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3 00:1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行政单位采购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5年开始执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正)及以前年度相继了关于乡镇财政财务相关制度,如2012年财政部令71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库[2013]218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9号《新旧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只有系统学习新的法规制度,才能适应新时期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中心工作的要求。
关键词:
理清职责;学习法规;交流经验;做好乡镇财政工作
乡镇财政所是为同级政府服务,是县财政局的派出机构或业务管理单位,有八项左右的工作职责。目前财政所人员少,面对基层业务量大,造成疲于应对工作的现状。如何解决人少活多的矛盾,谈几点方法和建议。
一、理清工作职责
现阶段乡镇财政所主要有以下八项工作职责。负责乡镇财政收支管理,编制、监督执行财政预算,编制决算报表;负责乡镇非税收入的征缴;负责乡镇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建设资金的监管;负责强农惠民财政补助资金“一折通”发放;负责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负责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负责对接“乡财县管”、组织实施“村财乡管”财务工作;上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交办的其它工作。理清了工作职责,才能做好工作计划,才能做到主动完成工作任务。
二、学习政策法规
及时学习法规政策,财政工作才会少出差错。根据工作经验我列举出乡镇财政所涉及的主要政策法规。比如2015年开始执行的新《预算法》、2013年执行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2014年执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双分录的业务处理、《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2014〕7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及《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财预[2011]564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地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14]228号)、收费方面《行政许可法》及《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2011年1月8日修改并执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2013年开始执行的“六项禁令”以及2016年5月1日开始全面试点“营改增”科目、税率及发票使用。只有及时学习相关政策法规,会计业务处理才不会违反这些政策法规的规定,才能当好乡镇领导的参谋防范和纠正错误。
三、登记台账和设置财务软件科目级次
建好台账能把繁杂的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设置好财务软件科目级次能及时加工组合成各种领导所需财务讯息。乡镇财政所应设立以下两个电子台账:一是所有资金文件台账,设置资金文件名称、文号、资金类别、资金来源级别、资金用途、总金额、资金到位时间、到位金额、累计到位金额、未到位金额、拨付时间、拨付金额、累计拨付金额、累计余额、备注。二是设置项目台账,设置项目名称、主管单位、实施地点、实施单位、建设规模、投资总额、资金到位时间、到位金额、累计到位金额、未到位金额、拨付时间、拨付金额、累计拨付金额、累计余额、开工时间、完工时间、竣工验收时间、备注。设置财务软件科目级次到最末级,如其他应付款——民政各种补助——城低保、农低保、农村低保参合资金、军人优抚金、救助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冬春救助款、民政粮食救助款、农低保季节性缺粮救助款、自然灾害救助款——中央自然灾害救助款。当上级部门或乡镇领导需要提供各种数据资料时,通过查询电子台账和财务软件会计账加工所需的各种数据就变得比较轻松,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
四、乡镇财政所财务会计工作常见错弊问题
根据我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和审计工作归纳常见错弊和应注意事项如下。
(一)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应注意事项
一是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决算编制是否合规,会计业务处理是否遵循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收支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执行。二是民生资金是否足额发放和涉农项目是否按立项批复实施,涉农资金、民生资金是否滞留被挤占挪用。
(二)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常见问题
一是超预算列支“三公”经费、违反“六项禁令”;二是使用不规范的票据列支费用,如2016年5月1日全面试行“营改增”后以前版本服务发票仍然使用;三是扩大开支范围列支费用,比如在项目资金列支办公费、招待费、差旅费等开支;四是未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未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五是漏记固定资产;六是漏缴税费,如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七是应缴未缴非税收入;八是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如项目暂付款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结)算开发票冲账;九是私设“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奖金;十是超编制用人和“吃空饷”;十一是违规举债或长期欠债;十二是实施项目进度缓慢,项目资金长期结存;十三是挤占挪用,套取、骗取涉农资金、民生资金、项目资金。以上是我对乡镇财政所财务工作建议和提示,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管好涉农惠民资金和项目,更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孙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基层乡镇财政工作[J].当代经济,2015
校(院)委会:
校(院)2019年度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9年度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基本情况和主要变化
我XX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报工作始于2016年,每年按照XX财政厅要求在4月底前报送上一年度的单位内控报表。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编报工作延后至7月份,并要求于8月30日前完成报送。XX财政厅于2020年7月1日了《关于做好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的通知》(辽财会〔2020〕154号)(以下简称为《通知》),并于7月8日开展了线上编报工作培训。
(一)基本情况
单位内部控制编报内容主要包括内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组成和运行情况、内控体系建设情况及权利运行制衡机制建立情况;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国有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和合同业务的制度和流程图的建立和更新、工作完成情况和管控情况的相关数据;内控信息化建设情况等。其中明确要求内控考核评价结果应用于:完善内部管理、监督问责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2019年度内控报告编报系统共含11张表格。11张表格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对单位内控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并自动生成本单位《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提出单位内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二)2019年度编报内容的主要变化
