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时间:2022-06-01 03:54: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考文综答题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考文综答题技巧

第1篇

1、混淆概念。在涉及概念的选择题中,往往是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必须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比较,注重其内涵和外延。

2、以偏概全。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选项中的表述以偏概全时,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时要从多角度去思考,或从语法、逻辑的角度去分析。

3、表述绝对化。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分析这类问题时,使用反例法往往比较有效。

4、定势诱惑。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下陷阱。解答这类试题时,要注意分析思维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要注意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5、误联因果。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材料题;信息提取;解析过程

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检测题型主要以学科拼排形式出现。一套文综试卷,首先是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展现在客观题中,其后是学科内综合题紧随其后,然后是各学科的选修部分题型。无论试题是基础知识考查,还是综合知识考查,都以近年发生事件为背景材料,巧妙设问,开放性试题答案体现出来。为此,正确分析解答近年文综试题,便应该具备很强的材料信息分析能力及其标准答题技巧。如下我谈谈个人对文综试题地理材料信息提取及解析过程的肤浅见解,望我们在高考文综地理学科试题解析中能够走上捷径,迅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内涵,标准答题。

一、材料信息提取

文综地理材料在近年试题中大体分为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地图材料三类,对三类材料特点,提取信息各异。不同材料包含内容信息相左,提取方法也不一样。只有正确提取材料信息,解开设问的疑惑,加上标准的答题,才能够完整地解答一道试题,赢取最高分值的荣誉。

(1)如何提取文字材料信息。针对试题中文字材料,一般背景是近几年国际事件,它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因为我们受繁重复习限制,可能对材料事件闻所未闻,但阅读该类材料不能慌乱,要细心阅读材料事件,提取材料中有效的信息,为设问信息提取作好准备。

(2)如何提取图表信息。图表以近阶段材料为背景,脱离不了现实生活,它们来源于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相关地理信息资料,对图表材料信息也有它独特的提取方式方法。根据下表提取信息:

阅读表格获得信息:①通过经纬度确定甲、乙空间上的准确位置;②由甲、乙位置我们应该联系到其周边的相关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③气温与1月、7月的配合,1月均温与0℃关系,气温年较差的大小;④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及与干湿度的关系;⑤降水量与1月、7月之间有无联系等。

(3)如何提取地图材料信息。地图信息提取,难度比较大,方法也比较独特,特别对局部区域地图,更是困难重重。当然,地图信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地图关键在空间的定位。我们拿到地图材料,首先找准定位信息。只要地理空间定位准确,提取的所有信息才有效。说到定位信息,不可非议就是经纬网和轮廓图,找准区域空间,让我们完成答题的有效度提高,获取高分值成为可能。譬如对图4信息的提取:

①、根据涩北城市获得涩宁兰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之一;②、看青海湖轮廓便知地形区为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③、据涩宁兰工程知道西宁、兰州等城市;④、通过山脉象形符号知道图中主要山脉和地形信息;⑤、综合图中信息获取区域气候、水文、工农业、社会、经济、民族和文化等诸多有效信息。

二、正确提取问题信息

文综试题设问是非常巧妙的。往往试题材料的提问,设有陷阱。我们要明辨是非,跳出出题者设下的圈套,不要让我们答非所问。因此,我们提取问题信息时,要做到:

(1)明确问题内涵。对于出题人的设问,我们阅读时要逐字逐句的精读,准确提取问题信息。在提取准确信息后,要细化设问,推敲试题问题深度难度,排除疑难,提取问题关键信息。最后,分清问题点,逐一明确各设问点,给材料信息筛选作好充分准备。

(2)筛选材料实用信息。在上述分析的材料诸多信息中,针对提取的设问信息来说,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有用,我们仅需要与设问相关的材料信息。这样一来,就要求我们对提取的材料信息进行筛选,把为我所用的有效的实用的信息与设问信息一一对应,完成解题过程中材料信息的提取过程。显然,材料信息与问题信息是很重要的,材料信息的准确,直接关系到问题解答正确与否,回答精确的标准。

第3篇

上次考试的试题是和郑州联考的,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选择题得分不理想。2、审题不清,粗心大意,有些可以得分的题目,由于没看清题目要求而做错。3、书写不够工整,卷面不整洁,答主观题没分要点。4、缺乏学科内综合卷的应试经验,答题时间分配不当,尤其是主观题,前面的题目答很详细,而后面却没时间答。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首先,立足教材,认真梳理知识,狠抓基础知识的掌握。以本为本,坚决、踏实地抓好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经常以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不好的同学要求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去掌握。

