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4 21:26: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音乐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卡尔.奥尔夫1895年到1892年所创建。音乐的本质就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人表达情感是本能欲望。人通过说话、唱歌、跳舞也包括乐器的演奏来传递情感。人本能就具有对音乐的感知和喜好,尤其是儿童。每个儿童都会有乐感。没有乐感的儿童几乎没有。现在基础教育中音乐教育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怎样提高学生对音乐感知和喜好已经成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众多音乐教学方法中,奥尔夫音乐教学和传统音乐教学已经被音乐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两种教学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
1、对学生兴趣培养方面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意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和音乐交流,传统音乐教学主要是音乐教师音乐技能的传授。本文由收集整理奥尔夫认为:“音乐始自人自身”。奥尔夫音乐教学就是要激发每个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渐渐融入每个学生,而不是像传统音乐教学由老师灌输音乐知识,使学生被动接受。就如同学生是个容器,老师直接把所有知识直接装进容器,等着容器自己吸收。奥尔夫音乐教学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使音乐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理念,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法。把原理老师主动去教转变成学生主动去学。音乐一定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再经过自然和整体性才能达到完满。让学生从自己内心出发来同音乐交流。使每个学生的音乐个性和音乐兴趣得到最大程度培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引导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正确引导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乐感,而不是用灌输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变成一个老师的复制品或者变成一个容器。这样教学才能身心愉悦,教学艺术相得益彰。
2、音乐教学模式的差异性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个综合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音乐知识传授。它包括诸多教学门类。如:语言表达、美术、表演技巧等。传统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授课时老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这种传统填鸭式音乐教学会磨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课堂气氛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意境,从音乐表现的内容,乐器和动作来引导学生和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从内心感知音乐的魅力。奥尔夫音乐教学一定要多从自然、美术、音乐等多方面启发和开导学生对音乐的本能理解和感悟,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动”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宗旨之一。要五官以至于全身心投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和体会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还充分发挥人体部位发声来演奏音乐,被人称为“人体乐器”。奥尔夫曾经说过“只有通过这种原本的唱奏动说综合的艺术才能把人生最宝贵生灵东西开发、挖掘出来,并使他一生永葆青春活力!”。学习音乐要实践,要全身心体会和投入。要抛弃应试教育,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是多学科的融合,一起调动学生对音乐天性和音乐本能乐感,让这种本能得到最大发挥。
3、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差异
音乐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创作出美好的音乐。传统的音乐教学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无法从内心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更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特别注重学生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培养。让孩子自己了解音乐,创造音乐。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创造音乐。至于创造的结果和过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对音乐的创造性。一定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实践的能力。一定要让学生有自己对音乐的意见和想法。音乐教育工作者也要感放手,愿意放手。学生的每个失败和成功的过程都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财富。正如我上面提到容器原理,学生不是容器,不要灌输知识,要让他们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知道我会做好的,我可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敢于创造和学习的信心。
音乐不是孤立的个体,它是团体合作的模式,是各学科综合艺术。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团体合作上也有特定的培养。使学生避免孤僻,能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创造。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有些音乐教师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训练使音乐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技术训练课。这样很容易破坏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法;创新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音乐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是一门听觉艺术,它借助听觉唤起学生内心思考和灵魂体验,通过很多教学手段,如,打击乐器、肢体律动、戏剧表演等外化为情感表达,以此促进学生有所感、有所现,使他们的身心得以平衡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一)音乐教学方法的概念内涵
不同的老师对“音乐教学方法”有各自的理解和解释,但对教学方法的实施意义有着一致性:首先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学生,依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来设计教学;其次,教学方法的支撑和融会贯通的作用,它流动在音乐课程的各个环节,既能服务于教学目标,横向明确目标的方向,又能在纵向丰富教学知识内容。可以说,好的教学方法是课程设置成熟化、人性化、灵活化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标中,小学生音乐的学习被分为两个阶段,一年级到二年级为低龄阶段,三年级到六年级为高龄阶段,他们在年龄上的差距导致了其在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上的不同,因此,结合不同阶段小学生在生理上的音乐反应能力和心理的接受程度,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应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并且,音乐的教学活动必须生动。音乐课不是一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也不是借用音乐直接进行思想道德、纪律教育的严肃课程,而是依据音乐本质,建立一种活泼的、多元的、开放的、动态的音乐教学形式,来体现科学的音乐精神。所以,教学方法也要依据教学对象一般的生理心理变化、教学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音乐课上也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抒发自己的感受。
(二)音乐教学方法分类
