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

时间:2023-01-14 02:14:59

石油化工概论论文

第1篇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 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 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 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 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 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 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第2篇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文件管理的基础理论。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有效加强前期文件控制。首先,本文讲述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念及现实意义。其次,总结了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石油工程

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文件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里,属前期的文件生成阶段管理最为复杂,其前期文件控制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及质量,为文件实现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从文件产生阶段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一个生命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描述了文件的属性及作用,研究各个阶段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做到对文件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有效控制。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点:(1)文件整个生命周期应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从文件的生成一直到文件寿命的结束;(2)整个文件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文件的生成,然后再到文件投入使用,其次到暂时的文件保存,最后到文件销毁或永久保存;(3)文件周期运动变化的基础要件是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判断文件属于哪个生命阶段,对应其阶段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对现代档案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现代化文件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帮助文件管理实现现代化改革,使得文件管理满足现代工程文件控制一体化和科学化的需求。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

2.1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现实意义之一。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概述中得知,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文件所记录的信息和记录方式在这一生命周期中都是均衡不变的,变化的只是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的管理方式。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制定文件全过程管理方案。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文件的全过程管理中,应该遵循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根据文件所处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方针,从而更加科学有效的对文件进行全过程管理。

2.2为文件阶段式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根据上文所述,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明确了文件的生命阶段是根据其文件的服务对象、保存场所以及对文件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进行文件阶段性管理中,要遵循文件阶段变化的规则,根据其所在的阶段制定适用的管理方式,从而科学有效的进行文件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和准确。

2.3为档案部门及档案人员对文件进行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应该是相互连接的。在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管理制度应该前后统一,在管理方法上也应该达成一致,应该当作一个整体工程来进行管理。在以往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中,其二者管理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导致前后不一致的情况经常发生。完善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结合,从而提高文件管理效率。在档案管理中,进行前端控制是很必要的。前端控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质量和完整性,从而使档案管理更加方便和高效。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对于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是极为重要的。这一理论充分证明了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前端控制的重要性,把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文件整个生命周期管理的统一,并确保文件和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系统化。

3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档案意识不高

档案意识不高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文件管理并没有和档案管理相互结合,而是把之分为两个没有联系的部门进行管理。这种行为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相符。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不完善,其档案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管理应该和文件管理相结合。(2)管理层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认识不足,没有从源头抓起文件管理。这一情况导致文件管理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文件不够准确和完整,严重影响文件质量。

3.2文件控制不足

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对文件控制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没有重视文件的全过程管理。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不能协调起来。(2)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文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严格监督文件是否完整是否准确。(3)文件管理不受控制,没有具体的规范,文件管理极为分散。(4)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和中后期文件控制不能很好的衔接,文件管理不够统一。这些问题导致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中效率极差,并对文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4基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的应用措施

4.1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

完善石油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具体指的是:在石油工程前期,建立一个完善的文件管理机制,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制定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案和制度。在石油工程建设初期,要收集和整理档案,实时关注石油工程的进展。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建设的管理机构,要把档案管理逐渐扩展到文件管理之中。并且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管理延伸到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制定一套完善的整体管理机制,实现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整体控制。

4.2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

加强石油工程前期文件监督可有效确保石油工程前期文件不出现问题,提高文件的质量和效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完善监督机制,一个效率高的文件监督工作和其监督机制密不可分,完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文件监督的效率和质量。(2)加强监督力度,在文件每个生成环节要进行监督检查,确保生成文件中不存在问题。

4.3做好全过程管理与前端控制协调统一

在石油工程前期的文件控制中,要把文件前端控制规划到文件全程控制管理中。真正做到整个文件生命周期都统筹管理。在石油工程中,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合理实施文件全过程管理,从而提高文件准确和完整,加强文件质量。

5总结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是现代化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为文件全过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可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实现文件阶段式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石油工程前期文件控制中,也可以通过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进行完善,从而进一步提高石油前期文件控制的效率,加强文件管理,提高文件质量。

作者:丛巧克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姚秋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意义[J].上海档案,2001年06期.

第3篇

[关键词]雷锋精神;建校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1208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学雷锋活动和弘扬雷锋精神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兴起阶段、学雷锋活动的不断延伸阶段、学雷锋纵深发展阶段、学雷锋活动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阶段。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过程中,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践经验。

1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形成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面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造性地实施了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办学特色,其核心是育人,重心是建校。育人,就是要用雷锋精神陶冶师生的情操、提高师生的修养、塑造师生的灵魂;建校,就是要用雷锋精神指导实践,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实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又好又快发展。

2总结提炼出了适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特点的雷锋的“五个一”精神为推进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成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学校特点的雷锋的“五个一”精神,即“一颗钉”的爱岗敬业精神、“一滴水”的团结协作精神、“一团火”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块砖”的普通劳动者精神、“一片叶”的感恩反哺精神。作为高校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不仅是学习雷锋的行为以及口头、文字表达出来的表面的东西,更为重要的是要承担起,透过表面看本质,通过言行发现内涵的归纳、理论梳理的责任,要从道德、伦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概括,提炼出精神层面的东西,形成理论的创新,总结、凝炼、升华出适合学校特色的“五个一”教育模式,并将其贯穿于建校育人全过程。

3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为提高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充分利用“两课”教育主阵地,率先将雷锋精神引入课堂,组织教师编写了《雷锋精神概论》教材,在大学生中开设了《雷锋精神概论》课程,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实施雷锋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程。现在《雷锋精神概论》已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因为特色明显,教学效果显著,《雷锋精神概论》课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教育厅精品课,目前我们正在努力将《雷锋精神概论》课打造成全国精品课。

4创立了“雷锋精神在线”网站

为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平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立了“雷锋精神在线”网站。雷锋精神在线网站于2008年3月20日正式开通运行,是落实中央关于新形势加强高校网络宣传教育的一系列要求,充分利用抚顺是雷锋第二故乡的地域优势,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以“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了网站的政治性、示范性、主题性以及服务性,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及不可或缺的教育平台。

“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共设有8大版块82个栏目。经过了4次升级改版的“雷锋精神在线”网站成为内容全面,特色显著的品牌网站。雷锋精神在线网站先后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品牌网站”。目前,“雷锋精神在线”网站点击量超过280万人次,具有很强的社会影响力。“雷锋精神在线”网站获得党建网链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将以此为契机,做好雷锋精神在线网站的管理及维护工作,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5创办了“学雷锋示范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办了“学雷锋示范班”。“学雷锋示范班”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从该班走出去的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抢手人才”,他们把雷锋精神的火种带到了不同的单位和工作岗位上,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该班也被辽宁省政府命名为“雷锋号”先进集体。

6建设雷锋校园

雷锋校园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是展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育人特色的重要平台,也是提升办学品位的显性表现。我们在“雷锋擦汽车”照片拍摄地建立人文景点,再现当年拍照的历史场景。如今,照片拍摄现场已成为学校教育师生的特色景点。雷锋持枪塑像和雷锋“五个一”纪念塔的建成,使广大师生走在景色秀丽的校园里,随处可见体现育人特色的众多教育景点,也随时都能感受到极富特色的雷锋文化氛围。

7成立了专门研究雷锋精神的机构――雷锋学研究中心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立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雷锋精神的机构――雷锋学研究中心。该研究所是全国高校中唯一的以研究雷锋为主题的科研机构。2009年研究中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由校党委书记臧树良教授主持的辽宁省社科基金课题项目“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获得了鉴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8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挂靠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为研究雷锋精神,推进用雷锋精神育人成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首倡成立辽宁省雷锋研究会。2008年10月,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成功召开之后,经过多方努力,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成功注册登记,这也是挂靠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的第一个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省级学会。8年来,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与辽宁省社科联、中共抚顺市委联合举办了八届大规模的雷锋精神论坛,受到了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在全国产生强烈的影响。

几十年来,在雷锋精神的熏陶和鼓舞下,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培养出的八万多名优秀毕业生,因为作风朴实、专业扎实,动手能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强而备受用人单位青睐,他们不论是在繁华都市还是在祖国边疆,都爱岗敬业、执着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被石化行业赞誉为“抚油现象”,同时也涌现出了辽宁省师德楷模雷锋式的好老师――路永洁教授。这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数十年来坚持以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可喜成果。

9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公众号宣传平台以及中华雷锋号微信群为宣传雷锋精神,提高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公众号宣传平台。《中华雷锋号微刊》是中国第一本网络雷锋杂志,她从2015年12月18日雷锋75岁生日这天诞生,她问世之始就秉承着“传承雷锋精神的平台、引领雷锋文化的航标、汇集雷锋知识的文库、整合雷锋资源的瑰宝、宣传当代雷锋的载体、播种雷锋种子的基地”的办刊宗旨,致力于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雷锋种子的广播与结果。这支主编团队,从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今天的16个人,他们或是教授、正高级编辑,或是博士,或是学者专家、心理学家,他们均来自雷锋的第二故乡。这本网络微刊从零起步,现共刊出文章4000篇,文字量达1200万字;这本网络微刊从创办伊始一直坚持零资金运行,没用任何部门投入一分钱,创造了中国办刊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本网络微刊成为中国雷锋人每天必读的精神食粮,观众阅读量达200万人次。我们聚焦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注重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时代性、平民性、可读性;我们坚持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导向、发挥正能量;我们坚持以雷锋精神为主,涵盖了心理、励志、国学、做人、修身、认知、前瞻、荐读、妙语、感悟等近百个栏目,版式新颖、内容丰富。

为宣传雷锋精神,提高用雷h精神建校育人的实效性,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创建了中华雷锋号微信群。中华雷锋号微信群由来自全国各地的雷锋人组成,目的就是弘扬正能量、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被誉为在微信的世界中“华夏第一群”。

参考文献:

宋焕斌雷锋精神概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2

第4篇

1、航空服务专业:培养掌握必要的航空服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能从事民航运输服务及航空延伸服务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一般学习民航概论、航空市场营销、机场服务概论、航空运输地理、航空服务礼仪概论、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理、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专业英语、航空服务技能培训等。

2、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熟悉电子仪器、仪表工作原理,具备电子测量应用技术、电子仪器测控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一般学习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电子组装工艺及设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传感器检测技术、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网络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及实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及实训、传感器检测技术实训、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3、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隶属于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培养掌握高速铁路线路工程专业技能,能从事高速线、桥隧工程的施工、维护保养工作的高级专门应用性人才。

