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4 23:20: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创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情报所缺乏主动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意识长期以来,受体制的影响,地方科技情报研究所一直处于封闭运行的状态,弱化了社会服务职能,缺乏一定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得广大技术人员与情报所之间存在沟通不足的问题。大多数企业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以品创新、技术改造使用,同时企业又不能充分利用情报所丰富的技术信息资源以及文献情报资源,使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目前,很多情报所通过建立虚拟资源共享平台,使得技术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更加快捷多样。情报所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地方科技创新,并不断引进外部技术资源,才能确保自身能够得到稳定发展。
1.2文献情报服务的传播范围不广且服务质量偏低一方面,某些地方科技情报所缺乏对所收集到的科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使得信息资源的准确率不高,针对性不强,总体服务质量偏低。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情报所没有对所创立的信息期刊作标号处理,只是借助财政经费来进行创立工作,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导致很多工作虎头蛇尾,后劲不足,加大了地方情报所进一步发展的难度。在传播信息资源的手段上,主要借助会议、调研以及科技活动等,传播范围的窄小使得信息传播共享度不高。
1.3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由此可见,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进度。地方科技情报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情报所的服务质量以及发展前景。整体看来,我国大多数地方科技情报所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加强,要求其工作能力以及专业背景能够符合科技服务的基本需求。另外,地方情报所从属于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当中,地方情报所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且行政主义思想浓厚,使得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1.4政府对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政府缺乏对地方基层科技情报服务部门的重视,使得在人员的配制、资金以及硬件等方面的投入量不够。地方政府着重于社会经济发展工作,而忽略了对科技信息情报的建设工作。此外,大多数地方科技情报所缺乏独立的设立机构,以及基本的科技查新认证系统,在人才的培训上力度不够,使得情报所缺乏专业化人员。在投入软硬件的建设工作上,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手以及技术条件,使得当前科技情报服务信息不能达到标准需求。政府对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充足的投入力量,将严重影响地方科技创新的文献情报服务工作。
2应对地方创新科技创新的文献情报服务工作障碍的主要对策
2.1扩展科技服务公共平台地方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主要借助科技服务平台来完成,为文献情报服务工作提供重要保证。通过加强建设地方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扩大科技信息搜集的来源渠道,进而提升对信息资源的共享力度。科技信息能够有效指引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此外,还应强化服务功能,对服务内容进行扩充处理,为文献情报服务工作提供最准确的资源。还可拓展科技查新服务,以增强服务的性质,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信息库,以带动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科技服务公共平台的建立,可以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能力,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借助文献情报资源进行科技创新。
2.2将以往的发展思维方式转变为战略性思维方式基于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主要是对与地方产业特点相匹配的科技文献以及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往的发展思维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将战略性思维方式引入到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中,才能以促进地方科技情报所的进一步发展。地方科技情报部门应该打破陈旧、封闭的思想观念,深入研究战略性思维方式的有效性,从科技情报的角度明确服务的目标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从而解决文献情报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障碍问题,带动科技服务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
2.3加强专业培训工作,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工作,努力打造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以保障地方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的质量,促进基于服务地方科技创新的文献情报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信息化社会下,我国已将全面提高科技情报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作为当下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结合计划性、系统性的学习计划,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科技情报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以及综合素质,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这两方面。首先,培养员工的职业技能以及专业技能,通过资质管理与认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体制,严格按照科技服务认证标准,确保科技情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横向轮岗方式,使得员工能够体验不同岗位,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和能力。再次,主要是对员工采取业绩导向考核,通过多渠道培养技术化、专业化的人才,以促进员工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还可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地市情报所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努力建设相关情报服务管理队伍,器重品行优良、业务能力强以及理论水平高的员工,可在这些员工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担任相关领导职务,从而带动整个服务团队的发展。
3结语
临矿集团亿金公司掀起青工创新“论文热”--公司评职称也需发论文
搬货物、查资料、看现场、录数据、在中心库盘点物资和现场理货,在配送中心和业务科室之间奔走忙碌……这是亿金公司大学生乔丹丹近一个月的真实写照,她在为自己的创新论文不断寻找“基础资料”。
据了解,临矿集团“青工创新工作法”评选命名表彰活动以来,受青工榜样激励,亿金公司掀起了“论文热”,大学生纷纷“秀出”工作实践中萌发的好想法。为了增加研究成果的含金量,该公司为在职的80余名大学生提供到一线学习机会,鼓励大学生深入到生产现场,掌握翔实可信的第一手资料,利用工作实践充实研究成果,力求研究成果在继承、创新、提升的基础上,服务于公司经营,将企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这样的论文绝不会是纸上谈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以及公司效益提升是不言而喻的。”亿金公司领导向记者介绍说。通过让大学生“走基层”,引领大学生实现“创新梦”,这是亿金公司在临矿集团“管理提升”理念下的一项新措施,要求大学生俯下身子、贴近实际、在基层、到现场,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来提高论文质量。大学生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是企业管理提升道路上的“锦囊妙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打开亿金公司邮箱,已经收到的创新论文多达20多篇,皆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次无线条码的研究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将会对公司经济的再提升提供直接效益。”虽然还没有最终完成论文,但信息中心的大学生已经对自己的论文充满自信,“这次论文写作不仅让我重新梳理了大学四年的知识体系,更对理论知识如何服务于现场生产有了更加清晰的把握。”
“只有亲身实践的才有说服力。通过企业不断引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和平台,为青年人才发展打通渠道,把优秀理论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实现人才队伍培养和公司效益的双赢,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亿金公司领导如是说。
据悉,亿金公司将于7月份对大学生论文和专项课题进行评比,对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奖励。
现在很多公司评职称也需要发论文,论文似乎成了毕业和评职称的一道门槛,论文不过的话职称也评不上,即使是你的工作很努力,或者你工作很出色,很有能力也没有办法,评职称必须要发论文。
学生会部长工作个人总结一
XX年9月,开始新学期学习生活的我,毅然加入了动科院研究生学生会,并担任学习部部长职务。学习部是学生会的一个重要部门,在担任部长职务的这一年里,我一直本着以“一切为了同学,为了一切同学,为了同学一切”的宗旨为同学们服务,并随时总结经验,吸取工作中的教训,及时作了相应的改进。在本学期除了严格按照学校、学院的规章制度及相关要求开展日常工作之外,还成功举办了多次学生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创新论坛,创办学院分论坛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 日常基本工作:
1。办理XX级新生学生证及借书证。及时办理学生证、借书证等相关证件,给XX级新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2。组织进行国家英语六级考试报名和广西自治区学位英语考试报名工作。国家六级考试和学位英语考试和同学关系重大,报名采集信息时不能有任何纰漏,在审查过程中,我都认真核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保证同学们能够顺利进行考试。
3。做好学院和同学间的沟通。学院是我们了解学校各项制度与活动的中介,而我们学生会正是同学了解学院的桥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向同学们传达学院的各项活动要求,同时,也及时向学院转达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开展日常工作。
4。个人方面,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的同学努力学习,积极解决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活动:
1。 XX年10月25日,广西大学“研究生创新论坛”正式启动。在这个广西各高校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交流的平台上,组织我院同学参加了论坛开展的各个领域专家专场报告会、优秀论文交流会、学术沙龙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在我院掀起了一股研究生学术创新的热潮。
2。XX年11月,开展了以“动物与人的健康”、“动物的发展战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号召全院研究生投稿,并邀请各学科带头人组成评定小组,评出了2篇优秀论文,并推荐到学校“研究生创新论坛”编集论文集,参与全校性的交流。
3。 为了全力弘杨创新精神,启迪科学智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学术视野,XX年12月,在以校研究生会主办的研究生创新论坛为契机下,承办了我院的分论坛。不定期邀请学科带头人和教授做学术报告,同时,以实验室为单位,开展实验技能交流会,邀请研三师兄师姐为同学们介绍实验操作技术和操作心得,提升了同学们整体学术水平和实验技能。
4。为配合学校关于“学风建设”的方针,贯彻学校“党建带团建促学风”的精神,满足本科年级同学对考研信息的渴望,在本科生当中开展“考研促学风”系列活动,组织研究生为师弟师妹们解答有关考研的各种问题。不但促进了本科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加大了本科生与研究生间的交流。
5。为增进大家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我院同学国家英语六级考试的过级率,在每次英语考试前,都邀请英语六级已经通过的同学与大家做经验交流,并不定期邀请我校的留学生及外教来与同学们交流。
此外,在迎新晚会,校运动会,农林动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篮球赛等各项活动中,也都尽了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回想我在学生会工作的这一年,“服务同学”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过,通过多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个人处事能力, 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做得更好。
学生会部长工作个人总结二
作为学生会的一名部长,在一个学期的结束之际应该是有很多感想的。
首先来讲讲这部长一职位吧,其实个人认为我还没有当部长的资本。我深知本人不是一个全才,在做事与处事方面还是有责任感的,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就做得不怎么样了,感觉在学生会这块大领域里认识的人少之又少。也不是不想讲话,更不是不想和人交朋友,可能个人主义太强了吧,只想过好自己的不想自己的生活牵涉到他人,我也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上这样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在本学期初我尽力地想改进这个缺点,但好像越来越没有成就感。与人的交际真的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都失望了,也是对自己失望了。一直想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为自己打气,可在别人看来优秀的我自己看来真的是很糟糕,是不是失去了自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从来不认为这个部长一职是由我的能力得来的,而是我的坚持与运气。正是因为我的坚持才会有这样的地位吧。真的很失落啊,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成就感。
