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6 06:0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落到实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42-02
作者简介:仲崇荣(1979―),女,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赣榆县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一、现状――名著阅读落不到实处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有阅读推荐书目。[1] (P.16)为了落实这一目标,初中语文课本每一册中都有“名著阅读与推荐”板块,推荐一本名著让学生阅读。为了进一步落实名著阅读,中考都有考查名著阅读的题目。
现实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基础并不扎实。有的有书,但阅读不得法;有的无书,对读书根本不感兴趣。据笔者在两所学校对近三千名学生的问卷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但真正能完整认真地读完五本名著的学生不足5%,多数学生对重要名著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认识,阅读效果较差。
许多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方面显得手足无措:只在学生面前强调要阅读名著,在行动上却缺乏指导,放任学生,没有对名著阅读方法的细致指点,没有对名著阅读过程的全程导控,没有对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坚持不懈进行培养。有的语文老师自己也不重视,以至于对名著阅读视而不见。这样,《课标》中的名著阅读目标就形同虚设,根本落不到实处。
二、反思――为何落不到实处
(一)来自社会层面的原因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电视、电脑、网络、智能手机等已经普及到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形形的文化快餐,世人浮躁、急功近利,更注重物质层面的满足。
(二)来自教育层面的原因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与育人,应该如平行的两根铁轨,共同承载起我们民族美好未来的希望列车。然而,现代教育犹如“独脚的跛子”一样,只有教书,教书,再教书!只重视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却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教育已经异化!
(三)来自教师层面的原因
据笔者了解,多数教师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为数众多的一线教师中,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的不多。教师不仅是先生,还应该是书生,尤其是语文教师。而教师一旦不读书了,就没有了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就难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缺乏上进心,就失去了谦虚好学的姿态,言传身教的魅力将大打折扣。教师自己不潜心读书了,就很难教出爱读书、好学习的学生来。再者,那些被人类世世代代“淘”出来的“真金”――经典名著,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如果不用心阅读的话,是很难领悟其精髓的。教师自己不读书,是不可能真正引领学生去阅读的。
三、实践――怎样落到实处
(一)社会:营造读书氛围
江苏省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新时期江苏精神专题系列读书活动。活动的主题是“践行‘三创三先’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参加对象是全省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群众。活动内容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精神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全省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区群众中开展“三创三先”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在学生中开展“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大型主题读书活动。
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被笼罩在了浓浓的读书氛围之中。我们得感谢社会为我们营造了这么美好的学习环境,我们得珍惜这样的读书机会,我们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让社会因读书而更美好,让学校因读书而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诗意家园,让心灵因阅读名著而回归宁静!
(二)教育:回归育人本能
教育的价值旨归应当是 “人”,是“人的优化”。教育的视野中首先要有“人”,要以人生价值的实现为其最高追求,要以让人生变得更美好、更幸福为其终极目的。
育人,是教育的根本职能。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该强化教育的育人本能。既育人,就该以人为本。教育者眼中应该有“全人”,放眼学生的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既育人,就不该急功近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既育人,就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既育人,就应该重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也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牢基础。而我们积极倡导的名著阅读,正是为了给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
(三)语文教师:增强责任感
1.有职业追求,淡化功利性
教师应不仅仅把教育作为谋生的手段和途径,还应把教育当做一份事业来干。在工作中寻求人生的幸福,这也是新时代教师的良好心态。语文教师更应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主动追求精神世界的富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一旦有了对职业的执著追求,就拥有了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
2.做一个书生,发挥示范性
教师是先生,语文教师更应该是一个书生。
读书应是教师的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应终身学习。读书和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可以开阔视野,可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师要博览群书。最起码,要求学生读的书,教师应该先读完。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切身体会到名著的魅力,知道到底“名”在何处;只有自己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只有教师真正读进去了,才能有提高指导的实效性;从而更好地担当起育人的重任。
