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教学生论文

幼教学生论文

时间:2022-05-18 00:4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教学生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教学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学前教育 专业男生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时代科技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趋势而产生的,它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打破了职业教育培养定位的局限,与传统大学相比,它更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因其实用性强,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故更适合这类院校开设,其中男生由于其性别和性格的差异,因而在对其进行培养时不应完全照搬应用于女生的模式和方法,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适宜的培养环境

传统的社会偏见和幼儿教师待遇不佳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招收男生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传统偏见,使许多优秀男生对该专业“望而却步”。

要吸引更多的男生加入学前教育专业,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应采取多种形式,尤其要加强电视、报纸等热门媒体的宣传,使人们看到幼儿教师性别单一带来的不良后果,认识到男性参与到幼教行列中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可行性,尽快转变传统观念,吸引更多的男性来和女性一同承担起这项事业。其次,应制定一定的政策和法规吸引更多的男性加入学前教育队伍。比如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在政策方面给予减免学费、推荐工作等优惠;幼教机构对接收的优秀男性教师,要尽力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保证他们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再加上优厚的待遇,一定能够吸引更多的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二、革新现有的培养方式

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该考虑到男生的性别特点和特殊的职业发展目标,设立适合于男生的专业方向,使得他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针对男生的培养目标,可强调男生具备从事幼儿园课程开发和教学能力,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也可鼓励他们今后继续深造成为幼教研究人员、幼儿用品开发人员、幼儿园管理人员等。

在制定课程计划时,学校也要考虑到性别差异,让男生在完成专业必修的课程外,适当选修器乐、书法及体育类等课程,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和体态自然、心胸开阔、意志刚强的阳刚之美,使他们胜任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其他教育活动。要突破单一的学科设置模式,实行开放的课程,适时增设“早期教育”“学前保育”“幼教管理”“学前特色教育”、“婴儿教养”、“卫生保健”、“营养配餐”、“家政服务”等课程,并以此为职业功能模块,相应地开设“文化课”“专业理论基础课”“专业技能实训课”等多样课程。

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发挥男生思维敏捷、动作灵活、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尊重他们“打破常规”的做法,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粗心大意,鼓励他们使用自然、直率、温和、精炼的教学用语,不要苛求他们做违背性格或性别的事。

三、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幼儿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决定了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在校期间就应得到良好的专业技能培养。

首先,学校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示范教学法、项目训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现场示范,也可以模拟幼儿园活动情景,组织男生扮演教师、幼儿,完成指定的活动任务。这些活动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男生实践智慧与能力的形成。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中,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训练,可使男生在体验教师角色的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另外,教学方法改革还要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能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融感知练习、模仿练习和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技能训练,可以突出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学、做、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

其次,学校要加强教育实践活动。鼓励并创造机会让男生每学年到幼儿园或社区见习,参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教学、保育、心理咨询与家长访谈等活动。毕业实习也是重要的实践机会,教师要指导男生选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活动方向,是科学活动、美术教育,还是综合活动,然后和幼儿园带教老师配合,指导其进行所选主题的教学设计,写出教案或者讲稿,进行说课并在班内试讲,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到幼儿园进行实地教学,双方教师共同指导,并进行点评,促进其实践技能的提高。

再次,学校要开展广泛的课外实践活动,使男生获得多方面的技能。例如,围棋、象棋与跳棋大赛可锻炼综合思维能力,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等比赛能增加对球类体验,踢毽子、跳绳等可增加对体育趣味游戏的认识,科普知识竞赛可提升科学素养,主持人大赛、演讲比赛可锻炼语言表达及驾驭现场的能力,等等。还可以组织毕业班技能汇报演出、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从而使技能在活动中不断得到锤炼。

最后,学校要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男生更好地进行专业能力训练,学校应该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可以有意识地让男同学担任院、系及班级学生干部,使其积累管理经验;系内办公用电脑无偿向男生开放,提高他们的电脑水平;学院教务处允许学前专业的男生选修外语系的专业课,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对他们举办的各种活动提供必要场地和资金支持,使其能顺利开展,等等。

四、促进人文素质的提高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不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而且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因为他们将来的工作是幼儿教师,从事的是启蒙教育,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和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对幼儿、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教师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会对孩子们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人文素质,学校首先要通过思维方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榜样示范教育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意志力和爱心等。其次,应该着力培养学前教育男生的自我人格的塑造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摒弃性别压力,虽置身女生群中而不被女性同化,保持自身的性别优势,全身心投入专业知识学习、轻松面对挑战;毕业后,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理想与现实发生严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在得不到社会充分理解、尊重的情况下,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随机应变、找准定位、不卑不亢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五、培养幼教研究的能力

科研能力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尝试科研实践,如要求学生写作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进行毕业设计创作,等等,在科研实践中依据理论知识对自身和他人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技能进行观察、比较、判断、评价,从而训练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师要在实践中教会学生记录和分析现场保育和教育工作的方法,不要停留于“做什么?”“怎么做?”,而要进一步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这样做?”“采用什么方式做会更好?”的深层理由,由此一步步走向科学研究。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实际中开展应用性研究活动,使研究与学习内容、实践锻炼紧密结合,使研究成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对教育技能的全面掌握。学生可结合小课题、毕业论文和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等途径,进一步掌握在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寻找实际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开展实践研究,收集实践资料和归纳总结实践经验等,尝试运用专业理论开展实践研究,验证他人先进的教育技能,并尝试创新教育技能、研发教育玩具与教育软件,大胆提出和设计独创性的教育技能和教育产品,经过研究使之规范化和科学化,直接为学前教育机构所运用等。

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完善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培养,实现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和谐发展,是一项新课题,也是一项实用型课题,需要学前教育界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史丽君.从建设应用型大学的视角透视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J].梧州学院学报,2007,(10):92.

