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11:50: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技术教学专业教师较少,计算机的整体数量不足;信息技术教学不被学校重视;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念认识的不充分,没有完全理解新课改精神,不能全面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这些现实问题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素质,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旨在为改善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可能。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1.存在专业教师不足,计算机数量陈旧和短缺。
在我国现阶段农村初中教学中,信息技术由于是副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没有受到学校、上级的重视。有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严重缺乏,有些初中存在没有专业技术教师,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行,或者是兼任信息技术课程。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是大班上课,有的初中由于计算机数量的不够,严重影响信息技术的开展。这样的教学严重影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进度。由于一些教师都是兼任课程,并不是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知识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往往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能创新,不能及时处理好课堂中出现的教学问题。教师的经验不足,往往使初中生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而影响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课程不被重视。
我国农村初中由于受传统升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学课程都在中考指挥棒的指导下开设,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参加中考,所以不受重视,经常被占用。在一些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平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遇到特殊的教学计划时,就要为其他主课程让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创新,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农村初中教学整体评价计划不合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而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往往被学校看做是一个全能教师,身兼数职,譬如: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还要负责全校办公室电脑的软件维护。这些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处于工作状态,没有时间研究教学理论知识,没有时间总结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也没有时间了解学生的需要,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认识分歧。
部分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整体认识不足,原因是他们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转学科过来的。一些农村学校在资源匮乏时期,由初中物理教师、数学教师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不充分,还是按照以往教学经验授课,但因不具备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所以完全照搬文本内容,导致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理解错误,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实践操作,主要是操作电脑,过于强调技术,不重视理论知识,不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培养目标。
二、农村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策略
1.创建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在现阶段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与一些资源比较丰富的学校进行连接,进行相关资源的共享,主要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课件、常用的教学工具、文字处理库、图像转换、学生作品展示等,这些相关教学资源可以使资源共享,互相结合、相互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2.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农村初中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合自身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初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初中生对现阶段信息技术中不同层面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高和协调发展,特别是在实际操作的能力,在教学课件上要体现出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准备。
参考文献:
[1]郑旭东,张振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主体性的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03(6).
[2]马成麟.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甘肃教育,2004(11).
[3]闫世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5(1).
【关键词】网络化 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课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2-0154-01
网络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开辟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多样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不仅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于更新,以便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其中,网络化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适时利用网络系统,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置思考题,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站,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很多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无形中增加大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例如,在学习“Window 98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练操作的步骤,并对菜单栏、工具栏、颜料盒等组成部分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简单了解窗口工具的主要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出相关的试题,让学生独自完成所要求绘画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二 适时采用网络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所要讲述的知识通过网络技术播放在屏幕上,还可以借助控制机随时更换屏幕上的课件,可见,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教材上的文字相比,屏幕上的课件更具有生动性,从而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跃元素,从而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时,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课件上的内容进行合理编排,对于每一代计算机出现的时间以及特点做出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同时,屏幕上应出现每个时代计算机的图面,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发展简史的理解。
三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标准的有效环节,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进行自我检测,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及时发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经过CAI软件检测出的结果不仅所用时间短,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例如,在学习“资源管理器”时,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检测自身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包括文件夹的复制、移动和删除等,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可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
四 适时创设网络情境,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在网络背景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情境,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了网络系统的功能,同时也能给教学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教师通过创设网络情境,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课堂的实践中,不仅促使学生形成了高度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由于网络具有自身的特征,教师可利用网络将全体学生连接在一起,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可见,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