读前,选书、订计划
读前,首先要达成共识――名著阅读非读不可,而且得真读,得扎扎实实地读。达成共识之后,得选择合适的读本。
选好了书,就得做到人手一本。最好全班都是同一版本,便于教师统一指导。学生做到人手一本之后,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读中,指导、促进度
制定好阅读计划之后,就要认真执行。
执行计划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也是最能培养恒心和毅力的。学生要按计划读书:不仅要完成计划的读书数量,还要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不仅自己要真正阅读名著,还要督促学生按计划读书:要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一旦发现有偷懒的,要及时提醒、督促。查书,查读书笔记,查数量和质量。对于长篇巨著,如《水浒传》,可以定期在班级举行读中交流会。
读后,总结、搞活动
走进名著之后,还要走出来。
按计划读完全书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可以围绕所读名著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讲故事、演讲、手抄报等竞赛,当然,一场大型的名著阅读交流会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在这些充实而又有趣的活动中,对名著进行消化、吸收。
总之,只要找准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有力措施,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就一定会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落实雷声大,雨点小,令人担忧。以下是笔者对当地某一中学91名初二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情况,见下表。
数据显示:
1. 从整体看,学生接触的名著数量共计20本,接触面基本达标。
2. 古诗词的诵读量分布区间集中在4―7首之间,最多读了17首,离目标要求甚远(7-8年级约80篇),而且学生阅读的诗词有些还是课内阅读的内容。
3. 名著、古诗词外的课外阅读以青少年校园期刊、小说、格言或哲学类文学居多。
4. 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学生只在学校内进行课外阅读。
5. 初中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严重缺失。
二、怎样落实语文课外阅读
1. 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教师必须要对课外阅读有正确的认识,理解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不可缺失的部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了,考试成绩才能有稳定的提高。而教师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正确的教学行为。
2. 做好计划,有序开展
纵观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课外阅读,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课文相关的拓展积累性的阅读;第二类是系统的课外阅读导读;第三类是学生喜爱的其他课外读物。老师对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有了全面分析,把握全局的内容,高屋建瓴地引导学生做好每年的阅读计划,每学年一开始就按计划分步实施,有序开展,那么课外阅读就有了落实的保证。
3.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引领着学生在书海里尽情遨游,而搭建平台是培养兴趣的必要手段。
平台1:每月要有读书笔记交流,有评比,有奖励,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平台2:精彩分享,对名著和古诗词中的人物或精彩的描写进行分享。可一学期两次,以班为单位用故事会或朗读会的形式开展,营造人人读书的氛围。
平台3:结合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活动或学校的特色活动,组织以校为单位的大型活动,既可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又可以有各班开展课外阅读的精彩回放,还可以设专题的朗诵分享会。
一、增加阅读量,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汲取有效信息。不少老师一看见学生看所谓与学习无关的书,好像遇到洪水猛兽,不能区别对待,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认识: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名家名作、时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带领学生健康有效地进行阅读。
二、掌握阅读方法,做到举一反三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明确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学习《社戏》一文,教师就要和学生一起分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及文中景物、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这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抓住文章中的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如教学《故乡》一文,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对环境的细节描写,对人物变化的描写,对作者理想与现实差别的描写,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农村破产及作者复杂的内心感受。
第三,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如教学鲁迅的《雪》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时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就不难理解“江南柔雪表达的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朔方飞雪是斗士,是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三、明确阅读计划,增强阅读的目标性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阅读教学就不会有效果。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课文或练习中,临时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方面的知识,而没有设立专门的阅读训练课。其实,这些正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所在。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制定系统化的阅读教学计划。