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22:41: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劳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教育.而数学内容丰富,能有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比比皆是.如,联系数学知识点多、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韧顽强、不怕困难、刻苦勤奋的良好作风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编撰、选用、讲评各种练习和检测中,教师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让他们逐步学会全面正确地观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周密严谨地思考,准确细致地操作,逐步形成敢想、敢干、敢拼搏,善思、善学、善总结,追求真理,勤奋自信,勇于创新,胜不骄、败不馁,沉着冷静、敏锐果断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素质.
二、引导学生学会求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在同样的学科教学中,目标不同,重点各异,实际效果就不一样.应试教育重视的是考试,特别是升学考试,因而千方百计对考试题反复训练,只要考出好成绩就行,造成不少学生把知识作为“敲门砖”,也造成不少学生“高分低能”.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师不但要用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武装学生,将学科知识生动科学地传给学生,还应把重点放在使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求知.
三、关心学生健康,提高学生身心素质
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任务最繁重的时期,学生每天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学科学习,特别是数学,每天都有很多作业.教师上课唯恐内容和题型有遗漏,不断补充例题习题,学生成天穷于应付,根本没有自我完善的时间,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课内精讲多练,课外作业中凡超纲的、重复的、过偏过难的,可出可留的都应大胆砍去,要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时间.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保证学生睡眠休息和锻炼的时间.身体素质不仅指强壮的体魄,还包含良好的心理和健康的头脑.高中数学教学在对学生心理和头脑的训练中也是大有可为的.
四、发掘美学因素,提高学生审美、创造美的素质
有人不相信数学能与美学联系,那是他不了解数学.谁说数学只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每一个遨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都会惊叹它蕴藏着丰富的美学宝藏.它的定义的精确美,公式的简洁美,逻辑的严谨美,内涵的丰富美,变化的灵活美,真是美不胜收.更有函数图象、方程曲线,数形结合,妙不可言!但是,美是需要发现的,审美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当数学教师用充满敬业情感的语言及漂亮的板书、标准的图形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数学神奇的美时,他们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吗?他们审美的意识、情趣和品位能不得到提高吗?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这些美都是前人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需要学生珍惜、继承和发扬,并具体落实到掌握好这些知识上,让自己的作业美、画图美,要争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创造更美的东西.
五、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能力
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高中生作为未来的劳动者,必须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这不仅是劳技课和社会实践课要研究的课题,数学教学中也应引起足够重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数学学科章章都有重难点,要学好它们,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教师要在课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勤动脑,勤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外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还可引导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些教具,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操作等,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有些学生怕学数学,除学习目的不明确和基础较差等原因外,主要就是怕苦、怕累、惰性大,遇上难题就抄袭或考试作弊,这也是劳动观念不强的表现.教师必须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抄袭作弊、弄虚作假就是不劳而获,是可耻的.教师还要深入了解他们,热情帮助他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确定适应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困生对教学目标也看得见,跳起来摸得到,进而激励学生动脑动手,用自己的劳动获得进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习惯,为学生掌握好现代劳动技能、增强生活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六、总结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踏踏实实的在学习的殿堂中努力拼搏,敢于奋斗,并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身为班级干部的我,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责任感,为班级荣誉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的接受和采纳。我性格活泼开朗,爱好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师同学的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学习上一丝不苟,细致严谨,认真学好每一知识点,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与同学,室友打成一片,平时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班级,关心集体。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女儿,高中的生活学习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高中生。
时光飞逝,不只不觉中,高中三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三年中,我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我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在同学有困难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帮助,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学习上,我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疑难问题。在课外活动时,我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争光,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谱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为班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敢直前的优秀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热爱班级体,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班级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会坚定理想,确定目标,认定方向,迈者坚毅的步伐,不断走下去。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对待学习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总是经常看一些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我性格开朗大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爱好体育和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进入高中三年来,我热爱学习,学习成绩优异,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热爱劳动,积极努力的为班级做贡献。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积极帮老师分担任务。从进入高中三年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完高中三年,没有让老师家长操心,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学习做事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我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是一个安静的男生,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爱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上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在生活上我乐于助人,帮助同学,尽自己的一份力。因为我坚信,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积少成多,足以成就一番事业。在学习上,我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我相信只要努力和勤奋就会有所成就。三年的高中学习,我得到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不过现在已经改正。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够虚心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问题的设计