[2]王萍.教学型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9,(11):57.

[3]王佳媛,贾玉霞.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05):10.

第2篇

 

在此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内容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其改革和创新也是势在必行。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

 

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

 

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

 

2.论文。

 

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

 

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

 

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

 

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

 

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

 

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

 

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第3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5-0029-0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是一个完整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可定义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及选修课的技能操作,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贯穿整个学程的见习实习与毕业论文等所有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为目的的全部教学环节。这一定义建立在“全实践”理念之上。所谓全实践,是指将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安排,它突破了以往仅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补充的理念。在课程设计上,实践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理论课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双轨课程体系,强调要关注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专业能力实训再到顶岗实习的实践性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紧扣幼教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素质要求,并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培养现代复合型幼教人才、满足幼教发展需要为导向的办学思想。

提出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首先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从活动特征来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应该只由单一的认知活动构成,而应该涉及人的生活实践,以期帮助个体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作好准备。因此,教育需要把受教育者置于其生存的环境之中,为他提供体验、实践、反省、批判、创造的机会。〔1〕

其次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心的下移。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日渐受到广泛重视,〔2〕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日益提高,加上三级师范教育逐渐向二级或一级师范教育过渡,许多高校都下移了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心,即由过去侧重培养理论研究者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下移为培养一线幼教工作者。这里所指的幼教工作者是指具备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综合能力,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幼教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应是高师院校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尤其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有关研究表明,幼教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至少有:全面、正确地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进行专业化学习的能力等等。〔3〕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认同和接纳情感、具有从事教育实践的智能和技能等方面,有其他教育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突出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应用型幼教人才、形成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第三是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的全面改革要求。以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和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体系不健全、内容有缺陷,时间安排上过于集中,成效不显著;实践教学组织不完善,指导力度不够,指导效果不理想,等等。因此,有许多学者呼吁,要重视和加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在此,笔者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及实施保障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1.整合性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统整,使之成为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全实践理念整合、设计课程,并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学习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从而养成优良品行,掌握相应理论,获得教育智慧,提高教育技能,形成职业能力。

2.目标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能力来进行,准确定位实践教学目标,合理构建宏观与微观、总体性和阶段性的目标体系。

3.系统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根据高师教育内在规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着眼于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理清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各子系统相互配套。

4.层次性

一是按照高师学前教育不同学历层次的要求来构建,二是根据教学计划实际进程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构建。

5.规范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不能主观随意,必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内在运行机制,以明确目标、规定内容、确定形式、提高要求、规范评价标准。

6.操作性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实际,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可行性强,便于操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

遵循上述原则,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考虑,努力做到时间纵向维度上全程贯通不断线,空间横向维度上立体设置不缺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

1.确立与幼儿园教师吻合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合格幼教工作者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专业素质要求,确立涵盖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教育技能等三方面的实践教学总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增强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

(2)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开阔学生眼界,帮助其获取幼儿教育改革的新信息、新知识。

(3)培养学生从事幼教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包括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的能力,设计及组织指导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创设环境和利用教育资源的能力,教育反思和自我学习的能力等。

在建立总目标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各类具体的实践教学分目标。分目标也包含情感态度、认知能力、职业技能三个方面,但各有侧重。〔4〕比如,入学教育侧重于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树立职业理想,明确学习方向;教育观摩见习侧重于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其思想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技能训练与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其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幼儿园保教实践重在培养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坚定职业信念、明确职业规范,掌握从事卫生保健工作、观察研究幼儿发展规律、创设与教育相适宜的环境、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设计并组织教育活动、注重师幼互动并能进行个别化教育的能力等;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成长为反思型、研究型的幼教工作者奠定基础。

2.确定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应围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并且贯穿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新生入学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树立专业思想,明确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召开座谈会,请院系领导介绍情况提要求,请高年级同学交流经验谈体会。二是举办专题报告会,请专家学者和一线园长、教师介绍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要求。三是到幼儿园观摩幼儿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获得初步的感性经验。

(2)教育观摩见习。结合课程教学尤其是专业理论基础课教学,帮助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具体的安排是,针对教学内容确定观摩见习专题,制订见习计划,联系对口幼儿园,定期持续观摩见习。

(3)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贯穿整个学程;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技能训练与比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课内与课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技能训练与技能比赛结合起来。为此,我们创设各种竞技平台,定期组织说、写、画、弹、唱、舞等技能比赛,让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脱颖而出。

(5)幼儿园保教实践。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情感和提高其从教能力,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操作性教育实习。它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保育工作为目的,是幼儿教育工作中一项特殊而必不可少的工作。具体要求是掌握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常规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组织形式及方法。在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制订相关实习计划,进行不少于两周的专题实习。

二是体验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各教育活动和各类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过程中,每周或每两周到幼儿园一次,以全面了解各领域教育活动、各类型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指导方法,并在幼儿园教师指导下设计不同领域的教育活动和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同时尝试独立组织其他活动。

三是提高性教育实习。这一实习的内容是组织学生在毕业前到幼儿园进行顶岗工作实习,以帮助他们全面熟悉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较熟练掌握幼儿教育的技能方法。

(6)科研实践。旨在培养学生进行幼教科研的基本能力。基本的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在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将科研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一是要求学生进行课程学结。二是要求学生反思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三是指导学生认真完成毕业论文写作。

3.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明确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旨在避免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随意性和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我们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和幼儿园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学生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构建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加强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指导和管理,做到每次实训和比赛都有成果展示,每次见习实习都有书面报告,并由专业教师评定成绩做好记录,学期末按比例计入总分。例如,在保教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考评方案,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学校带队教师联合考评,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和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一是实施制度化管理。将实践教学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之中,制定实践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管理文件,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组织管理。根据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编制实践教学计划,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做到统筹安排,精心组织,监管到位,反馈及时,考核全面。

加强实践教学设施和基地建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优质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除了常规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教学设施以外,我们花大力气建设了模拟幼儿园活动室、游戏和玩具教学专用教室、心理观察实验室、婴幼儿早期教育实训室、微格教室等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加强了与幼教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幼儿园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我们还组织专家编写了实践教学指导用书,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要求、评价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我们还抓好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对实践教学的各环节加以研究和指导。

总之,实践教学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期待相关的研究能不断深入,以使实践教学在目标、内容、形式、评价等各方面更加科学完善,为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30.