1.编报软件由单机版改为网络版,优化填报方式,简化填报程序。
2.增加内控评价事项。要求单位填写是否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对单位内控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出具评价报告的情况。
3.强调加强结果应用和事后监督指导。2019年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制完成后,XX财政厅将聘用专业团队抽取XX直和市县(区)各100家行政单位进行内控报告核查分析,并对核查结果进行通报,总结推广先进典型。
二、校(院)2019年度内控报表编报工作进展情况
XX财政厅《通知》下达后,财务审计部在财务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和分管领导的指导下,向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资产管理部等部门传达了文件精神,共同研究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分别落实相关工作,明确按方案开展工作。各部门指定专人就相关工作与财务审计部沟通协调,并于7月22日前向财务审计部报送相关材料和数据。财务审计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和佐证材料进行了预填报,并将预填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事项与XX财政厅沟通。预填报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内控报告,整体初步评价等次为“中”。
三、2019年度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预填报之后,内控报告填报系统自动生成的校(院)《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以下简称《内部控制报告》)指出,2019年我校的内控工作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存在单位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不全面的问题。由于2019年度我校未进行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只开展了资产类清查评估工作,且我校(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尚未开展,因此风险评估覆盖范围不全面。
二是存在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不高的问题。由于教师课题费、基建项目等不需向XX财政厅报绩效目标,因此在2019年度决算报表中我校(院)预算编制范围内全部预算项目数为7个,而我校(院)实际完成绩效目标申报项目数为2个,分别为干部教育和教育教学,从而导致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设定比例不高(28.57%)。
三是存在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问题。
由于2019年度校(院)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尚处于探索、调研阶段,内控信息化系统尚未建立健全,因此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未建立健全各业务管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未全部实现互联互通。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
我部根据内控报告评价结果对校(院)内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工作经验,结合校(院)工作实际,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和建议如下:
一是继续完善内控体系,夯实风险防控基础。建议结合校(院)制度建设年的工作成果和工作实际,对校(院)现有内控体系查缺补漏,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同时根据《内部控制报告》的建议:“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且评估范围应全面覆盖单位和业务层面。”拟委托第三方对校(院)开展全面的内控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对内控建设工作的宣传,提高各部门对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动内控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化是内部控制制度实施与落地的重要途径,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提升内部控制管理的集约化和科学化,从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保证各项活动的合法合规和资金的安全可控,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与常态化。
[关键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3 — 0066 — 02
事业单位在日益发展中,体系制度、人才任用都向着更加健全全面的方向进步,但是唯有档案管理似乎在几年内都很少明显的变动,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简单、创新性小,所以事业单位本身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很多问题都是历史遗留的,一直没有改进,所以档案管理一直没有进步,也没有好的发展。
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范围
第一部分是行政档案管理。这一部分档案中涉及到上级下发的文件,本单位发出的文件,各部门的工作计划、总结等,还有一些信函、会议记录等,这一部分的档案属于行政范围,是事业单位行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对于上级的档案文件一般会下发给部门进行学习贯彻,比如针对十的召开,开展一些关于学习十精神的演讲比赛或者相关活动的通知等都属于上级文件;本单位的文件比如说针对上级文件我们单位自己将要组织什么样的对应活动,或者为了提高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单位进行一些诸如演讲之类的比赛,这都是本单位的一些行政档案。工作计划或者总结之类的内容是总体衡量一个部门、一段时间工作得失的一个标准,各单位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不定时间的要求部门编写工作总结或者针对前一阵的部门发展撰写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这是让部门工作不断完善、不断进步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事业单位行政档案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信函会议记录,这都是对单位发展的一种监测监督。
第二部分是人事档案管理。这里面的内容是每一个在编人员的全部档案,包括在编人员的基本信息,在编人员受到奖励处分等信息。人事档案是对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物品,个人要晋职称、转调或者一些行动都需要个人档案作为支撑。如果没有个人档案,或者经查有不属实的地方,这些行为都将视为无效,所以个人档案也受到每个人最大程度的重视,以至于很多时候当我们说起档案,一部分人仅认为是个人档案。
第三部分是财务档案管理。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单位,所以财务管理档案也与行政单位有着很大的差别,财务档案中包含有日常的财务支出凭证,每一次财务支出的目的、用途、金额等内容都要做好全面的记录,也要有相关的发票等作为支出用途的依据;还有各种财政收入,每一笔款项从何而来都要做好详细记录;对年度预算、预算调整、决算等工作做好存档,是下一阶段开展财务总结预算工作的依据;年度季度的财务分析报告也是财务档案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分析了解财务使用效率,还有诸如缴纳的各种社会费用、收支的立项计划和执行情况等,总之,单位的一切财务支出由财务部门进行的整理分析都是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
第四部分是业务档案。这里主要内容就是业务学习、业务考核、业务会议记录等内容,像现在每年都会进行的事业单位招考就属于业务范围,考试所使用的大纲、教材、参考资料等都是业务档案,还有单位组织进行的业务培训,因业务需要采购的图书杂志等这些资料、材料都是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这些属于业务范畴的工作内容,有关资料的记录就是以后类似工作的一个依据参照,所以这类资料同样属于档案管理的内容。