国内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为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四种。体验性包括“欣赏法“”演示法”等,实践性包括“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语言性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等;探究性主要是以探究、发现为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完成学习、获取经验的一种方法。小学音乐课要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把握规律、变“静”为“动”,要结合教师的个人特点灵活展开。
二、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影响音乐教学法的因素
首先,课改是音乐教学法改变和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课改后,音乐课要求变学生为课堂主体,改变以往教师为主、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音乐课程的设置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其次,2010年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出重要指示。质量问题就是指小学课程能否有完好的质量,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音乐是实践的、直接的学科,学生要从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但是单纯地让学生听,让学生做,是无法让他们完全理解音乐美的,因此,音乐教学法的选择需要技巧,更有一定的难度。一种教学方法不能贯穿一堂课,更不能完成整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哪种教学方法并没有一个万能法则,只有靠教师经验的积累来掌握。”教师是教法实施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课堂中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来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音乐,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音乐教学法的创新体现
20世纪以来,各国的音乐教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很多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引入中国,对各种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音乐教育,至今,还有深刻、广泛的影响。
1.对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借鉴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本人创立的教育体系,本质是“原本性音乐教育”。它是一种综合的音乐教育,将音乐、语言、动作和舞蹈结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教学,通过音乐培养一个感性理性平衡发展的人。就如奥尔夫本人所言,“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对于一切,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的,而是精神的探讨。”该教学法参与性强,要求学生在唱、奏、动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乐句、结构、情绪、要素、风格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生理特征和“做中学”的认知方式,让小学生能够以一种有效的、有趣的手段参与到音乐的感知、体验和表现中来,体现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并让学生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激发创造力,从中体验音乐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学法之一,目前,被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广泛借鉴。
2.对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的借鉴
至今仍被一线教师不断运用的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依据学生“爱动“”易动”的天性,让他们在本能的基础上进行的音乐教学。“体态律动”是通过学生的肢体动作进行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节奏教学“”视唱练耳”和“即兴”。该教学法不仅丰富教师的课堂手段,重要的是将音乐与学生自身结合,让学生在教师有意义的引导下“体验音乐“”理解音乐”。学生的体态动作和音乐有着紧密关联,通过动作可感知音乐的乐句、节奏、结构、情绪、风格、要素等,这一切来源于人的本身。
参考文献:
[1]郁文武,谢家辛.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尹爱青.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 趣味教学法;音乐课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多年,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中学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何为综合音乐教学法?是立足于音乐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实践能力、拓宽音乐文化理解的素质型大众化音乐教育新体系。可以为受教育者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不同民族、地区的各种音乐文化,无论是国外民间歌曲,还是日本、印度和中国等富于浓郁东方情调的传统音乐,无论是独具特色的非洲木琴,还是东南亚各国的打击乐合奏,都体现着音乐的本质和本源,是最“自然的”和“富有活力的”音乐艺术。这些接近自然并且能够为每个儿童学会和体验的各地区民族民间艺术都可以作为音乐教学的素材,以适合儿童参与体验的教学方式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综合音乐教学法课程和灵活多变的音乐教学活动。运用其中重要的原本性音乐进行教育,对于我国普通中小学生个体音乐素养差异悬殊的国情,可以说是一种适用性非常强的音乐教学方法。音乐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唱歌,而是更注重孩子们表现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音乐。
如何运用好综合音乐教学法。
我以为实践是最有效的运用,不实践,一切都是空谈。
首先是音乐教师自身思想的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也不能丢了本民族的音乐,学习先进的、优秀的国外教法,结合自己的教法,就是有特色的教法,教师的思想上必须要有这点认识。
其次是对学生能力认识的改变。以前,我总是觉得学生的音乐水平也有差异,其实真不是这样,音乐课上真的没有差优之分,只有表现方式的不同,学生对同一段音乐有着自己的不同表现方式,综合音乐教学法正好可以改变这一现状,让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
再者是社会认可度的改变。
一种新事物的改变,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去做正确的引导,综合音乐教学法亦是如此,我一直认为,只要是让人感觉舒服的方法和动作,必定是正确的,兰州市综合音乐教学法音乐会的顺利举行,得到了广大音乐教师和校长、家长的认可,大家心灵的震撼与冲击久久不能平息,我们固守的传统的音乐课平淡无趣,索然无味,不能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新体系下的音乐课带给学生真正的体验与感受。这样的教法能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音乐教师传唱的音乐。
这次音乐会给予我的感触很深,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汲取新体系的营养精髓,创新课堂,改变教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
每一次相遇,是带着对音乐教育深深的敬畏;每一场相逢,是缘于对音乐教育沉沉的爱。全场的展示由音乐教师完成,通过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综合展示,不仅展现中小学音乐教师唱、跳、奏、演等的综合素养,同时将教学法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传递一种理念、启迪我们思考,如何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静下心来,当我们有了更加朴素的力量与情怀时,终能望见我们所渴望的诗和远方。
一、愉快音乐教学法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虽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尚未形成一套具有特色且适合民族音乐教学的音乐教学法。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这些音乐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共同努力来实现新的突破。我们所要的并不是与国外的音乐教学法截然不同的另类教学法,我认为完全可以取其长处,从而找出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民族音乐教学法。那么,愉快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体系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扮演这个重要角色呢?我个人觉得很有可能。
