五期:年月——“ 360PKQQ,谁动了谁的奶酪” 第六期:年月——“当我们站在风口浪尖处——我们8090后”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uexila

__年__月__日

项目申请书2第一章 加油站建设项目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加油站建设项目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加油站建设项目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模

1、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加油站建设项目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加油站建设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uexila

__年__月__日

项目申请书3尊敬的__自治县畜牧局:

我是一个返乡农民工,家住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以前长期在外务工,仅仅靠打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根据政府的有关扶贫政策,本人想利用自家的林业承包荒山——__创办一个林养肉鸡场。以下为本项目的申请报告。

一、__林养肉鸡场的基本情况

__属于刀坝乡庙坪村龙门组,地处两省市(贵州、重庆)三县(__、沿河、秀山)四乡镇(刀坝、小井、甘龙、沙子坡)的交汇处,刀庙乡村公路也是规划中__至沿河等级公路__路断以上。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工业污染,水源充沛,特别适合养殖加工生产绿色食品。尤其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四通八达,便于产品的运输销售。

二、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广阔

我县农民有养鸡的悠久历史,家家都有养鸡的习惯。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县近几年来鸡肉需求量增大,而我县规模化的养鸡场年非常有限,大量肉鸡则是从县外运销来的,这就使得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若这部份肉鸡由本县肉鸡场来供应,其需求量是相当大的。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自己在秀山做肉鸡生意的朋友,把我县的肉鸡运销外地。所以,在__建立一个两万只林养肉鸡场是不愁销路的。

三、社会效益

1、作为政府财源建设工程的'养殖业投产盈利后,按年平均效益,年纯收入近10万元计算,可以使政府获得一笔稳定税收。

同时还可以发挥辐射作用,带动一部分产业,比如种植和饲料加工等,让部分农民工直接就业,使相当部分当地村民脱贫,并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并带动我乡人民一起走发展养殖业致富之路,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基础。

2、可提高当地村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彻底解决我地村民吃肉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肉、蛋、禽投放市场后,可以起到平抑市场物价,制止不法商贩牟取暴利,将促进我县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说明在我地兴办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完全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不但扶贫效果明显,而且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地扶贫开发的进程,希望政府提供政策、技术及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特此申请,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为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uexila

__年__月__日

项目申请书4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关于20__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科发计【20__】671号),20__年度创新基金将继续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现将三类项目的申报材料、表格、申报程序等要求说明如下,符合条件的单位可根据情况在本年度内选择一种项目类型,申报一个项目。

第一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一、基本要求及项目类型

(一)支持的项目和企业必须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2005〕60号)的规定和《20__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的支持范围。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2.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一般加工项目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3.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4.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企业的项目。

5.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的项目。

6.对社会或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7.《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项目。

8.未经省级创新基金立项的项目。

9.承担过创新基金的企业,具有以下四种情况之一的:

(1)立项项目还在执行,没有验收;

(2)立项项目验收基本合格或验收结题,时间未超过一年;

(3)立项项目验收不合格,时间未超过三年;

(4)立项项目终止。

(三)项目类型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1.创新项目

(1)无偿资助的创新项目

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5000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⑤申报的项目,目前尚未形成销售规模;

⑥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在项目计划新增投资中,企业必须有与申报地方资金、创新基金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申报资助数额应不大于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应按满两年进行测算(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一类新药项目的执行期可以适当放宽至三年,药品项目完成时可以没有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但必须有明确的、可以考核的目标,如:受理通知书、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等,详见《项目指南》生物、医药领域相关要求。

(2)贷款贴息的创新项目

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银行已经给予贷款的项目。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工商注册成立时间须超过36个月,注册的实收货币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②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

③资产总额不高于8000万元;

④年营业收入不超过8000万元;

⑤项目计划新增投资额一般在3000万元以下>

贷款贴息项目以20__年1月1日起至项目验收之日止,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和付息单据为准。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uexila

__年__月__日

项目申请书5一、课题设计论证

同类课题国内外研究状况;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方法;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预期效益。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母语选修课课程设置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亚、非、欧、美等各洲60个国家中,普通高中开设选修课的国家就占76。7%,20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更高。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设置选修课已成为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外国母语选修课比中国课程改革时间早,创新性强,实施状况良好,选修课分类明晰,有条不紊,代表国家有美、英、日,详细情况如下:

美国实行指定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根据课程的内容,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类,语言类有的称为“英语”,包括语言技能、实用写作、有效交流等课程;文学类包括当代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欧洲文学等。对选修课设置不作统一规定,由各州和学校自行安排,学校对此没有强行选课的规定;英国则是将组合选修和任意选修相结合,与语文有关的有英语、古典语文、戏剧研究、艺术史、拉丁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英国文学、希腊语、汉语、意大利语等,绝大多数学校都把选修科目分成5~6组,供学生选择;日本于1999年制订并于20__全面实施的高中课程,实行普通教育的学科有10科,国语科列在首位,包含6个科目:国语表达Ⅰ(2学分)、国语表达Ⅱ(4学分)、国语综合(4学分)、现代文(4学分)、古典(4学分)和古典讲读(2学分)。其中只有“国语表达Ⅰ”为必修科目,其他均为选修。

(二)我国语文选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研究:

我国高中选修课程设置及实施的时间较短,对于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及实际教学已有的研究有:

1.关于新课标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研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共设置了“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又可开设若干模块,这些选修课与大学开设的课程紧密联系,模块设置各具特色。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__年第8期上的《把握好高中选修课的特点》,对高中选修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但新课标对选修课的一些概念阐述不清,如“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进一步学习和进一步深造的标准是什么?课标对此没有提出更详细的说明,造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开设选修课的学校,几乎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修满7个模块,没有因学生学习兴趣与想报考学校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模块。

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旭东在硕士论文《高中选修课的历史比较与现实思考》中将现行选修制度分为三类: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和定向选修课。

2.关于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这块也引起了国内学者、高中教师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教学评价反思几个方面,具体阐释如下:

(1)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关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王云峰发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__年第6期上的《积极建设网络课程学习的平台,有效推进高中选修课实验》提出了信息共享在选修课中的重要性。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的教师孙晋诺发表在《语文建设》20__年第2期上的《高中选修课教学的"三多"与"三少"》一文,对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三点意见:多整合归纳少逐篇讲析、多训练语言少依靠活动、多具体指导少空口说教。

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韩旭东发表在《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__年第10期上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对语文选修课授课方式进行了讨论。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徐才根和平湖市乍浦中学的曹跃平、孙晓峰在《教学月刊(中学版)》20__年第10期上发表的《关于高中选修课中校长角色的思考》提出了校长角色的转换问题。

江苏靖江市季市中学的刘晓红发表在《考试周刊》20__年第26期上的《精准高考目标,体悟审美愉悦——例证现代散文选修课的一种教法》将选修课与高考进行了联系,并对散文选修课教学提出了看法。

(2)教学内容的相关研究:

部分省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学者针对部分学校选修课走过场,形同虚设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

安徽省铜陵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刘志胜的《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时间的思考》对必修课与选修课开设时间进行了讨论。