在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量为基础,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问”,但是,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符合学生的兴趣点。
一、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要想实现高效率,在问题设计时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而言,问题的设计效果是教师能力表现的重要部分,如果问题设计得当合理,那么,教学目标就能够轻松实现,而如果问题设计不好就会起到消极作用,所以,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灵活性,需要经过探究才能获得答案,这样的问题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服务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所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效果对于高中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到学生的人品素质的形成。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项内容出发。
(一)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
任何知识都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很多知识都在生活中有直观的表现方式,尤其是高中政治知识,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任何课程都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离开生活实际的高中政治问题必然会失去实际效果。因为,只有将政治知识融会到学生看得见的生活中才会给学生带来亲身体验的感受,才会加深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接受能力,从而缩短了政治课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就比如教师在讲授《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把生活中学生经历过的事情转变为课堂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你们购买自己的衣服时,都做哪些考虑?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品牌,他们的何种因素会影响到你的选择。”这样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回放自己购买衣服时的场景,学生会给很多种不同的答案。这时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学生也是消费者,但是他们并不会进行合理消费,很多消费活动还是随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而进行,缺少必要的自控性和计划性,这些都是老师应给表达给学生的总结性陈述,在教师总结之后学生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多的疑问,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从探究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二)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高中政治课堂之所以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就是要利用问题的启发性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而如果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失去了启发性,那么问题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要灵活的根据课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让问题成为学生的需要,课堂问题应该避免生硬的模式化设计,同时,也要避免不要连续追问学生,那样会导致学生出现反感现象。比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有层次的提出问题,用身边的小事来引导学生。比如,“你们今天都吃什么了?在吃饭时有没有出现过剩饭的先现象?对于剩饭你们是怎么处理的呢?其他人对你的行为做出了怎样的评价?”这样学生就会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在自己的消费观中有很多问题,进而会思考正确的消费观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学生对这样的课堂就会非常感兴趣,会迫不及待的等待老师将问题表明。
(三)问题要具有整体性
高中政治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是需要为整堂课程服务的,因此要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够通过多个角度贯穿整堂课,最好的问题设置点是正堂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处,并把这些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要尽量与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这样就能够实现问题的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让学生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再从答案中寻找到新的探究问题,这一过程学生就掌握了问题的探究方式。就比如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给提出如下问题“第一,当前我国劳动者就业状况如何?第二,他们在就业之后应该有哪些权益?第三,新时期劳动者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等,这样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由教师总结学生们的结论,提出主要观点。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提出了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简要的指出了三点问题设计基本方法,即问题要联系生活实际;问题要具有启发性;问题要具有整体性,还希望本人所提出的几点建议对高中政治教学中问题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定国.思想政治探究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 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06) .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1-0072-01
案例教学法的思想起源于古代哲学家的实践和思考,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在我国刚开始知识是在高校教学中运用,现也广泛运用于初高中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基于教学和教育目标的需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典型案例来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角色,换位思考,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互动等相互协作的方式来共同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强化教学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辐射。
一、高中政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通过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等方式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到学习积极性。”而案例教学法能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因为案例教学法能让学生通过在具体的情境中扮演角色,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案例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特别是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得互相尊重,学会聆听对方的观点,更要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更能增强小组和班级的集体凝聚力。可见,它是素质教育所呼吁的。
(三)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它肯定得紧紧围绕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标,落实在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同时,能及时地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更能锻炼高中政治考试中所必须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实施?