这学期学生会来了新的力量,新的活力。我的工作也会轻了,但事情是更多更繁了,以前一直以为当部长的是很轻松的,现在只有亲身体会才知道。对部员的工作还是很负责的,就怕她们没做好,最后受批的还是我,所以每次有工作下来我都是对她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嘱咐她们如何做。可到最后还是被一句:你怎么不好好教你部员的,堵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酸只能全都往心里咽。有时候还真会想我又何必背这个包袱呢,没好处还反而活在别人的管制下。可我还是不能这样做,因为我深知大学里的社会只是像大海里的一碗水。一直知道自己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现在终于明白何为责任感,就是坚持不懈,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更要想到大家的利益。何为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学生会让我深知其含义。也许我坚持到底了,就成了所谓的伟人了吧,也许吧。
本学期的个人总结可能废话较多了点,现在言归正传来说说我做的工作吧。其实宣传部的工作情况在部门总结中我全都列出来了,在这里我也不再重复了,我就说说我个人情况吧,学生会是我在学校的第二课堂,在学校不是去上课就是去学生会。值班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每周三的下午我都会在那里值班,但除了这个时间,在学生会还是经常看见我的身影的,哪怕是大清早的办公室里一个人也没有。从一开始进学生会就被注入学生会是你的一个家的思想,以至于现在没地方去的话不是去宿舍也不是去图书馆而是学生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3-0017-03
师资队伍是教学和管理的主体力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核心要素,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1]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综合职业素质的关键。职业教育课程对职业教育人才结构的调整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改造老课程,开发新课程,才能使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资格水平与社会体制、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职业体系的需求匹配”。[2]因此,使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对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作为2011―2015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首要“目标任务”。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领导对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可见,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另外,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进行研究,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落实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的重要举措。此外,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措施等进行研究,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理论体系,有利于丰富课程理论和教师教育理论。
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培养研究的现状述评
课程能力是教师顺利完成各项课程活动所具备的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的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研究者主要从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发展阶段、现存问题、影响因素和提升策略等方面对教师课程能力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关于一般意义的教师课程能力的研究较多,而对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教师课程能力具体如何生成和发展进行研究的很少;相关研究视角和方法单一,内容和结果大同小异,重复研究现象比较严重。[4]
课程开发能力是课程能力的一种。所谓课程开发能力,是指基于教师的创新意识、职业责任感和求变求新的心理特质,以教师自身所拥有的教学经验、工作经验和对社会的感知,重新对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评价与教学方法进行设计的一种能力。[5]以“课程开发能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所有文献进行精确检索,共有论文15篇,其中期刊论文10篇、硕士学位论文5篇。
5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只有2篇研究职业教育。应雅泳《中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研究》一文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以及中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该学者认为,“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又是校本课程开发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平台”;培养中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保障体系应包括“建立教师再教育与学习制度,建立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平等且长效的合作机制,营造民主、学习、合作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提供资源服务(信息、时间、人力、物质)”。[6]宋志娇《高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构建研究》一文对高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结构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培养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策略。该学者认为,高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应包括教师一般能力,课程开发意识,课程开发理论知识,收集信息的能力,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合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策略有提升课程意识、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建设教师教学团队和提供资源支持等。[7]
10篇期刊论文中,仅3篇是关于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花明《基于课改背景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一文认为,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以课程实施为主的一般能力和以课程设计为主的特殊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具有创新性、实践性、渐进性和推动性等特征;高职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环境、机制、规划与教师个人努力几方面分步实施。[8]袁丽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一文的观点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只能形成教师课程开发的先备知识与理论,而不能形成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形成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必须遵循知行思交融原理,这一原理包含了“知行合一”“行思并进”和“学思并重”三层含义。[9]
一些重要著作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进行了论述,但未见对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高见。石伟平和徐国庆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由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决策、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开发、职业教育课程门类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组织、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环境开发、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方法选择、课堂层面职业教育课程改造等十个依次递进的环节组成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十步法”。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一书中,他们以“十步法”为基本依据,详细探讨了每一步的技术与方法,并提供了范例。[10]此外,关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著作还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赵志群,2009)、《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严中华,2009)、《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技术》(王利明,2011)和《高职课程开发理论、方法与案例》(刘萍,2010)等。其他一些著作也有谈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内容的,如在英文影印版经典教材Curriculum:Foundations,Principles,and Issues(5th Edition)中,作者介绍了“技术―科学取向”和“非技术―非科学取向”两种基本的课程开发模式和取向,阐述了课程开发的几个阶段,并分析了课程开发中的各种参与者;[11]《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一书作者对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设计阶段的具体开发要求、步骤和做法进行了阐述;[12]《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一书作者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和两种基本方法作了阐释。[13]遗憾的是,这些重要著作无一例外地都未论及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培养研究展望:一个后续研究的框架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这种教育中的“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具有怎样特点,其培养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措施等如何,我们应该对此有深入的研究和系统的认识,以便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为此,笔者提出了一个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的后续研究框架。
(一)研究目标
后续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包含培养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措施等要素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理论体系,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
后续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国外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研究。(2)国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调查研究。(3)公办和民办、国内和国外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情况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一是弄清公办和民办、国内和国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异同、原因和可资借鉴之处。(4)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理论体系构建。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跨越“教育学”和“心理学”两个学科的“定界”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影响因素和评价措施等进行研究,构建包括前述要素的比较完整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理论体系。
(三)研究思路
根据研究内容,后续研究思路大体如下:梳理文献――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调查和访谈――比较研究――深入研究――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理论体系――征询意见,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术蕊.规划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部署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2][1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文平.教师课程能力――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4]王会亭.近十年来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研究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10).
