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1 06:03: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班化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超过这个范围,教师的视野关注就会“顾此失彼”,超过人数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就越多,结果导致经历有限的老师只能抓两头带中间,即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只能“带带过”。这正是群体教育貌似公平中最大的不公平,因为群体教育中成绩一般的大部分学生被忽略了,而“小班化教学”由于人数控制在30人之内,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强调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书本与方法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和谐互动,注重每个受教育者平均所能得到的教育和关爱时间。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人数在15~3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的要求都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小班化教学从教学内容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专家指出,我国目前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从各个学科中学来的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七零八落地呈现非构造化状态,这种知识结构不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语文、数学、自然等各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只会在单一学科中考虑问题和解释事物。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这为教学内容的整合指明了方向。教学内容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的综合,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综合。教学内容综合的方法:一是以学科内容的某一要点激发悬念,引入其他学科内容自然叠加起来;二是在学科内彼此关联的各教学内容中,以某一主线串联各内容,形成单元综合学习模式;三是以活动主题为核心,开展关联各学科的综合学习活动。有些小班教育采取“包班教学”的形式,使教师可以对所教的课程通盘考虑、适当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小班教育追求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内容综合化超越了学科中心观,在每一个学习点的后面,都有一个广阔的学习面。它把学科与学科联系在一起,把学科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把学科、生活、实践与学生个体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可以领略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展现出个性飞扬的自我。
二、小班化从教学方法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凡是适用大班教学的方法,小班均可选择运用。如讲授法、谈法话、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研究法等,根据小班化教学的自身特点,以下几种方法对小班教学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1.小组合作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是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均衡编组的原则分为若干学生组成的几个学习组,在课堂教学时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用各种方式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的认识,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发展言语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小组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合作成了小组的基本活动,它有助于推动学生深刻地认识合作的价值,发展学生对后进生的良好态度,养成合作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分组教学的优势,教学中应注意:(1)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分组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2)要对分组方式问题进行研究,加强对小组学习的指导,真正实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不同的学生在智力类型、认知品格、个性特征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染和影响达到最佳效果;(3)在分组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掌握每组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2.活动式教学方法。活动式教学是小班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创设多种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条件,如质疑讨论、分组辩论、游戏竞赛活动、角色表演活动、图表示意活动、配唱活动、实际操作活动等。学生在课堂上动嘴、动手、动脑,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潜力得到发挥。美国心理学家加得勒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和智力优势,不同智力特点的人的学习方法也可能不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自行构建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活动,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景中,因此,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环境,使学习的认知结构在环境中形成和改变。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活动。所谓参与,一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二是指师生共同参与包含教学活动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所谓活动,则是指学生的主动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自己找资料,定课题,做实验,搞制作,既动脑又动手。它既表现于课堂教学,更表现于课外活动。
三、小班化教学从教学评价方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班教学的评价也有别于传统教学,体现创新教育,把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上,其评价一般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1.分项考核与评分形式。可以将一门教学科目分为几个项目进行考核与评分,学生可以显示自己的强项,他们都有机会在某一项中获得好成绩,避免传统考试一锤定音的做法。
2.分层考试与记分的形式。可以设计A、B、C三套试卷分别对A、B、C三层学生进行考核,不同层次的考题不同,难度不同,因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在考核中获得高分。
3.允许学生重新考试的形式。如果重考超过前次成绩,则以这次成绩为准,避免学生因失误而产生遗憾,从而使学生饱尝成功的喜悦。
4.小组评价方式。对各小组的讨论情况及结论给予评价,并让学生对评价进行验证与感受,小组评价旨在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5.活动评价的形式。该评价是通过小组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重要环节是组织活动,通过此评价检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等。此外,小班化教学还采用激励性评价、形象化评价、无级评价、个案评价、参与评价、反馈评价、模糊评价等形式。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小班课堂;小学语文
小班化教学符合小学语文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激发学生语文求知欲,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尊重小学生语文体验,在课堂开启学生语文智慧和觉悟,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灵活,让小学生更易于接受语文知识,体现了小班化语文教学实践的价值。
一、以读为主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互动,为学生设置个性化阅读训练,创设主动的阅读时空,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将语文阅读的主动权给还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读书,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后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例如,《风是一位画家》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在导入环节引入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总结每一自然段说了什么;细读第1~5自然段,思考:你喜欢什么季节的风?说一说原因;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春天的活力和美丽,看一看夏天风画出哪些美景;结合文字感受夏天的美,思考秋天、冬天的美;找出秋季和冬季的风分别画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秋季和冬季的美;阅读背诵,巩固理解课文,总结出“风是一位画家”,写出四季风画出的美景:
春天:青 绿 五颜六色
夏天:星星 西瓜 青蛙 美丽 荷花
秋天:丰收
冬天:雪白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让学生自由阅读,教师抓住质疑时机,对学生巧妙引导,迁移学习,收获语文阅读知识。