其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和综合。网络化复习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

3、关注热点,联系实际,提高能力。

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特别是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弄清来龙去脉,了解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何发展,注意解决对策,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4、强化训练,精选试题,提高水平。

在高考的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文综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每次的习题要经过筛选,练习要练,也要讲评,而且要讲得精,评得透,做到举一反三。

第4篇

新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赋分值占历史试卷的一半以上,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学生的得分都不理想。根据两年来各省新课程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特点,以及本人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从而在高考中获胜,答好历史材料题是关键。

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1)在材料的选取方向上,形式多样,来源广泛。(2)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3)答案由单一采点给分逐渐向采点和采意两个方向发展。(4)更加突出历史的治世功能,命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学生在高考中要想在完成材料题方面做到得心应手,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具备下列几点能力:(1)能够很好地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地有效地运用课本里的相关知识。(4)能够明确地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除此之外,学生还必须掌握一些答材料题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如何答好材料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带着问题看材料

先阅读材料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分三步走:第一步,粗读材料,找题眼。所谓题眼者,即材料的核心,简而言之即几段材料能够并列成题的核心内容。第二步,细读问题,找关键词。明确问题的关键词是有效解题的基础,认真研读每一问,明确问题的关键是问原因、影响,还是要你归纳特点、列举现象等。第三步,带着关键词,细读相关材料。不建议一次次地细读所有材料,而是带着每个问题的关键词细读相关材料,找出材料关键信息,再根据关键信息联系储备知识,落实到相关教材内容,初步确定答题要点。答案表述要求观点正确、层次清楚、多角度分点表达。

二、熟悉改卷规则,注意答题书写的规范

现在高考改卷大多采用两种方式给分,一是采点给分,多答、答错不倒扣分;二是采意给分,答案不要求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只要意思相同、相近就可以给分。针对这两点,要告诉学生:首先,在答题的时候,应该尽量多答,不许不答,如果实在不懂就把与题目相关的阶段史实堆积上去让阅卷老师挑。反正改卷判对不判错,不倒扣分。其次,要结合教材的有关知识,大胆答题。历史材料无论多么新颖,作为答案本身,一般来说都不会超出教材范围,必定可以在教材中找得到答案。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抓住一些关键词,审清题目,联系教材,对比材料,确定答案。再次,要求答案呈现要点化、序号化,让改卷老师能一眼就看到你的观点。注意把握好三个关键技术:一是按照要点来回答;二是加强要点间的逻辑联系;三是把关键词写在答案要点前面。

三、懂得“看菜吃饭”

这个“菜”就是该题的赋分,“饭”就是答案内容。要根据赋分的多寡来确定答题内容的多少。有些学生对于这个不“感冒”,一道2分的题目,答案却洋洋洒洒上百字,而对于一道8到10分的题目却惜墨如金,十来个字就搞定。如此分不清主次,怎来高分?

四、学会三段式答题模式

历史材料题往往时空跨度非常大,一道大题可以跨越三本必修教材,涉及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一定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学生就必须扩展思维,学会横向联系教材。在答题的时候要记住紧扣主题(也就是几段材料共有的核心词),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必要时还可以把军事、外交等因素考虑进去。

五、明白启示题的一般答题规律

古语云:读史可以知兴替。学习历史,必须发挥历史的治世功能。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高考命题中常见的题型。启示题,就是要从某个历史事件中获得一些经验或教训,一般不单独成题,往往出现在一个大题的最后一问。要做好这类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积极和消极,精华和糟粕,经验和教训等。(2)对材料所归纳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抓住关键,切中要害。(3)通过一定角度与现实相联系,体现历史的治世功能。(4)注意语言表达。由于经验教训或启示,是用于指导现实活动的,表达时应用正面语言,即把“坏”的正过来说。如化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过高,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作答时我们应说:“应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5篇

【关键词】考点 基础 能力 高效备考

2013年是我省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纵观推行新课程省区的高考试题,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的重要信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推行新课改的力度和发展新课改的深度以及高三备考复习的方向。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我们该如何应对,怎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一、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分析2012年宁夏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合理高效,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2年的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研究方法,熟练运用

(一)抓主干知识,抓实抓细

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文综政治卷强化了对考生各种能力的考查与导向。因此,要求考生既要夯实学科基础,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注重培养运用所学理论理解分析实际的能力,更加重视时政热点、政治导向、知识能力以及三者的关联度。

