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时间:2022-02-08 12:24:25

幼儿音乐游戏教案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游戏;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更加注重对幼儿的培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提出要求激发幼儿的自主性能力,注重对幼儿音乐、美术等艺术素养的培养,音乐游戏的创新为幼儿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让幼儿通过游戏娱乐的过程对音乐、节奏都有所感知,提升乐感,感知音乐中的美。

一、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适用性

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了重要帮助,既提高了小班幼儿进行游戏的兴趣,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使幼儿得到了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游戏对小班幼儿的音乐教学有着很强的适用性,这些适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爱玩特性,小班幼儿一般为3岁左右,他们正处于爱玩的阶段,游戏对他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们能够感知音乐游戏带来的愉悦感,教师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举办能够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其次,音乐游戏能够让小班幼儿感知与人交流的快乐。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环境进入集体环境,他们很不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但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渐渐熟悉周围的人和物,通过游戏中与教师、小伙伴的交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再次,音乐游戏中的音乐能够带给幼儿愉悦感。在对小班幼儿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会选择简单、轻快的乐曲,通过这些节奏感的感知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为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最后,音乐游戏符合对小班幼儿培养的目标,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幼儿通过音乐与游戏间接地提高对节奏感的把握,进而提升了音乐素养。

二、如何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小班幼儿音乐教学

教师作为小班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利用音乐游戏进行教学呢?

1.乐曲选择要便于旋律记忆

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音乐与游戏是两大元素,教师在音乐游戏中对游戏的选择很重要,教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选择便于幼儿记忆的音乐旋律。一般对小班幼儿而言,他们能够很好地记忆节奏欢快、歌词简单的乐曲,这种乐曲能够让小班幼儿在教师引导几次后就能独立完成。

2.游戏设置要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好的游戏设置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要依据小班幼儿的特征设置一些具有角色扮演的情境性游戏,通过有效材料的投放使用,让小班幼儿能够在集体游戏的过程中真实感受。例如,在小蜜蜂扮演中,可以投放蜜蜂翅膀、花朵模型等材料,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感到真实性,进而发挥想象力来感知音乐。

3.音乐游戏引导要适时合理

教师是音乐游戏的设置者,因此教师的引导对音乐游戏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模仿、表演等方式,进行适时的引导,让小班幼儿在活动中平衡好游戏与音乐,进而达到音乐游戏的统一,使小班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使音乐引导能够从引情、激情、解情、动情到抒情,让小班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与音乐素养。

三、案例分析

笔者将通过“小鸟和大象”这一音乐游戏的实施描述,对音乐游戏在小班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呈现。

1.选曲与游戏设置

音乐游戏的实施首先是对音乐的选择,《小鸟和大象》这个曲子比较欢快轻柔,在乐曲中呈现出了小鸟与大象的特征,能够吸引小班幼儿。在游戏的设置过程中,我选择了亲子合作的游戏方式,通过对小鸟与大象的不同扮演,让幼儿对这个乐曲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层感知,并通过舞蹈体现出小鸟与大象的外在特征。

2.游戏准备阶段

在游戏开始之前,对游戏进行准备。首先通过音乐的播放让小班幼儿熟悉音乐,并对其中呈现的小鸟与大象形象进行分辨;其次,给幼儿讲解有关小鸟与大象的不同特性,让幼儿通过图片想象小鸟与大象的动作,并进行模仿;再次,通过森林、小鸟翅膀、大象鼻子等游戏素材的制作投放创设出一个游戏情景;最后,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带领孩子进行具体游戏动作的设计。

3.以引导为主的实施过程

在音乐游戏的实施中,首先让学生与家长进行角色扮演,然后带领他们进入布置好的游戏情境,在进入情境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倾听乐曲;之后根据AB段的音乐节奏让小朋友和家长一起表演,通过个体示范、两两表演、集体表演的形式不断感知音乐;最后通过家长与幼儿的合作表演呈现音乐过程,通过转圈、飞行等动作提升游戏的趣味性,必要时也可以加入语言模仿。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此次音乐游戏的过程,让小班幼儿在表演中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音乐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具备游戏特征,也具备音乐特征。幼儿原本就好动,喜欢游戏,音乐游戏中的游戏特征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也有利于让幼儿进行自主活动。音乐游戏能够带给幼儿愉悦的心情,使幼儿净化心灵,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音乐游戏进行引导,通过不同音乐游戏的创新让幼儿在音乐与游戏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的教学思想

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不仅仅是游戏,它是音乐和游戏的结合,它既有音乐学习的基本知识点,又包含了游戏的趣味性。它植根于幼儿的思想,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充满童真和乐趣,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在幼儿音乐活动中引入游戏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热情。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教育界人士开始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从幼儿到成人阶段,每个时间段人的心理状态都是不同的。现代音乐教育应该立足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符合人们想法的音乐教学方式。

二、音乐活动游戏化的优势

1.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孩子天生喜爱做游戏,这也是幼儿了解身边环境的常见方式。游戏和幼儿的身体、心理发展息息相关,游戏是幼儿情感的表达,幼儿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点,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和幼儿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满足幼儿对于游戏的需要,为幼儿的音乐学习营造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活动的游戏化以幼儿为主体,注重通过音乐游戏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确保幼儿能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在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内在需求,并去除不利于幼儿发育的内容,选择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方式,提高幼儿的音乐学习水平。利用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对幼儿的强大吸引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幼旱恼体音乐水平,另外,对音乐活动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进行分析。

2.活跃幼儿的思维

有利于幼儿大脑健康发育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音乐活动的游戏化。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使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去了解音乐,用内心感知音乐,并且在进行游戏获得快乐的同时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游戏有着很大的拓展空间,变化性较强,能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幼儿时期是初期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应该让幼儿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音乐的游戏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很多幼儿对声音的反应非常快,相对于图片和文字,幼儿更容易对声音产生回应。所以,音乐游戏对幼儿的健康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幼儿爱玩的天性和天真的思想,所以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和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提高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音乐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音乐老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掌控好幼儿的心理状态,完成音乐学习的任务。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探究急需深化,通过分析目前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应用状态能得出,目前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单调,音乐游戏形式缺乏创新,音乐活动和游戏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三、引入游戏化教学模式,促进幼儿发展

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音乐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展开,不但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更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把游戏引入音乐教学中,能创新音乐教学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感知音乐的魅力。比如,在幼儿进行表演的时候,可以把音乐和表演相结合,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但是仍然会有人提问:“幼儿能理解话剧的情节吗?在进行角色演绎的时候,能代入角色之中表达角色的真正情感吗?”音乐与游戏的融合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小班音乐活动《抱抱》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幼儿一些有趣的演出工具,比如,小猫的猫爪、大树的模型、大象的鼻子面具等,提高幼儿的表演兴趣,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加入音乐。用音乐增强幼儿的代入感,引导幼儿表达正确的情感。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能把复杂的音乐内容简化、娱乐化,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音乐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节奏是音乐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音乐活动的游戏化将重点提高幼儿准确的音乐节奏,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最可行的方式是运用话语、身体行为诠释音乐节奏,再辅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幼儿全方位地增强节奏感。让幼儿不仅仅在听音乐,更是在玩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活动的游戏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可以在幼儿读故事的同时配上美好的音乐,能增强幼儿的角色代入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音乐游戏教学和音乐教学游戏化有什么区别?