4、石油工程技术专业:专科阶段的石油工程技术专业属于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传统的石油、煤炭行业近年来就业率一直不低。该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石油工程领域生产一线从事油气田钻井、石油地质、石油开采和钻井、完井、试井及井下作业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5、烹饪营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熟练的烹饪工艺实践技艺、宽厚的烹饪科学理论以及相应的餐饮管理知识与营销业务能力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能从事大、中型饭店及集团餐饮部门的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中、高等烹饪学校或相关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

经济新闻是对经济生活、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具体的真实的报道。在经济报道中,注入一定的理论色彩,报道会更加厚重,会增强权威性和指导性。

经济报道在企业报中占有重要位置。企业的改革、管理、生产、经营、销售等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充斥着企业报的大部分版面。但是,经济报道的质量还远远没有和其数量相匹配,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经济报道缺乏理论性。大多数企业报中的经济新闻,往往是成果式的、经验式的报道,对成本、经验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做进一步的开掘,没有从理论根据上分析取得成果的深层原因,没有挖掘经验的典型意义在哪里。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的经济报道是照抄单位的经验材料,人云亦云,采访时记者没有实际介入、亲自体会,更难谈上理论性。

记者面对的素材纷繁复杂,要确定哪些有价值,哪些没有价值或只是具有一般价值,需要记者调动自己的理论思维,用理论性的眼光去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企业的经济活动很多,企业报记者在采写经济新闻时,进行理论思考,写出理论性较强的经济报道,这对企业报记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中原石油报》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原油田原油年产量在1988年达到722万吨的顶峰之后持续下降,由此造成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过剩。从1993年开始,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陆续走向国内外石油技术服务市场,至今有100多支队伍分布在十几个国家和国内20多个省、市。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如果单纯从成果的角度报道无疑也是一条重要经济新闻,也能总结出许多经验。但是,这种经济现象最终说明了什么?《中原石油报》推出《八千里路云和月》、《努力拓展生存空间》等几篇文章,则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角度,揭示了中原油田石油专业化施工队伍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特点,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外部市场的深刻内涵。这样写就反映了这一经济现象的本质,文章便具有了深度。

经济报道与经济理论相结合,应该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使理论既具权威性,同时也尽量通俗化。

理论是虚,新闻是实。在文章中,应处理好理论与新闻事实的比例关系和理论在文章中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理论是统帅,新闻事实是士兵;理论是主干,新闻事实是枝叶。理论在经济报道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占据很大篇幅。在表现形式上,理论要融于新闻事实之中,通过记者对新闻事实的叙述、组合、剪辑而凸现出来,或者是用提示性的语言表现出来。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名家的作品,如艾丰的《中观上的突破--评述襄樊经济崛起之势》,把"中观经济"这一理论概念通过襄樊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工作体现出来,其中的一些小标题如"中观经济的文章主要做在'结合'上"、"协调--中观经济的主要手段"等,则起到了提示作用。

经济报道中的理论具有权威性,能够提高人们对经济现象、经济生活的认识,为指导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理论的权威性是指理论符合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中央的经济政策,符合经济学的观点。记者在写经济报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运用理论观察、判断经济现象,对于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应该向专家求教,不能想当然地写。理论是方向问题,若理论模糊不清,将会误导职工,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企业的稳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企业经济生活中新的事物、新的发展进行理论总结或理论概括时,应抓住那些代表事物发展方向、反映事物本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事物,这样概括出的理论才是正确的、全面的。反之则是错误的、片面的。

经济报道是企业报的"重头戏",而企业报的经济报道往往带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报经济报道中的理论,有些是专业方面的理论,有些是经济方面的理论,比较艰深难懂,企业报记者在处理时应举重若轻,使之通俗化。要做到理论的通俗化,首先记者要深刻领会理论的含义和其在经济报道中的意义。其次,在表现形式上,要尽量避免专业术语的大量运用或照抄经济学理论概念,应通过记者对理论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现出来,让普通群众能接受,不要变成"群众看不懂,专家不愿看,领导不爱看"的东西。

在经济报道中突出理论性,既是对企业报记者政治素质的要求,又是对企业报记者业务素质的要求。缺乏理论素养的记者,很难写出有深度的经济报道来。

企业报记者应提高理论素养,了解当前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思路;应学习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把握住企业与市场、管理与效益的关系;应学习和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行业以及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几个方面是企业报经济报道理论的主要来源。另外,经济生活本身的发展规律、群众的实践活动都是理论的源泉。如果我们的记者人人都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经济新闻就将具有理论针对性,对企业的发展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6篇

文化是创造和积淀的结晶。创造填补空白、增添特色,积淀成历史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育一方民。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域条件创造了独有的茂名“油城”特色,形成了特色的石油文化。茂名石油文化创造和积淀了这样一种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精神实质。从大规模建设茂名的序幕拉开,到今天我国首座百万吨级乙烯基地的巍峨崛起,茂名人民始终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支援国家建设,表现了很强的全局意识和为国分忧的精神。20世纪60年代初苏联专家撤走,国民经济困难,石油系统需集中人财物投入大庆会战,茂名的人造油成本高,经济上不合算,油厂刚诞生就面临可能要“下马”的严峻形势。茂名油公司做出了“顾全大局、自力更生、又让又上”的重大决策。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高成本的开发页岩矿山和人造油不合算,那么,能压缩的就尽量压缩、能缓建的就缓建,这就是顾全大局、坚决的“让”。另一方面,此路不通就另觅新路,有钱赚的是原油加工,那就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抢建常减压蒸馏装置,力争接炼外来原油,这就是自力更生、积极的“上”。这一重大决策是茂名石化历史性盛衰的转折点,从此,茂名走上了从开发生产页岩油为主,转向加工天然石油为主的道路。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立身之本。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一群“头戴钢盔走天下”的石油工人,从五湖四海汇集到茂名,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创业行动。一是在国家极度“贫油”的时候上马,以解“贫油”的燃眉之急;二是在一片荒地上建设炼油厂,毫无依托的基础;三是“从石头中榨油”,艰苦而效益低下。比如,撕天裂地的雷电,咆哮肆虐的台风,湿闷难熬的炎热,甚至亚热带地区凶猛的蚊虫叮咬,都是对茂名石油创业工人的严峻考验。但是茂名石油工人就是凭着这种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战天斗地,忍辱负重,自立图强,不少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克服了种种困难和艰辛后,茂名石油人创出了一片天地。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力量源泉。石油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其准军事化的组织和作风。这源于石油系统很多队伍是成建制的转业军队,石油部的不少领导人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茂名石油工人中军人出身的骨干不少,有组织有纪律的产业工人更多,他们继承了石油系统的光荣传统,服从命令听指挥,面对各种会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是危急关头,官兵一致同甘苦,千锤百炼不怕难,整个团队上下无间,进退有序,克难制胜。这种顾全大局、倡导集体奉公而形成的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源泉。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精神支柱。离开这个精神支柱,企业就毫无活力、毫无竞争力可言。有团队协作精神、有配合默契的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就如猛虎添翼,所向披靡。茂名石油工人在历次大会战中,在日常的生产流程中,在技术革新的攻坚破难中,无时无刻都体现出这种团队精神强大的力量。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前进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创新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精髓。因为有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茂名石油产业在前进的道路上具有着强大的动力。从页岩中“榨油”,本来就是世界上一道需要攻关的难题,茂名石油人虚心学习,大胆实践,曾经创办了国内最齐全的页岩干馏实验基地。当页岩人造油受效益制约,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要求时,茂名石油人不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大胆开拓创新,及时闯出了接炼进口原油的新路子。在炼油工艺上,开拓高精尖油的研制及市场,第一个引进国外加氢裂化装置,勇夺石化系统节能十连冠,高等级道路沥青填补国家空白。为了消除原料和产品进出口瓶颈,铺设了长距离输油管道,建设了茂名港和大陆第一个单点系泊装置。就是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为茂名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谱写了今天茂名石化的辉煌。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是茂名石油文化的时代特征。开放兼容,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兼容并蓄的宽容大度,更是向外开放,向外学习,向外交流,汲取众家之长,努力提升自我的学习态度。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如果还是自我封闭,就必然会落后于时代。只有自身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之间实现良流与有效互补,批判、改造和汲取其他文化的精华,才是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可喜的是,茂名石油人就具备了这种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他们敢于开放,善于学习,以科学的态度引进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并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加以消化吸收,从而创造出茂名特色的石油文化。纵观茂名石油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逐步开放,不断引进,不断学习,吸取经验,科学发展的过程。有了这种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茂名石油文化就会永远充满青春活力,就不会被时代的大潮淘汰。

2校企联手共建茂名石油文化

2.1加强石油文化建设为石油工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半个多世纪来,中国石油工业培育的优秀石油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石油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也为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具有中国石油特色企业文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在建国初期鼓舞中国人民战胜困难,为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依然是促进石油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但任何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都需要与时俱进,面对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2007年4月,、国资委对大庆精神做了新的概括:高度负责,产业报国,始终以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的爱国精神;持续创新,顽强拼搏,矢志谋求资源型企业持续发展的创业精神;三老四严,诚实守信,努力打造一流企业和过硬队伍的求实精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重视履行国有企业“三大责任”的奉献精神。中国石油工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石油文化建设,将文化力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硬实力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2弘扬石油文化培育石油英才

1)石油文化育人,就要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石油文化育人,就是用“铁人”王进喜、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事业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学习,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个人成长成才的抱负有机融为一体。

2)石油文化育人,就要对大学生加强爱国报国教育。“我为祖国献石油”,“把石油落后帽子甩到太平洋”的精神,集中反映了石油职工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要用石油人团结协作、顾全大局以及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广大学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和国家利益,以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激励自己立德成才。

3)石油文化育人,就要对大学生进行实干兴邦教育。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爱国主义教育展览时,引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告诫全党。实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石油文化的形成、发展,离不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的精神,生动地体现了石油职工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为国分忧、知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精神。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敢于正视困难,不怕吃苦,顽强拼搏,迎接挑战,特别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勇于到基层和贫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创业,开创新事业,作出新贡献。