(三)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把握方向,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学会运用经济和政治常识分析某个问题(现象)形成的原因,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某种做法(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指导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

(四)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培养文综答卷良好习惯,控制训练难度,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工夫,提高审题技巧和解题能力。细节决定成败,实施复习的精细化学习管理,要精选习题,优化训练;精心批改,指导激励;精讲习题,提升水平;精细分析,全面掌握。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一)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建议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紧扣教材,单元、模块过关,加强落实;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辐射热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二)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

① 注意教材的变化。②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从生活主题入手,处理好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关系,不要把新教材强行纳入教师所熟悉的旧教材体系中,克服自觉不自觉地回归老教材、老教法的现象。对待教材的态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具备课程整合概念,不要被教材束缚了手脚。③适当关注“名词解释”“专家点评”等辅助文栏目中与重大时事相关的重要知识。明确新课程高考范围和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复习进度立足于夯实基础,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第6篇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历史二轮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水平,一直是历史教师在一轮复习后思考的问题。2010年以来,广东开始实行3+X,即语文、数学、英语3科+文综(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综(物理、化学、生物)的新高考模式。受这种模式影响,历史学科不仅题量大大减少,而且在高考试题导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与传统历史学科考查不同的特点。

首先,侧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知识的运用与材料解析紧密结合。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点、线、面三方面:一是对历史概念的考查(点),历史概念包括的要素有时间、空间、背景(原因、条件)、内容(表现、过程)、评价(性质、作用、影响或特点)。二是对历史线索或发展过程的考查(线)。三是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考查(面)。

其次,能力考查侧重文字材料。由知识为立意转变为能力为立意是新高考的特点,体现在选择题中增加了不同形式的材料,考查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能力测试里侧重于文字资料的考查。因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无法在实验室中再现,所以考查历史主要靠材料,但无论是广东还是全国考查的重点都是文字资料。

最后,隐性介入社会热点问题。

针对新高考的三大特点,我们在历史二轮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将历史知识结构化

经过细致的一轮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但不少学生仍然存在着这样的困惑:知识点能记住,但真正做题的时候又用不上,思路不够开阔,答题也不够全面。这种困惑跟我们的教材体例及一轮复习方法不无关系。教材分模块分专题的编排往往割裂同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所以学生答题的时候往往顾此失彼,答题思路过于狭窄,拿不到高分。一轮复习后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犹如一堆由不同颜色组成的沙子,杂乱无章。因此,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即历史主干知识导图。这就要求突破一轮复习时的专题模块复习法,将同一时期的史实联系起来,这便是通史复习模式。

二、提升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提高获取、阐释信息的能力

历史选择题的题量少,分值大,风险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书背熟了,但仍然不能拿高分。

选择题分为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有材料情境、历史概念、组合型、因果型、比较型、反猜型、图表型等几种类型。从题干看,材料型(尤其是史论推理型)、概念型(提供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或给出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较难;从题支看,排列型(时间跨度小的易混)、组合型(题支对的但与题干无关的难排除)较难。近几年广东高考选择题倾向于重点考要时间、主要概念、图表信息、史学探究。对于时间型选择题,复习时重点掌握时间和阶段特征。而概念型选择题,重在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图表型选择题,重在完整把握图表信息。对于探究型选择题,重在尊重情景,史论一致,形成基本的史学研究方法。选择题要想拿高分,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概念是基础。(2)审题是关键。(3)精选精练精评。

学生解答材料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审题不准、概括分析材料能力差、无法将所学知识与材料联系起来或脱离材料答题、答题不规范等。审题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答题思路正确与否。如何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除教师在讲解试题时多渗透各类题型的审题方法外,学生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多感悟也很关键。由于高考侧重文字资料的考查,因此,学生解读材料,获取、阐释信息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语文功底也是重要因素,如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文言文阅读等能力,教师可选择典型例题给学生精练精讲。答题规范则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强化。

三、进行全面复习

历史试题要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体现了现实问题与历史联系、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但历史学科不是给政治学科做注解的,考试是从历史的角度考的。

高考倾向于隐形介入社会热点问题,历史知识与社会热点结合的切入点千变万化。因为即使能猜到热点问题,也猜不到切入点。所以,我们不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去猜题,而应全面复习。加上现在历史教材内容已精简不少,所以不应有划重点的思想,最多是找出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把相同点作为复习的重点,唯有全面复习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7篇