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根据“三贴近”原则精选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方法的核心,所以案例的选择就至关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及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即这节课所要实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围绕目标来收集整理相关素材,精选案例。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案例在课堂中能否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所选的案例一定要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案例成为本土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记得去年去外校开公开课,课题是《新时代的劳动者》。到一个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班级去上课,在案例的选择上就得煞费苦心。当时电视剧《甄传》正在热播,在学生中也颇受欢迎。原来《甄传》中皇帝与甄的定情信物――玫瑰簪子就是出于上塘珠宝城的一名劳动者黄飞达之手,所以我就以视频《黄飞达的成功经历》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从他的成功经历来分析:作为一名劳动者,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事后大家都对我选的这个案例赞不绝口,认为它能贴近该中学学生的实际,活跃课堂气氛,能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展现案例。案例的呈现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文字的,图像的,声音的,视频的等等。但其实展现案例的最好方法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因为多媒体教学能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表现方式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政治学中的《我国的宗教政策》中的的本质这个知识点时,我没有说很多,只是痛心疾首地向学生展示几张“”和“全能教”一些教徒自焚、集体自杀的图片,学生被震撼到了,纷纷义愤填膺地指出伪善的一面,得出的本质,害人害己。他们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宗教观念,能做到坚决抵制。
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来展示案例的过程中,演示内容不能过多,播放节奏不能过快,不能片面追求感官刺激。
(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分析、讨论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而这一环节的关键是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教材知识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要让这些互动能很好地进行下去,就得有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即使学生的思路偏离了主题,教师也不要急于去下定论,可以让他们自己反思,自我更正,教师只是要做好启发引导工作,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表意见。碰到冷场的局面,教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把所设置的案例具体化,情境化,一起融入到讨论课堂中去。针对学生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范围进行讨论或者辩论,甚至可以对案例进行延伸,让学生课后去查阅资料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当然这一环节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小组讨论、集体辩论外,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个人准备等,充分发挥政治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效果。
(四)师生共同反思中总结案例,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的总结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落脚点。教师要对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分析案例的疑难点,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但仅仅教师总结是不够,还需要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学生要对案例与课本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强化,特别是案例中所蕴含的知识点,甚至是其中所渗透的价值观教育要增强认同感,让学生对案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增强教学效果。在案例的总结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延伸,最好能把所学知识用来分析身边的现象、时政热点等,把理论知识延伸,不断促进知识地迁移,甚至能内化为自己实际行动。这才是案例教学法最高归宿。
参考文献:
[1]林庆春.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与评价改革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5)
[2]刘锋.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山东教育2010(7)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自身素质及周围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及复诊时进行抑郁的诊断,并对其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关系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脑卒中后的抑郁的发生进行对比,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率为56%。其中,脑力劳动者、文化程度较高者抑郁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较差者抑郁发病率较高;家庭环境差者抑郁发病率高。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自身素质和周围环境有明显的相关性。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自身素质;周围环境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1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85-01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很高,并受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状况、职业及文化程度的影响,现将近三年的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三年来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和再入院的脑卒中患者,及门诊复查的脑卒中患者。每例患者都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并且:①经临床及头颅CT或头颅MRI确诊;②无精神障碍病史。符合人选条件患者共206例,其中男106例,女100例。年龄25岁-90岁,其中25-30岁2例,31-45岁5例,40-60岁109例,60-90岁90例;其中,脑梗死160例,脑出血46例;从事脑力劳动者60例,从事体力劳动者146例。文化程度:文盲32例,小学-高中152例,高中及以上22例。
1.2方法全部病例均进行评估和诊断,均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试。同时对入选的患者进行详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职业、职务、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经济状况,就医经费来源,居住条件,家族史等,调查内容均经过病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确认。调查的脑卒中发病时间为脑卒中后一周至三个月。2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为55.83%,各种不同人群的抑郁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文化程度高者、从事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差者和家庭关系差者发病率较高,见表1。