首先,关于“音乐游戏”。教师争论的焦点主要在:游戏规则的选择和制定是否一定要与音乐的要素有关。其实,如果游戏规则与音乐要素完全没有关联,那就不能称其为音乐游戏。有些游戏活动看似热闹,但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幼儿似乎都没有将音乐融合到游戏中去的意识,脱离了音乐要素的活动究竟还是不是音乐游戏呢?经过研讨,大家基本认同:从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出发,所有的音乐活动都需要以游戏的方式来开展,但必须能真正吸引幼儿参与,激励幼儿不断提升参与音乐活动和享受音乐乐趣的水平。

其次,关于“音乐教学游戏化”。“游戏音乐,快乐成长”是由2008年第六届南宁研讨会提出的之后两年研究工作的重点,其目的是努力落实“集体音乐教学游戏化”的问题,探索出一些能够帮助一线教师将“不好玩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好玩一些”的具体工作思路,并力图从理论上澄清为什么有些活动会“好玩”而有些活动会“不好玩”。

我在南宁研讨会所作的主题报告中展示了一个从世界传统儿童民间游戏实例中归纳出来的游戏规则“类型清单”。在这个清单的表演游戏、控制游戏、传递游戏、身体接触游戏、领袖模仿游戏、输赢竞争游戏等类型中,都可找到我们自小就熟悉的音乐游戏的身影。如表演游戏,重点是随乐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动;控制游戏重点是在音乐的特定位置静止造型并保持克制,直到音乐出现解除克制的信号为止;领袖模仿游戏比较简单的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比较复杂的如“照镜子”“猜领袖”等,都是以快速准确地做出与领袖相同的动作为主要游戏规则的,其他游戏也可能有领袖模仿,但通常无需合乐,而音乐游戏则必须合乐;身体接触游戏之一的“花式对击掌”是一种全世界儿童都玩的合作游戏,无论伴随儿歌、歌曲或乐曲,击掌的动作也都需要合乐进行;输赢竞争游戏的种类繁多,以“丢手绢”为例,虽然儿童们更关心最终追逃的输赢结果,但边歌唱边行走,并自然注意歌唱与行走的和谐关系,也充分体现了其音乐要素。

我觉得以上各种“具体游戏方式”都可以看成是设计某一种具体游戏活动的思路。但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关键在于“化”,即“转变”,也就是如何在具体的音乐教学中将这些“游戏形式”转变为能够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游戏状态”。因此,不管用何种手段,凡是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胜心、爱美之心,吸引、激励幼儿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手段都应该成为使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手段,关键在于幼儿认知欣喜、审美感动和社交温情的获得。

二、如何设置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音乐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设置的第一重要原则是:使音乐活动真正能够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媒介。为了落实这一目标,音乐教学活动应力争突出幼儿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要求:(1)获得音乐知识、技能与发展音乐感;(2)获得学习技能、策略与发展学习品质;(3)发展情感以及积极的个性、社会性品质。而且,为了使以上三方面的目标得以落实,教学活动目标都应该按照行为化的标准来陈述。如小班律动活动“小鸟飞”的目标可以是:

(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的结构,听辨鸟飞(A段轻柔、连贯)、鸟吃食(B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学习走小碎步,知道走时可以尝试将脚跟踮起轻轻移动。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现两段音乐的不同。从中可以看出,此项目标中含有三个不同的知识技能目标,即通过学习活动,幼儿应能够:第一,听出音乐A段和B段的不同;第二,初步学习踮起脚跟轻轻地走小碎步;第三,在听辨和体验两段音乐不同性质的基础上,用相应性质的表演动作表现它们的不同。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动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该目标重点关注的是:通过教师引导的探索性学习,萌发创造兴趣,初步体会到通过方位变化便可创造出不同的手臂舞姿。

(3)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在该目标中,要幼儿学习的是在空间运动中与他人保持和谐关系的初步观念与技能。

这样,我们期望的幼儿三方面的发展目标就逐一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中去了。当然,在提出和撰写教学活动目标时,教师往往还需要注意以下具体问题:

(1)音乐感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我们面对一个音乐、舞蹈作品时,首先应该审视其中蕴含的音乐、舞蹈知识技能;其次应该思考、体验这些知识技能在该作品中的审美含义;最后还须慎重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使这些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真实意义的挑战。如在面对含有休止的歌曲时,许多教师往往提出“唱好歌曲中的休止”的教学目标,并在实际教学中让幼儿使用点头、闭嘴、摊手等非音乐的动作来达到休止的目的。其实这样的处理过于简单,建议尽可能体现休止的音乐审美含义。如中班歌曲《小熊过桥》第一段中的休止表现的是小熊慌乱的心情,第二段中的休止则表现了妈妈鼓励小熊时的坚定语气。因此,教学目标可表述为:进一步理解和表现休止在歌曲中的含义,尝试用较弱力度的停顿和较强力度的停顿分别表现小熊害怕及妈妈鼓励时的不同语气和心情。

(2)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以前,在音乐、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发展幼儿的记忆、模仿等学习能力。现在,我们认为探索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目标中加以充分体现。

(3)情感、个性、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

幼儿情感、个性、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与音乐感知、理解、表达能力发展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割裂这些联系,不但这些方面的能力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得到有效发展,而且这些方面发展的缺失和滞后必将影响幼儿的音乐体验、表现的完整性和审美性。如许多幼儿在唱“你的眼睛里有个我”(出自《拍手唱歌笑呵呵》)时,不看同伴而看其他地方;许多幼儿在唱歌、奏乐或跳舞时只顾自己而不注意与他人或集体协调……所以,我们认为,必须把音乐活动中蕴含的这些能力发展要求作为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提出来。如对于《拍手唱歌笑呵呵》这首歌曲可提出这样的目标:尝试在理解歌词含义的基础上看着同伴的眼睛唱歌和做动作,并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每个人天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它是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常说的学习兴趣,就是好奇心、好胜心及爱美之心被有效激发起来后的一种积极状态。在这次研讨会所展示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用体能游戏与音乐学习自然融合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好胜心,不失为一种思路。除了一般的动作表演会涉及对身体运动能力的挑战之外,更为典型的体能游戏主要有控制游戏及输赢竞争游戏中的占位游戏和追逃游戏等。在受幼儿欢迎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设计中,一般教师都会设置一个合理有趣的故事情境,并在情境中给幼儿一个控制不动或占位、追逃的理由。如:毛毛虫遇到了公鸡,需要在危险的时刻静止不动;被揭露了伪装的狐狸需要在黑猫警长追捕时迅速逃跑等。这些情节,可以安排在音乐休止的部位,也可以安排在与音乐性质相吻合的特定部位。其实,玩过“木头人”“切西瓜”“丢手绢”等传统音乐游戏的教师,应该可以比较容易地通过更换音乐和故事情节设计出这类新的游戏来。