[5][8]花明.基于课改背景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J].职教论坛,2011(20).
[6]应雅泳.中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7]宋志娇.高职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构建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9]袁丽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10]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11]【美】奥恩斯坦,汉金斯.课程论: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刘熙载;《艺概・文概》;研究综述
一、研究《艺概・文概》的著作
研究《艺概・文概》的专著有四部,这四部著作是: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王气中的《刘熙载和》;200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韩烈文的《刘熙载研究》;2009年由武汉出版社出版、万志海的《刘熙载美学思想研究》;201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徐林祥的《刘熙载及其文艺美学思想》。
其中王著由于成书较早,资料有限,只对刘熙载的生平和《艺概》中的理论做了框架式介绍,但阐释出了刘熙载理论形成的原因,对《文概》的评点也颇有精到见解。万著从美学和艺术角度对《艺概》进行了研究,从艺术本体论、艺术审美理想论、艺术审美通变论三个方面阐释《艺概》全书。韩著对《艺概》的研究最为透彻,全书从艺术本质论、艺术发展论、艺术创新论、创作主体论、艺术境界论、艺术风格论、艺术鉴赏论、章法技巧论、艺术辩证法九个方面对《艺概》作了综合的研究,涉及到《文概》,艺术本质论部分主要对“艺者,道之形也”进行阐释,章法技巧论部分探讨了“文眼”、“本色”、用语等问题,遗憾的是全书横纵比较略薄弱。徐著于几本专著中属论述详尽者,从文艺美学角度对《艺概・文概》进行理论研究,在理论构架部分谈到了“物一无文”、“文之道,时为大”等,在文艺批评部分谈到了“养气”、“本色”、“题旨”、“文脉”、“线索”、“结构”、“文眼”、“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与“言外无穷”等重要理论,然其旨在录入六概包含的全部内容,而且明显侧重《诗概》和《词曲概》,未从一个理论点出发,对《文概》进行全面剖析。
二、研究《艺概・文概》的论文
(一)从美学角度研究《艺概・文概》
这类论文是从美学角度出发对《艺概・文概》中的某些理论点进行的研究,徐林祥的《台湾香港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述评》总结了近20年台湾、香港地区学者在刘熙载的词曲论、诗论、文论、书论的研究方面取得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强调加强两岸学术合作的重要性;佛雏的《刘熙载美学思想初探》对《艺概》进行了文艺理论和美学范畴的整体探讨;毛时安的《和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似花非花,不离不即”的真实美,“诗品出人品,极炼如不炼”的本色美,“物意摩荡,物我无间”的意境美等四个方面,阐释了刘熙载的美学思想;王世德的《刘熙载中辩证的美学思想》,就新版《艺概》“前言”未能论及的刘熙载的辩证的美学思想作了较全面的阐述;陈德礼的《刘熙载的及其辩证审美观》,从本质论、真实论、意象论、意境论,风格论、发展论、鉴赏论等七个方面概括了刘熙载艺术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二)从文章学角度研究《艺概・文概》
这类论文共七篇,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材料。
万奇的《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从“特质论”、“创作论”、“品评论”三个方面阐释刘熙载的散文理论,阐明其“文论”对中国散文理论体系的当代建构发挥的作用,并注意到了刘熙载主“情”尚“意”、讲“法”论“辞”、追求“雄而逸”之美等凸出汉语散文特征的论述;内蒙古师范大学肖营的硕士学位论文《刘熙载探微》从审题、主意、格局、字句四个方面着手,从《经义概》延伸至《文概》与《游艺约言》,探寻了刘熙载之文章精髓;陶型传的《既要“融贯变化”又能“浑然无际”――中的章法论剖析》专论章法;苏州大学孙士聪的硕士学位论文《文体思想研究》专论文体;陈志的《刘熙载中的散文思想研究》同样论述了刘熙载的散文思想的几个辩证方面,比如其宗经又兼取陆、王心学,强调散文的现实功用又不忽视其审美特征等;王达津的《散文的艺术论――谈》,从理、志、情、意、识、气、辞、法八个方面评介了刘熙载的散文理论;湖南师范大学廖妍南的硕士学位论文《刘熙载散文理论探微――兼论刘熙载在文论史上的定位》以刘熙载的散文理论为切入点,选取了“物我摩荡说”、“先意法而后气象说”、“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说”、“文之神妙,莫过于能飞说”四个典型观点进行论述。
(三)从写作学角度研究《艺概・文概》
这类论文旨在探究刘熙载文论的实用性,并将其应用于现作中,充分挖掘了其实用价值,共有七篇。
苏兆富的《谈作文法》谈到了文章之“主脑”、“法”、“理”以及文辞的处理;王志彬的《作论辑要》从对《文概》与《经义概》的研究入手,论述了八股文之现实功用;徐林祥的《论刘熙载对文学语言表达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刘熙载对作家的创作和作品的语言表达提出的修辞立其诚、言内毕足、言外无穷、用字在当、陈言务去、本色为美等一系列要求;宗廷虎的《刘熙载的修辞论》和李洪宇的《刘熙载修辞理论研究》都是从修辞学角度出发进行论述,其中包含了对文体和章法的研究,为当今写作提供指导;吴宗海的《刘熙载中的写作理论》,从写作角度对《文概》和《经义概》进行了探讨,一反以往学界对《艺概》中此两卷的偏见。长春理工大学张佳的硕士学位论文《从看刘熙载写作理论》 研究了其探讨写作动因的“物我摩荡说”与“志在经世”,分别阐述了以强调写作主体修养为主的“诗品出人品”和强调写作主体情感和认识的“文,心学也”两个以写作主体为中心的写作理论,探讨了贯穿全书“举少艺概乎多”理论和鞭辟入里的“主意说”。最后,对这些写作理论做了整体性的总结,分析了其中所蕴含的特色。
三、结语
一、当前高校网络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大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网上学习与娱乐消遣的时间。大学生不能合理的安排网上学习与娱乐消遣的时间,已经成为影响学生使用网络资源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大学生电脑主要应用在学习上的学生不足19%,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有网的情况下不能意志坚定的进入学习状态,仅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与娱乐的安排上较为合理。大学生中男生的电脑用来玩游戏,女生的用来看电影、聊天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电脑使用的主要病症。大学生因为自主学习的意志力不坚定,对网络资源的使用也大多是在消遣娱乐方面,查文献、网上课程学习都用的很少,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这些都是需要改进的。
(二)校园网、图书馆信息资源库等教学资源网站使用率不高。很多高校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拥有ftp、图书馆数据库等一些资源性网站,但这些网站在学生中的使用现状却并不理想。以武汉理工大学的图书馆数据库为例,用到图书馆的数据库的人,除了高校的老师和研究生为了研究工作外,本科生中基本上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为了完成一些科技创新论文或者毕业论文。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有所欠缺,对于本专业缺少研究钻研的心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现在高校网站建设上普遍存在网络不稳定,网速慢,维护不到位,硬件设施配置低的情况,导致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故障。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愿意去校园网了。
(三)学生信息检索方式不熟悉,缺少指导。学生信息网络资源使用不够充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使用,信息检索与情报获取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在对学生获取网络资源途径的调查中发现,只有8%的人表示自己接受过着方面的知道,而其余的学生则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网络资源的获取方法上存在不足。此外,大多数学生对文检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他们除了知道用百度、谷歌这些搜索引擎外,对于像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等中文网络数据库都基本上没有用到,对于像Springer Link、全文型外文网络数据库就用的更少了。
二、关于高校网络信息资源不合理运用的相关策略及具体应用
(一)加强高校网络资源信息库的宣传与建设。要想提高高校网络资源的使用率,高校应当加强高校网络资源信息库的宣传与建设。首先,对于学校信息网的,要保证其稳定与畅通,经常做一些网络维护与建设方面的工作。其次,对于学校图书馆的一些电脑,应当进行适当的更新。很多学校的电脑,都是十几年前的,电脑在运行速度和性能上,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最后,可以在校园内做一些关于校园资源网站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学校信息网的最新动态,吸引学生的学习欲望。 高校网络信息库本身的宣传与建设工作做好,
(二)积极鼓励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学生是高校资源网络面对的主要群体,因此,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积极鼓励并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在网上了解一下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学术论文,或者可以在学院内针对某个研究,举行一场专业研讨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另外,可以在网站上建立一个调查链接,运用调查结果,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其实,上网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怎么样使用互联网。如果将网络单纯的用于聊天、打游戏等娱乐消遣,对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自然是没有好处的。学校在学生使用资源网站的过程中,一定要起到引导与鼓励的作用。
(三)加强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是信息时代教育技术的最大突破。要想高校资源网站能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就要加强校园网的教学服务功能。正对,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知识学时多、内容杂、学生上课知识消化不了,课后看书时疑难无人指导的现状,学生可以在校园网中增加一些教学服务平台。比如建立一个教学课件专区,将老师的教学课件上传其中,以便于学生学习。增强高校网络资源的教学服务功能,对于学生课后自主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四)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课程与讲座。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对于信息情报的获取,这也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对于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与研究都大有裨益。针对学生对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方式不了解的情况,高校可以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等课程或者讲座,利用课堂教学的方式,教授学生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步骤。对于一些学生以后会经常用的数据库,进行重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时游刃有余。