表1脑卒中后抑郁与相关因素分析情况[例(%)]
类型1职业1文化程度1经济状况1家庭关系脑力1体力1文盲1小学-高中1高中以上1好1一般1差1好1一般1差总例数1651141161174171138184184182188136抑郁症144(67.69)171(50.35)124(39.34)138(51.35)153(74.65)114(36.89)141(48.81)160(71.43)148(58.53)145(51.13)122(61.11)3讨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病率为55.83%。此结果和国外文献曾报道的相近,比国内报道的略高。因脑卒中后发生抑郁严重地影响病人脑卒中的康复和预后,上世纪末已经引起国内外神经科专家的重视,国内此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双轴诊断,并观察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与家庭、周围环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文化程度较高、从事脑力劳动者发病率较高;经济状况及家庭关系差者其发病率较高(P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与家庭、周围环境有明显的关系,改善周围环境及家庭关系,充分的经济来源以及良好的就医环境都可以减少抑郁的发生,改善脑卒中预后,减轻患者的病痛及社会、家庭的负担。
1、随着时光的流逝,三年美好的高中生活就要结束了,高中生活紧张而有节奏,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我学会了很多。对自己的祖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撒谎那个我更加的热爱自己的祖国了。在这三年中我从不放任自己,认真改正缺点,待人亲切友善,热心帮助同学,把与同学的关系处理的十分融洽。我热爱劳动,有集体荣誉感,具备管理才能,多次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增长自己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祖国的栋梁。
2、随着三年高中生活的结束,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但是很热爱学习,无论何时你看到的我总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的人。我对待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我有很好的精神面貌,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我热爱班集体,有很强的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于班集体荣誉的事情,不怕苦不怕累,积极为班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尊重父母、老师,对待老师指出的错误能虚心接受。自强不息和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会坚定理想,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3、时光飞逝,不只不觉中,高中三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三年中,我认真学习,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得到老师们的好评。在生活中,我与同学们相处融洽,在同学有困难时,我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帮助,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学习上,我耐心的为同学们讲解疑难问题。在课外活动时,我积极参与,和同学们一起为班级争光,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谱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4、进入高中三年来,我踏踏实实的努力学习,对待学习我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喜欢学习。总是经常看一些名著,以此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生活中,我乐于助人,与同学关系十分融洽,我性格开朗大方,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认可。爱好体育和劳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好学生。
5、时光易逝,不知不觉中高中三年的生活就快要结束了。进入高中学习三年来,我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知识的殿堂稳步迈进。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爱好看书,总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在生活中,乐于助人,与同学、室友关系十分融洽。性格活泼开朗,简洁大方,深得老师同学们的认可。爱好体育运动,积极参加运动会,并能为班级争光。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上敢拼搏,打扫卫生时,也总是能努力去做好。是老师的好帮手,能为老师排忧解难,善于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在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既教育了我,又锻炼了我,培养了我,使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高中生。我会继续发展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6、随着时光流逝,高中生活就要结束,在过去的三年中我快乐的成长,慢慢的进步,不知不觉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我认真的学习,不放过学习上的缺点,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和乐趣,也在学习中思想得到升华,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得到了老师认可,能有善良,宽容从心里包容别人。待人柔切友善,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和同学关系非常融洽,在运动会中也表现出色,为班级做出贡献。遇到挫折不退缩。我以后会更加努力。
7、进入高中三年来,我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踏踏实实的在学习的殿堂中努力拼搏,敢于奋斗,并能从所做的事情中总结出经验教训,身为班级干部的我,热爱班集体,有较强的责任感,为班级荣誉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妈妈的好帮手。在学校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的接受和采纳。我性格活泼开朗,爱好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怕苦,不怕累,深得老师同学的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8、我在高中的三年中,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的对待每一天,深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学习上一丝不苟,细致严谨,认真学好每一知识点,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拼搏。生活上,能与同学,室友打成一片,平时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遵纪守法,热爱劳动,热爱班级,关心集体。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女儿,高中的生活学习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高中生。
9、在高中的三年来,我发生了许多改变,岁月的逝去将我带入成年,我成熟了许多,也获得了许多。在学习上,我顽强拼搏,刻苦学习珍惜点滴时间,课上积极发言,课后向老师提出质疑,使自己向知识的殿堂一步步迈进;在处理同学关系方面,我与同学关系融洽,不断改进自己,帮助同学在学习上积极指导和鼓励,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体育飞、运动方面,我踊跃参加各种活动,奋起拼搏,取得了较好的名次。为班级争夺了荣誉,在对待师长方面,我尊敬师长,树立好学生的形象,努力做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乐趣,我还积极服从班主任和班委的安排。是一个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10、上了三年的高中,我热爱学习,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为班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我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探索,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勇敢直前的优秀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精神面貌,受到同学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是我的人生格言。我热爱班级体,有较强的集体责任感,坚决不做有损班级利益的事,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会坚定理想,确定目标,认定方向,迈者坚毅的步伐,不断走下去。