在接手新的班级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具体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四、教师作出表率,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即阅读经验的内化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的思维常常只是混合、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所以,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自己要多读书,多动笔,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活动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到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教育教学为依托,以语文阅读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全校学生以及全体教师读书学习,努力为全体师生营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为师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促进我区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活动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完善师生的文化知识结构,丰富文化知识内容,培养深厚的文化底蕴,提高全体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我区学校的整体办学特色。
(二)具体目标
1、教师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增强学识功底,打造一支学有专长、教有特色、富有人文底蕴的教师队伍。
2、学生方面: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文化底蕴,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对象:
全区初中在校教师、学生
四、活动实施:
(一)活动指标:
能欣赏文学作品、阅读科技作品、简单的议论文、浅易文言文和诵读古代诗词,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阅读浅易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实施途径:
1、精心组织,形成网络
学校要把读书活动与“正教风、强素质、提师能”活动相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与推动学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同时,利用广播站、墙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进行大力宣传,造成学习的浓厚氛围。要在师生中成立读书小组,切实组织好班级晨读、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性带孩子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开展读书活动。要求家长在家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时间不少于30分钟),并给予一定指导。
2、注重指导,培养习惯
学校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学生推荐适合阅读的各类书目(初中学生阅读书目由各学校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自行选定)。要将阅读指导课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阅读指导老师要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等宣传栏目。要教会学生写读书笔记,并要求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等摘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
3、营造氛围,激趣引路
各学校要配合读书活动的开展,努力营造阅读氛围,保证读书时间(每天学生在校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让学生在宽松、自由、静雅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的熏陶,学会与书本对话。各校要重视和加强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要根据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淘汰那些知识陈旧、不适合师生阅读的书籍,重新添置符合师生阅读层次、引发师生阅读兴趣和适应形势要求的书籍,各校要首先配齐推荐书目中所规定的图书。每个班级都要建立图书角,可由学校图书室负责提供图书,也可由各班级学生自带图书,交流阅读,要做到常换常新。还要积极倡导家长为学生创设家庭小书库,为学生读书营造良好氛围。
4、搭建平台,展示成果
为激发师生的读书兴趣,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学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和竞赛。平时各班要开好每月一次的读书班会。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定期出版手抄报,并组织评比活动,要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宣传栏、黑板报开设“阅读专栏”,报道阅读积极分子、刊登学生的阅读习作,要积极鼓励师生向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参加各类论文、作文评比。每学期要选取一些重要的节日(如五一、六一、国庆等)开展一次读书节活动,汇报阅读成果,并将学生参加读书活动获奖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五、活动步骤:
1、启动阶段:(每年9月)
主要工作:
⑴各学校根据区下发的《读书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订本校的读书活动方案。
⑵各学校在做好图书室、阅览室和班级图书角建设的同时,根据所提供书目,添置图书,为读书活动的全面启动做好准备。
2、实施阶段:(每年10月—第二年5月)
主要工作:
围绕学校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正常开展各项读书活动。
⑴保证读书时间:学校要妥善安排好每天的读书时间,保证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学校和家庭的课外阅读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和阅读量。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要相对集中和固定,并排入课程表。
⑵明确读书内容:学校要积极开展好“和好书交朋友”活动,根据必读书目和学校推荐书目,分学段指导学生制订分月阅读计划和建立学生阅读卡,确保读书数量和质量。
⑶狠抓读书效果:各学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要经常性地开展指导和督查活动,要精心组织好读书班会和读书节活动,做到每天一检查,每周一汇总,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公布,做到计划有落实、过程有记载、活动有主题、结束有总结,确保将读书活动的开展落到实处,使读书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3、总结评价阶段:(2005年6月—2006年8月)
主要工作:
1、各学校全面总结、评价读书活动开展以来的各项工作,对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优秀的读书团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并研究制订下一年度读书活动计划和方案。
2、教研中心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和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并评选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和“书香学生”。
六、活动保障:
1、加强领导。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读书活动的开展,要以此为契机,在广大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课外生活,真正达到“书香满校园”的活动效果,让所有师生在古今中外名篇的熏陶下共同提高。各校要加强此项工作的领导力度,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并以年级组为单位,相应成立读书指导组,形成读书活动指导网络,督查指导本校读书活动的开展。要制订相应的读书活动,做到有管理、评价和激励等保障制度,调动全体师生读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研中心将组成读书活动督查组,对各学校的读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通报。
初中学生不重视地理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重主科轻副科现象严重。自恢复中考制度以来,大多初级中学教师都是重视主科(语、数、外、理、化)教学而忽视了所谓的副科(政、史、地、生)教学。这种现象特别在初级中学最为普遍,因而导致了老师对所谓的副科没信心教,学生也没兴趣学。二是地理专业学科教师紧缺,一般是上一门主科附带地理学科。三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许多学校的学生均认为地理属于文科类学科,忽视了读图、设图、析图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与训练。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地理呢?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抓好基础是关键
学习中,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上课专心听讲,并做好读书笔记。课本中的文字是地理知识的主要载体,是灵魂。课本上的知识都是很基础的东西,必须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有计划、有效率地认真阅读,仔细体会。看书是学习地理的第一步,必须认认真真、一遍一遍地看,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上课专心听讲也很重要,上课若不专心听讲,则会错过或者丢失很多重要的知识内容。做好读书笔记更不可忽视,做读书笔记便于复习和巩固记忆,也便于用的时候一查就能找到文字资料,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发展新的思路,有助于积累知识,有利于锻炼人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重视图形系统,提高读图能力
地理学科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它和各种各样的图形紧密相连。地理图形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地图、图表、图片中都储存和传递着大量的地理信息,能帮助学生高效地获得感性认识,并尽快获得理性认识。因此,要学好初中地理,必须要养成读图、析图和用图的好习惯。
三、多做练习,强化训练
多做精选习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学习初中地理特别要注重训练这一环节,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以便帮助学生弄懂概念,把握原理,掌握规律,理清思路。做习题还可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做完习题后一定要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从中受到启发,悟出道理。久而久之,思路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扩展,想问题的角度就自然增加了。
四、正确应用记忆方法
记忆的方法很多,有数字记忆法、图解记忆法,诗歌记忆法、口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顺口溜记忆法以及列表对比记忆法等。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记忆最佳,这就要根据所记忆的内容和个人特点来确定。
关键词:早读课;主导作用;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138-02
我校是苏木镇学校,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和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很多学生有不敢开口和不习惯开口的心理障碍。早读课没有读书的氛围,常常是教师带读时声音盖过学生,学生自己朗读时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变成默读,甚至压根不专心上早读。如何让学生在早读课能大胆地开口朗读和背诵,能用所学句型与他人交流,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成为我们英语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
1.我校初中英语早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对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遗憾的是,由于中学阶段的考试中都不直接考到朗读,不少学生便错以为朗读不重要,加之教师在早读课中对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指导,早读课上只局限于课文和单词的朗读和背诵,形式比较单一,结果造成学生感觉朗读枯燥乏味,甚至学生由此产生厌烦朗读、不愿大声诵读的情绪,最终对英语丧失兴趣和信心。目前,我校初中英语早读课面临的问题 :
1.1早读意识薄弱,早读流于形式不少学生未能充分理解早读课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排斥早读,认为早读占用睡眠和吃早点时间。上早读课时也只是应付性地随便浏览课文, 翻翻书页;甚至有些学生睡眼惺忪地盯着单词表一动不动,不知不觉倒在桌上睡觉。久而久之,不重视早读,从而使得早读流于形式,没有发挥落实实处,白白浪费了这黄金般的时间。
1.2目标不明确,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没有明确的早读目标,不清楚早读读些什么,更不知道早读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效果。部分教师上早读课也只是走走过场,不布置具体任务要求。逐渐学生形成早读无事可做的想法, 而这种想法导致学生不重视早读课, 失去上早读课的兴趣,而且滋长学生应付和偷懒的性格。
2.初中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对于汉语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初中阶段每周一般都有2-3节英语早读课,时间大约为20分钟,由任课老师到班级指导学生诵读。抓好早读课的教学对整个英语教学起着重要的支撑用。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旺盛,朗读、背诵效果较好;朗读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学生朗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同时到达人的中枢神经,增加了传入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