一、重视回扣双基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可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就应考能力而言,三类知识所起的作用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依附和能力表达的基本元素;程序性知识是应考能力的养成和提升的基础,二者构成了所谓的“双基”。纵观近年高考文综试题特点,学科主干和“双基”类知识占较大比重。因此,二轮复习期要重视“回扣双基”。近年,我采用学案导学法,即先将各个专题“双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根据考纲筛选出“双基”内容制成学案,学案内容包括填充式知识体系和体现基本技能的训练题组,利用一课时训练效果明显。

二、重视整合知识

近年高考文综地理命题,特征之一是突出考查综合意识和综合能力。因此,专题复习中整合知识、构建体系非常重要。构建知识体系要遵循五个原则:一是重点性,构建专题应以重点知识为核心,如,时间的计算、季节性地理现象等。二是类似性,一个专题必须是由相关或相似地理现象经过提炼综合而成。三是创新性,构建专题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新组合,而是要有创新性,要用新的视角来设计专题体系。四是理性认识,章节体系重在基础知识的表述,尤其对地理概念、地理理论、地理特征只作一般描述,不作深入分析和阐释。而专题体系则大不相同,重在从理论上认识分析。如,分析各种因果关系,透过地理现象发现其本质,比较地理事物的异同,阐释地理概念的含义,分析地理结论的依据等。五是灵活性,专题体系不受课本教材体系的限制,专题体系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综合,也可以是二者的大综合;可以是专门论述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是专门论述各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等。

三、重视拓展知识

地理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为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课程评价提供了指导。课改必然波及考改,因此,高考命题也会顺应课程改革需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是文综能力测试的主要方向。如,2009年高考试题中第2、4、6、8题的考查,皆体现出知识和思维的拓展性,尤其是第二题中提取A市位于82.50w经线以东的西五区这一有效信息,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新教材中具有前沿性的内容应给学生适当补充、拓展。

四、重视社会热点

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方针、政策、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如,2008年高考第7题以北京奥运会和奥运圣火为素材,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这一基本的自然地理问题。通过创设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情境,增加了试题的可读性和鲜活性。如,近年常涉及的三农问题、五大经济圈、大型工程、城市化、能源安全与调配、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中部崛起、绿色GDP、极地科考、区域经济合作等应及时渗透于各专题复习中。

五、重视提升能力

应考能力的培养要注重知识的整合,构建主干知识的结构,分层突破,查漏补缺,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知识的内在线索和规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要加大训练量,让学生感悟答题技巧,培养和提高应试能力。在专题的设置上既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覆盖,也要照顾现实热点问题,要注重专题立意的新颖、创新与教材知识、原理的巩固、再创造、整合提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具备结合实际进行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的分析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适应高考。

六、重视训练反思

第8篇

摘要:政治主观题是历年来高考的重头戏,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很害怕这种类型的题目,本文通过对解答政治主观题时应了解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高考 政治主观题 考生 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中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纵观几年来各种题型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辨析相对减少,甚至是没有出现,论述题居中,材料分析题最高。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主观题的重头戏,对此题的解答决定着考生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然而大部分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么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要么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出现这类问题的考生,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应对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下面本文就以政治学科为例来谈谈应对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政治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都可能是高考的重点,所以每个部分都有可能以与当年热点问题或时事相关的材料作为背景来命题,使其成为当年考试的重点。因此,考生必须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熟练掌握。对知识的掌握要有层次,有体系,每个知识点都要熟悉、清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都要熟练掌握。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才能在运用时能够清楚明白要用什么知识点,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个模块。对知识的熟悉掌握后,考生才能轻松地在三大模块知识块之间根据题目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考生在选择知识点时的混乱,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考生对教材的熟练掌握、烂熟于胸是考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题型的设置和设问方式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主观的成分很高,在主观题中要求回答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试题基本上被删除了。在题型设计上基本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并且材料非常新颖、时代性强、知识跨度大、题目设置新颖、答案呈多样性的趋势发展。而材料多数则以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体现,这就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题目设置新颖、答案呈多样性发展,但主旨是不变的,对答案的要求依然严格,对选用的观点必须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语言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等。

三、考生答题时应注意的共性问题

1.切忌匆忙,漫无目的。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心理压力大,因此,对材料所讲叙述的问题是随意浏览,只看到材料所涉及的表面问题,对材料所涉及隐藏的知识点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往往是在思路还没有理清、语言还没有组织好、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还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答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信马由缰,仅仅对材料所涉及的表面问题进行一番论述,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答案的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或者是不着边际,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到发现偏题要重新修正时,时间被浪费了,而答题位置又被占用了,这样就只得将就前面的答案,自然就得不到高分,只能是一般的基础分或许更低的分数。