题目(中文):影响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大学体育社团是大学众社团的一分支。是在各体育单项基础上形成的,以各项运动项目为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学生自发组织,它把具有共同兴趣、爱好和体育需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它以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为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成员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团体。它是新时期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体育社团已成立多年,目前已蒸蒸日上发展,但随之也暴露出其社团管理混乱、种类单一、活动经费有限等不足之处。
所以在当前我校体育教育日益注重下,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重要性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旨在促进学生体育社团的更好发展。本文通过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促进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本人通过对中国期刊网和网上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校体育社团的文献资料,现将所查文献阐述如下:
1、体育社团的现状
王利涛在《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11)文章中对高校体育社团现状调查发现:体育社团种类比较单一;多数体育社团的负责人对社团的长远发目标没有一定的概念、眼界不够开阔、综合能力较差,造成社团也比较平凡;指导教师在社团的开展过程中进行具体指导的没有时间;通过对高校社团成员参与社团组织的出发点进行分析,主要以娱乐性和目的性为主。
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9)中提到各类体育社团组织基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负责人。但是,多数体育社团组织的负责人缺乏对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主要以近期和短期行为开展活动。绝大多数体育社团组织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财务管理和开展活动的秩序较混乱,造成社团发展和内部管理低层次的重复发展,停滞不前。
2、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李明,刘继志在《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10)中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缺少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体育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体育社团参与者与参加者的性别比例发展不平衡,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原因。
黄林在《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2012)总结了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有:外在因素。学校对社团活动的限制,很多高校规定学生社团活动仅限于学生活动,不能参与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这些规定严重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办公和活动场所的限制。内在原因。体育社团自身组织机构不健全。社团干部选拔没有经过严格的程序,缺乏岗位培训和岗位机制,导致社团干部责任意识较差,选的干部经验不足,不能担当重任,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社团活动内容单一,对社团成员吸引力不够,导致很多成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平时很少关注社团活动。
3、体育社团存在的问题
王惠在《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2008)文章中提到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其运行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可操作的层面上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对体育社团实行宏观管理,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完善财务制度,强化服务功能等方面。
张登峰在《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2009)总结出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自身的组织机构与法规制度建设不完善,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色彩浓厚,经费来源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影响自身的发展速度与规模,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提出了建议。
刘强德在《我国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6)提到我国体育社团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内容有:员流动性大,种类过于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体育社团的物质条件差、团干部差异大,服务意识差。
4、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梁平,王林等人在《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2008)中提到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有:1转变认识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体育生活化也成为大学生余暇生活的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引入有偿体育服务,使大学生体育社团向体育产业化方向发展。2变组织结构。管理原则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体育社团在校园文化的统一思想指导下,形成各个项目“随需而发”的宽松局面,为学生充分提供各种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3优惠扶持政策。转换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在活动的各个方面提供有偿服务,给予优惠和扶持,逐步提高社团(俱乐部)的生存能力,为社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打下扎实的基础。
周艳,顿志强等在《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2002)提到要加强制度建设创建一系列完善的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是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走向成熟的必然选择。
本人通过对有关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的文献资料分析后发现,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关于影响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因素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到高校体育社团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联系到我校体育社团目前发展也存在各类问题,阻碍了我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从以上我觉得应该从两方面着手分析:体育社团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结合实际出发对我校体育社团进行全方面分析,旨在为我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帮助。以上这些研究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将会为本课题的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三)研究内容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的基本现状
1.1我校体育社团各分社的基本情况
1.2社团人员管理、运行基本情况
1.2各社团开展活动的效果情况
2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内部因素
2.1社团的结构、规章制度
2.2社团的管理模式及规划
2.3社团的指导老师、学生干部的专业技术及引导影响能力
3影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社团发展的外部因素
3.1社团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宣传体系
3.2社团的参与者与参加者的积极性
3.3学校制度对社团的影响和各级领导对社团的重视程度
(四)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大量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
2.调查法:对部分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和负责学生进行调查。
3.数据统计:对调查来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4.逻辑分析:对最终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二、技术路线:
收集文献资料和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整理资料—制作问卷和拟定相关访谈的内容—发放问卷和进行访谈—回收问卷—整理问卷—分析结果—整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
三、可行性分析:
1、本人对该课题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2、本人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的一名学生,并且参加过体育社团活动,可以更深的体会社团中的现状。
3、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多,可以对研究成果提供借鉴和参考,能为研究顺利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五)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完成期限
