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6 22:1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草原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学习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时,应该偏重理科的学习,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如讲农业区位因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学生中有些是来自农村的,这时,可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地理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堂识记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深究教材,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获得基础地理知识,掌握基本能力,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从而使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立志建设祖国。
教师应首先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挖掘有关素质教育内容,然后制定出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平行的地理品德素质教育纲要。本着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渗透性与时效性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注意两分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国情观、资源观、人口观和环境观。例如:关于资源问题的讲述,教师可以引用我国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草原面积、河川径流总量分别居世界第4、5、6、4、6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的分母效应,人均耕地、森林、林木蓄积量、草原面积、河川径流总量分别只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1/6、1/7、1/3、1/4,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事实材料,使学生既认识到我国今后发展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又不会产生盲目乐观、坐享其成的依赖思想,改变过去“地大物博”的观念,树立“人均地少物缺”的思想,自觉地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增强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法令(如森林法、土地法、水法等)的自觉性,并主动地遵守有关法规、法令,坚决同浪费资源的现象做斗争。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同自然灾害做斗争的信心。通过国外经济、环境有关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放眼世界,了解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明确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学习目的。总之,通过讲清国情优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讲清国情劣势,激发学生的忧国心,使学生的爱国情与忧国心熔铸成报国志,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观。
3.如何进行区位知识的学习
3.1明确区位的意义
建立区位概念的重要意义是帮助人类为某种经济活动寻求一个最佳的活动空间,其最初的意义只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寻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场所,现在为逐渐追求获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种综合效益的最佳空间场所。学生知道了区位的意义,就为区位的学习确定了明确方向。对于农业区位,主要是因地制宜,在某区域选择适宜的农业活动;对于工业区位,主要是合理布局,给某种工业活动选择最佳的活动空间。
3.2确定区位研究的对象
区位研究的对象即区位主体,是指人类的某种经济活动,比如在农业活动中,主要指某种农产品种植(小麦、水稻、玉米、大豆蔬菜、花卉等)和某种畜产品的养殖(奶牛饲养、牧牛业、牧羊业等)。工业生产中指某种工业类型(制糖工业、啤酒、家具制造、服装工业、精密仪表等)。要让学生明白地理位置、区域和区位的区别。地理位置是地理现象(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在的地点,一般用来描述地理事物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地理位置分为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相对地理位置以其参考点的周围事物进行确定,绝对地理位置以经纬度为度量标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研究的对象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区位是给人类的经济活动寻求最佳的空间场所,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某种经济活动。
4.写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的技术规范如何界定,可以参考各个大型地理网站中的教案资源。一般来说,标准的地理电子教案包括课标要求、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具、课的类型、课时、教学过程、课堂练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其中,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课前小测、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小结、课堂练习等环节。具体到新课讲授,教案中还要体现出师生活动的细节,如引导学生看书、教师讲解、演示或板书、学生分组讨论或回答问题、教师启发或小结。此外,教案中还要注意体现教学设计意图、知识点的承接和过渡等细节。在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一般是不用看着教案讲课的,所以教案有详、略之分。新教师的教案或示范性的教案应该详写。
写教案其实就是把课堂教学流程写下来,必须有明确的教学思路。教学重难点不但要参考课程标准和中、高考的考试说明,还要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对重难点的突破,要结合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教材中的练习思考题,最好把参考答案备注在教材或课件中。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把“教案”转写为“学案”,把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和技能以思考练习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现在,不同年级每一章节的教案都可以从网络资源中下载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参照上述写教案的格式对电子教案进行修改。由于教案写得太多会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主张教案要简写,把重心放在制作课件上。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够表现得更出色。
长期以来,生命教育的缺失使孩子们对生命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和思考。一桩桩血的教训告诉我们,引导未成年人走出误区,教育他们珍爱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活动目标: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生命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生命,了解自己的生命多么的美丽,从而学会珍惜生命。
(二)通过签订生命盟约,达成珍惜生命的承诺,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入课题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1.这个故事,说了什么?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预计会涉及:生命,生命的过程,生命的意义等,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的词语,逐词出示课题:生命,美丽的旅程
