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

时间:2022-04-24 21:26:35

音乐教学法

第1篇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它既包括了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了学生“学”的方法。因此,教学方法涵盖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方法的时空,限定在教学过程中。

第二,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制约,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

第三,教学方法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他们分别使用的手段。

第四,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是教和学的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它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设计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在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曾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教学方法,且随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还将不断出新。

在教学方法分类方面,也出现了众多的分类框架和分类方法,反映出人们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促进教学方法的不断发展。

有的按照知识来源来划分:直观的方法(演示法、图示法、参观法)、语言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阅读书籍法)、实践的方法(练习法、创造性作业法、实习作业法)。

有的按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水平来划分:认知法,使学生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复现法,使学生再现旧知识和教师指出活动程序的方法;探讨研究法,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获取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各种方法。

有的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把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类:第一,组织学生认识活动的方法,在感知知识信息方面包括口述法(讲述、讲解、讲演、谈话等)、直观法(演示、图解)、实践法(练习、实习、实验、操作等);在逻辑方面,包括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思维方面,包括复现法和问题探索法;在学习管理方面,包括独立学习法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等。第二,激发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包括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认识性游戏法、有兴趣的讨论法、创造情绪情景法等)、刺激学生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提出要求、鼓励、批评、责备、说服教育、激励学生的学习意志等)。第三,检查学生认识活动效果的方法,包括口头检查法(课堂提问法等)、直观检查法(直接检查学生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作品评价、书面作业、体育动作表现、美术作品、演习等)、实习检查法(学生在实习活动、生产劳动中的表现等)。

还可以举出一些,众多的教学方法分类的框架及其教学方法,不仅展现了教学方法宝库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而且告诉我们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我们了解、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从多角度分析或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了方便。

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科学不断地得到发展,教学方法包括音乐教学方法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新成就为音乐教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音乐教学方法发展的总趋势是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其特征主要是:

(1)方向性

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内容的方向性,任何教学方法总以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普通教育的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音乐教学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教学的内容(领域)包括歌唱、器乐、律动、欣赏、创作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我国学者徐碧辉在《美育: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一文中认为“审美教育既是一种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其方法就不能等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的方法从根本上说应是既非纯感性的,也非纯理性的,而是二者的融合”。“现代美育提倡的是‘融合式教学’”,“课堂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单一传授某种知识,而是有机地把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面地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得到美与善的滋养”。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界在教学方法上有一种“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学方法”的提法,实际上是突出了教学方法的方向性。

(2)耦合性

音乐教学方法是由音乐教法与音乐学法耦合而成的。所谓“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音乐教学方法的耦合性体现在:一是在教学活动上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两位一体的共同活动;二是在内容上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侧面,二者是有机结合的,教法制约学法,学法影响教法,教法可以通过学法来体现,学法是在教师正确指导下的方法;三是在二者关系上,师生是互动的,是互相影响的,学生成为教师亲密合作的伙伴,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视培养学生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挥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程,善于设计各种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美妙意境,动员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总之,传统教学直线式方法,被多向主体网络作用和影响取而代之。

(3)多样性

由于教学内容的千变万化,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教学手段的千姿百态,教学方式的千奇百怪,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这一特征出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固定的模式,而具有灵活多样性。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或优化,不在于采用了哪些方法,而在于如何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对教学方法做出最佳的选择。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4)时代化

第2篇

关键词 趣味教学法;音乐课

音乐趣味教学法又称音乐快乐教学法,它是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的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多年了,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此项工作的研究,现撰成此文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我校的器乐教学已有多年,它的出现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我每次都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小河”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氛浓郁,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此外我们还及时购进了一些小型打击乐器,如“手鼓”、“串铃”、“响板”、“沙锤”、“三角铁”、“钹”、“撞钟”等,每次上课总利用几分钟进行节奏训练,有吹有打,使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学唱“黄水谣”、“采茶舞曲”、“梁祝”时,我让同学们亲自将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演奏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内涵的领悟。尤其当他们演奏成功获得教师的夸赞时,他们更是喜出望外,从而拥有了有一种成功感、胜利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此外,我还带一些其他乐器进行演示,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我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并亲自演奏、演唱给他们听,让他们在具体的环境中体会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黄”?各反映了剧中什么人物?什么性格?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二、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堂课上,老师们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中学毕业也不识五线谱,成了名副其实的“音盲”。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认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模仿力很强,只要多听几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有关这些节奏的概念,我尽量讲得浅显易懂,并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巩固这些概念。如“x、x”节奏,让学生边打“XX|”节奏,边模仿知了的叫声:三连音节奏,让学生听着他们所熟悉的“国歌”前奏部分,打2/4拍节奏,或按2/4拍指挥图示指挥:我把“XX X|”节奏变为“XXX X|XX”两小节,让学生按“咚达达|咚达|”的维族舞蹈节奏读谱,然后让学生以铅笔盒当手鼓,敲出这个节奏句,并请能歌善舞的同学到前面表演舞蹈,电视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画面,真是人人参与,各显神通。这些趣味的教法不仅降低了课堂难度,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同时也体验到了音乐作品的表现力。