关于主题的选取,可以是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是一个案例、一个热点,又或是一段材料。如,以“舌尖上的中国”爆红谈“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的召开谈“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每一框题的情境虽然以一个主题为主线,但视情况也可以补充其他材料。
二、打造主题情境的必要性
1.有利于创建紧凑的课堂教学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已普遍认同情境教学法,将情境大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每点一境———每一个知识点都设置相应的情境,以致一课多境。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随情境的变化而转移,无法聚合对课程知识的关注以及清晰地把握知识结构体系。这种零乱的课堂结构同时也是很难深入与欠缺张力的。
2.有利于打造学生全面的思维方式
现代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既具备发散思维,又具备聚合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扩散性的思维模式,具有多向性的特点,如政治教学中常见的“一题多解”、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的就是发散思维能力。而聚合思维则与发散思维相对,是把多向性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从不同源头、不同角度探求出一个正确答案。如高中政治标准化考试中的单选题,就是对聚合思维的应用。而主题情境教学在主题的选取上,先要经由发散思维对周遭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关注,再经由聚合思维进行筛选;在情境问题的解决上,往往先由发散思维广泛猎取可能涉及到的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聚合思维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充分展现了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
3.有利于培养学生剖析问题的能力
纵观近年的各类考试题型,无论是出题方向还是具体解题要求已不再过多地关注知识的记忆,而是关注关键信息的筛选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斥着“高分低能”甚至是“低分低能”的现象,在很多学生的意识中,在学校所学的学科知识是“形而上”的,与“形而下”的、真实的生活之间不构成联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尤其面临这样一种尴尬:据笔者所作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起初仅有5.56%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所学的经济、政治等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主题情境连通学科知识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
三、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实践操作
1.联系社会生活选取主题
“主题情境探究”的核心就在于“主题”,因此,如何选取一个能够引领整个课堂教学的主题尤为重要。实践发现,在与自己联系密切的情境中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疑惑,尤其能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主题的选取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点。且高中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是求知欲旺盛,对新鲜事物存在天然的兴趣趋向,因而确定主题时材料的新颖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一框题“市场配置资源”的课堂教学以探讨品牌眼镜店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利的问题作为主题。这一主题集社会关注度高、与学生生活关联度高等优点于一身,因而雀屏中选。
2.把握知识脉络取舍信息
确定主题后,由于可收集到的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较多,为避免造成信息的堆砌,必须对其进行取舍。我们认为信息呈现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因而在取舍信息之前须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和把握,明确教学重难点,厘清知识的逻辑关系,清晰教材的整体思路和所有表达的意图。如设计“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目标是劳动和就业的意义、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及其形成原因、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策略、正确的就业观、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为使主线明晰,舍弃了东莞“民工荒”、马克思论劳动等题材,改以财会专业大学毕业生齐齐的就业波折,使选取的信息紧紧围绕该主人公经历变化所涉及的知识点。
3.选取呈现情境的合理方式
筛选出一个好的主题只是第一步,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注意选择呈现情境的合理方式。在情境引入部分,是文本引入还是多媒体引入,是叙事引入还是播报引入;在情境推进时,是文字推进还是音频、视频推进,是学生活动推进还是教师主导推进;在归纳总结部分,是表格总结还是知识网络总结,是学生归纳还是教师总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自身特质和学生情况来提前思考、设置。如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考虑到执教的高一2个班学生的文字解析能力较强,而本课内容又与生活联系密切较易理解,因而在情境引入的部分采用图片和文本引入;在情境推进时采用视频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解构视频中涉及的市场信息;而在课后布置探究任务时采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这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我市品牌连锁眼镜店的健康发展写一份发展计划书,实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新课标要求。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教学设计的空间
主题情境最大的好处是情境的整体化和系统化,避免零碎之感。但过分强调主题性,围绕一个主题统编情境,还要注意课程知识体系与情境主题之间的逻辑衔接,往往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有掣肘之感。因而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避免机械生硬,其他有益于课程的形式和素材也可适当选用。
2.关于学生活动的形式
主题情境教学在实施中易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过分注重情境的编排,在其逻辑性和合理性上花费大量的工作,重预设而不利于激发“生成”。特别是在学生活动的设计上,往往流于“师问生答”的单一问题教学模式。虽说好的问题往往能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但若一旦沦为“满堂灌”,则极易造成学生的思维疲劳,使课堂气氛活跃不再。鉴于此,教师应引入大量的学生活动方式,如演讲、播报、现场调查、即兴辩论等,既可以活跃课堂,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演绎、表达等能力,同时也是对“能力立意”的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五、结语