2.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解答主观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材料所体现观点,且观点正确、知识运用恰当、叙述流畅、有理有据、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往往很多考生在平时训练时不注意细节,习惯一段成文,时间长了,就把这样的坏习惯带到考场上,使得阅卷老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看清楚观点和层次,因而给很低的分数。

3.理论与材料、实际相结合。考生解题时要把理论、材料和实际结合起来,切记抛开背景材料,自由发挥,夸夸其谈或只就材料所涉及的很狭小的或是单一次要的问题进行叙述而不结合材料所涉及的实际情况,结果是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四、应对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先看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主观题的材料不管是文字的还是数字的或图表的,要先看材料给出的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来阅读材料既节约时间又有针对性,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多考生由于平时受其他科目的影响,习惯性地先看材料再来看问题。此时又得重新读一遍材料,白白浪费了前面阅读的时间。因此,考生在考试时要一改过去的坏习惯,不要先看材料,而是要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在阅读材料给出的问题时,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审题是很关键的一步,题目的要求直接规定了考生要求回答方向和内容,同时也向“考生传递三个信息:限制、指向和程度”。 这就要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对题目有个明确的把握,以便有的放矢的阅读材料,解决问题。

2.明确知识点范围,分清答案层次

政治主观题的考试试题中,一种是答题范围是被限定了的,直接指出了回答此题要运用知识范围,如“请运用哲学常识解释这种现象”。这里的“哲学常识”就是答题的范围,运用其他知识回答并不错误,但是与题意不符是不给分的,这样的限定一般的考生都能注意,很容易就发现这些限制。一种是答题范围没有被限定,也即是题目没有直接给出多要运用的知识范围,这一种与前一种相比较,在审题上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时考生就要结合题目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要分析出材料是哲学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或者是政治还是精神方面的等等。在明确了材料所要包含的知识点,下一步就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分清层次,根据题目要求:要求回答“是什么”就回答“是什么”,回答“为什么”就回答“为什么”,回答“怎么办”就回答“怎么办”。在回答时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拐弯抹角,题目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与问题无关的知识点一概不要回答。

3.提出原理、方法论,再联系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提出原理、方法论、再联系材料、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答案组合方式是高考主观题常用的方式,不管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这样的答案组合模式都是不变的。四个部分具备才体现出答案有理有据、有头有尾,也方便阅卷老师找答案的知识点。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看清楚考生所运用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看出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自然就可获得很高的分数。因此,对答案组合方式的掌握也是解答高考主观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总之,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是一层不变的,虽然主观题答题的角度相同,但是其论述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不管怎么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的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材知识,发散思维,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训练炼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徐虹.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解答技巧[J].湖北招生考试,2004,(06).

[2]黄丽英.正确使用三种语言解答政治主观题[J].科技文汇,2010,(02).

第9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知识体系;能力;方法

不知不觉中,2015年的高考已在紧张有序中落下了帷幕,回顾一年来历史学科的有效备考过程,感受颇多、收获颇丰。近年来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逐渐突出创新的特点,试题设计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试题能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且不回避热点问题,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高考历史复习中如何有序、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现将一年来备考的一点体会分享如下:

一、前期备考体会(重视基础、遵循系统、研究考纲、精练重评)

1.重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教学

近十年来历史学科高考的突出变化,使能力考查的分值不断大幅度提高,但是考能力不等于不要知识,相反能力的考查是以知识为依托的,历史学习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为前提。

2.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需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依据知识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容结构的相对完整性,科学地划分历史阶段,挖掘历史概念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揭示和掌握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即历史阶段性特征的能力。抓住若干历史基本主题,挖掘历史知识间固有的内在联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新的优化组合;要使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在高三的历史教学中呈现出起点高、思维含量大的特色。

3.突出考纲的研究

高三历史总复习的直接目的是迎接高考,争取理想的成绩,况且每一年的高考试题都会有新的变化、新的特点。认真学习、研究当年的考纲(《考试说明》)是很有必要的,是命题者的依据,固然对高三复习教学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其中的“题型示例”部分更是值得研究,它们是多年来高考试题的精华,它的第一道例题都有其独特命题意图和典型的示范作用。

4.讲究“精练、重评”