例如,在学习“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通过对演示文稿主题、素材库以及搜集多媒体素材的讲解,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协作制作演示文稿,经过相互探讨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化不仅给信息教学课堂注入了活跃的元素,而且也给师生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更好地驾驭信息技术课堂,这样,不仅丰富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多样性,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可见,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网络化”的注入有着深远的时代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肖生.网络教育与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2(03)
论文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时代逐渐来临,信息技术受到人们的关注,初中也开设了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来加强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实际操作水平。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的科目区别较大,这门课程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授课时更加注重对于初中生技能操作的培养,经过不断的操作培训加强学生技能水平。
一、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教师认知层面的问题
技术教师认识上有一个错误,教师认为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所以很多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讲解考试要点,忽略了学生的技能训练。虽然目前的教育是应试教育,但是教师应该重视起信息技术教学,全面地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且加强初中生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把所学习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信息技术开课的时间较短,考试涉及的数值不高,这让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时产生了松懈,教授学生应付考试的技巧,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有效的管理课堂纪律,设置出现了很多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利用电脑玩游戏的现象。
2.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
因为分值较小的原因,很多初中生一直把信息技术课程当做了一门副课,有些学生甚至不去上信息技术课程,把信息技术课程用作学习其他课程。再加上信息技术上课是在微机房,教师对于不去的学生无法有效管制,这让学生的思想上忽视了信息技术课程。造成初中生大都以为信息技术课程是用来上网冲浪的休闲课,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学生学习的仅仅是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得到训练,使得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
3.教学模式固定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发展的历史较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这样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没有预期的完善,很多初中信息技术老师采用传统式的授课方式,以老师的讲解为核心,学生不停的记录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学生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
4.信息技术教师水平有限
很多中学教师在毕业之后,就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但是信息技术是不停发展的,知识系统非常庞大,教师自身不进行学习就会和时代脱节,给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全面,硕士论文没有时效性。目前的实际状况是极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老师知识水平还是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没有自身学习完善知识网络。
二、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实践
1.针对性教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喜欢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于教师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很快就理解吸收,但是一些对信息技术没兴趣的学生,勉强地学习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这样就造成了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时授课内容有冲突,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教学。比如在讲解“PPT”的操作设计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初中生,老师可以让学生学习掌握“PPT”软件的基本使用,了解软件内的一些功能,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PPT”课件制作,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设计幻灯片。
2.小组模式,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通过组员的合作一起进行实践,共同研究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每个学生能够很好的合作交流,通过组内的共同探究完成课题实验,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初中生都可以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巧,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技术意识
1.信息技术授课中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采取很多方式帮助学生培养信息意识,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把自己设计的计算机程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自主的学习计算机技术,老师开展教学时学生听讲很认真,学会自主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创新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不再感到信息技术课程和原来一样无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我们学习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技术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个新时代,只有不停地完善自身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发展,老师也要记住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不要忘记了加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首先,他们爱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学生并没有收获。面对这样的现状,探究其原因发现:学生在课堂表现大多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对于教师理论知识的讲解干脆来个置之不理,对于上机操作的程序学生表现的比较活跃,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真正的知识学习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
其次,从教师自身角度分析。教师教学压力不大,课堂教学一般都是“放羊式”教学,对于教材和教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不浓厚;同时没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探究方面不够重视等因素。
第三,从家长和考试制度分析。现在的家长了解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但与其它基础科目相比较家长们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如今的学习任务仍应试教育的科目占主导地位。加之现实的考试制度,初中信息技术科目的考察内容简单,考试形式开放,部分学校甚至根本不举行技能方面的测试,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简单分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需要教师从实际工作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通过课堂引导使初中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让他们自觉地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等综合处理的能力,不仅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更是一种能力层面的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具备了一定程度信息能力的,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某种程度上说,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不断更新知识机构,提升业务能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同时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展示信息技术为每个人的生活、为社会、为国家创作的价值,更是每位学生将来适应信息社会必备的基础。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三、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中理论的知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实例,便于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视频效果,通过一定的范例演示,学生更容易记忆与理解。再如: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的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四、引导学生正确的网络意识,运用网络为学习生活服务。
很多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安全”上网,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正确的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当然,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学生上网也不够恰当,教师可以灵活使用网络上的玩益智游戏的形式,变换上网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