一、情境教学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教师精心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由境生情、情境交融,学习欲望达到旺盛状态,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果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加地理学习的兴趣。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地震的相关知识。我分析了地震的形成机制、地震的分布规律、地震中如何逃生的相关知识,等等,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不知不觉中下课的铃声响了,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的兴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总是令人难以忘怀。也许,这就是社会生活,这就是生活中的地理。总结了这次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都会针对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重大地理事件,事先做好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的表现也总是特别兴奋。
教材再新,并不能及时将刚发生的地理事件写进来。可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完全可以将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地理事件、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及时补充到课堂中来。这样,学生的学习将更有乐趣,我们的地理课堂将更具魅力。
二、实验教学法
实验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时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1. 演示实验法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以下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器材:地球仪一个;红墨水、蓝墨水各一瓶。
实验过程: ① 当地球仪静止时,在北半球从高纬度地区、南半球从低纬度地区各滴一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红墨水的轨迹; ② 转动地球仪 (自西向东),在同样地点滴一滴蓝墨水,让学生观察蓝墨水的轨迹。
实验现象:红墨水和蓝墨水的轨迹不同,并且,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右侧 (沿墨水流向看),南半球上的蓝墨水轨迹在红墨水轨迹的左侧。
实验结论: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物体会产生偏向 (赤道上除外),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2.想象实验法
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欲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某一地理过程或现象,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时,教师只创设实验情境 (语言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探究学习,从而获得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例如,高中地理“大气的组成”中,许多学生对“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难以理解。教学时,可创设以下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探究,从而理解该结论:
实验情境:取一个容积为 1立方米的容器,将它装满30 ℃ 纯净的饱和空气后密封起来,接着把它的温度由 30 ℃ 降到 10 ℃ ,然后再给里面加入一些杂质。
问题:①以上实验过程中,温度由 30 ℃ 降到 10 ℃ ,将会发生什么现象?②再给里面加入一些杂质,结果又会怎样呢?
实验结论: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三、引导探究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如何让知识走向学生,如何在给定时间内完成知识的传递,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何种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其实知识掌握的过程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如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不重视,甚至忽略了,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就难以得到真正的、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也就难以得到发展与解放。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要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教学时,地理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和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围绕地理的主干知识提出一些有利于学生思维培养的,特别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激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得出结论。例如,气温分布和等温线是高中地理的重点,教学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从而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生活化;贴近农村;兴趣激发
广大农村高中生生活环境的差异对农村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运用教材与课改要点来实现针对农村教学的生活化转变,发挥教师的能动性,通过生动且容易接近的生活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生物知识,并在其中学到方法,做到学以致用。为此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农村高中生物生活化应重视对教学素材的积累
农村高中生物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就不能离开对教学素材的积累与开发,不能仅仅依靠教材但同时也不能离开教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教材中进入生活中,从生活的视角审视教材。如,在种间关系的讲解中,利用农村的植物与动物进行例举,将花生与根瘤菌的关系通过实验进行分析;在实验中对花生的成长进行记
录,对于没有根瘤菌的花生和接种根瘤菌的花生的成长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分析种间相互互利关系的形成与效果。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在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和积累好的教学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提取,使得教学素材更加适应农村中学生的需求。
二、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发生活化教学的资源
1.对现有资源进行再利用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利用基本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农村贴近自然的优势,鼓励学生将实验引入周围的生活中,在山野田间发现生活问题,并加以解决。如,对于外来物种入侵的分析,就可借助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危害来分析,并鼓励学生利用生物学的方式和思维寻求控制其生长的方式,降低其危害。
2.突出当地特征
农村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活生生的动物与植物都是课程生活化的资源。但是不同地域所接触的环境不同,其生活中的生物资源也就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当地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南方的学生接触到的桑蚕在北方就十分少见,而北方气候特征给生活带来的差异则是南方学生所不能了解的。同时,在对食物链的讲解中,可以针对不同地域对当地的食物链进行总
结,让学生在身边发现食物链,并总结其作用与影响因素等。
3.开发无形资源
其实,农村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创造了接触生物知识的空间,只是在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操作无法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的魅力。因此,教学中应将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劳作环节作为生物课生活化的重要资源,即从生活中升华知识,如,施肥、杀虫、饲喂家畜等等,这些过程中都伴随着生物知识的拓展。如,在讲解到泡菜时就可以让学生记录泡菜研制的过程,从而分析不同阶段所产生的化学和生物学反应,以此解读泡菜如何研制才能保证质量。