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问题
首先,档案管理混论,没有形成有效合理的管理方案。档案作为一个人最为重要的证明,很多单位对其重要性并没有认识到。很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混乱,比如说我们现在每年都会有地方的事业单位招考,这时候大批的人才被招进事业单位,但是问题在于很多单位并没有及时地进行档案整理存档。在一些大的单位这种现象还稍微好一些,对招进的人才能够及时了解调查,然后把档案整理归类存档;一些小的单位或者地区比较偏远的单位,这样的存档管理就比较懈怠,混乱的情况也就时常存在。
其次,档案管理员素质不高,缺少专门的档案管理专员。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学问,但是现在我们看来,很多的事业单位没有专门从事档案管理的专员,在进行事业单位考试的时候档案管理员一栏的专业限制很多都是不限,而且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意识到应该派专门人员从事档案管理,更有甚者很多单位派一些退居二线年龄较大的人员从事档案管理,所以很多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缺少专业性。
第三,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制度落后,并且缺少科学性和技术性。现在单位发展注重效益,办公室、财务部才是主要的改革发展部门,大部分单位都忽视了档案管理部门的制度改革。一般人会认为,档案管理就是简单的存档调动,但是档案管理的过程步骤却是非常重要、周全的,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有可能让档案不翼而飞,给个人造成极大的损失。另外,档案管理信息化差、科技性差,科学技术在各行业都有应用,但是在事业单位的管理部门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档案入网、跟随记录这些都没有做到位,所以庞杂的档案也就得过且过地管理着,没有形成很好的制度体系。
第四,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位,思想态度懈怠。档案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从宏观来说,涉及到国家政府部门的文件方针;从微观来说,有各自单位的文件和人事档案。国家政策方针关系到国家发展前途的策略,虽然有一些不是绝密文件,但是重要性一样不能小看。就个人来说,每个人的档案就是自己人生经历的一个证明,如果这个证明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档案有着其他文件所不具有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但是很多的单位并没与对此有所重视。笔者认为态度决定一切,正是因为单位中没有人足够地重视档案的重要性,所以档案管理才会一直比较松散,制度化、信息化一直得不到落实,这样就使得档案工作长期处在被忽略的状态下,工作人员也是应付了事,长此以往档案管理就会陷入混乱,文件丢失、秘密外泄,这样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总有一天也会接踵而至。
三、如何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更好发展
(一)加强制度化管理,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有序发展
“档案管理是整个行政事业单位协调、有序、高效运行的有效保证。”〔1〕制度是任何单位正常运转的保障之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的,要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也必须进行一些制度化的管理控制。首先,对在职人员的档案管理应该认真整理,按照单位的要求根据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方便以后查找,对于一些新进人员的档案应该及时记录,对于一些将要退休人员的档案应该按照程序整理归类。其次,对于一些转调人员的档案,应该制定严格的提取档案,转走档案的转接制度,保证档案在转接过程中没有中间漏洞,不会因为中间环节没有监管到造成档案的遗失。档案整理应该按照编号分类放好,对于一些借出的档案应该记录清楚,对借出时间、归还时间做出整体细致的记录,归还后应该按照原来的分类检查清楚后放回原处。档案归还时应该检查好档案内容,对于一些私自涂改方案的行为必须追究法律责任,用严密的管理制度和严格的法律规范,规范档案管理行为。
(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档案管理好坏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一个单位派遣专门的人员管理档案,加上完善的制度,档案管理自然也就成为单位上下重视的问题之一。在招聘的时候,事业单位应该注意档案专门人才的招聘,只有用专门人才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专业化;另外,单位人员在安排岗位时,要认识到档案管理的职位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胜任的,要选择接受能力强、逻辑能力强的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的有序运行。比如说,档案一般是纸质的形式存在于档案馆内,我们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要注意室温、防潮、防虫,这些工作都应该由专业人员从事,明确了解用量、用度保证档案的质量和安全;如果用一般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很有可能会忽视这些情况,造成档案损失,因此提升档案管理员的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三)增强档案管理的科技性,让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接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档案信息管理逐渐迈入了现代化管理的殿堂,也为档案信息管理的完善和发展创造了契机。”我们应该注意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入网,并且单位之间可以结成全部事业单位的整体档案网络,这样也可以避免一旦档案遗失造成的一切工作不能运行的问题,也让档案有一个备份,这样也可以方便单位之间的人事调动档案转接。类似条码扫描、影像扫描之类的仪器设备都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在档案管理中,为档案管理提供健全的设备仪器,方便档案管理也增加管理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比如,现在很多企业投资让云技术进入档案管理领域,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这为我们档案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借鉴,科技进入档案管理是一个发展趋势,只有把科技与档案管理良好的结合才能促进档案管理的优质发展。
(四)提高思想意识,重视档案管理
各事业单位尤其是单位领导应该做好带头表率作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把档案管理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一些重要档案的管理要纳入日常的工作议题中。在办公会议上,应该适时对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遇到的问题等内容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研究方案,把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放在与其他工作平行的位置上。可以成立专门的档案管理负责领导班子,定期对档案室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提高管理的一些可行性方案,领导应给与足够的支持与肯定,加强档案室硬件管理,定期对档案管理工作作出考核评定,在全单位树立起重视档案管理的意识和作风。
我们通过上文的分析,首先找到了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时间太久又迟迟没有改进所以改变起来会有一些阻碍,但是我们根据这些情况提出了建议措施。如果事业单位能够进行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会有一次大的进步,也可以为以后的档案管理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安晓莉.试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J〕.现代商业,2011,(18).
〔2〕史毓,王爱珍.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1,(06).