当前,在民族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老师讲授,只有通过培养学生兴趣,才能使学生乐意接受新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特别是作为非主课的音乐课,作为民族音乐,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二、愉快音乐教学法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我认为,应当先从教材中的快乐因素入手,在视唱、节奏、听音、表演等基本功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各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享受成功喜悦。
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艺术,音乐课堂教学也是教师施展才华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的艺术。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学生主动参与面广,有效程度就高,教学效果就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尤其是在民族音乐欣赏教学中,要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例如:《高山流水》一课,在欣赏《流水》时,先不告诉学生曲名和背景,在丰富的内心体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在学生叙述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听的曲目,并适当地介绍一些作品的内容,等到第二遍听赏音乐时,要求学生根据曲名和提示,进一步感受和体验作品,这样一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去听、去感受。而在欣赏民歌的过程中,我发现不仅要让学生去听,更要让他们去唱,有部分学生认为:民间民歌手的演唱“很土”,于是我选择一些短小易学的民歌让学生模唱,让他们体会到民歌手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时候再让他们对比欣赏专业歌手的演唱,学生反而更欣赏原汁原味的民歌,因为他们发现民歌手的演唱更富有生命力。
(二)通过紧扣民族音乐核心提高学生审美体验
民族音乐教育应该淡化教育活动中那种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音乐基础教育的核心在审美。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音乐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音乐教师受传统教学体系的影响动辄就是进行视谱训练、节奏训练、听觉训练等等,这种机械操练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审美体验,最后导致厌学在所难免。所以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选择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的歌曲或乐曲进行教学。美的音乐就像磁石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其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同化而主动去体验审美。现在的学生多数偏爱流行音乐,但实际上民族音乐中立意鲜明、高水准的作品很多,例如《花大姐》、《马桑树儿搭灯台》、《槐花几时开》、《走西口的人儿转回来>、《-条扁担软溜溜》等等。这些歌曲如果取代教材中有些比较陈旧师生认为缺乏美感的歌曲,让其登堂入室成为某学段的必唱歌曲。学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习过程中也就表现出格外的卖力,课堂气氛自然变得融洽而和谐。但这也不意味就要迎合学生口味,发现那些立意差、品位低的歌曲应该属于一票否决的范畴。
(三)通过撇除形式主义摆脱教学程式。
过去的民族音乐教学因教学程式的束缚,就像裹脚女人走路特费劲。学生必须按照那种桌凳横竖对齐的座位坐;音乐课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听到底、要么一讲到底;歌曲教学的三部曲是:一视谱、二颂词、三唱歌;诸如此类屡见不鲜。试着反思一下,如果坐在下面听课的是我们自己,在这种日复一日单调的音乐课上,我们又能保持几分的兴趣呢?愉快教学法要求我们摆脱这些程式,打破这些成规。座位不必拘泥于矩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它应该是服从于音乐活动。音乐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座位,我们就把他整理成什么样,甚至可以把凳子撤了席地而坐。音乐课完全可以像做游戏,把我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巧妙地穿插到游戏活动中。
三、愉快音乐教学法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体会
“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乐,是“好’’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孜孜以求,每有进展或成功,就会产生愉,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问题,从而心理上得到满足’如何达到这一点好境界?窃以为宜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发扬教学民主,变讲堂为学堂。当今中学生要求的是平等、民主的教学气氛,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参与教学活动,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的感情和意见,以真诚态度对待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的条件,引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一、音乐教学法创新的内涵
“创新”(innovation)一词是由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提出的。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创新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心”,也开始成为中国教育开始关注的焦点。
音乐教学法的创新是指音乐教师要特别注重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的艺术性,要采用充实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的导入课题,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将知识性和趣味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设计出有特色的教学情景。注重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创新的思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和发展。
二、音乐教学法创新的必要性
传统初中音乐教学法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过程中较少留有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这些在无形中束缚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使学生学会去感受、去表达所见、所想、所知。再把音乐教育中所形成的能力延伸到其它领域,推进综合能力的形成。正如音乐教育家们曾说过的那样:进行音乐教育,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对这一教育规律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不段创新音乐教学法,自觉地运用和发挥音乐教育这一独特形式的特殊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做出努力。
三、音乐教学法创新的实践与运用
(一)“优化导入”教学策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个良好的课前导入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好的导入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讲故事、猜谜语、提问题、投影、实物、挂图等多种导入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如小学课程《布娃娃弹琴》一课的教学,课前制作了一个布娃娃手偶,在讲桌上放了一个铝板琴,然后我藏了起来,露出手偶,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道:“小朋友们,你们好l你们喜欢我吗?我愿意为你们弹奏一曲优美的乐曲,好不好?”然后我用一只手在琴上弹奏,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下面的课程进行的非常顺利。又如《小蜻蜒》、《小袋鼠》、《海鸥》等课,我全部采用了猜谜语的导课方式,效果也非常棒!