3.采用多样的早读方式和内容
4.如何上好一堂早读课
像对待正课一样重视早读课,将早读课列入教学计划,一周备一次,精心设计好这周早读的内容、形式和过程。
4.1明确英语早读的目标和任务,制订好学期英语早读计划。
4.2努力营造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
4.3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挑选和培养"读书带头人"。要打破早读无声、沉闷的状态,就需要有人带头读书。
4.4做好早读检测、评价工作。(1)当堂检查。每堂早读课结束时教师都要当堂对学生读和背的效果进行检测、评价。(2)学生互查。包括逐层检查即得代表检查小组长、小组长检查组内成员,和小组间的互查与监督。(3)考查评价。为确保学生真正重视读书,教师可以在平时的英语素质测试中适当安排课文内容,对学生就近期早读内容"以知识再认,内容再现、实践运用等方式进行考查"。(4)与其他活动配合进行评价。如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朗读、背诵、演讲比赛、词汇大擂台、课本表演等活动,评出朗读之星、背诵之星、演讲之星、记忆之星、最佳表演奖等,鼓励学生以朗读、背诵为主,进一步增强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5.正确运用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早读
如开展个人月背书活动竞赛、小组月背书活动竞赛、以及英语早晚读积极分子评比等等,把比赛结果张榜公布,并进行精神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做有利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共同进步。通过早读要达到并能够达到以下几点:
5.1早读使学生读有所旨,读有所获。英语学习,读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
5.2通过早读可以使老师掌握到学生实际水平的第一手资料,英语教师下班认真抓早晚读,既可以对学生起督促鼓励的作用,又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发音、语调、语法理解等存在的问题,并马上给予纠正和指导。这样就能有针对性在安排教学计划和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6.需要注意的问题
6.1在对学生提出目标时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一刀切。如在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时,可要求成绩优等生复述课文,成绩中上等生背诵重点段落,成绩中下等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后进生正确地朗读重点段落。
6.2要使学生每次早读课后读有所获。每次早读课结束时让学生就自己完成当堂课目标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下来,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自我意识。
6.3做好与家长的联系。为确保学生在家中也能自觉坚持读书,早读教学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早读环境。由家长准备一个记录本,督促孩子双休日每天早晨读一个小时英语,并填写记录,做好评价。学期结束教师将记录本收回,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评价和奖罚。
6.4指导学生经常进行复习,"温故而知新。"
7.初中早读课应遵循的原则
外语早读如能从一开始就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并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以下一定的原则:
7.1自主性原则。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读有所旨,读有所获,阅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阅读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7.2协作性原则。未来的社会是竞争与协作并存的社会,学生之间应通过学习小组,建立协作关系,组与组进行竞争,进行自我管理。教师可以在每个学习小组中选一名领悟力强、学习层次较高的学生示范、帮助和带动其他组员共同提高早读质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7.3开放性原则。早读的要求不必强求一致。如果个别学生已经达"标",就鼓励他们阅读与教材同步的文章,以拓宽知识面、扩大词汇量。或者让他们去帮助那些学困生,以促共同进步。
7.4持之以恒原则。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早读习惯。最可贵的是能持之以恒,节假日也不例外,在节日假日我没有太多的作业但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每天读英语的时间达到三十分钟。绝不能一曝十寒,功亏一篑。
8.结束语
通过教师的提前计划、课堂上多样的内容和形式、结束时的讲解,加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活动的配合和家长方面的监督,学生读书的自觉性、主体性会进一步增强,能够从早读中获得更大收益,在听力、口语、写作中有新的突破,英语水平有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
【关键词】 初中生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2-039-01
原国家总督学柳斌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 巧借课文,以点带面。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
2. 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在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 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重庆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 创建班级图书库。班级图书库分为纸质书库和电子书库两部分。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电子书库的创建是为了弥补纸质书库的不足。
3. 组建班级网络读书沙龙。班级网络读书沙龙是一个课外阅读发烧友的协会。鉴于现在的中学生都喜欢上QQ,我班在网络上建立一个阅读QQ群,推选出群主,负责日常事务。课余时间,班上热衷课外阅读的发烧友们都可利用这一平台进行课外阅读交流:畅谈读书的收获与感受,提出读书的疑问与困惑,相互推荐好书。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 开展箴言积累竞赛。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2. 举办故事演讲比赛。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学生方面,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仅仅是依靠书本,电视、网络游戏已成当今学生钟爱。一到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会沉溺于电视和网络之中,课余捧书求知的现象频临绝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园,清晨、下午,总见到许多学生执书学习,或背读课本,或阅读课外读物,一派浓郁的读书氛围,洋溢于校园,时而还会传来琅琅书声。那真是多好的读书场景啊!可现在,新世纪农村校园课余难听到书声,难见到学生开卷阅读,学生一有时间就是泡网吧、玩手机、听mp3、仿明星,一点文质才气也没有,言行举止劳叉舞厌,文化素质极其低下,令人堪忧,语文阅读教学形势严峻。