4)石油文化育人,就要对大学生进行奉献精神教育。“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体现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意识。在艰苦的创业年代,在会战大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乐于奉献的先进典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扬石油文化。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石油文化是鼓舞人们奋勇前进、不断胜利、再创辉煌的强大精神支柱。

5)石油文化育人,就要对大学生进行求实创新教育。大庆油田靠“两论”起家,会战一开始就强调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和创新。大庆油田会战的胜利是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肃的科学态度相结合,把创业精神和求实态度相结合,培养和形成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优良作风。三老”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四严”即: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以“三老四严”为代表的这些优秀文化传统是石油石化人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精神的具体体现,“三老四严”精神曾鼓舞无数的共产党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于建设事业,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企业最典型、最生动的实践结晶。这种求实创新的精神也成为石油文化的重要内涵。

2.3创新形式和载体着力提升石油文化育人功效

1)创设有利于传承石油文化的校园文化。优秀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有熏陶、感染和导向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价值取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也具有重要意义。石油院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充分汲取了石油文化的精髓,并融入到办学思想、教育理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各个方面。学校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文化,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打造石油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建筑文化注重校园建筑之石油文化的特色发展,建设校园石油文化长廊,使石油文化深深融入到校园建筑之中。打造石油特色的墙壁文化,在校园墙壁上突出宣传石油文化。打造石油特色的纪念品文化,设计制造体现石油文化和学校特色的纪念品,既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石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组建大学生石油社团,开展传播、弘扬石油文化的社团文化活动。建设具有石油特色的校园文化,加深大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将石油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石油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把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石油文化引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石油文化,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等,对于大学生在做人的准则、诚信守法、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教化上,对于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例如,学习“三老四严”精神就是要学习如何做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学习“三老”精神就是要树立“老实人不吃亏”的理念,就是要引导广大学生做诚实守信的老实人,实事求是的说老实话,遵纪守法的办老实事。学习“三老四严”精神就是要学习如何做事。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四严”精神就是要引导广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做事认真负责。再如,大庆石油会战工委1960年4月作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关于学习同志所著〈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鲜明地提出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指导油田开发建设的实践。以此来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第7篇

关键词:钻井与完井工程;“三结合”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1、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钻井与完井工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也是本科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从事石油钻井与完井工作,并具有丰富专业技能的石油工程技术人员或科研人员,造就一批合格的从事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的从业者。

根据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共安排16周的教学任务,每周4个学时,共64个学时。通过58学时课堂学习和6学时的实验,让学生了解一口井的建井过程,并掌握建井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采用的技术措施、计算方法。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以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在作业过程中掌握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如井身结构设计计算、水力参数设计计算、套管柱强度设计与校核等与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密切相关的计算内容,学生还能够独立地完成钻井液流变性测试、水泥浆的配制和常规性能测试等实验。

2、课程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该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

理论教学共58个学时,具体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为:第1章绪论(2学时)、第2章井身结构设计(6学时)、第3章钻井液(8学时)、第4章钻井工艺(重点)(10学时) 、第5章钻井过程压力控制(重点)(6学时)、第6章井眼轨迹设计与控制(10学时)、第7章固井(8学时)、第8章完井(4学时)、第9章储层保护(4学时)。理论教学在1-8周内进行,每周4个学时。

实验教学共6个学时,学生可参与水基钻井液配制及常规性能测定、水泥浆常规性能测试和井控模拟演示试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起到主版面的作用,而板书起到副版面的作用。对于一些钻井工具,其结构比较复杂,因此钻柱实物和结构图的演示采用多媒体,对于各类钻井工程实例可采用图片的形式,对钻井工程可采用视频的形式的向学生演示,增强学生对钻井工程的感性认识;对多媒体中比较关键或重要的公式,如井底压力等的计算公式则采用板书形式,起到强调的作用。

(3)专业教育与奉献精神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与奉献精神相结合。

通过回顾铁人王进喜的感人故事,介绍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由此可见钻井工程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掌握专业的知识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

3、教学效果研究

(1)研究对象

以2009级石油工程某班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该班共有学生75人,于2011年秋季开设《钻井与完井工程》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安排在开学后1~16周内进行。

(2)考核办法

该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采用第一套与第二套的方式,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一套。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老师上课内容的响应情况,包括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回答和学生对老师出题的解答主动性。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本试题共包括五类题型,内容涵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其中,填空题、名词解释题共计40分,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问答题共计48分,涵盖了钻井与完井基础课程的每一章节,主要考察学生对钻井与完井技术流程的掌握程度。分析题12分,考察学生对钻井完井技术问题的了解及分析能力。

因此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20%+期末成绩×80%。

(3)教学效果分析

期末成绩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

从总体看来,本次期末笔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各类题型都有满分出现,这表明试题本身基本合理。参与考试的学生为石油工程专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本套题考题内容主要为石油钻井、完井、固井等方面的概念知识,对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要求仅为了解和掌握钻井与完井基础知识,不掌握钻井完井工艺技术的计算方法。本次考试平均成绩为81分,说明学生都能很好的掌握钻井与完井的基础知识,达到了为石油工程专业讲授 本门课程的目的。

从试题上反映出的问题有:①.大部分同学可以很好地掌握了钻井与完井课程的基础知识,对钻井、完井工艺流程认识清楚。②.由于石油工程专业学生之前对岩石力学、流体力学等基础知识学习较少,在学习钻井、完井工程参数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

从试题上也反映出了一些积极的方面:①.大部分同学对钻井、完井工艺设计中的岩性特征、储层保护等知识掌握较好,由于这些知识点与地质专业知识连接紧密,深化了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②.工程与地质相结合,更好地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4、教学建议

(1)在本课程以后的教学中,应继续严格要求,强调独立完成作业,并特别注意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讲授过程中,钻井与完井工艺技术讲解不易过于深入,点到为止。并且加强与地质专业知识的结合。

(2)优化考试方式。由于本次考试以主观题为主,可增加一些客观题,如针对学习容易混淆的地方,出一些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主观题也可增加以下画图题,如进行井身结构设计。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研室应多订阅专业相关书籍和杂志,引导学生可以到教研室借阅。

参考文献

[1] 杨明慧,童亨茂.柳江盆地及邻区油气地质野外实习内容与教学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19期

[2] 王存喜.职业院校《钻井工程》课程教学研究[J]. 职业 2010年02期

[3] 卢双舫,刘吉余.提高课堂授课效果 搞好精品课建设――以油气地质学精品课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年11期

[4] 王豪,吴雁,陈明燕,李敏.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11年04期

[5] 马旭,刘越天,郑晓梅.对石油院校石油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西南石油大学为例[J]. 石油教育 2012年03期

[6] 张利亚,王炯,扬帆,曹杰.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刍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01期

[7] 丁丽芹,张君涛,梁生荣.提高《石油炼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06期

[8] 苏堪华,龙芝辉.“油气井工程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5期

[9] 钟海全.提高《石油工程概论》教学效果的探讨[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22期

第8篇

关键词:石油地质研究;特征;规律

所谓特征是指与其他人或事物相区别的性质或点的集合,而规律则是指事物发展中的本质联系,这两个概念在定义上有所区别,但是在实际的石油地质研究中这两个词却被广泛用作对地质要素进行描述和认识,所以在某些研究中它们常常被混淆。只要在定义上理解这两个词,那么在平时研究中就可以很轻松地判断出由这两个定义衍生出的各种说法,即特征往往是片面的,而规律是全面的,如一项学说在被最终完善前它是特征,而当其被证明符合所有或绝大多数情况时就是规律。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地质结构的演变、沉淀、移动等进行了解,也就是寻找它们的特征和规律,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对于石油的开采有重要的影响,而基于石油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对于石油地质研究的特征规律认识必须得到重视。

1对石油地质研究的特征与规律探寻

1.1沉积特征与规律

很多人认为石油开采就是直接打井开采,其实不然,石油所在地质结构在不停地变化,所以开采工作也必须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细微的也可能是巨大的,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掌握其变化的规律才能高效率地开采石油。而对地质结构变动规律的探寻过程就是对规律的寻找过程,其中根据不同时期探寻到的不同现象就是特征。如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胜利油田的勘探工作随着对砂岩的认识逐步加深,勘探技术和制图分析、对沉积规律的认识都在提高。而在之后对于其他相似地区的地质勘探也采用了这方面的经验,虽然在某些现象上有所不同,但也有一些类似的地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认识就会从沉积构造的特征转化为规律。

1.2构造特征与规律

对任何事物的探究都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石油地质勘探也不例外。因为地质运动的相似性,在地质构造方面所得到的结论都是相似的,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毫无进步,再对这些构造进行分析的同时对于构造特征和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最初的凹陷理论是背斜理论,有逆牵引、塑性拱张等背斜,随后进一步发展了花状、调节、反转等构造,为我国石油地质构造特征和规律的理论知识再添一笔。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引下,我国对于盆地和凹陷的形成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裂谷的形式、构造的成因等。上述这规律都是由诸如东营凹陷背带等一系列的背斜结构的认识特征不断演变发展而来的。

1.3油藏特征与规律

在石油的地质研究中,对于油藏的特征规律研究一直都是重点内容,不光是因为对油田的油藏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使采油更具有效率,更是因为通过对油藏规律的探寻寻找新的油藏,在实际意义上更大一点。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循序渐进的,开始是对成藏要素和油气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源控论就是这样条件下的一种理论,在此基础上继续对油藏的成因进行分析,由外及里,逐渐探究到了油藏形成的本质规律。油藏的特征和规律没有可比性,后者是在前者的探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解,在对新油藏和油田的开采的作用比油藏特征大得多,并且在研究方式和内容上也复杂得多。基于油藏规律的重要性,要加大学习力度,从基本理论和特征学起,并加强自身的实践学习能力,为油田的发展做出贡献。

2对规律的认识

所谓认识规律,即在不断认识特征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内在联系和本质总结和推理,使其能够符合现在的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油田地质研究的规律探寻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如从东营凹陷的的分析中可以从油藏分布的特征中逐渐找到油气聚集的规律,这对于油田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而在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阶段性,因为在规律的认识当中,需要不断地对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也就使得到的规律充满阶段性,这就要求研究人员保持足够的理性和认知,明确对规律的阶段性进行区分认识;而认识规律的思路无非就是总结,在总结特征所表现的现象和内涵后进行推论,在把握各种特征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得出规律性的知识,而实际的石油地质研究也就是应用了这个思想,以点及面,从全局出发寻找一个突破口,在分析典型事例的情况下分析其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最终得出普遍的规律。

参考文献

[1]王永诗.石油地质研究中的特征与规律浅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2(3):1-5;111.