三、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课时,我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同学在欣赏中找出答案,如: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月圆之夜人不归”?为什么“花香之地无和平”?我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时我还把几个小题分到几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大批前面来讲,既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此时教师再及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同学真正体会到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为将来对祖国的有用之才。

在教唱“黄水谣”时,我运用前后对比方法告诫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自强不息,因为只有强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发了学生长大后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审美情趣;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音乐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是呀,孩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张洁白的纸,有待我们去描画着色;如同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我们去浇灌催放。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在培育孩子幼小的心灵的时候,不仅需要将音乐的种子播入孩子的心中,更要让他们在充满芳醇浓郁、绚丽多彩、诗情画意的音乐世界里,去感受审美的意境,培养孩子享受成功的欢愉,发挥孩子音乐的潜能,挖掘孩子对音乐的创造力,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是怎么实施音乐教学的呢?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音乐教学:

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强调:“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无论是直接的音乐表现、歌唱、演奏及游戏,还是间接的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及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所有的教学内容无一不是通过实践活动来体现的。”在音乐教学中有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尤其是技巧技能的训练,教师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领悟。音乐教师要设计出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问,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创作、评价只是从兴趣、情感入手,没有感性的实践,音乐教学活动就不存在,乐谱、音乐知识将是一堆无意义的符号与抽象的概念。学生在歌唱、演奏、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同时,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但这仅仅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指导,学生才能知道正是这些密集的节奏、变幻的速度和力度及多种音乐手段的运用,才使人获得了愉悦的感受。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就说明了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审美能力是需要进行培养的,特别是小学时期,孩子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都处于待培养时期,需要教师的高度重视。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美感的,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古诗有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视野的拓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对当代的音乐作品比较熟悉,因而倍感兴趣。然而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在人类历史长河下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教学负有不断扩大学生音乐审美视野的任务,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古代、近代、现代的优秀音乐作品也能逐渐欣赏、喜欢。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的材料。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课外音乐教学活动,如学校艺术节中让有文艺特长的学生演奏民乐,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绍民族乐器、乐曲、民歌或历史上有名的声乐作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

四、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可见,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当中,一同分享掌握知识的无穷乐趣。我在《彝家娃娃真幸福》中,便采用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先进行节奏训练:出示这一课的节奏拼图,让学生随意拼凑成一条完整的节奏,教师用打击乐器敲出节奏,让学生听辨有无结束感,引导学生找出最动听的一条节奏。然后学习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有关彝族的趣闻轶事;接着聆听乐曲《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录音,通过听,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歌词;然后教师示范几个彝族舞蹈的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再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分组创编“歌伴舞”;最后分小组进行展示,学生喜欢表演,也喜欢看表演。纵观这一节课,学生的参与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五、让学生学会学习

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学会学习"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意味着"学会了学习,掌握了方法",由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可以促使学生学习持续发展的重要素质。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应注意知、情、行的统一,注意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比如:在学生自控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要得到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和督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方式能充分占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养成学习习惯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和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七、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以上这些,仅供小学音乐教育同行们参考。希望能通过我的”抛砖”,能引出更多的”玉”来,让我们小学音乐教学法这块百花园能开放出更多更好更美的鲜花来!