〔3〕程巧玲.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关键词:海关财务 绩效评价 风险管理
绩效一词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绩”是业绩、是工作的结果,“效”是效率、是工作的过程,在现代政府职能不断演变的进程中,绩效管理被引入政府管理。绩效管理的核心是绩效评价,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管理就是要可衡量”,在绩效管理中,这个衡量的过程即为绩效评价。
行政单位绩效评价对于政府能力建设而言,是行政管理的新思维,财务绩效可以理解为被评价单位经济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通常所说的“3E”。在我国,财务绩效评价已经作为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又一重大改革在强力推行。改革的进程,离不开对风险的关注,风险管理视角下的财务绩效评价,包括对财务绩效评价风险的度量、评估和应对,是对各种绩效评价行为好坏优劣次序的选择安排,有助于对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建设性参考。
一、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内涵
(一)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含义
根据中央政府关于加强政府绩效和预算绩效管理的总体要求,海关系统全面开展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工作。2011年8月,以海关总署印发的《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为主要标志,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进入制度化运行轨道。文件中明确,海关财务绩效评价是指海关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按照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对海关财务管理和预算支出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海关绩效评价分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和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目的在于提高海关财务管理未来的绩效,结果运用机制具有建设性而不限于防范性,重点是指出被评价单位问题和潜力所在,提出改善和提高财务管理的措施。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准确定位,为其有效运作提供了合理保证,也被财政部列为“全国绩效评价经验介绍单位”。
(二)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现实性与必要性
1、海关全面推行财务绩效评价的现实性
绩效评价的对象是组织和个体,海关作为一种组织,已在部分海关试点开展了绩效评价项目,初步具备绩效评价的经验与方法,有开展财务绩效评价的良好环境;作为中央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措施在海关的陆续推行,为其开展财务绩效评价创造了制度条件;海关绩效评价流程与财务管理流程能够有效衔接,财务人员风险防控意识的不断加强,是财务绩效评价全面开展的业务保障。
2、海关全面推行财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绩效评价是海关单位进行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依据。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为行政管理行为注入成本―效益的考虑,有助于激励形成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减少行政成本的浪费和及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它为海关对财政资源进行有效配置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绩效评价是海关财务改革的重要工具。海关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内外压力已使财务再造成为必然,而财务绩效评价通过对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衡量,形成对财务再造过程的综合检验,是推动海关财务管理不断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中的风险分析与识别
拥有风险意识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同样,对财务管理绩效的评价也要具备风险意识。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前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以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主,后续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引风险管理意识入财务绩效评价体系。财务绩效的风险防控以全面分析海关财务管理风险环节为基础,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在繁杂的评价工作中抓住风险控制关键点,提高对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适应性。具体目标可概括为―保证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有效性及正常运转,并减少可能由于绩效评价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来源
1、绩效评价工作法规体系尚未健全
在立法保障层面,我国尚缺乏对绩效评价的法律认定,没有明确规定实施行政单位绩效评价的法律条款。与其他行政机关一样,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并不具有强制性,配套的激励或奖惩措施也难以真正落实;在规范指南层面,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指引的编制工作已启动,但应对复杂的财务管理环境尚显粗糙,评价实效并不明显。
2、绩效评价工作缺乏健全的组织保障
财务绩效评价根据海关实际情况和评价种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目前在实践中,更多地还是依托绩效评价小组开展工作,绩效评价的长效性和专业性不能得到有效保证;绩效评价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对评价人员素质的要求更高,目前海关财务人员绩效评价业务素质尚有不足;部分单位对财务绩效评价的重视不足,认为海关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所谓的绩效评价是财务管理中凭空多出的任务,缺乏积极性和配合性。
3、海关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财务绩效指标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各海关单位财务管理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有着根本性的差异,其标准和尺度难以统一。对于已经开展的绩效评价项目,主要集中在对历史财务数据和核算结果的关注上,而对“财务管理发展能力”等最终也将影响财务绩效的非财务指标提及较少;已经设定的指标体系中,以符合性测评为主,定性分析指标偏重、定量分析的基础模型少,绩效评价人员的主观判断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
4、海关财务报告体系尚未完善
财务报告是财务绩效评价获取基本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确定风险管理目标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海关单位财务报告形式几乎每年都有变化,还要根据不同的资金渠道、资金用途或使用人形成不同口径的报告方式,加大信息统计与逻辑核对工作的同时,也降低了绩效评价信息处理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二)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全面的风险识别包括对单个风险的识别和风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识别。借鉴有关的风险理论,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识别中可运用的方法主要有:
1、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首先要将绩效评价过程按顺序设计为流程图,然后对每一项流程逐段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与损失。这种方法系统而直观,是识别风险常用的方法之一,而且财务绩效评价规模越大,涉及的流程操作过程越复杂,流程图分析法越能体现出其优越性。
2、环境分析法
环境分析法是通过对被评价单位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系统分析,推断环境可能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估计财务绩效评价失准的风险与潜在损失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采用环境分析法,首先应全面分析被评价单位财务管理内控情况,其次要系统分析单位财务管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关注环境变化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并分析内、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稳定程度,确定财务管理风险点,同时确定其对财务绩效评价的影响程度。
3、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是在征得专家对风险的判断意见后,进行整理、归纳,再反馈给各专家,以不记名方式征求意见,反复集中、不记名反馈,直至得到相对稳定的意见。在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要依托于海关财务绩效专家队伍的建设,实际运用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明确。
三、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中的风险应对
(一)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应对原则
1、全面性
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贯穿于前期准备、组织实施、撰写报告和结果应用等各个阶段,风险防控要实现全过程、全员性,不留空白点。
2、重要性
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要求评价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关注不同风险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划分风险级次,确定需要评价的重要业务单位和业务范围。
3、成本效益性
统筹考虑风险防控投入成本与效果、效益之比,要从评价工作的全局利益出发,尽管某些控制会影响评价效率,但可能会避免评价结果的重大错估,仍应实施相应控制。
4、前瞻性
从反应式风险管理逐步发展为前瞻性风险管理,对财务绩效评价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分清轻重缓急,掌控未来评价工作的发展趋势。
(二)走出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误区
1、基于最优化理论,对财务绩效评价寄予过高期望
财务绩效评价不是万能的,它是一种次优工具。海关财务管理趋势是逐步规范化,必将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一定的时间段,财务绩效评价可能相对滞后。同时,由于海关财务管理目标的多元性和资金支出结构的复杂性,绩效指标的构建存在很大难度,海关财务活动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观和量化,这就必然导致绩效评价的某些偏差。
2、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狭隘化