第9篇

[关键词] 极值理论;BMM模型;石油价格;风险度量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4-0007-07

一、引言

近代以来,石油已经成为一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素有“工业血液”之称。从1993年起中国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供需缺口不断增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国际市场上剧烈的油价波动难免会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以及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冲击。如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公司由于违规参与石油期货的投机交易,造成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航油公司对价格判断失误,内部没有完善市场风险防范措施,未能及时止损。目前,为规避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许多国家推出了诸如石油期货、期权①在内的多个石油金融产品来分散市场风险。自1998年中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以来,为应对短期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巨大风险,国内企业纷纷借助国内和国外石油金融产品来减少石油交易风险,而加强市场风险研究、强化管理是较好规避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如何有效度量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极端风险,减少石油风险对宏观经济运行、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不利影响,保证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在石油市场价格风险方面,因极端事件发生的风险概率虽然很低,但其引发的极端市场风险却损害巨大,对风险管理者而言,如何有效监测极端风险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WTI日对数收益率数据估计一般极值分布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极值BMM模型开展石油价格极端值风险的度量研究。

二、文献回顾

风险度量,即风险的定量化计算。最开始的风险度量方法(名义值方法、敏感性方法、波动性方法)由于包括大量计算且不能为金融机构高管及监管人员提供一个关于整体风险的完整图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金融市场度量风险的要求。这时,人们希望有一个简单的指标能够完全反映其在某一特定市场价格变动和某一特定期间下持有一定头寸的金融资产组合所带来的可能损失额。在此背景下,VaR风险度量方法应运而生。该方法将金融风险测度为一个确定的值,因其直观简捷,广为学界和业界所接受,已成为现在最流行的风险度量方法之一。

在石油价格风险度量方面,国外学者更倾向于对风险度量技术的分析,比如:Cortazar和Schwartz所构建的石油期货价格随机波动模型,它对样本内外数据均有很好的拟合能力,能够较好地及时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1]Cabedo和Moya在进行VaR测算时,通过标准历史模拟法、具有ARMA预测的历史模拟法以及方差协方差法的对比分析发现第二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量化风险。[2]而Giot和Laurent在对Brent 和WTI现货日价格进行风险测算时,分别利用了Risk Metrics、Skewed TAPARCH 以及Skewed TARCH三种模型,他们认为Skewed TAPARCH法在两种商品价格风险度量中表现最好。[3]在国内,相关研究则更多地集中在价格风险测度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方面:冯春山等发现国际石油价格呈现较为明显的ARCH效应,认为石油企业应通过降低经营成本,建立以期货交易为主要手段的风险采购屏障等措施来规避价格风险。[4]潘慧峰和张金水的研究显示,极端情况国内原油价格的上涨风险平均水平要高于下跌风险的平均水平。[5]余炜彬等在研究原油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WTI现货价格进行预测的人工智能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运用历史数据检测原油价格风险。[6]在风险测度模型的选择上,张意翔等在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价格风险进行评价时认为,在976%的置信水平下,预测VaR值比实际值要大得多。[7]周莹和焦建玲基于GARCHVaR模型研究了石油价格风险,估计结果显示,GARCHVaR模型的估计结果比传统VaR结果更准确。[8]

然而,传统VaR方法对极端事件风险考虑不足,容易造成尾部风险的低估。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虽然很低,但其引发的极端市场风险却损害巨大,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故对风险管理者来说,极端事件尤为值得关注。[9]为此,学者们将极值理论引入VaR度量中,利用其厚尾估计优势,修正传统VaR方法的不足,以便更准确地捕捉尾部极端风险。从上述国内外现有文献分析来看,现有研究中较少运用极值VaR方法去研究极端情况下的石油价格风险问题。因此,本文运用极值理论VaR模型度量石油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属较新的尝试。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8月

第31卷第4期刘飞,等:基于极值BMM模型的石油价格极端风险度量研究

三、石油价格极端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极值理论是度量极端条件下市场风险的一种方法,具有超越样本数据的估计能力,并可以准确地描述分布尾部的极端风险。它主要包括两种模型:区间极大值(Block Maxima Method, BMM)模型和越槛高峰 (Peak Over Threshold, POT)模型。本文运用BMM模型度量石油价格波动的极端风险VaR。为了便于开展实证分析,首先进行理论和方法介绍,根据有关文献简要说明分布形式、理论假设、BMM模型以及相应的VaR公式[910];其次,为确保实证结论有效性,对BMM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最后,得到参估及检验结果。

(一)极值定理及核心假设

假设金融资产收益率序列r1,r2,…,rn是独立同分布(iid)随机变量,n为样本容量,F(r)是未知总体分布,r*n 为区间极大值,若存在常数序列an>0、bn∈R和非退化的分布函数族F*(r),满足

Pr*n-bnan≤rdF*(r) (1)

则称F*(r)为一个极大值分布族,其中,d表示弱收敛于某分布;an是尺度序列,表示离散程度,相当于标准差;bn是位置序列,表示集中趋势,相当于平均数。极大值分布族F*(r)包含了三种类型的极限分布。为了避免模型预设错误,可以经过变换,将三种类型分布族归纳为以下一个单参数的分布族。

F*(r,ξ)=exp-(1+ξr)-1ξ, ξ≠0

exp(-exp(-r)), ξ=0 (2)

式中,当 ξ≠0 时,1+ξr>0, α=1ξ,满足式(2)的F*(r,ξ)称为广义极值分布(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简记为GEV分布)。当引入位置参数μ和尺度参数σ后,GEV分布F*(r,ξ)扩展为具有三个参数的分布

F*(r,μ,σ,ξ)=exp-1+ξr-μσ-1ξ, ξ≠0

exp-exp-r-μσ, ξ=0 (3)

式中,ξ为形状参数,称之为GEV分布的极值指数(extreme value index,EVI),ξ值越大则尾部越厚。

(二)模型介绍

BMM模型一般应用上述GEV分布处理样本极值,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样本区间的划分。

对于给定的样本若只有一个最大值,而由于GEV分布包含三个参数,仅有一个最大值无法进行参数估计,因此本文采用文献中经常运用的区间取值法(Block Method),即将总样本r1,r2,…,rn分割为若干互不重叠的子样本区间:[r1,…,r1+k],[r2+k,…,r2+2k],…,[rm+k,…,rn],然后针对每个区间取最大值,当k充分大时,我们希望极值理论对每个子样本都适应。在应用中,k的大小由实际情况来决定。例如,日收益率k=21近似对应于1个月的交易日数量,k=63近似对应于1个季度的交易日数量。

第二步,GEV分布参数的估计。

GEV分布参数的估计方法很多,例如极大似然法、回归方法等。本文采用极大估计方法计算位置参数μ、尺度参数σ、形状参数ξ。

令r1n,r2n,…,rmn 表示区间j=1,…,m的极大值。

则当ξ≠0时,扩展GEV分布的极大似然函数为:

Ln(ξ,μ,σ)=-mlog(σ)-

1+1ξ∑mi=1log1+ξrin-μσ-∑mi=11+ξrin-μσ-1ξ (4)

当ξ=0时,扩展GEV分布的极大似然函数为:

Ln(ξ,μ,σ)=-mlog(σ)-∑mi=1rin-μσ-

∑mi=1exp-rin-μσ (5)

由于对数似然函数方程(4)、(5)不存在解析解,可以运用非线性估计程序来得到位置参数μ、尺度参数σ、形状参数ξ的极大似然估计值。理论研究表明,上述估计参数在正则条件下,具有最小方差。

第三步,风险值的计算。

根据参数估计值,本文首先集中讨论持有空头的金融头寸所面临的风险,所以感兴趣的是右尾分位数。令p*为一个小概率,它表示一个空头头寸的潜在损失超过一定限度的可能性,且r*n 为子区间最大值在极限为一般极值分布条件下的p*分位数,则有

p*=1-exp-1+ξ(r*n-μ)σ, ξ≠0

1-exp-exp(r*n-μ)σ, ξ=0 (6)

利用式(6)可推导出r*n,

r*n=μ-μξ{1-[-ln(1+p*)]ξ}, ξ≠0

μ-σln[-ln(1+p*)], ξ=0 (7)

值得注意的是,式(7)只是子区间最大值在极限为一般极值分布条件下的p*分位数,尚不是观测的极值序列的p分位数VaR。假定资产收益率序列无关,利用子区间最大值与观测收益率序列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观测极值序列右尾p分位数的VaR,在式(8)中用VaRU标识:

VaRU=μ-σξ{1-[-ln(1-p*)]ξ}, ξ≠0

μ-σln[-ln(1-p*)], ξ=0 (8)

极小值分布与极大值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即

min{r1,r2,…,rn}=-min{-r1,-r2,…,-rn} (9)

利用式(3)、(9),可以进一步推导出观测极值序列左尾p分位数的VaR,标识为VaRL:

VaRL=-μ-σξ{1-[-ln(1-p*)]ξ}, ξ≠0

-μ-σln[-ln(1-p*)], ξ=0 (10)

(三)数据选取

石油市场的价格风险主要是由石油现货价格和期货(期权)价格的波动引起的。其中,原油现货价格波动是引致风险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的原油交易主要以三大原油WTI、Brent和Dubai为基础,其中以WTI原油市场的影响最广泛。基于此,本文主要选取WTI原油现货市场价格进行世界石油现货市场价格风险的实证研究。本文选取2003年1月2日至2012年9月6日的2500个数据,数据来源于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考虑到简单收益率的非正态性特征,故选取对数收益率形式。令:

Rt=100×lnPtPt-1=100(lnPt-lnPt-1),t=1,2,… (11)

式中,Pt为t时刻的原油出售价的观察值,为便于计算,将Rt放大100倍。

(四)BMM模型适用性检验

BMM模型的运用依赖于WTI收益率数据是否满足其模型条件。为此,首先需要做正态性检验、序列相关性检验、平稳性检验。

1.正态性检验

利用已观测数据作为样本,计算得到WTI日收益率描述性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均值较小,标准差却较大,偏度为负,呈左偏;峰度值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值3,表现尖峰形态;符合通常资产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偏态特征,均值附近与尾部的概率比正态分布大,介于均值附近与尾部的中间过渡部分的概率比正态分布小。JB统计量显著拒绝正态性假设。