智力游戏也是这次研讨会上一些开课教师用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好胜心的手段。在由南京空军直属机关幼儿园带来的中班歌唱活动“小雨点的歌”(歌词:小雨点不害怕,跳进池塘笑哈哈。青蛙问它你住哪?哪里才是你的家)中,教师一开始就设疑:“小雨点从很高很高的天空中跳下来,池塘里的青蛙很好奇地问小雨点:‘哪里才是你的家?’”这个问题立刻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紧接着教师又说:“小雨点已经把答案藏在了这些荷叶(摆放在磁性黑板上的教具)的后面,如果小朋友想知道小雨点的家究竟在哪里,就需要翻开这些荷叶。”这个猜谜情境再次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那么谁来猜呢?这次教师采用了民间传统的“点兵点将”游戏,被点中的幼儿可以在黑板上自选一张荷叶并翻开。这种不确定结果的游戏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猜谜机会的渴望和对幸运儿是谁的好奇。每张荷叶后面分别藏着房子、大树、花朵、雨伞、云朵、池塘等事物的图片。幼儿翻开后要说出所选事物是不是小雨点的家,并说出自己的理由。由于教师认为理由的阐述比答案更重要,所以随后教师鼓励所有幼儿根据他人和自己的理由对不同的可能答案进行“对、错、疑问”的投票表决,再由小雨点来揭晓答案。直到答案揭晓,幼儿的好奇心才得以满足。

四、为什么在新歌教学中一定要安排自主评价环节?

我们仍以“小雨点的歌”活动为例加以说明。在该活动中,教师除了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进行范唱以外,还在每一次玩“点兵点将”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进行范唱。因此,6遍游戏之后,大部分幼儿主动开始跟唱了。在答案揭晓之前,当教师鼓励幼儿用完整演唱的方式再次提出问题时,幼儿已经能够比较完整流畅地享受歌曲演唱本身所带来的审美感动了。因此我们主张教师在这里安排一个自主评价环节:即让幼儿对所学新歌做一次回顾梳理,审视一下自己可能记住了多少,有哪些地方还不是非常清楚。

在以往的教学流程中,在幼儿初步练习完整演唱3或4遍后,教师一般也会安排一个由自己来进行评价和提出完善举措的环节。但现在,我们建议教师将评价的权利和责任交还给幼儿,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自我觉错及纠错的习惯和能力。而且,这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进行。幼儿年龄小,对问题的察觉、定位和表述能力需要一点一点地培养,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比较稳定的图谱、接唱游戏、小组或个体自愿者表演等各种方法来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发现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年龄向幼儿提供描述问题位置、性质的词汇、语句或其他定性定位的合适方法。例如:小班幼儿可以在图谱上指出有问题的词、句;中班幼儿可以直接唱出或念出不清楚的具体句子;大班幼儿可以指出词、曲、节奏等方面的问题,以及问题具体在第几句甚至前或后半句。当然,教师还应该经常鼓励幼儿之间相互觉错或纠错。

五、“传递游戏”传递的是什么?

第4篇

幼儿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班级活动,运用不同手段、不同方法来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班级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班级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步,并能按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

2、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出花的不同造型动作、小兔动作和自然物。

3、体验游戏中小兔和兔妈妈捉迷藏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于幼儿人数相等、录音机、磁带

2、日常活动中带领幼儿观察并模仿花的造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来到》,鼓励幼儿有表情的表现小动物出来玩的样貌。

二、熟悉音乐旋律,了解游戏玩法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欣赏a、b、c三段音乐

1)、导语:春天来了,还有许多动物出来玩了,你们听它们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完整欣赏三段音乐)

2)、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都有谁出来了,它们在做什么?

2、幼儿听音乐看表演(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音乐,了解游戏情境)

教师表演后提问:

1)、你们喜欢刚刚的表演吗?想再看一遍吗?你们要注意看看都有谁出来了?它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情节)

2)、刚刚的游戏中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游戏顺序和小兔动作)

3)、它们是不是一开始就在捉迷藏啊?

(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两段音乐,感受两段音乐表现的不同资料和游戏情境)

3、学习蹦跳步和小兔子动作

班级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

1、学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听信号做动作,做到动作灵敏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促进幼儿手脚和全身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布袋、乌龟头饰;

大鼓一只。

2、设置情景:树林、山洞。

3、房子一座。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

我做乌龟妈妈,你们做小乌龟好吗?宝贝们,快叫妈妈一声!(妈妈)哎!我的小宝贝们真乖。

2、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吧!

二、学习本领。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双手膝盖着地、一二一二向前爬。

2、幼儿练习。

三、参观新家。

1、乌龟妈妈:宝贝们,妈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新家造好了。

妈妈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2、幼儿跟着乌龟妈妈向前行进爬。

3、在家听音乐休息。

四、乌龟运粮食。

1、乌龟妈妈:冬天快到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宝贝们,妈妈带你们一起去运粮食吧!

2、途中设置情境:遇蛇。

引导幼儿听信号做躲好的动作。

3、到达目的地,运粮食。

4、引导幼儿观察粮食的颜色,挑自己喜欢的粮食运回家。

鼓励小乌龟互相帮助、协调的往背上装粮食。

五、运粮食回家。

1、乌龟妈妈:我们终于到了,我们把粮食放到家里去吧。

引导幼儿把粮食送到房子里去。

2、吃饼干庆祝。

班级活动方案3一、活动目标1.在情境中尝试采用匍匐爬行的方式爬过障碍物,提高匍匐爬的能力。

2.积极地参加活动并在乌龟搬家的的活动中感受爬行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匍匐爬得动作要领,在爬行过程中不碰响小铃铛。

2.教学难点:尝试带物匍匐爬行,并在过程中勇于探索不轻言放弃。

三、活动准备

1.大积木若干。

2.三根橡皮筋并穿有小铃铛。

3.椅子六把

4.红黄两色即时贴标记

四、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T:“立正,你们都是神气的小乌龟,快跟着妈妈一起跑一跑,锻炼一下身体吧!”(妈妈带着乌龟宝宝跑步进场)

2.队列练习

T:“立正,向右看齐,立正,稍息,立正。”

T:“孩子们你们可真是神气勇敢的小乌龟啊!你们能帮妈妈实现一个很难实现的愿望吗?”

(二)分层活动

1.教师创设情境:孩子们对面可真漂亮啊!妈妈真想住到在有花有树的环境里哦!可是要把家搬到对面我们就要爬过这些铁丝网。

如果碰到了铁丝网,小铃铛就会响起来。到时候任务就失败了,我的愿望就再也实现不了了。”

2.幼儿尝试爬过铁丝网

(1)T:“看这里就有一条铁丝网,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怎么样才能不碰响小铃铛,又能安全的爬过去呢?”

(2)幼儿尝试,教师在旁观察指导。

T:“孩子们,成功了吗?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样安全的爬过去,没有碰响小铃铛的。”(身体尽量贴着地面、头不要抬得太高)

T:“你能为我们演示一下吗?”教师在幼儿演示的时候将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讲解一下。(身体怎么样,头怎么样,能不能抬得很高,手要怎么动)

(3)教师归纳总结

T:“原来他在爬的时候用到了我们身体的一个特殊的部位——手肘。(教师介绍手肘)这就是我们的手肘,我们在爬的时候手肘紧贴地面,通过手肘一前一后的移动,来带动我们身体前进。”

T:“孩子们我把安全过铁网的要领编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听吗?匍匐爬很简单,记住四点准没错。身体贴地面,头要侧一侧。手肘带动身体爬一爬,最后不要忘记屁股也放低。安全过铁网,本领练得好。”

T:“孩子们,我们也来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好吗?”