参考文献:

[1]路宇珍.用新理念创设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第7期

第4篇

1.小学音乐教学应着重考虑小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他们活泼好动,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情趣的事物。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最能表现他们欢乐的心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努力融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于唱、玩、敲、动之中,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这样,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强化教学效果。

2.重视创编体验

从儿童年龄特征出发,低段学生可以采用“体验式游戏教学”,也可以延伸到中年级。体验式游戏课教学评估可采用“音乐乐园”、“小小音乐会”等过程性、情境式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审美情趣等进行观察测试,并评定“表现力优、创造性有进步、合作性弱需培养、情感投入性优”,以及与发展性评语“如果……就……”“建议你……会更好”相结合。小学中高段随着学生年龄增长与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模式可从低年级体验式游戏模式逐步过渡到体验式活动模式,具体包括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五项环节。其中,“导入”包含复习、基本训练,如节奏游戏、视听、识谱猜谜等;“活动”指新授音乐作品,包括情境融入、作品与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等,随着年级递增,应更多地着重学生的主体性,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学、参与、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能力。“创作”是在新授基础上引导想象,激发思维与创造,延伸进行一度创作及二度创作表现。同时“创作”贯穿“导入”、“活动”诸多环节。“表演”、“评议”指交流、互评、共享愉悦,并激发审美与情感。

3.一二年级融入音高概念

低年段学生刚进学校缺乏音高概念,歌曲怎么唱,怎样才能把音唱准都需要老师教。一、二年级音乐教材以学生聆听为主,音高、音准的教学量很少。自教学以来,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融入音高概念。如在二年级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聆听小字一组中的1234567,并表明音的高低。将这些音符用一个小动物代替,通过听辨音高猜出的动物名字。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之间的距离感。每次教唱歌曲时,我都会让学生安静地听琴弹奏一遍旋律,然后让学生轻声用“啦”哼唱歌曲。每次教唱开始都会让学生唱一段小曲做音准练习,低年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缺乏坚持力。通过这样先唱音名、再唱歌词的长期训练由浅入深、点点滴滴地让学生了解音高,解决音准问题。

4.用口风琴辅助歌曲教学,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

在学生掌握简单演奏方法后,我把乐器演奏引进歌曲教学中,一首新歌在部分学生演奏的带领下很快学会了,有的学生唱不准,有的甚至走调,乐器却巧妙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学生可以借助同伴的演奏唱准每一个音,在吹奏中让耳朵记忆旋律。

5.用口风琴加强节奏训练

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我采用过很多方法,如模击、念歌词等,但总觉得不够,而乐器引入既丰富了节奏训练内容,又很好地结合了固定音高。

例如:可在同一音高上进行各种节奏型的模奏,让学生在相同乐音中感受不同时值的音符;经过一段时间的节奏训练后就可以加入旋律创编。

6.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学,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与源泉,是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的“公分母”,教学中节奏训练更突出。然而,节奏训练是从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我在上课时,经常利用一切机会有节奏地说话,让学生富有创造性地有节奏地说话。通过生活中顺口溜、名字称呼、语言朗诵等掌握节奏。这些恰到好处地运用节奏,听起来更美妙,更有韵律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7.以听为先,初步认知

音乐是听觉艺术,所有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有了学习的意向,学习就成功了一半。培养合唱兴趣更需要从“听”入手。我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与合唱有关的影片如《音乐之声》,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曲目,并要求他们有意识地感受乐曲的音准、节拍、节奏、调性、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逐步感受合唱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欲望。尽管孩子们已经基本知道合唱是由许多人分别演唱不同声部的演唱形式,但毕竟对声部概念依然是模糊的。需要在合唱练习之前先在孩子们脑海里建立起声部概念。刚开始时学生可能不会听,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引导。如“注意听,其中有一个旋律很低沉、很粗重,像一个大胖子,请你用心听一听。”目的让学生学会听出二声部的旋律。接着,我采用钢琴弹奏第一声部,我自己哼唱第二声部,目的是让学生辨别出一、二声部各个旋律。这样,学生就会对双声部有个初步的听觉认知。

8.把合唱教学融入平时音乐教学中

8.1先从简单易学的合唱歌曲入手,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节奏规整的轮唱歌曲类,孩子们在老师手势的指引下比较容易掌握。针对这样的歌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适当增加合唱难度。

8.2基础训练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基础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合唱效果。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学生掌握合唱有帮助的小游戏,例如: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音准,对培养学生养成看教师指挥的习惯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9.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贯穿音乐学习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予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第5篇