二、以探为动力,引导学生把握方法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倡导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根本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个性化学习,有独立见解,有独特领悟。”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大体包括“作者背景简介―范读―分段读―分析课文思想主题―总结写作特点”五步骤。在小班化教学中,实施探究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质疑、解疑释疑、主动阅读学习,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写作的思路和线索,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带领学生去探究课文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中心意思和表现手法等,在设问质疑中将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文深层中去,深入探究课文。例如,《乌鸦喝水》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巧妙进行设问质疑,营造语文教学的探究氛围,很好地完成了语文教学目标。(1)结合《乌鸦喝水》课题质疑:“读了课文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让学生带着课题质疑去通读课文;(2)针对课文重点段落质疑:“读了课文第三自然段,乌鸦想到了什么办法呢?是哪句话表达出来的?请大家勾画出来。”学生带着问题发疑讨论,深入探究,阅读第三自然段,激活语文思维,找出句子:“它叼起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3)抓住n文拓展练习质疑:“除了用小石子,要想让乌鸦喝着水,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你们喜欢这只乌鸦吗?为什么?”再次引发学生质疑。在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三次提问质疑,营造课堂探究氛围。整个教学过程都朴实简明,学生主动学习,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以异为基准,指导学生个性积累
在小学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成为教学可能,教师通过分析每位同学的特性,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积累,顺势而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兴趣学习推动下,学生在语文积累中兼收并蓄,全面发展,实现语文学习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转变。例如,《游子吟》的教学中,对于班级中和父母异地的学生,教师推荐了关于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的文学作品,有机连接课上和课下阅读,以课外养课内,从浅到深,夯实学生的语文阅读基础。又如,《传统佳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整理关于我国传统佳节的节假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实现语文学习的积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小班化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有助于实现小学语文“以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精致化教学。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语文课堂共同体,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语文教学的“趣・意・美”,以读为主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探为动力,引导学生把握方法;以异为基准,指导学生个性积累,让语文回归本真,缔造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与传统大班式教学相比较而言,小班化教学具有自己的优势:
一、小班化教学可增加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频率和交流的密度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里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二、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三、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当然,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但探究时间的保证(从而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一定的师生比(从而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还是必需的。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更佳优质。这样的教学环境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也会放松,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里健康教育,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里,研究学生的心里,从而对学生实施心里健康教育,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六、便于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小班教学的空间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实践的可能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大大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更富于合作和竞争精神,更有责任心,拥有比那些仅仅作为听众角色的大班学生更为丰富的体验。
七、可促进师资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班化;语文;写字教学
在小学学习中,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识字和写字,写好字不但能巩固学过的字,很好地完成各科作业,而且还可以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小班化写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写字,使学生感受到写字带来的乐趣。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如何实现小班化语文写字教学。
一、写字的重要性
汉字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记笔记、写作业都需要用到写字;在生活中,学生在进行书信交流或是记日记的时候也需要用到写字。由此可见,写字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都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写字教育,并让学生也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满含热情的学习写字。
二、写字能力的培养训练
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不可缺少的,练习能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写字教学也一样,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安排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学生才能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在给学生设置写字训练时,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联系好每一个偏旁和笔画,只有学生把每一笔都练习好才能将一笔一画组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漂亮的字。其次,教师要先易后难的给学生安排练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写字,学生就会在不断训练中培养自己的写字能力。
三、写字的拓展延伸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每天都在写字,不免会觉得枯燥,很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对写字进行延伸,教师还可以联系生活对写字进行延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热情,积极参与写字。
写字教学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实践,它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能够书写一手工整甚至美观的汉字,能够在汉字中感受到那浓浓文化积淀与蓬勃不息的生命动力。而且在小班教学中,学生比较少,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都做出指导和评价,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要从小就培养学生对写字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就开始学写字,在不断的积累中感悟汉字的魅力。
参考文献: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过完署期长假迎来了新学期,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六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班
小学数学课堂所谓的小班教学绝不仅仅是指规模小,其核心理念是个性化教育,其教学策略以自主、合作和差别化、个别化为主,评价策略体现发展性、过程性和主体性。
实施小班化教学,能很好地把教学形式从批量生产式的大班教学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个别化教学转化,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小班化教学是教育的发展趋势。小班化教学创建了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传统的大班数学教学模式永远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
当然,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不管是大班还是小班,都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小班教学也不能独立于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小班的优势是更易实现教学理念,更方便教师和教学实践,使学生更好地享受教育资源,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小学数学小班化的教学需求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小班教育”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是当代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小学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或举措。
新的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自我发现。小班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理论的实践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旧的大班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充分发挥,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因此,只有改善课堂环境才能真正把学生从被动的课堂活动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学数学小班教学就是为此应运而生的课堂建构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班化是以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为目标指向的,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充分照顾其个性特长为目的,通过对教育内容、方法、形式、过程、策略及方式的改革和适应,形成更多的教与学的互动、更好的资源优化和利用。