教师方面,自认身处避远农村,职业竞争不强,无失业忧患,满足现状,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学习,不去读专业方面的书籍,致于文学书籍更是读得更少。教学上,不去探索新教法,知识陈旧迂腐,教法涛声依旧,课堂教学一成不变。对继续教育搞形式、走过场。由于不读书不学习,工作计划、总结、论文写作等教学材料不会写或懒得写,上网下载,应付差事,投机取巧,结果评职称论文因下载被取消的事屡见不鲜。教学质量低劣把罪过推给“两基”。教师自身阅读和读书尚且如此,学生读书阅读又如何养成习惯呢?语文阅读教学的土壤在何处?笔者认为,要做好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需抓好以下几点:
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是要营造一个浓厚的校园读书环境,创建书香校园。我国古代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环境育人,环境成就人。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学校书香氛围的大环境绝对不能缺少。如果校园读书氛围尚未形成,学生是无法静下心来看书的。学校教师在营造书香校园上应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师生共创浓厚的书香校园。学校要出台规章制度,规定教师每个月每个学期读书的数量,并检查读书笔记,还要求写随笔、写论文,将读书作写作活动列为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作为评优选模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用制度鞭策教师学习。同时,推广教师公开学习,在校园读书长廊、读书亭、花前树下读书,营造书香校园。将教师的读书经验推广到学生身上,要求学生与教师一同读书学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二是要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提高图书借阅率。
随着“两基”的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得以改善,图书配置也相当丰富。可是,许多学校和图书只作摆设,没有发挥作用。学校要设法动员学生借阅、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图书借阅方面要创新方法,免去繁琐的登记、签字等手续。可在班级设立借书小组,由小组统计学生需要借阅的图书书目,然后统一到图书室借书给学生读,简化借书手续,给学生读书提供方便。
做好这两方面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读书环境,解决了无书读的问题,为学生阅读奠定了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引导了。
三是要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1.有计划、有目的地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固的语文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自己的事……靠自己才能养成好习惯,培养真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动求知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养成学生主动感悟文本的良好习惯。
2.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多读、多用、多比较,语感就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
3.强化学生课外阅读。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只是授与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而已,课堂之外,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语文课的课时,应拿出若干让学生自由阅读经典、名作、名著,从书中去打开眼界,扩展胸襟,造就积极向上的良好生活精神。
4.在读中思考,感悟欣赏,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如果缺乏思考,就无法将书面死知识转化为被吸收了的活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要从纵横、从生活、从时空、从宏观、微观等角度思考,将书本知识活化为自己的知识。还要将知识进行感悟欣赏,让它完全被自己吸收,日积月累,语文素养就会提高。
四是要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爱语文,就要激发学生兴趣。而兴趣又往往是在一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培养起来的。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必不可少。如:开展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这些语文活动,学生要完成好,之前事必要精心准备,写演讲稿,故事搜集,朗读材料搜集,还要将它们理解透彻,有感而发。要完成好,就必然缺乏不了阅读的过程,并且要精读。在活动中学生有了兴趣,阅读能力也提高了。
五是注重古典文学阅读,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关键词:加强;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语文学科多年,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多渠道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1)学校方面。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学校图书室应尽量配齐《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读物,合理安排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无书读的问题。这也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家长方面。