广东东莞市玉兰中学的李园香发表在《中学语文(上旬·教学大参考)》20__年第9期上的《高中话文选修课"同质化"现象及对其的反思》对学校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3)教学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王文娟在硕士论文《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活动中实施选修课(人教版)的思考》中针对课程设置、授课方式及评价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种可行性比较高的评价方式: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学生成长记录袋、问卷法等。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潘洪建、吕玉、邹双武发表在《调查与分析》上的《高中选修课学习的成绩、问题与对策》中对选修课给学生带来的收获与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现行考核制度无法体现选修课价值。

二、课堂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

(一)主要问题:

本课题主要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具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通过把握新课标对语文选修课的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外学者对选修课的设置及教学研究,在有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到昆明市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中去,观察并记录一线语文教师对于选修课的教学实况,采访一线语文教师、学校高层领导,了解这些基层教育者对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的看法,听取他们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目前学生对于选修课的学习状况,从中揭示出选修课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整理访谈资料,总结一线教师对选修课的教学的经验教训,学校领导对选修课设置与教学的期望和预期,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选修课教学理论,为立志从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师范生在选修课教学方面提供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具体而言,关于昆明市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分析研究主要包括:

1.实践学校选修课的课程选择和教学进度(课时)安排;

2.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中的教学表现记录和分析;

3.教师、学生对选修课教材、教学等的看法;

4.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在学习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5.实践学校教师、领导对于选修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昆明市部分高中选修课的教学状况上。昆明实施选修课是最近两年的事,起步比其他省市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考察研究,揭示一线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另外,从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试着结合教育学理论和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理论,从而为新一轮的高中语文教师选修课教学指明方向。

本课题的研究难点在于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选修课理论与一线教师实施的内在联系总结等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原因,而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想要试图解决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本质的、固有的问题,是有难度的。另外,通过新课标选修课设置和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差距,反观理论可能具有的缺陷或,在实际教学中对理论的灵活掌握,这些都是本次研究的难点。需要在实践学校认真观察,客观有效的记录,认真归纳总结所得的一手材料,从资料中得出理论,用事实说话。

三、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采取非结构式观察法对教师教学进行观察,对一线语文教师在选修课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典型事件进行轶事记录,如新颖的导入、有创意的提问等等,与必修课教学进行对比,总结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特点、问题等。

2.采取实况详录法,观察记录教师在选修课集体备课中的表现,从中总结教师选修课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

3.采用结构式观察法,对学生在选修课学习中的反应进行时间抽样,每十分钟记录一次,看学生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从而反观教师的选修课教学。

(二)问卷调查法:

1.对实践学校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选修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教材的熟悉程度,对选修课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等等。

2.对实践学校高二下学期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调查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对选修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目前所选课程的感兴趣程度等等。

(三)访谈法:

1.对实践学校高层领导进行访谈;

结合该校现实情况,向相关领导了解该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过程,选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现在该校选修课的实施状况等相关问题。并让学校领导对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提出意见和建议。

2.对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访谈;

在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表现后,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该课有哪些新的教学理念,该课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中出彩的地方,要询问设计背后的理念和方法;同时,询问教师对选修课设置的看法,对现行选修课教材分析与讲解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选修课的集体备课方式等等。

四、学术价值

(一)弥补相关课题研究的不足;

1.昆明市高中选修课政策实行时间较短,相关课题研究较少。

本课题的研究能起到一个补充作用。

2.其他省市相关课题研究过于理论化、理想化。

本课题深入一线教育,收集一手文献资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际教学中获得理论,避免了主观推断造成的理想化。

(二)丰富和完善相关课题的研究;

1.进一步完善新课标的实施理论;

2.为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性的数据和结论,为其撰写相关论文提供条件,有利于他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科研调查。

五、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对于语文选修课实施状况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现在着眼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拓荒、原创价值。它所开发出的持续的、系列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教材和在实验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普通高中任意选修课实施的有效机制,从而形成一线教学、在校免费师范生的`双赢局面。

首先,对于在职语文教师而言,可以监督其对新课标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完成自身教学的总结和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在校师范生是最大收益者。通过研究成果的推广,使准教师们了解一线教师选修课的教学概况,从中吸取经验教学,为将来的选修课教学奠定基础,争取在就业后能够很快适应新课改,上好选修课,防止刚毕业生就培训的尴尬局面。

最后,对参与实践的学生来说,本次实践培养了小组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资料整理、分析能力,提高了科研实践能力。

六、预期效益

(一)研究论文:

整理访谈记录、观察记录、分析调查问卷,针对选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不同问题,选取侧重点,写一至两篇研究论文,要求真实可信,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引起学术界、教育界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设置和实施现实问题的广泛关注。同时,对在校师范生未来选修课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二)预期成果推广:

1.召开成果交流会,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的课题研究。

2.请优秀一线语文教师来到师范院校进行选修课教学培训,构建在校师范生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

3.把一线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教育部,为其研究提供依据。

市、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__市“十一五”立项课题《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在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相关学科的专家指导下,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大量撰写教研论文,现已完成课题的基本内容,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实践成果

(1)对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实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适应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二是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不断增强,合作技能与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三是教师掌握了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增强,提升了实施素质教育和参与课改的本领。四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五是培养了教师读书的习惯,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理想的教育是从读书开始的,教师良好的读书习惯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厚实了理论基础。课题组成员先后在市县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县数学中心组活动中、镇数学教研活动中所上公开课、示范课均受好评。

(2)锻炼和培养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而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只有树立新时代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使学生创造天赋得以施展。

2.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只有不断求知、求新,广泛涉猎知识信息,才能适应创造教育的时代需要。

3.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教师应具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并且勇于探索、乐于创造,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4.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不但兴趣广泛、乐观自信、意志坚强,而且能战胜挫折、超越自我。

5.掌握科学的方法规律。

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到训练学生的创造行为,都要遵循科学规律和方法。

教师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教育智慧、人格风范伴随着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在研究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课题主持人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市、县教育博客大赛一、二等奖,获“市教育博客之星”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学习创新好家庭”称号;两次获县“优秀教师指导奖”,数学教研组获县“优秀教师集体”称号,撰写的教学设计、研究论文先后在《教学与管理》、《教学月刊》、《教育家》、《渐江中小学教师培训》、《名师之路》等杂志上发表了二十多篇,获奖十余篇。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新课程标准反对过分的选拔和甄别功能,因为我们的教育不是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尤其义务教育应是面向全体的、人人都能接受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材中新选的内容将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其中有不少闪烁着编者创造性思维光辉的思想,教师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要适时捕捉体现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知识点、情感点、操作点、能力点,将这些合作性因素和创造性因素略加提示,使之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触发点,为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的正向迁移奠定良好基础。

学校有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课堂有了一个适宜合作与创造的氛围,学生也就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较持久的学习动力和较好的合作和创造心态,其潜在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欲望获得释放,创造智慧得以激发。研究中,我校两年有40多名学生的作品在全国少儿读物上发表;在市、县“小巧手”比赛中有多人次获得等级奖,有40多人在县数学小论文评比中获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也为学生成绩的上升发挥了积极作用,实验后学生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

(4)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学内容,学生一旦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好奇心,或怀疑度,那么生动活泼的民主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再现个性,会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教师的鼓励和赞许而始终处于探索和质疑的亢奋状态,使他们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更加大胆想象,多向思维,勇于标新,敢于立异。