“大班”教育讲求的是教育的标准化,这种模式有利于集体主义教育和促进学生共同提高,是大量快速培养人才的途径。但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因材施教与个性发展。“大班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现代化逐步推向深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大班化”教育模式不再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小班化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的教育资源,适应新社会条件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追求。
由于学生班额的减少,给数学教师提供了更多教育和辅导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和个性发展,适应了时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班化数学教学是实践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的有益方式。
二、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小学数学的小班化教学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剂。小班化教学为教师和学生交互作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小班人数少,师生活动的空间更大,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针对性的辅导的机会增多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学生的个性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般情况下,教师可采用多种模式开展小班化教学。如,合作探索,独立思考;学生交流,统一成果;全班交流,相互补充;开展讨论,加深理解;总结回顾,构建认知等等。每个模式中,教师要积极地做学生的合作者,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他们以点拨和引导。
小学数学的小班化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催化剂。小班化教育给师生提供了更橛旁5奶跫,有利于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开展。学生有更多的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有更多的体验知识的过程。小班化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多媒体教学工具互动,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教学媒体,在观察中学,在玩中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和更多的实践机会。
小学数学小班化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剂。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小班的再分组教学,给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多样性、随机性原则出发,从空间和心理上都缩短了师生的距离。
关键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合作学习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的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社会需要更多知识渊博、能与人合作共事的人才需求。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物质条件充足,使现今的学生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缺乏合作意识,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成为每个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是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一、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对合作学习意识培养的有利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非常活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涌出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模式便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将班级的学生人数缩小,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模式。
1.小班化为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以团队成绩进行学生评价,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目前,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小班化由于学生人数缩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份额大大增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并且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培养发展,给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对单双脚跳跃的教学中,由于实施了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学习,体育教师可以用圈环摆好形状,让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好基本单双脚跳跃动作后,把学生分为3组,指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摆放圈环练习,通过这样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合作,为合作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2.小班化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
体育教学课程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合作学习氛围,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小班化合作学习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互相进步,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自我、完善自己、展现自我。因此,在体育小班化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学生独立思考、交流以及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断提高。例如,在小组跑步接力中,教师可让小组学生自己分配团队内的接力计划,结合自己的跑步特点安排接力方案,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
二、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培养的重要措施
1.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分别担任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却都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所以,在体育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才能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供基础。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身体素质都存在差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实施不同的体育训练办法。例如,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对于胆小内向的学生,通常都不喜欢主动练习,身体素质和协调性都较差,又有自卑心理,不敢表现。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后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2.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新课改下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完成体育训练时,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合作意识,出现抵制与同学合作学习完成任务,这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
3.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往的教学模式让人觉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上下级”的关系,而非“合作者”,使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所以,在中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应该观察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点,为学生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丰富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在体育教学中开展一些团队游戏和竞争性比赛,鼓励团队发挥小组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体育小班化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了提高体育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作者:郭慧 单位:上海农场学校