家长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应该努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丰富孩子的读书量,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这样,学校、家庭联合起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有书可读,乐于阅读,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老师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由地进行课外阅读,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为了克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坚持阅读,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并每天给予检查登记,养成良好的勤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审美趣味、性格特点也存在着差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向上应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非常重要,清学者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包括文句是否流畅,立意是否新颖深刻,思想是否健康积极,知识信息是否准确合理,感情是否真诚高尚。教给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口语交际课等。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总之,通过对农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而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我认为,课外阅读虽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糖果果,这个博客圈的主儿。我无忧无虑的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也一直保持着“优等生”的光荣称号。新的生活让我向往,中学的大门向我招手,新的集体把我盼望,我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满怀理想的翅膀,向着蓝天自由的飞翔。
虽然我没有圆梦,考上东山外国语学院。但我坚信“是金子,在哪都发光”。我相信我在桃红中学读书和在东山外国语学院读书没什么差别。可能我在这里读,还会更好呢!我的成绩还能数一数二呢!在那里我的成绩会一落千丈的。
有人说初中生活是苦的,像咖啡糖一样;也有人说初中生活是酸的,想酸梅糖一样;也有人说初中生活是咸的,像漳州贡糖一样;可没有人说初中生活是甜的,想麦芽糖那样甜,甜入人心。让那股甜味永不消失。
其实初中生活可以是很甜的,只要你掌握了学习方法,有计划的学习。真的会比麦芽糖还要甜。
糖果屋代表的就是我们七年级1班,糖果屋的味道就是我们七年级1班所有的快乐。
糖果果自上
江苏南京江宁区陶吴中学初一:邓醒
例1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悬挂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解析:本题是力学综合性较强的一道题,涉及到1、杆杠平衡条件2、二力平衡及二力的合成3、浮力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5、压强6、单位换算等知识。
假设甲对A点的拉力为F1,乙对B点的拉力为F2。由杠杆的第一次平衡,可列出方程:F1·OA=F2·OB,
由题可知OA:OB=2:3,F2=G乙
所以F1= 3/2 G乙 ------(1)
对甲受力分析如右图所示:
G甲=F拉 + F支
绳子对A点的拉力F1大小等于绳子对甲的拉力F拉大小,即F1=G甲–F支
当条件发生改变“将乙浸没在水中”时,乙球受到水的浮力,
F浮=ρ水gV球=1.0 ×103kg/m3×10N/kg×1×10-3m3=10N,
对乙球受力分析可知:
G乙=F拉+F浮,又因为F2=F拉
则B点受到绳子的拉力变小,此时B点受到绳子的拉力为:
F2=G乙–F浮=G乙–10N
杆AB仍平衡,即F1·OA=F2·OB,OA、OB比例不变,F2
比较(1)和(2)式可知:作用在A点的拉力减小了15N,甲仍静止在桌面上,由二力合成知道桌面对甲的支持力增大了15N,又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关系可知:甲对桌面的压力增大了15N。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P与压力F成正比,?F压=15N,甲对桌面的压强?P=?F压/S=15N/( 0.01m2)=1500pa。
故本题答案为C。
例2某课外小组要测量石块的密度,但是手边的测量工具只有量筒。他们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O是一质地、粗细均匀杆AB的中点,且OA=OB。先把石块浸没在水杯内的水中,此时水杯内的水深0.2m,向矿泉水瓶中逐渐加水,当加入225ml的水时,矿泉水瓶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矿泉水瓶中加入150ml的水,此时矿泉水瓶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虑石块的吸水性,忽略空矿泉水瓶的质量。求:
(1)在图甲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2)石块受到的重力;
(3)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4)石块的密度。
解析:
(1)由液体压强公式P液=ρgh=1.0×103kg/m3×10N/kg×0.2m=2×103pa ,可求得。
(2)当拿掉水杯后,矿泉水瓶中水量为:
V总=225ml+150ml=375ml=375cm3=3.75×10-4m3
水的总质量为:m总=ρV总=1.0×103kg/m3×3.75×10-4m3=0.375 kg
此时,杠杆平衡,G水·OA = G石·OB,因OA=OB,
得G石= G水=m总g=0.375 kg×10N/kg=3.75 N
(3)当石块浸没在水中时,杠杆平衡,
OA=OB,绳子对石块的拉力F拉等于225 ml
水受到的重力,即F拉= G1=ρV1g=1.0×
103kg/m3×2.25×10-4m3×10N/kg =2.25N;
对石块受力分析:
G石=F拉+F浮
则
F浮= G石–F拉=3.75N–2.25 N =1.5 N
(其实,石块受到浮力的大小就是补
充加入的150 ml水所受到的重力。)
(4)因石块浸没在水中,V排 =V石 ,由阿基米德原理:
F浮=ρ水gV石
V石 = F浮/(ρ水g)=1.5 N / (1.0×103kg/m3×10N/kg)=1.5×10-4m3
m石 = G石/g=3.75N/10N/kg=0.375 kg
ρ石 = m石/V石=0.375kg/(1.5×10-4m3)=2.5×103kg/m3
以上两道题都是力学中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做题不得分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杠杆再次平衡时,找不出F1 、F2 的变化;(2)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计算公式不够熟练,各物理量找不准;(3)浮力知识及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分析存在一知半解;(4)各物理量的单位匹配及单位换算没有完全掌握。
为了提高九年级学生中考物理科的教学质量,尽可能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笔者举这两例题与九年级物理教师共勉。
收稿日期:2013-05-21
重视搞好初中课外阅读
彭秀娟
(平南县平南镇中学 广西 平南 537300)
读书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修养。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书长见识,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的阅读做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在400万以上,其中初中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是初中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指导好初中生开展课外阅读呢?