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对未来财务管理的建设性意见,不单与资金有关,也不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不应局限于财务人员和财务岗位,在评价思维取向和实际操作中,要跳出对单纯财务数据的分析评价。财务高效的具体核算行为,主要依靠财务制度、岗位职责等刚性规范作为保障,但海关单位实行行政上的垂直管理,领导管理理念、用款部门对财务制度的配合理解等柔性机制,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海关财务绩效评价极端化
海关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在于发现问题和帮助解决问题,而绩效评价的表达方式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分析和风险的判断。如一味批评过去,仅描述最差情境,往往会减弱评价小组的风险偏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建设性作用。
(三)海关财务绩效评价风险的应对
在日益复杂的海关财务管理环境下,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控制相应的绩效评价风险,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健全财务绩效评价工作体制
事实证明,通过健全的体制设计来实现工作的高效所耗费的成本最低,健全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工作体制主要包括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日常财务绩效评价以各海关单位的自查自评为主,相应的财务机构职能需要调整,并赋予与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相关的激励权限,绩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要与奖惩挂钩,以保证其严肃性;在财务绩效评价实务开展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相关问题与建议,在制度设计上做到与时俱进,在制度宣传上加大力度,使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财务绩效管理不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情,以争取各方理解支持;重视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培养,不断完善绩效管理培训制度,在提高绩效评价人员素质的同时,引入专家聘用制度,为绩效评价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内在动力。
2、完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海关财务管理离不开定量的数据指标,但财务整体职能的发挥需要各部门、各岗位的密切配合,许多管理目标难以量化,增加了绩效误评价的可能性。可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基本指标体系外,根据绩效目标的表现形式设立修正指标体系,如结果性绩效指标和行为性绩效指标。一般部门负责人以上级别通常是通过结果来评价,不管具体工作过程,是否按照既定的工作计划完成部门任务才是最终评价标准,与结果性指标挂钩;而科级以下关员更多的要通过过程和平时表现来评价,即行为性指标,包括工作对象的满意度、工作出勤率等。完整的指标体系中,要为各项指标设定极值、预警值及变动区间,以提高评价风险预警能力。另外,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关注一些非财务指标,从长远看,非财务信息会影响未来的财务绩效。非财务指标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评价项目进行动态循环,以不断提高准度和精度。
3、合理利用被评价单位的基础信息
绩效评价以对被评价单位的全面了解为基础,以评价目标为导向,从被评价单位提供的资料信息中筛选绩效评价的重点。如财务管理内控体系要重点了解,包括批准、授权、审核、不相容岗位的设计与执行,目的是为了验证已获信息的可靠性。再如,非财务信息中,要重点关注单位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处室管理记录是否完善,财务人员参与培训比率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系统内比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等,目的在于对财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4、建立海关财务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能为海关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持。一方面,财务绩效评价中要采用大量的数理统计和分析模型,结合评价业务事项而设计的评价信息系统,可有效提高评价工作效率、降低人为操纵因素;另一方面,可根据绩效评价业务的不断深入开展,在海关系统内建立财务管理缺陷信息数据库,对被评价单位发现的财务管理缺陷及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同时为未来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部门预算编制问题建议
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民生投入,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专项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这就要求作为基层预算单位的事业单位必须做好部门预算。部门预算是将预算支出按部门和支出项目进行分配,是编制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和方法。部门预算由政府的各个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反映各个政府部门的所有收入和支出。实行部门预算,也是政府预算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部门预算已在全国各基层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它严格了预算管理,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较好地消除了传统预算编制模式存在的弊端,成为防止腐败的重要手段和预防措施之一。部门预算借鉴了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使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了一大步,是对传统预算方式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对沿用多年的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从观念到内容的根本变革。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部门预算的基本框架,细化了预算,规范了财政资金的使用,但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现行管理体制的制约,部门预算编制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笔者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及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初步探讨如何做好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工作并提出建议。WWw.133229.COm
一、部门预算的定义、原则和目的
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单元,财政预算从部门编起,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二是财政预算要落实到每一个基层预算单位,预算管理以部门为依托,改变财政资金按性质归口管理的做法,将各类不同性质的财政性资金,统一编制到使用这些资金的单位。三是部门本身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限定直接与财政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一级预算会计单位为预算部门。因此部门预算,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预算,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预算内收支计划,又包括部门其他收支计划。
预算就是用数字编制未来某一个时期实现目标的安排和行动计划,也就是用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它是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主要包括收入、基本支出和项目预算等内容,部门预算应该是反映一个部门全部收支状况的预算: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主要是指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部分,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等。
部门经费的安排,一定要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以及“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的原则。预算应该是部门各方面的人员根据深入细致的调研得到的可行的方案。财务预算可以使一个部门对未来的工作进行全面考虑,捋顺思路,确定工作内容和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为控制部门的费用支出和评价部门绩效提供依据。
二、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经过财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虽然日趋完善,但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以下的问题。
1.预算单位对部门预算的认知不足,不重视基础资料搜集和整理,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质量。有些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认为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有些领导则认为编制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应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制定和控制。实际上部门预算是集业务、资金、费用等预算于一体的综合性预算体系,尽管预算最终表现为财务预算,但部门预算的基础牵扯到业务、项目、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应该集全单位之力做好预算。
部门预算的编制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负责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人员首先要学好《预算法》和有关文件,然后按部门预算要求编制单位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表格,发放到各有关职能部门,向其讲解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地填报各种数据。要科学地编制预算,必须做到全面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掌握第一手材料。情况清,心里明,编制的预算有根有据,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专业性和权威性,才能提高财政资金效率和实现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财务部门应根据核实无误的基础数据,填制单位基础信息表,科学确定本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基数。单位建立了规范的预算制度,结合现有的情况和规定的程序编制,保证部门预算的完整性、综合性和准确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不重视基础数据的搜集,基础资料薄弱,这就造成了编制的部门预算质量不高。