五、重视实践操作,明确实践的具体任务。
很多时候学生上机操作缺乏一定的任务性,任由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往往失去课堂教学的“重心”,更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学生上机目的不明确,准备的也不很充分,只是充满新鲜好玩的心理,或者随心所欲乱做一气,或者“人云亦云”,要解决这样问题,就可以将上机操作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向学生公布,具体的操作步骤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本次上机操作的具体事项,通过实践操作后必须达到的目标,做到每位学生“心中有数,手中有活”,避免教师唱独角戏的尴尬。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1-0049-02
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编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学习任务,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任务学习,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要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然而,笔者在教学时发现,每一节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同时兼顾二者的学习,却非易事。受到课时不多的限制,一个单元往往历经几个周的学习,学生心中难以形成一个明确的知识脉络,仅仅掌握零碎的操作技能显然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主旨。如何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知识体系,以及在单元知识结构脉络,如何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学这一问题便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果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困惑。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新型记忆与思维方法,它以放射性思维为基础,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它把课本知识信息变成可视的、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导图,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有效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非常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既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又能形成整体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
思维导图的教育应用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思维导图辅助其他学科教学,在国内开展的已经卓有成效。比如:以“思维导图”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网络数据库,可以检索到相关文献964篇,而以“思维导图&信息技术”为主题词,却只能检索到2005年-2012年间的研究文献74篇(如表1)。
从文献数量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
(1)与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964篇相比较,8年间运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研究仅仅只有74篇,明显偏少。这说明学科应用分布差异较大。
(2)从数量上来看,各年度发表的数量不一,但数量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这说明探索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的话题日益活跃,应用也日益增多。
(3)思维导图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在内容上,目前大多数文章注重思维导图应用的学科教学有效性问题、思维导图的辅助教学设计问题、思维导图作为教学策略的问题。但是,明确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乎没有。
二、思维导图辅助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分为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两个阶段。
1.教学准备策略
教师在准备教学前,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材料进行处理与准备,并对课程资源进行适当开发与利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一个章节和一个课时内容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一张结构图上,呈现出新旧知识之间以及他们内部关联,并将每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放在局部结构图的中心。
从创作方法上看,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主要概念或者学习主题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图,一个思维导图只有一个中心节点。
2.教学实施策略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学习的最主要因素是学习者已掌握的知识,当学习者有学习的意向,并把所要学的新知识同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根据知识的层次性,应当把这些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上。用一幅“大的图画”,首先呈现最笼统的概念,然后逐渐展现细节和具体的东西。
设计教学内容时,采用学习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思维导图,既是教师教授新课的课件,又是学生整理思维的工具,最后学生小组经过合作探究,将团队的观点进行重组、提炼,补充、扩展完成一节内容的思维导图,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笔者认为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应如图2所示,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思维导图引领任务驱动。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为两翼,如同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环境。在完成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基础理论知识渗透其中,避免了琐碎的理论基础知识反反复复的重复讲解。否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笔者采用优秀的开源软件XMind设计思维导图。XMind是一种免费且具备大部分思维导图工具所拥有的功能,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教学当中。以初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课程第十六节课《排序与筛选》为例,展示如何设计一堂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
首先,在课前,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知识网络简雷,明确学习任务和内容主要脉络。下发给学生,作为前置性导学材料。待学生在预习完课文内容之后,依据自己的理解,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其次,课堂上,教师根据课程主题,讲解课程内容,并布置学习任务,学生结对进行小组合作尝试完成相应操作练习。步步为营,当学生出现集中问题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相对较完整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支持自由的收放功能),局部放大细节,进行重点点拨,及时突破难点,教师的作用表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第三,总结复习。小组成员先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经验。最后让一到两位学生对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
第四,作业反馈。思维导图辅助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的每一步操作思路清晰,学得轻松,因此,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课堂上完成作品或学习任务的学生数目明显增多。课堂效果和反馈证实了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而且非常受学生喜爱。
新课改明确提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
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呢?我从改进教学方法入手,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
一、讲授、演示教学法
讲授法是如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很高,但是理论知识也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各个学校已经得到普及,讲授教学法可以和多媒体演示教学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即多媒体演示辅助与教师讲授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与课程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探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教学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
另外,讲授演示教学法不仅可以在理论课程中使用,在实践操作课程中同样可以使用。在实践操作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我们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是必要的演示和讲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某一种软件的应用时,教师就应当把软件的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通过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学生普遍易犯的错误,教师也应当通过演示、讲授的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将正确的操作进行演示讲解。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法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是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它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设计出一系列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信息技术实践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呢?