1.1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模仿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示范必须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地示范,使学生对音乐动作有完整印象。

1.2读歌词节奏训练

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在教学某首歌曲时,让学生随钢琴伴奏或伴奏带朗读歌词,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1.3创编节奏

在学生熟悉节奏的基础上,采用打击乐器或动作进行大胆节奏创编。在这一创编过程中,教师应放手,积极鼓励学生以个性参与创造节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能通过合作、讨论、大胆尝试,教师要给予表扬,不仅要表扬积极参与创编的学生,而且要鼓励那些胆小、能力较弱的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采用整合法教学

音乐教学与体育与健康、美术学科相关。只有巧妙地把体育与健康、美术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才能更好地上音乐课。节奏教学中,我把体育与健康游戏运用到音乐课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稳定,且注意紧张程度较高。如《火车进站》该节奏游戏要求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两个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如果全体同学都拍对,“火车站”牌子上举,“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如果拍错或不齐,“火车站”牌子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个位置。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体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3.以情境激情

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范围。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不同情境会取得不同的情感效果。如教授《草原上》时,我尝试情境教学法:

告诉学生今天要带他们到大草原上旅游,以“游”的主线贯穿整堂课。先来到草原上,听蒙古族的人们用歌声《草原上》给我们介绍;然后到挤奶场看挤奶,了解挤奶的一知识;再来到草原牧场,听《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和音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在“旅游”的情境中,他们把自己当成小游客,通过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学会唱蒙古族的歌曲《草原上》,跳蒙古族的挤奶舞,而且知道刚挤下的牛奶是不能直接饮用的等知识。学生玩得很开心,学得也很轻松。

音乐教学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亮点,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情感熏陶。

4.有针对性地进行视唱练耳,难度要适宜

学生合唱能力培养与平时音准、节奏等音乐基础的学习及训练有紧密联系。视唱练耳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的一种练习,它的练习对学生节奏、音准等音乐基础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合唱训练中,我发现视唱训练中练习曲的难易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练习时的情绪,经过学生练习两到三遍能基本掌握时,学生学得比较开心,兴趣也提高,因为他们体会到收获的喜悦;当一首曲子唱上四五遍还未能掌握时,就开始浮躁、不耐烦,产生厌烦情绪;反过来,太简单一唱就会的学生感到乏味。因此视唱练耳练习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音阶练习节奏练习,到各种节拍的练习曲,包括音程和声的练习,还可选择一些声部合唱练习,根据合唱队的水平自选自编,长期系统地练习,练习曲的难易程度一定要适当。

5.积极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概念和具体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学生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培养。

6.积极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对学生欣赏能力培养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7.利用流行音乐,丰富教学形式

传媒给学生的知讯太多,学生吸收又很快,所以对课本上的歌曲很少感兴趣,很少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要靠老师敢于决策,为孩子们更好地学习音乐而当教学的真正导师。学生选择作品的格式可以是flash作品,也可以是音频或者音乐会dvd等,形式不拘。让学生自愿选择他们喜欢的任何歌星的作品,也可由音乐教师推荐自己很熟悉、理解较透彻且比较有欣赏价值的流行音乐。

音乐课上我常常逐步顺着学生的疑问介绍课外音乐知识,这样从一堂并非专门介绍欣赏流行歌曲的课,我们可以引申列举一些在曲调、节奏等方面都各具特点的流行歌曲,讲解课本上没有而学生十分感兴趣的理论内容。

第6篇

【关键词】快乐;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音乐,并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窗台上摆一些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纸制成的动物贴画,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是各种乐器的彩图(教师亲自手绘),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心里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是文情并茂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美的形象,每一首曲子都能展示一副美的图画,给人以视觉美和听觉美。教唱歌曲决不能单纯教孩子唱会一首歌,还要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感受到美,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四年级教学《校园多美好》这首歌,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校园的美,课前,我让学生观察校园,上课时,我导言入题:“都说春天是百花齐放的季节,那么,校园的春天到底美在哪儿?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因为有过切身体验,孩子们发言踊跃。接着,用多媒体展示校园的景象,并富有激情地朗诵:“湖边的柳梢把信寄,春天归来了……校园多美好啊。”他们被这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至此,学生感受到了校园的美,并将这种情感带到歌曲学习中,在美的情境,美的享受中学会了这首歌,真正体会到歌词美,旋律美,校园更美。