针对高三的状况和要求,首先,习题的选择上应注意针对性、层次性以及训练和检测学生识记和理解历史知识的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深刻性、创造性。要在适度、适量的练习中训练好学生迅速、准确地审清题意、抓住题眼、阅读材料撷取有效信息、整理答题思路和文字表述的历史高考应试能力。其次,讲评要及时,尤其是带有阶段总结性或高考模拟测试卷。讲评不是简单地对答案,必须重点突出,所以,在讲评前一定要认真批阅、精心统计各题的得失分情况,针对失分率高的题目,要从学生掌握知识、或审题解题思路、或书面语言表达、或逻辑层次分析等方面指出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同时还要针对题目可变换的角度、层次,再查漏补缺,纠偏正误。

二、后期备考体会(关注双基、回归课本、规范训练、技巧反思、指导学生)

1.继续关注“双基”的落实

基础不牢是学生失分的第一因素,思维不活跃、能力不强是学生获得不了高分的关键因素。因此,夯实基础、提高能力仍是后期复习、备考的重点课题。

2.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经过几轮复习过后,在最后的备考阶段,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看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因此,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是当务

之急。

3.规范训练要到位

一是讲求规范训练的实效性。要做到:题目要紧扣重点、热点,具有代表性,不要贪多,而应求精;训练要限时,考后及时批阅、及时讲评。通过训练,切实提高考生的应考能力。二是规范答题。一方面要做到书写规范、用语规范,答题要使用学科语言;另一方面要狠抓规范性的落实(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提示化)。

4.技巧反思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找出历次考试中学生存在的普遍的共性问题,在三轮复习中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醒、纠正。如,答题不规范,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审题不仔细、粗心等。二是找出复习中的知识缺陷,针对这些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三是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两类材料的阅读迷惘,一类是文言文,另一类是外交辞令,复习与训练时应加大阅读的力度,提取有效信息。

总之,高三历史备考复习中要依据对高考历史试题的分析、《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学生实际等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教学和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入挖掘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考生在文综历史考试中有良好的表现,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可以把富有哲理的寓言、耳熟能详的诗歌、精辟的歇后语、美妙动听的音乐、幽默且发人深省的漫画及国内外重大问题和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等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此外,教师在问题设置时还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只有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思考和分析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可以使学生对该问题认识和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

二、夯实书本基础知识,抓住重点

要熟练掌握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对课本中的知识做到细、熟、通。基础知识始终是做题的依据,政治主观题的特点是材料的时代性强,选材多是国内外发生的最新事件,但是答案始终来源于教材,因此熟练地掌握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算是真正掌握了教材呢?这里有两个要求,第一,具体知识的记忆全面准确,不能丢三落四,缺字少字。第二,教材体系要清楚,每一部分包括哪些知识要了然于胸。另外,不论任何考试题,都有一个落脚点。那就是课本。答好难题或容易题都要有书本知识打底。历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在考查能力的同时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必须牢牢把握。只有记住、记准、记死,才能灵活运用。保证涉及相关知识时脑海中立即闪现相关理论,并能落实到卷面,达到准确率高,得分全。

三、掌握主观题解题思路与技巧

在高中政治试题中,主观题占据很大的分值,材料内容蕴含国内外经济生活与社会政治重点与热点问题,有着较强的鲜活性、较高的综合性,是多数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容易出现思路混淆,甚至无从下手的情况。事实上,主观题虽然综合性要求高,但具有规范的答题思路,用心探寻答题要领与答题技巧,就不会再谈主观题色变、望主观题兴叹了。首先,认真读题。先读设问,弄清材料限制的知识范围,确定答题方向,而后读材料,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其次,弄清题目类型,在头脑中快速思考相应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高效答题。另外,若要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则既要思路清晰,科学、准确、完整地表述,又要注意答题层次分明、卷面整洁清晰、规范美观,兼具“内在美”与“外在美”。

四、把握知识范围,界线明确

前面分析的两种情况无论是态度原因还是基础原因,其结果都是由于把知识用错了地方,导致的结果是使答案不能够得分。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把握知识的范围,界线准确地运用理论,其导致的后果就是很严重的,这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把知识的范围扩大了。例如在一次考试中有一道政治主观题:“运用唯物辩证法根本观点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不少学生是从整个辩证法的内容即以下四个方面回答的: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及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真正有效的知识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其他三个知识点是无效的。结果是既影响了对有效得分点的充分论述,又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考试时间,代价很大。