这些有趣又新鲜的导课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艺术的环节衔接设计
1.丰富的语言衔接
(1)引用典故法。它一般用来导入课题,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情趣,并且能展示教师深厚的文学功底。如介绍《森林狂想曲》时,以一个“惊弓之鸟”的成语导入,在配合教师生动简洁的语言描述,学生们立即沉浸在美丽的森林景象中,感受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学生因此以非常愉快的心情学习了新乐曲。
(2)设疑激趣法。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是心里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在孩子们的世界中,这种需要就表现为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如在处理歌曲《回声》的时候,我先提出问题:“你们听过回声吗?谁能模仿一下回声?”于是学生们按捺不住,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演了回声。趁大家意犹未尽的时候,我又出示一条旋律:“12 345-1”,让学生思考怎样表现出回声效果。一会儿,就有了很多答案,大家有了很多方法,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把回声唱出来,大家对于自己创造出的小小乐曲感动非常激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要因人而异,不可脱离实际,不可漫无目的,不同的问题留给不同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
2.精彩的画面衔接
在课例《赛马》中,我先用投影展示了几件典型的蒙古族民族服装,又展示了辽阔的草原上奔驰的马群,再展示了马头琴等蒙古族民族乐器,最后欣赏乐曲的时候,我又播放了一段草原赛马的真实场景。看着不断变换的图片,听着老师简单的介绍,孩子们被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再随着热烈的赛马场面的出现,我放出了乐曲《赛马》,孩子们学习的闸门如潮水般打开。当乐曲中出现模仿马蹄声的那段旋律时,有的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合着节奏在课桌上、自己的腿上轻轻敲击起来,有的甚至用舌头模拟马蹄声,整个课堂沉浸在悠扬的旋律中。
3.巧妙的音乐衔接
既然是音乐课堂,就一定要让孩子们充分感受音乐王国的魅力。如,让学生起立时,就用上行旋律奏出“起立!”,师生之间歌唱着互相问好,教师在用下行旋律指示学生们“请坐!”当回答问题正确了,教师可以用欢快的旋律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则换作低沉的旋律用来回应。这些指令也可以用大家熟悉的一些名曲旋律来进行,即能代替乏味的语言,又能让学生不知不觉积累了音乐素养。
(三)恰当使用肢体游戏
一方面,肢体语言就是指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来表情达意,诠释知识。如听辨高低音时,可用手指上下指着来表示;五线谱可用五指代替;强弱关系可用拍手、拍肩、跺脚、点手心来表示,教师这种肢体语言会在课堂上起到无声胜有声的奇妙效果。
另一方面,少年儿童天性好动,不满足于安静的聆听音乐,边唱边动或者边欣赏乐曲边动作,更符合少年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歌(乐)曲的内容,让学生们用简单的动作进行演绎。使学生投入到音乐中去感受、体会和表现情绪。如欣赏乐曲《采茶扑蝶》,当进行到欢快的旋律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自己随着旋律摆动身体,自己设计采茶的动作,当听到抒情旋律时,就做自然的摆手动作。通过这两组简单的动作对比,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乐曲的结构A B A。
在进行辨别音色教学时,我在教室周围放一些盆、碗、玻璃、木头、缸子、罐子等,让学生自己去敲、去玩,然后作对比,分辨音色。学生在愉快的玩乐中就学到了知识,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分外活跃。
多媒体的运用。能通过对学生听觉和视觉的综合刺激来提高学习效率,能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易于接受,还可以扩充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最多的知识。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该牢记这一点。每一次多媒体的使用,都必须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为出发点。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媒体。切忌喧宾夺主。切忌舍近求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其它方面的准备。因此,富有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应全面领会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根据音乐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规律,在合理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优势,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机遇的作用。
我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了。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创造都来源于生活实践,实践是产生一切创新的基础。所以在音乐课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现自己,看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生在学完一首维族民歌后,让学生根据曲目的节奏特点自己编创几个小节的节奏,例: 2/4(XXXXX|XXXXX)|然后再填上旋律,当一次小作曲家,这既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探索,也是对其潜能的挖掘及创造思维的培养。
所谓联想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经常就某一知识、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引导学生展开相关联想,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幼儿师范学校的众多学科门类当中,音乐这门学科可以说与联想教学法最为密不可分,无论是学生在音乐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还是在未来的音乐教学中,都离不开联想教学法。联想教学法既是幼师学生能否顺利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方法,又是幼师学生未来能否胜任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幼师的音乐教师如果能多运用联想教学法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学生学习音乐的道路将更加顺畅,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将更加显著。幼师的学生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和重视联想教学法的作用,在音乐学习和未来的教学中恰当使用联想教学法,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幼师的音乐课程包含唱歌,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和钢(风)琴弹奏等几个部分。以下就以这四个部分为例子,谈谈联想教学法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在歌唱教学方面,由于人的发声器官——声带生长在人体的一个较为隐秘的位置,教学者和学习者都无法直接操控这个器官,因此教与学的过程只能依靠教学者的启发和示范,学习者的联想和模仿来进行。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当老师想让学生把声音唱得更加流畅,去除僵硬的感觉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的声音在不断地往前延伸,象河流一样流向远方。当老师要学生稳住气息,把声音唱得更加饱满而且坚定有力时,老师会让学生想象自己正在推动一块大石头,感觉腰部用力,气息下沉,发出的声音有一种顶天立地的感觉。当老师要学生稳住喉头,减少破音的出现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吃惊时喉头的感觉,用吃惊的感觉来吸气,并保持吃惊的状态发出声音,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地领悟老师的意图,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而且能降低心理压力,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歌唱的技能。