首先,教师在运用该教学方法时,要时刻注意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当中,而且任务的制订不能死板,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争取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设计好任务、设定好问题情境后,交给学生自行操作就可以了,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更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再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教师在引导的同时应该注意不要将引导变成讲授,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表扬先进学生,鼓励后进同学,指出学生行为中的不足,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信,也便于及时地了解学生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更好地进入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分层分组教学法
分层分组法来源于著名教育家孔子的教育观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方法结合传统的教育理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有层次地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教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它能够切实地为师生解决教与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进步和发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PowerPoint的制作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教师先示范完整的幻灯片,集声音、图片、视频、文字等于一体,从感官上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印象,此时教师对各个环节的重点难点加以强调,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便于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其次根据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分层情况,有目的地提出教学要求:C层次的学生只需要掌握基础技能,制作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文字输入、图片编辑、幻灯片的播放等;B层次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在层之上,教学要求相应也有提高:在制作简单的PowerPoint课件的基础上,懂得合理地变换幻灯片的插入方式,懂得对其中的文本、图片等进行深层次的编辑;A层次的学生在迁移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课件制作的奥妙,能够做出更高水平的PowerPoint课件。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显著提高,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在课堂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选择利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地探索创新,研究出更好的、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切实地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教苑荟萃,2009,(31).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学习信息技术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发挥积极作用。故此,深入把握学科特点,掌握知识点,采取适合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学习尤为重要。
1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提问较为有趣的问题,有效的引导学生们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会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想要实现有效性教学,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是有必要的。比如,在学习《认识Photoshop》内容时,教师则可以利用ps制作这样的课件,选择一个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照片,通过ps对人物照所穿的衣服进行调整。在操作的过程中提问。之后,再利用ps对电脑上人物所穿的衣服进行改变,在学生产生疑惑之时,就可以将《认识Photoshop》这一教学内容引出来。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样能推动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2精心设计任务,理论实践结合
纵观信息技术教材,理论知识占据教材的前半部分版面。一些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对初中生来说兴趣点低,导致其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乏味枯燥之感。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认识,教师如果还一味地按照教材内容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缺少实际上机操作实践的机会,他们对其的积极性则会受到挫伤,这样也会影响教与学的整体效果。科学设计教案,把理论知识融合实践,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在此过程中加以传授,效果更理想。如,在开机前,先让学生认识一下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在文字操作练习中,输入部分可以选择介绍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的短文……这些理论知识都能通过上机操作的形式得以解决。故此,教师要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比起单独让学生去学习效果更理想。
3自主学习课堂的创建
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学习。当学生投入到教学当中主动学习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新建文件夹的方式”的内容时,可以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施授课。教师可以先对文件夹的新建过程进行演示,由于学生很少亲自上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此时,教师可以采取“在哪个对话框里有新建的字样呢?”等提问引导学生,让他们都能进行自主学习。避免了教师反复讲解效果低下,同时也能避免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等状况的发生。
4开展智力游戏,学习新知
初中信息技术的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现在的初中生都喜欢到网吧中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他们的智力开发教育寓于信息技术课堂游戏当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游戏、娱乐等。既可以满足他们对计算机的好奇心,而且也迎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采取形象化、游戏化等初中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实施“认知化”教学。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脑时,对鼠标的基本操作是陌生的,尤其是鼠标的双击和拖动更难以掌握。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鼠标的操作是相当枯燥的一件事情,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去练习肯定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故此,在教学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时,可以让学生玩“扫雷”游戏来练习鼠标的单击、右击和双击,再让学生通过“纸牌”游戏去掌握鼠标的拖动。通过游戏,一方面能够消除学生对电脑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学生熟练地运用了键盘与鼠标。何乐而不为呢!