〔2〕刘晓东.解放儿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0.

〔3〕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03-210.

〔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0.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y

Wang Jianhua, Tangmi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Kunming College, Kunming, 650031)

第4篇

我们在论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做的标注是要能找的的详细内容的文章。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加的标记,我们称之为参考文献的标注。以下是千里马网站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礼仪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在写作当中欣赏借鉴。

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何海英与幼儿礼仪教育亲密接触[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2).

[2]李静国学经典与幼儿礼仪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1(1).

[3]冯桂霞.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1(12).

[4]李晓云.新时期幼儿礼仪教育初探――以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为例[J].科教导刊,2011(22).

[5]王丽华、吕欣.旅游服务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4

[6]王奕.论旅游服务中的礼仪[D].2009

[7]郑江宁.旅游者不文明行为分析[J].2008

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朱爱军.《关于加强大学生礼仪学习与修养的思考》.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2月

[2]丁娟慧.《从国人旅游素质谈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现代营销.2010年12月

[3]未知作者.《浅谈礼仪的起源及学习礼仪的现实意义》.百度文库

[4]唐美菊.《浅谈现代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2月第6卷第2期

[5]韩剑锋.《试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当代价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0(4)

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彭文武,刘杰.社交礼仪[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2]陈平.社交礼仪[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段录良.大学生思想道德与礼仪修养[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4]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5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观念的更新,她一直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与提高,并了解当前的幼教形势,认真做好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热爱小朋友,关心集体,团结同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教育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探索、努力提高保教质量,确实抓紧好幼儿的教育,力求以自己教育经验与新的教育观念相结合,做一个新世纪的优秀合格的幼教工作者,信用社先进个人申报材料同时也深得领导、同事、家长的好评。

一、思想方面:加强职业修养,热爱支部工作

首先,xxx老师在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奋斗目标,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把热爱教育事业放在首位,注重为人师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立足本职,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文化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的技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端正教育思想,热爱幼教事业,坚持教养并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团工作方面,她积极组织团员参加各项活动,如:幼儿园和社区组织的表演、绘画活动,以及参加青年志愿者的“传帮带”活动等等,优秀三好学生申请材料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使团员青年的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她深深感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只凭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就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各项基本功水平,适应形势发展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她以“我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为指导,面向全体幼儿,关心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不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加强业务学习与岗位培训。

在教育教学活动方面,她遵循各科教学大纲,刻苦钻研教材,个人奖学金申请材料认真制定了课时计划,按要求认真备课,并根据幼儿年龄特征的不同,遵循科学创新的教育原则精心设计每一节教育活动,力求使教学方法做到新颖,恰到好处的激发挖掘幼儿的思维潜力。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综合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从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她还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利用课间谈话、餐后散步、户外郊游等日常活动向幼儿进行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教育与引导。

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协住班内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做好保教结合工作,认真完成班级各项教育教学与卫生保健工作,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她能积极地参加局中心和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精心为幼儿排练运动项目和文艺节目,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六一”元旦联欢会和家长联谊会等活动的教育,通过各种活动,向幼儿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等教育。为进一步做好家园共育的一致教育工作,她通过认真填写家园联系册、进行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途径,使家长更进一步的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与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得到了家长对她的一致好评,用家长的话说就是“孩子交给和老师我们放心”!

三、其它方面:提高业务技能,做到学以至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她积极参加幼儿园每周的业务学习,通过业务学习和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教育新动态,新形势,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工作,学以至用。在平时的阅读中,她还注重《早期阅读》、《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与专业有关的书刊杂志的阅读,银行先进个人申报材料借助书刊学习到先进教师的教育经验和教改方式使自身的工作得以启发和促进。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考核评价

一、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对大多数幼师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在校很少专门学习有关幼师应用文写作,但幼儿园教师在学习工作中要完成大量文字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急需学习《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学前教育应用文是一种应用文,指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学习者在学习、管理与组织幼儿保教活动中依据国家特定的公文体式,或者依据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处理事物,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沟通关系时使用的一种书面工具。

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在培养幼师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会说唱弹跳等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与写作实例,使学生掌握便条、启事、通知等日常应用文写作,还要掌握幼儿教学活动中各种应用文写作,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内容具体,具有专业特点,旨在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近几年,《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比例相对较高,笔者在教学实践及听取同行教学经验中了解到该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相应的教材,该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目前使用的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单元教学“写作・应用文”内容选取的,没有专业针对性,致使与专业脱节,学生无法应对专业写作;运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教师讲,学生练,教学方式单一、老套,内容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担任该课程的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凭着职业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文写作,但对专业内容知之甚少,很难做到具体内容指导。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借鉴“实践取向”对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了改革。

“实践取向”是一种导向,指教师培养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取向”以行动导向,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潜能。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紧扣幼师工作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指导写作实践,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每个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辟一条从课本走向生本,从知识转向能力的教学之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选定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文种。笔者对本地多所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做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做了访谈,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为选定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文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选取适合他们职业成长需要的文种。入职之前,即在学校学习期间,要会写见习心得、实习报告、求职信等,在职幼儿园教师要会各种教育活动计划、总结、幼儿观察记录、家园联系册、幼儿个案研究记录、幼教论文等文种写作,工作中还会遇到写通知、启事、申请书、感谢信、家长会发言稿,入职后继续教育要会写幼儿园教学观摩笔记、教学教育学结等文种。学习这些文种,学生在提高书面表达沟通能力的同时,获得初步间接职场体验,非常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尝试。教学改革力求使课堂摆脱应用文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及未来职业,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