2.预算编制不完整,预算编制数和实际发生数存在着较大差异,影响了预算收支的准确性。因各基层单位的预算收入是根据业务部门的业务计划,再考虑下年的市场经济等各种不可测因素的影响来测算下年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各基层单位预算支出是根据国家现有的经费开支政策和规定,测算部门预算支出。如人员支出是按上年8月末单位在册在编人数来核定并编制下年度的部门预算,而从上年9月到预算年度的12月单位职工增减变动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就影响了人员支出的准确性。
3.有些事业单位过于注重既得利益,不能适应部门预算的编制要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些事业单位不是想着本单位下个年度要干什么事,也不是想如何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社会效应,而是只停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上,力争在上年财政拨款的基数上有所增长,单纯的认为财政资金不多拿是吃亏了。而零基预算的最大特点是不考虑基数,一切从零开始测算需求,并根据财力情况寻找最佳的需要与可能结合点。目前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实际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单位为了考虑既得利益都采用基数加零基的方式,这样就影响了部门预算的编制。
4.执行、监督力度不足。现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执行实际上是会计代办制,使日常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脱节。基层事业单位认为财务收支的正确与否有会计集中核算机构把关,与本单位关系不大,因而搞好财务管理和监督的主观能动性有所下降;同时,会计集中核算机构业务量大,工作任务重,而且业务科室的经办人员对被集中核算部门的职能、工作性质和专项资金的用途了解不详细,造成客观上不能正确反映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结余等实际状况。
三、规范基层事业单位在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中的几点建议
1.预算编制与部门发展规划相结合。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没有和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预算的短期行为。为此,一方面要把预算的编制和单位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确保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另一方面要在预算编制前,认真细致地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论证,建立项目库,确保预算项目编制有的放矢。
2.降低财务风险和审计风险,严格预算支出,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预算作为一种科学预测,应建立在客观可靠的数据基础上。财务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一定要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大宗的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和专用仪器设备的采购,一定要采用政府采购方式,按采购项目、数量、资金来源、产地等详细列报,并编制政府采购目录表。建设性项目和专项支出要递交支出项目申请,并同时出具项目论证报告,准确地确定预算项目所需资金。财务部门应会同项目支出申请科室及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规划,认真地审核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项目发展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对政府安排的刚性支出项目必须保证,不留硬缺口。只有这样项目支出预算才不背离部门法定职责和重点工作计划,单位的事业发展才有资金支持。
开展此次活动具体预期达到的目的是:贯彻落实《会计法》、《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查找执行财经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落实会计建账监管,进一步规范全省独立核算单位的会计行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内部控制和会计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国库集中收付管理;进一步督促全省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全面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一步督促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重视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学习,切实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理财、诚信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活动期间的主要内容包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重点检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会计凭证规范、会计账簿规范、财务报告规范、会计档案管理规范、会计内部控制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执行、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四项财政改革的落实情况;在上市公司以及国有控股、参股的大中型企业,除会计基础工作以外,还要重点检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
成效
在湖北省财政厅开展的“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各地市州会计管理部门、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开展各项自评和检查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各项内容,并对近年来会计管理的重点、亮点、基础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与宣传贯彻会计法规制度相结合,活动期间会计管理部门深入到市直有关单位和大中型企业,讲解会计法规制度,通过媒体刊发会计法规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宜昌市举办的“三峡财会论坛”,以“五个一”为宗旨,即“搭建一个平台、明确一个主题、凝聚一个群体、形成一个成果、推动一项工作”。孝感市举办了由会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财政局相关人员参与的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既宣传和推进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进程,又保证了会计法规制度宣传贯彻的效果。
2、与《会计法》执法检查相结合,按照“会计管理年活动”测评的有关内容,通过检查会计机构负责人任职资格,考评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情况,督促依法设置会计账簿,防范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切实发挥了《会计法》在规范会计行为、维护经济秩序、加强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3、与新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衔接磨合相结合,各地市州在企业中摸底,总结新会计准则实施三年来,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实际效果,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寻找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高校和医院中,由于即将实施新会计制度,为新旧制度的衔接和磨合做好准备和培训工作。十堰市开展“会计专家进企业服务企业促发展”活动,了解收集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会计改革相结合。湖北省多项会计改革已从试点到全面推开,经历数年时间,此次通过会计管理年活动,各地总结以往经验成绩,同时根据不同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管理,调整具体实施方案和办法,促进各项会计改革向深度、广度推进。黄冈市英山县、荆门市掇刀区、荆州市公安县等地不断完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及时研究和破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该项工作已进入到农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精细化管理和使用的阶段。
荆门市、荆州市完善和创新建账监管方式方法,实行网络化管理,推广信息共享制度,通过收集每个会计年度在信息系统上报的财务指标、纳税情况等企业运营的核心衡量标准,为地方经济提供具有持续性、可比性的数据,通过这一平台,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人员诚信建设等其他相关方面相联系,形成具有系统性、互动性的会计管理工作体系。
黄石市的会计信用等级管理工作,以形成公信力、影响力为目标,从对当地190家行政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信用等级考核评审,向具有成长性、来自新兴产业的中小型企业扩展,进一步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完善了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推动诚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与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各地市州将会计管理年活动与财政系统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活动相配合,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部门在活动期间抽查了大量会计资料,认真细致地开展考核测评,掌握了单位会计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现状,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6、与会计基础管理相结合,将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纳入到会计法规及会计管理年活动检查内容中,荆州市具有针对性地举办学术研讨会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培训班,十堰市开展会计账务展评等活动,促进了行政企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进一步的规范。
7、为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奠定了扎实基础,促进《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得到贯彻落实,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基础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各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重视学习会计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营造出重视和支持会计工作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会计管理年活动的预期效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
1、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得到提高。