三、在欣赏中领悟美――以美怡情

爱美是人之天性。音乐作品,不管是声乐曲也好,器乐曲也好,里面存在很多美的因素。比如:一曲《春江花月夜》,音乐一开始,学生突然从不安静的课堂气氛中竖起了两只耳朵,那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丝丝入扣的演奏,似乎把学生带到三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中,学生听完以后还要求再听一次,并且有的学生边听边舞起来,这就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由此可见,通过这种娱乐性的欣赏,学生的精神愉悦了,从而产生积极的情绪并焕发出神采。

在音乐教材中有表现雄壮的歌曲,有描写诙谐的乐曲,有抒情优美的音响,也有悲伤愤怒的旋律……音乐情感所表现的多姿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并且在聆听和演唱过程中产生心灵的共鸣。音乐对孩子们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多想,引导他们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美。

四、在活动中创造美――以美激智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体现美,感受美,并去创造美。例如:五年级在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的过程中,教师先问:“用什么表现方式能使歌曲听起来更美妙?”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可以一半学生唱歌,一半学生当“伴唱”,唱“啦啦”。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一起感受这种表现形式的实际效果,接着,教师又激励学生改变它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这首音乐作品。教师适时肯定了学生的创意,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创新活动充满信心和热情。在共同创设美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求知欲望,愉悦了学生们的心情,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时刻都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他、期望着他。使学生能体验到愉快、满足的情绪,促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让我们共同搭建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快乐教学法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让音乐课在儿童的心中璀璨地绽放!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应给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例如,教学课外内容“做个好娃娃”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完儿歌后,我设计了一个“创编歌词”的环节,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好习惯可以编成儿歌。学生们都充分发挥想像,踊跃地进行创作,回答也十分积极。当我叫到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时,他除了改歌词外,还在每句后分别增加了“咦”、“噢”等字样的衬词。如:“小布谷咕咕咕咕,咦,叫我爱护花草小树噢……后来我问全班学生这样改歌词好不好,有的同学说:“他能动脑筋,歌词加得很独特。”我便说:“我们就按他创编的歌词共同说一遍,好吗?”这样,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下学习了本节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节奏通常需要练习很多遍,且学生很难一下子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象化、趣味化的节奏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1.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

女口:×× ××——××一一× ×××——×一跑跑跑跑止止跑跑跑跑止(ou)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的知识,帮助学生

建立节奏速度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2.结合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如教学“滴哩哩”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 巾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跑过来呀,跑快点呀);××××(唱吧,飞吧);再借助朗读、视谱、拍手、扪腿、跺脚等动作学 欢快、活泼的节奏:××××——×× ×——××× ×——× ×× ×一。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3.结合游戏进行听音训练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诱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像我们的孩子,音乐条件有限,识谱的能力比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听音训练中.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进行。我先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者三度的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同答:“我是do mi。”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抽象、枯燥的听音训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店”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幻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第8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方法;识谱能力

学习、研究音乐教学方法是音乐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课题,对于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地达到最佳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目标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了适应当前培养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从世界范围吸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经验,必须继承和发展我国音乐教学方法和经验,集众家之长,综合运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育体系,把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推向新的水平

一、视唱法

视唱法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的活动,进行识谱唱曲的方法。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视唱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知识,积累音乐经验,培养学生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等多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视唱法是音乐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让学生把乐谱转化为实际音响,不仅需要有读谱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要有用人的声音正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因此,运用视唱法要注意:一般应是在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和把握音准、节拍、节奏等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学生音准、节奏等的基本训练,同时,还应尽量与乐理知识教学结合,为学生独立视唱创造条件。

在运用视唱法时,整个教学过程不宜教师带唱,必要时可用琴声示范,而且一般应以轻声慢速视唱为恰当,同时要培养学生击拍视唱的良好习惯。

二、模仿法

模仿法,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室或同伴作出的演唱、演奏以及表演动作等方面的示范,进行仿效尝试练习的教学方法。