1.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为了便于课堂组织教学,先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宜5~6人,形成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组时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优化分组。每组再选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用来组织协调组内学习,并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小组学习进展情况。

(2)与学生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无外乎教师讲、学生写,因此课前有必要让学生明确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要怎么样上课,流程怎么样,学生要做什么,等等,从而使学生及时弄清状况,较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3)教师课前要做大量调查准备工作,确定学习任务。通过对本地多所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调查及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访谈,明确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文写作对象、内容及特点,为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可靠依据。

2.设定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学习任务依据的原则

(1)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设计与确定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必须涵盖,方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能力迁移。

(2)任务具有可行性。学习任务设计应依据学情及未来职业特点,难易适度,太容易没有成就感,太难丧失自信心,符合“跳跳能够得着的原则”。

(3)学习任务具有专业性。学习任务应扣住幼教职业特色,内容应来自幼教工作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3.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教师选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制订计划、搜集信息、逐步实施、展示成果、评价反思等环节进行学习。

以《启事》写作为例。教学内容:《启事》写作,知识点有:了解《启事》的种类,掌握《启事》写作的格式及内容要求,重点学习《征稿启事》的写作。根据了解,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到《寻物启事》和《寻人启事》的写作,对基本格式已有所了解,可以自主地运用旧知识构建新的项目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依据以上选定项目任务的原则,确定学习任务:为阳光幼儿园园刊写一份《征稿启事》,完成的作品以A3纸大小的展板形式展示。要求:格式完整准确,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具有幼教专业特点,字体美观,其他个性化设计可自由发挥。

制订计划。各小组领受任务,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制订计划,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和特长分配任务,细化到每个组员。教师可提供学习任务资料及方法:观看班级QQ群《启事》写作微课,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利用闲暇时间去幼儿园参观,请教学姐写作《启事》的经验等。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写作,制作展板,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但一定要把握好指导尺度,不能重回传统课堂教学的老路。教给学生方法,尽量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相合作,在质疑讨论中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制作的《征稿启事》展板,详细介绍制作过程,讲解《征稿启事》的格式及内容,以及在布局、字体、插画等精彩之处,再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各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表扬中指正,有助于学生接受和提高。只有反思才会进步,要求学生讨论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及不足之处,以后努力的方向,并请小组代表发言。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感性升华到理性,为今后应用文写作积累经验和方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某些岗位或角色的处境、工作要领,模拟的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创新潜能。如《求职信》的写作,教师先创设一个招聘幼师的场景,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招聘启事》内容要求和已有书信知识写作《求职信》,然后各小组分别推荐2名学生代表扮演招聘方和求职方进行模拟应聘,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接着各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再修改《求职信》。学生通过扮演岗位角色,发现求职信的写作内容应充实具体、实事求是,突出专业内容,语言要简洁朴实,感情要诚恳,举止大方,让招聘方不仅对自己的才华一目了然,还对自己的人品有所了解,这样受聘的机会就更多。

(3)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的条件指导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如写作《幼儿观察记录》,利用学生外出见习的机会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面对面接触幼儿,可以全方位观察幼儿的学习、生活,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学生下笔就有内容,再运用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分析,写作就不是苦差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幼儿活动录像,学生再分组讨论写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改革考核体系,变教师主评为师生多维评价,变期末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课程改革的首要因素应该进行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考核是指挥棒,传统教学考核方法是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期成绩,与平常有学没学、学好学坏没关系。新的考核方法是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包括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价,三个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学生由被评价变为评价主体,提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评价表在每次学习任务前发放给学生。)教师从评价表中可以了解学生课内外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今后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期末考核占40%,以试卷笔试形式出现。

三、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实践与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否则会出现自由散漫的场面;其次,教师要经常下园了解情况,还可以请教专家指导,熟悉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选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贴近幼师工作;再次,小组学习时,并不一定各小组成员都会主动认真参与学习,教师要经常与小组长联系了解情况,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给予特别指导。

总之,在《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调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凌静.职业教育“2W2H”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第7篇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2.论文。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第8篇

“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遵循这样的教育思想‘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流,牵着手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正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同时让孩子在生活中体验到无尽的爱和自由。这种教育理念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铺垫辉煌的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这种教育理念要求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有“爱”的教师,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我们的爱心。

上幼儿园是孩子漫长人生中的第一个起点,从他们被父母送进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他们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就拉开了序幕。对于刚刚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希望在这里依然能享受到家庭的关爱,依然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和鼓励,依然有爷爷奶奶的宠爱和赏识。所以,作为幼教老师,我们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给予孩子无限的爱。

幼儿园的孩子处于成长的懵懂期,他们有时调皮可爱,古怪精灵;有时淘气顽戾,喜怒无常,这个时期的孩子想象力丰富,理解力有限。老师需要一天8个小时目不转睛地跟着孩子,如果没有爱心,则幼教工作可能无法进行下去。幼教老师最大的过失莫过于对孩子没有爱,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孩子失去爱。所以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对乖巧听话的孩子要多激励、多表扬;对脾气暴躁的孩子要多安抚,多给他们拥抱,多给他们微笑。

幼儿园的工作是繁琐的,幼教不仅是教育还是保育,保育就包括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有的宝宝上了幼儿园还不会自己上厕所,经常尿裤子或者尿床;有的宝宝午睡时需要老师抱着才能安静入睡;有的宝宝一整天只说一句话“我要找妈妈”……这时老师要有极大的耐心,让自己当好妈妈的角色,帮孩子穿衣服,洗衣服,抱着孩子睡觉,像妈妈一样安慰他们。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保育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化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与责任心。