T:“这次你们都成功了吗?”(如果还有不成功的询问他们为什么不成功,并请大家一起想办法找出原因。如投没有低下、屁股撅得太高了)

T:“那刚才还有个小朋友没有成功,请你们帮他找找原因。为什么他没有成功。”(请没有成功的孩子演示,请其他孩子找出他没有成功的原因。”

大班体育游戏《谁的本领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掌握肩上挥臂投准的基本方法,锻炼其手臂力量。

2、激发幼儿对投掷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勇于尝试的精神。

3、调动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幼儿的目测力和动作的准确性。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投掷物、标靶若干、场地布置如图。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排成四路纵队。

2、准备操练习:要求幼儿能与音乐节奏合拍、有力、到位、有精神。

二、基本部分。

1、投远活动。

①幼儿自由玩纸飞机,让幼儿尝试投远的方法。

②请幼儿说说、做做,怎样使纸飞机飞得远。

③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示范: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放,身体后仰,用力蹬地头向前方。

④幼儿集体徒手练习3—5次,教师注意观察加强个别指导。

⑤请幼儿按的投掷方法练习投纸飞机。

2、投准活动。

①教师启发谈话:小朋友学会了正确的投掷方法,那么怎样能投得准呢?

班级活动方案4【活动意图】

幼儿喜欢做游戏,透过游戏使幼儿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同时使幼儿认识果蔬的颜色,并按颜色将果蔬分类,分别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寓教于乐,使幼儿在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潜力。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并拢跳,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2、能按颜色将果蔬玩具分类并放到相应的箱子内。

3、喜欢模仿动物的动作,用心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筐子各一个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若干《走路》音乐光碟小猫、小兔头饰小鼓

【活动重点】

练习小兔子双脚并拢跳和小乌龟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

播放《走路》音乐光碟,引导幼儿模仿动作,进入游戏情境。

2、介绍游戏玩法:

①戴上小猫的头饰,向幼儿介绍场地和游戏的材料:“小兔子们,小猫有一些箱子,你们看有什么颜色的?”“有几个箱子?”“我们一齐数一数吧!”

②介绍游戏玩法规则:“小猫妈妈的果园里有许多的果子(将四种颜色的塑料果蔬玩具撒在地上)“请小兔子帮忙捡1个水果或蔬菜回来,动脑筋想一想,小兔子捡到1个红果子要放到什么颜色的箱子里呢?”“如果捡到一个黄果子呢?捡到一个绿果子呢?捡到一个蓝果子呢?”

③小兔子要怎样走路?(提示幼儿两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分开放在头顶上,两只脚要并紧了向前跳。)

④“小兔子们,听到猫妈妈的小鼓一响就一齐开始跳到果园里捡果蔬,准备好了吗?”

3、合作玩游戏《送果蔬回家》

四名幼儿分别站在箱子前做小老师,其他幼儿捡拾果蔬玩具放在箱子里,看看他们放的对不对。

①观察幼儿的动作和取放玩具的状况

②变换不同的动物帮忙猫妈妈运果子,例如小乌龟发展幼儿手脚着地爬的动作;

③根据幼儿的取放状况,不断增加取放的数量,能够是2个、3个。

【活动延伸】

幼儿回家后继续玩送果蔬回家的游戏。

班级活动方案5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各城市的名称。

2、学会与集体协调动作,并随儿歌轮流交流角色进行问答游戏。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快速地接说游戏儿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知道我国一些城市的名称,电脑网络图片(故宫)

活动过程:

1、老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出示故宫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故宫在哪里?你想去北京吗?怎样才能到北京呢?启发幼儿说出乘火车,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开火车”。

2、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1)开火车的人,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2)全班幼儿要边拍手边问开火车的人:“哪里开?”和“谁来开?”

3、老师分别与集体或个别幼儿一起进行“开火车”游戏活动,练习游戏中的对话,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

(1)老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幼儿进行对答游戏。老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哪里开?”老师:“北京开”幼儿:“谁来开?”老师:“大家开。”接着幼儿扮开火车的人,与老师进行对答,通过这种集体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游戏中的对话。

(2)老师扮开火车的人,分别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鼓励幼儿声音响亮地与老师进行对话。

4、老师引导幼儿将开往全国各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启发幼儿说说:火车能开到北京去,还可开到哪里去呢?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各省市的名称。然后,老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5、幼儿围坐成半圆形,老师先请一位幼儿扮开火车的,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回答。

老师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将火车开往各个地放,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较快地进行对答。

附游戏儿歌:

开火车

甲: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齐:哪里开?

甲:_开(地名)

第5篇

关键词:音乐游戏;音乐活动;小班教学

前言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程序化教学模式,忽视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必须重视幼儿的直接体验与实践,增强了幼儿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幼儿可以在欢快自由的游戏中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发挥音乐培养幼儿情感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游戏的生活化、多样化与互动化,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好奇心。

一、注重情景化--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音乐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浓厚的兴趣通过获取知识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枯燥无味、教学过程拘泥教科书,长此以往的固化教学模式导致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日益低下。因此教师需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及接受能力,有意识的创设一些情景,将音乐和游戏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教师借此可以引导幼儿的思想、情绪转移到课堂教学氛围中,使得幼儿产生学习音乐的求知欲。

例如:教师在播放儿童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时,教师可以将幼儿打扮成小动物,准备小鸡、小猫等头饰,让幼儿可以更加身临其境的去体会音乐与游戏结合的乐趣。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编成游戏,让幼儿扮演的角色可以自然的进入音乐情境,更加自由奔放的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通过游戏将音乐传达的情感表达出来,让幼儿更加真实的去感受音乐。通过这种情境让幼儿更加快速的记住歌词、理解其中内容。

二、注重过程化--提高幼儿感触能力

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学习的过程比学会的结果更为重要。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活动中应该注重游戏的设计,将丰富的内容灌输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在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学习音乐的感受力。例如《小星星》歌曲教学中: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教师可以通过晚上组织活动的形式带着孩子去感受满天星星的感觉,或者通过投影仪播放的形式让孩子能够自己去感受亮闪闪的星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可以更为生动的感受现实生活以及大自然。通过听过歌曲之后可以让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将所听到的音乐画出来,看看孩子们心中的星星是什么样子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三、拓展音乐游戏学习的途径

作为老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与学习的目标。根据幼儿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来确定两个目标:第一是能力目标,通过尝试辨识音乐能力用肢体动作表现的能力。第二是情感目标:通过在音乐游戏中体会音乐的特点,并乐于与老师一起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结合以上两个目标,在今后的小班游戏中应该加强以下方面的强化。

(一)教师自身加强动作的学习

因为音乐游戏大部分都是由音乐和动作相互配合进行的,所以,在选择材料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做活动班级幼儿们随着音乐动作能力实际的水平,通常,小班应该选择相对简单的动作,尽量不要群体一起活动,避免幼儿之间产生牵制。在选择中大班幼儿音乐游戏地动作时,选择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动作,尽量在进行过程中进行一些适当的配合c协调,这样更有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选择合适科学的音乐材料