模仿法在我国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自古有之,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我国民间传统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承方法,实际也是模仿法。由于模仿法具有从音乐到音乐的直接性、不完全依赖乐谱而保留音乐风格特点等优越性,我们可以从某一角度来说,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延续千年之久,模仿法的运用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运用模仿法应注意:教师提供的音乐信息应是多种方式的,最常见的是音乐教师用声乐或器乐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模仿的音乐,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音乐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音或录像等方式来展示某一音乐片段,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示范时应边示范边分解动作,同时边讲解动作或演唱、演奏的练习要领,以便于学生的仿效尝试练习。

三、视奏法

视奏法,就是指导学生独立运用乐器,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觉进行积极的配合活动,进行视谱奏曲的方法。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运用视奏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为学生的审美需求服务。视奏法与视唱法一样,需把乐谱化为实际音响。同样要求学生不仅需要熟悉乐谱,了解乐谱各种符号的意义,而且要有用乐器准确奏出的能力。不管是中、小学的器乐教学中,还是中师的琴法和器乐教学中,都应该运用视奏法。运用视奏法要注意:最初阶段也宜采取指谱奏曲的方法,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识谱奏曲,学生开始宜慢速视奏,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并应尽量与乐理知识教学结合。

四、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或通过实际音响,或向学生正确示范(如歌唱的呼吸、弹琴的姿势、手形等示范)或展示直观教具(如图片、图表)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法的特点是生动而形象,具体而真实,因此常常广泛地运用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更是为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音乐教学中的演示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演示可以是教室示范,可以是观摩录像,聆听实际音响,也可以是展示图表及实物等。运用演示法要注意:教师在范唱歌曲或是范奏乐曲时,一定要正确示范,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音乐。

五、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的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讲评法等同属于讲授法。运用讲授法,教师可以将音乐文化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音乐教学中,一般音乐知识教学多采用讲解法;音乐欣赏的作品介绍中多采用讲述法;举办音乐知识欣赏讲座中则多采用讲演法;而教育见习的课后总结中又多采用讲评法,如此等等,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

讲授法是历史上使用最久、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常受到批评,却依然被广泛采用,教学远不等于讲授,但教学却不能没有教授,因为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间接知识,这就常常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使之相得益彰。运用教授法应注意:音乐教学中的讲授应当结合音乐(包括音响、音乐作品等),使学生对各种音乐知识在音乐中的实际意义与作用有切实的感受和完整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那种离开音乐实际音响和具体音乐作品条文式空洞说教的方法应当避免。讲授应富有启发性,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情感的起伏。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要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总之,清晰准确、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欣赏法

欣赏法是指教师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通过以情感为主的体验来感悟音乐,从而培养审美感、道德感等高级情感的教学方法。

欣赏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是十分常见的。通过欣赏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是借助于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评价,还可以适当利用诗歌、戏剧、歌舞、绘画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辅欣赏。总之,通过这些音乐欣赏活动,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能力,同时使学生在情操得到陶冶,艺术视野得到开拓,逐步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运用欣赏法应注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情感反应,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参与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进行编配部分节奏的参与;也可以是运用乐器和乐式的参与;还可以采用人声“哼鸣”主题的方式参与等等,通过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注意音乐、进行音乐、体验音乐,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

七、练习法

练习法是指通过训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来巩固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并逐步学会学习。

音乐课的练习多种多样,有视唱、视奏、听记、发声、呼吸、模仿节奏、创造节奏、创作歌曲、乐理作业、音乐作品分析等等,其方式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课堂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练习法要注意:练习要注意方式多样化,保持恰当的分量。课堂练习的次数不宜过多,每次联系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时还要注意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练习的新鲜感。

八、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全体或以小组为单位,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

讨论法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是一种多项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讨论中可以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运用讨论法应注意:教师对讨论的问题应有充分准备。准备工作包括:既要考虑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也要考虑讨论问题的难易适度;既要准备正确的答案,还要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产生的若干答案。同时,还应给学生布置阅读材料,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等。

九、比较法

比较法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实例进行对比之中得出正确答案的一种教学方法。

应该说,对许多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比较才得以确立的,通过比较,可以区分客观事物间、知识间的异同,有利于学生把握正确的概念。因此,比较法是培养具有同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兼有的较好途径,同时,对培养立体思维能力更有促进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演唱、演奏、欣赏、表演不同的音乐作品或片段,再予以分析、比较其不同的音乐情绪、音乐特点等等,均有利于学生把握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进一步感知音乐。运用比较法要注意:运用比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的内容中,最好有一个对象是学生熟悉的,这样有利于学生辨出其异同,从而充分发挥比较的作用。