不仅宝宝在最初的时候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也忧心忡忡,所以老师不仅要照顾好孩子,而且要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老师要留意孩子在学校的一举一动并记录下来,等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一一告诉父母,比如孩子吃饭好不好,喝水多不多,和小朋友相处怎么样,等等,这些都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交流。

幼儿园的工作是辛苦的,除了上班时间把孩子照顾好之外,下班后还要给孩子们做教具,备课,布置环境,有时周末还得组织亲子活动。所以幼儿园的老师的角色多种多样,有时是作家,需要经常写活动计划,教育论文,需要给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有时是音乐家,需要和孩子们一起唱歌;有时是舞蹈家,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舞然后教给孩子们跳舞;有时是画家,需要给孩子们布置一个童话世界,并教会他们画画;有时候是设计师,可以用小布头、废纸盒、废水瓶等做出很多可爱的小玩具,小饰品让孩子们玩;有时是律师,因为整体和各行各业,形形的家长交谈;有时是搬运工、修理工,因为孩子小,所以学校里的大小事情都需要老师自己动手完成……所以说幼儿园老师是一个让自己身心疲惫却又充满快乐的职业,这个职业很平凡,这个职业也很伟大,因为幼儿教师每天都把微笑给了孩子和家长。

幼儿教师也要“爱”自己,爱自己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孩子对世界对社会充满好奇心,孩子的问题常常五花八门,我们给孩子的知识可能是他们接受的最早的知识,所以告诉孩子的一定是准确无误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老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而且要不断进行广泛学习,了解最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幼儿教师还必须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对小朋友说话要简练具有逻辑性,要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要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对家长的建议要有指导性。

爱自己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喜欢美丽、美好的形象,他们也喜欢漂亮的充满活力的老师。在他们的心中,老师无比高大,老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是敬仰和崇拜的对象,老师的一句话能顶父母的十句话。因此教师要格外严格要求自己,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儿,都要考虑到会给孩子造成什么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频率。”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仪表和举止。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D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育出好孩子是幼教老师的最大愿望,要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唤醒与呵护他们。相信自己心中充满真爱,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好老师,做一个心中有爱的好老师。

第9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科研能力幼儿教师

从2008年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幼教本科”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人条件之一。据市场调研,多数优质幼儿园将自己的招聘条件定位于具备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有全新的幼儿教育理念、全面的专业技能的幼儿教师。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和幼儿优化成长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于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愈发迫切,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视已由关注高考向前延伸至人生起点的教育,开始关注幼儿的教育,诸如幼儿智力的发展、潜能的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使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生命能够优化地成长,即人们开始以人生发展的前瞻性高度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在这一视野下,要求刚走出校门的学前毕业生就具备如此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实践的经验是不可能的,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的具备,却使这一切变得可能,通过不断地探索、研究,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日渐清晰,甚至为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尽相同的最适宜的教育。因此。科研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是促使幼儿教师具备无可限量后发优势的保障。

(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

相对目前幼儿园中的某些教师仍采用大一统的教育方法,捆住孩子的手脚,禁锢其思维,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式,甚至连孩子们画笔下的太空飞船都是一样的,势必会阻碍儿童各种潜能的发展,错过儿童的敏感期,甚至贻误天才的成长等情况。而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则不但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作为其后发优势的动力,可以在今后的幼教工作中借助这一科研能力不断地学习、探索,诸如研究幼儿各种潜能的发掘、各种意志品质的培养、各种必要生活经验的习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既注重个性的彰显,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用教育专家的准确判断力、恰当的教育方法来把握不同幼儿的敏感期等,将在客观上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素质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历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可见,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就是教师通过学习与探究不断完善自我,进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而科研能力是这种学习与探究必备的一种能力。如果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看,涉及到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等方面,其中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高亦是需要科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的。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发展的层面看,无论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是走上其它工作岗位,只要处于这个学习型社会,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这种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使其永远走在时代前列,融入主流社会所必备的一种技能。

从目前的情况看,少数高校在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已走在前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较强的从事心理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能力的人才。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研究型大学早已将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人才的主要培养目标。诚如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帕尔所言:“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参与科学研究,获得的正是运用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可以产生创新的种子。”

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教育的科研现状

从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科研情况看,目前在幼儿教育一线的教师科研能力明显不足,根据对教育科研必要性的调查显示,“在湖南省1O个地(市)30所幼儿园的270位幼儿教师中,有25.7%的幼儿教师认为根本没有必要,有31.9%的人觉得比较必要,有48.2%的人选择了考核、评职或完成工作。”至于教育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则更是较为缺乏。另外,从不同区域问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来看,相关科研课题的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基础条件好的发达城市的幼儿园,大多资金、设备不足的幼儿园甚至认为搞科研是一种奢求。

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科研现状看,多数高校对于这一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是过多地关注于其它学前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极少数高校将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科研型”的幼教实践人才,并且在相应的课程设置、技能训练中有所体现。

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更新科研理念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之前,应使其重新审视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更新科研理念,即科研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幼儿教育专业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备的技能,是促进幼儿教师具备后发优势的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

1.设置相关的科研课程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了解科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开设针对于本专业的科研课程即学前教育专业科研方法课程等。

2.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

在掌握基本科研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注意在实践中营造科研氛围,树立科研意识。日常的教育教学立足于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实际问题,能及时收集材料,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幼儿教育研究的题目不一定要突出“大”和“深”,应侧重于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即在实践中生成的、较小的题目,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研究,应着眼于通过实践论证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种科研意识的树立还需要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发现问题和行动研究的能力等。

3.全面、扎实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1)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除日常教学中鼓励、强化学生树立科研意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外,还可以在作业中布置相关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尽量让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 女子高校 本科学前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20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Women's College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LUO Zhihui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Abstract All courses are for personnel training services, course structure is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qua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Our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goal by training teachers in turn trai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preschool classroom teachers, training repositioning objectives inevitably bring adjustments undergraduate pre-professional curriculum. Women because of its unique emotions, caring, good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traits,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the main force. While experts called for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gender, but because of the constraints concep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factors, this situation a long time it will not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Therefore, pre-school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of Women talents,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women's undergraduate college curriculum is still very necessary.