五、关注时政热点,清晰组织答案

从多年的政治高考题来看,试题多以现实生活的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关注社会现实,不回避热点。即使在平时考试或基础年级考试中。时政热点仍然是出题的侧重点,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组织出的答案,是学生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结果,也是判定学生试卷得分的唯一依据。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做到规范作答:(1)按试题题型的基本模式组织答案,做到观点与分析有机结合,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只有理论,不结合材料,更不能只有材料而没有理论。(2)观点要表达准确,分析要全面到位,做到逻辑合理、思维严密、层次清晰;角度要分析得全面准确,既不能要点太少,又不能漫天撒网。(3)答案应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4)书写要工。

六、注重字迹和卷面

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屡次告诫学生需要在答题时保持卷面整洁和字迹美观,这是众多阅卷教师反复交流后得出的认识。尤其是在高考中,阅卷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众多试卷的批阅工作。因此,阅卷者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阅读学生的答案,更没有足够的耐心辨别学生的字迹。由此可以判定,如何给阅卷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正确答案展现在阅卷者的眼前是高中政治主观题答题的首要技巧,也是适合所有学生的技巧。这就需要学生在完成政治主观题时字体端正,尽量以漂亮工整的字迹展现给阅卷者。此时,阅卷者的心情才不至于烦躁,才能够更认真地阅读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七、认真检查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高考;瓶颈;突破技巧

理科综合考试中的生物试题是从素质要求的角度去达成能力要求,使题目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得到了较理想的显示。近年来的高考生物试题,常见的制约得高分的瓶颈当属图表曲线题和实验探究题。该类试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容量大、隐含信息多等许多特点,是表达、概括、拓展和深化生物学知识的重要形式,考查的能力层次高,范围广,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能力水平。这要求学生具备思路开阔,会辩证思维,能理性思考的水平。多数学生对此类试题难以驾驭,解答结果往往不甚理想,丢分较多。现就此类试题的的特点、命题意图及解题对策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1.生物图表题

图表是生物学的第二语言,它能很好地揭示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生命现象之间的联系性和统―性。图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又能显著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逻辑思维能力。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正确理解、分析生物学中以图表、图解等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并能用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现象和实验结果。”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图表题每年都有涉及,是高考的热点,一直备受命题专家们的青睐。

1.1近年来高考生物图表题的特点

1.1.1内容和范围:考查的知识跨度大,结合度较高,覆盖面广,涵盖了必修及选修教材,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这充分体现了考点、兼顾一般的命题原则,并呈现出一题两(多)图、一题多曲线、图表融于一题的复杂化特征。

1.1.2能力目标: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图文转化及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

1.1.3图表来源:①直接选自教材的原图或根据教材图表改编而得,如2012年重庆卷第1题,考查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②根据教材知识设计的新图,如2011~2013年福建理综卷第32题,都是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综合知识绘制成流程图,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考生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③将教材实验的结果以图表形式呈现,如2013年广东卷第6题;④来源于最新科技成果,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如2010、12、13年福建理综卷第26题,2013年江苏卷第30题,试题力求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高考卷中的生物图表题可分为生物结构图、实验装置或流程图、遗传图解、表格、坐标曲线等五大类。

1.2图表坐标曲线题解题能力培养

表格类和坐标类生物试题都是用数学方式表述的生物试题,要把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迁移到解生物试题上来。

1.2.1图、表分析题的解题策略:仔细读题,抓住关键字或数据与教材相关内容联系,注意分析数据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和特殊值,结合题干的提示分析原因或作出相应的评价;围绕问题,从纵横两方面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归纳共同点,发掘不同点,选择所需信息进行作答是解数据图表题的最常用的方法。

1.2.2坐标曲线题的解答策略:生物坐标曲线图像题要求我们“对曲线表达的含义能正确理解并能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

解此类生物试题时,首先要理清楚横坐标、纵坐标的生物学含义及曲线所代表的意义,分析其中所隐含的信息;要分清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比其间的内在联系。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然后看曲线中的特殊点:起点、交点、拐点和终点,再看线:曲线的走势,是上升,下降,波动,正态,偏态等。分析曲线变化因果关系,进行知识迁移,将所学的生物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与题中的背景材料、相关点建立联系,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2.实验探究题

2.1近几年高考实验试题常见题型及特点:

2.1.1实验分析题:此类试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对实验现象及原因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考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此类实验不一定是学生已做过的实验,但其实验原理是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如2013年福建理综卷第27题。