十、发现法(亦称“探索法”)

发现法是指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材料,通过自己观察、实验、思考、讨论、查阅资料等途径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发现法从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好学、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要解决的问题,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再从实践到理论上去检验、证明,通过发现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加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以上十种方法,音乐教学方法还需要注意学生各方面水平的高低、学习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把握好教学时间的控制。

第9篇

一、调整教学计划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应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如节奏,音的长短,音名和唱名,曲式结构等等。这些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

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我们音乐教材上的内容包括了中国的民族音乐、交响乐、合唱曲目、西洋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歌剧音乐等等,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这部分内容也是时展的需要和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

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课本上往往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可是往往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有些学生很想学习音乐,但总觉得没有自信心,因此在教学中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

二、改进教学策略 

1.加强师生互动。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加进一些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可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教师可以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这样欣赏课的情境就会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会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也能越来越好。

三、改进教师管理策略

1.加强在职音乐教师的培训,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内容可包括:①音乐基础知识。让教师熟练掌握音乐基本表现要素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音乐审美能力。②音乐基本技能。让教师全面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歌唱能力、钢琴演奏能力、弹唱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器乐演奏能力等。③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引荐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优秀成果和国外著名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发展教师的创造性。④文化素养。音乐教学不仅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渗透,与舞蹈、影视、戏剧、美术等姊妹艺术学科相渗透,还包括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渗透,加强教师各方面的文化素养,使教师对教材掌握得更深、更精,理解得更透彻。 

第10篇

1.创造必要的音乐欣赏环境

1.1 这其中包括很多环境种类:

生活中的音乐环境: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从不爱听音乐到爱听音乐再到会听音乐的过程,但是每个人对所听到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的耳朵"需要大家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去训练它,刺激它。就像学习语言一样,长期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如果孩子们时常处于一个音乐环境中,让他们能不时地触碰到它,即使他们只是听到而已,并不是在欣赏它,那么潜移默化的,他们也是在受到音乐的浸染。从初步感知上接触它,聆听它,那么如果在课堂上出现了那些乐曲,学生会觉得好像似曾相识,会对它产生亲切感,而不是满耳陌生的"天外来音"不知所谓了。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聆听音乐寻找音乐,如从自己喜欢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聆听优秀的音乐;在平常的节日庆典中聆听不同环境下,不同风格的音乐。

1.2 课堂学习环境

例如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集中注意力,力求达到教学最优化。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探索。

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法师,所以每个孩子会变幻出各种性格和想象力,我们的目的就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培养学生对所欣赏的歌曲的"再创造"所以,让他们主动去参与初步体验和感受乐曲,重感性轻理性的去听,先不要在乎这首乐曲中都有什么知识含量,只要抓住你在欣赏它时的感觉,能否"听进去"。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答案!

2.多媒体创设直观形象的视、听效果

大多数的学生都会对此非常感兴趣,因为看电视本身就是他们一大兴趣爱好,一些交响作品,音画作品,都可以以此生动的方式展现给学生。

3. 艺术门类相综合--教学过程中的丰富与拓展

我们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始终是伴随着生存环境的开放和对多元文化的吸收,在音乐教育中也免不了使内容更加生活化,涉及的范围更加多元化。

虽然我个人是非常反感将音乐课上成语文课、美术课,但是适当恰当的加入学科融合是可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对其欣赏的专业性,拓展和更新他们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也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审美能力。

4.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理念

我们国家与国外的音乐教学的起点、环境、方法与发展存在着很多差异和很大的距离,但是正走在新的道路上的我们需要新方法的推动和实践,我们可以针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和现状对教育方法进行合理的借鉴实验。例如: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注重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特别是体态律动;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注重旋律和节奏的联系。在平时上课前可以加入一些简单的旋律试唱练耳练声训练,这对音乐欣赏过程中对乐曲的主题的听辨能力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等等。

第11篇

音乐教育相辅相成音乐欣赏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18-02

在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体系中,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瑰宝。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写下光辉灿烂的一笔,并对推动世界音乐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作为中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把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教学中来,是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实施爱国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在阐述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说明实施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具体方法。