Key words women's college; undergraduat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一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各国在竞争中采取的一项共同的战略措施。2010年底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素质的养成是个漫长的过程,包括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两个大的阶段。在我国,幼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职前培养来进行的,在这种背景下,推行促进幼师生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改革与优化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尤为必要。

1 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优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1 本科学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设置的调整

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有着共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目标必须以课程的设置来实现,不然就会限于空想;课程设置必须以培养目标为依托,否则就没有意义。当培养目标发生变化时,课程设置也必须做相应的调整。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学前师范教育体系主要由两级构成:一是中等幼儿师范教育,直接为幼儿园培养一线教师;一是学前本科教育,主要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理论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因此,学前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则以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

如今,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学前教育的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发展对综合素养高、学历高的“双高”学前教育专业人员需求旺盛。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已经从数量的补充过渡到质量的竞争,“学前本科学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的准入条件之一。然而,目前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和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人才却十分缺乏。据2010年湖南省学前师资调查表明:我省一半左右的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为中专、大专学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7%左右,还有约1/3的是初、高中毕业生;高达42.47%的幼儿教师未评定职称,高职称教师更是少之又少。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师范学校输送合格师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前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家庭教育咨询与指导、与儿童生活和成长相关的各种产业的从业人员。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必然带来课程的调整,改变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课程体系。

1.2 单一的课程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多样性学前人才的需要

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为广大群众认知,学前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和指导性措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良机。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学前教育已突破传统的单纯的幼儿园教育范畴,向与婴幼儿相关领域拓展,如胎教培训、亲子园、幼儿个性化培训(智力、情商开发等)。而在目前状态下,国内学前教育人才相对单一的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社会对新时代高素质、多技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无法满足进入中国市场急速成长并且迅速发展的各类国际幼教品牌工作发展的需要。

1.3 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使本科学前学生入职适应期过长

高师本科学前教育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重理论轻专业技能。近年来,我国学前师范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并入高等师范院校或升级为各类教育学院,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经由原来主要向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输送合格资转变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去幼儿园担任一线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往往存在工作上手慢、专业知识不够过硬、理论实践脱节,导致了本科学前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的状况,无法良好适应学前一线的工作,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面临着“不如幼师生”的尴尬,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受到预期的社会欢迎,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学前本科教育专业大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我们认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师队伍,而更新课程体系便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要方法。

1.4 在一定时期内,女性幼教人才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以女性为主的幼教行列中已出现男教师。有资料表明,日本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7%,美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10%。而在我国,近年来不少地区的幼儿园也开始引进男性幼师,特别在经济发达地区,男性幼师已经不是特殊群体,他们正在幼教一线上默默地耕耘着。虽然很多专家呼吁应该关注幼教的性别构成,大力培养男性幼师,但女性由于其特有的感情细腻、富有爱心、善于沟通和表达等心理特质,长期以来都是幼教事业的主力军。由于观念和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较长时间之内,这种状况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全国学前教育专任教师为1144225人,其中女专任教师为1120836人,占97.96%。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比例仅为1%。因此,研究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依然非常必要。

2 女子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与优化

2.1 调整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应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即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从学校的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具体来说:第一、从社会需求出发。所有的学校都有服务社会的义务,但不同类型的学校服务社会的方式应该是有差别的。女子高校的定位一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服务社会的方式就是为社会培养一线人才。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面向时代、面向社会,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相连。第二、从学校的特色出发。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来看,女生和男生之间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女性性别的特征和优势在于其右脑比较发达,思维上特征表现为比较感性和直观、语言能力和形象思维较强,女学生富于情感,对生活实践活动有兴趣,易投入等特点。因此,女子高校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针对女性的特点。第三、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生适应现实和应对未来设计所需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充分考虑设置的课程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究竟有多大的作用等状况出发。

通过以上研究,女子高校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想主要有以下四个模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以湖南女子学院为例)

(1)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素质系列课程、身体素质系列课程、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四个部分。在这类课程中,尤其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与优势,开设了一系列文化素质课程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如投资与理财、就业指导、合唱艺术、创业学等,现代礼仪、女性学、家庭生活科学、女性教育学、女性成才学等。这类课程的开设,一方面旨在拓宽女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生活的适应性,提高生活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旨在培养女大学生的“四自”精神和性别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学科通识教育基础课: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大类通识课程,如教育心理学、生理解剖学、中外教育史等。这类课程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

(3)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这个模块,我们根据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和从发展学生的个性出发,做了比较大的调整。第一、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增加了艺术类课程(钢琴、美术、舞蹈)的课时,通过艺术类课程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艺术技能技巧,重点放在幼儿歌曲弹唱和伴奏、幼儿舞蹈创编以及儿童画创作、手工制作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方面,同时培养学生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第二、增设专业方向选修课课程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方向分为学前英语类模块、学前教学法类模块、艺术类模块、学前理论类模块,专业拓展课有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需要来选择课程,一方面,有利于充分挥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化的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多样化学前人才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集中实践环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缺陷就是实践性课程薄弱,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和内容显得十分重要。湖南女子学院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除毕业实习外,增加了保育和保健见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幼教宣传和咨询、课程实习、教育实习,使实践性环节贯穿教学全过程,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缩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间的距离。