2.引入:世上的每个人,甚至每个生命体,都有自己的生命旅程,只有经历所有的历程,我们的生命才算完整。今天我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一起走进这个旅程,一起畅想,一起去经历美丽的生命旅程。
(二)展示美丽画面,欣赏生命
1.首先让我们走进丰富美好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美好 欣赏大千世界的视频
分享:欣赏了这样的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三)生命体验游戏,激发对生命的珍爱
1.音乐冥想
从你出生开始,你的生命旅程就开始了,现在请保持最舒服最放松的姿势坐好,然后闭上眼睛。【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生命――美丽的旅程】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教案――生命――美丽的旅程。请随着音乐,跟随老师的提示,对自己不同生命阶段的自己的生命状态进行想象。
2.心理体验游戏――《生命的抉择》
①从你现在的年龄开始算,你的人生之路还有漫长的60年、70年甚至80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你想做些什么事情?(请学生回答)
生命数轴: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0100(岁)
②请选择其中的6件事写下来――这6件事应该是你经过思考后,发自内心的认为是你人生中最应该去做、最有必要做、最值得做的事情。想好后,请用简短的语言快速地写下来。写的文字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不需要告诉别人。(播放音乐,请学生动笔完成。)
③进行抉择游戏。
教师渲染:受日益恶劣的环境威胁,你只能再拥有30年的生命了。生命缩短,你能做的事情也只剩4件了,请用笔把另外2件划掉。划掉的事情将永远不再有机会完成,即使是你十分不愿割舍的,也再不能实现了。
因为疾病的侵扰,你被迫还要在舍弃将近20年的生命,从余下的4件事情中再减掉2件吧。请开始行动,划掉的事情今生将与你无缘了。
因为战乱的原因,你的生命只有1年的时间了,短短的一年中,你只能做好1件事情,请你把你无力去做的事情划掉。划掉意味着永远的舍弃。
因为灾难的不期而至,你的生命只有1天了,你已经无力再做任何事情了,请舍弃最后一件事情吧。这件事情的消失意味着,你什么事情都无法实现了。
3.分享:生命旅程中你曾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可是现在它们都无法实现了,你愿意吗?你有什么感想呢?能跟大家分享吗?
四、悦纳生命,呵护生命
(一)⒎⑺伎迹荷命是如此珍贵、丰富而又不可重复,不禁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生命呢?①出示不珍爱生命的有关图片。看到这些揪心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②欣赏舞蹈《千手观音》;这些舞者和我们有什么不同?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生命更精彩?
(二)分享感受
五、生命盟约
(一)感悟生命
以“生命,我想对你说?”开头,用一句话谈谈对生命的感受。
(二)感受升华
教师出示几位国内外文学大家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的最后一秒》、《假如再给我一次生命》、《谈生命》)
(三)生命契约
生命如此珍贵,如此美丽,对生命你有什么承诺?根据分享,把承诺立成契约,全部签订。
六、结束活动,升华主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为此,本文围绕着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合理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合理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是与教学相关的背景资料,有的是来自于学生的疑问,有的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有的是课堂上随机生成的灵感。但无论哪一种资源都具有创设性,使教学组织的材料更加丰富,更有探索性,使课堂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1、师生的教学生成是活的教学资源
师生的教学生成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教师要放手突破预设的教案,抓住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如教学《小白兔与小灰兔》时,对于你喜欢小白兔还是小灰兔的问题,有的学生突破老师的预设,喜欢小灰兔,虽然小白兔勤劳,但小灰兔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错就改也是值得肯定的优点,对于这样富有个性的见解,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而要转化为一种教学资源。不能用一种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课堂上的活水。
2、不能忽视民俗风情的学习资源
我国有56个民族,民俗风情各异,这是取之不尽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广泛利用。如《草原》一课中,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大方羞涩地给客人们唱民歌,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都是草原人们招待贵客的礼节,只有了解这些民俗风情,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人文内涵。
3、捕捉课文的空白点教学资源
对教材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出课文的空白点,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找出课文中的空白点,是动态的教学资源,可塑性大,创造性强。如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在教学结束前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要不要重建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和主张么?又如《走遍天下书为侣》中,作者把书比作朋友、故地和家,那么,你能把书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有的把书比作阶梯,踏着它一步步前进;有的把书比作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还有的把书比作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如何将这些静态的空白点变成动态的教学资源,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开发和探索。
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尽管教师也很想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学习,但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和预设性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窗,提倡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生成的教学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尊重学生的体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文本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在阅读中的“与众不同”的看法看成是“独特体验”,对照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后的自我认识,但不是离题的臆想;二是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参与阅读的结果,它不是单纯的“独出心裁”。
三、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科学 教学设计 动态生成 教学 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6-075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优化教学设计,珍视教学中的动态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做好课堂预设,能为课堂动态生成留足空间;展开多元对话,为课堂动态生成创设空间;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能有效捕捉动态生成讯息。动态生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有生成意识,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赢得课堂教学的主动权。