1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意义

1.1音乐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中情感的表达方式,一直以来在人类活动尤其是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教育中增强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自周代起,封建统治者就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执政初期就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乐教制度,作为辅助政治的工具。在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2音乐教育有其普适性,可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可以把枯燥抽象的一些历史、自然、人文等学科知识,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展现出来。它不但有鲜明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亲身参与投入到音乐实践中来。比如在进行少数民族知识教学时,通过音乐形象,刻画少数同胞的生活习惯及风俗特点,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寓教于乐。

1.3通过各类音乐欣赏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风格音乐作品的鉴赏,学生的听觉记忆和鉴赏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同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透过音乐作品,他们挖掘其中的音乐要素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经常欣赏音乐可以启发智慧,加强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民族民间音乐,是音乐欣赏课中非常好的素材。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都有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扩大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1.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

现在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型人才,而是综合型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2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具有多样性。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求知欲,但持久性较差。所以,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浅显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中学低年级儿童应积极引导、多加鼓励。下面从《空山鸟语》欣赏课的安排来具体讨论中学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方法问题。

2.1乐曲欣赏

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将专业的复杂的音乐知识,用浅显易懂又生动有趣的方法讲给学生。在初次欣赏《空山鸟语》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聆听全曲。在听时让他们思考,是否能从音乐声中感受到“空山”与“鸟语”的景象?以及这首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接下来向学生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知识。《空山鸟语》是一首标题音乐,标题源自唐代王维的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是一首技巧性很强的二胡独奏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刘天华学习、借鉴西洋音乐创作和表演手法的成功实践。这首曲子通过描绘寂静的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机勃勃的优美意境,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赞颂及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引导让学生再次欣赏,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心感受二胡模拟不同鸟鸣的声响,并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2拓展学习

在对二胡曲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知识扩展到课外知识上来,引入其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例如《赛马》这只二胡曲,旋律简单欢快,激情奔放,描绘了蒙古族人民在节日里赛马的热闹场面,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幸福生活表现得恰如其分。还有表现悲伤情绪的《二泉映月》,乐曲表现了一个经历过旧中国生活坎坷与磨难的盲艺人的辛酸苦辣和倔强不屈。深情的旋律时而委婉低回、时而激越高亢,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不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哀伤和悲愤,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欣赏完后,可以组织学生针对乐曲进行讨论,谈谈学生对不同风格的二胡曲的体会。

2.3课堂小结

第12篇

一、目前职高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与问题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生所报专业为主,音乐课周课时少,学生不重视。受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影响,音乐老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老师机械地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现象,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为职校的音乐老师,我们该如何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呢?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让学生与音乐沟通。这是对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也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尝试。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1.了解学生的特点,将通俗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结合,激发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众所周知,针对不同的欣赏群体和欣赏内容,达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前卫,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喜欢听唱通俗流行的歌曲,那么我的音乐欣赏课就从学生喜欢的东西人手,引导他们“爱上”欣赏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挖掘教材,选择歌曲,组织好上课内容。例如:我在上欣赏通俗歌曲课时,首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导入,然后从通俗歌曲的发展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年代的通俗歌曲节奏、旋律、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因为学生喜欢通俗歌曲,所以他们也就乐意针对老师的提问去思考讨论,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学生自己也通过分析感受得出了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职高学生阶段。再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我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三件宝:草原、骏马、蒙古长调,再去欣赏《牧歌》,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融入音乐欣赏。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动态刺激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戏曲欣赏《京剧》,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喜欢,甚至抵触,我用FLANSH制作了课件,播放京歌《唱脸谱》的同时,屏幕上滚动着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我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京剧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的唱腔,学生也能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表达国粹带给他们的收获与感想,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注重职校专业特点,给学生一个与音乐沟通展示的平台。我们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数控、机电、幼师等多个专业,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与音乐沟通,我在上音乐欣赏时,将音乐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计算机、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有绘图课,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给这些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的画面绘于纸上。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能画,还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翩翩起舞,个别班有特长的学生还能用书法或者是自创诗歌来表现《流水》所表达的情境内涵,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兴趣,还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勇于大胆地来表现音乐。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音乐老师要树立创新意识,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参与、获取知识;教师应把时间多留给学生,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喜爱音乐的同时,更好地与音乐沟通,用心去感受音乐,挖掘出无穷的力量,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使我们的学生更加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