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方面,由于初学者难以马上领会音的实际高低与乐谱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常采用空间联想的方法来进行指导。例如:当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音的高低时,会让学生联想楼梯的高低,音越高,该音符在乐谱上的位置越高;在讲解音程的度数时可以让学生把音阶想象成队列,把两音之间的距离想象成两人之间的距离;在讲解音程与和弦的转位时,甚至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积木作为教具,让学生摆一摆、转换一下位置,实际感受一下积木转换位置前后在空间上的变化,从而理解音符在转换位置后排列上发生的变化……等等。通过空间联想,学生能够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习更加有趣,知识也能掌握得更加牢固。
在音乐欣赏教学方面,联想教学法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是由作曲家通过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传达出来的,属于音乐的第一创作。而学生欣赏到的音乐是由表演者根据对作品的理解所表现出来的,属于第二创作。当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实际上是在对所听到的音乐进行第三创作,也就是将听到的音乐转化为自己理解的形象或情绪。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接近作者的本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与音乐相关的画面、通过联想来感受音乐的情绪,或者是让学生听出音乐中各种乐器所演绎的音乐形象,等等。例如:在让学生欣赏圣桑的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听到前奏时联想到了什么,然后再向学生分析作者采用分解和弦进行伴奏,从而达到模仿流水声音的意图。又如,在让学生欣赏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时,可先不向学生展示曲名,而是先让学生欣赏曲中模仿鸟鸣的片段,让学生说出联想到的形象,然后再引出曲名,并且向学生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丰富表现力,等等。诸如此类的联想教学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不胜枚举。
在钢(风)琴教学方面,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弹奏时容易出现力度过大或速度过快的现象。这时,如果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联想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们就可以在掌握弹奏技巧的同时学会更加恰当地表现音乐。例如:当学生在弹奏进行曲风格的曲目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军队踏着整齐的步伐行进时的感觉。当学生在弹奏抒情的乐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内心跟着主旋律一起歌唱,通过联想歌唱的感觉来把乐曲弹奏得更加连贯、流畅,等等。
当学生在日常的音乐学习中经常性地接触联想教学法之后,她们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她们会把联想作为一种习惯,运用到其它领域的学习当中。一旦她们认识到联想教学法的益处,她们自然也会将联想教学法做为今后在幼教工作中的首选教学方法,最终受益的当然是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的幼儿们。
(作者单位
广东省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幼儿英语学习;幼儿英语教学
1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英语教育呈现出低龄化,这一趋势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随着英语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全面开展,幼儿英语教育也成为一股热潮,并逐步成为许多幼儿园教育内容的特色组成部分。幼儿英语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对幼儿进行的英语启蒙教育。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确立的幼儿教育的总目标,幼儿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让英语游戏化、生活化、情景化,让幼儿在“动中学”和“玩中学”中充分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体现幼儿英语教学的重点,从幼儿出发,让他们主动去“玩”,通过游戏去学习和感悟音乐来学习英语[1]。
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述
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1924年创立了一种将音乐、舞蹈、图像、动作、语言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创造性、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被称之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2]该教学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中融合语言,教学中融合舞蹈、拍手、拍肩及跺脚等动作,教学中融合三角铁、串铃、沙锤等打击乐器。卡尔奥尔夫指出:幼儿在学习中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幼儿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尝试各种体验,使幼儿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气氛,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各方面统一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进中国的,强调了从幼儿自身出发,从人本出发,具有原本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综合性的特征。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歌曲、律动、舞蹈和游戏融入幼儿英语教学,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参与意识。2)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打击乐器、节奏融入幼儿英语教学中。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以节奏为纽带,可采用拍掌、跺脚、捻指等人体动作或采用适合儿童的小型打击乐器伴奏(如鼓铃、串铃、沙锤、三角铁、木鱼等)将音乐、舞蹈、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3)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英语教学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奥尔夫音乐素养。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视角下的幼儿英语教学
4.1奥尔夫音乐法下的字母教学
在幼儿英语字母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让幼儿拍手或鼓铃敲打节奏,唱字母儿歌,做字母体操、手指操和字母找朋友游戏等来学习,使幼儿在敲敲打打、说说唱唱、蹦蹦跳跳中提升对英文字母的学习兴趣。如在大班进行26个英语字母复习中,教师先播放律动音乐带领小朋友做字母体操;然后出示课件展示英语字母影像歌谣,并带领幼儿边拍节奏xx/xxxx/xxx//边唱字母歌、边做手指字母操来练习英语字母;教师再次带领幼儿进一步巩固英语字母,让幼儿分组用手鼓或三角铃敲打,边敲打节奏边说唱字母歌谣:A、A、A像宝塔高高立;B、B、B像房子两间靠;C、C、C像骆驼弯着腰;D、D、D像门儿摇啊摇;E,E,E像大山被搬到;F,F,F像旗子随风飘;G,G,G像C字也弓腰;H,H,H像梯子能爬高;I,I,I像1直又高;J,J,J像秤钩弯着腰;K,K,K像人儿墙边靠;L,L,L像腿脚能赛跑;M,M,M像海水波浪高;N,N,N像M少一道;O,O,O像眼睛瞪着瞧;P,P,P像嘴巴吃面条;Q,Q,Q像猴子尾巴摇;R,R,R像P多只脚;S,S,S像长蛇弯弯绕;T,T,T像锤子把钉敲;U,U,U像茶杯把茶泡;V,V,V像老师打对号;W,W,W像M全颠倒;X,X,X像双臂交叉抱;Y,Y,Y像树杈长得高;Z,Z,Z像小鸭水上漂。最后教师进行英语字母的拓展运用,给幼儿分发大小写字母头饰,播放《找朋友》并用手鼓和三角铃敲打节奏,带大写字母的幼儿边用手鼓拍节奏xx/x--/xxxx/x--//边说:“A,A,A,找呀找朋友…Bb…..找呀找朋友”,戴小写字母头饰的幼儿边用三角铃敲节奏xx/x--/xxxx/xxx//边跳到大写A身边说:“a,a,a,我是你的好朋友。