一、教学预设,储蓄动态生成空间
在设计科学课堂教学教案时,教师应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等方面,为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留足空间。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基础出发,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点,使用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一旦被激活,教学效果自然会有所提高。
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时,我让学生判断“谁吃谁”,这里的“谁”可指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有的学生说:“小鸟吃瓢虫,瓢虫吃蚜虫,蚜虫吃小草或蔷薇”;也有的学生说:“小鸟吃毛毛虫,毛毛虫吃蔷薇,小鸟还可以吃蚯蚓,可是蚯蚓吃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所有生物都有自己的食物链或食物网,请你列举出生活中见过的生物,找找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学生的探究热情被点燃,教学课堂讨论气氛非常热烈,很快就出现了许多条食物链。
教师针对课堂的动态生成,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很快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学生在讨论、分析、综合中形成的学习认知,为学生提供重要的交流机会。教学生成随时发生,教师应有捕捉意识,随时点爆课堂学习氛围,使科学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多元对话,创设动态生成环境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对话,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重视学生的言行,注重课堂的互动品质。教师巧妙地设计课堂的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展开交互对话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呈现繁荣景象,教学生成自然形成,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将得到有效激发。
多元对话体现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如在教学《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时,我提出问题:以草原为例,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子和草,这三种生物之间如何形成生态平衡呢?有学生回答:“如果鹰少了,兔子必然增多,兔子多了,草就少了,草大量减少,会引起沙漠化。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人类不应随意捕捉鹰。”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大量投放鹰的数量,让鹰抓兔子,草原的兔子少了,草就会旺盛起来,这样是不是会有好结果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热议。有的学生说:“要减少兔子的数量,发动人们去猎杀兔子就可以了,不需要投放鹰?”有的学生说:“草原草长高了,冬天干燥易着火,就怕火势太旺,难以控制呀。”
从学生激烈地讨论中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对生态平衡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自然界有比较固定的生态平衡,人类不应该随意打破这种平衡,一旦生态平衡被破坏,必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三、及时调整,捕捉动态生成讯息
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做出适时地调整。课堂教学动态生成随时可能出现,教师面对教学生成时,需要快速做出应对,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对位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点滴反应给予重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为推进课堂创造良好条件。
《阳光下的影子》一课要求学生从阳光照射物体产生的影子中形成新的认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身实践绘制影子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在课堂展示中,学生大多能给出实验结果之后,我再要求学生讲述实验过程与感悟。有学生说:“我用一根竹竿进行测试,从上午十点开始,每隔一个小时,测量一次竹竿的影子的长度,一直到下午四点。从描绘的示意图中发现,阳光照射方向呈现规律性转移,影子长短和角度也随之变化,且所有变化都呈现规律性。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
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相关内容,再进入课堂学习,真正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生有了实践感知作为学习基础,对课堂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学习效率都能有效提升。学生前期实践情况教师难以预设,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生成特征明显,也为课堂教学地灵活调整创造条件。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海水色彩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诵读作者对海域物产的具体形象描写的词句,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展示交流
内容: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
形式:一人展示、全班交流。
目的:激发学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相关资料交流
内容: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形式:小组间自由交流。
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精选内容及语言表达与有效交流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框架)
1.过渡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乡村,繁华的城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南海,共同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精读感悟、汇报交流(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各种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正确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及领悟写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A. 海面部分(个别朗读汇报,全班评价交流)
1.过渡语:作者在描写海水时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找出找出答案。
2.课件出示。请你先在课文中找出西沙群岛海水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原因再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出答案。
3.齐读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无比。
B. 海底、海滩部分(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1.过渡:西沙群岛海面上如此的瑰丽无比,那么它的海底和海滩上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认真交流合作内容。(讨论中可以有新的发现和自己的理解)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挖掘文中知识、深化作业内容,达到学习目的)