2.2 改善课程实施途径 (下转第48页)(上接第40页)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是教学,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重要的一环。

(1)改革理论课程的教学。过去学前理论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收效甚微。教学是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是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应该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前专业理论课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必要的课堂讲授外,还应该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专题讨论教学、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习式教学、情境教学、尝试科研等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幼儿教师作为一项专门的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要求也日益提高。女子高校本科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2.3 优化课程评价方式

既然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改变,那么对检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是以试卷考试为主,主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却很难看到。所以,在教学评价方面应以试卷考核与实践考核有机结合,试卷考核占60%,实践考核占40%。其中实践考核可包括:社会调查、案例分析、模拟教学、成果展示等,这种考核方式才能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设置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课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与所培养人才的素质高低紧密相关。我国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培养理论教学教师转向培养学前教育机构一线教师,因此,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进行相应调整,才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对学前人才的需要。

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11】31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强.大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关系研究.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2]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第11篇

论文摘 要: 幼儿教师的发展正在开始从数量满足型向专业发展型过渡。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既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衰,又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作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随着我国幼教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师的发展正从数量满足型向专业发展型过渡。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幼教师资队伍,既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兴衰,又关系到国家未来建设事业的发展。然而我们在对临沂市的幼儿教师调查中发现,作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核心力量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改革对策,则将成为区域幼教事业与教师发展的“瓶颈”。 

一、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文化素养偏低,教育理念落后。 

调查显示,临沂市幼儿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各层次的学历比例为:初中占7.3%,中专占68.9%,专科占20.2%,本科占3.6%,这表明大部分的幼儿教师是中专学历,还有一定数量的教师是初中学历。虽然学历不一定与才能、学识成正比,但是高学历的教师总体能力、学识层次更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就整体而言,临沂市的幼儿教师学历偏低,本科以上高学历老师更是太少。幼儿园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突出人才优势。 

另外,大部分幼儿教师初中毕业后直接就读幼儿师范或职业幼师,虽然有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动手操作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弹唱舞美基本功,有耐心、童心,等等,但也有不容忽视的弱点,就是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等。更重要的是许多幼儿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没有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不能平等对待儿童,不尊重儿童,不重视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使每个儿童都获得充分的发展,等等。 

(二)专业素养偏低,综合素质不高。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临沂市的幼儿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只有27.4%,幼教专业毕业生只占38.7%。这说明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是非专业的,很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进入了幼教行业。究其原因:一是近几年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二是幼儿教师的培养渠道减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三是一些职业学校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不强,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毕业时无法拿到幼儿教师资格证。因此他们虽然经过了职业培养,但专业思想并不牢固,综合素质较差。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中,认为个人的专业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占23.6%,一般的占46.2%,较低的占27.9%,很低的占2.3%。在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方面,有长远规划的占0%,有中期规划的占21.1%,有近期规划的占23.5%,没有规划的占55.4%。近五年个人参加专业培训的情况为:5次以上的占0%,3—4次占0.5%,1—2次的占21.4%,0次的占78.1%。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幼儿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意识淡薄,对职业规范、职业周期、专业发展规律、职业价值取向等问题认识不清,没有树立终身从事幼儿教育的观念,在专业学习上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情绪,这些严重影响了幼儿教师专业的长远发展。还有些教师仅把自己定位为“教书匠”甚至是“保姆”,这显然与当代幼儿教育的专业发展是不相适应的,离“专业型教育家”和“研究型教师”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许多长期工作在保教第一线幼儿教师,因缺乏职前与职后幼教专业培训,在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时,感到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急需在学习与研究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教育实践能力偏低,教育研究能力较差。 

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较低,加上工作的繁忙和琐碎,不少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较差,表现为不会分析、评估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够根据儿童的需要、具体的教育情境和长远的教育目标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幼儿教师科研意识不强。对幼儿教师近五年个人承担立项课题及正式的调查显示,只有0.3%的老师承担过市级课题,15.6%的承担过县级课题,没有课题的占到84.1%,76.3%没有发表过论文。由于受科研能力水平的限制,不少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其教育能力的偏低势必影响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区域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针对《纲要》的要求,根据省教育厅提出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意见,结合临沂市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要使幼儿教师获得长足发展,真正成为专业化教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因此,国家要制定相应法令,采取必要措施,加大教育投入,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2010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地贯彻和落实,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只有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其社会地位,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幼教领域并安心从教,幼儿教师的质量才能提高,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二)加快培养步伐。 

山东省教育厅在《关于规范五年制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将根据全省小学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层次、培养规模和实施途径。承担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任务的各有关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招生计划,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五年制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的培养质量。”根据这一指示,我市的幼儿师范学校和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要根据当前学前教育对师资的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计划地培养合格幼儿教师。把培养实践型高素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目标,制定合理而完善的课程体系,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只有设置合理的职前教育专业课程,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人才,才能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最终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三)健全培训体系。 

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在山东省农村学前教育研讨会上提出,到2012年,我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0%以上,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30%以上。幼儿园园长、教师持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率分别达到80%和60%以上。现在,我市的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率只有53.2%,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只有27.4%,离省里的要求相距甚远。因此,除了严格引进新师资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幼儿师范、教师进修学校等作为固定培训基地,积极建立形式多样的学前师资培训中心,把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规划,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证书制度,对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有计划地进行轮训,并逐年扩大培养数量。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任职学校和教师个人等方面的积极性,开展脱产、函授、业余面授、在岗自学、教学教研等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在培训质量上,要注重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多方面结合,强调实践。通过培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加快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岗位的建设。最后,要通过请进来(聘请专家辅导、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走出去(走出去参观学习、取经)的方式和相互观摩活动,加强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强化队伍管理。 

进一步明确和健全管理权限,确保幼儿教师有机构管、有人管;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使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调动等有章可循。对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进行必要的清理,将一部分不具备教师资格、素质较低的教师调离教师队伍。同时,通过经济、行政甚至法律手段,制约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减少学前师资特别是骨干教师的流失,保证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而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师素质决定学前教育质量。只有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各相关部门切实加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真正把幼儿教师待遇和地位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打造一支质高量足的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贤,丛立新.高屋建瓴——当代教育新观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1997. 