参考文献: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及方向。和大班教育相比,“小班化教学”的本质特征是教学面向个性异同的学生个体。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关于“小班化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中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小班化教学”在高校专业课中的应用研究却很少。作为一名从事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在《食品营养学》专业课中进行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对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1 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目前,关于“小班化教学”,教育界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国外教学实践和我国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表明: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在18-35人之间为宜。同时,小班化不仅是指班级人数的减少,还有提高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质量,以及提高班级指导的高效性。王华丽提出:小班化教学,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形式。
所以,“小班”是一种比“大班”更好的班级配置,它强调的不仅是缩小班级规模,更关键的是建立在个性化教育基础上的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从而更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并且对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
2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2.1 有利于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目光关注
行为学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是28名学生左右,超过这个范围,教师就会顾此失彼。小班化教学的课堂人数控制在不多于35人,能够确保教师和学生的眼神互动和目光交流。而大班化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而忽视绝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学生。因此,采用小班化教学形式可以防止在大班化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被忽视的现象。
2.2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相对于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能突破传统“注入式”授课方式的弊端,探究式的学习过程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8]。小班化教学更便于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在交流与思考的氛围里,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扩大信息量。这种合作式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3 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很多教师是靠自己摸索而获得有限的课堂管理经验。面对人数众多的大班教学,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经常一一点名,学生缺课难以及时发现,学生玩手机等不专心听课现象也难以杜绝。而在小班化教学时,课堂管理显得较为容易,教师可以不耗费太多精力就能进行学生考勤,还可以轻松观察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从而能够较好地驾驭课堂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效果。
2.4 有利于形成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实施互动式、体验式、案例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兼顾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在课堂上,鉴于学生人数较少,教师可以回答任何一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和学生展开辩论或探讨,充分显示平等和民主的氛围,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3 《食品营养学》实行小班化教学策略和方法
3.1 问题式教学
根据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问题,提前给出问题,随后通过指导学生查文献、专著、课本,到图书馆及网络上寻找答案;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分组进行讨论、归纳和汇报;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促使学生转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求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3.2 角色互换式教学
针对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不同食物的成分、不同人群的营养等基础知识,选取“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和改善”专题进行师生角色互换,将班级学生分成5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种营养素进行分工合作收集整理资料,并形成PPT课件形式,最终推举一人进行约8分钟的课件演示讲解,并组织该组成员回答班上同学问题,每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通过这种师生角色互换式的教学,一方面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给学生一个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加自信心。
3.3 情境体验式教学
营养调查是研究人群营养状况的重要方法,包括膳食调查、临床检查、人体测量和营养水平实验室检查。营养调查的顺利完成需要调查人在熟练掌握食品营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综合运用。结合食品营养学实训教学,安排学生去扬州市新城花园幼儿园开展学龄前儿童的营养调查,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学习并掌握知识,掌握营养调查的方法和技能,了解幼儿园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幼儿园进一步开展科学的营养配餐提供参考依据。
3.4 自我案例式教学
膳食调查和分析评价是食品营养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在这部分内容理论知识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利用课外时间针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按照膳食调查方法记录自己个人五天的早餐、中餐、晚餐的状况,进行营养素的统计和计算,并对自身膳食的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书写完整的膳食调查与分析报告,按照主动自愿的原则选取8名同学进行全班的交流,最后教师作点评、总结。通过自我案例式的教学,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能体现自身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增加专业认同度,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
3.5 课内教学和课外自学结合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学习,更应该将学生的课后的大量空余时间利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随着《食品营养学》网络课程(网址:http://211.65.8.7/shx/spyy/)的建设完成和开放,教学空间得以极大的延伸。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在内容设置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首先,在助学园地篇中,学生可以轻松查阅到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视频、课后习题、试题库等教学资料。其次,拓展资料篇中,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专业行业的技术资料、标准规范和专业书籍。第三,在技能鉴定篇中,学生能够查阅到大量的营养师考证的培训资料,为其考证提供了广泛的资源信息。第四,在科研教改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通过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这样一个辅助教学手段,并使之与课堂讲授有机地链接在一起,形成文字加电子、静态与动态、课堂与课外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极大地方便了教与学,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4 实施小班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4.1 个别学生积极性不够
小班化教学中,很多任务的布置和完成,都是以小组来进行,每组有5位成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只是跟着同组的同学后面混。针对此现象,在每组任务完成的考核时,根据同学完成任务的贡献度进行差别评分,从而调动其积极性。
4.2 学生感觉压力大
大班教学时,由于人数多,所以任务都是由部分学生自愿去完成,任务的考核只是作为一个附加分值。而在小班化教学中,任务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要求所有学生参与其中,而每项任务都需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现出来。不少学生反映由于上课时间排布较满,加上课外作业等,业余时间不多,完成任务的压力较大。针对此,在教学中适时进行了一些调整,精简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当地设置一些任务。
4.3 学校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一、小班化教学在城中村学校的实施策略
1. 加强师资培训
小班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授课对象的减少,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也有大的更新。实施小班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所以实施师资培训是工作开展的前提。我们要让教师更新育人观念,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按照符合自身条件的方向发展特长,培养学习兴趣。
我校采取校本培训、外出学习、师资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小班教学的骨干队伍,再通过校本辐射,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靠一校之力要实现老师从“大班”向“小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很困难的,幸运的是,广州市荔湾区在小班化教学研究方面以有了多年的经验,近年更系统地组织了多项有关的教育科研活动,为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科研理论。通过校际、市际,甚至全国的交流,对城中村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实施有了很大的帮助。如果今后能在师资交流、政策落实等方面再作突破,城中村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目标就指日可待了。
2. 优化小班化教学的实施环境