2.1.2实验方案的改错或改进题:此类试题常以生物学中一些经典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已给的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的分析,并以此为媒介,引导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如2012年全国理综卷第33题,给予的“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要求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

2.1.3实验设计题:这类题体现了高考试题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学以致用的趋向。要求考生具有“根据试题的要求和有关原理设计出简单实验方法”的能力、“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的评价能力”,并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可能考查课题的确定,要求写出实验目的;或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者只是预期实验结果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等。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要求和所涉及的内容,掌握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在解题时就能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4实验有关的综合类:以实验研究为背景,主要涉及代谢、调节、遗传、生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运用能力,以及把握知识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如2013年重庆卷第9题。

2.2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思路与注意事项

解此类题目的一般步骤为:①审题,了解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②找出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理解实验原理。③设计或补充实验步骤。分组、编号,依照生物实验原则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处理。④预测和分析结果,根据探究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确定结果是多种可能还是只有一种。实验现象、结果可用文字描述或表格、坐标曲线等方法表示。如果是与实验有关的综合分析题,就要进行知识迁移,根据题干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解题时,还要注意答题技巧。语言表达要准确,言简意赅,不可拖泥带水,尽量利用课本的语言表述。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原则”的词语的准确使用,例如“等量”、“等温”、生长状况相同”等;在时间、温度、物质的量上难以做到准确的量化描述时,尽可能用“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度”、“适量的”、“适宜条件”等词。有时可以用图来表示,但应当加以必要的文字说明。一定是通过实验现象下结论,切不可先下结论,再说实验现象。

经过几年的发展,命题方向开始侧重于知识运用、信息获取、思维、表达、创新设计等综合能力的考查,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是渐进的。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善于思考和总结,在抓好本学科双基、主干、核心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学科内知识综合,注重能力训练,突出实验的思维方法,从而形成并获得生物考试中应试技巧和思想方法,这样才会突破高考中的难点。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高考生物;答题能力;准确率

每年的高考命题,都体现“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的特点。但是高考中准确答案的填写仍是很多学生无法拿捏的。笔者通过分析这几年得分率一直比较低的,解释理由或说明原因,需要自己组织语言进行回答的生物问答题,给学生一些建议。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对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基础知识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复习阶段的核心内容。无论现在考题的难度有多大,还是要用到课本上讲的知识答题,甚至有时答案就是课本上的原话。

如2014年全国理科综合卷Ⅰ29题:

(1)略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 。

该题最后一空就是按照课本写出细胞核的功能,分值4分。真正能答对、答全,拿满4分的考生并不多。因此,如果基础知识不能掌握,不管是容易题还是难题,学生都会毫无办法,所以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是答题的关键。只有牢固记忆主干知识,才能做到应用自如。那么如何能够记住这些语句繁琐的课本原话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联系相关题目对其巧记,同时还应该坚持每天有计划地看教材一章或一节的内容,重点语句重点看,然后每隔几天回过头来把前一段看过的再看一遍,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

二、先因后果,注重逻辑

很多考生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口述某个生物现象出现的原因时,嗦嗦讲一大堆,基本能解释清楚。一旦要用文字表述出来时,就不知道如何下笔了。明明知道意思,却不能用准确的文字表达,导致考试时失分。同时,从历年考试分值分配来看,这种文字表述较长的题分值往往比较高,基本都在2分或2分以上。很多考生对此十分沮丧。如何学会用比较精炼的文字来准确表达我们的答案呢?我们先以2013年全国理科综合卷Ⅰ的32题为例,分析一下标准答案的特点。

32题: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根据上述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略 (2)略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 。

该题总体来说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得分率也比较好,失分基本是在最后一空。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空的标准答案:“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总共两句话,前半句话基本是在重复题目给出的条件“出现分层现象”,后半句话则阐述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供场所和食物”。这样一分析,我们可以认为,采用一种“条件”+“原因”的组合形式能较好地回答出解释原因类型的正确答案。我们再用这种组合形式来回答2014年全国理科综合卷Ⅰ的30题。

30题: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略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略

该题第二小题就是根据现象,解释原因。我们首先说一下出现该现象的条件“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再说出原因“需要丰富的土壤资源,而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本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土壤,光裸的岩石上却没有”。这样一合并,就给出一个简单扼要的答案了。再对比一下标准答案,“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基本相同,那么这一小题的4分就拿到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再运用合适的解题技巧,能在时间紧迫的理综考试中有效提高得分率。字多不可靠,准确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