C.海岛部分(当堂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1.过渡语:我们欣赏了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惊叹于海底海滩的富饶,现在走上海岛看看那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课件出示自学内容及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
2.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五、合读课文,进一步领悟写法。
1.师生合读首尾段,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点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过渡语:西沙群岛真是个可爱的地方!真是“世界之大,美在西沙。”现在咱们也来写写言语夸夸富饶的西沙群岛吧!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个人间相互交流。
七、课外积累、每日一句
课件出示写景励志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
随着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成为当前农村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课题。在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教育教学理念得不到利用。远程教育的开展给予了教师学习运用现代技术教学的机会。特别是“模式二”“模式三”两种远程教育模式,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文本、图形、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资源,IP资源中的课件资源也非常的丰富,使我们在不用花很多时间、精力的情况下就能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能更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而《语文课程标准》里更是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开阔学习的视野,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为21世纪的教师,作为远教设备的一个管理员,我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勇于钻研实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一、利用媒体资源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使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知识的积累与智能的发展,也多在无意识下完成的。而在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IP资源中的媒体资源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枯燥乏味。利用媒体资源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五年级语文《草原》这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远教资源中的草原视频,让学生在看的同时对草原的美丽景色和风土人情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一望无际、翠流的草原,奔驰的骏马,好客的蒙古人就给学生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对后面的课文教学作了完美的铺垫,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进行生字教学时,我先将媒体资源的课件进行一些修改,加上了一个“蓝猫的问题”这一环节。小学生都喜爱卡通人物,小朋友都很熟悉蓝猫,我就先在课件中插入蓝猫的图片,让蓝猫提出生字难题,让小朋友帮它解决。这样小朋友的情绪一下子高涨,学习兴趣高了,学习效果自然好了。
二、直观形象,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证明直观形象的事物在人的大脑里形成的印象要深刻持久。远教资源以图文为主,并配以声音、动画等,它作用于学生主要是视听结合的信息。因此,它很符合学生接收信息和贮存信息的规律的。利用媒体资源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例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课件资源对威尼斯水城的景色,小艇的样子用图片的形式给予展示,结合课文中的文字描写,学生很快就抓住了小艇的外形特征。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
三、利用资源,改善教学设计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学,在教学的背后还隐藏着太多的艰辛,特别是教师的备课。要上好短短的45分钟,也许老师们花去了几个甚至十几个45分钟。现在远程教育的开展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可以改善、减轻我们的备课工作。首先,教学资源中的教案都是经过优秀的教师、专家精心设计的,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借鉴;或者稍加修改利用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中来。这样既减轻了我们的教学设计工作量又不影响我们教学设计的质量。其次教学资源中的课后习题或拓展练习为我们的教学巩固作了很好的补充。
IP资源中的教师发展资源,为我们教师提供了学习的空间。首先在教师发展资源中有丰富的教学案例,通过它我们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专家课标的解读,经验的介绍,对我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方向指导。
四、利用远教资源进行文化熏陶
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熏陶。专题教育中的艺术熏陶、文化修养等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这一课时,我播放革命陵园的资料片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感受到了这一个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视频。比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等等。培养学生从小发奋图强,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一颗勤奋的种子。
总之,在教学中实践证明,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恰当地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远程教育工程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们在开学前夕,组织学科骨干8人及二年级4名教师参加了处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并责成靳淑英、陈肖琳、耿晓娟3人于学期初在校内分学段进行了二次培训,使老师们明确《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贯彻、落实上各教研组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低年级的课前5分钟演讲交流、新闻快递、儿歌擂台赛、 课文故事续编;中年级的课外阅读反馈、每日成语接轮、定词编讲故事以及高年级的循环日记竞赛、想象作文阅读等均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了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更为可喜的是我们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验方面也迈出了新的步子,在多次学习培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实验教师——钟青、靳淑英、王丽荣、陈肖琳、耿晓娟、孙晓静等,组织了实验课题的评审论证,并于10月中旬举办了开题报告,通过交流,大家更加明确了各自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更加完善了实验方案。12月初,举办探究性学习中期小结,实验教师人人编写案例,并将活动成果进行阶段展示。现已选送优秀案例3篇——陈肖琳的《了解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诗作》 耿晓娟的《给废旧电池找条出路》孙晓静的《乱花钱对小学生的危害》参加省级评比。