4.利用家庭经验拓展生活化范围
如,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劳动,集中到一起帮助某一家进行劳作,以此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知识是无所不在的。还可以在讲解光合作用的时候,让学生去大棚进行劳动,并与家长讨论大棚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有利于生长的经验等,然后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和讲解,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田间地头了解生物科学,这是最有效的生活化手段。
农村生物课教学虽然依托于教材,但是其生活化的方式却与城市不同,农村更多的自然与生物资源是城市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生活化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素材的积累和生活实例的总结,这样才能帮助农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生物知识。
参考文献:
[1]薛军.立足生活实际,实现趣味教学:浅谈高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教研,2010(10).
上半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全镇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人,完成年计划88%,(其中阳光工程215人,完成年计划90%),转移就业700人,转移就业率100%。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专业主要有:毛纺、服饰(缝纫工)、制革等专业。在岗培训1300人,完成年计划65%。农技培训701人。完成250%。
二、主要工作
1、安排部署了2006年全镇培训工作,全面落实培训、转移目标任务。
2、研究确定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实施计划方案和适当提高了2006年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财政资金补助办法。
3、加强与市阳光办、培训学校、企业在培训过程的合作、协调沟通工作,并宣传好劳动力转移培训政策等,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完善了相关档案资料建设,上报好转移培训信息材料和数据。
5、接受并配合市财政调研组对我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调查。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镇充实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及其设办公室,加强了全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领导与协调,并与与农业、劳动、科技、妇联、团委、成教等部门密切合作,按照职责分工,广泛动员组织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规模,努力提高培训率和就业率。
2、培训骨干,推进规范动作。对从事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的管理人员开展业务和政策培训,做到政策熟悉、业务知晓。
3、多渠道筹措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培训机构共同分担的经费筹措机制。镇财政或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按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与劳动等有关部门配合,督促用人单位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所录用农民工的培训经费。使参训农民得到免费培训。以推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
4、建立督导和表彰奖励机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计划实施情况组织督导检查。及时表彰奖励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先进个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对已通过转移培训并就业但因各种原因需转至别的行业或别的企业人员未列入转移培训范围,不利于重新就业或素质提高,建议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
2、根据我市农村劳动力现状分析,农村劳动力统计目前存在一定问题,实际富裕劳力接近“0”,大量的是50岁以上做小工的兼职农民,需要转移培训的仅是刚毕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与外地来的农民工。建议不要把务工农民工统计成农民,使转移培训指标(目标)更符合我市实际情况。
五、下步打算
1、继续做好各类培训的扫尾工作。
2、加大培训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3、及时兑现培训政策。
4、对明年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早作打算。
关键词:职业高中;案例教学法;政治课堂
作为一门与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密切相关的课程,政治教育在职高学习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如何更好地教育学生,使学生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成为极具职业涵养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每一个职高政治老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综述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针对职业高中课程设置特点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学方法,其特定性更强,教学时更重视对于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组织能力的培养。作为一种将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解决了职高课堂针对性不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的问题,在职高政治教育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效。
二、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有效运用的基础
1.新课程教学目标标准
新课程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用现实中的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对于社会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案。通过沟通和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教师通过有效引导,补充偏颇观点,修正错误观点,使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认识。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上的运用符合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其精神的真实体现。
2.职高政治课程特点
政治教材中对于知识点的安排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对于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安排,要求学生认同国家基本制度,在今后的工作中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商品知识的安排,要求学生在工作学习中诚实守信,重视质量;对于生产经营知识的安排,培养学生善于经营,热爱劳动;对于分配制度的安排,培养学生树立竞争和劳动意识。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的运用是符合政治教材设计特点,符合政治培养目标的。
三、职高政治教学中案例法的有效运用
1.选择案例