表1WTI收益率描述性统计

统计量统计值统计量统计值

均值005标准差168

中位数016偏度-037

最小值-843峰度655

最大值1280JB统计量1370

为了直观地呈现WTI价格走势以及收益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分别绘出了WTI价格走势图和日收益率序列变化图,见图1、2。从图1、2中可以看出,石油价格虽然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明显下降,但总体表现出逐步增加的趋势。日收益率除2008年波动较大外,其余年份均较为平稳。

图1WTI价格序列走势

图2WTI收益率序列的变化

2.序列相关性检验

对WTI日收益率进行LjungBox检验,结果见

表2。由表2可知,WTI收益率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因此,WTI收益率不满足极值类型定理要求的序列独立性要求。

表2WTI价格序列Ljung-Box检验

滞后期数自相关系数偏自相关系数Q统计量概率P值

102102811546000

2001-00811566000

300600712489000

400400612837000

3.平稳性检验

最常用的平稳性条件的检验是单位根检验,主要有ADF检验、PP检验、DFGLS检验等。由于是日收益率数据,本文采用不带漂移项和趋势项的ADF检验、PP检验,见表3。结果显示WTI日收益率序列的t统计量值均大于这两种检验显著水平为1%时的临界值,故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即该序列是平稳的。

表3WTI收益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ADF检验t统计量P值-3322000PP检验t统计量P值-3353000

临界值1%显著性水平-343

5%显著性水平-28610%显著性水平-257

临界值

1%显著性水平-3430

5%显著性水平-2860

10%显著性水平-2570

以上检验表明,WTI日收益率序列非正态、非独立但具有平稳性。极值类型定理要求数据相互独立,故不满足传统极值类型定理的条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极值理论条件可以放松到弱序列相关的观测值。假定rt的自相关函数是平方可积的(即∑∞i=1ρ2i <∞,其中ρi是rt的滞后i的自相关函数),1964年Berman证明了极限极值分布的同样形式对平稳非正态分布也成立。BMM模型是按子样本区间取极值,只要子区间足够长时,满足平稳分布条件的序列,就符合自相关函数符合平方可积条件,故可以认为WTI日收益序列符合BMM模型条件要求。

(五)GEV分布参数估计与拟合检验

当子区间长度为21天时,WTI收益率可得到119个极值数据。极值数据平均间隔约30天,大约对应于1个月,可基本满足BMM模型条件要求。图3、4分别为WTI收益率子区间最大值与最小值对数收益率的变化图。

下面对WTI收益率应用最大似然法来估计一般极值分布的位置参数μ、尺度参数σ、形状参数ξ,表4概括了子区间长度为1个月和1个季度的估计结果。由表4可以得出以下观测结果:当k增加时,参数μ、σ变大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子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的期望值是k的非减函数;形状参数的估计结果不够稳定,主要原因是k=63时的子区间长度较小,致使结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图3WTI收益率区间最大值的变化

图4WTI收益率区间最小值的变化

一般来说,BMM模型会受子区间长度的影响,子区间较长时,极值数据较少,对厚尾的刻画精度较高,但拟合误差也随之增大,故需要对子区间长度进行拟合检验。为了直观呈现拟合效果,本文分别绘制WTI收益率分布左、右尾散点分布图以及残差QQ图,详见图5~8。在残差散点分布图中,拟合曲线穿过散点最密集的部分,QQ图大致围绕直线分布,表明以21天为单位取极值时,BMM模型拟合是合理的。

表4WTI日对数收益序列极大似然估计

收益率子区间

长度位置

参数μ尺度

参数σ形状

参数ξ

最小

收益率

1个月(k=21, m=119)229083011

1季度(k=63, m=40)293087025

最大

收益率

1个月(k=21, m=119)229116001

1季度(k=63, m=40)313112008

注:在应用中,k的大小由实际情况来决定,例如,对于日收益率k=21近似对应于1个月内的交易日数量,k=63近似对应于1个季度的交易日数量。m表示第m个子区间。

图5WTI收益率左尾残差散点分布

图6WTI收益率左尾残差QQ图

图7WTI日收益率右尾残差散点分布

图8WTI日收益率右尾残差QQ图

(六)VaR估计与检验

在上述参数估计的基础上,计算95%和99%置信水平下的VaR,并与正态分布VaR相比较,计算结果见表5。为便于区别,分别用VaRB、VaRN表示BMM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所度量的VaR。

根据VaR的定义可知,如果收益率rt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在置信水平1-α下,VaR的计算公式为:

VaRN(rt)=-Φ(α) (12)

式中,Φ(α)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的反函数。进一步,根据正态分布及VaR的性质,可得对于服从一般正态分布rt的VaR,则:

VaRN(rt)=μ+σVaRN(εt) (13)

表5WTI日收益率的VaR

置信水平

(%)VaRB左尾右尾

VaRN左尾右尾

95221223269282

99421369322335

表5中,95%置信水平下WTI收益率右尾所对应的值VaRB为223,它表示在正常市场情况下,WTI的对数收益率在100天中大约有5次高于223%的情况,表5中其他数据的解释与此相似。进一步分析表5中的VaR可以发现,在95%的置信水平下,BMM模型对WTI收益率风险估计值低于正态分布VaR模型估计值。而当置信水平为99%时,BMM模型对WTI收益率风险估计值要显著高于正态分布。这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正态分布VaR模型会高估WTI收益率的极端风险;在99%的置信水平下,则反之。

因表5中的VaR值分别由BMM模型和正态分布模型计算得到,故需要对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检验。为了检验这两种模型下VaR对实际损失的覆盖程度,本文采用Kupiec双尾检验法(two-tailed test)似然比统计量LR。这个统计量基于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容量为n样本中出现m次损失超过VaR的概率由一个二项分布给出。假定VaR中例外发生的概率为p,而在n个观察日中例外发生了m次,则LR统计量计算公式如下:

LR=-2ln[(1-p)n-mpm]+2ln[(1-m/n)n-m(m/n)m] (14)

当n充分大时,LR服从χ2(1)的渐进分布。当例外发生的次数很高或者很低时,由式(14)计算出的统计量会比较大。在χ2(1)分布中,变量的值大于384的概率为5%,因此,式(14)计算出的统计量大于384时,就可以拒绝模型假设。

根据表6的Kupiec检验结果,在95%的置信水平下,BMM模型左尾LR统计量是2743,概率P值为000;右尾LR统计量是1606,概率P值为000,表明BMM模型是失效的。正态分布左尾LR统计量是001,概率P值为092,右尾LR统计量是1433,概率P值为001,表明正态分布能够很好度量左尾风险,而右尾则是失效的。而在99%的置信水平下,BMM模型左尾LR统计量是235,概率P值为013,右尾LR统计量是182,概率P值为018,表明无论是左尾还是右尾,BMM模型都是非常有效的。而正态分布左尾LR统计量是8951,概率P值为000,右尾LR统计量是1554,概率P值为000,表明正态分布无论是左尾还是右尾都是失效的。综上分析,本文认为BMM模型在高置信水平下能更好地捕捉到分布的厚尾特征,在较低置信水平下则效力尚不及正态分布VaR模型,这和目前有关极值理论研究的一般结论吻合,与田新时、花拥军等的观点相同。[1011]

表6WTI日收益率VaR的Kupiec检验

模型

VaR

BMM模型VaR(5%)VaR(1%)

正态模型VaR(5%)VaR(1%)

尾部左尾右尾左尾右尾左尾右尾左尾右尾

LR统计量LR的P值

27431606000000235182013018001143309200189511554000000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WTI收益率数据估计一般极值分布参数,并根据BMM模型中VaR公式计算石油价格风险,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下,正态分布对风险的捕捉要略优于BMM模型;但在99%的置信水平下,BMM模型对风险的捕捉则显著优于正态分布。上述结论说明,BMM模型在高置信水平下能更好地捕捉到分布的厚尾特征,在较低置信水平下则效力不及正态分布VaR模型。因此,对于石油风险管理者而言,BMM模型将是测度石油价格极端风险较好的选择。

准确度量WTI原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的极端风险有较好的现实意义。宏观上,对国家控制石油进口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微观上,能够使石油进口企业更好地规避市场极端风险。本文的研究目的只是为极值理论VaR方法在石油风险度量中的应用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石油风险管理者能够运用该方法更好地度量极端风险。

石油风险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石油风险管理水平,本文建议在有效测度石油收益率VaR的基础上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利用BMM模型测度WTI日收益率的VaR,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制定可浮动的WTI收益率VaR区间,检查石油交易头寸的风险程度并采取必要的交易措施进行市场操作,将石油风险控制在设定范围内。第二,石油风险度量的基础在于理论模型,而理论模型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定期地进行参数调整与模型优化。要根据石油市场交易信息,结合宏观经济状况和国内外整体形势对模型设定进行优化,以提升模型预测能力。第三,建立石油供应保险制度,使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由国内外相关用油各方共同承担。这一思路的提出,是基于现代金融的第二个基本原理,即对不能分散的风险,应由各方共同分担。第四,改善能源供应环境,多方拓展供应路线(如计划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非洲等地区进口),努力改变目前从中东进口石油为主的格局,实现石油供应区域的分散化。

注释:

① 中国曾在1993年推出过石油期货交易,在开市一年多的时间里,总成交额达到1 000亿元人民币,当时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NYMEX和IPE。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取消了原油、成品油价格的“双轨制”,改为国家统一定价。在此情形下国内石油期货交易被迫停止。目前,国内仅有一款燃料油期货品种,由上海期货交易所2004年8月25日推出,石油期货国内尚未推出。

[参考文献]

[1] Cortazar G, Schwartz S. Implementing a Stochastic Model for Oil Futures Price [J].Energy Economics, 2003, 25(3): 215238.

[2] Cabedo J,Moya I. Estimating Oil Price Value at Risk Using the Historical Simulation Approach [J].Energy Economics, 2003, 25(3): 239253.

[3] Giot P,Laurent S. Market Risk in Commodity Markets: a VaR Approach [J].Energy Economics, 2003,25(5):435457.

[4] 冯春山,吴家春,蒋馥.国际石油市场的ARCH效应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1820.