(1)20XX年1月确定指导老师,确定课题,搜集资料,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完成开题报告。
(2)20XX年2月下旬,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方面实现质的跨越,完成论文初稿一、二、三稿,并请导师审查。
(3)20XX年3月,继续开展研究,完成论文修改稿,并请导师审查,送系部预审。
(4)20XX年4月,接受导师审查鉴定,结题验收,论文定稿。
2.主要措施
(1)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
(2)利用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找相关领域的最新理论期刊、参考最新论文范本,收集资料;
(3)指导老师的指导,与老师沟通。
(六)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
[1]王利涛.高校体育社团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校论坛,2011,(10):80.
[2]李明,刘继志.影响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3]黄林.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1):231.
[4]王惠.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价值研究[D].[硕士论文].厦门大学,2008.
[5]张登峰.影响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体育与艺术,2009.
[6]刘强德.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
[7]梁平,林葛.体育社团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8).
[8]崔丽丽,叶加宝,苏连勇.全国性体育社团现状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04).
[9]周艳,顿志强等.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
[10]伟巍.高校体育杜团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11):51.
[11]丁斌.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
[12]王传友,冯伟.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1).
[13]汪桂花,赵永魁.影响新时期大学体育社团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05).
[14]黄亚玲.论中国体育社团[D].[博士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15]解会娟.高校体育社团组织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D].[硕士论文].山西.山西大学,2005.
高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与教学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园地。这个定义清晰地刻画出高校学报的属性是“学术理论刊物”,是学术园地,必须以学术为本。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学报在“期刊繁荣,学术生辉”的背后,也潜藏着一些违背学报性质、偏离办刊宗旨的情况:一是学术质量滑坡,二是学术泡沫泛滥,三是学术腐败有蔓延之势。作为学报编辑,也是学术期刊的编辑,我们不得不进行认真反思,如何才能坚持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和办刊原则,还学报一个学术之魂,使高校学报真正回归学术本位。
一、科研工作者要有科学精神,实实在在做真学问
科学精神是科学实现其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集中表现在:主张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科学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重视以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作为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主张科学的自由探索,在真理面前一律平等,不迷信权威,提倡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科研人员具有科学精神,首先是要尊重科学,要认识到科学是社会实践经验的结晶,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基础。其次要以学术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第三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即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归纳等,取得感性材料,然后对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最终提高到理论高度。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活动都要靠教师来完成。高校的教师只有尊重科学,树立严格的科学精神,认认真真做学问,才能为高校学报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理论文章,为高校学报回归学术本位打好基础。
二、健全切合实际的学术评价机制,增强学报的学术公信力
高校是一种学术组织,高校的办学特色首先表现在高校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方面。因此,要建立健全高校的学术管理与评价体制,改革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分配不平衡的现象,打破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的局面,强化学术本质,充分认识高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学、科研、学术,行政管理是为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服务的,要实现真正的学术自治。可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学术期刊的管理者和主办者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现状,努力提高刊物的学术质量。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从26个方面对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评价体系、保障举措做了充分的阐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立足本校本地区,引导开展特色研究
据统计,我国现有高校学报几千份,占学术期刊总数的一半之多。在报海刊林中,高校学报要想站稳脚跟必须有特色,必须与众不同。教育部已先后启动了“名刊工程”和“名栏工程”,并首批评选出了11家名刊和16家学报名栏,为高校学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绝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学报,要依托本校本地区的特点和学科优势,跟踪科研项目,明确学术研究的方向,集中合力,形成团队,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研究。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校学报要对具有较好基础的研究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促进研究水平提升,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并逐步发展为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例如,《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立足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开辟了“汽车工程”、“材料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栏目,尤其在“汽车工程”方面,深入研究实际,及时跟踪学校汽车系的电动车、混合动力等研究课题的进展,积极主动组约稿件,既体现了学报特色,又展示了学校作为“培养汽车工业人才的摇篮” 的独特优势。又如黑龙江农垦师专地处大金国第一都――阿城,毗邻金代皇城遗址、金太祖陵以及全国独家的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丰富的历史陈迹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创造了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的便利条件。该校学报就开设了“金史・金源文化研究”专栏,形成了以教授、副教授、史学硕士、讲师为骨干的研究群体,吸引了如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史博物馆、文物所等研究人员的目光,形成了金史、金源文化研究的热点。
四、加强编辑和审稿队伍建设,提高稿件鉴别力度
高校学报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期刊,在学报上刊发的文章必须具有学术上的新意,理论上要有突破:抑或是研究了新问题,开拓了新领域;抑或是提出了新观点,构建了新理论;抑或是发掘了新资料,做出了新论证……但学报发表的文章涉及众多学科,只依靠编辑的力量,是无法从众多的来稿中甄别出哪篇文章质量上乘,哪篇文章是浑水摸鱼,期望蒙混过关的。为此,相关部门要加强编辑队伍和审稿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审稿机制,提高稿件鉴别力度,通过审稿来取舍文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叉学科的稿件越来越多,好在高校学报一般均采用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有些院校还实行多位专家同时二审、匿名审稿、网络审稿等审稿制度,通过层层审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稿件的录用质量和论文的学术水准。因此,编辑和审稿人都要坚持学术论文“开展学术研究”这个方向不动摇。否则,受伤害的不仅仅是高校学报,还有它所承载的学术研究和它所代表的高等院校。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的“排头兵”,只有坚守学术本位,维护学术的纯洁性,才能实现推动学术创新的社会责任,才能引领学术研究朝着科学、规范、健康、繁荣的目标迈进。[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科研计划项目(09YKS022)]
(作者系《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创新学生工作模式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一是以培育优良学风为主要目标,二是创新方法,采取新的手段,开发新的途径,为学风建设服务。三是所有围绕学风建设的工作要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要单打独斗,而要形成一个综合化的工作体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下称管理学院)从本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以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为主题,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大力倡导“博学、好问、慎思、笃行”之风,创造性地提出“654321”学生工作模式。“6”指鸿鹄梦工场开展的六大工程,即“旗帜工程”“双导工程“”引领工程”“而立工程”“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六大工程,主要指教育载体;“5”指依托的五支队伍,即辅导员、班导师、专业导师、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含学生导学和班导师助理),指教育主体;“4”指“鸿鹄好声音”“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鸿鹄新论坛”等四大载体和平台,和六大工程一起形成载体体系;“3”指“教师引导、朋辈帮扶、环境熏陶”的三大基本实施路径,指教育路径;“2”指一个现实场所(“鸿鹄梦工场”即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占地60平方米的专用场地)和一个虚拟场所(“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指教育环境;“1”指在学生中开展的“鸿鹄英才培训计划”,指教育载体。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运行机制