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案例要目标明确。案例的运用使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案例,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因而教学案例的选用一定要目标明确,要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案例要启发性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要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描述表达出深刻的政治观点,使学生在分析讨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启发,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维。再次,案例要综合性和实践性强。政治教学中案例的选择要从现实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关注国计民生问题,使学生在实际生活和现实社会中运用政治思维和意识处理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培养其实践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后,自选案例要结合教材案例。政治教材设计特点是由案例引入教学重点,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选用教材案例,但是应该尽量从自身实际出发,将教材案例变成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2.使用案例
案例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如教师可以进行口头表述,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可以将材料打印分发,还可以通过模拟表演等形式使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学习、思考和讨论,营造出良好的政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感受实际生活的同时对政治知识能够清晰透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研究和讨论案例
对案例的研究和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中心和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尽快将学生带入案例情境,使学生能够明确案例基本情况,积极参与分析讨论,获得创造性的实践结果。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激情,对于学生的观点,不论正确与否,不要急于评论,鼓励学生多进行反思和互相学习。
4.总结评价
采用案例法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讨论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指明学生的不足和缺陷,进行修正和补充,使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以提高,对待政治问题的视野得以开阔,对政治课程的学习能够全面、系统进行。
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对于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高有重大贡献,是职业高中培养适应岗位需求、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有效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 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都有重要作用。有兴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鲜的事物,排除干扰,提高效率。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也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并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
政治课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于指导学生的行动,还在于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形象的体态、恰当的比喻、严密的推理、高昂的激情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和感染力,使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具体生动、活泼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自觉学习,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获取知识。
政治课是理论性很强、学习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教师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大胆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创,民主平等的与学生交流感情交换思想,鼓励学生反驳反问,补充或更正教师的意见,并随着教材知识体系的不深化而不失时机地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思考、大量思维,对学生的偏见加以引导,对学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表彰,使师生情感在互动中起作用。这样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师生情感流畅,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渡过,知识的重难点在师生的共同探讨过程中由大家去揭示和完成,因而学生普遍感到懂得快,记得牢,印象深,学习兴趣必然持久而深刻,从而学生心灵得以启迪,以获得知识,学会做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只能停留在表层或流于形式。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隋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隋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鼓励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尤其倡导对教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索精神。一石击起千层浪,立即引起了同学的议论。这时老师首先表扬了他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然后又从更高更远的角度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令学生心悦诚服。这位同学的思维得到了鼓励,从此他对政治课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也经常提出一些具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发展。
2、设疑引思
创设问题情境还需要教师根据教学任务,按照一定的教学原则和方式,创设一系列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去探究、发现,即设疑引思。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考的价值,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与自己的见解与答案内容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和创新精神。
二、恰当的课题总结,激发学习热情
课堂小结是完成某项教学任务的收尾阶段,是教师富有艺术性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和转化升华的行为方式。完善、精要的“小结”,可以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让学生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的境界,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1、优化教师“结束语”
好的结束语可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让学生带着美感下课堂,带着继续探索的心理走出课堂,它要求精粹而又便于记忆,概括教学内容得要领,形成新的学习动机。比如,在讲完“价值规律的作用”后,做了如下的小结: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像一根“指挥棒”,调节着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像一根“鞭子”,鞭策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像一只“筛子”,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棒子”、“鞭子”、“筛子”这六个字生动地概括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精粹而便于记亿,使学生终身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