因为音乐游戏种类以及形式较多,难易程度不同。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年龄的特点以及幼儿们实际的情况,依照教学任务以及要求选择或者改编材料。在选择音乐游戏材料的过程中,要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游戏情节,并且设计角色活动时必须要贴切幼儿们日常的生活,只有这样幼儿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才具备丰富的活跃,扮演起来才能有声有色。

(三)歌曲中形象鲜明易懂

在音乐游戏当中音乐属于幼儿的指挥者,所以,在选择音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那些有歌曲或者是比较容易哼唱类的歌曲,这样可以使幼儿们一边哼唱一边进行活动,如果在游戏的过程中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可以使幼儿感觉到游戏的趣味性。要想游戏吸引到幼儿们的眼球,就应该时期具备浓厚的趣味性,同时在游戏情节设定方面必须要有高潮情节,这样能够满足幼儿们心理的需求,并且游戏内容方面必须要做到激发全班参加到活动中的热情,并且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要使幼儿有一种美好的体验。

(四)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幼儿的自身特点与发展的需求,在进行音乐游戏设计时可以采用互动、互学的模式,通过引导幼儿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创造力。例如在《两只老虎》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自己去听,然后老师可以提问:“你们从中听到了什么?有的说:两只跑的特别快的小老虎;有的说:没有耳朵的小老虎等等。然后老师可以接着提问:这两只小老虎遇到什么问题了,为什么跑的这么快?这时候不拘泥于现有的答案,老师可以引导他们自由发挥。还可以通过指定其中的两位来扮演这两只小老虎,另外老师扮演追小老虎的饿狼角色,将歌曲中的小老虎的形象表演出来,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将歌曲记住,通过调动幼儿参与课堂表演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进行想象与联想,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表现欲与创造力。

结语:

通过本文对幼儿音乐游戏活动设计与开展思路的进一步探索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能够使幼儿们游戏的愉快体验中获得知识,同时还能够增加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融入一些小游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梦飞.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的意义[D].浙江师范学,2013,04:125-126.

第6篇

一、 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音乐玩具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我在音乐区域投放了很多的发声器材:如酸奶瓶(玻璃制的)、奶粉灌、匙、碗、铃铛、塑料瓶等让幼儿根据音乐的高低,长短选择发音器,随音乐自然的掌握节拍敲击器材,无形中掌握节拍形,还可以通过敲打音乐器材如小锣、小鼓、小木琴、沙锤、手铃等,随音乐节奏与旋律配成优美的音乐,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幼儿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幼儿音乐教育的任务和内容只需要通过音乐活动予以实现。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种形式的,运用游戏这一教学手段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音乐游戏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方式,使孩子自发主动地学习,它所表现的形式都是为孩子喜爱并接受的,它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创造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开发,还能使孩子在集体活动和配合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分享。所有这些可以使孩子更快更好的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感和音乐创造力,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7篇

民间童谣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富有节奏感,很符合幼儿的审美趣味。《抓住你的小辫子》是一首“字头歌”,它合仄押韵,简短有趣,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和游戏。因此,我将童谣改编成幼儿乐唱的歌谣,设计和组织了此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体验传唱传统歌谣带来的快乐。第一个环节,我以“听音乐、跳房子”导入,形式新颖,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我改变歌词,引导幼儿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为下一环节替换歌词进行仿编作铺垫。第三个环节,幼儿自主学唱“抓辫子”。因为有了前两个环节作基础,幼儿不仅熟悉歌曲旋律,而且能自如地替换歌词,学习的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接着,我借助形象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童谣,又加入了“大胖子和小瘦子”这两个可爱又可笑的角色,幼儿演唱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最后,“唱童谣、做游戏”将活动推向高潮,使童谣、音乐、游戏三者得到了和谐统一。

目标:

1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能跟随音乐节奏玩“跳房子”“踢毽子”等游戏。

2 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抓住你的小辫子》。

3 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的过程中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准备:

课件,布条“小辫子”若干条。

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导入,感知音乐节奏

1 玩“跳房子”游戏。

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幼:在玩跳房子的游戏。

师:你玩过跳房子的游戏吗?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跳一跳。

师(小结):有的小朋友双脚跳,有的小朋友单脚跳,还有的合拢分开交替跳,小朋友都喜欢玩跳房子的游戏。

2 听音乐跳房子。

师:小朋友跳得真开心。你想跳一跳“音乐房子”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师:我们也来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跳一跳,一跳一跳,跳在房子里。

3 练习边唱边跳。

师:有的小朋友跳得快,有的小朋友跳得慢,都没有跳在音乐房子里。请你们先看我一边唱一边跳一次好吗?

师:我们要听着音乐的节奏一下一下跳在房子里。玩游戏时我们可以一边跳一边唱“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跳房子呀跳房子”(练习2~3遍。)。

(析: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跳房子”的游戏,旨在让幼儿感知歌曲的节奏,一房间一小节,一小节跳一下,使幼儿在肢体活动中感知音乐的节奏,形成律动。)

二、踢毽子――游戏巩固,熟悉歌曲旋律

1 听口令踢毽子。

师:小朋友还喜欢玩什么游戏?(师幼一同观看课件。)

幼:踢毽子。

师:那我们听着口令(从1数到8)一起踢。

师:一共踢了几下?

幼:8下。

(析:歌谣共有8小节,教师用“幼儿踢教师数”的形式让幼儿完整感知歌曲的结构。)

2 听音乐踢毽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毽子踢了一个又一个。图中的这位小朋友是踢毽子高手,我们一边看一边听他都唱了什么。

幼: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踢毽子呀踢毽子。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好多毽子,我们边唱边踢吧。

师:有的小朋友声音太轻,有的小朋友没有听琴声。他们的毽子呀都没踢起来。我们再唱一遍,要跟着音乐节奏,一边唱一边踢。(练习2~3遍。)

(析:在游戏导入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替换游戏内容。让幼儿进一步感知歌曲旋律的轻松活泼,并逐步形成与肢体相互配合的乐感。课件动画的效果,再次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此环节也为下一环节幼儿自主替换歌词进行仿编作了准备。)

三、抓辫子――活动迁移,自主仿编歌词

1 了解“抓辫子”游戏。

师:跳房子,踢毽子,真好玩。小朋友会玩的游戏可真多。瞧一瞧,这几个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呢?(观看课件。)

幼:抓辫子。

师:古时候,孩子们喜欢你追我,我追你,玩抓辫子的游戏。

2 仿编演唱“抓辫子”。

师:小朋友能不能看着图,跟着琴声,把“抓辫子”的歌儿唱一唱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3 重点学唱最后一句歌词“抓住你的小辫子”。

师:看,图中的手代表什么意思?