4.2奥尔夫音乐法下的词汇教学
在幼儿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可以把英语单词学习和音乐节奏、鼓铃演奏、儿歌串改结合一起,使学生在动动口、动动手、动动脚的玩唱中学习英语。如在中班英语家庭成员单词“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全家福照片呈现出新授单词,grandpa,grandma,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同时融入节奏“XX/XX/XX/”,展示单词卡片,幼儿看卡片边拍手边有节奏的跟老师朗读单词;然后把单词卡片贴在黑板上,播放录制好的节奏,幼儿围圈边拍节奏边集体读单词;幼儿再次用鼓铃拍节奏,教师做出家庭成员动作,幼儿敲鼓铃说出相应的单词进行练习。同时,教师播放自编律动歌谣,和幼儿一起边敲打鼓铃拍节奏xx/x--/xx/x---//边带领幼儿说唱:mother,mother,mother,Iloveyou;father,father,father,Iloveyou…来巩固复习单词。最后,教师播放《HelloSong》儿歌的节奏并把所学家庭成员单词窜改到儿歌中,幼儿边拍手跟着节奏,边跟老师唱串改的儿歌,来进行所学家庭成员单词的拓展运用。
4.3奥尔夫音乐法下的情景对话教学
在幼儿英语情景对话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将游戏、律动、奏乐、歌唱、表演与对话学习融合一起,让幼儿在轻松实际生活环境下完成英语情景对话。如在大班进行问候语对话教学:“Howareyou?Notbad/Great/Terrible”时,教师先播放动画歌曲Howareyou?师生一起做律动,同时导入句型“Howareyou?”并出示卡片学习单词/词组great,terrible,notbad.并通过TPR法理解其表达心情的意思,“很好”、“很糟糕”、“不错”;然后教师边敲打鼓铃节奏XX/X//,边说“Howareyou?”,幼儿边手脚拍节奏XX/X--//边回答Notbad/Great/Terrible来练习对话。最后教师分组让幼儿用手边拍节奏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后退三步,拍手嚓嚓!边做游戏“剪子、包袱、锤”动作,输方问候赢方:“Howareyou?”,赢方根据心情回答:Notbad/Great/Terrible。然后输赢方幼儿互换问候语及答来拓展运用对话。
4.4奥尔夫音乐法下的儿歌教学
在幼儿英语儿歌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运用和节奏训练能唤起学生吟唱的兴趣,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如击掌、拍腿、跺脚、响指等,让幼儿在玩乐蹦跳中学会了儿歌,体验了学习英语的快乐。如在中班英语儿歌《Rain,Rain,GoAway》教学中,教师先播放歌曲音乐,拍手打节奏XX/XXXXX/XXOXXXX/XXXXX/X-XXXX//,边做动作边唱儿歌,幼儿观察并模仿。随后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带领每组同学边拍手打节奏唱歌曲,边做动作来练习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手拉手围城圈边拍节奏边唱歌曲进行儿歌的拓展运用,教师说“It’sraining”然后做出下雨的动作,大家抱头转圈,边转边唱歌曲。唱完后,教师说:“It’ssunny”大家手拉手说“Yeah”并边跳边唱歌曲。
5结语
综上所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为新型教学法,将其合理运用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符合国内幼儿英语教育强调的“以孩子为主轴,以兴趣为中心,营造英语环境,强调自然习得”的理念[3]能使幼儿运用口、耳、眼、手、腿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在参与过程中体验英语学习快乐,获得了英语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三英.奥尔夫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校园.上旬刊,2013(11):103.
【关键词】小学音乐;柯达伊;唱歌教学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柯达伊认为,音乐与其他教育一样重要,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要教孩子怎样听音乐,听懂音乐,还要教他们如何区分好与坏的音乐。柯达伊在其教育体系中还重点提出:“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音乐,都必须要让他们先从唱歌开始学,唱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柯达伊还认为:“一个更深入的音乐文化只能在歌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音乐之根在于歌唱。”我国小学音乐新课标也要求把唱歌教学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内容,它是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最有效的手段。富有表情的歌唱形象鲜明、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的歌曲最能感染教育少年儿童。把柯达伊教学法运用在我们的唱歌教学中,能帮助我们有效的进行唱歌教学。因此,掌握柯达伊教学法中的唱歌教学策略便尤为重要。
一、字母谱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在识谱教学中,无论是先识谱再唱歌,还是先唱歌再识谱,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技能,也是一个难点。通常老师们都是先教唱名,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对唱名的熟练。柯达伊的字母谱用唱名的第一个字母表示每个音级,既简化乐谱,又使学生容易掌握,便于记忆。例如:在教唱二年级歌曲《郊游》时,为了让学生学习5(sol)这个音,在出示歌谱时,把所有的“5”改成“s”,让学生在唱谱时强化5音的记忆。通过一首歌曲,学生就把5(sol)牢牢的印在脑海里了。字母谱在小学低年级运用的范围比较广,在画旋律线时,各个音级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记。把用到的音级都用字母谱标记出来,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旋律线的音高关系。在合唱教学中,字母谱的运用更加广泛,它可以快速的让学生掌握各声部的旋律音高,特别在和声练习时运用较多。在进行和声练习时,运用柯尔文手势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音高概念,并有意根据手势调节音高。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唱已熟悉的歌曲,边指着字母谱,使曲调音高和音级唱名相结合。为了培养学生的和声聆听能力,在演唱一个声部的同时,让学生看着字母谱聆听另一个声部音高。
二、柯尔文手势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音乐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准确歌唱柯尔文手势有着很强的优势,这种优势特别体现在合唱教学中。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把合唱教学放在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并且希望通过合唱教学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特别是音准问题。柯尔文手势利用其视觉辅助手段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具有了直观形象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身体语言的形式。手势的使用有一个相对高度的范围,学生根据这个相对高度更能形成内心音高概念。教师在训练二声部音准时,用两手的手势表示不同声部音高的结合,学生在练习时可调整音准。例如: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模仿雨声处(高声部是6666;低声部是4444)这个大三度音程教师在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的引导时,学生可以形象的根据老师手势位置调整音准,它比用钢琴校音更有效。
三、节奏读法在唱歌教学中的策略。
柯达伊认为,感知节奏是人的本能。节奏是旋律的骨架,音乐中节奏具有重要的表现意义。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节奏分离出来,配合身体律动进行练习,再把熟练的节奏配上旋律音高,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柯达伊的节奏读法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四分音符读作ta;八分音符读作ti;二分音符读作ta-a;十六分音符读作ti ri ti ri等。在唱歌教学中经常会以节奏练习导入。例如在学唱《嘀哩嘀哩》之前,教师把XXXXX | XX X | XXXXX | X ― | 的节奏作为导入让学生练习就可以使用节奏读法,让枯燥的节奏练习变得生动有趣。节奏训练不是孤立的,它是与旋律进行结合在一起。如拍手打出节奏型给自己的演唱伴奏,或者是一部分学生呈现节奏,一部分学生唱歌。在学唱歌曲时,如出现较难的节奏可以利用节奏卡片做带有游戏性质的练习,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减轻小学生对困难节奏的排斥心理,使唱歌教学活动水到渠成。