这样能有效防止学生两级分化,优秀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后进生”的进步,不仅如此,师生教学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得到积极改善,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供了的保证。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无论是期末还是毕业考试,高分云集教学实验班,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新生,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促进了评价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挥评价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理论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让学生学到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的知识、技能,获得为今后的发展而有价值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充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肥沃土壤和广阔天地。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创造行为训练评价过程中,做到:

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马斯洛指出:“人是知识创新与发展的生命之源。”知识的人本性决定了知识的本质是创造的、开放的、不完全和不固定的,为人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知识的人本性同时也决定了知识的学习不是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和认同式的,而是构建式的,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主体。

②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那么,面对学生我们到底是“奉送”真理,还是教他们“发现”真理呢?毫无疑问,我们在有效合作学习与学生创造行为训练研究过程中教学生“发现”真理。当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探究的快乐与价值时,才能焕发学生求知的主体意识,激发创造行为,使他们真正获得智慧的成长。

此致

敬礼!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A-0064-0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符合教学规律的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1]。换言之,教学有效性就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然而,现有的小学语文课堂中,仍有教师对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把握不到位,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等问题。这些均造成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严重缺失,抑制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尤其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更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耗低效现象,出现了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实效不大的现象,又回到了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旧路上。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无疑是为小学语文教师们进行教育改革亮起了一盏明灯,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枷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新课标的理论要求和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落实和优化阅读教学三维目标,为有效阅读教学找准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准确、可行的教学三维目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学目标经常出现抽象化、模糊化、孤立化等问题。例如,制定“空、大、难”的情感目标;不确定字词默读范围,不理清教材重难点;弱化课文与单元、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联系,忽视单元教学目标等。

(一)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准确表达阅读教学的三维目标

新课标提倡教学目标均需满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概括来讲,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需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是学生掌握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知识能力,了解更多语文知识。过程与方法方面是学生锻炼自主思考能力、语文应用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学生了解人文情怀和优秀品德,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基础应扎根于教材,把握阅读教学要点,科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课时目标是教学的立足点,它包括三维目标的实施,是对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的有机整合。以古诗教学为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①要熟读古诗;②拆字成词,连词成句;③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④背诵古诗。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准确、清晰、可视化表达目标,而非框架式、概括性阐述目标。当然,不仅要钻研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难度适中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顶层设计,整合优化三维目标,实现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

关注顶层设计,除了落实三维目标,从三个层次构建阅读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意的是,三维目标本身也是一个整体,要整合优化三维目标,有机融合三维目标,使“学习过程与方法”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化“知识与技能”,三者既有层次的梯度,也能紧密连接。同时,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不能把教材分成一课一课来教,更加关注课与课、课与单元、单元与单元的衔接。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使目标整合优化,单元目标关联化。

二、简化和聚焦阅读教学环节设计,为有效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对于阅读教学,崔峦老师曾指出:“在方法策略上,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太多,比较繁琐。”由于环节过多,结果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觉。在教学设计上,笔者结合一线教学经验,主张削枝强干,把教学环节整合成几个板块,然后一步一步进行,效果会更好。

(一)简化阅读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学环节简洁的,能实现“一课一得”或“两得”。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以执教《丑小鸭》为例:①学生默读课文,读懂了什么,不明白的作记号;②交流自学收获,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③教师找准切入点,及时质疑,如:丑小鸭离开家,对不对?丑小鸭在家会不会变成天鹅?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通过正反两组的激烈辩论,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这样不光是课文的内容,还有语言的积累,都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④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估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写小动物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法,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等等。简洁连贯的教学环节,聚焦到课堂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中。

(二)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找准切入点

有效课堂教学由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体现。要达到有效互动,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学生的认知实际选好讲课的切入点[2]。通常,识字、读句、培养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应把握三维目标,根据具体的阅读文本要求,找准切入点。例如,通过分析文章的教学目标,判断教学设计的切入是需要了解全文的文章大意、重点段落,还是需要对重点字、句进行推敲与领悟,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而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当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需求找准切入点。又如: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注重教学问题设计,利用问题直奔课文中心:“我为什么只要葫芦?”“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设计好的问题能使重点突出,能带动一堂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课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课文[3]。

三、灵活和多元选择阅读教学方法,为有效阅读教学增添动力

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时间进行调节与控制。尤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路宽广,经常有新想法、新思路、新问题,教师都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让课堂成为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大舞台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语文教学观念也逐渐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遵循语言应用规律与关注语文情感表达等方面发展。阅读教学是充满生机又复杂多变的,要提高它的有效性,必然关注它的每一个个体――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年龄较大的教师经验丰富,管理学生井井有条,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老是不理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把学生当做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而当做一种教学阻力。尤其是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掉队,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他们的学习态度,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及时纠正,教师教得辛辛苦苦,学生学得马马虎虎,课堂就谈不上有效性了。

(二)根据课文特点运用多模式的教学,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标提倡多元模式教学,摒弃单一模式,无论采用哪种模式,最终都是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情景体验为核心的阅读课文,多数是景美情深,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导、练、评、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文章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感悟中心情感,积累好词好句,如《北京亮起来了》、《日月潭》、《泉水》等。充满探究性的阅读课文,多数是以开放性的问题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模式是“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总结答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少量贯穿全文的问题作为引导,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为你骄傲》、《最大的“书”》等。寓言明理的阅读课文,多数是读故事、悟道理,常用的教学模式是“初读、熟读、再读、明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了解大意、掌握重点词语、悟出核心道理,在学习过程当中渗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写法有特色的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进行仿写,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了解写法,尝试运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雷雨》、《葡萄沟》、《充气雨衣》等。选读的课文教学,则可采用“通读、知大意、分享”的教学模式。总的来讲,阅读教学教无定法,不仅有“基本式”,更需要根据文章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三)师生相互沟通,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本该属于学生学习交往互动的过程也变成了教师的“满堂灌”。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配角,学习效果差。由于现代社会的进步,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见识增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设计加强沟通,从主体转为主导,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阅读教学的提升在于学生的表达,这样在地位平等的课堂中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很多教师都认为一问一答或给学生提出阅读要求就是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就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了,学生的学习地位就提高了。经研究,我们发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好像提高了,但学习兴趣还是不浓,其原因是学生的学习还是围着教师的问题转,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掌握真正的学习方法。笔者认为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模式,才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我不是最弱小的》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我”是最弱小的?学生心存疑问,阅读课文,在找答案中再发现问题:妈妈为什么说“我”是勇敢的孩子?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解决问题,最后延伸实践:我是最弱小的吗?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一说。

四、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有效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来培养学生多想多问、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学习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发问,要鼓励他们想问题,分析问题。语文阅读的教学难点不在于字词、句式,而是在于中心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在实际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常常局限在个别生僻字词的学习,对于关键句、中心段落没有深入的学习,更别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对文章似懂非懂,不愿意追问,无法独立总结出中心思想,都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好问”要有一定方法,需要耐心培养。一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二是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维在辩论中得到迁移。三是教师要努力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合作意识”、“合作态度”等以“合作”为关键的学习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推崇学生自主思考,多思多问,还需要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技巧、有策略的,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一看时间,当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先要允许学生独立思考,还是不能解决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共同合作解决。二看方法,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需要确定合作规则,学生分别发言,听取其他组员的想法。三看场合,新旧知识的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的阅读练习教学,都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节约时间,还可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四看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推崇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主导变为辅导、引导。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什么时间,什么方式旁观、激励、参与探讨、引导、答疑。

阅读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充满创造性的劳动。几年来,笔者始终立足于课堂教学,通过自己的一线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创新性地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任金红.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4).

第7篇

【关键词】 词汇教学 语境

众所周知,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要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学生不掌握大量的词汇,就无法顺利进行听说、阅读等英语学习认知活动,从而难以提高语言技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毕业生掌握的词汇量逐年增加,这无疑对高中的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词汇量大,复现率低,其中有不少词汇用法灵活,较难记忆。这些都给英语词汇教学增加了难度。

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不难发现,词汇学习正日渐成为学生英语学习中一个障碍。由于许多教师长期采用单一教授词汇的方法,缺乏语境意识来讲解词汇。孤立的教词、讲解、传授只会把知识零散化、孤立化,这种单一、被动、枯燥的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面对当前高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完成词汇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语境教学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词汇教学的途径,小到简单的一个句子,大到一个小段落,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来探究和掌握单词的用法和意义,并能牢固地记忆单词从而改变词汇运用能力差的问题。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出用小片段语境教学来指导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的几点方法:

一、立足学生,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高中英语教科书提供广泛的话题,如友谊、旅游、语言、音乐、体育等,易于引起高中学生的思想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学生学习动机强,就能驱使学生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加深英语学习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兴趣。”所以,在词汇教学设计中如果能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则肯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模块4第三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先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的相关词汇描述乔丹,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后要求学生选词进行巩固落实。_______ nobody has been able to play basketball better than Michael Jordan. He is famous _______ the world. He was _______ in the 1984 draft (选秀) by Chicago Bulls. He worked hard. When he trained in the court, he even _______ himself from the outside world. He _______ all difficulties to play basketball well. For example, his father was _______ killed in 1993. The basketball fans all over the world were _______ by his basketball skills. He never felt _______ what he had achieved.

Thanks to his _______ performance in the court, he was selected in 1996 as one of the “50 Greatest Players in NBA History”.

(Keys: Up to now, throughout, picked out, cut off, overcame, unfortunately, entertained, content with, outstanding)

二、形式多样,学以致用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另一途径。根据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同一方式的感知,很容易产生疲劳与厌倦。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形式的设计上格外注意。事实证明,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造成不同的课堂气氛,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1 课文内容复现法

课文是知识点的载体,针对课文内容有目的设计小片段语境让学生填空。既达到复习课文的目的,又有效地复习语言点和语法。

“The Monkees” was f_______ in the 1960s in the USA. It began as a TV show. The m_______ of the band played j_______ as well as played music. In fact, it wasn’t a real band at the very beginning. Most of the musicians were only a_______ who p_______ to sing the songs when they were on the stage. They became popular because of their attractive p_________. After a year_______, they became more s_______ about their work and started to play their own i_______ and write their own songs. However, the band b_______ up in about 1970 and r_______ in the mid-1980s.

(Keys: formed, musicians, jokes, actors, pretended, performance, or so, serious, instruments, broke, reunited)

2.2 设计新语境

为了避免炒冷饭,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单元重点词汇,重新设计新的语境。

NBA basketball players Utah’s Jeremy Evans, Houston’s Chase Budinger, Indiana’s Paul George and Minnesota’s Derrick Williams took part in 2012 Sprite Slam Dunk contest with the a_______ of winning the title. It was difficult for people to p_______ who would win the championship. What happened to him in 2012 Slam Dunk contest was impressive. He a_______ to dunk the ball several times. Evans dunked with a camera on his head, slammed two basketballs while jumping over a seated assistant. His superb performance _______(appeal) to fans very much, earned 29 percent of the 3 million votes cast. He had a p_______ basketball when he was young. He spent _______ time and effort practising basketball on and off the court. Without his hard work, he _______ succeed.

(Keys: aim, predict, attempted, appealing, preference for, a great deal of, couldn’t have succeeded)

2.3 替换练习

创设情景,利用替换练习,可以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并且让学生尽快地进入一个英语学习的氛围。

During the Middle Ages, the main purpose of painters was to represent religious themes. A traditional artist of this period was not interested in showing nature and people. A representative picture at this time was full of religious symbols. But it was obvious that ideas were changing in the 13th century.

(Keys: aim, conventional, typical, evident)

2.4 造句法

把单词放入句子中学习巩固,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例如在第3模块第五单元学习gift一词时,要求学生用短语have a gift for 来描述自己身边的同学,学生在造句时必定会动脑筋,联系旧知识,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造句的形式可以多样,有时可借助具体形象的图片进行造句,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时也可直接使用传统的中译英方法。

2.5 小片段语境翻译练习

用本单元所学的词组和句型进行小片段翻译练习,可以起到巩固落实,提高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张家界是我们的国家森林公园。当父母告诉我国庆期间我们要到那里去旅行时,我就迫不及待想去看那里的美景。起初我们打算乘飞机,但因为费用太高我们改变了主意,坐火车去。来到山脚下,看着那长长的石阶和高耸入云的大山,我想放弃。但父亲决心已定并说服我,所以我下决心并尽力爬上山顶。第二天,我们听说有美丽的山谷但很难到达。尽管不熟悉,我们还是坚持去享受山谷的美景,在那里到处有急流和瀑布。然后我们来到一片大森林,看见了一些特别的植物。多么美好的一次旅行啊!(Zhangjiajie is a famous national forest park in our country. So when my parents told me that we would make a trip there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 I could hardly wait to see the beautiful scenery there. At first, we planned to travel by air, but the fare was so high that we changed our mind and then we traveled by train.

When I saw the long steps and very high mountain at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 I wanted to give in. But my father was determined and persuaded me to climb the mountain, so I made up my mind and tried my best to reach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at a wonderful trip it was!)

三、借助词典,巧妙辨析

英国语言专家A.S.Hornby (1978)在为Oxford Student’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作的序中就指出使用英英词典的好处,他认为英英词典释义精确,能区分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培养用英语思维。吴冰(2000)在谈到英英词典时,也指出“英语解释不但更加准确,而且通过读英语解释还能复习常用词汇和表达法,可谓‘一箭双雕’”。有些词汇如果单纯用汉语来解释,词义似是而非,难以解释到位,如果参考英英词典,则很多词义问题会迎刃而解。

如以fare,fee为例:fare的词典释义:the price you pay to travel by bus, train, airplane etc.[公共汽车、火车、飞机的]票价;而fee在词典中解释为:1. an amount of money that you pay to do something(费用) 2. an amount of money that you pay to a professional person for their work.[付给专业人员的]工作酬金;服务费。

再如以历年高考试题对短语pick up 的考查为例。1. She picked up 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 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2006福建) 2. Sam picked up some knowledge of the computer just by watching others working on it. (2010山东)

从以上的例子发现,命题者考查pick up的意思:无意中学会某种技能或语言。如果再翻阅词典则发现pick up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思。

1. Just as I picked up(拿起) the phone, it stopped ringing. 2. We’ll send a car to pick him up(搭载). 3. Do you want me to pick up(买) something for you at the store? 4. It’s amazing how quickly Lee picked up (学会)Russian―he hasn’t lived there very long. 5. Pick up (整理;打扫) the living room before you go to bed. 6. I think I picked up(染上) a cold from someone at work.7. I was able to pick you up(收听到) on the short wave radio. 8. sth. picks up speed (加快速度) 9. If a conversation, meeting etc. picks up (继续) or if you pick it up, it starts again from the point where it was interrupted. 10. pick up the bill / tab 付账,买单 etc.

四、复现高考例题,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利用好高考试题的小语境,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如以历年高考试题对短语get through 的考查为例。

1. I couldn’t get through(拨通). The line was busy. (2005浙江)

2. There were a lot of people standing at the door and the small girl couldn’t get through (通过). (2006全国卷)

3. Hardly could he get through (完成) this amount of work in such a short time. (2007天津)

4. After that he knew he could get through (度过) any emergency by doing what he could to the best of his ability. (2010浙江)

五、词义拓展,搭配延伸

一词多义(熟词新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这给英语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理解中,对准确理解句义形成了很大的障碍。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掌握理解词汇的诸多意义,显得格外重要。著名的语言学家Chomsky早就说过:Every word is a new word. 我们只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一个词的含义。如以cover为例:

1. She covered her ears with her hands. (遮盖)

2. He told a lie to cover his mistakes. (掩饰,隐匿)

3. By sunset we had covered thirty miles. 走过(路程)

4. Will 1000 dollars cover the bill? (钱)足够付

5. Her lecture covered the theory thoroughly. (阐述)

6. China covers an area of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占地)

7. His research covered a wild field. (涉及)

8. The cover of the magazine is blue. (封面)

9. The land was flat and gave no cover to the soldier. (隐蔽处)

再如与get搭配的短语为例:

1. Teens can also use family meals as a time to get their thoughts across (被理解).

2. ―How are you managing to do your work without an assistant? ―Well, I get along (进展) somehow.

3. If the news gets around(传开), we’ll have reporters calling us all day.

4. The final examination is coming up soon. It’s time for us to get down to (开始做) our studies.

5. We have to get in (收割) the wheat as soon as possible because a storm is on the way.

6. If we can get over(克服) our present difficulties, then everything should be all right.

7. I have to get up (起床) early tomorrow.

六、词性转换,扩展词汇

词的词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转化法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的方法,通过词义扩大或比喻等方法把它活用为其它词义和词类的方法,一般在转化义和原义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如:He insisted on staying up to nurse the child. nurse原为名词“护士”,转化为动词“护理”。 这类词多与名词所具有的特殊动作有关,也是修辞。再如:My father is emptying a box of rubbish into a rubbish-cart. empty原为形容词“空的”,转化为动词“倒空”。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归纳法或对比法,进行关联词群的教学,使学生对语义相近、相反、同一范畴内的词汇或某个词的不同词形的变化有整体认识,便于识记。例如在教授stress (v.& n.) 时,可以补充给学生其他词性的拼写变化:stressful, stressed等。结合这个词的学习,笔者设计如下的小语境使学生对该词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扩大了词汇量。

The principal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at teaching is a stressful job. She has been feeling very stressed since she took up the job of teaching. Under such great stress, she has been experiencing some stress-related diseases, such as headaches and sleeping difficulties.

七、围绕话题,精心设计

高中英语教科书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每一单元都有固定的话题,如友谊、旅游、音乐、节日等,如何围绕话题并整理与话题有关的词汇进行词汇教学设计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以模块2第五单元的话题Music为背景来设计郎朗的一些内容。

Lang Lang was two years old when he saw Tom playing piano. From then on, he developed his love for this i_______ At the age of five, Lang won the Shenyang Piano Competition and p_______ his first public recital (独奏会) When he was nine years old, Lang Lang had difficulties with his lessons, and was expelled(驱逐) from his piano tutor’s s_______ for lack of talent. In 1994, Lang was awarded first prize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p_______ at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Young Pianists Competition in Germany. He is very busy. He receives lots of i_______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is concert is always b_______ internationally on TV. Many people are impressed by his d_______ to music.

(Keys: instrument, performed, studio, performance, invitations, broadcast, devotion)

八、与时俱进,创设语境

语言的学习与时代的发展密不可分,所以平时的教学内容应贴近现实生活,要富有时代气息,视野开阔,信息量大,这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此次世博会举世瞩目。笔者在词汇教学中也增加了相关语境内容。

Today I went to France Pavilion with the a_______ to enjoy seven national art treasures from the Orsay Museum, consisting of six m_______ and one s_______ by Rodin. Just as you p_______ it was crowded with tourists there as they are the t_______ examples of Impressionists. It was e_______ that everyone a_______ to enjoy the paintings. It was said the authority had insured the paintings for _______ money. I’ll never forget my visit here.

(Keys: aim, masterpiece, sculpture, predicted, typical, evident, attempted, a great deal of)

第8篇

一、小型学校在美兴起的背景

最近几年川统计表明,大约70%的美国中学的人学人数在1000人以上;50%的中学人学人数在1500人以上;一些中学的注册人数甚至达到4000一5000学生。规模大的中学中面临着诸多的潜在的以及现实问题,包括标准化运动中较大规模学校竞争力差、大型学校中连续不断的校园暴力事件等诸多问题。而近些年来,美国公众一直以来在追求学校教育效率的提高,布什政府也更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价值取向,所以许多改革战略相继浮出水面。诸多因素共同催生了“缩小学校规模”计划的出台。其中得到民众较大支持的就是创建小型化、多元化的学校。从奥克兰、加利福尼亚到费城、宾夕法尼亚的许多学区都已经开始着手缩小学校的规模。同时圣保罗、辛辛那提、西雅图的许多私立学校也开始了缩小学校规模的计划。

二、对于学校规模问题的已有研究

上还存在着诸多缺陷。当时关于建立大规模学校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的“规模经济理论”。随着美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60年代追求“平等”的教育改革被70年末追求“卓越”的教育改革所取代,人们更加注意从教育效能角度关注教育的有效性问题,而对于工业社会更多的从经济效率考虑的学校规模问题提出了更多的质疑,学校规模多大才是理想的?在过去的60年里,寻找最佳规模的研究已经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成本分析、课程提供、教职员工、以及学生成就几个维度上。

JuhaB.smith研究了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提出三个问题假设:(l)对学生学习而言,多大规模的中学最有效率;(2)多大规模的中学,学习资源能够被公正地分配;(3)学校规模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影响是持续的吗?他的研究结果表明:理想的学校规模学生人数在600一900之间。而根据美国国家一般统计标准,从数量上说,小学层次上,10%的公立小学被认为规模过小(少于200名学生),45.5%被视为规模过大(超过700名学生);中学层次上,有17%的公立中学规模过小(少于300名学生),29%被认为是规模过大(超过1500名学生);同时还有2.5%的中学拥有大约3000名或者更多的在校学生。

最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批评关于学校规模的研究是具有误导作用和不合实际的,学校的适宜规模要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Howley总结认为在学校规模问题上应该考虑的几个基本结构为:年级跨度结构(一所学校中的年级数量)、学校层次(小学、中学)、所有制(私立、公立)、地理位置〔农村、城区)、课程特征(综合、分科)。

20世纪,伴随着机器大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随之出现了关于学校规模的问题大量的专业研究。在北美,关于学校与学区规模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25年。但是当时的研究的方法还很不成熟,理论上、统计。

三、关于小型学校的实证研究

尽管人们对于多大规模的学校才叫“小型学校”这一基本问题还存在很多争论.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大量基于小型学校的研究与实践表明:小型化学习型社区通过提供一个更加安全、更加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以及积极的全方位的教育实践,从而能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业成绩。

在“马太计划”川的实践中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并且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学校的规模与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密切关系。

“马太计划”调查了学校规模“能否提高学生学业优势”和“能否促进教育公平”的两个维度的情况,该计划在蒙大纳、乔治亚州、俄亥俄州以及德克萨斯等七个州开展,各州教育部门对学业成绩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

“马太计划”研究发现,学校规模对“学生学习优势”的影响的大小与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高度相关:贫困社区,如果学校的规模较大,则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但富裕社区则相反。这意味着,如果其他因素相等.富裕社区大型规模学校对提升学业成绩是积极的,而贫困社区则起到反作用。虽然,各州对于“小型”与“大型”的分类标准存在差异。但研究发现,在俄亥俄州,41%一90%的学校(年级水平测试),如果规模偏大,测验分数低于州平均值,小型学校则高于州平均值。在德克萨斯、乔治亚州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研究结论。

“能否促进教育公正”维度的测量是通过将学校分为两种类型(按照学校规模的中值):小型学校、大型学校。然后,研究者比较两组的学业成绩与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相关性。也有的研究分为四组:小社区内的小型学校、大社区内的小型学校、小社区内的大型学校、大社区内的大型学校。研究发现,如果小学阶段学校规模过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则更大。小型学校与大型学校相比较发现,在小型学校中,学业成绩与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性被明显弱化,在四个州中,小型学校能够减少20%一70%(存在年级差异)的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业成绩所产生的影响。在乔治亚州、俄亥俄州、德克萨斯州、以及蒙大纳州,小型学校在每个年级上都能减小贫困对学业成绩的负面影响。

四、小型学校的比较优势

关于小型学校的研究尽管还存在着很多疑问,但研究者还是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包括

(一)学业成就:

小型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升效果更好在小型的学校中的学生学业成绩(包括在学校中的成绩等级、测验分数、中小学优等学生数量、学科成绩以及思维技巧评价)持平或者高于规模较大的学校。促进学生发展平衡学校规模小型化能够有助于缩小非洲裔、西班牙裔及其他国家移民、低收人者与高收人者、大多数白人、以及亚裔之间的学业差距。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通过高等教育的相关指标变量(人学考试分数、录取率、出勤率、年级平均成绩以及完成学业率)的对比发现,小型学校的各项指标都高于规模较大的学校。高出勤率和低辍学率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课程

(二)社会成本效率

很多人都认同“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较小”容易造成生均成本的上升。然而在推行缩减学校规模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规模小型化的学校的学生毕业数量增加,研究者发现当以生均社会成本代替生均成本作为评价指标时,小型学校显得更有效率。因为在美国,规模较大的学校通常伴随着高辍学率,如果与高辍学率的社会成本(低收人水平、高失业率、对社会福利的依赖等等)相比较,小型学校的成本的效率优势更加明显。尽管小型学校的生均成本高于大型学校,然而由于低辍学率,每个毕业生的社会成本却降低。另外大型学校较高的辍学率可能增加额外的社会成本。

〔三)归因分析

研究者总结、归纳了一些对小规模学校积极教育效果产生影响的一些因素,包括

1.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因素

(l)学生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增强;

(2)课外活动参与积极性高;

(3)学生联系紧密、减少疏远的感觉,学生对自我及他人感觉良好、人际互动良好。

2.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社会环境因素

(l)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满意度增强,密切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联系;

(2)教师的自我认同、责任感和成就感增强,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3)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学习环境。小型学校更加安全,因为学生与成人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更加关注成年人,而教师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帮助学生。

五、缩减学校规模的联邦政策

为了促进学校小型化的实践的推行,美国国会拨出专款支持“小型化学习型社区”计划(SLC),从而推动小型、安全的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在2001财政年度,联邦教育部拨款1.25亿美元用来资助地方教育机构(LEAS)创建小型化学习型社区,以此来推动官方的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战略。

其中的具体政策包括:

2001年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战略中提供专项资金资助“小型化学习型社区计划”的构建,该计划旨在帮助地方教育机构在大型学校中计划、实行或者扩展小型化性学习型社区,通过这项计划,联邦教育部也开展新的研究来决定小型学校的影响能否在大型学校内“复制”。“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计划还开展了“全面的学校改革计划”,为各州提供专项资金来实行几种学校改革模式,其中许多模式围绕着小型化学习型社区来组织的。

联邦教育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推行学校规模小型化的实践中、辅之以其他的策略,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的效果会更好,这些策略包括:

(l)学术团体(Academies),学校中的下位组织,围绕特定的主题来组织。

(2)单元计划(HousePlans),根据学生的年级或者能力水平,将大型学校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几百人的单位,每个单位内的学生从单元教师那里选择一部分或者全部课程.单元周期的配置为一年或者多年,单元计划使学生的中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尽管学生也会参加整个学校的活动,但每个单元通常会有自己的学科计划、社会活动以及其他的课外活动。另外为九年级的学生设置一个单独的单元,有助于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到高中的转变。

(3)校中校计划(Asehool一within一a一sehool),是指依托一所较大学校中的一个小型的、自治的行动模式,该项目受学区主管或者教育委员会管理,对学区负责,而不再对“母校”校长负责。该项目有自身的文化、计划、人员、学生、预算以及学校空间。类似于学术团体,每年通过相同教师群体的核心课程对学生分组,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建设性关系,进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来自同伴、教师以及其他成人的更多帮助。

(引磁力学校(Magnetprograrns),“磁力学校”顾名思义,就是“有吸引力的学校”,又称为“特色学校”。它办学特点鲜明,针对儿童特殊兴趣爱好,开设富有特色的课程。在磁力学校,学生可以学习读、写、算等基本技能,亦可习得特殊专长的学科,如音乐、戏剧、电脑、法律及其视觉艺术等等;学校形式极为多样,如高智天才学校、外语学校、蒙台梭利学校、科技学校、艺术学校等。磁力学校没有学区和人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自愿申请人学,由电脑编班人学。

六、缩小学校规模面临的问题和存在的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尽管小型学校有诸多潜在的优势,但并不是解决教育改革中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的“万能良方”,而且在实行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规模效益及边际成本问题;一些小型中学理论上规模太小,不能提供足够的教育资源,而且学校规模对一部分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另一部分;原有的法律的适用性问题,因为原有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制订是基于规模较大学校制订的;校内、外利益集团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耐心问题;教职员工并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削减学校规模;实行该计划要求提高教师的工作时间、精力;该计划是否能够具有长期性,与其他措施的配套问题(例如研究发现,小型学校中采用小班教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而如果学校规模较小,班级规模较大,那么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的效果要大打折扣)等等。

其中争论的几个核心问题:

(1)小型学校的规模标准问题?有没有标准?如果有.多“小”才叫“小”?

(2)大型学校和小型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和其他重要产出方面哪一个更有效?

(3)在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学校规模对学校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而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小型化社区、充满支持的教育环境、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质量以及家长的参与对学校的影响又如何呢?

(4)当对大型学校重组为小型学习型社区时,是否会产生与小型学校相似的种种优势?

(二)存在的挑战

1.农村的挑战偏远的农村地区经常面临着农村地区的学校规模较小的问题,教育质量很低,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的、经济的配置,所以许多乡村学校被关闭。学生需要坐更长时间的校车到学校,如果家长要参加学校活动也必须要长途旅行,而这些农村贫困地区也面临着学校规模的扩大问题,与“小型化学校运动”却要背道而驰。

第9篇

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理论框架,从发展的视角,采取纵向研究方法对母语磨蚀和二语磨蚀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语言磨蚀 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 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

一.语言磨蚀的定义与分类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又称语言耗损、语言流损或语言损耗。语言磨蚀作为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或退化的现象(Kopke 2004)。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与语言习得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磨蚀的一面;不仅有上升、发展的一面,也有僵化、退化的一面。因此Hansen(1999:150)认为“要想全面了解语言习得的发展过程,必须研究语言输入的频率、知觉显著性和语言磨蚀的特征”。

要正确理解语言磨蚀,需要将语言磨蚀与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失语症等概念区别开来。Jimnez(2003)指出要将语码转换、语码混用同语言磨蚀区别开来,虽然前两种情况在多语言语境下常常出现,但是不能全部看作语言磨蚀的表现,只有在没有按照所使用语言的语言规则转换时才能作为磨蚀的表现。语言磨蚀与失语症一样,均表现为语言能力的下降,但是其发生机制却存在本质的差别。语言磨蚀属一个随着受蚀语使用的减少和停止,人脑认知的自然生理性过程。这与遗忘一样,均为大脑正常的认知机制。

二.语言磨蚀理论研究综述

1.语言磨蚀的生理学解释 Kopke(2007)对大脑内部机制特征的研究发现,大脑的可塑性、激活阈、抑制性以及皮下结构干扰性机制影响着语蚀现象。Lenneberg(1967)和Penfield & Roberts(1959)提出“大脑可塑性”这一概念可以用来说明适应能力和年龄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小,适应能力就会越强。Paradis(1985)指出在激活阈的理解框架下,语言使用情况是语言磨蚀程度最可靠的预测指标。总之,一个人如果是双语运用者或者是多种语言运用者,大脑中的一种语言会与另一种语言竞争习得语言的有限精力资源(Jessner 2003)。

2.语言磨蚀的语言学解释Tsimpli(2004)结合Chomsky的最简方案理论,探讨了第二语言影响下的母语磨蚀问题。作者围绕选择易损性(selective vulnerability)是否可以由语言系统组织构架和接口的易感染性(susceptibility of interfaces)两方面来解释。作者认为,磨蚀使得母语在二语影响下,在接口特征使用方面表现出不确定性和选择性。

Kansson(1995)基于标记理论,提出磨蚀过程中,或许会存在一语中已经被设定为标记性值的参数无标记化的情况。然而,Sharwood Smith和Van Buren认为既然参数背景是受输入因素的影响,而且语言磨蚀也是由于缺乏交流而产生,那么一语中标记性值可能会仍然保留。他们认为在某种语境下,标记理论的作用并不明显,尽管从理论角度来说,可以预见到一语中的标记参数或许被重新设定为非标记性值,然而在另一方面,这个预见存在疑点,因为参数的设定多被认为取决于输入的因素,缺乏语言输入是语言磨蚀过程中很明显的特征(Jimnez 2003;杨连瑞、潘克菊 2007)。

Sharwood Smith(1991)提出迁移是影响第一语言磨蚀的一个重要因素。Selinger(1991)提出,在缺乏一语输入的情况下,二语可能会被作为“间接的积极因素”的来源,结果造成结构相对简单具有较广泛分布的二语代替了相对复杂但分布较狭窄的一语的规则,来发挥相似的语义功能(Selinger 1991;杨连瑞、潘克菊 2007)。Reetz-Kurashige(1999:21-58)通过研究证实:母语与外语类型和语用上的相似性有助于外语能力的保持,而母语与外语的差异容易导致干扰和磨蚀。A.Gurel(2002)基于管约理论,分析了土/英双语使用者的语言想象,证实了土耳其语中代词和反身代词约束属性对母语为英语受试者的英语语法会产生影响

3.语言磨蚀的心理学解释早期关于语言磨蚀的研究是围绕心理学记忆与遗忘的理论展开的。Weltens根据心理学的“提取失败论”(retrieval-failure theory)指出,磨蚀与遗忘的不同点在于:对遗忘而言,如果提供线索,信息可以作为整体提取出来,而对于磨蚀而言,只有可能提取部分信息。这一观点受到了许多质疑,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路径主要围绕磨蚀的语言中能再次提取的信息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展开。许多研究更倾向于语言磨蚀是一种提取时的暂时困难,而不是一种永久性的丧失。

联结主义理论认为,信息的处理是通过大量的信息单元相互作用并组合成网络实现的。由此推理,一个人的大脑中存在一个以神经元网络为物质基础,由不同可变因素相互联系构成的语言网络。Neisser(1984)提出,一旦学习者达到了语言习得的关键阈值,人的语言能力会产生抗磨蚀能力,大脑中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语言网络。

4.语言磨蚀的社会文化学解释Prescher(2007)认为,移居不仅会伴有母语磨蚀,而且会对个人生活有重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现有身份认同的转变。作者通过描述20名长期移居荷兰的德国人对自身的母语磨蚀和身份感变化方面的感受,证明了人在生命过程中身份和语言的发展变化都是“开放的、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多维的和有内在联系的。”Le Page和Tabouret-Killer(1985)提出了“认同行为”理论,认为个体通过在语言行为上与目的语群体的趋同来实现目的语群体对自己的认同。

社会网络理论(social network theory)认为能创造语言使用环境的能力也许是维持语言的重要因素。Milroy(1987)认为个人的社会网络系统能影响一个社团的语言活力和这个社团抗击语言转移的能力。Harley(1994)对成年加拿大人的研究表明媒体也许是维持第二语言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听说能力受到媒体的影响较大。

社会情感因素也是语言磨蚀的重要原因。Schmid(2002: 347-397)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最具有说服力。Schmid曾对1933-1939年离开德国的犹太人的德语(母语)损耗做了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受试者母语损耗的最关键因素是受试者离开德国的时间。在德国受迫害时间长的犹太人对德语有一股逆反情绪,对德语的损耗便相对大一些。

三.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回顾

与语言磨蚀相关的实证研究大致围绕以下四个问题进行:(1)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语言磨蚀?(2)语言磨蚀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3)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语言磨蚀?(4)不同的语言层面受磨蚀的影响是否一样?