幼:拍手。

幼:拍两下。

师:对,我们唱到“抓住你的”的时候就拍两下手。下面我们连起来唱。

(析:在幼儿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主替换歌词,完成配乐演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幼儿的音乐迁移能力。)

四、演一演――趣味表演,感受歌谣情趣

1 完整欣赏并理解歌谣。

师:老师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编成了一首童谣,大家听。(教师清唱。)

师:歌曲唱了些什么?(根据幼儿发言,教师出示相应图片。)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完整地唱一唱这首好听的歌。(看完整图谱,演唱2~3遍。)

2 看图谱,尝试随乐完整表现。

师:大胖子和小瘦子两个好朋友一起出来玩游戏,谁来学学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一边唱一边来表演好玩的童谣。

(析:歌谣的开头四句“大胖子,小瘦子,穿鞋子。裁帽子”。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为整首歌曲奠定了幽默诙谐的基调。角色扮演的形式能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五、躲猫猫――隐藏图谱,增强演唱趣味

1 选择喜欢的图案唱一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你最喜欢哪个图案?用好听的声音来唱一唱。

(析:让幼儿选择喜欢的图案并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能让幼儿体验到自主表达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的成功感。)

2 玩“躲猫猫”游戏,多形式演唱。

师:小朋友唱得真好听。下面我们来玩“躲猫猫”游戏,待会儿你们闭上眼睛,等老师说到“躲猫猫,猫猫躲”时,你们睁开眼睛告诉我,哪张图片躲起来了,再完整地唱出来。

(析:图谱是幼儿学习歌曲的支架。教师灵活运用“躲猫猫”的游戏策略,通过对图谱的再认、再现,幼儿认真地寻找、惊喜地发现、开心地演唱,使练习演唱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

六、玩一玩――师幼互动,激起传唱兴趣

师:我们来玩“抓住你的小辫子”这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一根长辫子,等唱完最后一句,你们就来追老师,抓老师的长辫子。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故事情景

一、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

第9篇

一、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幼儿园音乐活动缺乏趣味性是当前幼儿教学中普遍现象之一。由于家长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会希望孩子在幼儿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会为孩子安排各种艺术课,其中安排最多的就是音乐课。近几年,幼儿园的教学也在逐渐向无趣化发展,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孩子在玩中寻找学习的快乐,但大多数幼儿园都违背了这一目的,让幼儿失去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二)音乐活动教学理念不够先进。音乐教育是一种形式化的人格教育,其本质应该是提高生活质量。幼儿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不只是表现在提升唱歌和跳舞的能力上,还应该表现在音乐的创造力上。但是由于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先进,只是希望孩子学得专业知识越多越好,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抹杀了他们的天性,抑制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个人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三)音乐活动教学中幼儿主动权隐形缺失。首先,在确定音乐活动主题和内容时,教师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会认为自己应该是活动主题的确定者和活动内容的引入者,认为幼儿不具备对活动主题和内容进行规划的能力,只是作为活动的接受者就可以。此外,如果幼儿选择的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与教师设想的内容也往往大相径庭,教师会感觉到对幼儿活动的一种“失控”。教师对自身预设的活动主题与内容则会“驾轻就熟”,所以,幼儿被“理所当然”的排斥于活动主题与内容的准备工作之外。

二、如何有效开展游戏化音乐教学活动

(一)提升教师“游戏化的教学”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教师们应该改变原有的教学是教学、游戏是游戏的传统观念,让教学的教育作用与游戏的休闲作用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的目的;最后,学校应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通过学校系统的教学培训,让教师更好地学会整合游戏性教学资源的能力和组织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的能力。

(二)使音乐教学内容游戏化。首先,选择好的教材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音乐教材;其次,设计课堂小游戏。教师应该准备一系列的小游戏,将音乐内容融入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可以心甘情愿的学习音乐。例如,可以根据音乐的内涵和教学内容,融入小品或舞台剧当中,以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一些小谜语、辨音等小型游戏,让幼儿可以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对幼儿音乐活动游戏教学进行有效评价。教师应该在课堂结束后,对幼儿的音乐活动做出有效评价。有效评价多以鼓励为主,教师要多发现幼儿的长处,更好的促进游戏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根据幼儿音乐活动表演中的优点进行表扬,并对其表演进行系统性的指导;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游戏教学评价的时候,还要注意发现幼儿的进步点和闪光点,并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孩子参与游戏,对于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地表扬,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四)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为了改变家长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可以通过向家长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幼儿方法,提高家长对游戏化音乐教学的接受程度。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通过为家长提供游戏促进幼儿发展的相关研究数据和成功案例或者是开办免费夜间、周末家长学校等形式,形象、直观的向家长证明游戏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游戏是完全可以承担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任务的。通过这种形式,让家长慢慢转变“重知识,轻教育”的思想。

(五)建立家园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教师建立的家园互动交流平台,不仅可以让家长看到幼儿发展的成果,还可以便于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平台的形式有很多种,例如,像举办家长会或者亲子活动日这种传统的形式;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一些幼儿家长网络论坛、QQ群等等。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园互动交流平台定期、及时的向幼儿家长汇报每个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取得的发展与进步。如幼儿作品的展示、幼儿作业的点评、幼儿健康状况、幼儿语言能力与行为技能的表现、幼儿的情绪情感变化等。

第10篇

【关键词】民间游戏 音乐教学 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既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实施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个理念。生活化,游戏化再次成为幼儿园课程关注的热点。幼儿正处于初步感知世界的阶段,而有趣、健康的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思想性、教育性,且易学、易会、易传,既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诸方面的发展,还能增强幼儿的群体意识,合作意识等。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蕴意,把民间游戏与幼儿园音乐教学有机地整合。

下面,我以大班音乐游戏《逗牛》为实例,来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内容解析

《逗牛》是一节大班的音乐游戏活动,活动采用周杰伦的歌曲《牛仔很忙》作为音乐材料,利用民间游戏“丢手绢”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掌握音乐结构,进而学习一段双圈集体舞。那么,先从音乐材料来说,《牛仔很忙》是周杰伦的具有西部风格的一首歌,节奏明显、欢快,很能调动人的情绪,让人一听就想跳起来,舞起来,对于孩子来说,很具感染力,很前卫,可谓选材新颖。其次,以游戏手段来理解和表现这首音乐,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丢手绢”又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传统民间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所以这样巧妙的结合,可谓真正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

二、活动目标制定

音乐活动的类型决定了其主要目标,音乐游戏就要引导幼儿能够感知、理解韵律动作与音乐的关系,尝试进行创造性的动作表现;积极体验参与音乐游戏的快乐;能够在合作性的韵律活动中运用动作和表情与他人交流、配合。

《逗牛》的第一个目标是音乐技能与能力的体现。通过学玩游戏,来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从而增强对音乐的感受力。通过合乐做各种逗牛和交换舞伴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合作能力。

第二个目标是情感和社会化的目标。体验同伴共同游戏和合作带来的快乐。此目标能够体现出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即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技巧的打磨,也包括情感的沟通和表达。

第三个目标是文化传承与拓展的目标。听着音乐玩游戏,遵守集体游戏的规则。这样将音乐和面向孩子的教育实践自然地融合起来了。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本次活动在设计上采用了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四段体教学结构。

第一环节:引出主题,熟悉音乐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牛仔很忙》的音乐进入活动场地,围成圆圈做在地垫上。