随着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柯达伊教学法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它不但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还运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代替了枯燥的音乐教授式的教学。它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到很好的引导和启发作用。在小学唱歌教学中,柯达伊教学法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反思,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喜欢音乐、喜欢歌唱、喜欢我们的音乐课堂。我们要引进更多的音乐教学法,让这些先进的教学法为我们所用,成为音乐教师的教授法宝。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结合柯达伊教学法研究出更多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节奏朗诵;动作;听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2-0177-02
1963年在奥地利萨尔茨堡成立了“奥尔夫学院”,作为奥尔夫音乐教育国际中心。奥尔夫认为,音乐进一步发展的出路,只有向原始回归,与语言、动作、舞蹈和舞台表现结合起来。奥尔夫与舞蹈家军特创办了“体操——舞蹈——音乐”学校,他们的教程成为奥尔夫音乐学校音乐教程的先导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1]。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重要的一点是从儿童开始教育,儿童的思维方式是动作思维,他们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自己感官的体验、经验获得,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是很适合儿童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性。音乐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奥尔夫把原本的音乐即语言(诗歌、朗诵)、音乐(唱、奏)舞蹈、戏剧紧密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最接近自然状态的形式,使孩子在兴致勃勃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2]。
2.即兴性。以即兴的创作表演作起点的教学方式,它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探索声音,去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表现强烈的创新意识、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和动手实践能力。用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探索式的学习。
3.实践性。“一切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以及在这之后,去进行和接受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灵魂和成效也正在于它的实践性。要孩子通过自己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从亲身的体验中找出知识,与此同时,要注视儿童的感性体验,给儿童充分展现的机会。
4.本土性。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理念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他强调:“用自己的文化去改造别的文化,这是一种对待世界不同民族及文化传统的态度。”所以奥尔夫教育体系培养的是一种对文化的态度,热爱本土,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二、节奏朗诵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节奏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具有培养敏锐的音乐感知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视唱读谱能力、发展音乐感合表演技能等特点[3]。在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时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字词、姓名开始的节奏朗诵教学。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的“节奏基石”是指由语言中最短小的,具有一定音乐意味的字、词拼成的最小节奏单元。刚刚入学的孩子们可以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姓名,以相互认识。例如:
(1)|X X| 、 |X X X | 、 |X X X X|
王 洁 张 天 生 欧 阳 白 雪
(2)孩子们可以互相询问姓名。
| X X X X | X X X |
你 的 名 字 叫 什 么?
| X X X X | X X X |
我 的 名 字 叫 李 牧。
用孩子们自己的姓名进行节奏朗诵训练,会使孩子们惊喜,充满兴趣。还可以选择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如动物名、食品名、交通工具、花名、国家名等。
2.成语、谚语做节奏短句教学的练习。在字词训练的基础上,可以发展到小短句的“节奏基石”。在这方面,我国有大量的成语、格言、谚语、歇后语等做素材来进行教学。例如:
(1)|X X X X X X X | X. X X. X X X X ||
万 丈 高 楼 平 地 起 万 丈 高 楼 平 地 起
(2)| X X X X X | X X X X X 0 ||
少 壮 不 努 力 老 大 徒 伤 悲
活动中可以由学生即兴编语言短句,以各种方式组合。这样每一个短句就有更多的可能性做多种组合游戏,由学生创造,也可以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训练。
3.儿歌、歌谣的节奏朗诵练习。从孩子们熟悉喜爱的儿歌开始,运用节奏朗诵进行入门教学。采用多声部教学,例如:《小白兔》歌谣
2/4 | X X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
小 白 兔 白 又 白 两 只 耳 朵 竖 起 来
|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X||
爱 吃箩 卜 爱 吃 菜 蹦 蹦 跳 跳 真 可 爱
首先,把孩子们分成三组:a一组拍手 | X X X |
b一组跺脚 | X X |
c一组说儿歌《小白兔》
然后,交换声部让每个孩子都可以用三种节奏说和律动(拍手、跺脚)。
关键词:音乐;体验;情感;教学;改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不仅能传递美的魅力,更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生活的态度,陶冶他们的情操。据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孩子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理性地判断或为了某种需要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来接受各样新鲜的事物,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
一、探索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1.体验律动的美,激发兴趣
简单而贴近歌曲内容的律动不仅能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上音乐欣赏课时,先带学生听着这首乐曲律动进教室。教师的动作可以夸张一点,目的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快速地融入这一学习环境当中。然后教师的口中不断说着和音乐相同节奏的问好语句,这样带他们律动回座位。紧接着告诉他们这是一段今天要欣赏的乐曲的主题旋律,提问:这段旋律你熟悉吗?请几个学生拍拍它的主要节奏型或表演一下自编的律动。使孩子们在非常轻松的情况下轻松地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及其节奏,然后欣赏它的变奏部分或者其他不同乐段。利用“找找哪部分和这段旋律相似,哪部分和这段旋律不同?你能试着哼一哼吗?”促使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学习。这样一堂轻松的音乐欣赏课就能使孩子们因为自己的主动学习而掌握了不少的知识而感到自豪!