[5] 潘慧峰,张金水.用VaR度量石油市场的极端风险[J].运筹与管理,2006,15(5):9498.

[6] 余炜彬,范英,魏一鸣.基于极值理论的原油市场价格风险VaR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8):1220

[7] 张意翔,胥朝阳,成金华.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并购的价格风险评价[J].管理学报,2010,7(3):440444

[8] 周莹,焦建玲.基于GARCHVaR模型的石油价格风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9):14231427

[9] 花拥军.极值理论及其在沪深股市风险度量中的应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0] 田新时,毛洪云.基于POT模型的风险价值估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97100

[11] 花拥军,张宗益. 极值BMM与POT模型对沪深股市极端风险的比较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4):104108

Risk Measurement of Oil Price by Implementing BMM Model

LIU Fei1, ZHENG Xiaoya2

(1.Guangzhou Rural Commercial Bank,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23, China;

2.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estimates parameters on the general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 using WTI return and we calculate the risk of oil price using VaR formula deduced from the BM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sk measured by BMM model is lower than by the normal model in the 95% confidence level, and vice versa, in the 99% confidence level. It illustrates that the higher confidence level is the more BMM model which can capture the heavy tai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However, the effectiveness is less than normal distribution in the lower confidence level. Therefore, BMM model will be a better choice to measure the extreme risk for manager in oil market.

Key words: extreme value theory; BMM model; oil price; risk measurement

第10篇

关键词 石油英语 句式特点 翻译

Abstract As a variety of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 (ESP), Petroleum English has its special syntactic feature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yntactic features through long sentences, passive voice, nominaliazation structure and impersonal subject sentences and thus explores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ranslation quality of Petroleum English.

Key Words Petroleum English syntactic features translation

引言: 石油英语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英语文体, 它是把基础英语和专业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 用专业性的语言来描述客观存在的事实和现象。 它的语言简洁明确, 叙述力求客观真实。 不仅石油词汇涉及范围广泛, 而且石油英语语言句式也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为了满足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研究石油英语的句式特点及翻译策略, 对于提高石油英语的翻译人员及其他科研人员的阅读与翻译实践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思。

一. 石油英语的句式特点

(1) 长句的使用

英语重形合, 注重句子形式及结构完整, 句中多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 因而英语句子一般较长, 仿佛是"参天大树, 枝叶横生"。而汉语采用意合法造句, 很少甚至不用衔接手段,注重隐性连贯,以神统形, 所以汉语的句子结构被喻作“碧波万顷,层层推进”。英汉互译时应注意英语长句与汉语流水式短句的适当转换。

长句在石油英语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是由科技文献逻辑性强,概念清楚等特点所决定的。石油英语的作用是陈述事理描述过程,它所给出的定义,定理,定律或描述的概念或工艺过程,都必须严谨,精确,因此语言中往往会加入一些修辞性限定性的 语句。科技文章中长句多,但长而不乱,它能完整清楚地表达出科技文献中各种复杂概念,体现思维慎密,逻辑严谨的特点。如:

All crudes contain organic sulphur compounds which will be carried over from the column into the resulting gases distillates and residue. The higher the density of a crude, the greater its sulphur content. This can vary from about 0.05% by weight, as in some Pennsylvania crudes, to about 2% in an average Middle East crude, and to 5% or more in heavy Nigerian or Mexican crudes.

译:所有的原油都含有有机硫化物,这些硫化物将从炼塔中带入炼厂气,蒸馏液和渣油中。原油的比重越大,其硫的含量也就越高。硫的含量多少因地而异,比如宾夕法尼亚的某些原油硫含量按重量计约为0.05%,中东原油平均约为2%,而尼日尼亚或墨西哥的重质原油为5%甚至更多。

石油英语中,为了准确严谨地描述客观事物或是现象,一个句子往往包含多个修饰成分和限定成分,所以长句和复合句普遍存在于石油英语中以满足其表达需要。例如:The general manager of Xinjiang Oil Field Company Chen Xinfa said," Kelameili gas field is the first ready gas field discovered by Xinjiang Oil Field Company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this gas field will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short supply of the nature gas in the north part of Xinjiang." 像上述这类一段话就是一个长句子的 现象在科技英语中很常见,译者在翻译此类长句和复合句时,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免出现偏差。

(2)被动语态的使用

汉语有汉语的优势,英语存在英语的优势。少用被动语态,可以看作汉语的优势之一,而多用被动语态,则可以看作英语的优势,英语的美之所在。业斯柏森在《语法哲学》中说:英国各类作家作品中的被动句有70% 到94% 是不提施动者的。夸克等四人在《当代英语语法》中说:事实上五个被动句里面大约有四个不把施动者说出来。在石油英语文章中,也许不提施动者的比例还要高。这和我们的汉语恰恰相反,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中国正常的被动式是必须把主事者说出来。”被动结构的广泛使用,是科技文章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石油英语大多是对事物,现象或者过程的客观描述,关注的是被描述的事物,现象或者过程本身,而不是行为主体。被动语态既能满足客观性的需求,又能使读者将注意力放在所描述的事物上,因此被动语态普通应用于石油英语中。石油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The phase two trial-mining project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newly invented machine. 二期试采工程已在新研发的机器下投入建设。

(3)名词化结构的使用

名词化结构的普遍使用是石油英语词汇的另一个特点。名词化结构能够使文章包含更多信息的同时更简洁,客观性强,强调存在事实等。例如:“Th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Kelameili gas field are kept in the same pace,and the phase one trail-mining project has been constructed with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克拉玛依气田的探明与开发同步进行,目前已优质高效建成一期试采工程”。这句话中,"exploration", "exploitation", "quality"以及"efficiency"这四个词分别是将动词和做修饰成分的副词转化为名词形式,这样使文章显得更简洁,结构更清晰。

(4)非人称主语句

石油英语文章少用人称主语,而多用非人称主语。这种现象是由石油英语这种科技文章的本质决定的,科技文章非“以人为本”之作,无须动人描述,没有慷慨抒情,只求客观记录,只须冷静分析。石油英语文章多用非人称主语,又演绎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这些非人称主语后续的动词,不是一般非人称主语所常用的谓语动词,而是为人称主语所使用的表示感觉,意识,情感或动作之类的谓语动词。于是便出现了“非人称主语+人称主语使用的谓语动词”奇观现象。我们通常称这种句“挪用”于不具生命的主语,其搭配不可谓不奇巧,其表意不可谓不新颖,折射生命内涵和生命意义的动词的使用,就自然而然地给全句染上了拟人的修辞色彩,让读者耳目一新。这点拟人色彩,使本来显得有些单调乏味的石油英语文章着上了些许亮色,增添了一点生机。

食品工业也引进了新技术,用于食品的贮藏,加工,保鲜盒分配,减少了收获后的损失。

The food industry has also introduced new technologies for food storage,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and distribution that have reduced post-harvest losses. ( 比较:The have also introduced new technologies for food storage, processing, preservation, and distribution ,which has reduced post-harvest losses.) 采用非人称主语的句子显得更为流畅。

二.石油英语的句式翻译策略

(1)长句的翻译

在科技文章英译过程中,应由意识地将汉语短句转化为英语长句,使译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符合译语习惯。同时应注意到英汉思维的差异,避免以汉语思维对应英语思维,不要太过于拘泥于原文形式,否则就会在译文中出现中式英语( Chinglish )大大降低译文的传意功能。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含义,再按照英语思维和英文的写作规范来重新组织译文,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删减增补,舍“形”取“神”。在石油英语文章的英译过程中,我们应主要以下两种结构的长句的运用。

1. 包孕式结构长句

包孕式结构体现在多个修饰从句之间的修饰连锁性,具体来说,就是下一分句对上一分句的一部分或整体进行逻辑解释或引申,语义上层层推进,语法上环环相扣,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长链。如:

因而每个气缸都围着一个水套,水套形成循环水路的一部分,由水泵驱动水在回路中不断地流动,并由大型旋转风扇从外部鼓入空气使水冷却。大型旋转风扇是由主曲轴带动的,而在大型电力传动内燃机车上则有辅助电动机来带动。

Each cylinder therefore is encased in a water jacket, which forms part of a circuit through which water is pumped continuously, and cooled by means of air drawn in from the outside atmosphere by large rotary fans, which are worked by the main crankshaft, or in the larger diesel---electric locomotives, by auxiliary motors.

这是由一个主句和两个定语从句组成的主从复合句,并带有若干后置分词定语及介词短语,整个复合句是包孕式,表层语法结构比较复杂,但从深层语义角度来分析,此复合句行文中的逻辑思维相当清晰。按照功能翻译理论,句子是“积木块”的逻辑连接,是通过逻辑链串联的概念组合,一个“积木块”即表达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无论句子有多长,结构有多复杂,我们都可以把它分作若干个“积木块”的组合。经逻辑分析,该句子属于设备功能描述,每个子句(积木块)表达一个完整概念,各概念在逻辑思维结构中是平行关系。

2. 多枝共干结构

石油英语中常出现这样的语言现象:多个主语共有一个谓语或表语;几个定语共同修饰同一个名词;几个状语成分共同修饰谓语等等。由于这种语言现象犹如长在同一根枝干上的根根树枝,因为被形象地称为多枝共干式结构。从语法的角度讲,这种结构往往有省略成分,但从逻辑上看,却是没有省略的。这种结构在石油文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因为它能使句子结构紧凑,逻辑严密,文字趋于简洁,符合石油文章的要求。如:

校正定时的工作极其重要,而准确的精密度也是极其重要的,对喷油泵与气阀某些部件的研磨精密度可达到两万分之一英寸。

Correct timing is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and also extreme accuracy, down to a twenty-thousandth part of an inch, in the grinding of certain parts of the fuel injection pump and the valves.

译文中的extreme accuracy 似既可作表语,又可作主语,但我们只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逻辑分析能力,就可知道extreme accuracy 是作主语用的,其谓语部分is also of the utmost importance 因重复而略去。这种逻辑的“跳跃”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往往心领神会,不容易引起误解。

(2)被动语态的翻译

被动语态具有客观性强的特点,可以使行文显得客观,不带主观色彩。而且,被动语态可以强调所要突出的内容。还有,被动语态的句子结构调节余地较大,有利于译文的衔接和连贯。因而,在英语文章英译过程中,比起主动语态,被动语态更受译者们的青昧。一方面,石油英语重在事物描述,很少涉及动作实施者。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在其论文中所提及到的不是强调某人怎么样,而是要突出事实的发生,发现及结果。被动结构的使用,能避免使用人称代词做主语,体现了石油英语的客观性。如:

a) He made turns in a helicopter by banking.

b) Turns are made in a helicopter by banking.