师:你们会做小牛吗?如果只用手来表示牛,你们会用什么动作呢?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考虑采用哪些方法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运用教具引出主题,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演引出主题,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猜谜语等形式引出主题。执教者由“小牛舞”的律动导入,让孩子立刻进入情境,尽可能地感受音乐。

第二环节:欣赏感知,认知体验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逗牛》游戏的玩法,由老师完整示范游戏玩法,老师做牛仔,带领幼儿游戏。1.师:我来扮演牛仔,来逗逗你们这些小牛,我的红布丢在谁那里,谁就起来追我,好吗?2.教师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3.游戏开始。模仿在幼儿韵律活动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的动作应成为幼儿的范例,要做得正确、合拍、自如,示范时应站在能使每个幼儿都看得见的位置上:可面向幼儿用“照镜子”的方法,也可背向幼儿与幼儿同方向做示范。执教者始终站在圆圈上示范,与幼儿保持平等,为了使幼儿便于模仿,采用了分解示范的方法,还适当的用语言及时点明动作的要领,比如随着音乐边走边说“走走走走走、甩甩甩甩甩”等,这样既帮助幼儿注意其动作的细节部分,又大大提高了示范的效果。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也注意进行重点示范。

第三环节:自由表现

教师引导幼儿做牛仔,老师和孩子一起扮演进入角色,自由表现。

师:牛仔做了哪些动作逗小牛?你们来试一试,好吗?(教师引导幼儿表述、学习牛仔角色的扮演)

在这个环节中,执教者注意采用了多种不同的练习形式,不断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达到熟练掌握。比如男孩女孩轮流扮演,石头剪子布谁赢谁扮演等。

第四环节:鼓励创新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两人结伴玩游戏,同时引导幼儿迁徙“找朋友”的游戏经验,进一步创新玩游戏。

第11篇

但是长期以来,音乐游戏经常作为针对幼儿的活动来呈现,却极少作为公开观摩教学的形式来开展。我觉得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音乐游戏由玩法和规则构成,教师较难把握教与学的度,容易留下教的痕迹而影响幼儿游戏的自由度;其二,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产生冲突等现象,能否将幼儿的情绪保持在适度舒适的兴奋状态,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其三,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甚少,教师在设计组织音乐游戏时感到困难较大。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将专题教研的主题定为“音乐”时,我们大班年级组毅然选择了音乐游戏作为专题研讨的课题,希望能在这个较少对外展示的领域里取得一定的突破。

下面,我将以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为例,谈谈我对幼儿园音乐游戏中游戏规则的设立和自主创造的引导这两个方面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让幼儿在规则的约束下享受有序游戏的快乐

音乐游戏的特性决定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兴奋、人际冲突等现象,而通过规则使幼儿保持情绪的适度、舒适的兴奋状态是音乐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所以,使幼儿意识到“音乐游戏是宽松、自由的,但这一切必须建立在一定规则的基础上”便十分重要。在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啤酒桶”中,我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1.用故事情境为幼儿解释游戏规则。

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就音乐本身来说,想让幼儿理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时,故事情境的适时介入很有必要。在“小老鼠与啤酒桶”的第一个环节,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随着音乐讲述故事的方法,用自身的语言魅力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具体形象的故事情境:夜晚的城堡里,小老鼠和啤酒桶都在静悄悄地睡觉,小老鼠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舞蹈,啤酒桶也在小仙女的帮助下,长出了头、手和脚,他们一起共同跳舞。十二点了,魔法消失,啤酒桶又缩回了脚、手和头,城堡又回复了平静。故事情境的介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充分理解了音乐作品的含义,形成了强烈的角色意识,游戏规则在不知不觉中被幼儿接受并遵守。

2.用适宜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在音乐游戏中,教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时,幼儿更是通过教具来理解游戏规则,明确扮演角色、增加快速反应等。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角色,也为了让游戏更生动、有趣,在游戏中我们会给幼儿适宜的教具。在“小老鼠和啤酒桶”游戏中,我只使用了仅有的一个教具,就是小仙女的魔法棒。魔法棒的使用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游戏的规则。第一,当小仙女给啤酒桶施魔法后,啤酒桶就会随之长出头、手和脚,魔法消失,小仙女同样会挥动魔法棒,啤酒桶就会随之缩回脚、手和头;第二,啤酒桶还会随着魔法棒挥动的方向和节奏,明白该先伸出身体的什么部位,按什么节奏来伸出或者缩回;第三,魔法棒的施法对象是啤酒桶,这样在游戏中再不会出现角色混乱的现象了。有了辅的表演道具后,幼儿更容易明确角色、理解规则,也更愿意表演、更愿意大胆表现!

3.音乐本身即是幼儿需要遵守的游戏规则。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指挥下,按一定的玩法和规则运用身体动作来实现的一种活动,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习音乐,会大大提高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音乐本身是游戏的指挥棒,是幼儿要遵循的游戏规则。在“小老鼠与啤酒桶”游戏活动中,我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这一点。幼儿随音乐游戏时,我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提示,提醒幼儿什么音乐到了,该谁出场了,该做什么动作了,而没有做到让幼儿自己去倾听音乐、去感受音乐,让音乐来指挥孩子的游戏过程,音乐本身在活动中丧失了其该发挥的作用。反思过后,我进行了调整,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孩子们仔细地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如到了小老鼠该出场的音乐,不需要老师的语言提示,孩子们只要听到这段音乐,马上明白该做谁的动作。孩子们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来完成游戏,真正达到了音乐游戏的最佳效果。

二、在自主创编动作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音乐游戏属于一种有规则游戏,是在幼儿自主游戏的前提下,结合一定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而设置的游戏活动,幼儿在音乐游戏中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审美力和创造力,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还能获得一系列的情感体验。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很多老师偏重于音乐活动的教育性,而疏忽了幼儿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出现了很多“教师导、幼儿演”的形式。在本学期的专题教研活动中,我们力求在音乐游戏中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音乐游戏真正成为了幼儿自己的游戏。

1.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鼓励幼儿大胆创造。

在以往的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游戏中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老师来教授,孩子们在严格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运用老师教的动作来完成游戏,这种活动方式压抑了幼儿的自主创造,显然已经违背了现行的教育教学理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音乐游戏中,为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让他们能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才能萌发幼儿的创造力,并使其发挥到最高峰。“小老鼠和啤酒桶”游戏中,高潮部分是幼儿分别扮演小老鼠和啤酒桶结伴跳舞,幼儿被欢快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所吸引,在老师的鼓励下,纷纷参与到游戏角色的扮演中,随着音乐自由地创编小老鼠和啤酒桶结伴跳舞的各种表情和动作,真是精彩纷呈,孩子们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教师做好幼儿自主创编动作的发掘者和引导者。

动作,是音乐游戏的精髓,音乐游戏都是通过幼儿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游戏中的动作需不需要进行统一,我们在专题教研活动中也有过争论:如果不进行统一,整个音乐活动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动作展示,显得杂乱无章;如果进行统一动作,就不能充分发挥幼儿自主创造性,不能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很显然,为了充分显示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游戏动作也必须由幼儿自主创编,作为教师,应该承担的角色是发掘者和引导者。“小老鼠和啤酒桶”中的每一段音乐,我都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创编,小老鼠睡觉有歪着头的,有伸着爪子的,有两两相依的;小老鼠与啤酒桶结伴跳舞有民族舞风格的,有现代舞风格的,有交际舞风格的,真是五花八门,生动有趣。而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敏锐地发现出色的孩子,让他们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给部分创编能力较弱的幼儿以借鉴和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孩子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表演能力。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合理引导,给予孩子们更多地展示机会。