学期末了,我们又召开了结题大会,各课题实验教师认真撰写出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就各自研究的课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各自研究探讨的过程,展示了研究的成果,有的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课题研究中的小插曲,充满自信地提出了对已有现象的思考及建议,并谈了活动的收获及切身感受。我们的探究性学习实验还在起步、摸索阶段,但它已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学生是课题研究中最活跃的小主人,更是研究性活动中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年龄虽小,但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动口、动脑,他们录音采访、跟踪调查、图片展览、宣传接力、利用课余时间在家中、阅览室、图书室、书店、网上搜集资料,对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思考,远远突破了预期设想的效果,拓宽了活动的主题,使之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中去。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身上所蕴藏的智慧与潜能是无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氛围、一个情景,使其如鱼得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将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转到对社会现象的关注。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为其在未来的时光热心服务社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善思——教学节展示为契机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落实,为使大家对更多的模式教学课进行更深入的研讨,本学期,我们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办学宗旨,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我们组织了第六届教研组课题共研活动,各教研组在组长带领下,凭借教材,紧扣新的课程标准及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模式,精心设计,公开轮讲,认真听评,反复修改,提炼推敲出一个个独具年段特色的精彩案例。在11月中旬举办的第六届教学节活动中, 8位教师代表教研组进行了展示,一、五、六年级组共4人被评为优质课。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市陶研会上观摩,六年级《草原》一课在省第五届示范小学课堂教学展示中获一等奖。执教者客观的自评介绍,看课人真切的评价交流,热烈的讨论争议,学生家长由衷的赞许,都使我们欣慰地感受到本届教学节所体现出的我校语文课堂教改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草原》一课,教师运用电脑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伴着悠扬的旋律向学生简介内蒙古大草原的位置,并请他们同老舍一起走进草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登台表演小品,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转贴于
欣赏草原如诗如画般绮丽的风光,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深刻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及作者老舍先生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师组织学生赏读、感悟圆明园当年集建筑、园林艺术于一体的辉煌景观之后,利用大屏幕播放出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圆明园的一幅幅复旧图,播放出如今残垣断壁的遗址图及再现侵略者的贪婪野蛮的电影剪辑片,引导学生披文入情,自主探究课文第二部分学生对伟大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由衷的热爱及对帝国侵略者强盗行径切齿的仇恨溢于言表,真正达到与作者心灵的相通,从而产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上城市,接着自读赏析威尼斯小艇艇形的奇特美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其感受艇舱的舒适,驾艇人技术的高超,乘艇人生活、工作、娱乐全靠它,感悟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_____此地有此物,此物有其主,有主能迎客,客奔主而来,此主拥此物,此物属此地,从而体会作者马克吐温在文中所流露出的对小艇的喜爱、对艇舱的满意,对驾艇人技术的惊叹以及对小艇作用“如此重要”的赞赏,实际上是在向世人介绍世界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独特的风光。
2、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一年级《 汉语拼音13课》的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和经验,在刚开课时,就很快总结出“un”和“yun”读音相同,字形有差异,用法不相同并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认真练写阶段。接着,各自按声母排列顺序与un练拼,试试哪些声母与un可组成音节,组内与伙伴达成共识,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将正确的拼音过程写在黑板上。最后看着儿歌所配的画面——两名登山的小朋友具体生动有趣地口述画面之外的内容并努力规范正确流利地拼读,最终进入“拼音乐园”。屏幕上出现了五个按钮,里面锁定着不同的拼读练习,五个大组分别选定一个按钮,打开练习,以组进行友谊赛,看谁们拼得准、拼得快。课堂始终,在电脑设计的富有童话色彩的“云博士”鼓励下,学生兴趣盎然,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大组交流等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促进教与学两类活动间、学生个体间、个体与群体间的多向交流,使每个学生自觉能动地感知新内容,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
《精彩的马戏》《高大的皂荚树》《威尼斯的小艇》《圆明园的毁灭》等多篇课文的教学,教师均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读中理解语言、品读中体会语境、诵读中培养语感、揣摩作者表达方法,从而积累佳词丽句,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渺无穷。
4、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围绕 “是否有必要恢复圆明园的旧貌”这一问题,各抒己见,自由辩论,使他们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走向网络资源,独立思考,将课内学习延伸发展为课外自主自觉地学习,扩大了视野。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淡化分析并不是不要分析,把握字、词、句教学是小语课堂永恒的主题早讲,学生早明白,早受益);学生质疑与读书思考的关系(学生只读书、不思考,提问漫无边际,不假思索,没有讨论、探究的价值。读书应有目标,读前有要求,读后要落实,教师应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其读书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创新意识与发展健康个性的关系(与其让学生重复地学习,真不如留出一些时间,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异想天开)。我们坚持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力争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王丽荣老师以五册《灰雀》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称号; 在11月30日进行的处第5批“推门好课”教师的复查验收中,赵玉文老师《五单元汇总复习》被评为特优课,另外3名教师均获优质课;12月中旬,6位教师还参加了山西省《教与爱》名师授徒研修部的学习培训,聆听名师张钧篪的专题讲座,观摩其示范教学,领悟名师的高尚师德,探究名师精湛的课堂教艺,并在全校公开教学,受到名师认可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转贴于
教学的一次次实践,使每位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备课也好,教案设计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把课上活,上好!