很明显,a) 句强调发现和使得直升机靠倾斜方法转弯的人。而 b) 句给读者的印象是:为了使直升机顺利转弯采用了倾斜的方法。在这样陈述事实,真理的论文中,人们感兴趣的不是发现或创造此法的人,而是采用此法让其顺利转变方向的客观事实本身。另一方面,被动语态的高频率使用,使文体显得严肃,庄重,行文措辞往往经过了作者的慎密逻辑思维。Louis Trimble 在“Scientific English: Discourse Methodolody"中,从话语修辞的角度对石油英语的被动语态进行了深度研究,认为石油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表示静态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表示了一种修辞活动---对物理性质的描述。被动语态的静态描写,跟名词化一样,也是一个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如:

钢缆由几千根具有很高抗拉强度的钢丝组成,这种钢丝均经过了电镀以防锈蚀。The cables are composed of thousands of wires, made of high-tensile steel, which are galvanized to resist corrosion.

被动语态还可以使句子结构调节余地较大,有利于行文的衔接和连贯。如:

本文认为掺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复合材料的强度由水泥混凝土基体产生的强度和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和化学两方面对强度的贡献两部分构成,据此提出了全面估量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强度效应的新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水胶比,掺合料掺量以及龄期对矿物掺和量强度效应的影响规律。In this paper, the strength of concrete composites containing mineral admixtures is considered to include two parts: one is generated by cement concrete matrix, the other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admixtures on concrete. On this basis, 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evaluating the strength-effect of mineral admixture on concrete. Furthermore, the water to bidder ratio, content of mineral admixture and ages on the strength-effect are quantitatively anglicised from theory and experiment. 这上面的英译,读来一气呵成, 究其原因,被动语态的使用,功不可没!试想,假若将one is generated by cement concrete matrix, the other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admixtures on concrete 改成主动语态 cement concrete matrix generates part of the strength,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effects of admixtures on concrete generates the other parts, 句子将会变得何等佶屈聱牙,难以猝读。

(3)非人称主语句式的翻译

非人称主语句式可以用简洁的形式表达石油英语中的各种逻辑关系,而将“逻辑标记”统统省略,即变英语的形合句为意合句。如:

a) 非人称主语句“消化”了时间状语从句:

原句:When we are doing an analysis of a damaged material, usually it requires intuitive judgment followed by real-life testing.

非人称主语句: Analysis of a damaged material usually requires intuitive judgment followed by real-life testing. 我们在分析残破材料时,通常需要先做直观判断,再做实际试验。

b) 非人称主语句“消化”了让步从句:

原句:Even though we dissolve the salt in water, we cannot enable common salt to change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非人称主语句: Even the dissolution in water cannot enable common salt to change its chemical properties. 即使我们将普通食盐溶于水,也不能改变其化学性质。

c) 非人称主语句“消化”了因果关系句:

原句: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is achieved because it has great speed and accuracy in calculation.

非人称主语句: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ctronic computer lies in its great speed and accuracy in calculation. 电子计算机之所以效率高,是由于其运算速度快,而且计算准确。

d) 非人称主语句“消化”了条件句:

原句:If we measure the seismic travel time and amplitude, we can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metry and give estimates of the acoustic impedances related to rock velocities and densities.

非人称主语句: Seismic measurements of travel time and amplitude define the subsurface geometry and give estimates of the acoustic impedances related to rock velocities and densities. 如果我们测得地震波的走时和振幅,我们就能够确认地下的几何形状并估算与岩石速率和密度有关的声阻抗。

三.结语

石油英语的句式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其翻译要求也有着独特之处。石油英语句式反映在长句, 被动语态,名词化结构和非人称主语句中,针对石油英语的句式特点,可以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从而提高石油英语的翻译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梦之. 英语科技文体: 范式与应用.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宓庆. 当代翻译理论.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9

3.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8

4. 曾彦一. 石油英语教程.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5. 张培基. 英汉翻译教程.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

6. 李健. 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7. 卢敏. 英语笔译实务.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1

8.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Edward Amold, 1994

个人情况:

姓名:肖未

性别:女

籍贯:四川

出生年月:1979年3月

学历:本科

职称:讲师

工作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第11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工艺;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040-02

一、引言

《石油化工工艺学》是继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从石油化工生产工艺角度出发,运用化工过程的基本原理,阐明石油化工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典型工艺的生产方法与工艺原理、典型流程与关键设备、工艺条件与节能降耗分析。与化工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具有明显的特殊性: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课程内容广泛,新工艺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所以刚刚完成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缺乏工程概念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要面对以原油蒸馏、催化裂解、催化重整等工业化装置为研究对象的非理想的、动态的、复杂多样的生产实际问题,以及大量的新概念、新工艺等,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厌烦、畏惧。目前,《石油化工工艺学》仍以课堂教学为主。虽有少学时的实践教学,但企业从确保生产稳定、安全等方面考虑,不允许实习学生动手操作。另外,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让学生对复杂的实际工艺过程真正理解、掌握,更不要说现场实际控制操作了。所以该课程教学效果较差,急需改革。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及教学现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

二、强化课堂教学

《石油化工工艺学》以课堂教学为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首先应以教学手段的改革强化课堂教学。一方面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的声光交互、动静结合的特点给学生全新的视觉感受,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片、声像资料和动画方式展示一些设备和生产工艺流程,解释一些抽象的原理,展现一些复杂工艺流程中单元操作的实现过程等,直观、形象,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阔视野、增加兴趣,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容易接受,实现了高效且良好的教学效果[1]。另一方面应借助学校开通的网络教学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最新工艺、与课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企业生产现状等,并对社会行业发展和人材结构需求等信息进行传递。除此之外,网络教学平台还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和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这些教学手段的实施都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以教学方法的改革强化课堂教学。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譬如启发引导式[2]、讨论式、情境教学式[3]、工程案例式[4,5]等。该方法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求知、探索精神;既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应用到专业课中的学习方法,又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活跃了课堂氛围,实现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践教学

石油加工过程错综复杂。虽然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注重了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又注重了知识领域的拓宽和工程案例的结合,但是学生没有实践经验,缺乏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问题的意识,所以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专业综合实验、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类教学手段,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更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首先使学生通过认识实习对石油化工工艺主要工艺的生产有一定的概念和认识,然后通过课堂教学,在具备“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综合实验、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循序渐进的分层实训,使学生逐步将石油化工工艺关键理论与生产实际融为一体,这不仅为操作技能的训练和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且建立了工程意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具备了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精神[6]。

四、培养工程思维能力

尽管先修课程如《化工原理》等已引入“工程”概念,且在教学中从教学方法、手段、实践等多个环节也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意识,但还需要学生进一步在实践中自己主动的、习惯性的去强化工程意识,培养工程思维能力。譬如,学生自编工艺[7],让学生自选课题,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根据工程实际生产编制工艺并组织讨论;请实习基地的外聘企业专家定期进入学校,走上讲台,开设应用技术讲座、工程案例分析;学生自制剪辑并配有录音的工厂装置图片、工艺图片,以及一些现场教学录像;老师和学生走进企业,现场教学;深入车间,顶岗实习等,这些都可以在实践中培养并强化工程意识,使学生逐渐地学会从工程观念的角度考虑每一个生产环节,配置合理的流程,实现生产的最优化。

五、改革教学模块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专业实验两个模块改为五个模块:认识实习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专业综合实验模块、现场教学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认识实习模块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生产流程、设备等,建立感官认识和概念,并产生好奇、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理论教学模块是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企业的装置图片、讲解和现场教学录像等建立工程观念、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专业综合实验模块是指学生可以自由选题,根据认识实习和理论教学所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综合考虑自编工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这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学有所用的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场教学模块既使学生巩固了理论知识,又系统化的深入认识了工艺流程、设备等,还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观念及综合分析能力;顶岗实习模块则是针对生产实际中的某个工段或车间进行更深入和细致的学习与研究,包括流程、设备、操作条件的调试、简单故障的排除等,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并使学生能应用工程观念、理论知识去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技能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通过这些模块的训练和学习,毕业后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具有一定的现场操作技能和水准,缩短了工作后的“再教育”过程,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上岗。

六、结语

总之,改革后的《石油化工工艺学》课程,在五大教学模块中通过分层教学、强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训练、培养工程思维能力,不仅确保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实现“零距离”上岗。

参考文献:

[1]温得英.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利与弊[J].信息与教学探索,2008,(9):164-165.

[2]王虹,李翠清,靳海波,等.基于工程素质教育的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4):47-49.

[3]田伟军.情境教学法在煤化工工艺课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09,(4):179-180.

[4]罗学海,王晓梅.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5):98-99.

[5]贾绍义,夏清,吴松海,等.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0,(3):78-81,96.

[6]王要令,赵振新,马步伟.《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10,(22):2.

[7]王健祥.《有机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初探[J].泰州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2,2(3):54-56.