第12篇

古诗词教学 音乐鉴赏 人文素养 社会需求

一、融古诗词音乐鉴赏于高职音乐课程建构的理论分析

1.课程建构的必要性分析

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十二五”时期,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砝码。在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和社会教育愈来愈重要的今天,社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综合型人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目前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高职音乐专业毕业生存在明显的人文素养欠缺、专业思想观念不先进。首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教学上起不到骨干和带头的作用。其次,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为:传统人文修养欠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人文、社会关怀。在高校竞争愈演愈烈和职业人才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情势下,每一个企业都不断地以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由此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学生智能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毕业生自身的长远生存和发展。作为职业院校的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老师,有责任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建立提升本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职能、提高其就业成功率的方法和机制,推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的科学发展。

职业教育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以缓解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就业或者继续深造出路的压力。因此,探索出一条提升职业院校音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之路显得刻不容缓。

2.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分析

职业院校存在的普遍的教育漏洞——培养对象的人文涵养较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倾向于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高素质多元综合型人才。一方面,要求员工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更加重视从业者是否具有良好的综合型的知识储备。这些要求是大部分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所达不到的。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研究显示,幼教一线存在明显的智能水平较低、人文综合素养欠缺的问题。在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为:传统人文修养欠缺;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缺乏社会关怀。另外,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不先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主体性、创新性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在教学和科研上起不到骨干和带头的作用。其次,综合技能不过硬。随着素质教育的拓展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幼教很重视特色教育,开设了英语口语、电脑绘画、幼儿体操、舞蹈、音乐、书法等特色课程或兴趣班,开发幼儿特长、潜力及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与兴趣。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具有以上特长的很少,不能满足幼教的需要。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竞争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每一个企业都不断地以科技兴企、人才兴企,由此企业对劳动者整体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职业教育的目的也正在于培养大批市场需要的人才,因此作为职业学校的课程方案不仅要讲求实用,而且不能冗杂、繁复,如果不注重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那么不仅学生的专业素养得不到提升,且知识结构、综合文化素养也得不到优化与加强。

二、融古诗词鉴赏于高职音乐课程建构的可行性实践构想

将传统诗词音乐鉴赏与高职音乐教育课程相融合,不断提升本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养,是一件长远性的有利于高职音乐教育科学地、可持续地发展的有效措施。

应加强音乐学科与其他人文类课程尤其是传统诗词教学的整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以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诗词与音乐自古就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之称的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篇篇均可入乐歌唱;“楚辞”的产生也与楚国的民问祭神歌曲、地方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汉代乐府诗也是可唱之诗,其“相和”、“鼓吹”和“杂曲”因音乐风格不同而各具特色;词受到音乐尤其是燕乐的重要影响;唐代的乐工歌女突破绝句的句式限制,在歌法上实行创新,创制了长短句歌词,从而导致了诗到词的转变,而且在词的时代又有“倚声填词”一说。

不断探索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高职音乐教育课程建构之路,采取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横向考察目前本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与社会、企业需求存在的纰漏,强化人文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纵向研究培养对象与社会企业需求进一步接轨的可行方式,并将不断完善传统文化教育融于本专业教学的长效机制。

强化人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与熏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市场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新的职业岗位不断产生,对原有职位提出新的标准,这些都对就业者在知识、技能、素质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的内容和体系要紧随这种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合理的课程体系需要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目前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知识褊狭、只对某专业具有较高的技能的问题,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比较欠缺,如人文修养、自我反省能力以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应战能力等,这不仅不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影响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亟需从历史关照和人文关怀的层面上,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强调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充实学生的人生、发挥生命价值、增强自我认同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生活态度、人生观、人格修养。《荀子?性恶》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只有接受礼仪的教化,通过知识的积累,将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到学生实践生活中,以人文气息涵养之,即以历史文化、经典智慧、道德传统影响之,才能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境地。

另外,探索融传统诗词文化教育于高职音乐教育教学的课程改革和评价机制,亦有利于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有效得评价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将企业文化、传统文化以诗、词、赋以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进入课堂可操作性强,不但对于研究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借鉴,在验证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科学思维并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音乐教育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人文涵养”协调发展。

三、结论与引申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职业院校的培养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并且不断革新。本课题的研究者提出将传统文化教育融于学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这在目前国内外的高职音乐教育领域并未有人细致探讨和实践。人才培养理念应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明确合理、内容先进、全面适应新形势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成功培养人才的前提和保证。以社会要求为导向,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高素养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办学

方向,也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把职业技能的掌握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关注学生人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在市场经济进一步繁荣发展和和谐文化建设的“十二五”初期,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整体人文素养,建立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系统、科学地改革我国职业学前教育体系已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本课题研究者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的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当前就业形势,以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为突破口,适时研究提出符合“十二五”发展要求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机制,希望对整体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并希望能够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以期不断促使各类综合型高智能职业人才的科学发展,促进职业教育结构的合理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来成.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比较.2006.

[2]唐帼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当代企业文化建设[J],2009,(9).

[3]王玉莲.我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分析[J],2008,(9).

[4]李春莲.浅谈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J],2008,(10).

[5]赵君尧.台湾高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卢仲衡.卢仲衡教育心理学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7]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8]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石伟平,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