实干——常规教学持之以恒
一学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坚持每月一次的大教研组活动,矫正疏漏,抛砖引玉,反馈考核情况,并将常规五环节量化在校园网,增大考核透明度,把常规工作抓严、抓细、抓实,促进教学管理的良性循环。
全体语文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新老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学期末,我们举办了第三届写字等级评定活动及三——六年级每班10人参加的想象作文竞赛,并召开了起始年级与毕业年级的家长会,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成长。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学手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老师们课下准备充分,教学形式多样。低年级的游戏、高年级的竞赛和抢答明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各种教具使用较多,如于洪娟老师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中,各种可爱的小动物登上了黑板。吕淑珍老师的《年月日》中,每个学生面前放着一本简易日历学生亲自动手,使原本枯燥的年月日教学变得形象直观。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以阅读促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理解内容。如张亮的《草原》通过对几个重点句的反复阅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中心。王雪娜老师的《惊弓之》,设计了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促进了对文章的理解。张杰老师的数学课注重了知识的归纳和类比。
3、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在这次蚯课活动中,有些教师对发展学生个性给予了充分重视。一是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按自己的思考发表见解。二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张杰老师的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自学,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师生就个别重点问题共同讨论,效果很好。
4、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习题题材来源于学生身边,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田玉茹老师从课文内容延伸到现实生活使学生明白环保和遵守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重视。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情感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价值观教育。如王秀英老师通过让学生在日历上找出自己父母的生日渗透了感恩教育。
二、发现的问题
1、有的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传统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他们的教学中还占着重要的地位。比如传统的串讲或变相串讲还很普遍。多数老师只有预设没有生成,完全是为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教,还存在毫无启发性的师生问答。
2、老师备课缺乏新意,没有个人独到见解,教学内容照搬教案教参,作业习题照搬教材,没有教师个人的独立设计。
一、在多媒体常态教学的今天如何再次唤起学生对这种教学的兴趣。
学生从小学就接触无所不能的多媒体,早已没有了最初的兴趣和兴奋。如何改变此种学生多媒体疲劳的状态呢?最终实现我们运用先进科技提高课堂效率的初衷,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充分理解教学大纲要求,认真专研教材,做到有的放矢。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就是通过阅读文本中感性材料的文字符号来逐步实现的。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教师对文本把握的能力。教师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
2、教师在充分专研大纲,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对所讲内容要灵活多变,把国家大事、国际热点自然融入到课堂上去,让学生切实感觉到我们地理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比如在介绍内蒙古高原的特点时,就可以播放一段神州十号返回陆地惊险刺激的视频。请同学参与讨论:为什么每次我们宇航员返回时都选择内蒙古草原?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内蒙古高原的特点。学生还会联想一系列问题,这样加强了师生交流也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因为无论是发射区还是降落区,地域开阔、人烟稀少都是必要的条件,而空气能见度高也有利于搜救,因此额济纳和四王子旗的杜尔伯特草原成了发射和降落的极佳区域。)
3、从各班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能盲目使用多媒体。我一直担任好几个班的地理课。对于非常活跃,愿意表达的班级我愿意让学生到白板上去拼、去画、去写,大家给予评价。“去改”强化了课件的交互性,也培养了学生操作能力,互动起来效果非常好。可是有的班级特别沉闷,对这样的班级我就多设计启发性的问题,下发给各小组。通过多媒体的演示;通过各小组成员的讨论,让他们自己大声阐述自己的认知,变被动为主动。
二、如何在媒体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多媒体教学中,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应有尽有。这样在整个教学中多媒体貌似整个课堂的主角,学生有时反而是旁观者,得不偿失。探究无从谈起。我认为教师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设计多媒体课件时,不要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地提炼出精品问题,把尽可能多的问题留给学生。
2、课堂上不要让多媒体“一言堂”,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年,从最初神奇、新鲜、热闹,到现在已经走向成熟。大家也在思考:在多媒体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改变以往多数教师都以多媒体为主导,老师为辅助的做法,学生养成跟着课件走,不愿意动脑筋的缺点。
3、设计好与多媒体内容基本一致的导学案。上课时把这些导学案发下去,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前对即将要学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我在这方面已经坚持了一段时间,效果不错。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这些导学案里一定要有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这些内容一定是要学生本堂课要掌握的,其实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一学期实践下来还是卓有成效的。
三、如何在多媒体教学中发挥传统教学中的精华。
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确实带给我们许多便利,那么是否因此就可以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丢掉?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多媒体在某些方面的功能是顶替不了传统教学的。因此,我们就得思考如何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使之形成互补。
1、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不是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多媒体作为有效的辅助教学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要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传统教学的优势应当保留,如老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理想的教学应该把教师与多媒体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优势互补”,既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2、处理好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老师不能一味地追求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而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都是广大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吸取各自的优点,交替使用,最终达到优势互补。传统教学的即时性、灵活性的特点,使一些问题可以边板书边讲解,这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放慢课堂上知识性内容中多媒体的演示速度,并指导学生学会快速记笔记的能力。部分内容没有彻底消化的可以复习笔记,进行二次消化。