“654321”工作模式并非简单的数字集合,它是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教育要素的有机整合。横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各个要素都能形成一个内部有机联系的子系统。纵向上,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教育环境、教育载体等要素能形成一个以学生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立体系统。这一立体系统有其内在合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全面有效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辅导员不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在学风建设中也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它的“主力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统领整个学风建设工作,负责计划、组织、实施、监督、保障。二是直接负责相当大的一部分工作,这是由辅导员普遍综合素质较高、业务能力强、经常与学生打交道等特征决定的。比如,管理学院的辅导员不仅负责统筹整个学风建设的工作,还具体负责实施“双导工程”“而立工程”等六大工程,以及整个“鸿鹄梦工场”中心的运行、“鸿鹄梦工场”专门网站的维护。三是在指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扮演教育者角色、开展朋辈帮扶工作方面发挥着最显著的作用。管理学院不仅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力军”作用,还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工作思路,将专业教师、班导师、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纳入学风建设的教育主体体系,形成以“引导教育、朋辈帮扶”为主要功能的教育者队伍。具体来讲,在整个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负责统筹日常的学风建设管理;班导师是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的直接教育者和影响者,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力量,一个班级学习风气、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班导师的影响;专业导师通过“双导工程”“鸿鹄英才计划”发挥强有力的引导教育作用,也是“教师导航”中的重要力量;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通过协助辅导员进行日常学风建设管理(如班级考核、自习抽查、成绩管理等)以及导学工作、党团教育工作发挥朋辈帮扶的作用,它们也具有教育者的功能。这几者既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内部合理的教育者体系。
(二)以“双导工程”为核心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
从学风的内涵来看,学习习惯是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认识,管理学院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行为入手,以“学风贵导,育才于微”为核心工作理念,以“教师导航,学生导学”为基本工作思路,实施“双导工程”,着力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管理学院分专业导、课程导、行为导、榜样导等遴选与聘任学生导学,聘请高年级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业知识、课程学习、学习方法与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针对性的“导学”,发挥榜样示范、引导帮扶、监督管理等功能,实现朋辈式互学共进。特别是建立“导学帮扶制”“导学联系制”“导学管理制”,每位课程导、专业导拥有固定的帮扶对象,每名行为导负责4~6名同学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对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作风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同时,学院还建立专业导师制、班级导师制、固定导师制(个别专业),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导航”作用。
(三)以“一项计划、四个平台”为有效载体,努力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需要丰富有效的载体作为依托。管理学院提出学风建设的“654321”工作模式,其中,“146”主要指学风建设依托的载体和平台,包括一项计划、四个平台、六大工程。一项计划,即“鸿鹄英才计划”。在管理学院的在校本科生中,每年遴选部分学习成绩好、学习潜力大、科研兴趣浓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尽早地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方面协助教师完成科研,另一方面接受教师在科学研究、论文写作、项目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四大平台,即打造宣传好“鸿鹄好声音”“鸿鹄真风采”“鸿鹄大展台”和“鸿鹄新论坛”。“鸿鹄好声音”是指通过及时有助于学生认知、学习、立志等的名言警句、热点评论等,用网络好声音弘扬时代主旋律,占领青年学生的思想阵地,传播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正能量。“鸿鹄大展台”“鸿鹄真风采”是指在虚拟场地(专门网络)和现实场地(鸿鹄梦工场场地)展示学院、在校学生的荣誉,展示优秀校友和在校学子的先进事迹(比如“十佳学子”沈越飞、“学霸”刘璐、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贲可蒙等),增强学生的集体感、荣誉感、上进心,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鸿鹄新论坛指邀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优秀校友、学院教师、优秀学生开设成长发展、专业拓展、求职就业、学习读书等方面的讲座,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激发理想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成效、难点及改进思路
“鸿鹄梦工场”成立、“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和难点。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性的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工作模式,无论是它的工作成效,还是它所面临的难点、问题,都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一)“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初步取得的成效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654321”学生工作模式实施近一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提升、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转化等三个方面。首先,学习成绩普遍提升。据调查显示,管理学院实施了“654321”工作模式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一定提升。如设置了导学的2013级,与未设置导学的2012级同期比较,核心课程的平均分至少提高3分;核心课程及格率平均提高5个百分点;各专业的综合平均分最低提高1.1分,最高提高5.5分;各专业及格率平均提高3.36个百分点。再如,2012级设置了学生导学后,核心课程的综合平均分提高11.67分,尤其是数学及格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次,学生的学习科研兴趣日益浓厚。参加“开拓杯”“挑战杯”、科研立项的学生数量增幅不小,其中在重庆市、重庆理工大学论文创作、科研发明等方面获奖的学生数量增加19%。再次,整个学院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气得到积极转化,课堂迟到、早退、旷课、晚归现象有所减少,自主上自习、自主进图书馆学习、自愿请教导学和导师的现象增多。这是直接的成效,从间接的成效上看,学院的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意向多元化,就业观念有所转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升,目标意识增强。
(二)“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难点分析
“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目前面临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核心工程“双导工程”而言,专业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学生导学缺乏工作积极性。专业教师是“教师导航”的重要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专业教师都将工作重心放在教学科研上,在学生工作、学生辅导、学生教育方面有所弱化,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部分专业教师未能充分发挥“教师导航”的作用。与此同时,尽管管理学院通过召开导学培训会、赋予导学学生干部身份,部分学生导学仍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整个“双导工程”的成效。其次,“四大平台、六大工程”的学风建设载体的服务力有待增强。除了“双导工程“”而立工程”是直接作用于学风建设之外,其他五大工程都间接为学风建设服务。“温暖工程”“阳光工程”“引领工程”等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增强理想信念、提升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确实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培育优良学风方面的服务力还比较弱,未能紧紧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工作。再次,从方式、手段上看,未能有效运用新兴的教育手段,比如网络、微信。从方法上看,主要运用“教导”“指导”“帮扶”等显性教育方法,“环境熏陶、文化渗透”等隐性教育方法的使用力度不够。最后,制度管理的力度较弱。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实施是任何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鸿鹄梦工场”制定了“专业导师制”“固定导师制”“导学帮扶责任制”“导学联系值”。制定和完善了《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导师岗位职责及要求》、修订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生评优评奖实施细则》、制定完善《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班级考核条例》,在制度建设上下了不小的功夫。但与此同时,在某些工作中还存在制度空白,有些制度建立了并未有效实施。比如,“而立工程”下的每个直通班都提出了班级建设计划和制度,但除了公务员直通班,其他直通班并未可持续实施。再比如,专业导师坐班制、预约制也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有效执行。