第12篇

[关键词] 中东 穆斯林与阿拉伯 冲突与革命 石油

中图分类号: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1-0098-07

中东地区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诞生地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成为大国争霸的角斗场。冷战结束后和海湾战争以来,中东地区多战局势更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更加强了人们 了解中东的欲望。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威烈教授指出:“要想自由出入迷宫般的中东局势,掌握三把钥匙至关 重要,那就是沙漠文化、伊斯兰教和石油资源。”[注:朱威烈-世界热点:中东-[香港]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3]为欲从事中东研究的人们指出了一种路径。2009年3月,北京大学王联博士 的最新专著《中东政治与社会》则提炼出当代中东研究的五个核心概念。本文试就该书及这 些概念做些介绍和梳理,以进一步探求这一区域研究路径。

全 书 概 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战略重心的转移以及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中东研究逐渐成为中 国一门显学,原创性专著和论文数增多。北京大学最新推出的《中东政治与社会》一书就是 其中一本兼具研究专著和教材特征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料专著。全书共60万字,包括朱威 烈教授所作的序、正文7章30节和作者后记;推荐阅读的中外书籍共15部、文章28篇、思考 题35个;附录表格50个、图片/地图19幅。

开篇讨论的是相关研究所用到的概念理解问题。如“中东”一词,作为欧洲人的一种地理、 文化和政治概念是一种解释(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的大片地区)。但从历史由来分析, 则可能最早起源于英国印度事务部19世纪50年代的描述(波斯及其附属中亚领土和波斯湾地 区),至1902年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A-T-马汉的首次公开使用和英国考古学家D-G-霍格 斯的 称谓,范围已逐步扩大(在近东基础上的波斯湾地区或从巴尔干一直到今天的巴基斯坦), 再到二战期间又“西扩”融进了直至大西洋西岸的北非地区;而对中东内涵的认知也有分歧 ,是17/18国(阿拉伯半岛和海湾地区为主)、24国(包括北非6国和阿富汗)还是32国(再 加进中亚5国、高加索地区2国以及巴基斯坦)?政治语境和氛围的不同导致这些差异,但某 种程度上内涵的模糊使之可以在不断变化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中使用,故作者阐明该书采用了 广义上的“中东”概念(24国)。

在梳理和明确了“中东”概念之后,作者从战略高度逻辑性地谈到对东方和中东问题的讨论 。但如同它们的历史成因一样,这些问题在当代更是纷繁复杂。 埃及已故总统纳赛尔曾说过“美国记者到这一地区呆上两三天就 可以写文章,呆上两个月就可以写书,但呆上六个月就了解他对这一地区一无所知。”[注:詹世亮-中东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外交学院学报,2003(1)] 在摒除完全复原历史真实与只关注眼下热点问题两种极端后,作者采用以点带面,将历史 背景、当代社会和世界环境有机地结合,从宏观和总体上来把握中东政治和社会,得出以下 五个核心概念,将其作为当代中东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些核心概念主要有五个,即穆斯林 、阿拉伯、冲突、革命和石油,它们的英文表述的第一个字母合起来就是英文单词MACRO, 恰恰是宏观的意思。”[注: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3]

中东的穆斯林与阿拉伯

民族、宗教、边界等矛盾是导致世界矛盾纠葛、甚至战争等现象的基本动因。原 教旨主义、圣战、恐怖活动与反恐、“文明冲突”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无论它们的本义 与内涵如何,都离不开中东地区和伊斯兰教。

就民族而言,中东有六大人口过千万的民族,也有犹太民族集聚的国家。以宗教而论,世 界三大宗教均发源于此,都奉耶路撒冷为其圣城;巴以、黎以、伊(拉克)科、两伊、叙 伊(朗)等均存在边界争端与异议。此外,这一地区同一宗教内还存在明显的不同教派斗争 ,同一民族分属不同国家但又有独立建国的要求,同一民族内部 的矛盾也不时爆发,很多地方部落势力与原著居民左右着社会政治的发展,等等。作者因此 总结道,在中东地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纠缠在一起,导致政治宗教化、宗教政治化;国 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纠缠在一起,导致国内民族问题国际化、国际民族问题国内化、民族问题 世界化。[注:同上书:115-118]以 国家计,除以色列、塞浦路斯外,中东地区均为伊斯兰国家,再进 一步划开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其余19国为阿拉伯国家。因此,了解中东务必先从伊斯兰 教的信徒――穆斯林和占那里大部的民族――阿拉伯,才不至于舍本逐末,陷入愈了解愈不 解的悖论结局。

伊斯兰教发端于阿拉伯半岛,随后分化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当代亚、非、欧,共有53个伊 斯兰国家,其中有影响的大国除印尼外均属中东国家。当今世界上什叶派主导的国家伊朗、 伊拉克也在此间。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事即巴以双方因领土、难民、首都/圣 城、水源等矛盾而产生的冲突,并造成阿拉伯国家/阿盟与以的整体对抗;强大的院外犹太 集团势力让美国执行了饱受诟病的中东双重标准政策,并与传统的欧洲盟友产生罅隙,还衍 生出黎以、叙以等问题。从中不难看出,这一问题除产生国家间冲突最基本的领土因素外, 宗教和民族矛盾纠葛难以厘清。再看地区和国际热点中的伊朗核问题、伊拉克与阿富汗重建 问题、巴基斯坦反恐、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等,这些源于中东地区的热点不仅占据了大部分国 际政治热点问题,而且它们都是由于这一地区特有的宗教、民族架构久拖不决。此外,中东 还有与特定国家相联系的棘手难题,如摩 洛哥――西撒哈拉问题、伊朗――什叶派新月地带问题、土耳其――库尔德问题、阿富汗― ―“基地”组织与蔓延、塞浦路斯――希塞问题等。

以上内容作者将其安排为该书的第二、三章。当然实际含量则大得多,各自名为“民族和国 家”、“宗教与社会”,说明作者研究视野开阔,在此领域积累日深,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和思考。如他用“宗教上的少数派”一节,归集了中东地区“伊拉克的什叶派”、“沙特的 少数派”、“黎巴嫩的德鲁兹派”、“埃及的科普特正教”、“伊朗的非什叶派”等现象, 为人们认知有关国家内部宗教与社会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冲突、革命与大中东

矛盾和争执带来了无尽的冲突,“短暂的和平给人们带来的喜悦还没退去,新的战争和冲突 又已经开始,这几乎成了中东各国和人民摆脱不了的梦魇。”[注:王联-中东政治 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42]中东地区呈现在世界 面前的总是与战争相关的报道和残忍的画面。首先,随着奥斯曼帝国大厦的崩塌和一战后殖 民新体系的形成,中东地区在炮火中诞生了现代国家,但它们都有显著的殖民争夺烙印―― 利益分割与分而治之。及至二战期间,美苏逐渐将原中东殖民统治者欧洲人排挤出去,而在 冷战期间,“他们对中东政治的介入之深、影响之大,完全不是此前的殖民统治者所能比的 ”。处于大国利益纠葛与内部错综复杂矛盾常态下的中东地区,仅二战后国家间的战争就有 8次,另外还有阿拉伯国家内部的和以以色列为一方的数次规 模不等的战争。

有着悠久历史与辉煌传统的民族与人民,总不会长期漠视其内部体制的腐朽与没落,以及外 部的强力入侵与制约,多重任务不时挫在他们面前,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选择变革也成为中东 的常态之一。1923年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开启了中东世俗化富民强国 的发展模式。1979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则标志着伊斯兰复兴运动成功。这两 起革命事件极大地改变了中东的发展进程和国际关系。 此外,还有众多的革命和兴变之举在中东上演。1952年纳赛 尔领导的埃及“七•二三”革命其封建王朝,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59年布尔吉 巴在突尼斯首次普选中当选总统;1958―1969年,伊拉克、(北)也门和利比亚的“自由军 官组织”发动革命,也成立了共和国。近者则是外国占领当局主导下阿富汗和伊拉克政局的 逆转。

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也同时给这一地区新 添了无尽的新矛盾和冲突爆发的可能,使得它们的政治和社会状况不得不整体上接受了某种 变化,尤其是2004年美国提出在整个大中东地区,包括22个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以及土耳其 、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推行西方式的民主,实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的全 面变革,即所谓“大中东民主计划”。尽管这一计划和政策饱受诘难,而且也不被当前奥巴 马 政府所看好,但客观上还是加剧了阿拉伯国家间发展模式的分化,并对相关国家的长远发展 产生了影响,这在书中第四章“政府与政治”、第五章“战争与和平”中有较详尽的阐述。

中东与石油的福祸相倚

中东地区,大部分是高原,平原面积狭小,阿拉伯半岛几乎为沙漠所覆盖。特定的地形和环 境条件,使得各国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但“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原油价格以及地区冲 突”[注: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22]。1973年和1 979年中东石油禁运而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让政治家之外的普通 民众也知晓了中东之于自己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并没有找到开 战前所持两个理由的任何证据,让人们见识了“石油,10%是经济,90%是政治”这种判断的 正确性,一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令我感到悲哀的是,发动伊拉克战 争主要是为了石油。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政府在政治上又不便承认。”[注: 格林斯潘说美国是为石油发动伊拉克战争-参见 news-xinhuanet-com/vide o/2007-09/17/content_6737591-htm(2009-07-18)]故了解中东最后的一把钥匙就 是石油。

2009年1月,中东地区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0219143-84万吨,天然气估计探 明储量为733878-38亿立方米,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5-60%和41-44%。一位 地缘政治学家的话基本能概括世界 之于中东的关系:“尽管过去100年来中东一直是世界的重要地区,但人们所看重的始终是 这里的石油资源。”[注: [法]菲利普•赛比耶-洛佩兹-石油地缘政治-潘革平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这些资源较集中地储藏在西亚海湾地区。1901年, 在今天的伊朗 发现了石油,1909年成立了英波(斯)石油公司。20世纪30年代在波斯湾沿岸发现了石油, 沙特于1933年授权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勘探权,至1946年开始大规模开采。1958年在阿布扎比 、迪拜等地先后发现石油,阿联酋等国也开始大规模开采并出口。海湾地区国家因此换取了 巨额财富,甚至使寸草不生的荒滩变成草木扶疏的绿洲。[注:吴季松-看世界80国 :西亚和南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296]

但与18世纪的煤炭一样,供应和需求的相互机制在石油经济也生了根。[注:[美] 保罗•罗伯茨:石油的终结-吴文忠译-中信出版社,2005]随着在世界范 围内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市场上的石油不可避免地引发了问题――石油生意并不仅仅是一种 生意,甚至不能完全按照供求关系的规律来做,其价值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石油是一种政 治商品,不仅要受到供求经济规律的影响,还受着国家战略大计和工作日程的影响,如其国 内供应得不到保障,就要开通主要是中东石油供应的途径,亦即国家的安全将与维持获得外 国石油的能力维系起来,石油就成了地缘政治的绝对核心。西方国家和日本等就要千方百计 地加强或争夺对中东等地产油国的控制,因此石油不仅与外交结下不解之缘,也无可避免地 选择了与战争联姻。中东尤其是海湾地区的穆斯林们既感谢真主赐予了他们荒漠下的黑金, 但也饱受石油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作者把“石油”在本书第六章“经济与发展”中对石 油经济及其国际政治又做了深刻的论述,视野更为宏观。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