四、如何克服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依赖心理。
英语是语言文学,是靠嘴巴来描述的。通过我们的嘴对事物进行形象描绘,借以激起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一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的方式。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是多媒体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1、要克服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依赖心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的多媒体教学中,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成一个简单的多媒体操作员,而学生只是紧跟着多媒体。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把多媒体当做一种辅助手段,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克服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的依赖心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不用板书了;多媒体备课书面教案也可以不用写了,一切都由多媒体来完成。实际上,多媒体已经代替了老师起到了主导作用。教学手段可以变,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变。
【关键词】农村;学生;学习方式
在农村课堂中,老师习惯用大量练习辅助教学,特别是初中化学的教学。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对于一些专业术语都无法真正理解,导致他们的学习热情不高。而且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不良,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良的学习方式,会产生不良的学习效果。对于化学的学习,教师要设法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目标。但是实际中由于不够重视知识实践力度,只是根据自身理解发表意见,让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严重制约。虽然新课改大力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是受家庭教育、学校环境、社会因素影响,教育方式始终不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必须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从学校师资力量、学生素养等各个方面进行教学转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根本上保障学生发展。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组织引导工作
(一)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二十一世纪作为快速发展的年代,一切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在农村课堂教学中,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营造“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以学生学为本与以发展为本。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发展才是目的和归宿。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老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将以教为本位的教学观念转换成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对学生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协助教学策略,建设有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激励评价。
其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必须转变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并且向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价值观靠近,从而将传授书本知识,更好的为学生发展服务。最后,老师必须将静态的备课教案转换成动态的设计理念,也就是以静态教案为基准,在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进行实时、动态的调整,在预设、生成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态素养。
(二)注重组织引导工作
受环境因素影响,乡村孩子在认知能力与知识结构上和城市孩子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合作学习、学习形式、自学能力薄弱,对老师指导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必须通过正确引导和组织,改变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尽量避免旧、难、偏、繁的束缚,展现基础作用,将学生学习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其次,要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编制时,教、学应该正确分配,让教材充分发挥辅助作用。在教学难点、重点问题处理时,必须根据学生基础,保障学生思考重点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为了让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在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只是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一切都应该以学生学习为核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找好落脚点、出发点的同时,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听课活动。
二、灵活教学
(一)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环境
化学学习要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在农村教学中,虽然有美丽的草原、田野、森林、溪流,这是陶冶学生性情的良好因素,也是化学学习的有利因素。比如生活中蒸馒头要用酵母或者用苏打粉,洗洁精能把生活中的油脂溶解等,都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化学问题。随着大量农村父母外出打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这也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农村教育必须做好课堂教学工作,让孩子在教学中受到良好的身心教育。在这过程中,为了让农村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老师必须用灵活、个性的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
如《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一节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料的作用,通过讲述微粒世界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到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
(二)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和城市学生家庭背景不同,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对孩子文化的投入力度不够,从而也就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因此,在农村教学中,一直都以课本内容为主。在这过程中,老师除了活用教材以外,还必须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多向当地政府反映学校情况,争取充足的教育基金,用于学校校舍、教育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眼界。