5采用较为科学、合理并且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它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和学生的喜爱。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课堂评价机制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课堂教育也非常重视课堂评价机制的选择与应用。科学、合理且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内容当中。教学中,教师就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落后的学生进行有建议的指导,并且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展示对调动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很有帮助。亦或者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让水平和能力较高的学生主动去帮助水平和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不仅能促进他们之间的团结,也促进了全体学生的综合发展。在课堂上实行的评价机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这样才能使课堂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学生最喜欢有趣的课堂,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增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信息技术的授课效果大有帮助。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教师精妙的构思、高超的授课技巧,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增强课堂趣味性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既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他们的应用技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改进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了一技之长的同时,这样的教学过程也会更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王亮;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5年09期
[2]林小卯.初中信息技术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下,2013(20).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高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地位日趋显要,网络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今天的学生将是未来的主人,计算机知识与网络技术应该成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很值得我们研究。长期以来,因硬件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原因,直接影响了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限制了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发展。因此,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要效率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学习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小小的问题或状况可能会让整个课堂氛围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失控。如在其他学生都在练习的时候,有一位学生在偷偷地玩游戏,如果此时教师大声呵斥,并对该学生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一来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耽误他们练习的时间;二来会激化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不利。此时,如果教师悄悄地走到该生的身后,拍拍他的肩膀,或是小声地告诫他,这样不会干扰其他学生的练习,同时玩游戏的学生在剩下的也会有所顾忌,课后教师再和该生好好地谈一谈,并再次告诫他。这样的处理将有利于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当然,为了打造良好的课堂纪律,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抽调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建立学生监管队伍,一来这部分学生可以帮助教师指导基础薄弱的学生,二来还可以避免这部分学生因为掌握了学习内容而玩游戏等扰乱课堂的情况发生,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管理提供了帮助。
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点亮学生创造性的火花
在知识更新如此之快的今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枯燥、单调,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必将被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所取代,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新知,就会主动参与创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传统的“教——学”变为“学——教——学”。首先考虑学生学,再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发现的问题考虑教师的教,最后引导学生在新一轮的起点上再学,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展示自我。例如,在《画图》一课的动手环节,我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自由想象,通过画图工具描绘各种喜爱的图画,慢慢摸索画图工具的使用。若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和指点,最后进行成果展示,评选出最优秀作品,给予创作者“操作小能手”称号,并鼓励其他同学向“小能手”学习。这样通过探求新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总结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精讲多练,加强演示实践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动手操作,巩固理论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做到精讲多练,同时加强演示实践活动。比如,在某些重点和难点技能操作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明确每一个操作步骤,就利用了计算机教室“教师演示”的功能,即教师使用的电脑控制所有学生电脑,使学生的电脑屏幕与教师的同步,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将重点和难点技能操作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直观地观察和掌握具体的操作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水平、接受能力等,简单的技能操作就一次讲完,之后再让学生操作,而对于比较复杂的操作,则选择每讲完一个问题就让他们上机操作,等学生能够掌握后再讲下一个问题,这样做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实践,使他们学得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及时的巩固。与此同时,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对学生的活动情况进行监控,保证学生能学、能练、能巩固,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教师要注重课后小结
很多中学计算机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课时少,于是就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教学、让学生练习,不注重总结、归纳,有的教师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把课结束了。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下课”“下课了,请同学们把没有保存的作品保存一下,关闭电脑,回教室”。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还没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就结束了。
因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时较少,一周只有一到两节课,学生在这周所学的知识可能在下次课时就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每一节课的结尾一定要留有一定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强化记忆,特别是一节课的重难点部分,可以让学生集体提示,教师板书或直接用课件出示知识点或操作步骤。在这样的梳理和回顾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得以加深和巩固,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就有所增加,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
以上只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总结出的几种方法,比较肤浅和简单,其实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开拓创新,找出更多符合学生学习要求和能力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为他们以后更深入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 管理 优化
初中信息技术属于科学劳动技能课程,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作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站得高,看得远,想学生所想,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己任,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我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现,学生们很喜欢上计算机课,特别是上机的操作课,更是有一种 “让我一次爱个够”的感觉,但是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玩”、“乐”为主要的情绪支配,对游戏、上网聊天情有独钟,而对于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不好玩”,或者干脆来个置之不理。上机操作的秩序也比较混乱,结果一节课下来,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其实效果很差,学生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象什么也没学会。面对着这样的学习现象,常常会产生几许无奈,但更多的是思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作为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又该怎样做呢?