此次全省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活动主体之一,通过广泛宣传,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检查测评,并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等同于动员各方力量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会计执法检查活动,提高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制度建设得到完善。通过“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开展,省直行政机关、各地市州行政机关、各类事业单位清理自查会计基础工作,纠正会计人员无证上岗、会计凭证不规范、以明细账代替日记账等突出问题,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在巩固基础工作后,总结汇总本单位会计制度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单位内部控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督促和指导下,积极进行整改,对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进行了修定和完善,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修定和完善,内部制度建设成效显著。
3、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开展“会计管理年”活动,不仅是一次大检查、大验收,更是大交流、大学习,也是大练兵、大规范,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单位提高了对会计的工作认识、建立健全了会计工作制度、夯实了会计工作基础,为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各单位负责人与会计机构负责人通过完成活动指定的各项指标,清理本单位会计资料,深化了对本单位会计业务流程、会计工作现状的认识程度,对下一步如何安排会计工作计划的思路更加清晰化,具有针对性。
(三)省内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参股非上市企业
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企业将主动安排与贯彻上级安排相结合;做到全面整改与重点整改相结合,认真自查,立即改正,对历次检查中发现的、尚未解决的所有问题都要进行整改,能改的坚决改,同时考虑到时间的紧迫性,特别对本次会计管理年自查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国资委此次揭示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改;常态整改与集中整改相结合,对各种问题常监督、常思考、常解决,不能立即改到位的,也要高度重视,可以花长一点时间改到位,同时搞好本次集中整改。
解决长期存在的、相对严重的问题;实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就问题改问题, 更要思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从体制、机制、员工职业水平提高、提升管理工具等方面下功夫,达到治本的效果。
在湖北省财政厅汇总统计的结果中,100%的参与活动的企业五个方面的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在90~100分,体现了企业会计工作适应经济大环境和企业整体运营的需要,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
1、各企业的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按照《会计法》和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及时编制上报各种会计报表和对账明细表。会计机构健全、全部会计人员依法持证上岗;会计岗位的设置合乎规范;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实行财务印鉴分管,定期执行现金、存货、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盘点制度,定期清理往来单位及个人款项,减少资金风险;遵循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及时据实核算收入、成本和费用,反映真实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会计人员按期按时完成会计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2、会计信息详实准确,按月及时编制《月(度)资金预算表》、《月度快报》、《月度资金分析表》和《月度财务会计报表》等;上市公司按照国家财务会计法规的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按期报送各种财务报告,保证信息披露的及时、准确。
3、档案管理规范。其中,会计档案按照月度终了时段,及时整理、装订成册会计凭证,按时间顺序摆放整齐,以便查阅。至年度终了时段,及时打印上年度所有账页装订成册,并将其他会计档案资料立卷归档,有序存放;证照管理方面,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房地产资质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均按时完成本年度年检工作。
4、会计监督方面,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按规定履行监督职能;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合法、健全;各项资产均按规定进行了建账、核算管理。上市公司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资料的监督和检查。
差距
通过此次活动,对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会计工作的状况进行梳理和摸底,也发现其中存在的深层次、长期性问题,以期在探索和尝试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促进会计工作的可持续性进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工作。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亟需加强协调和沟通,营造支撑、支持会计管理的大环境,体现在部分地区的建账监管遭受不被理解、不予配合的现实,且“越往基层越明显”。在一些地方,涉及到招商引资的企业,其相关会计信息难以纳入执法检查、建账监管的范畴。独木难支,会计管理工作中的建账监管、执法检查与多方经济利益息息相关,还需要财政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加强协调,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多下功夫,保证这些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顺利开展。
2、管理对象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趋势。省内上市公司与国有控股、参股的非上市企业接受证监、国资委等部门管辖,同时会计与财务工作不再局限于基础核算,向会计控制、参与决策管理等方向发展,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工作传统的服务方式和内容需要与时俱进,随之进行调整以适应这一现实。
3、上级财政部门、会计理论界的关注点与基层会计管理部门实际工作存在差别。在地、县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会计管理部门、亟待规范财务的企业、村级经济组织急需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各类媒体中却难以找到。这需要括财务与会计在内的各领域、与之适应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方法等深层次的关注与关怀。
4、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于财政改革。基层工作重在落实,今年湖北省财政厅在会计管理年活动期间,在部分地区下基层的调研中发现,实际工作中碰见具体问题,找不到依据,或者政出多门,导致基层会计管理工作者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会计管理的效果。
5、会计管理工作者知识结构、服务方式老化,突出体现在进行会计执法检查等工作时,出现“不熟不懂”的情况,需要紧跟时代变化的节奏,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
1、会计人员的调动任用随意性大,相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顾法规要求,任意任用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部分单位负责人甚至任用不合格的会计人员,认为“听话的会计人员就是好会计人员”。
2、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基本上各单位的财务室墙面上都有各种各样的财务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但是关于预算约束和内部监督却未真正实施和落实,会计人员根据领导签字报销记账,一般不会根据制度规定予以拒绝。
3、财产不实或财产根本就没有登记入账,在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当时购进或建造固定资产时没据实登记,目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尚无正式评估机构,于是部分单位仅根据会计判断粗略估计入账,甚至部分资产游离于账外。
4、手续不清,责任不明。开支无事由,无经手人,有白条入账行为;甚至没有审批人签字也入账,极易滋生违纪违规行为,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乡镇基层尚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或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5、记账随意,任意规并业务范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掩饰过大的招待费,将招待费列为办公费或其它费用。
6、会计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随意乱放。部分单位没有专门的会计档案保管人员,会计资料得不到妥善保管。财务人员变动,会计资料未据实移交,各年度会计资料不能很好地衔接延续。
7、会计监督乏力。近年来,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财政部门出台了一系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加强会计监管取得了很好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会计监管在部分单位、部分环节出现执行放松的趋势,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仅负责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未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规定,做到应采尽采,没有建立政府采购台账;普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建立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监督制度,将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付接待费、办公费、车辆经费等本应在公用经费中列支的费用,滞留在部分行政单位历年结余的专项资金较多,尚未纳入财政资金统一管理;有的单位将其视同可以自由支配的公用经费使用;个别行政机关与所属事业单位存在混在一起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会计管理规定等。
8、纳入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少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单位未配备专职会计且为委托会计记账机构,会计核算部分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记账凭证附件不全,凭证装订不规范,部分单位还未实现会计电算化。
9、财政四项改革中存在问题。来自单位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的部分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有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将上级补助收入、非转金收入、经营收入、利息收入等不纳入部门预算的现象;违规使用老帐户,部门预算改革前单位使用的银行基本户的老帐户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游离于部门预算外,造成单位预算编制不全面、不科学、弱化了部门预算的监管作用,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现象突出;违规套取和转移财政资金;应缴未缴财政专户;行政经费违规弥补工会经费;用财政资金发放临时工作;政府采购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三)省内上市公司及国有控股、参股非上市企业