(三)进一步改进“654321”学生工作模式的思路
【关键词】中职物理;机电专业;课程优化
我校是机电类中职学校,开设有数控、机制、电子、模具、机械等专业,在各专业中开设中职物理这门基础课,目的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运动学、力学、几何光学、热学、电磁学及原子能等相关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机电各专业成为课程改革的的关键,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立足岗位,面向专业,优化课程结构
物理是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必须立足于机电类岗位,服务于机电类专业课程。机电类中职培养机电技术及应用方面的操作维护使用及管理技能型人才,面向制造业各岗位。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国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先进的手段和装配,其技术装备是数控机床(CN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生产线,这些装备的操作使用、维护管理要求高,需求复合型人才,并且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机电产品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对机电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要求也提高,制造类各岗位如机械制造、数控加工编程、汽车维修、模具加工与修理、电子产品装配、机电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机电设备营销等等都需要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强调基础及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和以后的扩展能力。中职生在短短三年间掌握机电类某一岗位群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掌握该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只有夯实基础,拓宽基础,才能提高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岗位服务的,而物理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打基础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物理是机电类专业基础的基础,其内容与结构必须满足专业与岗位的需求。
考虑到机电类各专业后继课的特点,将物理分为I、II两类:I类包括知识模块有: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冲量与动量,功与能,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分子运动论、理想气体,热量与功,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几何光学,光的本性,原子和原子核。II类是将I类中的静电场,恒定电流,磁场,电磁感应,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内容合并到电工基础中。II类是面向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对物理、电工、电子等课程的要求相对较高。在第一学期开设《物理》,而第二学期起就依次开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三门课程。I类是面向机械、机械制造、模具等专业。另外,增加选修模块,如自制物理实验、创新制作内容。各个不同专业学时数亦不相同。
二、做学合一,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课教学中的学主要是指理论知识学习;做是做实验、做习题和课外活动,主要是实践过程,无论是学还是做,都是为了理解基本概念与定律,分析物理现象与自然规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与知识。由于各种原因,中职生入学的实际情况是基础差、底子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但其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并不低。按照职业教育观点[1],他们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注重实际应用与操作。鉴于上述情况,中职物理教学首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其主体能动作用,发掘其能力与潜力;其次加强技能培养。为此采取如下措施:(1)在学的方面,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推导,突出物理概念的理解,注重计算能力的培养,并将部分概念与定律内容实验化,转化为可以做的内容,加大课堂演示内容及份量;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注重形的视觉作用,加深对物理概念与定律的理解。对于每个章节,明确目标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思考,学生带着思考的头脑进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专业实际,联系学生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2)做的方面,充分利用习题、实验与课外活动。这样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做学合一,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本身。在中职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在理论课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引入课题;指导学生发现,启发学生思考、交流、探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启发学生大胆质疑;注重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在习题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一题多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开放性实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举办“异想天开”发明创造“金点子”方案竞赛;举办发明创造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发明创造作品展览;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等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
三、对教师的要求
物理理论与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情景设计、学生情况分析、创新能力培养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具有灵活的教(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45页)学方法、较强教学情景设计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和创新教学能力。为此,教师必须经常收集资料、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最新科技动态,及时掌握科技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岗位所需技能;钻研教学艺术,深入学生调查研究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如教学过程设计中每个章节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万有引力定律”以“人造卫星、黑洞例子”切入;“机械波”以“地震、超声波和次声波”切入;“能量守恒”以“长江三峡”切入;“电场中的导体”以“静电的防止和利用”切入;“电阻定律”以“超导”切入;“磁场”以“磁悬浮列车”切入;“原子核”以“核武器”切入等。引入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引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崇尚。
总之,机电类中职物理教学面对新的形势,必须坚持知识与技能并重原则,面向专业,立足岗位,打好基础。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仍有待提高。因而我们可以得出:作为农村经济发展核心的农村金融势必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本文将从已有文献对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关系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究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政策,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出台提供借鉴。
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仍存在较为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纵观近期文献,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这种关系表现得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阻滞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威胁。
一、相关关系原因分析
(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
从2000年开始,在我国农村,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相继撤出县级及县级以下地区。从而导致农村金融供应机构以及资金供应出现严重缺口,与当时农村经济机制改革产生重大矛盾,随着矛盾的日益尖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积重难返的威胁。
(二)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现阶段农村经济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农村金融运行环境:一是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缺乏有效的宏观政策支持;三是缺乏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四是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三)农村非正规金融行业冲击金融市场