要解决现象,需要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根据教学经验进行分析,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
首先,应该从教师自身分析。教师是 “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厚,首要检讨的人是教师。说明我们作为教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传播者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其中会有教师本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问题,还有教学方法的欠缺等因素。
其次,应该从学生方面分析。小学课程相对初中课程来说要单纯和简单一些,一旦跨入初中后,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就会将精力放在其它学科上面,这种适应的过程是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再加上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参加任何规模的考试或者考核,最多也就是到了期末本学科教师进行简单的考查,所以初中生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不重视心态,认为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的 “娱乐”课。另外,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的欠缺也是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之一。
最后,应该从家长和社会方面分析。社会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就存在着偏见,虽然现在的家长已经能够懂得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与其它科目相比较家长们还是更加重视升学科目,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而家长和社会的对课程的态度,会对孩子的思想起着深刻地影响作用。加之,我校处于农村,家长的素质本身就不高,对于初中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如何将学生真正地吸引到学习当中,解决课堂出现的这些现象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探讨。
第一、吸收知识养分,提高教师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对各种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的理解和活用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一种信息素养,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的素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是具备了一定程度信息能力的,但是由于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就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站在教育的最前端更应该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有一种特殊的敏锐性。如果忽视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问题不知所云,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就会对知识失去兴趣,所以教师的信息能力是提高学生信息能力的关键,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成为 “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的人。
第二、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纠正上面的现象,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第三、利用 “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介绍九寨沟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当中学以致用,有效的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第四、采取多种手段,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其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多媒体手段被喻为 “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的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开展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安装益智游戏,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另外,正确使用网络和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像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正确的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
关键词:网络化;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网络化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开辟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途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多样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网络背景下的教学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不仅是一个突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待于更新,以便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是初中教学模式与小学的教学模式相比大不相同。初中是由小学的手把手教学逐渐变为更多的自主学习,这样学生的压力油然而生,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在必要时还要扩充课外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最大化,还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举例说明,在计算机基础性知识教学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到搜索引擎的乐趣、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可以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这样,学生体验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乐趣与便捷,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进而促进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加强有效管理,追求共同进步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最佳的听课时间是开课后的5~20分钟,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良好掌握,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从而保证教师在最佳时段内能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解决核心问题,然后在课后通过习题练习、学生间的自主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1.熟悉学生情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必须要了解全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了解程度、是否有基础以及兴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教师课程大纲的准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教授不同的知识。比如一些男孩子,不要只看他们调皮的一面,他们除了对电脑游戏沉迷,对计算机技术还是很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教授一些例如PPt自定义动画技术、动态网页技术等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学生团结起来,会让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师,教师也可以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身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获得学生更多的信赖与支持。
2.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使课堂有秩序而不失活泼,需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时,可以适时的运用演示、讲授的方法;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如今的教学理念,如果仍然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了,所以运用分组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竞争无疑是一个好办法。它巧妙地利用了青少年好胜的特点,更将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带入到学习的大军中。
三、适时利用网络系统,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不仅是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在网络化的背景下,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设置思考题,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计算机里,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学生探索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提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网站,这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很多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针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课堂练习,在无形中增加大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例如,在学习“Window98绘图工具”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演练操作的步骤,并对菜单栏、工具栏、颜料盒等组成部分进行简要分析,让学生简单了解窗口工具的主要功能。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制定出相关的试题,让学生独自完成所要求绘画的具体步骤,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四、适时采用网络设备,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将所要讲述的知识通过网络技术播放在屏幕上,还可以借助控制机随时更换屏幕上的课件,可见,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清晰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教材上的文字相比,屏幕上的课件更具有生动性,从而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跃元素,从而也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
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我检测效率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我检测是评价学生学习标准的有效环节,学生可以通过CAI软件进行自我检测,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熟练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进行自我检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样就会及时发现自身对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于经过CAI软件检测出的结果不仅所用时间短,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这样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