2.体验探索乐趣,提高能力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反应一般都是感性反应,主要包括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首先,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认定我的老师是最有水平的音乐老师,然后充满崇拜感地向你学习,这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
3.体验成功喜悦,积累经验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从音乐的聆听、欣赏到探索乐器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设计环节深入学习当中。老师也可以提醒孩子们回家找找周边会演奏小乐器的音乐爱好者,学一手来表演。从而丰富课外学习的美好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表演得好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堂中当当小老师。这样,转换学生的身份,从而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便能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他们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二、丰富“手段”,增强聆听体验
音乐课中的体验是极为丰富多彩的。经常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进行体验教学,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那么根据孩子音乐学习的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就是关键!
1.巧用美术简笔画,让音乐欣赏声色俱全
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聆听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作品音乐知识、人文背景的介绍与讲解,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这一课时,我首先选用情境导入:听(音乐开始――全曲聆听),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有一天,可爱的小白兔、聪明的小松鼠、机灵的小刺猬、美丽的小蝴蝶、高傲的小孔雀正聚在一起开会,突然他们都飞快地把自己藏了起来,发生什么事了?谁来了?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画一画!(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狮子的脚印)原来是百兽之王――狮子来了,听它的吼叫声是多么的震耳欲聋,令人不禁肃然起敬,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这紧跟在后面的是谁?(教师再次用简笔画画出小一倍的脚印)原来是小狮子王啊!瞧它那可爱的小爪印多么坚韧有力,叫声明显细嫩尖锐了。像这样结合美术简笔画的音乐欣赏课,既能使孩子们感受到狮子王威风凛凛的形象,又能激发他们领略音乐神奇之美的兴趣,自然而然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体验效果。
2.配合简单律动,使欣赏不单聆听、感受
我们知道,学生和音乐一样都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单是通过画简笔画来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音乐欣赏中,我们还可以让孩子们的身体动起来。
如《加伏特舞曲》,光听我唱,大家可能很难想象这是一首表现荷兰小朋友穿着木屐表演舞蹈的乐曲,但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就不一样了。让学生听到相同的节奏一起动起来。因为抓住一首舞曲的主干节奏型,就等于抓住了整首舞曲的灵魂,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用耳朵欣赏音乐的美,更可以用肢体语言感受音乐的美妙。从体验的角度来说,又有了一个新的提升。
3.借助现代媒体,展现音乐欣赏的丰富情趣
新课标中提到,要理解多元文化。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初探到了音乐欣赏可与多元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带来的快乐,感受音乐美的魅力。比如,欣赏这样一段音乐(《暴风雨》的片段),教师边哼唱边做手势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所描绘的主题。而多媒体演示:随着音乐渐渐擦出一道道山脉,这样一来,效果就截然不同了。学生一目了然地就能边听边感受音乐主题是要表现科罗拉多大峡谷此起彼伏的山貌特征。为音乐能表现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地貌特征而震撼,从而牢记这段旋律是著名作曲家格罗非所写的《大峡谷组曲》第五乐章《暴风雨》的其中一段主题旋律。
三、实践体验,培养积累创新
1.自主体验
体验教学法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而教师的引导方法是关键。我在欣赏圣桑的《水族馆》这一课中,先用语言情境导入,设置了一个“去水族馆会遇到谁”的悬念。再让学生随着老师的律动进入听的学习,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看到了带鱼、海藻、会吹泡泡的鱼儿等等,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不仅人人参与,同时也避免了个别孩子因为听不出来别人欣赏到的内容而尴尬的场面。
2.自主创编
音乐课堂中,学习的东西常常是可创编的内容,如老师可以在课件中出示不同的汽车牌照,告诉学生,这些牌照上的数字可以变成美妙的音符,加上一些简单的节奏变化可以组合成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甚至是歌曲。先示范来两句,再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创编。必要时老师还可以来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学生听后如醉如痴。
当然演奏小小竖笛,也能使得学生体验到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用牌照号码创编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那种自我满足感就是不可磨灭的体验兴趣培养的好方法。
再者,律动表演也是学生最喜爱的,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用自己所创编的旋律结合律动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获得了同样的认知。
3.培养积累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哼唱并背诵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旋律及其相应的开始句节奏。
在欣赏课中,视唱法便可以起到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记忆作用。视唱法即在音乐欣赏前、欣赏中或欣赏后,演唱作品的主题旋律。“快乐欣赏”是从音乐的结构特点上去欣赏、体验音乐的美。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综合艺术表演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表演水平不能要求过高,应使他们在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提高。而在学习中,学生的“体验”是教师最需要关注的。鼓励学生探索各种自然音响的表现作用,教学中应从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音乐要素入手,使自然音响与音乐相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多角度了解音乐、探索音乐;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1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4.
[2]管谨义.西方声乐艺术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