音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音乐活动之一,随着教改的深入,那些“直接按照教材上提供的玩法,手把手教幼儿玩音乐游戏”的拿来主义教学方式已不被认可。通过这次专题教研活动,我逐渐明白:音乐游戏活动是幼儿积极发现、探索的过程,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并不是受命于教师,而是在教师引导下自己独立进行的学习和创造。

附:

大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啤酒桶”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音乐游戏“小老鼠与啤酒桶”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2.学习分角色玩游戏,学习在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课件、仙女棒。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今天他们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2.幼儿边倾听音乐边讲述故事。

提问:这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

3.分段感受音乐。

1)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引导幼儿分别学习小老鼠和啤酒桶睡觉的样子。

2)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引导幼儿创编小老鼠跳舞的动作,重点表现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3)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创编啤酒桶长出头、手和脚的动作。

4)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幼儿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5)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6)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4.幼儿完整欣赏游戏的音乐,感觉每段音乐所表现的情节。

5.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交换角色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第12篇

关键词:音乐活动 合作 意识 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不合作现象相当突出,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合作、也不会交流。这些现象越来越成为家庭这个小环境和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严重问题。拓宽幼儿交往与合作的渠道,开展早期合作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已成为了幼儿教育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

音乐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各年龄班音乐活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组织与开展,我们给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提供了幼儿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了“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主要就音乐游戏、打击乐、集体舞、歌唱活动这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创设适宜性环境,萌发幼儿交往与合作意识

《纲要》中强调环境的教育作用,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从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入手,以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本学期,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优美和谐的音乐环境,以发挥环境对孩子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各班的音乐活动区角,有着许多教师和幼儿合作完成的自制音乐材料,例如头箍、裙子、手腕花、头饰、话筒、自制打击乐器等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各班的墙壁上也张贴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共同合作完成的小动物们唱歌跳舞的音符图案。除了各班的音乐区角环境的创设外,教师、幼儿还通过合作,对一楼门厅、楼梯走廊、多功能活动厅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布置,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萌发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意识。

二、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音乐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受欢迎的一种活动,幼儿在活泼、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锻炼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促进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合作是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教给孩子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其次,注意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一起与朋友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抱一抱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

另外,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教师加入活动中,往往能带动幼儿的热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活动中,由于教师的参与和带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愉悦的音乐中,孩子们不但掌握了游戏的规则,而且体现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针对小班幼儿合作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园小班在制定计划时主要采用了两两合作的方法较多一点,如《爸爸妈妈》《小蚂蚁》《碰一碰》《袋鼠妈妈》等游戏都是两两合作的。在两两合作中鼓励小朋友与不同的幼儿合作游戏,幼儿有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可以过渡到三个、四个甚至更多的幼儿合作。如音乐游戏《碰一碰》也是两个幼儿合作,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起碰一碰。在熟悉了游戏后,让多个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碰一碰,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获得了合作的快乐,也陶冶了情操。

三、在打击乐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乐能提高幼儿感受表现节奏的能力和促进幼儿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力。在幼儿园里幼儿的打击乐活动是以集体活动为主的,彼此之间的合作配合是很重要的,给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是个有效方法。如为乐队起名字。经过大家的提议、讨论,把好的想法和意见都融进去,通过协商孩子们懂得了自己就是这个乐队的一名小乐手,大家必须合作,乐队的演奏才会成功。

打击乐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如听音乐看节奏拍身体动作,幼儿会想到很多,如拍手、拍腿、拍头、跺脚等等。孩子能根据不同的节奏进行动作。大班幼儿在展示打击乐教学《拔根芦柴花》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成两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伴奏,用录音机将演奏的效果录音下来,放给幼儿听,使幼儿体验合作演奏的效果。幼儿看着指挥,用自己手中的乐器演奏自己需要演奏的部分音乐,这需要幼儿集中精力,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旋律的乐器配奏,享受成功的喜悦,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合作。

四、在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选择利于幼儿合作表演的集体舞,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是一种较有效地手段。幼儿集体舞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动作统一、轻松愉快、活泼健康、运动量适当。如在集体舞《金蛇狂舞》中,幼儿通过学习两人合作翻转和交换舞伴来表现民乐“金蛇狂舞”欢乐喜庆的特点。通过活动,使幼儿增强了集体观念与合作意识,也进一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真正感受到集体舞的乐趣。又如在集体舞《斗牛》中,老师采用周杰伦的歌曲《牛仔很忙》作为音乐材料,利用幼儿非常熟悉“丢手绢”来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结构,进而学习一段双圈集体舞。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从头至尾都通过自己的亲身亲历来体现了舞蹈的意境,从而引发他们内心的喜好动机。使幼儿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增强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五、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歌唱活动中,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合作方法,培养幼儿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如歌曲《找朋友》先是两人合作互相找朋友,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合作,也是幼儿最易完成的合作方式,在两人合作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结合,开展三人、四人、五人等多人的合作,再逐步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通过逐步增加合作人数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能力正在飞速提高,更注重在演唱时应关注和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演唱,以便让自己来更好地配合小伙伴的演唱,从而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

利用幼儿好动的天性,在歌唱活动中用动作进行合作表演。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合作的兴趣。如歌曲《幸福拍手歌》,要求幼儿和同伴边演唱歌曲边相互做动作共同完成,幼儿随着歌曲边唱边做动作,互相拍对方的手、肩膀、腰,幼儿在轻松随意的表演中学习,体会到了相互合作带来的乐趣。边唱边做动作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合唱活动是一个有效地培养孩子合作性的活动。在合唱中要求幼儿不但要唱好自己的声部,而且在唱好自己声部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和伴奏的声音,要在合唱中和其他小朋友相协调一致。例如音乐活动《两只老鼠》是一个两声部的歌唱活动,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商量、交流、分享等三种合作的方法来演唱这首歌,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幼儿获得了合作快乐的情感体验。

六、让家长成为幼儿园、孩子的合作伙伴,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能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通过家园联系、家长园地,召开家长会等活动,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共识,得到家长的配合,家园同步,共同培养幼儿。家长可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共同用废旧材料自制简易打击乐器,主动参与孩子的活动,加强亲子交往,便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个性的发展,以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还可以结合节日如“三八”“六一”等,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表演节目,玩游戏,加强亲子之间的合作。

总之,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围绕研究目标进行选材特别重要,让幼儿在新颖的、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其合作精神。另外,我们觉得应加强研究班个案观察对象的建立,正确使用个案观察法,有助于更好的发掘孩子们的合作行为。合作是一种十分外显的行为,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持之以恒,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再探索——再研究,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深层次的摸索,我们的孩子在合作能力方面一定会更强。

参考文献

[1]梁志燊.学前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98

[2]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3]任会玲.浅谈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