要实施小班化教学,办学条件的改变非常重要。学校应有足够的场室分配教学班;调整班级的环境布局,引入小组学习模式;更新信息化设备,实现老师、学生、信息化环境三者的高效互动。当前在我国开展得很好的“跨越式”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对小班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融合性,我校也参与了有关的试验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我校受制于场室环境,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尚未成熟。但是随着城中村改造的逐步深入,我校亦将具备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全部条件,我们会紧跟规划,未雨绸缪,为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打好坚实的基础。
3. 与时俱进,探索城中村学校小班化的教学特点
小班化教学应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学习习惯养成是外来工子女参与学习的最大障碍,成因是缺乏学前教育和地域差距。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应通过合作学习、分层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集体”的形式,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进度,采取分层目标,发挥集体互助的功能,让后进学生不掉队。城中村小班化教学的特色不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而应让学生拥有乐学的心态,并形成“不放弃”的学习习惯和决心。
小班化教学应以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为目标。城中村小学的学生学习条件相对艰苦,很少学生家里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小班化教学应重视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通过活动教学、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形成高效课堂,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参与社区活动,从而提高人文修养,加强对社区的认知,尽快融入广州的社会环境,成为地道的“广州人”。这样有助于学生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扩大交往圈子,提高学习信心。
学生人格品质的完善应成为城中村小班化模式的重要评价标志。城中村小学与市区名校的小班化教学效果评价应有所区别。不能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小班化让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培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时他们走向新的学习阶段或走出社会的重要基础。受到户籍和条件限制,他们就算取得再好的成绩,也未必能像本地学生一样顺利参与小升初、中考和高考。所以城中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小班优势,让外地的孩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形成健康向上的优良品格,只有打好这些基础,成绩提升和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就会水到渠成。今后无论走到何处,他们的“心根”都可以滋育其“开花结果”。
二、小班化教学与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效率;因材施教
随着近些年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行,对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学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小班化教学是班级教学的发展和进步,很好地保证保留了大班教学的优点,同时弥补了大班教学中的不足,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评价。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的班级式教学,无法体现教学的个性化,而小班化教学的应用,老师可以灵活机动地展开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班级学生数量是影响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如,班级学生数量较多,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互、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都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课堂上的纪律问题也较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而小班化教学,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同时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创造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而较少的人数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纪律,老师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学生数量的减少,老师可以更多地去关注和了解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案,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评价、手段,如,在篮球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灌篮高手》等与篮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学习如何打篮球,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主要是人数上的减少,所有的优势都建立在人数少的基础上,老师教授的学生数量少,才能够有足够的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2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2.1分层教学
我国的《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身体条件、活动技能和兴趣爱好,针对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体育老师必须精心备课,认真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3个层次的练习方式,包括在老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自己独立完成、自己发明新的技巧动作。而在投掷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成优、良、及格、继续努力4个层次,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个性化地发展。分层教学并不是根据学者的整体成绩,将学生分为“好学生”“差学生”,而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体素质,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分层,这样奔跑、跳跃能力较好的学生,可能体操能力较差,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长处,真正地实现差异化教学。
2.2因材施教
小班化体育教学,很好地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需求,在小班化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参与的人数较少,老师和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如,身体状况和运动技能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老师可以将教学融入到某些体育游戏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50m快跑,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练习的次数、长时间的练习学生会感觉到厌烦。而采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互相进行追逐跑、接力跑等,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老师和学生都将体育课作为活动课,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体育课就是自由玩耍的时间,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体育课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再根据教学任务,让学生机械化地练习。而小班化教学方式,给因材施教提供了基础,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3小组竞赛
小学体育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赛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达到理想的运动负荷,但是传统的班级教学,学生的数量较多,组织小组竞赛很难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小班化的教学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技术后,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首先达到目标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奋力拼搏的精神。如,在小学生心肺功能和奔跑能力的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两队,当一组队员进行奔跑时,另一组队员用沙袋等,向奔跑的队员投掷,如被击中则奔跑的队员失败,未被击中冲过终点的学生为成功,最后统计成功的人数,人数较多的小组得到奖励,这样的体育游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小组竞赛相比,小班化的小组竞赛,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的机会,老师的评价时间较多,可以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真正地达到小学体育教学目的。
2.4创设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敏捷、善于学习、活泼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厌烦枯燥乏味,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枯燥的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创设情境的方式,通过音乐等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动物模仿操中,通过《森林的早晨》等音乐,结合老师的语言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如,兔子、青蛙等,然后老师引导学生们进行交流,创编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愉快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2.5营造氛围