还是以《用微粒的观点看世界》一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活内容,让学生分析洗后的衣服在太阳下很快就干了,这是为什么?做菜时放进去的盐分明是白色的颗粒,但是菜熟了后,怎么不见了盐粒?这样灵活使用教材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态度随之改变。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也就充满了奇思妙想,虽然会给课堂带来一定影响,但是老师必须明白这个学生闪烁着思考的光芒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对于这种勤于质疑的学生,老师不仅不能阻扰,更应该鼓励,让学生都形成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过程作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的课程、章节、定理、公式时,都是面对一个新问题的过程。如:初中《化学》引言介绍中,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几何与代数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要掌握那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在教学中经常都会遇到这种启发性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发问的好习惯。
笔者从事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学已二十年,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积累,根据任职学校的情况和当前职高音乐的教学现状,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有不当之处诚望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基本技术技能
职高生来自不同的乡镇学校,有些乡镇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开设音乐课,即使开设音乐课,也被语、数、外等学科占用,好点的也就是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教学设备简陋。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学设备简陋到只有一台录音机。这样上音乐课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使音乐欣赏枯燥、单调,与现代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以上现象造成职高生音乐知识是的缺乏,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减小,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理解音乐作品。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乐器都不认识,不能鉴别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又怎么能对音乐作品进行体验呢?因此需要对学生补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欣赏技能训练。
补习基础知识主要是指补习最为基本的乐理知识,如:节奏、节拍、拍子、拍号、调式、调性、常用符号,以及补习一些有关的欣赏知识,如:对乐器的认识等。当然,讲授这些知识应在运用的过程中穿行,要注意方法,以免将音乐欣赏课上成枯燥无味的理论课。
加强基础训练主要是指节奏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以学生为主的创编,譬如:教师写出各种小节奏型,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号编写出不同的节奏型,或用格字式写出各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的拍子,按不同的顺序(横、竖、斜等)编出节奏进行练习,或者两人或多人编节奏进行练习。这样训练往往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并能在训练中让学生懂得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为上好音乐欣赏课完成重要的一步。
二、培养良好的聆听习惯,使学生会听
学生最初欣赏音乐时往往不会聆听。聆听音乐是欣赏与鉴赏音乐的基础,只有培养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才能谈得上音乐的欣赏与鉴赏。但欣赏音乐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慢慢对学生浸润、感染、培养并采取有效方法。相对的安静是养成良好聆听习惯的第一要素,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分辨音乐,理解乐句结构,感受情绪的变化。如果听到老师在弹琴就应该安安静静地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要打扰老师,也不要打扰那些听音乐的同学,认真听老师弹奏音乐,一边听一边想:这段音乐在说什么吗?我感受到了什么?从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试着调整一切感官来学着主动或被动地聆听。
另外教师自身的聆听习惯也有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聆听学生的歌唱往往借学生演唱时去熟悉下一步教案。由于缺乏关注学生,唱完评价起来也就不疼不痒,要么一味说“好”,要么干脆搁置不提了。如果仔细聆听就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指导,同时给学生一个良好的聆听示范,并能体现出对学生表演的平等尊重。
再就是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的方法来培养聆听习惯。(1)选择作品富有感染力的部分,设计倾听的重点,如:速度、音乐拍子等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倾听的侧重点,使学生专心倾听,并对这一段音乐产生兴趣。(2)初听全曲找出音乐的部分,把握音乐的整体结构,让学生闭目静听,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少讲,让教室里回荡的只有音乐声。(3)有了初听的印象,还要进一步深化。如跟随音乐的速度或音乐情绪进行体验,可用挥拍、内心节奏感、轻哼鸣或选一段学生能演奏旋律,让学生参与教师范唱、范奏。(4)对比性倾听。用不同的版本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对比性的倾听,让学生始终保持倾听的兴奋状态。
只要教师多动脑,采取有效的方法,就能在教学中慢慢培养好学生的聆听习惯,使学生学会聆听。
三、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在职高生中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三年后的就业(当然也有部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由文化课教室到音乐教室完全是为了放松,表现为交头接耳,昏昏欲睡,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四、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五、音乐欣赏与专业特点结合
职业学校有多种专业,上音乐欣赏时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音乐教学。化工班、机电班开设绘画课,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在给化工班上课时先欣赏,再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一幅幅画面绘于纸上。通过几节课的训练,当在听《沂蒙山小调》时,不用老师的讲解,一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会把青山绿水、丰收的庄稼、肥肥的牛羊……这样一幅美丽的画绘出来。同时在给幼师班上课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舞蹈这一特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翩翩起舞,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还能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的上好欣赏课。
六、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音乐是听说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在音乐欣赏中,结合视觉功能创设音乐情境。如:在上《草原放牧》时,可同步插放动画片,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逐步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欣赏《沂蒙山小调》时,教师根据作品内容播放出青山、绿水、牛羊、丰收的庄稼,并同时播放歌唱家的演唱画面,这样更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作品的兴趣。
七、音乐欣赏与多元文化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