在农村,私人借贷极为普遍,构成了农村借贷的主要方面。农户的支出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教育、生活、医疗和生产,当入不敷出时,农户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私人借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有数据显示,农户从正规金融获得的借款占全部借款的比重不到1/3。这主要是因为通过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获得借款非常困难。调查显示,农民借贷的问题并不在于利率的高低,而是根本借不到钱。非正规金融的存在显然有其必要性,但问题是非正规金融游离于法律之外,可能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四)存款保险体系不健全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因素,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防止挤兑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现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缺乏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二、政策建议
(一)改革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外部支持环境
现有农村金融监管力量,分别来自于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各省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往往出现职责上的分工问题,或者造成监管漏洞,监管不到位,或者监管过度。因此应该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农村金融改革同时需要一个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一是需要相应的法律和制度支持,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机构还都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二是需要相关准备金管理,再贷款利率等方面的宏观政策的支持;三是需要对农村进行教育、医疗、法律等公共产品充分供应,促进农村商业金融服务的改善;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改革,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协调发展
金融改革始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城市金融改革脱节。农村金融改革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供给不能适应需求的变化。农村经济和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带来了农村金融需求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过程在逐渐地削弱二元结构特征,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也成为政府现阶段经济工作的重心。池小萍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一文中提到,与城市金融相比,农村金融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服务地域的广阔性而导致经营管理难度较大,而使以利润为导向的金融机构望而却步。因此,应注意农村金融系统改革与城市金融系统改革推进的协调性。
(三)完善我国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鉴于我国目前存在的良莠不齐的农村信用环境,设置强制投保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并且强化准入机制,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将经营效益差的信用单位排出农村金融市场,确保农民的财产安全。
(四)注重农村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小额信贷组织创新。
虽然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充斥了正规农村金融市场,但我们不能否认非正规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不同性质市场的存在可以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双方会不约而同地改善经营模式,加强管理,而最终获益者为广大农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例如,进行以利润为导向、成本收益平衡、运行效率高的小额信贷组织创新,通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率的方法从多个渠道减少对捐赠的依赖。
(五)区别化对待,满足不同地区的农村建设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农村的经济状况、耕作环境、教育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因此出台政策应区别化对待,切勿“一刀切”。比如,将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行政区的等级划分,逐层削减规模,使农村信用合作社真正的深入农村,切实为农民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节省农民办理事务的成本,又能提高合作社的工作效率,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六)完善金融所有制结构,加快资金回流
有数据显示,农村建设常出现资金运用不合理的情况。因此可规定对资金运用达不到规定比例的,要求其增加信贷资金投入,或者减少存款,或者自动退出农村存款市场。加快资金的回流,为农村的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流支持。
参考文献
[1] 周霆,邓焕民.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创新论[M].中国财经出版社,2005.
[2]薛红,赖景生.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下重庆市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相关关系分析[J].管理学家.2009(04).
[3]彭艺,彭紫云. 农村金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以中部地区为例[J]. 理论探讨.2010(04).
关键词:约束护理告知书;脑外科;约束护理中;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10-099-01
脑外科是临床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因为大多数脑外科患者伴有兴奋、躁动、自伤等无法配合治疗的表现,这就对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1],患者往往不配合护理工作,严重的甚至会对护理人员进行攻击,不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还可能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脑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往往会采取相应的约束护理,即对患者的活动范围和活动能力进行约束,以此来保证病人顺利接受治疗,并可以提高病人自身及其周围人员的安全系数,最终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进一步分析约束护理告知书在脑外科约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脑外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外科患者,患者包括中、重度脑颅损伤和颅脑肿瘤,约束护理告知书由本院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条例并结合着医院实际情况按照标准的格式自行设定。约束护理告知书的内容主要是约束的内容、意义、责任范围等详细情况说明,比如实施约束护理后要用约束带来限制患者的活动,要求患者家属在没有经过护理人员同意的情况下不能擅自解开约束带,如果没有经过护理人员的同意擅自解开约束带而造成患者坠床、伤及他人或者自伤等严重后果则有患者家属负责[2];还有比如患者出现暴躁的时候患者家属应做的护理工作,要观察患者尿管引流是否通畅、约束部位是否有红肿、淤血,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及疼痛刺激,同时要在第一时间报告护士或医师。另外是由医院协同科室自行设定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调查表的内容主要是服务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教育、主动服务、病房环境,总共五个大项,每个大项设置五个小题,每小题0-4分,总分100分。
1.2 方法
首先是由责任护士负责召集病人家属或护理人员,协同责任医师向患者的家属报告患者的病情情况以及存在的意外因素和实施约束护理告知书的目的、责任等等信息,让患者家属充分了解实施约束护理告知书的作用和意义,征得家属同意后签字并归入护理病历。在签定约束护理告知书后护理人员需要做的工作包括:详细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比如患者的各种引流管、保留导管的引流情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巡视各种监护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同时要观察约束带是否出现松动、松紧度是否合适,患者的四肢循环有无异常,按时解除约束带;另外是将预先设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到患者家属手中,让患者家属进行打分,最后统计分值。调查评分是家属于病人前无外界影响下独立完成填写。护理人员则对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与没有实施约束护理告知书前进行分析对比[3]。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实施约束护理告知书前后患者的意外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对比。意外情况主要包括撞伤、坠床、伤及他人、抓伤或皮肤淤血,另外是脑室引流管、深静脉穿刺管、伤口引流管、胃管、导尿管、氧气管、输液管被拨出等。
2 结果
实施约束护理告知书签字后意外情况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3 讨论
脑外科患者由于脑部的原因,往往比其他科室患者更容易躁动,而患者家属由于对病情和护理知识的不了解容易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不正确的措施。比如患者病痛发作非常痛苦而四肢又被约束的情况下,患者家属由于对亲人间的爱心于是在没有经过护理人员的同意而偷偷解开约束带,从而导致了撞伤、坠床、伤及他人、抓伤或皮肤淤血以及相关管道被拔出的意外情况。另外是由于脑外科患者的病情发作并没有固定的周期,会发作在任何时候,而护理人员不可能时时陪伴在旁边,因此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意外。而约束护理告知书可以充分发挥病人家属能动性,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让其了解约束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家属更加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减少意外发生。由本次研究发现,约束护理告知书在脑外科约束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的的减少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玲.精神病患者使用保护带约束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年新医改形势下护理管理创新论坛暨护士长培训班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