日常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对少数原始凭证基本内容存在的漏项,把关不严;
2、部分记账凭证业务内容摘要过于简单,部分不能简明反映经济业务内容,以及未标明附件数量等问题;
3、部分记账凭证的错误更正方法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存在无签章等现象;
4、记账凭证装订的未按规定签章、填写凭证编号;
5、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6、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部分年度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未按规定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档案管理制度亦需要进行补充完善。
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重点检查内容之一是考察《企业会计准则》实施情况,通过此次会计管理年汇总收集企业的意见,发现新准则在执行过程存在以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准则中部分内容可操作性较差。在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大多数企业认为新准则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些问题不知该如何处理”。新会计准则虽然实现了与国际的趋同,但原则性的规定太多,难以具体操作。如《股份支付准则》规定,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换取职工提供服务的,应当以授予职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而究竟公允价值如何计量却没有具体说明。《应用指南》中虽然对此进行说明,但企业认为不够细致。
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制约了新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许多新的会计理念,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思想。通过湖北省财政厅举办的座谈会、下企业走访等途径,多数企业会计人员认为新会计准则中的新会计理念“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一次进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不同企业的会计人员判断相差很大,一项对外投资中,第一家企业的会计人员认为要提取15%的减值准备,第二家则提取20%的减值准备,第三家提取62%的减值准备,最后一家企业的会计人员则提取了100%的减值准备。对同样投资项目的职业判断,差异巨大,证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需要适应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同时,从数家上市公司的季报、中报、年报中发现,错报、漏报、机械套用的现象仍然较多,特别是存在公允价值使用不当的情况。会计人员缺乏新准则所要求的专业职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新准则的实施效果。
企业外部环境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首先,缘于市场体系不够完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而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企业间的竞争不够充分,公允价值不易形成,可能导致公允价值不公允,并形成错误的财务报告信息。其次,当前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现行的公司法及证券法规,在公司配股和增发、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以及对公司的评价监督等方面都过于偏重利润指标,导致部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最终造成整个市场秩序的混乱。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会计工作量明显加大。调查显示,此次参与会计管理年活动的大多数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会计工作的工作量更大,更为复杂,更为繁重,新会计准则中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对策
(一)会计管理部门
1、会计管理工作从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刚性向软实力转型,在日常工作中要通过规范行为、观念、秩序,营造适于会计行业做好做强的软环境。
2、抓基础,优化服务;打基础,强化管理。会计改革、会计管理工作有它的规律性和持续性。要在抓基础方面怎样去规范会计行为。要有措施,建立制度去规范。通过日常的《会计法》执法检查、质量监管,去规范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
3、抓监管,要突出现实的需要。会计管理工作,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每年的会计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突出现实的需要,一年一个突出的重点,紧紧围绕形势的需要,围绕政府及财政经济工作的中心去开展,切实的抓出成效。
4、抓学习,着眼长远,实施有湖北特色的会计人才战略,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今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会计人才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各地各单位正建立和完善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的机制,适应会计工作向参与决策、制订预算、资金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规避风险等方面转变的新要求,通过此次会计管理年活动,各地逐步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潜力的、年轻有为的全省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熟悉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
抓会计人员的学习还包括会计管理干部学习,要为会计管理干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培养出能写、能说、能算的人才。要树立大我,充实小我,不断深化、不断转化。在会计管理干部的学习上,要采取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的方式,开阔眼界,不断解放思想,学习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更好地促进会计管理干部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
1、各单位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开展适合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新各业务知识,提高各单位会计核算水平;对分管财务的单位领导,也要进行效益管理、依法管理等业务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科学理财意识,逐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
2、强化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部门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对支出结构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和论证,搞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各单位应改变忽视资金使用前的预测控制,资金使用单位不重视资金使用效益的状况。为此,各单位要扩大事业性支出的比重,相对减少用于管理等方面的消耗性开支。对消耗性支出,应认真分析研究其开支的必要性,规定最高消耗限额和加强各种消耗性支出的控制,使费用预算能够切实有效地执行。
3、加强凭证和票据管理。各单位制定凭证和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执行, 严禁违反规定印制、转借、串用、代开财政收入票据等行为。
4、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未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非税收入,要组织力量督导,督促单位足额补缴入库(户);对隐瞒财政收入、坐支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等违规行为,责令整改,调整有关会计科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
5、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对达到《政府采购目录》的设备物品,要责成有关单位报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
6、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单位要改变重钱轻物、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一是要责成专人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健全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定期与使用部门核对,确保帐实相符。二是单位处理固定资产要按照程序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
7、加强往来款项的清理。对其他应收款不及时进行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加以管理和清算。一是要控制应收款的资金额度;二是要缩短应收款的占用时间;三是要及时对应收款进行清理、结算。
(三)解决新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建议
1、提高新准则的可操作性。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而新会计准则除了减值准备、关联方交易、企业合并等项外,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完全趋同,目前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建议在《企业会计准则》之外,另行更为详尽的解释细则,在实践中不断扩展新准则的可操作性。
2、加强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深入地进行培训,结合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具体情况进行解释说明,使会计人员能真正领悟并准确掌握,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面向未来的会计观念和理论体系,以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3、健全并切实落实企业内控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近年来会计界关注的热点,财政部近年也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对于上市公司,建立内控规范体系,保证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非上市公司,有关部门应做好宣传、推动工作,促使企业健全并切实落实内控制度。同时,应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作用,督促企业自觉执行内控制度,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