六、适时创设网络情境,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我认为要改变现有情况,必需通过自身的努力,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初中学生能够真正意义上懂得信息技术课程的现实作用和重要价值,让他们自觉地认真地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掌握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1 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要纠正上面的现象,需要从学生的认识出发,端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错误思想,让他们了解到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广泛,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来培育的,是在信息化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我们要从思想上加强灌输,努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能力,让学生放弃信息技术课程就是“玩耍课”的思想,要充分意识到学习这门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将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2 利用“玩”的思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有了一定的信息能力之后,就要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充分引发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究它,想方设法知道其所以然。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充分利用“趣味性”来指引学生。例如初中二年级的文字处理单元要求学生用word制作介绍九寨沟的板报。由于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农村子弟,没有到处去旅游的机会或经历,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有个性特征的板报,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一一详细地去讲,而是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兴趣,让他们先浏览关于一些人文景观的网站,欣赏美丽动人的风景,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下载一些自己喜欢的图片,这样可以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然后在讲解了word的基础操作之后,不限定内容,不限定对象,抓住初中生的好奇心理,以两人为一组进行实际的板报创作,最后评比出优秀的板报,这样既能在学习过程当中进行美的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互相取长补短,在“玩”当中学以致用,有效地学习word文档的操作。
3 采取多种手段,优化传统的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很多内容极具抽象性,传统的单一模式教学已经很难适应,要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当中,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将枯燥无味的理论课变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为课堂所用。多媒体手段被喻为“教育系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教学过程当中,我针对初中学生比较好动,比较活跃的特点,会选择性地利用好已有的CAI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或者是收集素材,自己整理并制作课件进行教学。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让知识作用于学生的视听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诱导学生自觉地展开想象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4 安装益智游戏,引导正确的网络意识
初中学生对于游戏和上网的喜爱程度很深,如果教师在上机操作课上强行的禁止,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另外,正确使用网络和玩益智游戏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钥匙,一些益智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关键是要有选择地玩,要把握一个度,不能沉迷其中。游戏可以由教师去选择,度也可以由教师自己去把握,在教学过程当中我的要求是学生只要完成当堂的任务后,就可以玩游戏。对于上网,要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树立网络道德观念,正确使用好网络,为学习服务。
5 重视实际操作,明确上机的具体任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是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学科,不仅关系着学生 综合能力的提高,还关系着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使用新的教学方法,力求达到新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时代性。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仅七十年的时间,其发展已经经历了四代,获取、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也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与此同时,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信息技术学科将处于快发展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2.应用性。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的是如何进行信息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和创新,以及如何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3.异步性。信息技术学科在教学进度上具有异步性特点。当前很多学校,对于传统的文化课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同一年组同一学科的教学,要统一进度、学要求和学内容,以达到课堂教学的高度“同步化”。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本身发展迅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里,各种技术指标体系很难稳定下来,致使无法形成稳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和知识体系,从而直接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在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的可变性和可选择性。再者,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和可自学性,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可能在不知计算机语言为何物的情况下,熟练利用电脑进行视频剪辑,制作出精美的视频文件。另外,受学生的个人兴趣、家庭条件和生活环境影响的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
4.交互性。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交互性特点。信息技术课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环境为基础,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众多的不同,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看,具有“交互式”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只需要教师把知识点交待清楚,更多的时间是学生把从老师和教材上的得到的指导性语言,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去实现。学生的设计和构想,通过对计算机的操作,立即成为成果作品显现出来。学生的每一点“有计划的信息提交”,都会及时得到回报。学生的学习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更加高效。
5.协作性。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方法上具有协作性特点。学习内容的循序性、渐进性和系统性,决定了传统学科教学很难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由于计算机操作要求严格,每个学习者在上机操作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问题,而这时常常需要其他人员及时的帮助和提醒。学生之间必须经常、及时地开展互学习。同学之间没有固定的孰强孰弱,帮助是互相的,学生中常常出现传统学科成绩不佳但信息技术水平极高的情况。因此,这里的“协作”是必需的,这里“协作”是自发的,这里的“协作”也是稳固的和高效的。协作式的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以来,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争议很大,一方面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应侧重对学生理念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为今后学习铺路的目的。另一方面则认为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以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为发挥计算机这个现代信息工具的功能做好辅导作用。
当前多数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是一周一节,整个初中学习都有信息技术课。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先侧重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先掌握一些必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随着操作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到高段再适当增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单纯信息技术课当作普通的文化课,让学生坐在教室里来学习信息技术、领悟信息技术文化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它只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越来越感到困难和枯燥,从而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学习兴趣。同理,单纯地要求只会实践操作,不需要进行理念学习的想法也是十分片面的,它如同无源之水,没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实践操作只会让学生成为机械的操作者,这就违背了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初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也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为基础,实践操作与实际应用为有效依托,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信息技术课的作用,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兴趣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学生只有对信息技术学科产生深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去学好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一“动”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地方,也是这一学科比其他传统学科占优势的地方。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注重找到学生的兴奋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是在“玩”计算机,而不是学习计算机。二是注重把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后,让学生帮助老师计算每一次的考试成绩。从整理试卷上的成绩,到录入计算机,进行排序、成绩分析,再到打印输出,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材版本不断更换,教学内容一再更改,这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机房环境和教学素质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先进性。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没有严格的难易程度界限,特别表现在一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上,比如WORD、POWERPOINT等,长篇大论地介绍界面、菜单和模版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讲授这样的课程时,教师可以打乱教材顺序,先抽取精髓来讲,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如在学习POWERPOINT时,教师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以“We are family”为主题的课件,几乎每一名学生的身影在幻灯片中都能找到,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图片及幻灯片的切换,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播放时,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既兴奋,又新奇。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新知讲解就很轻松了。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就够能随心所欲地去完成作品了。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进行思考。
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更新频率相对较高,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善于总结,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学刚刚起步,还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参考文献: