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

时间:2022-04-18 07:52: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用数学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用数学专业论文

第1篇

高校应用数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学科,如物流行业中的最优路径问题,企业管理中的工作时效问题。同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增。因此,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应用数学专业来讲,如何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和社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成为凸显高校自身专业实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式。对此,本文就目前应用数学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从而提出可行性的策略,为高校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应用数学专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解读

高校应用数学始于20世纪初,主要是为了教学和科研。一方面,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应用数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学校,就业方向也主要以去中小学学校任教为主。而随着我国中小学教师需求的饱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就业压力也随着而来。因此,面对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人才需求的转型,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并找到一条符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应用数学专业思考的重点。另一方面,随着应用数学专业的发展,被应用到与计算机领域,促进了应用数学专业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根据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的相关报道指出,未来以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基础工具,以社会需求作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应用数学的主要就业方向,并占到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结合现阶段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看出,我国计算机发展将逐步朝着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应用数学模型将更多的被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以此给应用数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而除计算机领域以外,应用数学还可用在工程预算领域,如通过数学建模制订工程最短工程进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应用数学专业发展一片光明的同时,也给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那就是社会对应用数学专业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将成为未来专业培养的主要方向,也必将影响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计算机的这一发展背景,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是当前思考的重点。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很多高校在应用数学人才的培养中过分集中在让学生如何掌握基础的专业知识方面,使得现有的人才实践应用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不断调整目前应用数学专业的目标和内容,加强对应用数学实践型师资队伍建设,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加强应用数学人才改革的唯一出路。

二、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要解决应用数学专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构建基于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而要对应用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基于社会需求的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来讲,要转变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最为关键的就是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人才进行培养。而传统的应用数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是以培养具有扎实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理论、技能和方法的可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但是,过去的培养方式过分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应用数学人才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地转变。对此,结合上述的背景和高职院校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重新制定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成为思考的重点。而在目标的制定中,一方面,要考虑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强调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从而在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地对知识进行运用,以此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由此,在上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培养方案的各个目?朔纸猓?落实到教学、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

(二)构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培养实践性的应用数学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增强学生对应用数学实践应用的能力。而对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育,要以集中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为辅的方式,并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管理,从而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而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从多角度、多视角对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内涵进行把握,充分认识到实践型人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确立实践教学的地位,为创新型教育和实践型教育的改革奠定方向和思路。

其次,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实验教学作为应用数学专业实践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也是将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要给予应用数学专业实验室更多的支持,为广大的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实验室。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室可以参加更多的实验课题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加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室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答中,以此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水平。

再次,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从而开拓实践能力培养渠道。通过数学竞赛、数学建模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应用数学专业的兴趣。而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并通过学分的方式来进行奖励,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最后,充分加强实习环节和毕业论文环节。结合应用数学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安排毕业生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以此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到企业实践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包括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素质,适应企业未来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同时,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管理。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题目应用型方向的选择,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往应用方向去发展,以此让学生通过毕业论文加深对知识的应用,提升应用水平。

(三)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塑造

数学建模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数学建模,学生可将学习中的数学问题转换为主动探索,从而将书本上比较单调的结论和理论转换为非常丰富和生动的思维活动,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积极性和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加强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也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要加强学生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塑造,首先,应将数学建模思维贯穿到应用数学的整个基础课程;其次,开始应用数学系列专业课程,如统筹学、数学建模等;再次,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从而通过竞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教师作为实践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因此,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而对于高素质应用数学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引进和选拔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并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各种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给广大的高层次教师。

第二,加大对应用数学专业教师建设投入的力度。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让那些具有责任心和突出教学能力的青年教师获得更多进步机会。如通过进修、交流等方式,提升应用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同时,选派更多教师到企业工作、挂职、实践等,从而更好地让教师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了解就,提升他们对学生应用水平的培养。另外,教师也要多参与科研项目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能力。

第三,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通过加强对教师的科学考核,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通过对教师岗前的培训,以此落实教师岗前培训机制,促进教师竞争意识的提升,深化教师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第2篇

英文名称: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主办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重庆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887

国内刊号:50-1060/O3

邮发代号:78-2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应用数学和力学》(月刊)由钱伟长院士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重庆交通学院主办的科技学术期刊。本刊宗旨:致力于反映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前沿研究状况,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现代化服务。主要刊登:力学、力学中的数学方法和与近代力学密切相关的应用数学的创造性学术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数学建模;应用数学;数学思维

应用数学具有的一大特点,就是应用性强,实践性强。它作为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对较为抽象的理论数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数学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开始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如何将应用数学与数学建模有效的结合,如何有效的利用建模手段,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现今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以数学建模和应用数学为研究对象,就两者的有效结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1应用数学的发展状况以及实用价值

1.1当前应用数学的发展状况

我国应用数学的起步,应该追溯到1956年,其间虽然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停滞不前。但从1976年开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应用数学又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如今,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增加、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科研成果的增多,应用数学与其余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也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当前的应用数学已经不是数学领域中单一的学科,而是横跨了金融、人文、计算机、经济等各个学科,而且随着应用数学与这些学科的结合,也使得这些学科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研究应用数学的相关学者也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高效的方法来展示数学的价值,由此,将应用数学与数学建模的有效结合就成为应用数学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成为数学领域发展的一种机遇。

1.2应用数学的实用价值

世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艺术之美,化工之巧,火箭之速,无不与数学有关”。这表明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可以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衣、食、行都与数学有关。就数学领域的应用数学而言,它存在的价值一般表现为三点,分别是:其一,数学本身具有多学科性,学习应用数学,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提高自学能力,可以使人们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时能够较为快速轻松的掌握。其二,学习应用数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数学思维,可以掌握一些较为方便快捷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得更有逻辑,更加快速准确。其三,应用数学在使用中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学习时可以帮助人们更为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不断的重复、循环,使得人们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对学习的兴趣也越为浓厚。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更为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实践的练习,因此对于应用数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但这些并不能否认应用数学存在的价值,不能抹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要想使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有效结合,就需要先明白什么是数学建模。所谓的数学建模,即通过数学的思维模式,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的语言,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公式、数学符号、图形、程序等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分析、求解,最终解决某种客观现象、预测发展规律、提出应对某种现象发展的策略,等等。这种从实际问题中进行提炼、抽象出的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数学建模。在数学的发展史上,人们一直都是把数学与现实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因为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概念的抽象性,更因为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在经济、金融、人文等领域对数学的运用也越来越频繁,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传统的数学方法在很多时候无法解决如今的新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将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如果将两者有效结合,不但可以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人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3数学建模与应用数学结合的策略

3.1发挥数学建模的桥梁纽带作用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与抽象数学理论相互联系的纽带。将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抽象,转化为数学的语言,将不确定的因素进行量化,用数学符号、公式、图形等进行表示,然后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使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具体的数学结构。在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模型转化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全面的数据采集和问题调查,确定问题产生的因素,并要找到需要量化的问题的特征,然后在根据这些数据与调查结果,确定其问题产生的规律,然后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因此,我们说数学建模是实际问题与理论数学的纽带,要运用好数学建模作为桥梁的作用。

3.2在应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数学方法的最佳途径是在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融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介绍建模的方法。教师在对实际问题讲解时,科学的向学生灌输数学建模思想,而且应该将实际问题当作一个专题来进行讲解,需要向学生介绍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影响问题的因素,解决问题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几种思路,对学生在进行讨论与数学建模方面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完成了教学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产生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形成了一种特色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3借助数学建模比赛落实与应用数学的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使他们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是十分有必要的。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还可以提高他们数学建模的综合水平,为以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搭建建模竞赛平台,使学生在竞争中求自身发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完善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提升自身数学应用水平。

4结语

应用数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对现实生产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的思想,将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然后通过建立模型,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提高人们对数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促进其余学科的不断发展,可以推进市场经济的进步,因此,将两者有效结合是时代的需求,是未来数学发展的趋势。所以,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数学建模方法的传授,应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牟琼,程云龙.以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为契机,加强培养工科大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182.

[2]钟秋海,付梦印.人的三种数学模型的实验比较研究[C]//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0.

[3]靖大为,苏卫国,李肖清,等.离散元件与管路参数的反渗透系统数学模型[C]//第四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2010.

第4篇

论文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及社会生产中的现象和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将数学知识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能学会应用。

数学不仅是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而且是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

中职教育具有基础性和职业性,中职数学课程承担专业服务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功能,而中职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更好地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所使用的数学教材就要突出实用性与针对性。

我们可以将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中职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基本内容,目的在于提高中职生的数学素养,基础的数学指的是中职数学中的统一性内容。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基础之上,结合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而选学的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数学的学习内容后,供对口升学和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加深学习的数学内容,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为进一步升学做准备。这样,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数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要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转贴于

提倡运用数学工具。中职学生学数学主要是为了用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这种人才规格决定了使用数学工具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忽视各种数表、计算器等工具的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数学工具的能力,因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遇到了数学问题,是通过数表、计算器、电脑等工具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将创新的教材、创新的教法与创新的课堂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人们的吃、穿、住、行都与数学有关。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蕴涵着数学因素的生活内容,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枯燥为生动地接受知识,进而能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的关系,感觉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不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现、思考和认识周围的世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的目的。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而且要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通过知识的运用、实际问题的解决,又能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层理解的目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了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夏国斌、施正和《数学》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年8月

[2] 曹一鸣、程旷《数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高等代数;应用技能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080-02

一、“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紧迫性

《高等代数》是数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很多后续课程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地位不言而喻。学生进入大学数学专业的学习,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必须尽快转变思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认知;这门课程作为后期课程的先修课程,将为后续课程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必须牢固掌握,作用相当重要。而独立学院《高等代数》的开设大多是照搬其他成熟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与一般的本科院校是有一定差距的,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学质量必将受到一定的影响,进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高等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新型应用人才,理工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决定开展以数学专业高等代数为依托的教学改革,我系自09级开始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目前已经取得一定得实效。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幅提升,就业率显著增加。实训的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期主要是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联系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金融领域初步涉入的了解及深化。

三、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经验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培养方案,数学专业首先从研究方向上分为:数学教育与金融数学两个方向,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知识面,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经济学方法,对金融问题、数学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和处理,解决生活及经济领域的相关实践问题,具备在企业、金融相关部门工作的高级别应用型人才,或具备在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育、管理的合格师资。因此,对于数学教学将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和讲解,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力地开展实训教学。

数学专业实训教学围绕人才培养的专业目标而开展,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专业应用技能实训培养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良好的数学素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业务过硬、适应能力好的数学金融类高级复合型人才,进行专业的受训。

与一般本科院校的不同之处,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以培养数学兼金融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然是分为两个方向:数学基础和金融技能,数学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以应用严谨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和经济学中的问题。在数学教学实训过程中,必须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它们都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需要的“一般能力”。金融技能主要是指对数学经济学知识的应用的专业技能,例如具备宏观经济基本判断能力、掌握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技术、数据处理和财务等方面的技能。

四、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的应用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路及内容

1.改革过去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制定高规格的实训教学计划。为了改变原有实训计划,我们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宗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调查,走到企业、教育职能部门及学校中去,听取用人单位对于一线人才的需求,聘请专业人士作为顾问,制定实训方案。学生一定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和创新思维模式为导向、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依托进行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突出人才的针对性和应用性,更要将文化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其中。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真正做到,高等代数作为基础课程,如何将其有效地和相关的金融及经济学应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实用性的理解,意义重大。

2.改革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可持续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独立学院过去的老路都是参照母校的教学方式方法,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应用,这是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也是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崭新的人才观,制定可持续人才培养观念,真正将书本知识“活学活用”。人才是被视为现代管理中的第一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本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来培养和制定实训计划,在学习和工作中,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寻找每一个学生的一技之长,有针对性地培养可持续应用型人才。

3.改革实训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实训教学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将实践实训能力放在一个重要的位子上。以高等代数课程为例,我们在教学中将教师作为主体,老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灌输知识的后果是,学生渐渐对课程失去了兴趣,更何谈应用。在新型的实训教学模式中,必须启发学生、科学引导学生,教学过程以案例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为主,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开拓思维,创新应用,学生真正掌握了探索式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自己积极寻找高等代数课程与其他课程、经济金融类应用的关联,真正思考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4.应用技能实训改革的具体方式和内容。经过多年的探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笔者在此进行总结,以供其他各专业参考。以下为具体的方式和内容,通过不少于两个月的实践,数学教育实训或金融在岗实训,形成如下的数学专业应用技能实训论文(设计)。提交的实训论文应为两个月实践的全部内容,根据往届学生形成的论文一般至少在100页以上。

(1)课件制作。完成至少包含3章初高中课程或高等代数的电子课件制作,任选一门,选定具体的三章内容制作ppt课件,要求文字、图形、公式、声音都能完美地组合在一起。

(2)数学建模。首先自行拟定题目,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概括地讲,就是将高等代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求解,它是数学作为基础科学、基础工具的体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最终的建模论文,必须符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格式,要具体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相应的程序放在附件之中。

(3)初高中数学课程调查。首先所选择的内容必须是建立在高等代数课程相关的内容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学校的调查报告,对该校的数学课程,以高等代数为例,进行详细的探索性调查研究,要求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不得胡乱编造,问卷须在附件中。

(4)高等代数课程教案。数学类课程教案,就高等代数具体的一堂课形成最终的讲稿、教案(毕业设计),按照一般教案的具体书写结构:①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②教学重点与难点;③教学内容与注意点;④教学方式;⑤教学课时;⑥作业布置等。

(5)金融顶岗实训报告。完成1份关于陕西省或西安市某银行、金融机构或公司的金融调查报告,对该公司的管理运行进行详细的观察,实训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方式、时间、体会等。

实训论文的完成必须是在指导老师的实时监督下进行,每周至少与实训学校、教育机构或公司取得联系,询问实训进展。理工系数学专业目前已经建成三个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也可以去学校联系的实训基地进行统一的实训安排,统一监管。

理工系数学专业一直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实训效果,最近正在筹划在校内建立仿真教学环境,模仿公司或者学校的环境,让学生实际接触到学校的实际运作模式,收集其他优秀学校老师的教案、讲稿,供学生实践学习。或者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例如模拟公司对外交流窗口,真正接触业务,建立实时角色扮演,这样就能够真正适应和熟悉公司的各项业务,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基础性”、“应用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吕学典.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1):220-225.

[2]曾华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原理及实务[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2.

[3]张新民.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庄瓦金.三十年来中国《高等代数》教材(教学)之管见[J].数学教育学报,2009,(03).

[5]周伟光,郭广泉.对高师高等代数课程改革的初步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06).

[6]侯维民.从数学方法论看高等代数与中学数学的多种联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3,(03).

[7]张奠宙,王昆扬.面向21世纪“高师教学改革计划”数学课题组结题会议纪要[J].数学教育学报,2001,(03).

[8]钱道翠.谈谈代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育学报.1996(02).

第6篇

关键词:模块化 模块整合 自主学习 考核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39-02

近几年来,本着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标,学院开展了模块化教学改革,据此数学与物理系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了模块化改革工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学生只是具备和掌握专业的数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计算机解决数学类问题的能力成为数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要素之一,因此如何合理地设计计算机类课程并整合相关模块成为数学专业模块化改革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1 该专业计算机类课程现状与背景分析

数学与物理系开展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同步于学院模块化教学改革项目,已4年有余。在最初的改革中,通过具体的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了该系数学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针对该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类课程,结合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性质,建立了《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I》和《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模块III》,并根据模块化改革的要求编写了相应模块教学大纲。在模块建立初,计算机类模块主要包括两个模块,一个模块是专业基础模块――《程序设计》,一个是《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该模块属于专业拓展模块。模块实施后,发现学生对于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效果非常不理想。通过多次追踪和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内容比较抽象,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课程开始时,学生还能掌握课程内容一二,随着内容的深入,大部分学生觉得很难学习下去,这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是拓展模块,拓展模块是对学生能力的补充和扩展,被学生潜在地当作了选修课。于是针对该课程的关注程度和喜欢程度大大降低,学生们并没有考虑到《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的实际意义和作用,因而学生对该模块课程的重视程度比较低。

2 计算机类课程模块整合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数学专业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通过分析,作为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中没有通过计算机使用数学软件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课程,而《计算机文化基础》作为单独的一模块,开设在大学一年级,显然不能充分完成知、情、能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分布开设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和二年级下学期。由于两个模块课程独立教学且分不同学期,对于学生来说无法充分理解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

因此,作为数学专业模块化改革的模块负责人,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模块化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计算机类课程模块化的具体实施

3.1 《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模块

3.1.1 模块化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计算机文化基础》模块课程在模块化课程体系框架中具体为《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该模块在人才培养中处于基础的地位,模块教学由课程教学变成实训,如计算机基础实验,模K内容实施在计算机机房开展。按照培养方案该模块在第二学期完成。同时结合专业特性,模块内容增加了数学软件Matlab基础及应用。该模块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及数学软件的一些基础知识,掌握操作系统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Matlab的使用等。并且通过相应上机实验引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合作的能力和方式方法;培养完成项目的能力和方式及正确撰写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方法,课时为48学时。该模块的主要内容为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Excel、数学软件Matlab。该模块课程的学量是84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24学时,自主学习36学时。

3.1.2 模块化后的考试方案

由于该模块课程在机房内完成,因此课程考核以实践考核为主,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任务,考核方案如表1所示。

3.2 《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模块

3.2.1 模块化后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程序设计》模块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模块,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传统的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以C为语言基础,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灵活的思维方式及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手段,为后续专业拓展模块――《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将《程序设计》模块和《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成为新的模块《计算机基础及其应用II》,模块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程序设计,在此基础上逐渐将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内容融入到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为了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筛选和适当的删减。整合后的模块课程总学时为140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验24学时,自主学习60学时。

3.2.2 模块化后的考试方案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模块化后课程考核依然采用该校特有的N+2考核方案,同时增加了自主学习任务,具体考核方案如表2所示。

4 结语

该文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的计算机类课程入手,在学院模块化改革中,通过模块实践和应用,将模块进行了整合。在后续的教学研究中结合专业能力要素需求,将会适当地引入新兴模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夯实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能力,以便学生进一步取得更高、更强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潮流.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2] 柳青,沈明.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谭浩强.C程序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7篇

(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广西百色533000)

摘要: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就要进行实践教学评价,通过符合实际和规律的评价,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本文对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构建全面的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活动进行监督和跟踪,保证实践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教学评价;本科院校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2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42—02

收稿日期:2014—07—29

作者简介:夏师(1973— ),男,广西百色人。百色学院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数学,数学教育。

随着人们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的加深,人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少学者对实践教学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以百色学院这样一所地方新升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教学和改革,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展开研究。

一、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和思考

2006年,原来的右江师专升格为本科高校,形成了百色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研究,百色学院形成了创建“多科性应用型区域中心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由原来纯粹的师范专科教育转变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百色学院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特别是完善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化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但是,由于行为和思维习惯所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依然有很多不足,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实践教学评价缺乏认识

长期以来,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重视数学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认为凭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能培养好数学专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教学评价主要是课堂教学评价,常常忽视实践教学评价。事实上,实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评价的目地就是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和国家的需要。缺少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将得不到监控和改进,也就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和普通教师都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评价。

(二)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在百色学院很重视教学质量,也建立了一整套的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认识的问题,教学管理还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管理为主,用理论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来评价实践教学,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能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以我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每学期都有期初的教学材料检查,期中的教学检查、同行和学生的评教,期末对学生的考核等教学评估,这样的教学评估只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对于一些课外的实践活动和实习则完全视而不见。比如,学生参加的数学建模培训和竞赛就不被算在一般的教学评估里,而这些活动对学生而言却是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因此,完全有必要建立一套包含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健全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三)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

首先,实践教学评价的对象不全面。评价对象主要以学生为主,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的过程则缺少评价。其次,评价的内容不全面、不系统,不能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评价指标主要以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运用为主,对深层次的、影响学生发展的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态度等都没有给出评价。最后,评价的主体不全面。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而学生、用人单位等则很少参与学校实践教学的评价。

二、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的尝试

针对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对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尝试。在改革中,主要考虑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目标性、全面性、可操作性。

(一)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组织与落实

好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需要便于评价的组织和落实。由于我校将教研室定位为教学的基层组织,因此,实践教学评价活动由应用数学教研室组织进行,评价主体由实践指导教师、同行专家、学生组成,评价对象则是实践教学中的学生与教师。这样,就将实践活动中最直接的参与者纳入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使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能利用评价体系的反馈不断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体现了实践教学评价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评价的实践教学活动力求全面,应包括课内、课外的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服务于培养应用数学专业人才这一教学活动总目标,对人才培养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进行课程评价。

我们依据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实践教学活动,确定了要评价的实践活动,具体如下:实验课类型,包括数学软件、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数学微格教学、中学数学课堂试教、板书设计、会计学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金融模拟实验;实(见)习活动,包括专业见习、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综合实训,包括教师技能实训、数学建模实训、证券模拟实训;毕业论文;课外竞赛和考试,包括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技能资格等级考试。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设计

我校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设计考虑了评价的过程性与可操作性。实践教学评价如果只追求理论的完整而不易实施,那么,在实行时将会草草了事。因此,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设计既要考虑评价的指导性,又要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结合我校已有的开学初要交教学计划、期中要进行教学检查和期末要进行考核的特点,我们将实践教学的过程分成三部分,纳入到评价体系中。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将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评价都统一起来,形成了具体的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实践教学期初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条件;其次是实践教学过程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教学教师指导情况、实践教学开展情况和实践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最后是实践教学结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实践成绩的反馈、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的总结。

(四)实践教学评价的动态量化在最后的实践教学评价打分量化过程中,我们改变了过去将各评价指标简单进行加权平均得到量化的方式,而是使用评价专家小组进行评价指标调查,得到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后,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来量化打分。由于每次专家评价的侧重点不同,这样的方法能对实践教学进行动态量化,可以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经过这样的动态量化评价后,再结合实践教学中的一些专项检查活动,我们就达到了利用实践教学评价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目标,这样的实践教学评价也避免了单纯为打分而量化的尴尬。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2]杨芳,李福英,邹安全.CIPP评价模式在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7).

[3]朱远胜.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索和实践[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第8篇

关键词: 教学内容 数学建模 数学选修课

“2+1”模式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职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高等数学作为高职理论基础课,有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一、什么是“2+1”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接受专业技术教育,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最后一年到企业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习接受职业培训。实行“2+1”模式后,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缩短,实践时间延长。因此,必须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二、“2+1”模式模式下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缩短,因此,高职数学教学内容也必须有所取舍。

1. 结合专业对高职数学内容有所取舍。高等数学课的首要内容就是数学概念,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或与专业相结合的概念详细地讲述,效果会更好。例如:在讲导数时,对管理类专业介绍产品总产量对时间的导数就是总产量的变化率;产品总成本对产量的导数就是产品总成本的变化率(边际成本)。对机电类专业授课时就重点介绍质量非均匀分布细杆的线密度、非恒定电流的电流强度等变化率问题。函数的极限的定义,它不过是无限逼近的一种非常严谨的学术性描述,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毫无必要,可以对其进行删简。

2. 减少不必要的理论推导。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学生不必对数学公式、数学定理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而是要能用这些公式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必要的、用时较多的理论推导、公式证明都可删减。例如,用导数定义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公式时,讲其中一个足矣,一个都不讲也可以。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反复利用这些公式作更多的练习,解决具体问题,效果会更好,更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数学建模,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使产生的模型能有效地用于对实际问题的求解。至于对模型的求解和结果的验证,可通过计算机完成。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设数学建模课,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向数学课程的渗透,将一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分析过程在计算机上以动态方式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微机室里完成求函数值、导数、定积分等数值计算等。数学实验课从问题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为主,利用合适的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独立参与,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开设数学选修课。

为了缓解课时少的矛盾,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提倡开设数学选修课。当前,各高职院校都在开展教育改革,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难免给数学课造成一定冲击。学生的数学基础过于薄弱,必定影响其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还看到不少的高职学生有“专升本”的愿望,他们都渴望在理论课上能有比较完整的专科知识的学习,以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为对高等数学有兴趣、有要求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开设数学选修课,不失为解决当前高职数学中教与学矛盾的方法。像微分方程、多元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积分变换等课程,都可以开设并提供给学生选择。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又不能盲目地冒进,这就需要广大高职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力求最大限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大春.高职教育强势发展状态下的冷思考[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王信峰.汪国强.高职数学课的进一步探[M].2001年海峡两岸高职教育研讨会论文.

[3]杨晓春.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4(7).

第9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数学建模;数学教学改革;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198-02

随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广泛开展,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数学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往只有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才能求解计算的一些问题,如今一般理工科学生也能借助计算机来完成,这将使得数学建模得以普及。而数学建模在其他交叉学科中也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数学建模推动了全国各高校在数学教学方面的改革。

1 大学生学习数学建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一个将实际问题用数学的语言、方法来描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加以求解的过程。实践表明,数学建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努力学习新知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有力措施;是提高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最佳结合点;是启发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尤其是对独立院校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如此。

1.1 数学建模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今的数学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为完成教学进度,很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偏重数学理论的教学,忽略了对应用问题的展开,使学生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用,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数学建模教学正好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训练学生用合理的假设简化一个个实际问题,再得到一个个标准的数学问题,并通过一些经典模型来学习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数学建模的方法。因此数学建模教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由数学世界通向实际问题的桥梁,是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方式。学生参与数学建模及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促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数学建模有助于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

(1)培养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的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是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与计算,并得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最优解的过程,因而学生可以明显感到自己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数学建模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联想能力和洞察能力。创造能力一种对已经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进行科学的加工与创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的能力,主要由“感知能力、语言能力、思考能力及想象能力”四种能力组成。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由于数学建模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学生可以针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解决,这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对于诸多不同的现实问题,尽管其专业背景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在一定的模型假设与简化下,它们的数学模型可以是相近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建立数学模型的时候触类旁通,发挥联想能力,寻找不同事物间的本质与关系,从而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去建立数学模型,在这个过程中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数学建模过程也就是是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联想能力、洞察能力的过程,通过数学建模活动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交流探讨和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由于数学建模竞赛最终要求以论文的形式交卷,能否在论文中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与方法清晰地表述出来,会影响到参赛成绩的好坏。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生们能感到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一个好的想法若无法明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会难以让人理解并接受。另一方面,数学建模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不像传统数学问题那样只需对已有的问题进行求解,而是要用数学知识及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分析与假设,将现实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描述,使其成为一个数学问题,并提出一些符合该问题背景的模型假设,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寻找合适的数学工具、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数学软件来获取模型的最终结果,最后再将模型的结果表述到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能力。数学建模问题一般比较复杂,所需知识比较多,而且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在72小时内以论文形式完成所选题目,因而很难独自一人完成。所以,数学建模竞赛是以三人一组为单位进行的。要较好地完成任务,离不开良好的分工与协作(比如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做数学上的分析与处理,计算机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编程,写作能力好的学生负责论文的撰写);面对具体的数学建模问题,要求学生们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表达各自的意见,共同讨论以求共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建模竞赛问题。所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会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如何进行相互讨论,学会如何采纳其他同学的见解。

(5)培养学生对已有科学技术理论及成果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问题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解决它必须用到相应的知识,但学生不可能了解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必须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其应用到数学建模中来。另外,数学模型的求解过程往往需要用计算机编程来实现,它又促使学生去利用数学软件来获取模型的结果。所以,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 数学建模推动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2.1 现今大学数学教学存在诸多弊端

目前我国的大学数学教学主要重理论分析与解题技巧的训练,没有或很少涉及数学建模。一般的应用问题也仅局限于几何与物理方面,也没有反映诸多交叉学科上数学的广泛应用。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定义、定理和解题技巧,学生则记住有关知识,应付考试和取得学分。学生没有机会去独立思考,也无法用用数学的思想方法与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2.2 数学建模推动了大学数学教学改革

独立院校要培养的是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与之相适应的大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以便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包括创造能力、联想能力和洞察能力)。

由于传统的数学课程是通过分析、推理与计算去求解已经建立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无法拓宽其思路,从而限制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单向授课,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时缺乏积极主动性,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善。而数学建模是侧重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它要解决一个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甚至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与实际背景相关的各种知识与信息,要有足够的洞察力以便抓住该问题的本质,并多角度的思考来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思路方法。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力、应用数学知识及方法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从这一方面来看,数学建模活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那种重视知识的获取忽略各种能力的培养的教学体系与内容。此外,由于数学建模活动的教学都是针对某些建模实例进行分析与讨论,采用双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突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并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所以数学建模推动了大学数学教学的改革。

2.3 数学建模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专业需要和知识的传授,主要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均存在着重视连续轻离散问题、重视分析证明轻数值计算、重视解题技巧轻思想方法的问题。而且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缺乏应用与相互联系性。在这种教学体系下,不仅需要大量的教学时数,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联系实际的领域也不够宽广,更严重阻碍了数学在现实中应起作用和数学本身的发展。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作相应的转变,要从传统的专门化的课程设计思想转变为课程设置重视基础与综合、力求课程整体结构的优化,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从传统的重视必修课、轻视选修课,转变为二者并重;从传统的重视知识结构、轻视科技内容转变为精简经典内容,注重吸收现代科技新方法和新技术;从传统的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二者并重,加大教学实践环节的份量。对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作较大的调整。如数学分析部分内容作为学生自学内容;增加应用数学课程(如运筹学)的比例;将数学建模作为必修课;调整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学期;加强计算机课程(如matlab)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并开设数学实验课,开展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等。

参考文献

[1]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张璐,李玉婷,程值军.数学建模教学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

[3]李进华.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8).

第10篇

论文摘要:在新世纪的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应用数学的思想,也离不开具有应用数学思想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由于不断涌现的新的教学方式,各个交叉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在数学教学中也要不断的体现应用数学的思想,本文就这个问题做一探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很多种,比如运算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对于问题的反应和理解能力等。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运用应用教学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1 应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进行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问题的解决就要运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在运用跟数学知识的时候要有数学建模的能力,还要兼顾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的能力。发现问题就是给予学生一种在生活中和学习中发现数学各方面的问题的习惯以及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光这些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

首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将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要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学生掌握了问题发现策略就可以通过训练形成并提高数学建模能力,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应用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案例进行分析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思想的体现。案例分析:如果有三个城市,准备建立一个飞机场,这三个城市进行合作,这样这个机场应该修建在那里比较合适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一些学生就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和对于环境的认识,就提出了合理的建议:选择这个飞机场的建造位置就应该建造在人们方面进行的地方,使得所学要的旅途时间达到最短。这三个城市之间的人口数量大致都在一个水平范围内,这个数学问题就是怎样选择机场到每个城市之间的距离都是最短的,需要建立一个三角形。在建立这个三角形的时候,要设立一个点P,这个点要与另外三个地方的距离都是最小的,这就是应用数学中的数学模型问题。在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的时候,就要讲数学中每个阶段的专题进行衔接,从而不断的猜想和推理,将这三个城市进行类比,依据不同的情况根浴不同的结论,可以用实际的替代物进行模拟的实验。学生先进行具体的实验活动。将大头针定在厚纸板上,代表城市。用绳子连结飞机场与城市。其目的有三种,首先具体表达距离等概念,并且以具体动作“移动绳子”使距离最小化,由此学生获得解决这类问题的直观体验。其次这类机械设计建立起几何与物理知识的连结,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为讨论是否存在唯一满足最小条件的点创造机会。

2 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思想的体现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所学到的数学知道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联系显得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数学问题相对比较抽象,学生一般没有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这样就导致他们很难把数学思想带到实际生活中。当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应用教学思想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他们在发现数学问题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能联想到实际生活,把一类事物的解决方法运用到其他事物中去,从而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数学应用题,这个应用题可以是满足不等式4X+2> x+5在实际中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这个应用题可以这样编写:小红与小江去商店买学习用品,小红买4支钢笔和1支铅笔,小江买了1支钢笔5支铅笔,已知每支铅笔1元钱,且小红比小江用的钱多,那么钢笔的单价是怎样的?教师先用这个实力启示学生发散思维,去验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发现,于是,学生就可以踊跃的发言,一个同学就会联想到在3月12日的植物节中的具体问题,可以如下编写这个应用题:在今年的植树节中,我们班去山上植树,分为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除了每个人都种了一棵树之外,还总共多种的四棵树;这样第二个小组为了不落后于第一个小组就与第一小组展开了竞赛,每个人种了了4棵树还多种了一棵树,这样每个小组是多少人呢?教师还可以运用这个思维进行启发学生,让学生联想到平时的购物问题、行程问题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出发点的,所以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数学中的银行储蓄问题主要是根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存钱和取钱的计算方式,所以,学生可以用方程以及函数问题进行解决这类问题。选择最佳方案问题在学习不等式和函数时通过实例发现的方法;通过铺设地砖发现多边形内角和的性质等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和发现的,所以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到知识的应用与价值。根据这个思想我们就可以引入案例:一个中学要购买一些电脑,采购从两家专营电脑的商场了解到了电脑的每一台的报价基本都是七千元左右,如果学校多买这样的一台电脑就有两种优惠方案:首先是第一台依照原来的价格,剩下的每一台给予百分之二十四的优惠;另一个商场给予的优惠是每一台电脑都运用应用数学的思想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变量主要包括电脑的台数以及总的价格,这样一来,就需要运用函数关系式进行表示,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省钱,还有数量变化的比较和分析,就需要运用不等式的概念,还要充分的了解不等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的运用应用数学的思想来解决类似的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的思想,也离不开具有应用数学思想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进行教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发现问题之后,进行问题的解决就要运用数学方面的知识。不断运用应用教学的思想,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卞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I.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与应用数学 品牌专业 教学质量

聊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山东惟一一家成人高教数学“品牌专业”建设单位。从1984年开始招生,截至到2008年,已有2000余名学员完成学分,合格毕业,部分优秀学员还取得了学士学位。毕业生工作扎实,成为当地教学、事业单位的骨干,极大地提高了聊城、德州、菏泽及周边地市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学员的综合素质及教学能力得到了所在单位和社会的充分认可。近几年,许多高校成人教育生源大幅度衰减,但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在读学员数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聊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品牌专业”的建设,在于尊重函授教育的独特规律,重视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重视数学学科特点,关注学员的工作需求,注重内涵式发展,提升了办学层次,以质量赢得了发展。

教学活动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我们充分整合全校乃至聊城市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成人教育、教学研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训相结合,开拓了成人教育的新局面。

一 根据学员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函授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函授教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先自学后面授”;另一种是“先面授后自学”。每门课程究竟采用何种模式,要根据教学目标、学员的基础和学科的特点来选择。

“先自学后面授”是大多数函授教学研究者认可的模式。对于高等代数、数学分析、初等数论等学员在专科阶段有一定的基础的数学课程,宜采用先自学后面授的模式。在学期伊始,各教研室研讨制定的自学计划、学习要求以及练习题就挂到“品牌专业”的相关网页上,发到学员的信箱里,将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典型方法的学习指导书发到学员手中,由学员在家完成自学任务,并通过信箱上交作业,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教师在面授前就可以发现学生理解的弱点和课程的难点,从而做到授课前心中有数。面授时,老师在学员自学基础上有系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讲授,最后要留给学生思考题,并鼓励学员结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吃透理论。面授后,老师与学员继续通过网络进行提问和答疑,解决学员数学教学工作产生的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数学有形式化、抽象化的特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较其他学科要难,如果不管数学的特点、不顾学员的现实基础,一概地只布置自学,那只能是流于形式。所以,对于近似代数、拓扑学等抽象程度高、学员基础薄弱不便于自学的课程,如果单靠学员自己学习,很难掌握,应采用“先面授后自学”的模式,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面授要突出学科的本质,揭示学科的思想方法,加强与学员已掌握的数学知识的联系,处理问题要深入浅出,联系学员中小学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在面授阶段学员对本学科的体系、内容、方法学懂弄通之后,再进入自学环节。

二 整合教学资源,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训相结合

函授教育虽是学历教育,但毋庸讳言,成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直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当前的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成人学习有较强的功利性,有用就乐学,没用的、没利的就不学。现聊城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函授专业的学员90%以上是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数学老师,有较丰富的数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每年都做一次问卷调查,汇总近几年的问卷,学员们认为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方法、典型课示例与评价、数学学科专业知识等,教育科研方法教学结合毕业论文的写作单独开设课程。)根据成人学习的这一特点和学员的实际,为了增强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有效性,使学员受益更大,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依靠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了高校人才和资源的优势,以及对中小学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

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整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提高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我们的设计原则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先导,转变观念为重点,课程改革为核心,教育科研为长线,现代教育技术为侧重,理论联系实际为目标。内容分为5个模块:(1)专题讲座,结合数学教育热点问题和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聘请相关的专家,做专题讲座。(2)理论学习,教师采用案例教学形式,引导学员学习、充实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探讨如何将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交流相互的学习心得。(3)小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每天晚上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研讨学习体会、教学体会、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4)教学观摩与考察,组织到聊城市杜朗口中学、聊城市东昌府区实验小学进行教学观摩考察活动,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取长补短。(5)专项培训,与数学新课程配套的“超级画板”专项培训以及通过数据库查阅资料的专项培训。

通过课程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讲课、专家点评、学员讨论、自我反思,能为学员提供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视野,引导学员反思以往教学的困惑、疑虑,在“新”与“旧”之间产生碰撞,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 疏通信息渠道,促进学员有效学习

传统函授教学的缺点是师生沟通困难,反馈时效性差,学员学习工学矛盾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依托学校“网络中心”,开发建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人教育网站”,为学员提供一个便利的学习平台。各科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疑难解析等有关资料全部上网,学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学习,并可以和指导教师在线交流。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给学员提供新形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学员在非面授教学阶段自主的学习,网络把教师的“教”和学员的“学”随时紧密联系起来,信息量大。这样既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与学员进行交流、辅导答疑,有效地弥补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的不足,同时也要保证有较好的自学质量。

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师生、生生情感交流的过程。网络学习有它的长处,但也具有明显的不足:不贴近生活和实际,没有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重视面授教学、网络教学,更提倡个性化基础下的合作学习,更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进行网络教学的同时,又成功地开展了教师巡回指导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其成为自主学习的延伸和发展。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和方便教师的指导,学员根据相近的原则,同县(或临乡镇)的学员建立自学小组,配备组长负责督促、组织、联络适宜。每门课程教学期间指导教师进行两次巡回指导,通过走访、座谈、学习检查、作业抽查等辅助手段为学员提供更及时的学习支持和工作上的帮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同时也沟通了教师、学员之间的情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学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员为主体,紧紧围绕学员的需求,借助网络手段,为学员构建起自主学习的框架,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仅是面授时的学习,而是将学习活动贯穿到整个学期,并延伸到学员的工作实际中去,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聊城大学函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力争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对我省乃至全国的同类专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诺尔斯著.现代成人教育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皮连生等编著.现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警官教育教育出版社,1998

[3]宋宝和等著.现代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志红.构建成人函授教育“全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第12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教学资源是现代化教育的主要物质基础,我们也要积极、主动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质量和效能。文章就计算机辅助数学分析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数学分析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基础课,课程已逐步显示出在培养计算机人才目标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其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改革势在必行。应通过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的改革,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改革必将引起各位同学深切关注。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体现“联系实际,深化概念,注重应用,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特色。数学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接受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对《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改革必将引起各位同学深切关注。

1 数学分析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利与弊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通过做笔记,然后做题,来汲取知识。因此,学习方法的改革应在尊重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体现以计算机为指导,学习为中心的自我改善学习方法理念,充分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分析课程的内容本身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可以运用于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因此,应该精选现代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中典型的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把“数学模型”作为数学分析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而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数学模型以寻找实际问题的答案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即通过编制程序由计算机完成复杂的计算解答任务。

2 数学分析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性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学习,利用其图形、文字、声音、图像并茂的特点,创设可视形象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思维灵活性,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联网的计算机,可以利用实事和数学联系起来,讲猜不透,弄不明白的数学题,简单化,形象化。

2.1多媒体技术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突破了笔记本不能空间画图的局限性,把多媒体引人到学习数学分析的日常生活之中,能充分凋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校园网为平台,建立的网络教学课件,以及和老师在线答疑,和同学们一起在线交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结合数学分析的理论知识,运用.. Maple、Matlab、Mathematica等软件来求解实际问题,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例如借助于Ma tlb软件模拟现实中较难细致观察的几何图形,在学习中用动画来模拟复杂函数的图形、曲线曲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的位置变化。例如绘制三维函数的图形,只需在讲授二重积分部分求曲顶柱体的体积时,可以借助于课件或数学软件将对曲顶柱体从“分割到求和 ”的过程一步步地细腻、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得以更好地理解“微元法”的思想,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突出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

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以突出的方式展现做成PPt等课件格式。这样同学们可以借助电脑随时掌握学习的重点点以及难点。如将定理、重点的概念或关键词、学生初学时难以理解的内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等,或配以不同字型、或配以醒目的颜色来突出显现,由此可达到突出重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增进同学们学习的目的。

2.3有利于开展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开展数学实验是一种推动数学教学进步的重要方式,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做数学”。因此,改革数学课程设置、开设数学实验课是非常必要的。而多媒体技术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这种做数学实验的机会。通过多媒体,学生上机自主学习,变单纯由教师讲授演示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各种软件亲手输入数据或图形,对探究性问题进行主动试验、猜想、推断,探索和发现新知识,推广和发展相应结论。在这种做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既能增强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使其达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计算机的特点对学生学习的帮助

3.1首先计算机最现代化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

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

络的世界,要让我国在这个信息世界中跟上时代的步伐,作为21世纪主力军的我们,必然要能更快地适应这个高科技的社会,要具有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具有传播科学

信息的能力,这就是科学素质。而因特网恰恰适应了这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