就第一个问题展开的实证研究有:Godsall-Myers(1981)在对德语学习者的研究中证实,在学习结束一段时间之后,学习者德语的磨蚀速度与德语水平呈负相关(r=-0.72)。Vechter等(1990:189-203)将这一现象进行了总结,即磨蚀前水平与磨蚀的量和速度成反比。Kopke(2004)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母语学习者的研究中证实,习得音位、词法和句法的隐形记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因此,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对他们施以不同侧重点的教学会使其产生相应的抗语言磨蚀能力。Gardner(1985:519-540)的调查发现中等水平学员的会话和理解技能磨蚀明显,而阅读则没有。他采用方差分析后发现:具有负面态度的学员,其会话和理解技能磨蚀的程度与语言态度构成函数关系,而动机明显与会话和理解技能的磨蚀相关。Nagasawa(1999:169-200)通过对七名学习日语的美国学生的调查也证实:强动机和具正面语言态度的人比对照组的外语磨蚀程度小。Hansen曾于1997、1998、1999分别对日语、汉语、韩语这三种具有完全不同书写系统的受蚀语进行了研究。参加研究的被试在这三种语言环境中,通过两年的日常接触分别掌握了目的语言。她发现,被试的目的语读写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被试者读写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目的语磨蚀的程度。

针对第二个问题展开的实证研究有:Bahrick(1984:1-31)曾对773名把西班牙语作为二语学习的被试,进行过为期50年的研究。他发现,外语正式教育结束后,如果外语的使用减少或停止,语言磨蚀就会出现。其外语磨蚀过程似乎呈现一种“前快――中慢――后快”的发展趋势。Kuhberg(1992:138-154)对从德国归来的两名7岁和9岁的土耳其儿童的德语流损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动词、介词和名词的复数形式比其他词汇的流损情况严重。“就所调查的语言特征而言,第二语言的流损顺序正与习得顺序相反”。Neisser(1984: 32-35)则认为,外语学习阶段存在一个外语熟练程度的关键阈值,超过这个阈值,外语磨蚀的速度会减缓。他还认为虽然某些语言知识会被遗忘,但基础知识范示(general knowledge)会保留,它可以对最早习得的知识进行再整合和建构。

针对第三个问题展开的实证研究有:Hansen(1999:15-16)认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外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教学耐磨蚀。她提供的有力证据是Weltens等(1989:128)的研究成果:年幼的儿童在自然环境中习得外语后,如再回到母语环境中,其外语能力会迅速和彻底磨蚀。Lowe(1982:176-190) & Yoshitomi(1999:80-111)从受蚀者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角度来探讨如何有效防止语言磨蚀。他们认为,人工干预的方式可有效防止外语能力的磨蚀。有些学者(蔡寒松 2004;倪传斌 2006,2007,2009,2010;王建梅 2009等)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加大语言输入量使学生从中感知语言规律,尽早达到并跨越“关键阈值”从而最大程度较少语言磨蚀。

针对第四个问题展开的实证研究有:Porte(1999)对52名长期居住在国外(西班牙)教英语的教师(母语为英语)母语磨蚀情况进行了研究。他发现,第二语言(西班牙语)对母语(英语)的干扰是母语磨蚀的主要因素,词序和拼写的问题尤为突出。他认为语言的某些方面对干扰更为敏感,更严重的拼写技能丧失或许与句法磨蚀并存。Hansen & Chen(2001:90-110)曾用标记理论(Markedness Theory)研究过日语不同数量词间的磨蚀程度。他们发现:使用频度高和标记性小的数量词磨蚀程度小;Weltens等(1989:205-216)研究了荷兰高中生在停止使用法语2和4年后的语言流损状况。他发现,那些使用频率较低、功能特征不明显,或者标记性特点明显的语言特征比那些使用频率高、功能特征明显、标记性特点不明显的特征更容易流损。Tomiyama(1999:59-79)曾对比过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磨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磨蚀程度最明显的是词汇,其次是语法,语音的磨蚀最小。李艳红(2008:425-432)认为语言磨蚀的突出表现是词汇提取失败。

四.讨论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以往的语言磨蚀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下面几个问题:1)关于语言磨蚀的界定。语言磨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语言技能退化和知识丧失或退化。但是这些表现在实践中不一定能够充分地展现出来。具体来说,被试者为了达到比较满意的交际效果,总是会采取一些补偿措施,想办法弥补他们受蚀的语言能力,让对方感觉不到外语能力磨蚀的存在。比如:使用外延更大的词汇,在说话时,更多地使用感叹词、填充词和富有感情表达的句子等来延长思考时间。因此,在实践中,采取诸如概括词、近似法、迂回法或者回避使用词汇的方法来应对词汇遗忘很难被认定为语言磨蚀。2)虽然有众多学者,如Godsall-Myers(1981);Vechter(1990);Kopke(2004);Nagasawa(1999);Gardner(1985);Pavlenko(2002);Al-Hazemi(2002);倪传斌 (2006)等,对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探明导致学习者外语能力磨蚀的因素有:模式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等。但是,涉及有关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策略、焦虑等对语言磨蚀的实证研究还很少。3)跨学科研究还很少。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既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这些因素之间紧密相关,没有哪个因素能单独对语蚀现象产生影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多角度地对语言磨蚀做出合理的解释。4)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变量的确定和测量,被试的选择、各种外因的干扰等等因素都是今后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五.结语

总之,语言磨蚀研究涉及生物学、语言学、社会学、神经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先前的语言磨蚀研究大多侧重在实证研究上,由于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得出的结论也因人而异。此外,由于研究时间的跨度比较短,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跨学科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语言磨蚀理论分析框架,从发展的视角,采用跟踪研究方法对母语和二语磨蚀作出调查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Al-Hazemi, H. A.Lexical attrition of some Arabic speak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word loss.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2000, (12).

[2]Bahrick,H. P. Semantic Memory Content in Permastore: 50 Years of Memory for Spanish Learned in School[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13,1984a(1):1-31.

[3]Pallier, C., Dehaene, S., Poline, J., LeBihan, D., Argenti, A. Brain imaging of language plasticity in adopted adults: Can a second language replace the first? Cerebral Cortex, 2003 (13):155-161.

[4]de Bot,K & Stoessel, S. In search of yesterday’s words: Reactivating a forgotten language. Applied Linguistics,2000 (21):364-384.

[5]Hansen,L.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6]Hansen, L. & Yung-Lin Chen, What counts in the acquisition and attrition of numeral classifiers[J].JALT Journal,2001,(1): 90-110.

[7]Le Page & Tabouret-Killer. Acts of Identity: Creole Based Approaches to Language and Ethnicity[M]. Oxford: CUP, 1985.

[8]Lenneberg,E.H.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NY: Wiley. 1967.

[9]Neisser, U. Interpreting Harry Bahrick’s Discovery: What confers immunity against forgetting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984 (1): 32-35.

[10]Paradis, M. 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wo languages in the brain.Language Sciences, 7(1): 1-39.

[11]Paradis, M. A Neurolinguistic Theory of Bilinguali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12]Pavlenko, A.Bilingualism and emotions[J].Multilingual,2002(21):45-78.

[13]Pavlenko, A.Emotions and Multilingualism.Cambridge: CUP. 2005.

[14]Weltens B., van Els, T. &Schils. E. The long-term retention of French by Dutch students[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89, (11): 205-216.

[15]Yoshitomi A. On the loss of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by Japanese returnee children[A]. L. Hansen.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Context[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80-111.

[16]蔡寒松,周榕. 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924-926.

[17]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2004,(5):9-11.

[18]李艳红.英语词汇磨蚀的词频与终极外语水平的相关分析[J].外语教育, 2008(4):71-76.

[19]李艳红.外语词汇磨蚀的语言学表征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425-432.

[20]倪传彬,严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0-55.

[21]杨连瑞.国外语言损耗研究的社会心理因素[J].外语教学,2011,(2):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