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将传统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变成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化发展的机会,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受益者和主体,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开展多项互动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老师是学生能否发挥主体作用的关键,如老师和学生之间情感融洽、相互信任、彼此尊重,才能够很好地开展各项活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会得到提高。
3结语
小班化教学方式为小学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也带来了教育改革的新课题,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评价的创新,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参与性。小班化体育教学符合最新的课程理念,小学体育老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发挥出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孙邦颜 单位:杭州市娃哈哈小学
参考文献
[1]徐梓林.提升小学体育小班化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5(28):173.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理念转变 ; 教师能力实践;
教育改革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于教师的执改能力。课改已经是一股强势潮流,教师在课改中承担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推广者、创新者,如果不能有效的去执行,课改将会陷入困局,将会流于形式,将会自行流产。小班教学是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空间更加的密切,教师的综合能力直接关系着课改的成效,在进行改革前必须对教师进行研究和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
成功的教育是全面的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还要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育比教更重要,在学生漫长人生中健全的人格是其发展的基础,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就不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尤为关键。教师自身的心理特点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中,教师的品行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教学的整个环境中。因此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关注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这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之前提之首要。
二、教师理念转变的研究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理念转变是关键。坚决杜绝走形式,走过程,一定要从思想上入手,要教师真正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掌握小班化教学的本质,对小班化教学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学生少不意味着教学任务少,难度小,恰恰这种模式是建立在教师不断“扩”的前提下,扩大了关注精度、扩大了知识面、扩大了精力投入、扩大了时间投入,教师明确了小班化教学的内涵,必须要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理念要变,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善于改革;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革,找准方向,狠下决心。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合当前教育的理念和需求了,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而是引导者,服务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中心所在,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服务意识,不再是要高于学生三尺讲台的权威者,而是一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服务于学生的配角了,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全面地发展,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组织教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
三、教师专业成长问题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不仅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条件是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深入理解。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是教师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亦即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对教学进行不断的实验和批判性反思。在共同生活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成长中发展,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教师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发展的职业。教师、学生与学校发展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专用发展能力,教师专用发展的关键是教学效能的不断提高,这就需要研究如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涉及到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上,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大致有这么几个体系:第一,向优秀教师学习;第二,向同行学习;第三,自我不断的演习;第四,向优秀经验学习;第五,向学生学习。
四、教师综合能力的研究
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22―0024―01
一、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小班化教学的核心。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因材施教,由于班级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心理、个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学生有更充分的交流,做到因材施教,取长补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班化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教学和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从多样性、随机性原则出发,改变传统的课桌摆放形式,由“秧田式”改为“马蹄形”或“U字型” 等多种方式,提倡小组围坐,圆桌会议,撤掉讲桌教师走下去等,老师从讲台走下来只是形式的变化,但带来的深层改革是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式、互动式。在课堂教学中,将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为师生共同导演和演绎的多幕剧,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因此,小班化教学可以有效地增进师生了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改善师生关系。随着师生间的感情的亲近,学生对所学的兴趣也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也增强了,形成了和谐互动的教学关系,使教师更容易带着积极地情绪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充分体现了教育均等性、充分性、综合性和个体性原则。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相对优质的教育和最优的发展。
三、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1.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格。小班化教学富有互动、合作的特点。小班化教学不仅有利于师生课堂的有效互动,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加强师生合作的同时,加强生生合作。小班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往往是通过组建各种不同的学习小组的形式,促进生生互动合作。每个学习小组是一个基本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都有机会展现自己,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基础好的同学主动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一同前进。学生在交流与分享成果的同时,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学会学习的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难题,还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班里的互动学习会成就这些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小班化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表现得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空间大大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密度随之增大,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同时,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培优补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课下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个别化指导的机会增多,作业可以实行面批面改,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更直接更及时,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