1.充分认识初中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高尔基有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见知识来源于书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强阅读量,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可见国家对初中生阅读是多么的重视。教育家苏霍姆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整个学校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学生的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过渡,是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多年的教学当中依我的经验认为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作用有:1、课外阅读可以是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技巧。2、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强语感。3、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若认读能力、理解能力。4、学生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生。5、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而知,课外阅读的作用是深远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想方设法搞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切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农村初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再加上初中学生学习科目较多,每天功课紧之又紧,课业负担较重,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难以保证,谈不上自觉进行课外阅读跟更谈不上提高课外月的兴趣。为改变现状,我设法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效地刺激课外阅读的内需动力,我才去的主要措施有:
2.1 会同各学科的教书一起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各学科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
2.2 通过与学校、家长沟通,保证学生有适合的书籍报刊阅读,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3 开展了课外读书活动及班级读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我首先在班级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第一时间有数刻度。其次,在学生自习时间我鼓励并动员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图书室借书阅读,这样学生有了老师的支持,阅读随之高起来。第三,我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边课外阅读小报、出课外阅读墙报,开展读书征文比赛、开展朗读比赛、名著赏析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从而促进内需,便要我读为我要读。第四,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晨读古典诗文,让学生在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经典中受到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和古代灿烂文化的熏陶,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第五,稳定学生读书的兴趣。为了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常采用多评价、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促学生爱读书,从而稳定学生读书兴趣。
由于措施得力,工作到位。我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效果较好,能让学生感受到课外书籍是遨游在第二自然中,是身处在美妙的世界中,感受到读有所得的喜悦,说明了阅读教学已初步走向了成功。这正如于漪老师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学生学会学语文就有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3.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读书心态
读书是我们学习并获得间接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把别人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获取智慧的重要来源。也是陶冶人的情操的方式。古人曰:腹内有诗气自华。正是对此精炼的概括。所以,我们读书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态才行。
3.1 纯洁的心境。朱熹曾讲过:要读书,须先顶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阅读时要把所有混乱的,繁琐的念头全部摒弃,使心境如一块水晶,一池春水。这样,记忆才会深刻,效果才会明显。
3.2 安静的心绪。就是心绪要安稳平静,要克服慌乱和烦躁的干扰。
3.3 专一的心力。即阅读时要集中精神,倾注到阅读对象上面,加强感受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活动,造成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
3.4 渴求的心欲。阅读时,我们要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爱不释手的感情,是阅读成为一种享受,成为一种追求。
4.教会学生选择适合的书籍
古今中外,书记如烟海,及时穷尽一生,也决不能把所有的书读完。因此,我们读书必须进行有效的选择,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挑选应该读的书。古人云:读书如同交朋友,要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王豫曾说:凡读无益之书,皆是丧志。朱光潜曾撰文道: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10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10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10部书都只能浏览一遍,不如取一部分精读10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5.给学生提示阅读的具体方法
不同的读书有不同的读法,培根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噬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可见学生应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确定读书方法。在实际中,我把“精读法、略读法、速读法、研读法、目标读书法、品读法、诵读法、质疑阅读法”等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供学生灵活选择。学生初读时尤其注意指导学生拿到一本书首先要看内容提要、序言、后记、目录,这样可以抓住重点。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阅读是要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阅读并不是把书看一遍,还必须要求学生对数中或文中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对文章的遣词用句、中心思想、写作方法、人生启迪等有比较细致的思考。
6.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的好习惯
学习在于积累,写作力更离不开素材的收集。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有收获。因此,读书要做笔记才能加深理解,加深记忆读有所得,让学生及时记下瞬间的感受是妙不可言的,更是十分珍贵的,有助于厚积薄发。但是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并遵循学生的熟率规律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来制订计划并提出要求。如第一阶段是初一年级,要重在积累交流,读后感的写作以根据作品内容,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为主,这个阶段主要是练习概括能力,并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第二阶段是初二年级,读后感的写作要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指导学生要强调读书与生活的关系,最好是结合自身实际谈体会。第三阶段是初三年级,重在提高鉴赏,对比鉴赏。此阶段应让学生多度中外名著,多写评论文章,有助于锻炼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二周去一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一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一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一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一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一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一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三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一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一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一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一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